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共10篇)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1

为进一步搞好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研究生处党总支决定将党员发展标准明确化、细致化,规范化,为广大研究生更好地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参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研究生党总支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以及《中共三峡大学委员会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并结合研究生处党总支的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发展党员的基本标准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觉悟高,发展全面;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群众基础好,生活作风优良;

3、参加过党校学习,并顺利结业;

4、积极分子满一年以上(含一年),经培养考核合格;

5、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

6、在思想道德、学习科研、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有突出成绩。

二、优先发展的条件

1、综合测评排名在专业前20%,学习成绩优秀;

2、获得专利或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

3、在高水平竞赛或大型文体活动中获奖者(如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求索论坛、运动会、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等);

4、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团员干部、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者;

5、担任研究生主要干部且工作业绩突出者。

三、不予发展的情况

1、有考试作弊行为者;

2、有论文剽窃等学术道德不良者;

4、内受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者;

5、一个季度内不向所在的研究生党支部汇报思想者;

6、毕业年班研究生没有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2

1 加强和改进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把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是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智慧和才华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1];同时, 把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加入党组织, 也是不断提高党在新的社会阶层和新形势下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迫切需要。可见, 培养发展符合党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的优秀学生党员, 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2 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校就加强和改进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但是, 从实际工作来看, 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党章》中规定的申请入党标准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许多高校在工作实践中, 对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一样, 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大学生发展党员标准的规定过于笼统, 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高校有标准, 但标准的具体执行性上弱。如有的高校强调, 要发展入党的大学生必须是学业成绩非常优异的、有些高校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这都不足以保障发展的党员的政治素质;多数高校也都规定了党员发展要政治坚定思想进步, 但不具体无直接操作性;甚至有些高校在标准上随意制定现象存在等等, 造成了目前高校党员发展工作重程序、轻标准, 重业务、轻思想, 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 给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2.2 大学生党员发展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前要有严格的教育培训, 这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目前, 各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培养流程, 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关,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有许多环节往往存在走过场,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较完整的党员发展工作模式, 没有达到帮助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等改正自身不足, 进一步能够提升模范作用、学习成绩、工作业绩、群众口碑等方面的目标[2]。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前培养教育模式, 在确定发展对象、发展预备党员等关键环节, 对发展过程的每个重要环节, 多措并举, 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3 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要结合实际, 将质量建设和监控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全过程, 有力提升发展党员质量, 发展一支信念坚定、品学兼优、作用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

3.1 严把入口, 强化发展标准, 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第一, 科学制定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细则。在政治素质方面, 主要考虑学生政治立场坚定,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进行主观世界改造, 积极参加各级党组织号召的党建活动;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及本人政审合格。在综合素质方面, 主要考虑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沟通、主动交流, 具有平衡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甘于奉献、主动担当, 能够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身心健康、乐观向上, 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在社会实践方面, 主要考虑善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主动参与科研, 经常下实验室, 教学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课程成绩优良;自主参与社会实践, 积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 社会实践成绩优良;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主动感受社会了解国情,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学生的群众评价、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

第二, 重视学生党员不同发展阶段脉络。在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阶段, 标准应逐级提高, 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贯穿于要求入党前后的整个过程中。针对各阶段的标准, 即要有延续性, 又要体现进步性。通过对不同阶段要求的提高, 着重反映大学生在争取发展入党和入党以后过程中不断要求进步的过程, 也为大学生党员进步提高指明了方向。在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阶段, 要对党的宗旨和自己的政治要求有深刻的认识;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思想变化;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能够保质保量的各类实践任务。在发展为预备党员阶段, 要对党的理论形成系统的认识;主动承担党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会实践效果显著;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存在的缺点。在预备党员转正阶段, 要主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 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综合素质突出, 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发挥党员作用明显;入党时的缺点和不足以有明显积改正。

3.2 创新模式, 注重实践提高, 确保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 构建理论教育模式。一是, 集中学习模式[3]。加强党校建设, 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历史、党所肩负重任的认识和理解。二是, 定点学习模式。规划党史纪念日教育, 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参加重大活动等时机, 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的考察,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端正入党动机。三是, 定线学习模式。实行跟踪培养责任制度, 规划入党培养人的日常培养。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或培养人继续跟踪教育考察, 经常性开展谈话交流, 进行帮助指导, 按期汇报思想制度, 保持经常性口头汇报, 至少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

第二, 构建综合素质教育模式。一是, 搭建锻炼平台。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不断提高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发展对象的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二是, 巩固交流平台。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强化责任意识[4], 进一步提升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培。三是, 延伸思辨平台。建立发展党员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正视个人缺点和不足的能力培养, 坚持日常考察与预备期满全面考察相结合、关键时刻与一般情况下的表现相结合、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 严格教育、严格管理。

第三, 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模式。一是, 建立积极分子培养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砥砺品格、成长成才, 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等领域的活动。二是, 建立积极分子培养社会实践体系。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 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完整保障体系。三是, 健全实践育人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提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等社会实践特色活动。

除此之外, 在新媒体时代, 高校要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模式践行模式, 搭建大学生发展党员教育平台、实务平台、互动平台。积极推行民主化发展党员标准把握过程践行模式, 建立群众调查制度, 发挥党外群众监督功能;完善支部推优环节, 发挥党支部监督功能;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纪律, 保障发展党员质量。

总之, 强化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 为我党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党员, 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而艰巨的使命, 也是我党能否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工作中, 要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科学规范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标准, 创新培养教育模式, 保持发展党员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 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光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2]胡芳芳.关于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15.

[3]蒋玄, 迟国东.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创新实践模式探析[J].传承, 2013, 09.

[4]黄林萱,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2.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内涵;评价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79-02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发展史有力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需要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学生党员是党员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在党员中占有较大比重。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及学业方面的表率作用,而且还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因此,探讨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及其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内涵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内涵

根据党章,党员的共性标准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入党条件、党员的基本条件及党员的义务。同时,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因此,党员不但要具备前面三个基本条件,而且还体现在“共产主义信念”与“先进性”。坚持党员标准,就必须全面地坚持上述规定,任何将这些规定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只强调某些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的做法,都是对党员标准整体内容的贬损和破坏,应该坚决纠正[1]。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具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成熟,那么,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呢?根据产品质量管理知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而标准是指衡量某一产品或事物应该达到的水平、尺度和必须遵守的规定。因此,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标准内涵,是指大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素质、专业能力与模范引领作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

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质量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服务人民大众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程度,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既然是为了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质量当然决定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需要与人民的满意程度,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因为追求共产主义事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其质量也为自己所规定。因此,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特征。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是对高校大学生党员自身党员先进性状况所设定的规定,是外界主体要求大学生党员所应达到的水平。所评价的主体或者说根据质量标准来评价的主体是多样的,可以是党员、也可以是一般同学或老师,可以是党组织,也可以是其他组织。他们都可能根据自己的观察与了解,依据党员标准对党员质量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评价的主体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因而使得标准的运用带有主观性。同时,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评价对象的表现又是客观的、现实的,无论其主观看法如何,现实表现均是客观的、确定的[2]。

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要面临新的任务,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大学党员质量标准也要发生变化,具有特定时期的相对性。但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确定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改变的,因而包含这一客观内容的评价标准是绝对的。所以,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又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二)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必要性

规范大学生党员行为和加强质量保障的需要。由于缺乏具体的党员质量标准规范,某些大学生党员对党员标准缺乏认识,对党员的先进性认识不到位,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行为偏离党章要求,在实践中不能起到党员应有的作用。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党员深刻理解党章的要求,正确把握好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约束自身行为,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实现在思想、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保障党员质量。

完善发展党员标准和树立大学生行为航标的需要。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可以通过加强运用标准来监督管理,规范发展党员标准,确保学生党员都能在思想与行动上真正入党,使得标准成为党员行动的标杆,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要求;同时,党员质量标准可帮助广大学生克服认识误区,增强行动自律性,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行动的航标,鼓励他们向党员标准看齐,增强党组织的模范引领作用,促进广大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效地探索党员进出机制和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党员人才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可以促进大学生党员不断进步。同时,对于不达标准的大学生党员在进行教育、帮助后,仍不能达到党员质量标准要求的同志,可以要求其退出党组织,优化大学生党员队伍。从而,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党员走向社会后继续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员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工作,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党员人才[3]。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构建

(一)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内容

根据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内涵,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内容应以政治思想、专业能力、模范引领为基本内容,全面评价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考察其能否在学生中起到模范表率作用、是否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政治思想方面。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质量标准要求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水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先进文化方向,应自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政治信念。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觉悟强,能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模范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关心同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4]。

专业能力方面。大学生党员在专业能力上,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示范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高,学习刻苦,自觉性强,认真听课,从不旷课。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优异,专业实践质量高、效果好。应用能力。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与实践活动,能主动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模范引领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应体现模范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作用。能以自己的优良举止与言行来激励和带动周围学生,增强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带头作用。带头参加各项科技、学术、社会实践、文体等活动中,带头执行学校的各种规定与改革。骨干作用。敢于坚持原则,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敢挑重担,能够成为学生的核心和中坚分子。工作能力。能及时、认真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热心为同学服务,具有为班、系、学校做贡献的能力与成效;具有协作精神,能团结与凝聚大多数人一起工作[5]。

(二)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指标的设立。为将质量标准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构建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政治思想(30%)、专业能力(40%)、模范引领(30%);政治思想包含的二级指标为政治理论(5%)、政治信念(8%)、思想道德(6%)、纪律性(6%)、诚实守信(5%);专业能力包含的二级指标为学习态度(13%)、学习成绩(11%)、实践能力(8%)、创新能力(8%);模范引领包含的二级指标为先锋作用(8%)、骨干作用(6%)、工作成绩(8%)、群众基础(6%)。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加以确定;各指标的评估等级由调查对象评定,设为好(10%)、较好(8%)、中等(6%)、一般(4%)、差(2%)。同时,“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法宝,因此,为确保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有效,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评价时,既要强调党员的自我评价,又要有组织与其他党员的评价。评价主体为党员自身、所在支部、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其权重比值为2:4:4。

评价标准指标的运用。一是评价前的准备。在对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进行评价前,应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院系党总支积极配合,召开有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成员、班级学生代表、班级主要干部参加的评价动员会议。二是评价。可按照学生党员述职、大会讨论、学生党员信息材料等方式,由党员提交自身评价、支部评价和干部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分。三是评价结果分析与运用。各支部(可以专业、院系为类)对当年党员的质量情况进行分类按指标统计、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鼓励优秀,教育后进,达到促进党员不断进步和质量提高的目的。

三、建议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在不断扩大,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公正、科学地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价,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是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实现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全面提高、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前面已对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但不可否认,由于党员质量标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内涵丰富的概念,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与专业能力还在不断形成与发展中,设计的质量标准与评价还有些不足,如指标权重、评价的方法、判断的主观性等方面还需在实际工作不断修正与完善。同时,可根据需要建立大学生党员信息电子档案、加强网络对大学生党员的评价,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与学生活动,在评价与实践活动中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真正实现设立党员质量标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怡娜.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路径探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4).

[2]冯天明.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3]刘晓洪,王雅琪.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9,(6).

[4]郑紫东,秦自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收费标准 篇4

一、学费:

博士研究生专业:10000元/年

硕士研究生专业:

1.学术型专业:8000元/年

2.专业型专业:

工程硕士:8000元/年

翻译硕士:10000元/年

二、住宿费:1200元/年(硕士);1500元/年(博士)

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每年60元,学制为2年的收取120元,学制为2.5和3年的收取180元。

四、教材费:300元(多退少补)

五、校园一卡通工本费30元、照相费15元。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5

一、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的条件 l、德智体三方面特别突出者并在全院起到标兵作用的享受一等奖学金并授予优秀三好研究生称号

2、成绩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研究生会、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者享受二等奖学金并授予三好研究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3、学习刻苦成绩优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者享受三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仅限于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 4在校、省、部以上重大竞赛活动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中成绩优秀或在重要刊物、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经评定为优秀为学院争得荣誉者享受单项奖。

二、人数及标准

1、一等奖学金优秀三好研究生按研究生人数的3比例评奖年度奖 500元人

2、二等奖学金三好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按研究生人数15比例评奖年度奖 300元人

3、三等奖学金按第一学年学位课总评前30评奖年度奖150元人

4、单项奖50——300元项。—2— 附2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年综合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备注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 结果 政治思想素质18分 理论学习8分 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生活、班会3分 根据考勤记录缺席1次扣1分扣完为止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5分 根据个人表现由考评小组评定0-5分 该项分数由考评小组集体评分。属个人打分视为无效分数。党员含预党重要集会或党组织生活缺席3次以上含3次的该项不得分3次以内按0.5分/次扣 纪律观念6分 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遵纪守法积极参与校院重要集会 根据考勤记录缺席1次扣1分扣完为止 正面宣传3分 关心集体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报道 根据有效证明在省级或以上刊物报道学校的加3分/篇在团中央网站等全国性网站报道学校工作的加1.5分/篇在校报或其他校内刊物报道研究生工作的加1分/篇在校广播站中稿或在校新闻中心中稿加0.5分/篇在大学生实践网、其他校内网站和研究生工作通讯投稿的0.2分/篇加满为止 道德品质1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做人准则讲诚信重大局 品质恶劣不诚实守信无全局观念难以与人合作共事的该项不得分 科学技术素质60分 学习成绩20分 本学年所修课程的平均分 学年所修课程平均分20 英语学习成绩不纳入此项 外语学习5分 英语六级、俄语四级及其以上 四级加1分六级加2分非英语专业专业四级加2分专业八级加3分英语专业GRE2000分、TOFEL90分以上、IELTS6.5分以上加5分俄语四级加2分通过学位英语加1分 四六级不迭加取高值学位英语与英语过级可迭加 —3— 计算机水平3分 计算机专业通过初、中、高级程序员测试非计算机专业通过国家、省二级、三级 前者分别加1分、2分、3分后者分别加2分、3分 学术科技活动及成果32分 发表论文情况20分 1篇论文第一作者被SCI、EI、SSCI、ISTP收录或有1篇文章在外文期刊上发表加8分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加3分/篇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加1分/篇加满为止 本人须将发表文章杂志的封面、目录及文章首页复印后上交作为加分依据。第一作者是指学生作者中列第一位 科研成果获奖4分 凭获奖证书按获奖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 参加学术科技竞赛如挑战杯等4分 凭获奖证书按获奖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 承担创新基金课题2分 承担创新基金课题1项主研加2分、参研人员加1.5分加满为止 参加学术报告会或其他交流活动2分 在校外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并提交交流论文的加2分在校内学术交流活动担任主讲加2分/次参加加0.5分/次 以自律部记录为准 文化艺术素质11分 寝室文化建设5分 积极投身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和绿色校园创建活动4分 按上学年寝室卫生成绩4获校优秀寝室、卫生免检寝室加0.5分 其中未住寝室者取该班级平均分 遵守寝室管理制度无夜不归寝、晚归现象、安全隐患等1分 夜不归寝1次扣1分晚归1次扣0.5分经查实寝室存在违章使用电器等安全隐患的扣0.5分/次扣完为止 文体活动6分 竞赛获奖5分 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加5分/人.次参加校级文艺竞赛按一、二、三等奖每人次分别加3、2.5、2分参加体育竞赛获单项一、二、三名的每项分别加3、2.5、2分第四、五、六名每项加1.5分期、八名加1分参加校级征文等文学艺术类竞赛按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加2、1.5、1分加满为止 参加文体活动2分 参加学校、研究生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文艺汇演、元旦晚会、运动会方队等参加一次0.5分 其中参加元旦晚会演出者每个节目0.5分参加其它文体活动以发卡记录为准。—4— 参与社会活动11分 担任社会职务6分 依据有关部门考核结果按优秀、胜任、不胜任三个等级团总支副书记、正副主席分别加6、4、0.5分部长、党、团支书、班长分别加4、3.5、0.5分副部长分别加3.5、2.5、0.5委员分别加2.5、1.5、0.5分。不能累加、兼职取高分 社会实践2分 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成果 获校级以上奖励凭证书加2分获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加1.5分有实践成果提供的加0.5分 其中实践成果包含回执、报告 三助 7分 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工作含助研工作、创新基金等5分 承担助研工作凭导师或课题组出具的证明加2.5分/项 以三助成果登记数据为准 承担助教、助管工作2分 承担50以上学时/学期的助教工作量或200小时以上助管工作量凭有关部门证明加2分承担25-50学时/学期的助教工作量或100-200小时助管工作量凭有关部门证明加1分 需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三助登记卡且有相关单位的签字、盖章证明 其他社会活动1分 业余从事青年志愿者活动或其他公益活动如义务执勤等 凭有效证明加0.5-1分 其他 1获得荣誉称号的国家级10分/项、省级5分/项、校级1分/项 2本学年内有见义勇为等光荣事迹或受到有关部门通报表彰的加2-5分 3经班级奖学金评定委员会研究其他可以享受加分的行为由班级奖学金评定委员会自行控制但此栏总分不超过2分 4本学年内受通报批评的取消评定资格 5本学年内受到警告及其以上处分的取消奖学金评定资格 —5— 附3 对单项奖评定的几点说明

一、单项奖的评定范围 凡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学术科技、文娱、体育、宣传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可申请评定单项奖在此期间内学院已经给予表彰奖励的不列入本次评奖范围。目前研究生部设立的单项奖有学术成就突出奖、文艺单项奖、体育单项奖、宣传单项奖。

二、评定办法 1.单项奖的评定在个人申请的基础上进行。申请须说明本人申请的理由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2.研究生部依据相关材料研究决定单项奖的获奖名单及相应等级 3.学术成就突出奖的评定结合论文发表和参加学术竞赛交流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虑。

三、评定标准 1.在国家及其以上级别的各类竞赛或交流活动会议中获得奖励的可申请评定特等奖 2.在省级各类竞赛或交流活动会议中获得奖励的可申请评定一等奖 3.在市级各类竞赛或交流活动会议中获得奖励或在学院各类竞赛或交流活动会议中获得一等奖的可申请评定二等奖已经给予表彰奖励的除外 4.在学院各类竞赛或交流活动会议中获得二、三等奖的可申请评定三等奖已经给予表彰奖励的除外 5.在各级各类竞赛或交流活动会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奖励。—6— 附4 各班奖学金核定评定指标 班级 参评人数 一等奖学金 评定指标3 二等奖学金 评定指标15 三等奖学金 评定指标30 合计 博士2008级 40 1 6 7 博士2009级 58 2 9 17 28 硕2008.1 81 2 12 14 硕2008.2 68 2 10 12 硕2008.3 82 2 12 14 硕2008.4 79 2 12 14 硕2008.5 75 2 11 13 硕2008.6 87 3 13 16 硕2008.7 81 2 12 14 硕2008.8 87 3 13 16 硕2008.9 81 2 12 14 硕2008.10 74 2 11 13 硕2009.1 105 3 16 32 51 硕2009.2 98 3 15 29 47 硕2009.3 104 3 16 31 50 硕2009.4 99 3 15 30 48 硕2009.5 99 3 15 30 48 硕2009.6 86 3 13 26 42 硕2009.7 85 3 13 26 42 硕2009.8 85 3 13 26 42 硕2009.9 84 3 13 25 41 硕2009.10 87 3 13 26 42 合计 1825 55 275 298 628 —7— 附5 各研究生班级奖学金评定结果汇总表 班级 序号 姓名 综合评分 排名 班级评定等级 备注 —8— 附6 研究生“学术成就突出奖”申报表 申报人 专业年级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成果类别 序号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 刊物级别 刊出时间 备注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专 利 备注

1、仅填报第一作者成果2009.9-2010.8

2、会议论文请在备注栏说明是否宣读专利成果请在发表刊物栏填写专利号备注栏填写专利类型

3、毕业班学生可填写待刊成果非毕业班只能填写已发表成果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6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长期以来大力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云南省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云南省在校学生人数每年都保持稳定的增长,到2009年止,云南省在校学生人数为957.97万人;全省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从2005年的153.6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72.83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当然,云南省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问题:云南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水平在全国来看并不高,2009年云南省义务教育在学生校人数占全国的4.183%而财政性教育经费仅仅占全国的3.1%,再加上云南省近几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方面,一些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优秀教师数量少,使得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是:随着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的改变,很多地区教育支出的构成与规模并没有随着学龄人口或在校学生数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致使教育经费支出效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据有关报道,西部地区初中在校人口自1995年以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许多初中校舍严重不足;而东部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其教育资源多因学龄人口的减少而处于闲置状态。因此,如何既要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是当前政府教育规划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当今的基础教育即义务教育。但是我国的义务教育情况并不乐观,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跟不上、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大多数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标、以分数论高低。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严重的不均衡,东中西部相差很大,各省内部的各市县出现发展不均衡,导致各地学生受到的教育不均。云南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中等城市的中小学生均教育支出是其他落后的小城市的生均教育支出的几倍,城市生均教育支出是农村教育支出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所以怎样使云南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在眉睫。如何把握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如何合理分配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标准以及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件对国家对社会及其重要的事情。在此前这方面的研究中,我们认为袁振国教授提出的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检测系数的方法是比较实用的。二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标准,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测度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标准和比例标准;

二、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三、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测度(义务教育阶段);

四、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及各省“财力缺口”的测算。

三 论文构成

全文分六章,章节如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标准和比例标准 第三章 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测度 第四章

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资的标准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第五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及财力缺口的测算 第六章 影响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实现均衡发展的策略建议

第二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标准和比例标准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目前教育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

i.ii.iii.iv.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民办学校者中的办学投入; 社会捐赠经费;

事业收入(学校收取的杂费等)及其他教育经费。2 主要影响因素

(一)云南省人均GDP收入。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受云南省教育经费总收入的制约,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必然就会得到相应的增加。据以往的研究,教育经费总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教育经费总收入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们选取云南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影响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首要因素,此处考虑到人口方面的影响,我们将云南省的人均GDP收入作为分析指标。云南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大,在05年就已经超过了4%,到09年已经达到6%以上,如下图

20092008.520082007.520072006.520062005.520050.0440.0460.0480.050.0520.0540.0560.0580.060.062

(二)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人数。增加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会使我省更多的适龄儿童得到入学的机会,使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普及,同时也会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水平。反过来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会要求义务教育经费相应的增加,因此云南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对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三)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显然对教育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建设所需的材料费用上涨,学生学习、生活成本的提高等等都受物价水平上涨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确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时候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和计量模型 1 数据来源

云南省以往各年的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来源于云南省各年的《教育事业统计摘要》,云南省人均GDP收入数据以及物价水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源。2 计量模型

(一)投入总标准的计算

我们根据影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三个重要的因素建立一个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Y=c(1)x1+c(2)x2+c(3)x3 其中,Y代表义务教育投入总量,x1代表当年人均GDP收入,x2代表当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x3代表当年的物价水平。利用往年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

(二)比例标准的计算

通过计算以往云南省教育经费总支出的增长情况,推算出所要计算年份的教育经费总支出数据,可以计算出义务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标准。

第三章

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测度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义务教育城乡间、地区间和校际间的差距,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义务教育惠及全民,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要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做起。因此本研究主要将教育投入作为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教育投入角度看,主要有教育经费、师资质量、师生比、教育设备等指标。可以这样假定,如果地区教育经费充足,就可以吸引高质量的师资、改善教育设施等教学条件。因此以教育经费作为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是可行的。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将选取云南省生均教育经费作为分析的主要指标。生均经费由经费总量与学生规模的比值而得,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直接、有效和公平的指标。

对生均经费的标准计算我们用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模拟,并对其进行验证。如下

设生均经费y与m个自变量因素x1,,xm存在线性关系:

y01x1mxm

其中0,1,...,m为回归系数,为随机误差。模型的求解的关键是要对0,1,...,m进行估计。我们在寻求参数0,1,...,m最佳估计值时,遵循的是使实际观察值和回归方程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即

ˆi)2(yi01x1imxmi)2 S(yiy最小。对0,1,...,m分别求偏导数,令导数为零可以得到m1个方

ˆ,ˆ,...,ˆ。则有 程,求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待估参数值01mˆˆxˆx.ˆy011mm对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

建立回归模型后还需要对应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线性关系进行检验,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可以使用复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复相关系数Rˆ)(yy1(yy)22ˆ为回归模型预测值,其中y为实测值,yy为实测平均值。使用F检验

F 12(1R)nm112Rm在一定的显著水平下,通过确定临界值F(m,nm1),若FF,nm1),在显著水平下线性关系不密切,反之线性相(m关密切,线性回归模型有使用价值。如果线性关系不密切则考虑非线性回归模型。

分析省际间和地区间的优势和不足,我们采用了衡量区位分布的LQ指数、比较优势的RCA指数和衡量地区机构差异的K-spec指数,衡量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在东、中、西部地区和31个省区市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的差距。我们选取了四川﹑广东﹑陕西﹑江苏﹑北京和上海来作为和云南省的比较对象。其中LQ指数﹑RCA指数和K-spec指数的表示为:

LQ=(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云南省总教育经费)/(全国义务教育经费/全国教育经费)RCA=(云南省总教育经费/云南省总财政收入)/(全国总教育经费/全国总财政收入)K-spec=k12EikEjk 其中Ei表示i地区的义务教育生均总经费,EikEiEj表示i地区的义务教育生均第k项经费。

LQ>1反映我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要相对于全国集中,RCA>1表示云南省在义务教育投资上要相对于全国具有比较优势,K-spec=0则表示两个地区义务教育完全均衡,如果K-spec=2则成为完全不同。

第四章 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资的标准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云南省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义务教育经费大多是由各地区县级政府来承担。因此本研究将选取云南省各主要州市的生均教育经费进行比较,来分析云南省教育发展的均衡状态。用以反映生均经费差异的主要方法为:

(y

(一)标准差

Sj1Njy)2N ym

(二)极差

Ry imaxymax

(三)极差率

Iymin

(yj1Njy)

2(四)变异系数

SNy 其中yj为一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的某项指标,ymax为最大值,ymin为最小值,y为平均值。

本研究将以主要州市、县为主要单位,先以州市为单位比较各个主要地区之间的差异,再以县为单位详细的比较全省各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情况。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模型

由于云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地区可供投入教育的经费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县,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如果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会给其政府造成比较大的负担,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因此,我们很难得出能使经费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标准模型,因此也很难得出绝对的公平标准。此处我们借鉴袁振国教授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方法: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检测系数,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将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研究教育均衡发展检测系数的建立。

洛伦茨曲线最初是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由积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状况来表示。这里我们用云南省各个州初中以及小学的在校生数占云南省总人数的百分比与这些地区教育经费占云南省总经费的百分比来进行研究。基尼系数是用来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里可以用来判断教育经费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由于这里只考虑到今后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而此前的差异考虑较少,这样对于教育落后的地区就有失公平,因此关于教育均衡还需做更多的研究。

第五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及各地区财力缺口测算 根据上一章并结合办学条件标准和教师师资标准求出的生均经费标准,用回归模型预测下一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从而可求预算出下一年的义务教育总经费。根据近几年的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其影响因素,可预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和各地区的在校学生人数,从而能预算出下一年各地区所需的义务教育的投入量,再根据其财政和相关因素求出各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的投资缺额。我们将通过比较分析各地区近几年教育经费(这里主要考虑事业费投入与基建费投入)的投入情况以及各地区每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来测算财力缺口。拿08年生均经费来说,昭通市的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有2384.36元,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达为5069.35元,我们将比较两地区08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同时分析两地区在学生人数,师资以及教育硬件设施之间的差异,以此判断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否均衡,是否符合当地的财政情况。省财政也应关注县甚至以下的行政机构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财政缺口,使均衡教育落实到最基础的地方。

第六章 影响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实现均衡发展的策略建议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7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有什么样性质的评价, 就产生什么样的体育行为。我们知道, 目的决定过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与之呼应, 从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本文通过对三年度的不同考核标准下的学生体质健康指数的对比研究, 寻找改革方向并为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 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及分值比例:

1.学习态度:指学生爱好运动, 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该项分值将依据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 平时上课的表现等来评定。

2.体育理论:每个学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最后以作业的形式来评定。

3.运动技能:指学生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学期测试专项运动技术或战术。

4.体质测试:指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 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项技能,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使身体更强健, 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评定。

5.课外活动:参加早操、课外活动及参加各种体育竞赛的次数评定。

(二) 测试项目

学生体育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男生1000米, 女生800米;立定跳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对长春理工大学三个年度的大二学生随机各抽取男生500名, 女生500名, 共计3000名学生。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根据需要, 设计了《学生课外锻炼调查问卷》由专家认定。并向测试者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回收率100%。

2.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和体质测试数据通过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三年度学生锻炼时间/周、次数周的对比分析

从表2中权重均数分布可以看出, 3个年度学生的周锻炼次数与锻炼时间为依次递增。由此可以看出, 在不同成绩考核标准下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变化均有影响。

(二) 三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指数的对比分析

注:以上成绩均为各个项目的平均成绩, 身高体重除外。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 从3000个样本身体素质的测定结果发现:不同年度成绩考核标准下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显著, 在国家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的男生5项、女生5个项目中, 不同年度考核标准下学生在同一个项目上的差异明显。

三、结论

1.不同体育成绩考核标准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不同的效果。

2.不同体育成绩考核标准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质锻炼的时间、次数。

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的各项改革策略将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不同成绩评价标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数影响的比较研究, 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评价标准,体质,健康指数,影响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46-47.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中的运动处方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效果显著;对锻炼态度较差的学生提升锻炼态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锻炼态度一贯比较积极的学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实验验证了《标准》中运动处方的个性化、可操作性等实用价值,建议对《标准》的运动处方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处方;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96-03

运动处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为改进、完善、提高、增强身体某一部分或整体的功能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的系列练习方法。鉴于运动处方对学生健康良好的促进作用,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和群体锻炼中,也被引入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测试数据,进行体质健康诊断,给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这为体育教学、增进学生体质、促进科学锻炼、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其简便易行、目的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效果性遭受到质疑。为此,我们对《标准》中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该处方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标准》的运动处方,实验对象是北京科技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37人,分别由3为教师授课。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国内有关“运动处方”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把握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客观、全面的研究方法提供参照。

1.2.2实验法本文主要通过准实验研究的方法,按照“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分别对前测结果、后测结果、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实验前,首先对学生进行《标准》测试,由其智能服务系统(Standard Smart Service System Ver3.0)将测试结果生成运动处方;其次,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前测的锻炼态度问卷调查,随后将运动处方发给学生;第三,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科学锻炼方法、体质健康测试和运动处方方面的知识;第四,学生根据《标准》的运动处方进行为期10周的锻炼,教师利用课上或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咨询;第五,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锻炼态度的后测。本文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使用了统计软件Spss13.0。

1.2.3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的问卷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量表3。在研究中,根据实际需要,主要考察了行为态度、行为意向二个方面。其中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肯定、否定或中性的评价;行为意向是指个体是否有参与锻炼的打算,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去参与锻炼,计划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学生锻炼态度基本情况实验前,对学生进行锻炼态度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表1):全体学生总体上呈现积极的锻炼态度;男生和女生的锻炼态度t值为3.000(P<0.01),说明男生和女生有较显著的差异,男生总态度分值为56.73,女生态度分值为52.36,因此,男生的锻炼态度总体上较明显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行为态度t值为3.315(P<0.01),说明男生的行为态度较明显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的行为意向t值为2.334(P<0.01),说明男生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从锻炼的意愿、投入度、价值认知、情感体验等方面男女学生差异显著,并且这些方面男生优于女生;而在锻炼消费、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锻炼频率、影响周围的伙伴参与锻炼、坚持锻炼的意志力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1) 实验前,男女学生的锻炼态度总体上都是积极的,但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多的良好态度,男生和女生差异十分显著。2) 实验前,男生和女生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行为表示肯定,男生比女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加有信心,男生和女生差异十分显著。3) 实验前,男生和女生锻炼的行为意向都不是十分积极,女生甚至有些消极状态,男生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4) 实验前,男生和女生均不了解科学的锻炼方法,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5) 实验前,男生和女生对锻炼价值的态度认知呈现积极的趋势,如承认进行锻炼对身体有益,锻炼时感到心情舒畅,也赞成花时间在锻炼上,但他们在投入锻炼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周围的伙伴参与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态度较却仍然较为消极。

综上所述,实验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有一定的认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和态度,不能深刻领悟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更没有能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不能理解大学体育教育中提倡的终身体育的目标。

2.2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2.2.1男女生之间独立样本T检验1) 态度总分t值为1.684,P>0.05,因此男女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实验后男生和女生的锻炼态度基本一致。从行为态度上分析,t值为2.109(P<0.05),可见男生和女生的锻炼行为态度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行为态度优于女生,说明男生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评价优于女生;从行为意向上分析,t值为0.687(P>0.05),可见男生和女生参与锻炼的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性差异;从了解科学锻炼方法上分析,t值为2.694(P<0.05),男生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男生在实验后学会了科学锻炼的方法,而女生却没有掌握。

2)所有题项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男生和女生在锻炼的占用时间、情感体验、是否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锻炼的体育消费、价值认知、影响周围的伙伴参与锻炼、投入度、坚持力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侧后阶段男女生锻炼的态度从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分量表上看,男生和女生的锻炼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在是否有参与锻炼的打算、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去参与锻炼、计划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这三个方面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男生和女生锻炼的行为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他们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评价明显不同,男生对自己的评价明显好于女生;男生通过学习运动处方掌握了科学的锻炼方法,而女生却没有做到。

2.2.2前后测之间的配对样本T检验1) 男生的锻炼态度在实验实施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运动处方实验对男生没有明显效果。在学习科学锻炼方法方面实验前后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通过运动处方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学科锻炼的方法。

2)女生锻炼态度的配对样本检验T值为2.525,T值为2.525(P<0.01),表示女生实验前后锻炼态度有显著性差异。行为意向T值为3.367(P<0.001),表示女生实验前后的行为意向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由于后测分值较高,离散值较小,说明实验后比实验前女生锻炼意向有非常明显提升,但参与锻炼的自我评价没有改变;此外,女生在锻炼中仍不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3结论与建议

3.1《标准》中的运动处方对部分学生效果显著本实验运用《标准》测试生成的运动处方为教学工具,依据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参与实验的每位学生提供出运动处方,对实验前后男女学生的锻炼态度进行比较检验,发现运动处方对于所有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效果显著,对女生提高锻炼的态度有显著效果。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处方对于锻炼态度较差的学生提升锻炼行为意向和态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锻炼态度一贯比较积极的学生更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3.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运动处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运动处方有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科学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每位学生的运动处方都会差别较大。

本实验运用《标准》提供的运动处方为129位男女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可操作的处方,受到学生的喜爱,实验验证了《标准》运动处方的价值,其对于学生建立正确体育认知、提高健康素质、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3.3教师素质对运动处方实施效果作用重大 教师是影响运动处方实施效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首先,教师要确保《标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使结果能够反映每位学生真实的健康水平。为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教师大致需要作以下工作:1) 大力宣传《标准》测试的价值和意义;2) 调试校正好测试仪器;3) 使测试员按照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进行测试;4) 使被试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接受测试;5) 保证学生的导入数据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其次,教师需要打印出每位学生的运动处方,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测试结果。第三,教师通过理论课讲解如何实施运动处方,最好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进行展示。第四,课上或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咨询。有鉴于此,实现运动处方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教师具有优秀的体育素养和极强的责任心。

3.4运动处方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标准》中运动处方虽然能够反映基本学生的情况,具有学科性、创新性等积极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锻炼的项目、内容、方法过于单一僵化,缺乏变化,有千篇一律的嫌疑,锻炼的时间、频率、负荷缺乏科学性。因此,整个运动处方系统的个性化、科学性、可操作性仍有待提高。

3.5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 本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样本量较小,鉴于存在地区差异、学校教育环境差异、师资水平差异、生源水平差异,应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2) 《标准》按照年级分组来提供的运动处方的方法有待商榷。大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生理方面也会由差距,仅根据年级分组提供运动处方的方法是否最为合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3) 本研究中使用的锻炼态度问卷仅能从一方面反映《标准》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如果要更为全面分析还需对运动处方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近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继宗,石雷.运动处方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1(1).

[2] 徐焰,马群利,王春生.构建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处方的必要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

[3]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9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课题组编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三峡大学研究生发展党员标准 篇9

学费等收费标准的通知

【颁布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发文字号】发改价格[2003]1011号

【颁布时间】 2003-08-22

【生效时间】 2003-08-22

【时效性】

中共中央党校:

你校《关于申请核定中央党校办学收费标准的函》(中校函[2003]27号)收悉。经研究,根据《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教育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价费字[1992]367号)第一条规定,现就你校研究生院、函授学院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学费等收费标准通知如下:

一、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学费标准。

(一)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每学员每学年8000元;

(二)委托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班学员,每学员每学年6000元。

二、短期培训进修费、教材费收费标准。

(一)短期培训进修费收费标准由你校根据提供培训进修服务的费用支出情况,按照补偿服务成本的原则确定,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

(二)函授学院教材费按实际成本收取。

三、考虑到参加你校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学费由所在单位

支付的特殊情况,为便于单位结算,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可按学年交纳或一次交清,具体缴费形式由学员自主选择。

四、你校收取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学费等收费,应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申领《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自觉接受价格、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你校收取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学费、短期培训进修费、教材费,应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通知》(财综[2003]29号)的规定,全额上缴中央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篇10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

土建学院董莪李鑫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日益庞大,学生党员质量问题随之凸显出来,本文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从入党动机、党员发展程序、学术学业状况、党支部活动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当前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革命年代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青年知识分子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对他们要“多方吸收,加以教育”

[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做好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工作,努力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祖国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在世纪之交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2]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012年3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发

[3]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

自21世纪起,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强势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大学生党员队伍越来越庞大,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成为高校面临亟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笔者于在2013年4月对武汉轻工大学学生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此论文。

一、调查基本情况

1. 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内容由基本资料、入党动机、党员质量、党员发展、学术学业状况、党组织活动和意见建议组成,共24个问题。

2. 调查基本情况

本课题在武汉轻工大学随即抽取了196名学生为样本做了问卷调查,涉及的学院有土建学院、动科学院、数计学院、艺传学院,调查,调查对象横跨大一至大四年级,其中入党积极分子占26%,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占74%。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大学生党员质量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6%。

3. 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所有信息均录入到软件 SPSS16.0中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8%的同学是因为“认同党的宗旨”而入党,入党动机端正,他们认为入党“是一种政治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在加入党组织之前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任务、基本路线等都有一定的了解;6%的同学入党动机现实性较强,他们入党是“为了

方便求职和升迁”,认为入党可以有效增加就业竞争力,满足有些单位招聘和公务员考试中必须是党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部分党员入党动机过于现实性和功利性,以至于在涉及个人利益时会积极主动,没有个人利益时则会逃避,党性有待加强;另外,调查结果显示还有6%的同学缺乏明确的入党动机,这其中4%的同学表示自己入党是“随大流”,2%的同学表示是“家长要求的”。由于这部分同学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入党,所以在理解党的宗旨、目标和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上表现出不透彻,在参加党支部活动时也变现的不够积极,笔者从几年的工作观察中发现尤其是高中时期就入党的学生大多在大学时期表现不够好,没有很好的做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2. 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在“近年我校发展的党员总体质量”调查中,10%的同学认为“很高”,45%的同学认为“较高”,笔者认为这与近年来我校不断重视党员发展和加大党员培养力度相关。近年来,在校组织部的领导下,我校各党支部不断加强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党组织进公寓、组织生活会、党支部暑假社会实践、党务工作专项检查等,培养和发展了一大批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党员,也使我校学生党员质量不断得带提高;但是调查显示还有38%的同学认为我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一般”,7%的学生甚至认为“较低”,究其原因,与学校规模急剧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完全学分制办学方式的推行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独生子女增多、贫困生增多、学生

[4]心理素质下降、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等问题不断涌现相关,这也表明我校大学生党员质

量保障工作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在“身边大学生党员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调查中,只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作用很大”,58%则认为“作用不大”或“没有起作用”。一方面原因由于有些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成为党员后,就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入党前后表现明显不一致;另一方面表明学校和各支部还应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培养工作,应把班风、学风建设平台与党员实践岗结合起来,让党员成为优良班风学风建设中的尖兵。

在“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实践能力差”和“服务意识差”分别占到42%和41%;在“认为我校现有党员(预备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中,有44%的受访者认为是“做事原则性不强,对同学的不良现象不劝阻,甚至自己还沾染了一些不良现象”,有37%的同学认为是“对集体的事消极,对同学缺乏关心”,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入党前培训多,入党后教育少。学校各党基层都会在入党前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要求积极分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积极表现,用实际行动入党,但是忽视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只是要求他们按时提交党费和自己的思想汇报;二是目前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队伍相对薄弱,在基层党组织中,低年级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是由年轻的辅导员兼任,高年级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大学生党员担任,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实际锻炼也深深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3. 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现状调查和分析

首先在“是否了解我校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的调查中,有97%的受调查者表示了解,仅有3%的同学“不太了解”;调查还显示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和党课的学习,这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从“入党联系人”了解入党程序的只有20%,笔者认为,从这也反映出入党联系人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在党员的发展中起到很好的引导和考察作用。

其次,关于发展党员的标准方面,笔者分别进行了积极分子确定标准和党员发展标准两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的同学认为应根据“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来确定积极分子;在“党员发展考察主要指标的重要程度”的调查中,“道德品质”、“入党动机”和“服务意识”排在受访者中的前三位,而 “学习成绩”在两项调查中都排在末尾,说明当前大学生更看重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党章中关于发展党员的标准,原则性较强,定性条件多于定量条件,主观标准多于客观标准,有普遍适用的条件而没有针对不同行业职

[5]业等专门条件,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缺少明确具体的量化标准,导致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会产生随意性,从而影响着党员的质量。

再次,对于发展党员是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87%的同学认为党支部“坚持标准,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11%的同学表示“民主渠道不畅通”,2%的学生认为“存在走后门现象”。另一项关于“党员发展公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2%的同学认为“经过公示且就反映问题进行了认真核查”,6%的同学认为“虽公示但就反映问题没有进行核查”,还有2%的同学表明“未公示”。从各项结果中可以看到我校党员发展工作基本保持了公平公正公开,在学生向上级反映的渠道上还需做些努力和改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留个电话号码或直接找辅导员和支部书记,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即使有问题要反映最后也没有去反映,因为他们不想得罪人或当“出头鸟”。

最后,是关于发展党员过程中满意与不满意的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发展党员工作中最满意的部分是“发展流程有序”和“发展比较公平”,分别占到49%和43%;在不满意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我校党员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党员发展机制虽然齐全但执行流于形式”,占到38%,其次“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不协调”占到26%,“学生党员的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占23%,“思想教育不够深入”占13%。从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很多培养考察工作流于形式,联系人大部分是由学生党员担任,由于对党务工作不熟悉,缺乏责任心,在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只负责把材料做好应付检查了事,有不少入党积极分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入党联系人是谁;所谓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在学生入党的优秀团员推荐、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和考察等环节中没有设立相应监督机制或流于形式。“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要求拟发展对象应接受群众监督,但是由于公示过程中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监督形式不明确,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监督,使有监督意见的部分群众也不能正确地、合理地、大胆地反馈监督意见,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6]功效。”

4. 大学生党员学业学术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学生党员课业情况调查分析。在被调查的192名同学中,64%的党员同学没有过挂科,28%的同学有过1—2门不及格,只有1%的同学有2门以上不及格,另外调查显示有7%的同学有过重修。考虑到我校是工科院校,有些学科确实难度较大,这个比例相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属于情况较好,但是根据“十八大”后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相信以后的党员不及格率会更低。

第二,英语过级情况调查分析。调查显示仅有56%的同学通过的英语四级,12%的同学通过的英语六级,通过率偏低。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取消了大学毕业与英语四六级的挂钩,很多大学生表示无压力,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中基本没有把英语四六级作为考核标准,忽视了英语四六级的重要性,这也是各支部在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第三,学生党员获奖情况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党员成绩较好,有42%的同学获得过校级奖学金,有13%的同学获得过省级及以上奖项,还有13%的学生表示获得过其他校级以上奖项,三项比例达到68%,仅有32%的同学表示没有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如果算上各学院学科竞赛、学院评先评优、各社团组织的比赛,获奖比例会更高。调查者中有3/4的同学为低年级学生党员,只要他们再刻苦些,仍有很多机会获得各种奖学金,从而优化学生党员的成绩结构。

第四,学生党员考试作弊情况调查分析。关于对看待“大学考试作弊现象”的调查显示仅有47%的学生党员表示“无法接受”,有47%的同学表示“有时可以接受”,甚至有6%的同学认为“完全可以接受”。考试作弊反映的是考风和学风的恶化,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高校,有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甚

至会出现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作弊行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认识,实行一票否决制,发现有作弊行为立即停止发展并上报处理。

5. 大学生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调查分析

党组织活动(生活会)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帮助学生党员端正党风、增强党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调查发现目前我校党组织活动存在针对性不强,党建工作内容相对空泛,党组织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等不足。

首先在调查对象中有65%的同学表示经常参加党支部活动,30%的同学表示会偶尔参加支部活动,没有参加党支部活动的有5%,调查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各基层支部组织活动内容和频率各不相同;其次在“参与党组织活动态度”的调查中,67%的学生党员表示比较积极,27%的同学表示是因为出于纪律要求无奈参加,还有6%的人表示无所谓,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党组织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决定着他们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从另两项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在“部分同学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53%和50%的学生党员选择了“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动形式单一”,具体表现在主题不够鲜明,党组织生活的导向性不明显,走过场流于形式,议题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明显,而在“最感兴趣的支部活动”调查中,“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学习”和“影视交流会”分别得到了67%、23%和22%的期盼率,这也表露了学生党员希望参加的党组织活动。笔者认为应将开展党支部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文艺作品评展、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滴灌式全方位方式将党的理论知识注入广大青年学生的心扉,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三、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为抓手,加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要以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国情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正确对待荣誉和个人利益,通过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让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端正入党动机。

2.规范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严格把关、保质保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是关键和核心,而抓好党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管理是促进和保障。首先严把入关口,完善团内推优机制。在团支部严格按照入党积极分子条件推优的基础上,通过辅导员和学生的面对面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入党动机,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口关;其次,建立健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制度。通过强化入党联系人制度、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党校培训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召开党支部大会,确定支部发展对象。在确定发展对象的过程中,支部大会上应充分听取入党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作详细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支部大会在充分听取支部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充分酝酿,支委会民主集中确定发展对象。再次,严格发展程序,实施入党资格准入制度。经过考察期的培养和教育,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支部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实施公示制度,对公示期反映出来的问题要仔细调查,认真分析,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各支部要根据发展标准,坚决否决入党动机不端正、在各方面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甚至还引起不良影响、入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积极分子的发展诉求;最后,通过预备党员述责评议机制把好转正关。对预备党员进行全程教育管理的前提下,对预备党员中期考核和转正时坚决落实述责评议机制,广

泛听取辅导员、任课教师、入党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经支委会审查考核、支部大会民主讨论及表决、上报上级组织和党委审批等一系列民主考核程序,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确保预备党员在预备期不松懈、不变质、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员角色。

3.拓展学生党员再教育载体,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党员质量,建立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首先是创新理论学习形式,要善于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途径,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除灌输政治理论外,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拓展党员实践载体,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学校、班级和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尝试“党员导生制”、“党建进公寓”、班风监督者等,鼓励大学生党员在校外实习、兼职、支教、挂职锻炼等,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建立红色“党员之家”网站,开设党小组微博、QQ群、短信平台等,方便学生、学生党员、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党基层应根据学生需求多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我校土建学院上月组织各学生党支部参观了湖北省嘉鱼县官桥八组,对学生党员触动很大,受到了学生党员的一致好评。通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让新发展学生党员认识到:入党只是一个起点,而

[7]绝不是一个终点;共产党员的称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二卷,第 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9.[2] 胡锦涛.迈向新世纪 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R].1998.6.19.[3]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3 -5.

[4] 陈刚,陈卫平,丁胜.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9.[5] 刘子金.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条件的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3:46.[6] 李小琼.浅谈高校学生党建监督机制的完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37.[7] 肖波.抓好“三注重”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4,18:33.备注:

本文为2012年10月武汉工业学院校组织【2012】13号文件立项的关于党建工作创新研究工作的结题论文。

课题成员及分工:李鑫问卷调查、分析 论文撰写

董莪理论指导、课题管理

胡高仕课题指导

上一篇:农行转型心得下一篇:期待重逢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