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合同管理(精选8篇)
合同管理制度
(三)由代理人签订合同的,应出具真实、有效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书》。
(四)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具有支付能力、生产能力或运输能力等。合同标的金额超过20万元(含本数)且标的属于预付款项,应要求签约他方提供资金证明。当对签约他方资
信情况不确定时,必须要求其出具资产负债表、注册会计师签署的验资报告等相应文件。
(五)具有履约信用:过去三年重合同、守信用,无违约事实,现时未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合同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或资信状况有瑕疵的,不应与其签订合同;必须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提供合法、真实、有效的担保,其中,以保证形式做出的担保,其保证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独立经济实体,并应对保证人适用前款规定进行审查。上述所列各种文件为合同不可缺少的组成附件,若其文本为复印件时,须加注“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由核对人签字。
第九条合同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合同内容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一)部首部分,注意写明当事人的全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
(二)正文部分,注意具体写明合同必备条款及要素:
例如买卖合同,应具体写明产品名称、牌号、商标、生产厂家、型号、规格、等级、花色、是否成套产品等,技术质量、数量、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正负尾差、合理称差及自然损耗率等;运输方式及运费、交(提)货期限、地点及验收方法,价金(国家定价或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违约责任及在途风险承担。
例如工程承包合同,应明确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工期、价款、质量标准、验收交接程序、拨款与结算、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若拟定合同属于涉及生产安全的基建、大修、技改及维修项目的工程合同,必须同时签订安全合同书,该合同依照公司安全监督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三)结尾部分,注意确认对方签字并使用合格的印章(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得使用财务章、业务章等不合格印章;注意确认签约单位名称与印章单位名称是否一致;注明合同有效期限。
第十条签订经济合同,除合同履行地为我方住所地外,签约时应力争协议合同由我方住所地所在省(自治区)、市、县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一条对外订立的经济合同,严禁在空白文本上盖章并且原则上先由对方签字盖章后我方才予以签字盖章,合同内容严禁涂改,如有涂改需经双方在涂改处盖章方可确认涂改事宜。第十二条单份合同文本达二页以上的须加盖骑缝章。
第十三条签订合同文本原件壹式不得少于肆份,由行政部档案室和业务部门各保留一份原
件,交法务专员一份复印件。
第十四条合同标的金额在壹万元(含)以下的合同,报经总经理核准后,可以暂时以传真形式签订,但是必须在合同上注明传真有效,且双方均认同并在传真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补齐合同原件备案。
第十五条公司各部门对外签订的所有合同都必须以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并严格遵守公司《廉洁从业制度》,决不允许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谋取私利,违者依规、依法严惩。
第十六条公司各部门签订合同后由行政部按规定盖章编号,并制作合同管理档案备案。
第三章合同的审查
第十七条合同文本拟定完毕后,凭“合同审批单”按照规定的流程,经拟稿部门、执行部门、法务专员、法务主管、行政部、财务部门等职能或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呈总经理核准,方可申请使用公司印章,正式对外签订合同。
第十八条法务专员负责对下列合同进行审查:
(一)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或各分管副总要求进行审查的合同;
(二)所有各部门拟对外签订的合同;
(三)各部门拟对外达成的合作意向,需要向公司顾问律师征询法律意见的。
第十九条法务专员主要是对合同条款、内容的合法性、严密性、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提出法律意见供决策部门参考。具体审查要点如下:
(一)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本制度规定;当事人的意思表达是否真实、一致;权利、义务是否平等;订约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二)合同的严密性。包括:合同应具备的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
(三)合同的可行性。包括: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受到的经济损失。
根据法律规定或实际需要,经济合同还应当或可以呈报上级主管机关见证、批准,或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或请公证处公证。
第二十条合同的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报。各部门对外签订合同时,应事先填写“合同审批单”,随同合同初稿及有关资料、附件等,报本部门分管副总审查,呈总经理或董事长核准。
(二)审核。对送审的合同文本,应按合同审批单上的部门次序,由主管人或有关人认真审阅,必要时可进行调查研究,最后作出:批准或不批准;通知申报单位补报材料或进一步谈
判。(应提出谈判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复审。
(三)审批流程中各部门的审核意见签署于合同审批单上,合同审批单作为合同审核过程中的记录与凭证,由行政部在合同生效后随合同文本一起留存归档。
(四)法务专员在“合同审批单”上批写意见后,“审批单”及合同初稿复印留底,“审批单”连同其他材料发还申报部门,由执行部门按批准的意见办理。
上述审批程序,一般为1至2个工作日。特殊情况,经总经理批准或授权的可不受审批程序的约束。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一条合同依法订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应当实际、全面地履行。
第二十二条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根据具体合同设立合同台帐,每一合同设一台帐,分别按业务进展情况和收付款情况一事一记。
第二十三条有关部门在合同履行中遇履约困难或违约等情况应及时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并及时通知法务专员,以便及早拟订应对和补救方案。
第二十四条财务部门依据合同履行收付款结算工作,对具有下列情形的业务,应当拒绝收付款:
(一)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而未订立书面合同;
(二)收付款单位与合同对方当事人名称不一致的(收付款单位与合同对方当事人名称不一致的,财务部门应当督促收付款单位出具代收付款证明);
(三)合同对方当事人委托别人代为收付款,未按要求提交合法的代收付款证明、代收付款人及委托人身份证明、账号等相关材料,又或者材料提供齐全但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例如:委托收付款金额或内容与合同应收付款金额或内容不一致);
财务部门在依据合同履行收付款结算工作时,必须按要求将双方应缴应扣款项(例如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核算清楚并扣缴后才予以最终结算。
第二十五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相对方所开具的发票或收据必须先由具体经办人员和财务审核签字认可,经总经理签字同意后,再转财务付款。
第二十六条 合同履行过程中行政部应妥善管理合同资料,妥善保管合同章,对合同建立借用管理制度,以保证合同的完整性。
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七条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依照合同的订立流程经业务部门、法务专员、办公室、财务部门、合同管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公司总经理审核通过方可。如合同变更应签定变更合同,如合同解除应有书面形式,两者均应加盖合格的印章(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加以确认,通知我方相关职能部门。
第二十八条我方变更或解除合同的通知或双方的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按规定经审核后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严禁我方相关人员以口头与对方合同当事人确认合同变更与解除事宜。变更或解除合同的通知和回复应符合公文收发的要求,挂号寄发或由对方签收,挂号或签收凭证作为合同组成部分交由行政部档案室保管。
第二十九条相关部门收到对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通知必须及时向相关部门部长或负责人及法务确认相关处理办法。
第三十条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文本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或更新部分与原合同有同样法律效力,纳入本办法规定的管理范围。
第三十一条合同变更后,合同编号不予改变。
第六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所立合同台帐,按公司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汇总各自的工作范围内的合同订立或履行情况,据此统计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情况,向总经理汇报。
第三十三条各有关人员应定期将履行完毕或不再履行的合同有关资料(包括与有关的文书、图表、传真件以及合同流转单等)按合同编号整理,由合同管理部门确认后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不得随意处置、销毁、遗失。
第三十四条公司定期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逐步将合同文本质量、合同履行情况、合同台帐记录等纳入公司对员工和部门的工作成绩考核范围。
第三十五条公司各部门对外签订经济性合同时,应严格遵守中凯控字<2009>2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各部门印章管理的通知》的规定用印,否则,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责任
第三十六条凡因未按规定处理合同事宜、未及时汇报情况和遗失合同有关资料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追究其经济和行政责任。
第三十七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移送有关国家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适用于XXXX控股有限公司各部门。
第三十九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风险控制部。
第四十条本制度自签准下发之日起生效实施。
XXXX控股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
2006年4月12日, 被告某公司与被告某康复中心签定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告某公司承接上述工程后, 将该工程交由下属某分公司负责具体施工。2006年4月30日, 被告某分公司与原告签订《工程施工 (内部) 承包协议书》一份, 约定被告某分公司将承接施工的某康复中心工程指定原告负责完成, 工程结算按被告某公司与业主签订的总价下浮率和总包合同规定套用的定额基础上计取。工程结算后, 某公司按规定收取工程管理费为工程总造价的2%, 所有税、费用由项目部承担, 为确保税费按时上缴, 某公司在建设单位每次工程款拨入时预留8.6%, 工程竣工时多退少补等。
2006年4月28日, 工程开工。2008年1月11日, 某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某建设设计研究院、某公司、某康复中心联合对涉案工程组织验收, 虽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上表明工程建设中存在六个问题, 但竣工验收的结论为合格。2008年1月22日, 某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与某康复中心认可某公司在工程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已基本得到妥善解决。2008年5月20日, 上述单位再次出具《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对涉案工程质量进行了备案。
2008年5月4日, 被告某公司将原告负责制作的工程决算总造价为13070362元的工程结算书提交给被告某康复中心, 被告某康复中心对此造价不予认可, 并在随后委托某工程监理部对涉案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审核。2009年1月4日, 某工程监理部预算审核后, 确定涉案工程总造价为10670093元, 对此, 被告某公司认为某中咨工程监理部没有按照某公司、某康复中心约定的三类取费标准进行审核, 不予认可。
2006年7月11日至2007年11月期间, 原告以借款的形式, 陆续向被告某康复中心借款7024130元。2008年8月20日, 原告同意以房抵工程款2524280元。
2008年12月15日, 被告某公司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被告某康复中心支付工程款10760362元及利息等。2009年8月27日, 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 判令被告某康复中心支付被告某公司工程款1079764.56元及利息。被告某公司不服判决, 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认为某公司提供的工程决算书、《会谈纪要》和某康复中心提供的预算审核均不能作为工程造价的结算依据, 涉案工程造价只能通过司法鉴定途径进行确定, 故判决驳回被告某公司的诉讼请求。因原告与被告某公司对催讨工程款意见不一, 原告诉至法院。
争议焦点
1.工程结算书是否可以作为工程造价的结算依据, 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是否具备?
2.原告与被告某分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 (内部) 承包协议书》, 是否可以说明原告是该涉案工程的实际施工人?
律师意见
代理律师接受某公司和某分公司的委托, 基于事实与法律, 发表主要代理意见如下:
一、原告为某康复中心的项目的项目经理, 原告认为其是实际施工人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被告某公司、某分公司不存在连带支付工程款的责任。
1.原告为某康复中心项目的项目经理, 此点在原告提供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有明确约定, 同时在原告经手由被告某公司诉被告某康复中心的一、二审判决中也有定性, 否则一、二审法院也不会认定原告收取的款项为支付给了被告某公司, 故原告为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是生效判决所认定的。
2.工程项目经理内部结算仅是内部目标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和习惯做法。原告提供的工程施工内部承包协议书仅仅是被告某公司的内部管理的一种目标责任制度, 而不能证明原告就是工程的实际施工人, 项目经理对外产生的职务行为的法律责任都是被告某公司承担, 只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 项目经理同公司的进行独立核算只是内部责任制的一种形式。
3.原告在工程施工中的地位是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与公司间的关系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对发包人的关系中被告某公司是承包人, 原告是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的所有报酬也是在取得发包人工程款后才可以实现的, 而现原告所谓的要求公司承担支付责任, 没有法律依据, 本身对于被告某康复中心没有支付部分工程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以前的诉讼中也是原告方参与负责的, 只有发包人的工程款结算收取后, 原告才能按公司项目经理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关报酬和款项。
4.作为项目经理, 只是在承包人的公司管理中作为工程施工的管理的责任人和负责人, 并不是工程的实际施工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不适用项目经理。
二、在原告负责和经手的被告某公司与被告某康复中心的工程款欠款纠纷中, 二审法院已认定了被告某公司提交的建筑工程结算书不能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并生效, 原告现据此证据要求被告某公司、被告某康复中心支付工程款是对生效判决的否定, 不符证据规则。
三、被告某公司内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独立核算, 但在被告某公司与发包人没有结算的情况下内部结算条件不具备, 目前据项目财务结算原告负责的项目部赤字462397.85元, 被告某公司项目内部最终结算都是在被告某公司与发包人的结算基础上才有可能。被告某公司提交的证据——支票领用登记簿一份可以证明项目部财务结算赤字462397.85元, 所有的项目工程的开支和支出都有原告或其代理人的签字, 这还不包括原告直接不通过公司, 在发包人处直接领取的和以房子作抵的9548410元。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双方约定, 发包人支付的工程款必须进入承包人的结算账户或经承包人允许直接支付到有关账户, 也不能直接以大额现金支付给项目经理个人, 如项目经理擅自领取或变相领取 (借款) 工程款, 不但直接影响工程的完成, 也给违法犯罪开了方便之门。
可见造成以上情况, 既有发包人的责任, 也有项目经理的责任。项目经理如此做法, 也违反了被告某公司管理的相关规定, 这样造成责任权利不对等, 因为被告某公司作为工程的承包人, 在工程承包、管理、结算、财务和各项合同签订管理投入中许多人工和管理, 而项目部的工作也仅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部分, 是管理的一种模式。而原告仅是项目经理, 对发包人所有法律责任都是由被告某公司承担。而现原告利用自己的职务管理和发包人对其的信任, 直接领取和收取房屋, 直接损害了被告某公司作为承包人对其项目经理的科学管理及被告某公司财务管理和内部核算的平衡, 故请求判令被告某公司支付转交工程款根本没有法律依据。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 原告与被告某分公司于2006年4月30日签订的《工程施工 (内部) 承包协议书》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并未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应属有效合同, 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义务, 并最终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办案心得
一、煤炭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风险指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利益损失或损害存在的可能性。风险贯穿于合同管理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存在合同自身产生的风险,也包括外部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合同标的的实现,同样也制约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策划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策划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或者业务目标不一致;故意规避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如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二是确定合同对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三是谈判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合同标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技术标准、价款的确定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争议的解决方式和地点等涉及合同内容和条款的核心部分,乃至关键细节等忽略或做出不当的让步,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之事项的忽略。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文本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存在不合理、不严密、不完整、不明确或表述不当,可能导致重大误解等问题;合同内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等。二是审核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审核人员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提出恰当正确的修订意见的风险;合同起草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等。三是合同正式签署风险,主要表现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当,为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了合同印章;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等。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降低或丧失的风险。在煤炭经营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形势、政策法规、客观环境的变化与影响,与其相关的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往往会出现对方履约能力下降或者丧失的可能性,从而对煤炭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应当变更合同内容或条款但未采取相应的变更行为;合同变更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变更行为不当或无效;合同转让行为未经原合同当事人和合同受让人达成一致意见,使合同转让行为无效;合同转让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转让行为不当或无效等。三是瑕疵履行带来的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市场、价格等因素会发生变化,但由于违约责任约定不明或责任较低,违约所获得的利益大于违约责任的代价时,对方就可能降低履约质量或者直接违约,从而给合同履行带来风险。
(四)合同履行后的风险
一是履约完毕后对合同相对方及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存在的风险。对合同相对方分析评价客观真实的缺失,给以后合作埋下长期的法律隐患;在合同执行评价中未进行全面与重点相结合,造成评价失真。二是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合同保管不善或丢失,涉及当事人在诉讼中可能面临提供证据不充分不足、不能提供原始证据、非原件证明力不被采信等举证风险,导致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
二、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管理的责任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控制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合同管理,担负以下具体责任:
(一)监督防范责任
内部审计通过参与合同谈判、审核合同文本以及查阅合同履行结果,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分析判断合同管理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准确及时识别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反映问题,规避防范,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担负监督责任。
(二)总结评价责任
无论是管理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都会围绕着经济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开展工作。对于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的阶段构成、形成原因、损失程度作出分析,根据不同风险严重程度逐级排序,为下一步的风险处理提供决策基础。内部审计须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地担负起风险评价的责任。
(三)咨询服务责任
咨询服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功能,也是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方向。由于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识别、化解和转移风险,规避防范,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也同样如此。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一转型机遇,积极拓展企业内部咨询服务业务,关注并参与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在合同管理中提供帮助、健全管理,更好地履行咨询服务责任。
三、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化
无论是煤炭生产企业还是煤炭贸易企业,其经济活动大都以合同的形式予以体现和实现。重大合同涉及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策略以及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众多、金额巨大,稍有异动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内审部门既担负起了监督的责任,也发挥了参谋的职能,能够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审查到事前预防的职能转变。
(二)合同风险预警及时化
在对煤炭企业合同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当发现重要的合同风险比如合同主体不具备履约资格、合同相对方财务状况不佳以及诚信缺失、合同个别条款变更后致使合同目标无法实现等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审计制度及时提醒业务负责人及公司高级管理者,并在预警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对方案,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合同风险总结常态化
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有效及时的日常监督,分类管理并总结评价合同管理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以利于在以后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防范企业合同风险,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发包方:**分公司(简称甲方)
承包方:(简称乙方)
根椐国家现行政策和市公司关于转换经营机制方案及市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有关规定,公司决定将经营门面实行责任经营,并由***为承包责任人。
一、承包期限
从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
31日。
二、定编人员:35人。其中设经理一名(由公司副经理***兼任),主任1人,主管科员2人,科员3人。
三、承包经营原则及方式。
1.承包经营原则:确保甲方门面收入指标的完成,乙方工资及办公应酬开支等费用自理,其它费用如税金、占道费、维修费、员工福利等由甲方负责,亏损自补,奖罚兑现。乙方财务收支由甲方财务统一核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准在收入内坐支及借支。
2.门面租价必须按县公司规定的价格收取,如需浮动,报县公司批准后执行。
3.承包经营方式:实行承包抵押经营,工资基数核定为:主任1.44万元/年,主管科员1.2万元/年,科员1.08万元/年(**工资按其基本工资发放),其在编、分流人员工资、生活费由乙方自理。承包集团人员必须向甲方一次性交纳年工资基数额的保证金,以备亏损。
四、承包经营项目:负责收取112个门面租金。
五、承包经营指标及考核。
1.乙方在承包期内月上交甲方承包款52000元,在次月的10日前交清。
2.乙方每月必须先保证上交甲方承包款,欠计划则从承包责任人及在岗人员当月工资总额中扣除,不足部分从抵押金中抵扣,抵押金扣除后乙方必须及时补足,否则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
六、乙方经营开支及工资、津贴支付。
1.乙方经营性开支即办公、通讯、易耗品,差旅费、应酬费,各类罚款及员工工资、奖金、待业、轮岗人员生活费、寒暖费、门诊药费等政策性补贴,均由乙方按甲方成本费用控制计划数自行支付,甲方不予承担。
2.乙方员工工资形式及分配:员工工资由甲方确定,乙方自行支付发放。
七、财务管理与承包结算。
1.财务结算由公司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门面收入必须按甲方规定的承包款上缴甲方财务,乙方不得私自截流短款。
2.乙方可自定二名财务人员,次月15日前与甲方财务按考核指标结算一次,并报送基层单位内部承包收支月报表及员工收入分配明细表(工资表)等给甲方财务,由甲方审批后核发工资。
3.乙方责任经营单位必须按甲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账目,并随时接受甲方财务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八、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乙双方除了履行其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外,乙方还应保证承担下列责任和义务。
1.抓好门面管理,做好卫生工作,保证卫生设施齐全,商品摆放有序,门面美观,各项指标创优不损车站窗口形象。
2.抓好门面不超面积经营,如因管理不善,门面超面积经营,每发现一次,罚乙方承包人及在岗人员当月工资的5。
3.抓好安全工作,搞好防火、防盗,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抓好门面收入及时上解,杜绝私收、漏收、欠收等情况的发生。
5.乙方员工水电费、卫生费、会费、基本养老金及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政府有关部门临时收费,均由乙方代扣代缴,按月上缴甲方财务。
6.关心员工生活,严格执行公司有关规定,按月发放职工工资,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7.乙方如有违反上述任意一条,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
九、违约责任。
1.乙方不能按时完成承包上交计划,甲方在每月考核时按每欠1扣承包责任人及在岗人员工资1的比例扣减,扣至150元生活费为止。
2.乙方损害甲方利益,侵犯员工正当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及后果或因管理不善,造成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企业声誉,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追究乙方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十、其它
合同期间乙方人员如有退休的,其工资改由甲方发放,并不再给乙方增加承包任务,如遇甲方有重大政策性变动,本合同自行中止,双方可另行协商签订合同。
十一、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一份,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解释权属***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最后裁决权归***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甲方:***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乙方
***分公司
代表:代表:
(1)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
和欺诈,会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
(3)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则会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2.针对合同管理的风险的应对措施:
(1)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2)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格进行审
核。
(3)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
(4)企业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5)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
1.为进一步规范公司餐厅管理工作,给公司员工提供卫生、洁净的就餐环境,充分保障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餐厅及公司内部为公司员工提供就餐服务的各类餐饮场所。
第二条 管理机构
公司-----负责对餐厅的监督管理,具体管理职责包括:
1.贯彻执行有关餐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法规。
2.在广泛征询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司内部餐厅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3.负责公司餐饮服务单位的招聘、签约。
4.负责对公司餐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督、检查与处罚。
5.代表公司接受与处理员工对餐厅服务的意见、建议及投诉等。
第三条 餐饮服务单位的义务
1.按公司规定与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签约后未经公司同意,不得转包给其它经营单位。
2.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卫生防疫、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以及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餐饮服务合同。
3.以服务公司员工为宗旨,根据公司生产运行特点与员工的需求做好餐饮服务工作。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管理,规范服务,为员工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
5.保证食品质量,努力增加和调整饭菜口味,严格成本核算,合理制定菜肴价格,文明服务。
6.设立投诉箱、意见薄,张贴餐厅经营情况公示单,接受并及时解决员工有关饭菜质量、价格、服务态度、卫生等问题的意见、建议和投诉。
7.接受卫生防疫等主管部门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并提交整改方案。
第四条 具体服务要求
1.卫生许可证应按时年检,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与上岗证。
2.不得采购无食品供应合格证供应点的食品。
3.保证食品的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4.保持餐厅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措施。
5.保证盛具、餐具的严格消毒,使用的洗涤剂、消毒液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6.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否则不得使用。
7.售饭前,炊管人员按时到达售饭窗口,工作服要穿戴整齐、干净,胸前挂好服务牌。
8.售饭中,态度热情、礼貌待人、说话客气、一视同仁、打菜均匀、服务周到,不与就餐者争吵或打架。
9.售饭后,做好饭后收尾工作,等就餐人员全部离开后,搞好环境卫生,及时关门上锁。
第五条 员工的权利义务
1.员工有权就餐厅卫生条件、饭菜质量、价格等方面问题提出疑问、建议、意见或投诉,并有权要求餐厅给予明确答复。
2.遵守餐厅秩序,按时就餐,排队买饭,不插队,不争吵,不大声喧哗,不争抢餐桌椅。
3.保持餐厅环境卫生,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乱泼脏东西,剩汤、剩菜倒入指定容器。
4.爱护公共设施,不在餐厅内外的门窗、玻璃、墙壁、桌椅等公共设施上随意涂抹,乱贴乱画,不准用脚踩餐桌椅,不能随意挪动餐厅内的用具。
5.养成文明就餐习惯,勤俭节约,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禁止猜拳行令、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和一切不文明举止。
第六条法律责任
如因餐厅卫生问题受到处罚,由餐厅经营单位承担,与公司无关;同时,公司有权根据情节轻重酌情予以罚款。
第七条 解释
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所有。
第八条 生效
一、TX公司简介
2010 年8 月正式注册的TX公司,注册资本额是1.8 亿元人民币,根据业内的世界通行最高标准T4 建造,是我国目前唯一一间获得T4 认证的信息服务商。TX公司的经营业务非常多样化,具体包括销售电脑硬件以及软件、提供专业的网络技术服务、提供系统集成与对接服务等。TX公司的结构设置非常简单,具体有:营销部、资源部、客户部以及财务部,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能分别为:销售公司的产品以及服务、管理系统集成以及软件对接服务、处理客户的咨询与投诉等客户服务、真实记录会计信息与数据。
TX公司具体的销售业务整个过程为:营销部负责与客户接洽,并和客户磋商合同细节,最终敲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然后签订销售合同,并将客户的资料单独建立档案,上传到管理系统之中;客户部按照营销部上传的销售合同向资源部发送订单,并要求其根据订单要求配置相应的产品;资源部按照订单信息完成相应的资源配置;与此同时,财务部按照具体的合同信息开具发票并催缴销售款。经过笔者的实地调研,发现TX公司当前对销售业务的内控管理完全满足内控机制的要求,只不过对于应收账款以及销售合同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疏漏。下面,就以销售合同的管理疏漏为出发点,探究应该如何做好内控关键点的管理,进而提升内控机制的有效性。
二、TX公司销售合同管理现状
合同是交易双方关于产品交易所有约定的法律表现形式,是规范企业交易行为的重要保证,而且一旦交易双方发生了纠纷,那么合同就是解决纠纷的最佳法律依据。若企业没能管理好销售合同,那么不但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低效盲目,经营活动风险的提高;还会令企业的应有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当前,TX公司在销售部业务人员和客户经过平等协商之后,会仔细列明合同的交易条款,并签订正式的销售合同,公司有统一的合同格式,一式六份,双方各执三份;其中,财务部保存一份、销售部保存一份、客户部保存一份。合同正式生效之后,交易双方会根据具体的条款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下面是笔者对TX公司销售合同管理情况进行的随机调查结果:
(一)销售合同管理现状
有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TX公司将一处空置的机房出租给Y公司,双方经过磋商之后签订了租赁合同,合同约定:Y公司第1年承租TX公司空置机房的40%;第2年承租TX公司空置机房的80%;第3年承租TX公司空置机房的100%。合同约定的执行日期是2011年6月1日。可是,实际上Y公司比合同约定的时间早了两个月进驻,2011年4月1日就已经将服务器挪到了TX公司的空置机房中。于是,TX公司要求Y公司进行合同条款修改,把合同时间改为2011年4月1日开始,之后两年的顺延时点都是4月1日。之后的合同修改工作,TX公司觉得既然Y公司已经承认了提早入驻的事实,那么在修改的合同上盖章是迟早的事,就没有继续跟踪之后两年的顺延时点变化的修订。于是,在结算租赁费用的时候,交易双方就2012年以及2013年的顺延时点存在分歧。但是因为TX公司并没有Y公司盖章的修改条款补充件,所以无法追讨应有的权益,只能按照初始的合同,损失了两个月的租金收入。
通过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因为没有管理好销售合同,为企业造成了意外的经济损失。笔者对TX公司当前的合同管理情况进行了如下表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估:
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抽查到的合同都进行了规范的审批程序,而且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备份存档,但是,还是有下列问题:有1 份合同没有客户的盖章;还有时长超出1 年的销售合同;另外,TX公司并没有建立起合同执行控制机制。
(二)导致销售合同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在梳理TX公司整个销售合同管理流程之后,发现导致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TX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因此还处在起步初期,为了扩大业务规模与占领市场份额,公司关注的是市场与销售行为,公司上上下下都无形中秉承着“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销售目标”这一经营理念,相比起静态的合同管理,公司更加重视的是销售额的增长速度与幅度。
(2)公司将重要资源都集中投放到了营销部,令其在公司中属于很“大”的部门,全权负责销售合同的全过程,因为需要注意与管理的环节太多,而且整个合同的签订过程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管理中难免存在疏漏。另外,营销部具体进行销售合同的管理时,不但是合同的签订人,还是合同的审核人,因此监督机制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导致了管理中的盲区。
(3)TX公司暂时还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当前,TX资源部是基于O SS系统配置各项产品与服务资源的;财务部则基于用友财务管理系统做账;营销部则基于CIM系统进行客户以及合同的管理。很明显,各个部门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导致数据在部门之间的传输非常低效,从而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辅助。
三、TX公司销售合同管理改善建议
(一)理顺销售合同管理流程
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认为销售合同并不是静态的管理对象,应该将合同管理贯穿于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具体流程如下:
(1)准备环节。具体可以拆解为:初步洽谈交易事项→达成销售意向→针对具体的交易价格、交货方式、回款方式等磋商→按照公司的统一合同模板,填充合同的详细内容→合同进入审核阶段。
(2)签订环节。按照上环节的磋商结果,交易双方签订正式的销售合同。
(3)履行环节。双方盖章合同即生效,生效以后交易双方就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另外,公司还应该做好合同执行的管理工作,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明确销售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具体有:
(1)文本风险。如果公司设定的合同模板中有重要约定事项的疏漏或者措词方面存在歧义,就很容易导致TX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另外,如果TX公司未与交易对象签订销售合同,同样也有可能造成公司资产的损失;如果合同约定的事项违背了国家的法律,那么不但会导致TX公司受到主管部门的严厉处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进而打击企业的竞争力。
(2)审批风险。如果TX公司审批合同的过程不规范,存在越权审批的情况;或者公司未严格管理好合同印章,导致那些不符合公司管理要求的合同也同样盖上了印章;或者合同签订之后,随意改动其中的条款;或者合同保管不善,导致信息外泄或者合同遗失等。
(3)执行风险。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同样也有可能产生各种风险。不论是合同的履行还是合同的变更以及终止,都有可能导致公司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一旦发生上述的情况,公司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争将自身的损失降至最低。
(三)设计合理的销售合同内控机制
具体如下:
(1)TX公司应该在管理理念中加入“诚”“信”二字,具体怎样做到,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最高级别的就是董事会,董事会掌控着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因此,关注的是长期发展,自然设定的管理目标也应该系统化、合理化、务实化,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聚焦于短期的经营数据。 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并向董事会汇报管理工作,管理层具体的工作职责就是将董事会制定的公司发展目标分解为更加细致、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分目标,让这些目标不但能够推动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还能把信用风险稳定在可控水平之内。另外,管理层需要谨慎做出承诺,一旦做出了承诺就必须尽量遵守,从而让客户对公司产生信任感;在公司内部也要积极培养诚信为本的人文氛围,借助常规的管理工作,向员工灌输诚信经营的企业经营理念,并将风险防范意识牢牢植根于员工的脑海中。
(2)基于TX公司当前内控体系,可以在管理销售合同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首先,TX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普通企业有很大区别,而且客户群都是企业个体,销售过程中必须明确约定服务的起始时点与时长,以及所需提供的相应资源,销售合同必须双方盖章。合同签订好了之后,TX公司会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且已经提供的服务客户必须签字确认收到,并盖上合同章,以表示TX公司已经完成了合同约定的部分事项。其次,完善合同印章的管理。TX公司应该安排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印章,并将已经得到审批盖章的合同,归档分类管理;如果是金额巨大或者对公司发展影响深远的合同,必须请交易对方的授权人到场当面签订盖章,若是需要TX公司先盖好章之后寄给交易的另一方,那么除了在合同指定的盖章位置盖章之外,还必须在合同的每页之间盖上骑缝章,以免出现对方私自修改条款的情况;如果双方在谈判之后,书面合同未能及时准备好,无法立刻签订的,必须在合同准备好的第一时间进行补签;合同签订以后,公司应该安排客户部管理好交易对方的资质以及合同副本;财务部留存一份进行收款备案,合同的正本则交由营销部存档;TX公司需要对合同高度保密,严禁公司人员泄露任何合同中的信息,违者将追究其责任,必要时还应采取法律手段。再次,必须保证销售合同文本的严谨性。TX公司应该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合同文本的审阅,确认其中的价格、数量等信息不存在歧义,而且意思表述清楚。当前,TX公司暂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人员,因此,需要聘请专业的律师到公司进行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以及义务的确认;财务部则负责审阅付款相关的合同约定事项;客户部则审阅售后服务条款。第四,明确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因为TX公司的销售行为都是发生在签订合同以后,所以其会按照客户具体的订单信息进行资源与服务的配置,因此在明确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时很难按照金额给定权限。这时候,笔者建议其可以把审批权限划分为两部分:即授信金额以及销售实价。具体说明的话,如果合同约定的销售实价低于公司报价的60% ,或者授信金额高于50 万元人民币,那么就需要营销总监亲自进行审批;如果合同约定的销售实价高于公司报价的60% ,但低于公司报价的80% ,或者授信金额在10 万元至50 万元人民币之间,那么营销经理有权进行审批;如果合同约定的销售实价高于公司报价的80% ,或者授信金额低于10 万元人民币,那么营销人员有权进行审批。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探讨的审批权限完全是针对营销部内部来说的,合同必须还要经过其它部门以及公司总经理的最终审批。如果公司因为经营的需要,要改变合同模板,那么一定要聘请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审阅,确定没有法律漏洞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式使用。合同的审批过程涉及的部门很多,而且每个部门的审批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若是每个部门都拖拉一点的话,那么合同的履行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笔者建议TX公司设定合同的审批责任时间,针对当前的业务特点,合同在每个部门的审批时间不可以超过3 天,一旦超出了时间上限,营销部可以进行提示,如果该部门仍然继续拖延,那么就需要直接进入下面的审批环节,当然,未会签部门在合同中的责任不会获得豁免,公司默认其审批通过了合同的各项条款,若是将来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未会签部门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五,分离销售合同管理中不同权限人员的岗位。为了提升销售合同的管理效率,TX公司应该将审批、执行、监督的岗位分离开来,绝对不可以一人兼多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权力交叉而产生的渎职以及舞弊行为,降低公司销售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第六,完善合同违约处理机制。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未必都能顺利执行到最后,出现变更或者违约的情况,有时也是正常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TX公司需要做好与当事人的协商工作,尽量争取达成一致,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至于具体的合同纠纷处理,则需要根据纠纷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纠纷,那么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调节处理,若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则需要签署纠纷调节备忘录;若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则需要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或者提出诉讼。
关键词:企业;审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078-03
管理审计的概念应该从受托责任观念来理解。因为管理审计是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的必然结果。依照审计和受托责任的关系,财务审计的对象是受托财务责任或程序性受托责任;管理审计的对象是受托管理责任或结果性受托责任,或业绩受托责任。因此,内部审计是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基础或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就是内向型管理审计,两者可以统一起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但就内部审计现状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如何改进和提升审计部门工作,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改善企业管理,笔者就此作些探讨。
1 内部审计的提出
西方早在18世纪产业革命后期产生了内控的思想,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和资本大众化程度逐步提高,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益突出。2001年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是解决内部控制的基本及若干具体问题的文件。内部审计在内控系统中通过其监督、评价职能、发挥着防护性和建设性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建立企业良好内控环境、健全企业风险评价机制、完善企业内控的信息系统与沟通、发挥内控的监控职能。在2003年颁布的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已明确地把单位的经济管理和风险管理纳入了审计范围,要求开展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这对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的挑战,这也就要求内部审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转移到管理审计及风险审计上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熟悉和掌握一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一旦确定有问题,应该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来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清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类似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自觉的内部需要而存在,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就是它的服务内向性,即为本单位利益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准确、及时地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误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意见,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从《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新《会计法》都充分说明,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不仅需要内部审计,而且急需内部审计创新,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上,也就是说转移到管理审计上来。
2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从审计组织体系上看,我国目前也已形成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评价体系。三种审计鼎立,各有侧重,时有协同。在过往的各个历史时期,它们基本上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其制约与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及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及其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弊端。就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目前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
(1)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纳入企业重要活动。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企业是应主管部门要求,为了应付上级而设立的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则为了上等级,装门面,致使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理念职能定位不够全面。关于内审职能在定位上不清,内审具有监督、评价、鉴证、反馈等职能不能确定,不利于内审的健康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领导人对内审理解较为片面,他们认为内审就是核查内部经济问题,有的则认为内控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长期以来,内审管理基本处于围绕审计项目搞管理状态,管理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不够,与内审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内审整体水平的提高。
(3)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尽合理。独立性是内审最大特点,内审缺乏独立性,就不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是不可避免在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级别一般都比较高,在这种内部压力下内审人员的审计质量难有保证。从我国形状来看,企业内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有的企业将审计与监察机构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地位,致使许多内审流于形式,因此内审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无法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4)内部审计信息真实性和资源配置模式面临考验。现行内审体系已暴露出一些不足,审计信息令人堪忧:①从报表设计层面看,难以对管理审计、效益审计情况及内审部门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②从报表填报执行层面看,“问题金额”统计存在上下级审计部门之间,不同类别审计项目之间,上下年度之间重复计算等现象;③审计实践中还有较多值得商榷和探讨的问题,如“已审资金”如何确定等。审计资源配置模式一方面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使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遇到了挑战;另一方面是依靠外延式扩张,审计资源配置思想导致了层层设立审计机构,其结果既不能保证审计质量,也难以形成审计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机制。
(5)内部审计不很规范,目前我国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已颁布两部分,其一《注册会计师法》;其二《审计法》;而内部只有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没有达到法律高度,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法规配套建设地位的差异,造成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可依,当内部审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遵,在我国的《公司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应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没有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责任性,导致“为社会服务,向经营领域拓宽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在短的时间内不能实现。
(6)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内审人员素质与水平,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①多数审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②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丧失职业道德;③内审部门在有些单位地位不高,也使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信心与热情,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威信与形象。
3 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1)创新内审管理,确立审计定位。企业内审不同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企业内审必须把定位点确定在为领导决策,当好领导参谋助手,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结合企业内部现状,应将内审管理从单个审计项目管理向系统性的“集约式”管理转变,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内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内部审计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全过程,但不能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内审对经营管理活动所实施的监控,是对其他控制活动的再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审计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服务。
(2)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建立与“管理+效益”相适应的审计成果评价体系。审计主体在审计前制定审计方案应联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决策,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就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关键的控制点执行是否能有效控制薄弱环节、治理和改进措施的可能性提出认定。现行以审计项目为主线的审计报表体系,突出了“问题式”报表设计理念,主要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为重点,但单纯以“问题金额”大小衡量审计的优劣,不利于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片面追求金额的倾向。
(3)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寻求开放、多维的审计人员模式。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有限的人力资本产生较高的回报。内审机构人员在构成上应该多元化,企业不仅要有精通财务及审计人才,还应配备懂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解决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提出适当的中肯建议。①强化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质量;②推动审计人员交流机制的形成,做到审计资源共享;③试探性地引入内部审计“外包”或“内包”模式。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保障审计职能得以更好地发挥,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健全。
(5)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6)强化风险评估意识。在现代社会里,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评估是企业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以减少错误,它形成了决定如何管理风险的基础,所以,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把企业面临的风险考虑进去。
4 建立内审质量控制的手段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督导作用。审计组长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内审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组长的能力与水平,审计组长除具备专业经验和全面的业务能力,作好协调工作外,主要工作应该放在加强内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
(2)抓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所谓三级复核制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履行情况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应明确其具体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实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自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实现三级复核应坚持“全面复核,突出重点”的原则,即在重点复核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同时,兼顾对审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审计事项的调查和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等方面复核,努力做到复核的内容覆盖审计项目的全部,不留盲区。
(3)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限定的审计项目,如果质量检查跟不上,或者查而不罚,再完善的内审规范也会形同虚设。如此,不仅使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失效,其他审计项目实施也会效仿,负面示范效应得以扩大。最终,内审质量低劣状况成为普遍。因此,建立和完善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促进各级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并将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内审人员的职务升降,奖金提成及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挂钩,将奖惩制度落实在内审质量控制的实行工作当中。内部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从各个方面帮助并支持着内控职能的发挥,在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企业风险,促进企业信息沟通,监督企业活动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梅:谈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财会月刊 2006. 12
[2]王珏: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浅探 2004.4
[3]陈汉文,张志毅: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 2002.1
【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推荐阅读:
公司内部食堂管理方案05-29
公司内部管理总结10-31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06-24
公司内部银行管理办法07-18
公司内部沟通管理制度09-23
公司内部招标管理办法01-07
对公司内部管理的建议09-21
公司内部管理流程图10-31
物业管理公司内部会议纪要范文09-30
房地产公司内部沟通管理办法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