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精选9篇)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篇1

年轻干部培养,青年人才成长历来既是薪火相传的传统话题,又是常说常新的战略问题。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都作过精辟的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这充分说明年轻干部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全局,甚至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按照“四化”的要求,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几年,党的干部队伍又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尽管因人才断层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得到解决,但随着5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干部陆续退出领导岗位,恢复高考后80年代毕业、60年代出生的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60后”在局、处、科三级干部队伍中并存的问题将日益突显。毫无疑问,这将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新的结构性矛盾。

以“60后”为主体的年轻干部由于大都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知识趋同、年龄相近、阅历相似,与30、40、50年代甚至更早出生的干部相比,成长环境有着根本不同,没打过仗、没下过乡,基本没有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和人生风雨考验。因此,从干部成长规律分析,这类年轻干部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培养和选拔上必须遵循这些固有特点,扬长避短,使“长板”更长,“短板”加长,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施展才华、担当重任。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解放思想的勇气,打开视野的决心,创新体制机制的力度,确保真正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分显出来、及早用起来,让卓越的年轻干部尽快多起来,形成年轻人才像雨后春笋般涌现、青年人才持续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重视年轻人才、重用年轻人才、重赏年轻人才、重锤年轻人才的文化环境。但更需要年轻干部自觉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变化,加强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充分发挥内因的主导作用。这是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必须充分看到,年轻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工作有热情、有朝气,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但问题和弱点同样不少,因为现在的年轻干部成长在和平环境和改革开放时代,缺乏艰苦生活历练,成长太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深处的原因过早地跨入了“官油子”的行列,这与中央对年轻干部寄予的厚望和期待相比是不相适应的。有的年轻干部为官动机不端正,一心想着当大官,不是想着做大事,工作思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顾眼前,不顾未来,创造的“业绩”和“局面”,主要为“往上爬”积累资本;有的年轻干部深谙官场庸俗文化,一方面热衷于迎来送往广结人脉巴结对自己提升有用的人,另一面长于钻研政策空子和琢磨部属和群众心理拢络人心,奉迎上头,讨好下头,不

念真经、不动真格,不练真活;有的不拘小节,修养欠佳,品行不端,喜欢“摆谱子”、“摆架子”、“摆场子”,好大喜功,不屑传统,贪图享受。这些深层次并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诚然要靠组织加强管理和监督加以解决,但更重要的要靠干部个体加强自我修养修炼修正,否则,贻害无穷,后患无穷。

当前,年轻干部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领导本领和管理才能,引入核心能力标准自我提升既是一条创新之路,又是一条治本之策。概括起来就是要着力提升“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四大核心能力。

首先,年轻干部要通过对照核心能力理想标准,不断强化核心能力自我提升意识,自觉摸索核心能力提升规律,努力把自身培养成为“政治上强”、“工作上行”、“思路上新”、“形象上好”的优秀人才,能够“高看一度、深想一层、先行一步、非同一般”的优秀人才,能够“经得起政治风浪考验、经得起人生风雨历练、经得起变革风险挑战、经得起钱色风情诱惑”的优秀人才,最终成为“站得住”、“镇得住”、“顶得住”、“守得住”的卓越人才。

一是在政治立场上站得住。能够科学认识客观规律,洞察世事变化,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善于放眼世界风云,胸怀国家大事,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能够做到政治信仰坚定、是非界限分明,不犯方向性和原则性错误。

二是在局面控制上镇得住。能够有效领导组织科学发展,善于排除干扰、高效决策和控制局面,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

到抓住关键、把握重点,以超群出众的本领和高人一筹的才能影响和引领部属及群众,牢固树立“主心骨”形象。

三是在面对风险上顶得住。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拓宽眼界,创新方法,不怕困难、不怕压力、不怕风险、不怕失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坚韧的意志力、旺盛的战斗力、高效的推动力和超强的承受力,持久保持内心强大。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篇2

一、远教应用与涵养教师素质的有效融合

远教应用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训练有素、具备先进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教育技术和教学艺术的新型教师队伍, 再好的设备, 再优质的资源, 再高速的网络, 都只能是一堆摆设,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 要抓好远教应用, 必须从提高教师的应用观念和应用能力入手。只有教师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了远教应用的优势作用, 在实践应用中, 真正尝到了应用带来的甜头, 才会把远教应用真正融入常规教学, 形成一种自觉行动, 才会整体推动学校远教应用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 整体提升教师自觉应用的素养, 需要经历一个由行政强行推动到制度制约, 再逐步形成自觉行动的艰苦过程。

加大力度, 用行政推动。国家投巨资抓远教工程, 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必须把远教应用当做政治责任来看待。为此, 我们在抓好设施设备的配套完善、网络建设, 建设县校两级资源库, 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行政推动的作用, 抓好资源优化整合和教师的应用技能培训。2 0 0 4年开始, 连续五年相继投资2 5万元, 采取全县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学校组织二级培训的培训模式, 每年利用暑期, 分期分批对全县初中、小学的3 7 5名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了设备网络操作、课件制作、应用教研、课堂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激活机制, 用制度约束。在行政推动的基础上, 必须有有效的机制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一方面建立健全县校两级远教应用领导机构和远教应用教研机构, 完善远教应用工作制度;另一方面采取定培训指标、建培训档案、上示范课和汇报课、包校督查、过程考核等措施, 狠抓各校的培训工作。通过机制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应用的积极性, 使教师从思想认识、设备操作, 到资源的优化整合应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养成习惯, 用效果印证。要真正使远教应用成为广大教师一种自觉的行动, 必须让教师感受远教应用的效果。通过示范引领, 实际体验, 使教师在实践中感悟, 感悟中领会, 领会中印证。只有切实感受到远教应用的教学效果, 远教应用才能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 实施远教应用与涵养教师素质的有效融合是推进远教应用的根本途径。

二、远教应用与优化教研方式的有效融合

长期以来, 由于常规教研形式的单一性、条件的局限性以及教师教研能力的差异性, 常规教研在教研内容、教研时效、教研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从研究开发适合教情、学情的学科资源和研究课堂应用的最佳方法两个方面突破。如今, 远教资源的来源是多渠道的, 网上资源浩如烟海, 同一个教学内容有很多种资源可供选择, 各个学校、各个教师、各班学生的教情学情千差万别。通过下述途径可以实现远教引用与优化教研方式的有效融合。

光盘教研, 解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名师的示范课、优质课、应用方法讲座等光盘资源, 让教师开阔视野, 学到好的教法。灵石县王禹中心校通过光盘教研, 形成了领导“看、议、研、听、评、思”, 教师“看、议、研、备、上、思”双六字光盘教研模式。

网络教研, 解决教师教研的时效性问题。网上教研一般有校际教研、教师博客教研和远程互动教研三种形式, 校际教研和教师博客教研更为普遍。网络教研的高效快速, 大大地缩短了教研周期, 方便了教师交流, 提高了教研的速度和效率, 能有效保证教研的时效性。灵石县段纯中心校每月都要对教师登录博客的次数和时间进行汇总考核。南关中心校为解决学校点多面广、组织集体教研费时费力的实际困难, 购置了远程双向视频教学教研系统, 初步实现了全镇1 1所小学网上视频互动交流教研。

资源整合教研, 解决资源的优化和适合教情学情的问题。采取集体备课方式, 立足教情学情, 筛选网上资源, 进行优化整合, 形成高质量的整合应用电子教案。要求各学科教师对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图片、电子教案、课件等资源的系列化整合。灵石县坛镇中心校通过整合教研, 形成了“钻研、浏览、下载、修改、应用、反思”六环节电子备课模式, 效果比较好。

“难点开发”教研, 解决教材难点突破的问题。常规教学的资源在网上都可以撷取, 结合自己的学情, 一些难点问题用现有的资源难以突破, 为此我们将向基层学校征集的难点内容、难点问题集中疏理, 请教学高手和专家进行集体攻关。组织全县学科骨干教师集中教研, 共克难关, 形成本地资源, 通过县教育局网站“难点开发”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如2 0 0 8年灵石县就将初中、小学征集到的1 9 4 4个难点内容, 集中1 6 5名学科骨干教师, 分学段分学科进行了6次集中教研开发, 并对开发过程中仍有困难的3 3 2个难点内容, 精选5 0名“精兵强将”, 利用暑期聘请专家进行攻关指导,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不同形式的应用教研, 不仅优化了资源配量和课堂结构, 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水平, 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应用教研与常规教研的有机融合。

三、远教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远教应用的主渠道是课堂, 关键是教师如何将整合优化的资源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 也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同时还可以将大容量的知识点系统化、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 课堂应用既是技术, 又是艺术, 抓好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开展应用活动来实施有效融合。一方面,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自主活动, 如推门听课、上汇报课、观摩课、评教评学等, 精心打造优质应用课, 有效提升课堂应用水平。另一方面, 组织县优质课评选、示范观摩等活动来实施有效融合, 从而全面促进课堂应用水平。

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打造精品课, 实施有效融合。现场会是一种有效的推动形式, 我们相继采取抽签确定和划片组织的方式, 每学期组织一次远教应用现场会。由于现场会的强力推动、精英荟萃的精品课展示, 课堂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因地制宜, 创设多种课堂应用模式, 实施有效融合。远教应用工作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创设灵活多样的应用模式, 如空中课堂、U盘化资源应用、网络化资源应用的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课堂应用技能和课堂应用质量, 实施远教应用与提高课堂效率的融合, 是远教应用深化提升、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着力提升整体跨越的发展能力 篇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分别对兵装集团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法委书记罗干圈阅了兵装集团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圈阅了兵装集团的报告。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曹刚川,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等领导分别对兵装集团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要批示以及贺电、贺信,高度评价了兵装集团实施“622”战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肯定了兵装集团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并对兵装集团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

以“提升发展能力、推进整体跨越、为实现‘622’战略第二步目标而努力奋斗”为主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徐斌全面回顾了集团公司近3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与积累的宝贵经验,在精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对全面落实“622”战略第二步目标进行了科学规划与具体布署。

在回顾集团公司近3年实现“622”战略第一步目标的历程时,徐斌指出,集团公司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着力结构调整,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适应新军事变革,高新技术武器研制跃上新台阶,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民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两个重要指标过千亿:主营业务收入从502亿元增长到1 010亿元,资产总额从762亿元增长到1 080亿元。五个标志性指标翻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倍,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4倍;人均销售收入83.5万元,增长2倍;利润总额增长10.7倍,其中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5亿元,增长46.7倍;利税总额74亿元,增长1.3倍;工业企业净资产279亿元,增长1.3倍。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2.28万元,增长0.53倍。资产负债率从73.5%下降到68%。

集团公司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互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一是以进入国内汽车第一阵营为目标,汽车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重组江铃,新建长安福特南京工厂,对长安铃木、长安福特、河北长安进行扩能改造,形成重庆、南京、江西、河北四大基地和10个整车厂,整车及发动机年生产能力超过120万辆(台),基本实现了“以微车为本、以轿车为主”的战略构想。2006年汽车销售72万辆,比2003年增长74.4%;整车出口266万辆,比2003年增长727%。二是立足建设世界最大最强摩托车集团,摩托车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摩托车年产能超过500万辆。2006年摩托车销售395万辆,比2003年增长108%,产品17%出口,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0%,产销量全国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10%以上。三是光电产业核心部件研制取得新成效,DLP投影镜头批量试产,LCOS光学引擎顺利投产,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光学玻璃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着力建设创新型集团,自主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整个集团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创新思想深入人心。集团公司大力建设开放型军民品创新体系,加强与35所高校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技术中心6个,设立汽车海外设计分院;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将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3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并确立和实施了20个重大项目,推动技术进步。3年来共申报专利3 000余项,获授权1 600余项,位居央企前列。新产品贡献率超过60%。在多哈亚运会上,我国选手使用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奥运枪弹一举夺得6枚金牌。

——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公司,改革开放跃上新台阶。南方汽车基本实现了“五分开”;长安民生物流成功上市;3户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3户企业新进破产建议名单,11户企业完成职工安置,4户企业法律终结,9个主辅分离项目顺利完成,累计减债85亿元、减亏75亿元,妥善安置人员11.9万人,总体基本保持稳定。与此同时,“龙腾工程”顺利推进,“虎跃工程”运转良好,按照专业化发展方向,推进汽车和零部件业务整合与资产重组,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公司;设立兵器装备财务公司,累计为成员单位提供信贷资金61亿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降低财务费用2.3亿元。与福特、铃木等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新组建南方天合等15家合资企业,利用外资6.3亿美元;加大产品出口,2006年出口交货值达48亿元,比2003年增长180%。

——着力完善公司治理,集团管控水平跃上新台阶。一是建立健全监控体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全面委派总会计师,部分委派专职出资人代表;组建审计部,加大监督力度,形成了董事会、监事会、总会计师、审计专员、纪检监察分工协作的有效管控体系。二是战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综合计划调控作用逐渐显现。三是完善管控手段,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建设经济运行预警、财务诊断和重点问题限期整改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成“金戈工程”一期,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四是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工程,累计减少成本支出32亿元;集团公司规范对外投资,清理子公司294家;深入开展节能降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降低5.6%;生产安全形势平稳,连续两年未发生死亡事故。

——着力加强先进性建设,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跃上新台阶。集团公司建立起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认真组织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效能监察工作;积极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徐斌深刻分析并总结了集团公司在努力实现“622”战略第一步目标历程中,坚定不移地以“622”战略为引领、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的深刻认识、不断丰富“622”战略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和水平所积累的十分宝贵的实践经验。

第一,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牢牢把握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战略牵引作用。

第三,始终牢记保军报国神圣使命,把发展军品放在第一位。

第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充分激发全行业的创造活力。

第五,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促进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第六,始终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到突出位置,为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徐斌指出,这“六个始终”,是全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团公司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全集团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继承和发展。

徐斌同时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对此,全集团公司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

2007年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实施“622”战略第二步的开局之年,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既不容乐观,也不可轻视。徐斌从经济全球化形势、行业竞争趋势、自身存在的优劣势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他要求,推进“622”战略第二步,要继续牢牢把握“622”战略的丰富内涵,坚持“能力提升、整体跨越”的工作方针。“能力提升”,就是要着眼于培育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保军能力、军民结合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和赢利能力,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更加注重品牌经营,全面提升集团公司发展能力和水平。“整体跨越”,就是要牢记使命,巩固优势,拓展领域,在军品发展上实现跨越;就是要把自主创新摆到突出位置,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开发自主品牌,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跨越;就是要敢闯敢干,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推动集团公司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实现跨越;就是要找到新坐标、新方位,全面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控制力,向行业领袖目标冲击,做市场的主导者、领跑者,在整体升位上实现跨越。

徐斌号召,全集团公司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奋发前进,提升发展能力,推进整体跨越,以优异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实现“622”战略第二步目标而努力奋斗!

张俊九、孙勤、张维民、王戎、史继明、王德臣、田瑞璋、吕黄生、赵国华等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军委有关部委领导出席了会议;部分央企负责人穆占英、王寿群、谭瑞松、杜玉波等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对“622”战略第一步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给予了表彰。

着力提升法治服务能力 篇4

黄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提出了六项具体工作要求,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承担着新时期下贯彻《决定》精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任,责任重大,更应勇于担当,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主动参与依法行政工作谋划,推动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一、自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意识

“要有序推进改革,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总书记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重要思想,对于用法治引领、推动、规范、保障改革,树立依法办事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事项,统筹协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应习惯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做践行的表率。借《决定》实施的东风,积极有为,严格把关,为政府中心工作献言建策,发挥法律风险预判和防控作用。同时要自觉提升法律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将法制工作开展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政府法制工作开展放到全面深化

改革的背景去谋划和推进,研究实际情况,选准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促进政府法治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良性循环。

二、积极有为,全面参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一)全面落实职权法定要求。《决定》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一是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按照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要求,完善实施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行政责任清单、行政服务事项清单,明确政府及政府部门事权范围,落实权力边界和权力实施监督责任,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二是规范行政执法活动。开展执法“三规范一服务”,即“规范行政执法队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定期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公布行政权力自由裁量标准。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强化程序意识,统一执法文书。三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分清落实决策责任、审核责任和实施责任,落实决策过错责任的追究。

(二)严格实施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一是创新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廉洁性评估。严格审查文件的制定权限、发布程序、文件的形式、文件的内容、文字表述。统一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格式,明确意见书的段落编排、表述和格式要求,反映文件的主要内容、制定依据和程序及反映的已履行的程序。规范性文件审查意见应当包括廉洁性评估审核意见,预防化解制度廉洁风险,防范文件侵权

扰民。二是推动落实公众参与。除涉及国家机密、紧急措施等不宜事前公开的内容外,起草部门应当将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有关机关、专家对该文件所涉及内容的意见,明确需采取论证、听证方式的管理事项范围。三是加强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实行备案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三统一制度”,推行规范性文件网上电子登记编号和电子文本报备制度,使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更加便捷、及时和规范。严格规范备案行为,明确重点审查的范围包括:程序审查、形式审查、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等。四是落实规范性文件实施评估工作。遵循依法适时、客观真实、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的原则,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专业人员机构独立开展评估。评估的方式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或者座谈等形式,切实发挥规范性文件在保障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实施效果。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复议工作的公信力。继续探索相对集中复议机制创新,建立政府主导、专家保障、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推进实施行政复议受案点制度,保障复议救济权利,受案点主要负责法律宣传;代收、代转行政复议申请书;对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给予指导等。创新审理方法,大力推广听证审理模式及专家陪审制度。加大实地调查力度,以公开促公正,以规范提升复议工作质量和实施效果。二是健全制度,有效化解矛盾。强调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行政复议案件中很大一部分虽然表现为行政争

议,但其实质却是民事纠纷,若只简单地处理行政争议,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化解,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争议的负面影响。在注重调解的同时,坚持做到调解与纠错并重。促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相互理解,力争调解解决行政争议。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三是严格问责,落实监督措施。案件办结后,及时向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或建议书,指出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及时移交纪委监察部门监察和问责。通过接受投诉、备案审查、重点抽查等方式,纠正应当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而不受理的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决定备案、不予受理决定备案及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落实情况整改报告等制度。

(四)加紧建立实施科学有效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机制 一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将工作考核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准确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深入、均衡发展。二是要注重工作实效,强化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运用。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要注重考核信息反馈,善于总结推广经验,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同样的问题不能每年都出现。三是严格落实监督责任。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效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将考核

作为“法治政府GDP”指标,对依法行政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出台具体的措施手段。四是推动政府评价考核公开透明,增强公众法治意识,主动参与到对政府的监督中来。以群众的真实感受作为评判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促规范,切实推动政府及政府部门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水平提升,提升群众对政府法治工作的认同感。

三、对省政府法制办依法行政工作的建议

一是增强依法行政工作推进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建议结合四中全会决定,尽快出台符合本省实际的法治政府建设的中期规划和规划,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建设规划要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要有硬指标硬措施,确保规划实施。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手段。解决政府法制机构履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强、手段缺乏的弊病。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行政复议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监督的手段。建议以政府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赋予政府法制机构推行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权利和权力。

三是加强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及考核。切实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将领导干部的用法能力和施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

四是创造条件加强基层政府法制机构建设。针对县区两级法制机构力量薄弱的客观状况,建议提请省政府下文或与省编办联合下文对

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出有指导性、可实施的意见,改变政府法制机构“倒三角”的构成体制,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推进法制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篇5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组织部门作为此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组工干部必须要做到先学一步,先走一步,做好表率,要通过提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要提升学习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四种考验”、“四个危险”,有着深刻意味。能力不足是“四大危险”之一。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力”不足。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但经过不懈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可以提升的。组工干部要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兴趣和习惯,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学习,打牢政策功底。

二是要提升创新力。创新是组织工作发展进步的源泉。当前,基层党建特别是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迫切需要组工干部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透过苗头看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组织工作与群

众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以创新的观念研究新情况、以创新的思维谋求新方法、以创新的举措解决新问题,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是要提升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好的思想、行动落实到工作上。执行力是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一个部门兴盛成败的关键。组工干部要把执行力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基本能力来提高,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培养,要带头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从人民群众最渴望的事情、最不满意的事情做起,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提升执行力、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面对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始终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成为世界上社会治安最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分析原因,很重要的就在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找到了一条通过综合治理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功之路。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两个《决定》对我们今后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符合我国国情、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科学方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必须长期坚持,并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也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奠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和法律基础。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为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提供了行动指南,开启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篇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解决刑事犯罪问题是长期的斗争,需要从各方面做工作。”1992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它是我国人民的一大创造。”2005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对于顺利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国各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开展平安建设为载体,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我们人保局干部做为国家公务人员代表,勤勉履职、默默奉献,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来境内外因素的影响,维护稳定形势呈现风险因素叠加、涉及情况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处置难度增大的特征,面对维护稳定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突出的问题,我们人保干部必须从提高“四个能力”入手,牢牢掌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权。

一、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社会稳定既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应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做到抓发展不忘抓稳定,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把发挥人保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查清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切实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提高人保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九江市人保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仍有一些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结合十七届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进一步社会化社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力强化业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通、执法公正、作风优良的人保干部队伍。

三、提高人保干部队伍的服从力。加强党的领导是人保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使人保干部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人保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保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坚持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人保工作,不断强化人保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职责意识,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谋利。

基层秘书要着力提升五种基本能力 篇7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决定着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基层秘书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 力求做到开口能讲、问策能对、提笔能写、有事能办。一要学深科学理论。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精读原著, 领会精髓, 把握本质, 力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二要学透政策法规。系统掌握本地区、本系统的具体政策规定, 善于运用政策、法律阐释现实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 减少工作失误, 提高工作水平。三要学精业务知识。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争做业务工作的“专家”和“行家里手”。

二、服务能力

服务是做好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基层秘书要时刻投入真心、真情、真意,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 做到领导、基层、群众“三满意”。一是真心诚意服务领导。要把忠诚服务领导当作大事、要事来对待, 严格按领导意图办事, 尽职不越位, 办事不越权, 诚心诚意办领导之所需, 干领导之所想, 让领导放心、称心、省心。二是尽心尽责服务基层。要心系基层, 深入基层, 经常换位思考, 为基层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 用热情和真诚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三是全心全意服务群众。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 真心帮助群众解难,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实践能力

基层秘书要正确定位自我, 务实踏实工作, 促进领导决策的顺利落实、上下关系的正常协调、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在勤于实践中体现价值、成就自我。一是参谋要有方。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和高度思考问题, 多费精力找办法, 多花脑筋想主意, 及时把准确全面的情况和深思熟虑的建议提供给领导, 谋领导之所谋、之欲谋、之未谋, 力求参到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二是协调要有效。领导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基层秘书要当好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 做好联络沟通、协调各方等工作, 尽可能为领导开展工作铺路搭桥、提供方便。三是落实要有力。要坚持实事求是, 敢于动真碰硬, 围绕领导工作推进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谨慎细致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坚决克服只说不干、敷衍应付等不良行为, 真正做到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落实。

四、创新能力

创新是工作保持活力、提升水平的不竭动力。基层秘书要时刻增强创新意识, 在不变中求变, 在常规中求新, 在繁杂中求精, 努力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是创新思想观念。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善于辩证思维, 敢于发表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敢于提出突破性的思路、工作设想和措施办法。二是创新工作举措。要打破条条框框, 寻找新思路, 探求新方法, 创造新特色。三是创新精神状态。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谋划发展、推动跨越, 力争做到眼光先人一步, 办法高人一筹, 分析入木三分, 展示真知灼见。

五、自律能力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篇8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应对能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媒体、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在传统媒体之中,报刊、广播、电视为了力求信息的准确、全面和深度,受到刊登或播出媒介的限制,往往只能在特定的媒介上进行信息传播,而新媒体通过通信技术点对点或者互联网中的多点运用,对信息的传输非常主动与快捷,这无疑是新媒体最具竞争力的地方。

当前,新媒体的触角已经深入高校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加明显和深入。所以,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介环境的不断丰富,极大地拓展了高校过去的静态的宣传渠道。全国有不少高校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对微信的利用也空前高涨,在近两年相继开通官方微信平台,使之成为学校信息传达互动的又一个重要窗口,深受学生喜爱。

高校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第一,所开设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更新慢,内容枯燥,形式严肃;第二,高校新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经验不足;第三,管理团队参差不齐。目前,大多数高校微博团队由宣传部门人员兼任,学生微博团队的管理大多数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使得其在传递信息方面存在极大的漏洞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如果不加以规范,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势必会产生负面效应。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部门应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1.着力提升善用媒体的能力,结合青年文化需求打造互动平台

新媒体是挑战者,也是合作者。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为高校宣传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例如,一些高校开设的“红色微博”获得了青年学生的认可。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部门本身就应履行网络社区的管理、网络秩序的维护等职责: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信息技术优势,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文化需求,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给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积极引导。因此,在网络平台建设中,无论是栏目的设计还是内容的安排,心中一定要有受众,必须从青年学生的文化需求出发,帮助和引导他们成长。

2.着力提升善管媒体能力,打造学校新闻宣传立体模式

传统媒体具有品牌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新媒体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多元的传播渠道和广泛的受众使其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优势,二者各有所长。加强两类媒体的整合,高校要突破技术创新、制度支持等难题,实现立体式采访、专业化编制、多媒体集成、多终端推出,建立健全立体交叉、功能互补的舆论引导网络,形成更大的舆论覆盖面和更强的宣传影响力,使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呈现立体化模式去发展。许昌学院一直在尝试“全媒体”宣传的突破,目前以校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阵地和以网络、网络电视台、LED大彩屏为代表的新兴宣传阵地不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校内各媒体紧紧围绕服务教学评建、培育办学特色中心工作,优化或开创栏目,集中开展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风、校园文化建设等与教学评建工作相关的宣传报道,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记者。学生记者是校园内最活跃的分子,以这些骨干为依托,各校内媒体均开辟有微博、微信平台,以拓展信息覆盖面。

3.着力提升舆情引导能力,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

高校要及时主动地发布有关学校的权威信息,掌握舆情动态,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在突发事件面前,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处理,尽可能消除负面影响,把危害降到最低,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高校宣传人员要及时了解舆情,经常浏览青年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微博、贴吧等。网络上一旦出现迅速传播的与学校有关的信息,学校相关部门应给予持续关注,对突发事件一定要及时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及处理进展,讲明利害,以正视听。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说明与解释,对网络上出现的扭曲真相、造谣和污蔑的虚假信息进行批驳。如果有需要,可以刊发有深度的、全面介绍的、有一定说服力的文章,以诚恳的态度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样往往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正面引导和控制舆论。

4.着力提升舆情危机公关能力,及时化“危”为“机”

当前,青年学生日益高涨的维权意识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新媒体成为很多管理者“不敢触碰”的烫手山芋,微博变成“危博”,微信变成“危信”。如何化“危”为“机”,成了高校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宣传部门,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危机公关能力,在复杂的事态面前“拨云见日”。第一,归口管理,严把信息关。学校官方微博等平台可以由宣传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如条件允许,要专人负责,做好“把关人”,确保发布内容可信、可靠、真实。第二,加强监测,掌握舆情。一旦发现微博中的危机点,要立即对校内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督促、监督相关部门及早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应急机制。要持续关注传播趋势和舆情走向,启动应急机制,及时与传统媒体和“意见领袖”进行沟通。第四,适时请第三方介入。最好请权威机构、行内具有公信力的学术专家,包括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权威发言,或者委托专业公司进行代表性人群的民意测验,对特别受众、焦点人群进行社会测评等,以帮助高校在推出一系列危机处理措施之前据受众反应修正方案。第五,进一步引导舆论。当一个危机事件接近尾声时,相关部门应该将受众的眼球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另外一些话题上去,另外开辟一个新的舆论场,以消除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孟蕊.互联网统计信息[J].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2011,(11).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篇9

顾越利:坚持“四个着力” 强化“四种意识”

着力深学深思,强化“看齐”意识。要求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以“三严三实”为准则,深入学习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深入思考“如何立足岗位实际,争当焦裕禄式好干部”等问题,营造学先进、比作风、讲贡献的良好氛围。重点发出一个文件(即《校院关于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通知》),制作一期宣传专栏(即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学习专栏);突出三个学习贯彻主体(即校院委成员、党员干部和在校学员);抓好“五个一”的活动配套(即组织观看一部教育故事片,开展一次专题大讨论,举办一场全校党课,举办一期道德讲堂,举办一期党建沙龙);深化一项工作(即指导党支部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作为活动项目,与学习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和谷文昌精神结合起来,使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着力改进作风,强化宗旨意识。要求按照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查找思想上、作风上的差距,查找整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重点看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群众的承诺是否兑现,制定的整改内容和措施是否完善,作风问题是否“反弹”、“回潮”。着力在深入基层、群众上下功夫,在提高机关效能上下功夫,在勤俭节约上下功夫,在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

着力深化改革,强化实干意识。要求把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的研究,全面深化校院改革,作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活动的重要载体,弘扬“钉钉子”精神,致力于实干兴校院。同时,着重围绕破解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等问题,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的体制机制。

着力制度管校,强化从严意识。要求立足校院联合办学,着眼于形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衔接配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经常化。目前,围绕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和作风监督检查等四个方面制度建设要求,已修改建立制度78项。

上一篇:关于党团知识的竞赛大会主持稿下一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