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童年的记忆(推荐17篇)
童年的记忆
康乐县虎关初级中学 八年级 杜娅召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五彩缤纷的,有喜、有怒、有爱、有乐。金色的童年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其中有喜有乐,童年时是痛苦的,因为它少不了怒和哀。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喜怒哀乐中度过的。金色的童年带我们度过儿童时代,悄悄走进了青春。
现在的我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再也不想童年那样幼稚,那样任性了。
记得刚上小学时,我还是一个什么也不懂得六岁儿童。到学校不敢和别的同学说话、玩耍,只有独自坐在座位上发呆。有一次,一个伙伴儿跑过来,调皮的用手打了我一下,当时我就“呜呜”的哭了。我真不明白,我当时为什么会那么脆弱,那么胆小呢?为什么和小朋友连话都不敢说呢?真是越想越有趣儿。
三年级时,我马上德克也逐渐变得有难度了,我也逐渐懂得学习了,再也不像一年级一样,什么都不知道,。那时,我的朋友也比较多了,也喜欢和他们一块儿玩耍了。
到了五年级时,我对学习更加理解——学习要靠自己,也是将来为了自己,素以我就更加努力学习,把握住了机会,考入了初中重点班。
而到了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在学习生活中,不仅要靠自己,还需要他人的关心与帮助,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努力进取。
现在我们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是把握机会,让我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青春焕发光彩。展现真货的魅力。
我们既然生活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过早的成熟就会过早的凋谢,让我们把青春的事儿,一块儿尘封进那红色的记忆。而后,你会觉得青春的阳光依然灿烂。青春的生活依旧美好。
热度一如既往袭来,空气中氤氲着夏日的澎湃,赶不走的却是儿时的好动与纯真。
暑假的炎热迫使我又一次耐不住性子,噘着嘴踱着步,双手别在背后像个大人般思考着取乐,而村后的小池塘则像个磁场,从未停止过吸引我,习惯性的,我转着凉帽又出门了。
村后的夏季,从不曾缺少过迷人的清香。害怕踩伤邻居的庄稼,我总会娴熟地捋开一层芦苇探探风,然后踮起脚尖在泥泞小路上碎步走着,却总是被田里忽然蹦出的青蛙吓着摔了,再总信誓旦旦地喊着:“你给我记住!”叫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压坏了庄稼,得,再也不需谨慎了。
好不容易走过池塘,照照水面,迎面太阳洒下的光辉给脸蛋镀上了一层暖暖的橘黄。用手掬起小捧水,哗啦啦地直往脸上泼,怎么也不像个女孩子。
不知何时,芦苇丛前多了一大片荷叶。荷叶娇羞地躲在芦苇后,随风摇曳着。阳光如雨,不偏不倚地打在叶瓣上,细密而明媚。雨后的露珠让荷叶洗尽铅华呈素姿,褪去尘埃,平添一份朴实俏丽。而它们的闲适生活却被一顽皮孩子给硬生生地毁了。
我总喜欢 甩开鞋子 , 撩起衣袖,跳进荷塘,折几片荷叶。鼻子贴近荷叶,不小心地被叶上的水珠溅了一身,原本乌漆抹黑的布衣经水珠涂鸦,已经深一块浅一块了,也已经不再去在意什么了。
也许是荷叶的根扎得太深了吧,想连根拔起并不容易。两只小脚丫啪啪啪地踩着塘底松软的泥土,拔河一般,我紧紧攥着叶柄,踉跄地拖着往后倒,殊不知用力过猛,一个完美的自由落体后倒下,“扑通!”,溅了一脸泥,不!应该说是一身泥,望着深深浅浅的脚印, 却满意地咧着嘴笑了。
凉帽脏了,衣袖脏了, 就连牙齿缝都脏了。顶着折下的荷叶,乐颠颠地蹦着回家,没有采荷姑娘的美好, 只有一身的泥和汗水,心里却是快乐的。
如今,仍旧记得那儿时浑身狼狈的样子,仍旧记得那叶上露珠的晶莹,还有那纯真的一缕叶香。
【简评】
本文文字 清新生动 , 整个池塘玩耍拔荷叶的过程描写细致入微,将文章的主题与情景的描写互相交融,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通过池塘玩耍这一普通的事情,表达的却是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儿时纯真的向往。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无比珍贵的黄金年代。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记忆是难忘的。
童年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名利的追逐。有的只是纯净的心灵、灿烂的笑容。当童年那耳熟能详的笑语再度在耳边回响,心中总是触动不已……
童年的“傻气”,如今想来,木禁失笑。那时因为家里穷,总是买不起什么好吃的零食。一次,爸爸去远方的叔叔家给我带回几个面包,当时爱不释手,看了又看,闻了又闻还是舍不得吃,准备第二天带到学校去炫耀一下再吃。晚上把它藏在自认为很安全的柜子里,夜晚还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第二天打开柜子一看,傻眼了,柜子里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纸袋,没想到面包都喂了老鼠。当时就伤心地大哭起来……瞿秋白曾说:“儿时的可爱是无知。”是呀,正因为无知,世界对他们而言,每天都是新奇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对这个新奇的世界投注了饱满的激情、融融的新意和蓬勃的活力。再看看现在的我,对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的了解,自是比童年要熟悉许多,但在现实面前总是有许多不如意,工作的艰辛,生活的烦恼……至此,使我愈发地回忆起童年的纯真和可爱,也愈发地期待童年的“回归”。
童年的稚气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蓦然地,想起儿时玩“过家家”的游戏。为了玩得“真”一点,因失手打碎一个漂亮的花瓶,那是母亲结婚时的嫁妆。我曾如获至宝地疼爱它、喜欢它。遗憾的是,我太高兴了,一不小心失手把它掉在了地上,摔成了碎片。我的心先是一愣,继而又伤心地哭泣起来,幻想着能把它们再重新接起来。于是拾起地上的碎片,一片一片地拼接,拿着时是拼上了,可一松手照样还是碎的。如此这般地试了二三次,望着地上“牺牲”的碎片,不禁伤心地丢了一地。奶奶闻迅赶来,一点也没有责怪我,只是心疼地抚着我的头,擦干我的眼泪连称:“不要紧的,碎了好,碎了好,岁岁有余嘛!”可我依旧是哭,而且似乎更厉害起来。奶奶啊,您哪里知道,我不仅哭我失手打碎的心爱的花瓶,我更伤心的是这花瓶为什么就接不起来,为什么就“活”不过来呢?
童年总给人无尽的回味和感慨。记得那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长辈们的压岁钱,也可以到处去走亲戚。于是,大概还在冬月里,我们就开始扳着指头算着。就这样,年就和着我们期盼的心情和农家院落里的杀猪嚎叫声一天天地逼近。除夕转眼就到。除夕夜的欢歌笑语,和着起起落落的爆竹声,夹杂着远远近近的狗吠声,合奏出一曲没有雕琢不事张扬的迎春歌。我们在大年夜里成群结伙地放烟花、爆竹。那欢乐的笑语撒满了整个山村。而家家那高挂的红灯笼,会一直挂在堂屋或者正屋的屋檐下,彻夜长明,灿灿焰焰,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童年的记忆像一颗颗在阳光下绽放异彩的肥皂泡,那瞬间的美丽,给人以欣然的艳羡;虽然悄无声息地远去、破碎、消失,但曾经美好的刻骨的回忆将注定牵挂着你我一生。童年因欢笑而快乐,因兴奋而奔跑!我们曾经那样简单,那样直接无需任何遮掩地活着。孩童时期的灵魂是最纯真的,真希望永远“咔”在那纯真的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
百无聊赖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望着蓝天,那些白白的云朵,软绵绵的,像极了从前我最喜爱的棉花糖。恍惚间,思绪翻飞,仿佛有回到了那段与棉花糖相伴的日子。
儿时的我对棉花糖情有独钟。夏日的黄昏,我总爱站在青石小巷的街头,和同伴们一起等待卖棉花糖的老爷爷的到来。老爷爷总是披着夕阳的余晖缓缓而来,满头的白发在风中微微的颤动。这时,孩子们欢快的喊叫声便弥漫全小巷:“老爷爷,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啊,今天来这么晚?”“老爷爷,今天你带来的是什么口味的调料啊?”“老爷爷,太好了,你来了,今天又有棉花糖吃了!”“老爷爷,我最喜欢你了……”老爷爷被我们围在正中央,慈祥的笑容在他脸上荡漾开来:“没事没事,不要急,慢慢来,每个人都有。”他语气轻柔,透着岁月的沧桑,手指轻快的转动着机器,开始制作棉花糖。那时候的我边抬头观赏着这个重要的过程,目不转睛的盯着它。
老爷爷轻巧的手在空中如旋律般上下飞腾,机器里,雪白的,粉嫩的糖一点一点地变成胃细长的棉丝,再缠绕成蓬松的棉花团。欣喜、激动以及期待,在我们心中无限放大。夕阳落在我们身上,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着棉花糖,棉花糖的甜味甜到了心里。那一缕缕的甘甜在我的心中融化,身体好像要飞起来般,飘飘欲仙。那些快乐一滴一滴地融汇了起来,汇聚在灵魂的最深处。
真的,直到现在看见那柔软的白云,我都会想起童年的那段往事。每当我遇到难过的事情,童年微小的幸福与快乐便会将那些伤痛一点一点地覆盖掉。熟悉的青石小巷在我的心中成了一块不可侵犯的圣地。过去单纯的小美好,小快乐,小幸福,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我的心灵。
童年时代,吃、玩总是少不了的。在黄土高坡上,洋槐树遍布山原,一到五月,家乡的槐花都有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我们似乎对甜味有种与生俱来的爱好。槐花的清香,布满了小村庄。我曾幻想,那清甜的洋槐花可以做成糖吃,当奶奶给我做第一顿槐花饭时,我的槐花情结便一发不可收拾。
五月,百花盛开的季节。洋槐花,有点羞涩又有点肆意地绽放了。从远处看,山上统一换上了浅绿的夏装。诱人的槐花香,将我们的味蕾勾走,我们便嚷嚷要吃槐花。哥哥用棍子将一串串白白的洋槐花勾下来,我虽然怜惜那娇嫩的花儿,但仍然忍不住诱惑,将那槐花送进嘴里,再舔舔花蕊,那味道简直无法形容。
奶奶点火蒸煮,槐香将整个院子沉浸在其中。不久,奶奶端起雾气腾腾的笼屉,我们便做好一切准备,与众不同的我还给槐花饭里浇上蜂蜜,我们如风卷残云一般将碗里、碟子里打扫干净,槐花饭真棒!巧手的奶奶还把辣椒醋水淋在槐花上,再放点盐,做好后的槐花菜如同一盘碎玉,令我们味口大开,连一片花瓣也不放过。
养蜂的人也很精明,把蜂箱搬到槐树林里,整天让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制成上等的蜂蜜,一斤能卖十几元钱呢。
当你来到我的家乡时,我们一定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槐花大餐,玉屑般的槐花菜,浇上上等蜂蜜的槐花麦饭,准会让你垂涎三尺,流连忘返。
墙壁还留出自身歪歪斜斜的笔迹,桌上还刻着喜爱的动漫角色,窗前风儿吹过,还萦绕着脆响的欢笑声。好像昨日的大地面上还存着大家的娇嫩的.足印,好像上空还漂着大家吹动的泡沫,但岁月如白驹过隙,只留有那舍不得忘记的追忆,久违了,儿时。
开心将岁月染出红彤彤,儿时在记忆中发亮。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就在小花刚冒芽的早春,朋友们都身背小背包一边轻快的跑,一边开心的唱起歌冲向院校,第一次看到笔、墨、纸、砚是在书法课上,那粗壮的的毛笔好像是人的头发划过面颊发痒的,我们都傻傻地笑,那就是多么的简易地开心。我对毛笔特别感兴趣。一放学后,便狂奔回家了,用毛笔在这儿绘画,在那里涂涂,因此,电视多了两撇胡须,浴室镜子上多了一幅近视眼镜,一切事情在我的书中都顽皮起來,生意盎然的,乳白色的墙也逃不过一劫,大笔一挥,因此极大地“大”字落在墙壁。接着便是那还怎么组词亲近的责怪,我将磨叽擦下来,但这“大”字就印痕在墙壁,更刻入我久违的儿时。
童确实开心与开朗的顽皮混着柳条的芳香,在久违的记忆中蔓延。边上那片荒地百草花苑没有人照顾,更无人过问。因此便变成我们的游戏乾坤。殊不知大家不符合于在这儿藏猫猫,更喜悦于找些吃的,破旧不堪一书中撒落了几个草梅的种籽,悄然无声的发展着,我们在草丛里中里找寻埋伏的草莓,有一些枝干戳破大家的肌肤,但见到草莓也不感觉痛了,草莓的甘甜,竟使大家能开心极其。享有着那柔美的获得。
灯下,母亲用针将我手里的刺儿一个个拨出来,每挑一下,我都是会咬牙切齿鸣叫,但下次再见到草莓,还会继续不顾一切的找着摘着,儿时便是那傻傻的地笑,是沒有顾忌地耍,不顾一切玩耍。纯真,便是那结着草莓香的梦。
童年回忆中沒有下雨天,儿时的生活简易,沒有父母的太多期待,仅有生活慈爱地为大家笑容挥手。难过了,父母会进行手臂默默的等大家,亲密地说声“商品”聪明啊!孤独了,小伙伴们会守候大家跑跑跳跳;做不对,教师会笑容着说:“调皮鬼”。童年是没有烦恼的岁月,是沒有多雨季节的春季,每日都过着有太阳光的日子,每日都体会着花的芬芳。太阳关爱着大家,雾天滋养着大家,芬芳随着着大家,这就是久违了的儿时。
一个人童年的记忆不固定在被经验的时刻, 它会在成人后被服务于以后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它们会被改变和伪造。达芬奇对飞鸟的喜爱, 使他在看见飞鸟时想起童年的一个记忆。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 秃鹫撞击他的嘴。事实上, 这不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虽然没有资料能够证明。但这极有可能是他的一个幻想, 用来为他对飞鸟的喜爱建立一个源头, 这个源头就是建立一个达芬奇生而如此喜爱飞鸟的假象, 那么达芬奇对分飞鸟的喜爱就成为了命运的预先安排。于是, 在他的精神世界达到了某种平衡。
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家, 可是这种换幻想却不是他特有的, 这是人类的共同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此类例子也很多。当某人做了一件很疯狂的事情, 甚至颠覆了此人的日常行为习惯时, 此人往往会寻找某个童年的记忆, 对其进行改造, 也就是形成一种幻想, 而这个童年记忆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当形成了这种幻想, 他会想: 这就是我, 我本身就是如此疯狂的一个人, 所以我做了这件疯狂的事情是具有必然性的。由此, 此人也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这与达芬奇幻想的秃鹫撞击他的嘴唇, 得出他喜爱飞鸟是理所当然的结论所达到的平衡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人思考他童年留下的印象并不是无足轻重的, 一般来说, 残留的记忆往往是当事人自己也不能理解的, 掩盖着其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特征的无法估价的证据。一个人的童年记忆与幻想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甚至可以说它们可以相互转换的, 而此时其记忆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而记忆与幻想之间的转换, 当事人往往是不自知的。
弗洛伊德认为, 我们必须满足于强调一个事实, 我们很难再怀疑这个事实, 即一个艺术家创造的东西同时也是他的性欲望的一种宣泄。达芬奇由于受到他母亲的亲吻而过早地达到了性成熟。这种童年的早期印象的强烈刺激了他的视本能和求知本能, 嘴的性欲发生区得到了一种强调, 这种强调从此再也没有被放弃。我认为, 这也是他形成的幻想中的秃鹫为什么是撞他的嘴而不是别的部位的原因。他喜欢飞鸟、他母亲的亲吻刺激的嘴的性欲, 达芬奇通过建立一种幻想是这两种事物联系起来。
这种久远的性欲望与当下的联系一旦被建立, 那么当其遭到破坏时, 艺术家的创作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当达芬奇在罗德维克摩罗公爵身上找到父亲的替身时, 他在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中有了审慎和拖延的倾向, 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对伯爵, 也就是他的父亲的尊敬或某种情感导致的。当他的父亲的替代者丧失时, 达芬奇建立的伯爵与父亲的联系被毁坏, 他变得对绘画非常不耐烦, 因为他的性欲望受到了压抑。同样, 当达芬奇遇见一个女人, 他对她母亲那充满情欲的欢乐的幸福微笑的记忆被唤醒, 他达到了创作的又一次高峰。这一时期的作品都以谜一样的微笑为特征。这正是因为他对母亲的情欲是注定被压抑的, 而他遇见了可以不被压抑的母亲的替代者后, 其变化就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人进行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 关于童年记忆与幻想的说法也是令人信服的。弗洛伊德是如此坚韧地、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如弗洛伊德所说, 他对达芬奇的精神分析会受到诸多激烈的批评, 而他们反对的动机往往是没有说服力的。在许多情况中, 他们选择他们的主人公作为他们研究的题目, 因为由于他们个人的感情生活, 从一开始他们就感到对他特别的喜爱。然后, 他们把精力奉献给一个理想化任务, 目的在于把这个伟人塞进他们所设想的婴儿的模式。其实, 就此类批评者来说, 这也是一种幻想。他们也建立一种幻想, 把达芬奇或多或少伪造成某种他们想要的样子, 以服务于他们的趋势, 以达到精神上的平衡。这也可能来源于他们的现实与童年记忆的某种被建立的联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历史人物是适用的, 因为同样的原理在众多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来。以希特勒为例: 他企图征服世界, 宣扬民族优越论。为了支撑他的这种趋向, 他在听说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之后, 建立了一种幻想, 幻想他们是神族的后裔, 所以由他控制世界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对于他自身而言, 这种幻想是真实的, 是等同于现实的。
中国的历代皇帝也有着同样原理的幻想。他们相信自己是真龙天子, 是生而与别人不同的。于是, 会有种种不同于常人的童年记忆, 或称之为幻想, 比如乘龙腾空而飞之类。
(节选自曹文轩《童年》,题目为编者加)
小露一手
在作者的记忆中,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同的,母亲的爱是默默的,而父亲的爱是教他做人的道理。在你的印象中,父母对你的爱是怎样的?你可以通过讲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将他们对你的爱呈现出来。
从小到大我都是蘑菇头,小时候每次都去同一个理发店,每次见到的理发师都是那个年轻的叔叔,他总是在剪完后笑着说一句:“起来吧,小蘑菇!”这句话在我耳边响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我也忘记了最后一次去那家理发店的情形,自从搬家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叔叔,那家理发店,现在怎么样了呢?那位叔叔,还好吗?
到了楼下,推着车子走出小区,遇见了小狗皮皮。它很热情地迎过来,我也拍拍它的头回应着。突然想起以前的我——那个小女孩,是多么喜欢小动物。
曾经有一次,我要把一只流浪狗带回家,被妈妈拒绝了。我哭着伤心极了。还有段时间,我硬缠着妈妈给我买一只小狗,而妈妈的那番话至今还触动着我:“你如果要养小动物,就必须对它负起责任,你能否做到一天三次喂它,早上带它放风,晚饭后带它遛弯,给它洗澡,清理大小便,就这样一直陪伴它,直到它老去?如果你做不到,养宠物只是玩玩,最后厌烦了把它抛弃,让它流浪,那你还不如让它待在宠物店,平安度日。”这番话一时说得我哑口无言。之后,我再也没提过养宠物的请求,毕竟父母都太忙,而我直到现在也仍热爱着动物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宠物的喜爱,也把关注的目光转向野生动物。也许,长大了,更有一种责任感,多了一份对生命对自由的尊重。
车子行在路上,偶尔会碰到同学,互相打招呼问好,融洽和睦。也许我们都一样,都在时空里变化着,身体的成长,心灵的成熟。然而记忆中的画面永远都是那样美好,载着最初的单纯和童真……
暑假的天气经常下雨,今天下完雨后地上全是小水洼,因为雨很大,打落了一些叶子,叶子都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些叶子爸爸忽然转身去药房买了一瓶风油精,我见到这疑惑地问他:“爸爸,这几天下雨家里没蚊子,为什么要买风油精?”爸爸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叫我在旁边看好跟他走。
我跟在他后面,只见他来到小水洼旁,蹲下身子捡起一片叶子,拿过风油精,把风油精滴在叶子尾部,接着放入小水洼中,然后发生了神奇的一幕:叶子在没有人力推动的情况下自己转圈,好似一只小船,我称这招为“神龙摆尾”。爸爸又重复了一遍,这次的叶子没有摆尾,而是飞快在水中行驶,好似一艘快艇,我称这招为“百步穿杨”,而且以上每个招式都持续了5分多钟,且速度惊人。
我问爸爸是在哪学的,爸爸却说:“这可不是学的,小时候玩时自己摸索出来的!”爸爸接着补充道:“我们以前可不像现在这样,连个小玩具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手机电脑了,所以那时我们写完作业就往外面跑,有时间玩,可现在你们就体会不到喽。”
丝线
三年级时,女孩子最宠爱的东西便是彩色丝线。那段日子里,教室里最常见的便是女生围成一堆,互相炫耀自己刚买的丝线。课间,男孩子们都跑出去“疯”了,我们女孩子纷纷拿出自己的珍藏,双手撑起,手指上下翻飞,不一会儿,长长的一条丝线就变成一条手链,自己欣赏一番后,好友之间还会相互赠送。虽然编这种东西,花了我们的时间,也花了我们的零用钱,但这五彩缤纷的丝线给予了我们无穷的乐趣。
星星纸
四年级时,我们又都迷上了折纸星星。折星星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彩纸,一种是塑料管儿。下课后,我们都成了文静的淑女,坐在座位上折起小星星。折好的星星只有指甲那么大,上面还绘有美丽的花纹,蓝的、粉的、橙的、黄的、绿的、紫的……我们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调皮的男孩子们永远无法理解,有时他们会来捣乱,把我们的星星撒一地,女生们就收起淑女的风度,一拥而上,把“破坏分子”教训一回。
橡皮泥
五年级时,我们又被“拉面”这小玩意迷住了。“拉面”是一种橡皮泥,装在塑料小盒里,一有时间,我们就把橡皮泥从衣袋里掏出来,美滋滋地甩着、拉着、捏着。细看,带有韧劲的“拉面”千姿百态,但最好玩的还是把它轻轻一抖,便变得老长老长的,再一折,再一抖,再一折,再一抖……几分钟后,有着许多细丝的“面条”就出来了,女孩们都为自己能抖出“拉面”而洋洋得意,喝彩着,尖叫着……
已经陈旧的丝线,已经黯淡的纸星星,已经变成小棍棍的“拉面”,浓缩了我们多少欢声笑语啊!那一天晚上,我收拾好房间后,沉浸在童年美好的记忆中,久久不能入眠。
(指导老师 朱贤山)
跳舞是我的爱好,从五岁开始至今,已六年有余。期间有过犹豫,有过痛苦,因为刻苦地练习,脚趾都有些变形,我甚至想过放弃,但在妈妈的鼓励下,在老师的循循教导下,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真的喜欢跳舞!在跳舞的时候,所有的不开心都跑到九霄云外;跳舞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好像鸟儿飞在云端。六年,见证了我的坚持;六年,见证了妈妈对我的爱,感谢她每一次的陪伴。坚持和感恩是我最大的收获,这会是我未来最好的品质。
玩魔方源于妹妹神气的吸引。过年在老家第一次见到妹妹举手之间就可以把打乱的魔方复原,顿时被吸引住了。由于担心自己学不会而被妹妹笑话,一直不愿主动向妹妹请教。妈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鼓励我拜妹妹为师,妹妹也很热情地传授她的所学所得。快乐的假期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有学完,却要和妹妹分开了。要想深入学好魔方,就只能靠自己钻研了。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找了很多教学视频来学。经过一周的练习,我终于掌握了这个“六彩精灵”的玩法,很有成就感。每天晚上与爸爸展开魔方较量,是我最放松的时刻。当然,想玩得更好,必须更刻苦地练习。这件事情让我知道: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坚持不懈地练习,是我们成为高手的阶梯。要想成功,就要付出超过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就这样伴随着梦想和坚持,我慢慢地长大了。
每一个走在青春路上的少年,心灵深处都有一个童年。或许那段记忆已被遗忘在某个角落,但只要你拿着一盏小灯,沿着曾经的路努力寻找,那段遗失的美好将会一一浮现。
在那个起风的夜晚,我一个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两旁是微弱的灯光。风迎面吹来,劈开了我周围的时空,四周变得一片漆黑,我看见了奇异的光景。
我看见了故乡那早已消失的草坪,就在我的.眼前。上面那群孩子,满带着笑容追逐打闹,旁边的池塘里,几个小孩子和野鸭子一起游泳。我向前踏出了一步,面前出现一块老旧的木门,上面挂着早已生锈的铜环。我轻轻地推开它,在老家的大樟树下,奶奶正为姐姐编着辫子,爷爷牵着我的手,为那头小黄牛喂草。
我看见了那老旧的幼儿园,大象还有小鸟依然在那里,大象的鼻子依旧那么长,小鸟还是那样小,他们仿佛约好了不再长大。角落那只大公鸡已悄然睡去,它一定做着关于飞翔的梦,我应该悄悄地离开,不要吵醒了它。
我来到了曾经的校园,进入那扇小小的校门。我看见排着整齐队伍的小学生,每个人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在那里阳光刚刚好,风儿刚刚好,一切都刚刚好。我想拿出相机拍下这完美的瞬间,一切都消失了,只留下凄异的叹息。我睁开眼睛,发现一切都是梦,只看见那显得僵硬的伸起的手,仿佛要抓住什么,却又让它从指缝间溜走。我看见白色天花板,桌上厚厚的课本,我终于知道我在哪里。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却忘了是怎样的开始,在那个古老却不再归来的夏日。
开始已意味着结束。那个六月,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聚会,那是最后的狂欢,而那喧嚣的狂欢却早已收场。那也是最后的告别,有些面容已经模糊,有些内容早已忘记。我只是模糊地记得那块草坪,捉鱼的小溪,那片不大的橘子林。我希望将那童年的记忆牢牢握住,一一打包,不遗点滴,然后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下一个自己。但那记忆的匣子却不断遗失,那存放的地方也渐渐模糊。
微风吹来,如同童年的记忆,带着淡淡的栀子花香,伴随着断断续续的蝉鸣。在风中我回头张望,童年已经那么遥远,我才发现自己多么舍不得,记忆幽浮,半疼半喜。我发现越往前,记忆越模糊,越往后,取代快乐的居然是痛苦。是不是那些题让我长大,是不是我可以选择忘记,然后回到从前。可是确定无疑回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又何况是让时光倒流呢?童年已经如烟花般在我头顶劈开。
三四岁时,父亲用一只手掌,撑着我的肚子,把我举得高高的,我在空中又叫又笑的情景,至今鲜活。那时父母都年轻,妹妹小我三岁,一家四口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个四合院里。每隔几天总有那么一次,母亲怀抱妹妹,我坐在父亲的腿上,两辆洋车(即黄包车)直奔餐馆,最常去的一家叫西湖食堂,因那儿有我最爱吃的芙蓉鸡片,然后再坐上洋车去看戏。我独钟情青衣花旦,称他们为“小媳妇”,但怕看花脸,常是伏在父亲的身上,朝旁边东张西望,嘱咐他“小媳妇”上场要叫我。
日占东北 抗日分子联络
家里客人一直很多,“叔叔伯伯”的叫不完,节庆之日,圆形的大餐桌坐得满满的。伯伯们看上去各个气宇轩昂,几个叔叔还在大学读书,都是九一八事变后逃到北京的东北青年。他们每来必到父亲书房,关上门一谈就没完。
最疼我的是一位赵伯伯。东北人称伯父为大爷。我叫他为赵大爷。父亲与赵大爷为中学时代的同班死党铁哥们,年纪虽然差了四岁,却一直是至交中的至交,因两家都姓赵,赵大爷叫我把赵字取消,简单而更亲近的叫大爷。大爷家住天津,在北京也有住处,常常到北京来会朋友,几个人一起听名角唱戏,吃馆子。他每次必给我带来大麻花、蜜饯和装在漂亮盒子里的洋糖(即现在的巧克力)一类的零食。
七七事变之前,我们便过着这样中产阶级和美的小日子。
七七事变 全家移至天津
那时,我最大的秘密是常趴在大门缝里朝外望,看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下学。父母看在眼里心痛,最后还是遂了我的愿,让我进入附近的小学,每天由女佣接送。但做学生不满两个月,就举家搭上开往天津的火车慌张外逃。目的地是天津。
因知去天津必到大爷家,出发前我便开始兴奋。平时父亲每个月至少去天津一次,有两次还带了我去。大爷家住在英租界一栋白色的洋楼里,房间很多,门里有人守着。大爷和大娘有两个孩子,都比我大好几岁,我称为大姐、小哥。他们一家人都很疼我,大娘带我去吃西餐,还逛商场买玩具。
我乐得半夜睡不着觉。次日天一毛亮,母亲就唤我起床,我惊奇地发现,她没有穿每日必穿的旗袍,父亲也没像平常那样穿西装打领带,而是穿了一身买卖人的短杉裤挂。我嘻嘻笑了起来,正想说他们的模样好奇怪,却被严肃嘱咐:“有人问去天津做什么?要说去姑妈家。”一位在大学读书的王叔叔,雇了三辆洋车来接我们。“街上还算平静。不过路口上有日本兵。”他表情沉重地说。
还是照老样子,母亲怀抱妹妹,我坐在父亲的腿上,王叔叔替我们带着两只小箱子,拉起车篷奔向车站。那时我已懵懵懂懂有了一点概念,知道发生了大事情。
月台上挤满提箱携袋的人,但异常寂静,显然是不敢吱声。母亲紧握住我的手,父亲抱着妹妹,王叔叔提两只箱子在前面开道,仍是寸步难行。挤了许久,父亲才把母亲和妹妹送上火车,找了位子坐下,然后打开车窗,接过王叔叔举在手上的我。王叔叔自己并没上车。我悄悄地问父亲:“王叔叔为什么不跟我们去天津?”父亲立刻用眼色止住我,低声道:“王叔叔要上学,他不去。”过了一会我又忍不住悄声问:“我们不再回家了吗?王妈等着我们吗?”“我们过些天就回来。叫你别说话,怎么问个没完!”
搜查抗日分子 列车拖延
火车终于开动,像一只气喘咻咻的病牛,走几步便停下来,没人知道何时再开。深秋9月,车厢里奥热得仿佛要爆炸,逃命的人塞满每寸空间。铁道边站着排列整齐的日本军队,刺刀在阳光下闪亮。日本兵随时上来搜查抗日分子。
隔几个位子的一位胖老头热死了,他的家人在哭,只听有人道:“不要哭!日本兵知道要扣车的。大伙倒霉。”另有人说:“把手帕蒙在他脸上,弄成睡觉的样子。唉!”那家人果然不哭了,车内立刻沉静下来,只有我的妹妹渴得隔一会叫上两声。带的饮水喝完了,父亲要越过人群下车去买水,我用力抱住他一条腿,说死说活都不让他下去。因我直觉地认为,他就是日本兵要找的抗日分子。恐惧的滋味使我在剎那间长大,懂得了人间其实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和顺美好。
走走停停,终于到了天津站。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全车人都松了一口气。
到达时,大爷和大娘迎在门厅里,见到我们一家不胜喜悦,大爷说:“两个小时的车程。整整走了一天一夜。”“能到就是万幸!”父亲把路上的情况说了一些。大爷摸摸我的头,道:“怕了吧?外面乱,别出去,你看天井里还有滑梯呢!你大姐、小哥放学回来会带你玩。记住,别出去。”
我们一家人被安排在二楼的套间里。二楼共两个套间,另间住着一对丁姓夫妇,大姐、小哥称他们为舅舅、舅母。妈妈命我也跟着这么叫。总之,一昼夜间我的生活整个变了样,没了满是花果的四合院,却有了一堆新的亲人。尤其让我喜欢的是客厅里的壁炉。我并不知壁炉是用来生火取暖的,当天就和妹妹扮起家家来,两人面对面坐在壁炉里。
我听到父母的谈话:“我非跑这一趟不可。你就带着孩子跟在田夫妇吧,有照顾,我办完事就回来。”“你别担心,这里是英租界,我们跟着大哥大嫂很安全。你倒是注意自己,快些回来。”“我知道,你别担心。”接着,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次日醒来,母亲对我幽幽地说:“你爸已经去南京了。”
nlc202309011319
分发武器 武装打击日军
我不知南京在那里,父亲突然离去令我茫然,愣了半天才问:“爸爸怎么不带我们?”“你爸有事,不能带。你可不许出大门啊!”妈妈把她嘱咐了好几遍的话又重复一遍。其实大门有老徐看守,总紧关着,没他打开谁也出不去。我每天就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有时和妹妹办家家,有时站在客厅的阳台上朝下看天井。
我常常到楼下去找大爷,他总是笑咪咪的欢迎我:“呦!珠儿来啦!“多半在书房里,他坐在书桌前,我趴在一边的椅子上又写又画。我发现,不单我不许出大门,这门里的大人们也不出去。没见大爷出去过,有天我忍不住要求: “大爷带我去看戏!”“大爷忙,不能带你去看戏!”他拒绝得好干脆。
来访大爷的客人是真不少,北京的王叔叔也来过。有两次忽地冒出一群,足有十来个人,他们在三楼的大厅里嘀嘀咕咕的,没完没了不知说什么。锁子坐在楼梯口,任谁也不许上去。那一阵子我心里好纳闷:这么多叔叔伯伯聚会,为何独缺我的父亲,父亲怎么这样久不回家?我把这话问妈妈,她答“你爸会回来的”,竟流起眼泪。把同样的话问大爷,他立时没了笑容,淡淡地道:“就快回来了。”
有位女中医陈大姑,在北京时曾数次来我家,父母和他们的朋友谈起她时,都不忘提她的业师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医首位。陈大姑戴着瓶底厚的近视眼镜,穿着没有腰身的长袍,带着一大坛子名牌黄豆酱,到天津来看大爷和大娘。锁子有力气,把酱坛子扛在肩膀上,一口气奔上三楼大厅,陈大姑和大爷大娘跟着上去,我像条尾巴似的,紧随在后。
我看到陈大姑用小刀慢慢窍开粘在坛口上的油布,然后和锁子小心翼翼的,把盛着酱的油布抬出丢在旁边的盆子里,又掏出一些油布棉花之类。陈大姑对大爷说:“你看看吧。”我想坛子里一定有好玩的东西,连忙伸长脑袋瓜去探望,不料大爷拉过我,说:“珠儿回家去,大爷今天不能跟你玩。”他一点笑容也没有,我只好独自下楼回家。坛子里的东西我已看得很清楚,但认不出那是什么。直到数年之后在重庆,老师给讲解武器二字,把一张相关的图解挂在黑板上,其中有一种叫手枪,使我猛然记起在酱坛子里看到的东西。原来那是手枪,而且不只一把。
执行任务 父亲远赴香港
那一阵子白楼里的气氛沉郁,妈妈常常暗自流泪,叔叔伯伯们来访大爷,频频提到父亲的名字,还说什么“大沽口”、“日本人”等等。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能感觉到发生了大事。有天和妹妹在楼梯旁玩扮家家,忽听有人急促地跑上楼来。那人穿件灰布长袍,头发蓬乱漫腮胡碴,黄瘦的脸上白眼球泛红。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大叫:“爸爸!”
整个白楼轰动了。大爷大娘,丁家舅舅和舅母,还有从北京来的两位叔叔,都来到我家。大爷说:“我派人打探,带回的消息都不乐观。能回来太好了!”父亲叙述道,到大沽口,日本军队知道乘客中有抗日分子,便以船上有人生霍乱为借口,扣住不准进港口。还说为了阻止传染病流行,也许得放火烧船。船只足足在大沽口扣了21天。因英国人帮助交涉,最后由几位英国医生陪同,逐一检查了全船乘客,证明并无霍乱或其他传染病,日本人再找不出别的迫害理由,才放行的。
父亲脱险归来的一个月后,我们全家登上开往香港的轮船,送行的只有大爷和锁子。锁子帮拿行李,大爷牵着我的手走上舢板。舢板尽头和上船处隔有几寸宽的空隙,朝下一望是汹涌的海水,我惧怕不敢迈步。大爷用双手托在我的腋下,一下子把我放在船上。临别时我紧紧的抓住大爷的手问:“大爷,你不跟我们一块儿坐大船吗?”大爷摸着我的头笑道:“你大娘和大姐小哥在家等我呢!大爷不能跟你坐大船。”“叫大娘和大姐小哥一块儿嘛!”我急切的说。大爷叹了口气:“唉!傻孩子啊,跟你爸妈去南方吧。再见大爷时,你就是大姑娘了。”母亲在一旁道:“你大爷多疼你啊,给大爷行个礼,说再见。”我垂下双手,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说:“大爷再见。”
大爷与爸妈互道珍重后终于于离去,我踮起脚根翘首张望,直到他高大的身影在人群中消失。我并没有再见到大爷,他没有看到我长成大姑娘的样子,因为在我们离开天津的次年,他就被日本宪兵逮捕,因坚决拒供而被杀害。
抗日志士 为国献出生命
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才明了一些大爷的生平背景和所作所为,知道他的死也是在多年之后。原来那栋白楼是抗日协会驻天津办事处,来往进出的叔叔伯伯,包括陈大姑、锁子、王叔叔、丁家舅舅等全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大爷的头衔是办事处主任,职责是统领华北、东北地下抗日。
大爷留学日本,工科毕业。他办过造纸厂,平日以实业家的姿态出现,家庭幸福,生活优裕,却选择为国家献出生命。那位把我从窗子递进火车的王叔叔,也于1941年被日本侵略者残酷杀害,死时才29岁。
海峡两岸都有关于大爷的记载。其中以大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出版的《民国人物大辞典》记载得最简单明了,抄录如下:
赵景龙,字在田,黑龙江巴彦人,1900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生。幼年在乡读书。及长,赴日本留学,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29年毕业。归国后集资在桦甸创办东北造纸厂。1931年九一八事变,领导桦甸造纸厂警卫、员工,组织地方民团,创立东北民众义勇军。后联络盖文华等在哈尔滨组织东北民众救国义勇军政治委员会,策动东北民众抵抗日军。旋东北民众抗日协会成立于上海,负责策动黑龙江全省民众抗日,继任该会天津办事处主任。1938年国民党中央调整东北党务工作,将东北党务办事处由重庆迁天津,被派任该处执行委员会委员。1939年12月19日,在天津马厂道安乐村被日本宪兵队逮捕。1940年2月4日被害于吉林日本宪兵队本部。得年40岁。
(摘自美国《世界周刊》)(编辑/立原)
——题记
夏。
乡下去,小路上,田地边,阳光火辣炽热,桂花树也显得无精打采,投下一片斑驳的树影。
“外公好热呀!”五岁多点的我,因难以入睡而不停地抱怨。树上的蝉也“知了——知了——”地与我应和着。外公穿着T恤笑道:“这就不耐烦了?”说着,把我抱到席子上,拿起一把棕黄色的蒲扇,为我扇风。因香炉在侧,散发出了一股淡淡的檀香,令人心神安定。外公的大手,摆动的蒲扇,掀起阵阵清风,使我渐渐入眠……
“啪——”不一会儿,蒲扇砸在了我的脸上,我这时才想起外公有关节炎,不能一直活动,“外公,別扇了吧。”他摇摇头:“没事,没事,你睡吧。”
我拗不过外公,却困意全无。我微睁双眼,这时,我才看清楚那双手,指腹的老茧粗糙坚硬,手上的褶皱如那干枯的树枝一般。青色的血管凸起,如黄土上的一条条沟壑。
我不禁红了眼眶。“知了——知了——”起伏的蝉声与悠悠檀香奏出夏天最美的乐章。
秋。
植物竞相枯黄凋落,外公的田地里却是色彩斑斓。金黄的桂花,火红的枫树,碧绿的玲草,勾勒出一副名为《秋》的油画。
“外公,桂花开满啦!”我兴奋极了,外公外婆闻声带上工具来摇桂花。“一二三!”大小三人在树下摆晃着桂树,金黄的花瓣如一只只小蝶,在围绕我们飞舞。桂花落在我们的头上,肩上,鞋上……处处弥漫着清香,口中也仿佛尝到了一颗清甜的糖果。
桂花晒干后可以制成桂花茶,干瘪的桂花在温热的茶中,逐渐舒展开来,在水中旋转舞蹈。入口一股微涩,随之而来的是甘甜,令人回味无穷,秋的气息便就在桂花的余韵中消逝。
跨过门槛,一阵带点灰尘的霉味迎面扑来。那气息充满神秘感,说不出是什么味道,但又感觉很熟悉。
屋里很暗,除了沾满灰尘的窗户透进来的几丝亮光,照在那古老的物件上。像清澈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那样,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老爸打开了手电,我随着老爸的手电望去,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影子。“爸,把手电给我用一下。”我说。老爸转身将手电递给我。我用手电照着那个影子,努力看清它的模样。“哦,是那个,那个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小车。”我一边惊喜地说着一边陷入了对往事的回想。
那辆小车是我儿时的玩具。有三个轮子,靠人力行走。小时候,别人家的小孩都爱玩摇摇车,我却对那辆小三轮车情有独钟。每当骑着它,就像一个人开着一辆豪华座驾一样。脸上全是傲娇与得意。
记得有一次,邻居的小伙伴们都骑着摇摇车出来玩。见此情景,我也赶紧回家去开上我的豪华座驾。我骑着小车满心欢喜地除了家门。正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个伙伴过来说:“哼,你敢不敢和我比比速度啊?”“比就比,谁怕谁,看谁先到那个门口。”我毫无惧色地说。比赛一开始,我就一马当先,甩了他一两米远,我得意地冲过终点线,回头看身后的伙伴,兴奋的炫耀着,是不是的朝他吐舌头。可惜啊,帅不过三秒。我刚回过头来,面前就有一块大石头,害得我出了车祸,人仰车翻,小伙伴们在一旁哄笑了起来,我也跟着傻傻的笑着。扶起车子,再次陷入一片欢声笑语中。
“走吧,东西拿好了。”老爸的话语把我拉了回来。“哦!走吧。”我不舍的又摸了摸小车,然后与老爸走出了杂物间。
繁荣的牛栏山镇
牛栏山镇子不大,四周有城墙围绕,东西南北各辟一城门,街道布局条理明晰。青石路黄土道在镇中心交合点,人们都叫十字街,南街开有百货、账册、照相馆,茶棚酒肆大饭庄,商家的大布幌子随风招展。东街有布匹鞋帽,绸缎首饰,染行药业,路北一侧店铺门前家家出廊,夏季遮阴冬避风,商缘人气红红火火。十字街往北除几家修理服务业外,镇公所设在北街,坐北朝南,道路贴它东墙通向北城门。十字街西侧有青砖拱券门牌楼一座,与西城门相对,西街多为仿效京城四合院式的民居,憩憩寂静,爷爷奶奶在西街为我筑起了温馨小巢。邻居姓张以农为主,闲做木工活计,经济殷实,为人忠厚,排行老二,我唤他二叔。二婶居家抚养一子一女,男婴牙牙学语,女孩小我两岁,都叫我大哥哥。两家关系和睦亲如一家人。
逢农历的一、三、七日为牛儿山(当地人习惯把牛栏山叫牛儿山)的集日。十里八乡远至口外(指古北口以北)的人们,骑着毛驴,赶着大车,牵着骆驼成群搭伙来牛儿山赶集。这时的商铺是最忙碌,最红火,最为兴奋的好时光,沿街两侧布满时令蔬菜、瓜果梨桃、鸡鸭兔羊、鱼虾鳖蟹,叫卖声不绝于耳,剃头、镶牙、看八字的,箍桶、锔碗、修搓板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看大牙计(今称中介人)在粮食市、牲口市上变法。买卖双方要价砍价互不相让,大牙计走过来拉过一方的手,往自己袖筒一吞,捏攥手指头时眉飞色舞,然后再和另一方捏攥几下,嘿——买卖成交啦!经大牙计一鼓捣,三方皆大欢喜。当时我真闹不懂大牙计施的什么玄机妙法。
牛栏山的神话传说
有关牛栏山的神话传说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金牛村里的白胡子爷爷讲的——在很早很早以前,这地方一片荒凉,杳无人烟,往北是一脉大山,山里住着一位行满功圆、修炼成果的燕姓山大王。大王膝下有一聪明睿智的女儿,取名山妞妞,被视为掌上明珠。可山妞妞不甘心久居深山的寂寞,施法术把自居的妞妞山悄悄南迁。山大王察觉后劝阻,山妞妞痴心不改。山大王怒不可遏,派出金牛仙阻拦。但见金牛脖子一梗,前腿弓后腿绷,四蹄生风拦下了妞妞山。山妞妞怒气冲天,心想,你金牛阻拦我南迁,我妞妞也不让你金牛北归啦!口念仙诀,一道金光化为栅栏把金牛拦在山腰洞里。星转斗移,谁也说不清楚是金牛拦住了山,还是栅栏拦住了牛。天长地久,他俩下山食起了人间烟火,开荒引水变良田,人丁兴旺,牛栏山前就出了个金牛村。
金牛洞确实在半山腰间,洞口朝南,常见云雾在此缭绕,饮水槽就搁洞口,饮牛水常年不枯。出于年幼好奇,我曾和几个胆壮的童伴有过一次探穴进洞,沿坡下行十几步后越深越黑暗。我们手攥着手探步前行,唯恐谁失落在这漆黑的世界,步步如履薄冰,百十步过后被乱石阻拦,伸手摸摸探探,都是不规不矩的岩石。一童伴想测探个究竟,大吼一声,“啊!”随之传来噼里啪啦如塌似裂的怪声,令人毛骨悚然,紧跟着烟尘呛喉灌入呼吸道,吓得我们个个双腿酥软魂不附体,不约而同转身朝洞口爬奔。抬头望明亮处,只见几只飞禽拍翅飞出洞口,我们这才大松一口气。回到家,小妹在奶奶面前绘声绘色描述我探洞有为,奶奶听罢气得手发抖脸发白,说古论今地数落我个没完,直到我认错表示再也不为,奶奶才云开雾散给我去端菜盛饭,还嘱咐小妹不要在爷爷面前提及此事。我明白奶奶的用心,也感谢小妹的嘴紧,免去了爷爷对我轻则罚跪重则打板子的惩教。
碧霞春晓
望粮墩在西山头,为辽代所建,用于瞭望从通州北上的粮船,曾被誉为当地优美的八景之一。历经沧桑过后,残墙断顶已不成模样了。
娘娘庙正名碧霞宫,建在东山之巅,香火极为旺盛,供奉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左右配祀着送子、催生、眼光、天花四娘娘。每逢四月十八,碧霞元君施恩布德,慈悲送子,虔诚的妇人们从山下的庙南门进入,攀登480级石阶,每三步一跪拜,九步一叩首,进殿敬香过后在送子娘娘脖颈上拴上红绒绳,喜盼紫气东来早降贵子。奶奶领我赶会没有沿阶拜叩,但在天花娘娘案前叨咕了几句之后,让我磕头祈求不出天花,不落麻子脸。出殿下山,赶会的人熙熙攘攘,卖货的摊位云集成巷,耍猴的变戏法的都各围成圈,各种小吃五味俱全。戏棚子里传出平戏(今称京剧)落子(今称评剧)及河北梆子的声腔婉转动听。奶奶为让我高兴,花了两千大票领我进戏棚听了《二进宫》《大登殿》《三娘教子》。我喜欢看戏中忠孝仁爱伸张正义的志士忠良,鄙弃那几个伤天害理的丑陋贪徒。待走出戏棚,天已过晌午,奶奶才想起爷爷的中午饭还没着落呢!
潮白河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从大山深处悄悄淌来,轻轻地擦抹着牛栏山的肌肤,把红墙绿树的碧霞宫映入波光之中。“碧霞春晓”图曾誉为顺义美景之一。怡人陶醉,她又悄悄向南潺潺而去,像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飘落在葱葱郁郁的锦绣大地之间。坐在她身边松软柔细的沙滩上,看渔翁泛舟撒网,观鱼鹰子潜入碧波透底的流水中渔猎,农夫们来往踏过原始状的木桥,日出而去耕耘禾田,日落而归口哼小曲,唱出他们丰收在望的喜悦。
牛栏山的名吃
四大烧锅远近有名。酿出的白酒柔和绵甜,品质上乘,相传在康熙年间(公元1664年)就有文字记载牛栏山的酿酒技艺,至今已近350年,但驰名天下则是乾隆皇帝的驾临。相传乾隆爷去避暑山庄,骑马路过牛栏山,微风习来闻有香气扑鼻,当即纵马随香气追寻,一追追到酒作坊才解香味之源,当即杯酒下肚,满口余香,龙颜大悦,传旨:赏!自此牛栏山的二锅头酒香飘四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乃至华夏之外,到牛栏山来贩酒的商客纷至沓来,牛栏山的客栈、商铺、饭庄也随之昌盛。我记得上世纪40年代初,四大烧锅的字号是公利号、富顺成、义公号和魁盛,都是前店后厂,院子里骡马成群,料堆如山,每家都辟开城墙一洞为自家便门,自家把守,便于进料和发货。当年牛儿山百姓哼一首小曲儿,“烧锅的门前后开,出城进城挺自在,百姓也想开扇门,官爷伸手拿钱来。”从中可听出烧锅和官府的关系非同一般。
牛栏山的“三味香”金翅鲤鱼、鸡头茨菰、芝麻烧饼也颇有名气。金翅鲤鱼是潮白河在牛栏山一带的特产,金鳞、金翅,金灿灿,曾是送皇宫的贡品。我们一家喜欢吃金鲤子,每当爷爷提溜金鲤回家,经奶奶去鳞破肚收拾后,一盘红烧金翅鲤鱼摆上餐桌,馋得我咂嘴垂涎。爷爷先夹一箸给我,嘿!入口醇香,鲜嫩细腻好吃极了。鸡头茨菰产自牛栏山北牛河湿地,那儿芦苇丛生,莲藕成片,茨菰随地可见,鸡头刺多扎手难采。每当夏季我放学之前,奶奶剥出紫色的鸡头米和茨菰一起煮沸盛在碗里,再撒上白糖凉凉,待我一进家门吃到嘴里,入口清香甘甜,爽!奶奶眯笑着双眼看我狼吞虎咽。当我看见奶奶的手被鸡头扎破了,才想起让奶奶吃,奶奶总哄我说:“我吃过了,你吃吧。”芝麻烧饼各地皆有,但牛栏山的烧饼绝,入口浓香酥脆。小店坐落在十字街口,门脸不大,但名声很响,供不应求。伙计一刀劈开刚出炉的烧饼,再夹上他家自制的猪头肉。爷爷常买回家给我当点心。一天,我和邻居小妹在南墙根逗蜗牛,唱着“水牛、水牛,先出犄角后出头呵哦;你爹,你妈,给你送来了酱牛肉呵哦!”不知什么时候,爷爷站在我俩身后,看我们玩得惬意,从荷叶包包里拿出烧饼夹肉,给我俩一人一个。我急不可待,一口就咬出了个大月牙,小妹扑哧一笑,闹了我个大红脸。爷爷说:“别噎着,还有呢!”我这才像小妹那样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一同享受这芝麻烧饼夹肉的浓香美味。
八年抗战胜利后,处处呼唤和平,爷爷收敛起牛栏山的店铺,把精力转回京城。我耳边回荡起大集上的叫卖,戏棚里的音律,两人三足的呐喊,潮白河戏水的欢笑……小妹从大人相互寒暄的夹缝中挤过来问:“大哥哥,你们还回来呗?”凄凉的童声蕴含着希望、恳求、憧憬……
【初中作文:童年的记忆】推荐阅读:
记忆力的初中英语作文10-07
青春记忆的初中作文600字10-07
初中记忆中的故乡作文10-19
那些温暖的记忆初中优秀叙事作文06-21
描写童年的初中说明文作文11-24
童年初中作文06-20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初中作文700字11-09
初中童年作文600字10-23
与童年记忆的作文10-25
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初中生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