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铸就辉煌演讲稿(精选9篇)
改革铸就辉煌,奋斗实现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铸就辉煌,奋斗实现梦想。
四十年,是一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婴孩,成为国家栋梁的时间;四十年,更是一个国家,完成辉煌蜕变的时间。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四十年来,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破败的小村落,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一辆辆破旧的自行车,变成了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一把把简易的大锄头,变成了自动高校的生产机械……
今年农村的夏夜尤其爱停电,一家人闲来无事便聚在屋外路灯下乘凉。爷爷突发感慨:“如今的日子就是好呀!想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点煤油灯,那时候穷,吃了饭就赶紧进屋睡觉,就怕灯油用多了。哪里像现在停了电,路边却还有太阳能路灯。”爷爷抬头望了望路灯,笑了笑。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看电影了,三五个孩子总是步行一两个小时,就为了能和大伙儿聚在一起看一看露天的黑白电影,那便是他们童年最大的乐趣。据爸爸回忆,他童年时期家家户户已经通了电,至少晚上再也不用黑灯瞎火,能在亮堂堂的屋子里吃晚饭了。80年代初,家电在农村还是稀奇玩意。爸爸说那时候一整个队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慢慢地,随着生活条件一年年好起来,我们村队长家也买了一台,全村的人都喜欢往他家跑。自己家能拥有一台电视机,是奶奶最大的愿望,好不容易存了一点钱,就赶紧去背了一台回来。就这样,我家成了全村第二户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其他小伙伴不知道有多羡慕爸爸。冬天,家里的床上总是挤满了大人和小孩。
听了家人的回忆,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至少我能在明亮的家里做作业,能吃上电饭煲做的香喷喷的米饭,能随时观看想看的动画片,还有洗衣机替妈妈洗衣服。这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也抬头望了望太阳能路灯,真心的祝福我的国能越来越好。
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秀。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十年,需要我们去奋斗、拼搏。让我们努力奋斗、携手共进,去开启下一个更加辉煌的四十年!
一是领导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十分重视昭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朱镕基总理、温家宝总理、教育部周济部长及历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教育厅等领导都亲临昭通,给予昭通教育关心支持。昭通各级党委、政府更是义不容辞,紧紧抓住教育发展机遇,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建学校,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1983年,地委召开全地区教育三干会,昭通教育迈向稳步发展轨道。1990年底,地委、行署再次召开地区三级干部会议,提出“教育为本,科技兴昭”的战略决策,切实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全社会进一步统一“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认识。199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教育三干会后,昭通进一步兴起了大办教育的新高潮,“教育优先”得到落实,一系列教育改革拉开帷幕。2003年7月,昭通市根据《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昭通市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市5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县、乡三级干部参加的振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贯彻〈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这个文件,认真分析了昭通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明确了未来10年昭通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市“两基”攻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昭通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结合昭通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5个教育综合改革文件(《昭通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昭通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意见》、《昭通市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昭通市关于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昭通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昭阳区、威信县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区,昭通市一中和昭通市职业技术学校为市直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人事权、分配权、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充分开发和挖掘学校的潜力。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投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教育发展,建立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推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民办教育小而弱的局面已经打破,高中“瓶颈”的突破不再仅仅依靠政府办学来实现,一大批优质的民办学校涌现出来。镇雄县一次性投资1000多万元的长风中学、昭通华宇特色学校等发展势头喜人。高中教育规模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从低谷中走出,正向做大做强的目标迈进。2007年底,昭通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在水富县召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两基”攻坚,推动昭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昭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9.3亿元,教育支出19.5亿元,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30.92%,人均教育经费上升到357.55元,是1979年的86.57倍;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430.6万平方米,是1979年的7.68倍。2008年,完中教学仪器装备率由86.2%提高到93.6%,初中教学仪器装备率由67.5%提高到88.2%,完小教学仪器装备率由60.6%提高到69.7%;完中学生生均图书由6册增加到7.8册,初中学生生均图书由3.4册增加到7.8册,完小学生生均图书由2册增加到5.69册;计算机数从无到有,2008年计算机达9853台,卫星教学收视点达986个,光盘播放系统达到2343个,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204间,计算机教学在城区学校逐步普及,农村远程教育网点和光盘播放系统逐步增多。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前,昭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学历低,合格率低。改革开放以来,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上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增多,初中教师基本上达到本科毕业,高中教师队伍中研究生也有了一定比例。1979年,全市共有教职工22257人。其中中小学教师21814人,中小学代课教师2894人,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3.26%,大部分教师学历不合格。自2003年起,针对昭通市学校用人制度和教师补充机制不适应现实需要的状况,市教育局加强对教师入口的质量管理,坚持教师补员“凡进必考”的原则,采取直接到高校招聘紧缺学科教师、考试招聘特岗教师和补员考试招聘3种方式招聘,极大地缓解了昭通市教师队伍的紧缺状况。至2008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9233人,其中师专595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5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63人、普通中学17096人、职业中学599人、小学29149人、特殊教育学校69人、幼儿园1012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3.88%,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22%,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12%;有42701名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467人,有69名教师获得云南省特级教师称号。
四是基础教育成就辉煌。昭通是贫困地区办大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尤其是让适龄儿童能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昭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昭通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在困境中奋起,举全市之力,克难攻坚,全力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取得辉煌成就,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良好条件。从2005年起,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小学、初中上学不交费,还有生活补助费”已成为老百姓经常谈论的话题,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党和国家的温暖。至2008年,全市除鲁甸、镇雄两县外,9个县区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2%,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96.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25.88%;全市11个县区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至3.5%以下;水富、威信、昭阳、绥江4县区通过了“普实”验收。全市小学在校生764970人,比1979年增加333477人,增长77.29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289272人,比1979年增加217853人,增长3.05倍;高中在校生52573人,比1979年增加42719人,增長4.34倍。2008年全市有22244名考生报考,比1978年增加16146人,增长2.65倍;一大批学子进入高等教育学校殿堂,2008年录取人数达11935人,比1978年增加11509人,增长27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五是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抓好基础教育,实施农科教统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农村智力开发,走产教结合、联合办学的路子,把人口大市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市,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县区农中逐渐发展为职业高级中学,有的县还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建成职教中心。从2005年起,全市每年召开1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切实把“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思想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昭通市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使市属中专和各县职业高中实现了优势互补,招生和毕业生推荐就业实现稳步增长。2006年4月,市直中专学校划归教育局管理。为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昭通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整合财校、农校、职业技术学校资源建设和市卫校与市人民医院整合升专的规划,整合中专和职高学校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设置上走“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路子。在教师选择上走社会化聘任为主的路子,在投资方式上走多元投资的路子。在办学形式上走“开门办学,联合办学”的路子,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解决高中“瓶颈”问题结合起来,与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市直各中专学校积极响应,千方百计扩大招生规模,广开就业门路,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至2008年,全市有职业学校17所,比1983年增加5所;在校生20377人(职初生2254人),比1983年增加17627人,增长6.4倍。
六是特殊教育谱写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关心残疾人教育。为实行残疾儿童普及义务教育,通过采取随班就读等多种形式解决残疾人教育问题,特殊教育学校从无到有。2003年本着“特教特办”的原则,对特殊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先后拨款90余万元改善聋哑学校办学设施。2004年12月,特殊教育学校提出创办昭通特校盲生部,让多类残疾人共同接受教育。同年,市政府批准开办盲教育,实现残疾儿童聋哑教育向聋哑盲教育的转变。全市各县区也积极采取各种办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救助贫困残疾少儿入学的活动。至2008年,全市有特殊学校2所,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小学生人数达3259人,初中达971人。
七是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幼儿教育事业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无论在数量和教学质量及管理方面,都有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体现了启蒙教育的特点,为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云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意见》后,昭通地直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先后办起了各种类型的托儿所、幼儿园。幼儿教育从县城向农村延伸,入园幼儿成倍增长,从单一的县幼儿园发展到各乡镇中心学校的学前班。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市财力紧缺的情况下,采用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向企业、社会各界、家长多方筹资,逐步改善办园条件,一些县幼儿园变多年的“走读式”为“全日制”。1996年,昭通市3所幼儿园被评定为地区优级幼儿园;1998年,昭通市3所幼儿园被省教委认定为一级二等示范幼儿园,5所幼儿园认定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幼儿园。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昭通民办幼儿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县区民办幼儿园增多;2002年,全市有46所私立幼儿园。至2008年,全市有幼儿园60所,比1978年增加48所,增长80个百分点;在园幼儿人数61152人,比1978年增加59120人,增长29.1倍。
八是高等教育同步发展。昭通师专建校30年来,一直本着“大学无疆,大人有容”的校训,“崇德、敬业、求实、创新”的校风,“静、进、竞、敬”的学风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严格执教”的教风,“尊师重教,为国育才”,始终把改革与发展摆在学校的首要位置。多年来一直积极研究、探索高校办学与管理,不断推进学校各項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工作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005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教职工参加的“学校发展战略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对“十一五”期间将昭通师专建设发展成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的目标形成共识,并明确了今后学校发展的重点是以征地扩建为基础的硬件建设;以提高教师师德和教学学术水平,改善教师学历、职称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创新特色、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专业学科建设;以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至2008年,有在校生5822人,比1978年增加5461人,增长15.1倍,昭通师专升本工作正在积极努力。
九是德育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开放30年,昭通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紧紧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德育工作载体。1981年起,每年3月均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班会(周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校会等形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1994年起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各中学推荐、评选省地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从1997年起,昭通行署教委贯彻落实以“八有十无”为条件,开展创文明学校活动;2001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2003年,全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至2008年,全市有5所学校获省级文明学校,30所学校获市级文明学校称号。
改革开放30年,昭通市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教育历史欠账和投入严重不足,各级各类学校校舍设施不足。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严重缺编,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学历合格率低,学科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不稳定,教师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学校管理滞后,缺乏有效竞争激励机制和活力,现行机制和政策难以适应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两基”巩固和提高任重而道远,高中办学规模小,教师、校舍严重不足,高中阶段就学压力越来越大。昭通教育的腾飞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回顾过去,30年艰苦创业,奠定了昭通教育坚实发展之路,铸就了昭通教育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博学儒雅、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实现教育公平。树百年根基,兴千秋大业。昭通教育将继续托起明天的太阳,走向更加令人瞩目的辉煌。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教育局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市的第53任市长,而且是纽约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市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为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杰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皮尔保罗是他读小学时的一位校长。
1961年,身为校长的皮尔保罗,走进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男孩子比“迷茫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当罗杰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会成为纽约市的市长。”当时,罗杰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市市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他。从那天起,纽约市市长就像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飘扬在他的心头。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随后他被同学们推选为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纽约市市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市市长。
还有一个听上去颇为滑稽却令人深思的故事: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叫人不敢恭维,讲话又带着浓重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朋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丝毫不差。”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了力量,讲话时的法国乡下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满怀自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
后,已经成为这家大公司总裁的亨利,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没能给他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苏格拉底的病床边沉重地说:“真对不起,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的这个世界。
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的话语,道出了人间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很多人缺乏自信,这里面包括那些具备了成功能力和条件的人。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震撼和启迪:人要敢于相信自己,否则,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
自信是实现梦想的基础,坚持是走向成功的保障。
有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铸就明日的辉煌》。
带着新年的喜悦,满怀美好的憧憬,我们又踏入了熟悉而亲切的校园。楼群依旧宏伟,操场依旧沸腾,而我们,依旧年轻,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
回首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我们战胜了肆虐的非典,实现了神五腾空的飞天梦,而我们宝鸡中学也迁进了新的校址。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经历了宝中的飞跃;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享有着宝中的先进;我们又是紧迫的,因为我们感受着宝中的竞争;但我们同时更是快乐的,因为我们踏着宝中特有的旋律,品着宝中独到的醇香。因此我说,无论过去怎样,我们都已成功!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错,水瘦山寒的严冬已经过去,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在这上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我们应振奋精神,激扬士气,努力拼搏,勇创佳绩。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抓住转瞬即逝的点滴,只要懂得“韦编三绝”的含义,只要毫不懈怠的实现自我,只要真正明白人生的真谛,就可以享受语文的细腻,数学的松爽,英语的飞扬,政史地的渊博,理化生的奥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倘若我们志存高远,葆立个性,付诸刻苦行动,那么,我相信,成功一定会把你青睐,甚至纷至沓来!
同学们,我们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有着众多出色的老师,有着父母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扪心自问,若不拼搏,更待何时!昨天,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总结起来,也许是成功与失败并存,欢乐与痛楚同在。而今天,我们会面临更多,任务会更重,这就需要我们让理智战胜情感,用宽容赢得诚信,把超人的毅力移植到我们身上,让丰富多彩的答案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久,我们必然稳立巅峰,笑傲江湖,问苍茫大地,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王者之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今天,能站在这里,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感到无比的自豪,这种自豪感之所以油然而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是一名财政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铸就平凡中的辉煌》。
原平,具有2000多年的城治历史,素有“将军县”的美誉,其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向人诉说着跨越千年的传说与神话。当岁月的巨手翻开新的一页,当历史的脚步迈进新的世纪,原平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而年轻的原平,如今已如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展翅高飞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征程之中。
就在这个城市,有一支让人自豪的财政队伍。他们用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雕塑着原平这个美丽的家园,用为国家理财、为政府分忧、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实践着庄严的承诺,用庄严的承诺诠释着生命的激情,用生命的激情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我深深地热爱着财政事业,因为财政人在行使“为公理财”的神圣职责,因为财政人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我们为财政收入的不断攀升而骄傲,我们为财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欢呼,我们为原平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雀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他的人生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我的价值观朴实而崇高: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干好每件份内之事。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工作成绩,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大家的赞许,就足以使我们欣喜感动,就足以让我们乐此不疲。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岗位,这就是我在平凡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我们的岗位很平凡,工作很普通,我们用亲切的问候、虚心的倾听、耐心的解释接待报账单位,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们以诚实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通过我们勤劳的双手,一张张支票,一摞摞单据,变成了一册册凭证,一本本账簿,一份份会计报表,简单的数字变成跳动的音符,谱写出悦耳动听的财政工作交响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信念、坚韧不拔,让小事成就大事,让普通成就非凡。以我们的热忱和主动,绝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这里耽搁;绝不让需要处理的业务在这里延误;绝不让各种差错在这里发生;绝不让来办事的同志在这里受到冷落;绝不让财政部门的形象在这里受到影响。这就是我们炽热的宣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财政改革大潮中,我们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必将成为推进改革的坚实基础。让我们谨记“右玉精神”和“原平精神”,以转型跨越发展为大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成就我们的事业,铸就平凡中的辉隍。
理论创新取得硕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先导。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锐意理论创新,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科学归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科学命题,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科学概括。理论、制度、道路的科学概括,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3年至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世界经济剧烈动荡中创造了持续较快增长的中国奇迹。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超过英国和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因为金融危机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在2011年达到35083元,按平均汇率计算,已达到5432美元。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人民币。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末已超过3万亿美元大关。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新中国缔造者们确定的赶超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坚持经济发展好字当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迈出新步伐。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取得新成效,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的7.6%转为负4.1%。由于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三大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3.7%下降到2011年的1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44.8%提高到2011年的4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此外,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推动作用明显。
民主法治持续进步。人民依法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发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越来越富有活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化迈出重要步伐,基层民主深深扎根,决策日益民主化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积极性日益增加,政治透明度越来越高,大部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巩固和发展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进一步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和兴旺发达奠定了法制根基,成为党和国家在各种风浪冲击面前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平稳前进的重要保障。
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出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景象。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经过10年来的发展,人民享有愈来愈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深入人心,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日益发挥引领风尚的作用。具体到文化事业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952个,比2002年末增加255个;博物馆2650个,增加1139个;艺术表演团体7069个,增加4482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209万户,增加10352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各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2011年共生产电视剧469部,动画电视261444分钟;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出版各类报纸467亿份,各类期刊33亿册,图书77亿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为了人民是党一贯坚持的理念。这10年来,党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关注和改善民生,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显著改善。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居民生活质量也有改善,2011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比2002年有所降低。1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城乡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国民受教育程度得到大幅提升。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应对了突如其来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正在走出一条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路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万个。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至2011年,中国运动员共获得1063个世界冠军,创造了136项世界纪录。特别是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理念,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行环保问题一票否决,切实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10年来,环境质量继续改善,2011年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监测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6.3%。在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含二级)标准的城市占监测城市数的88%。节能降耗方面,201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总能耗比2002年下降12.9%。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青山秀水、草长莺飞的秀美景象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成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成功举办大事、要事,从容应对急事、难事,经受住一次次严峻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国际比较中得到集中彰显。中国成功举办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7000多万人入馆参观,创造了世界纪录,践行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率先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器,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妥善应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玉树地震、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和旱灾,夺取了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得到充分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制优势得到充分发扬。排除了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依法处置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迅速控制事态发展,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系列推动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政策举措,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呈现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喜人景象。“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宫”对接、“蛟龙”探海、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叹、让中国骄傲,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由于中国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并且倡导和平发展理念,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加强对华关系。中国与各大国开启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进程,同周边国家利益交融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日益稳固。在多边外交方面,坚持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权威,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参与多边机制建设和改革进程,通过参加G20会议、金砖国家会晤、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博鳌论坛等平台,中国在世界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引起各国关注,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更加和谐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权益。
执政党建设得到加强。10年来,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与时俱进,提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等新的执政理念,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决策,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彰显,执政能力大有提高。10年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舆论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和国家过去的10年,可谓波澜壮阔、气吞山河、极不平凡,中国社会发生新的深刻的历史性进步,是一个辉煌的10年、奋进的10年、磨难的10年、奠基的10年,也是一个值得国人回味而自豪、又不自满的10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沿着长江奔腾的足迹,荆南干堤逶迤而行,堤下是一排排整齐而茂盛的意杨树,仿佛一列列正在接受检阅的士兵方阵。清风拂过,绿波荡漾,煞是状观,我们就好象站立在一个绿的景观区,心旷而神怡。是谁造就了这些美丽的景色呢?是我的同事们,他们在百公里的长堤上,奔走劳动;他们平凡而又朴实,有着同样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他们无惧六月似火的骄阳和数九如刀的寒风,正是他们,编织着这花园一般的美景,守护着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我是长江河道管理局的一名普通职工,工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为荆南长江干堤建设成果感到震惊,为全体同事“克难奋进、不懈开拓、创新不止”的精神深深折服,为河道管理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而自豪不已。
98年特大洪水过后,百里长堤被洗刷得千疮百孔、满目苍夷,是河道人承担起了建设的重任。他们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有人放弃了休假,有人将孩子放到了亲戚家照看,不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夜奔走在工地现场。转入大管理后,分局管理的长堤更是任务繁重,新植防浪林木的管理、堤坡植被的恢复、河道管理秩序的重建,这一切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崔学平主任主动请缨搬到离城区十几公里的管理点上居住,他说:“这样我可以离责任段面更近一点,每天我可以多干两个小时”。汪核平股长新的摩托车,为工作骑成了修理铺不愿接手的老爷车,他是这样说的:“只要管理工作能上去,再骑坏一辆我也愿意”。沈卫股长担当着城区管理的重担,还要和其他同事一样搞好责任段面,每天他上堤最早,下堤最晚,他总是说:“我还到堤上转一转,转一转”。常常是夜色已深,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人们吃过晚饭走出家门散步的时候。还有女同志们,她们不要单位的照顾,收起了花裙子和化妆品,拿起了锄头、镰刀,背起了整枝的长梯,战斗在堤防管理的第一线。天道酬勤,众志成城,连续几年,分局的管理成绩一路上升,、更是一跃而至流域的领先地位,谱写了河道管理史上新的篇章!
朋友们,你们可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着全体河道管理人敢于拼搏、不断创造的雄心壮志,显示了“经费预算化、管理货币化、检查制度化、责任连锁化、评比公开化、结帐硬性化”这一先进管理理念强大的生命力。
短短的几年,防洪保安全的预案完善了,重要险工险段监控系统铺设了,大员上堤抓管理,党委带班巡查制度建立了,城区八乱管理的措施实行了,管理阵地前移的办法试验了,管理点的庭院建设了,劳动生产工具添置了,……我们的管理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出击预防,从粗放式经营管理步入集约化精细管理,创造了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的奇迹,发挥出了河道管理人的巨大能量。
自从肩膀落下了水利人的重担,工作在长江边、劳动在堤防上,相伴的尽是草坡、林地、和江水。没有闹市的繁华,没有鲜花的氛围,然而,我们却如此执着和自豪!多少回生死度外、风口浪尖抗洪抢险;多少回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夜巡干堤。从堤防工程维修到整顿堤防八乱,从整治防汛通道到处置违章建筑,从治理堤坡杂草到引进最新林木品种,大江南北、百里长堤我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我们有李忠德、张凡杰这样的干部,哪里最艰苦、哪里有责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我们尊敬他们、跟随他们;我们有刘友亮、李斌这样的职工,他们业务精通、守责有方耐得住江堤边的寂寞、经得起荣誉的考验,我们信赖他们、学习他们。我们这支河道管理的队伍在社会各界中出了名,竖起了一面在长江边高扬的旗帜,成为河道管理人的楷模,河道管理人的骄傲!整个的人民群众赞扬我们是“河道堤防的忠诚卫士”。这就是我们为之执着的河道管理事业!这就是我为之自豪的河道管理人!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支持。我们跟群众的语言多了,距离近了,感情也深了。成立了巾帼文明队,扶贫帮困、奉献社会;组织女子鼓乐团、健身队常年开展广场问题活动。。。。妇女姐妹的兴趣多了,心情好了,生活也更美了。在我眼中,人口也计划生育事业由天下第一难的苦涩的事业已经变为造福于人民的甜蜜的事业。我们眼前这些自强独立的女性,幸福美满的家庭,甜蜜美好的生活,不正是我们计生工作者所追求的吗?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不正是造福于人民,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吗?
屈指算来,我接触计划生育工作近5年了。5年不算短,因为5年的时间可以使我深深地了解计生工作并真正的爱上这个工作;然而,对于那些在计生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10年,20年,30年,甚至奉献终身的老计生工作者来说,5年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只是一个开始。在中国13亿人口日到来的日子,我想到了那些为了我国的计生事业无怨无悔奉献终生的计生工作的前辈们,想到了正在计生干线上平凡工作着的同事们。他们没有致力于去营造某种轰轰烈烈,然而没有这些平凡工作者的不辞辛劳,默默奉献,我们是不会铸成今天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史上的辉煌的。这种日积月累地点滴奉献终有一天会汇聚成汪洋大海,这就是广大群众对我们计生工作者和计生工作的衷心拥戴,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真切理解,对国家计划生育行为的由衷自觉。13亿人口日的到来,是对数十万计生工作者所从事的平凡事业最充分的肯定;13亿人口日的到来,是对数十万平凡的计生工作者始终默默无闻的付出的最崇高的赞赏。是千千万万的平凡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我向他们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13亿人口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有辉煌,也有悲壮;它蕴含希望,更蕴含挑战。我们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的责任依然重大。我们依然要发扬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中国13亿人口日为新的起点,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共同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让我们的工作惠及十三亿中国人民,让我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中国南方航空贵州公司现拥有波音737-700/800型飞机7架,经营国际或地区、国内航线60余条。15年来公司保障安全飞行 18.15万 小时,运输总周转量83 821万吨公里,安全运送旅客741.63万人。
15年的安全周期,在全国民航并不是最长的。但对于15年前,筹建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贵州的贵航,能取得15年的安全业绩,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一个机队规模不大、相对年轻的航空企业,在保障安全方面靠什么取得如此佳绩呢?公司总经理冯华南道出了其中原由,那就是务实的韧劲和扎实的干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时刻和环境下,贵航都从未放松过安全工作。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十几年来,贵航历届班子成员和各级干部充分认识注重和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航班正常的关系,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使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安全赢得了信誉,赢得了效益,促进了发展。
安全文化保安全
贵州航空有限公司于1991年11月成立并投入运营,拥有运七-100型飞机6架,1998年6月28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它根植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贵州山区,创建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之际,起步于受“9·11”冲击的民航运输困难之时,成长于“非典”肆虐当中。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贵州公司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和艰辛。然而,在十多年的市场打拼中,贵航却从竞争异常激烈的航空市场里迅速成长起来。“十五”期间,公司累计上缴税金1.19亿元,上缴民航基金9 159.19万元,其中2005年比2001年分别增长137.83%和36.19%,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18%和8.03%。
作为南航集团第一位硕士研究生飞行员、作为民航破格的最年轻的一级飞行员、作为所飞机型最多的优秀飞行员之一的贵航总经理冯华南深知,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安全高效运转的制胜法宝。联合重组后,贵航在企业内部实行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已纳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10个安全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一二三四五”工程。经过15年每年一季度的整章建制工作,已形成一套横到边、竖到底的规范化基础管理体系。从年初安全指标的划定,到制定安全管理责任书和考核细则,公司都与二级部门签定安全责任书并由部门进一步分解细化,落实安全责任,切实做到安全指标横到边、竖到底。每月公司对各部门《安全管理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通报,考核结果与员工安全奖和干部管理业绩挂钩。按照南航的统一部署,建立了公司的运行安全监察员队伍,进行了资格培训,开始了履行运行监察职能,对各项安全措施、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开展情况、现场运行情况进行监察,保证了运行规章、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措施、时间进度和责任人“五落实”,确保有效形成安全管理闭环。标准化就是法治化!冯华南对记者说:过去,贵航用传统的经验管理安全,用行政手段抓安全,终究没有摆脱人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科学管理的要求。安全就其本身来说,一是它有刚性的一面,它是容不得半点的疏忽,一旦疏忽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让员工建立起一种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新进员工上的第一课就是安全生产课,进入航空公司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到民航系统的安全重要,并有计划的开展新员工岗前安全教育和员工持续安全教育,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培训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保证教育到位。二是它有软性的一面,软性的这面就是安全文化。如果强行要把一个人的意识强化和提升,仅靠刚性的一面是不够的,他可能养成一种被动的习惯和束缚的感觉,要让安全文化渗入到大脑意识当中,必须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让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管理赢得成效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贵航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向美国FAA模式看齐,投资近60万元经费,制定了780万字的《规范化基础管理手册》,全面推行了运行手册规范化管理,手册中的相关内容与南航手册相符合,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实现了日常运行手册化。有法必依体现在安全奖惩上重奖重罚的原则,建立了安全稳妥行政责任追究制,安全问题一票否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查处。安全工作“一二三四五”工程,即确保一个目标(全年《职工安全教育计划》、全年《安全管理措施》、层层签订《航空安全管理责任书》);注重两个环节,制度完善、制度落实;抓好“三个关键”,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人;做好“四个坚持”,坚持每日生产现场讲评会、每月职工安全教育日、每月公司安委会例会、每季度空地协调会和现场协调会,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关口前移;坚持防麻痹,反违章;严格把好五关,把好技术培训关,把好责任机长放飞关,把好机组搭配关,把好应急处置关,把好飞机适航关。经过顽强而坚韧不拔的努力,南航贵州公司实现了生产经营发展的三大转变:第一,实现了从经营落后机型向经营现代化大型飞机的转变。公司现已完成了波音737—300型飞机的置换工作,全部采用更先进的波音737—800和737—700型主力机型。第二,实现了从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安全管理水平日新月异。第三,实现了人才队伍的自我培养、梯次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在飞行班次和飞行小时连年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克服老机型保障安全难度大的困难,连续保持安全飞行15周年,受到民航总局的通报表彰。贵航总经理冯华南2006年先后获得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知识型员工、贵州省管专家等荣誉称号。收获更多的是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贵航:1998年实现减亏,1999年效益持平,2000年开始赢利,2002年赢利突破千万元大关,到目前年营业收入已达到11个亿。
构建坚实体系
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贵航在建立安全机制上,重点围绕安全工作中的人为因素、机组资源管理、机务资源管理、客舱资源管理和签派资源管理开展研讨,十余年来,飞行和机务部门共上报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民航杂志、试航与维修和股份公司安全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建立了安全生产论坛,积极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研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献计献策,促使公司安全管理不断创新。完善QAR管理系统。2003年贵州航空有限公司组建了QAR工作站,成立以飞行教员为主的QAR分析小组,使公司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飞行员个人和机队的技术状况。工作重点放在监控信息反馈制度的落实上,建立人性化的严重三级超限事件的反馈机制,并逐步将监控重点由纠正违章行为转向规范操作行为上,并将QAR管理与飞行员训练挂钩,对问题突出的飞行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带飞计划,以促进飞行队伍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确保飞行安全的目的。贵航还把完善飞行管理系统作为一项制度来抓。除制定飞行人员培训流程、建立飞行人员转升级训练选拔程序、机长和教员评审制度外,还严格训练审批,严格训练标准,不断强化飞行队伍。目前,该公司拥有机长30人、教员18人、副驾驶46人。“十五”期间,贵航在飞行教员、机长、副驾驶、机务工程人员、航行签派人员等生产、管理人员累计投入各类培训费3 091万元,并为“十一五”的发展作了适当储备,为确保飞行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安全工作没有终结的时间。贵航实现第15个安全年只是安全工作的一个新起点,正如涅后再生的凤凰将在广阔的天地间继续展翅遨翔。
【改革铸就辉煌演讲稿】推荐阅读:
用青春铸就辉煌(演讲稿)11-25
继往开来,铸就辉煌演讲稿10-28
财政局演讲稿铸就平凡中的辉煌11-27
人才铸就强国05-25
读书铸就中国梦06-02
环保铸就美丽家园06-10
在平凡中铸就诚信10-05
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09-22
敬业在平凡中铸就非凡09-27
用责任铸就师德之魂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