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横向议论(精选6篇)
一、目标概说
1、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
②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的基本特点;训练写作的技能,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
③ 培养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的认识,提高其认真组织文章的学习品质,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2、教学重点
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的基本特点。
3、教学难点
① 如何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② 对学生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
二、教学创意
这次写作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话题是“解读时间”。“时间”这个对象本身很玄妙,难以捉摸,这个话题比较难以把握,让学生对它作横向剖析可能会有困难,所以教学时应灵活处理,让学生用别的话题来进行部分写作练习。正如新教材的主编顾振彪老师在《21世纪高中作文教材的改革》中所说的那样:“一个单元中话题与写法缺乏必然联系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教材是这样设计的,使用教材时只要注意到这种情况:对于这个话题来说,用这种写法只是举例;对于这种写法来说,用这个话题也只是举例。学生在写作中,完全可以灵活处理话题与写法的关系。”
三、实施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语:大家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直刺青天,美!连绵的山岭横亘千里,气势磅礴,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汝若问我意如何,横看成岭气更雄!”山有横之美,文章也有横之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议论文中“横”的魅力。
(二)了解议论文常见结构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来看看议论文结构中的“横”和“侧”。明确:
一、横向并列结构
二、纵向递进结构
三、正反对比结构
板书上述三条。
(三)读美文,初步体会“横”的魅力
引导:我们先来赏析一篇使用横向并列结构写出的高考优秀作文。湖南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谈意气》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四)找论点,初步接触横式结构
提问:请大家找一找,此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找中心论点、分论点。
明确:总——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分——(并列)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总——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五)了解横向并列结构的基本特征
引导:由此文,我们可以了解横向并列结构的基本特征。明确:“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① 引论与结论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②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横向结构本论部分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呈并列式布局,从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六)提炼分论点的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动笔)① 学习因果分析法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横向结构本论部分由几个并列分论点组成,那么我们如何提炼分论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呢?从《谈意气》一文的分论点可以看出,它是定下中心论点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炼分论点。“人要有意气”,为什么呢?“人有意气,才能„„”,找出了三个原因。明确: 《谈意气》一文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就是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板书:因果分析法。
② 学习概念分析法
引导:我们来看一道作文题。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另外更好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请大家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学生活动:写《“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分论点。明确:分论点——(并列)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小结:《“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一文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内涵,提炼分论点 板书:概念分析法。
③学习条件分析法
引导:我们再来看一道作文题。
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提纲。学生活动:写作文提纲。明确:《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总——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分——(并列)
①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②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小结: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此种类型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板书:条件分析法。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七)横向结构的优点
引导:我们一起领略了横向结构的魅力,大家说说,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适时恰当地采用横向结构,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活动:探讨横向结构的优点。
明确: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八)以时间话题为文,运用横向结构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议论文横向结构的特点及优点,这时,我们来开动脑筋,挑战自我,用横向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写什么呢?就用我们最熟悉的“时间”为话题吧。引导: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读过哪些关于时间的名篇。明确:孔子说:“逝者如斯夫。”鲁迅说:“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无端地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朱自清曾用《匆匆》来表达他对霎时间的感受,李大钊用《今》告诫人们要把握现在,高尔基借《时钟》的“嘀嗒”之声揭示生命的历程,刘墉则在《创造超越的人生》中阐释“瞬间”和“永恒”的辩证关系。
实战训练:下面有二道关于时间的作文题,大家任选一题,采用我们学的横向结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根据下面的材料,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有段时间,下地狱的人锐减,阎罗王便紧急召集群鬼,商讨如何诱人下地狱。群鬼各抒己见。牛头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天堂!”阎王考虑了一会儿,摇摇头。马面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为所欲为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地狱!”阎王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旁边一个小鬼说:“我去对人类说:还有明天呢!”阎王终于点了头。
2、请看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把它和时间联系起来,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提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提示:黑色部分二个头象征“过去”、“未来”,白色部分象征“现在”。)
(九)课堂小结
结语:同学们,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都有其许多不同的侧面,揭示这些要素和侧面,也就揭示了整个事物。横式就是从几个角度去论证中心论点,即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要素组成分论点,然后逐一加以论述,最后加以归纳,得出结论。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做多角度的分析。
通过对“时间”的分析,我们明白了活在过去,那是徒劳;活在未来,那是虚幻;惟有活在当下才是真实。当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又无法掌握未来时,就应好好地把握与珍惜现在,不让它白白流逝,活出自我,活在当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附:教师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气更雄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议论文常见结构
一、横向并列结构
二、纵向递进结构
三、正反对比结构
横向结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因果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
二、下水文
把 握 每 一 天
随着太阳的落山,日子被贴上了邮票。夜,悄悄而来的邮差,背起了人们封好的日子,用一宿的行程把今天寄给明天。公鸡啼鸣,收到日子的人,又读起了新的一天。日子就在这寄出与寄回中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人们也就在寄出与读着日子中走完了一生。时光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慢慢流逝了。时光会倒流吗?我能比昨天年轻吗?不能,过去的永远过去了,不会回来了,那么请我们好好把握每一天吧。
也许你觉得光阴似箭,时光短暂,但只要珍惜它,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
时间是财富。15.8秒——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主持创新机器的技术改革,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就为国家创造了1600万元的经济效益。短短的十几秒的时间,竟能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令人难以想象,这就是时间的价值。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充电,我们就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时间是荣誉。12秒91—— “飞人”刘翔在雅典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那是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追风的青年传承了龙的神奇,这一伟大的时刻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中国人的荣誉。他向世界宣布:“黄种人也可以在田径赛场上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两年后,他瑞士洛桑打破尘封12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12秒88!他不断的超越,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中华民族„„
所以,我们不要哀叹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们应该养成珍惜时间、节约时间、用好时间的优良习惯,做时间的主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充实而无愧地对待生活中,把握每一天,成就美好明天。
也许你觉得光阴如河,时光漫漫,但它是试金石,用来考验我们、品评我们所做的一切。时间是鉴定书。20年——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成为英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交出了一封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20多年前他成为英雄,也许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他用20年的时间再次成为英雄,只有“英雄”才能做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时间是马拉松赛。30年——林秀贞,这位让九州动容的农村妇女,用毕生的光阴帮助他人,30年如一日,她克服各种困难,像亲生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她朴实淳厚,牢记母亲的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她用自己的热心温暖了世道。在时间的长跑中,她是胜利者。
人生就是时间的积累,我们无法把今日存入银行,明天取出来再用。所以,我们应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把握每一天,不要企图把今天留给明天。
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我们已经读完,今天即将过去,而时间的邮差也马上要为我们送来明天的日子。我们不能痴心妄想了,上苍给予了我们今天,就给予了我们机会,我们不要奢求太多——把握好每一天就足够了。
三、教学反思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这个写作专题,我体会颇多,在此凝结成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向学生点明误区。误区一,“文体不限”即不考虑文体。近几年高考作文大多文体不限,给了同学们极大的表现空间,但一些同学理解为不要文体,或者对文体把握不准,致使文体杂乱,不够规范。比如,看开头象个记叙文,后半部分又写成了议论文,或是议论文中叙述的比重过大,结果不伦不类。误区二,记住一二种结构模式有“八股”味道。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达芬奇都从画鸡蛋开始学画。由于近年来许多考生不会扎扎实实地说理,总爱似是而非地玩“深沉”、弄“哲理”,故议论文的基本规矩更有必要加以强调。第二、紧扣《语文考试大纲》。此专题为第四册高二学生所用,可以不直接点出《语文考试大纲》,但在教学中应该贯彻考纲精神。考纲上“基础等级”的第二条要求是“符合文体要求”,说明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如果写议论文就要符合它的要求。第五条要求“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二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本次作文专门训练议论文横向结构,强调议论文结构的重要性。第三、注重引导,多加鼓励。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因知识欠缺或紧张等原因而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这时授课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即使不能使学生做出合理的回答,也要让他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比如做提炼横式结构分论点时,有的同学列出一条后第二条就想不出来了,这时老师可以分析肯定他这一条分论点的合理性,然后顺其思路予以点拨,或者将他这一条和别的同学的二三条合在一起,说“把你们的综合起来就很完美了”。第四、要精心选材。“时间”这个话题学生很熟悉,从小学学写作文时就开始写,但正因为写得太多,也造成了“审美疲劳”,难以提起兴趣。可以让学生将关于“时间”的一些说法加以概括,要提醒学生注意那些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思考的说法,然后在班上交流、讨论,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注重了选材,选了“阎罗王召集群鬼商讨如何诱人下地狱”和“瓶子与人视觉误差图”二则很有意思的材料,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第五、写好下水文。所谓教师下水文,就是在教学生作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排除忧虑,自己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所以“好”的下水文不能只是好文章,还要能拉近学生和作文距离,消除神秘感,排除忧虑。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甚至作家写的“下水文”是好文章,却不是高考考场上能写出的文章,反而让学生增加了写作的疑虑。例如2002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请魏明伦就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写一篇作文,请两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评判,结果被判不及格。评卷教师认为魏明伦的作文带有明显的魏氏杂文的风格,“是好文章,但不是好考卷”。所以,我写下水文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看了觉得不错、有启发,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他们也能学着写。
第六、点评要实在。学习这个写作专题目的在于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式,所以在点评时一定要突出“横”的作用。我的方法是挑出几篇好的作文,由小作者上讲台写出自己作文的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这样全文的提纲就出来了,让同学们抄录下来并短时间讨论,最后小作者再朗读。学生读完之后由我作点评。这么做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横”的魅力,并从中领悟到作文前写提纲的好处,养成作文前编写提纲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把无目的、无计划、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的关键。简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要采取合适的途径将教学意图传达给学生,并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六、学生例文 珍 惜 时 间
荆南高级中学
谭小丽
鲁迅曾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又曾说过“时 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这些至理名言,都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是充实的。
珍惜时间,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永恒的快乐。感动中国的黄舸,一个阳光少年,面对时间一分分的流走,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在慢慢的流逝,但他并没有让这些时间白白流走,而是将这一分一秒的时间都牢牢抓住,用自己的笑声、用自己的感恩之心使它们跳跃起来,变成一曲优美动听的歌。黄舸让时间随着他的轮椅流淌,让快乐永远伴在他和他人的左右。试问,一个不珍惜时间的人,他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体味到什么?我想,不过是和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口吞下,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那么哪还有快乐可言?
珍惜时间,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在空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邰丽华,一位容貌出众的女子,不幸的是,她却是一个聋哑人。但她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自己的人生,放弃上天赐给自己的时间,相反,她却是争分夺秒的练习舞蹈,练到膀子肿了、脚趾肿了依旧继续的跳。要不然她怎会有如此出众的成就?要不然“千手观音”怎会打感千千万万人的心?邰丽华将时间变成了台阶,让她一步一步往上走,走到顶峰。试问,一个不珍惜时间的人,他会让时间把他的生命构绘成一条完美的弧线吗?我想,只不过是一条平平的直线,没有起伏。
珍惜时间,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辉煌。刘翔,亚洲飞人,他用12.88秒的时间打破了世界纪录,让世人为他骄傲,为中国骄傲,如果不是他平时在训练中珍惜时间,秒秒必争,现在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怎么能让全世界为他欢呼,为他鼓掌?刘翔将时间变成他手中的王牌,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出王牌,赢得胜利。试问,一个不珍惜时间的人,他懂得出示这张王牌吗?只可能随意发牌,被别人的王牌重重的压在下面。
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吧,让我们的生命唱起来,让我们的生命舞起来,让我们的生命亮起来!
简评:
本文采用横向结构:引论、结论均点题,相互呼应;本论部分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使用“因果分析法”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炼的。作者从近三年CCTV“感动中国”中各选一位人物作论据,有说服力,有时代气息。而且文中有反问句、有感叹句,句式灵活。只是文章标题偏于直白,若能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则更好。
时间的厚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荆南高级中学
谭 锦
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但能增加时间的厚度。——题记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帝王将相,功过是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但山河依旧,昔人已去,他们都已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面对这,我们不要感喟人生易逝,岁月难留,我们要能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民族英雄岳飞被害**亭,年仅39岁,正当壮年,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偏安的多事之秋,刺上“精忠报国”,写下“还我河山”,高声吟唱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决心要直捣黄龙府,打得金人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如一朵开得正艳的花被狂风吹落,短短的生命却是浓缩的精华,较之碌碌无为空活百年的人,其时间岂只厚百倍!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年少的班超由于家境贫寒,只能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面对岁月的流逝,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该拥有的,人生纵使没有大志也不该整天只抄抄写写。于是他将笔重重一掷,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便演绎出了出使西域的传奇人生。而他所做的,就是时时刻刻把握着时间,憧憬着未来。试想,倘使没有那千钧一力的一掷,历史便少了一段传奇,而班超纵使长命百岁,也只会一辈子哀叹人生无味的。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屡试不中,生活贫苦,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面对一次次打击,蒲松龄从没放弃书写《聊斋志异》。好友劝他不要写小说,全心全意考功名,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要证实自己的价值。于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问世了。于是,一个失意文人终于懂得了怎样去把握人生,呈现生命的价值。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将会抒写出人生的传奇!
简评:
此文标题新颖,有内涵,行文中多处点题,紧扣中心。作者在第一段就点明中心论点,然后使用“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的角度提炼出并列的三个分论点,结尾再次点明主旨,结构严谨。是一篇典型的横向结构议论文。
一、事例论证运用的误区
例:宽容可获得友谊。《史记》中有记载, 廉颇是名武将, 有勇有谋, 却无智。在战场奋勇杀敌, 屡立战功。蔺相如起初并不是很出众, 受人几次举荐, 担任使者并谈判成功, 被任为相。可廉颇很不服气, “不忍为之下”, 处处针对蔺相如, 蔺相如上朝皆称病, 路上遇到廉颇调头就走。仆人“以之为耻”, 想另谋工作, 蔺相如却说:我之所以这么做,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结果廉颇负荆请罪, 从此两人成了好友, 一起为国效力。如果蔺相如不是学会了宽容, 而是与廉颇搞内战, 那国家肯定灭亡, 相反正因他胸襟开阔, 才有了这份友谊。所以, 要学会宽容。
问题诊断: (1) 叙述宽泛, 没定向, 不集中。近二百字的“叙述”真正能体现“宽容”过程的文字不多, 相反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却占了文段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 (2) 说理空洞, 没到位, 不具体。六十字的“说理”没有紧扣所举事例展开, 说不到关键点上, “水”“乳”没有“交融”。所以, 即使采用了经典案例, 说服力依然不强。
二、运用例证法时一般的分析说理步骤
“磨难, 也是一笔财富。”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多次被贬, 下狱, 晚年被流放到荒芜的海南岛, 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或许, 正是生活的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 如果他终日醉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 他又怎能吟出‘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名句;如果他终日置身于达官显贵、府第官场之中, 又怎能超然于“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呢?饱经风霜方能凝练出首首好诗, 历经磨难而壮心不已, 方造就了苏轼这样一位才华盖世、后人景仰的伟大诗人。
结构可分为4层: (1) 开头摆中心论点, 一是论点鲜明, 二是起到规范作用, 以免以后的内容脱离中心。 (2) 举例子。议论文中的例子与记叙文中的不同, 要求概括、定向。 (3) 分析例子。这是使用例证法最重要的一步, 也是最难、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一步。 (4) 总结句, 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
三、举例论证结合常见的几种分析说理方法, 弥补“事例机械组合”的缺陷
1. 事例因果分析法。
这种方法的要领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 作结果或原因的探究说理分析, 进行“因果对举”。例:磨难, 能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很多伟人是在厄运中创造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书写了命运的华章。贝多芬双耳失聪, 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 撼人心灵, 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 顽强抗拒厄运, 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 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 不为失败所吓倒, 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2. 事例假设分析法。
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 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例:我们不是为王献之成为继其父之后又一位书法名家而称颂不已吗?我们不是为陈景润在艰难中创下的成果而惊叹不止吗?但试想, 如果王献之没有写尽十八缸水的勤奋努力, 而只是一味羡慕其父的成就, 那么, 他何以能有笔走龙蛇的功力?如果陈景润当初在斗室中不是沿演草纸垒起的台阶步步攀登, 而只是神往哥德巴赫猜想的辉煌, 他何以能距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仅一步之遥?……临渊, 不应是为了羡鱼, 要是为了饱食鱼的美味, 那就赶快退而结网吧!
3. 事例正反对比法。
高一的我们常常为如何写好议论文而发愁,有时想到一个好的中心论点,却不知道如何去议论。这实质上是我们不了解议论的方法。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最基础的、最有生命力的议论方法就是横向展开议论,它的优点有:(1)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2)使议论气韵酣畅,增强说服力;(3)显示作者思维的开阔,思想的深刻;(4)节约时间,快速成文,取得高分。
技法梳理:
一、什么是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在论证中,对中心论点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主要表现为并列式结构。例如《谈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从意气的作用角度设置)
(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情感)
(2)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行动)
(3)人有意气,就摧不垮,压不倒。(意志)
二、如何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是提取分论点,那么如何提出分论点呢?主要方法有三种:概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
1.概念分析法。
从“是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里关键词的内涵进行分析、阐述,提炼分论点。
例:以“我们需要宽容”为中心论点,分论点提炼如下:
分论点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分论点二: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
分论点三:宽容是一种可贵的品格。
分论点四: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例2:以“阅读引领你成长”为中心论点,分论点提炼如下:
分论点一:阅读使你更加和谐地融入环境。
分论点二:阅读使你心理上有所依恃。
分论点三:阅读使你精神上无限充盈。
2.因果分析法。
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
例1:以“我想握住奋斗的手”为中心论点,分论点提炼如下:
分论点一: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
分论点二: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
分论点三: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提升自我素质的前提。
例2: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中心论点,分论点提炼如下:
分论点一: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二: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三: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条件分析法。
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思考,设立分论点。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产生结果的“条件”。
例1: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论点,分论点提炼如下:
分论点一:学会欣赏别人,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对己)
分论点二: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学习借鉴。(对人)
分论点三: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双方)
例2:以“只要你细细品读,人生就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为中心论点,分论点提炼如下:
分论点一: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
分论点二: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获取教训)
分论点三: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和喜悦。(学会珍惜)
三、横向展开议论的全文结构模式
横向展开议论的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本论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绘画,我们讲究“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文学,我们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音乐,我们讲究“弦凝声歇,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白,让艺术更丰富,更精彩。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思路引擎: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如:人生也需懂得“留白”。
围绕这个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留白”的内涵,如:①“留白”是留下闲暇,为未来充电。(例子:杨澜在自己事业最辉煌的时候,辞去了央视的工作,去美国留学,她正是借这一段艺术人生中的留白岁月,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②“留白”是留下真诚,赢得民心。(例子:竞选总统前夕,林肯面对一个议员的故意羞辱,不仅没有反击,而是自豪而谦卑地说他父亲的修鞋手艺是无人能及的。面对林肯的真诚,所有嘲笑都化为热烈的掌声。)③“留白”是留下高洁,坦荡做人。(例子:20世纪90年代一代宗师冯至未能如期交出有关里尔克的稿子,并在后辈叶廷芳面前坦然说,他交不出稿子的原因是没有搞懂里尔克的后期作品。叶廷芳宽慰他可以参考别人的,不料冯至马上反驳,说那是问心有愧的。)
也可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人生需懂得“留白”的原因,如:①懂得“留白”,可以更好地创造与前行。②懂得“留白”,可以赢得人们的爱戴。③懂得“留白”,可以获得高洁的人生。
还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留白”,如:①“留白”,需要超前的眼光。②“留白”,需要真诚的态度。③“留白”,需要高洁的灵魂。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教学目标:
1、解读时间,把握珍惜时间的重要性.2、了解横向展开议论的结构特点.3、运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4、掌握议论文结构层次的一般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所反映的逻辑思维过程。
5、把握议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式。
一、导语设计
明代钱福写了一首《明日歌》,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又写了一首《今日歌》,曰:“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努力请从今日起。”“今日”与“明日”我们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想一想,我们还读过哪些有关时间的诗文?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汉·刘向
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唐·王勃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
二、合作探究
阅读何为的《论时间》一文,展开讨论分析:
1、列出提纲
明确:文章大致是这样的思路:
一、提出论题(第1段):时间
二、分析论题(第2~5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时间①时间很玄妙。②时间是个谜。③时间不可捉摸。④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三、解决论题(第6~7题):联系现实,提出了“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2、这是一个怎样的议论结构?它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的整体结构是总分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过程,而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横向展开的方式,即:并列式结构,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时间的意义,这样的结构在议论时,能够条理清晰,说理严密。尤其在分析问题时,采用的横向展开议论,围绕某一论点,在同一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议论。这样使得说理更全面,结构更清晰。
3、规律总结
横向展开议论的结构注意要点:(1)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4)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三、方法点拨
1、因果分析法(学习例文)
从《谈意气》一文的分论点可以看出,它是定下中心论点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炼分论点。“人要有意气”,为什么呢?“人有意气,才能„„”,找出了三个原因。
《谈意气》一文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就是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2、概念分析法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另外更好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提纲。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请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分论点——(并列)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一文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内涵,提炼分论点。
3、条件分析法
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纲。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分论的提纲。
总——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分——(并列)
① 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② 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 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 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此种类型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
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四、训练提升
1、以题目“谈谦让”列出几个分论点:
明确:中心论点: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
(1)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2)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3)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
2、社会是一本书,人生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品读人生》为题列出几个分论点:
明确: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就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分论点从读的方法角度设置)
(1)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
(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获取教训)(3)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学会珍惜)
五、总结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适时恰当地采用横向结构,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都有其许多不同的侧面,揭示这些要素和侧面,也就揭示了整个事物。横式就是从几个角度去论证中心论点,即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要素组成分论点,然后逐一加以论述,最后加以归纳,得出结论。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做多角度的分析。
六、例文品鉴《珍惜时间》
七、写作训练
引议联结法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技法,尤其多用于读后感、观后记、材料作文之中。
此类议论文时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引--巧妙引入,提出观点。
针对论题以肯定的判断提出一个鲜明正确的观点,是这类议论文常规的开头方法。观点的提出,可采用如例文那样以冰心的诗引出“成功的花朵,需要勤奋的浇灌”的观点。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转述材料的方法,讲小故事的方法等。
议——阐释论题,概括议论。
观点提出后,不要急于列举材料进行论证,一般先要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论:一是对论题作精要的阐释。二是对观点作提纲挚领的概括议论。如文中的第二段文字便是以极其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的事实,既对观点作出初步的总体论证,又为下文选择材料确定了方向。可见,这种议论在证明型议论文中起着上承观点下启具体论证的枢纽作用。写作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议论,可以帮助我们纠正急于列举材料加以论证而忽略以必要的议论作过渡的通病。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作此类议论文主体部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联系实际运用充分的材料——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在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会精心选择和组织典型的事实论据。如例文选择了爱因斯坦、梅兰芳、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材料,并在举出材料后作出议论,以让材料与观点浑然一体。
结——总括议论,激励劝勉。
总括议论,就是要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来个收拢,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回应开头处的观点。结束时可升华观点,可激励劝勉,如文章的最后。但我们应注意劝勉激励的话,既要精练而富有感情,更要注意得体而诚恳,在措辞语气等方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本文是一名老师的.讲话,所以字里行间寄语殷殷期望。作为学生,则不宜居高临下地劝勉和发号施令。
以上所介绍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初学者如能理解掌握,反复训练,定会走出议论文写作的困境。
但因是常规写法易让人感到千篇 一律,所以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追求散文化语言。也可在结构上进行创新,如片断组合、排比构段等。
【例文】:放飞自己
你可曾见到傲立在悬崖上的孤松,在寒风中它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时,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你可曾见到清香扑鼻的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依然亭亭玉立,那是由于它在严冬中成长时,已经承受了酷寒的考验;你可曾见过翩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是如此矫健,那是由于破茧时,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这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过程中不磨砺,不锻炼,能力又怎能形成呢?所以我们要学会放飞自己。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只鹰,后来这只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很伤心,可是令他不解的是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了呢?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这个人们为他制作的笼子里,生活无忧,自由自在,真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都不需要鹰自己觅食,没想到就在这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鹰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现在飞回森林中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活活饿死。我们难道不是一样吗?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的生活,从没有经过历练,遇到困难时,就像失去了罗盘的船只,在大海中漫无目的的航行。其实我们就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终究要出海,要经历风浪,终究是无法避免的。
马卡连克曾一针见血的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危言耸听,清华大学曾经辞退了一名优秀大学生,原因是该大学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还有一女学生在学校不知道鸡蛋怎么吃,竟哭着捏着两个鸡蛋跑回家,这些可笑的事居然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不禁令我们深思。其实并非是用甘蔗汁浇的甘蔗才甜,用香水浸泡的花才芬芳。人生的许多路,许多黑夜,都是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的,父母是无法取代的。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除了要论点正确、鲜明外,还要考虑论点的提出方式。一是先提出论点———就是“议”,然后用事实证明———就是“叙”;或者一是先摆出事实———叙,然后引出论点———“议”。
论证过程中除了论证严密、合乎逻辑外,还要做到论据充实。论据可以是理论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实际上,这两种论据多同时使用。理论论据就是“议”的部分,可以是马列主义原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普遍真理等。事实论据就是“叙”的部分,可以是名人故事、典型事例。二者结合使用,可以使论证有力,令人信服。因此,议论文如果只讲道理,只议不叙,就会变成枯燥的空洞的说教;反之,如果满是事实,没有议论升华,就只是事件的罗列堆砌。可见一篇好,应该做到既有“点睛”之“议”,又有“血肉”之“叙,这样叙议结合,才是一篇好文章。
那么怎样做到叙议有机结合呢?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全文布局的论点提出部分,一是论证部分。
先说论点提出时的叙议结合,这时,往往是作者先叙述一种社会现象或是某种客观情况,再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如:2012年课标卷《随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开头:
毕淑敏曾说:“如果想让你的精神小屋温暖如春,请打开心窗,让爱的光芒照射进来。”
我说:“如果想变的快乐,请随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让自己和他人都品味生命的美好。”
修船工随手帮助船主的一件小事,不仅救了船主的孩子,也使自己获得感激,由此可见,随时伸出援助之手,可以让生活之花开得格外美丽。
作者先陈述了毕淑敏的话,进而引出了“我”的话,要想快乐,请伸出援助之手;再由修船工帮助船主一事,修船工即救人又利己的一个伸手举动,得出“随时伸出援助之手,可以让生活之花开得格外美丽”的观点。
或者是先议论某种观点的重要性,提出论点,再以事实加以证明,如:2012年课标试卷《举手之劳利人利己》这样开头:
世风里爱是信物,人海中善乃慈航,爱让举手之劳之花绽放!【议论】
举手之劳时寒冷冬夜送出的棉袄,温暖了你我的心扉;举手之劳时风雨交加中伸出的一把雨伞,遮挡了你我的风雨;举手之劳时饥渴难耐时递来的一杯热茶,滋润了你我的心田……【排比叙述】
举手之劳更是修船工的顺手补洞之举,惠以船主家人之安全,惠以自己之赏赐,故曰:举手之劳利人利己。【议论】
作者先从议论举手之劳的重要入手,又排比叙述三件生活中的小事,再从修船工那一伸手利人利己的举动,有力地论证了举手之劳利人利己这个观点。
再说论证段落部分的叙议结合。
先议后叙。如:2012年高考课标卷《拥抱感恩》,作者从落叶、鸟儿、花儿懂得感恩得出一个论点:感恩无处不在,社会因感恩而美好,生活因感恩而精彩,然后在分论点中写道:
拥抱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内心必定充满阳光;懂得感恩的人,他的胸膛一定充满爱的力量。【议论】鞍钢集团职工郭明义,30年来用微薄的薪金撑起了10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的鲜血挽救了75条生命,用自己的爱心唤起几万人参加爱心活动。对社会感恩,他心中拥有一份责任,社会也同样给予他肯定,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叙述作结】
先叙后议。如:2011年河南高考作文《小爱大成》:
他弯曲的脊背在灯下忙碌,现在的他依然不引人注目,这个勤劳朴实的汉子,用一串串羊肉串,串起了希望的灯火,他就是阿里木。【叙述】
他能做的事情不多,却尽心尽力。灾区的孩子们没有书包,他二话不说用微薄的薪水来资助。他捐款上万却从不张扬,没有人要求亦没有人监督,他用自己微小的爱凝聚人间的善。汶川地震,他奔赴灾区;孩子失学,他伸出援手。【叙述】正是他个人微小而朴素的恻隐,掀起了整个社会向善的涟漪。【议论】
他的爱似阑珊灯火的蓦然回首,又如惊鸿一瞥那般明媚。举动虽微,却大爱无边。【议论】
作者先从阿里木卖羊肉串说起,到平时生活中帮助他人,再到汶川地震时奔赴灾区,向失学的孩子伸出援手,然后把他的这种举动虽微的小爱,映射成一种无边的大爱。
概括排比。就是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这种概括排比“叙例”,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如论证“逆境可以成材”则可如下排比概述: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宫刑著成《史记》。
如论证“坚持是成功的条件”则可如下排比概述:马克思花了40年终于写成《资本论》;托尔斯泰历时37年最终写完《战争与和平》;司马光写用了19年终于完成《资治通鉴》。
【议论文横向议论】推荐阅读:
议论文之横向展开议论10-20
议论文的议论11-13
以勤奋为话题的议论文-议论文12-26
议论文写作技巧 如何写好议论文06-26
君子善假于物也议论文-议论文11-21
品味议论文05-24
救人议论文06-16
理想 - 议论文06-21
潜力议论文07-01
磨炼议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