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践总结(共10篇)
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小记
一、时代呼唤诚信美德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诚信是一块金子,一些人将其握在手心;诚信是一堆粪土,一些人将它踩在脚下;也许会有那么一天,诚信这种品质会变成一种食物,和米饭一样盛行民间……”多么充满哲理的诗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孔子、孟子等许多古代思想家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把诚信做为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历朝历代都留下了许许多多诚信美谈。可是,在“金钱至上”,“分数至上”错误观点的影响下,诚信美德正远离我们而去,种种失信行为悄悄潜入校园,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请看这样几个镜头:镜头一:教室里,正在考数学。学生趁老师不注意,有的偷看同桌答案,有的传递纸条,有的则趁交考卷时站起来,一边瞟前桌考卷,一边忙着在自己的考卷上快速修修补补……镜头二:小卖部。排成长龙的同学,每人手里捏着一把钱,正在买书。仔细一看,原来他们买的是各科课后作业答案,应有尽有。这种书,被学生称为“尚方宝书”,有了它,作业一抄了事,不但能得“优”,还可以从家长那儿领到“奖金”;同样畅销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神童作文”、“状元作文”等。学生拿到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只要打开作文选,对号入座,改头换面即可。学生这样说:天下文章一般抄,只需剪刀加浆糊……镜头三:网吧。学生以各种各样的网名上网聊天,说的全是一些极端不负责的话,令人触目惊心…… 镜头四:家里。学生模仿家长笔迹,在考卷上替家长签名;有的学生借口学校收费,而向家长骗钱上网吧……
种种失信行为,不但给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而且还危及到国民道德建设。它给家庭、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二、诚信新风吹遍校园
为了号召学生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让诚信美德成为学生为人做事的习惯和准则,学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诚信教育。久违了的诚信美德,象一股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1、营造浓厚的诚信育人氛围
首先,通过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讲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诚信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讲诚信的人,讲诚信,是有品格的表现;其次,通过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开辟“诚信专栏”,表扬身边的诚信人,诚信事,批评不诚信的言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制定班级诚信公约,并上墙展示,让学生人人参与诚信建设,以集体荣誉感为纽带促进诚信建设;学校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不求索取,甘为人梯”做为教师诚信诺言,并向社会和家长公开,为学生做诚信表率;评选“诚信少年”,给予表彰,树立“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正气。
2、开展读书活动,催开诚信之花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诚信格言比赛,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摘抄有关诚信的至理名言,保存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并在班队课上进行背格言比赛和学习笔记展示交流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其次,组织学生阅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一书,分章、分点进行学习,并结合班级实际、个人实际进行对比反思,谈体会,谈收获,并写读书心得。
3、观摩诚信中队主题会,引起心灵共鸣
一、提炼关键性德育细节
1. 细化德育目标与内容, 为关键性德育细节的提炼确立框架。这是细节德育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
我们遵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的教育原则, 让德育目标与内容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 把大而无边的目标与内容细化成操作性强的具体的子目标和内容。实践中, 我们突出两大特点:
一是德育目标与内容按年级螺旋上升编排。
早在1998年, 学校就尝试自编了《好习惯养成手册》, 把习惯养成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破口, 分别对低、中、高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习惯养成要求。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 我们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 按年级分别从学生品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健身习惯、探索习惯等五个方面重新制定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细化目标。2011年, 我们又在此基础上, 自编了《学生品行发展标准》, 每班一册, 装订在《班史》里面。各班根据本班实际, 有序安排教育内容, 逐项达标, 使整个教育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可量化。
二是实施过程按学期为单元有序安排。
每学期初, 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德育计划指导思想, 结合学生实际, 确定每个学期的教育重点, 每两周落实一个教育重点, 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周训练内容。
2. 师生共同提炼筛选关键性细节。这是细节德育的根本保证。
根据每一项德育目标与内容, 师生共同参与,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 筛选提炼关键性的细节。这些细节的达成过程就是道德实践的过程, 这些细节也是评价的标准。例如根据“微微笑, 问声好, 礼貌待人我最棒”的教育要求, 通过师生讨论, 设计了一张内容详实的表格, 列出了五个关键性细节。
关键性德育细节的提炼和确立, 既注意共性, 也要分年级分班级, 体现一定的差异性。各个班各个年级呈现的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
细节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量存在, 但具有道德教育作用和意义, 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学生身上的关键性细节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大队部开展了“寻找身边的道德细节”活动, 向全校学生、老师、家长征集身边的道德细节, 引导他们用自己童真的眼光去找寻、发现生活中、学习中的许许多多看似微不足道, 却能现出一个人品性、教养的细小问题, 如:“离开座位, 你把凳子推进课桌下了吗?”“早上上学, 你与家长道别了吗?”“公交车上, 你为老弱病残孕让座了吗?”等。然后, 由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评审,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 选出大家共同关注的道德细节作为“班级公约”, 以发挥集体的力量, 寻求集体达标。每个年级根据各班“班级公约”选出20个普遍存在于本年段大多数同学身上的道德细节。再设计调查问卷, 请比本年段高的老师、家长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情况对本年段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从中选取最关键的、迫切需要养成的道德细节作为“年级公约”。“班级公约”“年级公约”就成为平时开展细节德育的主要依据。
例:
(注:“班级公约”的内容以问句的形式展示, 更显人文性。)
例:
当然, 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伴着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会自动发出一些带有典型道德教育意义的细节。虽然在初期的关键性细节提炼过程中没有涉及到, 但是这些道德细节来源于学生生活, 来源于师生有效地交往互动, 里面蕴藏和体现着孩子们最真实的思想和行为, 蕴藏和体现着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 实践中我们还注意抓住这些细节去处理它、发散它, 以充分体现细节德育的真实性、情景性和教育性。
二、推进关键性德育细节落实
1. 德育导师人人当。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各个学科、各个科室都有育人的意识, 各学科的课堂及课外活动都要制定德育目标, 明确育人的任务, 做到人人参与细节德育。
2. 校园环境显特色。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 精心设计校园物质环境和塑造校园的文化环境, 在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和人文化的基础上, 精心布置校园, 巧妙利用各种阵地, 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教科书。
(1) 喜讯廊里喜讯多
开辟了“校园喜讯廊”宣传窗, 与以往不同的是, 该宣传窗内容由各班宣传员或学生个人自行设计并提供。喜讯廊有的记录了各班近期所取得的进步, 有的记录了孩子们的闪光点和获取的奖状、表扬……
(2) 提示语言常提醒
学校开展了“温馨提示语我来创”活动, 各班根据自己包干区的特点, 自主设计包干区提示语。大队部进行整理、装裱, 张贴、悬挂在各班相应的包干区里。楼梯口黄色的小脚丫在微笑着告诉孩子们“请踩着我走”;草坪上“播下粒粒种, 长出棵棵草;脚下留留情, 送来片片绿”;垃圾箱上“把果皮纸屑喂给我吧, 免得它们生出病菌来‘咬’你”。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老师们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示语是孩子们自己创的, 他们乐于接受, 从而达到了“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3) 广播节目促养成
学校雨苗广播站每周播出两套节目, 分别面向中低、中高年级。设置了“校园直通车”“好书推荐”“教养大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营造细节德育氛围。每天中午的“午餐三分钟说事”, 或播报礼仪使者进驻班级采风纪实, 或播放名家经典朗诵, 或讲述偶像明星成长路程。
3. 班级建设有个性。
开展“创建个性化班级典型活动设计与实施”活动, 深化个性化班级建设, 使之成为积极主动、健康快乐、有教养的学习集体, 成为学生成人的土壤。
4. 家庭教育巧配合。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一方面让家长督促孩子的行为, 另一方面让家长找到差距, 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细节, 在家做孩子的表率, 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
此外, 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演讲、值周教师的值周总结、德育副校长每月的月末小结等形式让细节时时伴随, 让细节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关键性细节的达成, 来推动小学生内化形成某一方面的道德品质或者是品行素养。这种核心迁移, 降低了重心, 贴近了生活, 既易于实施, 也易于评判。
三、建构细节德育的长效机制
1. 建立完善发展性评价机制
针对关键性德育细节的实施, 建立周评、月评、年度评机制, 结合班级之星、年级之星、学校之星评选, 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 以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为发展性目标, 融评价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之中。
2. 建立关键性道德细节提炼的开放机制
关键性道德细节的提炼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时代发展, 各个时期教育重点变化和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的实际情况, 灵活地增减关键性的道德细节。当然, 这些关键性细节的变更需要学生的共同认可。
3. 关键性道德细节与活动相结合机制
有了关键性德育细节, 如果这些细节的实践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相背离, 那么其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不管细节的提炼, 还是细节的实施, 都一定要与学生所能接受、乐意参与的活动相结合。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生活化
“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等意义非凡。通过这几年的语文德育的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把握关键词句,体会道德情感;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德育思维;阅读语文作品,领悟德育精神;强化写字教学,渗透德育思想;运用古诗教学,进行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德育的个性化和生活化;关注学生与他人的和谐发展;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注重选材多元化;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一些有效的方法,以飨读者。
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现在的学生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是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长大的。这样长大的他们都十分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所以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一代人高多了。不同时代的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以前的老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生。课文《穷人》中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学生马上说出:“因为桑娜本性善良,换成我,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也会这么做的!”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我就知道课前准备的教案白费了。
二、增强“人际和谐”的道德观念
学生为什么要到学校上课?只是来学校接受知识吗?网络上那么多名师课堂,他们坐在家里点击鼠标就能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重新思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反思教育领域自身的成绩和不足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修功课。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权,不能把师生关系简单地看作一种传统的家庭中施与受的关系,而应看作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关爱第一个学生,给予一颗宽容的心。
其次,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如何与同龄人的相处也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在语文课堂中要倡导合作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开展各种评比活动,不但有学习类,还有品德类的,让每位学生都有争第一的机会,也让他们学习输得起。让学生之间竞争与合作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德育过程活动化、生活化
城市孩子经常在计算机世界里生活,现实感非常弱。他们从小到大的一切现实事物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物的能力。所以,常常发现孩子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更愿意在虚拟世界里体会真实感。比如,通过开展朗诵、演讲、辩论、扮记者、接受采访、模拟社会等活动,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四、加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现在孩子必须要展现个性,脑子里是“我来过,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教师需要设计展现个性的平台,让他们知道你了解他,你尊重他。作文与日记教学是一种塑造人、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丰富人的性格特征的学习活动,能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每一篇作文,都可以包含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生命教育、探索精神等其中一个或多个融合点,也是学生展现个性的最好的平台。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给教师写信,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甚至通过日记让学生自己开导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对一篇文章牵强附会,不能把教师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抉择,协助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肯定自我,尽量发挥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看到学生在日记里记叙他们的小秘密、小感动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2016年秋季德育工作总结
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校以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全体师
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地走向规范化,形成教育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加强班主任工作。开学初要求班主任写好工作计划,对本班的班级管理做好规划,对班主任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并对下阶段工作作出部署,学期末写出工作总结。每月根据学校检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
2.加强师德教育。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党的十八会议精神以及《晋江市教育局关于重申禁止有偿补课的通知》和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全体教师签订了《自觉抵制有偿补课承诺书》,并进行庄严宣誓。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结合安海镇教委的要求,我校每周一例会进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的读书心得交流,每周两位老师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所得,提出疑惑共同探讨,在分享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在读书中促使自身不断进步。
3.与少先队大队部一起做好少先队干部的选拔、培训工作。本学期我校少先队进行换届选举,学校对新队干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其在全体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在“飞翔少警队”、纠察队、“红领巾”广播站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飞翔少警队”每天早晨在校门口的监督使全校学生的礼仪意识提高了,着装更加整齐、规范,更有礼貌;纠察队每天两查,巡视校园环境和班级卫生,队员认真负责,一学期下来,校园环境都保持干净、整洁;本学期“红领巾”广播的播音质量有所提高,广播员都会在播音前认真练习稿件,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二、继续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从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生。
1.借着《中小学生守则》新修订的契机,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共读《守则》,阅读《守则》读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对学生进行了宣传,组织对各班学生进行抽查背诵,使文明礼仪内化为学生的共同认识,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坚持常规检查评比。德育工作的好坏体现在日常规范管理中,我校“三评”常规检查长抓不懈,每天的护导师、“飞翔少警队”、纠察队都各司其职,维持好当天的常规工作。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结束后便进行上一周的三项评比,选出当周的“最美班级”。“诚信小铺”作为我校的一个特色教育阵地,本学期在颜明莉、张惠如老师的带领下,经营得有声有色,学生得到了良好的监督和教育。
3.继续做好了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出班级个性,班级板报做到定期更换,各班都十分重视,认真完成。
4.开展队前教育,教唱队歌、少先队礼仪知识;组织一年级新生入队及开笔礼;此外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安海镇“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在承办评选活动第二场考核中学习他校之长,补己之短。
5.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了楼层护导和放学5分钟安全教育制度,做好了防溺水、秋季传染病、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防火灾及法制知识的教育。德育工作总结小学
三、开展主题活动,在特色中成长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
订
线 职业素养答辩材料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德育实践与职业素养总结分析
时间就像是细沙,看似漫长,却顺着指尖的缝隙不停地悄然流逝。转眼间又到了毕业的季节,依旧是离别的伤感和过往的留恋,惟一的不同在于现在的我属于这个季节。从此,我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在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涯时,没有迷惘,没有空虚,有的只是收获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从此,我们告别一段纯真的岁月,一段年少轻狂的时代,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
一、回忆篇
(一)、懵懂大一
大一时,所有的学习生活安排基本都是是由课程量决定,自己没有太大的目标和方向,盲目地规划着自己未来大学四年的生活和方向。那时候的我,基本就是乘有暇闲的时间赶紧钻到图书馆里,在那里拼命的翻阅着各种优秀的杂志和期刊,常常一坐就是半天。
(二)、蜕变大二
大二时,自己有时候已经知道了一些东西,但却没有意识到。文化基础学习似乎不太满足我的求知欲望,我又积极的选修自学了各种知识,给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我,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便广泛的接触我的新知领。暑期社会实践中,使我更加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三)、成熟大三
大三时,经过前两年的努力,自己意识到学科(不仅仅是必修课程)的组合优势,便找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道路。深切的体会到了协作能力的重要,以及在协作下的个人独自发展的基础,在此
基础上的努力和付出,又让我有所心得体会。于是,我进一步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有侧重点的偏向于某些学科。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如果把人生比作人前进的轨迹,那么学习就是人脚下的大道,只有不停的矫正步伐,才能最终走在通达大道上,而不至于偏离或远离,走到崎岖小路或走到悬崖边上。
(四)、升华大四
大四时,这一年是对前三年的总结和升华。一方面,总结过去,用事实不停的检阅自己,以求毕业后的良好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知道”的基础上,再求“知道”,更深一层次的挖掘自己,看准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方向,进一步的锻炼自己。
(五)、总结
也许大学四年里我都是快乐的,但真的让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却是在决定考研并为之努力奋斗的那一年。考研,是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为自己做的决定,我认真的仔细的剖析了自己,郑重的做了考研这个决定。
考研的一年里,说不辛苦那是骗人的,但只要真的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就会觉得幸福,就没有遗憾。在这一年的生活里浸透着太多的辛酸和泪水。让我相信坚强的生命就应该经受痛苦的历练,年轻的我们必须接受挑战。曾经毅然决然地决定考研,并为这个决定付出了很多很多。辛苦的准备了一年,改变了我很多很多。让我相信坚强的生命不该屈服于生活的磨难,而是应该在风雨中傲然前行!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就着彩霞,回忆这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盛开过的花……
二、展望篇
新的生活就在眼前,我们已经站在起点,感悟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段难忘的经历,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前进的动力。我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因为眼前的碌碌无为而懊恼不已,不要因为天资禀赋的不足就否定自己,更不要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徘徊不前,拿出自己的勇气去面对,去体会生活,去寻求人生的真谛。
作为大四的学生,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开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明天。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而在当今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社会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只有把自己打造成金子,才能经得住生活的考验、社会的考验。
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响应学校的号召,我认为我应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因为职业素质是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所以大学职业素质教育对个人、学校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从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
(一)、充分的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二)、完善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三)、初具组织管理能力。
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四)、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五)、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
三、结束语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于红霞)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受到了作学生的德育工作十分必要,也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为了今后更好的作好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能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思想上能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以学校的德育计划为指导方向,注重他们的思想品质和养成教育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在发展,让学生真正在德育方面有新的起色。
2、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把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读书、做人的道理,摆脱狭隘学习的束缚,明确自身的人身价值,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从而努力塑造完善的人格,让学生时刻在健康且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3、遗憾的是由于班级学困生比较多,有些学生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思想上波动较大,他们表现出的状况是精神空虚,虚度年华,没有了对知识的渴求。实际上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但这些学生走向社会,他们不愿意从事一些必须的劳动,一旦生活受挫很容易走向极端,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深感责任的重大,我选择了与他们沟通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
4、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经常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转变观念, 创新德育教学理念, 逐步实现德育生活化
1. 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小学德育工作中, 教师应该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关系, 通过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使师生之间的良性交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通过学生与教师在亦师亦友的互相学习过程中, 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 创新德育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德育通常被放在重要的地位, 这与中国德行重于才能的传统有关。但是在升学的压力及以分数论高低的教育环境下, 德育往往成为被忽视的部分。因此, 德育教学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理念, 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 使道德修养与传道授业两者兼得, 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二、校园活动助推德育生活化
在加强德育工作过程中, 以各种校园活动为载体, 创设各种道德环境和德育情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如, 我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清明扫墓、观看歌颂革命先烈的电影、开展爱国主义讲座) 等, 进行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系列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活动是促使德育有效开展而采取的重要形式, 活动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德育信息和内容, 它能够把德育的各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因此, 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各种校园活动来助推德育生活化。
三、品德课堂生活化
1. 选取丰富的生活场景, 营造品德课堂的良好氛围。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品德课堂上, 教师要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 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 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教师的语言、举止、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氛围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达成生活体验。
3. 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 内化知识要求。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在探究中成长,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 真正内化德育课堂的教学要求。
4. 极力拓展生活课堂, 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 品德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 拓展生活课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检验、丰富所学知识, 使品德课堂真正回归生活、贴近生活。
四、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德育生活化与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关系很大。整洁、美观、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儿童思想的启发、个性的陶冶、精神的升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注重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打造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楼梯长廊、草坪花坛、板报墙壁、学习园地等布置, 都成为无声的诗、多彩的画, 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小学德育;品格塑造;实践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俗话讲:“智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德行是衡量人才最基本的砝码和准则,如今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把“德”字列入其中。小学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极易受到各种思想影响的阶段。小学教育不仅是让儿童获得关乎事物的知识,更应让儿童获得关乎人生的能力和智慧,获得精神成长、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作为教育者,不可盲目灌输说教,而应利用好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燕子衔泥,点点成巢”的精神将德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强。笔者结合自身的德育实践,谈谈塑造学生品格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美国作家韦伯斯特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合格人才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一些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沟通合作、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设计有趣的团队游戏,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意义,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成就大事必须依靠团队。
笔者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无敌风火轮”“齐眉棍”“心心相印”“珠行万里”“分组拔河”等游戏,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会合作。学生经历了由挫折到顺利过关的过程,感受到没有合作是孤立无援的,团队合作才是成功的王道。特别是在“无敌风火轮”游戏中,学生要在一个纸质封闭式大圆环中共同完成前进,途中要经历一番多人行进的过程,到达目的地用时最短者方可获胜。刚开始时学生由于没有统一口令,只顾各自往前赶,结果一会儿踩脚,一会儿步调不匀,一会儿圆环走偏,急得圆环下的学生直冒汗,场外的观众也是焦急万分,七嘴八舌地提醒着他们。好在参与游戏的学生立即暂停游戏,集合在一起进行了商讨。之后沿途互相提醒,密切协作,终于让“无敌风火轮”顺利地滚动了起来。又如,在玩“齐眉棍”游戏中,学生发现看似简单的“齐眉棍”其实想要拿捏好非常不容易:该项目的参与者必须遵循规则,沉着应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密切配合,不能只顾自己,否则既消耗了体力又影响了团队的情绪。经过一番努力,大家终于在相互配合下获得了成功。有了前两个游戏的经验,在接下来的“心心相印”“珠行万里”和拔河比赛中,学生配合得越来越好,很快完成了游戏。
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理解
俗话说“理解万岁”,理解是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默契,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当今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并善于创造条件去培养学生理解、宽容的品质,让学生懂得“失金者是小失,失友者是大失,失勇气者是全失”的含义,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替别人着想。
“馋嘴娃”事件讲述了由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而避免造成心灵伤害的故事。学生甲由于胃口不佳,父母让其带些曲奇饼干以防饥饿。到了学校,甲觉得饿了,于是去拿饼干,却发现饼干不见了。师生都觉得此事比较奇怪,组织人分头调查,一一排除可疑人物后也没找到当事人。就在两天后的中午,一个文静、害羞的学生乙突然找到了班主任,坦白了馋嘴偷吃的事情。乙本以为会遭到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指责,从此被人嘲笑,内心很是不安。该班班主任非常用心,她了解到乙是外来务工子女,家境比较贫困,于是婉转地批评了女孩的不是,引导她学会理解,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难处,多些包容,少些抱怨。同时发动班上学生共同帮助乙,给乙些关怀。最后,乙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性格渐渐地变得开朗了起来,运动场上也能经常看到她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游戏的身影,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教师是最富魅力的艺术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尽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积极面对现实,少抱怨。
三、组织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就像学生写的那样:“它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是一口甘甜的泉水,是一只斑斓的彩蝶,是一阵柔和的春风……”学会感恩,就拥有了美好与快乐。当前,一些学生表现蛮横,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将父母、师长给予自己的关爱视作是理所当然的事。笔者认为,开展德育工作必须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立夏时节,笔者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护蛋”行动。“护蛋”任务布置后,全班学生纷纷行动,各种办法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将蛋用布一层又一层裹好,有的学生找来一个铁皮盒将蛋安全地放置于内,有的学生将蛋随身携带,就连上厕所交作业也带着,生怕被别人碰坏……学生小心翼翼守护了三天,大部分学生手中的蛋完好无损,保护成功;小部分因照顾不周而中途破裂。班会课上,笔者将“护蛋”结果公布后,学生大松一口气,他们纷纷表示一开始以为这行动很简单,可经历了才知道过程很是费力,处处要留意蛋的安危。笔者趁机引导:“护蛋”行动就跟父母呵护我们成长一样。每天父母除了忙碌于工作外,还要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我们一有什么不舒服,父母就会急得不知所措。即使这样,稍有不满我们就会对父母责怪这个、抱怨那个,伤了他们的心,殊不知他们可谓是全心全意、无微不至地付出全部心血啊!班会课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沉默许久,反省、自责、愧疚的表情写在了脸上,更多的是热泪盈眶。通过“跟着父母去上班”“和爸妈互换角色”“将爱大声喊出来”等一系列聆听感恩励志课堂实践体验行动,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实践行动,懂得感恩的真谛。
四、利用“信任测试”,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面。诚信是一种品质,体现一个人的美德。诚信是为人之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究诚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诚信普遍比较陌生或忽视。
生活中的不诚信事件对学生的观念造成较大的冲击,导致一些学生面对是非产生了认知模糊。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在六年级的一次户外郊游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我把身体交给你”的游戏测试,游戏考验了学生“同伴会在身后接住我”的心理。大部分学生比较犹豫,不敢将身体托付他人,生怕同伴接不住自己。在经历了彼此一番约定发誓后,参与学生的矛盾心理才逐渐消除,游戏也在同伴一次次稳稳接住下告一段落。测试结束后,笔者让游戏的学生谈谈体会,学生纷纷表示诚信太重要了。在之后的日子里,笔者围绕进一步理解、体验诚信又组织开展了诚信的班队会和诚信的轻聊沙龙等,学生通过演绎小品《诚信摆渡人》、表演快板《点滴诚信暖人间》以及讲述诚信故事《校长爬行的故事》等,反思自己曾经的不足,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经历这么多年的德育实践探索,笔者感到德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日积月累的长期历程。在塑造学生品格的过程中,不能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因为德育是抵达内心、触及灵魂的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体验活动能够“笑一笑、哭一哭、跳一跳、喊一喊”,经历“烦恼一回、失败一回、成功一回”。不管是棘手的麻烦还是峰回路转的喜悦,相信这些难忘的经历会激发出学生的各种潜能,进而更好地发展个性。
德育基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校教学立足于教材,拓展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广大的舞台中,全面、广泛、清楚地了解社会常识,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一名素质优良的中学生,以下是我校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几个方面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实践工作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德育基地与社会实践活动,各少先大队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各中队根据大队的安排,结合本班实际,也制定活动计划。同时,把德育基地与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作为班主任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学校领导对每次活动给予充分重视,做到三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活动到位”。从而形成各部门联合组织、共同参与、积极支持的良好局面,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特别是开展“远足”参观活动,注意交通安全措施,实践时安全、卫生尽可能地做到万无一失。
二、深入村庄、乡镇企业调查实践
我校除了在组织同学参加基地实践外,还采取分散办法,组织学生深入广大村庄、乡镇厂矿参加劳动,调查、了解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改革开放给祖国农村带来的巨变,从中激发同学奋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同学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寒暑假活动丰富多彩
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假日活动,如红领巾假日小队、环保小队、美术书法小组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出学校,步入社会。
四、活动落实,硕果累累
一年来,由于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成绩斐然。各校在《德育园地》专刊报道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在班报中刊登等。
五、认真总结表彰活动
在周校长、唐校长等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全面参与和积极探究中,学校课题研究在本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真正开创了课题工作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
一、采取了多种有效办法
1、规范了研究过程
工作组规定参研教师一般采取“发现问题——申报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究模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研究“真”问题,从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小专题。好词好句每个研究小组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初有研究计划(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问题讨论,提交研究小结或研究过程资料,参研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组织相关参研教师集中听课、评议、反思。谚语这些措施,规范了老师们的研究过程,归纳出“小专题研究”的“五化”特点——切口问题化、内容个性化、方法通俗化、周期短小化、承担者个别化。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避免他们在研究中走弯路。
2、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
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例如刘老师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张洪英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李红琼老师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之我见》,杨琼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德育渗透》、谢慧兰老师的《课堂语文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等,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坚持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种类型的研究
扩展阅读:http:/// http:/// 扩展阅读:http:/// http:///
每月仍然提前把《个人小专题月研究记载表》发放下去,对于进行小专题研究的教师,直接填表;对于参加其它类型研究的教师,在《个人小专题月研究记载表》的背面写上本月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或
一、两个例子。研究活动紧密结合教研室对我校上个学年度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考核时所提出的建议,根据自身所教学科及年级特点,找到一些德育渗透的策略和有效途径。课题研究形式的这种改进,增强了所有课题研究人员的信心,多种途径地提升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能力,从根本上消除了畏难情绪,从而收到更实际的效果。
4、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教师的科研意识已经得到明显强化
因此这期的课题研讨活动,改变过去面小量大的状况,每个参研人员都是发言的主体,活动结束离开会场时把材料交到唐校长或李主任处进行汇总,打印成《杨柳小学课题组活动月度研究简报》,并上传教育网中的课题研究栏目。简报现已累积四期,促使课题研究更扎实地深入下去。并由唐艳老师做好记录,负责填写《课题活动记载表》。每个教师的科研个人档案袋继续使用,保持档案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体现出每个参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及其专业成长的进程
5、注意培养学校科研的后备力量。
虽然学校还没有迁移到园区中的新址,还有半年的过渡期,但今后到了新的环境之后,学校的科研活动肯定将频繁得多,罗主任就说今后一定要带领教研室常来指导和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出杨柳新校十分优越的软硬件设施的作用。那时家庭、社会自然会对我们提出更高的期望值,和周边学校的竞争也必然促使我们必须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气、决心和切实的勤恪不怠。在这种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在这种城市化的各种新要求的促进下,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表现必将被更加重视,与各种绩效的挂钩更多。本期的课题研究中,着重培养了唐艳、李红琼、段小花、徐英、张玉华、张洪英等,引领他们给研究活动带来更大、更新、更深刻的突破。每次活动中,都能听到他们更多的发言,更多的“见地”。
6、课题研究的考核奖励
扩展阅读:http:/// http:/// 扩展阅读:http:/// http:///
以每个参研人员的每月课题活动汇报材料和期末所交的案例、论文、小专题阶段性成果、小专题结题报告或所上的课题研究观摩课等为基本测评依据,相关研究获得各级奖项或发表的文章从绩效工资30%的奖励性这部分中给与适当考虑,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政策。为了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质量,课题组还对相关研究教师实行外出学习和年终评优优先制,把教师参与专题研究的态度、研究成果作为期末评优和申报各级骨干教师的依据。
二、需要克服的现象
1、注意突显研究的特色
从现在的研究情况来看,跟风现象较明显。别人提一个明晃的、炫目的标题,一些人马上就迎合上去了,导致自己原有的研究进程的搁置和荒芜。每个人擅长的地方,观察、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可避免的是存在着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需要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我想,只要切实把各自的教学研究特点、各自面对的学生特点、各自班级的管理特点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了,就会出好成果,就会有亮丽的东西。
2、注意克服茫然的现象
有时候听到“说还能说几句,写下来就难,行成教系统的文章就更难”。这不由让我想到李白“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喟叹。其实只要我们多花一点精力去做,去思考,把课题组已发下来的,可以说已能堆叠成摞的资料多读一读,那么多的研究方法、那么多的行文架构,那么多的范式范例,都是颇有作用的“拐杖”,是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不知所往的茫然的。
三、下期的改进措施
1、适当缩小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范围。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在选题上就太过宽泛,教师不容易抓住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这次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的一等奖、二等奖,研究的目标都不大,很有针对性,教师容易入手。能否改为以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小专题研究等其中的任一种来重点突破,多一点有自身特色的东西。
扩展阅读:http:/// http:/// 扩展阅读:http:/// http:///
2、加强工作组和教务处的沟通
教务处订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报刊、书籍等,这些资料如果就让它们落满灰尘,未免太过可惜。一些教师抱怨文章怎么写,理论学习怎么解决,怎样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信息,跟踪教育教学的动态,如果仅仅依靠课题组所编选的内容,显然是难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和量的。因此教务处是否能把那些书刊杂志列出一个表,张帖上墙,方便借阅的参研教师,且做好记载。
本期课题组的工作虽有点瑕疵,但成绩是明显的。该课题荣获成都市市级年度优秀课题,歇后语刘老师荣获市年度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收集到的论文或小专题研究报告13篇,另有相关文章获省一、二等奖,市一、二等奖,县级奖就更多。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大家、集体的衣衫所焐裹的温暖。大家、集体衣衫的长袖舞弄出的这片科研的雪花,正飘飞向腊味越来越浓的年关,飘飞进我们心中彼此温馨的、丛茸翳荟的新年祝福。
【小学德育实践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05-25
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05-29
西柳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6-28
小学德育计划工作总结07-05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语09-21
小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10-14
2019小学德育工作最新总结10-11
2024年秋小学德育工作总结10-23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07-05
小学科任教师参与德育工作总结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