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培训(推荐11篇)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及医护人员院感知识水平。我院于2011年11月21日下午3:00分,由控感科组织,***主讲,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进行学习,共有66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全院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原则,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引起职业暴露常见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会议最后,对参会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院感模考,进一步的巩固此次学习内容。
通过培训,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对院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和巩固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有力促进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全院医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感染性职业暴露
1.1职业暴露因素,对本院2009年至2013年登记备案的51例职业暴露者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锐器刺伤45例,占88.23%,血液/体液接触暴露6例,占11.76%。常见于针头扎伤以及在手术过程中被刀片割伤。由此可见,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1.2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
1.2.1加强管理,最大限度防止或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首先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在诊疗、护理患者时,凡是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均应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对高危人群采用双层手套或定时(每30分钟)更换手套,当血液或体液有可能喷溅时,则要戴防护眼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做到:①保证充足的光线,如遇躁动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请他人协助或用防躁动护具,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等锐器刺伤或划伤;②锐器不可徒手传递.不可用手装卸刀片或缝针,术中使用的锐利器具应放在固定的位置;③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可使锐器面对着他人,以免刺伤;④锐器物品使用后,不要放在操作台、治疗车及诊疗包内,不可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回针帽;⑤销毁利器时,不可将利器徒手掰弯、折断,应将其放入专用的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盒内装载不可超过3/4,并放在安全的地方;⑥整理污物桶时,不可用手或脚直接踩压污物,以免不明物扎伤;⑦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水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也要洗手。[2]
1.2.2发生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一旦皮肤被锐器刺伤,或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要保持镇定,迅速用手从受伤部位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的挤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并报告预防保健科,根据暴露源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定时随访做医学观察。
2物理性职业暴露
2.1职业暴露因素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等)、噪声、强制体位至负重伤及心理因素等。[3]
2.2物理性职业暴露防护
2.2.1接触各类电离辐射的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中做到:①操作人员在机房内曝光时应穿戴好防护衣帽、手套、面罩;剂量盒要随身携带;②不允许在工作场所内进食;③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前注意关好门窗,防止漏射线对他人的损伤;④使用移动X线机工作时,在安全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尽可能远离辐射源;⑤定期监测剂量盒的辐射剂量,及时掌握个人的辐射损伤情况;⑥减少个人单次操作时间,避免短期内大量接受X射线的照射,轮流安排工作人员休假,定期体检;⑦医务人员的防护设备应齐全、充足,保证随时可以使用。
2.2.2紫外线照射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尤其是眼睛,必要时可戴防护墨镜,紫外线照射灯的开关应安装在室外。
2.2.3防止或减少噪音·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各种仪器、设备,保持其性能良好。
2.2.4防止身体疲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重视姿势的自我调节,长期站立、移动病人或搬运重物时尽量避免被动操作,做到省时省力,预防颈椎病及腰肌劳损,减少静脉曲张的形成。
2.2.5医院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采取科学弹性排班,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减轻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3化学性职业暴露
3.1职业暴露因素
化学消毒剂和麻醉药及化疗药物都可以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皮肤、呼吸道、口腔、黏膜等途径吸收,会因长期蓄积而产生影响。
3.2化学性职业暴露防护
①减少空气污染,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尽可能的使用低毒、无毒的新型消毒剂;对有刺激性的消毒剂要妥善储存,盛装消毒剂的容器要严密加盖;在配制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消毒液喷溅到皮肤、眼睛或呼吸道。
②规范麻醉品的使用方法,减少麻醉气体溢出,将排气管安装到室外排出废气。
③医护人员要了解化疗药品的特性,工作中规范操作。操作时要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向瓶内注入溶媒时应缓慢沿瓶壁注入,以防粉末溢出,待粉剂溶解后,再回抽瓶内气体,以防瓶内压力过高,导致药液外溢,溅到操作人员或他人衣物上。操作完毕后,应将废弃物收集到坚固、防渗漏、带盖的容器中,由专人、专通道运送至暂存间。操作者用清水及肥皂水按规范洗手,彻底清洗。治疗室要持续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化疗药物的含量。化疗药物不慎被溅至面部或眼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滴眼液或眼药膏。对接触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定期体检,怀孕者及哺乳期妇女应尽量调换到不与化疗药品接触的岗位。
参考文献
[1]戴青梅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1-544.
[2]谭旭明,胡艳红等.检验人员常见健康问题及防护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2.
1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因素
1.1缺乏职业暴露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我们无法事先预知哪些患者的体内物质中有这种或那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因此,突发的新出现的传染病迅速暴发传播,危害人类生命,医务人员为了救治这类患者而深受感染性职业暴露之害,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医务人员为了救治“非典”病人,受到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的就占发病比例的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
1.2皮肤粘膜接触暴露:由于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比普通人群高;医务人员的皮肤粘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存在着患者传给医务人员,或医务人员又传给患者,致使双向传播的危险。
1.3缝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伤暴露:文献报道,因职业感染途径中被针刺伤占80%,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一旦经针刺伤即可发生感染的有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出血热病毒等。
1.4手污染: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监测资料统计,在不洗手的情况下采样监测,医院工作人员手上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高达80%或更多。手是院感中重要传播媒介。
1.5空气污染:在医院空气中的病原体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伤口脓液、排泄物等,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讲话、咳嗽、喷嚏、清扫整理病房、人员走动、物品传递、空气流动等扬起而污染空气。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这种污染的空气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
1.6相关因素: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人们对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漠、有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等均是感染性职业暴露因素。
2感染性职业暴露的评估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评估对其确定处理措施十分重要,因此,医务人员一旦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应当对其暴露的严重程度和暴露源的载量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利制定处理方案。
2.1感染性职业暴露的程度分级:①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或物品;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②二级暴露: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③三级暴露: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2感染性职业暴露按病源体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以艾滋病为例)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①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为轻度暴露。②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为重度暴露。③不能确定暴露源者,为暴露源不明型暴露。
3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处理
3.1感染性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对粘膜进行反复冲洗;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处止血按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3.2感染性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感染性职业暴露后要将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经过、暴露方式、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种类和患者的详细情况。追踪随访当时的暴露源患者现在健康状况,一方面可对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情况行预防或治疗性用药,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总结避免锐器伤害的经验。
3.3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免疫预防,根据某种感染的危险程度和发生感染的频率进行预防接种。如受甲型肝炎病毒暴露者应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其后的28天注射甲肝疫苗;受乙肝病毒者,应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受丙型肝炎暴露后,在必要时有干扰素治疗;三月内每月查肝功能和“两对半”;受艾滋病毒暴露者,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预防性用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
4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预防
4.1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卫生防护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培训。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4.2感染性职业暴露应该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在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正因为严格实施了标准预防措施,才无医务人员感染,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也强调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务人员,故又称双向防护。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制定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常规工具隔离和虫媒隔离等。对医护人员而言,不管是已知或未知血液或体液有否传染的病人,都应采用屏障隔离措施。洗手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在进行操作时不留长指甲、戒指等首饰。做每一项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指征。接触病人的粘膜或非完整皮肤、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前必须戴手套,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限罩、口罩、穿防护衣。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接触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戊二醛等对皮肤粘膜、呼吸道刺激大时,应戴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避免与眼睛、皮肤接触。
4.3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理人员应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限睛上,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
4.4在进行晨间护理时,要正规着装,对病床进行湿式清扫,一床一巾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对相关科室做环境卫生学监测,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机率。
4.5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防止传播。
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紧急局部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报告与保密
受伤者在受伤后尽快通知军人门诊部(TEL 65748或54464)或医教部值班室(TEL 54009),其根据暴露源的情况及暴露的程度决定下一步处理。如可疑HIV暴露,在受伤后1小时内报告市疾控中心。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应严守秘密。
(三)药物预防与登记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如果有HIV传播的可能性,但尚未对暴露源进行HIV检测,应该实施基本用药方案,等暴露源的HIV检测结果明确后,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阴性,终止预防服药;如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阳性,则重新评估调整或修改预防用药方案。注:重庆市暴露安全药物储备库位于重庆市传染病医院,联系电话:65349415(保健科)65312124(值班室)
质控科医院感染室
军人门诊部
一、HIV暴露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3.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尽早实施预防性用药。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7.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第6周、第12周及6个月,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暴露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8.登记和报告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3.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以流动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周围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洁受伤部位。
4.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5.登记和报告
三、登记和报告制度
1.登记内容: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HIV暴露还需登记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2.报告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科(或医务科)→HIV阳性职业暴露报区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血液及体液外溅的应急处理
1.外溅物仅是少许点状飞溅,立即戴手套用75%酒精纸巾擦拭,再用清水清洁、干燥;丢弃手套,洗手或手消毒。2.如果飞溅物较多,立即戴手套用吸水性能强的纸巾或一次性 洁布擦拭外溅物后丢弃,再根据污染部位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地面或设备表面:用浸满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清洁布浸泡该区域3-10分钟,丢弃该清洁布,再用清水反复清洁、干燥;丢弃手套、帽子、口罩,更换工作服,洗手或手消毒。
(2)裸露的皮肤: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再用洗手液和清水反复清洗并干燥;丢弃手套、帽子、口罩,更换工作服,洗手或手消毒。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对策
医院是具有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 医护人员经常出现被针刺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的情况, 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1]。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在工作过程中暴露于传染源的概率很高, 其中最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职业暴露, 尤其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次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职业类别、科室分布、高风险操作环节、地点、暴露部位、暴露后处理措施、预防用药及随访等资料, 了解我院易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和高危因素, 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共发生31例次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 对登记上报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1.2 方法
我院实行职业暴露的鼓励上报制度, 31例次发生职业暴露者均按照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及上报流程, 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了局部规范处理及上报, 职业暴露部位应急处理率及上报率为100%。回顾性分析发生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职业类别、科室、暴露发生地点、暴露部位、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暴露后处理措施、预防用药及随访结果等。
2 结果
31例次的职业暴露者追踪随访及血液检验复查结果显示无因职业暴露原因的感染性疾病发生。
2.1 职业暴露人员基本情况构成比
发生职业暴露的31例次医务人员中职业类别主要是护士和医师, 分别占58.06%和25.81%, 工勤人员占9.68%;主要发生在5年以下工龄人员中, 占64.51%, 15年以上工作人员的暴露均为在急救患者中发生的损伤, 低年资工作人员暴露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工作人员。见表1。
2.2 职业暴露者科系、科室分布及构成比
职业暴露以外科系统医务人员多见, 占58.06%, 具体科室中手术室最多, 占22.58%。见表2。
2.3 职业暴露发生地点及高风险操作环节构成
31例次的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手术室、治疗室、病房及处置间, 分别占38.71%, 25.81%, 19.35%和16.13%。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穿刺抽血或注射操作时、整理医疗废物、拔针或更换针头时的锐器伤或针刺伤, 分别占48.39%, 19.35%, 19.35%, 12.90%。见表3。
3 对策
3.1 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
从我院3年的职业暴露监测情况分析来看, 发生职业暴露者以低年龄人员为主, 与国内外报道一致[3]。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士较多地接触注射器、针头等锐器, 低年资护理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经验较少, 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静脉采血和注射等操作时容易紧张, 操作不熟练, 心理素质差, 易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者其所在的科室以外科居多, 这与科室工作性质有关, 外科系统医务人员每天进行的手术、清创、缝合、拆线、换药等有创操作远多于内科系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技术娴熟程度、个人防护意识和预见性密切相关[4]。针对低年资医务人员其职业暴露风险防范知识相对匮乏、个人防护意识不强的现实, 需不断强化职业暴露风险与个人防护、标准预防及操作规范的培训。
3.2 规范操作流程, 实施标准预防
在医疗机构范围内工作、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当遵循WHO提出的“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 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配齐并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 对高风险科室和高危人群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沟通、演练和督导, 从强化意识到行动落实进行有效干预, 规范操作流程, 掌握器械的正确传递及锐器等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流程。
3.3 建立职业暴露档案, 加强监测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24 h畅通指导电话, 一旦接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后, 立即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伤口, 针对不同暴露源及时进行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同时进行风险评估,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指导其就诊, 建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档案并跟踪随访, 确保随访复查率达100%。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适时将全院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提出干预措施并通报全院。
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 尤其关注低年资医护人员, 并针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采取防范措施, 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
[1]任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56.
[2]王根妹, 陈少恋, 陈晓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5, 32 (8) :827.
[3]张磊, 李志红, 许晨, 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分析及防护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 2015, 13 (3) :72.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94-01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的原因而将自身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这可能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医学检验工作时接触的有害、有毒以及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可能对其健康或者生命造成威胁的一类危险职业,而且具有化学性、感染性等特点[1]。因检验科室的人员工作任务重,在加上缺少职业防护意识,在实施检验操作时没有实施足够的防护措施,无法避免的会出现多种职业感染现象。我院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检验科工作的人员,总结其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同时对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检验科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进修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对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的工作人员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7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
1.2调查方法通过职业暴漏后填写的相关记录做统计学分析,其中包括姓名、暴露时间、所在岗位、损伤部位、暴露方式、事后处理以及损伤程度等等。2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从2011年——2013年1月间有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37.2%为采血针头刺伤,22.1%为标本管裂划伤,10.5%为仪器针头刺伤,30.2为体液、血液污染粘膜、皮肤。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检验人员出现污染进而发生感染现象,出现多种职业暴露事件。3讨论
3.1检验人员的职业感染现状我国现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近亿人,近些年丙型肝炎的感染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现今,我国约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8万例患者。有研究指出,约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进行传播,其中最易导致严重后果的为乙型病毒肝炎和艾滋病毒[2]。当体内注入10uL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引起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输血后肝炎,如果被带有丙型肝炎的病毒器具刺伤,受伤者约有3%-10%的几率发生感染,患有丙型肝炎。由于检验科工作性质相对特殊,长时间接触会提高潜在危险的几率,常常会出现多种职业暴露事件。
3.2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途径医院是一个集合了传染源的公共场所,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医院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检验科室又是各种标本进行检测的必经科室,这些标本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自身就是传染源。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不但会对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根源[3]。
3.3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3.3.1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在进行工作前,要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及安全防护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培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丙型肝炎等,提高其自身的防御水平以及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出现问题时不过度惊恐,但也不可轻视[4]。真正的落实检验科的建设,正确处理废弃物及病原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等。
3.3.2建立健全各种职業暴露后处置流程检验人员的粘膜和皮肤会暴露在含有病原体的环境中,操作完成后应用水和洗手液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粘膜部位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对于伤口部位被暴露后应轻轻的挤压伤口,将被污染的血液挤出,之后再用清水或者洗手液清洗干净。受伤部位的伤口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主要为0.5%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等,主要方式为涂抹或者浸泡等,并对伤口进行包扎;暴露人员应短时间内离开工作岗位,请专业人员评估其暴露级别,正确用药。
3.3.3自我保护具有传染性的物质主要包括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被其污染过的物品等等,在与这些物品接触时,应佩戴手套,操作完成后应正确处理手套并彻底洗手或消毒;在实施检验操作的过程中,应佩戴具有很好防渗透性的帽子、口罩、手套,同时佩戴防护眼镜;但要确保光线充足,方便操作,以防被针头或者刀片等锐器划伤和刺伤;绝不可以将使用过的针头再次套上枕头套[5]。医院应定期为检验科人员进行体检,建立个人档案,如有必要可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定期进行体检。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室人员需要长时间的暴露在危险环境中,这不但会给其个人带来威胁,同时也会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源头。因此,要提高工作者对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提升自身对风险防御的能力,建立安全有效地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这是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参考文献
[1]彭卫红,刘素秋,谭萍.提高检验科人员职业感染防护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40-141.
[2]陈江南,张晓灵.检验科职业暴露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7(12):2336-2337.
[3]牛延军.医院感染的三级组织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02-303.
[4]董剑文.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预防[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70.
科室: 姓名:
一、填空题 :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或者)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A、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A、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被治疗乙肝病人的锐器刺伤后,常规遵循以下哪几种措施?()A、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部挤压 B、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C、对伤口局部消毒处理
D、若伤者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 姓名:
一、填空题 :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 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丙肝)。
二、判断题 :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abc)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bcd)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bcd)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abc)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A、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A、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被治疗乙肝病人的锐器刺伤后,常规遵循以下哪几种措施?(ABC)A、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部挤压 B、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C、对伤口局部消毒处理
D、若伤者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 姓名:
一、填空题 :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或者)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A、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A、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被治疗乙肝病人的锐器刺伤后,常规遵循以下哪几种措施?()A、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部挤压 B、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C、对伤口局部消毒处理
D、若伤者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四、简答题:
主讲人:叶芳平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使员工自觉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以进一步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高度职业责任感。
2.使员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励员工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培养 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二.培训对象
2013新职工 三、培训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三、医务人员思想职业道德建设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一、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从医务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宗旨,来看医务人员确立应有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就是说,每一种职业都应有其特殊的道德规范。
同时,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对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深刻影响
另外,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还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2、从祖国医学对医务人员道德问题的认识,来看待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
早在南齐的《诸氏遗书》中就曾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心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善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姘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至近”,并说对待病人要“见彼苦脑,若已有之,深心凄怆,……一心扑救”
3、国外医学家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一些认识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些作法。
早在一百多年前,护士教育的奠基者英人南丁格尔就曾指出,护士的工作对象并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片和纸张,而是具有热血的生命和人类。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4、医院抓医德医风建设的规范及有关措施
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一)、基本概念
(1)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精神内核 (2)医疗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称为医德,是指医务人员应具备的特殊道德观念与特殊道德行为,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的内容
医务人员共同遵守的医德规范
1、医院工作人员应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己任,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热爱本职,安心工作,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一丝不苟,不怕脏,不怕累,千方百方为病人解除病痛,献身卫生事业。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做到“四个一样”(生人熟人一样;群众干部一样;院外院内一样;乡村城市一样。)
3、对病人就语言文明,态度诚恳,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做到“五心”(检查细心;治疗精心;解释耐心;听取意见虚心;让病人及家属放心。)不发生冷、硬、顶、推现象;职业用语、用尊称敬语、不用忌语、说好“三声”、讲究语言艺术(和婉、让步、幽默)。
4、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工作之便谋私利,不接受病人的吃请、馈赠,不准勒索病人财物,任何时候都要珍惜自己的人格国格。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应团结协作,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敬老爱幼,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不应亲疏有别,忌贤妒能,危害团结,影响工作。
7、对业务技术应精益求精,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新知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积极参加改革创新,运用新的医学模式,发展医学科学,提高业务技术和医院管理水平。
(三)、具体要求
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的事业准则 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病人生命,对事业无限热爱,对患者以诚相待,这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和事业准则。
(三)具体要求
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 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在其行医的一生中,必须具有清廉的道德,正直的品格。必须具有杜绝名利、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谨慎认真,百问不厌的服务态度 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疾病是多种多样的,甚为复杂,有时甚至十分危急,而诊断、治疗、发药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倘若医生粗枝大叶,草率从事,马虎处理,或计较个人得失,都会给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持有优良的服务态度,避免给病人带来不良的精神刺激,使之建立良好的情绪,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三)具体要求
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 医生要“治好病”,就必须有高超的技术,而高超技术的获得必须有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因此,刻苦钻研医书和医术,不但是一个学习作风问题,而且是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
最近国家卫计委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具体内容:
一、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二、不准开单提成三、不准违规收费
四、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
五、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最近国家卫计委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具体内容:
六、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
七、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
八、不准收受回扣
九、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四)、存在问题
目前,在医德医风上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 服务态度差 服务态度问题
2 推诿病人,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3 以医谋私 利用医疗职权,向病人索取钱物或收受各种名目的回扣、好处费,中饱私囊。 4 弄虚作假,开假诊断证明、假病假条
5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五)、应对措施
医德的好坏,最终要由社会来鉴定,要由社会群众公认。因此,针对目前卫生部门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自觉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
2、自觉遵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各种制度
3、自觉养成良好的医风、院风
4、自觉学习先进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
三、医务人员思想职业道德建设
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病人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医患矛盾日益加剧,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加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证据上医疗单位处于弱势。而医务人员处理纠纷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虽然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思想职业道德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发生医疗纠纷有相当关系。与思想职业道德相关的医疗纠纷
从大量的纠纷事实看,医疗纠纷大都发生在有损害或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的病例中,病人无理取闹的很少。有损害或死亡不等于就有纠纷,许多纠纷的发生与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 缺乏诚意
2 言语不当
3 医德医风不正
4 服务态度生硬
5 个别鉴定成员不负责任地乱表态、乱议论导致纠纷升级树立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是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关键
(1)树立高尚的思想职业道德,良好严谨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 (2)树立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是调节医患关系的有效杠杆
(3)树立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也是处理好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纽带 3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思想职业道德建设的保证 广泛开展积极向上的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树典型、学典型,加强榜样教育
强化法制教育
发挥社会舆论作用,积极开展行风评议活动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63-01
消毒供应中心是全院重复回收物品器械的重要部門。手术室用过的手术器械及临床科室用过的各种穿刺包,如换药包、缝合包、拆线包等以及呼吸用过的管道都要经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对于那些乙肝、丙肝、HIV感染者用过的器械及各种管道都要进行特殊处理。在这里使用消毒剂,浓度高、剂量大,极易吸入或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1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针刺伤和刀割伤 是常见的职业暴露,在包装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手很容易被针头、刀片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最深的锐器。乙肝、丙肝、HIV等患者用过的器械传染性更强,特别是HBV传染性更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伤还可感染其他一些疾病。如败血病、伤口感染等。
1.1.2 烧伤 也是职业暴露的一种,消毒员每天与高温、高压的蒸汽接触,烫伤现象很易发生。常见于高压灭菌完成后,开门取物品时皮肤接触消毒车引起烫伤,所以开门时站立一侧,将没拉开,等冷却30分钟后取物品,这样可以避免烫伤。
1.2 化学因素 具有传染感染性的器械,都要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所以一般都要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浓度大、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易伤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等。
1.3 生物因素 在回收、清点、清洗自身防护不到位,至使致病微生物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感染上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还有败血病等。
2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
组织学习《消毒规则》《传染病的防治》,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严格按照供应室中心的流程工序去工作,按规定的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很多职业伤害。
3 加强防护措施的落实与管理
3.1 加强标准预防教育 在清点、清洗物品时均应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戴帽子、戴防护眼罩、带双层手套、穿隔离衣。一般清洗的流程是:清洗—消毒—灭菌。而特殊感染的器械均应执行:消毒—清洗—消毒—灭菌。
3.2 被血液或体液感染过的物品器械,被意外刺伤后,应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受伤部位。再用碘酒、乙醇消毒受伤部为,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上报预防感染科,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预防。
3.3 加强安全操作训练 高压灭菌前应先检查高压灭菌锅的性能、电源、蒸汽是否安全,严格按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压力降至“0”位再开门,冷却30min后再取物品。
3.4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 加强化学消毒剂的概管理,按规定正确使用,不准超出要求范围,配置时戴口罩、戴帽子、戴防护眼罩,以减少皮肤损伤。
3.5 加强工作人员预防健康工作 坚持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定期为医护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尽可能完善布局、配置合格设备及必要的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培训】推荐阅读: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07-2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09-14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06-22
医务人员职业行为规定10-26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范文11-07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计划11-07
医务人员控烟知识培训06-06
安监人员职业卫生培训10-18
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09-08
销售人员职业培训课程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