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共5篇)
与其他高校一样, 高师院校毕业生 (1) 就业压力同样很大,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指向教师, 而若想成为一名教师则一般要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以下简称招教考试) 。从招教考试中暴露出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在考试知识的准备和就业技能上的诸多不足。本文试图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 通过研究现行招教考试模式特点来审视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希望能够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带来些启示。
招教考试基本情况
1. 招教考试的性质
现行招教考试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的改革, 此次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招教考试制度。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 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近年来,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的颁布,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形成长效机制。但招教考试不是由国家组织或省级教育部门组织, 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 各地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 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考试大纲。
2.招教考试的程序
招教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聘用机制, 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 考试程序包括考核、审查、录用、签约等。考核分初试与复试两部分, 初试主要测查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复试主要是测试应聘人员的授课水平和能力。
招教考试的模式、内容分析
全国各地的招教考试, 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情况制定考试计划。考试模式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以公共知识笔试、专业知识笔试为主, 复试以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为主。
1. 初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大多数省市的初试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专业知识为各科相应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据粗略统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公共知识) 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一般为40%, 而专业知识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占60%。有的省市则根据实际考核的需要, 加大对教案编写的考查, 甚至分值高达40% (基础知识30%, 专业知识30%) 。
概括起来, 各省招教考试初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具体如下: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招教考试初试部分模式和内容的分析, 可以发现初试有如下特点: (1) 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2) 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 (3) 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 复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总结各省招教考试复试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两个部分, 具体如下:
复试按学科和学段 (小学、初中和高中) 分别进行。教材以及教材的版本一般会在复试通知中指定。说课、试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试讲”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 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试讲”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 “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 “试讲”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概括地说, 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招教考试的考察方向及目的已经相当明确: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有效地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招教考试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 可到了参加招教考试时, 却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具有比非师范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加明显的优势, 许多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备考也能在招教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给我们的高师院校敲响了警钟, 表明我们的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经过了七年多的不断完善,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而高师院校却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仍然按照过去对教师人才的要求去培养师范学生, 不能充分建立和社会教师人才需求的沟通机制, 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考核标准调整课程设置, 这样便出现了以下尴尬的情况:高师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科考试的成绩可能很好, 然而一旦进入教师招聘考试那种多学科结合并且联系实际的考试时, 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许多高师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招教考试要求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能, 不得不在社会上参加一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题辅导班, 使得这些辅导班的生意相当火爆。但这些辅导机构很多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不能保证给高师院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业、权威的指导。
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
结合现行招教考试以及目前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情况, 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为指导,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几年, 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虽然开始得到重视, 但不少高师院校仍然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很难帮助学生在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转变中做好知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因此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高师院校应本着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 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文件的精神, 改革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2. 根据招教考试的要求和特点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应改变过去的那种不适应现行招教考试制度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把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与教育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根据国家对于师范毕业生的最新就业政策, 紧密结合符合招教考试的特点, 使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更明确。开展示范课程评选和教学经验交流,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建议有条件的高师院校设置针对招教考试的指导教研室, 鼓励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 加强对校级领导、专职教师、院系辅导员的培训。建立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结合学生个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供招教考试相关政策、考试辅导、职业规划等帮助。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 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 充分利用与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的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针对这种变化趋势, 如何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成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选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时候, 应选任对招教考试相关考试科目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比如针对招教考试中笔试部分通常会考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特点, 就应当选任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一般应选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当部分省市还会考到职业能力测验这个科目, 则应选任对职业能力测验有过深入研究的老师来讲授。复试部分是分不同学科进行考查的, 主要考查考生在所报考科目方面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所以针对复试部分应根据学生所希望报考的科目, 选任相关科目主要负责教学实践课程讲授并且对复试环节相关要求非常熟悉的教师担任。校外还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教师招聘主管部门的人员做客座教师, 通过他们高师院校学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了解招教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以弥补校内教师在招教考试知识与经验上的不足。同时,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请顺利通过招教考试的校友来校作报告。校友参加招教考试的经历可以给将要参加招教考试的学生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实用性很强的经验, 使就业指导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 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现阶段高师院校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而不能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的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仍然仅仅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 简单概括地介绍一些面试技巧等方式、方法, 而没有认真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而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针对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 而失去或是削弱了对于学生个体指导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使他们在招教考试中充分展现优势, 弥补自身不足, 这是就业指导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中, 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除了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外, 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个性化辅导应主要针对复试环节, 复试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充分体现出考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而这种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复试环节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设计”, 包括仪容仪态, 言谈举止, 讲台风格等等方面,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总之, 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建设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把招教考试作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指导项目, 充分做好对招教考试的调查研究, 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全方位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教师考试网.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性质程序及内容.[EB/OL].http://www.htexam.org/ZTaught/BKZL/KSJQ/201007/2784.html.2010-7-31.
[2]华图教育网.201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备考攻略手册.[EB/OL].http://www.htexam.com/JXHT/ShowInfo.asp?InfoID=44503.2010-5-27.
[3]潘愚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49.
[4]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喻永红.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7]李雄, 刘山川.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8]阮朝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象及其本质的理性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
[9]陈宇光, 温贻芳, 高慧.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10]张丽娟.高师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11]高海生, 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3、截止至2008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9.3%
4、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5、“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孔子
6、美感的定义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教学工作的个别差异性
8、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德育工作的长期性
10、“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说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
11、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12、“最近发展区”是谁提出来的?维果茨基
13、校舍或教学设施不安全不能让学生使用,因为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14、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15、教师资格证认定无须计划生育证明
16、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17、心理学家提出的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说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19、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20、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2009广州花都区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部分)一.填空。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率: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
3.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提出者是:吉尔福德。
4.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
二.选择题。
1.斯宾塞提出教育为生活作准备。2.不属于学校制度文化的是:学生文化。
3.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4.中国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5.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6.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7.附属内驱力(从属),它是指个人为了获得家长或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内部需要,通俗点说,就是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博得大家的赞赏。
8.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继续提问,称为。a.提问 b.再组织 c.探问 d.忘了
9.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10.人们习惯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是受哪种因素制约?a.定势思维 b.功能固着 cd忘了
判断题:
1.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2.心理年龄的提出者
3.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4.。。焦点是影响提取的因素()5.教学过程包括:预习,上课。。()
6.小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错,应该是具体运算阶段。7.法律法规题,具体忘了
8.最早提出“素质教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0.神舟七号的三位宇航员是:翟志刚,聂海胜,刘伯明()错,应该是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才对。
2007年广东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隐性课程;
2、教学模式;
3、学术学习时间;
4、顺向迁移;
5、课程资源。
二、.谈谈你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
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善.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法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分配秉承权利与贡献对等的原则,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一是受教育机会的比例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最后,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导致学生发展结果的完全相同.2.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可以称为记忆性知识 或语义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网络形式或图式的形式表征的。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的功能是对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过程执行控制。
几种重要的认知策略:信息编码的基本策略有复述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每一种策略都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3教学互动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互动?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3.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一般按以下流程:
1)疑问:有效互动的起源 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
2)对话: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3)合作:有效互动的特点 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4)做中学:有效互动的新形式
“做中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做中学”大多是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做”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约束,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动。
5)非言语沟通: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互动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的活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除了言语沟通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言语沟通。比如课堂上的体态语言交流(如眼神、手势、身姿、头语等)、书面语交流(如评语、作业批语、留言本、数学日记、网上的交流等)。
6)信息技术:创新互动的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背后凝聚着强大的价值诉求:平等、沟通、透明、快捷、共享、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理念与互动理念是如此的一致
互动的完善策略与方法
抓好互动的几个“度”是有效互动的关键。由于师生背景和认识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只有适“度”互动,才会产生有效的互动。
1互动的广度
抓好互动的几个“度”是有效互动的关键。由于师生背景和认识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只有适“度”互动,才会产生有效的互动。
2互动的深度
3互动的延展度
实际的教育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因此互动也不止于课堂。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延伸,课外教学互动的时空更大,教师要积极建立课外互动的机制。
二、问答题
1.谈谈你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10分)2.如何叙写课堂教学目标(10分)3.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15分)
4.如何认识师生关系?试述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分)
5.教学互动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互动?(15分)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谈谈你对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的认识。
.1、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我们过去推进义务教育时.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2、当前中国应试教育(应付考试)所缺失的全面与品德教育的关注,已受到有关当局正视。
3、第一次将素质教育写入法律,是要使素质教育从一般的政策指导转变为统一的法律规定,也为更明确地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法律要求。“这些重大制度创新将对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就为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对于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与实施,《通知》也道明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一些省市,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湖南、厦门、广州近年兴起了国学班,以及以国学为核心的全日制现代私塾。最近获上海媒体广泛报道的上海“孟母堂”是其中一例。分析这一现象的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有识之士对只注重应付考试的现有教育的一种反弹,这股反弹力量也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作更深层的检视。
尽管如此,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并没有如一些人士所期盼,打开多元教育模式的门,送孩子入学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唯一方式。教育部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文本周在上海市教委专门召开的义务教育新法辅导报告会上,阐明了新法对当前九年强制教育的坚持: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家长不送适龄孩子入学属于违法。
据上海媒体报道,张文强调新法并不限制学生课后或假期时接受额外教育,但不能让全日制私塾或在家教育取代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即使家长再有本事,孩子也不能在家接受教育”,而这当中的主要考虑是孩子入学接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培养一种认识社会、与人交往的生存与群体能力。其他诸如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以及军训课程等也是家庭教育所缺失的。
不过,对于社会中对当前应试教育体制压榨了学生活学活用空间的批评,义务教育新法作出了回应。张文指出,新法明确了当局将改革考试制度,同时也会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鼓励教师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文说:“不是简单应试教育、分数教育,而是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并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
据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广泛征求人民意见的产物,全国统一实行。教育部在下发关于学习和贯彻实施新法的《通知》中,强调要全面宣传这个有20年历史的法律实施以来,对“义务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孟母堂”合法性被否定 家长不以为然
在上海市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成立的“孟母堂”对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否决家庭教育的合法性感到不以为然。有关家长认为,孟母堂并不想违背《义务教育法》,而是他们觉得在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可以对子女教育有自己的选择权,家长可以积极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更灵活和更有人文熏陶的环境受教育。
“孟母堂”教学内容以诵读儒家经典为主,也有背诵英文的莎士比亚戏剧,以及数理演算。目前有12名孩子在一名家长的别墅家里接受这种在家教育。不过上海市和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最近已经就“孟母堂”没有办学许可为由,将其定性为违反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据知,“孟母堂”将在 9月新学年开始之前向上级教育部门提出行政申诉,重申“孟母堂”不是教育机构,并没有触及非法办学。
上海市教委公众服务处人员受询时说,市教委和市政府还在对孟母堂一事作探讨,最后会有什么样的说法,目前还没有定案。义务教育新法要点 公平
■不收学杂费。明确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这是为解决财政困难地区教育经费落实难,困难家庭适龄儿童因而失学的问题。
■学校不得针对学生入学举办各类测试、考核等,不得开除学生。
■不得划分重点班重点校。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择校”等新问题,新法首次提出“均衡发展”的规定,即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也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合理配置包括经费、课程、教学质量、办学基本条件、教师等教育资源。
■妨碍义务教育领导引咎辞职。新法首次明确了违法应负的相关法律责任。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和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政府或者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新《义务教育法》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作者:未知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09-4-10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实施十几年来,使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经费不足等,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向更深一层次推进,而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就为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仅就新《义务教育法》对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影响,谈几点体会。
一、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必讲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写入了法律,使素质教育成为统一的法律规定,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它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进和加强德育,把德育放在首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成为学生行为规范;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将德、智、体、美、劳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总之,新《义务教育法》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必将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的,新课程改革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竟使教育管理者进一步转变观念在课程设置,师资搭配,教师考核和学生考试等方面朝着更有利于学生素养,全面提高的方面发展,将使学校的面貌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校管理模式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以升学率的高低来决定学校的排名、教师的奖惩等,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受其影响,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监管上,初中阶段,中招考试的科目,课程安排节数多,监管严,重视程度高。而非考试科目,则课时少,不够重视;在初三学段和初
一、初二的期中、期末考试前,这些所谓“副科”往往被改作其它课;干脆停上,在师资搭配上,总是优先考虑初 三,将优秀教师大多安排在初三,其次才是初
一、初二;在教师考核上,相应地在有荣誉时,也优先考虑初三和语、数、英等“主科”老师,这无形中把老师分了等级,极不利于发挥其教学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业考试上,对音,美等科目基本上不作考察,评定。上述做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将促进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其全面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使学校面貌出现根本性变化。
三、义务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律规定,使教师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给自己充电加压,彻底转变观念,在教学教研的实际行动中,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么做一个不合适教师,将来被淘汰。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学校教学面貌出现了很大变化,但要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要走过十分艰难的路程。在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中,以教为主,重课本轻学生,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对课程的评价重点往往放在“教”上,很少考虑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归根结底是还没有从根本上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仔细想一想在认识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教材为主体。另一方面,是结论重要还是探索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重要。
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将促使教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来组织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转移。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课前教案只是预案,需要不断 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进行二次备课,甚至多次备课,只有这样,每一堂课才能成为一种常讲常新,不断提高的富有创造精神的课,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过程和方法是实验教材编写的三维度之一,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我们把思维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还给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讲风过剩的问题,或者在给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忙于总结,甚至怕完不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种注入式教学与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的要求背道而驰。
总之,这两个问题是困扰我们落后地区学校教师的两大问题,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将促使我们彻底走出这两个误区,使我们的教学思想发生更深刻变化,使素质教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四、新《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为保障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费来源和物质保障。
经费保障是发展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其要点之一是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分担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二是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明确了责任主体。这是新《义务教育法》在经费保障方面作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满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解决当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使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更有保障,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将会得到根本解决,这对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充足的经费来源,将大大改善教学教研条件,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成为可能,落后地区将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等,享受发达地区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对促进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国家全部免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杂费,对贫困住校生实行“一补”政策,对杜绝学生辍学,提高全民素质,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新《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和实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有了它的保驾护航,素质教育将会得到全面的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将更加富有成效,我国的教育事业将翻开新的一页。
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第一.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 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新<义务教育法>的里程碑意义.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从过去的各自发展走上今天的均衡发展的道路.第二.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我们过去推进义务教育时.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义务教育纳入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新<义务教育法>同时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第三.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公益性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特征.义务教育要更彻底一些.不仅仅是普及的.强制的.还应该是免费的.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教育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收杂费的内容.中央财政将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城市地区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进程.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此次新<义务教育法>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原来看到乡镇一级难负其责.就将统筹责任放到县一级,现在县级基本上是吃财政饭.也无力承担.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省级的责任.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保障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而言.省级的统筹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第五.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再一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建立起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第六.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新<义务教育法>强调了对非户籍所在地.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确定了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将会对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七.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过去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主要是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出手是比较重的:一是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关键是要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这一条体现了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强烈愿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 校的性质.也就是[名校不能变民校“.三是第25条的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第八.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过去我们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序列是中.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都是一个很大的激励.特别是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当然还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规定.第九.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全面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63条中有10条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性.操作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规范了22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过去的18条<义务教育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较差.新的<义务教育法>则完全弥补了这种缺憾.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加大了执法力度.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意义: 新<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义务教育法>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无论从义务教育本身.教育法制建设.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都有深远的意义.广州市花都区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公共知识部分)
2010年公共科知识测试试题(A卷)(完卷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2、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观点的提出者是()
4、奥苏伯尔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在()隆重召开。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 11 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期望效应又被称为()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雅格布森效应 D、帕金森效应
2、美国心理学家斯其尔曼认为智力包括的因素有()A、一般因素B、思维因素 C、特殊因素 D、个性因素
3、叙写教学目标应包含的要素有()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4、根据心理健康标准,下列现象属于学生心理障碍与困扰的有()A、活动过多 B、睡眠障碍 C、性偏差 D、焦虑
5、下列关于新义务教育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根据地方经济实际,适当收取杂费。B、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C、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6、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称为()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7、18世纪后期,“导生制”的创立者是()A、福禄贝尔 B、兰卡斯特 C、贝尔 D、洛克
8、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韦纳认为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主要原因有()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9、学校中的隐性课程有()
A、学校建筑 B、校园文化 C、样本课程 D、师生关系
10、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短时性 D、独特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请打“×”。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斐斯泰洛齐。()
2、第一个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人是推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辅助性教学行为。()
4、采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对待挫折必定会导致心理不健康。()
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新增设的必修课程为研究性学习。()
6、课堂教学时间中,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教师教学并取得成功的时间。()
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我国课堂座位排列大多数为模块型。()
9、我国的教师聘用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公务员招考信息发布教师招聘信息
发布教师求职简历
首页
高校招聘中学招聘小学招聘幼儿园招聘职业学校招聘事业单位招聘招聘会教师库博士后
首页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体育教师招聘试题
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论及专业考试试卷 2010-03-09 聘教网 http://
一、填空题(10分,每空格0.5分)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3.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5.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6.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我国承办的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
7.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是第18届,2010年世界杯举办的国家是南非。
二、判断题(10分,共5题,每小题2分;正确打“√”,错误打“×”。)1.“体育的研究性学习”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较高的技术动作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的过程。…(×)2.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优化的方法就是将教材进行取其精华、排其糟粕,使学生学会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动作。…(×)3.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是千篇一律的。为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以反复操练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较好的考试成绩。…(×)4.体育课中的“练”就是对所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程度。体育教学有特殊性,每一个技术、技能都必须在练习中掌握。因此,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方法是单一的、独特的,它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5.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推出,必须彻底废除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玩”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想、玩中会。…(×)
三、归纳题(10分,共5题,每小题2分)1.在体育课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的技术动作,特别对掌握传球的击球点在“额前约一球距离”这一要领时,教师反复作了几次示范,让学生判断出击球点的最佳位置。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观察教学法)2.在体育课的武术和徒手体操等内容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善于把较复杂的上下肢动作分开进行教学。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分简教学法)3.在体育课支撑跳跃教学中,教师用一个篮球在平地上向前滚动,球在途中突然碰到一个石块马上弹起又越过它,针对此现象进行提问。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 …(举例教学法)4.在体育课的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开共同讨论想出2-3种能够让自己提高快速奔跑的方法。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 …(选择教学法)5.在体育课800米或1500米跑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了五种时间上的具体目标,然后让学生参照以上标准进行选择和对照。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四、问答题(70分)1.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5分)参考答案:
①论文题目;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
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
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
2.要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凭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昏厥时临场一般有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请予以简述。(10分)参考答案:
体育锻炼前后必须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准备和整理活动是恢复及防止运动锻炼中、后昏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4.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3.学校每年度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参考答案:
(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4.小垫子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工具,又是一项安全实用的标志物。如能运用得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在下列内容的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小垫子开展教学(每类不得少于5项)。(10分)譬如:游戏项目教学中--传递物、迷宫墙、靶子、小船和区域标志 参考答案:
一、跑步项目教学中--起点标志、障碍标志、折返标志、间隔标志和传接器械;
二、体操项目教学中--滚翻标志、高度标志、远度标志、场地标志和做操器械;
三、球类项目教学中--足球门、运球标志、传球标志、场地标志和防守标志;
四、跳跃项目教学中--间隔标志、远度标志、简易栏架、跳跃障碍和区域标志;
五、投掷项目教学中--远度标志、投准标志、区域标志、得分标志和记分标志。
5.球类运动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如能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地运动篮、排、足球做一些简便、实用、有趣的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运动兴趣,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请你选择一种球,设计四个不同的游戏,简述其游戏的名称和方法。(10分)参考答案:要求游戏名称、组织和方法切题。
6.某学校某年级要开展一次年级篮球比赛,共有8个班(用A、B、C、D、E、F、G、H,8个字母来代替班级名称),比赛采用单循环的方法,经抽签A、B、C、D、E、F、G、H班分别抽得1、2、3、4、5、6、7、8号,请你排出每一轮次的比赛场次。(10分)
说明:应聘时请注明本信息来源[聘教网],便于招聘单位确认。如需详细了解有关“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论及专业考试试卷”,请访问公招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体育教师招聘试卷考试简答题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试卷及答案
推荐招聘信息
广州增城市春晖学校
栏目更新
教师招聘篮球规则试题及答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
小学体育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 200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试题 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业务知识考试填空题
教师招聘篮球知识试题100题
篮球规则裁判法考试试卷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2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1 2008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试卷(含答
栏目热门
教师招聘篮球规则试题及答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
小学体育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 200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试题
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业务知识考试填空题
教师招聘篮球知识试题100题
篮球规则裁判法考试试卷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2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1 2008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试卷(含答
公招网CAD教程北京采摘网站登录教师招聘学校简介教育法规教师人才库求职百科招聘计划
一、公开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新教师 1.招聘对象。拟申请教师资格的 2011 年及 2010 年毕业尚未正式就业的常州籍毕业生。非常州籍毕业 生应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或国家“211 工程”院校的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笔试并达到 合格线。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免于笔试。2.招聘条件。到中小学任教的新教师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到特殊学校任教的需专科以上学历,取 得国家计算机二级(或省一级)证书和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英语专业须具备英语专业四级以上证书)。拟 报考小学、音、体、美专业的,英语和计算机要求适当放宽。到高中、电大及高职校任教的新教师原则上 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二)在职教师 1.招聘对象。拟进入局属学校的优秀在职教师。2.招聘条件。符合学校招聘方案中提出的相应条件。
(三)特聘教师 1.招聘对象。高校优秀毕业生及职业学校急需的优秀专业教师。不参加市教育局统一笔试。2.招聘条件。符合特聘教师招聘简章中公布的的条件。
二、公开招聘办法和程序
(一)上报与审批需求。各校根据编制限额、增人计划和岗位结构上报师资需求,并报局人事处审核,填写《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申报表》(见附件一),制定相应对象招聘简章,报市教 育局、市人社局审核。
(二)新教师招聘办法和程序 1.发布公告。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于 2010 年 12 月,面向社会发布新教师招考公告;2011 年 1 月,面向社会发布各校招聘新教师具体需求和简章。2.报名。具体要求见新教师招考公告。3.统一笔试。2011 年 1 月 9 日上午 9:00—11:00。笔试内容为教材教法和学科专业知识(音、体、美学科为教材教法和专业技能考试)。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并组织实施。根据笔试成绩,市教育局按 学科需求数的 1:3 划定面试资格线,在常州教育网公布达线考生名单。按 1:3 划定的资格线若分数较低 的,市教育局视实际情况作出该学科是否划定面试资格线的决定。4
.报名应聘。达到统一笔试(技能考试)面试资格线的高校毕业生根据各校招聘简章报名应聘。5.资格审核。各用人单位审核高校毕业生是否达到市教育局统一笔试的面试资格线,相应证书是否齐 全等。对符合应聘职位条件者,填写《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资格审核表》(见附 件二),经招聘考核小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确定进入面试阶段人选。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报名且符合职 位条件的,各校均需让其参加面试。6.面试考核。学校考核小组对符合应聘条件的人员进行集中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面试试题不 少于三题,面试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面试评委至少 5 人,每人填写面试评分表(见附件三),另设记分员 1 人,计时员 1 人,监督员 1 人。要做好试题保密工作。笔试面试综合成绩通知单(见附件四)要当场反 馈给被面试人员。根据面试成绩确定进入听课评议阶段人选,并填写所有面试成绩汇总表(见附件五)报 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7.听课评议。各校每个学科每个职位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笔试成绩占 40%、面试成绩占 20%)的前三 名(引进在职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可少于 3 名)进入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程序。参加课堂 能力考核人员汇总表(见附件七)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考核小组成员由 5 人组成,其中本校 3 人,外校 2 人。考核小组须对教师课堂试讲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并指定专人记录听课评议意见。每位考核人员 须填写《应聘人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情况表》(见附件八)并签名。各校须把参加课堂考核人员成绩 在校园网上公布。8.确定人选。各用人单位将资格审核、笔试、面试、听课考核的各项材料汇总,按照统一笔试成绩占 40%、课堂能力考核(专业加试)占 40%、面试占 20%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 拟录用人选,并填写《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成绩汇总表》(见附件九)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9.公示报批。各用人单位要将拟录用人选名单在学校公示 7 天,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用人单位
负责将各项材料汇总,并在常州人事管理系统填写打印《常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录用呈批表》(附件十)一式四份,报市教育局人事处,人事处审核汇总后按规定程序到市人社局办理相关的公开招聘 录用审批手续。10.体格检查。拟录用的非 2011 年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往届生在报批时须出具三个月内三甲医院的体检 单。11.签订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与录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核定相应岗位。聘用合同的签订
方法按《常州 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常政发〔2004〕250 号)要求执行。
(三)在职教师招聘办法和程序 1.笔试。招聘学校根据岗位要求自行组织统一笔试。笔试成绩汇总名册(附件四)报市教育局、市人 社局备案。2.按新教师招聘办法和程序的 5-11 条进行。
(四)特聘教师办法和程序 1.高中。新教师招录计划的 15%左右用于高中特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与用人单位 组团赴有关重点综合性大学,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核和面试考核,直接签订相关协议。高 中特聘新教师简章另行公布(样式见附件十二)。2.电大、高职校、特殊学校。电大及高职校招聘文化课以外的优秀专业教师、聋哑学校招聘特殊教育 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可采取特聘办法。毕业生和在职教师可根据市教育局、人社局审核公布的方案和条件 直接到学校报名应聘。学校在征得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依据特聘条件主动到高校选聘 优秀毕业生。电大、高职校及聋哑学校特聘教师简章另行公布(样式见附件十三)。3.特设岗位。用于特聘高职校需要的能工巧匠。高职校根据专业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和技能标准,梳理 学校紧缺专业门类,确定特设岗位,报市教育局和人社局审核。特设岗位招聘简章另行公布(样式见附件 十四)。
三、注意事项 1.招聘教职工要严格按照本文件规定程序操作,对不按规定操作的,市教育、人社部门将宣布招聘结 果无效,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2.对已签订就业协议但被录取为研究生或录用为公务员的毕业生,由各用人单位在考核面试人选中依 次递补录用。低于学校方案中设定的最低考核线的不得递补。3.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后的招聘计划,无特殊情况,招聘单位不得更改。4.2010 年 12 月 20 日前,将《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申报表》(见附件一)及 2011
年教师招聘简章(样式见附件十一)交市教育局人事处。局人事处将申报表审核汇总审核后报市人社局备 案。招聘简章电子稿发送至 jyjhc@czedu.gov.cn,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5.2011 年 5 月 30 日前,各校将拟录用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报局人事处鉴证;6 月 10 日前,报送拟录 用的在职教师审批材料;7 月 10 日前,报送拟录用的新教师审批材料。6.局属各单位聘用的各类人员均须在 2011 年 8 月前上好编制,核定岗位,9 月份由市财政统发工资。7.未尽事宜按常教发〔2005〕12 号、常人发〔2005〕21 号文件精神执行。附件:
一、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申报表
二、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
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资格审核表
三、公开招聘教师面试评分表
四、公开招聘教师笔试、面试综合成绩通知单
五、公开招聘教师面试评分汇总表
六、在职教师笔试成绩汇总名册
七、参加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汇总名册
八、应聘人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情况表
九、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成绩汇总表
十、常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录用呈批表
十一、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简章(样稿)
十二、高中公开特聘高校优秀毕业生简章(样稿)
十三、学校公开特聘优秀专业教师简章(样稿)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 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发展统计观念”.因而,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随机观念应是统计与概率教学的重要目标.纵观2005~2008年常州市关于该部分的中考题, 试题形式多样,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试题多为中、低档题.
2. 题型特点分析
2.1 贴近生活基础题
例1刘翔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 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 为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 教练对他10次训练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则教练需了解刘翔这10次成绩的 () .
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频数
例2在校园歌手大赛中, 七位评委对某位歌手的打分如下:9.8, 9.5, 9.7, 9.6, 9.5, 9.5, 9.6,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 极差是____.
例3在体育课上, 九年级2名学生各练习10次立定跳远, 要判断哪一名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 通常需要比较这两名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 () .
A.方差B.平均数
C.频率分布D.众数
分析本题型主要是以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为背景, 考查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和对众数、中位数、方差、极差等概念的理解.该题型属简单题, 只要学生对相关概念能正确理解, 并能正确计算, 该部分分数就能全部拿到.
2.2 图表信息综合题
例4将100个数据分成8个组, 如下表:
则第六组的频数为 () .
例5图1是某市2007年2月5日至14日每天最低气温的折线统计图.
(1) 图2是该市2007年2月5日至14日每天最高气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图1提供的信息, 补全图2中频数分布直方图; (2) 在这10天中, 最低气温的众数是____, 中位数是___, 方差是____.
分析本题型主要考查对统计图及统计表格的理解, 通过观察图表, 找出相关的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把图表之间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互转化, 就能顺利解题.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本题型试题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对信息的转化和处理, 以及基本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进行命题.该题型基本上每年属必考题, 故在平时教学时就要着力培养学生以识图、读图能力为主, 并能正确提取图形中的信息, 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3 游戏公平探索题
例6小敏和小李都想去看我市举行的乒乓球比赛, 但两人只有一张门票.小敏建议通过摸球来决定谁去欣赏, 他的方法是:把1个白球和2个红球放在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 (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 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 记录下颜色后放袋中并搅匀, 再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如果两次都摸出相同颜色的球, 则小敏自己去看比赛, 否则小李去看比赛.问:小敏的这个方法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用树形图或列表法求较为简单类型概率的理解, 能找出所有的等可能结果, 即可以求概率.要求学生能认真审题, 读懂题意, 正确分析文字中所表达的信息, 并将获得的信息相互转化, 从而能正确求出概率, 作出判断.该题型也属常考题, 在平时教学中要强化树形图和列表格来求简单类型的概率, 并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4 游戏概率渗透题
例7小颖为九年级1班毕业联欢会设计了一个“配紫色”的游戏: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 每个转盘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几个扇形, 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 两个转盘停止转动时, 若有一个转盘的指针指向蓝色, 另一个转盘的指针指向红色, 则“配紫色”成功, 游戏者获胜, 求游戏者获胜的概率.
分析此题将几何中图形、概率和代数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能正确将图形语言转化为代数语言, 并正确分析图形表达的含义, 获得相关的信息, 正确求解.
3. 统计与概率的备考策略
统计与概率部分虽然在历年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少, 但概念多, 和实际问题联系紧密, 特提出以下复习策略以供参考:
3.1 把握课标要求, 知识讲解适度
尽管全国各地中考题中已经出现了将代数、几何、统计、概率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的试题, 但纵观历年中考题型, 其中并没有出现难度很大的试题, 故我们没必要无限加大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难度.实际上, 只要我们理解了概率与统计的本质, 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其他知识的引入不会干扰我们的解题.
3.2 培养统计观念, 信息处理合理
统计观念: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 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 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对统计观念的提高需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 在复习时也要适时强调, 尤其要注意通过对典型题目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
3.3 问题重在理解, 关注综合实践
【常州市教师招聘考试】推荐阅读:
常州市教师职称培训09-24
常州市物业管理办法06-16
常州市法律援助办法06-18
常州市中考优秀作文10-21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7-17
常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10-11
常州市青龙中心小学安全生产月工作总结10-07
常州培训机构11-05
常州市中小学示范图书馆验收申请报告10-12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一语文组学期计划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