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维教学目标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三维教学目标(精选8篇)

小学三维教学目标 篇1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控制作用,它要求教师在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鉴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三维目标在设计原则上应该有特色。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小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一课时,其知识目标是学生会用和表达一些颜色词汇如:red,yellow,blue,pink等,同时会用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其语言技能目标是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和交流所学;其情感目标是学生热爱五彩斑斓的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从不同的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也能达到情感的升华.2.开放性原则。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选择喜爱的游戏、小品、绘画等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学习,尽量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实践性原则。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境性教学(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强调以模拟真实性任务供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以整体性、复杂性、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My classroom》这一课,教师制定的情感目标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的思想品德;其言知识目标是听、说、读、写desk/chair/window/floor/board等词汇和相关的知识句型;其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学习完学校专用室的名称后,其情感目标是学会爱护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学校的一草一木,这就是爱集体、爱学校的充分表现。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小学三维教学目标 篇2

教学目标既然确立, 课堂教学就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对照落实。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一点, 教师在确立三维目标时不立足实情, 与学生的学情脱钩, 导致确立不准确。其次, 追求过多的课堂形式。有些课设计了过多的活动, 面面俱到, 不分主次, 以致表面热闹, 实则喧宾夺主, 流于形式, 收效不佳。第三, 对学生的“主体”定位极端化。诚然,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但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充当一般的旁听者, 或者在参与学生的对话时缺少对学生的专业引领, 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说什么都有道理, 生成任何话题都要研讨等现象。学生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说、议、争, 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无长进, 结果造成了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第四, 部分教师在确立三维目标时把教材上的内容奉为金科玉律, 把教参 (案) 中的提示当做至高无上的真理, 完全是教材、教参 (案) 的复制者,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发言, 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缺乏应有的机智和创新。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三维目标的确立与课堂教学的落实严重“脱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 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 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因此, 它的制定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确立一个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三维教学目标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针对以上问题,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确立并落实三维目标时不妨考虑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正确理解三维内涵的基础上, 确立三维目标要立足实际, 突出实用性。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过程与方法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 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 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适当的情境的创设必能促进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 以“美”去激发“爱”, 让教育性渗透其中。在明确三维目标的前提下, 确立三维目标既要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又要以学情为基础, 将文本与教学目标有效沟通起来。确立之前, 一定要结合实情, 摸清所带班级学生的“底子”, 分析当前的学情, 洞察近期学习动态, 切不可好高骛远, “欲速则不达”。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在细读教学本文初定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思考、再加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与初定哪些教学目标有差距, 哪些同学哪些目标容易达成, 哪些同学对知识点感兴趣等问题, 最终选择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是在有机整合三维目标的基础上, 注重操作性。三个维度的目标虽各具内涵, 但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我们在确定三维目标时, 可以将它们分开, 也可以进行有机整合,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要做好整合, 将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 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甚或区别对待。相对“知识和能力”目标来说,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 是不可量化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落实时显得难以把握, 但“三维目标不是三个板块, 而是一个整体, 它们之间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事实也是如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 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 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 让学生热爱学习, 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因此, 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课堂教学, 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 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三维目标是实实在在的, 要落到实处, 绝非虚化抑或教学设计中的“摆设”, 因此, 必须具备可操作性。确立目标除了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 更要明确“怎么教、怎么学”, 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 具体要采用什么策略实现目标等, 从而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三是组织课堂教学注重生活化的同时不乏创新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教师要进一步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而要得心应手地做到这一点, 还要教师时时处处具备创新精神, 不必拘泥于课本或教参, 要创造性地确定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 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 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都充满了创新精神, 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 都很有学问, 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 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 进行创新教育。如学习关于歌颂父母的课文时, 可设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学习孩子孝敬父母的课文时, 则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关爱父母的。这样联系生活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对学生实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浅谈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学

教育教学中的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具体实施教育目标的教师带来了很多麻烦,新教师看到课程标准中琳琅满目、模糊不清的课程目标,不知道该选哪个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或者选择了又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去实现这个目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制定一个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分类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可以为繁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归类。这样做使模糊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具体化、清晰化。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这一目标的定义很多人都不会模式,知识就是我们获得的财富,是可以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技能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人生的很多阶段,我们拥有了知识和技能,就等于拥有了生存的武器。因此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就格外的重要,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样对于学生来说,也分外的重要,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学科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拥有了知识和技能,就等于拥有了学习的武器,学生可以遨游在教学的海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利刃,语文教学中,掌握了语文的知识,可以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让自己的词汇更加丰富,掌握了学习语文学科的技能,可以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触到语文学科带给我们的深远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顾名思义,过程与方式,就是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方法。这个概念可能比较笼统,但是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所以格外的重要。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有了过程才有结果,为此,只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学习过程的乐趣,才能够让他们在爱上学习语文的过程,并且完美的体验学习语文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语文的教学结果很重要,过程反而显得无足轻重,这种想法显然不正确,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享受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豪华级待遇,而不是只注重结果,语文的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最好理解的目标,也是最基本的目标,作为教师,要以过程为前提,以结果为宗旨,全面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把过程弄好,才能够得到想要的教学结果,同样的,结果有了,才能更完美的享受到这一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这一目标对于语文教学来既简单又复杂。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简单,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最好改变的就是学生的情感,一个老师的表现力、亲和力最容易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情感得到变化。但是同样的,说他复杂,是因为想要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有很多外部的因素,比如社会、家庭的因素,多方助力,才能够唱好正确三观的主旋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师的目标,也是孩子的上学目的,有了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渴望,干什么都有动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和态度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接受身边的好的事物。我们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需要经过认知、接受、认同三个水平,进而发展到最后的信奉水平。这四个水平层层递进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逐步得到升华。

其实三维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需要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全方位的联系,相互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它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方法提供了条件,它也培养学生情感,使其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介质。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线索、是纽带,贯穿目标教学的始末。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又为他们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即过程和方法目标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总是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互交叉,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知识与技能是人体的肌肉,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骨骼,而过程和方法目标恰恰是血液,血液的不停流转将骨骼和肌肉融为一体,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可变性及隐含性,给我们的课堂目标的设计和表述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使如此,我们没有理由忽略它的存在。

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肯定要借助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必须要经历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还会伴随着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变化,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所以说,“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整体,是不可割裂的,是对学生身心整体发展的三个目标维度要求,是一个完整教学目标的三个侧面,而不是分离的三个目标。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导引,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体,并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主线贯穿其中。

参考文献:

[1]薛哓嫘.语文教学目标探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9):3

[2]高孝传,杨宝山,刘明才主编.课程目标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

三维教学目标 篇4

三维教学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学习)。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而且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而且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定其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的内核,是我们从传统教学中应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教与学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篇5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二、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课堂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在他们出现错误时,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去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不良的价值倾向,盲目地给予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评价只有不流于空洞,不失之泛滥,只有适时、适当、具体、切实,才能起到对学生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注重激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注重导向。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好的评价语言,不仅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更注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注重整合。

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好的评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有效整合,落实三维目标。

2、各有侧重。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我倒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小学三维教学目标 篇6

依照三维目标,改进作文教学

墨香阁

对以往的作文教学该是值得反思的时候了,新的作文教学样式该会是怎样的呢------

在提笔想把近年来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探求付梓于纸上的时候,我的心灵再一次地震颤不已——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作文教学并实施作文教学质量评价的我来说,可谓是罪孽深重啊!我们从许许多多的孩子作文中,几乎感受不到孩子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儿童、少年特有的眼光与稚气,看不到敏睿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孩子们在每每代他人立言,用自己的嘴说大人的话,说报纸上的话,说《优秀作文选》上的话,他们的思想是那样的“成熟”与老气,他们的思路是那样的雷同与俗套;他们的语言是那样的虚伪与世俗;他们的“生活”又是那样的“虚情假意与乏味”。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扪心自问一下:孩子们的思想哪儿去了?想象力哪儿去了?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哪儿去了?本能的创造力又哪儿去了?是否被我们为其获得高分而千方百计强求他们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而扼杀了的呢?

反观我们所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命题作文范式,不难看出那是命题者主观企求的一种指令性作文,与我国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可谓是一个模式。它让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封闭的、伪圣的静态之中,直接制约着写作主体的个性情趣和独特的思维想象能力的发挥。因此,作文教学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大革命”前夜,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打破那些陈腐的、落后的、僵化的、功利性的、制约孩子发展的模式化作文桎梏;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三维目标)构建起一套先进的、开放的、鲜活的、创新的、解放孩子思想与表达的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来,以还作文教学本来的面目,变作文为孩子们语文学习的一大乐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孩子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和强化写作主体的认识水平、思维质量、语言素质和写作能力。

我们说,作文教学理应是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结果性目标),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和思想认识与品德情操的深化(发展性目标)三维立体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根据课程标准这一建构理论、目标体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无疑理路清晰,方向明确,操作便利。我们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以及构思表达。其目的是以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们“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吐真情。”充分表达孩子对生活的理解,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求得孩子们纯真的思想,求得孩子真实的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情操。这样的作文教学理念终将使孩子们的作文变得写作的氛围和谐而轻松,写作的范围广阔而自由,写作的主题多向而不确定,写作的题材广衮而不定向,写作的语言富有童趣而真实,写作的形式不拘一格而又不落俗套。充满生气而富有活力。

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理应让他们容社会以主体观照

—— 你经历了什么,体会了 什么,感受了什么?

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是个大学府,社会是个取之不竭的写作题材库。作文无一不对社会以观照。孩子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个体,人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接触、感受、领悟、认识社会及社会间的关系。学生的习作即直接地反映着他们对社会的这种感悟与认识。唐朝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白居易的“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便是对社会现实的观照而真实地反映与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但由于以往的作文教学体制的僵化,导致孩子们不能把这种社会认识作为写作的题材、反映的主题,反过来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社会认识的全面性、广泛性和深刻性,从而制约了学生叙说真话,直抒真情的可能性。我们一旦把校门打开,让学生走入社会去切身地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调查访问、记录随感,准能让他们写出对社会的经历、体验和感受,并进而领悟作文的真谛。

请看以下教师的命题将会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思路,给我们教师一个全新的理念。——“现代社会高度的文明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的方便和富裕。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种种危害,损害了人们的生活„„请选择一种危害来写。”

这一命题所涉及的社会范畴之广、学生题材选择之宽、所表现的主题之多是不言而喻的——交通的发达给人们带来了步行的不便,剥夺了儿童玩耍游戏的场所,增加了噪音,污染了大气;过度的放牧和滥砍滥伐,导致沙尘暴的频发和土地的沙化;高楼大厦的建成,使人们难以见到阳光;居住在高楼里的人相互难以交流,人际关系冷漠;商业的繁荣,霓虹灯、灯箱广告闪灼,这种光污染直接对人们产生危害;塑料袋的普遍使用,污染村庄、田野、河道;植物催生素的普遍使用催生了新一代青少年;城市化的迅速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减产,家庭成员难以相聚,产生亲情疏远;鳏寡孤残弱者,乃至下岗职工难以维持生活„„这类题材把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拉近了距离,使学生不再用一双单色调的眼睛来看待社会。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普通过上了富裕生活的背后,还有人们为此付出代价的一面。学生任选一组材料即可反映一个社会问题,表达出对社会的真实经历、体会、感受和对社会有质任的思考。有效地杜微孩子们那种具有惯性且定势了的假话、套话、大话、空话和虚情假意的所谓情感。从而训练了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自然,认识水平的提高,作文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因此,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去真切地感受社会的气候,领略社会的变迁,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与这个社会休切相关,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富有活力的习作来。《二十年商业生涯》、《拆掉柜台,走向市场》、《看脸色,话买卖》等几篇富有时代特色的习作,真实地反映了从事商业活动的母亲、阿姨、姑姑或亲戚、邻居从计划经济的“站柜台、使脸色”到市场经济的“走市场、笑迎客”的社会变迁及个人命运的变化;从封闭式的柜台式经营到半开放的仓储式经营,再到全开放的超市式经营,人们的思想、理念、经营方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无疑这类题材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感受,是学生容社会主体观照,富有创意表达的真实习作。

今天的孩子接纳自然的机率是否太低了点,王国

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仍然适用今天的作文教学

“师蜘蛛而织帛缝补,从燕子而筑台造房,摹黄莺啼鸣而别十二声律。”(引《吕氏春秋》)人类依赖自然,师从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密不可分。从文学的角度讲,自然界“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大自然的魅力曾为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倾慕不已,曾有多少诗文大家留下了璀灿的诗辞文章。景物是有形的、实在的,对于人来说,一切景物又都赋于了人的情感。作文教学要让孩子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学会观景移情,移情入景,变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为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诗采用了切割时空加夸张的手法把自己被流放赦回时的情思寄寓在景物之中,脍炙人口。诚然,孩子的情思与他们眼里的景物绝不能与文人墨客相提并论。但校校都以安全为理由,把学生禁锢在大自然之外,不沾自然之灵气,不吮景物之养料,何能变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于景物呢?某教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组游历本地山水的线路图,供学生双休日择景浏览:

东临青山湖,西进大峡谷,南斯石花洞,北乃天目山。

清凉峰峙大明山,千顷天池遥西湖,天目神目觅龙须,欲为结伴千般好,胜日寻芳在身旁,众生何不趁双休。

这一招倒也灵验,双休日一到,父携子母带女,趁着大好春日,不少学生各各游历了本地的名山大川、天池溶洞,收获尤丰,感触颇深——“怀抱必胜的信念,登上高耸入云的清凉峰,望着绵绵群山和千山一碧的座座山峰,不禁暗暗叫苦。进,前面的路更长、更险,使人望而生畏;退,后面的路更狭窄、陡峭,叫人不敢回头探望。脚底板抽筋般的痛,划破的伤口淌着血。美景虽好,可乌云大片大片地压下来,那里顾得了观景。顷刻间,大雨倾盆,一家人钻进了一个天然的避雨崖洞。山上的雨比校园里的雨更凉、更大。当雨止后,我们一步一滑地爬下山来,鼻子打着喷嚏,伤口流着血,跑步进了清凉峰山庄。”(引小作者:张子衿)读完这篇小短文,不禁使我们想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来:“„„我们的眼睛观察万物,则万物都看我之色彩;自然之美也无不能暗示生活。”小作者亲历攀峰的感触可谓至深至切:她观赏到高耸的山峰,领略到连绵的群山,目及到千山一碧的春象,领略到山里与城里不一样的瓢泼大雨,更体验到登山的艰难险阻„„有过信心,有过后悔,有过沮丧,也有过痛苦,情思与景物互相交融。文句虽然稚嫩,但毕竟是亲身经历,切身体验,感受至深的以身作文,以心立意。与鹦鹉学舌般地照搬照摹名人景象、他人之言有着质的区别。值得称颂,值得提倡。

教材作为例子,它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与作用,鉴教材以画蛇添足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成功之举

美术上的“画蛇添足”纯属多余。而语文教学中的“画蛇添足”则不然,它能使我们用足用活教材,激起学生灵敏而深刻的思维,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体验,感悟出学文写文与做人的真谛来。固然,这一作文的隐性资源,也早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何充分地挖掘并利用这一资源来进行“画蛇添足”,让学生变换新的角度进一步感受、体会社会、人生、世态和情事,作为作文教学新的增长点呢?方法也不外乎改编课本剧、排演课本剧、改写故事结局、续写新的故事、创造新的寓言童话等。语文教材中不乏有着故事性强,人物命运悬,思维角度广的好作品。我们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就教材的某个或几个问题再度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见仁见智的探究,从而写出富有创新意义的佳作来。

教例一:“小珊迪为了卖掉火柴,三番五次地乞求先生;为了给先生找零钱被马车压断了腿;在他生命处于垂危的时候,最最担心的,最放心不下的是弟弟——小利比。当先生答应照顾小利比时,他才合上了双眼„„你觉得小利比今后的日子会好吗?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请仿照《小珊迪》一文的写法,以《小利比》为题写一篇短文。”《小珊迪》(小学语文第九册)这则写作训练既具有开放性,更富有创新性。学生凭借“先生”许下的诺言,再根据自家及周围熟悉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各持不同的观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创作出小利比的许多或喜或悲,或幸或惨的小故事来,而每个人的思维结果且都能自圆其说。这种不拘一格、百家争鸣式的课文探究式习作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热情异常高涨,创新火花屡屡迸发,语言描绘贴身贴肉,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教例二:周瑜使用了假投降的计策,在赤壁以3万兵力大败曹操80万大军。要是事先曹操识破了周瑜的计策,那么赤壁之战双方该怎么打?结局又将如何?学生可站在周瑜或曹操的任何一方,采用由果究因思维、联结思维、发散思维和反向思维来假想这场战争的胜与败。学生情感的倾向性、思维的开放性、构想(谋略)的创新性都独树一帜,写出了一篇篇创新意义的习作。

这种对教材隐性资源的挖掘与灵活使用,无疑对深化教材的理解,提升对教材的认识层次,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都大有裨益。尤其对拓宽开放性的作文训练增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它可打破“妈妈是善良、慈爱的,老师是严肃、认真的,同学是团结、友爱的,好人是一定会打败坏人的”思维定势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的思维。何不多多“画蛇添足”呢!

从语文单课扩展到多科,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以发展的多元的视角激活写作的题材与思路

学科融合、科际匹配、知识整合的办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拓宽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为学生提供不少鲜洁的写作题材。以往我们对这一作文教学新的增长点未曾引起足够的注意,囿于狭隘的单兵游泳式的作文训练,无疑是事倍功半。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盘活现有“资源”,来达到增产增效的办法,以拓宽作文思路,提高写作效益。

常识学科有大量的动手操作实验,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的介绍,有丰富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的描状;手工劳动课中学生学会了制作、剪贴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象;音乐课中的一首首儿歌、民谣、校园歌曲、中外名曲都富有历史与民族,文明与进步的文化和魅力,且用词优美,意境清新;美术中素描的线条,色彩的渲染,国画的勾勒,儿童画的想象,无不赋于美的韵律„„利用好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了我国的《国土资源》后,学生看到我国除江河湖泊、高原山地外,有将近30%的沙漠地、黄土地无法耕种,学生无法理解这么多土地沙漠化、荒芜着,而只占20%左右的土地养活了13亿中国人。由此,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文题的作文便呼之若出:《生态恶化何时才会休》、《黄土地啊,叫我爱你难开口》、《母亲的脊背能负多少儿女》„„

在学习利用神奇的线条来描绘各种物件的美术课中,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线条勾勒出几棵若大的树桩,有着上百圈的年轮。由这一排排树桩,学生自然联想到人类滥砍滥伐、破坏生态、贻害子孙的种种劣迹,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树桩的哭泣》、《是老树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都是上佳的习作。也有的同学勾勒了一头银丝,乍似蓬乱干枯,则叫人浮想联翩,似老母为儿熬白了青丝;似妇女苦于命运愁刹了黑发„„

利用学科融合、迁移的作文教学方法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构图作文、添画作文、网络作文、实验作文、听录音联想作文等作文教学的好形式,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的迁移,生活的联想,主观的想象,发挥了写作主体的聪明才智与主体情感,写出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习作,实为一条开放性作文的成功路子。

中华民族的一个个节日,既是民族文化又是民族情结,以提高国民素质的发展性目标让学生话节日来回眸昨天

时间老人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翻阅着民族的履历和人生的阅历,给我们带进那一个个朝思暮想、梦萦牵挂、刻骨铭心的节日。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也是传统节日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节日既是民族的文化,又是民族的情结,她唯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愫。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很好地把这些节日组合成一个系列作文套餐,让学生亲历每个节日,回眸祖国及人生的从前与昨天,便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孩子们学会怎样过节、怎样做人、怎样作文。节日套餐可根据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礼仪、来历、教育内容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制作。新年伊始,老师把设计好的节日系列套餐表发给学生,让孩子们伴随着一个个节日的临近进行独立写作,待节日或节后师生进行交流。(附表)

节日

节日套餐作文

形式

节日

节日套餐作文

形式

元 旦

新年的气象

从零开始

寄语心得作文

端午节

屈原,我向你敬礼

赛龙舟与包粽子

民间传说

风情作文

春 节

华夏儿女共举杯

话过年

贺生活吉祥作文

唱支山歌给党听

党哺育我成长 爱党亲党作

文 植树节

为大地披件绿妆 2 十年树木 生态环境作文 八

和平鸽

长大我也当个兵 校园连军营 作 文 三八节

世上只有妈妈好 2

给母亲的一封信 母子连心作文 教师节

您的爱哺育了我 2

老师,为您唱支歌 尊师爱生 作

文 清明节

牵挂你的人是我 2

雨纷纷,泪涟涟 已故亲人祭文 国庆节

我为祖国唱颂歌 2

中国敢说“不”!歌唱祖国

文 五一节

有了您,祖国才美丽 2

咱们工人有力量 劳动颂歌作文 中秋节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手拉手 作

文 五四节

我即将成为青年 2

告诉蓝天,我„„ 希望憧憬作文 重阳节

听爷爷(奶奶)

讲过去的故事

岁岁重阳,今又重 阳

民间文学收集征文

六一节

童年生活ABC

我渴望长大

童年生活趣味作文

前期参与我们《节日套餐,回眸人生》课题实验的四个班级,通过一年的实践活动,老师们颇有同感:孩子们通过节日套餐的设计、撰文,似乎懂事了不少,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更加真诚、细腻。一些贺词出于孩子之口,祝语写于孩子之手,令老师和家长惊叹不已。在“母子连心作文”实践活动中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摘录一位五年级男孩子给母亲的一封信中的两段话:“„„老师告诉我们,生活其实就是一部大的语文书。以前我真的不明白,总认为试卷上的那些咬文嚼字的题目,单调乏味,与生活毫不相干。现在我懂了,今天我给您写信,不是为了得高分而胡编乱造,而是无拘无束地和您说说心理话,谈谈心。老师说,这就是作文。”[1]“„„说句实话,妈妈,以前我真不知道有“母亲节”这个节日,也没有想到要向母亲您奉上诚挚的祝福。我爱您爱得很深,但嘴里说不出口,写在信纸上,您看了别笑话我。我想,爱母亲的真情是不需要隐藏的。也许您太忙,整天都在田里地里忙活,没时间读儿子给您写的信,更没有时间给儿子回信,但我不怪您,人家的妈妈在单位上班,而您从早到晚从没个空„„”[2] 读着这封儿子的信,做母亲的说不清是一种喜悦、欣慰,还是自责、内疚。母亲识字不多,整天劳作,无暇为儿子写上一封回信。今天,读着儿子的信,摸着儿子的头,母子连心泪涟涟。

结语

依照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发展性目标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其根本的目标是要打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起开放的、创新的、鲜活的、具有时代特性和儿童少年个性的新型模式和路子。以“求诚”、“求真”为宗旨,以展现个性为根本,以培养创造性为核心,以达到文从字顺为目的。唯其之目的,我们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枷锁,开放创新,还其作文的本来面目。我们再也不能以孩子的认识太肤浅,思想不健康,道德欠高尚,语言尚稚嫩为借口来关闭学生的大脑和心灵,锁住学生的手脚。更不能用以往那些陈腐化的和功利化的思想,社会化和伪圣化的情感,成人化和世俗化的语言来苛求孩子,朦昧学生。诚然,作文教学的改革更应尊重写作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孩子提供一个个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空间和机遇,让孩子们潜在的感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小学三维教学目标 篇7

1.地理知识与技能

传授地理知识, 培养地理能力是地理学科的根本任务, 在地理知识和技能目标方面, 地理课程改革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强调把注意力放在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上;强调学习概括性的、应用性的、有迁移价值的地理原理性知识” , 同时把“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地理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地理课程改革的趋向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了解世界, 对世界产生好奇;更加强调发展学生的观察、分类、读图、交流和实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地理科学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像地理学家那样观察、思考, 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在方法上, 地理课程改革强调要致力于使学生形成从地方、区域乃至全球视野看待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意识, 形成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

3.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地理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学生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因此强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尊重自然的态度, 关心环境的质量, 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使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 这将成为地理课程目标设计的重要价值取向。

二、三维目标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并不是孤立的三部分, 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互为联系的整体。知识与技能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融会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来引导学生, 完成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始终相随的, 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 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要努力把学生消极的情感倾向变为积极的,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获得知识, 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拥有“地理的头脑”。

三、地理三维目标的落实

1.在备课中明确三维目标

地理教学中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因此, 在备课的时候, 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思维特征, 认知特点, 并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教学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并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地理课程的前后关联性很强, 前一步的教学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教学, 分析教材, 吃透教材, 明确其编写意图、结构和重难点就显得特别重要。

2.在实践中体现三维目标

实现三维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注重课堂导入的多样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形象生动的导入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 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 体会学习的奥秘, 领悟求知的真谛, 让“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的实现。

(2) 注重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的教育工程, 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因此,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 设计各种活动, 如安排地理知识演讲, 开展以“海陆变迁”“沪宁杭六日游路线选择”“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来的”“四合院的去留”等为题的讨论。关于空气污染问题的辩论, 以“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我眼中的中东地区”“趣淡中国南北差异”“三大宗教”“新疆之旅”等为题的知识竞赛, 结合教材, 扮演小导游、水利局长, 西部地区居民等角色的活动, 开展关于聚落与环境的绘图比赛等, 将这些活动融入教学中,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积极参与, 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表现机会等, 利于突出个性和特长, 为教师进一步开展因材施教打下基础。

3.在反思中总结三维目标

在实践中, 要想真正把三维目标非常有效地整合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仅依靠课堂, 三维目标还是很难一起落实, 而反思的最主要内容, 就是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 与备课过程中所准确立的目标做对比, 才能了解整个目标的达成情况, 了解需要加强及改进的地方。 “教然后而知困”,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探索出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 用以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通过以上这三个环节, 可以使教师在“准备——实践——反思”中不断进步与提高, 更深层次的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从而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 实现这些目标。

小学三维教学目标 篇8

关键词:新课标;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51-01

《美术课标》指出: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总目标是新课程所有学科要实现和达到的目标,而美术学科中的某一课,则不一定是均等的或同时出现的。目标狭小不全面,目标太广过于空泛。那么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设定和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呢,下面就结合我任教的情况浅谈美术教学目标设定的几点看法。

一、知识与技能的设定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的基础,那么在这个过程需要设定怎样的目标才有预期性和可检测性呢?我认为要正确运用以下的行为动词作支撑。如知道、能够、识别、了解、列举、回答、理解、选择、说明、掌握、运用、说出、描述、表述、解释、论述、尝试、运用、灵活运用、表现、表达等有关行为动词。譬如江西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三课《水墨画(一)》,由于孩子刚接触到水墨画课,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知识与技法层面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认识笔墨纸砚,并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中锋、侧锋、逆锋 )和用墨方法(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正确运用“掌握”这个行为动词,在这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就有可检测行。而不是笼统地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用这样的阐述并不能说明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具体化,反而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笼统、空泛。不当地运用了“了解” 和“掌握”的行为动词,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过程与方法的设定

“过程与方法是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有效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能以清晰简练的话语来表达,一般是教育者对被受教育者所用的行为动词,有专家推荐过程与方法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总结、感悟、领会、体验、实践、综合运用、合作、迁移、讨论、评论、评价、形成等等。例如:江西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亮丽的城市风景》过程与方法运的目标设定可以为:综合运用素描、色彩、构图、透视等知识,画一幅漂亮的城市景观图”。江西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三课《高高低低的房子》过程与方法运的目标设定可以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高高低低的房子,运用透视规律进行写生”等等。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中,应该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能够具体、确切的指标一定要表述清晰,为后面的评价做好准备,理好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整个美术教学目标的灵魂所在,它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情感必定是由具体事物生成的,专家指出要充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要有相应的行为动词作支撑,如:喜欢、乐于、关注、参与、热爱、喜爱、判断、形成、提高、等。非行为动词:兴趣、乐趣、情趣、态度、积极、爱好、养成、习惯、意识等。

例如江西版美术上册五年级第十二课《画画美丽的自然景色》一课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设计为:激发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的表现能力,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这方面是体现人与自然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下面举例阐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我上四年级下册第五课《母亲节的礼物》,这一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设计为:通过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结合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制作花篮,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通过这样的导入把学生的情感态高度集中一起,营造了热烈的氛围。通过音乐和讲述自身的故事给学生听,听完故事后当时大多数孩子是热泪盈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的是被老师的故事感动、有的是为了没有珍惜父母的爱而流泪,有的是失去了父母的爱而悲伤。这时候同学们不用老师安排,积极开始制作想要送给妈妈的礼物,其中有一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叫唐孟廷,她设计的贺卡不但美观还实用,还制作了优美的封面,将自己亲手设计的贺卡装在封面里面,后来这位孩子通过老师的QQ,将自己设计的贺卡请老师拍成照片发给了远走他乡的母亲。她的母亲已经离开她很多年,属离婚情况,当她母亲收到这份贺卡后,过几天就给她回了电话了并且还给这个孩子汇来200元的生活费。这时我找到这位孩子谈话,谈着谈着她就流泪了,她说“谢谢杨老师给我们上这个课程,让失去很多年的妈妈给我回电话了,我并不想要她给的钱,我希望她能回到我身边来”。由此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美术课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三维目标在具体到美术中的某一课则不一定是均等的或同时出现的。

上一篇:百货商场调研下一篇:百日攻坚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