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干部政策(共10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人口2000多万,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口100多万,面积48.27万平方公里,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邻甘肃省、青海省;南倚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千米。这是我去新疆前对新疆的了解。
我叫宁殿宾,今年43岁,是河北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的一名主主任医师。2014年3月,我作为河北省第七批援疆干部被派到巴州第二人民医院(燕赵蒙医院)工作,为当地开展手术治疗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新技术。还记得临行前与家人、朋友依依惜别的场景,虽然不舍,但为了完成党交给我的这个光荣使命,我毅然踏上西去的路程。
环境复杂、工作艰苦、语言障碍、民族习惯不同、医疗风险高是我们每个援疆医疗队员共同面临的难题。在逐步克服了气候、语言、饮食、工作环境上的巨大差异后,我迅速适应角色,融入到当地的医疗工作中。我所在的燕赵蒙医院,是2000年和静县蒙医院由和静县迁至巴州改成的,外科更是于2013才刚刚建立。来到巴州后,医院领导安排我从事专家门诊及病房查房工作。从事门诊工作要直接接诊病人,而且来看病的有部分是不懂汉语的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病人,语言障碍是最大的困难,于是我向蒙族同事学习,勤学苦练,目前能基本完成与患者的沟通。由于医院迁来时间较短,所以患者较少,我们响应医院号召,多次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到各社区、县区、乡镇、村庄进行义诊,宣传医疗知识,加强医院影响力。经过不懈的努力,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持续增多。病房查房时针对相应专业跟外科同事们共同学习了国内、国际前沿知识。同时我也在医院业务学习时间给全院同事进行了专业技术讲座,使之对甲状腺、乳腺各种疾病诊疗规范加深了了解。通过以上工作,我很快赢得了医院及科室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由于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热情服务,所以经常有患者慕名而来,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援疆干部,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饮食习惯的不同带来的种种困难,还要忍受不能照顾亲人的煎熬。1年多前,我八十岁的老父亲因前列腺增生不能小便不得不行手术治疗,而之前为了不影响我的援疆工作,他已经忍受了几个月小便困难的折磨,打电话时却从来不跟我说。父亲手术时却不能在床前尽孝,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妻子独自在家中照顾老人、孩子,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我却不
能分担,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女儿才十几岁,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却不能在她身边陪伴她学习、成长,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想到援疆事业,看到病人对我们新技术的渴望,我别无选择。
援疆以来前指、巴州及家乡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及时了解我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排解思乡情绪,鼓舞工作热情。在新疆我们感受了大家庭的温暖,并把思乡之情化作战胜困难、做好工作的无穷动力。截至目前,共在门诊诊治病人2000余人,会诊、义诊数十次,教学查房、专业讲座100余次,开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等手术100余台,同时带动外科进行论文写作、医学书籍编撰、科研立项。全方位提高了医院外科的医疗科研水平。每当我看到患者从带着焦虑、担心的神情走进医院到带着满意的微笑从医院走出去,心中就充满着巨大的满足感。
援疆以来我快速融入到医院、科室这个大家庭中,和很多蒙古族、维吾尔族同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我离开了家乡,但是从他们那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亲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欢乐。巴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他们就是我第二故乡的朋友、亲人。
1.1历史援疆政策
中国的“援疆政策”可以追溯到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不仅将西域50国统一汉王朝,更通过戍守边疆30年推动了西域的融合和发展[1]。到了清代,清政府对新疆实行了“协饷制度”,每年向新疆拨付百万协饷用于新疆的军政开支,这部分费用一部分由清政府支出,另一部分则由各省、海关分摊。“协饷制度”的援助形式类似于今天的“省市对口援疆”。制度的建立,为新疆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经费[2]。除此之外,中国的历代中央王朝还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援疆政策,例如“和亲修好政策”“筑城屯兵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屯垦戍边政策”,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著,使国家对西域治理的地域逐渐明确稳定,治理政策与中央政府逐渐趋于一致,治理的机构逐渐健全统一,治理的政策逐渐规范完备[3]。
1.2 1949-1978 年的援疆———“计划经济援疆期”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中央就明确了发展和稳定新疆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了“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汉族支援少数民族、兄弟民族相互支援,举全国之力,共同推动新疆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治疆策略。中央政府依靠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对新疆给予了人员、资金、技术全方位的支持。例如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名新疆医学院)就是这一时期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援建项目之一。该院建院元老,大多是从上海、湖南、山东等省区派出的知识分子,他们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1978-1995年的援疆———“对口援疆政策确立期”
1979年,乌兰夫在《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繁荣的边疆巩固的边防而奋斗》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对口援疆”,同年7月,中央52号文件转批了乌兰夫的报告,正式提出“对口援疆政策”,强调发达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政策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体现和实践。一个大局,是指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指当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比如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4]。“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同时也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
1984年10月,我国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法》第61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帮助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这是我国“法制援疆”的雏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5]。
1.4 1996-2009 年的援疆———“对口援疆政策实施期”
1996年,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新疆稳定工作,第一轮援疆正式启动。1997年2月,由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8省市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选派200多名援疆干部陆续抵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专门设立“调干联络处”(2000年更名援疆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联络工作,全国范围的“对口援疆”正式拉开帷幕[6]。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大对口援疆力度”,并通过中办〔2003〕32号文件,对加强新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的政策举措。2004年4月,中央专题研究新疆工作并作出了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总体工作部署,提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并通过中央〔2004〕11号文件,使新疆享有了一些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特殊政策,并在经济、教育、宣传文化、民族宗教、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确保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战略措施。
从2005年开始,中央进一步扩展援疆政策,将原来单一的“干部援疆”调整为包括干部援疆在内的“全面援疆”,包括人才、资金、项目、合作交流等。其中,“干部援疆”成果显著。截至2009年底,中央共派6批共3749人到新疆的12个地州市和82个县市,以及58个区直单位和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辖的12个师及32个直属单位、部门工作。
1.5 2010 年至今的援疆———“对口援疆的高潮期”
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新疆工作提高到党和国家战略性工作的高度,作出了举全国之力支持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部署。会议确定北京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明确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期限为2011-2020年,受援方为新疆12个地州市的82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会议对对口援助关系、对口援助模式、援助资金大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2 对口援疆政策评价
2.1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截至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GDP年均增长11.5%,比1979-1999年(西部大开发前)高1个百分点,比2000-2009年(西部大开发至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前) 高1.4个百分点。2010年新疆GDP突破5000亿元,2011年突破6000亿元,2012年突破7500亿元。以往“上升比全国慢,回落比全国快”的局面已经改变,新疆形成了新的增长格局。
2.2 民生建设深得人心
19个支援省市集中主要力量,安排援助资金,其中70%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受援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改变当地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新疆各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3 项目产业援疆初见成效
依托新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19个支援省市以及大型国有企业产业援疆工作全面启动。中央企业累计签约金额5600多亿元,目前所有对口支援省市都与受援地签订了产业合作项目协议,引进上亿元的产业合作项目,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另外,国家有关部委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援新疆发展的特殊政策,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新疆产业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产业援疆,使得援疆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央企产业援疆、19援疆省市国资系统援助成为推动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引擎,3年实现新疆国有经济后发赶超。2010-2013年,中央企业在疆投资项目548个。19援疆省市国有企业合作项目507个,投资5264.19亿元。
2.4 不足之处
“对口援疆”成效显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一是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缺少监督、考评机制,无法真正调动支援省市“对口支援”的积极性。二是产业、项目在实施前缺少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评估,容易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在今后的援疆工作中,建议政府在宏观层面重视援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针对性地注重解决援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援疆效率。
摘要:援疆政策古来有之。文章通过梳理回顾我国的援疆政策,分析评价实施援疆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援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建议政府在宏观层面重视援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针对性地注重解决援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援疆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一、提高医疗待遇
1.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为正、副厅局级的离休干部,提高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通知>的通知》(赣组字[2011]54号)。
2.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为正处级及以下的离休干部,按省(部)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标准的通知>的通知》(赣组字[2011]55号)。
3.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为正司局级的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通知>的通知》(赣组字[2009]58号)。
4.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为副厅局级的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通知>的通知》(赣组字[2011]54号)。
5.1937年7月7日至1942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文化大革命”前为副厅局级的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通知>的通知》(赣组字[2011]54号)。
6.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县处级及以下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副司局级医疗待遇《中共江西省委組织部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通知>的通知》(赣组字[2009]58号)。
二、提高生活补贴标准
1.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生活补贴由原每人每年增发两个月的基本离休费,提高到每人每年增发三个月的基本离休费。
2.1937年7月7日至1942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生活补贴由原每人每年增发一个半月的基本离休费,提高到每人每年增发二个半月的基本离休费。
3.1943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生活补贴南原每人每年增发一个月的基本离休费,提高到每人每年增发二个月的基本离休费。
4.执行时间:从2011年1月起执行《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提高离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的通知>的通知》(赣组字[2011]66号)。
三、提高护理费标准
1.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护理费由原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800元。
2.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部护理费南原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
3.执行时间:2014年1月起执行《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的通知>的通知》(赣老发[2014]1号)。
附:1.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从2011年起每年增发一个月的基本离休费作为生活补贴(赣组字[20l 1]66号)。
2.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从2014年1月起护理费标准提高为每人每月600元(赣老发[2014]1号)。
7月,河南南阳援疆干部不远万里,抵达新和,揭开了新和援疆工作的新篇章。三年来,各位援疆干部在新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历经北京奥运维稳和安保的严峻形势,目睹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全体援疆干部在县委李书记和杨振中县长的领导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同新和的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同民族分裂分子作坚决斗争。为新和各族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积极深入到基层农村、医院、中小学校、各类施工现场和基层一线调研,认真落实上一批援疆工作队后续工作。
各位援疆干部,通过一言一行,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推动了新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围绕新和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当外人,求真务实,积极贡献智力,促进了工作发展;顾大局,识大体,讲求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自觉克服水土不服等现实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新和干部队伍建设增添了 1
光彩;充分发挥“工作队”、“宣传队”和“联络队”作用,为新和与内地各省市的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推动了援疆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
研究20—的援建项目,为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谱写了一曲血浓于水的援疆之歌。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党校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党校工作的李书记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李书记对县委党校工作的支持做以下发言:
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培训党校干部。
在对新和党校的援疆工作中,李书记注重加强与派出县市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使新和与各对口援疆省市文化、教育等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和与河南南阳市的联系日益密切,双方人员往来逐步增多,层次也越来越高。在——20的三年间,积极联络本省相关单位,为我校搭载培训平台,提高党校职工的理论水平,共为我校投入培训资金6万元,培训职工人数13人。
二、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党校教师理论水平。
促进了新和县委党校全体教职员工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援疆干部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优势,注意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总结新经验,积极主动地与本单位、本部门干部职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同志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利用便利条件,促成了县委党校7名教师前往南阳市委党校学习,极大的提升了县委党校教师的眼界和教学水平。在分管工作中,各位援疆干部注重把先进 2
的理念、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努力运用到工作中,把自己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党校干部职工,为党校教职员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组建队伍,拓宽进人渠道。
县委党校核定编制19人,有12名教职员工,教师紧缺。李书记到任以后,专门招聘了2名大学生并协调县人事部门调入2名双语教师来我校工作。壮大了我校的教师队伍,增强了师资力量。
四、从党校长远发展考虑,为县委党校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
除了上面提到的,赴南阳学习的费用由南阳市解决外,援疆干部从党校长远发展考虑,为党校新建大楼的建设提供了三百万的资金支持,使党校干部综合培训大楼能够顺利开工建设,为新和县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为县委党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河南省先后选派干部人才400多人次,分别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各级党政机关、团场和企事业单位任职。几年来,援疆干部人才积极推动援疆工作,展现出良好的社会形象。十三师在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扎实做好援疆干部服务工作,还需要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采取更多措施,激励援疆干部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已有2437名援疆干部人才到兵团工作,传帮带兵团干部人才1907名。这些援疆干部汇集了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优秀人才,在兵团维护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央安排,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和兵团第十三师。自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选派了近200名援疆干部支援兵团第十三师的建设和发展。十三师党委、十三师师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高度重视对口援疆工作,充分发挥主体力量、主导作用、主动意识,不断完善援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援疆干部人才政策衔接者、发展促进者、稳定维护者、经验传授者、合作联络者、兵团宣传者的作用,援疆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援建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十三师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推动了经济发展。
十三师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的基本情况
十三师对用好援疆干部,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作用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做好河南省对口支援师团援疆干部职务安排和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援疆干部来十三师一律任实职、给实权,正处级干部任部门或单位正职,同时对援疆干部办公条件、医疗服务、经费保障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在援疆干部服务管理上,十三师党委组织部、援疆办积极与十三师指挥部紧密协作,分工负责,形成合力。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制定了《援疆干部“十严禁”》等规定,对援疆干部援疆期间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作风纪律作了明确要求。十三师党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十三师河南援疆干部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全师各受援单位按照热情、细致、周到的要求,切实落实援疆干部人才各项待遇,为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河南省先后选派干部人才400多人次,分别在哈密地区及十三师各级党政机关、团场和企事业单位任职;为十三师培训干部人才4073人次。援疆干部人才带来各类项目40多个,先后建设了日光温室大棚、万亩红枣基地、水源汇流工程、富民安居工程、双语教学楼、中医综合楼、基层党组织阵地、师职业技术学校、师群众文体活动中心、师中心幼儿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几年来,援疆干部人才积极推动援疆工作,“市-团”对口帮扶全面落实,援疆项目推动民生显著改善,产业援疆成效显著,智力援疆蓬勃开展,文化援疆特色鲜明,援疆干部人才展现出良好的社会形象。
十三师在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级援疆机构不健全,对援疆干部服务保障不到位
援疆工作没有配以相应的独立编制。以师一级援疆工作办公室为例,人员编制不健全,工作人员一律从机关部门或事业单位抽调,三至五年调换一次人员,队伍很不稳定。?@种做法不但加大了援疆业务人才培养的难度,还会严重影响援疆办对援建干部人才的服务保障,不利于援疆干部人才发挥作用。
受援单位认识不到位,对援疆干部定位不准确
工作中,有这么几种倾向不利于援疆干部发挥作用。一是有的受援单位给援疆干部压担子、交任务,安排任务具体、繁重,有的甚至都很难完成;二是有的单位则相反,认为援疆干部不稳定,工作安排多了没必要,所以仅交代由援疆干部负责援疆工作,使得援疆干部无所适从;三是个别单位的领导干部和职工,对援疆干部的偏见仍然存在,觉得援疆干部是来“镀金”的,“好吃好喝伺候着”就行了,浪费了援疆资源。
派出单位持续关怀不够,援疆干部有“后顾之忧”
援疆干部都是援疆省份优秀的业务骨干和精英,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边疆援建,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也代表着他所在的单位,因此,援疆工作离不开援疆干部所在单位的支持。援疆干部到受援单位之初,原单位还能给予关心和支持,经常性地关怀问候,时间一久,有的似乎就被单位“遗忘”了。有援疆干部说,自己援疆两年多,原单位的领导班子换了一大半,自己原来的岗位也有人替代,觉得没有了归宿感,害怕回去。这种“后顾之忧”严重影响了援疆干部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得他们无法安心工作。
援疆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小
在援疆干部人才队伍中,党政方面的领导干部比较多,虽然目前党政领导干部比例有所降低,但是对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的新疆来讲,还应该增加专业技术类人才参与援疆。比如发展金融业,希望有金融类援疆专家的指导;受援地的百姓都希望就近看病,但是有些疾病却找不到一个专家门诊;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普遍缺乏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所以,适当增加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援疆,有助于促进援疆工作全面开展。
援疆干部教育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发挥作用不均衡
援疆干部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工作部门,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素质能力本身就存在差异;新疆基础设施薄弱,文教、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干部思想观念解放不够,接受新技术和新观念的能力不强,这些因素导致援疆干部施展才华的“平台”受到限制。所以,在这样背景下,有的干部角色转变慢,有的干部则很快就能融入受援单位;有的干部还处于调查研究认识了解的阶段,有的干部则早已掌握了一套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由此可见,援疆干部人才作用的发挥并不均衡,存在个体差异。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援疆干部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比如,少数民族语言上的沟通障碍,援疆规划及资金在具体实施时的不均衡,等等,也都会或多或少制约援疆干部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的对策建议
要扎实做好援疆干部服务工作,为援疆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要注重高位推动,健全援疆领导体系。要有专门的援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划分任务,确保援疆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实各级援疆办公室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干事、持续地干事,并修订完善各项管理服务制度,加强援疆干部管理,保证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安排关键岗位。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注重发挥其整体优势,又要重视每位同志的个人作用,对口安排重要岗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完善生活保障。严格落实好自治区和兵团关于援疆干部的各项政策待遇,在办公、住宿、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服?毡U希?不断丰富援疆干部人才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幸福的归宿感。
四是严格管理考核。要把援疆干部的考核纳入当地干部考核之中,一同考核、评比;要加强援疆干部教育力度,围绕兵情、师情、社情、民情等进行学习;要加大与援疆干部的思想交流与沟通,真正做到生活上关心帮助援疆干部。
要合理安排使用援疆干部人才,为援疆干部人才发挥作用明确努力方向
兵团各级受援单位要结合援疆干部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安排任职分工,给职、给责、给权,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要通过援疆干部人才座谈会、考察调研、开展援疆干部人才讲学、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畅通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受援单位的沟通联系渠道,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优势大胆工作。
要双重关心关爱援疆干部人才,为援疆人才发挥作用解除后顾之忧
兵团广大受援单位要为援疆干部人才营造便利的生活环境、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和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要严格执行援疆干部人才休假制度、体检制度,关注援疆干部人才心理健康;要不断完善援疆干部人才谈心谈话制度,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反应和工作诉求。派出单位也要多关注援疆干部人才的家庭情况,多关心援疆干部人才的家人,为他们在边疆放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要按需选派援疆干部人才,为援疆干部人才发挥作用搭建更大平台
一是要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在援疆干部人才中的比例,要把政治素质好、专业技术精、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干部选派出来,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建筑、金融和文化产业等领域工作的人才更为需要。二是要切实强调援疆干部人才选派的连续性,重点在一个部门、一个学科或一个产业上,通过连续选派,真正带活当地一个产业、一个学科。同时,还要结合具体支援的项目,因项目派人员。
要加强对援疆干部人才的培养教育,为援疆干部人才发挥作用打牢思想基础
加强援疆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学习教育和援疆干部人才自主学习提高有机结合,使援疆干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提升,为援疆干部迅速融入受援单位,发挥自身作用奠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要积极引导援疆干部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中央关于新疆、兵团工作的讲话精神,了解新疆及兵 团的历史和现状、社情、民情,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应对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切实为总目标的实现奋力作为。
要建立健全援疆干部人才教育培养和激励机制,切实保障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严格做好援疆干部人才考核管理各项工作。加强与援疆干部人才派出单位的沟通,定期向派出单位反馈援疆干部人才在疆工作表现。进一步鼓励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留疆、留任,激励他们在新疆建功立业。重点要引导他们发挥好理念传导作用、建言献策作用、表率作用和传帮带示范作用。真正做到“才尽其用”、“授人以渔”,切实推动智力援疆由“输血式”向“输血、造血式”共同发展的转变,不断提高受援地人才智力开发水平,加快本地干部人才成长步伐,尽快为受援地培养一支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作者简介
张卫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党校副校长、讲师
网友:相遇如风
2011年08月29日09:34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疆人才工作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座谈会28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要完善选派机制,把政治上强、有奉献精神、能干实事的同志选派进疆”。(人民网)
政治上强、有奉献精神、能干实事,这是李源潮选拔援疆干部的三标准,笔者认为,这三标准精确概况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对于干部选拔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完全可以作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
政治上强,才能明辨是非、立场坚定,才能听党的话、对党忠诚,政治上不强,就容易迷失自己,失去方向,就会消极堕落、阴风阳痿。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生保持清廉为民之作风,就在于他们始终对党忠诚,始终恪守党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有奉献精神,这应该是每一个有共产主义信念人的共同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服务呢,这就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讲奉献,要有奉献精神。沈浩因何能舍弃省城之优越条件去小岗村,就在于他清醒认识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为人民群众之利益而无私奉献。
能干实事,强调干部的能力,笔者认为,政治上强、有奉献精神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干部的忠诚度和责任心,而能干实事则是一个干部是否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关键。如果一个干部只讲忠诚,也甘于奉献,但这些对于改善群众生活作用不明显或者无正面作用,那么也无什么意义,一个为群众能干实事得干部,群众才会真正拥护他,支持他。
【关键词】援疆 支教 爱
我叫胡能刚,于2009年来到祖国边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高级中学援疆支教,至今都第五年了,是什么促使我援疆呢?在新疆有什么所见所闻呢?
随着我省援疆政策的落实,2009年8月,第一批在职援疆教师到达新疆博乐,我也位列其中。新鲜感和责任心同时在心里存在,对于新疆的一切我感到好奇,要去探索;同时心里也埋下了要为新疆的孩子多做点实事的种子。
怀揣着一份憧憬,肩负鄂博友谊的使命,我们一群湖北援疆教师来到了这美丽的博尔塔拉。两地领导给我们书写了一份美丽的荣冠:“情洒边疆育桃李,行囊落处是故乡。”为了这份期待和深情厚爱,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援博生活。
初来西陲边疆,这里的美丽风景就陶醉了我们的心。戈壁风光,天山雪景,赛里木湖的波浪,阿尔夏提草原的牛羊以及阿拉山口的哨兵,都以它们绝美的姿态显示着西部这块土地的神奇和魅力。美酒佳肴,歌舞音乐,热情的笑脸,直爽的性格,也让我们这些内地人感受到了新疆各民族的豪爽和好客。我们的心就这样被欣喜和快乐包围着。博尔塔拉以它博大的胸怀温暖了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友谊的使者。
融入学校一晃就有五年时光了,在工作和生活的日子里,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博乐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理想追求。他们克服了新校区交通和生活条件的种种不便,用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的丰硕成绩。让我们这些援疆人员既佩服又感叹。虽说是来援疆,更多的应该说是来交流和学习。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由于实行寄宿制的原因,学校仿效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校工作紧凑而有序:每周一次的全校升旗仪式庄严肃穆;每日一次的早读和国歌声响彻校园,各族学生和老师同唱国歌的场景让人对祖国母亲充满无限深情;早操时刻的广场上,蒙古舞和课间操韵律交相辉映。连花坛中的花草绿树也被感染着手舞足蹈起来了。课堂上各族学生和老师探究学习的画面其乐融融、生气勃勃。中午的学校食堂,各民族食品色香味美,老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各取所需。一派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馨和谐。午间休息时刻,静静的校园一派祥和,班主任和宿管老师辛勤的身影也是唯美的风景。下午的校园更是生机盎然。校本课程,阳光跑操,音美欣赏,师生活动让原本安静的校园变得热闹非常,一首首抒情向上的青春校园歌曲回荡在耳际,让人感慨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当夜幕降临,校园又由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归于平静,教室温馨的灯光和老师娓娓的话语弥漫着高大的教学楼。班主任和值班老师的脚步声又衬托出晚自习的宁静祥和。当凌晨的钟声响起,宿舍在短暂的喧闹后再次回复安详,夜空中熠熠闪烁的群星也慢慢合上了惺忪的睡眼。校车发动的轰鸣声显得有些刺耳,晚归的老师们终于可以放下劳碌,奔向温暖的家园。博尔塔拉的夜就此酣眠,戈壁滩上风声呜咽。这也为我们博乐师者一天的工作写下圆满的句号。新的一天从新开始。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湖北援疆老师而言,从河湖水乡来到这塞外边地,难免有些不适应的地方。炎热少雨的气候,风味不同的饮食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等,都考验着我们并不坚强的身体和心理。故乡亲人朋友的牵挂,忙碌时的劳累辛苦,闲暇时的孤独寂寞,也伴随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心也在煎熬着。但是看着本地老师们的辛苦和勤勉,我们又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想当年林则徐远赴新疆,历尽千难万险,用三年时间给新疆留下了“林公树”,“林公渠”和坎儿井,功在千秋。可说是“身披褐衣,心怀美玉”。而左宗棠年逾古稀仍为新疆事业奔走,左公柳常青。他却慷慨陈词,“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面对他们,我们唯有高山仰止,鸡鸣不已。
作为年轻人,或许气候关、情感关、时差关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人生路上指点方向的人却找不到。听到援疆支教这几个字,年轻人心里永远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被本地的少数人告知,普通老师,要创新,更要服从,绝对服从。一个单位的管理,面对几地的老师,肯定不能仅仅依靠打压和行政命令就能发展壮大的,起码的沟通和交流应该是要的,在这方面这里领导做的很好。让我在边疆感受着温暖。
19省市对口援疆是中共中央非常明智的决策!我们有幸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如何能将对口援疆做到实处,援疆地能满意,受援地能满足?我们湖北的援疆口号中有一项是智力援疆,我觉得提的很好。收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键是如何从内心深处得到受援地的认同,的确是值得思考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是倾每个人之力来完成,总有人会认同的,而且随着援疆援教的深入,认同之声会越来越多的。
援疆生活充实而简单。平时教研教学,闲时走走边疆圣地。新疆的人其实很朴实,待人很真诚。尤其是到少数民族家里,看看他们的生活,体验一下他们放牧的生活,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策马扬鞭,青青的草原,空旷的穹庐,冰火两重天,独特的环境,总让人乐不思蜀。
新疆的学生很是让我感动。有一个我带了两年的学生,高考之后没有选择上大学,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没有选择继续求学而是工作了。却在隔了几年后还来学校问到胡老师是否还在学校。这里的孩子很认同我们湖北来的老师。这让我尤为感动!我认为这样的孩子虽然没有能上大学,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在成长了,我也觉得欣慰了。
援教很美好,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伟大的母亲和谐祥泰。中国人,中国心,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新疆地方志》2013年第3期
[2]《博乐市高级中学校史》
[3]《林则徐传》
一腔热血洒边疆
——记XXX局援疆干部XXX XXX,男,XX岁,中共党员,援疆干部。2010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援疆的号召,风尘仆仆不远万里,从XXXX来到XXX,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XXX工作,担任高级工程师,主要协助XX抓XX业发展。一年多来,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折不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扎实工作,认真履行援疆干部的职责,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XX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既是援疆干部中的佼佼者,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方面
XXX在XXX工作期间,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多来,他先后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央援疆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及XXX扩大会议和农村工作会精神。他在积极参加机关集中学习的同时,挤时间、抽时间主动自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经常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对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 1 创造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承担起新形势、新岗位、新任务的需要。
二、工作方面
XX同志在挂职期间,在尽快了解、熟悉、掌握本所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积极协助所长,坚持以变革的精神抓工作,促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抓重点、促全盘,他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多来,他参加了“XXX”、“XXX”和“XXX”3个项目,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写项目申报评审以及项目实施等方面,做到了严格把关和认真实施。通过深入现场、实地规划、技术指导、科学管理等措施,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水平。“XXX”完成了XX亩的建园任务。3个项目均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合作共建,推动发展”的要求,他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辽宁援疆前线指挥部提出了建立“XXX”的建议,受到“前指”领导的重视,搭建了辽宁援疆干部人才与XX建设的平台。同时,主动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和水平。在自治区13个地州科研推广所(站)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中,单位由两年前的落后单位变为先进单位。2011年,有3个项目通过自治区验收,取得了优秀名次。有2个项目落地,到位资金XX多万元,保证了XX的自身建设和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与辽宁省XX联系,促成了XX与辽宁省XX主要领导互访,签署了XX合作框架协议。
三、思想方面
一年来,他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作为一名援疆干部,XX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条件都十分的艰苦,但他从没有一丝的怨言,自觉遵守援疆干部的行为规范。工作中,他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经常性地坚持深入农村,到达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帮助XX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XX业发展,以崇尚务实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作风,为全所同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生活中,他从不讲究吃什么,穿什么,还经常为同事排忧解难助人为乐。
同志们:
今天,准备参与第七批援疆工作的干部人才集聚一堂,齐整行装准备踏上援疆之旅。首先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大家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服从市委安排,投身援疆事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省援疆政策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疆工作时间为一年半左右。今年7月,我市第七批第一轮援疆干部人才工作期满,需要进行轮换。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部分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轮换工作的通知》下达给我市的轮换计划为17名,其中:党校教师1名、经营管理人才2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教师5名、医生6名。根据计划,我们在全市挑选了在座的十七名同志。你们都是经过各单位精心选拔和推荐的优秀人才,都是政治素质好、组织观念强、专业水平精的业务骨干。不久,你们就要远赴新疆开始人生新的一段经历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今天,把大家请过来集体见面,就是在你们临行前再次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及相关注意事项。下面,结合新时期的援疆工作,我再对大家提点希望:
一要坚定政治立场。援疆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大家进疆后,要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不利于发展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工作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论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局面,不论遇到什么曲折,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努力完成援疆工作任务。
二要不断加强学习。农四师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与镇江有很大差别。农四师带有部队性质,但又不完全是部队,又有一点地方色彩,工作方式、生活习惯与大家平时接触到的不一样。大家初去,人地两疏,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学习,尽快融入当地,尽快进入角色。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学习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要注意向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向援疆指挥组的援疆干部学习,通过援疆实践,不仅要在工作上创造出色成绩,还要把当地好的思想、好的作风、好的经验学到手、带回来。
三要弘扬务实创新精神。援疆干部人才作为新疆稳定发 展的促进力量、推动力量、新生力量,首先必须有主人翁意识。要尽快转换角色,把农四师当作第二故乡,把各族群众当亲人,怀着深厚感情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个人专业所长与农四师所需结合起来,把镇江的产业人才优势与农四师的资源优势和双方的地缘优势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要尊重规律、讲究科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把工作做细、做精。
四要自觉维护团结。团结是做好援疆工作的重要保证。大家进疆到农四师后,不论在哪一级岗位,干什么工作,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一定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尊重并服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镇江援疆前方指挥组的领导,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说伤害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伤害民族团结的事,努力培养和增进与当地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受援单位要和同事多沟通、多交流、多商量,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合作共事。同时,还要搞好援疆同志之间的团结,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团结一致完成对口支援任务。这次,教育、卫生系统的同志比较多(教师5名、医生6名),教育、卫生系统也分别明确了组长,教育系统组长是,卫生系统组长是
。两位组长负有对本系统人员管理的职责,要加强与组 员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和业务学习,了解组员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同时,要主动与前方指挥组联系,汇报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服从前方指挥组的领导;组员有什么问题或情况要多向组长汇报,服从组长的领导。其他干部人才,要服从前方指挥组的领导,定期向前方指挥组汇报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
五要树立良好形象。大家在农四师工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镇江形象,体现镇江干部的素质。目前,我市援疆干部的整体形象是好的,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希望这次赴疆工作的同志,继续发扬他们的好传统、好作风,把到新疆工作,作为历练人生、锤炼党性的难得机会,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奉献边疆、艰苦创业,争做科学发展、兴疆富民的模范,做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的模范,做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模范,做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模范,严格遵守援疆干部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共同树立和维护镇江援疆干部人才的良好形象。
六要特别注意安全。新疆远离家乡,路途遥远,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江苏来讲还是比较艰苦的。“7.5”事件以后,在我们的高压政策下,新疆总体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局面。但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是“三股势力”……所以,大家进疆后,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希望大家充分认识援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口支援新疆是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新一轮援疆工作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的综合援疆,是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的综合援疆。这对我们的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援疆工作的战略部署,促进受援地区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社会长治久安,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镇江已经选派了27名干部和人才赴新疆工作。你们即将接替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和生活在新疆那么热土上,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开展援疆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信念,服从大局,踏实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援疆事业中去。
二是希望大家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大家到新疆以后,要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大家磨练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需要扑下身子去做事,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在新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对每位援疆干部来说既是一 5 种奉献,也是难得的人生财富;既是考验和锻炼,也是培养和成长。大家要通过援疆,争取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意志品质、工作水平以及适应艰苦环境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大家要服从前方指挥组的领导,加强自我管理,工作中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合力地完成对口支援任务。还要善于团结和依靠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希望大家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新疆的自然环境比不上我们江南水乡,海拔较高,气候条件差。大家远离故土和亲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一定要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医治。要注意人身安全,善于保护自己,真正做到工作、身体两不误。
最后,祝愿大家在援疆工作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安康、合家欢乐。
尽管过去的13年从单纯的“干部援疆”开始,援疆干部与新疆各级党政官员一同探索了许多有益的援助形式,但是像最近如此大规模的“对口支援”、如此高规格出台援疆政策并不多见。今年5月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而从1980年到今年,西藏工作座谈会一共办了五次,“援藏”一词曾经是专有词汇。
30年“援藏”
“援藏”一词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提法,少数民族地区为国家统一和领土安全作出贡献,发达地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大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为什么要特别指出“援助”呢?
改革开放以前,文件和领导人讲话里用到最多的提法是“到西藏支援建设”,将西藏整体作为支援对象的提法,出现于1980年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此有了“援藏项目”、“援藏干部”这样的词汇。
长期进行援藏研究的中央党校教授靳薇告诉《小康》记者,新一轮“援疆”提出的援助方式大致与多年来运行的“援藏”机制类似。她说:“财政补贴政策和对口支援政策支撑着西藏现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政策,“对口支援”主要体现在干部援藏、项目援藏和财力补助三方面。提出了“干部援藏为龙头、技术援藏为骨干、资金援藏为附体”的思路。
在“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形势下,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统计资料显示:1994年以后西藏的GDP增长幅度一直在10%以上;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的GDP连续多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西藏的交通状况、农牧业发展、能源建设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靳薇在西藏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援建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西藏民众感受到项目援助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被调查的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超过“一般”,接近“满意”。
“大桃子”和“小桃子”
2002年靳薇到西藏山南地区,当地人带她去考察有喷灌设施的苗圃。苗圃旁有一个果园,果园里的桃树大多只有一人那么高,密密麻麻结满了红红的小桃子,当地人想给靳薇找个大一点的吃,翻腾了半天也没找到满意的。一会儿,果园的主人来了,靳薇提了建议,请技术员来教一些嫁接的技术,桃子大一点味道会好,也可以多卖些钱。
在回去的路上,开车的司机对靳薇说:“靳老师,我们这里不需要大桃子。农牧民进城赶集时,用1元钱就可以买5个小桃子,分给他们的几个孩子吃;大桃子1元钱只能买一个,怎么够分呢?”
这是靳薇时常向人提起的故事,她的感悟是:我们总带着内地的思维模式想把“大桃子”送给西藏人,可是当地民众并不需要。
“大桃子”和“小桃子”的关系,正是靳薇通过调查研究在“援藏”成就背后发现的问题。
1997年、1998年、2002年和2006年,靳薇对20余个援建项目的生存状况做了个案调查,结果发现: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占到援建项目总投资额的30.16%;社会效益较好但经济运转困难的占51.04%;经济效益极差并影响社会效益发挥的占18.8%。
靳薇对《小康》记者说,我们以国家的力量做事情很容易带来政府经济的影子,其实就是把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已经放弃的计划经济带到了西藏。虽然我们有善良的愿望和积极的行动,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容易做失败。
夭折的工厂
1996年,国家经贸部投资600万在西藏那曲建起一个羊绒分梳厂。人们计划把本地的羊毛羊绒进行初步加工提升价值,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但事与愿违,2001年这家工厂因亏损严重而夭折了。
最开始遇到的问题是羊绒的收购渠道不畅,牧民们大多把羊绒卖给了活跃的个体商贩,国营供销社收购不到足够的原料。于是当地政府部门下行政命令“羊绒羊毛优先卖给供销社”。当第一批足量的原料收上来的时候,却遭遇国际市场价格大跌,囤积的原料全砸在了手里。另外,这家工厂缺乏专业技术员和营销员,生产的产品还常常损坏了羊绒的质地,这样的产品也找不到买家。
靳薇在日喀则也发现了相似的案例。当地的塑料编织袋厂和轮胎翻新厂是由青岛市政府投资1300万援建的。项目的内容都是援藏干部决定的,他们认为,当地的塑料编织袋使用量大,而当地的路况不太好轮胎翻新也应该有市场。2002年,政府投资建好工厂,但编织袋厂到2005年也没开工,原因是既没有商人来经营,也没有技术员和工人。
后來经过援藏干部大力宣传和多方联系,一个温州老板来了,工厂终于开工了。当地的援藏干部自此也变成了工厂的宣传员和推销员,想办法为塑料袋找出路。2006年7月12日,靳薇到这家工厂探访,惊讶地发现工厂停工了,一问才知道温州老板去拉萨进原料了,工厂的生产线只能停产待料。
在编织袋厂的不远处就是轮胎厂,靳薇看到的只有静悄悄的厂房。当地人告诉她,因为闲置已久,原有的设备都需要重新调试维修,工厂的电缆也被盗窃了,如要开工还需再投入几十万元。
靳薇向《小康》分析说,办工厂要有一些基本要素,要有商人来经营,这些人是市场经济培育出来的也深谙市场的规则;要有专业的技术员,机器坏了总要有人修。而这两个问题在西藏并不容易解决。所以不是政府建好了厂房,就能够为当地谋福利了。
她认为,“援疆”也容易出现相似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她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也发现,“民生项目更容易成功”,“即使不够成功也不会成为当地的负担”。例如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计划“政府财政主要用于民生项目”,“牵线搭桥内地企业做产业项目”是明智的做法。
“援助依赖”与自我发展
按照靳薇的说法,“援助”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许多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从发展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再到发达地区援助不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的历程;国际间发达国家援助不发达国家也很普遍。有的不发达地区没有在援助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发展活力,反而陷入“援助依赖”的状态,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阿富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个国家的重建主要依赖援助,在阿富汗,有2000余个项目由捐助国或组织机构直接运作,阿富汗人要专门学习这些援助国的规则,甚至要放弃一些本国的运作机制。援助经济还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一些教师、医生和工程师为了获取高收入纷纷涌入捐助机构充当翻译、司机,这使原本就匮乏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流失。
根据靳薇的观察,西藏也出现了“援助依赖”的一些症状。中央政府在1994年就提出:“通过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援……启动西藏自身发展的活力、动力。”但直到今天,西藏的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如日常行政管理的财政开支、社会基本建设的投资来源、社会管理的人力资源等,仍然要依靠中央政府和内地省市的支持和援助。许多年过去,“启动西藏自我发展动力的目标尚未实现。”
受援地区如何能真正具备自我发展动力呢?民族问题专家明浩曾经到东北调研鄂伦春族的生存状况,他发现这个以狩猎为特征的民族在没有了狩猎资源后已经出现了文化的断层。
明浩向当地建议,搞一个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的狩猎文化保护区,对外打出一个品牌。在保护区内,只允许鄂伦春人打猎,游客只能在鄂伦春人的带领下进入保护区,鄂伦春人还可以对游客进行狩猎培训,教给他们简单的民族语言。这样做鄂伦春人能够传承他们的狩猎文化,也能为地方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当地政府觉得明浩的思路很好,但是与林业部门的沟通很不顺畅,项目搁浅了。
明浩说,现在我们举全国之力援助新疆,钱要花在刀刃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里值得挖掘的东西都有很多,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能办成的事情有很多。
在靳薇看来,新疆面临的情况远比西藏复杂,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新疆是资源富集地,各民族人民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现在仍有许多人过着十分贫困落后的生活。从援藏的研究中得到启发,靳薇认为,对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经济援助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单纯地经济化,还要对受援地区的民族和他们的文化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成为发展的主力。靳薇建议,援助应该制度化,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对支援省市的财政支持不但要有量化考核,还要对是否激活当地经济活力进行多项指标性考核。
靳薇在西藏还注意到一个问题,西藏民众提起“援藏”都说“好”,而当地干部却很不喜欢“援藏”这两个字,甚至对援藏干部也有一些微辞,“援藏”给当地干部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而这些援藏、援疆干部告别亲人、带着热情来到他们并不熟悉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靳薇说,援助过程中经济成本容易测算,但是往往容易忽略心理成本,如果心理成本累加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会带来社会成本。
在中央党校授课的靳薇经常能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党政官员。因为地域不同,每个人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师生间、学员间常常因为不同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但在西藏班和新疆班,面临的问题相似程度却很高,人们最关心的是维稳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焦虑比内地的官员小得多。
【援疆干部政策】推荐阅读: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教案06-14
援疆干部述职报告07-09
援疆干部工作汇报07-20
塔城地区援疆干部管理暂行办法12-10
欢送援疆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11-20
大学生创业补助政策-政策解读和具体流程10-22
民政救助政策05-25
惠民政策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