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教师教研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小学教师教研

以小学教师教研 篇1

赵凤琴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标准的改革实践进程之中,我们全面分析本校具体实际,着眼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大力实施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牢牢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大力摸索校本教研开展的新路子,紧紧以教育局的有关指导思想为具体工作的指针,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大力校本开展教研,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浓厚了学校教学研究的氛围,带动了学校的教改进程。

一、校本教研改革“八部曲”

第一步,观念更新。

进行思想观念更新工作贯穿课堂教学改革的始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学习,大量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吸收前沿的教改信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地引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学校组织了为期三周的“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的什么?是分数还是发展的”教学思想大讨论,先是在人人写好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年级组内人人发言,讨论争鸣,最后由李校长做总结发言。

学校把每周的星期二作为专门的学习日,包括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专家讲座、名师课堂等内容,在学校上下大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唱响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的口号,经常组织学习的口头和书面的各种形式的交流,让老师们产生不学习就会落伍的紧迫感,以勤学和好学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第二步,课题带动。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学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总课题,每一个学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师的研究兴趣,或者教学中自己的困惑和疑难等来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然后自下而上,由学校对老师的问题或者小课题进行课题的整合,并且组建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然后进入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承担课题的老师不定期进行研究成果的校内或者组内的展示,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研究实验的队伍,使课题实验工作成为一个磁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磁力,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从而带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第三步,专题专题研讨,讲座导航。

学年初学校的每个学科都要定出自己本学年的校本教研的大方向,并把它凝缩为一个比较明确的研究专题,领导就这个研究专题向本学科有关的人

员做以明确的诠释,进行定专题明确教研方向的专题讲座。语文的专题确定为:深入落实“大语文”思想,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校园书香四溢;数学的专题确定为:自主探究注重过程教学;英语教学的专题确定为:任务趋动,情境创设,快乐学习;音乐确定为:在音乐学习中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确定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发现总结。

每位领导每学期都要对所主管的学科教师进行一至二次的专题教学讲座,目的是为老师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科学的可资借鉴的方法,鼓舞老师们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领导的业务能力。领导的讲座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所谓讲座,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深入课堂听课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量来自一线的课堂教学信息,从中找到学校各个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个性化的问题,然后多方查找各种资料,进行反复的思考和论证,然后才有的放矢地拿出自己的讲座,结合本校老师们的课堂实例,深入浅出进行讲座辅导。

有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专题,在领导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一个侧面确定自己的本学年研究子专题,然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围绕专题进行经验与教训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对专题的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请领导和本学科老师共同听研究课,大家再结合课例进行评议,执教者进行反思总结之后,开始更深入的探索。如此周而复始。学期末每位老师写出专题总结的小论文。六年级语文韩阿艾确定的教研专题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感。她执教《鸟的天堂》一课全组另外7位老师和主抓领导共同听课。在剖析这节课的时候,同组的老师们一针见血指出韩老师课堂当中的各种问题,在学生理解榕树之大的时候,老师没有紧扣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挖掘的意识,致使学生交流空洞干瘪,没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咀嚼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自由发言感悟交流,互相修正和补充完善。还有的老师提出忽视感情朗读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感水平的提升。创设情境的课件的使用没有注意实效,在学生领略榕树之绿和茂盛时,一晃而过,不能很好地辅助学生的理解,可以重复多放几次。韩老师吸纳了大家的意见,重新进行修改,为玉田老师作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个组的老师又及时总结了成功的几点经验,大家共同有了提高。

第四步,考察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拿出专款用于全体老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参观学习。这学期,我校全体老师到玉田实验小学进行参观考察,老师们全方位地感受了玉田实小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从中受到了极大启发,回到学校之后,在专题总结研讨会上,大家一致本着学习他人之长,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心态,深入地交流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有的教研组甚至等不及学校拿出相应的举措就已经付诸了行动。真是老师思想受到了

触动,头脑开了窍,你不让他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都不行。实现了上下协调连动,如火如荼搞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局面。

第五步,示范引领。

大家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之后,领导开始与各个学科的骨干老师共同研究,然后由领导(本学期主要由杨建红和秦淑荣二位主任主讲数学示范课)或者是骨干老师上示范性的研究课,同学科的老师共同听课,同时要写出听课感悟,然后以教研组或者学科组为单位进行说课和评课活动,对示范课解剖麻雀,共同取长补短,达到人人受启发,人人有思考,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全员提高的目的。

第六步,全员实践。

有了前面三个步骤的铺垫,开始由点到面的进行全员尝试,全体老师人人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本轮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全程参与其中,及时发现典型经验和倾向性问题,然后分三个层面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研究。一个层面是领导与每位执教教师面对面地评课,个别分析指导;第二个层面是全组老师共同评课,畅所欲言;第三个层面是学校组织总结回顾,由领导做专门的总结反思。

以百花课活动为例。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已经有了全校半个学期的研究基础,再由领导提前制定出百花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具体的导向来组织全体老师共同学习领会,目的是继续明确学校教学思想,统一老师们的认识,追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效果。

在 “百花课”第一阶段,全校老师51名语文和数学老师不分年龄人人登台亮相,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教改思考与实践展示出来。这样每个教研组都是一人讲大家帮,集体备课教研蔚然成风。孙丽静老师是本学期新调入的老师,个人素质不错,但对学校的一些教研思想还是有些生疏。于是她在备课的时候向同组的每位老师都一一求教,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帮忙。由于她执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在突破难点时要制作课件,于是全组老师齐动手,有的出创意,有的亲自制作,凝聚集体的智慧与结晶的这节课后来获得了优胜奖。教研组为主体的说课和评课活动紧随其后。有的组老师一人讲完课之后,全组老师迫不急待地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听课感言,甚至忘了下班的时间。学校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研究百花课的听课互评,在畅所欲言的争长论短之中,互相启发,在此基础上,人人写出经过理性思考和书面反思,从而实现了全员的共同提高。同时在活动中刘冬梅、韩红、董君梅、郝天芝等17名教师脱颖而出,这些课教学理念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效果好,受到全校老师的好评。

第七步,总结反思。

在全体老师人人有了展示和参与实践之后,在领导与每位老师以及各教研

组分别评课的基础上,由领导集中进行活动的总结反思,推广老师们成功的做法,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这种总结反思一般是承前启后性质的,它既是对前一轮活动的一个全面的理性的总结,更是对今后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开题。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态流程。

第八步,专家引领。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请唐山市教研室的王锦苹主任到我校现场点评指导。因为完全是针对学校自己的课堂实例进行的讲座,老师们特别解渴,受到的启发也特别大,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促进了新一轮校本教研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小的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成果喜人。

盯住课堂教学的改革,致力于校本教研的开展,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办学的品位。学校先后完成了河北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两个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同时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和“经典诵读实验”二个课题的研究实验,同时正在深入进行“大语文”思想的落实研究,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学校本学期接待省内外的参观团6个,有新疆、保定、迁安、乐亭、丰润、玉田等,还组织了丰南一小教学开放日活动,承办了唐山市课程改革现场会、丰南区校本教研观摩活动,取得了一致好评。在全区数学老师素质比赛和领导评课比赛中,张玉莲主任和刘冬梅老师双双获得一等奖。郑玉彬老师在唐山市音乐老师素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以小学教师教研 篇2

一、连环跟进主题教研模式的探索历程

学校质量建设的主阵地在课堂, 有实效的学校教研工作也必须聚焦课堂。如何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层次、成系列地展开研究, 以唤醒教师的课堂研究意识, 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我校也经过了一段摸索过程。

1、以公开课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研究。

同许多学校一样, 我们在最初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时, 也是采用传统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形式, 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议。其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备课—上课—说课—同行评课。这种教学研究的优点是:容易组织, 能直接领略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 学习到一些如何处理学科知识的技巧, 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但这种研究方式的不足也很明显:同行们在评课中形成的意见和建议, 不能及时进行验证, 导致不同的教师形成不同的理解, 很难取得共识, 研究的效益有限。

2、以连环跟进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研究。

针对上述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又采用了连环跟进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其基本流程是:个人备课—上课—说课—同行评课提出修正策略—再上课—再讨论修改—再上课。它的优点在于整个教学研究活动积聚了集体的智慧, 在交流讨论中各种观点相互碰撞, 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 提出的修正意见能及时得到验证, 有利于取得共识。但问题在于, 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知识素养、经验储备的差异, 教师们在评课讨论中, 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意见很难集中, 对一节课提出的修正策略可能成为各种真知灼见的简单堆砌, 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专业引领, 研究往往在低水平上重复。

3、以主题式连环跟进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研究。

为此, 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若干要素, 形成多个主题, 展开研究。如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表述;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情景的创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课堂教学中现代媒体的合理运用;教师课堂评价性语言;课堂作业设计;专题复习;作业讲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 每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避免了关注点的分散, 借助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教学常见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研究, 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连环跟进主题教研模式的流程与特点

我校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开展至少五次聚焦课堂教学的连环跟进式主题教研活动。围绕某个主题, 可以是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几次课, 也可由多位教师接连上同一内容的课。每次上课后, 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 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连环跟进式主题教研模式流程为: (1) 教师独立备课→ (2) 备课组内上课→ (3) 备课组评课并提出改进方案→ (4) 教研组内上课→ (5) 教研组评课→ (6) 提炼一两个问题→ (7) 专题研讨

其中, 教研组评课流程为: (1) 主持人致开场白→ (2) 开课人说课→ (3) 备课组长介绍第一次上课后的评课要点及提出的改进意见→ (4) 二至三个重点发言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评课→ (5) 自由评课→ (6) 参会领导发言→ (6) 提炼一两个问题→ (7) 专题研讨

连环跟进式主题教研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研究计划性强, 目的明确。因为每次活动之前, 组长都要拟订活动预案, 作充分准备, 力争展示较多的亮点和实践智慧。为节省教研组长拟订活动方案的时间, 教科室制有“教科研活动预案表”, 教研组长只要按预案表填写就可以了。

2、备课组与教研组前后连环, 渐次提高。这对调动备课组与教研组两个层次的积极性, 减轻教研组多数教师的负担, 都是有效的探索。

3、重点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重点发言人往往有充分准备, 一般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撰写了发言稿, 因而发言有一定的深度, 能引领大家对问题作深入的探讨。重点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 有利于保证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4、本次活动既与上次活动连环, 又与下次活动连环。因为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可能是上次活动提炼出还没解决的问题, 本次活动提炼出的问题又将作下次活动的研究主题。这样, 教研组活动主题化, 系列化, 循环往复, 常研常新。

5、连环跟进种类较多, 可自由选择。如教师独立备课, 独立上课并录像, 看自己的问题所在后再上再录再分析:照名师实录上课, 看是否适应本校学生, 大家评议修改后再上再评;几位教师在平行班同时上一课, 看谁的教学设计好;一位教师上课后大家提出改进意见, 另一教师在吸收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再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班级上后再评;几位教师在不同年级同上一课, 看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一位教师上后大家评课, 再上再评, 一直上好为止, 这就是所谓磨课;现场几个教师同时备课, 马上去上, 大家评, 以考核教学基本功。

学校提倡对同一教学内容或同一课型进行连环跟进式研究, 第一次侧重教师个体经验, 第二次侧重备课组和教研组同伴指导, 强调新行为的实际效果和理论背景。连环跟进式主题教研, 为教师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行动跟进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手段, 对促进教师之间共享成功经验, 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合作与发展的教研文化, 是行之有效的。

三、连环跟进主题教研模式的保障机制

为了持续推进连环跟进主题教研模式, 有必要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

1、将其纳入教研组长的月考核指标。教研组长的月津贴不高, 因而很多学校对他们的绩效一般是不考核的。结果呢, “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为鼓励教研组长自觉履行职责, 有效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我校近几年实行了教研组长月考核制。

教研组长的十条月考核指标中有五条与此有关: (1) 组织的研究课或研讨会主题明确, 准备充分, 展示了较多的亮点和实践智慧。 (2) 组织的研究课采用了多种连环跟进式之一种, 以促进高效能课堂研究蓬勃开展。 (3) 组织的评课一针见血, 研讨会有充分准备, 注意督导重点发言人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精心撰写发言稿或提纲, 发言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确实能引领大家开展对问题的研究。 (4) 每周星期五中午之前向教科室交下一周的活动预案, 每次活动后及时上交研究课教案、活动记录、重点发言人的发言稿或提纲等材料, 且规范齐全。 (5)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连环跟进式主题教研活动。

考核指标, 实际上是学校在一定时段内对教研组长的工作绩效标准, 是基本的工作规范。考核结论分四个等次, 是为了激励组长创优争先。尽管有的人对津贴的差距不在乎, 但对等次还是比较敏感的, 加上要公示出来人人皆知。采用月考核制, 对促进教研组长精心组织教研活动, 使之融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将上研究课和评课作为教师教科研常规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承担教研组层面的研究课, 主题明确、能展示较多亮点, 按一般、较好、优秀分别评60、80、100分/次。争当教研组活动重点发言人, 有认真准备的发言提纲, 按一般、较好、优秀分别评10、20、30分/次;虽非重点发言人但发言精彩可计10分/次, 整理上交发言提纲另加10分。这些考核指标, 对激励教师勇于承担研究课和认真参加教研组的评课, 其作用是明显的。

3、每次教研活动要求蹲点领导全程参与, 这是为了督促活动开展更认真更有专业水准, 至少不会走过场。

4、研究主题要切合本校教师工作实际, 能激发其研究兴趣。我校两年来先后进行了试卷讲评、重难点的突破、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等重点主题的系列研究。如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 很多老师以前因不太重视也不太规范, 导致教学环节的安排不科学, 因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我校老师们终于清楚的认识到, 课堂教学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 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是用来描述学生应该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而不应是中观概念, 更不能是宏观概念;要描述的是学生行为表现的程度, 即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水准, 如高中数学在讲“二项式定理”时, 某老师预设“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写出通项公式”、“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说出二项式系数的三个重要性质”, 就比较准确。

四、连环跟进主题教研模式的初步成效

由于两年来持续推进, 我校连环跟进主题教研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1) 献课教师专业发展呈加速度态势; (2) 观课评课教师从连环跟进中收获多多; (3) 教研组长组织教研活动能力明显增强; (4) 教研组开展真研究的气氛日益浓厚; (5) 教科研制度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教科研活动考勤办法"、"教科研活动预案表"、"教研组长月考核办法"、“教师教科研常规考核办法”等已颁布实施; (6) 教学能手、评课能手正成批涌现;7.高效能课堂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口。

去年11月, 县教委组织五名教师代表云阳县到重庆石柱县去支教献课, 在我校选中了四名。石柱县教委个别领导开始还有些不服气, 认为云阳也是国家贫困县, 有什么资格去支教呢。所以, 同样的内容, 他们也分别安排了教师比赛着上。可听了我们的教师的课和说课后, 不能不佩服。一再表示不比不知道, 比了才知道差距大呀。

三年前, 我校参加集团学科带头人评选, 只有7名。而去年10月, 集团第二次学科带头人评选, 申报者21人, 只有两人落选。集团请来的评委曾宪一、周齐等上海知名教育专家公开表示, 和以前相比, 云外校教师的上课、说课和答辩已有长足进步, 这与学校立足于高效能课堂研究抓教师专业发展密不可分, 希望持续抓下去。

连环跟进主题教研模式, 在推进中,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这种研究方式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更为合适, 而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资深教师不是很合适。这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冒犯, 有损其尊严。 (2) 这种研究方式费时较长, 用力较多, 如果开展的频率过高, 老师们容易产生疲惫感。 (3) 各教研组发展不平衡, 专业引领能力弱的组长很难带领本组教师跟上优秀教研组前进的步伐;

以校本教研促教师发展 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教师们也感到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校本教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校本教研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而言,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不同的、同一的学校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校本研修的内容必须因校、因人而易。总体说来,笔者认为校本研修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重校本教研的机构建设,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一)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校本运行教研机制

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制度教研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承担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之责。首先学校应建立明确、完善、科学、有效的校本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第三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通过这些促使校本研修活动由被动变成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加强师训部门宏观调控

大力加强师训部门宏观调控,尤其是乡村学校校本研修不可避免地会有眼界狭窄、校本研修资源贫乏等弊端。这些弊端的克服要靠师训部门的专业引领和宏观调控。师训部门应该确立几所校本研究试验基地,每个学校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师训部门要对他们进行调研、检查、指导。通过校本研修基点校的课题的开展,探索符合本地区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模式,以此来带动各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活动教研

以校本为突教研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核心内容,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化教育模式,实现社会化学习氛围。

(一)转变教师角色意识

虽然新课程已经全面铺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看到不少“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发生。原有的教学方法在现今的课堂上“涛声依旧”。因此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促使自己角色转换。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教研组即研究组的观念,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教育专家的专利,不仅仅是专业研究人员分内工作,每一个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科研也并非什么神妙莫测的高深东西,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教学实践之中。

(二)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伴随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在变成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有的人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我觉得它不为过。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义务和为了谋生。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应当树立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型理念教研。

三、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

(一)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在教师个体反思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风格,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学校要开展校本教研,同样需要尊重教师的个性,而不是搞一刀切、齐步走。校本教研关键是学校为教师提供一个不断去激发和唤醒教师研究和发展的欲望,张扬教师的个性,凸显教师的主体,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智能和技能的平台。才能实现教师在同伴互动互助中发展。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具有主动性;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二)不断创新校本教研的模式,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

教育教学讲求创新,有创新才有进步,校本研修同样需要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除了倡导在学校学科内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外,还应倡导学校内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活动,从不同视觉进行相互启示。积极倡导学校间的教研活动,促进校际交流。

(三)倡导专业研究人员与基层教师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使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与拓展的重要途径,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基层一线教师的研究如果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引导,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利。同样专业研究人员离开了一线教师,其研究也如“高原缺氧”,会失去生命力,成为一束干花。

以小学教师教研 篇4

前几日,学校搞了一次教研活动,每位任课教师都讲了一节汇报课。今天,又开展了评课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感受颇深。

听了这些老师优秀的课,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很多不足。

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

在特殊教育这个特殊的岗位,我还是一个新兵。我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对智障孩子认识的差距,常常不自觉地出现违反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课堂上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主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很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让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够。尤其缺少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二、语文教学要“去粗取精”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

教师们都能合理准确地处理教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但是如何用好教材进行教学。首先,用教材,需要一个整体系统的观念。在教材分析中,我们不能就课论课、就题论题。需要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就某一节课,我们应该思考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怎样的基础,之后还将学习什么,这样看起来会更加明晰。其次,用教材,先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只有这样的改变,才是改变形式而不改变本质的。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不能从宏观考虑教学内容和正确分析教材。教学不仅要备好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切入点,更要备学生,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使教学做得更完美。

三、优秀的教师都能够驾驭课堂。他们语言丰富,具有感染力,看出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对于突发事件,课堂的应变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小学教师教研 篇5

学习与观摩是教研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为了引导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我们将教研过程中的学习与观摩融入教师的自身实践中,使实践成为教师领悟相关理论、主动建构认识的基础。下面分别从学习、观摩两方面谈一下在参与式培训中教研方式的变化。

变注入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过去教研活动中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以听为主,被动地接受,参与式培训中的学习不是直接告诉教师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标准,而是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激发教师在原有经验上的认知冲突,引导教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认识,在主动思考中进行自我建构。现以一次教研活动为例,加以说明。

步骤一,我们选取了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这样一幕为引子――

一天,李老师发现,班上的睿睿整个上午都在精心地照看着放在衣袖中的葫芦。在老师和小朋友的询问下,睿睿说,我现在只有一个宝葫芦,我想让我的宝葫芦孵出葫芦宝宝。

为了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和教师之间的认识差异,我们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您是李老师,面对孩子的错误认识,您将如何做?”

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大致提出了以下5种教育方法。

直接告诉幼儿。对睿睿的大胆想法给予鼓励,同时利用图片、幻灯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向幼儿介绍植物生长的知识。

间接告诉幼儿。利用睿睿的问题,在集体中引导幼儿共同讨论,以同伴相互作用的方式,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习。

让幼儿收集信息。在全班将睿睿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大家想办法寻求答案,收集信息,再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验证。在告诉睿睿正确答案的基础上,引导他对教师给予的答案进行验证。

鼓励幼儿探究、发现。鼓励和支持睿睿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并引导他在观察、探究中,利用结果的自然反馈得出正确的结论。

步骤二,在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与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引导教师将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幼儿的发展联系起来,树立教育发展现,我们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请老师们想一想,每一种教育方法能使幼儿获得哪些发展?”

问题一提出,刚才热烈的气氛消失了。老师们都沉静下来。可能这是老师平时不太关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老师们开始各抒己见。

直接告诉幼儿,可以使幼儿了解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

间接告诉幼儿,可以使幼儿学会讨论,学会听取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并从中了解有关知识。

让幼儿收集信息,可以使幼儿学会有目的地去收集和选择信息,从而学会寻找答案的方法。

教师引导验证,可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幼儿获得的`是理解了的知识。

鼓励幼儿探究、发现,可以让幼儿学会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会通过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主动依据探究结果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从中了解如何去寻求答案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研究精神。

步骤三,通过对上述教育方法的比较,教师们感悟到,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幼儿不同的发展。为了引导教师将教育与教育价值联系起来,与幼儿的终生发展联系起来,我们又提出第三个问题:“请老师们思考一下,在这些教育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更有益,更有价值,为什么?”

经过一番讨论,老师们达成了共识: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幼儿愿意获取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幼儿怎样获取知识比获取怎样的知识更重要,幼儿“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步骤四,为了引导教师在新的认识基础上,思考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策略,我们又提出第四个问题:“对幼儿的探索行为,老师应何时进行指导、如何指导?”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思想的交锋,观念的碰撞,教师达成这样的共识:教育要关注幼儿的需求,教师应善于针对幼儿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经验水平,选择、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适宜、适度地进行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

在上面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典型事例为线索,以研讨为核心,以教师的原有经验为基础,以关键性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的思考为主动学习的基点,以教师自我领悟、自我建构为目的,使教师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各种观念的交锋中,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整个教研活动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教研活动的内容与教师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与教师的原有经验紧密结合;

2、在教研活动中,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形成共识;

3、抓住诱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使教师随着问题不断思考,逐渐提高认识;

4、让教师在对实践的反思中,不断进行理论的归纳与概括,引导教师将已有的认识上升为理论,从而理解理论的内涵;

5、鼓励教师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促进教师的内化过程。

变评价式观摩为研讨式观摩

我们曾经在教师中做过调查,对于什么是观摩,99%的教师回答说“观摩是展示与相互学习的活动”,有93%以上的教师不愿意接受观摩,并十分注重观摩的效果以及他人的评价。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教研活动中,多数教师做观摩活动总是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内容,或已有的成功教案。有的教师为了获得好评,甚至选择低于幼儿现有水平的内容或具有表演性质的内容,使观摩活动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参与式培训中,我们的观摩活动不以展示、评价为出发点,而是注重对问题的共同研究,使观摩成为观摩者与被观摩者共同参与的探索活动。

1、鼓励教师选择实践中的问题、难题进行观摩和研讨

为使观摩活动成为促进教师深入研究的过程,我们将观摩活动定位在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上,鼓励教师将实践中的难题、困惑拿出来进行观摩研讨。由于有了集体的智慧和支持,教师的心理压力减轻了,思路开阔了,胆子也大了。老师们说,这种研究性的观摩活动收获大,没有压力,我们愿意做。教师由开始怕做观摩,被动地做观摩,变成了主动地自我推荐要做观摩。

2.观摩者与被观摩者共同研究和反思

在研讨式观摩活动中,为使观摩者真正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我们在活动前先请被观摩者介绍活动目标、教育的难点、准备尝试的教育方法和要探讨的问题。这样,观摩的老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看活动,观摩之后能够充分参与研讨,为被观摩的老师提供教育策略。

3、营造安全、平等的研究氛围,淡化对个人的评价,变权威式评价为研讨式评价

在观摩后的研讨中,我们尽量减少对教师个人“甄别优劣”与“甄别等级”的所谓权威式评价,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我们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例如,就观摩活动中,让幼儿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时,是“让幼儿看结果好,还是让幼儿猜结果好”这个问题、老师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教育行为和不同的教育效果。“看”是将幼儿作为旁观者,让他们去接受结果,而“猜”却是把幼儿当成主动参与者,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观察,主动验证假设。可见,“猜”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研讨中,我们还利用归纳、分析等方法,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讨论中,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将以深化“堂堂清”达标创优活动及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为核心,以“堂堂清”教学能手比赛为载体,以“研究课堂,高效课堂”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目标清晰化,过程精细化,成果最大化”的管理思想,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的实。确立使学生“会学、乐学”的基本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在教研活动中注重校本培训,让数学组成为一支学习型、敬业型、研究型的集体。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定好集体备课制度,优化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3、狠抓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常态下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随时随地的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6、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具体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开学初将组织教师学习课标,领会课标,对每个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把握好所教尺度。

2、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组织教师学习在课程教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习各种成功的优秀案例,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素养,增强教学能力。每次学习安排了负责人,负责人必须在开教研活动时准备好学习材料,组织大家学习。

3、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各年级在每周必须安排好一节研究课,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商议,形成一份预案,然后由授课教师展示,再进行评议,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再在另外一个班上上,其他教师再评议。此活动将充分发挥群体教研作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所教内容进行研讨,重点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并将讨论结果直接记录在数学教材上。

2、听课:每周一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重视“三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期,将继续进行“三课”活动。具体要求是:全体教师先集体备课再上课。讲研究课的教师要认真准备、认真上课,上课要着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听时要专心,做好听课记录,评讲要实在,多提改进意见。总之,每次研究活动包括:“说课--上课--反思--议课”4个环节;研讨的方式根据每位教师教学特长和不足开展三课活动。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为教师营造了良好教研氛围,体现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逐渐形成“学习--研究--交流--分析--研究--反思”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教中研,研中学,让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学期针对各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开展一些低学段、高学段竞赛活动。营造“爱动脑、勤学习”的氛围。

(五)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

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每位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注重优生的培养,还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进行培优转困的教师要有转化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措施。

四、活动安排:

第一周 各数学教师拟定教学计划

数学教研组长拟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组织学习高效课堂解读

第二周 组织新教师上上岗课数学教师、四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三周 五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四周 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 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校“堂堂清”教学能手的教研课

围绕如何实现“堂堂清”,构建“高效课堂”开展同年级第一轮“培优辅差”情况汇报及经验总结。

校内分年级段开展一次数学口算竞赛活动 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围绕如何实现“堂堂清”,构建“高效课堂”开展同年级第二轮“培优辅差”情况汇报及经验总结。

全组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六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全组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课件制作)

围绕如何实现“堂堂清”,构建“高效课堂”开展同年级第三轮“培优辅差”情况汇报及经验总结。

安排校内师徒合作课一节

安排校内集体备课(一人上课)一节 一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校内分年级段开展一次数学报竞赛活动 要求各教师做好教学扫尾工作 组织期末检测,成绩评定

教研组长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各教师进行本学科总结

城南小学

以小学教师教研 篇7

在课程研究上有一句名言,即“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1]。2012年迎来新一轮课改,再一次对社会教师,尤其是农村社会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2012年担任学校社会教研组长以来,我一直深感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水平上的局限,以本校社会组的情况为例。

1. 教师专业混杂,知识结构欠佳。

由于学校近几年办学规模缩减,教师学科不协调的问题凸显,社会学科成为学校安排富余教师的缓冲地带。我校21名社会教师,原任教其他学科的教师有9名(均为语文教师),占到半数。非专业教师的社会专业知识匮乏,上课往往“拿来主义”,平时不钻研课标、教材,不关心时事,每每把社会学科上成语文课,逐段分析讲解,清楚明白,但无法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和提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无从谈起。

2. 教师的专业信念不强。

自从2003年温州社会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成绩用A、B、C、D、E五个等级方式呈现以来,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认为社会学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三流学科:等级制不算分,开卷考试就是翻翻书,不会有多大的难度。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消极怠工,对教材处理肤浅,很少思考创新课堂教学以增强思品课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3. 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

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无人指导,教研组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自2003年以来近十年没有新教师流入,社会组的平均年龄在44岁以上,职业倦怠与日俱增。组内半数老师独立备课,缺乏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的能力;加上农村地区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风景名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也限制了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给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那么,农村教师怎样才能达到课程改革所需的专业发展要求呢?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为提高我校社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科能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瑞安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读研结合,实现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教师实现自我知识建构的途径有很多种,阅读是基础。“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农村社会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学期初,教研组通过收集组员们推荐的书籍信息,选取其中有助于夯实教师专业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的书籍,组织统一购买,并放在三楼阅览室供大家借阅。有:《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系列、《大国崛起》系列、《第56号教室的奇迹》、《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半月谈》、《中学政史地》等。根据事先商定的研讨内容,制定读书计划表,让组员们有计划地阅读。老师们结合自身的困惑,开出各类的研讨课。有目的地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在阅读中进行研究,在研究时深化阅读,读研结合,这是我们教研组目前为建构自我知识体系所一直在努力实践的。

2. 网络教研,资源共享。

网络教研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新颖的研讨形式,一台电脑、一根宽带,就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天涯比邻,无远弗届。我们筛选网络资源,收藏名师博客,动员组内全体教师注册了浙江教育资源网,加入“超级牛群”QQ群。过去没机会见到的名师,如特级教师唐少华,现在不仅在网上可以看到他的课堂实录,感受特级教师的课堂魅力,还可以通过博客跟帖与之直接交流;过去身边没有同事可以就某个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就某个课题进行合作研究,自从加入“超级牛群”之后,500人超豪华阵容,随时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浙江教育资源网的历史与社会协作组更因为我们提供了网络学习、互动的平台,成为我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参与“七年级新教材教学资源交流”、“我为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修订支招”、“如何上好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等网络教研活动,我们分享心得,共享资源,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

3. 撰写反思,养成习惯。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判断教师专业成熟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督促组内老师撰写反思,我们在学期初的教研组会议上作了硬性规定,教师反思的数量不少于上课数的1/2,务求使每位社会教师都养成反思的习惯。撰写反思就是让自己时刻注意社会课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反思经验和教训,同时,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也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2]在新课程实践中,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策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校本教研的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地行动起来,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实践校本教研,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真正促进农村社会学科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用生.迈向师资培育的新纪元.台北:康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6:111.

以教师发展为本 促园本教研有效 篇8

一、以教师为本,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想研

1.树立“研”的意识。

一提起教研,幼儿园教师会觉得教研工作高深莫测,从事园本教研是学者专家的事情,自己没有什么经验,难以着手。因此,首先让教师们树立“研”的意识,帮助她们克服畏难情绪。我园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园本教研的理论,让教师知道园本教研的兴起,其实就是对实践研究的重视,对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价值的认可。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在研究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与信心。

2.学习“研”的榜样。

通过对应彩云、吴邵萍等全国优秀幼儿教师的学习,了解到她们都是在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地开展着教育教学的研究,使自己从经验型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从而让大家知道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同时也通过对身边的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习,激发教师内在的潜力,让大家把参与教研活动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从而积极投身到园本教研活动中。

二、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需要,让教师乐研

1.关注教师情感,营造支持性教研环境。

为了更好地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和成效,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教师真实需要。平时除了面对面研讨,还利用园长信箱、年级组组内交流等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了解她们的职业困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激励教师主动学习的动机。我园每学期期末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们的想法和需求,以确保培训目标的落实。在了解了教师的心声和需求后,把教师的意见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分析,积极创设条件为她们排忧解惑,对于取得成绩,研究有实效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个人评先、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倾斜,这种情感化管理和激励让园本教研更加轻松和谐。

2.改变教研形式,建立对话式教研方法。

以往教研多是自上而下,教练式、单向信息传递、任务要求式,教师则是听命、服从、执行,教师的参研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变教练式研究为体验式研究,变教研组长单向的信息传递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保育员、教师与家长间的多向信息传递,变任务要求式为自主研究式。在活动中,重视对话性研究,利用参与式、体验试、案例会诊等方式进行直接对话,又通过园领导班子阅读教师教研记录和体会、案例分析、教育笔记、课后反思等进行的间接对话。教研形式的改变,让大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而使教师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更乐于参与教研。

三、以教师为本,搭建有效学习平台,让教师重研

1.自主学习,体验持续不断学习带来的成长喜悦。

园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没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幼儿园推荐的几种“读”的方式,让大家在理论上提升很快,教师们也都很喜欢。第一,读书,教师学习主要途径就是读书,平时推荐教师着重读好以下三类书:第一类为教育类(教育文章、教育名著、新课程类);第二类为学前专业类;第三类为文化类,不断提升教师的内涵。第二,读“图像”,例如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及讲座,观看名师课堂录像,观看“教育电视”、“教育电影”等,在听看的同时,也间接发挥了专家的引领作用。第三,读“人”,首先是读和自身经常交往的人,学习同事的长处,还可以读与自己间接交往的人,向专家学者学习。第四,读“生活”,倡导教师从社会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家庭的生活、个人的生活出发,开展人生体验及实践,同时在其中学习、感悟、提高。另外读“网络”,大家一起分享成功课例,分享喜悦,以乐观的心态快乐学习、快乐工作。自主方式让学习更加有效,也让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在理论的支撑下,教师的研究也更轻松。

2.专题研讨,分享同伴互助收获的研究成果。

仅有理论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我们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切入点,借助专题开展研究。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学习的方向性和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盲目性,还能帮助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使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的规律,积累教育智慧,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例如:围绕“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学前教育概论》、《游戏论》、《幼儿园课程》等著作和一些专业文章,帮助教师理解了“课程整合”的意义,转变了传统模式下游戏内容一般由教师预设,再由教师引导孩子玩的做法;教师学会了从关注幼儿体验、经验出发,和幼儿讨论互动来生成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使幼儿变成游戏的主体,增强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而且在研究中注意把各领域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发现教学与游戏的优化结合的方法,比如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等等,从而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活动、认知和发展。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应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插入式的教学为多,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以整合式为主,大班后期应以分离式为主,偏重于教学活动。如:为了达到让小班幼儿认识和区分图形特征,进行大小、形状的排列、对应等,我们在小班计算区中,设置了送图形宝宝回家、拼拼搭搭、图形接龙等游戏内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游戏,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或针对大多数幼儿出现的情况进行插入式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自主学习和专题研讨,教师在自我需要和针对问题有计划的研讨中,学会了反思和运用,让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迈进,也更加自信,敢于展示,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活力,教师更加重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全园争学赶学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四、以教师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让教师竞研

1.让人人都成为主讲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教师真正进入教研主体角色,是关系到教研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变过去业务园长、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教研方式,而变为讲、研结合,专题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灵活主动的进行。让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与教师群体的互动中解决教学困惑,分享成功经验。比如:每学期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学习,要求外出参观学习的教师,必须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汇报讲座,向全体教师介绍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感受;结合每学期的各项工作及时开展经验交流会,通过学、做、讲,达到人人学习,集体进步的目的,使大家都在相互学习中成长。

2.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相结合。

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的运用,改变以往指派式的方式安排教师组织展示活动、观摩活动等,教师自我推荐,主动邀请听课,不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克服了由于领导的主观臆断而忽视了个别教师的进步的问题。使教师把经历、体验中积极、有效的因素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效防止了“职业倦怠”,从而使教育更加有实效。

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感受到管理层对她们的关注和期望,感受到自己作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体日益被重视的愉快,感受到自己在研究中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所获得的自信,教师的教研行为从不主动到主动,从不关心到关心,从不过问到主动过问,从不愿承担任务到愉快接受任务,有效调动了教师主动参研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园本教研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何放,易洪湖.园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10)

[3]丁琇澜.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新教师成长.科学大众,2009(3)

上一篇:三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