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精选8篇)
洛江区河市溪山小学 石松巍
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无不告诉我们和谐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的,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物质文化的巨大进步与飞跃,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人们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教育,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了,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道德水准却直线下降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与隐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意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 “以人为本”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也就是说,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体系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教育发展的统筹,是教育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教育管理、分配、效率、透明等方面的协调。它是公平、法治、诚信、人文的教育,是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孔夫子提倡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的教育;古希腊有“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培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力图通过教育使人的主观上的知、情、意的发展,与客观上的真、善、美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一种“完人”;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明确规定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十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重申了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1 以“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当今人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的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无私奉献。
二、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文化熏陶”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时时刻刻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2 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点缀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的励志标语、温馨言语„„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关系和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 3 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和谐师生关系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学生会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
一、关注学习情趣, 创设愉悦氛围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的目的是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与他人友好相处, 以促进自己的潜能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现代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建构学生合作学习, 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应: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除认知教育外, 应注重情意教育, 教师对学生应同感、真诚、尊重.”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关注、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 在愉悦、宽松、民主、“心理安全”的气氛中, 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得以缩短, 才能使学生在老师面前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推动学习的主动性.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善待“后进生”.为师者要懂得, 就在这些“后进生”中, 很难保证不会产生出未来的牛顿、爱因斯坦、普希金、华罗庚、钱钟书……在有安全感的课堂里, 所有的学生才能敞开心扉, 发挥潜能, 显露个性和才华.在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学生一旦有了这种需求, 可以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 就能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为了说明三角形稳定的特性, 老师可以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 请学生上来用力拉, 怎么都拉不动, 这时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 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已学过的旧知识) 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 (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 , 怎样才能使它不变形呢?学生自主发言, “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我们拉拉看?学生实在拉不动, 教师一问:“为什么又拉不动了?”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 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长也是固定的, 为什么就变形了呢?”学生们开始交锋了, 争辩向纵深发展, 时机成熟, 便因势利导地启发大家;“这究竟说明了什么?”生丙站起来说:“这说明三角形是不容易变形的.”话音未落, 生丁补充说;“不对!不是不容易变形, 而是根本不会变形.”由此可见, 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已确信无疑.采用了简单的现场表演, 学生自觉理解了抽象形态的知识.在这一理解过程中, 无须老师说什么,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自由争论的轻松学习环境便自主有效地掌握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而且这个情景一定能深深吸引他们, 并印之于脑海, 因为这是一个自主观察、自主理解的过程.
学生被尊重了, 他们感到了老师对他的肯定, 从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洋溢在师生之间的、学生间的就是一种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
二、鼓励大胆猜测, 增强自主意识
“自主主要是指个体不依靠外力, 直接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 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充满着形形色色的奇妙幻想.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正是有了猜测, 才有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教师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来让学生验证猜测的结论.
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 让学生先猜一猜, 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发言, 以“猜”这一轻松的动作行为方式说出了多种结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半;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相等;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接着我让学生实验:用圆锥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容器中, 看倒了几次装满?通过验证, 学生一致得出正确结论,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了突出等底等高, 我又让学生拿任意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 也依照上面所述那样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操作, 发现这一组圆柱和圆锥不存在上述关系, 从而对知识的突出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学生通过“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尝试、探索”———“大胆的体验”这一认识过程, 欣然发现:原来我们的有些猜测就是真理.一种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 学生一旦摆脱束缚, 找到自我, 其个性就会充分发展, 创造、创新的潜能便得到实现.
三、加强实验操作, 培养实践能力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 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 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 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 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 找到规律, 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 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学习.
如,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 学生先学之后, 虽然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但他们还是难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学生由此产生问题意识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意向, 渴望老师指导.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如下的活动中去:由同桌两位学生合作, 从课前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 (每个都表示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 中, 任意取出几个, 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一组数据.要求每桌先至少拼出5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记下相应的每一组数据;接着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 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再向小组或全班汇报、交流所得到的结论.经历这样的数学“再创造”和交流活动, 不但抽象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形象地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 无需死记硬背, 而且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归纳方法也多了几分体验.
四、重视与众不同, 培养自主个性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造就能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 有批判精神能检验真理、富有理性的人, 而不是培养那种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情的模仿型人才.人, 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热爱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每个人通过学习, 认识事物、掌握本领, 就能跨越时空去追溯远古、暇想未来, 由此可体验到人生的自由境界, 这是何等美妙而快乐.
学习其实是学生的一项创新性活动.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 人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习的结果, 人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 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 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 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学生如果没有自主精神, 凡事人云亦云, 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要创造, 就要改变从众心理, 学会独立思考, 及不盲目从众的求异思维.在数学学习中, 我们应重视学生中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把学生的思维搅动起来, 使数学学习犹如钢水出炉, 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四处飞溅.
如, “一段路1 200米, 4天修了这段路的20%, 照这样计算, 这段路要修多少天?”学生列出了各种算式:1200÷ (1200×20%÷4) ;1÷ (20%÷4) ;4×[1 200÷ (1 200×20%) ];设x天修完, 则1 200÷x=1 200×20%÷4;1 200∶x=1 200×20%∶4;1∶x=20%∶4;x∶4=1∶20%; (1 200-1 200×20%) ÷ (1 200×20%÷4) +4, 更有个别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4÷20%, 听一下这个学生的解释, 这种方法, 简单, 明了, 真是太好了!
因此,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重视那些与众不同的探索者, 对于他们的观点、想法、建议, 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并且让大家都学会与众不同地创造、创新,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五、完善评价体系, 体现自我价值
一位具有责任心的教师, 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和尝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依据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课堂教学, 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 必然地存在着目标统一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矛盾.能有效地解决矛盾, 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你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吗,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对学生下面这些说法一定不太陌生:我这次考试真幸运, 老师出的复习题全考到了;功课太难了, 我实在不会做;我只要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我真笨, 根本不是一块学习的材料.从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发现, 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 往往喜欢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与思考,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心理学家韦纳, 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教师要合理利用归因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的评价.”“现代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过程,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会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 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 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 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 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
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师范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 写了3+18=21, 5+16=21等, 最后写了一个34-18=20, 学生们一起叫了起来, 教师你做错了, 那位教师问道, 我刚才做对了那么多道, 你们为什么不表扬我呢?教师的评价倾向, 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及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 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 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 特别在学生采用自己习惯、擅长的学习方式或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以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 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
育人之道, 何其高深, 高深在它要培育一颗颗灵动的、富有创造的心灵;育人之道, 又何其简单.只要遵循规律, 巧用方法, 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只要给予我们所培育的对象以足够的空间, 让其自由发展, 您会在不经意之间发现, 我们的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关注人,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愉悦氛围,自主意识,实践能力,自主个性,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002年4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朱慕菊主编.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1996年12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李维主编.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001年7月,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孟庆茂主编.
[4]《主体教育论》, 1999年9月, 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魏所康.
[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实质是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应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管理模式涉及到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全体学生三方面,是一个“人—人—人”的管理系统,故对学校的管理,既要有制度化的“硬功”来规范人行,又要有人性化的“软功”来温暖人心。因为“制度不失刚情,情感不失柔情”,所以在管理中要尽力达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统一。
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人格魅力
学校管理者在师生中是否具有影响力,关键在于他们的职权、能力和人格魅力。为此,我们始终要求管理者高度树立“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不甘人后”的精神,坚持在学校全方位的管理中,确保对社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为使“班长”在繁杂的事务中摆脱出来谋大事、立大业,我们坚持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将各位管理者的职责与其应有的权利挂钩,把常规管理和处理意见交由分管领导,坚持谁分管谁拍板算数、谁主管谁负责到位的问责制。为增强班子成员的人格魅力,要求管理者做到三点:一要善待事业,做到“做人有志气,处事有灵气,管理有活气,教学有底气,心胸有大气”,工作中尽量“增大向心力,减少磨擦力,把握平衡力,提高支持力”,善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问题,巧于分析问题,精于解决问题;二要善待自己,做到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三要善待他人,始终用虚心的“放大镜”看待他人长处,用细心的“显微镜”分析他人缺点,用爱心的“望远镜”寄于他人发展,用诚心的“平面镜”乐与他人相处。
二、增强民主意识,坚持人本管理
1.坚持民主决策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学校的重大事项,例如发展规划、制度修订等,我们坚持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召开工会委员会、教代会、班子成员会、党总支会等方式进行广纳民意,广听民声,并通过校长扩大会议、党总支委员会议等进行集体决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集体议事氛围,使我校形成了谋事科学化、办事规范化、做事标准化、处事人性化的制度。
2.坚持民主管教是办好学校的重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使学校质量全面提升,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民主决策。普通中学要想在升学方面,尤其是考入重点本科人数上有大突破,实为举步维艰。为此,我们集思广益,倾听民声,在教学上制定了“瞄准尖子、扶持‘跛子’、抓实苗子、结好对子”的“四子”举措,在对全校教工德、能、勤、绩的评价上制定了“四项评估”制度(即领导、级组、科组、学生四项对教工的评估),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工评价制度,较为有效地调动了教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坚持民主管财是办好学校的保障
对学校的有限经费,我们坚持依法聚财、规范理财、民主管财、节约用财的原则,始终严把审批关,严把公开关,严把监督关,且坚持“一把手”不直接签批,但负责每月抽样检查。遵守有经手人、证明人、签批人签名的制度,且每年经费开支定期向全校公布。因为领导做到民主管财,财会人员做到谨慎理财,所以学校财务工作达到了管理者舒心、理财者称心、教工们放心的较理想状态。
三、增强育人意识,精于人才培养
1.在教师中引导他们走成长—成才—成功之路
我校90%均为中青年教师,为此,我们坚持在培养年轻教师上采取了“更换脑子、结实对子、搭好梯子、设置台子、敢压担子”的“五子登科”举措,在他们中定期评选“先进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教学标兵”等,并实施“重用能人、培养新人、量才用人、以情留人”的新举措,从而有效地使他们在教坛上大显身手。近年来,我校有15位骨干教师被提拔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有6人被上级选派到其他中学任校级主要领导。
2.在学生中引导他们走成熟—成人—成才之路
我校肩负着既要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主要抓“三类人才”培养。一是抓班团干部培养。要求他们要做思想进步、素质优良的排头兵,要做工作积极、敢抓善管的带头人,要做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领头羊。二是抓特长学生培养。历年来,我们对美术类、音乐类、书画类、文学类等特长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指定专职教师专门培养,跟踪辅导,使他们发挥自我潜能,施展自身才华。三是抓高中考学生培养。从起始班开始,我们就实施“月考制度”、“教与学跟踪制度”、“四子落实制度”。
四、增强服务意识,注重人文关怀
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学校领导就是要想方设法为教育服务、为师生服务。尽管金钱可以刺激人,制度可以约束人,但我认为,情感更能感化人,人格更能教育人。正因为这样,在学校管理中更应凸显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促进企业和谐文明快速发展
徐矿集团权台煤矿
权台煤矿是徐州矿务集团主力矿井之一,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3985人。近年来,该矿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经济效益逐年上升,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矿领导班子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积极探索建立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权益的新机制,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实现了企业职工的共赢与和谐。
一、找准切入点,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搭建平台
一是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矿每年坚持召开两次职代会,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都要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把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落到实处。二是以矿(区、班)务公开为形式,构建公平和谐有序的内部环境。先后出台了《权台煤矿加强企务公开管理的规定》、《权台煤矿基层单位民管会(民管小组)工作细则》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四个延伸”(向外出创业队伍和机关改革中延伸、由区队向班组延伸、公开由结果向过程延伸、由职工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延伸),使广大职工做到了知情、理解、参与,从而消除了怨气,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把握基础点,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建立劳动预警机制,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针对企业改革发展所遇实际情况和问题,成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领导小组,建立劳动关系预警网络,制定“四项制度”(整合舆论资源制度、每月一次劳动关系现状分析制度、定期向行政通报制度、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同时畅通职工反映问题的渠道,明确规定了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和程序,提升创建活动的“含金量”,在严把“预测关”、“预审关”、“预报关”、“预防关”上下功夫,超前提出协调劳动关系的办法,提前介入企业重大改革举措的制定,掌握维权和预防突发事件的主动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规范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大力加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劳动争议调处等制度建设,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同时,按时足额向职工支付工资,超时、休息日和节假日加班按规定支付工资报酬,杜绝了随意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等现象,并在劳动安全卫生保障、保险和福利等方面为职工安心生产生活创造条件,代表职工与企业签定《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较好的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是创新民主管理形式,促进企业内部沟通、和谐。一是实行领导民主接待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民主接待日活动,矿领 导下基层、到现场、接待职工来访,解答职工问题,征集职工建议。二是开展了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每年矿工会都会围绕“劳动关系、安全生产、走出去创业、企业管理、职工生活”等方面,在全矿开展合理化征集活动。
三、抓住关键点,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送温暖长效机制,不断加大送温暖工作力度。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定帮贫措施、落实到人头,形成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矿主要领导“一对一”地对贫困户进行长期帮扶,对职工住院、生病、生产、结婚、死亡做到了“五必访”。针对本矿职工患大病付不起昂贵医药费致贫等情况,建立了患重大疾病职工救助金,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二是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维护树形象,以规范促提高,以创新求发展”的总要求,创新工会工作内容、手段和机制,深化了“六型之家”(团结和谐的民主之家、修身养性的学习之家、奋发向上的创新之家、主动参与管理的安全之家、凝心聚力的温暖之家、喜闻乐见的文化之家)创建活动,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坚持每年为全矿职工免费体检、对女工进行两次妇科病体检、建立职工疗休养制度,把疗休养向劳模标兵及一线职工倾斜,职工药费报销、技能培训、带薪休假、工伤事故、职业病防治等切身利益问题,都得到较好的处理。四是提高职工业余文化质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对健身器材的投入力度,坚持开展书画摄影展、广场晚会、各类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07年,在全矿职工中开展了征集矿旗、矿歌活动,打造了权台文化品牌。
创建文明学校
促进和谐发展
——莆田学院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莆田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合并基础上,吸收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教学资源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新校初创,百业待举。校党政领导统一认识,把创建文明学校、迎接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三件大事作为重中之重的牵头项目,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围绕中心,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学校、平安校园活动,营造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加快了三个校区的的实质性融合,校园面貌和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书育人诸项工作实现了从专科向本科的体制性转变。现将我校创建文明学校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确保“三个到位”
1、广泛动员,统一思想,确保认识到位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党委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部署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利用各种场合,多形式,多渠道,反复强调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性。三年来,学校先后召开5场全体教职员工和部分学生动员大会,每次会议都由院长主持,党委书记动员,把文明创建活动上升到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事关学校品牌形象、事关师生员工综合素质的高度,广泛发动,层层动员,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坚定了创建文明学校的决心和信心。
2、制定规划,加强领导,确保组织到位 创建文明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党政领导把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同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实现学校的健康、协调、和谐发展。2003年之初,校党委在讨论制定学校各项发展规划时,率先通过了《莆田学院创建文明学校三年(2003-2005)规划纲要》,对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接着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学校所有党政副职任副组长,各院系(部)党总支书记和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的校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思想道德建设、校容校貌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七个工作小组,分头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各院、系(部)以及机关单位也相应设立了本单位的文明创建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校、院系(部)还分别成立了文明督导组和督导队,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度,保证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
3、多管齐下,营造氛围,确保宣传到位
学校通过电台、校报、校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进行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宣传,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影响,努力为创建文明学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校广播电台开设了创建文明学校的专题节目,定期对文明学校创建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报道。校报和校内各种系办刊物开设了创建文明学校专栏,及时进行动态报道,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刊登和文明创建有关的文学作品。学校和各院系部的网站、宣传栏、黑板报都设有文明创建专栏,宣传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实质及文明用语、文明礼仪、文明规范等相关知识。校团委和学生会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的醒目位置张贴文明警示标语,时刻提醒师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校党委宣传部与地方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拍摄专题片、报送新闻信息等方式 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校文明办定期编印《文明建设工作简报》,规范创建要求,及时通报文明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通过这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造势,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使创建文明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1、狠抓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头脑
党委重视全校师生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和完善校、系两级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建立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中层以上干部学习为重点,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的理论学习新格局。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学生社团、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党校、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等思想建设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理论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历次全委会议精神与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着眼于先进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思考,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来,凝聚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潮流,建设有特色上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上来,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2、创新机制,丰富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员工共同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坚持用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宽教育内容、方法和 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的创新,把课堂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困惑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结合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台《莆田学院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试行)》,高度重视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等三支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建全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支持他们钻研业务、提高素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知心者和引路人。
3、德育为先,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党政领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意识,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学校实际,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在广大师生中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长才干”的风尚,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三)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努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开展文明创建,加快学校发展,实现办学目标,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校党委紧紧围绕学校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着眼于不断提高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的执政能力,把握新办高校的教育规律,科学领导、科学谋划,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推进改革发展创新;着眼于从严治党,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体现在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着眼于科学决策,按照“集体 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增强合力,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团结和谐、宽容宽松、理解支持、求同存异,珍惜来之不易的创业氛围,同心、同步、同向推进文明创建和各项工作。
2、扎实推进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校党委结合新办高校的实际,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出台了《莆田学院2003—2005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莆田学院关于发展党员的若干规定(试行)》和《莆田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测评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切实加强发展党员和基层党建工作。三年来,共发展新党员913名,其中学生新党员858名,完成19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 55个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领导配备。校党委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制定了《莆田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和《莆田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民主推荐、公开选拔了一批学校中层及基层的干部,共配备处级干部75名、科级干部111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管理干部队伍。
3、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结合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学校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具体指导的要求,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制定了《中共莆田学院委员会 莆田学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莆田学院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莆田学院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莆田学院网上招生录取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加强了 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认真开展审计工作,在项目招标和招生考试、选人用人等方面建立了监督机制,各类规章制度配套衔接,从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中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4、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提升文明创建的成效
从2005年7月开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注入了强劲的东风和新的活力。教育活动既做到“环节不乱、时间不减、人员不少、内容不缺”,又坚持创新和提高,紧密结合创建文明学校和迎接教学评估的工作,紧扣发展,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委根据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抓好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逐项建立巩固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创建的成效。
(四)推进教风、学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1、推进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不断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教风建设,提升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出台和实施了《莆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定》、《莆田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课、停课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督导,建立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体系。结合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莆田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在全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确立和形成“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和良好教风。
2、推进学风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推进了学风建设。学校组织力量对各教学 系部的学风进行专题调研,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出台了《莆田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莆田学院各系(部)学风评价体系》等文件,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入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开启发性、实践性强的选修课,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实践技能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台各种奖励措施,设立“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扩大评奖面,鼓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以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让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学校的学风建设中来,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我们把机关作风建设与党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标,加强对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理念,促进良好党风的形成,求真务实,带动机关作风建设。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校务公开、严格考勤考核督查制度、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使机关各处室形成 “勤学、敬业、守责、保密、团结、协调、文明、高效”的工作作风,树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纠正拖拉推诿、文山会海、效率低下的衙门作风,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讲发展、抓落实、比奉献的良好氛围。
(五)认真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1、重视第二课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认真开辟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校和各院系设立的学生社团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 才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检验自身所学知识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三年中,学生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等方面共获得省级、市级奖励300多人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2、弘扬主旋律,构建健康向上、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创造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构建具有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几年来,一批又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艺团体如中央民族乐团、长影集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团、福建交响乐团、重庆女子室内乐团等先后来校举办专场演出。每逢重大节庆日和新学期,学校都会举办全校及各院系的文艺晚会,带动、组织和指导师生开展各种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邀请1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学术和科技讲座、报告会,扩大了师生的科学文化视野。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和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十佳歌手赛、新校园之星主持人大赛、四届校田径运动会,校教职工篮球、汽排球、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全校性的体育、文艺活动。组建教授篮球队、乒乓球队、气排球队,不仅参加校内比赛,而且还走出校门,参加省级比赛,均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各院系和学生社团也主动组织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演讲、朗诵、全能素质比赛等参与程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性体育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六)改造硬件设施,整治校容校貌,优化育人环境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在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中,我们根据“软件建设全力以赴、硬件建设尽力而为”的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力争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投入1.03亿元资金重点建设了中区金荣教学楼、北区实验楼、学生公寓、北区广场,改建了中区停车场。2003年,学校投入80多万元对北区的食堂进行改造,对中区的东西道德楼、讲师楼进行重新装修和电路改造,并改造了南区供水管道线路。2004年和2005年又投入了700多万元用于学校供电设施的改造和教室、办公室、教师住房、学生宿舍的装修,修建了校园人行道,同时还重新制作并安装了公告栏、宣传栏、校园示意图等。目前,学校正在加紧修通中区与北区之间的通道,兴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基础教学设施,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2、加强绿化、美化,创建生态校园
学校以创建“生态校园”、“花园式校园”为目标,把绿化美化工程同校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先后邀请省设计院、福建省绿丰远以设计室、福建省榕树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拓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等单位对校园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校园内种树、栽花、植草,努力做到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三年来,共种植各种乔木1000多棵,灌木5000多棵,种植茉莉、月季、含笑等500多棵,种植马尼拉草坪4万多平方米。同时,在校园内多处地点设置了假山和喷泉,建造了“李时珍”、“南丁格尔”、“林兰英”等人物雕像和雕塑,投入大量资金对芳名湖的水质和环境进行整治。学校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亲自挂帅,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教职员工和学生广泛参与,加强卫生管理、进行卫生评比、组织卫生大扫除,认真做好卫生整治工作,努力创造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实现绿化和美化。
(七)认识到位、保障有力,切实抓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决策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确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协 同抓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校园治安网络,完善监控机制,切实抓紧抓好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特色
在开展创建文明学校的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目标,以提高全体师生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育人平台。
(一)利用侨乡优势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校办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的莆仙乡亲和社会各界对莆田学院及前期的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大莆田分校、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的建设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关怀,先后共捐赠人民币8000多万元用于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配置。海内外乡亲中有些人本身并不十分宽裕,他们的企事业发展也面临压力,甚至在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资助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乡亲们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义举,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师生的办学热情,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也因此于2004年11月被省侨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这既是办学的特色,也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我们继承和发扬学校历届领导集体在侨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上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继续把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捐资兴建的每座建筑都冠以捐资者及捐资单位的名字,让广大师生铭记在心、激励自己,学习乡亲们爱国、爱乡的事迹,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热心教育事业的远见卓识,以他们为榜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同时,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主 题活动,发挥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联办教育基地和校史展览,把“三爱”活动贯穿到学校的文明创建、教学管理中,营造了浓厚的爱国、爱乡和爱校氛围,为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探索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是抓手,是推动力,也是一项具有长效作用的育人举措和社会活动。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取得的成果保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使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融入到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不断推进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先进文化的积淀,也是我们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初衷。因此,学校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机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位、活动统一有序、物质保障及时、检查监督规范、评比奖惩得当,使文明创建活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文明创建的各个阶段,学校以文明单位考评为载体,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将文明创建活动同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广大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个人”及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的文明创建单项检查等一系列活动,使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文明创建与教学迎评促建相结合,实现文明创建活动与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
我校在申报省级“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时,就把迎接2006年的学士学位资格授予权评估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两项重要任务一起研究,统筹安排。使三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学期在本校对各单位开展文明评估的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进行严格的评估。对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机关部门进行文明评估时,把能否为教学院系提供优质服务列入重要评估指标;在对各教学院系进行教学评估时,把各院系的教风学风建设、教学 场馆的卫生环境和师生的文明举止同时列入评估的重要内容。三年来的文明创建,使学校的文明评估和教学迎评有机地融为一体,两者互为参照、互相促进,实现了学校文明创建活动和教学迎评促建工作的良性互动,收到了“三不误、三促进”的预期效果。
(四)全校上下人人参与、携手共建,营造“共创文明、共建校园”的良好氛围
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全校上下广泛树立起 “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共识,掀起了一股“为学校发展当先锋、为社会服务作奉献”的共建文明新热潮。大面积的办公楼、实验室、教室、学生宿舍的清洗,卫生死角清扫、草坪整理、水沟清理、门窗玻璃擦洗等都是由广大师生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改变了原来师生中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向学校要任务,支援公共场所的清理任务。许多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外籍专家都参与了创建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每位教师、每位学生、每位干部、每位职工,人人都成为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主角。
三、主要成效
(一)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有较大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我校以迎接文明学校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坚持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并重的办学理念,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增强师资力量,提高科研水平,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理、工、文、管、医、教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本科专业发展到23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1.16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近2倍,其中本科生6300人,开始实现教育部批文中关于“逐步过渡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要求。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已开办35个专业,成教学生40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573人,比2002年增加270人;高职称教师165人,比2002年增加65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达29%;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含在读)207人,比 2002年增加143人,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达36%。先后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整体上得到改善,素质逐步增强。同时,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国有固定资产总值从2002年的1.6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23亿元(不含附属医院),比增9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2002年的2300万元增加到5900万元,比增170%。安居工程、和义楼扩建工程、学生宿舍扩建工程、金荣教学楼和北区学生公寓等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基本就绪,校园绿化面积达319000平方米,绿化率为41%,2004年被莆田市政府授予“国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二)校风建设初见成效,全校上下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推进了校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先导,以教风、学风、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学术自由、作风民主的制度建设为保障的校风建设,使良好的教风、学风初步形成。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满意度日益提高。广大教师潜心于教书育人,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能够结合实际将前沿的知识与分析方法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让学生学得扎实,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干劲,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努力掌握课程内容,课外还能积极钻研,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呈现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面貌。三年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获得省级、市级表彰和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奖11项。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项4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5项,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项。有4名教师分别荣获省优秀教师和校教学名师称号。学生在全国大学 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全省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获奖230 人次。200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八级通过率达70.6%,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70.9%。2005年,103名本科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28人被录取;423名专科生参加“专升本”考试,145人被录取。
(三)广大师生的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文明习惯日渐养成 经过三年来的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明创建活动的认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创文明校、做文明人、讲文明话、行文明事”的意识,道德水准普遍提高,文明习惯逐渐养成,尊师爱生、扶危助困等行为蔚然成风。几年来,我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事迹不断涌现。比如,三年来我校师生共参加义务献血2500多人次,学校因此于2003年被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称号;部分师生自发成立了“爱心会”,以资助贫困学生,爱心基金累计60多万元;师生们向“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印度洋海啸灾区和残疾人事业等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临床医学系2001级学生黄文秀,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作为教研解剖的人体标本,成为莆田市捐献遗体的第一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不仅构成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学校和个人发展的一笔笔宝贵精神财富。
四、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校党委的重视、领导和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与重点高校、老大哥学校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学校初创,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文明创建活动的进展还不够平衡;办校时间短,校园 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办学经费紧张,投入不足,校园建设标准偏低,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以勤补拙,坚持“软件全力以赴,硬件尽力而为”,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北流市永丰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北流市永丰小学创建于1993年3月, 座落在城区永丰开发区,是北流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4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1个,学生3355名。教职工130人,其中小学高级(中学一级)教师8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57人,专科学历67人。一年多来,我们在北流市委、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师资素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教学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来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广西小学语文研究与应用先进单位、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广西红领巾示范校、玉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玉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广西百支向阳花中队等荣誉称号。
下面,就我校这一年多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科研先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兴校策略,通过校本培训、名师培养工程、学科教学的专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树教师队伍新形象。
为了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学校在开展“创先争优”和“教师建设年”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教研教改的文件,举办“讲政治、讲正气、比贡献、树形象”演讲比赛和“诵中华经典,唱革命红歌”比赛,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教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以业务培训为常态,锻炼教师业务技能。
一是组织老师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教师业务培训活动。如学历提高学习、教师继续教育、专家讲座等。
二是外出观摩学习培训。我校组织教师到北京、天津、南宁、柳州、桂林等区内外地区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经念、方法。
三是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和比赛。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读、写、说、画、唱、跳(如普通话、三笔字)等各项基本功训练和比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三)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是加大科研力度。我校通过与上级科研单位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构建了上级科研单位——学校——教师三级科研网络,形成了学校领导积极带头、教师人人参与科研,你追我赶,争当科研型教师的良好局面。目前我校在研课题有2项: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流动人口子女与社区小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1项自治区课题《小学学困生案例研究》和1项玉林市课题《班级图书角建设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已于2011年底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
二是构建 “教、修、研”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我校继续实施 “12345”工程:“1”是一培(每学期开学前的一次集中校本培训);“2”分别是指“两研”(每周的日常教学研究和不定期的专题性研究)“两反思”(教后反思和听后反思);“3” 是指“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出个人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4”是指“四课”(汇报课、优质课、研究课和示范课);“5”是指“五个一”(即要求教师每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读本;每人参加一个研究课题或研究主题;每人参加一项基本功比赛;每人上一节“优质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校本培训工程的实施,创新了培训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2011年来,我校与区内外友好学校(如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小学、玉林东环小学等)开 2
展了一系列的教研交流活动,还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四)以青年教师为突破,锻造教师骨干队伍。
为充分发挥我校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我校制订了 “青年教师成长”的活动计划,让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着眼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张献萍老师代表玉林市参加全区中小学音乐教课比赛二等奖;梁妙冰代表玉林市参加广西中小学音乐教师说音乐演讲比赛获二等奖;温丽华老师所上的《立定跳远的辅助性练习》获广西体育优秀课例评选二等奖等。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我校一直在教学质量上严格把关,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执行教学常规突出一个“严”字。我校制定了各项严格的常规工作制度或规定,成立了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负责制,即:每两位领导负责一个年级和一两个科组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了巡堂查课制度,将巡查结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评,从而使教师重视教学常规,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坚持一个“细” 字。细化检查类别,有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政治业务学习、听课等项目的检查。如规定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细致检查过程,做到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标准、有记录、有反馈。
(三)课堂教学凸显一个“实”字。一是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架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二是坚持开展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主题研究;三是改革备课方式,推行集体备课、教后反思、听后反思等制度;四是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凸显“亮点”评价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的做法如 3
下:
首先是课前抓好集体备课。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共同研究,备出最佳的教案,每个老师根据备出的教案结合班级实际组织上课,这样做,我们的老师在课前就出现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现象,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其次是课堂上,要求教师积极实践“你行、他行、我也行”的教学理念,用鼓励性、艺术性的语言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贯彻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组织实践“你行、他行、我也行”的有效教学,激发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兴趣,在学习上出现一种你追我赶的现象。
另外还要求教师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每节课、每个单元都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这一步,作为教学常规工作重点来抓。每节课、每个单元的课前课后,都要反思,并有记录。课前反思,关注的是“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后反思,关注的是“教学的成功,失误之处,教学机智,学生疑惑,学生创新见解”„„ 通过反思,既能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效果注重一个“比”字。为了提高和稳定教学质量,我校制定了具体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检查方案,定期检查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双基落实的情况。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在校与校、班与班、学科与学科、生与生之间进行教学质量对比,以及时改进。
(五)关注学困生转化,提高超大班额教学质量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都是大班额教学,最多人数的班级达92人,人数最少的班级也有76人。因此,对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说,学 4
困生的转化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学困生的转化辅导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
1、学困生学习条件六优先。即:优先座位、优先提问、优先板书、优先批改、优先辅导、优先家访。让他们感到温暖。
2、课堂重点关注,充分利用“你行、他行、我也行”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有成就感,从而喜欢学习。
3、帮助学困生列计划定目标。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得帮助他们列出学习计划。由于他们基础较差,课后还应及时的督促,鼓励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学困生主要是没有奋斗目标才对学习产生厌倦,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阶段性学习目标和长期性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如果有一点点成功,老师给予肯定,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4、增进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对于学困生来说,要想较快进步自然要付出的更多,多利用家访、电访、信访等手段,经常与家长联系,多找些学生的进步方面和家长共勉,增进家长与学生的信心。提出在校期间由老师督促,在家庭的学习作业靠家长督促。只有学校与家长能够配合紧密,共同的努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很好效果。
5、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学困生提高。
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学困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促进,既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又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予养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态。
6.期中期末前两周进行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检查,利于对学困生及时了解及时补缺,同时总结表彰。
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学困生的转化辅导成效显著,对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不断推进,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05年至今,连续几年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不同年级的教学效果调研,语文、数学成绩均名列全市前茅。因此,连续几年我校被评为北流市期末质量检测优秀学校称号。
三、以人为本,构建健康校园文化
学校多方筹集、投入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资金建成了多功能综合楼1幢;把旧教学楼的门窗全部更换为铝合金门窗,并粉刷一新;补种了树木20余棵、草坪200多平方米„„
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主抓“四个板块”:
(一)教室环境板块。要求各班教室设有班级管理专栏、学习专栏、《规范》和《守则》、名人名言等内容。
(二)墙报画廊板块。在学校走廊粘贴永久性的教育方针、标语等,定期出好黑板报,教室走廊张挂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作品等。
(三)图书阅览板块。开展经典文化诵读、“书香满校飘万家”红巾读书、“百人奖”优秀读书笔记评比等“书香”活动,营造“书香”氛围。
(四)广播校报板块。每天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报时事新闻、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等,办好校报《小草》,充分发挥其宣传功能,服务师生、鼓舞师生、熏陶师生。
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使我校的各功能室设备设施日趋完善,“三风、一训”、“四有、三面向”标语、守则、规范、中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已上墙,校园环境基本实现美化、绿化、净化、人文化。
四、拓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开展德育、安全、艺术、体育、科技等系列教育活动,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我校以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突出活动渗透,加强 6
德育工作。经常组织开展瞻仰烈士纪念馆、学雷锋活动、种植毕业留念树活动、读书教育活动等。
我校开设了学科类、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四大版块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舞蹈、鼓号队、合唱队、小提琴、书画、科技制作等兴趣小组,并做到每个兴趣小组均落实专职教师负责训练,制订训练比赛计划,定期训练比赛,在每年均举行全校性体育运动会、书画即席赛和文艺汇演(如“六一”文艺汇演)等比赛。
我校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艺术、体育和科技比赛中屡获佳绩:如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北流市小学生乒乓球赛获得了三个组别的冠军;舞蹈《中国芭比》参加玉林市第四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获小学组第一名;吕威霖同学制作的小发明《家用地震报警仪》在玉林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等等。
经过努力,我们一年多来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将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继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大教研力度,搞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氛围
幼儿园的管理, 我认为说到底是“人”的管理, 而教师是幼儿园中“人”中的重要角色要是教师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管理者的管理态度和管理方法其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真做事, 能把事情做成, 用心做事, 方能把事情做好, 如何达到这一管理境界, 我认为用“人格”的力量去凝聚老师放在第一位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关键。实践证明: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人本化管理能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优质高效地实现幼儿园制定的整体目标。
管理者把教师放在第―位, 就要树立“依靠人、信任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的思想, 它们是维系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管理者要以人为本, 给教师一个弹性空间, 为教师营造一个开放、自主、适宜的工作环境, 激发教师的创新灵感和内在潜能。当教师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 主体性就会真正显现,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幼儿园就能真正担负起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终极目的。
幼儿园管理者要调节好人际关系, 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在管理中尊重教师的人格、劳动和个性特点,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注重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善于采取不同的心理沟通方式, 利用人际吸引和人格魅力密切人际关系。通过主动接近教师, 使之感到被关注的温暖;以自己的个性才能来唤起教师的亲近感, 使教师能自觉地把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巧妙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 消除沟通障碍。
幼儿园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关注教师的生活和需要。通过定期举办教职工座谈会, 经常性地走访教职工家庭, 了解教职工生活和工作需求, 及时将集体的关心和帮助传达给每一个教职工, 让每一个教职工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唤起教师对本园的归属感、认同感, 增强凝聚力, 营造上下一心的和谐氛围, 强化团队精神培养, 密切全园教师间的联系, 增强相互依赖、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2 知人善用, 发挥个人特长
在幼儿园工作中, 各项任务质量的高低及完成任务的优劣都取决于人, 特别是在教养工作的第一线的教师, 他们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施者, 是幼儿园教养质量的保障。因此, 幼儿园管理者要知人善用, 因岗择人, 为员工创造发挥自己才干和特长的条件。“骏马能历险, 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幼儿教师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管理者应做到对每位教师心中有数, 用其之长, 容其所短, 捕捉每位教师身上的亮点, 为教师提供适宜的施展才干的机会, 使教师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主人翁意识, 激发了教师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就能营造出精诚团结的进取氛围。譬如:选择具有实践工作经验, 年富力强又有开拓精神的年轻教师为保教主任, 既符合幼儿园年轻教师多的特点, 又保证了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选择工作兢兢业业, 不厌其烦又大公无私的人做保管员等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最大作用的管理方法, 不仅做到人尽其才, 还可以使教师有效地发挥个人优势, 张扬个性,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提高工作质量。此外, 幼儿园管理人员还应该善于发现人, 敢于用人, 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干和特长, 知人善用是激发教师积极性, 提高管理效率的一大法宝。
3 关注培训, 促进专业成长
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笔者认为幼儿园管理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将人员的使用和培养相结合。因此, 管理者要有战略眼光, 根据教职工队伍的基本情况制定队伍的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 为教职工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如每年有计划地派遣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或参观学习, 拓展教师的视野;定期与兄弟园进行教学交流研讨, 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职工参加高层次的学历培训和进修,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职工开展课题研究, 树立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并在培训经费上给予支持, 从经济上给予奖励, 精神上给予肯定, 提高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团队精神培养, 增强了相互依赖、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让教师快速成长, 在教学改革中大显身手, 在教研建设中舞起腾飞的龙头。
4 科学评价, 完善激励机制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认为, 动机的产生有赖于激励, 有效的激励来自于合理的评价。因此, 要想使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就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幼儿园管理应完善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对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安全卫士、行政后勤等各个层面建立规章制度, 以制度调节各部门关系, 规范个人行为, 提高管理效率;要十分注意创设有利于制度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培育和提高师生员工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意识。同时, 针对出现的新问题, 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 以制度来保障园内的各项工作, 做到事事有准则, 事事有程序, 事事有人管, 事事有监督, 事事有反馈, 提高了办园效率和质量。
其次, 注重发挥激励的作用, 有效地凝聚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其一, 目标激励。幼儿园的办园目标是全园教职工的行动方向, 这个目标只有被全园教职工所认同, 成为共同的愿景并根植于每一个教师的心中, 才能转换成巨大的力量。其二, 制度激励。通过完善制度来调节与规范本园内部各种关系及部门和个人的行为, 使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如: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实施竞争上岗、分层聘用, 既给广大教师以紧迫感, 又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最终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其三, 情感激励。园领导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教师, 真诚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对于工作出现失误的教师, 更以宽容为前提, 坚持说服教育;对不同性格的教师则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在以情感人、以情悦人的过程中培植感恩情怀, 以感恩凝聚人心, 激发团队不竭的工作热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幼儿园的发展必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 应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以营造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和谐氛围, 以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评价完善激励机制, 不断汇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幼儿园的和谐发展创造可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辅导材料.
[2]刘苏.现代幼儿园管理.
[3]王雯.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和谐发展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以企业广大员工为本,在充分尊重员工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尤其是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围绕发掘员工潜能、提升员工素质和促成员工个人理想价值的实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把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的。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发挥员工创造力,使企业充满活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切实做到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积极打造企业情感文化
1.关爱员工。在企业营造“领导把职工的小事当大事办、职工把企业的小事当大事做”的氛围。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通过社区慈善救助超市这一平台,在社区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救助,建立完善帮扶基金的申请、审批、领取制度,对所救助的困难职工分门别类、建档立卡,明确救助标准和考核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困难职工救助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做好“三级”公开。以“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也要当大事”的思想,切实抓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情,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强化监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做好矿务、区务(科务)、班务“三级”公开,对职工群众关心的工资分配、人事任用、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等内容及时公开,管好职工“钱袋子”,杜绝克扣截留职工工资、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纪委、监察科、工会每月都要进行定期检查,查看公开的内容是否及时、全面、真实。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加强廉洁效能监察管理体系建设为总抓手,教育、制度、监督三措并举,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工作,努力建成一支廉洁、勤政、高效的管理团队,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保障。
4.搞好各类文体活动。以企业文工团的成立为契机,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经常性地开展健身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倡导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和家庭美德规范,坚决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取缔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在企业倡树“文明之风”。
5.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所有服务项目都要接受统一管理调度,及时到位、快速服务、形成有效的服务链。各后勤服务单位要紧紧围绕一线职工努力搞好各项服务,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1.实行“基层区队直选”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对员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企业内部创造公平的工作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为员工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平台,让优秀人才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是定期召开班组长及生产经营分析会议,让广大员工清楚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增强压力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时为员工加油、鼓劲,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豪情。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优树先活动和职工技能竞赛,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实现职务晋升靠竞争,收入高低看业绩的良好氛围。
3.以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为依托,将“制度文化、安全文化、管理文化”整合成具有矿井特色的一流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引领性作用”,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完善,逐步提高。重点突出核心理念培育,构建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等理念在职工的脑海中扎根,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三、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强化员工教育培训,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
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切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人才竞争的优势。华恒公司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推荐阅读:
维护和谐发展局面07-23
科学求稳定 和谐促发展07-09
奏响和谐音符 谱写发展新篇09-30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11-02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09-19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06-07
切实履行工会职能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06-09
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06-14
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医院和谐发展09-30
抓党建促发展 推动和谐乡镇建设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