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共8篇)
银文发[2012]4号
★关于印发银纺公司2012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各分厂车间:
为认真落实以员工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银纺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特在2011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和印发《银纺公司2012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望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按照规划要点开展银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附件:
1、《银纺公司2012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一、建设自主品牌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 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品牌是通过上述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 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 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关系。
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是经过数年, 乃至数十年呕心沥血的塑造, 有的甚至是几代人心血的结晶。近年来, 行业已经涌现出“联众”、“爱华”、“西瓜太郎”、“得力”、“齐心”、“真彩”、“晨光”、“广博”、“三木”、“贝发”、“智力”、“智高”、“松鹤”、“Decai德才”、“小怪才”、“奔马”、“兴伟”、“金丝猴”、“美术王国”、“至尚·创美”、“卓越文具”、“嘉彩文具”、“K牌”、“天高”、“正翔”、“沪花”、“酷狗”等 (排名不分先后) 一批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充满活力、有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 分别占有学生用品市场的一定份额。
品牌企业通过各自销售渠道, 将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的专卖店、文具店、商场、超市等销售终端。消费者购买产品, 不仅只是选择产品的品质和功效, 更注重品牌的文化品位。优秀品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品牌文化赋予消费者情感体验, 也造就了品牌的价值。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魂”, 它是品牌精神情感境界的体现。品牌是给品牌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 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 产品、技术、管理策略等容易被模仿。而品牌一旦树立, 则不但有价值, 并且不可模仿。因为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 是一种心理感觉, 这种认知和感觉不能被轻易模仿。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 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人和风景、艺术家、企业、产品、商标等等, 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对应物。
品牌战略就是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 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 包括品牌化决策、品牌模式选择、品牌识别界定、品牌延伸规划、品牌管理规划和品牌远景设立六个方面。
面对“由于缺乏自主品牌, 大量营销利润给国际上掌握品牌的经销商赚取”的残酷现实, 学生文具行业正在逐步增强品牌意识, 花大力气塑造自主品牌、民族品牌。我们提倡塑造企业自主品牌, 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自主品牌应该具有市场占有率、品牌历史、在行业中的地位等要素。
品牌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品牌中的凝结, 是文化特性在品牌中的沉积, 是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融合, 是指品牌经营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品牌文化分布于品牌的各个层面, 科学技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利益认识、情感归属等都丰富和深化着品牌内涵。人们透过品牌的经济现象, 可以解读其中的文化意蕴。另外, 品牌管理本身是一项社会性活动, 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为保障, 通过激励机制、团队精神、企业伦理等有效手段去实现, 因而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品牌文化由品牌物质文化和品牌精神文化两部分构成, 二者分别代表了品牌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品牌物质文化是品牌精神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它决定着品牌精神文化的性质与方向;品牌精神文化是从品牌物质文化中派生出来的, 它依附于品牌物质文化。有品牌便有品牌文化, 有品牌文化便有品牌物质文化与品牌精神文化的统一, 每个品牌都是这样。消费者消费产品时, 不仅在消费该产品品牌的物质文化, 同时也在享用它的精神文化。品牌服务则具有双重文化的性质, 它既有品牌产品的功能性服务, 又有来自品牌附加值的服务, 如审美属性、情感属性、利益认知及销售、维护方面的服务等。
品牌商品的售价比同类商品的价格高, 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付出高代价, 这就是品牌文化的效益。品牌文化是品牌价值的主要源泉, 品牌价值是消费者为降低购买风险而付出的代价。品牌在创建过程中的巨大投资使消费者相信, 越是强势品牌, 产品质量与服务承诺就越可靠。品牌在传播过程中, 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品位与个性。这种品牌文化能够使消费者借助于品牌表达自己社会角色, 得到心理满足。这种附加于产品的文化上的使用功能, 形成产品之间的文化差异, 为消费者提供了文化含义上的利益, 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利益付出了额外的费用, 形成了品牌产品的增值。
品牌代表着产品的属性、功能性利益, 还体现着某种特定的情感利益。消费者购买产品, 就意味着他不仅选择了产品质量、产品功能和售后服务, 同时也选择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当消费者使用产品时, 他们不仅获得了品牌的使用价值, 更能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他们的知识、审美和心理特征也会因此而得以改善。品牌文化会激发消费者的坚持信念, 鼓励消费者勇于追求。品牌一旦有了文化内涵, 就能赢得消费者, 成为市场促销的形象大使, 使企业管理理论进入了文化管理的新阶段。
二、演绎赋有生命力的自主品牌文化, 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
品牌文化的培育是点滴积累, 循序渐进的过程。品牌文化的演绎必须围绕品牌核心价值的主线。学生文具行业各单位纷纷制订自主品牌文化, 塑造了一批市场认可的品牌。在贯彻《纲要》, 落实《规划》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 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
1、建设自主品牌文化的思路
自主品牌文化应根据企业的不同实际而确定, 在实践中反复提炼和提高。
杭州爱华文具有限公司以弘扬“文明、求实、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 塑造“爱华”自主品牌文化。坚持以质量求生存, 以管理促效益, 以信誉引客户为生产经营理念, 执着追求在发展竞争中不断完善、壮大。以消费者满意为最终目标, 开发出一批具有“爱华”风格的学生文具, 推出蒙德里安专业绘画颜料和思迈特办公文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品牌运作模式, “爱华”品牌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 将制造优势与创意价值进行整合, 实现从“文化制造”到“文化创造”的创新, 文化创造是广博保持品牌魅力和保持外贸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批融合了剪纸、皮影、京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博文具新产品, 在欧美市场销售火爆, 2011年广博集团自主设计的文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幅超过30%, 占了该公司出口总额的近四成。2012年推出一批新颖削笔机, 受到市场青睐。
上海晨光文具有限公司立足中国传统文化, 面向全球, 积极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 以及先进文化的汇集。“晨光总有新创意”是“M&G晨光”的核心价值, 也是晨光保持优势的关键。晨光在全球设多个创意中心, 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水平的国际设计团队;重视市场创意营销;晨光的创意精神, 已经品牌价值的核心。经过晨光人多年的努力塑造, “M&G晨光”自主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在业内有口皆碑。
2、自主品牌文化具有品牌的个性差异
产品是自主品牌文化的根本, 自主品牌文化以各企业特色的产品为依托。我们提倡原创设计、创意文具, 实现产品差异化, 每个品牌的产品要有自己的特色、特点, 力求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就知道是哪个品牌, 这是自主品牌文化的最高境界。就学生文具来说, 应具有创新、趣味、实用、安全、环保、高附加值等特点, 还要有新颖包装为产品画龙点睛。
关于产品文化及主要保证措施, 笔者在《创新是产品文化的灵魂》——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五) 中已经有概述, 本文再赘述。
3、运用动漫文化有利于塑造自主品牌文化
整合时尚、潮流、时代精神、个性特点等元素, 用动漫文化塑造自主品牌文化, 是立足于学生文具的特点, 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塑造。与动漫文化合作, 无论是从产品功能, 使用受众、销售渠道, 还是宣传品牌, 相互有着微妙而紧密的联系。有的单位正在思考如何选择文具的设计主题, 例如: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
随着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 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 创意文具在行业中的运用已显趋势, 创意文具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生产企业的重视。
广东联众文具有限公司、杭州爱华文具有限公司、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智高文具有限公司、广州新创博文具有限公司等单位, 纷纷开发本公司的“卡通”形象, 有的还运用动漫, 编辑卡通故事, 将动人、有趣的卡通故事与本单位自主品牌文化联系起来, 塑造自主品牌。
广州新创博文具有限公司通过卡通形象, 塑造“至尚创美”自主品牌, 把在市场上受宠度较高的原创卡通与动漫产业相结合, 进一步使卡通形象化、生动化, 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市场认知度, 塑造卡通品牌, 增强品牌影响力。目前, 该公司已经与杭州辉煌时代动漫制作公司合作。“至尚创美”将推出:时尚达人兔、麦包系列、苹果仔、咪咪猫、海盗小熊、爱心桃桃猪等。生动的卡通, 精美的产品, 受到广大采购商的重视, 取得了很好效果。
4、真诚服务是建设自主品牌文化的需要
常说“客户是上帝”, 为客户服务是自主品牌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为客户服务塑造品牌, 扩大品牌影响、促进营销。
会议营销是学生文具行业众多为客户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 他通过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的方式, 借助会议, 运用营销学的原理、方法, 而创新开展的营销活动。会议营销的实质是对目标顾客的锁定和开发, 对顾客全方位输出企业形象和产品知识, 对意向顾客进行关怀的销售方式。会议营销结合自身实际采用, 巨大销售力的销售方式之一。我们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 召开各种形式的客户会议、新产品发布会等会议, 取得了理想的销售业绩。
广东联众文具有限公司自2007年开始, 采用会议营销模式, 每年举办一次或多次经销商大会。6年来, 公司对这种销售方式已经驾驭自如,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会前筹备工作、会中组织工作、会后服务工作, 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联众模式, 让与会人员津津乐道, 流连忘返。2012年3月27-30日, 在中山市喜来登大酒店分两期召开“微笑2012”联众客户大会暨新品订货会”, 会议推出1000余款新潮、精美的新品;突出“UME联众”自主品牌, 宣传授权品牌;确保产品质量:所有产品都标注执行标准号;1000多位经销商到会;采用高科技设备:订货快速、正确、便捷, 环保、低碳;在公司球场举办“微笑之夜”联谊, 与经销商同庆合作、实现共赢;组织经销商考察游览香港、澳门;创下了参会人数多, 产品受欢迎, 客户收获多, 完成公司预计的销售任务。
杭州爱华文具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30日, 在杭州萧山名都大酒店召开“爱华文具‘共享成长2012’订货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经销商参加会议。订货会具有新产品多, 包装新颖、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执行标准号和安全提示, 对消费者承诺产品质量等特点。现场人流摩肩接踵, 经销商纷纷签下订货合同。“爱华文具‘共享成长2012’订货会”取得了超过预期的可喜业绩。会议期间, 公司组织代表游览西湖美景, 并送部分代表至上海观摩“第106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
真彩文具有限公司的产品含盖书写文具、美术画材、办公用品、学生用品四大类。在国内建立了30多个分公司, “真彩”在实践中尝试“从以渠道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建设转向渠道和终端并重的服务型营销体系”。2010年5月9日, 真彩文具华南最大的直营店——广州旗舰店开业。3-5年, “真彩”将以广州旗舰店为模板, 在全国建设200家配送中心, 覆盖服务全国3万多家零售终端;为客户提供全品类的文具配送服务、培训和业务拓展的支持。
真诚服务的方法很多, 例如:诚心经营, 认真履行合同, 重视售后服务等。许多单位设置了400客服电话、客服邮箱, 让消费者可以直接与公司联系, 及时处理每一件客户投诉, 确保消费者的满意度。
5、优秀商标体现优秀自主品牌文化
(1) 商标与品牌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商标, 大多是注册商标, 通过商标来体现自主品牌文化。商标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商品的表现形式。商标是指生产者、经营者, 为使自已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 而使用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或服务标记上, 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 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可视性标志。
品牌则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的心理、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 品牌更注重企业内涵。
(2) 商标设计的主要原则
商标设计是在企业自身定位基础之上, 基于正确品牌定义下的视觉沟通, 它是一个协助企业发展的形象实体, 不仅协助企业正确的把握品牌方向, 而且能够使人们正确、快速地对企业形象进行有效深刻的记忆。商标设计的下列原则供参考:
△简介鲜明原则, 商标是一种“视觉语言”, 它通过一定的图案、颜色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 以达到识别品牌、提高品牌知晓度的目的。为此, 商标设计在其图案、线条上与名称应简洁醒目, 易于认识, 易于理解和记忆, 同时还要求设计风格鲜明、新颖, 使标志具有独特的面孔和出奇制胜的视觉效果, 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独特新颖原则, 是用来表达企业或产品的独特个性, 消费者通过它能识别出企业的品质、风格和经营理念。因此, 在设计上不与他人雷同, 富有个性, 使公众看后能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准确相符原则, 指商标的寓意要准确, 商标名称与标志要相符。商标要巧妙地暗示出蕴意、突出品牌的形象, 这样才有利于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优美景致的原则, 指商标标志造型要符合美学原理, 要注意造型的均衡性, 使图形给人一种整体优美、强势的感觉, 保持视觉上的美感。
△适应时代潮流原则, 符合消费者的审美标准与心理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商标要被消费者熟知和信任, 就必须长期使用, 长期宣传, 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扎下根。虽不能朝令夕改, 经常变脸, 但也要随时代潮流不断改进, 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人们生活节奏变化的需要。
商标通常由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组成, 商标应具有一定的含义, 醒目, 易记忆、识别, 不易同其他商标混淆等基本特征。行业品牌企业的商标包括中文、英文字母, 一般认为英文字母以4-6个为佳。有的有图, 有的则没有。一般都赋予商标一定的含义。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传统学生文具的同时, 联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研发生产智能学生用品, 为此, 公司赋予最新设计商标“SDIP”新含义。
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之初就重视品牌塑造, 1997年花几百万元聘请香港著名设计师, 按照国际化审美要求设计“COMIX齐心”商标, 全面导入CIS和VI企业形象标识系统, 齐心的品牌形象设计获得过金奖。齐心注重品牌的国际化意识, 经过多年塑造, “COMIX齐心”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广东著名商标”和“中国十大文具品牌”等荣誉称号。公司领导认为, 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有一个坚定的理念作支持, 并把这个理念体现到每一个环节中, 如销售服务、售后服务、任用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
公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1995年以来, 在国内, 除了国家禁止不能注册的领域外, 都注册了商标;在世界近120个国家注册了商标。“COMIX齐心”品牌, 深入广大消费者。自主品牌促进了公司发展, 2009年10月21日, “齐心文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最近, 推出“齐心”轻松削笔不断芯的“变脸娃娃削笔机”, 受到市场欢迎。
(3) 行业部分商标 (排列未经排序) :
(4) 商标与logo
有人以为商标就是logo, 这是一种误解, 商标与logo有以下一些区别:
6、自主品牌维护攻略概述
如何维护经过千锤百炼塑造的自主品牌, 让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行业资深人士认为, 维护自主品牌的任务十分艰巨, 稍有不慎, 已经塑造的自主品牌有可能毁于一旦。为此, 他们建立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维护自主品牌, 包括:创新企业管理, 标准化管理, 品牌广告宣传……这些措施笔者在《创新是产品文化的灵魂》——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一) 至 (五) 中已有叙述, 下面重点介绍在上述五篇文章中没有涉及的品牌企业的一些做法:
(1) 加强OEM管理, 维护自主品牌
目前,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OEM贴牌的业务量越来越大。得力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真彩文具有限公司、广东联众文具有限公司、杭州爱华文具有限公司、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智高文具有限公司、三木控股集团等企业, 积极将品牌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 在OEM业务中维护自主品牌。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的高速发展倍受行业关注, 严格的OEM管理是得力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注重人才培养, 建立产品研发、品质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高素质团队的建立、制定科学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 确保OEM产品供应商品质管理处于受控状态。完善的新产品开发体系, 确保了新产品的品质。
三木控股集团坚持“以品质求生存、以品质求发展”的品牌理念, 实现了高速发展, “三木”品牌受到市场的认可。在实施OEM扩大销售战略时, 坚持维护“三木”品牌, 他们重视产品设计, 使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专业研发团队规模, 借助专业、高效的技术分析, 确保所有的数据对市场的预期发展和可操作性具有更强的参照意义;专人负责OEM, 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谨慎确定OEM加工单位, 前期对合作伙伴进行严格考察, 过程中如发现在质量上不能满足品牌产品要求, 立即取消合同。如一时没有理想的合作伙伴, 为了维护“三木”品牌, 宁可放弃该项目。最近, “三木”熊猫削笔机上市了。
(2) 热心社会责任, 壮大自主品牌
品牌企业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时, 热心公益事业, 通过向社会献爱心, 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 品牌得到进一步发展。
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倾情赞助中国首部中学生摄制电影《双煞》。影片于2012年8月23-24日, 在深圳音乐厅、嘉之华影城举行首映式。《双煞》改编自真实故事, 讲述两个校园风云人物在无情的生活和岁月的磨练下, 从年少轻狂走向成熟。
真彩文具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3日, 支持广东省阳春市金坪小学以“国旗齐飘蓝天下, 心手相牵爱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向金坪小学捐赠了学习与图书用品、书包、文具和生活用品。孩子们在学校操场的走廊, 拿着真彩文具准备的油画棒画出自己对新学年的向往。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31日, 举行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捐赠活动仪式, 捐献价值七万元的学习用品, 表达对陕北革命老区儿童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帮助延安市安塞县、榆林市佳县地区生活困难的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支持陕北科技扶贫事业。
上海宏达文教用品有限公司于1996年援建上海宏达希望小学, 学校坐落于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乡后畈村, 至今已经援助100多万元人民币, 学校宗旨:“让偏远山区的适龄儿童有书读, 读好书”。他们加强学校管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学校现有学生250名, 教员21名, 教育覆盖6个行政村, 适龄儿童100%入学, 辍学率为0, 升学率达100%, 十多年来, 已有100多名学生考入省重点中学, 十多名学生考入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安徽大学。
东莞市智高文具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 在参加广东西北偏远山区罗定市滨镇六云村参加“关注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时, 捐资30万元, 修建罗定六坑智高小学、大石智高小学。同年9月1日, 两所学校修缮一新, 都有了围墙、有了新篮球场, 教室内整齐地摆放着新桌椅。孩子们戴着红领巾, 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全新学期。为了孩子们能好好学习, 公司再次捐赠价值5万多元的文具用品。
(3) 宣传品牌, 扩大品牌影响
好货还要吆喝, 新产品有市场孕育期, 要取得最大化的市场效果, 营销传播沟通 (品牌、广告、公关、促销等) 必不可少。除广告外, 品牌文化的培育还需要运用公益活动、新闻宣传、公关赞助等多种手段。许多企业在电视台、刊物、报刊等宣传媒体刊登广告, 也有企业合理利用软新闻来宣传品牌。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 成功塑造“得力”品牌。为了加大宣传“得力”品牌力度, 公司请香港凤凰台知名主持人鲁豫担任“得力形象代理人”, 在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宣传“得力”品牌。“他几乎无处不在, 可能你平时没有注意到他, 他总是说得很少, 做的很好, 他让办公变得高效, 你的成功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他是你值得信赖的助手, 他很得力, 得力文具, 就在你身边, 得力, 办公当然更得力”的广告词, 已经深入消费者心田, 加深“得力”品牌影响。
东莞市智高文具有限公司认为, 企业要实现永续经营, 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十分重视塑造“智高”等自主品牌。2012年, 在中央电视台等两大卡通卫视全年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智高3D彩泥”。2011年8月13日, 由转笔者之家论坛主办, 公司协办的“智高杯”首届全国转笔大赛在广州举行。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 邀请《珠江商报》、《新疆科技报》、《南方科技报》、《新疆科技报》等新闻媒体到会采访, 以新闻报道形式宣传企业。
广州新创博文具有限公司在105届、106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上, 邀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采访公司展位, 进一步宣传“至尚创美”自主品牌。
(4) 维护自主品牌
品牌发展经过形成期与成长期后, 就进入了成熟期, 有的可能发展成为国家级、国际级乃至世界级的著名或驰名品牌。在这一阶段应采取品牌维护战略。品牌维护应包括自我维护、法律维护和经营维护。
△自主品牌发展的自我维护
品牌的自我维护, 主要反映自我维护思想, 包括产品质量战略、技术创新战略、防伪打假战略与品牌秘密保护战略。
石狮市诺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在经营情况较好的情况下, 公司领导树立危机感, 深知不进则退, 重视开发新产品。近年来, 学生用品、幼教智力文具的新产品层出不穷, 先后开发了塑料铅笔擦、彩泥、油画棒等学生文具, 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管理企业,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维护“小怪才”品牌,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 与优良品质供货商保持长期合作。在生产过程中, 对每道工序实施严格管理, 执行有效的质量检验制度。在历次学生用品国抽中, 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自主品牌发展的法律维护
品牌的法律维护, 包括商标权的及时获得、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证明商标与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 以及品牌受窘时的反保护, “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也有类似情况。而“品牌受窘时的反保护”不仅因企业和产品不同而措施各异, 而且使用的法律条款繁多。因此, 将法律维护定义为主要通过商标的注册和驰名商标的申请来对品牌进行保护。
上海晨光文具有限公司为了维护“晨光文具”品牌, 多次打击假冒晨光文具产品的窝点。2012年6月15日, 公司调查人员协同河北省沧州市工商执法人员对涉嫌仿冒晨光米菲系列油画棒产品的晶彩文具公司进行调查。经对仿冒的米菲系列油画棒进行清点, 最终查处半成品油画棒30000支、成品油画棒108864支、油画棒包装盒21600余套、油画棒贴120000余张。
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拥有的“西瓜太郎及图”, 于2004年11月19日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为了维护“西瓜太郎”品牌和消费者利益, 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打假”。每年查处的假冒侵权案件都在20件以上, 工商局一年就要查处假冒“西瓜太郎”品牌案13起, 案值50万元。通过经常性的“打假”, 维护了品牌, 使假冒伪劣有所收敛。
“沪花HUHUA及图”是宜兴市沪花文具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2006年被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文具品牌 (学生文具) ”。2005年6月10日, 博内特里塞大奥勒有限公司起诉宜兴市沪花文具有限公司的“沪花” (争议商标) 与“梦特娇” (引证商标) 的图“在外形非常相近, 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易使消费者混淆, 已经构成了对博内特里公司商标的复制与模仿。请求依据《商标法》撤销“沪花”商标的注册。”沪花公司为了维护自主品牌, 据理力争, 积极应诉, 锲而不舍的努力, “沪花”三审终胜“梦特娇”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真彩文具有限公司、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爱华文具有限公司还分别采用律师函、公告等形式, 维护公司品牌。
△自主品牌发展的经营维护
品牌发展进入成熟期后, 不仅要通过自我维护使产品得到不断更新以维持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采取法律维护以确保使著名品牌不受任何形式的侵犯, 更应该采用经营维护手段使著名品牌作为一种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使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的经营维护就是企业在具体的营销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品牌形象、保护品牌市场地位的行动, 主要包括顺应市场变化, 迎合消费者需求;保护产品质量, 维护品牌形象, 以及品牌的再定位。品牌维护战略, 指的是公司为获得顾客忠诚而努力保护产品形象和声誉, 维系产品的感知度, 这种战略是以质量导向型顾客为目标市场。
贝发集团有限公司以新颖专利产品维护发展“贝发”自主品牌。贝发集团下属子公司宁波贝发制笔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着贝发集团产品的研发工作, 至今已申报1797项专利, 获得授权专利1255项, 其中发明专利16项, 实用专利11项, 国际专利606项。
提出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促进作用越发明显。互联网、新兴媒体、三网融合、数字出版等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并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革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确2015年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10项主要目标,包括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要基本完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基本建立,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明确要完成的具体要求等。
明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投入保障政策、文化经济政策、文化贸易促进政策、版权保护政策、法制保障政策等,在政策扶持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综合运用行政、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多种手段和政策措施,以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尤其是,明确将拓宽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称,除了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之外,在国家许可范围内,我国将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还表示,将推动一批有潜力、有创新点的重要国有、民营企业上市。
将加大已有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有关财税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支持拓展国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文化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鼓励支持国有资本进入新兴媒体,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积极发展与三网融合相关的新技术新业务。
三网融合则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
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建设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腾飞阶段,为实现建设“京西夏都、生态涞源”,打造宜居、生态、绿色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涞源城区的现状和实际,特制定十二五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城镇化战略,建设旅游城市为总体目标。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优美环境、加快发展、重点建设大“品”字型城市框架,逐步改造旧城区为原则,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攻坚年活动为基础,抓住机遇,乘势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灵活运用市场开发,使县城建设从根本上发生飞跃,确保实现2015年撤县建市宏伟目标,从而促进和提升全县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一)路网建设
1、继续完善县城五条道路建设;
2、完成广昌大街北延至北外环路建设;
3、完成拒马河以南新规划路网建设;
4、完成各主要各主干道、次道建设;
5、完成县城各游园、台地、山地、公园、湿地公园的通行干道及内部步游路建设;
6、完成各街区街巷道路硬化建设。
(二)雨污排放处理系统
完成城区范围内所有主、次干道及各居民区污水管网和地面排雨污网建设,使城区污水排放更加完善。
(三)垃圾处理系统
引入市场经营机制完善垃圾填埋场建设,增加各主次干道及居民小区的垃圾收集设施,做到日产日清,力争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引进资金技术,研发生活垃圾的再利用。不断借鉴先进地区环境卫生管理的经验和模式,不断完善城市环卫工作的长效机制,增加环卫工作的财力投入,提升城市环卫工作的管理水平,打造省级乃至全国的先进卫生城市。
(四)城市绿化系统
按照建设生态宜居森林的绿化要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继续以“三山、一河、一湖、一圈”为重点,扩植拒马河林带,增植环城林带,建设小区隔离林带和通道绿廊林带。同时
加强旗山、荷叶山、烟墩山、神仙山、鹿过崖小山体的绿化,建设一片绿气游园,增加街头绿地建设,对新建单位庭院按照“五绿”的要求进行整体绿化。到2015年使县城周边及城中树木实实在在地达到1300万株,人均100株。绿地达到13万平米,人均1平米,实现人在城中、城在绿中。
(五)城市亮化
在十二五期间对重点建筑物、重点街区统一设计,严格审批,突出景观特色。同时要求各单位、集体和个人对沿街建筑物实施轮廓灯、激光激束灯的亮化工程,形成城市亮化的立体画卷。
(六)旧城区改造
实行拆旧建新土地奖励政策,鼓励拆旧建新,对节余出来的土地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盘活土地存量、节约土地资源,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实现规划目标,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到2015年将县城范围内的旧城区基本改造完毕。
(七)公共设施建设
1、公厕建设。在主要街区、旅游景区逐步完善公厕建设。
2、公园建设。在改造提高拒马源广场建设的同时,重点搞好南关泉公园建设,烟墩山公园建设,石门山公园、荷叶山公园、湿地公园、涞源湖公园等一批园区建设,极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集中供热
制定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对新建小区按照“三同时”原则全部实行集中供热,逐步取缔“黑烟囱”,到2015年基本实现无烟尘集中供热。
4、城市标牌标识建设
十二五期间完成县城城区范围内的全部道路、小区、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设置。
5、天燃气开发与利用
利用陕京燃气和城东矿业工业园区建设的契机,加快天燃气开发利用,大面积提高天燃气入户率,力争2015年天然气入户率达到60%。
6、墙改节能
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墙改节能技术和材料,鼓励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建设示范节能房舍,坚决杜绝和取缔粘土砖生产使用,加强墙改节能执法,为推进宜居、生态、绿色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新农村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完成3个城镇化建设试点和200个新农村建设,极大推动城镇化水平。
(九)小区物业管理
强化城市化管理水平,将小区物业管理纳入小区新建审批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已建成小区结合居委会建设逐步进行改造,到2015实现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物业管理规范化100%的目标。
(十)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加快经济适用房及廉租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形成完善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到2015年提供五万平米安居用房。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进行,做到人有所居民有安居。
(十一)农民工问题
切实关注农民工工资待遇问题,坚决杜绝随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发生,为广大农民工营造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
(十二)加强城市管理
1、规范城市管理队伍,加强城市管理的全覆盖,研究出台城市管理规范,下大力统一规范治理街道广告、牌匾及车辆停放、垃圾投放、摆摊设点等生活秩序,打造宜居城市。
2、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严格建设行为审批制度,建设专业化建材市场,划区集聚,规模发展,逐步取缔零散经营建材的门店摊点,严禁门外施工或摆放建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建设重点项目
1、高标准做好县城精品街区综合开发改造项目建设;
2、加快推进瑶台神山农林生态园项目建设;
3、做好夏都假日酒店项目建设;
4、做好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县城重心东移;
5、完成新汽车站迁址建设;
6、完成县城生态绿地景观体系建设,建设十处500亩以上生态公园;
7、完成县城标识建筑群建设;
8、完成县城县贸中心规划布局和重点商业设施建设;
一、根据乡域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加北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1、加北村的性质是:以生态农业,绿色蔬菜为第一产业,以畜牧业、渔业及多种产业为第二产业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2、加北村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在完全保护耕地,重新规
划用地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田水利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域闲置土地的作用,拓宽产品种类,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
二、加北村的发展目标:
1、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调整用地布局,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力的外部条件,使全村用地结构趋于合理。
2、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副产品,产品初、深加工,综合仓储,产品销售、牧业、渔业、旅游、文化等综合产业体系。
3、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敬老托幼、技能培训、扶贫、社保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4、造林增绿,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各级绿化体系,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加强基础设备建设,为确保生产发展和创造良好居住环境创造条件。
5、制定防灾规划,防止火灾、风沙、山洪泥石流等对村庄的危害。拆除、重建危房,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6、以工补农,以园带村。把加北村建设成“用地布局合理,生产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组织便捷,各项功能齐全,生活环境优良,地方特色突出,乡风乡俗文明,村庄面貌一新,村民生活富裕,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新农村”。
其发展计划实现目标是:“一年启动,二年实现,三年变样,五年达标。”!
三、局调整村庄布与体系结构
中心村基本保留完整,将畜牧养殖业尽量集中移出中心村,安置于下风向水草丰美处,使人畜分离,避免疾病的传播,原加漠公路南侧适当修建新住宅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靠近加漠公路一侧拟建一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扩大当地农产品、山产品的销售范围,在村内适宜地段开发旅游业,从而带动村内服务业的发展。
道路形成一纵一环为主,网格支路为辅的道路体系,即将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形成环路,东西纵向贯通主街拓宽改造形成纵向主轴,其它现有沙石路基本呈纵横交错的方格网格,这样就形成了加北村以现有路网为基础,做适当调整,改造切实可行的村镇体系结构和布局。
四、人口规模与结构
1、人口规模:
现状:9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共有923户,3057人。
预测:未来达到,2、人口结构:
现状:共有923户,其中从事农业生产500余户,畜牧养殖业80余户,其余为亦工亦农人口。
预测:规划实施后,从事农业生产村民户数维持在500户左右,畜牧业采取集中养殖措施,使畜牧养殖业村控制在30户左右,利用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农家田园式度假项目。规划20户左右村民从事旅游业、服务业,其它村民安置于村办工厂及农产品及小产品经营,从而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得到安置,并加快农转非的速度,使中心村向城镇化靠拢。
五、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1、道路设施
(1)、现状:村屯内部道路体系不完善,共有13条路面,全长17.5公里,其中只有原加漠公路为水泥路面,宽只有6米,其余均为村间小路,且路况较差,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电线杆零乱,存在不安全隐患,极待改善。
(2)、道路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结合现状的主要道路,确定道路布局形式,对现状道路进行硬化、宽化、拓宽改造同时调整道路竖向,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对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其主路形成村内环状道路系统,以该系统为中心,对其余现状道路进行综合整治。保证主路系统为水泥路面,其余道路路面铺装形成,根据村内具体情况确定。主路系统单侧设置路灯,其余道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灯饰亮化,主路红线宽度为18米,其余道路均为9米。道路两侧设排水沟,其具体形式为明沟,主干道两侧明沟设置加盖板,街道两侧设街道树,加强干道绿化,保证路面洁净、平整。
2、供水设施
(1)、现状:
村内现有自来水用户达345户,占全村的29%,其余村民均使用机井供水,全村共有深水井9眼,深度可达100余米,水质较好。现有自来水供水管网埋深较浅,村民用水量较少,冬季自来水易冻,村内现有农田无灌溉和防涝措施,村内大部分无室内消防水
源。
(2)、供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解决村内自来水问题,对现有机井水质进行化验,如不符合标准,将修建几处水塔,进行处理,保证自来水水量充足,使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确定输水工程管线走向,及水源保护措施,将自来水管网进行整治,深埋。增加自来水加压设施,保证室内消防水源。
3、排
水设施:
(1)、现状:
主要街道采用明沟排水,其余道路及用户无排水设施。
(2)、排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根据生产、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结合地形现状统一设置村内部排水系统,划分排水区域,实行合流制的排水体制,全面进行下水道、渗水井、排水沟渠的建设与改造。排水应结合道路建设一并改造,可采用明沟或暗渠的方式。确定排水沟渠的横断面,明确污水处理方式、规模及等级,确定污水排放地点。近期规划生活污水及厕所污水用渗水井处理,地面雨水利用道路两侧明沟或暗渠排放,规划远期根据地势高差沿道路规划几条排水管线,将村民厕所改为室内冲水式。
4、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设施
(1)现状:
村内已基本解决村民生活用电,全村共7处变压器,其中100千伏安一个,63千伏安1个,其余均为30千伏安变压器,无工业用电。通讯基本畅通,但室外电缆杂乱无章,影响村内道路交通。有线电视覆盖率仅达到20%。
(2)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根据工业用电量增设工业用电变压器。通讯及有线电视采用地下管网,结合现状现形村内道路系统,尽量做到铺设合理,不影响整体环境,使入户率达到100%。
5环境卫生整治
(1)现状:
村内每户农民家中均有室外厕所,其中2005年将50户室外厕所改为无味厕所,村内现状只有小学及乡政府两处公厕,生活垃圾入家畜粪便堆放比较散乱。
(2)环境卫生整治建议主:对村内室外厕所进行统一改造,有条件的村民可在室内修建厕所。增设公厕,集中堆放垃圾,确定村内部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外部垃圾处理声的位置与规模,确定垃圾处理方式,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现状提出人畜分离的改造方案,提倡村庄牲畜村外集中圈养,合理确定牲畜圈养的场所,其场所位置应考虑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
6主要公共建筑配置
(1)现状:
村内公共设施建筑不完善,村内现有小学一处,共有7个班,学生204人,老师17人,教学楼共三层,教学设施较完善,但室外操场场地不平整,易积水。村内现有卫生院一处,共有医务人员5名,4名初级职称,1名药剂师,医疗设施不完善,无敬老院及幼儿园,村内无大型公共场所。
(2)主要公共建筑配置建议:
对现小学进行整治,平整操场,增加运动设施,将现有卫生院建筑进行拆除,并在原址上进行新建,在中心区附近建设一处农民休闲广场,并在广场周边修建幼儿园及敬老院各一处,对乡政府及村政府进行改建、扩建,以满足行政办公的需要。
六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1、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为70平方米/人。
(2)、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居住建筑用地60,公共建筑用地8,道路广场用地12,公共绿地8,工业建筑用地12。
(3)、本项目为对加北村进行整治规划,所以建设用地位置不变,只是将其中一些地块性质进行修改,并在村子原建设用地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用地。
2、村区规划范围:在原村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东西方向的具体位置及面积待测量图完成后共同确定。
3、建设用地的大体布局:
(1)、居住用地大部分对现状民宅进行改造,基本上保持性质不变,将现状危房拆除重建,另外在现砖厂地段及其东侧规划标准化农村住宅小区50-100户,做为安置村内需动迁的村民。
(2)、公共建筑用地平均分布在居住用地内,一些公用的设施布置在村中心附近,另外在村西侧接近加漠公路规划一处农贸批发大市场。
(3)、道路用地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扩建,并在村附近规划一处农民休闲广场。
(4)、公共绿地:村内公共绿地主要以道路两边绿化带及中心休闲广场绿化为主,另外在西侧池塘处规划一处以农家特色为主的旅游渡假场所,该区域需覆盖大面积绿化,养殖场和居民村之间设置植树隔离带。
(5)、工业建筑用地选址要靠近加漠公路,原则上不占用农田及耕地,并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6)、养殖业采取“人畜分离”的原则,将养殖基地移至村东西两端的草场上。
2006-09-07 09:05:55 来源: 河南报业网(郑州)网友评论 3 条 进入论坛
大河网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河南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发展中大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尤为重要和紧迫。从现在到2020年,要抓住难得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现实基础
今后十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省拥有近7000万农村人口,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今后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持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但是,我省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村民主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又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尽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客观要求,在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作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判断,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随着政府投资方向逐步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出发,作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决策,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必将有利于我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持续加快,我省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能源原材料丰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突出,更有条件在国际和地区产业分工重组中实现结构升级,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我省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人均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产业优化、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处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好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进取,奋力开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
——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作为着力点,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不同条件,抓好试点,总结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防止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奋斗目标
到2020年,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是: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36%,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医疗体系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初步建成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乡风民风文明,村容村貌整洁,管理科学民主,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时期是关键。到2010年,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性目标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左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林木覆盖率达到26%以上。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1,责任编辑:张巧玲
大河网讯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基本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1)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38个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设、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合理布局井、渠、桥、涵,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2)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推进以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集中农业项目和资金,扶持71个粮食生产基地县;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治理,推进24个产粮大县实施规模开发,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搞好土地复垦和后备资源的开发。(3)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步伐。突出发展奶业生产,积极发展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推进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豫北蛋肉鸡和豫南水禽等优势区域开发。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区域建基地,着力培育40个畜牧业重点县。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程。2020年基本实现农户养殖小区化,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4)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和桑蚕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名特优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5)发展标准化农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重点制定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范围。分期分批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推进品牌农业建设,支持农产品申报国家级、省级名牌。(6)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操作安全的农业机械发展步伐,提升农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农机装备结构升级。稳定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推进水稻、玉米栽种收获机械化,加快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2020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7)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2020年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80%以上。(8)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节约型农业,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型农业和集约化生态养殖业,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坚持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农民居住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与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到202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到40%以下,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1)充分利用粮食、畜禽、果蔬等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1左右,2020年达到3∶1以上。(2)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利用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及技术支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导各类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实现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4)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培育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建立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促进优质农资、日常消费品下乡进村和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十一五”期间,全省连锁“农家店”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实现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5)加快县城和重点镇、中心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县政府驻地撤销城关镇建办事处工作,继续调整乡镇规模,使乡镇规模和布局趋于合理,实现县城与重点镇、中心镇协调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地区影响力的中等城市。2020年全省县城人口规模达到2000万人以上。(6)着力加强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位,营造健康、安定、有序的人居环境。(7)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消除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并稳定就业,逐步形成城乡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
(二)围绕生活宽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广泛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1)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劳务协作,搞好与输入地的沟通和对接,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引导农民在非农产业中得到稳定就业。2010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2000万人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发展订单式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创造河南劳务品牌,建设全国劳务输出基地。(3)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工资保障金制度,严格执行同工同酬、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解决务工农民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4)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范围。
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建立稳定的种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给予补贴。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加大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坚持开发式扶贫,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对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继续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对少数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的乡村实施移民搬迁、异地脱贫。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脱贫解困和巩固温饱的双重目标。2010年实现4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分步改造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加强农村卫生所(室)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完善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疾病的防治力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保证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对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奖励扶助政策,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后顾之忧。(1)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加强乡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力争到2010年达到60%以上。(2)建立并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3)逐步建立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20年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60%以上。(4)完善优抚保障机制,落实优抚政策,保障农村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5)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初步建立以孤儿养育、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做好老龄工作。(6)加强生产救灾工作,形成以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生活救济、备灾与减灾为基本内容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三)围绕乡风文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巩固和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建立城市教育支持农村教育的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一五”期间,对全省农村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快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农村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1)努力创作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2)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室(大院)的目标。(3)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10年,实现农村居民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4)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0年,全部乡镇及50%的行政村建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注意发掘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扶持农村民间艺人和文化表演团体。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1)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视农村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4)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发扬尊老爱幼、互助互济等传统美德,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5)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貌。
(四)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农村新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1)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民饮用水质量。“十一五”期间,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水和重污染地区、山区严重缺水地区9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逐步提高自来水入户率,2020年基本普及自来水。(2)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续建配套工程,充分利用山区水电资源,搞好农村小水电建设。(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所有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油路),90%以上的县道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乡道达到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路、站、运同步发展,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4)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在适宜地区全面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扶持养殖场(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农村沼气用户发展到400万户左右。2020年大多数农户用上卫生安全的燃料。(5)大力发展农村通讯,实现村村通电话,充分利用各种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6)搞好给排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做好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水工作,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村庄和村际通道绿化工程,加强沟、河、渠绿化,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7)根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条件,优化村庄布局,统筹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搞好“空心村”整治。有条件的地方,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一规划,搞好村庄建设。注重村庄安全建设和农村消防、森林防火工作,预防山洪、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1)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河流生态修复、雨洪利用、地下水补源和替代水源工程建设。(2)加强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着力从源头防治水资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因地制宜推广种养业清洁生产技术,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3)保护濒危生物资源和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4)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宜林荒山荒滩荒地全部绿化,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加强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
(五)围绕管理民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建立村级管理新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强化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推进村委会和其他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健全与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会议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和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加大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农村后备人才的培养教育。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实施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农村基层干部评价体系,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和优秀村干部激励机制。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在农村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同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农民群众自主维权相结合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
实施农村“平安工程”,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活动,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村警务机制,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引导,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广多种形式的民主交流制度,完善农村民调组织,建立及时有效的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缓解压力和稳定情绪的良性工作机制,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努力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提高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各县(市)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优势品牌,壮大支柱产业,实现县域经济的特色化。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向集团化、集约化、外向型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积极扩大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联系,促进县域内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纽带和载体作用。
(二)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努力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种养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集成,力争在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农业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引导和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加快构建国家推广机构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科技普及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增强农民获取科技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扩大支农业务范围。坚持金融创新,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信贷。鼓励发展农民信贷担保机构,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搞活粮食流通。深化供销社改革,为农产品流通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四)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农资金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2%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稳步增加省级配套资金投入。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确保一定比例用于以小型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涉农资金,优化支农资金使用办法。县域内各金融机构要拓宽信贷支农渠道,逐年增加新增存款投放县域的比例。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资投劳。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五)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保证。积极抓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有一套好的扶持政策”的“五个一”工程。加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加快发展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五、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责任,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快建立任务明确、分工协调、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搞好试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组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县百乡千村”试点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要帮助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致富门路,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基本解决温饱的地区,要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新突破。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的地区,力争在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乡村面貌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已经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地方,要谋求更大发展,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广大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标准,在加大政府扶持、鼓励社会参与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破除影响农民创业的陈规陋习,革除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营造农民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和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入会和维权的力度。共青团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妇联组织要为培养新型女农民做出贡献。工商联组织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究。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省上下的统一认识和共同行动。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规划,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首个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专项规划而言, “十三五”《规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编制的五年规划, 涵盖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全面工作, 综合性更强、含金量更高, 是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
一、《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谋篇布局
《规划纲要》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的:“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总基调, 把城市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定位, 把城市工作作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明确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历程,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十二五”时期, 我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城镇化持续推进, 城乡和区域空间布局日益优化。然而,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加速发展的同时, 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超过2万亿农民工及随迁家属难以融入城市,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 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城市病”问题加剧, 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要求日益迫切。
“十三五”时期, 《规划纲要》提出了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的目标, 这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方面巨大的投资需求,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仍将处于加速推进的阶段, 但将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为此, 《规划纲要》总体要求指出,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全过程,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优化升级, 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环境质量和安全运行水平, 建设宜居宜业、特色彰显的现代城市, 打造和谐幸福、田园牧歌的美丽乡村。
二、《规划纲要》整体安排科学务实更具可行性
相比“十二五”规划而言, “十三五”时期在主要目标设定、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的制定方面, 都是结合“新常态”的基本特点进行综合考量, 突出了问题导向, 《规划纲要》整体内容更加科学务实、有力可行。
在主要发展目标设定方面, 针对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现象, 将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由“十二五”时期的9%降至“十三五”时期的5.5%, 这种调整主要基于“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的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由“十二五”时期的17%降至“十三五”时期的9%左右。因此, 建设规模扩张速度也将随之减缓, 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城市发展薄弱环节, 明确提出加大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近年来, 我国城市建设逐步聚焦地下管廊建设。从2013年在36个城市试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始, 到2015年全面启动地下管廊建设工作短短三年时间, 无论从政策层面、技术标准, 还是资金支持等方面,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 “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恰逢其时。
在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制定方面, 针对工程质量保障问题,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研究建立工程质量保险等市场机制, 这是新形势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务实之举。由于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方式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质量安全监督力量明显不足, 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后, 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集中执法, 虽然在短期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治标不治本。实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可以使政府从包揽一切的“无限责任”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运用市场的力量和手段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机制的改革, 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此外, “十二五”时期, 全国各地大规模推进公租房建设, 然而一些地区的公租房项目入住率偏低, 位置偏远、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导致公租房“叫好不叫座”的现象频出。因此, 狠抓公租房配套设施建设, 做好公租房的分配入住, 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搬入新居, 成为当务之急。《规划纲要》针对公租房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 明确要求组织排查已开工公租房项目的配套设施情况, 列出不完备项目清单, 纳入各地配套设施建设计划。
三、《规划纲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贯穿始终
《规划纲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 不仅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的高点站位, 而且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 助力经济增长, 增进人民福祉。
在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 《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满足城镇新居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 并明确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两大方向, 即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此外,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中, 90%以上的供应主体是个人, 虽然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也开展住房租赁业务, 但总体来看, 由于缺少配套政策支持, 专门从事住房租赁的企业仍是少数, 远远不能够满足住房租赁消费的需求。为此, 《规划纲要》创新提出将从税收优惠、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规划建设和用地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等方面扶持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在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方面, 《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把一些库存商品住房转为棚改安置房。这是落实国家提出的“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创新举措, 不仅有利于尽快解决棚户区居民安置问题, 也有利于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的通道, 实现住房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给保障对象更多的选择权, 在保障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保障对象的满意度。特别是在当前一些房地产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 大规模上马棚户区改造项目更加剧了资源的双重浪费, 调整棚改货币化补偿政策尤为必要。
中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习近平的“健康中国”策
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分量重、新意浓,习近平在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应民众关切,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本色。
新意:新名称、新战线、新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此次大会,反映出高层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本次大会具有多重新意:新名称、新战线与新部署。
上一次规格相若的此类会议,要追溯到1996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今次会议定名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并重观念的意图显而易见。
习近平在大会上提出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卫生与健康战线”,是不同寻常的表述。
卫生战线是常见讲法,指以往工作吃重的医疗卫生部门与相关行业。而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可看出,“卫生与健康战线”延展到更广泛领域,并指向多个部门的职责担当。
“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等要求,明确了环保、体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民政养老等部门须“守土有责”,也契合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主旨。
心意:保障全体人民“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
这些新意背后的心意,是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自2014年12月习近平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提出,他在这次大会上重申、强调,明确显示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大要义:“全”与“民”。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涵盖“全体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如此坚定的表述,透出对健康全覆盖的决心,即任何地区,无论老幼,普及健康生活没得商量,完善健康保障不留死角。
“民”字是秉持施政所向、心系于民,呼应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调研考察等多种方式,望闻问切、听取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愿,思考谋划医改成果怎样更真切惠及到每家每户。
上月,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我们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正在抓紧制定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
对于全民健康这一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顶层设计已完成,施工蓝图将会出台。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在此次部署推进医改任务时,习近平提出了“三个着力”,即制度建设突破、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发挥医者积极性。
相关的改革新举措有望落力在此,接续推出。因为若要解决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需要有攻克难点、痛点的“组合拳”。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推荐阅读:
文化企业未来战略规划10-11
企业文化三年战略规划09-26
如何策划与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01-02
历史文化旅游规划纲要11-15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11-09
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12-17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06-21
企业文化企业理念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