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县教师进修学校三风一训解读(精选9篇)
正定县教师进修学校
校训:修学 立德
正己 达人 校风:和谐、诚信、谦逊、创新 教风:严谨、精湛、敬业、乐教 学风:博学、善思、笃行、勤著 校徽:
关于“三风一训”和校徽的解读
1.校训解读:
学高为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是师之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形成广博深厚的知识体系,以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教育智慧,引领指导一线教师。因此,“修学”应该成为培训者的首要任务。德乃师之根本,立德必先正己。正己三要:一要诚信,对国家、对家长、对学生、对工作,都要做到无怨无悔、光明正大、尽心尽力;二是见贤思齐,以反求诸己的态度不断完善提升自己;三是修心求和,追求身心和谐、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享受学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达人”出自《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于培训者来说,先应立己,达于至善,然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教师,最终成就教师,“达人”是教师教育工作者最终追求的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师训境界。
2.校风解读:
校风的核心是“和谐”,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和谐使教师个体身心愉悦,潜力和自然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宽和环境须以诚信为基。《礼记•学记》中说:“大信不约”。诚信是团体赢得尊重、信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条件。“满招损,谦受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团队如果能够把姿态放低,各方面的知识和智慧就会不断地向你流过来,心放的越低,心境越虚空清明,凝聚的能量就越多,成长也就越快。如果我们能够吸收圣贤、善友乃至一线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正能量,内化成自己的能量,学校就能不断成长、发展,走向成功辉煌,充分发挥出神圣的生命内涵。以和谐促发 展,追求心做汪洋,包容异己、严中求和、上善若水、无私无我的境界,定能锻造出人人“功成而不居”,将小我融入大我,默默奉献、精诚团结、积极向上的团队。
新形势、新课标、新教材、新方法,对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管理、协调、服务、指导、培训”的重要功能,实现“训中有研,研训结合”的重要目标。
3.学风解读
“博学、善思、笃行、勤著”是我国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谈到当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时提出来的。“博学”意谓为学要广泛猎取,追求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善思”意为仔细考察、分析,寻找有效的方法和路径;“笃行”是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以“博学、善思、笃行”为我校学风,是包含了“审问、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勤著”指教师在博学、善思、笃行的基础上,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教育观点,创新教育方法,形成教育思想。将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变成教育成果和教育智慧,推广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引领教育教学,为后继教育者提供借鉴。
4.教风解读:严谨、精湛、敬业、乐教
教师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师之师”应当严谨治学,具备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爱岗敬业,安教乐教,把教师教育当做事业来做,进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的状态,达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境界。敬业乐教,才能对教师教育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无怨无悔,心系本区域 教师发展,把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到极致。5.校徽解读:
徽标中心部分由“教育研训”的首字母组成一只青鸟,与上面熠熠生辉的金星相映成趣。李商隐诗云“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既是幸福的象征,又是使者的化身,寓意研训中心将在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不断探索教师研训途径,引领一线教师展翅高飞,追寻太阳的光辉。主题下方以标有我校主编的《正定研训》全拼字母的书本做支撑,凸显了研训中心“以培促研、寓研于培”的培训模式和“铸造师魂、陶冶师德、培养师能”的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的内容
【办学理念】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让理想从这里启航 【办学思想】教师快乐工作 学生健康成长 【校 训】做学更做人 【校 风】赏识 信任 尊重 友善 【教 风】尽责 爱生 博学 善导 【学 风】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 【形象定位】用幸福教育实现教育幸福 【教育策略】幸福施教 特色立校
【教育目标】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具有幸福感的快乐成长 【学校愿景】建设一所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学校
一、理念的形成
1、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前身是“中奇小学”,由家乡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老人捐资建校而成。2006年3月,应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学校搬迁至丹凤小区,学校正式更名为“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
2、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人们的普遍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如何生存和发展就成为每一位校长苦心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要想改变学校状况,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建“名校”,才能扩大知名度,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社会的关注、家长的信任。
二、我的办学理念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教育新的挑战,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学校的位置特点和历史传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理念“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让理想从这里启航”。
“幸福教育”力求让学生、教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有幸福的感受,其核心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而爱则是这一切的源泉。经过多年的沉淀,“爱心育童心”已成为丹凤小学的核心文化,此核心文化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一主、两全、三提、四爱、五心”五个层面上。贯彻“一条主线”: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平等的心理氛围中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落实“两全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实现“三个提升”:提升服务、提升内涵、提升质量。拥有一支具有“四爱”的教职工队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工作中能够做到“五心”:对待幼儿充满爱心、照顾学生周到细心、教育学生热情耐心、教育科研专注恒心、家长工作尽力尽心。以此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引领着丹凤小学的发展方向,在集体共同分享的文化之中朝着共同的愿景,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校训:做学更做人
做人与做学问密不可分,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学问恐怕也会与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底蕴,做人也只是片面和失败的,如果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做学问时更重要的是先教会如何做人。
校风:赏识 信任 尊重 友善
赏识:“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予人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能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赏识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大和谐的美好境界。“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
信任:信任,是社会得以运转的重要基石。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建立在对他人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政治上需要政治信任,经济上需要商业信任,婚姻上需要婚姻信任,教育上呢,当然需要教育信任。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老师,学生之间相互信任,让我们觉得彼此可靠是值得信任的人。因此,信任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用真诚让学生相信自己,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言而有信,在信任中增进交流,在交流中加深信任,实现情感的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尊重,顾名思义,就是要重视人、理解人、信任人。指个体对客观现实具有生命意义的心理反映,具体是指要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是人天性的需要,尊重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尊重引发自尊和自信。在学校环境中,尊重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阳光雨露。一个缺乏尊重氛围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是对自己和他人人格和价值的肯定。这不仅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心境。尊重,常常与理解、关爱、宽容和赏识相辅相成;尊重杜绝苛求、嘲讽、体罚等不良教育言行。尊重是教师的感染力所在,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驱散学生失败的忧愁。
友善:所谓友善,顾名思义就是教人为善。《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说明,人一生下来,不管是性本善、性本恶或是性本无善恶,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变的,即人的爱心和善心的培养是要靠教育、要从小抓起的;没有后天的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即使原来的秉性再好,也可能会变坏。但当前学生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德育环境却很难让人感到乐观,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道德问题也时时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尽管人们已经体验了“知识恐慌”、“智慧恐慌”、“本领恐慌”,但对“道德恐慌”、“爱心恐慌”、“善心恐慌”却还麻木不仁。要知道,“离开了善心的智慧会使人变得邪恶”,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没有爱心,没有善心,能说这教育是成功的吗?因此,教学中除了继续鼓励学生追求知识与本领之外,也有必要逐步加大实施友善教育的力度。
教风:尽责 爱生 博学 善导 尽责: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专业工作,“教师”一词从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责任的内涵。教师角色本身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教书育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及“长善救失”等等,这些必然或应然的要求规范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而教师与学生之间那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更折射出教师对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教育是爱,更是责任,每位教师对待工作都要尽职尽责,从教书育人的要求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爱生:即关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根基,爱生是育人的前提。爱生是教师的伟大情怀,爱心是育人的支点。只有牢固树立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全面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真正实现“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我们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善导:语出《学记》:“道(通‘导’)而弗牵”,这是《学记》中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前进,而不可一味牵着他们。这一原则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因势利导,才能使莘莘学子各有所得。要立足高标,循循善诱,追求颖达开慧之引领精神。“善导”不单指传授知识有方,真正的良师总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精心培育益世之才。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理应在德行方面也起到榜样的作用,“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左传•疏》)。
学风: 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
勤学:“勤”即勤奋、勤恳、勤苦;“学”为学问、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是践行拼博的结果。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学”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并学会学习,学有所成,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实现报效祖国的志向。
好问:不懂就问,在获取知识时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不耻下问,拜能者为师,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善问多问,会使大脑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
善思:善思,即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善思,两者不可偏废。同时,善,也是善良的意思。善良是人的美德,也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希望师生能怀着善良感恩之心,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个善良之人。思,思想。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老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绪每时每刻都在浩瀚的天空翱翔。我们希望他们能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笃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行之:是为学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励志
尚勤
厚德
博学 校风:团结
笃学
诚信
明志 教风:做人
育人
聚人
树人 学风:好学
勤学
乐学
敏学
东郭中学办学理念及解读:
办学理念: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东郭镇东郭中学学校理念解析
“学校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如何提出一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如何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如何能把理念融于行动中,这是广大学校管理者应认真思考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近年学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和提炼,最终提出我们东郭中学的办学理念——“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这句话是我们全校教职工共同智慧的结晶,我们认为这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而且使我们全校教职工明确了自身的工作目标和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从教育所指向的对象来讲,“为每个孩子”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其理论基础是教育人本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既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又是世界发展的目的。为此,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人,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的身体与精神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同时,人又是一个个性的存在,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平均发展或完美发展。为此,理念中的“为每个孩子”我们把其理解成“关注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
其次,从教育所培养的目标来看,“健康成长”体现的是“为发展而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其理论基础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其中,“面向现代化”又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当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在自身现代化的同时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此,我们提出“健康成长”。“健康”指的是身心健康,包括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这里我们更强调的是心理健康,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把心理健康作为基本前提和落脚点,反而在教育过程中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教育将毫无意义。“成长”是指人接受社会的各项馈赠,包括教育,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能够适应社会,最后应该是有能力回报社会,为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教育孩子把握知识、掌握技能、拥有情感,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等都应该纳入“成长”教育这个概念中,这也是我们办学理念的育人目标之追求。
再次,从达到教育目标的途径来看,我们明确了实现办学理念的方式——“服务”。我们认为,教育是特殊的服务行业,学校是特殊的服务机构,教师是教育服务者。教育服务就是教育服务者(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通过一定的途径(课程),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并令其愉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把我们的办学理念落实到行动、转化为现实,我们要求我们的教师人人争做优秀教育服务者,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让学校生活充满阳光和乐趣,让每个孩子脸上都绽放阳光般的笑容。我校针对优秀教育服务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安全。安全首先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安全,这是优质服务的起码要求。我们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接触学生、融入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真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耐心引导每一个学生,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在与学生交往中来了解学生、疏导学生。教师应该有着包容一切的广博的胸襟,有着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有着让学生感受一种真善美精神的力量。
2、高效。让教师在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手段,用更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产生高效,这是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高效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课堂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达成度高。相应的,我们一方面对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是否达到高效要求列出三条标准:(1)表达是否清晰。(2)教学是否多样化。(3)提问是否有心理学意义。
3、文明。文明是作为服务者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应有尊重,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该做文明的典范,这是优质服务的理性要求。文明体现在教师自身上,就是在行为、言语、外表上要时时体现文明要求。文明体现在对待学生上,就是要去接受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赞美学生。
富有特色和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犹如一面旗帜,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凸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展示师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南澳中心小学位于深圳东南部大鹏新区南澳镇。这个滨海渔村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海洋文化。海水中长大的渔民聆听海浪声啸,注目惊涛拍岸,海洋历练了他们的坚强执着,海洋塑造了他们的热情自信,海洋拓宽了他们的博爱包容。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泊船上岸的渔民走进现代都市,他们尽管无需再在大海中搏击求生存,但海洋孕育出来的坚强执着、热情自信、博爱包容的品格应该在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南澳中心小学这所本土渔民子弟学校,洋溢着浓郁的海洋气息,凝聚着深厚的海洋品格,汇集了丰富的海洋教材,凸显出特有的海洋文化,选择海洋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办学理念: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
南澳居民生之于海,长之于海,乐之于海,忧之于海,海洋造就了他们不畏艰险、搏风击浪、勇于开拓、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南澳的孩子生来就打上了海洋的印记,父辈的优秀品格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各类人才是学校的神圣职责,而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优良品格,也就是让学生学习做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道理,学习才有动力,努力才有方向,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学生未来的创新能力、协作意识、进取精神、顽强毅力等优良表现,都源自于良好品格的形成。正如弗·桑德斯所说“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南澳中心小学位居海滨,面对的是海洋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为直接地感受着海洋文化气息。我们顺势而为,根据学校环境和生源实际,通过认真研究、精
心提炼,把“博大、包容、自信、进取、创造、奉献”作为全体师生崇尚的海洋精神品格,并把这种精神品格作为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要求。要在课堂、课外、走廊、校园处处渗透海洋文化元素,以助于学生在耳濡目染、身感心悟中浸润海洋文化,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海洋精神品格,逐步培育学生“博大、包容、自信、进取、创造、奉献”的精神品格,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小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沟通协作;从小培育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做一个有大海般包容情怀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勤奋进取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办学目标:走南澳特色之路,成大鹏品牌之星,入深圳名校之列
以博大的海洋文化精神浸润和滋养师生心灵,敞开包容的胸怀,传导真爱的力量,注重品格培育,促进全面发展。这个特色不只体现在南澳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贯穿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招贤纳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学习交流,引进吸纳世界一流的教育教学思想;坚持德育为先,学会做人的道理,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坚持海洋文化教育,开展多种具有南澳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传承海洋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师生品格培育,致力于良好习惯养成,专心于学习方法指导,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以海洋文化的魅力培育师生优良品格,博取社会认可;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效赢得家长口碑,树立南澳形象。把南澳中心小学打造成大鹏新区的教育品牌,进而发展成为深圳的名校之一。
(三)育人目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南澳中心小学的教育目标不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首先重
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道德是人的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就是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仅仅具备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更要具有为社会奉献的意愿,这种意愿来自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健全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重视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并把道德品质培育融入海洋文化教育之中,用海洋精神品质激励、鼓舞学生,使其逐步领悟生命的意义,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道德品质培育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使不同爱好、不同成绩、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有益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四)校训:习惯决定命运,责任成就未来
南澳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色固然优美,但原先交通不便,环境闭塞,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视野和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也妨碍了学生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澳不再闭塞,但仍然有些孩子积习难改。目睹一些孩子任性随意,缺少协作习惯;自私狭隘,没有责任意识;意志薄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等弱点,我们深感忧虑,深感责任重大,深感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刻不容缓。我们坚信:培育良好习惯,树立社会责任感,是学会做人、掌握知识、奉献社会、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只要重视和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南澳的孩子一定能够克服不足,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习惯走向稳定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能否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才会更主动,生活才会更积极,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懂得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巨大作用,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逐步形
成良好习惯。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对单位乃至对社会应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有责任感,才会产生使命感和驱动力,才懂得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体现的是一种民族责任感,从而成就了一代伟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反映了鲁迅以身许国的决心,他最终成为“民族的脊梁”。引导学生崇尚大海的气魄,追求大海的情怀,善于承载,敢于担当,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共同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五)校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自勉联,又常被一些城市、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引为训导。我们将此作为校风,是因为这句话确实体现了南澳中心小学的精神风貌,契合了南澳中心小学海洋文化的核心。纳,即接纳,是一种态度,像大海接纳江河一样兼容并蓄、融合共生,善于吸纳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容,即包容,是一种修养,有大海那样宽阔的胸怀、豁达的气度,遇事宽容大度,能够包容别人。要循循善诱,耐心培育,使这个具有浓郁海洋文化特色的南澳校风发扬光大,蔚然成风。南澳的教师要具有博大、包容的情怀,知识渊博,胸襟宽广,与同事融洽合作,同进共勉,对学生宽容尊重,鼓励个性发展;南澳的学生要养成大气、宽容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不以自己的喜好苛求别人,让身边的人感到轻松快乐。
(六)教风:厚德,精业,爱生
“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源自于对我校教师优良风范的概括和升华,也有赖于对我校海洋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厚德”体现大海的承载万物;“精业”体现大海的深沉渊博;“爱生”体现大海的
宽容热情。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对于教师而言,厚德就是容载万物,以德育人。精业,是敬业的更高要求,一是指精通业务,具备博大精深的知识;二是指以精益求精、积极专研的态度对待业务工作。这是对教师知识结构和执教态度的基本要求。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身处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爱生,就是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就是“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要针对全体学生,针对个性差异,发挥真爱的巨大作用。
(七)学风:自信,善问,乐行
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力量,好的学风需要培养,需要身体力行。“自信”即具备“我能行”的心理认可,正确地评估自己能做什么,确信自己的能力,这样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自信而不自负的人生必然要勤奋努力,有所作为。有理想,有追求,不断规划阶段性目标,并为实现各个阶段的目标做出不懈努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坎坷,要磨砺坚强意志,时刻勉励自己,面对成功不骄傲,面对失败不气馁,让自己永远勤于追求,勇于奋斗。“善问”即养成善于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思考和质疑一旦成为习惯会使人受用一生,面对问题和困难总能找到破解的最好办法。“乐行”即主动付诸行动,参与学习实践。善思善问之后就要行动起来,快乐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把他人经验或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付出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八)学校精神:包容,感恩,自强
“包容,感恩,自强”同样源自于海洋文化精神意象。“包容”
国家教育规划指出义务教育的理念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原则(重点):坚持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苇子沟镇中心校育人文化
办学目标:为学生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学校 办学宗旨: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办学思路:规范求质量,科学求发展,特色求声誉
办学理念:主体化、个性化 办学特色:用经典照耀童年
三风一训
“三风一训”诠释
校风:勤学
守纪
团结
向上
教风:严谨
博识
求实
尽责 学风:勤奋
踏实
乐学
多思
我校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
1、勤学、守纪、团结、向上的校风,是让我们牢固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学校极力倡导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互尊互爱新型师生关系,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创造力培养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强调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指导方针,把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培养目标。
2、严谨、博识、求实、尽责的教风,是树立我们教师的发展是基础。学校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发展,任何一所学校的进步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创建有利于教师学习、研究的教学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服务。
3、勤奋、踏实、乐学、多思的学风,是让我们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我们树立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意识,为来自不
同家庭,有着个性差异的每一位学生创造均衡的受教育的条件。让学生全面发展。
4、立做人之德,明做事之理的校训。教育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严谨有序,严格有情。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缺失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勤学习、善合作,知荣辱、尽责任,教其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彰显美德。
校训:知行合一
校风:修德
敏行
敬业
乐群 教风:严谨
博学
善导
奉献 学风:自信
善思
践行
创新
校训是学校治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是学校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全校师生自强不息、携手共勉的座右铭。
“知行合一”是由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要求把不善的念头在内心活动过程中克服,但又从道德修养上强调不能只说不做,主张能行才是真知。联系学校实际,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注重知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提高技能,敢于创新,知识和实践要合而为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知荣明耻,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敏行,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强调办事敏捷,善于行动。要求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完善自我。
敬业,词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一语。它是对待事业应持的一种态度,应有的一种精神。无论教师、学生,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扎扎实实、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直至成功。唯有爱业,才会敬业,唯有敬业,才会立业。
乐群,是指提倡合作,追求和谐。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善于与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是体现学校教师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课堂观的整体行为,同时反映教师整体队伍师德水平、协作意识的自觉行为。
严谨,要求教师对工作、学习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踏实的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人。
博学,广知博学,精通业务,一专多能,苦练内功,热心科研,善于总结,积极进修。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湛的实践技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独到的建树。
善导,语出《学记》:“道(通‘导’)而弗牵”,这是《学记》中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前进,而不可一味牵着他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授人于渔的教学方法。
奉献,是一种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学风是学生志向、品格、态度、个性、治学的充分展示,是反映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表现的学习风貌。
自信,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
善思,就是应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善于运用辩证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要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多向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践行,实实在在地实行,即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要求无论是思想品德修养,还是专业技术学习,都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躬身实行,学以致用,不能夸夸其谈或言行不一。
新村小学一训三风
校训:勤朴 立美
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业精于勤;所 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
“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易〃恒》中道:“君子以立不易方。”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和谐 博学
“和谐” 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
XCXXTJH 深”。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敬业 善导
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教师只有一生敬业,才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善导: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所谓 “身教重于言传”。《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因而施教之道,贵在善导。教师教其学识不如教其学法,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
学风:明志 合作
明志:本义为明确志向。作为学风,意在勉励学生高瞻远瞩、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明确远大的志向,追求宏伟目标。
XCXXTJH 有了“志向”,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有不竭的前进动力和无穷的力量。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缺乏真正的校训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出类拔萃!学校管理无小事,处处显其大。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精神的浓缩,作为校长,教师、学生不可不知,亦不可不思!
校风是指学校的风气。和谐发展 快乐同行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延伸到校园,我们认为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是我们学校管理的基点。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学校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始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领导班子成员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它是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长期努力所形成的行为风气。
和谐发展
“ 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其中贯穿着人文精神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学校和谐发展,指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等关系的和谐,校园氛围的和谐,师生各方面融洽、协调,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帮助。用心营造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使师生的学习、工作更轻松,心情更愉快;学习、工作更具动力,乐学乐教,意气风发,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充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获取广博的知识,创造更多的价值。
校风是无形的管理者,是一种来自集体内部的精神力量。校风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它所特有的方式对人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使人能从校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
厚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明理:明察事理;懂道理 博学:广泛地全面的学习慎思:谨慎地思考。
这说的是为人修身的方法 厚德,就是宽厚而有品德 博学,要多涉猎各种知识 慎思,下结论前谨慎思考
创新,除了继承前人的知识,要有自己新的想法
教风:厚德博学
乐教善导 要有美好的品德,丰厚的学识,然后在行为上符合道义。教风,从广义上讲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师的行为能力,归结为德、才、学、识、仪(貌)。
学风:尊师守纪 勤学善思
勤学 天才出于勤奋。明人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他学习勤奋如是,终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勤奋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勤学,是学生的本职,是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做到的基本准则。善思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中善于思考的重要性。思考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作为学生,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突破疑难、获得新知,才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学风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阿岗二中一训三风
校训:行之以德校风:和谐发展教风:厚德博学学风:尊师守纪
学之以恒
快乐同行
乐教善导
【正定县教师进修学校三风一训解读】推荐阅读:
正定导游词07-18
《习近平在正定》读书心得10-30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体会09-29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09-25
普定县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制度07-09
贵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