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共7篇)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刚才,X 区长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区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启洪书记宣读了表彰决定,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受到表彰。8 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讲得都很好。会上,我们还同各乡镇、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信守承诺、践行誓言。

刚刚过去的 2016 年,是充满艰辛、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农业更强了。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新建道地中药材、有机茶、高山蔬菜等生态农业 2.3 万亩,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125 家,发展专合组织 27个、家庭农场 13 户,全区农业产业化带动面达 72 %。二是农村更美了。完成大渡河十里长廊特色街区一期工程、大峡谷景村一体化特色工程。启动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实施农村道路、电网、水网、信息网络“四大攻坚行动”,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达 100%,农村安全饮水、通讯网络全覆盖,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三是农民更富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33 元、增长 11.5%。大峡谷、大瓦山乡村旅游不断升温,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67 亿元,增长33.7%。四是发展更活了。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实物资产入股、务工计价入股、产权折价入股、扶贫资金入股“资产扶贫”四大模式,带动 500 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 3000 余元,经验做法得到东明书记肯定性批示。五是脱贫更加精准

了。321 户 885 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 6.55%,首战告捷。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机制、规范“四梁八柱”全面建立,扶贫部门机构、职能、干部、精气神“五脏六腑”脱胎换骨,实现了由不适应到适应、不精准到精准、单兵突进到集团作战的转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有五大短板:一是农业发展的竞争短板。我们没有拿得出、喊得响的优势主导产业,基本以各家各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三品一标”农产品只占 40%左右,商品化率只有 18%左右,品质低、效益低。二是产业发展的融合短板。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就一产言一产”的层面,农业生产仅局限于种植、养殖阶段,与休闲旅游、产品深加工的融合不够紧密。三是村庄建设的规划短板。村庄建设缺乏特色、亮点,大多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这方面我们要多向浙江学习,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做到“全域景区化”。四是基础设施的运维短板。农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村内道路、绿化、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都有待加强。五是农民增收的渠道短板。农民增收的渠道较窄,仅停留在传统种养殖业上,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依然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几年,农业正承受着农业成本“地板”抬升与产品价格“天花板”下降的双重挤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受限,外出务工人数增速下滑,持续增收的动力在减弱。

下面,我就抓好“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重中之重,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深化认识,增强“三农”工作责任感。中央、省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自 2004 年以来,党中央连续 14 年下发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

富,农民必须富”。“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农业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也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的成色,贫困人口脱贫更是必须全力突破的关键点。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抓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找准“三农”工作切入点。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逐渐呈现出四大趋势:一是注重质量效益的趋势。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方式已经成为历史,必须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主动适应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的转变,单一农业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农业发展要向内挖潜,激发新的活力。二是依靠改革动力的趋势。长期支撑农业发展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等推动力量在消减,深化改革成为替代动力,要把改革“红利”变为发展“红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三是加快城乡一体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民群众既希望有更高的收入,也期盼有更优质的生活、享受更均等的公共服务,必须全面提升城区、集镇和新村建设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四是突出生态文明的趋势。生态就是本钱、环境就是形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发展全过程,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彰显农村生态魅力,加快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三)突出重点,推动“三农”工作上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

动指南。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瞄准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一是突出结构调整和量质并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顺应市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需求,发展壮大中药材、茶叶、干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发展由低端路线向品牌路线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转变、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要在三产联动上做文章,围绕我区农业优势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当前,重点是要抓好“农旅融合”,按照“农业园区就是精品园区、农业基地就是旅游景点、特色农产品就是旅游商品”的思路,加快永胜道地中药材特色产业园暨药旅康养基地建设,推动吉星高山有机蔬菜产业园提档升级,实现“以农带旅、以旅兴农”。要多元化培育主体,积极兑现已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场),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联耕联种、托管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突出美丽乡村和生态治理,加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要按照景区化思路,整合彝家新寨、异地搬迁、农村“三房”改造等资金,加快建设曙光、桅杆、建设、迎新等一批景点化新村,大力推进林丰、象鼻、胜利、五池、顺河等一批“景点式村庄”扩容提质,实现“处处风光、步步风景”。要加大环境保护,全力打好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土壤污染防治“四大战役”,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地干净。要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和农村社会依法治理,加快建设一批“四好村”,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三是突出添后劲和农民增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在充分挖掘现代农业这座增收“富矿”基础上,积极培育乡村旅

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要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加强政策引导、平台建设、融资等服务,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要抓好民生保障,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织好网、保基本、兜住底。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唤醒”农村“休眠”资源资产,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拓宽农民收入。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探索订单融资、大型农机具和生产设施抵押贷款等多种金融支农方式。要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抓好涉农 PPP 项目包装推介、跟踪服务等工作,引导更多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二、突出头等大事,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关键一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全党上下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东明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军中无戏言”,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军法从事”,要求各级各部门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今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工作成效将决定来年摘帽成败。全区上下务必牢固树立“以实干论英雄、以脱贫论成败”的理念,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聚焦重点、主攻难点,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关键一仗。具体来讲,就是要紧扣一个目标、理顺三种关系、明确四项要求,抓实五大重点:

(一)紧扣一个目标。全区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是:2018 年摘帽,建成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从去年 11 月份开始就对今年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下达,按照既防止冒进又避免拖延、既稳扎稳打又积极主动原则,科学

确定 2017 年攻坚计划:即全年退出 3 个贫困村、脱贫 1665 人。这样的目标,相信大家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信心并且有能力高标准完成。

(二)理顺三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特惠”与“普惠”的关系。既要抓好民生“特惠”,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给予特别的关爱和照顾,让他们得到特别的实惠;又要提升民生“普惠”,坚持把新增财力的大头用于改善民生和政策性支出,全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另外,还要从源头上保障和防范新的“贫困”问题和“脱贫返贫”现象发生。二是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输血”是手段,“造血”是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如同救治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一样,病人自身素质再好,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血液,为接下来的救治争取时间、创造条件,还是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既要立足眼前,开展“输血式”扶贫治标;又要着眼长远,注重“造血式”扶贫治本,为贫困群众断穷根、掘富源。三是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扶贫先扶志、救穷不救懒。贫困原因多种多样,也很复杂,大多数是因病致贫,还有一些是因祸、因伤等意外事故致贫,极少数是因懒致贫,但也不是不存在。因此,既要采取措施有力帮扶,又要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杜绝“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只伸手不动手”的现象发生。

(三)明确四项要求。一是突出“准”,不断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把握。“精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还要动态地把握好。要严格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逐村逐户分析研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准药方、靶向治疗。要强化动态监管,充分发挥“六有”平台作用,推行痕迹管理,确保脱贫对象进去可追溯、扶贫资金项目可监测、群众收入变化可跟踪。二是突出

“实”,用实功出实招见实效。再次对今年目标任务进行梳理分解,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人,实打实去推、硬碰硬去干。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个性化脱贫计划、帮扶措施,落实帮扶专班,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确保在同步小康的进程中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要逗硬验收考核,不达标的,该补课的补课、该回炉的回炉,确保脱贫成效不掺水分,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三是突出“早”,夺取“春季攻势”开门红。尽快出台 22 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十项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各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上级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各乡镇要时不我待、争分夺秒,迅速动起来、干起来。要在前期问题整改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分类梳理短板和薄弱环节,缺什么就抓紧补什么。四是突出“稳”,确保脱贫摘帽对象稳定脱贫、同步小康。中央明确要求,所有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到 2020 年都要达到当年减贫标准,对我们来说,就是 2014 年以来建档立卡的1764 户 4848 名贫困户都是检查对象,他们脱贫后,不是说就不管了,而是要做到脱贫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项目。对一些特殊困难的还要提高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水平,特别是有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的,要第一时间跟上。

(四)抓实五大重点。一是抓好住房建设。尽快启动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把住房建设赶在前,实现进度和质量相统一。要把握好政策标准,不就地搬迁、不超规模建设、不举债建房。要核准建档立卡危房改造中的贫困户,确保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二是抓好产业扶贫。全面推行“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因地制宜培育增收支柱,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要在产业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力量整合上下功夫,发挥聚合效应。三是抓好教育医疗扶贫。目前,全区“一村一幼”“一村一卫”已实现全覆盖,但是村幼、村医严

重缺乏,要下力气解决好缺“人”这个根本问题。要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着力点,巩固提升 15 年免费教育,认真落实贫困学生助学政策,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失学。要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先诊疗后结算等政策,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四是抓好政策兜底。坚持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同步提高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标准;今年全省农村低保标准低限将提高到 3240 元/年,我们要按照这个标准适当上浮低保线,民政、财政部门要抓紧研究、落实到位。对贫困户中的失劳人员,要通过集中供养和居家供养两种方式进行“剥离”,兜住基本生活,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底”。五是抓好对口帮扶。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加强“五个一”驻村帮扶管理监督,提升帮扶工作实效。要加大与对口帮扶单位省交通厅、川投公司、沙湾区、浙江浦江县等联系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信息、技术支持。要用好区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会等平台,组织社会爱心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三、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把“承诺书”变成“行动书”

脱贫攻坚与“三农”工作相辅相成,是一项系统的全局性工作,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不仅是落实上级要求必须完成的“军令状”,更是回应广大群众关切必须兑现的“承诺书”。全区上下要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干不好“军法”处置的态度来抓好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把“军令状”变成“信任状”,把“承诺书”变成“行动书”。

(一)打好责任落实的“组合拳”。刚才,我们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这是“军令状”,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落实见效。一要责任到人。对目标任务再认真捋一捋,仔细排一排,制定详细目标计划,每个时间节点需要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完成都要明确,使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去

落实,真正以责任的无缝传递确保工作的圆满完成。二要任务上肩。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加强统筹谋划,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检查,始终把这项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既要亲力亲为、念兹在兹,又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不当“甩手掌柜”。三要定期督导。要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直接到乡到村到户开展督查,推进暗访抽查常态化,层层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第三方评估作用,着力解决部分地区贫困识别、驻村帮扶、产业扶贫、贫困退出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弄虚作假。

(二)用好考核考评的“指挥棒”。科学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指挥棒、风向标”。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考核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动农村发展、助力脱贫奔康上来。一要突出客观性。按照“能量化则量化、能定量绝不定性”的原则,科学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农业农村工作和脱贫实绩作为考核评价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干部的重要指标。坚持既看减贫数量、更看脱贫质量,搭建群众参与评价的平台,把考核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二要注重实效性。坚持把考核工作和督查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督查情况纳入考核,强化日常动态管理,引导各级各部门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精力用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工作上。三要维护严肃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在一线锻炼培养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对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重点培养、优先考虑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好的,要予以问责,切实维护好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建好合力共为的“大格局”。富民奔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凝聚各方合力、赢得各方支持。一要强化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等工作机制,确保部署到位、措施有力、推进有序。要严格涉农资金使用监管,杜绝“跑、冒、滴、漏”,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在为民解困的实事上。二要浓厚舆论氛围。善于总结推广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资金使用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纠偏,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责。三要发动社会参与。积极搭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参与平台,引导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等社会力量承担社会责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抓好“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撸袖实干、狠抓落实,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部署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刚才,×同志对下步纪检监察需要紧前落实的重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希望大家摆上位置,拿出措施和办法,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贯彻和落实。现在已经是 9 月底,马上就要进入四季度。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下步工作,我再提几点意见。

第一,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核心。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伟大旗帜,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绝不允许搞小山头、小团伙、小圈子,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着力纠止“四风”问题,常态长效治理。一是抓作风建设。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决消除“四风”,驰而不息纠作风、改作风、转作风。要坚持以上率下,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决整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坚决调整“太平官”“糊涂官”“慵

懒官”,推动形成真抓实干、苦干实干的好作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力开展好全市决战深度贫困,决战全面摘帽期间“抓作风、促担当”脱贫攻坚专项整治工作,以良好的作风保证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以脱贫成果检验作风好坏。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抓“小节”,抓“小事”。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节假日,继续抓好节日期间的明察暗访、执纪监督,坚决狠刹节日期间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贴福利、变相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严防节日期间“四风”反弹。三是要继续紧盯重要节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越往后执纪越严,把“四风”问题列入巡察重要内容,加大问责力度。

第三,着力严纪律守规矩,用好“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党中央从党的历史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创新举措,“四种形态”运用得好,就能起到抓早抓小、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在用好“四种形态”下更大功夫,切实把“治未病”、搞预防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函询谈话工作。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解决把握运用第一种形态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现象。要拿出硬办法、硬措施加以解决,真正“谈”出效果、“询”出震慑。二是要把握好运用“四个形态”尺度。在注重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同时,也要加大运用后三种形态,对达到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就坚决依纪依规处置;对严重违纪的,要严查严办;对极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第四,着力深化标本兼治,巩固反腐态势。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重点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案件,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要深化标本兼治,推进重点领

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源头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净化自己社交圈、朋友圈,做到交友有方、交往有度。许多领导干部出问题,就是栽在所谓的“朋友”手上,被这些人用轿子抬着送进监狱的。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家风建设,要把家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管好自己的同时,切实加强对配偶、子女、亲属的教育管理。坚持以身作则、清正齐家。

第五,着力加强基层反腐,严查“微腐”“微贪”。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和“抓作风、促担当”脱贫攻坚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对胆敢向扶贫民生救灾救济款物伸手的决不手软,对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的坚决查处,切实把党的惠民好政策落实到群众心里。要把扫 H 除 E 同反腐败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基层扫 H 除 E 专项治理,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既抓 HE 势力,也抓后面的“保护伞”,肃清农村基层政治生态。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务公开和监督,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第六,着力健全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要靠监督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吐故纳新。要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建设,加大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力度,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制度安排,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统

筹安排常规巡视,深化专项巡视,提高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强化成果的综合运用。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建立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监督体系。要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监察委员会人员融合、工作磨合,提升工作能力,增强监督实效。

第七,着力全面管党治党,夯实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上下联动、层层负责。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各级纪委要真正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强化监督检查,用好问责这个利器,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开展问责,公开曝光典型问题。

第八,着力严明纪律意识,建设一流铁军。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是党内的“纪律部队”,干的是监督人的活、得罪人的活,必须绝对忠诚、自身干净、敢于担当。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忠诚干净担当”上作出表率,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带头增强本领、锤炼作风,用实行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要持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要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坚决防止“灯下黑”,用铁的纪律锻造纪检监察队伍,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各级党委(党组)要全力支持纪检监

察机关开展工作,爱护保护纪检监察干部,为他们监督执纪问责撑腰鼓劲、创造条件。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建设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房地产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654亿元, 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 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 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5%。其中, 房地产业完成投资936亿元,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38亿元, 两项合计完成投资1474亿元, 超额30%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投资任务, 为实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80亿元。房地产业、建筑业缴纳地税131.2亿元, 占全区地税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36.7%提高到42.4%。

——城乡特色塑造实现新跨越, 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镇化水平由2008年的38.2%提高到40%, 保持最好最快的发展势头, 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城镇化发展目标, 城乡规划综合指导作用增强, 中心城市承接项目落地能力提高。务实推进南宁“中国水城”建设, 为我区做好“水文章”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 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壮乡特色得到凸显, 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载体。

——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十一五”后三年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87.2亿元, 到2009年底,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40%,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6%, 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进入全国中等水平。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新跨越, “住有所居”阶段性成效显著。2009年首次牵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3万户, 占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总量的10.38%, 超过全区2000~2008年农村危房改造量的总和。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 完成廉租住房建设投资19.62亿元, 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34万套、竣工5896套;以租赁补贴、实物配租等形式实施廉租住房保障10.83万户, 首次超过10万户大关, 超额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任务。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投资首次超过100亿元, 达到103亿元。

在具体工作中, 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 增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是加快编制北部湾经济区城市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修编全面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完成编制, 已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

二是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推进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建设为重点, 加快中心城市新区规划建设, 着力壮大规模, 健全功能, 增强辐射作用。

三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9年全区市政公用设施预计完成投资538亿元, 超额34.5%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年共获得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36.06亿元, 建设投资进展顺利。

四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编制完成乡镇规划66个、村庄规划2893个;恭城县莲花镇南山桥屯等3个村屯, 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一体化试点。

(二) 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着力改善建设领域民生问题

一是加强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全区共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34.87亿元, 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分别为10.1亿元和4.26亿元。

二是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年内, 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加快危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得到加强。完成经济适用住房投资45亿元、竣工2.39万套;完成市场运作方式建设住房投资39.5亿元, 累计竣工项目190个、住房2.55万套;完成危旧住房改造投资18.3亿元。全区住房公积金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2009年, 我厅争取国家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3万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15亿元, 自治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4.15亿元。年内, 农村危房改造开工82161户、竣工63661户, 分别占计划的99.35%和98.14%, 预计到2010年1月底, 可如期完成改造任务。

四是发挥建安劳保费积极作用。全年收缴建安劳保费8.56亿元, 同比增长38.29%;加强建安劳保费调剂, 惠及企业204家、职工11.62万人。

(三)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塑造城乡风貌特色

一是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2009年, 我区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开展第七届“南珠杯”竞赛活动为载体, 把整治“脏乱差”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 推动市政环卫市场化改革, 开展“数字城管”和农贸市场建设, 探索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是组织实施城乡风貌改造。2009年7月,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 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区开展以改造“竹筒房”为主要内容的城乡风貌改造, 2009年在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沿线等组织实施一期工程。建设部门作为牵头单位, 突出抓好53个综合整治村屯的规划、道路硬化与排水沟等10项标准件建设。一期工程在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大庆前竣工, 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应。

(四)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99项, 总投资187.2亿元, 建成30项, 在建121项, 完成投资62亿元, 有效地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

二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2009年建筑节能40万吨标准煤, 超额21%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新建建筑强制性标准执行率, 在设计阶段达100%, 在施工阶段为90%。

(五) 强化建设市场监管, 营造安全稳健发展态势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 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2009年, 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13.7亿元, 同比增长29.7%;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排全国第18位, 排西部12省区第5位。

二是加强建筑市场监管, 推动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年内, 进一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组织开展7次全区建筑市场大检查。加强招标投标、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 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如期完成对全区28000所、600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的安全工程排查, 并对其中400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进行安全和抗震鉴定。

三是着力抓好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管, 推动勘察设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监管;继续抓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加强建设系统防震减灾工作。

(六) 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凸显项目拉动作用

一是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活动。抓好自治区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管理, 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规划选址管理, 确保重大项目规划许可在规定期限内得到批复, 大批重大项目依托城市规划如期落地。

二是加强对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年内组织自治区统筹推进的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协调会41次, 重点解决了西电东送架空线路阻工, 贵港、崇左两市污水管网下穿铁路工程和南广铁路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等。

(七) 加强人才教育、法制工作, 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人事教育培训和绩效考评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干部的考核、任免、挂职锻炼工作;抓好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及注册管理;加强厅属院校和行业培训建设;扎实开展机构改革工作, 抓好行政效能建设。

二是加强行业法制工作。抓好《广西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的修改论证、上报审议;完成《广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论证修改。《广西物业管理条例》的修订案列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调研计划;《广西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暂行办法》、《广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推动建设系统执法规范化, 提高审批效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强化建设系统普法和依法行政。加强系统维稳, 厅本级全年受理信访来信来访684件, 同比增加15.3%, 办结率为100%;全区建设系统受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纠纷投诉案件86起, 解决工程款58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1800多万元。

(八) 加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参与开展专项治理,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积极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 以及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抓好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和房地产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体系建设。

二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诚信教育、政务公开、社会诚信建设, 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行风建设, 提高城市公用事业服务热线和服务水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功能不全;城乡建设缺乏特色、品位不高;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土地落实存在困难;住房保障和村镇规划建设机构不健全;建筑市场秩序整治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

二、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任务

2010年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

——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1%, 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 力争达到1900亿元。其中, 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050亿元, 力争达到1130亿元;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50亿元, 力争达到770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00亿元。

——力争新增廉租住房2.2万套以上, 新增租赁补贴2.3万户, 租赁补贴达到8.7万户;新增经济适用住房215万平方米。

——初步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左右;完成753个村屯的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完成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70亿元, 力争达到180亿元。

——在各市、县和国家级园区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60%以上。

——建筑节能41万吨标准煤。

围绕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今年要突出城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建设行业投资三项重点, 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行业市场监管和节能减排三项工作, 抓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法制和人才、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等三项工作的落实。

(一)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按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的要求, 积极推进各级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督, 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各个环节。

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大中城市。加快南宁五象新区建设, 拉开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三市城市框架, 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继续加快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建设;拓展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新区建设, 把工业园区、开发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化工作机制, 建立城镇化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开展考核试点。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城和重点镇。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打造特色宜居城市。坚持“特色立城”的建设理念、“绿色城市”的建设原则, 把握城市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绿化、特色塑造和营造亲水环境等工作重点, 加快南宁“中国水城”建设;完善桂林“两江四湖”、柳州“百里柳江”生态休闲景观带建设, 打造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来宾“桂中水城”建设。拓展延伸“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领域,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贸市场、停车场等设施配套, 在设区市全面开展“数字城管”建设。深入开展第七届“南珠杯”竞赛。加强城镇绿化建设;继续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城镇无障碍设施和应急能力建设、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 以及供水、燃气等管网改造。

(二)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各地要加快分解落实年度住房保障任务, 强化组织管理, 完善协调机制, 确保工作责任、机构人员、配套资金、土地供应、政策措施和监督检查“六到位”。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 廉租住房建设按划拨方式优先供给用地, 免收规划建设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中配建廉租住房。充分把握国家提高对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补助标准的有利时机, 用活中央廉租住房补贴结余资金, 采取收购、改建、租赁、盘活原有公房等方式,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 加大实物配租力度。加快廉租住房补贴发放, 加强动态管理, 坚持阳光操作, 完善申请、审核、轮候、复核等制度, 严把制度保障关;建立住房状况等共享机制, 实时掌握保障对象的准入和退出条件。提高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水平, 加强市政设施配套和工程质量管理, 将廉租住房建成“面积不大功能全, 占地不多环境美, 造价不高质量好”的优质住房。

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危旧住房改造。各市县要加快修改各自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将保障范围逐步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扩大。各地要根据实际, 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 落实项目用地和相关优惠政策, 抓好工程质量, 增加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加大危旧住房改造力度, 完善配套政策, 抓好项目审批、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国有工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 做好调查摸底、规划编制、土地落实和安置等工作。加快推进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积极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住房建设。加快建设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逐步建立全区政策性住房信息数据库, 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住房管理。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力争组织对10万户左右的农村危房实施改造。抓好危房等级评定、确定改造对象、制定工作方案等前期工作。落实自治区和市县财政的农村危房改造配套资金, 并分解到乡镇、村屯和危改户。加强技术指导, 抓好农房设计、建材质量、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 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确保补助资金真正用于符合条件的改造对象,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确保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建立改造台帐、“一户一档”制度,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潜在问题的研究并积极应对。

实施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攻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 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落实工作责任, 加强指导督查, 严格责任追究。要制定最后冲刺的工作方案, 倒排项目工期, 抢抓施工进度。理顺村寨防火改造工作体制, 抓好进度统筹、问题协调、资金整合、项目推进等工作。加快寨改进度, 强化整体推进, 将开辟纵向防火通道与横向防火物理隔离结合起来, 开展防火改造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 加快资金拨付, 严格资金管理。

(三) 全力推进建设行业项目建设, 确保完成投资任务

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今年, 组织完成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繁重。各地必须以最强的力量、最高的效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年”。年内, 新开工广西城市规划展示馆等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 以及柳州曙光大道、防城港西湾环海大道、来宾来华大桥等项目;续建南宁国际综合物流项目一期、贺州桂东湖广国际商贸物流、广西凭祥万通物流园二期等一批项目。

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 加强投融资政策环境建设, 吸引各类市场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 抓好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中央投资项目的申报和落实, 继续组织申报一批扩内需投资项目, 争取更多的中央投资和银行信贷。组织优化一批项目,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扩大社会资金投资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

大力发展建设经济。加快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路网、供水及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实施2009年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确保房地产业投资。积极开拓市场, 加快勘察设计行业发展, 做大做强建筑业, 规范发展装饰装潢产业。做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深化对“十二五”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等的研究, 组织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

(四) 抓好城乡风貌改造, 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财政投入。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涉及14个设区市、63个县区, 原则上3月份陆续启动, 5月全面开工, 10月底基本竣工。各市和有关县区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 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明确职责分工, 完善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加紧村屯统计、资金筹措、项目安排, 以及编制规划和设计方案等工作。积极整合资金, 加大对综合整治型村屯标准件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 并将有关费用列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抓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传统建筑形式、元素的挖掘, 突出城乡风貌改造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宣传引导, 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与县域经济挂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等结对帮建工作。建立城乡风貌改造激励机制。

把城乡风貌改造与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寨防火改造结合起来, 整体推进。在引导自治区各部门资金集中投入的同时, 注重引导各部门把涉农资金投到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寨防火改造中, 主要用于村屯基础设施建设, 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的同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各地在分解2010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时, 要对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覆盖区域实行倾斜。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对设计方案、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的指导, 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组织技术服务队巡回服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建材下乡”工作, 加强对使用地方建材的指导, 千方百计降低改造成本。

(五) 加强市场监管, 促进住房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二套房信贷管理, 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或改善型普通商品住房, 稳定发展住房消费。鼓励自治区重点镇发展房地产业。采取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努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应, 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 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积极发展限价商品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诚信档案系统, 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中介、评估、物业、拆迁等企业经营行为的动态监管。推进“全区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项目建设, 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体系,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分析。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推进住宅产业化。鼓励商品住房进行全装修。加强房屋权属登记管理, 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 建立健全住房维修基金管理制度。

全面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建立住房公积金大额资金调动管理制度;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全区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加强住房公积金政策研究, 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加大对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加强风险管理, 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水平, 增加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的供给;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加大对我区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动态监管, 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整合现有资质、安全、招投标等监管系统, 建立失信惩戒和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 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外省进桂企业的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法定程序,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施工许可管理, 加强合同备案监管, 坚决打击违法转包、挂靠行为。加强建筑劳务队伍管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咨询服务, 落实监理质量与安全责任。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合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加强建安劳保费收支管理。

切实提高勘察设计水平。抓好勘察设计市场和质量监管。启动勘察设计咨询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提高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勘察设计行业政策法规研究工作, 研究出台鼓励勘察设计行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提高勘察设计的品位, 多出造型别致、功能齐全、具有个性和地方特色的建筑作品。推进建筑设计方案招标投标监管, 增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评审与决策的透明度。严格执行新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 强化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六) 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 促进城乡建设事业集约发展

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和示范工作。将建筑节能列入工程质量监管范围, 新建建筑强制性标准的执行率, 在设计阶段达到100%, 施工阶段达到95%以上。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推进县城建筑节能工作, 开展村镇建筑节能试点。进一步发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示范作用, 建立能效测评及标识管理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组织实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推动照明节电和路灯节能改造。抓好建筑节能试点工程和建设科技示范项目, 力争实施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开展节能减排和砖瓦窑炉建设市场清理整顿, 加大淘汰落后砖瓦产能力度, 加强城市“禁实”和墙材革新工作;落实村镇建设推广新型墙材补助项目。加快开发符合我区建筑节能标准的隔热保温新型墙材。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各市县和国家级工业园区, 要在今年年底完成城镇污水生活垃圾项目设施建设任务。各地要合理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采取多渠道融资、市场化运作等方式, 着力解决制约城镇污水生活垃圾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要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 尚未开工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尽快开工, 确保所有列入计划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今年6月底前建成, 垃圾处理设施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加大督查力度, 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实地督导。要认真落实目标责任, 加大督办检查和通报、评估力度, 按月通报并排名。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重点支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住房保障、城镇化发展等重点科技项目, 研究开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污水和垃圾处理先进技术, 发展新型节能节材建筑材料, 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抓好示范项目, 扩大示范规模。发展现代城镇区域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技术, 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七) 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 维护建设领域和谐稳定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 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和改进有关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公共建筑、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和村镇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继续开展住宅质量通病整治工作。完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分类统计、分类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责任, 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加强督查, 坚决防止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建设系统信访、维稳和综治工作。做好信访、维稳、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 完善领导责任制, 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 加大对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热点难点、重信重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力度, 规范信访秩序,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源头。

(八) 加强法制和人才工作, 促进依法行政和队伍建设

加强建设法制工作。加快立法步伐, 进一步完善建设法规体系。力争《广西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广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年内颁布实施。做好《广西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修订、制订的前期工作。编制建设立法五年规划。加强建设行政执法指导和监督, 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工作, 着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理顺建设执法管理体制, 探索和推进综合执法与建设专业执法的有机结合。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努力化解行政争议, 维护社会稳定。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政务公开, 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推进信息化建设, 完善提升广西建设网, 加快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 建立全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住房城乡建设业务信息系统平台。

进一步强化人才和教育工作。抓好本系统教育培训和绩效考评工作。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知识的培训, 配合办好全区推进城镇化建设市长、书记专题研讨班;开展万名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抓好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作为本系统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 加大支持力度, 努力办成全区一流的院校。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职业教育工作, 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 进一步规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统一归口管理。按照自治区绩效办的要求, 抓好绩效考评工作。

(九) 抓好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工作, 促进建设行业健康发展

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 把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和制度创新贯穿于我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各个环节。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污垃设施等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 确保中央、自治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得到落实。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规范全区城乡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实施及质量管理。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确保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文明行业创建”为重点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要以政府公信力、服务满意率为核心, 企业要以倡导社会责任为核心, 公务人员要以勤勉、奉献、效率、公正为核心, 加强行风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在全区建设系统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建设行业健康文明发展。

三、真抓实干, 把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各级各部门要更加注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对自治区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问责, 对工作不到位、进展缓慢的, 要通报批评乃至启动问责程序。

(二) 要切实加强学习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 大兴学习之风,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建设学习型机关。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知识, 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我区的实施意见, 学习中国—东盟自贸区, 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政策和知识, 做到学懂、学通、学透。要结合各地的实际, 学以致用, 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 推进各项工作上新的水平。

(三) 要突出重点, 真抓实干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篇3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实施,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情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启动了我省改革的准备工作,现在改革实施方案顺利获得批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率先在中小学领域开展职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亲切关怀。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他们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中小学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准确理解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2009年,国务院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选择在潍坊、松原、宝鸡三市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拥护。2011年,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各省市在两部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扩大试点工作,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验证了全面推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体现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负责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了大理、玉溪、临沧为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经过3年实践,3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基本入轨。2015年,两厅拟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岗位设置办法、评审条件、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报国家审批。2016年,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除试点地区外,各地接下来将面临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申报推荐、评审聘任等诸多环节,涉及100个县区、46万余名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各县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队伍状况有差异,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改革相关各项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明显成效。

二、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4个方面做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准确理解“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在推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方面的政策杠杆作用。各州市、县市区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要认真梳理,按照对应关系,办理好过渡手续。要以评聘正高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新增副高级教师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尤其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选拔出来。除普通中小学外,要特别关心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学校教师的成长;除基础骨干课程外,要特别注重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第二,宽严适度,突出实绩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我省从符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角度,拟定了细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并在试点地区使用了3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各州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评聘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组织评审过程中,要选好评审专家,规范评审程序,增加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监督。

第三,切实落实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评聘原来就不要求外语成绩,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号文出台后,我省就及时进行了相关政策调整:一是乡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来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提交论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评审条件中,还明确了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申报推荐。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严格落实,除了继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要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村小和教学点的实际,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评审标准,切实落实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政策要求。

第四,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职称制度与岗位设置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要将职称制度改革放在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去实施,做好与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尤其要做好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聘任制和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不再搞评聘分开,各地也不得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有的县区实行过“评聘分开”政策,可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那些取得任职资格,但未作相应聘任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进行妥善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师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职称晋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协调、相统一。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各州市、县市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第一,要学习到位,深刻领会改革工作的精神实质和政策要求。这次改革,是对实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重要变革和制度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具体操作办法。各州市、县市区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二,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州市、县市区要抓紧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不断完善有利于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教育部门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联系教育教学业务,熟悉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优势,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第三,要落实到位,保证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各州市、县市区要根据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本次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教师队伍状况,认真培训好相关工作人员,层层抓好落实工作,根据改革后新的职称制度体系,做好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组织评审、岗位聘用等一系列环节,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这次全市脱贫攻坚暨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7月2日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忻州市的有关工作要求,对脱贫攻坚及土地确权、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刚才,几位负责人分别就脱贫攻坚、农业工作、“清河行动”、退耕还林等工作作了安排,讲得非常详细具体,我完全赞同,会后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以上几方面工作简要强调七点意见:

一、关于脱贫攻坚工作

一要把握新要求。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确保完成脱贫任务。省林武副书记关于督导工作提出了

“六个紧盯”要求,紧盯“三落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脱贫摘帽,紧盯深度贫困,紧盯巩固提升,紧盯作风建设,确保督导有目标。忻州市委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指导组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全年推进指导,不仅检查你乡镇村的事,还检查行业部门的专项行动,指导组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6月10日,忻州市委组建的明察暗访组由武市长带队,检查了我市2个乡镇5个贫困村,情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要坚决克服“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换频道”的思想,按照年初的工作要点,做好各项工作。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刚才几位负责同志都提到了脱贫攻坚工作或农村集体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我们好几项工作都排在后面,被点名通报。骆惠宁书记在今年脱贫攻坚会上曾指出脱贫摘帽县、非贫困县和边缘贫困人口存在的三类22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可以说,问题整改始终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的实际,在找问题、抓整改、补短板上下足功夫。要对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限期整改到位;对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标准;对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问题,扎实有序推进,做到跟踪见效。

三要统筹抓落实。上级要求忻、定、原、五台山风景区4个非贫困县既要以脱贫攻坚促转型升级,也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完成减贫任务。各乡镇一把手和帮扶队伍要底清数明、胸有成竹,扭住重点一抓到底。近期组织部门在轮换第一书记,两个月交接期,新旧第一书记必须做到全脱岗、严格履行“5天4夜”驻村,全部住下去。还有就是省市指导巡视中发现指出,个别行业部门的一把手对本部门承担的责任说不清、讲不明,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不落实,分解方案不细化。下一步,各部门行业工作也是上级重点督导的对象。要按照三年行动分解方案和2019年工作要点抓好贫困户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医疗卫生等具体工作,建立台账,上下联动,协同作战,逐个销号。

二、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当前,全市的土地确权工作到了关键节点,整改及扫尾工作仍未落实到位,部分乡镇党委、政府仍然政治站位不高,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来抓,党政

“一把手”负责制未落到实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和农民切实利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7月2日王成副省长在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讲话精神,全面推进确权颁证“回头看”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回头看”工作九月底前完成;要强力推进难点村的确权颁证工作,派驻重点村工作组,7月底前全面完成颁证工作;要加快推进证书颁证工作,倒排工期,按期完成;要继续推进档案整理、保管、移交工作;要依法依规推进矛盾化解工作。要认真研究把握中央土地确权政策,坚决杜绝借机调整承包地现象,对检查中发现工作不到位、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关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但我们的基础工作很不扎实,改革进度不均衡,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各部门、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回头看”,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自查自纠,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特别是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还没有全面完成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调度,克服困难,迎头赶上。要把握好进度和质量两个关键,区分不同类型,树立改革样板,规范操作程序,完善档案资料,加强学习交流,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实践、历史检验。

四、关于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017年我市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以来,大部分乡镇仅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组,出台了实施方案,其他工作基本未开展。客观上,赶上市、乡换届,主要是乡镇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站在推进质量兴农、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高度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今年10月我们要接受省级验收考核,大家务必高度重视。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尽快补齐短板。要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和“管出来”协同推进,把握重点,源头控制,全程监管,实现质量安全覆盖;要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抓好禁限用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要着力

“三品一标”建设,打造农产品品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关于“清河行动”

水环境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也是“天眼”的监测范围。特别是进入汛期,一定要高度重视。特别是滹沱河沿河8乡镇,要严格落实河长职责,迅速行动,加强巡查,切实维护河势稳定,确保安全度汛;要强化部门协同,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严厉打击涉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违法犯罪行为;要聚焦群众反应强烈、直接威胁水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

六、关于退耕还林工作

我市的退耕还林工作一直做得不错。今年我们要对已实施工程开展“回头看”,加强补植补造,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造林树种,鼓励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林农开展股份合作经营,切实发挥退耕还林富民增收的扶贫作用。要坚持“三结合”,即坚持退耕还林和整沟治理相结合,集中连片、规模化造林、整流域推进;坚持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生态先行,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坚持林业工程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实现增绿与增收的有机统一。

七、关于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工作

这项工作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也是为迎接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省、忻州市部署的政治任务。6月中旬我市已经印发《原平市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并成立领导组和督导组。从目前进展看,重点整治路段涉及的10乡镇100村,标准不高、进度参差不齐。从7月20日开始,省、忻州市督导组开始验收环境整治工作。我市计划从7月15日开始自查。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媒体曝光,在全市通报批评。沿线乡镇要马上行动起来,克服困难,创新工作,迅速掀起环境整治高潮。要突出全民共建,朴素节俭整治,积极鼓励、动员驻地企业、农民及社会各界参与环境整治,凝聚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力量;要建立环境卫生保洁责任体系,有效巩固整治成果,以崭新的城乡面貌迎接二青会召开!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篇5

表彰暨“脱贫攻坚决战年”

动员大会发言材料一篇

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这是贯彻省委、市委、县委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保障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具体行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对全县农业农村、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国土绿化、春耕备耕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会儿,王书记将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客观看待成绩、正视问题差距,增强做好“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去年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话二十字要求,紧扣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三大任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建设示范、经营主体培育、水果蔬菜提质、粮食产能丰产、畜牧养殖振兴、苗木花卉改造、农村环境整治、乡土人才回归、一二三产融合“十大工程”,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乡风文明、农村生态文明、农村党的建设“六大建设”,推动农业全面转型、农村繁荣进步、农民富裕发展。

(一)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胜。2816 人告别贫困。9 个集中安臵点配套设施全部完善,入住率99%。31 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拆旧复垦848.6 亩,复垦率98%。163 户危房改造全部完工。实施到村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57 个,带动贫困户受益1689 户,享受产业到户3135 户,产业覆盖率96.29%。全县出资为 9779 名年人均收入低于 5500 元的脱贫人口购买了16 元/人的返贫险,为防止脱贫户返贫“上保险”。发放小额信贷 1966.04 万元。发挥扶贫救助基金作用,扶贫救助 6万元。实施教育扶贫,帮扶补助97.8 万元。

(二)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2017 年度新增粮食产能

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7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8 年度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横水郝庄 4 个行政村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 50.5万亩,总产量1.65 亿公斤。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 亿元,同比增长 20.7%。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 20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6 家、市级龙头企业 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 16.97 亿元,同比增长7.2%。新建大交500 亩草莓园区、义沟桥百亩草莓园区、下柏樱桃园区等30个农业产业园区。新增设施樱桃240余亩、草莓设施近400 亩。新认证无公害产品12 个,认证面积8.89万亩,绿色食品认证2 个(山楂和苹果),认证面积各2 万亩。13 个美丽乡村创建项目、2018 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5 个试点村项目全部完成。在农业科技增量改革上,确立了试点13 个,建立起农民与科技人员利益联结机制。在农村宅基地改革上,拆除了 185 户废弃住宅,腾退了154.5 亩土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完成了189 个村股权量化。

(三)农村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4.34 万人,参保率达 99.5 %,其中农村居民21.64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5983

万人,参保率达 100%,其中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37188 人。征缴保费 2278.33 万元。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710 元,同比增长9.9%。全县共纳保 5886 人,涉及农村低保 440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 2851 人。新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5 所,正常运营59 所。加强技术推广指导和培训服务,实施总投资 35 万元的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遴选18 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指导服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30 个。组织33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分赴四川农大、运城农业职业学院、省水利职业学院、省畜牧兽医学院的集中培训与农技人员日常培训。今年完成农民培训 500 人。扫黑除恶纵深推进,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 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 个、文物犯罪团伙8 个。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农业特色不强。樱桃、山楂等农业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未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上做得不深入,在产业链开发、价值链提升、政策链扶持上推进不到位,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与居民消费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农业产业化层级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不高,缺乏知名度高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更缺乏药用成份提取等高科技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挖掘不足。三是企业与农户

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或农户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四是涉农资金整合不力。涉农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资金捆绑整合的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五是干部担当作为不够。一些农口干部“拼”的意识不强、“抢”的精神不够、“争”的力度不大、“跑”的劲头不足,谋划包装实施项目的能力欠缺,运用财政资金撬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法不多、方式不活、成效不显。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抓重点攻难点,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做好总结宣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咬定脱贫攻坚决战完胜总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一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群众意识,站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对一些突出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研究、主动出击,做到不松劲,不懈怠,响鼓重槌,确保攻坚态势不减。二要压紧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到贫困

村调研不少于2 次,每月最少召开1 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有帮扶任务的县直单位一把手每月到所包村调研不少于1 次,做到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体现看齐紧跟,以决战完胜的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三要做好驻村帮扶,在全面收官之年切实做到派驻力量、帮扶投入、驻村时间、管理力度“四个不减”,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各派出单位严格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三人”的要求配足配强驻村干部队伍,各驻村工作队按照“五天四夜”驻村工作要求,落实脱产驻村制度,做到吃住在村。县干部驻村帮扶领导小组要严格落实“红黑名单”“双月评议”“季度交流”机制。财政部门和帮扶单位继续落实帮扶经费保障,落实好驻村帮扶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加大帮扶项目支持力度。组织部门要抓实扶贫干部政策培训,切实提高驻村帮扶干部业务水平。

(二)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突出重点、整体提升

一要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紧盯剩余的88 户253名贫困人口,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控辍保学“一生一案”要求,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县管校聘”管理政策和职业教育国家奖助金。扶贫部门要落实好“雨露计划”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一人辍

学。卫健部门要精准实施“三保险、三救助”政策,确保病有所医、应治尽治;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住建部门要做好住房保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120 户,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水务部门要严格对照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评价指标,加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力度。

二要防控特定人群返贫风险。紧盯 941 人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抓好动态管理常态化,加强返贫监测预警,落实动态帮扶要求,确保不发生大的返贫致贫问题。紧盯 1275人的兜底户,落实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性政策和健康扶贫、养老保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性政策,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三要提升产业扶贫支撑力度。农业部门要牵头抓好扶贫产业的摸底核查,建立扶贫产业数据库。加强科技人员指导和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群众经营管理能力。扶贫部门要实施好9 个扶贫产业项目,以“带贫”为中心,强化经营主体带贫责任,构建“带得稳”“带得准”的产业扶贫带贫机制。供销社要组织产销对接,深化消费扶贫,解决扶贫产业产品“卖难”问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确保贫困群众实现贫困村有

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的“五有”目标。

四要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人社部门要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力度和培训精准度,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对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技能掌握、就业意愿等全面排查摸底,建档立卡管理;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精准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做到对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一年培训不少于 2 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走出去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五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统筹做好拆旧复垦扫尾工作,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防止住新不拆旧。同时加快复垦工作进度,充分利用迁入迁出地资源,鼓励支持搬迁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增加收入。对原有旧房应拆尽拆,应垦尽垦,整体推进“空心房”“空心村”治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六要全面提高脱贫成色。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对照“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对照脱贫标准,对照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19 年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

和省委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反馈问题,结合“脱贫攻坚百日行动”要求,全面排查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措施。县直部门不仅要从各自层面、各自领域排查整改问题,还要加强对乡镇的督查指导,推动整改落实彻底到位。分类整改,建立“措施清单”。对于“三保障”等直接影响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落实”不到位等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涉及单位要拿出针对性措施,立行立改;对于产业就业支撑不够、内生动力不足等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要有总体安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化解风险,建立“责任清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重点关注产业项目后期管护、小额信贷逾期等问题,持续开展、动态跟进,责任到人。以乡镇为单位,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对涉贫工程项目逐项“过筛子”,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同时,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严格公告公示程序,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紧盯精神扶贫本质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持久发展

一要发挥主体作用。深化扶贫扶志,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革除“等靠要”懒惰思想观念;精准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选育培训,实行帮扶措施与群众参与挂钩,合理设臵公益岗位,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坚定信心,主动

脱贫,防止“泛福利化”“政策养懒汉”。

二要革除陈规陋习。教育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培育诚实劳动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规范乡规民约,引导移风易俗,抵制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全力破解薄养厚葬、封建迷信、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建设文明乡风,改善精神面貌。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在普查准备下功夫,组织人员对建档立卡进行清理核实,夯实基础工作,核准基础数据、备齐基础资料,查缺补漏,提炼经验,选好亮点,重点是贫困村、贫困户进入和退出程序资料,做到有备可查、有迹可循,确保工作经得起普查检验。在汇总整理上有成果,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归整脱贫攻坚档案,完成好总结报告、典型案例、数据统计等汇总整理工作。在正面宣传上见成效,抓好脱贫攻坚成就宣传报道,向国家和省市级媒体推送我县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宣传、网信、信访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涉贫舆情涉贫信访逐一核处,妥善应对。组织、扶贫部门要选树先进典型,评选推荐脱贫攻坚奖和“双先双模”,对在扶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扶贫干部要表彰激励。

三、补短板强弱项,落实农业稳产保供、农民增收总要

求,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保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一要全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打造中条山农旅融合特色养殖农业经济带、呼北线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经济带、紫金山有机旱作农业中药材种植农业经济带;建设以上吕、柳泉、西灌底、东录为主的现代设施樱桃生产集聚区,以郑柴、槐泉、郇王为主的优质山楂产业集聚区,以浍南、大交、磨头为主的优质草莓产业集聚区,以小祁、大角为主的优质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以下柏、范必为主的优质樱桃产业集聚区,以郝家窑、白家涧、陈村、迴马岭、绛北大峡谷为主的农旅融合集聚区,以维之王、隆立康、康园泰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以陈村创业园为主的农村电商集聚区,以北步康、上高池、东牛坞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集聚区,以东吴、沟西、路村为主的畜牧养殖集聚区。

二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创建全国特色农业高科技示范区”这一目标,按照“扩规、提质、强管、增效”的创牌要求,打造10 个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积极申报创建绛县山楂、樱桃省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市级园区2 个。

创建以小祁为中心的万亩中药材园区,以下柏、范必、史村为主的万亩富硒樱桃生产园区。

(二)补短板:多措并举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一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和管网老化改造巩固提升工程。争取中央维修养护资金,完成里册、张上、巩村3 座水库维护建设,提高水库防洪保安能力。实施磨里峪河沟道防洪治理工程,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抓好槐泉、陈村、涑水、续鲁 4 个中型灌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完成窄路面拓宽工程 51 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 32 公里、养护提质工程56 公里。坚决打击私挖乱采,严格非煤矿山监管。

二要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启动23 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每个乡镇改扩建一所 100 人以上的寄宿制学校。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加强订单式培训,完成农民7509 人培训,开拓劳务市场。实施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项目,加大图书下乡活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签约工作内涵建设,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

三要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古绛镇南城村、柴家坡村、尧寓村、大交镇北坂村四个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119 个行政村配备2000 个垃圾桶,改装 100 个村庄垃圾清运车。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3 个乡镇13 个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完成4000 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以“一拆三清一改”(拆违治乱,清垃圾、清河道沟渠、清畜禽粪污,改变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打造大交镇(涉及北册村、范壁村、续鲁峪村、大交村、么头村)、磨里镇(涉及东官庄村、迴马岭村、西尧村、磨里村、河王村)2 个美丽乡村集中连片示范片区,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村柳庄村建设项目,引领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抓好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完成 1.3 万亩造林任务(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 6000 亩、封山育林 5000 亩,重要水源地造林2000 亩)。每个乡镇建设2000平米以上的公园,实现全覆盖。开展“一村万树”行动,打造 3-5 个森林村庄。坚持“建一个园区、修一条道路、绿一片土地”,完成乡镇造林绿化 8000 亩以上、通道绿化 80 公里以上、园林村建设25 个、凋敝宅基地绿化100 亩。

(三)保供给: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生猪产能恢复

一要抓好粮食生产。完成总投资 1147 万元的 2018 年度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总投资2040 万元的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在横水、古绛、卫庄、南樊等4 个乡镇14 个村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2.37 万亩。

二要稳定生猪生产。加大产地检疫监督检查力度,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强化技术服务,增强生猪产业风险防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大象集团养殖项目建设,力争牧原集团等1-2 家大型企业入驻。

三要强化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 746 万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在郝庄、横水、安峪、大交 4 个乡镇实施秸秆还田 8 万亩、能源化饲料化利用 4.6 万亩。推进投资1598 万元的“中国好粮油”项目。实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用活农业部政策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小规模土地流转,建设8-10 个基础设施完善、科普采摘旅游、地域特色鲜明,体现观赏性、富有趣味性、突出互动性的家庭农场。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实施2020 年农村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项目,推广生物质锅炉1000 户。

四要做好春耕备耕。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农业、农

机、公安、交通等部门,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配件等生产资料调运保供工作。强化重点产业服务保障,组织协调 800 余台农机投入春耕。开展工作指导,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做好果树、蔬菜、草莓管理以及露地果树修剪工作。全面启动各类灌溉设施,落实农田水利保春浇行动。

(四)抓改革:激活发展动能,全面多点发力,纵深扎推进农村5 5 项重点改革

一要深化农村科技增量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服务,与农民签订合同,收益分成,合理取酬,实现双赢。

二要深化“村社一体化”改革,力争年底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 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拆除100 户废弃住宅。

三要深化农业科技增量改革,以13 个试点为示范,推动全县农技人员服务生产一线,支持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

四要深化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改革,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

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年内培育省级示范社 3 家、市级示范社3 家、县级示范社4 家,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借助农业生产托管试点,申请省级财政扶持资金500 万元,完成托管面积5 万亩。

五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登记赋码和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工作,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监管平台。

(五)善治理:强化基层党建,导扬社会风化,引领农村社会治理

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抓政治、强队伍、促发展”工作思路,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专项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各类组织向村党组织汇报、带头人队伍建设、示范党组织创建、基层干部关怀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党建促脱贫攻坚八个专项行动,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二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要强化道德滋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时代绛县精神、广泛开展各类先进模范学习宣传。精心选树先进模范典型,开展绛县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推进“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实现常住户数40%的创建任务。开展文明乡风活动,大乡镇要建立不低于 5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乡镇要建立不低于 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三要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两会一队”“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农村巷长、网格员作用,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整治力度,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权益。深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实做细做好各类利益诉求群体信访维稳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同志们,群众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群众最急需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群众最希望改善的是医疗、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把稳“农业”这个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强的作风,促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服务进乡村、法治进乡村,推动政策下农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乡愁留农村,切实为脱贫攻坚助力、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全面小康增色,为乡村治理提效,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

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表彰暨“脱贫攻坚决战年”

动员大会发言材料

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表彰暨“脱贫攻坚决战年” 动员大会主持词

刚才,XX 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对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进行表彰的决定》 ; 对过去一年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获奖个人和企业代表进行了表彰; 向标同志宣读了《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整县脱贫倡议书》 ; 力军同志宣读了《涞源县 2019 年“脱贫攻坚决战年” 工作方案》 ; 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责任书; 智学、孙清辉等 6 位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的发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听后很受启发、令人鼓舞; 县委书记李自贤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和我县“决战脱贫攻坚” 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为落实

好此次会议精神,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认识要再提高。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是坚中之坚,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工作的难度就会越大。

涞源作为全省 2019 年 13 个脱贫出列的贫困县之一,如期脱贫摘帽,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役,进则决战决胜,退则功亏一篑。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从现在开始,以一刻也不能等的危机感迅速集结力量,调动所有资源,投入全部精力,算好“政治账” “责任账” “时间账”,全县动员、全民发动,实干实政、决战决胜,确保 102 个村、1.3 万人如期脱贫出列,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二是重点要再突出。

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决战年” 的实施方案》 已经明确,2019 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既定的“抓规范、搞搬迁、上产业、夯基础、兜底线、增动力、保退出、防腐败” 工作思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 彻底解决和整县脱贫摘帽“两个目标”,突出产业落地、基础设施、易地搬迁、政策落实、巩固提升“五项攻坚”,举全县之力开展好基础档案规范、产业落地、住房安全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政策落实、社会扶贫、驻

村结对帮扶、扶贫扶志、防腐整治“十项决战行动”。

这是全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各级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考核指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三是责任要再强化。

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脱贫攻坚考核指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把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记在心上、担在肩上、抓在手上。

要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年” 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真正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到基层去,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到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去,使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推动、难题在一线解决,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总决战的全面胜利。

同志们,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

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臶,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干担当,拼搏奋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篇6

今天我们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召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紧急部署会议。一是为了及时传达贯彻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二是因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最关键的冲刺期、决胜期,从11月20日开始,省上将组织对今年计划脱贫的村进行全面评估检查;11月下旬市党代会后新一届市委领导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就是到我县省定贫困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都迫在眉睫,能否高质量通过省市检查?以什么样的面貌向新一届市委展示丹棱脱贫攻坚成效?时间紧、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刚才,同志们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认识到位,再鼓干劲

这两天,相信同志们都沉浸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喜悦和激动之中。讲“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这代人长征的第一步,脱贫攻坚任务完不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完不成。从中央、省委、市委到县委,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省委也一直强调,不摘“穷帽”就摘“官帽”。眉山看脱贫,集中看丹棱,我县21个省市贫困村要在全省、全市率先脱贫,这是市委的要求,是县委的决定,更是对组织和人民的承诺。8月11日罗市长在张场镇蹲点督导时要求,眉山市要成为全省第一个片区外率先脱贫的市,争取“全省片区外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在丹棱召开;10月8日市长碰头会上,罗市长再次要求丹棱要在全省片区外验收的县中排在前列、成为先进,我们使命光荣、责任巨大。

9月底,我们对21个省市贫困村进行了评估督导,总体工作干得不错,尤其是产业扶贫、政策兜底工作做得十分扎实。但是,对照验收标准,我县在易地搬迁、收入算账、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基础资料、实现“四个好”等方面仍然存在或多或少、不可忽视的问题。时间不等人、问题待解决,大家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的任务。

二、对标短板,查漏补缺

未来两个月的工作重点,就是围绕“123456”和“村八有户四有”,对标短板,查漏补缺。

(一)“一超过”的问题。我县确定的人均3500元/年的贫困线标准,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从前期算账情况看,各贫困户年底前都能达到或超过这一基准线,其中大部分贫困户都达到了四、五千元及以上。但是,目前算账口径变了,实行跨年算账,即从去年10月1日到今年9月30日,而且国家层面对贫困人口收入的算法,仍然要求统一使用人均纯收入,而不是统计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因此,我们之前算的账就不准确,请县脱贫攻坚办负责,统一口径,制作统一表格印发至各乡镇、各贫困村、各驻村工作组。各村要组织人员重新入户,按照新要求、新算法,算清明白账,经贫困户认可签字后再“上墙”。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算账要实事求是,不要盲目追求算出“万元户”。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拔苗助长式脱贫”“数字脱贫”。

(二)“两不愁”的问题。只要贫困户能“一超过”,“两不愁”自然迎刃而解。我县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上基本没有问题,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检查组看得到“吃不愁、穿不愁”。因此,大家在入户时要特别关心贫困户粮仓里有没有粮?米缸有没有米?厨房里有没有肉?床上有没有过关的棉被、棉衣?

(三)“三保障”的问题。一是安全住房保障。4个省定贫困村5个易地搬迁项目,目前基础已完成,正在进行主体建设,但由于天气等客观原因,离12月底前完成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大家要有只争朝夕的劲头,请县发改局牵头,张场镇、县委农工委、县住建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班等积极配合,督促施工单位,只要有建设条件,就要加派人手、加班加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二是义务教育保障。我县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已实现了全覆盖、全保障;今年8月,全面开展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没有一个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学生因贫困辍学,全县范围内的义务教育保障基本不存在问题。干得好,更要总结提炼得好,请县教体局负责,认真总结、举出事例、形成经验。三是基本医疗保障。从调研情况看,报销比例偏低仍是反映最大的问题,我、秀航、王枫同志和县人社局都要继续积极与市上汇报对接,待市政府出台《关于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脱贫政策的实施方案》后,我们就迅速宣传好、贯彻落实好,确保实现“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个人支付不高于10%”的目标。

(四)“四个好”的问题。“四个好”即,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省上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创建“四好村”;县十四次党代会也提出,到全县所有村要成功创建为“四好村”。一是制好一个方案。由李祝才和钟开全同志牵头研究,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工作, 21个省市贫困村,特别是4个省定贫困村和市委组织部联系的团林村,要起好示范引领作用,立即行动起来,在下周之内拿出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内容、时限,统一交县委农工委审查汇总。二是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在创建过程中,不能就“四好”说“四好”,要做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比如说,狮子村创新开展的“党群集中活动日”,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在全省推广,但在我县范围内却没有全面推开;又比如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丹棱模式”,是否每个村都在开展“一元钱解决了大文明”?再如农民夜校、“蜜蜂培育”行动等等,要切实将这些“丹棱经验”“丹棱模式”充分融入到“四好村”创建活动中去。三是落实创建责任。通过一年多的奋力攻坚,建卡贫困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已基本实现。然而,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差距不小,有的贫困户房屋内外环境卫生状况十分差,有的不赡养老人,有的畜禽粪污直排。石桥乡黄山村积极开展了有关活动,县委组织部积极帮助元山村清送垃圾,各级各部门都要向他们学习,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对标“四个好”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引导他们爱清洁、讲卫生、敬孝道、重环保、守法治,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

(五)“五个一”帮扶机制的问题。对干部帮扶工作,我们早已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进入攻坚决胜期,工作的力度和频率要加大。县级联系领导每10天到联系村研究推进1次;县级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周到帮扶村调研1次以上;帮扶单位每月要派1—2名干部到村不少于4次;驻村工作组长每月到村不少于4次,驻村工作组成员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三分之二;“第一书记”工作日天天驻班;农技员每月到村5天以上。

(六)“六个精准”的问题。精准脱贫重点难点都在“精准”,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方面都必须要真正做到精准。刚才,杨义军同志给大家作了一次详细的培训,请大家按照培训要求开展好有关工作。请脱贫攻坚办负责,将学习内容、培训内容转化成文字材料印发相关单位部门,培训到位的同时,更要督导到位、检查到位。

(七)“村八有户四有”的问题。“村八有”包括有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集体经济收入、“1+6”公共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村规民约;“户四有”包括有安全住房、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皆多于省、市要求。我县贫困村基本都实现了“村八有户四有”,但如何生动体现这些成绩,关键在于总结汇报。比如“有硬化道路”方面,我刚才看四个省定贫困村的汇报,每个村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有的村反映在材料上只有一句“组组通水泥路”,这是对自己成绩的埋没。全村共有硬化水泥路多少公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投入多少资金新修水泥路多少公里?组通率、户通率是多少?这些都应该写上去。又比如“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方面,大家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要说清楚面积是否达标?有哪些设备设施?驻班医生是谁?具备什么执业资质?驻班时间是多久?关于安全饮用水问题,卫生防疫部门要主动作为,进村入户检测贫困户饮用水是否达标?不达标要及时治理。刚才,杨华同志提出的双桥镇中山村等突出的饮水问题,县水务局就要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迅速安排项目解决突出的饮水问题。

三、总结提炼,强化示范

(一)要有亮点。亮点,就是最能够集中反映攻坚成效的地方。之前我走访了很多贫困村,综合成效好的亮点寥寥可数。有的看到住房变化,却看不到收入支撑;有的看到收入增长,却看不到低保兜底;有的看到低保兜底,却看不到习惯改变……在亮点打造上,大家不能只注重工作要求的某一个方面,要有综合意识、整体意识,要尽可能地让检查的每一户最大限度地反映脱贫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要有故事。县有县的故事、乡镇有乡镇的故事、村有村的故事、贫困户有贫困户的故事、18个专项工作组有专项的故事,要将脱贫奔康过程中党的关怀引领、基层党组织的团结奋进、贫困群众的感恩自强串联起来,汇集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脱贫故事,真正以故事讲述帮扶过程,以故事展示脱贫成果,以故事激励人心。10月18、19、20日,连续3天眉山日报头版刊载了《“老峨山模式”——敢为人先闯新路(上、中、下)》,我觉得写得很好,很感召人。大家回去后,也要深挖细刨本乡镇、本村、本专项工作组感人事例,都要有扶贫故事。

(三)要有经验。丹棱是个出经验的地方。近年来,我县先后创造了“丹棱模式”“丹棱经验”“丹棱名片”,但这些经验都没有很好地融入脱贫攻坚工作。省脱贫攻坚简报第135期刊发了仪陇县在脱贫攻坚中同步开展“五学十评创四好”群众教育活动的先进经验,其中评选星级文明户、清洁家庭户等“十评”活动,我也曾在蹲点督导中、在多次会议上均作过明确要求,但却没有村开展,这就是差距。我县很多贫困村,特别是4个省定贫困村,干了很多工作、付出了许多艰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干得好却写不好,谈不出体会、总结不出经验,因此,各乡镇、各帮扶部门、各贫困村和18个专项牵头部门要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年多来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好、提炼好,于11月15日前,将各自的经验总结材料报分管县领导签字后统一交县脱贫攻坚办汇总。

(四)要有影响。脱贫攻坚是全县干部群众都参与了的重大战役,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战役结束时,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如何展示我们从贫困到小康的过程,如何让参与干部为自己辛勤付出感到骄傲,如何让脱贫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奋进,这都需要我们积极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请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电视台配合,开辟专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形象化展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专门拍摄一部10分钟左右的专题片,制作一本脱贫攻坚工作画册,于11月18日前送审。

四、深入基层,脱贫解困

按照省委、市委安排部署,年末岁初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理念,组织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使“走基层”的过程成为推动工作落实、凝聚党心民心的过程。

(一)紧扣一个主题。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必须舍得下深水、入基层,要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自己到基层“学”的重要方式和“做”的具体实践。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党委(党组)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以“走”促“学”、以“走”促“做”,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积极宣讲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各部门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宣讲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宣讲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乡镇、县级各单位(部门)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在11月、12月到联系贫困村、贫困户普遍开展帮扶活动,推动扶贫政策到村到户,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三是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落实好20**年民生工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春节元旦期间,要组织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基层和谐稳定。四是推动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各乡镇、县级各单位(部门)要对照年初工作计划,围绕县委“项目攻坚月、目标冲刺月、年度收官月”安排部署,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前谋划20**年工作。

(三)深化五大载体。一是深化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行动。要以助推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组织全县各单位(部门)和所有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对照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和目标任务,查缺补漏、增添措施,加快贫困对象脱贫步伐。二是深化“四支队伍”服务群众。“四支队伍”要多形式畅通联系渠道,亮出队员身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活动。要喊响“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共产党员带队脱贫攻坚”的口号,社会志愿者服务队要围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开展服务,基层便民专业化服务队要突出“专业”,网格员服务队要深入群众中广泛搜集社情民意。三是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要创新开展机关党员与社区党员结对,提升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素质和能力。机关党员要扎实开展“加入一个服务团队、认领一个服务岗位、确定一户帮扶对象、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办好一件便民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建议”的“六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再掀“两走一对接”活动热潮。以稳增长为目标,各级各单位、部门和党员干部要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向上“对接项目”,争取支持。走出去和向上对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走下去”,通过“走下去”直接为基层为群众解决难题,助推发展。五是创新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结合我县农村脱贫攻坚行动和企业转型发展的新需求,将工作重点转向推动工商资本进农村,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的作用,推动非公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企业着重开展产业、就业等造血式帮扶,助力贫困群众彻底脱贫、长期致富。

(四)强化活动保障。市委即将出台“走基层”活动方案,我县要提前做好准备,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和要求,有机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好“走基层”活动。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县相关纪律要求,坚决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要精心组织省、市、县党代表联系走访基层工作。各级各单位、部门组织开展“走基层”活动情况,要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责任和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的重点内容,严格督导和考核,确保真正走下去,“走”出实效,实现群众满意、社会满意、县委满意。另外,我们还要总结宣传好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和经验做法,大胆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走基层”活动内容和举措,扩大“走基层”成效。

五、落实责任,清单管理

(一)明确工作责任。各贫困村联系县领导近期的重点工作就是脱贫攻坚,李祝才副书记、杨华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牵头推动这项工作上来。另外,按省、市要求,我县要成立产业扶贫专项周转基金、教育扶贫专项救助基金、医疗扶贫专项救助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助基金。请县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下周内迅速建好这三个专项基金,财政局要加强专项基金监管,用好用活每一分钱,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二)实行清单管理。请脱贫攻坚办牵头,针对省、市考核验收要求、标准、时间进度,下周之内拟出我县11、12月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一周一清单、一周一督查、一周一推进,真正做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脱贫攻坚办每周督查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逗硬目标考核。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加大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分值,县绩效办要严格逗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凡是完不成任务的部门,特别是“拖后腿”让丹棱受到批评的,一律“一票否决”,并倒查问责。现在已经进入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满堂红”的关键时期,大家要按照今天会议安排不折不扣地抓落实。从今天起至12月31日,凡是承担有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部门暂停休假,不摘“穷帽”,就摘“官帽”。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篇7

这“两多”, 在很多人眼里, 都很成问题。集体经济在不少同志心目中, 是落后的公有制形式, 老行业, 老职工, 老问题, 所以就有“过时论”和“消亡论”。而小型、微型企业, 鼎锅铁锅、藤编芒编、凉鞋布鞋、皮革塑料、单车手表等等, 不足挂齿, 登不得大雅之堂。还有一个担忧, 国家现在实行新的统计口径, 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从500万元调整提高到2000万元以上;投资统计起报点由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以上。这就更容易造成小型、微型企业可有可无的误判和误解。

别人这么看, 情有可原。我们自己也觉得低人一头, “破帽遮颜”, 那问题就大了。

姑且不论企业所有制形式优劣与否, 单说企业规模, 我们就不能简单以大小论贵贱高低, 不能因小而鄙视轻薄, 而慢待不为。

中、小、微型企业大量集聚的传统工业产业, 在工业中仍是最主要的生产能力、财税来源和主要就业场所, 尤其是县乡经济基础的重要支柱。有资料显示 (1) , 传统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0%、工业增加值的89.75%、固定资产的94.4%、税金的92.95%、利润的86.38%、从业人员的93.54%。即使在工业化已完成的发达国家, 传统产业也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占四分之三以上。新型工业与传统工业并非水火不容, 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中小微型企业也不象有人认为的那样成不了大气候。2007年, 浙江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4.4%, 个体户企业从业人数达到1153万人, 民营经济税收达2592亿元, 占全省当年财政收入的80% (2) 。贾庆林同志曾经用“两个地”来形象地比喻大与小的关系:大项目要“顶天立地”, 小企业要“铺天盖地”。

广西二轻现在的五个特色经济区域的数据 (2009年) , 反映了如下的特征: (见下表)

(1) 行业企业规模小, 宾阳小五金每个企业平均15.6人; (2) 劳动密集型, 五个产业吸纳劳动力21.19万人; (3) 具有极强的市场适应性和成长性, 2010年金融危机风暴余波未平, 五个特色产业工业产值增长44.16%, 犹如“离离原上草, 春风吹又生”; (4) 集群经济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 一个产业, 在一个县, 就业人数上万, 甚至上10万;税收七八千万, 怎么可以小觑、轻慢?小企业, 可以成为“小巨人”;老行业, 可以焕发新生机、新活力。说这个话, 是有依据的。

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今年经济工作任务中, 最值得我们二轻行业关注的一个特点, 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富民强桂”战略的新举措, 即: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的微型企业,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我们应当把握“战略任务”、“政策机遇”和“成长工程”三个主题词,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工程中, 促进行业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

“幸福”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最为关切的热点。幸福不是“恩赐”, 不单单是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调节来实现社会的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让人民在创造财富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富民工程就是幸福工程, 因此, 加快“富民”步伐, 既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也是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政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我们应当在“富民强桂”中, 大力发展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打牢“富民”的基础, 满足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011年国家将对中小企业给予信贷资金扶持, 对小型微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我们要认真研究, 把握住全面落实相关措施的政策机遇, 引导中小微型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打造产业链和构建产业集群, 培育行业“小巨人”。

我们要继续开展行业服务的“创先争优”活动, 充分激发各级联社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行业小型、微型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壮大, 形成“铺天盖地”、“星火燎原”之势。

有人又问, 怎么样才能促进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遍阅各地成功经验, 无外是四个字:“特色”与“集群”。

结构趋同, 曾经是计划经济时期基层工业的显著特征, 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需要自给自足, 所以, 大家都上“五小”工业。你那个县有酒厂, 我这里也要有一个, 不然逢年过节, 干部群众就没有酒喝。

市场经济则不分天南海北, 不问企业出身贵贱, 优胜劣汰,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企业争夺的是市场占有率, 打拼的是竞争力。竞争力来自特色,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 特色就具有竞争力。县域经济发达的先进地区, 往往是将自己的工作着力点放在构建以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为主导的专业化特色经济之上。如浙江省“块状经济”为突出特征的70多个专业乡镇, 其特色产业销售收入平均占总销售收入的50%左右, 有相当一部分专业镇甚至达80%以上。江苏省吴江市的纺丝业和IT产业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0%;温州特色小工业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皮鞋20%, 西服10%, 打火机90%, 眼镜80%, 锁具65%, 水彩笔90%, 剃须刀60%, 商标徽章40%……打造专业化的特色经济, 应当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方向。

光有特色还是不够的。大海里处于生物链低端的小鱼, 怎么实现种群的繁衍生息?有个“群鱼效应”。一个种群的小鱼聚集在一起, 数量变得十分庞大, 达到成千上万吨。尽管被大鱼吃掉一部分, 甚至大部分, 可是小鱼群依然保留着足以维持种群繁衍的数量而不至于灭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小型、微型企业的生生死死时时在发生, 不足为奇。2009年, 广西集体企业新开业1465家, 注销1859家, 年末集体企业总数为1.89万家。这一年, 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为16.25万户, 尽管同年注销了12万多户, 年末总数依然达到117.85万户, 从业人员218.48万人, 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5.7%所以。 (1) 所以, 关键要把企业集群尽可能地做大, 这样才能使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平稳、可持续地发展。有的人把培育行业“小巨人”, 片面地理解为把中小微型企业的“个体”做大。固然, 一些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 可能演进为大型或者特大型企业, 成为大块头。但是, 这到底是少数, 不具备普遍意义。任何时候, 中小微型企业数量都占有绝大多数, 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将企业族群做大起来, 大到“铺天盖地”, 足以抗击市场的变化而不至于影响到行业或地区经济的跌宕起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集群”意义。

近年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行业和地方工业呈现出区域性结构调整的趋势, 主要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产业集群的勃兴, 且逐渐成为行业和基层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流路径。

产业集群, 也称产业群、产业族群、块状经济、特色产业区域等。所谓产业集群, 是指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网络结构为基础的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态。产业集群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发源地以农村和小城镇为主, 形成以“小企业、大集群”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布局。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以市场驱动为主, 形成的方式以关键性、或者叫做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主。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基本上依靠的是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的强力推动。产业集群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形成特殊的集群竞争力。在产业集群密集的江浙一带, 方圆50公里之内, 就能找得到面料、染料、纱线、缝纫线, 甚至小到一颗纽扣的所有配套厂家, 几万件成衣的订单, 一个星期就可以解决。产业集群有效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被授予“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的广西博白县编织集群, 当地20余万农民被吸纳进来。

所以, 我们讲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关键要突出特色, 载体是构建产业集群。这次会议表彰了去年开展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的先进市县。大家应当都注意到了, 去年, 全行业吸纳新成员单位122家, 其中博白最为突出, 新成员企业41家, 单项获奖5.65万元;全行业去年招商引资项目1 3个、资金达到4.05亿元。行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种群”数量, 才能在“富民强桂”中体现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现在大家在招商引资中, 比较热衷追崇大项目, 几乎把主要精力和热情都放在大项目上。这没有什么不对。对于一个县、一个乡来说, 争取到一个大的项目, 立马可以使当地的经济打个翻身仗。问题是, 哪里有那么多的大项目呢?于是, 更多的地方, 高不成, 低不就, 年复一年, 起色不大。

发展小型微型企业, 是绝大多数地方、尤其是我们二轻行业的极其主要的选择。广西自治区政协主席马飚用三句话来概括小微企业的特点: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这是非常准确的。还要补充说的是, 发展微型企业, 从某种角度讲, 难度并不比搞大项目低。大项目往往有大企业做业主, 具有人才优势, 地方主要做好服务工作就行了。小微企业怎么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环境?需要怎样的有效服务?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自治区本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用于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服务、贷款担保等平台建设, 力争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20%;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中, 采取“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等办法。对此, 怎么落实?与谁对接?老实说, 我们研究得不够, 知识贮备也不足, 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这里也没有现成答案, 办法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可以看看《新变化、新规则、新导向:县乡基层工业10讲》, 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这次会议安排的5个典型材料, 很有代表性, 值得大家借鉴。如钦州促进坭兴陶传统特色产业发展, 可谓风生水起;还有荔浦、博白、融安和钦南区等经验, 提供了示范样板。我们决定, 在去年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 今年安排100万元自有资金, 在全行业中, 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完善激励机制, 重点突出大力发展行业小型微型企业。力争今年积累基本经验, 明年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贯彻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确定的今年工作重点之一。

注释

1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21世纪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 秦宝庭.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1, 第47页.

2 高尚全:《解放思想的四个着力点》改革内参, 2008/第20期.

上一篇:88镇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下一篇:北京市红十字会招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