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精选8篇)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篇1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得以不断变革与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又攀新高。然而,这却给我国小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蝴蝶效应。他们开始在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等各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且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以农村为研究视角,就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背景、以及应对措施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为顺利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文本指导。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社会各主体对于小学生心理活动在其许可范围内能够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所进行的心理指导性教育。一般来说,小学生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与特征:一是心理特点符合其年龄特点;二是情感稳定;三是人际关系较为和谐;四是强大的自控力;五是有正常智力;六是适应能力较好。那么,现如今我国农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它还存在有哪些问题呢?我们又能采取何种途径与方法来发展我们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背景 1.理论背景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根据这些纲领性文件可以看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由于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还是相差甚远,那么在农村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可谓是势在必行了。2.实际背景

近些年来的一些问卷调查表明:现如今我们竟有90.3%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出现易怒、任性、嫉妒、自卑、抑郁、厌学等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在广大农村,多数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且工作繁重,从而以错误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得孩子的心理不能得以健康发展。同时,农村小学教师心理知识的缺失也是造成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村以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认识不清不重视、行动迟缓迟观念

尽管这些年来农村小学在尽力跟上时代步伐、随上国际育流,然而在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是模棱两可、应付了事、不予重视,游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浪潮之外。这主要还是缘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而且教育观念与城市相比还是太过传统化了。比如说,“教师中心”的观念还在小学中坚守阵地,迟迟不肯退去,使得小学生性格压抑,一味顺从,出现心理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又例如,我们一直以来都狠抓的“应试教育”,更是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一味地为升学率而教育学生,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就“雷声大、雨点小”了。2.缺乏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是十分需要专业化的教师人才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更是明文规定:“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可是,我们农村的小学是怎么做的呢?不难知道,我们农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他们来源复杂不稳定,且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还是无证上岗。因此,我们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当薄弱的。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育化

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教育都在和学科教育纠缠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一直是处于学科教育的从属地位,是为学科教育而服务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也是形式化、机械化地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知识,很少或较少地将理论知识与心理辅导的实践相结合。这就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同虚设,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难以健康发展。4.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在农村,大部分的小学还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师往往就将思想品德中的道德教育当做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了。甚至于已经开设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也往往会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将其引入德育化的万丈深渊。我们可以说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对其心理健康的成长大有所益。然而,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与德育教育等同起来了。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它到底有多薄弱,这也就是现如今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将发展农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

二、发展农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国家层面

从国家角度来看,一是国家相关部门要下达一些关于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以便于学校按照文件的指示来更好地投入到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去;二是要建立一些专门组织来对各个小学是否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大监察力度,使得学校能够对此教育持之不懈地坚持下去;三是要要完善一些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得以合法化,且受到法律的保护。2.社会层面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要建立一些自发性组织来对农村的小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二是要使社会媒体们伸出援助之手,多多开播一些关于心理健康与辅导的节目,扩大对小学生的辅导力度;三是一些网站应该安排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网页发放在网上以供小学生来浏览学习,实现自我心理的赎救。这样,就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地成长与发展。3.学校层面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小组长,并由教务处、大队部、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员等人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的带领下,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及任务,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同时,可以设立专门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使得学生们有任何心理问题可以前来咨询。而且,这个小组还可以再设立一些评估监察分组,督促并监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力度,同时可以对本周、本月或本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做好下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班主任而言,更要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不太严重的心理疾病,并及时将个别突出的学生转交心理咨询辅导室,以至于不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2)开办家长学校,实现家校合作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大多数的家长还是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的,而且他们并不太把心理健康当作一回事儿。在他们看来,孩子们身体的健康才是最大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会挂在他们的嘴边。然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心理问题他们都不是怎么会关注的。同时,农村的家长们经常会以错误的教育方法来管叫自己的孩子,如棍棒教育的非打即骂,这样就容易使得孩子与家长出现隔阂,造成孩子良好性格的缺失,从而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我倡导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使得家长们认识到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学会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其中,开办家长学校的形式可以是举办一些公共讲座对家长们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是观看教育片,学会与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可以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减少摩擦,更能减少心理问题。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可以使得家长们更能理解孩子,也使得学生们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长与发展。(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系统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办心理活动课,并按照不同年龄段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使得他们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定期开放校内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有地方去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系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4)营造良好并合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

营造良好并合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有两点要求: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环境。在营造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时,学校应尽可能心理化:如设置一些暖人心易的标语,举办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黑板报、班级墙报等;还可以积极召开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集体讲座等。而在营造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时,要注意加强校风、班风、学风这三风的建设;而且,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自己的新形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5)加强对学校教师的心理辅导,大力支持心理教师的工作

学校应该经常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普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心理咨询的技巧,强化教师的心理品质,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处理。同时,学校对于心理咨询教师所开展的日常工作必须大力支持,并对其工作加大投入力度。(6)建立短信息平台

在农村,由于信息较为闭塞,因此我建议学校建立一个短信息交流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平时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互相倾诉总比他们都压抑在心里要的很多;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息交流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上的困难,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滋生;同样,家长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与孩子互相交流,了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及时地帮他们疏导心理上的难题。而且,我觉得社会也可以参与进来,集思广益,为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献计献策。这样,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四位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就为减少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4.教师层面

(1)教师自身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培训

在农村,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还是十分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了。通过定期的培训,教师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将会与日俱增。同时,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也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在帮助学生们疏导心理问题时,教师们你才会更加专业,更加有经验,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也就更能杜绝学生们的心理疾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下去。(2)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其适时地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层面。例如,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挖掘其中潜在的心理教学内容,适当地巧设环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的心理氛围,从而在心理上就为小学生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3)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性评价

对于学生,教师必须做出合理、正确、公正的评价。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而言,只有合理性的评价才能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的性格。如果对于学生们的评有失偏颇,这会使小学生在心理上就否定班级、否定班级,甚至是否定教师。这样,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阴影,从而使得他们性格扭曲,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5)开展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教师们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此教育。一是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同时由于少先队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性、交流性从而更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二是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办主题班会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得小学生更能印象深刻;三是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活动课来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四是教师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当心理委员一职,在其领导下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们藕池互相讨论学习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学写心理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与教师相交流,从而共同克服心理上的困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心语赠言”、“心理热线”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家庭层面

(1)家长应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相交流

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在学校待的时间最长以外,剩下的就是在家的时间了。要想使孩子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家长应常常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通过互传字条、互做游戏以及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在孩子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地发现,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2)家长应多多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家长平时应该多多关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水平,从而学会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难题。(3)家长应与学校、老师时常保持联系

与学校、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到孩子近期的最新动态。思想上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难以克服等家长都可以及时知道,从而与学校、老师一起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低下的农村小学生而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一些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样,就能够使得小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能得以更完善的发展。在此,我希望通过本文论述的途径和方法是真的能够在心理上帮助到农村的小学生使他们得以远离心理疾病。参考文献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篇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

一名大学生其心理健康与否的评判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 智力正常、成绩优良。智力的正常是一个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关键所在, 通常而言大学生的智力均是正常的, 其只要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并配合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成绩都可达到优良。

第二, 心态良好、情绪稳定。良好且稳定的心态不仅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更能使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面对纷杂的社会, 能够很好地融入环境中, 并对其做出客观评判, 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融洽性。而遭遇挫折时也可及时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 积极主动地解决困难。

第三, 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且善于同他人沟通合作, 并能够以宽容、信任的心态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从交际中收获快乐。

第四, 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心理的健康还应表现在自身行为与行为的理智上, 做到遇事镇定自若, 不怕艰险, 不逃避、不回避, 敢于以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1.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 它囊括了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兴趣、情感等诸多内容。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首先应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使其可以对自己与社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其次, 积极培养大学生爱学习、敢探索的精神, 使其能够积极投身到知识的学习中, 并以豁达的精神面对遭遇的艰难险阻, 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最后, 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类有益的社团活动, 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力。

2.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具体而言, 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 确立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指导, 使教育活动的开展有规可依, 提升教学效果; (2)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应是一种以大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 实施中必须全面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自主参与其中, 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与改进; (3) 正确选择教育内容, 在依据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以增强心理素质和提升心理疾病预防能力为主, 注重对大学生自身潜能的挖掘, 在帮助其树立积极正确人生观的同时使其掌握相应的心理疾病防控与治疗手段, 做到一定程度的自我预防与自我治疗; (4) 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 使大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了解, 并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咨询与诊疗。

3. 促进校园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健康心理的形成亦是如此。学校应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艺术节、科技节等, 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有所收获与提升, 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与适应性, 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合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4. 自我学习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只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 并不是万能的,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 修行看个人。”真正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 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必不可少, 只有将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通过学校的学习对自我的学习进行引导, 才能真正地将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落到实处, 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所以, 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还应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并以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 学校教育为辅, 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事关国家未来, 是一个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各大高校必须在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索, 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且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实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从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牧.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J].前沿, 2013 (16) :120~121

[2]李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7)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受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提升农村素质教育的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是:

(一)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开设专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评价。

(二)农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视程度低,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往往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直接有效的作用。

(三)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薄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经验。①以这样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结果就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中学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中出现太多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以自我为中心,孤独自卑、狂妄自负,或意志消沉、或感情脆弱、或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在农村中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②

二、构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课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健全的人格。根据对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战略高度的位置。

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符合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校是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环境。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③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板报、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当前,农村中学极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为零。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班主任、政治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障碍。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必要保障。④

(四)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五)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语文课中优美隽永的散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愫。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六)家长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并形成教育台力。

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应经常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取得联系,通过及时的沟通与联系,使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其心理原因,同时帮助家长熟悉青少年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⑤了解这段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提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但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且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同步,形成合力,从而实施有效的家庭心理辅导。

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要求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中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单纯而孤立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和知识传授,还应关注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能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⑥

注释:

①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②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④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⑤汤有国,李林红.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⑥张万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出版社, 2001.

参考文献:

[1] 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4] 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5] 汤有国,李林红.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6] 张万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出版社, 2001.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篇4

南开区艺术小学

王敬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谭好哲在《美育的意义》一文中说道:“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体现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及其国民文化素质的水准。而完整的理想化的教育又断断不能缺少了艺术教育或曰审美教育。无论中外、无论古今,从来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没有不重视审美教育在人格养成和人性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而鲁迅先生也有“发扬真美,以娱人情”的美育观念。

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明确了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美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

一、透过社会热点问题看美育

社会现象:目前,在国内明星选秀泛滥成灾,电视屏幕上到处都是选秀节目,鼓吹一夜成名,一日富翁,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可以说充斥银屏的选秀活动对孩子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因为孩子幼稚、好奇、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引导不良就会进入教育的误区。许多孩子为了追求成名,成天风来风去不愿学习,结果明星梦没有做成,学业也荒废了。更有甚者2013年11月8日早晨一位父亲用刀砍死了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了13年的追星的女儿,而让父亲失去理智的女儿的那句话:我爱我的明星比爱父母更重要。

问题分析:人间惨剧的发生究其根源有社会浮躁的大环境、有父母无底线的溺爱、更有教育中对美育的缺失。尽管目前各中小学都把音乐、美术等课程列入了课程计划,不得随意更改课时。并作为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学生上齐上好每一节课,但是其教学却明显地呈现出单一化倾向,把艺术教育当作一种技能来培养,而忽视了美育作为人文教养非常重要内容这一主旨。必然会使它失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品味。美育,确切地说是当前的艺术教育,离作为感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美育还有相当的距离。美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懂得美,培养审美鉴赏力和情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通过学习实践进行一种身心教育。

二、通过学校教育落实美育。

学生审美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主要通过学校美育来实现。审美的水平与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鉴别美几方面内容。学校要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充分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美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能力。

1、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特级教师李吉林在谈教学的美感时曾经这样说:“我们的孩子,每日走进学校,参与教学过程,从他们内心讲,不仅仅是为了明日的辉煌作好准备,而且也是为了今天的童年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今天的学习生活更美好,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做到的。

作为天津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我曾到上海一师附小进行了一次学访活动,使我对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走进一师附小,仿佛走进了一座寓人文景观于自然景观之中的现代园林。班级教学环境的局部美化与校园育人环境的整体美化和谐统一。学校、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片场地,每一个角落都 渗透着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看着那贴在每班教室门前的展示牌,同学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如同他们的话语一样充满阳光,充满欢乐。“学习顶呱呱,生活乐陶陶。”“快快乐乐地学习,高高兴兴地成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分享快乐,分享收获,分享成功。”这些听起来还有些稚嫩的话语却被细心的老师收集起来,作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座右铭。可见教育的结果孕育在产生该结果的教育过程之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美好的学习生活,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只有让学生在无形与无声的教育氛围的感染下才能感悟到美的真正含义。才能在美好的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迈向美好的明天。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美好。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要让学生在美好学习生活中获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2、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表现美。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而这种安全和自由是建立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上。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观念把学生确实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一个认知体,必须真正把学生当作人,当作一个“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叶澜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只有把教师当作一个知识渊博的大朋友,和教师一起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学习所带给他的快乐与美的享受。进而学会审美,学会愉悦自己,愉悦他人,丰富情感和增长聪明才智。

例如我在上《秋天》一文时,班内有位平时朗读比较差的学生举手读课文,当时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被他读得支离破碎。他的朗读,招来学生忍俊不禁的笑声。但是他仍然不气馁,直到把整篇课文读完。这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等待着教师对他的批评,看着同学们的目光,我心里想到必须要保护学生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又不能把学习的标准放松,让其他同学产生一种无所谓读得好与坏的心境。于是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说:“老师被你感动了,虽然你读得不太好,但是你能大胆举手,并一直认真地把课文读完,老师非常佩服你这种顽强精神,并且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对吗?如果你有困难,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当时同学们都鼓起了掌,并且异口同声地说:“我愿意。”看到这种场面,这位同学非常激动。第二天上语文课时,我又给了他一次朗读的机会,这时他竟较流畅地读完了课文,同学们又都不由自主地给他鼓起了掌。从这儿以后,我发现班内一些平时读课文稍差的同学也都对读课文感兴趣了,大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读课文,有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还分角色进行朗读和复述。同学们把《美丽的大公鸡》、《坐井观天》、《小脏手》、《小兔和树的对话》等课文都编成了课本剧,同学们在品读文字感悟情感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加深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并情不自禁地屏弃平庸、委琐和丑恶,使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小学生作为人之初,一切都处于可调整、可扭转的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我们从小就对其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那么就可以使他们心情开朗、心理稳定。从而促使身心协调发展,而道德也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营造适宜学生发展和表现的课堂教学环境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民主的教育思想,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学长”以尊重学生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动脑筋,为学生创设自觉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达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其次,要努力创设教学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种亲切、轻松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您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3、重视艺术教育实效性,提升审美品位,把盲目的“追”变为有目的“学”用健康理智的心态创造美。

青少年追星,这是他们的权利,应当尊重。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追星”的双面性。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对青春偶像的崇拜要摆脱过去那种盲目的狂热和想入非非的追求,以更加理性和实际的思考评价,提升审美品位,进而把成功者及其成功的过程,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追赶的目标和模仿的楷模。对于那些认识偏离正常轨道的青少年,教师更应该耐心教育,培养他们新的兴趣。若是一味地阻挠,粗暴干涉,只会适得其反,招致他们的反感,加深隔阂,得不偿失。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即将毕业的她满脑子装着都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吴奇隆,一提到这个名字她眼睛放光,一提到学习就萎靡不振。家长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找到了我。面对这种情况我提醒自己,家长急我不能急,学生热我就得热,于是我找来大量的有关介绍艺人吴奇隆的资料,了解了他成名的经过,以及成长的经历:为了还清父亲因生意失败而欠下的巨款的他边摆地摊边学习,为了不耽误演出的进程肋骨折了照样咬牙坚持,他用淡定的心态面对少年成名后的沉寂,更用中年人的成熟迎接着事业的再度辉煌。就这样我和班上的这位追星的同学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因为我们都在追逐同一位明星。不同的是在我们情绪激昂的谈话中,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使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只看到了吴奇隆闪光的一面,而忽略了他追求成功的那份执着。认识到荣耀光环背后的明星,都曾经拥有的一段拼搏历程。而也正是这种执着与坚持成就了我们眼中那一颗颗闪亮的明星。转变的背后是由盲目的追星变为有目的学星,正如她在习作中写到:自己崇拜的明星是她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的进步。

在教育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巧妙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把简单粗暴一味否定转变为共同参与巧妙引导,帮助青少年调整好心态,保持清醒头脑,用正确的方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诱惑,逐步提升审美品味,积极用健康理智的心态创造生活之美。

三、利用家庭教育实施美育

青少年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外,家庭生活时间是最长的。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新形势下,要求美育教育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我们要看到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学校教育不能包含或替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美育教育渠道,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大环境,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实施途径:

(1)家庭美育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要关心孩子心灵的陶冶。

(2)家庭美育应从家庭现有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出发,不要盲目追求豪华、高档的陈设,应讲究朴素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3)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孩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事物,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家庭美育。

(4)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注重与学校美育的和谐统一,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篇5

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因其在青少年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权益,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如何让这弱中之弱的群体也能够像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善自我,在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下,在当前较为激烈的人才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中专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一)大多缺乏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觉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文明礼貌。

(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或“很差”,不求上进,不爱学习。

(三)性格怪异,易惹是生非,不能严格遵守班规校纪。喜欢什么做什么,不管

后果。

(四)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我克制能力,意志薄弱,易结成小集体。

(五)自卑对前途失去信心,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上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家庭原因: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从不过

问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孩子不重视学习。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的教育,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二)学校原因:个别教师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教育方式简单,易怒。认为

学生的不当行为是成心捣乱,挑战自己的权威。或是期待学生一说就听,不犯错误。在这种信念支配下,老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就会感到意外,感到失望,感到挫折,感到不满,甚至愤怒。对个别差生冷眼相对,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学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

(三)社会原因: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入了解,有的放矢。

在接触中专学生之前,就听到了一些传言:“中专学生爱打架,不好管理、不听老师的。谁谁是学校霸王,和老师对着干。某某人品行不好等”。听着老师门善意的提醒,我心理也确实有些心虚。不过凭着自己六年来教育教学的经验,我决定啃一啃这块硬骨头,于是我接过了寄宿管理这个岗位。在刚接触学生时,我没有去急于实施自己的管理方法,而是采取了观察、调查、谈心等方式,开始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道德品行、心理特征、学习状况等,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展开接触,在这一个月中,我和学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我不给学生下达任何指令,按着原来的制度和习惯走,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暂时不表态,让学生尽可能的把他们的个性表现出来,找到他们的弱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帮助和诱导的方式与其接触,减少他的敌对情绪慢慢的和学生建立感情,沟通和交流思想。通过一个月的接触,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为今后管理工作作好铺垫。

(二)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我们的学生养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家庭、社会、老师、同学等方面应有的尊重、热爱、信任和理解。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想得到荣誉,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作为学生第一个对他的行为作出判断的就是老师,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来判断自己的言行对错,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把握好教育学生的尺度。想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过去我们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尊师爱生”,而今天我们更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互尊互爱”。我们的学生比普高的学生更缺乏自信心,所以他们更需要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当学生范了错误时,我发现了但他不知道,当时我没有过去指责和批评他。等到没事的时候,我单独找到他询问此事。刚开始他还想隐瞒,经过我的提示又发现我没有生气,才对我说了实情。事后我并没有发火,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他进行了帮助和诱导。这样经过两三次的接触,逐渐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从而使我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与我们不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水平,我们对学生应该是关怀、理解、帮助、教育,对学生因不成熟而犯的错误要谅解,要有耐心去等待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严厉的批评指责当众训斥,不顾后果地责令学生进行公开检讨的做法,常常会让学生自感“身败名裂”而自暴自弃,甚至会引起学生冷漠仇视的逆反情绪,从而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犯了某些错误或过失,教师不公开批评,而是采取“你知我知的宽容态度进行教育,则会让学生因自尊心得到保护而心存感激,体会到老师的善解人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最终改正缺点和错误。老师要用宽容和爱护之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看到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出现问题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回想一下,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又何尝没因为范错违纪让老师生过气呢。所以教师时刻不要忘记我们是教育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抓反复、反复抓

树立一个教育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引导人、鼓舞人、感染人,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被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的对象,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永远都不应该有差生,哪怕是一个学生。在教育者的字典中,永远都不能有差生这两个字。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恢复自信心非常重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到了中专就完了,自己没有前途了,混到毕业找份工作就一辈子当工人了。学不学都一样”。当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就经常在课余和学生聊天,向他们介绍我们学校的毕业分配情况,向他们说明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需要技术形人才,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如果表现好还可以择优分配到有实力的企业。让学生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有了希望就有了学习动力,也就使学生逐渐复了自信心。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是教师,教师是来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学生的,不能把我们的一些期望强加给

学生,当学生没有完成时,我们就大失所望失去耐心。而是事实上,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就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问题、范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学生的正确定位非常重要,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时,一定要选好参照物,用学生的现在和过去去比较,千万不能拿他和别人去比较,这样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在教育个别特殊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些学生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也有许多好的品质、行为。老师要经常观察、充分利用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促使其提高。我带的学生中就有一个,平常总爱违反学校纪律,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人物。

我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内心既幼稚又单纯,平常的一些异常举动往往做给别人看的,他认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便开始了对他的引导,第一让他理解怕和尊重是两个概念,第二教会他如何被别人尊重。在和他的接触中发现,他热爱劳动不怕累。于是我便发挥他的长处,让他带领同学们作扫除,并给予他充分的信任,由信任而诱发其责任感,他非常认真的完成了工作,在我检查前他怕地被踩脏了,用纸把地全都铺上了。事后我给了他充分的肯定。就这样我们彼此的信任在逐步加强,他的转变也越来越大,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要争取择优分配。”而且他一直在努力着。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信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抓反复、反复抓。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要转变他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转变他们的过程中,要允许他们有反复。因为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和外部的不良影响引起的。要重点分析学生出现反复的思想根源,与具体错误行为的关系。在这个时候,老师要特别注意控制情绪,不能对学生产生失望情绪,更不能过多的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否则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自暴自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发展下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

要持之以恒的关心、爱护他们。要不厌起烦的帮助、启发、诱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庭的配合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6

————万云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

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我们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

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师生都参与进来,组织校外活动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学在无形中渗透。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可以“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 1

成良好的校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生活都特别复杂,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指导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生日贺卡,为父母洗一件衣服,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四、通过少队活动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

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篇7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就当前高校教育工作来看,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技能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大学生认为只要自己专业水平好,能力强,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而社会竞争是残酷的,优势劣汰是社会竞争的本质。由于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以致于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如果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不过硬,对大学生企业,对大学生从业的单位以及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故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科学地择业、就业,促进大学生的更好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自负自卑心理。

就目前来看,自负、自卑心理是当前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受到高等教育,尤其是那些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过分自信,形成对自己过高的评价,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寻求与自身水平相符的职业,不仅要求薪酬高、福利好,同时也要求高职位,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他们来讲,是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而一些学生学历较低,在学校的成绩不理想,综合能力不足,以致于形成自卑心理,在择业过程中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二)焦虑心理。

在经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后,大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去工作。然而许多大学生会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从而产生焦虑心理,不知道毕业后自己何去何从。另外,大学生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需要继续等待,尤其是在投递简历后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容易使大学生放弃就业。

(三)盲目跟从心理。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来看,跟从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择业的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茫然,往往会跟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择业,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岗位,自己就跟着,认为这样以后可以有个依靠,盲目跟从只会导致大学生自己不适应当下激烈的就业竞争。

(四)挫折心理。

在现代社会里,社会残酷的竞争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挫折心理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就当前大学生而言,他们在象牙塔中过着单纯的“三点一线”的生活,就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他们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然而在就业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在投递简历后没有收到回复,会使得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从而不愿意继续投递简历。纵然,许多学生收到了面试通知,在面试的过程中,针对面试官的提问,学生难以完美回答,从而使得用人单位拒绝聘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一)提高认识。

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来看,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不够重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老师注重是让学生如何去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更好发展,学校就必须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要成立专业的机构,专门负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主动地将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就业指导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向学生系统全面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可调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择业[1,2]。同时,高校必须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管,要安排专业的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教师和学生对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争取教师和学生的主动配合,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拓宽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咨询渠道。

就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还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讲座来向学生传达就业相关知识。然而这种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故此,高校必须积极地拓宽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咨询渠道和平台,一方面,高校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与学生之间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与就业指导教师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加强心理辅导训练,让学生从实践中领会心理健康知识,要多举办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另外,就业指导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多与学生走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就业工作,可以开展如面试模拟、求职过程模拟等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3,4]。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

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学校方面的,也有来及家庭以及社会。而环境的好坏对学生心理健康来说至关重要。有的学校对就业形势过于夸大,增加了学生的压力,有的学校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惶恐[5]。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学校要助力打造团结互动、平等友好的校风,让学生在良性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人生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要多引导学校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社会生活,如发传单、做家教等。家庭方面,不要给予学生过大的压力,要建立现代化的就业观念,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适当加以科学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就业、择业,另外,对于社会各企业而言,其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往往看重学生的学历,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平等就业,一旦学生遭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就会引起心理问题。故此,整个社会要为营造公平、正义的就业环境提供支持[6]。

(四)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以往,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也是随之带过,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没有进行全面的跟踪,在学生离开学校后,就任由学生自己去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很难掌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从而制约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就业指导教师不知道从何着手。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社会、家庭,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就必须多方面入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成立专业的心理教育机构,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采取招聘模拟,通过模拟,了解学生就业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进行教育,从而让大学生认清形势,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8]。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择业、就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更好就业,高校应当主动地将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认识自我,促进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翠珍,侯艳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45~46

[2]毛瑾,涂国平.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9~52

[3]陈廷根,曾丽雯.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3:9~12

[4]吕兆华,何昭红.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1:26~28

[5]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85~87

[6]田聪.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讨[J].群文天地,2012,20:268

[7]李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919~920,944

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 篇8

一.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要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因为教师不仅要有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必须有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全面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在充分发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导趣、导思、导法、导作等,把学生引导到自觉加入健身的行列中去。

另外,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与生活方式、习惯,重视身体锻炼与保健,使自己处于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创设健康的体育课堂环境。

健康与安全的环境是保证教学和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能激发和促使学生参加有益的健康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康的课堂环境包括:健康的物质环境、健康的人际环境,健康的教学环境。

1.健康的物质环境

教师上课前要检查场地和器材,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选择运动场地时不要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上课,也不要在交通繁忙或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上课。在野外水域游泳,要了解当地的水域状况。学生上课的服装和鞋必须符合运动卫生的要求。要注意天气条件的变化,夏天防止中暑,冬天防止冻伤,大风、大雾天气不宜跑步,天阴下雨当心路滑。运动时要让学生带上必要防护用具。

2.健康的人际环境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各种运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以及课内的各种角色之间都要进行广泛的接触,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際环境能满足学生认识上、情感上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处处热爱、关心、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信任、协作、竞争的伙伴关系,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

3.健康的教学环境

健康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课内各项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各项安全措施。教学的组织要严密,要符合安全要求。教材的搭配既要有上肢练习又要有下肢的练习;既要有右手的练习又要有左手的练习;既要有速度、力量、跳跃的练习又要有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的练习。保护的措施要落实,要建立课内的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运动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要作好放松运动。

三.加强理论课教学,传授健康的知识。

中学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的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方法简单,手段单调,内容很少涉及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用生动典型的健康方面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树立增进健康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直观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CD、幻灯片等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把运动卫生、生理卫生、保健卫生、运动损伤的预防、简易急救、饮食与营养等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健康,但体育锻炼并不等于健康。如果我们不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相反还会损害健康。因此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某一动作,更重要性的是引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育素质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和运动量,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去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知道在锻炼时,必须全面锻炼身体,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另外,还要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长久锻炼的品质,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安全知识融于体育游戏之中

上一篇:工龄申请书下一篇:《骆驼祥子》笔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