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提高学生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媒介素养提高学生(精选8篇)

媒介素养提高学生 篇1

时间:2013-09-02 06《浙江教育报》 作者:施永忠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网络谣言公司的涉案人员和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的人遭到群众的侧目和法律的制裁。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散布的谣言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然而,“五色可以乱目,也可以醒目;五音可以惑耳,也可以震耳”。同样是受媒体影响,为什么有人增长了智慧,有人迷失了方向。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他们各自的媒介素养不同。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大众传媒高速发展,并已成为除学校、家庭之外的第三教育系统。在此种意义上,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人们已经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如今的青少年,是伴随着电视、电脑长大的一代,一出生就接触到现代媒体。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如何理性应对?笔者认为,让青少年具备科学的对待媒体的态度,拥有对优劣信息正确选择的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首先,家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基础性作用。家长应该关注、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体,适当地引导孩子看报、看电视和上网,让他们大大方方地走近媒体。这样,青少年面对各种媒介时才能有一颗平常心。

其次,学校要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应开设媒介素养方面的专门课程,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鉴别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自主使用网络及其他媒介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和责任感,更好地利用网络等媒介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学校应加强硬件资源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在学校上网的机会,并对学生上网的时间和内容适当限制,并让老师负责监督、指导。

同时,媒介也应努力发挥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这既是对传媒产业的发展负责,也是对青少年在大众传媒时代的生存负责。

媒体应做到行业自律并不断传播弘扬良好道德风尚的内容,积极传播真善美。唯有如此,青少年才能得到美的享受,提高欣赏传媒产品中的美学价值的能力,从而自觉抵制不良媒介的影响和误导。

媒介素养提高学生 篇2

素养一词,最早是用来描述人们阅读书报的能力,现在也用来描述某种技能或知识的积累。作为公民素养之一的媒介素养,最早是为保护传统文化而提出的,英文为“media literacy”,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地一般被称为“media education”,即“媒介教育”。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对媒介的认知、参与、使用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是以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为对象,提高他们对媒介的认知、参与和使用的能力的素质教育,以便提高他们对传媒的“解读”和“解毒”能力、对传媒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2007年12月,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发布的《数字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欧洲的路径》指出,媒介素养包含互联网内容、商业传播、影音作品等三个方面。视听类传媒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占据媒介素养内容的半壁江山,媒介素养也越来越表现为信息、媒介和科技能力。

二、媒介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一直履行着自己的功能和责任:告知和守望社会环境,学习与教育,沟通联系,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娱乐。随着大众传媒传播范围的扩大,它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

1.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今后我们应当加强对现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整合,在沿用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作模式。同时,还需要加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的研究,为大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发展给予心理支持。在新的发展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深入剖析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力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构建立体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net.cn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7-19.

[2]傅荣.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4):75-77.

[3]魏荣,魏婧.高校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4,(4):25-26.

[4]李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健康心理培养探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0):221-

[5]孙丽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成都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三点一线的传统生活模式逐渐被改变,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体查阅资料、交友择业,降低了时间成本,也节约了经济成本,可以一举多得。

大众传媒给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平等的交往平台。互联网和手机等交互式传播媒介,以自由性和开放性,拥有无限的信息量,也使得每个使用者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分享。

2.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过度的传媒内容消费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视觉形象获取信息,通俗化、快餐化的信息呈现,容易对理性和逻辑思维造成抑制,导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下降和退化。另外,互联网过度使用容易诱发“网络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成为“电子海洛因”。

其次,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对于缺乏辨识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容易造成其辨别不清真实世界和信息环境的界限,越来越依赖于媒介现实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成为名副其实的“容器人”。

最后,大众传媒传播的色情、暴力、迷信等污染性信息,也极易把大学生拉入污秽的泥潭,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对于大众传媒的积极效应,我们更应该关注它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社会各方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从多个层次进行把关和建设,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媒介丰富多样,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大学生可以进行交友、获取信息、玩游戏、网上购物等活动。大众传媒给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也在某些时刻把大学生“媒介化”。大学生们由于缺少现实的实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何小兵.论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教学与管理,2007,(33):38-39.

[7]徐晓芳,郭德华,周群.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8]廖桂芳,郑廷友.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9]廖桂芳.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构建研究[J].理论界,2006,(4).

[10]吴峰丽.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1-03.

[11]徐露凝,孙丽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12]张忠,陈家麟.试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J].青少年研究,2007,(4):20-22.

[13]曾令辉.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3.

[14]孟维杰,张晓书.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51-153.

[15]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

[16]梁海彬.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2):179-182.

大学生违纪处分适度的量度

柳卉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本文就如何量度大学生违纪处分的适度,提出了依据合理的规则合理、保障学校管理有序化的实现、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三大依据。

关键词:违纪处分依据合理学校管理个性发展

与当前明令禁止的体罚不同,违纪处分作为学生行为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其存在的必要性从未曾受到质疑,并以其在教育学生和维护学校整体教学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认同。但这种认同的前提条件就是学校对违纪学生作出的处分必须适度。处分的适度与否如何量度,本文提出了三大依据。

一、处分是否依据合理的规则

处分规则是实施违纪处分的直接依据和具体尺度,如果规则本身存在问题,那么,严格依规则办事必然带来处分“无度”的后果。因此,处分规则的适度是违纪处分适度的前提。

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直接涉及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的主要有两部规章,即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但由于相关规定多为原则性的条款,不具直接操作性,从而在违纪处分上为高校留出践活动机会和经验,不得不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各种“屏幕”与外界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

现在的社会处于“第二媒介时代”,普通个人可以成为各种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可以对任何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动交流,加之媒体个人化对信息的把关的降低,各种不良信息在媒体上呈现,缺少认知辨析能力的大学生,难免会被误导和诱惑。

1. 大学生

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作为“网络原住民”,大学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也是最重要的参与方,只有大学生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才能快速达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

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们日常所接触的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报刊、手机、校园广播等,这些媒体具有自身的特性,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和使用。不论在认知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应该提高自身的技能。如何清楚认知自己和媒介、媒介和社会的关系,搞清楚媒介在自身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是媒介素养教育最重要的。

2. 学校

许多大学开设有媒介素养相关课程,以期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深化学生对于媒介功能、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认知,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媒介,利用媒介,能自觉抵制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迎接信息时代特有的挑战。

学校应该创建一种良好的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3. 家庭

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对人的影响也是最基础的。大学生在家里可以接触到电视媒体,电视庞大的传播范围和视听特性,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量也大。现在电视媒体呈现“泛娱乐化”现象,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尤为必要和紧迫。

家长应该及时作为大学生信息接触的“把关人”,指导他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因此,我国各高校在以上两部规章的基础上均制定了适用于本校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虽然高校在处分规则的制定上拥有自主权,制定的规则内容也彼此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处分规则的适度性无法量度。处分规则的适度与否,有其具体的判断标准。

第一,规则的制定必须合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相应的法律要求,不能超越法定的权限范围。高校制定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虽是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则,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游离于法治原则之外,它必须服从于作为其法律渊源的宪法、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否则,规则本身就是无效的。

第二,规则应合乎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规则应体现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第三,规则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应模糊不清或过于宽泛,“其措辞应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何种行为是许可的,何中行为是禁止的;用语应有较一致的解释,不应导致任何理解上的歧义和困难”(1)。即规则应保证学生能明确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要求及行为的后果,以免导致高校违纪处分权的滥用。

第四,规则必须公之于众,获得学生的认同。公开规则一们选择和使用媒体信息。

4. 社会

社会作为一个“大容器”,承载着各种信息,也承载着游弋于信息中的各类受众,社会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各种传媒和社区都肩负着“环境再构成作业”的任务,在信息繁冗的时代,更应该为大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 政府

政府单位由于拥有特殊的权力,可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也可以通过立法等行政手段确保媒介素养教育的正常进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颁布和签署了一系列的法规条文,深入阐述和部署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值得我国相关单位学习借鉴。

另外政府需要对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进行资助,采取各种措施,直接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和协调。媒介素养教育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和组织合力进行,参与的多方力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政府的强制力和权威性使得其成为倡导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不二人选。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但需要针对大学生,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都有提高媒介素养的必要。加强传媒素养教育,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水平,应该引起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摘要:传统四大媒体及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时刻处于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中,其对传媒的正确认知和运用,对其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呼吁社会关注和提高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宫淑红,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媒介素养提高学生 篇3

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也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也就是对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辩的反映能力[1]。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社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加速了向媒介化社会嬗变的进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为高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媒介素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借助了许多媒体辅助教学。所以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对媒体进行选择、辨别、分析。不仅要具有媒介的知识体系,而且要具备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提高其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由此看来,媒介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而且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目标以及高校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英语教学中媒介素养主要指学生的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教育部2007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时指出:一般要求是能听懂语速较慢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阅读题材熟悉的英文文章;较高要求: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纸杂志上一般性题材文章;更高要求则是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阅国外英语报纸杂志上的文章[2]。即英语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各种媒体语言的接受能力。由于媒介的丰富,英语教学中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学习的课外读物也逐步打破垄断,来源呈现多元化。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之音、BBC等西方媒体的内容成为媒体的主要素材。教材的素材来源也越来越多样化、国际化。据统计目前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的素材有80%的材料来自西方大众传媒,包括影视剧等,例如美国之音、BBC和电影等。媒体英语已经成为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也成为英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提高媒介素养的意义

1.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走入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检验大学生质量的工作最终是由社会来完成的。大学期间是完成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和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较,大学生媒介素养对其社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社会成长的需求。教育要了解、满足社会的需求,反映了时代精神吻合时代的特征。在高校英语学习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媒体的选择、内容的辨别等都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由于相关素养的缺失,学生常常顾此失彼,不知所措。由此可见提高媒介素养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社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加速了向媒介化社会嬗变的进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达的媒介技术在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媒介的丰富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然而,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导致媒介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给英语教学带来挑战。

2.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由于传媒的形态的多样化,导致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依赖媒体。媒体不仅是其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而且成为其参与社会的主要方式。然而,媒介在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以及参与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所以,只有当学生学会了选择和判断媒介,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大众传媒中不仅包括许多正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负面信息,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这些负面信息,提高其对负面信息的反省能力。只有通过提高媒介素养,学生才能过了解媒介、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够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媒介环境中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内容,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其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媒介文化的判断能力,认清并抵制大众媒介的低俗文化,从而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理念同时借鉴西方文化。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媒信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局限于正确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而且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3.是教育面向世界的必要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媒介形式也日趋国际化,媒介环境也空前复杂。大众传媒好似一把双刃剑,对社会带来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广泛接触各种传媒。传媒成为其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在当今社会,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与社会隔绝的世外桃源,不可避免会受到大众文化的浸染。如果不提高其媒介素养,学生就有可能被动地受媒体文化影响,从而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带来影响。由于大众传媒打破了国界,使得世界越来越小。传媒信息越来越国际化。学生只有具备了媒介素养,才能够增加对媒介的了解,正确地享用大众传媒传播的资源,以健康的媒介批判意识接触媒介的信息;同时,掌握与媒介交往的方式,懂得合理地利用媒介资源,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和参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提高其媒介素养,学生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利用大众传媒,参与大众传媒。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社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加速了向媒介化社会嬗变的进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达的媒介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媒介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而人们使用媒介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也只有在媒介化社会里,人们需要具备媒介素养,才能独立的、坦然地面对各种信息,正确判断媒介信息。从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资源,有效参与社会发展。媒介素养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3]。因此,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充分认识信息的意义,理性辨别信息的真伪,从而正确看待和处理信息。形成自己大众媒介的思想。媒介作用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三、提高媒介素养的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建设性地识别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使用效率,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同时对于大学生终生学习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认识媒介,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成功的经验,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过程即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和自我教育。

1.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媒介意识,充分认识媒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要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掌握媒介技术,充分开发各种先进媒介的功能。使教师队伍能够适应当今媒介教学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加教师学习先进媒体的机会,适应媒介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需要。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加强媒介信息、技术等的讨论、交流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不仅是一个族群信仰标准、行为活动及交际形势的集合。而且更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带有主观因素。语言受文化的影响。一种语言的形成是由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决定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一种文化。英语也不例外。

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它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正如英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所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是来自决定我们生活结构的信仰和习俗的这个社会遗传集合物。”学生在通过各种媒介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进行两种文化的比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要提高其文化素养。学生只有在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有充分的理解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比较。在此基础上将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3.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英语教学越来越媒体化的今天,大学生的媒体素养的提高就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媒体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提高学生媒体素养有效途径。目前,由于大学教学媒体化趋势加强,大量学习素材带有媒体色彩,这为学生媒介素养创造了条件。让学生掌握媒体的使用方法,让其广泛接触各种学习媒体。引导学生对欣赏文本信息等,从而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模式。

当代大学生思维层次较高,学习自主性较强,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体信息通常含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同时媒体信息的形式与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功效。

在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媒介,丰富高校英语教学内容,创新方法。正确认识媒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肯定其为教学和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我们要深入教学,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媒介,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各种媒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正视高校英语教学媒体化的现实,探索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启英.媒体素养教育E世代之新公民教育[EB/OL].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1651.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表 篇4

学校专业年级

填 写 说 明

1.请在每个问题后上填写适合你自己情况的答案,如有在选项中出现,请补充完整。

2.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问题只能选一个答案。

一、基本信息调查

1、您的性别

A 男B 女

2、您的政治面貌 A 中国党员 B 共青团员 C 民主党派 D 群众

3、您所学的专业领域A 理科B 工科C 文科D 其它

4、您的学校属于 A 一类本科院校 B 二类本科院校 C 三类本科院校 D 高职院校

5、您目前处于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6、您的年龄属于

A 18岁—20岁B 21岁—23岁C 24岁—27岁 D 28岁以上

二、接触媒介情况

1、您平时接触哪些媒介(可多选)

A 报刊杂志B 广播C 电视D 电脑E 手机

2、您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

A 报刊杂志B 广播C 电视D 电脑E 手机

3、您经常使用的媒介聊天交友工具(可多选)

A MSNB QQC 飞信D 微博 E 其它

4、您每天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是

A 小于1小时 B 1小时至3小时 C 3小时至6小时 D 6小时以上

5、您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是

A 小于1小时 B 1小时至3小时 C 3小时至6小时 D 6小时以上

6、您看报纸和杂志的频率是

A 每天都看 B 三天看一次 C 五天看一次 D 一周一次 E 偶尔看看

7、您听广播的频率是

A 每天都听 B 三天听一次 C 五天听一次 D 一周一次 E 偶尔才听听

8、您看电视的频率是

A 每天都看 B 三天看一次 C 五天看一次 D 一周一次 E 偶尔看看19、您能接受不接触网络媒介的期限

A 一天B 十天 C二十天D 一个月以上E 一天也不行

10、您一般上网娱乐(包括与人交流)的时间是

A 小于1小时 B 1小时至2小时 C 2小时至3小时 D 3小时至4小时 E 大于4小时

11、您使用腾讯QQ一般会(可多选)

A 与QQ好友聊天视屏 B 种菜偷菜 C 上空间发表日志心情 D 装饰空间

12、您一般使用QQ、校友、人人网种菜的时间

A5分钟B 10分钟C 15分钟D 20分钟E 超过半小时F 我不玩种菜偷菜

13、如果一天不让您接触媒介,您会

A 焦虑不安,无所事事 B 勉强能适应,还是很想使用 C 自得其乐,没有影响

14、如果一个月不让您接触媒介,您会

A 疯了,感觉完全与世界隔绝 B 焦虑不安,无所事事 C勉强能适应,还是很想使用 D 自得其乐,没有影响

三、选择、解读、利用、判断媒介情况

1、您一般选择阅读杂志报刊的类型A B C(可多选)

A 时事政治类 B 经济投资类 C 影视娱乐类 D 生活健康类

2、您一般选择电视节目的类型(可多选)

A 《焦点访谈》等新闻联播类 B 《蜗居》等电视剧电影类 C《非诚勿扰》等综艺节目类

D 《百家讲坛》等电视课堂类

3、您使用电脑上网的必做事项是(可多选)

A 上QQ、飞信、人人网聊天,偷菜B 上新浪网等网页浏览当天新闻C使用博客、微博、QQ空间等发表博客日志心情D 使用百度、谷歌查阅相关资料 E 看电影电视F玩魔兽等网络游戏 G收发查看邮件 H 上淘宝、当当等网站购买物品 I4、您使用手机作为上网媒介的情况是(可多选)

A在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 B 在上课上自习时 C 在娱乐休息时 D时时都用

5、您使用手机上网目的是(可多选)

A 使用QQ、飞信等与人沟通交流B 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C 浏览当天新闻

D 听音乐、看小说、看电影E玩游戏

6、您在使用媒介浏览信息、新闻时,会有意识地辨析它们的真实性吗?

A 全部信息都会主观过滤B会,但也只是想一想不会深究 C 很少会,认为基本上是真实客观的D 完全不会,觉得都是真实的7、您是否会有本打算去自习看书,却被电影、电视、游戏等媒介产品所打乱,而不能控制的行为?B

A 经常有 B 偶尔会有 C 很少有D 基本没有

8、上课、学习的时候会用手机上网吗?

A 经常有 B 偶尔会有 C 很少有D 基本没有

9、您认为人与人之间最有效、使用频率最多的沟通方式是A 见面沟通 B 电话沟通 C 信件沟通 D 视频沟通 E 短信沟通 F QQ、MSN等聊天工具沟通

10、您认为在使用媒介需要选择和辨析吗?A 非常同意 B 同意,但在使用时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不加选择 C 不同意,认为海量的信息都是可以浏览的11、您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媒介进行工作学习

A 非常熟练 B 熟练,但还需要学习C 不熟练D 完全不会

12、您会使用媒介窥探别人隐私吗?

A 会,而且经常B 会,偶尔C 相过但没有行动D 没有相过

13、您认为使用媒介窥探别人隐私的行为是A 违法的行为 B 不道德的行为但可以原谅 C 不道德且应受谴责的行为D 正常行为

14、您认为媒介中的广告对您的影响

A 非常大的影响且很容易受其影响B 影响比较大 C 影响较小 D 基本没有影响 E 完全没有影响

15、您对媒介传播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A 完全绝缘很抵制B 认为不道德但会偶尔浏览 C 经常偷偷浏览D 经常正大光明浏览认为生活因此而更精彩

16、您对“凤姐”、“犀利哥”等大众网络红人的态度是A 非常讨厌认为是文化低俗的表现 B 置之一笑,与己无关 C 非常关注自己也想成为网络红人

17、您对“快男”、“超女”等大众媒介选秀节目的态度是

A 非常讨厌认为是文化低俗的表现 B 置之一笑,与己无关 C 非常关注自己也想成为其中一位

18、您对“非诚勿扰”、“TAKE ME OUT”等相亲节目的态度是A 非常讨厌认为是文化低俗的表现 B 置之一笑,与己无关 C 非常关注自己也想成为其中一位

19、您对开心农场、QQ农场等网络小游戏的态度是A 非常憎恨,认为玩物丧志B 既爱又恨,但不能戒掉还是每天都玩C 非常喜爱认为已经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0、您认为外国媒介传播的产品(好莱坞电影等)是意识形态渗透的表现吗?

A 非常赞同B 知道,但不会拒绝认为不会渗透自己C 不赞同,觉得小题大做

三、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认知情况

1、您了解“媒介素养”吗?A 非常清楚 B 清楚 C 只听过,不知道含义D 不清楚

2、您了解“媒介素养教育” 吗?

A 非常清楚 B 清楚 C 只听过,不知道含义D 不清楚

3、您从哪里获得“媒介素养教育”相关内容?(可多选)

A 报纸杂志 B 广播电视 C 网络D 老师的课堂教育E 家庭教育

4、您认为在当今时代下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必要吗?

A 非常必要 B 必要 C 现在不必要将来应该需要 D 没必要

5、您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的方面

A 媒介使用技术 B 媒介选择能力 C 媒介批判意识 D媒介环境交往能力

E 媒介道德伦理观 F 媒介心理素质 G 媒介法律意识 H

6、您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缺失的程度A 非常严重 B 比较严重 C 不是很严重D 不严重E 不缺失

7、您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的方面有(可多选)

A 媒介使用技术 B 媒介选择能力 C 媒介批判意识 D媒介环境交往能力

E 媒介道德伦理观 F 媒介心理素质 G 媒介法律意识 H

8、您认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有无必要进入大学校园实施课程教育

A 非常必要 B 必要 C 现在不必要将来应该需要 D 没必要

9、您认为“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教育应该以哪种形式出现?

A 必修课,且要进行正规的课程考试B 必须课,不需课程考试C 选修课,和学分挂钩D 选修课,不和学分挂钩

10、您学校有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吗?A 有,且非常重视是以课程教育方式开展的B 有,是以讲座形式或班会等形式

C 没有,学校都没有关注 D11、您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有必要拉入国家教育体制中吗?A 非常必要 B 必要 C 现在不必要将来应该需要 D 没必要

12、您觉得该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请列举您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媒介素养提高学生 篇5

“宅男宅女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宅闻联播》。首先请看本期的主要内容:8321寝室工作会议在客厅隆重召开;08级辅导员曾维平老师对08级学生突击性查寝;食堂饭菜引发**。下面请看详细内容„„”,2009年11月,一段伴随着《新闻联播》背景音乐的大学生原创视频——《宅闻联播》开始在网络播客上受到热捧。这段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院2008级传播班的同学们创作的视频,除了是一次专业实践外,更以恶搞央视《新闻联播》的姿态,政治化的语言,荒诞、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当代90后的大学寝室的生活与文化。由此引发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的共鸣,并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尼葛洛庞帝说:“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一个电视台。”这就是自媒体强大力量,传播自己生活的喜怒哀乐与他人分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宅闻联播》的走红说明了大学生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重要的参与者,因此他们的媒介素养关系到整个自媒体甚至整个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 人人都是一个电视台——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在高速更新的信息时代,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拥有各种功能强大的媒介工具:手机,电脑、mp5、PSP、DV„„这些新媒介迅速地把社会包装成“耳朵和眼睛的世界”,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信息充斥了整个空间。具体说来自媒体的种类多种多样,这是由新媒介更替周期快,多功能整合的趋势所决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博客、微博、贴吧、BBS、QQ、播客,甚至手机短信群发。

最具代表性的非博客莫属了。“博客”是Blog的音译,即个人网络日志。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申请的一个专属页面,用文字、图片、音乐等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心路历程,通过网络展现给广大的网民。网民可以自由阅读,甚至可以对博客进行回复、评论来实现即时互动。这种网络日志一出现就受到了热捧。据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比2008年底增长5940万人,使用率提升3.4个百分点。它所体现的媒介平等给受众来了个“咸鱼大翻身”——原来老百姓自己也可以轻松成为媒介主体!金牌“草根”极地阳光、才华博主王冉等的蹿红更是证明了自媒体使平民百姓“权名双收”。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速度的提升,由博客升级而来的“微博”是目前最活跃的自我展现平台: twitter、饭否、滔滔展现的都是“一句话的事儿”,简洁精练,标志着web2.0时代的深入发展。

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给的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充分体现着自媒体的特点。

(一)传播权变得平民化、个性化

丹吉尔用最生动的词语“草根”已经告诉了我们“自媒体”是真正的We Media,传播权不再只是传媒机构的专属。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触手可及的通讯媒介来秀自己,而非只是被动地接受报纸、广播、电视的宣传。同时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生活种种,悉数道来。正如淘宝红人MissZ,不仅写博畅谈人生同也时展示自己精挑细选的宝贝做宣传,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低门槛、易运行的后现代主义代表

这是成就“平民化、个性化”的重要前提。人们完全不需要一整套声效灯光设备和深奥的专业性知识,仅仅利用PC、DV,甚至小小的手机就可以创作文章、图片、视频,歌曲,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匹敌的“大众化”趋势。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拼贴”在自媒体身上发扬光大。从MP3到MP5,从单一的音乐播放器到集拍照、摄像、文字编辑、上网、播放为一体,自媒体媒介渐渐步入 “一台多媒体在手,万事无忧”的高速整合道路。

(三)前所未有的迅速传播,敏捷反馈

一直以来传播媒介都把迅速视为信息的价值所在。自媒体的出现最完美诠释了这一点。纽约一市民在博客中第一时间发布的9·11的遇难照片、汶川网友在贴吧中发起的空降地域贴都为政府应对紧急灾害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媒介一直受制于受众的反馈。而对于QQ、E-mail、论坛来说,反馈就是它们的生命。追求灵敏的反馈是这些自媒体得以壮大的根基。自媒体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迅速共享。

(四)良莠不齐,法律、媒介公德亟待完善

这是低门槛、易运行所带来的直接弊端。很多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为所欲为:上传淫秽、暴力视频,诈骗他人钱财„„现今的网络治理面临许多困难,法律条例也亟待增加。从根本上说,需要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加强媒介公德。再具体说就是要提高媒介素养。

二. 大学生=“优秀受众”?(媒介素养定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于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在我国,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历史还很短暂。最初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内地学者开始发表有关西方媒介素养的文章。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中国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使媒介素养备受关注。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下,很多人为了出名不惜借助多媒体自我暴露、宣扬审丑;娱乐性、商业性媒介的功利性弊端突显;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拼贴加速了恶俗的泛滥;网络管理的无疆界、网络法规制定标准的模糊化„„种种网络百态下社会各界急迫呼吁民众要加强媒介素养。许多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专家学者都对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获取、评价和利用的能力进行分析调查,以求能够把媒介素养教育明朗化、体系化、高效化。

年轻人是伴随着新媒体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受众。而其中,大学生又是主力。随着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大学生的队伍日渐庞大。他们大多受高等教育、有着扎实的网络功底、精通多媒体工具,在自媒体时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图表也显示了大学生与新媒体是绝对亲密的接触。

作为一次专业实践,同学们用镜头记录校园生活、调侃《新闻联播》中与社会脱节的政治语言,使人们在欢乐背后重新审视主流媒体,因此西南政法大学的《宅闻联播》基本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于此同时,广西的80后女大学生杨霏在“南宁生活”上发帖向社会求助其罹患脑膜炎的姐姐,引起了当地新闻界的关注。记者几经走访确认情况属实后,在新闻夜班播出了这个消息。著名画家覃德华得知后,决定拿出自己的名作拍卖费来捐助杨霏的姐姐。杨甫刚是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06国际贸易系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07年5月1日,他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嘟嘟靓妆小铺”的网店,在他悉心地经营下生意越做越红火,他每月的纯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万元。这些大学生善用新媒体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不再仅仅把网络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更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能够有效地利用这种多媒体来审视生活、批判保守、获取帮助甚至是创业谋生。因此有人称大学生是自媒体时代“优秀的受众”。

然而真的如此吗?大学生是如何使用自媒体的?他们使用自媒体都在做些什么?这些行为中又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媒介素养呢?18—25岁正是大学生主要的年龄段,上图也显示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最主要的网民构成者。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又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未能对新媒体的有全面认识和恰当的自控能力,破坏网络秩序、违背世情伦理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一)与新媒体的绝对亲密接触

2010年3月在我校展开了大学生媒介素养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N张,实际回收M张。对“一周上网天数”一项的分析数据可得:%的学生一周内1—3天上网;%的受访者几乎天天都上网;%的4—5天上网;仅有%的学生最近一周没有上网。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网,而且受访者普遍都承认自己上网缺乏目的性和理性规划,%的受访者表示“上网时间总是超过自己预计的时间”。2006年12月,《东方时空》报道了我校发生的备受关注的事情——劝退了113名学生,多数已染上网瘾。这些学生中大多数都是不分昼夜地沉迷于学校附近的网吧里,成群结队地玩魔兽世界。经过辅导员多次劝说仍无悔改,校方只得以劝退来加以惩罚。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现代社会病例现象,即媒介依存症。主要特点就是: 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不能自拔

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二)过分沉迷“多媒体玩具”

现代高考金榜题目时,家长都会毫不犹豫的为孩子添置“大学三件套”:手机、笔记本电脑、MP4,甚至还可能有数码相机。长辈们更多地是出于想鼓励孩子勤勉读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殊不知,更多时候却适得其反。在我们的调查中%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上课时用手机上网娱乐;%的女大学生的电脑经常用于看电视电影;%的男大学生的电脑经常用于网游。

而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注册了人人网的同学们最推崇的事情就是“书写自己的心情,晒晒自己的宝贝,自己的最新动态”。而这些行为从心理学上看,包含了些许炫耀攀比的成分。很多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很留意同学的动态,特别是在吃、穿、用方面,而且会刻意模仿、超越。%的调查者用手机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QQ聊天、看小说。%的受访者的拍照设备经常用于记录自己的生活,而较少关注社会生活。

以上都证明了这些“大学必备品”并未发挥辅助学习的作用,很多时候都却是种“多媒体玩具”,浪费信息资源、影响学习效率、甚至歪曲价值观、滋生虚荣心。青年人充满了活力,追求快乐本无过错。但是舍本求末,缺乏自控能力,逐渐玩物丧志,不能明辨是非,盲目攀比,这些歪曲的媒介使用心态都渐渐偏离了新媒体最基本的指向标。

(三)象牙塔中迷失世情伦理

2005年10月,南京大学陈堂发副教授一纸诉状将中国博客网告上法庭。原告发现中博客网上有名为《烂人烂教材》的文章,指名道姓地对他进行“辱骂和攻击” :“明天要考陈堂发的《新闻伦理与法规》„„于是决定看书。一遍看下来,脑子里没有任何印象„„陈堂发果然是个猥琐人,从他写的书可见一斑„„最烂的教材„„”。陈堂发说:“依据某些博客玩家心态,博客就是泄愤、随意攻击别人的自由天堂,谁来干涉都不行。但博客虚拟性的建构是有条件的,在博客里,你可以放弃道德底线,但绝不可以突破法律底线。而网站的监管责任就在于坚守这个法律底线。公民议论表达自由固然重要,但人格权的权利位阶更高。没有人,包括博客作者,可以让别人付出人格尊严的代价来满足他的言论自由。”陈堂发认为,网络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绝对不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而成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便利工具。据陈堂发猜测,对他进行辱骂的博客主人应该是他的一个学生。但他表示“不会去告个人”,因为状告网站,“对于推动博客的正常、健康发展,更具有警示意义”。2006年8月2日,中国博客第一案一审宣判:被告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博客网上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保留5天,赔偿经济损失1000元。06年南京某高校20名作弊被抓的学生集体发帖辱骂教师董志伟;09年浙江大学女大学生发帖狂骂教授郑强;09年风靡的偷拍不雅视频“南财跳跳门” „„几年来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一次比一次震撼。

大学生理应更懂得社会公德、法律法规,但在人人都有主动权的自媒体时代,他们却忘记了公民最基本的义务,以为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可以纵容他们的为所欲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他们开始在自媒体空间里宣泄着原始本能的冲动。更何况还没有一部真正的法律可以对网络中的不法现象进行规范的界定。网络对于他们,更像是隐形衣,可以不计后果地行动。而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让我们大跌眼镜之外,恐怕最深刻的思考就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真的该被切实地提上日程了。

三. 关于我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媒体时代下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探究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成效,笔者在分析了我校大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校是理工类应用学校的性质展开了一次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从2010年*月*日至2010年*月*日,历时一周。共发放调查问卷*份,回收有效的*份,应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笔者参考了一些高校的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并结合我校实际应用院校的性质,把整个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

1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概况、年级和月消费情况等基本情况。

2我校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状况:包括被调查者最经常接触的自媒体、校园媒介,被调查者最喜欢的媒介,每周、每天用于接触新媒体(网游、QQ、博客、论坛)的时间,是否会利用网络检索文献、查阅专业资料等等。

3我校大学生对自媒体的认识和判断:对哪种媒介的信任度更高;接触自媒体的动机;对自媒体所发布的信息的真假识别能力;当不同媒介对同一事物的报道出现异议时会更信任哪一种;对待自媒体中出现的软暴力、煽动性、色情内容的态度;是否参加过媒介素养相关课程等等。

4我校大学生的自媒体使用能力:是否有QQ、博客;在自己的私人页面上发布何种信息;是否使用过网银、网上交易;是否参加过虚拟社区(贴吧、论坛),是否在其中发布信息;是否在虚拟社区中参与社会话题互动等等。

(二)关于自媒体时代下我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结果(自发的媒介素养、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对媒介的批判能力、接触媒介的目的性、对媒介素养内容的了解程度、校园资源未得到重视和利用)

四、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对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起着重要影响的大环境。青年大学生都处于18—25岁之间,勇于探索、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在面对改革开放、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高速升级的信息生活时,往往只是凭借着本能需求接触新媒介;特别是在分析、判断、评价媒体信息时缺乏系统性的认识。而这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而且应该在大学校园中获得。大学校园对于大学生为什么接触媒介、如何接触媒介、在接触中怎样权衡现实和虚幻等等许多方面有这引导和启蒙的作用。

(一)推广媒介素养所需的高校资源

高校是培养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国家很注重对高校资源的投入和更新。高校资源涉及面广、种类繁多,从有助于培养媒介素养角度,可以大致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机构组织等。1.人力资源

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媒介素养的普及离不开广大高校老师的重视。有针对性的授课和开展科研活动都会加强大学生对媒介利用的认识。特别是像我校,作为一个理工类应用型学院,更急需加强这方面课程的开设。笔者对于学校的授课类别做了了解,在8种基础课程中,勉强算的上是媒介素养课程的也就是“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2种;在数以千计的选修课中也没有发现和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

同时,人文社科类、特别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也是高校媒介素养普及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对新媒体、自媒体不仅有充分的接触更有难得的理性认知。大学生媒介素养普及实践的开展,对于他们来说,正是一个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机会。如果能充分动员这部分力量,提高媒介素养的工作一定会增色不少。2.物力资源

教育部直属的全国985院校、省属的211院校等重点高校的教学硬件设备基本上都得到了良好供给。但是仍应该看到,我国院校众多,特别是高校扩招之后,先进教学设备的普及更新并没有跟得上扩招的速度。这一点从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网考改革中便可以略窥一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电视、收音机、计算机网络、手机内网等需要普及到更多省属、市属的地方院校,媒介素养的普及才具有现实意义。3.机构组织

前两种资源都基于媒介素养实践的准备层面,而机构组织则属于重要的实施层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陆晔教授指出,研究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普及实践的组织机构都是有纪律、有体系地开展活动,能够更有效地推广媒介素养知识,进一步推动这一理论在国内高校的发展。

学校广播电台、电视台、校报、校园手机内网以及学生社团等等都是在大学校园里颇有影响的机构组织,更重要的是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校园媒介,可以现身说法,在被大学生使用的同时就可以灌输相应的媒介知识。(二)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在笔者开展的我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中,n%的受访者对于我校的校园广播、校报的关注率低于a%。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83%的学生表示没有在授课中听说过“自媒体”、“媒介素养”等。由此,我校的资源在媒介素养的推广方面仍有充分利用的余地。1.从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陆晔指出,“在青少年媒介教育领域,教师要扮演主要的角色,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给予支持,在课程标准中增加媒体教育部分内容,并组织教师在职及职前训练,和家长参与的亲子教育相互配合。”一直以来,“媒介素养”大都作为高校中的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课内容或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非专业学生面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如今,我们必须从态度上认清一点:信息时代呼吁媒介素养课程从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2006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复旦大学率先开展,而那时国内尚没有一本真正的媒介知识普及读物,也没有一所高校或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而现在,一批相关的教材陆续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开设了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课程。所以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校内开设相关课程,让更多的大学生们明白接触自媒体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认知、选择、判断同样是有章可循的,并不仅仅是凭着个人“自发的媒介素养”。

新传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各种专业中开展媒介素养知识宣传。特别是理工类专业,男生比率众多,人文素养薄弱,与新媒体接触频繁,沉迷于网游的比例大,都是潜在的网络不安因素、媒介素养的漏洞。新传专业的学生以其知识积累的经验和自身媒体应用的经历可以站在同龄人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基本的媒介知识,不失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普及方法。

2建立图书馆媒介素养阅览室

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能提供持续性、综合性的教育。近一两年来,已经有学者提出在高校图书馆建立媒介素养阅览室,这不仅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而且可行性强。

我校的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建设的项目,图书种类齐全、计算机、讲座厅一应俱全,利用这些建立一个“集书刊报、视听、网络、讲座等多种媒介并存的媒介素养阅览室”并不困难。其中可以划分出印刷媒介、传统电子媒介(电视、电影)、数字电子媒介等多种适宜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开设个性化的媒介服务区域。比如设立理工科学生的媒介素养阅览基地,这样有针对性地阅读和接触可以对症下药,提高普及效率。同时要注重对媒介素养阅览室管理员的培训,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媒介素养阅览室的视听服务宣传等等。

3利用小众传播来正确认识自媒体

学校广播、电台、校报、手机校园网、官方论坛、贴吧等等有着不可忽略学生受众群,是大学校园里典型的小众传播渠道。这里发布的信息在学生群中传播迅速,反馈及时。09年年底,深圳某高校建立了全国首个高校手机网络,校方认为这样一个传播网络的建立对于学校和学生是个双赢的选择。便于关注学生、易于管理,又可以把校方的信息准确及时的发布给学生。如此,又为校园媒介素养的普及开辟了新天地。高校官方的网络论坛、贴吧由于是自媒体的载体,扮演着更主要的角色。06年教育部对高校贴吧进行了大范围的整顿,现在很多官方论坛宣传的内容更加规范化、体系化。在这里普及自媒体使用知识,展示媒介使用不当的实例惊醒受众;设置管理员对于同学们反馈的疑惑给予解答、帮助等等。

自媒体把大众传播升级地更个性化、空间化。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还会面临着更多挑战,需要高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重视。媒介素养是高等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的普及要以教师和专业学生为主轴,以校园媒介组织为实施地,利用视听等多种媒体设备在大学生中有目标、有步骤的开展。特别是针对自媒体运用的媒介素养实践在我校的开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引用文献

[1]陆晔 中国媒介素养的十年[N]人民网 2008年8月5日

[2]鲍海波等 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3]刘佳 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4]杨鹏 网络文化与青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月 [5]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4月 [6]吴培明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M]2009年6月29日

媒介素养论文 篇6

【题目二】结合你的媒介接触情况谈一谈电子媒介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JAVA技术11-01

简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 人类媒介发展历史(每个时期的媒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媒介的发展史可以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来研究.1、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与岩画传播

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与此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达。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则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3、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东方的贡献与西方的成就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在20世纪,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4、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电子媒介出现以后,随着摄影、录音和录象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实现了声音和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这就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5:信息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过去的时代来更为突出。信息爆炸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化媒介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社会信息系统复杂性提升的基础上;而媒介的演进,又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功能和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报纸具有信息较为详细,信息具有可选择性,信息具有可保留性,信息成本低廉的优点。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

(1)社会经济结构以服务性行业为主

(2)专业和技术阶层逐渐成为职业主体(3)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4)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总之,信息化的社会特征的主要表现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

电子媒介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一】 我的媒介接触情况

电视:由于是在学校住宿,所以只是周六周日回家,每周的电视时间在十个小时左右

电脑:每天没事的情况下就会与电脑接触三个小时左右,周六周日时间会延长至五个小时,所以一周与电脑接触二十五个小时 印刷:每周三十七个小时

广播:广播就是校园广播的接触每周三个小时 其他:三十个小时

二】

电子媒介对我的具体影响及政策

1、周边环境

随着周边的电子媒介越来越多,使得我将过去大量与伙伴们的接触时间用于电子媒介上面,小时候只是电视的爱好,之后就有了手机、电脑的分摊,我个人独处的时间增加了,与周围的人一起的时间减少了。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展了知识面。

在电脑媒介上通过媒介途径我也能认识一些不在同一地区的人,交到遥远的朋友,同时在媒介上我也有保持着谨慎的心,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为自己锻造的又一把双刃剑,善意的应用将造福于社会,恶意的应用则将给社会带来祸害。因此,我不会在媒介中发表个人性的言论。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个人信息,我没有说谎的必要,同时也没有一定要去填写的必要,因为我知道在网络上信息安全性还是存在着各种隐患。在网络上的沟通我看做是与他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新的互动模式。

2、道德自律问题

我在网络上的活跃程度是不及在现实中的,所以不存在去妨碍他人的恶意信息。即便是在网络上,我也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和朋友圈子,对于不相识的陌生人,基本不会有互动,而对于在玩游戏的,就仅仅是玩游戏。我的自律性还是比较好的,不会对游戏有依赖性,每次也都只是在无聊的时候参与一下,没有发生过为了游戏而耽误事情的状况。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时候不像传统社会那样面对面接触,而是以数字化的信息为中介的间接接触。加之在互联网中,由于不少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性、面具化,因此对道德自律的强调就显得更为重要。网络的安全性考虑让我不能展现详细资料,我也不能想像,在“虚拟世界”不讲道德修养的人,会在现实世界有良好的道德形象。当然,在此问题上的法律意识也不可忽视,依靠国家强制力有效地打击那些在信息领域造成严重恶果的行为者是必要的。

3、价值观念

电子媒介的发展让我接触到很多之前没能接触的东西,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给我带来很多新奇的感受。对于电视上的广告,虽然知道那是一种宣传,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在心中还是有些对宣传的东西的认可。包括在消费方面都在慢慢朝着宣传出的所谓品牌的方向发展。不可否认,电子媒介的信息传导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念。

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生活中一切要素流动的方式与规模,大大加速了生活的步伐,而它的一个直接的副产品就是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评价标准,确立一个正确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十分重要。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广泛性对我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正确鉴别是非和选择行为上的复杂性。

因此,我认为确立一个先进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尺度至关重要。

4、学习方式

关于提高官兵媒介素养的思考 篇7

1. 积极摆位, 培养官兵对媒介的健康心态

以网络技术为支撑,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 当今时代媒介的结构和传播形态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网络空间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快速发展, 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可以进行转发、评论, 这不仅使得信息的传播呈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 也标志着人类正在阔步迈入自媒体时代。然而, 当前少数官兵对媒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 他们在对待媒介的态度上还存在着偏差, 具体表现有以下两种:

一是“轻视媒介”, 认为媒介属于虚拟空间, 是自由和娱乐的场所, 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生活存在距离, 于是毫不审慎地以军人身份登录互联网, 在一些空间、贴吧等平台发表言论, 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的特点, 其军人身份不仅容易引起人群关注, 也容易造成失泄密、甚至恶劣的社会影响。二是“过分重视”, 认为媒介无孔不入, 善于歪曲事实, 在与媒体接触、特别是在与外媒打交道时过分害怕, 深怕自己的言行会被歪曲炒作, 给部队和自身成长进步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媒体敬而远之, 有时甚至会对媒体善意的采访报道, 进行恶意回避、中断, “不经意间”丧失了宣传我军形象的良好机会。

可见, 无论是过度轻视媒介还是过分重视媒介, 都是媒介心态不成熟的表现, 对待媒介的正确态度是, 一方面, 时刻绷紧保密意识, 防止自身行为给国家、军队造成影响损失。另一方面, 要积极谋划利用好媒介, 主动运用媒介为我军所用, 打好信息化时代的媒介文化战。

2. 主动学习, 扩展官兵对媒介的理论素养

官兵如何从容面对媒体?这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些能力并非仅仅依靠聪明的头脑就可以获得, 还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 才能够了解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律、环节、渠道, 才能够掌握应对媒体的语言技巧与方法, 才能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 不慌张不忙乱, 得体应对。

一是要发挥集体学习优势, 精心设计相关的学习课程。可以通过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部队政治教育中, 使相关理论学习形成常态化的机制。二是要注重培育官兵个人对媒介理论的兴趣, 使其注重个人对理论的学习, 使他们通过学习能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类新兴媒介。三是要加强官兵对与各类媒介相关的法规的学习, 使官兵明确各类条令、法规, 避免在宣传报道和工作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3. 理性思辨, 增强官兵信息甄别能力

官兵与社会接触的大部分途径是通过网络、媒介, 他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某些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 为此必须要以增强官兵信息甄别能力为抓手, 才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这些有害信息侵蚀官兵思想。一是引导官兵正确看待媒介信息, 引导舆论, 不断坚定其理想信念, 使官兵对错误媒介信息产生免疫力, 并学会在大量纷杂繁复的信息中过滤有害信息, 学会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保持高度忧患意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二是教会官兵识别虚假、有害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使官兵具有识别它们的常识, 教会官兵明确理性地辨别媒介信息的意义, 特别是青年官兵, 使其能正确区别媒介环境与真实环境, 使其能读懂有害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商业操作, 提高他们对负面媒介信息的觉察能力和虚拟环境下的自我防护意识。三是及时关注现阶段的流行、热点媒介信息, 及时帮助官兵分析, 帮助其正确看待事件本质, 对一些有害的媒介信息内容能及时进行“解毒”、“消毒”。

4. 躬身实践, 提高官兵媒介信息再生产水平

当前, 传统媒介信息随着网络载体、移动载体和数字广播电视等的快速发展, 已开始向着数字化和跨媒介的方向迈进, 想要提高官兵媒介信息再生产的水平, 就要求官兵必须不断学习新媒介知识, 掌握新媒介操作技术, 提高驾驭新媒介的能力。

媒介素养提高学生 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新媒体

G633.6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快速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需求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变革,而信息技术变革反过来又呼唤人们新的技能——“21世纪技能”,即围绕创造、发明、交往等为核心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即DeSeCo)项目,从功能论角度认为核心素养应具备以下特点:有助于社会和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出,有助于个体满足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国内研究学者辛涛等人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属性、功能指向方面论述了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当前及将来社会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是跨学科跨情景的知识与技能 。学者施久铭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学者柳夕浪认为,素养与知识、能力、态度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了三者的统整。

二、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地位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有效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表现在对媒体信息的理解、质疑、选择、能力、管理、评价、应用能力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核心素养模型构建中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中,“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占据着三大技能领域之一的地位,并指出“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领域包括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信息通讯与技术素养。在新加坡“21世纪素养”框架中,同样包括“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即对信息的管理、使用等提出要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出现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改变了以往主要由报刊、电视、广播等构成的传统媒体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复合型媒体时代,即由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交叉组合的以数字技术推动的媒介融合式时代。

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其批判能力还不足以分辨网络上所有信息的真伪性,往往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性,网络暴力、游戏、不健康的视频或帖子往往会对青少年的言行举止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而荒废了学业、因网络暴力引发现实中的悲剧、因被不健康的视频、帖子误导行为犯下大错等现象屡有发生。新媒体满足了青少年对新奇事物的探索好奇心,但受到一些负面案例的影响,有些中小学生完全屏蔽了网络信息,不去接纳网络中有利的资源,这使得中小学生不能在信息时代得到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就有待教育者给予正确的指导。

四、核心素养语境下提高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中小学生接触媒介的机会大大增加。针对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及核心素养体系中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从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层面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1.社会层面: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新媒体环境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社会相关人事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管制,使得不法分子得到严惩、法律的权威性得到加强。当然,这种监管机制是在确保新媒体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应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和网络不法信息案例教育工作,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对网络信息的认识。相关技术部门应在根本上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确保“人人平等”网络环境的健康运行。

2.学校层面:创设传播媒介知识的教学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多半来自学校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恰当的措施,培养、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前,国外好多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大、中、小的正规教育。学校教育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认识、密切关注媒介发展动态,这样才能采取更为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如聘请专家人士作报告、开展讲座沙龙、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举办媒介素养竞赛等。

3.家庭层面:营造与孩子共同探索的氛围

家庭作为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示范影响作用会对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注重自身媒介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批判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家庭氛围的随意性使得青少年可以自由选择查看网络信息,家长应多加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营造共同探索网络信息的氛围,确保孩子安全上网、文明上网、获得网络中更多有益的信息,同时提高孩子解析网络信息的能力、锻炼良好的判断力与思辨能力。

4.媒体层面:健全相关部门的安检制度

媒体机构作为网络信息产生、传播、应用的重要途径,其对社会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媒体机构人员应当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提高职业的责任感,严格制定健全的安检制度,确保网络信息的健康运转。同时,要引导中小学生对媒介制作流程的认识,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增强对媒介部门的了解,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框架中的元素也得到相应的调整,媒介素养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影响也在进一步扩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注重对其媒介素养的培养,确保在新媒体时代养成合理利用媒介的习惯,从社会、学校、家庭、媒体机构层面进行严格把关,除此之外,中小学生应不断對自身进行反省和认识、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为发展成为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合格公民打下牢固基础。

上一篇: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下一篇:追梦新时代童心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