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抒情散文:乡愁150字

2025-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抒情散文:乡愁150字(通用2篇)

记住乡愁抒情散文 篇1

远离故乡,时常念起故乡的菊花,那些金黄色的小花朵,簇拥在老房子的窗前,每天只要推开窗,菊花的香气就会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母亲喜欢养花,窗台上载有兰草,绿萝、四季梅,嫩绿的叶子,粉红的花朵,再加上院子里的菊花,格桑花,这些小巧的花朵,将我家小院装饰得五光十色,娇艳欲滴。

每天清晨,推开房门,满院飘香,如同居住在花的世界中,就连衣服上,发丝上都沾染了菊花的香气。喜欢花香,书页中放一朵菊花,在一次次翻阅中,总会记起花儿最初的娇美。还可以将菊花采摘下来,放在窗台上晾干,然后用小布袋装进满满的花朵,放在枕边,花香就会被带入梦乡。

记得离开家时,母亲给我几粒菊花花籽,母亲说:“把菊花种在花盆里,菊花开的时候,就像家在身边。”母亲的话让我很欣慰,远离家乡,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今,花盆里的菊花早已花团锦簇,香气袭人,轻轻抚摸菊花的花瓣,思绪又一次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二、母亲是一位怀旧的人,用过的物件总是舍不得丢弃,就连我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小学写过的作文,母亲都视为珍宝,小心翼翼的珍藏着。我知道,那是母亲的念想,那里面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在我家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据母亲讲,这台收音机是姥姥送给母亲的礼物,所以,母亲格外珍惜这台收音机,尽管经历了岁月沧桑,这台收音机的音色依旧清亮。闲暇时,母亲就会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听听歌曲,母亲的脸上就会流露出满足的微笑。

母亲喜欢积攒一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东西,一有时间,就会找出这些宝贝,一遍遍地把玩,享受里面的故事。家里有许多老式卡带,像邓丽君,高胜美、费翔的歌曲,还有东北二人转等等,这些都是母亲的最爱。记得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找出来听一听这些歌曲。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也会拿出来播放。其中还有我的大学开学典礼录像,有我儿时的生日照片,我知道这些都是母亲的珍藏,是她对生活的一份寄托,母亲将心中对亲人的思念,全部寄托在这些美好的记忆之中。

三、村里人重男轻女现象十分严重,家里有了男孩子,开车种地是一把好手。现在世道变回来了,女孩子照样能顶起半边天,开车犁地,一点不比男孩子差。

近几年,村里总有几户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有少数青年去城里打工了,家里的农活只能由年迈的父母管理。像一些空巢老人,自己实在无力管理土地,只能把自己的几亩地卖给了别的农户耕种,自己靠卖地的钱来维持生活。

眼下正是大田作物收割的季节,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到地里抢收了。村子里只剩下年老体弱的村民,但是,他们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为秋收出把子力气,做好后勤。

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乡亲们用科学方法种田,土地才真正发挥出收益。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各家各户都买了农用机器“像稻田插秧机,耙地机,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还有装运粮食蔬菜的小四轮。”这些农用机器都是乡亲们种地的好帮手,既解除了劳力的不足,又能及时播种和收割。

四、姥姥每年秋天都会来我家住上一段时间,说是串门,还不如说是来帮助秋收。姥姥是一位闲不住的老人,每天起的特别早,抱柴火做饭,还帮助母亲拆洗被褥,还要喂猪、因为母亲去地里帮助父亲忙着收割庄稼,家里这一摊子活都交给了姥姥。

每天看见姥姥乐呵呵地忙前忙后,很辛苦。姥姥最轻快的活就是坐在炕头上纳鞋底,给我和父亲做千层布鞋。姥姥做鞋的手艺相当了得,先不说针脚细密,做出的千层底布鞋特别式样。因此,我最喜欢穿姥姥做的千层底布鞋了,穿在脚上,既美观又舒服,在人前炫耀时,都是一种骄傲。

姥姥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姥姥不仅针线活做的地道,还特别善良,对亲人和晚辈们总是关爱有加,有句话说“母慈儿孝顺,”这话一点不假。母亲和舅舅特别孝顺姥姥,舅舅住在济南,几次劝姥姥去那里养老,姥姥就是执意不离开老家,舅舅只能顺从着姥姥,年年都回家看望姥姥,给姥姥买些喜欢的礼物。

姥姥在我家很辛苦,母亲的心里总会很不安,秋收终于忙完了,母亲让姥姥好好休息,可姥姥却嚷嚷着要回家去,母亲说破了嘴,就是留不住姥姥。我问姥姥,为什么非要急着回去?姥姥说:“想家了,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情要做呢。”送姥姥上车那天,看见姥姥高兴得像个孩子,母亲说;“真是故土难离啊。”

五、村子里有一位老中医,医术高超,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老中医都会药到病除。因此,乡亲们特别敬重这位老中医。老中医一边给村里人瞧病,一边把医术传给他的儿子。像打针,抓药都由儿子来做,渐渐地,儿子看病的医术越来越精干。

邻居婶婶得了一种怪病,全身浮肿,眼睛肿的都睁不开,叔叔急忙请来了老中医,和他的儿子,老中医先给婶婶把脉,然后爷俩商量了一下,开出了一个药方子,让叔叔到城里药店按照方子抓药。真是让人佩服,老中医的医术果然是药到病除。邻居婶婶只吃了几副药,全身的浮肿就消退了。

老中医和他的儿子强强联手,保护一方百姓平安,他们高超的医术吸引来外地的患者,一般都是疑难杂症,经过老中医的精心调理,病情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康复。被治好的患者感激不尽,一传十、十传百,老中医家的诊所每天来瞧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村里人善良,都是老住户,遇事总会相互帮衬着,因此,一个村子住上几十年,都成了屯亲,应了那句老话“亲不亲故乡人。”就拿老中医来说吧,自己研制一些小药方,十里八村新出生的幼儿,都会免费送上几粒防止小孩抽风的药丸,因此,新出生的小孩身体都会很健康,乡亲们懂得那份关爱,心里装满了感激。

六、记得村里有位喜欢讲故事的杨大叔,逢年过节,他家总是挤满了来听故事的乡亲。大叔是文化人,有一肚子墨水,谈古论今,无所不知。因此,听杨大叔讲故事会学习到许多知识。春节回家,正好遇见大叔的儿媳来我家串门,儿媳人爽快,是村里文化大院的辅导员,带领村里的姐妹们扭秧歌,跳广场舞。她很能干,地里的农活也是样样精通。闲暇时候就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和大妈们唱唱歌,跳跳舞,生活过得很充实。

听她讲,婆婆去世后,公公生病瘫痪在炕上,她就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别看她身材长得瘦小,照顾瘫痪的公公却有着一把子力气,不怕脏不怕累,每天端屎端尿,把老人照顾得干干净净,还经常用轮椅推着公公在村里遛弯,看看村里风景。这样伺候公公六个年头,说到这,她的眼圈发红,她说“公公一辈子很不容易,为拉扯这一帮孩子,省吃俭用,如今,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却又病倒了,做儿媳的伺候老人是应该的,公公就像亲生父亲一样亲”。听她讲这些往事,心里的那份敬佩油然而生,村里人也都夸她是一位孝敬老人的好儿媳。

七、记得小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是个馋丫头,没事的时候,就会满屋转悠,那时候细粮少,家里白面更是少得可怜。趁母亲不在家,自己偷偷做了一碗疙瘩汤,刚刚端起碗就看见母亲推门进来,我当时很尴尬,就问母亲“为什么回来得这么快?”母亲笑着说:“没事你吃吧,都是妈妈不好,家里没有好吃的给宝贝丫头做。”我一听急忙解释“挺好的,有这碗疙瘩汤就是最好的美味了。”当时看见母亲眼睛里闪动着泪花,脸上流露出一份无奈。

记得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天气特别寒冷,我从外面跑回家,小手冻得通红。母亲急忙给我做了一碗疙瘩汤,我用小手捧起母亲递过来冒着热气的疙瘩汤,看见里面还打了荷包蛋,我用筷子夹起荷包蛋让母亲吃,母亲说她刚刚吃过了,让我快吃要不一会就凉了。我心里明白,母亲是舍不得吃一口的,那碗疙瘩汤,我是含着眼泪吃到肚子里的,当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天天都能吃上一碗疙瘩汤。日子过得飞快,村里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也渐渐长大了,再也不是整天就知道吃的小丫头了,但是,母亲做的那一碗疙瘩汤,一直在我记忆里珍藏着,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

八、北国的秋天是热烈的,像北方人的性格,风风火火。那漫山遍野的枫叶,摇曳着绚烂的色彩,走在一片秋色里,被浓浓的色彩紧紧包围着,就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随着秋色,心情会尽情舒展。这时候的秋天是最妩媚动人的,不要说那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就连那红红的高粱,都在这幅秋景中,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

如果你走出郊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漫山遍野的枫叶,红的热烈,黄的晶莹,绿的通透,仿佛世界一夜之间被画家描述出来的美景,让你既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欣喜者去边秋色的。

喜欢站在树下,透过红灿灿的枫叶,阳光像调皮的少年,左顾右盼,让你捉摸不透她的行踪。更有那一行行亭亭的杨柳,一样不逊色,那满树的金黄,点缀着湛蓝色的天空。

面对如此胜景,怎能不心潮澎湃,书写这一季的炫美,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呢。抬头仰望,一行征雁飞过头顶,一声声的雁鸣,是在告别,又好像是在庆祝,庆祝雁群又一次南飞。急忙向着雁队呼喊“喂,明年见”。

置身于炫美的秋色里,浑然忘我!那一刻的思绪又将自己带入了童年时光……

在村子四周,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树木,每到秋季,满山的枫叶如火,将村子衬托得十分温馨。那时候还不懂得欣赏风景,只是觉得很好玩,一阵阵秋风舞动,树叶纷纷飘落,像群碟欢舞,索性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躺在软绵绵的树叶上,听秋风从耳畔掠过,蓝天,白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翱翔在天地之间……

几天的秋风浩荡,林子里的树叶都已经晾干了,母亲带着麻袋,我背着花篓,手里拿着一个耙子,一起去树林里划拉树叶。树叶被秋风刮到低洼地带躲藏起来,厚厚的一层树叶,用手一抓,哗哗啦啦的响,我捧起一大把树叶抛向天空,顷刻,金色的树叶纷纷飘落,头发上、身上落满了树叶。

这些干爽的树叶,是家里烧炕取暖的好柴火。每天都会与母亲去树林里背回几袋子树叶,回家后用烧火棍将树叶送进灶坑里,用打火机点燃,只听见呼啦啦的火苗声,有时还会炸出几声脆响,像点燃的鞭炮,在灶坑里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树叶烧炕最好,一麻袋树叶燃烧后,能热到天亮。

有时候在然过的火炭子埋上几个土豆,然后躺在热炕头上看书,过半个时辰,灶坑里的土豆就烧熟了,滚烫的略带有些糊巴皮的土豆,捧在掌心中,用鼻子先闻一下,土豆带着树叶的清香,让自己迫不及待地咬一口,嗯,好吃极了……

九、每个人都会眷恋自己的故乡,无论是穷乡僻壤,还是繁华都市,故乡,在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地方。对故乡的那份情感,只有远离故乡的人才能够深切地体会得到。在外的游子,离家越久,对故乡的记忆越是清晰,那些温暖的往事,经过岁月的淘洗,留下一份厚重的感动。在匆匆走过的岁月中,对于故乡的眷恋,哪怕是一朵花,一片枫叶,一句乡音,都是最美的遇见。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母亲的养育之恩,记住乡愁,就是不忘初心,懂得感恩。感恩故乡给我一份珍贵的收藏,一桩桩一件件,故乡的记忆,是人生最美丽的珍藏。

高一抒情散文 :夜1500字 篇2

——题记

我庆幸,我是个黑夜的孩子。没错,夜给予我黑暗的眼睛,我只好用它寻找光明。罢了。至于“to be”or“not to be”的问题,我想它能够解答;他们亦说得我怔怔无言。

海子

我看到风逗弄你凌乱的鬈发,你却用夜安抚那片繁杂。你走得匆匆,我擎着你渴望的曙光*,叩开你岸边的,布满游丝的门扉,而你不在。

很小的时候就隐约听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小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和别人不同。爱着阳光,而它东升西落;向往朋友,但惧怕别离;渴望眷顾,只是命运多舛。大概是我无病呻吟,但那种感觉,像亚健康,像过饱和,在悬崖边,在日落前,无声无息地被吞噬着。但我并没有尝试突围,你却举起了万人即将熄灭的火*。

你的幸福的明天呢?佯装充满希望。你深切的祝福呢?化作今日灰烬。人群摒弃了你,生命亦然。所以你选择去走天梯。难道你忘记了——活在珍贵的人间*?和你好像,我,似乎也忘记了。只是,我如何还在这世上游荡,闯入人群,野蛮*;我如何还在这世上流浪,终被抛弃,悲伤*。

《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那不是我。——我是黑夜的义女。黑夜催我入睡,我执拗地说不。可它像母亲,它的话我不得不听。

铁生

我听到簌簌落叶归根的声音,你却仰望着秃秃的枝桠。你走得淡然,而我在和你一同笑看*。只是我没有你那样的一个“地坛”。

二〇一〇,你悄悄地走了,这次,是真真切切地离开了相伴大半生的地坛。我对那里的印象,恐怕只有一次次的体育测试;即便如此,当我汗泪交织着,静静凝望那一草一木时,立即删除了所有杂念。我想起了你。有时又像调侃一般——大概跳出来的那个孩子,就是我吧。

弱冠之年,残疾。你发了疯一样,每天“沉湎”在地坛里,一心求死。而那里还有一位母亲发了疯一样,每天寻找在地坛里的你。夜无声,地坛无声,用无声稀释了苦。“我们太看重了白昼,又太忽视着黑夜。生命,至少有一半是在黑夜中呀——夜深人静,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更因为,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黑夜与白昼之比因而更其悬殊。”*

豆蔻时节,轻生。这个人是我,像,因解不开心结而“号啕大哭”的你。我想我真的放不下生,父母安在,朋友未弃,希望尚存。甲壳虫因翻身而挣扎,一个黑夜,甚至了了几分钟,几小时,它走向了曙光。我用了两年找到了黑夜的出口,却发现,离了它不行。

如今,我竟可以毫不避讳地说,我逃过了死劫,而从未在通向死的路上停下。偶尔也用它麻痹自己,然后全然忘却前夜的噩梦,歌唱今天的光明。

我暗暗庆幸,我是个黑夜的孩子。

注释:

*曙光:出自《春天,十个海子》,“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万人即将熄灭的火:改编自《以梦为马》,“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活在珍贵的人间:出自《活在珍贵的人间》;

野蛮,悲伤:出自《春天,十个海子》,“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和你一同笑看:出自《病隙碎笔》,“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

跳出来的那个孩子:出自《我与地坛》,“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我们太看重了白昼,……更其悬殊”:摘自《病隙碎笔》。

上一篇:人音版音乐教材小学下一篇:公共卫生组织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