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1

‚……永威学校成了质量上乘,人民满意的第二个‘洋思’!‛《江苏教育》杂志(2009年第1期)独家策划的一组文章和江苏教育电视台《蔡林森校长专访》节目都这样评价,许多来过沁阳永威学校的人也这样说。仅两年多时间,这所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就能有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实在是一个奇迹。但是,当人们知道创造这个奇迹的领军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原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时,也就见奇不奇了。因为蔡林森校长在基础教育界,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人。我们在关注奇迹的同时,更要关注奇迹创造者的创造过程,探寻他创造奇迹的秘决。

一、把校长的思想和意志变成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自觉行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校长的领导就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思想决定行动,抓住了思想就抓住了关键。一个校长要领导学校,必须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否则,学校将会是一盘散沙。

1985年,蔡林森校长在教好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实践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引导每个学生自学,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那么,还有哪个孩子不能教好呢?后进生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因为这个那个原因,缺课太多,问题成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而形成的。只要从实际出发,给他适宜的条件,再鼓励他、引导他不停地有针对性的补缺,由浅入深的学习,后进生就一定能教好。这个思想经过在洋思中学十几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思想,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在江苏的洋思能成功,在公立学校能成功,在初中阶段能成功,那么到外省、市是不是也能成功?在民办学校、在其他学段是不是也管用?2006年10月20日,刚退休两个多月的蔡林森受聘到沁阳永威学校担任初中部校长,他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取消快慢班,按期中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要求班主任、任课老师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树信心、补能力,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初二英语差的学生就从初一英语补起,仅几个月时间,差生都有了明显进步,原来初二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只有10多分的学生,学年末也达到了七、八十分。2008年2月17日,蔡林森受聘担任永威学校校长,主持全校工作。他重点抓高中部的整顿,取消快、慢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尖‛补‚差‛,落实‚四清‛管理,使教学质量很快大面积提高。老师们解放了思想,情不自禁地说:高中的学生也是可以教好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这一教育思想确实具有普遍意义。它不分地域,不分学段,不分生源,只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思想,任何学校都能创造出教好每个学生的教育奇迹。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思想的基础是要用真心真情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离开了真心真情,教育就没有效果。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但同时,校长的一言一行又时时处处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校长是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是为维护绝大多数师生和学校的根本利益工作的。家长的微笑和满意,就是校长的最大幸福。因此,校长要给师生做表率。要求师生做到的,校长必须先做到。蔡校长来到永威学校,首先制定的制度是《校长一日常规》,其中规定了校长早上比师生早20分钟起床,检查早操和早读,巡视校园,进班听课,查作业和教案,查政教处、教务处工作,开碰头会,进餐厅、公寓检查,与师生谈心,看书、看报学习,晚上反思:欣赏今日成功,寻找今日不足,策划明天工作;睡觉前写好当天的教育日记等共十一条内容,以此来约束、规范校长的行为。身教重于言教,校长能敬业乐业、全身心投入工作,师生就会不令而行,学校就会大有希望。

2006年10月20日,蔡校长到永威学校上任,他发现老师们上课‚满堂灌‛,对新课程改革不了解。他想:要提高质量,就得搞课改;要搞好课改,就必须先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于是,他就给老师们连夜印发课改学习材料,并亲自作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讲座,还制订了备、讲、改、辅、考制度以及评课标准,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潮。每星期,学校对来校培训的校长和参观学习的老师作讲座时,我校老师也常去旁听。寒、暑假,蔡校长组织老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和外校经验,举行课改知识竞赛或考试,展开课改大讨论、大辩论,有时与教师对话,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两年来,老师们听讲座都有上百次,记录达20万字以上。学校副校长李富兴对来宾作各种讲座多达二百多场,其他副校长、中层干部也能对来宾作几小时的介绍。

就这样,老师们逐步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加深了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理解。大家都知道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它有三个主要环节:第一个叫‚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第二个叫‚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老师补充、评点。第三个叫‚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主要环节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老师就通过‚引桥‛把学生引上自学的高速公路。

老师们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怎样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落实下来,变为课堂教学结构、变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就作了科学回答。‚先学‛(学生看书、检测)和‚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作业)都是自主学习,‚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是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能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读书、检测),暴露出疑难问题,个人又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学生更正、讨论),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如果一上课就合作学习,搞什么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就轻轻松松,因为还没有碰到疑难问题,没有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合作的人(做对的帮助做错的更正,懂的教不懂的)。这样的合作学习(后教)解决了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当堂完成作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符合、并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原则的课堂教学结构。

老师们都懂得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多数是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怎样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回答了这个问题。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时,让学生先学(读书或看书),再检测,出现了疑难问题,这样就把国家课程(课本)变成了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后教不教课本(例题),而是教校本课程,即解决疑难问题。例如,永威初中的课本是国家课程,课堂上,同学们读书,读国家课程——课本,然后考一考,考了之后出现问题了,这就是教校本课程。我们的课上要教什么?就是要教这样的校本课程,也就是教‚出现的问题‛,教同学们不会的,做错了的。这就分清了哪些是同学们会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删掉,不会的就讲。所以一堂课就是只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要把整个例题讲完。因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把国家课程变成了校本课程。课本(国家课程)不教了。

老师们都懂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学‛时,‚看书‛是初步接触、了解新知识,‚检测练习‛是模仿例题开始运用新知识;‚后教‛时,‚学生更正‛是从反面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学生讨论‛是努力弄懂‚为什么‛,教师‚补充、更正‛,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真正弄懂新知识并知道怎样运用;‚当堂训练‛是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形成能力。

老师们都懂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先学‛时,优生、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有的会了、对了,有的不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会了的、对了的学生帮助不会的、错了的学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不会的、错了的学生的问题就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老师们都懂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学‛时,‚看书‛是实践,获得认识,再实践(练习),‚后教‛时,‚更正‛是实践,讨论弄懂‚为什么‛,上升到理论是‚认识‛,‚当堂训练‛是‚再实践‛再认识。

老师们都懂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学生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学生自己纠错、学生讨论、自己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们还知道,全国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等各个流派的专家都高度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等报刊都对这个教学模式作过长篇介绍。

总之,老师们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大家熟悉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都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最便于操作、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是我校能够搞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实施承包管理,落实“教书育人责任制”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因此,教育还不能代替管理。怎样才能使复杂的管理更科学、更简单,更便于操作呢?我校实施的承包式管理,层层承包,项项承包,责任追究,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学校管理的最大问题一般有两个:一是有制度不执行,干好干坏都一样;二是职责不明,缺乏责任追究。没有责任追究,大家就谁都不负责任。学校里权力最大的不是校长,是规章制度。校长应该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坚决维护者和执行者,校长要想方设法使制度得到落实,让干好干坏大不一样。邓小平的思想就是要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1982年,蔡校长学习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包‛字请进学校,与教师签订责任制,要老师包教学质量,使教学质量很快达到全市一流。来到永威学校以后,蔡校长结合永威的校情,进一步完善了永威学校原有的《教书育人责任制》管理办法。学校与每一个教师签订了《教书育人责任制协议书》,规定了学校与教师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教师有师德、育人、教学工作和质量等方面的责任,学校依据协议规定考核教师、评价教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待遇、评先、晋级和聘任挂钩。例如,我校实行的‚绩效工资制‛,把教师工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工资,包括学历、资格、教龄、校龄、职称、岗位、津贴等等;第二部分是考核工资,每人每月700元,其中师德100元,教学工作考核600元。政教处负责师德考核,教务处负责教学工作考核。考核结果,每天及时公布在教师办公室外面的‚教师师德、教学工作考核公布栏"内,体现公开、公正。每个教师每天的工作情况要让全校师生都知道。月底核算出考核工资。第三部分是质量工资,每个学期考核汇总一次,一学年考核汇总后集中发放一次。期末全市统考成绩达到协议上签定的学年教学目标,取得学科平均分全市第一、超过第二名学校的教师,得全额质量工资(每月700元);排名第二的,每月发400元;排名第三的,不得质量工资。如果年级同学科的老师都超过了第二名的学校,则每人每月增加200元协作奖。如果低于第二名,且低于同级学科平均分10分的教师,还要从他每月的考核工资中再拿出200元赔偿学校的损失。有人说,这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民办学校只要第一,不要第二。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核心是质量,没有高质量,不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就会失去一切。教师们都明白这些道理,就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很强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再比如,班主任承包学生,既要包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卫生、安全,还要包学生的身体健康。每个月,统计哪个班级的学生生病人数多,要扣班主任的考核津贴。这就促使班主任去关心学生,经常问寒问暖,天气变化了,气温下降了,班主任都会及时提醒学生添加衣服。这样做的结果,既密切了师生关系,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学生身体健康,又保证了出勤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与家长和学生签订《家校责任目标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有责任提供优质教育,家长有责任协助学校管理学生,学生有责任遵守学校纪律,如果违反了协议规定,经教育不改的,要受到纪律处分。一个‚包‛字职责明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承包管理之所以能取得高效,关键在落实。怎样才能抓好落实呢?蔡校长常说,校长就是要每天不停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最难的问题。问题就是潜力,就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今后工作的任务。今天的问题就是明天的成绩;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

有四句话、十六个字,最能概括蔡校长的工作作风:‚情况要清,分析要准,措施得力,行动要快。‛承包管理就是先要把账目搞清楚,校情、学情不清,管理就无从下手。怎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校情和学情呢?就是靠前指挥,深入到师生当中去,深入到课堂当中去。蔡校长到永威学校一上任就把校长室搬到教学区,校长集体办公;教务处、政教处紧挨着校长室,每个年级的教师按文科、理科分设两个办公室;各学科教师按备课组集体办公,随时交流研讨。教师办公室紧挨教室,更便于师生交流和管理。办公室位臵的变化,体现了校长、处室管理人员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师生服务。离师生近了,离教室近了,更便于了解学情,便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便于校长们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实,校长们真正坐在校长室里办公的时间并不太多,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在师生员工中间,在工作的现场。蔡校长把这种管理称之为‚走动式管理‛。走动式管理,一是要‚走‛,二是要‚看‛,三是要‚记‛,四是要‚分析‛,五是要‚及时解决‛。总之,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快速解决问题。他常说,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做事,没有做事就是没有工作,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没有工作。每天都要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每天都要不停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正是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才使得永威学校每天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面对困难,一般人缺少的不是办法,而是将自己臵之死地而后生的胆略和大无畏精神。胆略是一种大气,一种霸气;胆略意味着风险。一个成功者,要有良好的战略判断,靠的就是胆略。‚胆‛在前边,‚略‛在后面,有勇有谋。一个成功的人,只有事先制定好超前的战略,具有胆略和谋划,他才会全心全力地投入事业,以一种臵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精神去开拓,去努力,人生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蔡林森校长身上,就有着这样一种胆略和大无畏精神。他 从不怕任何困难,对工作精细化的要求有时近乎苛刻。他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批评家,一天到晚都要不停地找问题,及时批评。他批评人不讲情面,只要是有损学生利益、有损学校利益的人和事,他都不会放过。他说:‚今天我给你面子,明天你不给我面子,不给学校面子。‛对教师的使用也是如此。凡赛课不合格或者学生、家长满意率特别低的教师,蔡校长会毫不客气地让他下讲台,或者调换岗位,甚至辞退。有人会说:这是不是有点太无情了?蔡校长则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有情,是对学生有情,是对学生和家长高度负责,对学校高度负责。就像交通警察吊销严重违规司机的驾驶执照,严厉处罚无照驾驶的‚马路杀手‛,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一样,不辞退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水平很差,学生不满意的‚讲台杀手‛,就要误人子弟,就要葬送学校。正是这种超越常人的心态和做事标准,才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才创造了永威的奇迹。

三、竞赛无处不在,一个赛字激活了全局

永威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搞竞赛,以赛促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竞赛无处不在。例如广播操比赛,每学期组织两次。全体师生参赛,先举行合格赛,再举行标兵赛,最后公布竞赛结果,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每天的课间操也都是一场比赛,要评出等级来。正因为如此,我校的团体广播操才能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师生演讲赛,每学期举行两次,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思想一步步深入人心,内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硬笔书法比赛,每学期举行两次,既提高了师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也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文艺比赛,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师生情操,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也把美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大大小小的体育比赛,既检阅了体育教学成果,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又把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作文比赛、英语演讲赛、学科知识竞赛,每月一次家长、学生评教,每月一次评选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学习标兵、进步快学生,每月评比颁发一次纪律、卫生、学习最佳班、良好班循环红旗,公寓、餐厅、上课、班会、校会无一不是比赛。赛出了精神,赛出了干劲,赛出了创新,赛出了成果,赛出了发展。

校长的思想不仅要变为教师的思想,而且要变为教师的行动。学校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把教育理论运用到课改实践中去,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真功夫,搞实践创新。因为国家、省级的专家对新课程改革已作了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校长和老师们不是要再搞什么理论创新,而是要把理论落实下来,变为实践,要在实践上创新。搞课改一定要实践。不实践,课改难推进、难普及、难坚持。因此,我校坚持常年赛课,让全体老师参加竞赛,在竞赛中推进课改,求得发展。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三轮赛课、评课。2008年秋学期小学、初中、高中都搞了三轮赛课,第一轮在8月份,第二轮在10月份,第三轮在12月份。2009年春学期,小学、初中、高中已进行了两轮赛课,第一轮是二月中旬、下旬,第二轮是三月下旬至四月。

我校常年赛课、探索新路为什么能够坚持呢?因为我们能够依靠科学,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注意做好如下几点:

(一)制订常年赛课计划 为了能够既坚持常年赛课,推进课改,又不影响教学秩序,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常年赛课计划。2009年春学期开学前,学校两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修改、通过了2009年春学期常年赛课、推行课改的计划。计划包括常年赛课的目的(推进课改,探索新路,总结出各门学科、各种教育活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年奋斗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名师队伍),计划中规定赛课由各学部独立进行,地点在各学部多媒体教室。每天上午第一节赛历史、政治、地理,第二节赛物理、化学、生物,下午第一节赛数学、英语,第二节赛语文,第三节赛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课。这样的安排与总日课表不冲突,既便于同学科老师参加听课、评课,又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加强赛课领导

几位校长都任各学部赛课组组长,坚持每天按时参加(到划定的组)听课,认真记录,并负责评课;确保赛课纪律好,老师们不迟到、不早退,能听课认真,记录详细,每位校长每年听课近千节,使用的听课笔记十多本。赛课结束后,校长回教学区检查老师根据赛课、评课意见修改后的教案,听赛课后本科目平行班老师的课,看提高了多少;校长利用早中晚和其他时间处理行政事务,同时参加学生的早锻、课间操和其他活动;每月底,负责展览、评比本学部、本组教师优秀听课笔记、优秀课改论文。学年末,校长负责展览、评比本学部、本组教师优秀听课笔记、优秀课改论文。

(三)做到坚持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开展赛课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教研结合),赛课与教学、教研相结合。

1、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赛课。‚先学‛: 赛课教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要领》独立备课、讲课;听课教师边看《要领》,边记录赛课实况,写下各个环节的评析意见;‚后教‛(评课):评课的标准是效果。效果好的标志是学生学得紧张。对照《要领》,先任课教师评课,后校长(组长)评课。既评能否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又评出写字、说话、情感、精神等基本功的等级;‚当堂训练‛:评课后,教师各自整理记录,归纳要点,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轮赛课结束,就写出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的经验。

2、统筹兼顾,赛课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一般每天每门功课赛课(评课)一节,同学科的教师参加。赛课教师每节一般上30分钟课,剩下15分钟学生回教室做作业,教师留下评课至下课。评课结束后,教师、校长立即回教学区紧张工作。评课时,发现问题就查教案,到教案中找原因,研究改进备课,细化教学管理。例如:今年2月,一位高中地理教师上课不理想,评课时,蔡校长查教案,发现他未备好课,教案中仅有教学目标、自学指导及检测题,未备出教学过程,更无过渡语。因此,蔡校长教育大家要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当天晚上,按照备课制度,互查教师的教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此,学校督促并检查、考核教师赛课后是否修改教案。每月底,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互查教案,学部抽查教案,学校复查教案,并把抽查复查的结果列入当月考核工资。这样,赛课促进了备课,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赛课与教科研结合。每一轮赛课结束,展览听课笔记(包括评课意见)和赛课后写成的论文。学期末,展览、评选本学期优秀听课笔记和课改论文,召开课改经验交流会,出学校课改专辑。

(四)坚持赛课与教师基本功培训相结合

教师基本功差,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因此,在赛课中发现问题,就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每年寒、暑假,学校都结合课改,举办教师培训班。09年春学期开学前,学校用三天时间,举办了教师寒假培训班。培训班举办前,就做好了准备:08年学期结束前,学校编印了搞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材料》,制订了《09年春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修订了各项制度,并发给教师;还制订了培训班的计划。培训的方式也是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例如:第一天上午,老师们对照学校工作计划,对照学校学年奋斗目标,找差距,定措施,登台演讲,题目是‚我的奋斗目标一定实现‛,最后,校长总结,布臵作业,老师们写搞好课改,实现学年奋斗目标决心书,出好专栏。又如:第一天下午,老师们在寒假中认真阅读介绍全国几种教学模式的文章的基础上,列表评析、认真比较,登台演讲,找出了一样的规律,都是要让学生学,也找到了不一样的操作方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最便于操作,最有效。并且举手通过,我们学校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坚持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大家学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还学习了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的文章以及学校的备课、讲课、评课等制度。这样,老师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开学后的赛课做好准备。

赛课、评课时,评委对教师粉笔字评出等级。学校及时组织粉笔字写得差的教师进粉笔字培训班。培训时间在晚上或双休日,直至过关为止。培训的方式:自己练习为主(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一块小黑板,让他们利用零星时间练粉笔字);集中训练为辅(时间为晚上和双休日)。每次集中训练都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例如:每一次集中训练时,‚先学‛:要求每个培训学员在三分钟之内,分别在自备的小黑板上写十个字:‚一二三

四、人民、永威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后教‛:写完后,将一块块小黑板挂在讲台前墙上,一个个培训学员登台改错。眼前的错误叫大家惊呆了:培训学员几乎人人把字写错,笔顺、笔画也不正确,一位高中体育老师,竟把师专的‚专‛字、永威学校的‚威‛字写错,甚至把自己姓名写错。最后,辅导老师作了指导,布臵了课外作业,校长作了几分钟总结。从此,每次培训,都先写几个字,再大家改,大家议,辅导老师作指导、评等级。就这样,写字过不了关的老师,都有了危机意识,都起早贪晚紧张地练,进步很快。几个月后,他们过了写字关,课堂上板书工整、规范,为搞好课改,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

赛课、评课时,对教师口头表达能力也评出等级,学校及时组织口头表达能力差的老师进教师演讲培训班。培训时间是晚上或双休日,培训的方式与教师粉笔字培训班相同,每次集中训练时,都当场出题(如:给体育老师出‚铅球训练前的安全教育‛、‚短跑前的起步教育‛等),学员准备2分钟,演讲比赛,演讲后,别的学员就演讲的中心、条理、感情、形象等方面一一地评析,最后,评委总评。就这样,学员们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对着镜子练习说话,几个月后,口头表达能力都大大增强,逐渐适应了新课程改革。

(五)坚持赛课与‚四清‛管理相结合

赛课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紧张、高效地学习,当堂达到‚堂堂清‛。这是‚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基础。学校狠抓‚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优化了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为学生的学习建了四道防线。学生读熟、记熟、用熟了课本知识,基础夯实了,自学能力强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坚持对外开放,加快课改步伐

常年赛课的资料,包括计划、办法、赛课进程等均上网公布。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学校赛课均对外开放,都有来宾参加。赛课的多媒体教室里每天都挤满了校内外听课的老师,大家一起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大开放促进了大发展。

(七)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常年赛课、评课,讲究实效,灵活运用,每天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找到了规律,各门学科的老师都能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

1、学科不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不一样。

数学课一般采用‚一学一教,当堂完成作业‛,即在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指导读书后,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问题,接着通过笔头练习检测读书的效果,再针对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老师评点,最后当堂完成作业。

语文课上,一般采用‚几学几教,当堂完成作业‛。例如教文言文时,语文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后,指导学生读书,纠正读错的字词;再指导学生读书,译讲课文,纠正译讲中的错误;再指导学生读书,讨论文章主题,写作方法等问题,最后当堂完成作业。教自读课文的方法是让学生看书,完成课文后的书面练习,最后交流、更正。

理、化、生课,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后,学生看书、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得出结论,最后当堂完成作业。这几门课的老师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实验上下功夫,即备课时备实验,课上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政、史、地课,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后,学生读书,思考问题,找出答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弄准答案;当堂背诵,最后运用知识,完成书面作业。

音、体、美、计算机课,老师揭示教学目标后,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再更正、讨论,教师示范,最后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2、课型不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不一样。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一样。高三毕业班进入高考复习阶段,一般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为‚先考后教,当堂训练‛。①可以一上课先检测(笔头练习,30分钟左右),检测完毕,公布答案,让学生互改,针对问题,让学生更正、讨论,老师评点。②可以一节课检测,课后老师评定。下一节课让学生更正错题、讨论弄懂为什么,老师评点,最后针对问题强化训练,完成作业。③可以一节课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背、互背知识点、读书(一章或一单元),质疑问难,第二节课强化训练,检测练习。

3、班级不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不一样。例如,高

一、高二每个年级都有一个体音美特长班。特长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差,学生自学能力也比较差。课堂上,搞先学后教,学生错误多,优生少,教师就从学情出发,针对问题多讲一点。

4、学段不一样,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不一样。小学生自学能力弱,精力集中的时间短,持久性比较差,因此,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时,一般不采取集中学、集中教的方式,而要采取学一点,教一点(更正、讨论),再学一点,教一点,反复几次。永威学校小学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常用‚四个一‛,即:‚看一看‛、‚考一考‛、‚议一议‛、‚练一练‛。低年级常用‚看一点‛,‚考一点‛,‚议一点‛,再看一点,再考一点,再议一点,反复几次后,练一练(当堂完成作业)。

高中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既不同于小学,也不同于初中,一般采用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即每个环节的时间尽量长一些,不因时间不足,学生学得不扎实而走过场。

5、校会、班会课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成演讲比赛课。例如:初中部召开全体学生大会,进行考风教育。会议一开始,蔡校长讲:‚今天的会议搞演讲比赛,题目是《考试作弊是光荣还是耻辱》,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准备……‛演讲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登台演讲,一个个讲得观点正确,说理透彻。蔡校长问:‚认为考试作弊是光荣的举手?‛出乎意料一位女生举了手。蔡校长就请她登台演讲,这个同学说,有时候考试作弊是光荣的,例如,高考作弊考了高分,上了北大、清华,人人夸奖,不光荣吗?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一辈子幸福,不光荣吗?……蔡校长等她讲完了,就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她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请登台跟她辩论……‛接着,一个个同学登台发表不同意见,争论得很激烈。后来,这名同学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点也改变了。最后,蔡校长说,同学们,通过演讲比赛,大家统一了认识,很好,下面,请教务处的同志宣读学校《考试制度》。这次会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效果特别好。

每周的主题班会,也都上成这样的‚先学后教‛的课,许多客人听了都深受启发,觉得很好。

四、用人格的力量治校

激情工作,真情育人,倾情奉献。蔡校长以他教育家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在感染着、温暖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抓师生食堂、抓学生公寓、抓体育锻炼,抓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教学环境。他全心全意办好学校,严格要求每一个教师,也是为学生、教师的成长和切身利益着想,其中不参杂半点私心。

他个人的生活十分简朴,他的工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了学校,用在了有困难的师生身上,用在了社会捐助上。永威学校校歌的歌词是他写的,他找了一个著名作曲家谱曲,又自费一万元灌了唱片;2007年、2008年两年高考、中考,他每年都拿出一万七千多元给毕业生作为考试期间的生活补贴,这为同学们夺取高考、中考的好成绩增加了动力。全校哪个老师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他都要送上1000元表达心意;谁家婚丧嫁娶、教师生病住院有困难,他都要亲自送钱慰问,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这两年教师节期间市政府奖励给他的电动自行车和手提电脑,他都送给了同事;哪个学生家里遇到困难交不起学费,他就拿出工资垫上,为的是不让这些学生失学,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蒙牛集团的董事长牛根生说过: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蔡校长的慷慨义举最终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尽管他要求严格,批评人不讲情面,但是大家都信任他,敬重他,认为跟着这样的校长干有光明的前途。

近些年来,全国那么多地区、那么多学校、那么多校长学习洋思,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开出像洋思一样绚丽的花朵?为什么蔡林森校长只身来到河南,只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将一所曾经十分薄弱的永威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学校?原因何在?除了他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科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承包责任制,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长年赛课,不断探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他个人的因素。他全身心地投入——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教育至高无上,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他完全进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他有高尚的品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慷慨解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使自己成为学校的灵魂;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他是一个行动的校长——认准了的事情马上就做,且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坚持做好;他有超越常人的做事准则——严而有理,严而有据,严而有度;他有开放的博大胸怀——开放交流,自我加压,促进了学校的大发展;他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凡事都从学校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管理和教学问题,永远有追求的新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意志、品质、胸怀、意识和能力,有了这种人格的巨大力量,在布满荆棘的教育之路上,蔡林森校长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2

一、抗日烽火助推德育思想成型

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刚刚大学毕业的蒋南翔带着满腔热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中。当时, 蒋南翔思考的重点在于如何救国, 抗日和读书是否相互冲突等一系列困惑青年的问题。为了正确引导青年的抗日救国观念, 蒋南翔提出要为救国而读书。这也是蒋南翔在抗战时期的德育思想主题。他认为, 青年学生有救国的观念固然是件好事, 但不应该利用这个借口来逃避读书。因为抗日救国需要真本领, 如果学生们放下功课去空谈救国无疑是本末倒置。然而, 蒋南翔所说的好好读书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呆坐在教室里读死书。如果学生只知道坐在教室里, 不去学习和实践方方面面的社会知识, 即使每门功课考满分也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为了使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为救国而读书的思想, 蒋南翔对救国与读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政治和读书之间的关系, 在抗日战争时期, 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政治活动。读书和政治之间相辅相成。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国家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不会昏睡在愚昧无知的生活状态中。正确认识政治与读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青年学生遵循正确的道路前进, 更好地学习知识、报效国家。再例如工作与读书之间的关系。在阐述工作与读书之间关系的问题时蒋南翔指出, 好好读书、学好功课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有轻视学习的思想都应该予以纠正。学生学好功课能够赢得周围同学的信任, 在同学中间树立起威信, 这样对革命工作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革命工作中, 基础知识的积累也是十分必要的, 能够使革命者避免因无知而犯错。因此, 蒋南翔将读书视为革命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将读书和功课放在第一位, 不能只考虑工作而逃避功课。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有些学生认为青年运动已经逐渐走向衰落。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消极思想, 蒋南翔认为, 学习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学习不仅局限于对文化课的学习, 还包括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他要求学生不仅要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 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学习书本知识是为了打基础, 提高道德修养是为了在复杂艰苦的战争环境里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沿着正确的革命道路前进, 将知识更好地运用于革命实践中。他说, 只掌握专业知识不能够成为合格的革命者, 培养坚定不屈的革命意志和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也十分重要[2]16。因为革命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革命者必须具有极其坚定的意志才能坚持到胜利。此外, 革命也不是某一个人的革命, 是集体智慧的凝结, 集体力量远大于个人力量。因此, 树立集体观念, 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将革命事业进行下去。

二、解放战争明确服务人民目标

解放战争中的数年, 蒋南翔基本在东北度过。1946年夏天, 蒋南翔奉调至哈尔滨工作, 具体负责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青年工作。蒋南翔先对当地青年的状况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科学分析与研究, 摸索出了一条比较抗战时期更加丰富的青年德育工作之路。例如他坚决在青年学生中贯彻我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此时的蒋南翔不仅是青年运动和工作的负责人、领导者, 而且还是哈尔滨市的教育局局长。这个职位使他能在德育实践当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向青年学生充分讲述我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东北地区的青年工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即争取更多青年朋友走上革命道路, 坚决抵制与蒋介石集团为伍。蒋南翔由此认为, 集中了绝大多数进步青年的各类学校应将学生运动与教育方针相互结合, 将学生运动的领导与发展放在优先于正规课程讲授的地位。在实际操作当中, 他倡议学校在评判“好学生”的标准中加入一条, 即“好学生应是在学生运动中表现最积极、最优秀的人”。而在教育目标方面, 从蒋南翔为诸如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等学校订立的校训中可窥见一斑, 简而言之就是“为人民服务”。这表明该阶段蒋南翔的德育思想与实践明确了服务于人民的宏伟目标。

三、教学改革奠定清华德育基石

1952年, 蒋南翔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 他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清华改造为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新清华[3]113。早在来清华任校长之前, 蒋南翔在团中央的工作就涉及高等教育事业, 而且对清华的未来发展十分关注。到他上任的第一年, 正是我国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改造运动兴起的时期, 不少清华的老领导、老教授都主动找蒋南翔汇报清华的实际情况。应该说, 解放初期清华的情况, 蒋南翔是比较了解的。所以, 他在上任后并没有马上走进办公室开展工作, 而是先带着清华的新、老领导和部分教授到东北三省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新中国建设一线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听取一线建设者、领导者对清华进行人才培养的意见。此次考察, 让蒋南翔意识到, 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备三个重要特质, 即业务素质过硬、政治表现良好、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由此, 他初步明确了清华未来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对人才质量的把握也有了大致轮廓。回到清华后, 清华各院系即完成了大规模院系调整, 该校从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转变成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多学科工业大学。为了适应这种转变, 蒋南翔提出以学习苏联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改革。他说“: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破除资产阶级腐朽传统在高校中的存在, 强化高校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目的, 蒋南翔首先统一在校教师思想, 鼓励他们坚决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方针, 并发动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进行探索。

教学改革之初, 清华校内出现了不少对苏联经验进行简单照抄照搬的现象, 也出现了拒绝一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教育理念的错误倾向。对此, 蒋南翔对全体教师发出倡议, 希望他们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避免不切合中国实际的照抄照搬,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在蒋南翔看来更是一个思想意识问题。他将思想意识问题视为解决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关键, 与他曾在东北工作时所提出“思想第一位”观点如出一辙。经过三年的努力, 蒋南翔领导下的清华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不仅积累了大量苏联经验、将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也不排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有益教育经验[4]9。

借教学改革的成功, 蒋南翔继续在清华确立及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主阵地。他深入开展教师思想与组织建设, 针对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已严重挤压正常的专业授课时间的情况, 他创造性提出小政治与大政治的新观点。他在一次校务会议上指出:清华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今后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重点是既要维持师生政治觉悟的高度, 又能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与业务能力, 这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思想政治任务。此外, 他还针对部分师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信仰不坚定、认识不清晰的情况, 提出“新中国的学术大师应当都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他进一步解释道“:科学技术固然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但它只有与政治结合, 自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 才能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蒋南翔的这一关于科学技术与思想政治关系的论述, 奠定了他 “又红又专”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石, 也为他在清华继续德育实践大开了方便的理论之门。

为了不断提高清华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与境界, 蒋南翔亲自带领全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共同进行政治学习。他还对党员、团员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思想要求。他认为, 党团员教师能否做好教学工作、精通业务, 关键在于学习、掌握、理解和吸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程度有多深[5]181。对党员教师而言, 这就是党性的集中体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德育实践, 让蒋南翔成功转变了绝大部分清华的知识分子精英。例如原校长刘仙洲就是在蒋南翔德育思想的影响下和他本人的亲自介绍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决定刘仙洲入党的支部大会上, 蒋南翔还专门抽出时间来作了题为“先进的科学家应以党组织为光荣归宿”的即兴讲话, 激励了更多教师向党组织靠拢, 也激励了更多党员教师努力向学术专家的巅峰迈进。

总之, 蒋南翔利用清华的教学改革, 以德育思想为工具, 牢牢抓住全校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的主阵地, 极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思想素质。1954年暑假期间, 蒋南翔多次到教育部向有关领导汇报清华教学改革与德育工作情况。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听取完汇报后, 向中央人民政府如实反映了清华的情况。8月底, 马叙伦部长正式向全国高等院校签发《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清华大学工作的决定》, 该决定明确写道:清华大学在最近两三年时间里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全校师生共同紧抓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清华大学积极学习苏联经验, 严格执行了我党关于团结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决定, 将学校改造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新型多学科工业大学。这个决定无疑是对清华师生的认可与鼓励, 更是蒋南翔德育思想与实践在清华获得成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郝维谦.蒋南翔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方惠坚.蒋南翔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贺崇铃.清华人物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4]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3

企业预警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而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是通过构建必要的预警管理系统,及时发现、研究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危机,警示和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管理是把“预警”的科学理念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态,预测判断员工思想动态可能的动向,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正面引导,化解矛盾,以实现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员工思想动态一般分为三级预警:黄色、橙色和红色。员工思想状态有较大波动时,状态标识为黄色;员工思想状态有很大波动时,状态标识为橙色;员工思想状态严重不稳时,状态标识为红色。

二、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员工思想的活跃性、隐秘性、突发性、群体性已成为员工思想动态的新特征。目前,石化行业员工队伍中80后、90后员工占近一半,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其生活、思想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视野开阔,追求时尚和新潮,但吃苦精神、集体观念不如70后的员工。同时,员工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化,如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自身的发展等。受环境及薪酬待遇等影响,劳务工,特别是年轻的劳务工流失率相对较高,他们对企业的依赖度降低,打算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的员工寥寥无几。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以上占19%,高中(含技校及中专)占78%,初中占3%。目前,年轻员工基本上都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应用知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员工诉求表达的渠道更加畅通和多样化,包括通过QQ、微博等发短信、发帖、跟帖等。如何准确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及时有效地化解员工思想上的疙瘩,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从近年基层征求意见及员工投诉情况看,员工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员工投诉内容范围广、涉及地市公司多,更有采取越级上访、网上发贴或者其他过激行为的。信访办、稳定办等相关职能部门成了“消防队”,往往是哪儿出现问题就上哪儿扑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员工投诉既暴露出了企业监督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企业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滞后,工作中存在盲区,工作方法、流程不尽合理。

要想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管理机制。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管理机制的作用

(一)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为及时有效地化解员工的思想矛盾,防范企业内部矛盾的发生,促进员工个人安全、家庭幸福和企业和谐发展,近年来,一些公司如中石化在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畅通的信息采集网络为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提供了保障。

(二)能够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机制具有“真、快、准”的优点,即:真实性强,思想动态反应快,问题性质定位准。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机制,对于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平衡员工心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各基层党支部要立足基层,以各种支部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时与员工沟通交流和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及时梳理员工的思想动态,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做到问题不积压,员工不积怨;传达公司的各项决策和思路,增强经营管理决策的透明度,激发员工参政议政的热情。通过及时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形成全员参与、共保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能够解决员工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预警机制之所以能够达到解决员工深层次矛盾的目的,是由于它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方式的特点。首先,这种机制是一种制度化的、持续性的、常态化的工作,不是一种临时性的、阶段性的工作。其次,处理问题的程序是多渠道、多层次的,对于简单的问题,只需要加以解释、沟通;对于复杂的、深层次的问题,由公司党政联席会等决策层来解决。

四、建立员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系统,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

建立有效的员工思想动态信息收集系统主要有“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途径。“由下而上”就是建立员工档案,将员工的个人、家庭和情感等信息收集归档,形成基础资料。在班组、部门、公司三个层面建立信息采集点,每个采集点都明确责任人,畅通预警机制工作流程,明确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四个环节,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员工(包括离退休等非在职人员)的思想动态信息网络。利用基层会议、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形成定期的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由上而下”即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员工当中,通过参加基层调研活动、召开座谈会、民主评议、绩效考核反馈等形式,诚心诚意地与员工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困难和疾苦,解疑释惑,密切干群关系。对离退休员工等非在职人员、重点上访人员的信息采集要延伸到8小时以外,延伸到家庭,进行宣传解释、调查摸底、走访慰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通过建立这种长效的、制度化的信息反馈机制,使企业全面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信息收集时要注意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积极的、消极的都要掌握,尤其要掌握最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不能只听汇报,更不能以偏概全。

(二)认真分析、预测,分层处置

对收集到的大量的员工思想动态信息,要及时归纳、整理和筛选,组织定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预测出影响范围的大小、危害程度、后果的严重性,进而找出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对本级出现的问题要尽最大努力在本级处置妥当,防止群体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不了的要及时上报,避免事态扩大或激化。同时,企业要形成大政工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于企业的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之中,员工思想动态是全体员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每个管理者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识,这样才能使我们对员工思想动态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endprint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思想动态预警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解决员工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预警信息能够进入决策、影响决策,使企业的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的决策,可以减少员工的思想问题。相反,决策失误,企业发展出现曲折甚至陷入困境,员工的思想问题就会大大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必将随之加大,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自觉践行“一岗双责”。要充分利用党政联席会、政工例会等相关会议,对现阶段本单位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深入剖析、深入研究,慎重进行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决策。牢固树立为员工服务的思想,把团结员工、共谋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领导干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制定决策的根本目的。

(四)建立员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要与相关工作相结合

1.要与信访工作相结合。一方面,根据对员工思想动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群体等上访事件进行预防;另一方面,保证员工信访渠道畅通,引导有意见的员工依法并且走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各级部门和领导干部对员工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作出答复,不回避、不推诿、不拖拉。

2.要与员工培训工作相结合。要利用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员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互爱互助、冷静理性、合法有序的表达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

3.要与企业帮扶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员工思想动态信息的分析,将员工按性格特征、行为规范、文化程度和人际关系等进行分类,在对员工个性差异持包容态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压力承受能力较弱、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员工,防止他们因承载不能承受之重而做出过激行为。对员工遇到的家庭贫困、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以及子女就业、就学、参军等各种实际困难,企业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尽最大努力给予帮扶救助,让他们感觉到企业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信赖感和忠诚度。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4

代冠林

教师的原动力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以下是一位工作一年多的菜鸟教师的某一生活片段。2012年初冬的第一场雪,我立在皖西当代中学A楼四楼的窗前看着细小的雪片在空中飞舞,心暖暖的,我打开窗,伸出头,仰面向雪,点点的冰凉轻触脸庞,心中有言传不出的快意,我痴痴地笑,笑完之后走向教室,去驾驭三尺讲台,我说的课是李煜的《虞美人》,也许是婉约词容易被我们这些平常人感知的缘故吧,学生听地很认真。说着说着,我再次提及窗外的雪,感叹心性的差别对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嘴里和学生解读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进而牵出诸多文人与之相反的豪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八百里分麾下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感叹这些内化到骨子里的东西,又岂是借助三两点雪花所能苦吟出来的呢。

由雪及心,现在我慢慢地喜欢上语文教学工作,每天趴在书堆中翻阅资料,细细地体味那些“天成”文章所带来的审美情趣,通过文章去遥想独立寒秋的伟岸;惊叹弯弓射大雕的勇武;仰慕东临碣石,顾盼天下的雄主;怜惜栏杆拍遍,无人会意的落寞;艳羡采菊东篱,身融南山下的旷达。我内心获得诸多喜悦和满足,再将这些领悟和感触清清爽爽地传授给学生,是多么快乐的事。每天早晨,我和学生一起晨读,他们背课文,我也背,背着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文章,我庆幸有这样美好的工作。

以上是我第一年工作的一个片段,因为要上好课,我背掉了三百多首古诗词,并尝试着写些东西,教书不是我的烦恼,它恰是一份快乐。

蔡林森先生的执教经历更是丰富多彩,五十年的执教生涯。数学专业出身的他带过物理、语文、政治、音乐、美术等,而他却把每一科都教得很成功。并且从中获得快乐。他自述,语文教学让他提高了阅读,写作水平;美术教学让他学会了写美术字,写墙头标语;音乐教学让他学会了编文娱节目,登台演《奇袭白虎团》......他解释道,这些成果来源于他最初始的信念:“教,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就逼着自己要学。”,“不停地吃苦、自学,教好了学生,同时自己学到了本领。”

我想每个教学工作者都有此体验,教学并不只是负担、压力和烦恼,而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教学中,教师多了学习的途径,学到了本领,领略到知识的乐趣,进而铸就一种情怀,成为一位被学生爱戴的教师。蔡林森的努力启示我们,钻研课本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他人强加的要求,而应是每位教师角色的内驱力,是一位人民教师所有工作中最本真的开始和最恒久的归宿。蔡林森如此,魏书生如此,我们每一位教师更须如此。

教学之法 有人会因为:“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而一脸茫然,但蔡林森却化繁为简,将所有方法都简化在一个中心阵地——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教法的高低差别,可谓天地之别。现在普遍教法是,教师先领悟知识点,再直接讲给学生听,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这样虽好,但也会造成学生很少突破老师的教学内容,而进一步探究老师讲的以外东西,致使多数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难以得到激发。我曾看到一个生活中的教学实例,它很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祖父教孙子学习,祖父并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仅是初中毕业,更别谈教学的才能了。但祖父每天做的事就是拿起孙子的书,同孙子一起学习。祖父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孙子,孙子给爷爷解答难题,这样,孙子获得了快乐与成就感,从而学得非常认真。遇到自己也不会的问题,孙子第二天带到学校向老师请教,其间必是认真理解,再回去讲题。久而久之,孙子在讲题的过程中开启了学习之门,获得学习的兴趣,树立求学的信心。最终,在爷爷的一路追问之下,孙子考上了清华大学。爷爷的方法恰恰就是颠覆教师讲解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的思路。

爷爷教学方式是个例,蔡林森先生却将这种思路形成理论,带进了课堂,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他带领他的教师团队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学奇迹,起初洋思中学、永威中学都是默默无闻的小学校,在蔡校长的引领下,都转变为全国名校。

蔡林森先生自己解说:理念的形成是源于他小时候坎坷的求学经历,因为家境困难,蔡林森小时候无法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常上学,先自学、再去问老师的无奈之法始终贯穿着蔡林森学习生,而他却在“先学后问”的模式下受益良多,因而他的成绩在学校一直都是出类拔萃的。当他成为教师以后,他也决心将自己的这一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教学模式,进而推广到所有学科。

大家可想而知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思维的创新,方法的探索,细节的处理,这花去的心血都是难以想象的。下面就是永威中学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指导下形成的一堂成熟的课堂过程,也是永威中学所有课堂中的一堂普通课:

上午8点,上课铃响过,准时开始。

不像公开课,没有任何的“热身”,直接进入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材第15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老师边说边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随即,多媒体出示:“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2.能够准确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进行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教学目标。

确认每个学生都看完之后,刘老师没有开讲,而是请大家自学:“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 以下是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41页至第142页练习前面的内容,注意: 通过解答第141页“探究”中的问题,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例1是如何运用这个性质的?

6分钟后,要检测大家运用这个性质的能力。

学生们立即全神贯注看起书来。老师轻轻地、慢慢地巡视,偶尔俯身轻声督促个别学生要专心。大约过了5分多钟,自学结束。老师还是没有讲,而是要“考”大家:做课本第142页的4道“练习”——

(1)b5·b;(2)10×102×103;(3)-a2·a6;(4)y2n·yn+1。

2个学生(均为后进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这是“检测”,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检测他们自学的效果如何。

果不其然,板演的一个学生暴露了问题:

-a2·a6=-a2+6=a8

刘老师也发现下面的学生这道题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是a4!她什么也没有说。

所有的学生都做完了。她还是什么也不讲:“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板演的题,这两名学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正确吗?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帮助他们更正。”

大家更正的都是第3道题。

一个学生直接写上答案-a8。

另一个学生觉得不完全对,进行了补充:-a2·a6=-a2+6=-a8。

在他们进行更正的时候,老师不做判断.而是鼓动大家:“请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这两个同学更正得是否正确,他们更正的依据是什么?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还真有不同答案。

又一个学生上黑板更正道:-a2·a6=-a2+6=-a8。

再也没有人要更正了。

刘老师引导大家对比观察、讨论两个板演学生每道题的每一个解题步骤是否正确,为什么。

讨论的焦点在第3题。

“这3个答案.到底哪个是对的?”刘老师还是没有讲,而是分别请几名学生回答什么是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为什么。

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是-a8。因为-a2与a2的相反数相等,所以-a2与a6的底数相同.因此可以运用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

教师在答案-a8的后边批个 “√”。

答案是a4的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谁能纠正答案是a8同学的错呢?”老师把更正的权利全部交给学生。

很简单,一个学生说:“-a2≠(一a)2≠a2,-a2·a6=一(a2)·a6=-a8≠

a8。”

一个重点解决了。老师引导到一个被孩子们忽略的问题:“第4小题的指数与前3道题的指数有什么不同??‘最后一道题的指数是多项式.而前边几道题的指数是单项式。”“很好。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

这是道引申题:(a+b)2·(a+b)3=?

“谁会做这道题?请举手。”

老师叫了一个后进生。“a5+1。”

“有不同答案的吗?”

一个学生道:“应该是(a+b)5。”

“同意的同学请举手。”刷刷刷,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

“为什么?”

“(a+b)是一个整体.所以它的底数是(a+b)。”刚才应答的学生解释。

“同意的同学请举手。”小手如林。

刘晓书放心了:如果这个变式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了,那说明他们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理解到位了。

还有15分钟。.她立刻转入最后一个环节——当堂训练。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会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吗?好。下面老师就要检测大家准确运用这个性质的能力.比一比,谁的作业得满分。”

课堂作业来自学校为学生订购的唯一一本教辅材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的与教材同步的《基础训练》:

必做题:第89至第90页的第1至第17题;

选做题:第90页的第18题。

要求:书写工整,独立完成。

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作业。教师轻轻走过每个学生,只看,不说。

下课铃响.所有学生都把作业本交给老师,课结束。

这样一堂没有花招,没有热闹,没有激动的课堂,却推及了全校,进而改变了永威中学,创造了奇迹,实现了永威中学高考近百分百的本科率,和辉煌的中考成绩。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5

初三数学数学组

在2012年寒假中,学校发了蔡林森编写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早就闻其名,很想了解其理论。实则学习了一次后,感觉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来看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者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通过检测,暴露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先学”,不单单是指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重要的是教师的学前指导要到位,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很快进入自学之门。自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等。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在巡视过程中,要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讲解或相互交流,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即兵教兵),促使学生相互帮助,达到会的更精,不会的变会的双赢目的。如果发现确实属于学生都不理解的再由教师做引导、讲解。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当堂训练要达到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的目的,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展性的作业。

二、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优点来看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使师生得到了解脱。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不但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老师,解决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老师满堂灌、学生不想学的问题。

2、学生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检测,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仔细得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自己做出练习题,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

4、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5、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节省出的时间还可以进行其它方面的练习,如学习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各种特长,提高素质。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三、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达到的高效教学及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目的来看。

蔡林森校长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实行“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严格要求师生做到“能在课堂上掌握的东西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四清”的实质是使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人人满分。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先学,等于给学生建了四道防线,教师、学校都认真把关,认真对待每天没学好的知识,就不会出现平时不注意,考试时发现问题严重,积重难改。

“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是差生,可以使差生尽快赶上来。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考场上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的知识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想达到堂堂清,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想方设法使学生暴露问题,再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使用。

四、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发现学生问题来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想方设法使学生暴露问题,再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使用。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学习来看有八个环节:

1、学生自学时要确保认真、专注;

2、检测时要选择后进生上台板演,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

3、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决不能走过场、闲逛,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搜集学生做题当中的错误,并把错误进行分类,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并进行分类,分类是为后教做准备;

4、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更正,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什么情况,思维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5、通过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讲清每个解题步骤的依据是什么,有时还要追问,以达到一定的深度;

6、通过指导学生相互对改检测所学内容,从中发现问题;

7、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知道课堂上板演的问题解决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还要鼓励学生把个别问题提出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来解决,不行的话再由老师来解决;

8、通过看学生能否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而发现问题,如果不能,说明有问题。

五、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学习的减负

当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应对,看下课后有多少不会的学生就是日清的对象了,日清对象就要求老师帮助其抓好时间去补漏。我们不要怕发现问题,就怕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以后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知识,该会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运用,做错了的都要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6

张家湾镇中心小学 滕世燕

原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辩证的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要先学后教,不是先教后学。他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应用程序: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辅助环节1,约1 分钟)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准确地制定学习目的,既不降低也不拔高的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的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③要让学生默看一遍,不要急于关闭投影机。

2、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

2、约2分钟)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②明确自学方法。例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看书,独立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理科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自学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引导学生重点看好去分母的那一步,其它的步骤下一目十行。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②重视巡视中差的学生,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顾辅导一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④教师不得在黑板上抄检测练习,或何等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约5~8分钟)

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要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那些练习等。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 有哪些错误,并在头脑里分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黄色粉笔写在大黑板对应练习处,供评讲时用。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例如,数学课上学生板演解析式方程,只在去分母检验这两步骤有错误,就只讲这两步,其余几步就不讲。

②明确教的方式。教的方式是会的学生教 不会的学生,即“兵练兵”。也就是先让会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点点头,表示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的、达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引导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虽只有4-5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③明确教学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运用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是从理论到理论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湾路。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要勤于巡视,尤其关注后进的学生,若有困难,则课后要主动找来“开小灶”,也就是做到“日日清”。

⑤要批改部分已完成了的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后进生的作业,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7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要透彻理解人本管理, 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 掌握人性的实质。管理不是按图索骥, 管理也不是以依葫芦画瓢。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不管管理学理论多么浩如烟海, 传统的和现代的, 门派各异, 五花八门。我们首先得搞清楚我们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会说话、会思考、有思想意识、有人格尊严、有目标追求的人。我个人坚持认为, 离开了人性的管理, 肯定是失败的管理和不值得提倡的管理。

20世纪30年代, 管理学家霍桑实验证明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 从而产生了“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后形成的行为科学中, 则始终把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的、乃至中心的位置上。

人本管理的精髓应该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 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这里面有几个前提:1) 人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的态度。2) 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工作和娱乐一样, 都是人类的活动, 人们是否喜欢工作要看工作条件如何, 人们在工作中受到尊重时, 工作效率最高。3)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 人们对自己所参与制订的目标能够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人们在自我管理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最好。4) 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度的解决组织方面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5)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没有根本冲突, 若条件具备, 个人会自觉地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 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目标是潜伏或活跃在个体内心的自我的未来状态或其它心理图式的可能运动, 它们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 代表着个体潜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 并规定着具体的行为策略;在一定的情景中, 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体行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形成人的行为动机, 动机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内在原因;在人的心理世界中, 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 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 即目标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

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 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 实际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社会性, 其自我概念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根据上述分析, 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 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

二、现代西方成功企业的人本管理

对人本管理本质的上述认识在摩托罗拉、惠普等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较好地得到体现。

尊重个人是摩托罗拉文化的重要特点。为了尊重个人, 公司一方面不断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 另一方面, 也竭力促进员工的发展。公司总裁和高级管理人员都十分重视与员工对话, 要求员工要有长远的打算, 并实施“尊重员工权力计划”, 不断切实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 帮助员工成为他们所能成为的最优者。

惠普公司也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和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 作为大公司, 惠普对员工有着很强的凝聚力。著名的“惠普之道”的精髓就是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 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GE公司也是非常重视关怀和发展员工。

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他们每个人的成就, 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人本管理的实质和精髓所在。人都会有做主人翁的欲望, 谁也不愿意自己被操纵, 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说, 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对组织作出一定的贡献, 会让个体有得到社会认可的心理满足感, 因此, 让组织员工共同参与管理, 实不失为良策。

正因为西方许多成功大公司的CEO们深得人本管理其中三昧, 他们的公司才有可能荣登世界五百强, 长盛不衰。

三、防止对人本管理的曲解和误读

在实际管理实践中, 可能因为急功近利或者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有人对以人为本理解得比较肤浅。片面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或资本, 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 强调管理中人相对于物的优先重要性。

还有一种学说, 叫能本管理, 就是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 提倡能力本位, 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能本管理要求以能力价值观来支撑和统摄其它价值观, 其他价值观如利益、效率、个性、主体性、自由、平等、民主、创新等, 都被置身于能力价值观这把大砍刀之下, 坚持以人的能力为实施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和根本依靠力量。这种理论, 无论如何高明, 无论效果是否真正特别好, 我都不敢苟同。原因是, 它忽略了我们的管理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能本管理的出发点是物化了人的本质, 把人看作是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能力资源。

马斯洛认为, 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 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 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 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 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 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 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 一旦得到了, 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 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马斯洛德的话无疑给那些物化人的本质, 忽视人的精神追求的错误的管理观念敲响了警钟。

所以人本管理所理解的人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不是将管理中的人视为一种物, 视为组织发展的一种资源, 即能力资源, 不是将人看作社会组织实现其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现代化”的手段, 说得“不文明点”, 人不能成为一种创造财富的高级工具。人本管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 也是现代成功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四、人本管理在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管理中的成功实践

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是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旗下经营铅、锌采选、冶炼的一个子公司。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袭来, 加上公司新投资的冶炼厂很不景气, 致使企业雪上加霜, 职工工资一段时间呈下降趋势, 给企业和广大职工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情绪。危难时刻, 2010年, 秦宁昌总经理临危受命, 带领公司领导层, 认真分析公司形势, 充分汲取前车之鉴, 以非常人的胆略和气魄, 确立并实施了人本管理的经营理念, 取得了通常提干、经济奖励刺激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难以企及的巨大成效。

第一, 从人本管理的本质出发, 关注职工的生存环境。公司再困难, 也要保证职工的正常工资;公司再困难, 也要把给职工住宅楼抗震加固的工程进行下去;公司工作再忙, 也要腾出手来为没有住房的职工在宝鸡基地修建5#、6#住宅楼。职工感动了, 干部感动了, 整个矿山被感动了, 矿山公司广大职工干部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劳动激情。第二, 从人本管理的理念出发, 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公司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给职工修建或改建了两个较大的业余文体活动中心, 设立羽毛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 帮助职工健身, 培养职工良好的工作生活情绪。第三, 把人本管理的思想不断延伸, 给职工创造成长、成才、成功的生长环境。2010年10月, 公司成功地举办了职工技术比武大赛, 让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的普通技术工人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鼓舞了他们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与信心。

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本管理在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管理实践中是成功的, 证明了人本管理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摘要:在日常管理实践中, 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虽然许多领导以及班刊杂志经常提到“以人为本”“、人本管理”, 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开发人力资源。似乎“人本管理”成为了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 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需要从概念上加以澄清。

关键词:人本管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人本管理[M].马良诚, 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6.

[2]高贤峰.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影像出版社, 2007,

[3]杨晓明.中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2) .

[4]赵继新.人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5]淳伟德.论我国现在企业的人本管理[J].软科学, 2004.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篇8

【关键词】企业;生产经营;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联系的,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打造企业党建品牌,树立企业形象,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目前企业发展趋向于多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要想顺应社会形势,稳定的发展下去,二者必不可少。

一、企业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整合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者与基层骨干缺少交流

目前,企业中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是,很多基层党员认为自己是老同志,觉得自己在思想政治方面觉悟很高,不需要企业开展这方面的教育,缺少责任心,当管理者下达任务时,通常执行得很缓慢。所以,在进行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整合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与基层骨干进行沟通,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这项任务实施的必要,这样他们才能与管理者通力合作。

企业作为一个个体,如果想正常运转,实现盈利,需要各个部门的精诚合作。同样,为了实现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结合,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的沟通必不可少。管理者向基层下达工作任务容易,然而,落实并且坚持干下去着实很难。一个好的管理者懂得建立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因为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这层关系。因此,要实现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整合,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与基层骨干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丢掉管理者的架势,积极听取基层工作者的意见。这样两者开展工作时,效率才会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管理不会受到基层党风建设影响。

(二)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优势

我国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许多中、小型企业对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也不关注企业文化,他们只专注于生产,认为提高效率就可以了,从而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不断扩展到工作领域,使企业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作用不明显,起不到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经营的作用。因此,为了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落实党建思想政治的工作,应当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对自身的发展有全面的规划,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让各部门的配合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生产管理的同时,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企业党建品牌,树立企业形象。

(三)基层骨干人员在党建思想工作方面缺乏创新

企业基层领导干部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早已思维定式,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与企业生产、管理关系不大,能够用来传达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仅仅是书本。

二、企业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整合的措施

(一)首先,理清企业内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社会发展迅速的新时期,企业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承担更多责任。首先,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对企业管理者、党员、基层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这些人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员工看到了企业核心人物的转变,就会去学习,也要适应新常态发展潮流。其次,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员工才能了解到它的地位,不断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于企业中的党员,一定要让这些党员意识到自身责任,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个人,也同时代表了企业的形象。

(二)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积极为员工处理各种矛盾

企业是员工的另一个家,所以企业发展的立足点就是让员工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都应向这个方向发展,创造出既顺应企业的发展,又能够处理员工矛盾的管理机制,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不应该仅表现在生产效率方面,还应该关注每个员工的生活,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工会的作用,为员工创造更便利的条件,这样才能吸引员工参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家的温暖,在这样的氛围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才能互惠互利,有效地开展。

(三)将企业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优秀员工相结合

通常,企业选择优秀员工的标准就是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人,会受到表扬,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才使得员工更注重本职工作,忽视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企业应该培养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者与骨干员工之间的默契,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本职,但思想教育面向的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如果没有管理者的协调,骨干员工的积极参加,很难落实并执行。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结合,必须使企业优秀员工与基层工作者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作风,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学习思想政治方面表现好的员工,应给予嘉奖。这样做会很大程度上激励员工。

三、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讨论,为了让企业创造利益的同时也能提高员工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必须要将企业的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有机的整合,而且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墨守成规,基层工作者需要找好切入点,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适当创新,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表扬,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昌东.企业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整合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8: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厂房租赁合作意向书下一篇:033_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