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共10篇)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对于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或“学校心理辅导”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现在,不少中小学已把举办“家长学校”或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讲座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以便更好地协调家长学校的工作。各级学校还组织心理辅导的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对于形成一种“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风气,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2)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3)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

第 1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2、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

(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质、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二是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

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积极、乐观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思想开阔,能在任何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进取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适应社会,努力创新。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任性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样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3)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

第 2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冲动出现;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为四个方面:

(1)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这些特定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许多成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4、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实意义重大。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2

一、小学品德的认知维度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品德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实际上是抽象的思维,也是小学生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教学方案,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的重要性。

二、小学品德的情感维度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而且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小学品德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小学品德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品德的品质维度

小学品德教学必定具有教育性,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一只蚯蚓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水缸里面,一只小蚂蚁看到了,对小蚯蚓说:“这个水缸太高,你在里面也挺好的,就随遇而安吧,我已经被困在这里很久了,根本爬不出去,所以我也就习惯了这里面的生活。”小蚯蚓看了看蚂蚁说:“我一定要从这个水缸中爬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小蚯蚓就一点一点地向外爬,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小蚯蚓终于爬出了水缸,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补充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出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

总之,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程教学方案。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芦雷.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开展的多维意义 篇3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认知维度;情感维度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品德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品德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和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实现品德课的多维教学。事实上,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体现出教学的多维意义,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品德的认知维度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品德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实际上是抽象的思维,也是小学生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教学方案,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的重要性。

二、小学品德的情感维度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而且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小学品德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小学品德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品德的品质维度

小学品德教学必定具有教育性,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一只蚯蚓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水缸里面,一只小蚂蚁看到了,对小蚯蚓说:“这个水缸太高,你在里面也挺好的,就随遇而安吧,我已经被困在这里很久了,根本爬不出去,所以我也就习惯了这里面的生活。”小蚯蚓看了看蚂蚁说:“我一定要从这个水缸中爬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小蚯蚓就一点一点地向外爬,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小蚯蚓终于爬出了水缸,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补充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出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

总之,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程教学方案。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芦雷.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浅谈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 篇4

颜文臣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只因我平时在书写方面比大家稍注重一点,脱离教学也有些年头了,也就没有什么好的教学经验,因此坐在这里发言交流,旨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写字(书法)的渊源和书写技巧。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指正!

今天我要交流的主要有六大块:

一、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

三、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思路。

四、开展书法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书法是华夏炎黄子孙创造出来的、并为历代人民大众所喜爱的民族文化瑰宝,是中华国粹;是中国文化艺术峰巅上的一棵青松;是世界华人创造出来的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国方块文字经过不断完善和科学创新发展而形成的既源之于中国方块文字,又高于中国方块文字的、具有东方中国特色的抽象文化艺术;是凸显中国东方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精华的生龙活虎;中国书法它本身又同时具有力量之美和音乐、舞蹈之美,它具有融艺术性、实用性、抽象性、高雅性、共通性于一体的特点。鲁迅先生曾讲:“是文字为美观是华夏之独特。”而今这门独特的艺术已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而且远播重洋,驰誉国外,比如日本、韩国,他们把中国书法的原理运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形成了以自己民族文字为素材的书法艺术。在朝鲜,越南,东南亚华人聚居地,新加坡等国家,书法 也很有影响。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领风骚,放射出奇异夺目的光彩。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这些都得益于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只有广大民众热爱书法、练习书法才能保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练习书法既能丰富世界文化,又能提高个人修养,也可能实现书法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代的商品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由于中国毛笔书法在当今的时代已经接近是纯艺术的东西,再加上中国书法在现代文化的条件下受到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人们对于中国书法这个东西已经是敬而远之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电脑、手机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因此,电脑、手机已经代替了手工操作,办公和写字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用笔写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用毛笔写字的人那就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学中,多数语文老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够重视每周一课时的写字课,甚至把写字课上成了语文课。所以,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过去人们会说“字如其人”,字被看做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然而,现如今这第二张“脸”却日益被忽视。因此,中国书法在当今社会确实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去年8月,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也谈到: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 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广泛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此,国家教育部从今年开始确定了几个省市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试点教学,我们云南省是祖国西南方的唯一试点,所以,在座的各位教师,以及今天没有到场的所有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艺术教师背负着推广中国书法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提高认识,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要成为书法爱好者,从内心深处爱上这个艺术瑰宝,勤练书法,培养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终身学习,享受书法,为学生做出榜样、做出楷模。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这里要说两个方面。)1.开设书法课的要求

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在一至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这里强调的是在语文课程中安排每周一课时的书法课,所以教学的主体就是语文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美术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应该这样理解,书法课每周最少一课时,最多不限。

2.书法教学的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

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四至六年级起开设毛笔书法课,在进一步提升硬笔书写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学写规范的行楷字体,提高书写速度;重点学习毛笔书法,掌握基本的描摹技巧,根据教学内容强化书写质量和开展与书法有关的观摩、比赛活动。初中一二年级在规范写好毛笔和硬笔字的基础上,侧重书法艺术训练。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包括高中阶段),强化临摹名家书法,使学生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思路

本套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思路主要是:立足于民族文化,把书法练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打通书法与识字教学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书法,在实践中运用书法。(简单介绍《小学书法教材》的教学目录——可用实物投影)

四、开展书法教育教学的几点看法(这里想说八个方面)▲ 主要针对毛笔书法教学而言:

(一)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对大家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不陌生了。学生初学书法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些情况:有的认为无关紧要, 有的感到枯燥无味, 因而缺乏热情和兴趣。为使学生热爱书法,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一是介绍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列举古今学书法的典型事例,如“王羲之写字换白鹅”,“墨池”,“退笔冢”、“苏东坡书扇办案”等故事。三是开展“名帖欣赏”、“书法在生活中”等活动。从而,使原来感到学书法无用、无味的学生,转变了态度,爱上了书法。四是在学生书写时可以播放平静、舒缓、高雅的轻音乐或者民族乐曲,《高山流水》、《平湖秋月》、《鱼舟唱晚》等,让学生在悠扬、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凝神、沉静,由内到外,受到音乐美和书法美和谐的艺术感染。五是教学中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保持兴趣、增加信心。六是评价多元化。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讲评的评价方式。抓住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讲评,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做好养成教育。

1、写毛笔字既可以站着写,也可以坐着写。初学者可以坐着写,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胸舒-臂平-足安。头正,头不能歪歪斜斜,头稍向前倾,眼睛离纸要保持大概一尺的距离(约33厘米)。身直,上身要坐端正。胸舒:胸部与桌沿保持一拳的距离(约6厘米)。臂平: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以与肩等宽为宜。

(1)掌握正确的握毛笔姿势:手指的捏、勾、顶、靠。要求写字时全身心地投入。①举例:手指的捏、勾、顶、靠的手势图片(五指执笔法1张)。

(2)握硬笔的姿势: 右手执笔,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的下端,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约3.3厘米),笔杆的上部斜靠在 食指的根部。笔杆与纸面约呈现45°角。硬笔书法(铅笔、中性笔、圆珠笔、钢笔)的教学会相对单一些,但我们要尽可能的把枯燥无味的书法课变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课堂。

3、掌握几种毛笔书写方式:悬腕法(坐)、枕腕法(坐)、悬腕法(坐)、悬肘法(站)。②出示手势图片3张。

4、培养学生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习惯。

5、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弄脏墙壁,不弄脏同学的衣物等。

(三)让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书法艺术。

生活中处处有书法,比如在一些生活用品、车辆、学习用具、广告、报刊、杂志、建筑物等物体上都会有书法艺术。③举例。(展示搜集的作品21张)。作为教师首先要养成欣赏身边书法的良好习惯,再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留心书法艺术,培养学生随时随地欣赏书法的良好习惯。课上可以讲讲王羲之小时候酷爱书法,连走路、休息时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笔法,手指在身上不断比划,日子一久,衣服被手指划破的故事。

(四)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

书法不仅是线条艺术,它还是关于语言文字的艺术,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总是语言新颖、内容健康、文情并茂,字里行间流露着韵味、情调、意境等内涵。书法艺术是用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来共同表达思想境界的,日本的书法理论家伊福部隆彦在论述“汉字书法的美的本质”时说:“汉字书法的艺术特征,既具有由运笔而产生的点、线流动的造型美,同时又具有依据文字词句加以表达的象征性的概念美,两者之高度的协调产生书 6 法美。”可以说,在一切艺术门类中,只有文学艺术与中国书法的血缘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了。

基于这点,中小学书法教学从书写内容上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效率。这种整合的最佳切入点就是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内容。古诗词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积累古诗词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书法课上,语文教师选择书写内容时首先应该选择相应的古诗词。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书法教学而言,除了选择古诗词外,还应该选择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课文内容。使书法课与语文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书法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书法教学。利用课件、录像、实物投影、光盘等现代教育技术用最少的时间、最简洁的语言、最清晰的演示、最直观的形象,使书法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许多专家在网络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系统、专业、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会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也能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实物投影还能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书写情况,由此可以进行对比、交流,通过相互点评,达到共同进步,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

(六)书法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众多的东方艺术门类中,中国书法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的精神追求,书法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审美教育为根本目的的,但我们在实施书法艺术教育时不应忽视它的德育功能。由于书法艺术在我们传统文化中 的特殊地位及其自身特点,通过书法教育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书法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思想。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中国数学家熊庆来的儿子熊秉明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内含丰富,博大精深,有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之称,它能以最简单的手段和形式来展示丰富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我们在欣赏书法时,不但能体会到线条以及线条组合中所形成的黑白空间的变化,而且还能够看到线条及线条所构成汉字势态的变化,进而通过这些变化体会出刚硬、挺拔、粗犷、俊秀、含蓄、文雅、凝重、浑厚、妩媚、精美等丰富内容,这是书法艺术形式上的审美。另外,从文字内容方面,还能看到丰富的感情色彩,领略中国书法的精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怀在《文字论》里总结得好:“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自古以来,书法创作者往往都是以健康向上、言简意赅的诗歌、词句、楹联、名言警句作为书法创作的内容,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及“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这些内容,富含哲理,健康向上,对人们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另外很多书法作品都饱含深刻的道理,充分体现为人处世的准则,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④举例子(天下为公、上善若水、锲而不舍等等18张)。当然,还可以根据书法与做人的很多相似之处,自然而然地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书法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

1、如根据横平竖直、端庄工整是写字基本要求的特点,教育学生行得正、站得直是做人的最起码准则。

2、根据字于细小之处见功夫。一点一捺都要清晰交代、不能含糊的特点,教育学生要学会从平凡之中见伟大。

3、从运笔只有均匀、沉着,才能写出饱满有力富于弹性线条的技巧中,教育学生感悟只有稳重做人、踏实做事方可取得成功的道理。

4、根据写字不能出格,出了格的字就显得过大,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教育学生一定要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否则“出格”就会惹麻烦甚至触犯法律。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竞赛活动。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书写基础以后,就应该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如现场创作比赛活动,写字经验交流会,举办作品展览会等有关书法艺术的活动,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每个学期至少应该开展一次活动。

(八)提高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

过去有老师会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是的,书法教学,不一定要求教师具备多好的书写技能,但在上课前,一定要练习练习并能熟练地书写将要讲解的汉字或者作品,为学生做好示范,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理论水平,教师要经常阅读名家书法作品,简要了解名家书法的特点,尤其是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家的楷书特点,边学边教。专家一再提醒:先让学生学习颜真卿的楷书,然后学习柳公权,接着学习欧阳询,最后重点学习赵孟頫楷书技巧。因为赵孟頫的楷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他的 作品能让我们直截了当地观察每个字的挥笔之势,这样便于我们临摹学习。所以,这套中小学书法教材中所用的毛笔字就是赵体楷书。

五、分享《赵孟頫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赵孟頫楷书的特点:

第一,他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第二、藏露结全。楷书的笔画书写一般要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将锋芒藏住,极重含蓄。赵体字敢讲逆入回锋,但是赵体字笔画的起笔之处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势,从空际逆入,并没有完全把锋芒藏住。收笔时有回锋的意思,但是也不刻意顿挫回锋,强求圆润。这种写法不但无损于含畜之美反而增添了一种生气和自然轻松感。

第三,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第四,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严谨,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

2、分享《赵孟頫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⑤课件分享92张)

六、分享铁燕英老师“点”画的教学设计

(内容见提纲中)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5

摘要:分析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探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国家时事,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大学生,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也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战争仿佛离我们很远,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似乎多此一举,正是这样的想法存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更具有意义和必要性。

当代,身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国防安全意识薄弱,但我国的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主要有(1)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的威胁,美国一直鼓吹“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当做是潜在的对手,经济上对我国进行遏制,军事上对我国进行干涉,更是企图分裂中国;(2)台独势力猖獗,不断制造事端,鼓吹两个中国论;(3)日本的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转变,修改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侵犯钓鱼岛领土主权,并且不断增加军事经费。(4)南海部分海域存在主权纠纷,被东盟一些国家非法占领和控制。可见,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高校通过开展国防讲座和军事理论课程,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当今国际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增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随时适应保家卫国的需要。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可以(1)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养。通过开展军事理论课程,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人的军事理论思想,且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集体主义观念;(2)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可以有效增加知识容量,开阔视野,打破专业的思维定式,并可通过军事理论课程学习伟人的战略、谋略,学习他们的领导艺术,有利于大学生全局观的培养,是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3)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校通过开展军事训练,通过列队、站姿

及野外拉练等训练,培养大学生的组织性和坚韧性,同时,通过这些训练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圣体素质。由于成长经历,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弱,而通过严酷的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短短的军事训练却让我们脸上写上了刚毅,且军事训练期间与教官朝夕相处,教官坚毅刚强、英勇无畏的军人品格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大学生。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防建设

首先,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我国国防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其次,现在国防靠的是高科技国防,我们需要大量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但是军校的培训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而身为国家未来主力军的我们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且受过军事训练的大学生在法律上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大学生本身就是学习高技术的人群,对于现代高科技的军事武器有更强的接受能力,能够更快的投入战争,保卫国家安全。

综上,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爱国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安全重要也必须的途径。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课程,增强国防安全意识,居安思危,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争取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更快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参考文献:

《试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大部分人的国防意识逐渐淡薄,有些人认为,在当今这和平年代开展国防教育没什么意义,不起任何作用,其实这些想法是错的。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的原因,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役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役的主动权。因此,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加强全民的国防意识都很重要。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捍卫的合法权益,维护独立自主的尊严和生存发展的权利,就不能不强化国家机器的职能,就不能不重视作为维护国家主权权益与安全后盾的国防建设。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胡锦涛主席曾说过:“青年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有着篷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

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再者,大学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大学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同时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

我学了《军事理论》后,对国家的国防动员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明白了在平时里,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是必要的,而战时动员的预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是建设强盛国防的力量源泉。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预备,所以他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他们认为“动员是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支持总体战略的一个要害因素”。在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其国防动员也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

进行着调整。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防教育要通过很多种途径来传播,学校教育都有义务来传播防教育知识,所以高校中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是意义重大的,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这不仅仅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更是历史赋予我们大学生的使命,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动员全民加强国防意识。

总之,国防教育可以提升我们的修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意识的强弱,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主要标志。国防观念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树立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军事理论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四、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

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能力。我们大学生,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个个有专长,如果他们受过较好的大学国防教育,走上社会之后,绝大多数将成为骨干力量,在和平时期,他们是国防

教育的骨干,而一旦战争发生,他们便成为人民战争的排头兵,能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战争,形成强大的合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五、国防教育是锻炼当代大学生健壮体魄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身心素质

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把他们培养成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具体要求;是培养他们爱党、爱军、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从而甘于奉献的崇高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优秀接班人和新时代祖国合格建设者、保卫者的现实需要。搞好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建设小康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所以,我们要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流血,顽强拼搏,积极上进,自觉、主动地接受国防教育,并做到精益求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

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加强国防意识,沙漠将会变成绿洲,一个和平、文明、负责的中国新形象将会出现在世界大舞台上,被世人所接纳。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7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程的意义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音乐的画面。声音和肢体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人们借助这两种方式表达人类的文化精华和精神之美。视唱练耳课程作为舞蹈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对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显然, 舞蹈不是刻板的理论文化学习, 应该是不断创造、不断发现的艺术探索过程。视唱练耳的课程学习, 对学生舞蹈学习的专业化发展效果是显著的。

(一) 有利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的是针对某一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预期效果。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来讲, 宽口径和厚基础已经成为业内的一种共识。舞蹈专业学生能力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 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视唱练耳课程通过观察、感悟、弹奏、倾听、演唱等手段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鉴赏、想象和创造能力, 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将对音乐的理解应用到舞蹈学习中, 有助于对高级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舞蹈专业人才的科学定位和长远发展。

(二) 有利于舞蹈专业人才技能的提高

不论是那种类型的舞蹈, 都离不开音乐的陪衬。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不仅可以烘托舞蹈的情感, 还可以凸显舞蹈的内涵。视唱练耳课程作为基本的音乐基础课程, 与舞蹈教学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可以深化课堂教学, 有助于学生学习速度的提升和学习深度的拓展。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视唱”主要培养学生面对乐谱能够歌唱的能力, “练耳”主要培养学生只凭耳听就可以辨别乐曲中的和弦、节奏、音程等的能力, 有助于舞蹈学生巩固基础性音乐内容, 延展深层次的音乐知识, 通过视唱练耳学习为舞蹈表演带来更多的内涵与情感, 激发学生自身的舞蹈创造力, 促进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舞蹈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开展

目前, 多数艺术院校针对舞蹈专业都设置了视唱练耳课程, 但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 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主要表现在高校对视唱练耳课程的认识度不够, 教学过程缺乏实践, 学习时间较短等问题。舞蹈专业与视唱练耳专业是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针对舞蹈学专业开展的视唱练耳教学, 不能只是盲目照搬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需要从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实践角度加强视唱练耳教学的针对性, 加强音乐与舞蹈二者之间的完美融合。

(一) 提高思想认知

首先, 对舞蹈学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课堂中, 应充分引导学生关注视唱练耳技能, 通过各种形式, 提高学生对视唱练耳知识的重视。例如,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积极效果和作用, 充分认识视唱练耳技能在把握舞蹈节奏中的重要功能等。还可以通过举办有奖比赛、各种有益的竞争活动等措施, 从思想上激励视唱练耳学习者的积极性, 促进舞蹈专业学生试唱练耳技能的培养。

(二) 体验教学, 注重实践

目前的视唱练耳技能培养在课表中多作为辅助性课程出现, 缺乏实战能力的训练。对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 要将落脚点放在“技能的培养”之上。视听练耳是一种专项能力, 在课堂中将自身专业与该技能进行充分融合, 是强化自身专业能力的最佳渠道。为避免学生日后技能面过窄、缺乏对舞蹈作品的整体审美能力, 在培养学生视唱练耳技能的同时, 要开辟或拓展“体验”的模块, 增加舞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视唱练耳实践内容。

(三) 持之以恒, 强化技能

舞蹈是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艺术活动, 要求表演者在短时间内将舞蹈与伴奏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音乐旋律的把控、表演技能的体现等多种能力的硬性要求, 对其熟练掌握在一朝一夕之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勤加练习、持续强化, 才能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程度。视唱练耳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更是如此。舞蹈专业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收视唱练耳基本知识外, 还应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 加强熟练程度, 将视唱练耳内容融入到舞蹈实践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舞蹈学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在舞蹈专业的学习过程中, 视唱练耳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舞蹈人才综合素质和舞蹈表现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舞蹈专业学生要从思想认识、学习实践、等方面加强视唱练耳的学习, 从而为舞蹈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促进自身舞蹈技能的提高。

摘要:舞蹈艺术是一门长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 来不断的完善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舞蹈能力。因此, 针对舞蹈学生开设的视唱练耳教程, 对促进高校舞蹈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视唱练耳课程的开展有助于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情境的理解, 更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舞蹈学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着手, 旨在探索舞蹈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改革途径, 为高校舞蹈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具体思路。

关键词:舞蹈专业,视唱练耳,重要性,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王松.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整合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8

其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密联系群众,是我党一贯的工作路线。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虽然总体上是好的,但也突出地存在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许多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掌握得还不够。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一个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党除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而,面对党的一些同志和部门存在比较突出的宗旨意识不强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解贯彻不到位的问题,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宗旨意识不强的同志“照镜子”,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工作中,是否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是否存在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照镜子”,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能使我们党更好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加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在笔者看来,要做好这一重大课题,关键在于提高党员干部执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水平。群众路线是党工作的根本方法,这一工作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巨变时期,社会长期积累的矛盾处于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任务异常艰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也亟需提高和改进。同时,也对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靠拍脑袋做决策,靠长官意志推动工作,不倾听,或少倾听群众的意见。有的甚至怕群众,怕群众知道具体的决策过程,怕群众提意见、怕群众议论、怕群众说话。离开人民群众这一源头活水,疏远群众,将自己关起门来做决策、下命令,使我们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滋长。毛泽东在1962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就曾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过十分尖锐的批评,他说:“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就越有鬼。我看不应当怕。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有些领导干部,就是怕群众讲话。毛泽东深刻地告诫道:“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的。”

我们党这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就是要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增强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要摸一摸存在脱离群众问题的一些领导干部的“老虎屁股”;就是要为其治治“脱离群众”之病;就是要给脱离群众路线的领导干部“洗洗澡”,帮其洗掉群众工作中的不足和污尘;就是要为其“正衣冠”,改进其群众工作的态度、作风和能力。

其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历史实践也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因而,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其核心还是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是我们的执政基础,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直接关涉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正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赢得“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如果党没有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不要说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就连其存在价值也没有了。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同时,也存在着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其中脱离群众的危险是这四大危险中最大的危险。中央决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重大意义就是要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就是要治治脱离群众这一最危险之病,就是要加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就是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十八精神,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始终走群众路线,放下架子,放下身段,多到群众中间去,倾听群众的心声,多了解民苦、民忧、民瘼,多体察民情、民意、民心,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我们就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就能啃掉改革开放遇到的“硬骨头”,就能 过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就能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9

一、儿童文学教学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儿童文学教学是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征的必然要求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要提高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掌握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征。中小学生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学习的热情,而且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1].青少年非常渴望接受新鲜事物,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青少年并没有太多的亲身实践的机会。要满足青少年接触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书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由于青少年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当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进行理解,喜欢用娱乐的方式来理解事物。青少年的阅读心理特征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更喜欢想象丰富、语言温和、句子简短、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儿童英语文学浅显性、童稚性、奇幻性和趣味性,非常符合青少年的语言学习心理特征,能够锻炼青少年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满足青少年的阅读趣味和好奇心,提高青少年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儿童文学教学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新课标的规定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不仅包括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包括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解等等[2].新课标还对中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进行了规定。

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重视中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课外阅读,通过英语儿童文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

3.儿童文学教学是改变我国传统儿童观的必然要求

我国传统的儿童观没有给儿童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往往将儿童作为成人的附属品来对待。我国的儿童读物从数量上较少,质量也普遍不高,为儿童专门选集和编写的儿童读物很少,而传统的《三字经》《弟子规》《立蒙训》等儿童读物大多以说教为主,使儿童接受完全成人化的教育。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正是改变我国传统儿童观的必然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学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促进儿童的健康和自由发展,坚持儿童本位观。

4.儿童文学教学是培养儿童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

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目的不仅包括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文化素养,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历史地理,开拓学生的眼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建立世界意识。在儿童英语文学中蕴含了丰富的英语文化信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还能够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为不同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儿童英语文化作品,能够逐步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二、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在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方面的不足

1.中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英语教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儿童文学具有较大的共同点。向学生传授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提高英语教育的效率。而儿童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说儿童文学是一种重要的英语教学资源,然而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没有受到专门的儿童文学的专业学习和熏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儿童文学来进行英语教学。

2.英语教学中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课程定位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中几乎没有儿童文学的课程定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仍然以教材为主,将教材作为全部的课程学习内容,没有给儿童文学留下必要的课堂空间和时间。尽管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作业中涉及了一些儿童文学,但也仅限于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锻炼,没有发挥出儿童文学应有的教学作用。甚至一些家长和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认为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无益于提高英语成绩,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阅读儿童文学,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儿童文学教学的尴尬地位。

3.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儿童文学的教学效率不高

虽然由于新课程标准的推动,在我国的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增添了不少儿童文学内容,但儿童文学的教学效率却依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利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时没有把握住儿童文学的特征。与一般的大众文学不同,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其美学品格和艺术个性都比较独特。这就要求要抓住儿童文学特征以及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很难把握住这些教学要求。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本身缺乏儿童文学的素养,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反复地讲解作品中的语法知识和单词,导致整篇儿童文学作品支离破碎,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

三、提高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儿童文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鉴于儿童文学教学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采取有力的方法和措施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全面开展和推行儿童文学教学,将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学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1.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儿童文学教学能力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将英语儿童文学介绍给学生的关键角色。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本身的儿童文学素养和阅读经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将儿童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必须先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儿童文学教学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正确认识儿童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自己的儿童文学阅读量,积极学习语言教学与儿童教学的理论知识。教育部门可以将儿童英语素养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岗位考核和选拔的重要指标,并积极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农村英语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教师要掌握灵活多样的儿童文学教学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英文版的《白雪公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中英文版本的对比来掌握其中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可以学生朗读优美的英文儿童诗歌,例如Two Little Birds,Friends等等,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采用续写故事、改编故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让学生对《哈利波特》《魔戒》《北极特快车》等英语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教师只有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将英语儿童文学的教学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小学生的学习行为非常容易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儿童文学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既包括校园氛围、课堂教学氛围,还包括课外学习氛围。中小学英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经常使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把握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开辟一个英语儿童文学学习专栏,让学生组成课外学习小组等等。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英语儿童文学读书会、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话剧等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学唱英语儿歌等等。

3.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就必须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推荐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英语儿童文学读物,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除传统纸质图书之外,可以推荐学生观看英语儿童影视作品、阅读有声读物和电子书籍等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阶段,推荐合适的英语儿童文学读物,并从作品的词汇、语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课外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儿童文学教学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地位,将儿童文学教学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并通过儿童文学提高中小学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中小学生能够更加自由、愉悦地进行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冷选英。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4)。

[2]曹文英,吕杰。儿童文学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1)。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10

论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思路

作者:魏梅霜

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9期

[摘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区文化建设的支撑,社区文化具有潜在而重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如何依托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文提出:应注重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

[关键词] 社区文化 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文化的概念

何谓社区文化?我国有关社区文化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首先在城市兴起,近几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社区文化的内涵做出界定,观点不同,重点各异。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也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但大致可归纳为狭义的社区文化和广义的社区文化。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文化现象的总和,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形式等。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广义的社区文化最主要的就是两种表现形态:一是社区的物质文化,包括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自然环境指社区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构成的氛围;人文景观包括社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社区建筑设计指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等;景观设计包括社区内的草坪、树林、花坛、喷泉、雕塑等。二是社区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规范及各种文化活动。精神风貌则是通过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长期培养形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生活情趣、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社区生活规范既包括保证社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正常进行所建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包括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等行为规范;文化活动是指社区开展的各种科技、体育,艺术、娱乐、宣传等方面的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区文化建设的支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我国学校的一项教育活动,但是由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全面影响,因此单靠学校方面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应当把它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加以实施,从而建立一种以学校为主

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富有成效。

社区文化建设在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它能统筹三者的教育力量和因素,使三者形成合力。首先,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指导家庭教育。社区是由每个家庭构成的,家庭又是心理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家庭对孩子心灵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社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通过向广大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推广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同时也帮助家长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通过“区校共建”,使得“区校共赢”。学校组织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如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文体活动等,不仅拓展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同 时也加快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社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情、民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区文化具有潜在而重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人是环境的产物,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形象地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年中,学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的。因此良好的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一样也是陶冶和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环境,它同样会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社区文化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社区的物质文化具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从自然环境来看,社区是一个个特定的地域聚落,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如广袤坦荡的草原、明净婉约的水乡、博大深遂的大海、雄伟秀丽的大山,这些自然环境无疑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美丽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对青年心灵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教育家的影响是很难和它匹敌的。”从人文景观来看,社区的建筑设计,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社区,配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少年宫、电影院、体育场馆及健身馆等等,利用这些设施,通过直观的、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社区的景观设计,以绿化为例,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环境污染,增进人的身体健康。但绿化的意义决非仅仅如此,当身临在草木葱茏,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社区中,人们自然而然会滋生出一种轻松健康的心境和热爱社区的情感。

其次,社区的精神文化具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与物质文化相比,社区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就更为直接,更为持久。从社区的精神风貌来看,个体所处的文化氛围中普遍流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等,都会在其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影响他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价值标准、伦理原则和行为取向。如积极向上的精神气氛,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健康简约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培养出一代有教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从社区的生活规范来看,规范是社区的行为准则,是约束个体行为的有效手段。它对个体的行为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一般说来,社区的风俗习惯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大都会以风俗约束其行为;而社区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则是明文建立的社区规范,它同样必须为每一个体所遵从。社区是孩子与社会发生交互作用最初始、最基本的场所,在孩子生活的过程中,其生活规范也逐渐为孩子所内化;从社区的文化活动来看,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开展大家唱、大家演、大家跳、大家练、大家写、大家画、大家读、大家讲等文体活动,吸引社区青少年广泛参与,可丰富生活,强健体魄,培养健康人格,并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4.1 注重社区“硬环境”建设

所谓“硬环境”,指的就是社区的物质环境,是一种“静态文化”。优美整洁的社区物质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既有导向作用,又有约束功能,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爱美、爱社区、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为此,社区应努力做到:

(1)美化、绿化、净化社区环境。优美整洁的社区环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和社区环境的完美融合。如新疆克拉玛依市向阳北社区的做法就值得提倡,他们通过组织居民集中学习、办黑板报、宣传栏、张贴宣传单等形式,对居民进行“六不”社会公德教育,即:①不损坏花草树木、林带道路;②不在住宅楼旁乱搭乱建违章建筑;③不乱倒乱扔垃圾;④不在楼道等公共场所乱堆乱放杂物;⑤不在居民区、楼道内等墙壁上乱贴乱画;⑥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的思想认识。除此之外他们还充分发挥辖区内少先队员的作用,利用每年暑假的机会,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爱花、护树小分队,让他们每人都认养一块绿地,积极参与环境绿化活动,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公德意识,也使他们从小养成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2)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首先社区应重视各种教育基地的建设,如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环保教育基地、社区雏鹰学校等,使之成为青少年在社区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托,社区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挂钩工厂、企业参观访问,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的意义,不断增强社会

责任感;其次社区应该在其自身物质条件范围内努力办好各类培训班、文化站(室)、社区展览馆、学校、图书馆、书画棋牌室、游泳馆等适合青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如天津市河北区98个社区都设立了社区青少年学校,2006年暑假,该区所有的学生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开学通知”——“河北区中小学生参加社区青少年学校活动联系卡”,要求同学们到所在社区的社区学校报到、上课,暑期结束后,要将联系卡交回学校,作为假期表现的考核依据。以东海花园社区为例,当年暑假他们就安排了包括当一天“居委会小主任”、志愿者小分队义务服务社区、参观觉悟社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受教育,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实践中提高素质。

4.2 注重社区的“软环境”建设

所谓“软环境”,就是社区的精神环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或者需要通过活动加以体现的精神环境构成了社区的“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相比,社区的“动态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具有持久性和渗透性。为此,社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社区的“软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强社区制度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得社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使社区成员行为有章可循,特别对于社区居民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风气,更需要建章立规加以规范和约束,以增强社区居民的纪律、法律观念,弘扬社区正气。如上海市卢湾区通过居民文明公约形式,把公民道德建设引向社区,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道德建设新机制。只要出现不文明的现象,居民群众就会根据公约规定,以居民的公共道德约束力来制止不文明行为。此外该区还采取与基层民主自治相结合的办法,逐步确立了以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制度,居民们通过召开“三会”,协调解决问题纠纷,提高道德素养,开展相互监督,进行自我教育。

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如举办活泼新颖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及广场文化活动、组织“美化家园”、“植绿护绿”,“楼道书画展览”、“家家有歌声”、“纳凉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少年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让青少年在这些活动中切实感受社区是自己精神生活的又一乐园。如安徽省安庆市荷花塘社区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科普小制作、科技夏令营、“争做文明小公民”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不断提高社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2] 王进.论开展校园周边社区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及思路.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3,(16(2).[3] 殷建华.浅谈我国社区发展对学校心理教育的环境作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4] 张华.浅议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互动.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6).[5] 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6日第04版

上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英文阅读能力?下一篇:让世界充满爱作文9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