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人员档案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戒毒人员档案

社区戒毒人员档案 篇1

一、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自觉履行协议,定期接受公安机关的尿样检测。

二、社区民警督促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进行尿样检测,及时做好检测记录,并将检测报告并存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个人档案。

三、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接受检测过程中,必须由两名社截然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严禁弄虚作假,严禁以其它液体代替被检测尿液受检。

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必须配合公安机关检测,拒不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社区戒毒人员档案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文病例全部取自泗泾地区社区(戒毒)康复期、由禁毒社工负责定期跟踪的社区戒毒者,均符合CCMD-Ⅱ-R鸦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脱毒治疗1个月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不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者。共发出问卷21份,收回有效答卷17份,回收率为81.0%。被调查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34.59±7.95)岁,男性(35.85±7.66)岁,女性(30.50±8.58)岁;文化程度:≤初中者占41.18%(7/17),高中者占52.94%(9/17),大学以上者占5.89%(1/17);婚姻状况:未婚者占17.65%(3/17),已婚者占70.59%(12/17),离异者占11.77%(2/17)。

1.2 方法

应用无记名式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个别调查,要求用标准统一指导语向被测试者讲述清楚后,由其现场填写,现场收卷。

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由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SCL-90各因子与中国常模的比较采用单样本u检验,男女性别之间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SCL-90的90个项目可概括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障碍),社区(戒毒)康复者SCL-90测查结果总分超过160分者16人,占94.12%;9组症状群(因子)均分在2.04~2.32之间,国内常模在1.23~1.65之间[2],均高于全国常模。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1 社区(戒毒)康复期人员SCL-90测定结果

结果见表1。

2.2 社区(戒毒)康复期受调查者各因子分男女性别之间比较

结果见表2,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社区(戒毒)康复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9个因子分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男女两组之间9个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鸦片类药物依赖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在临床脱瘾以后,心理问题依然存在。量表中躯体化和睡眠、饮食障碍两项因子的高分值反映出吸毒者在临床脱瘾后一段时间内,仍存在有稽延性戒断症状,如全身无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不适、失眠、烦躁不安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9个因子中抑郁、焦虑分值最高,提示鸦片类药物依赖者存在严重的情感问题。Rounsaville(1982年)提出吸毒者中87.00%的人除诊断为鸦片类药物依赖外,在他们一生中某个时期的行为和精神状态还符合研究诊断标准中某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常见的是情感性障碍、酒精中毒及反社会人格和焦虑。1/2以上的药物依赖者符合两项以上的诊断标准[3]。吸毒者一旦上瘾,就难以摆脱。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处于想戒和又戒不了这样的矛盾情感中。同时多伴有自卑、怕别人瞧不起和自觉无脸见人,甚至破罐子破摔等复杂心理,这也是产生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吸毒者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及偏执等因子也呈现明显异常,反映出这一人群存在敏感多疑、易激惹、耐受力差及人际关系不良、回避现实和要求执拗等心理特点。这与国外进行的大量MMPI测试结果及国内李建华[4]等用MMPI测试的结果相吻合。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心理失调、变态是海洛因依赖者普遍的人格特征。

吸毒行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如社会环境、遗传条件、生理状态和境遇特征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本文可见,吸毒者大多为无业(占64.71%),相当多的吸毒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不良,如好奇、冲动、冒险、说谎、欺诈和缺乏责任感等表现。本调查显示,17例中1个因子分≥2.0分者16例(占94.12%)、≥3.0分者4例(占23.53%)。因子分≥2.0分者出现的频度依次为抑郁(13/17)、焦虑、精神病(12/17)和躯体化(11/17),因子分≥3.0分者出现的频度依次为抑郁、敌对与偏执。由此可见,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存在有非常严重的障碍。从本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吸毒者SCL-90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等9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强迫观念、人际关系紧张、感到痛苦、悲观、抑郁、焦虑、不安、孤独、恐惧、对人冷淡、敌意、缺乏同情心、残忍、偏执和精神病态等。据此作者认为,海洛因依赖者在吸毒以前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较长时期吸毒后使其原有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恶化。目前,国内外对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海洛因依赖者往往有人格不成熟和人格缺陷的表现,但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易成瘾人格。虽然未发现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征,但反社会人格在海洛因依赖者中所占比例较大(占25.00%)[5,6]。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吸毒者人群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单纯对鸦片类物质依赖者进行脱瘾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完整的康复体系,治疗与康复一体化。在依赖者完成脱瘾治疗后,应尽可能让脱瘾者进入康复程序[7],接受维持相当时间的心理康复治疗,解除其抑郁、焦虑和敌对等不良心态,并接受不同内容的心理训练、技能训练,学会应付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丰富其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剖析并认清自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挖掘出吸食毒品的真正动因,促进其人格的矫正,解除心理障碍,面对生活,从而踏上一条新的生活道路。这样可以为戒毒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6-25.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623.

[3]Rounsaville BJ,Weissman MM,Kleber H,et al.Wilber C(1982)Hetero-geneity of psychiatric diagnosis of treated opiate addicts[J].Arch Gen Psychiatry,1982(39):161-166.

[4]李建华,张锐敏,万文稿,等.268倒海洛因依赖者MMPI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3):167.

[5]杨良,李江.海洛因成瘾的临床诊断及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4.

[6]张锐敏,冯忠堂,张立群,主编.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依赖的临床与治疗[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5-86.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书 篇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有关规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签订如下协议:

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时间为年月,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小组成员详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履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职责。通过检测、谈话、戒毒情况阶段评估、戒毒知识辅导、教育劝诫、就学、就业、就医援助以及其他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除毒瘾的措施,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管理和帮助。

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检测□社区戒毒人员的定期检测三年内不得少于28次:第一年的前半年至少每半个月检测1次,后半年至少每月检测1次;第二年至少每2个月检测1次;第三年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突击检测每年不得少于3次。□社区康复人员的定期检测三年内不得少于12次:第一年至少每2个月检测1次;第二年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第三年至少每6个月检测1次。突击检测每年不得少于3次。

2、报告□社区戒毒人员每月至少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报告1次戒毒情况。□社区康复人员每2个月至少向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康复情况1次。

3、请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期间不得擅自离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所在的区、县(市),如需暂时离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3天以上的,须提前一天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表》。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同意,发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后,方能外出,并必须按时返回销假。外出期间,要按协议规定主动到外出地公安机关进行检测,并按期寄回外出地公安机关检测结果证明。

4、地点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变更到其他街道、乡镇或自愿到戒毒康复场所进行戒毒康复治疗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当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审批表》,向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进行书面申请。变更到其他街道(乡镇)的应当提供接受地街道(乡镇)同意接受的书面证明。审批同意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原执行地的管理。

5、驾驶证管理社区戒毒人员在接受社区戒毒期间内不得驾驶机动车辆,持有的机动车驾驶证上交执行地街道(乡镇)禁毒工作部门保管。在社区戒毒期间如需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可在上交驾驶证前,向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延期办理,延期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区戒毒执行期满后,机动车驾驶证予以发还。对机动车驾驶人因吸毒被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但已稳定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3个月以上的,可以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持有c1(不含)以上驾驶证的,应主动申请降为c1以下驾驶证。

五、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六、社区戒毒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严重违反戒毒协议:

1、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三次以上的;

2、擅自离开社区戒毒地点三次以上,或者擅自离开社区戒毒地点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3、拒绝将机动车驾驶证上交执行地街道(乡镇)保管的。

社区康复人员有上述1、2项行为之一的,视为严重违反戒毒协议。

七、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八、此协议壹式贰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各执一份。

社区戒毒措施 篇4

1、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应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个人身份和相关戒毒信息,不得编造提供虚假信息。

2、参加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必须按照社区戒毒协议的规定,第一年每两月进行一次尿检、第二年每季度进行一次尿检、第三年半年进行一次尿检,并向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提交尿检检测报告单。

3、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向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报告戒毒(康复)情况。其报告内容应包括生理脱毒反应、心理状态、生活、就业工作情况、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

4、因故变更社区戒毒(康复)地点或居住地,须提前15日书面报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并将变更后的地址(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单元号)如实说明,以便顺利移交手续,未提书面报告的戒毒(康复)人员将口头告诫,告诫后仍不提供真实情况,且态度恶劣,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依法报送强制隔离戒毒。

5、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因故需暂时离开社区戒毒(康复)点或戒毒(康复)居住地,及时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提交书面报告书。详细讲明去向、联系方式,经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审查批准后方可离开,到达目的地3日内必须主动与社区戒毒(康复)小组报告,并将离开时间内的一切活动如实联系,返回后2日内向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报到。

6、参加社区康复治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人员每月必须向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如实报告服药情况,并接受相应的戒毒检测。

7、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定期对社区戒毒人员的戒毒、康复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情况告之本人。

社区戒毒谈话话笔录 篇5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年 月 日 时 分 地点 谈话人 工作单位 谈话人 工作单位

记录人 工作单位

社区戒毒人员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户籍所在地 现住址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问:我们是社区戒毒工作人员,依法对你进行社区戒毒期间谈话,并向你了解相关情况,告知你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应遵守的有关规定,你对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是否清楚?

答: 问:你作为一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是否明确自己的义务,能否如实报告戒毒/康复情况?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接受身体毒品成分含量检测,并随时接受抽查检测?

答: 问:谈谈你的当初吸毒的原因?

答: 问:你目前的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来源如何?

答: 问:谈谈你的主要社会关系?

答:

问:你在今后接受社区戒毒(康复)期间有何打算,准备怎么做?

答: 问: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有无其他困难?

答: 问:在这段时间最深有感触的是什么事情?

答:

问: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答:

对戒毒人员后续管理问题探讨 篇6

1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少人认为吸毒者回归社会后后续管理工作是公安, 司法行政和街道 (镇) 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事, 这种认识的存在导致了有些单位认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是政府的事, 一些部门认为后续管理教育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 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去管, 而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1.2 戒毒场所心理康复手段单一, 培训不力。

强戒机构心理康复的方法很简单, 几乎都是军事化管理, 现有的法律, 法规的学习和康复劳动。有效的矫正和心理治疗的并不多。收戒治疗一般只能解决生理成瘾问题, 而心理成瘾问题无法解决。一方面吸毒者往往有一些心理障碍, 回归社会后难以正常生活。另一方面, 强制戒毒隔离所在技术教育, 技术门类方面覆盖率低, 许多戒毒者对职业技术教育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回归社会后, 缺乏就业技能。加上吸毒者本身条件差, 社会歧视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果没有政府, 社会支持, 依靠自己自谋出路, 这是非常困难的。

1.3 社区康复、帮教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有效的措施。

在实践中, 社区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优势, 也没有把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即便是已经进行的帮教工作, 也是重形式, 轻内容。吸毒人员中回归社会后的康复工作本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 康复工作已成为一句空话。公安机关的职责履行也流于形式, 吸毒者出所后往往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

2 戒毒人员康复和回归后续管理的现实意义

2.1 是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进一步加强对吸毒者返回后续管理, 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戒毒人员虽然在戒毒所经过心理康复, 但因为他们接受康复教育时, 在一段时间内和社会生活隔离, 回归社会后, 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面临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多的困难, 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帮助。

2.2 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戒毒者回归社会后, 有脆弱的心理。虽然他们大多是真正的戒毒, 具有重新做人的愿望, 但回归后生活问题, 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就业无门, 那么, 他们再次复吸的可能就会很大。帮助戒毒回归人员解决他们的后续问题, 不只是为了巩固戒毒治疗的效果, 促进康复的个体的需求, 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中国梦”的政治需要, 是预防犯罪, 减少犯罪,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3 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戒毒者回归社会问题的研究随着社会转型, 社会稳定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这已经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3.1

整合社会资源, 恢复并增强社会功能, 建立和完善社区与家庭三结合的社会管理控制系统, 实现家庭监督, 社区矫正和教育民。后续的管理人员应该是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 (去街道司法所工作或兼职的警察) 。因为所内管教干警对戒毒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并有专业的戒毒矫治经验, 戒毒人员对他们也信任。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戒毒人员的后续管理建立档案, 配合当地管理部门对戒毒回归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对戒毒的回归人员通过定期预约, 检测, 调查了解, 并形成后续的评估分析报告。后续管理强制措施主要包括警告管理对象;对那些复发和复吸毒品的管理对象, 临时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接触对象;对严重违犯后续管理协议或复发, 注射毒品的, 可以强制收回隔离戒毒所内, 继续执行原来没有完成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限。

设立专项基金, 提供过渡性生活保障和就业安置, 对戒毒者回归社会, 预防和减少犯罪,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筹集后续管理基金可以通过争取财政保障, 争取社会捐助, 将劳动报酬转为后续管理基金, 有条件的办理低保, 争取一年的公益岗位等方面来实现。

3.2 完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就业援助系统。

戒毒者回归社会, 是否能够及时获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 以维持生存的底线, 这是确定其能否在社会立足, 顺利融入社会的稳定剂。

应当对戒毒人员开展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技能素质。戒毒场所的戒毒人员的教育, 需要在加强法治的基础上狠抓思想教育, 重点应放在引导回归人员接受新的信息上。介绍社会生活的最新信息, 学习市场经济的观念, 开展就业观念的教育, 了解社会就业信息的需求同。对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应当面向社会实际, 符合回归人员的生活和就业的需求, 如电脑操作, 服装剪裁和制造, 电工, 钳工, 汽车驾驶和维修, 医疗, 护理, 家电连锁营销管理等。戒毒回归者至少学习一到两个实用技术, 将大大提高回归社会后的就业谋生的能力。劳动和教育部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划中应当列入戒毒人员的职业培训内容, 由劳动部门指导, 投入资金, 师资;教育部门设计课程内容, 司法部门制定评估和验收办法, 并在此基础上, 颁发社会统一认证的等级证书。

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戒毒回归人员;利用社区就业服务网络, 加强独立的劳动组织的开发, 引导戒毒回归人员到社区服务业中, 对公益性岗位实行财政支持;非公益岗位实行戒毒回归人员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 促进社会就业, 帮助戒毒回归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3.3 加强动态管控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 对其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动态监测, 是进行回归社会后续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建立戒毒人员帮教联系卡。需要将公安专管的警察, 司法助理, 街道办事处人员, 社区工作者, 单位管理人员的地址, 联系方式进行公开;将吸毒者和他们的家庭地址, 联系信息提交管理机构, 建立个人信息卡, 包括姓名, 照片, 性别, 出生日期, 血型, 指纹, 教育, 体貌特性, 身份证号码 (包括驾驶执照号码, 地址, 户口) , 违法的经历, 惩罚, 主要亲属, 联系信息等。

社区戒毒申请书 篇7

申请事项:请求公安机关对xxx给予提前解除强制戒毒转为社区戒毒。

申请事由:xxxx年,xxx自染上毒瘾后,于xxxx年xx月xx日被公安机关收监于xx县戒毒所强制戒毒。期间,xxx已为其吸毒而深陷深渊的悔过进行忏悔,表明其以后要远离毒品戒掉毒瘾的决心。因申请人年事已高并患有xxx等其他老年人常患的严重疾病,加之家中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导致家庭异常贫困,故急需xxx回来照顾申请人。申请人负责监督xxx在社区戒毒期间的自愿戒毒和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及随时接受公安机关和社区的监管。

为便于xxx及时回来照顾申请人,缓解申请人家庭困境,根据《戒毒条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二申请人特提出申请,请求公安机关对覃乐给予提前解除强制戒毒转为社区戒毒为盼。

此致

xx县公安局

申请人: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简报 篇8

简报一:

10月19日,省禁毒委在临汾召开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临汾禁毒经验现场会,总结交流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全面部署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省公安厅厅长刘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去年8月,国家禁毒委决定启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后,省禁毒委立即对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进行了规划研究与安排部署。目前,全省通过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效巩固了戒毒效果,减少了毒品危害,促进了治安稳定。

刘杰指出,今年是此项工作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不仅要完成本年度的任务目标,也要为整个五年的工作奠定基础。对此,各级领导务必要保持清醒认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正视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发展不平衡、主体责任不落实、工作力度不够大等突出问题,创新思路,强化责任,真抓实干,锲而不舍,扎实推动禁毒工作特别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简报二:

10月19日, 山西省禁毒委在临汾召开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临汾禁毒经验现场会,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贵阳禁毒经验现场会精神,学习借鉴临汾市尧都区等地先进经验,总结交流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全面部署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山西省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刘杰出席会议。

据介绍,8月,国家禁毒委决定启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后,山西省禁毒委立即对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进行了规划研究与安排部署。省禁毒委、禁毒办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深入运城夏县、临汾尧都、忻州静乐等基层一线单位,调研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各地党委政府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落实专项经费、明确招录比例、统一下达指标、纳入考核范围等形式,着力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专职队伍建设。目前,全省通过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效巩固了戒毒效果,减少了毒品危害,促进了治安稳定。随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不断深入,决定数、报到率、管控率明显提升。

刘杰指出,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系列决策部署,扎实推动《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整个禁毒工作成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持续有效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不断减少吸毒人员数量,萎缩毒品消费,进而减少毒品供给,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今年是此项工作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不仅要完成本年度的任务目标,也要为整个五年的工作奠定基础。当前全省面临的禁毒形势严峻复杂,预防打击制贩毒犯罪活动,建立健全戒毒康复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末端管控、专项整治,实现从根本上铲除毒患的任务艰巨繁重,责任重大。对此,各级领导务必要保持清醒认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正视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发展不平衡,主体责任不落实,工作力度不够大等突出问题,创新思路,强化责任,真抓实干,锲而不舍,扎实推动禁毒工作特别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刘杰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切实增强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机构、建设队伍、加强保障,不断夯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基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做好落实,持续强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各项措施;积极引导、示范引领、创新手段,不断丰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方式;统筹谋划、整体联动、社会共治,积极推进禁毒各项工作协同发展。

会上,山西省禁毒委副主任、禁毒办主任、公安厅副厅长张立刚传达了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贵阳禁毒经验现场会精神,通报了全省社区禁毒社区康复工作情况。临汾市副市长、市禁毒委主任、市公安局局长马德荣介绍了临汾市禁毒工作情况。太原市、运城市、阳泉市矿区和临汾市尧都区分别作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经验介绍。

会后,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临汾市尧都区三元社区、段店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临汾二中毒品预防教育示范点。

简报三:

今后,我省将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及其家庭作为社区服务对象,纳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范畴,并对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家庭给予临时救助。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临汾禁毒经验现场会上了解到的。

山西省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刘杰出席今天的会议并讲话。刘杰指出,我省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以来,有效巩固了戒毒效果,减少了毒品危害,促进了治安稳定。今年是该项工作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面对当前全省严峻复杂的禁毒形势,必须建立健全戒毒康复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末端管控、专项整治,实现从根本上铲除毒患。

社区戒毒人员档案 篇9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不同亚文化传播的影响、演艺圈涉毒现象的频发,在我国中青年群体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模仿效应。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47.5万名,新发现登记人员36.5万余名,依法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4.2万余名[1]。当前,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内全部存在毒品犯罪现象[2]。 随着社会对毒品问题关注程度的增强,关于脱毒方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对于生理脱毒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毒品“心瘾难戒”的问题依旧是我国及世界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实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的身心愉悦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起到了正面的恢复效果,但对于体育运动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则较为少见, 课题组成员期望通过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运动干预的实施,寻找一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摆脱毒品“心瘾难戒” 的新思路。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广西北海市某戒毒所康复中心无传染性疾病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基线研究对象,在其中随机抽取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平均年龄32岁,最大49岁,最小16岁。文化程度均为中专及以下,比例最高为小学程度。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及离异丧偶者占72.6%。在居住地方面,来自农村与来自城镇的比例基本持平(见图1)。在上述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0名人员为实验组研究对象,抽取50名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见表1)。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指标

通过实验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强制隔离阶段人员进行运动干预,运用SAS、SDS症状测评量表对比实验前后干预效果。把试验因素的两个不同水平(A1:运动处方;A2:无运动处方)分别施加于实验组(S1)和对照组(S2)的强戒人员,然后测量和计算出试验因素的两个水平在各组所产生的变化或进退数(C1,C2),在求出两个水平所产生的变化的差数(D),从而比较试验因素各水平的效果。其程序如下:

实验组→前测1→水平1→后测1→进退数1

对照组→前测2→水平2→后测2→进退数2

S1→IT1→A1→FT1→C1

S2→IT2→A2→FT2→C2

实验效果(进退数):C1﹦FT1-IT1,C2﹦FT2-IT2

实验效果:D﹦C1-C2

若计算结果D>0,说明实验因素的第一水平的效果优于实验因素的第二水平的效果;若D﹦0,说明实验因素的两个水平在实验对象上产生的效果没有差异;若D<0,说明实验因素的第二水平的效果优于实验因素的第一水平的效果。

2.2.2运动干预的具体方案分析

2.2.2.1运动干预的基本阶段

该阶段干预活动为期2周,主要目的是使强戒人员适应干预模式,熟悉运动过程并掌握基本运动动作及技巧。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主要形式以16式太极拳、小强度团体游戏及快走和慢跑为主。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为主,运动时心率范围控制在103-114次/分。每周的一、三、五、日下午运动1小时。通过16式太极拳使强戒人员放松身体、 调整呼吸,使其感到轻松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身体机能水平。通过团体游戏的开展,使其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过程中,并能加强对他人的信任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同时也使其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在团体中找到归属感及他人的认同感,弱化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自身的影响。

2.2.2.2运动干预的调整阶段

该阶段干预活动为期6周,主要目的是使强戒人员强化动作过程,熟悉游戏规则的同时自觉遵守规则,能够更为主动的投入到活动当中并在活动中学会与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完成任务,更好的享受活动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及欣快感。运动方式仍以有氧运动为主,主要形式以16式太极拳、中小强度团体游戏及慢跑为主。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为主,运动时心率范围控制在110-120次/分。每周的一、三、五、日下午运动1小时。通过团体游戏活动为强戒人员搭建一个人际交互的平台,促使他们在运动中增强人际交往、情感互动以求解除一定层面的自我封闭和对外界环境的抵触情绪,进而调节并舒缓其消极情绪,增强其对生活的积极渴求。在团体活动中,公平竞争、相互的信任、团队其他的成员所委托的责任以及对规则的严格遵守都会给强戒人员一个不同于 “劳教”形式的感受,对其性格及心理会起到一个磨练及修正的作用,培养其高乐群性、高稳定性等良性的性格特征, 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2.2.3运动干预的强化阶段

该阶段干预活动为期4周,主要目的是强化上一阶段的效果,缓解强戒毒人员抑郁、焦虑、强攻击性等负面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所引起的躯体化症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强化强戒人员对毒品心理依赖的摆脱能力,达到更好的脱毒效果。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及足球对抗赛为主。运动强度因个人体质不同划分为中等强度及较大强度,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10-120次/分,较大强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26-137次/分。每周的一、三、五、日下午运动1小时。 通过16式太极拳运动进一步提高其因吸食毒品而被损害的身体机能水平,并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放松身体紧张度使其处在一个相对舒缓、放松的情境当中,并保持对该情境的体悟。通过足球对抗赛活动克服强戒人员孤僻、逞强、自我存在感缺失等负性情绪,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至游戏本身中, 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宣泄,放松其紧张情绪,并通过朋辈交互活动的影响感受集体的存在感及荣誉感,转变其对正常社会的抵触情绪,使其能够对融入集体活动产生向往及憧憬,为步入正常社会做好心理铺垫。

3运动干预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SAS、SDS量表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实验前与对照组实验前量表粗分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表2)。通过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差异较大,有显著性差异(表3)。说明所采取的干预活动在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焦虑、 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缓解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对其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及行为体验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心理健康水平。

注:量表的标分为粗分×1.25

注:量表的标分为粗分×1.25

体育活动本身对人的身心健康就起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涂绍生等人认为在体育游戏中可以通过人的机体运动产生生理指标的变化,继而影响脑细胞中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从而促使人产生积极的健康心理[3]。体育中的“竞争、 失败、成功”的个人感受,有助于使个体的身体认知和自我概念提高,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更为强烈的个人控制感[4]。庄淑梅认为运动干预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戒毒康复措施应用于女性戒毒治疗中,为改善女性海洛因戒毒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消除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问题提供帮助[5]。

4结语

通过运动干预可有效缓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对其心理健康水平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因强戒人员体质不同,在干预过程中应时刻监控强戒人员心率的变化,观察其负荷程度及对负荷的承受能力,并注意在足球对抗赛中判罚的尺度掌握,务必使双方队伍均能在有效控制范围内完成整个活动,所有的活动中心均是围绕 “舒缓、放松、放纵自我”所开展,而仅仅是为了活动本身, 只有明确了这一前提,才会达到期望的效果。

摘要:通过实验法对广西某戒毒所16-49岁200名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运动干预,运用分层抽样法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人员,通过对实验组实施为期12周的16式太极拳、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以及团体游戏的研究后发现,实验组SAS、SDS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结合实验组人员自身感受,均表现有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负面情绪的减少,说明该运动干预方案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缓解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同时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谈话制度 篇10

为了全面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实行人性化管理,强化帮教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谈话是帮教工作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掌握有吸毒史人员戒断情况的根本,更是了解他们思想状况、现实表现的最直接的方法。

二、谈话包括和本人谈话、和家属谈话、和志愿者谈话、和邻居谈话、和知情人谈话。

三、谈话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工作时要因人而宜进行谈话,每月必须和帮教对象谈一次话。

四、谈话笔录、谈话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思想状况,现实表现以及家庭情况、就业状况等。

五、谈话要体现帮教的主题,但不能格式化,更不能千篇一律,每次谈话都要有所准备,不能每次重复谈一个内容。

六、针对同一个有吸毒史人员的不同谈话对象,要采取不同方式,要了解的内容必须相互印证,不能印证的,要进行核实,查清事情的真像。

七、社区帮教谈话至少有两人以上,特别对不配合工作或出狱时间不长的人员,上门入户时要注意安全,至少两人入户(男性至少一人)。

八、对有吸毒史人员本人谈话材料,最好让本人签字。对女性有吸毒史人员的谈话,必须由女同志参加,社区工作人员在帮教谈话过程中,不能有歧视性或侮辱性语言,若发现此类现象,将严肃处理。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 篇11

八是及时对辖区内的毒情进行分析,发动群众对吸贩毒犯罪进行举报,及时发现掌握涉毒违法犯罪线索。

九是依法严厉打击辖区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区戒毒(康复)环境。

市卫生局:一是组织社区医生按照《禁毒法》、《戒毒条例》和《贵州省社区戒毒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参加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工作。二是安排社区医生及时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掌握健康状况、患病情况。三是对患病的社区戒毒人员进行力所能及的治疗,患有严重或传染性疾病的吸毒人员,采取应对措施。四是大力宣传、动员、组织社区戒毒人员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和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戒毒治疗,并将情况及时向公安等部门通报。五是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健康训练。六是配合公安机关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尿检,鉴定其毒瘾程度。七是指定所属范围有资质的一家医疗机构为自愿戒毒的专门医疗机构。

市人劳社保局:一是对全市符合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提供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二是组织有培训需求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使之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三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四是将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畴。

市教育局:

一是做好学校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教育师生识毒、拒毒、防毒,教育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在校入学子女积极配合社区戒毒监护小组的工作,帮助其父母完成社区戒毒(康复)。

二是不歧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上学子女,对其入学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三是对社区戒毒人员家庭困难,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按规定给予其减免有关费用。

四是出现在校生染毒的情况,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其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及时将其挽救回来。

团市委:

一是组织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等活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二是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青少年中普及禁毒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意识。

三是组织市、乡禁毒志愿队伍,积极参加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市妇联: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市、乡禁毒委组织的宣传活动。

二是组建市、乡巾帼禁毒志愿队伍,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创建“无毒家庭”等活动,让毒品远离家庭、远离子女,积极参加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市民政局:

一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市、乡禁毒委组织的宣传活动。

二是救济符合社会救济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需要临时医疗救助、生活困难救助的社区戒毒人员及其家属。

三是对参加社区戒毒(康复)的人员,符合低保政策规定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市司法局:

一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将禁毒工作纳入普法教育,积极参加市、乡禁毒委组织的宣传活动,将禁毒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规划。

二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和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吸毒人员的接茬转戒工作,确保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社区康复,防止漏管失控。

三是组织司法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基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三)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二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队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10人以下的,可由社区(村)治保主任兼任;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可由治保主任兼任并明确1名社区(村)干部专人负责社区戒毒(康复)工作;30人以上的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符合条件的专职人员。市中办的七个社区(村)必须配备一名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复兴、官渡、长期三镇要配备两名专职人员,其余乡镇要配备至少一名专职人员。各乡镇、街道可采取多种方式整合人力资源,协助其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也可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从“4050”人员、巡防队员中挑选符合条件的从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专职人员的工资按650元/月计算,由市乡两级财政解决。社区戒毒专职人员应具备学习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各类服务、身体健康、能胜任日常工作以及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条件,并经市禁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小组组织的专门培训获得任职资格。

(四)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公安、乡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协作机制。

公安机关查获吸毒成瘾人员、从拘押场所刑释解戒毒吸毒成瘾人员自愿申请以后,社区民警应与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一道对吸毒人员家庭情况、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对具备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下达《责令社区戒毒(康复)决定书》,以便社区(村)能及时成立相应组织,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对不具备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要及时送戒毒康复场所。社区戒毒(康复)进程中,不履行戒毒协议,经乡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小组告诫后拒不改正的,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康复)结束后,社区(村)、乡(镇、街道)要依法对在社区(村)接受社区戒毒(康复)的人员作出综合评定,符合条件的,要呈报公安机关作出《解除社区戒毒(康复)决定书》,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撤管。

二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动态管理机制。

由市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各乡(镇、街道)、公安、司法、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分析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培训就业、戒毒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督查机制。

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督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情况,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对不履行或履行不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的部门、乡(镇、街道),由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拒不整改的,报市委、市政府按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制进行责任追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

五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激励机制。

按照阶段性社区戒毒(康复)一名吸毒人员奖励社区(村)50元,阶段性社区戒毒(康复)两年一名吸毒人员奖励社区(村)100元,阶段性社区戒毒(康复)三年一名吸毒人员奖励社区(村)200元,以调动社区(村)干部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建章立制。根据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需要,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及责任追究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尿检制度》、《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执行地点变更制度》、《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报告制度》等其他制度,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戒毒方式的重大改革,是我国禁毒工作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帮助吸毒成瘾人员阶段性戒除毒瘾的一项重要措施。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重任。

(二)探索摸式,全面推进。9月10日起在全市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力争第一年以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经费保障、完善机制、规范工作制度为重点,对公安机关决定社区戒毒(康复)的吸毒人员进行监护,保证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身心健康、减轻戒断症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第二年继续对社区戒毒(康复)的吸毒人员进行监护,同时组织社区戒毒人员参加社会活动、帮助就业,力求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逐渐融入社会大家庭。第三年继续对社区戒毒(康复)的吸毒人员进行监护,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彻底康复,使其回归社会过上健康良好的生活。

戒毒人员群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12

为预防和处置戒毒人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大队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民警和强戒学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发生事故时处置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上下密切配合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依法处置原则。依法进行,奖惩结合,保证安全稳定,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以人为本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稳定和安全,确保学员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二、适用范围

1、群体性斗殴:多名戒毒人员在场所内为实现某种不正当要求或不正当需求被抑制时,引发群体斗殴的行为。

2、集体绝食:指发生5人以上集体哄闹、绝食,影响场所安全稳定的事件。

二、组织领导及其职责

(一)组织领导:

1、总 指 挥:张元德 副总指挥:保睿

成 员:李理想、李卫明、黄树第

2、中队现场指挥员:中队长、指导员

成 员:中队民警、职工及协警

(二)工作职责

(一)总 指 挥:张元德 副总指挥:保睿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在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五个小组,现场指挥组、紧急疏散组、伤员救护组、应急组、通信联络组。

(二)现场指挥组:段福、唐振然或者其他中队长、指导员

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三)紧急疏散组:段福、唐振然、崔宜辉

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学员,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四)医疗救护组:高中彪、赵天永

基本职责:人员疏散完毕后,如有人员受伤,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通信联络组:代国强、林彦辰、王晓莹

基本职责: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

(六)应急组:李理想、严洪江、王勇、鲁俊、李学金、杨虎城、杨彦斌

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在人员全部撤出危险区后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设置隔离带,维护现场秩序,及抢救重要物资等,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三、处置措施和方案

(一)处置措施

1、事发中队直接用电话或对讲机向大队总指挥或大队值班领导报告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种类、发生时间、地点、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目前形势、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等。

2、现场指挥员下达启动预案指令,并根据现场情况向总指挥或大队值班领导报告现场事态情况。

3、现场民警和各职能小组按照预案分工迅速到位,做好具体实施和协调配合工作。

(二)措施

1、当发生戒毒人员群体斗殴时,中队民警应立即用对讲机向中队现场指挥员和大队总指挥报告事发情况。

2、中队现场指挥员和大队总指挥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民警应立即维护秩序和控制事态扩大,疏散围观人员远离事发区域,3、民警在现场控制时应穿上防护服进行自我保护。

4、现场指挥员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及时向总指挥及上级部门联系,请求支援和加强现场处置。

四、处置方案

1、发生事件时,现场指挥员和疏散组立即对外围进行警戒,同时疏散围观人员,控制现场秩序,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2、应急组持警用盾牌、警棍成人字队形强行驱散斗殴人群,分割包围,并抓捕首要闹事者。

上一篇:2024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体会下一篇:劳动争议申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