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临摹教案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花鸟临摹教案(精选5篇)

花鸟临摹教案 篇1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李德真

《花鸟临摹》教案

级:2008级国画班

授课时间:2010年03月130日至04月23日

目:花鸟临摹

题:花鸟画笔墨、设色技法和艺术构成形式 课

时:64学时 学

分:4学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花鸟临摹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花鸟画绘画技法和艺术形式,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今优秀的花鸟画作品中入手,逐步掌握花鸟画独特的造型、章法和绘画技法,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传统的花鸟画学习步骤是从临摹入手的,因为临摹是学习传统的捷径,可以直接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技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临摹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同时更需要向生活学习,通过写生、默写、速写等其他手段,打好造型基础,把在临摹过程中学到的传统技法,经过消化变成自己从事创作的营养。

通过花鸟画临摹的学习,了解中国丰富而特有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花鸟临摹概述

临与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临是对着原作照样画下来的,摹是用透明纸蒙在原作上或在灯光拷贝台上把原作的形象直接描下来,后者比较容易,方法简便、速度快,适合临摹形象复杂的大画,形象也较准确,但是容易忽略对原作的研究和分析,不利于造型能力锻炼。初学者应多进行对临练习。因为对临要边观察边进行再创作,力求达到原作的形神效果,所以对临能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能锻炼其造型及构图能力,也就比摹写的收获大。

开始临摹要先易后难,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由现代作品上溯到古人作品,逐步提高作业的难度。不要一开始就画很复杂的画,那样不仅一时不能取得好成绩,而且很容易丧失信心。

临摹时,不要拿笔就画,必须对临本仔细研读,从画中的整体气势、意境、构图、造型、笔墨、着色的方法步骤等几个方面去揣摩、理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就是这个道理。对临本有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试临。当然,刚刚起步时心中一般无底,认识并不等于实践,只有实践多了才会真有所“悟”。因此,要勤于动笔。中国的宣纸与笔墨有它特殊的性能,尤其是生宣纸,水墨落纸犹如脱缰野马,只有反复地实践才能自由地驾驭。“对临”到较为熟练时要试着“背临”,即在临摹的基础上,凭着记忆,默写出临本的部分或整体。背临能加强记忆力,能加深理解原作的技法和技巧。临摹应选择古今优秀的作品为范本,开始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并有高度成就的一种流派为主,以期达到“集各家所长,成一家之体”的目的,并使自己的见识和笔墨功夫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丰富。这样在以后的写生和创作中才能灵活运用,变化创新。

(一)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

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

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是元代花鸟画的一个特点。(7)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明代沈周的花鸟画强调笔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继而有陈白阳在其水墨写意基础上以生宣纸作画,使水墨韵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徐青藤推波助澜,用笔更为奔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韵”,他的《杂花图卷》、《墨葡萄图》是其风格的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对清代的八大、石涛、杨州八怪及近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的影响极大。

八大山人和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画家。他们无论在笔墨、造型、章法,还是在画中立意,画外寄情等方面都是别出心裁的革新者。八大山人以他奇古的笔墨画出的“伤心鸟”、“瞪眼鱼”传达了他孤高、愤懑的情怀。他的《荷花小鸟》、《孔雀牡丹竹石图》可以说是体现他艺术观的代表作。

石涛是一位诗文并茂、书画冠绝的画家。他的花鸟画脱尽窠臼,挥洒自如,寓豪放于潇洒之中;他的《画语录》盛传于世,集中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他的“画者从于心”、“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独到见解,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起到了发聋振聩的作用。

受八大山人和石涛直接影响的画家是称为“杨州八怪”的金龙、黄慎、郑燮、李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骋等一批富有创造精神的画家,他们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摆脱种种束缚,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艺术珍品,成为清代花鸟画最为别致的创作。更值一提的是其中的郑板桥。他是杰出的画竹专家,他的思想情绪往往借他的兰竹作品和题画诗来渲泄。(8)清朝末年,“海上画派”的出现,顿时使嘉庆、道光以来花鸟画冷落的局面为之改变。这个画派起于赵之谦,盛行于任伯年,吴昌硕,别树一枳,放射异彩,对近代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9)近代画坛受其影响的画家的赵云壑、王一亭、诸乐

三、王个移、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不同程度地从吴昌硕艺术中吸取营养,同时发展各自特长,使得中国写意花鸟画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同面貌。

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批有志于中国画革新的画家,努力从西画中吸取营养,以表现新的时代精神。最早体现这种艺术思潮的是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吸收西画的造型方法、重写实,重渲染设色、有较强的质感,清新明快,怡情悦目。

(10)同样,当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生活,强调写生。无论是下笔奔放,造型夸张的刘海粟、朱屺瞻、崔子范,还是造型严谨,笔法工细的于非訚、陈之佛、郑乃珖等,由于作品中充满了新的生活情趣,反映了时代精神,均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

(二)中国花鸟画分类及特点

(1)从画体分,花鸟画自五代“徐黄二体”分道以来,已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一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二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工兼写三类。

(2)从设色分,花鸟画又可分为白描、水墨及着色三类,着色又分为淡彩和重彩。所谓白描(也称线描),是用墨笔以线条勾勒表现对象,不敷任何颜色;所谓水墨,就是以墨当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画面效果的方法;所谓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谓重彩,指设色浑厚浓重,艳丽夺目,所用颜料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为主。

此外还有一种不勾墨线而直接用色和墨点染作画的没骨花鸟画。

(二)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神似

所谓神,不仅仅指人的神气和性格,物同样有神气、有性格。画家在描绘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之时,不以形似为满足,追求的是对象之神,要紧紧抓住对象的内在的神韵气质,把它体现出来。至于对象外在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因为神是离不开形的,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体现的。但是,在作花鸟画时,往往不受形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和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胆地加以取舍和夸张,甚至于变形变色,借以达到追求神似的目的。这一点,在写意花鸟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正如唐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只有在画中追求神似气韵,注重于神,神气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白石老人的一段话说得更为精彩:“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似与不似之间” 就是指对象的神韵所在,也就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把“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

(2)注重意境

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这就构成了意境。因此,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对描绘的对象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能力,在一张画的意境中,不仅要把一些事物和观念告诉给欣赏者,而且要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欣赏者。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3)讲究笔墨

花鸟画非常讲究用笔和用墨,而且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甚至从画面中一笔一墨的巧拙来认定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不理解这一点,便无法欣赏花鸟画,也不可能画好花鸟画。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这是说,笔墨是花鸟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形象的刻画,还是意境的渲染,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可能成其为中国画了。中国画之所以注重笔墨,跟书法有很大关系。以书法笔意为画,使中国画的线条既能造型,又可表意,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4)随类赋彩 花鸟画对于色彩的运用,有其一定的特色。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就是指根据对象的“类”来设色,不去描绘物体受光的影响而引起的色彩变化,也不去强调周围色彩的反射影响,而是着重描绘自然物象的固有色。所谓固有色就是指所画对象物本身的颜色。例如红花就是红色,绿叶就是绿色,不会变成别的颜色。中国画家还十分注重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色彩对人感情的感染力,因此并不拘于对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现的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和创造。例如用墨或朱色来画竹画花鸟或其他事物,而不管自然界有没有这种颜色。这是中国画色彩区别于西洋画色彩的重要特点。

花鸟画赋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的使用要谨慎,不轻用不乱用,有必要的地方才设色,并且一经设色之后,就不再随便涂改。设色也要有笔法。不论是点花还是厾叶,也不论是色淡还是色浓都同样要有笔法,而不能随意涂抹。这一特点是中国画的色彩观点及中国画所用的绢和宣纸的性质所决定的。

(5)处理时空的灵活性

这里指的是花鸟画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它可以突破自然真实的限制,灵活地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充分的表现画家所追求的审美意境和美感形式。花鸟画的章法,多半是近景或中景,远景的很少。并且在同一画面上,大都采取俯平仰三结合的角度来处理花叶和鸟的位置。画家所站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自由移动,突破了空间的约束。有时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把时间不同的花鸟巧妙的置在同一画面上。如五代徐熙的《百花图卷》 把四季的花卉错落有致地组织在同一张画幅上,不但在时间上,连空间的约束也同时突破了。花鸟画在经营位置的时候还往往把次要的背景完全剪裁掉,留有大块空白,使主体格外突出。

(6)诗书画印的结合

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之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题款,包括诗文和书法两种艺术。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品能,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这是中华民族绘画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三)中国花鸟画笔墨技法

(1)笔法

笔法就是用笔之法。首先是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指实、掌虚、握笔略高为好。

以拇指和实指捏住笔管(拇指向下倾斜,两指相对捏住笔管),再以小指贴在无名指内下侧,协助无名指推挡。这样笔管在手中既稳当又灵活。指实就是手指捏笔管要实在,掌虚就是掌心要空灵。

在掌握执笔方法之后,还要懂得运腕方法应该是“腕平掌竖”。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悬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小画提腕,大画悬肘。一般作画运臂、运肘、运腕,只有极精微处可以运指。这虽属常识,但总关全局。初学者起手入门要以规矩之法,一旦养成坏习惯就难改了。用笔的内容包括“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四个方面。“起笔”是指笔画的开端,“收笔”是指笔划的结束,起笔和收笔是线条形成的关键。按照笔法要求,起笔要像书法揩书下笔那样,做到“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笔意,收笔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即勾线至尽处,应把笔收回,通常称为回笔。

笔的运行造成各种线的动势,直接关系到线条的气质和绘画的气韵。因此,行笔的过程中是很讲究波折的,通常称“一波三折”。所谓“波”是指掌握用笔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笔运转的方向变化,“转”是指用笔的转换。行笔中,要使笔锋始终在笔线的中间,用力要均衡、沉着、有分量、压得实,线条才不至于飘浮;行笔要自然流畅,洒脱自如,这就要求在勾线时应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富有连贯性;行笔要富有节奏,富有弹性,笔画有轻重、缓急、起伏、顿挫的变化。总之,行笔要做到“快而不飘,重而不板,慢而不滞,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畅,生动灵变、沉稳有力的艺术效果。

用笔要讲究笔法。花鸟画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三种。由这三种运笔方法又变化出点、厾、皴、擦等多种技法。

中国画历来推崇的中锋用笔,是指执笔端正,笔锋基本上在笔线的中间。这种线饱满、丰实、壮健、取其圆、厚、重,多用于表现结构和运动的主线。

侧锋用笔,是使笔杆倾斜,甚至横卧,不但用笔锋,有时候也用笔身乃至根接触纸面,笔锋常偏向线的一边。这种用笔变化多,既可画出线又可画出面,具体表现力强、变化丰富生动的特点。

逆锋用笔,是笔锋在前逆向而行,与通常用笔方向相反,既可画中锋笔线,也可画侧锋笔线。这种用笔由于笔锋在推进中由于遇到阻力散开,就有变化较丰富的飞白效果。这种笔法比较滞涩、泼辣,多数是结合其他用笔运用的。

以上三种笔法,在做画过程中,经常是综合交替使用的。有的花鸟画在勾勒可以基本以使用中锋用笔,但是,单一使用侧锋或逆锋的还不多见。必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恰当地把多种笔锋运用结合起来,才富有表现力。由以上三种笔法变化出的点、厾两种笔法是写意花鸟画中常用的表现技法。

点,在中国画里是相当重要的一种笔法。所谓点是用中锋把笔端从上往下落到纸上,点好后,笔就离开纸面,不要停留,一停就僵。花鸟画里的点法很多,有吻点、有卧点、戳点、捻点、散笔点等。吻点是用力较柔、用笔较缓的点法,适合于表现花、叶、鸟体;戳点是用力较猛、用笔较快的点法,适合于表现飞鸟的羽毛及有动感的花叶;卧点是使笔腹一侧接触纸面的点法,适合于表现较大些的体面;捻点和揉点是用笔点下后再捻动或揉动的点法,适合画梅、桃、杏、海棠、樱花这类小花瓣和小叶;散点用笔锋散开的点地适合于表现苔草之类的不定形状。无论何种点法都要结合书法的用笔方法进行运用。要使笔笔之间相互照应,连贯一气,笔断而意不断。厾,指运用大胆肯定而又准确的落笔,将墨色大块运行于纸上的方法,是写意花鸟画表现大面积墨色,产生恣肆酣畅效果的重要表现方法,且易产生墨、色、水的气韵,造就画面整体的气势。可以单独用墨或用色风写,亦可色墨混用厾写,适合于表现芭蕉、荷叶、石头、大花、大叶等形象。

(2)墨法

就是用墨的技法。清沈宗骞说:“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随笔”,说明用墨与用笔是分不开的,墨法是通过笔 法来完成的。用墨与用水的关系也很大,笔、墨、水三者的巧妙运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说。即由于笔含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现出从浓到淡五个层次——焦、干、湿、浓、淡。这是大体的划分,实际运用起来,深浅的变化,还会更丰富。墨的运用宜在单纯中求复杂,在统一中求变化。一般以一种墨色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变化不宜过大,大了就会“花”而“乱”,失去整体感。

对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须腴润、不焦枯;湿墨不滑,不能涣漫、无笔力;浓墨不浊,不能呆滞,要笔迹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见骨力。

鸟画花常用的墨法有:

浓墨法:墨中掺水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物象。浓墨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所以用浓墨必须沉着洗练。淡墨法:墨中参水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处物象。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而不薄”。

蘸墨法:用干净的湿笔尖蘸墨,使墨由笔尖向笔根自然渗开,形成由浓到淡的丰富色阶。这种墨法丰富而自然、富于韵律。

破墨法:是指墨与墨重叠的方式,它是两种色度不同的墨、不同的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时的重叠,渗化处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种丰富、浑厚、滋润的美,墨韵随之而生。常取的方式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态上有点、线、皴、擦对面的破以及面对点、线、皴、擦的破。

积墨法:是指一种湿墨对一种干墨的重叠。通常是指淡墨对浓墨的重叠,又有小面积的浓墨对淡墨的重叠。

泼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作品绘制方法。这种方法有一种自然感和和力度,有很大的自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泼墨之法难在于形的概括,难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笔笔分明,既分明又朦胧,运用于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

焦墨法:是指以浓墨渴笔来描绘自然物象的表现方法。因笔中水分极少,勾出线来有“毛”的感觉,另有一番效果。

此外还有宿墨法、胶墨法等等,但是不论采取哪一种混合运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墨自由渗透的特点,防止用墨的失宜和呆板。

2.历代花鸟画名师作品分析,重点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手法及表现形式。3.教师示范及讲解。4.学生作业点评。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画花鸟画的作画步骤。

难点:花鸟画笔墨、设色技法和艺术构成形式。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a)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历代花鸟画名作的观摩和赏析,使学生在感性上对花鸟画产生直观的认识。

b)由于本课程是以花鸟画临摹为主,因此,理论讲解与实践技法要充分相互结合,讲解与示范要尽量同时进行。

c)通过花鸟画临摹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的中国花鸟画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初步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法。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珍爱自己的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d)及时提出和解决学生常犯的毛病(如笔墨技法、赋色规律等经常出现的毛病)。

e)适时指导学生课外临摹历代花鸟画名作,使学生较快较好的理 解和掌握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从而达到向名师学习的目的。教具 参考资料:

以中国历代花鸟画名师的作品及理论为主要参考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5周(共16学时)1.理论讲授(与实创作同步)

(1).板书,讲解花鸟画概述, 花鸟画的特点。

2学时(2).历代花鸟画名师作品赏析。

2学时 通过历代花鸟画名师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题材、构图形式、笔墨技法等得到初步的认识,并能从中得到启发。

(3).花鸟画临摹示范

2学时 A.通过板书介绍花鸟绘画的步骤及特点。B.通过示范介绍花鸟画临摹需要注意的问题。

C.通过示范介绍花鸟画临摹的方法,同时要让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比例等。

D.通过板书及示范分析花鸟画的艺术形式。

E.引导学生从原来的明暗、光感观念中转换到以阴阳相生思维思考问题。

2.花鸟画白描临摹

10学时

作业规格:以四尺6开或四尺8开为主

作业内容:花鸟画白描临摹

作业数量:花鸟画白描临摹5张以上。

教学过程:

(1).分析花鸟画白描临摹的步骤,讲解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

(2).巡回检查作业进展情况,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3).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进行示范、讲解。

(4).不断地启发学生体会中国画线条的内涵。

(5).定时点评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第6-7周

1.设色工笔花鸟画临摹

32学时 作业规格:四尺6开

作业内容:设色工笔花鸟画设色临摹 作业数量: 2张以上。教学过程:

(1).分析花鸟画白描临摹的步骤,讲解工笔花鸟画的染色技巧。

(2).巡回检查作业进展情况,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3).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进行示范、讲解。

(4).不断地启发学生体会中国画花鸟画艺术构成形式。

(5).定时点评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第8周

1.写意花鸟画临摹

16学时

作业规格:四尺3开 作业内容:写意花鸟画临摹 作业数量: 10张以上。教学过程:

(1).分析写意花鸟画临摹的步骤,讲解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

(2).巡回检查作业进展情况,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3).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进行示范、讲解。

(4).不断地启发学生体会中国画花鸟画艺术构成形式。

(5).定时点评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小结

花鸟临摹教案 篇2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舞蹈人物、动物、狩猎等图案, 到战国青铜器上的饕餮兽面、凤鸟蟠龙等纹样, 再到历代经典中国画作品, 无不是线的元素构成了多彩的绘画世界,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国画以线为根本, 线是画面的骨架, 任何表现形式的中国画都离不开线条的表现。南齐谢赫“骨法用笔”就是要求用笔造型必须表达精神气韵。而黄宾虹的平、留、圆、重、变“五笔法”是对用笔的精辟概括。线条质量要高, 最为基本的是用笔,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骨气, 形似皆本于立意, 而归于用笔。”用笔从花鸟画学习比较方便, 因其线条简洁明显, 容易学习。如任伯年的花鸟画, 用笔有大提按的叶子, 不藏锋。而人物画线条长而含蓄, 如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捣练图》等, 线条长且藏锋, 用笔动作含蓄, 很难把握。工笔画的线主要是要求用笔勾出中锋线条来, 中锋线条圆润、坚挺、中正。要勾出中锋线条, 其一, 用笔方法要对, 它是用笔先藏、顿, 然后回提 (回提前先将笔锋转正再回提) , 这时毛笔打开, 笔锋全面铺开走线。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就是中锋, 它凝重而圆厚;其二, 下笔时要求笔锋在行走的过程中, 笔锋是完全打开的, 与纸成90°夹角。因为中锋不正就成了偏锋, 线条既薄又不圆润, 轻且难看;其三, 用笔要轻, 轻轻用笔往里滴, 提着笔走, 这时轻反而厚, 是靠纸与笔尖之间的磨擦, 用笔锋去画物象, 所谓“四两拨千斤”。如果死压笔, 用笔重反而线条薄。在具体实践教学中, 学生易出现问题有几个:

(一) 用笔水分掌握:水太多笔肉, 水少则易脏, 所以水稍少较好。

(二) 墨色变化:画面中大的墨色变化分成几类, 具体每条线的墨色变化随意, 如郭熙在《林泉高致·画诀》中云:“运墨有时而用淡墨, 有时而用浓墨, 有时而用焦墨, 有时而用宿墨, 有时而用退墨, 有时而用厨中埃墨, 有时而取青黛杂墨水而用之。”

(三) 线条的松紧:要控制好笔与笔之间用笔相连, 墨色变化自然为好, 用笔动作不要过大, 含蓄些较好, 当然一切根据画面需要而定, 线条或隐或显, 或重或轻, 或缓或急等。

(四) 用笔工写结合:减少用笔之间小的对比, 加大整体对比, 因小的对比变化过多会使画面杂乱无章。工写结合, 使工笔画松弛、平板等问题得以解决, 给意象留下了很大的表现空间, 是艺术手法结合之美。

在工笔花鸟画作品中, 线条除了表现物象的形体外, 对线条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表现出光、色、质、量的变化, 使之与画面色彩、笔墨协调, 统一画面。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中国画白描自身的审美, 表情达意;第二, 中国画白描线条如何为下一步渲染和上色等做好准备;第三, 在画面完成后, 线条既能起到支撑画面的骨架作用, 又能与物体结构相结合, 使线条游离于物象之外, 又与精神相融。这就对我们的白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教学, 笔者主张在同学们对线描用笔练习后, 再开始进入针对创作的白描练习。具体做法是同学们将自己要临的范本先用铅笔勾画一遍, 在反复练习修改中把握线条的美感。这样相当于把线条的表现读了一遍, 然后用宣纸铺在上面进行线描练习, 再临摹出来的线已经不是描摹的线了, 是比较贴切自己理解的、转化的线条, 这样的白描临摹作品显然会生动得多。

为了便于学生进行临摹掌握, 我将古代经典作品分成三类白描的范稿。

第一类:淡彩作品。如:《红芙蓉图》《嘉禾草虫图》《白蔷薇图》等。这类作品色彩淡雅, 用笔清晰, 解读这一类的作品发现其线条大致分为几类, 如:花的用线墨色较淡, 用笔较细, 节奏平缓而流畅, 用以表现花之娇柔。枝干的墨色逐渐加深, 线条挺拔富有力度, 节奏加快而用笔丰润中求刚劲, 以便很好地表现出托起的作用。叶的线条比较浓重流畅, 水分饱满, 以便后面的多次渲染平涂。临摹前同学们通过这样一个大致对画面的解读, 能更好地体会到画家对描绘物象的质、形、色等基本表现。临摹后再结合自然中的植物观察比较, 反复练习, 进一步理解感悟。

第二类:没骨作品。如:《豌豆蜻蜓图》《芙蓉游鹅图》等。没骨画法是指用彩色或墨直接画出形象而不用墨色线条勾描的画法。没骨画法不是真的没骨, 而是隐藏在笔墨和色彩变化中的有骨。没骨画法传统的方法是先用毛笔勾线做底稿, 然后在上面铺上正稿, 约为淡淡的看到一个大概的形态。而现在的作品都是大尺幅的工笔画作品, 没骨画法就可以先用铅笔轻轻地勾出很淡的铅笔线, 用笔和毛笔基本相似, 颜色更淡一些, 看得清就行, 以便墨色渲染, 不漏痕迹。因为画面有了没骨的表现, 一定要考虑好勾线与没骨之间的关系, 如:松紧、虚实、空间、有形与无形等表现, 使画面松紧有致, 相得益彰。在用没骨画法完成后, 我们在创作中还经常要对没骨画进行整理加工, 使之完美。如画家苏百钧多幅工笔花鸟作品中都是用撞水撞粉法一次完成, 然后再用分染、立粉、醒勒等技法辅助收拾画面, 画面生动有序。

第三类:画面有鸟类丝毛的作品, 如:《瓦雀栖枝图》《鸡雏待饲图》《白头丛竹图》等。一幅花鸟画作品, 如果作为主体或点景的鸟没有画好, 这幅画也就失败了。但是初学工笔花鸟画, 鸟类是比较难画的, 而鸟类的丝毛用线是同学们最难把握的, 如:丝毛用笔的实起虚收、虚起实收、虚起虚收等。因此, 我将这类作品单独列出来进行练习。在教学中, 临摹前先讲解鸟类基本生活习性、结构规律、用笔表现等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对鸟类活标本进行写生, 对其眼、脚、羽毛等较难掌握的部位进行详细地描绘, 并将其与临摹范本进行比较, 看古人如何在生活中提炼表现。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白描临摹练习, 才能心里有数, 举一反三。

总之, 白描在工笔花鸟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画面骨骼作用, 是不可替代的根本, 是中国画之魂。从长远目标来看, 如何推进和完善我们的白描艺术教学, 是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

[2]俞建华.中国历代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白描花鸟人物教案 篇3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3日【编辑录入:松果】

沿着古丝绸之路,去寻觅早已企盼的梦想。在世界冰山之父--穆斯塔格峰脚下,仰望那篮得不能再篮的天空,白得不能再白的白雪,激动的泪水从眼眶中汨汨流出,我深深感到了人类始祖的神秘与庄严。前面的村落是勤劳、纯朴的塔吉克民族。这一切仿佛应是一个世纪前的色调,没有半点浮华的味道。离开善良的新疆人,我们进入了神秘而古老的甘南藏区。虽然同行的是一群无神论者,但大家还是无比虔诚的朝拜了拉卜楞寺里的**,捧回了圣洁的哈达 …… 那,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凭着西行中这点近乎幼稚的体会,我选择了工笔画作为我走进艺术殿堂的切入点。把我在写生途中的感动、震撼,原本地记录下来!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在深入的绘画过程中,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工笔画。为了给今后的学习创作打好基础,我对工笔画理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参照大量史料以及作品赏析后,总结了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工笔画创作中的一些体会。

中国工笔画有着非常悠久的过去。回顾它的源头,可上溯到战国的帛画。在历经了唐、宋的辉煌与繁荣之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走入了千年的沉寂。虽代有才人,多以匠人而论。二十世纪以来,工笔画开始复苏,工笔画真正迅猛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工笔画的复兴即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传统的不断延续,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画艺术的一种革新、新生和希望。做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能够复兴是因为它具有许多宝贵的品质。中国画 必将走向现代,它除了应保持它特有的宝贵品质外,还要具有时代性。

面对当代工笔画坛的繁荣景象,所有关心、关注工笔画发展的人,尤其是立志于从事工笔画研究与创作的人更要积极投身其中,对其艺术特性、形式语言、美学风格,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恰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艺术创作迎来了一个宽松的,相对自由的大气侯,随着各种新工具、新材料、新观念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引入和借鉴,工笔画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格局。面对向前涌动的大潮,我渴望尽一点自己微薄之力,希望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遵从尚意重型的造型原则 还原线的独立表现性

中国画从总体发展来看,是写意的艺术。虽然工笔画注重形似,但是并非西方自然主义的写实。中国画的造型观念是意象造型,工笔画虽然重形似,但也逃脱不了意象造型的观念。这种 “ 意象 ” 的造型观强调主观的表现,但对于中国工笔画来说 “ 形 ” 则具有更为独立的意义。由于它固有的形式特征,轻视了 “ 形 ” 的价值就失去了它的艺术语言的特色。但是,如果只重 “ 形似 ” 也必然走向自然主义的摹仿。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中国绘画把这种主体精神称之为 “ 意 ” 或 “ 心 ”,故有 “ 写意 ”、“ 写心 ”、“ 写情 ” 诸说。从表面来看,中国工笔画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乃至一些山水画的形象造型都是力求形似的。但这并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意象。石涛就有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的主张。不要说宇宙山川之变,即是同一花草仅从自然属性来看,他们的精神也是各不相同的。

从自然的 “ 形 ” 到主观的 “ 意 ”,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那么在中国工笔画中怎样处理 “ 形 ” 和 “ 意 ” 的关系呢?首先在工笔画中,“ 形 ” 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笔画是以形写意,没有 “ 形 ” 的工细,就不能达到 “ 意 ” 的高远。也就是说工笔画是用 “ 尽其精微 ” 的手段来达到 “ 意境高远 ” 的主旨。工笔画的 “ 形 ” 与 “ 意 ” 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然而,手段要行之有效,才能达到目的。如何要求、理解工笔画中的 “ 形似 ”,以达到 “ 尚意 ” 的目的呢?在表现手法上来看,要求工致细腻,并不是自然主义追求的摹仿再现,而是从客观物象中提炼加工、重新组合,而得到的意象。允许在把握对象内在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只不过是用精细的手法来表现罢了。今天,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原则已经被人们普遍了解和掌握。所以在工笔画的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区--把工笔画的工致细腻理解为自然主义的描摹,往往追求形象的惟妙惟肖。这样做的结果削弱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语言,越画越不象中国画。无论调动任何绘画处理手段,如何在虚实造境上做文章,都只是把人引入乏味的自然 “ 实景 ” 当中。这时不要忘记,中国画立形的手段是线。没有线的独立存在,哪里会象中国画呢?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表现出来,把主观的 “ 情 ”、意象的 “ 形 ”、表现的 “ 线 ” 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描摹轮廓的意义,线本身的表现性与审美价值便丧失殆尽,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线、形、意达到完美的统一,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把握中国工笔画精神的关键所在。

尽精微 致广大

由于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与形式技巧的特性,形成工笔画在表现上对 “ 细节 ” 的观注。尽其精微,而至远境,这也正是与水墨写意画相比而呈现的一个特点。工具材料的特性,也为工笔画的表现细节,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

同样的自然外物在表面看来,是没有什么差异的,但是在不同的艺术家的眼睛里,在艺术家不同的精神状态下却又是千差万别的。可见,艺术家都在用眼睛来发现、寻找能激发创作灵感的自然外物,被常人所忽视的 “ 细节 ”。没有细节真实的发现,对艺术表现而言,自然之物也不过徒有其 “ 形 ” 而失其 “ 真 ” 了,“ 真 ” 是体现艺术要求的。荆浩曾提出: “ 似者得其形,真者气质俱盛。” 如果说 “ 质 ” 是指形体之根本,那么我认为要抓住这一根本,就要基于对自然的深刻体会和观察上。可见,对于细节的发现与表现,正是对于自然本质的把握与认知。这与中国绘画的 “ 意象造型 ” 是相吻合的。艺术家经过对于客观自然认识与体验而捕捉到的体现自然本质的细节,这种 “ 细节 ” 的发现是经过了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提炼与加工的。这种 “ 细节 ” 是具有主观色彩的,是主观对于自然的选择。这绝不是对现象的一般感受,它体现着理性的光辉。荆浩在描绘太行山的松树时就有 “ 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 的深

刻体验。从 “ 惊其异 ” 到 “ 遍赏之 ”,再到 “ 复写之 ”,直到 “ 凡数万本 ”,而后才达到 “ 如其真 ” 的境界。而这里的 “ 真 ”,正是经过反复认识,所捕捉到的生动 “ 细节 ”。对于工笔画来说,这种 “ 细节 ” 的意义就更有价值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宋代的花鸟画中得到印证,如果这些作品失去对某些细节的描绘,可以想见,其艺术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对 “ 细节 ” 的发现与把握,对于工笔画来说,具有独特价值。而获得这些细节则是如荆浩画太行之松一样,不仅要观察,而且要实地写生。通过写生,抓住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细节。

通过对于自然的观察,不断培养我们对艺术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知觉能力。“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 ”,在宋人的折枝花卉小品中可以看到赏心的 “ 三两枝 ”,但是这赏心的 “ 三两枝 ” 仅是一般的提炼与选择吗?当然不是。这是从 “ 触目横斜千万朵 ” 中发现的 “ 细节 ”,是能够体现画家主观精神与情感的 “ 三两枝 ”。把握不住这可以赏心的 “ 三两枝 ”,那满目繁华又有何用呢?对于 “ 细节 ” 的理解不正确,往往会坠入技巧与单纯描摹的泥潭。傅雷也曾经在《傅雷家书》中这样说到: “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只注重手段的人必然会忘记他的目的。” 可见只有发现别人不能发现和把握的细节,才能具有天才的个性。因为这细节之中首先是个性情感的表露。失去画家独有心境,失去感觉,失去 “ 细节 ”,艺术是多么的苍白。意境的表达

工笔画是长于抒情的。往往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工笔画的内在意蕴。细腻幽雅的抒情特质,充满着诗意情趣,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工笔画由于对细节的关注,在追求 “ 似 ” 与 “ 真 ” 的前提下,要求以可视可感的艺术语言表现对象的生命特质,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兴充实的诗意。

传统文人画注重诗、书、画、印在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往往通过画中的题诗与跋语来深化作者的精神表现,引发观者的想象,熔诗、画于一炉。而工笔画更注重画中的可视形态来引发人们对于诗意的联想。戴熙说: “ 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 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

工笔画是以实写虚。以具象的实景写虚景虚境。而诗则由虚景虚象写实情实境。写意画可以表达诗意性的境界,那么工笔画是不是就是无诗意和境界呢?唐代周 ? 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现实生活的画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样史诗般宏大场面,这些作品同样不仅具有描写性,更重抒情性。张萱和周 ? 的作品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和朦胧的哀伤情绪,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独特的美,一种 “ 甜美的忧郁 ”。透过这种 “ 甜美的忧郁 ” 其中包含着一层猜不透的诗意。

从工笔画的诗意性境界,可以窥探到影响这种境界的原因则是东方哲学观念和审美取向。这种沉默的品格使东方艺术具有一种幽幽的诗情。这诗情中的底蕴是无限的。从宋人的工笔花鸟小品可以看到东方人对于自然的关注,其中蕴积的情感完全溶入了自然的一草一木之中。这是一种静默的诗情,体现出静默的雄辩的内在力量。所以只有中国才有 “ 无丝之弦 ”、“ 无声之乐 ”,这样的虚空与静默,用语言用理性都无以表达,任何语言都显的软弱无力,而只有用整个身心去体悟。由此可知,中国绘画是会意的,只用眼睛

去看是远远不够的,视觉的形态终归是有限的。诗能够最深刻的表达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黑格尔),对于长于抒情的工笔画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此看来诗意性的境界是中国画的灵魂,这也正是对于中国绘画的本质上的认同与把握。

以上是对工笔画在传统精神上的认识与把握。80 年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中国画坛也出现了新的面貌,在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西方文化艺术涌入国门,文艺界一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然后,又重新加以认识和再发现。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拘泥和封闭,又经过一度困惑和徘徊,终于敞开了艺术视野,张开了思想的羽翼。工笔画的振兴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年代工笔画的振兴不仅表现为工笔画家人才辈出,工笔画家队伍已成浩荡之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代工笔画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画坛上。它已不在为传统的成法样式所束缚,并且以开放的包容性向油画、水彩、水粉、版画、以及工艺设计汲取营养,它还向日本的浮世绘,欧美的印象派,以及现代派借鉴,向民间木版年画,民间民族装饰图案借鉴,用以充实自身。

在工具和材料方面,也不仅仅限于熟宣、绢帛,皮纸、亚麻布等也渐渐被人采用。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不仅仅限于原来仅有的几种石色和植物色,还开发出多达数十种乃至更多的高温结晶颜料。重彩画乃至岩彩画正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

在题材方面,人物也不仅限于神话人物和历史故事,而是转向现代的人物,展现现代人的生活。花鸟、山水题材也有所扩展,民居、城市景观、静物等等都纳入画中。

当代工笔画的新异和突出成就,重要在于风格、样式、手法、表现形式的拓展于创新。无论是古老的勾勒加渲染的传统风格,平面表现的装饰性趣味,还是来自西方的写实主义手法,或是扑朔迷离的梦幻般的意境,或者稚拙朴实的民间画风,以及强烈的现代样式……都溶入当代工笔画中。

从当今繁荣的工笔画坛可以看出,工笔画的重新崛起,不是传统工笔画简单的延续与复古。而是在相应文化背景下对工笔画的重大开拓与革新。因而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中国工笔画要走向现代,不能够把传统精神与现代语言对立起来。中国画的 “ 意象造型 ” 的原则,对造境诗意般的追求都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和继承,使之与现代题材相结合,创造出有东方意蕴的现代作品,使工笔画获得新的发展,适应历史发展的需求

工笔人物画课教学大纲

一、学目的和教学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和专业特征及其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创作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注意白描,淡彩、重彩相结合,作品欣赏,临摹写生和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以培养生正确使用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工笔人物画的观察觉方法和表现法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习吸收外来技法,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还应根据教学进度,在强调严谨写实,讲究科学造型以期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启发式教学指导,因材施教,即要求统一步调,又不拘泥一格,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安排

本课程共授课288学时,分为白描临摹、白描半身着衣写生;白描全身着衣写生;重彩(含谈彩,下同)临摹、重彩半身写生;重彩全身写生,重彩全身人体写生等五个单元。

1、白描临摹、白描着衣写生单元(第一学年下学期)64学时

教学要求

A、了解线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及其专业特征、地位。

B、初步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写生时要强调注意人物形体结构,比例动态的准确生动,观察对象要从整体着眼,同时还要细致深入,注意人物内在的结构关系,对关键部分的结构解剖更应观察细致(如人的头部五官、手、足等)注意构图布局。

C、线的组织应注意疏密聚散,虚实强弱等变化,理解线条的组织过程即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既要忠实于对象,又不能自然主义地死抄对象,要强调取舍概括。

D、勾线要注意线的质感、量感,如人的肌肤、须发与衣服等用线的不同,老年人与青年人皮肤的用线差异。

E、模特儿的服装可安排民族和现代服装,适当配置一些道具,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

作业内容

A、临摹《水浒叶子》等古代名作,一周 作业2张

B、头像、半身像写生 一周 作业2张

C、妇女 一周 作业1张

D、男青年 一周 作业1张

2、重彩临摹半身着衣写生单元(二年级下学期)64学时

教学要求

A、了解工笔重(淡)彩人物画的渊源,风格流派,演变过程,及其作用和地位。

B、在巩固工笔白描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渲染的方式塑造形体。

C、初步了解传统用色规律,掌握基础技法性能工具特点。及反映客观物体的质、量特征的能力。作业内容

A、临摹《永乐宫壁画》等传统优秀作品及现代优秀工笔人物画作品。一周 作业1张

B、头像写生 一周 作业1张

C、半身女像写生 二周 作业2张

3、重彩全身着衣写生单元(三年级上学期)96学时

教学要求

A、进一步熟悉工笔淡彩、重彩人物画的工具性能和技法规律,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B、要法语学生较为准生动地运用工笔重(谈)彩人物画的方式、方法反映客观物体的质、量感。

C、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个性追求,培养学生具有深入传统,又能发扬传统的能力。作业内容

A、全身女像写生 二周 作业1张

B、全身男像写生 二周 作业1张

C、全身女像写生 二周 作业1张

4、重彩全身人体写生单元(四年级上学期)64学时

教学要求

A、较为熟练地掌握工笔淡彩、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B、在上述基础上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点,使之了解外来技法对充实传统工笔人物画及在个性追求方面的重要性。

花鸟画(一)-教案 篇4

(一)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13.花鸟画

(一)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

孔浩

执教: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 孔浩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13花鸟画

(一)第13课 花鸟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相关知识以及画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学习菊花的画法,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巧画一幅简单的花鸟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在体验、临摹、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用浓、淡、干、湿的墨法表现物象的特征。

学习材料:毛笔、书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毛毡、笔洗、教学课件、展板、不干胶大拇指、课图画稿。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美好的情境。

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执教: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 孔浩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13花鸟画

(一)生答。(鸟语花香)

鸟语花香——多么令人陶醉的情境呀,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手中的毛笔把它画出来?

生集体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写意国画的表现手法来画花鸟画。板书课题: 13 花鸟画

(一)二、学习新课。

1、了解花鸟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花鸟画。花鸟画是以花卉、鸟兽、鱼虫等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画的一种。按表现手法,可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两大类。(边介绍边出示带有梅、兰、竹、菊的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图片。)

2、了解四君子。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张作品里都画了些什么? 生答,师板书:梅 兰 竹 菊

梅、兰、竹、菊都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它们哪些精神?

生小组讨论后指名答,师小结:正是因为梅、兰、竹、菊具有这些高洁的品质,所以古人给它们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生答,师板书:四君子

中国花鸟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更注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很多画家都喜欢表现四君子。

执教: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 孔浩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13花鸟画

(一)3、欣赏吴昌硕《菊石图》等名家作品,复习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基本墨法。

(1)大画家吴昌硕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学过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欣赏吴昌硕《菊石图》:看到这幅画你最想问作者的是什么?(生答:您是怎么画出这幅画的?)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带着大家的问题,看一看:(a)吴昌硕先生笔下的《菊石图》(课件出示。)主要用了哪两种笔法?什么地方用了哪种笔法?(b)仔细观察作品中的花瓣、枝干和叶子,想一想,画家是怎样用墨和用色的?(课件出示问题。)

生答,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基本笔法:中锋 侧锋

基本墨法:浓、淡、干、湿

(2)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名家笔下的《菊花图》(课件出示前三幅水墨《菊花图》和后三幅设色《菊花图》。),请大家注意画家是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的。

看一看,这三幅《菊花图》有什么共同特点,后面三幅又有什么共同点?(生答。)师相机介绍水墨和设色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3)你们能和这些大画家一样在宣纸上画出中锋和侧峰、浓墨和淡墨、干笔和湿笔吗?(生答。)师质疑:老师不相信,这么难的技法你们也能画出来?要不咱们试试,画完之后再说一说,你是如何画出来的?

4、示范写意菊花的画法。

执教: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 孔浩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13花鸟画

(一)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写意菊花的画法。相机渗透中国画的构图基本知识和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三、学生实践。

刚才老师画的漂亮不,想不想也和老师画得一样漂亮?(生答。)

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画一组菊花,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供你们选择:

1、把空白宣纸放在老师画好的课徒稿上摹习老师的作品。

2、临习大屏幕上不同形式的作品。

3、自己创作一幅作品。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学生画完后,师每一组挑选几幅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板上。

1、同学们每人手里都有一张大拇哥。请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大拇哥贴到你认为最棒的那张画的上方,为你心中最好的一幅画点个赞。

2、找一找,哪幅画得到的赞最多。哪些同学把自己的大拇哥给了这幅画?请举手,说一说你的理由。(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师小结。)

3、看一看,哪幅画得到的赞最少,想一想为什么这幅画得的大拇哥最少?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师小结。)得大拇哥最少的同学也不要气馁,相信通过努力,下次被赞最多的那幅画一定会是你画的。

执教: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 孔浩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13花鸟画

(一)五、课堂总结。

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探究,了解了写意花鸟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大家在课堂上的热情都很高,各方面表现也很好。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向大自然,走近那不知名的山花野鸟,走向那鸟语花香的世界。那是最本源、最鲜活、最感人的地方。让我们拿起画笔去寻找生命的节奏。板书设计:

13花鸟画

(一)四君子: 梅、兰、竹、菊 基本笔法: 中锋 侧锋 基本墨法: 浓、淡、干、湿

教学反思:

教案评选《写意花鸟画小品》 篇5

赵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伟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2、学科:八年级美术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毛笔、生宣、墨汁、国画颜料(曙红、藤黄等)毛毡、调色盘、水杯等。

活动二

课 题: 写意花鸟画小品 课 时:1 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感受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 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教学重点: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 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展示家居图片,混杂装饰和没装饰的,让学生感受装饰的视觉冲击,由此带来的装饰美感。

小结:大家都喜欢喜欢漂亮的房间,但是怎样来让他漂亮呢?那需要经过我们的装饰。没有经过装饰的房间呢,在装饰过后也可以变的很漂亮,很温馨。

2.欣赏幻灯,演示各种家居的漂亮图片。

http://cache.aries.sina.com.cn/supportshouse_d/decor_stylephoto/84/47/20091214_24031_3.jpg

http://cache.orion.sina.com.cn/supportshouse_d/decor_stylephoto/yzf/200911/***28.jpg

http://hiphotos.baidu.com/jianfeng1122/pic/item/2a10c845c70c431a879473d9.jpeg

教师小结:家居装饰是为了美化环境,让家居更温馨,使生活变得丰富,更有情趣。

3.提出问题:观看客厅墙壁上的图片有什么特点,跟周围的家居的搭配如何?

小结:墙壁上面的装饰画都是中国水墨,花鸟画。

4.提出问题:当你看到中国花鸟画有什么感觉?讨论一下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用中国画装饰自己的居室?

小结:中国画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意境中多了文人特有的古朴典雅。中国人的家庭里,都喜欢张挂一些中国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民族特色,多取吉祥题材,每一幅画都有其象征意义:

http://img.ph.126.net/YCSX0t0lcwPEapya-r5pFA==/***3259.jpg

http://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 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 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3、怎样画梅花:http://imgmall.artxun.com/images/201105/goods_img/145869_P_***31.jpg

http:// 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最后点花心、花蒂。

三、临摹练习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 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布置 完成以梅花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课堂评价及小结:

学生之间互评与教师总结性评价结合。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 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 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 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板书:写意花鸟画

1、写意花鸟画 借物抒情

2、技法特点: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梅花的画法 课后反思

《装点我的居室》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古今“家”的装饰、布置,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装点自己的居室,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表现能力。本活动是第二单元的一个课题,即《写意花鸟画小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我准备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小品的人文特点和技巧特点,感受写意花鸟画小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写意花鸟画小品。在教学方法上产生以下反思:

激励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演示法:我重点演示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方法,就每个范画讲解章法的运用(构图、笔墨、题款、印章等)。

欣赏法:课前将学生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花鸟画图片、悬挂有书画作品的居室图片张贴了一个版面,放置在讲台上,让学生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

讨论法:让学生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商量在自己的居室应配上什么样的花鸟画作品,悬挂何处?作品完成后,谈谈自己的构想和对作品的满意程度,听取别人的评价意见。

【花鸟临摹教案】推荐阅读:

写意花鸟06-11

逛花鸟市场作文100字06-18

花鸟画优秀教学设计06-26

上一篇:证明二单元试卷下一篇:80后励志经典名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