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篇1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1 ?

原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我认为简单的问题,只要简单的讲解、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能够理解、掌握该知识了,但是当学生真正做起习题或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给学生表现能力的机会,课堂没能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努力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所有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学生代替完成,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完成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仅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长时间记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寻找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所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 20xx 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我所任教的班级达 A 率、达 C 率、平均成绩均居全县前列 ?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对于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不无禆益的。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2 ?

xxxx 年 12 月,加入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组,并成为课题主研教师。为期四年的课题研究,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付出了辛劳与汗水,也收获了欢笑与喜悦。现写下自己的研究心得,再次回顾难忘的四年的时光,聊以自勉。

课题研究,敦促我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作为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肯定知道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究竟该怎样着手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培养?我的大脑一片茫然。因此,我开始阅读关于习惯培养的相关书籍。《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怎样纠正坏习惯》。我似一名沙漠中的行者,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本又一本书籍。名家大师们对于习惯培养的著名言论,让我对于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

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坚定了习惯研究的信心。通过阅读,我也接触到了名家大师们进行习惯培养的具体做法和策略,这对我的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阅读书籍,增添了我的课题研究的底气;而阅读期刊杂志和上网阅读相关文章,则帮助我与时代同步,时时接受新鲜信息。《少年儿童研究》、《班主任》等期刊杂志上面的文章,有不少与习惯培养有关。因此,我也定期阅读。此外,还经常上网阅读同行们撰写的习惯培养的经验文章,也同样让我受益匪浅。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我还认真地进行了摘录,并结合自己的习惯培养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让我学会做一个思想型的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和与同事们的交流,我学到了习惯培养的一些好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适合于我的学生吗?应该怎样调整,才更适合班上的学生并且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呢?作为课题的主研教师,在注重兼收并蓄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同样的培养方案,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效果颇佳;而对于有的学生,却收效甚微。这又是何故?对于这样的学生,培养方案又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这些,都是需要我不断思考的。而就是在这样不断实践和不断的思考中,我逐渐积累了习惯培养的经验,比如,怎样进行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

课题研究,让我认识到习惯培养的持久性。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二十一天时间,并且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巩固与强化。因此,在习惯培养过程中,我就经常提醒学生,反复强调具体要求,时时讲,处处讲,争取将习惯培养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骨子里。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反复。比如,前一段时间都还认真书写的学生,开始书写潦草了;一向都是举手发言的课堂上,开始有学生不举手就抢着说话了。出现类似的情况,其实都比较正常。作为教师,生气也好,发火也罢,都无济于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立即予以批评和纠正,并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改正,直至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教师一旦懈怠,一旦放弃,则习惯培养就又回到了原点,真的是前功尽弃了。

课题研究,让我“累并快乐着”。参加了课题组,承担了课题研究,肩上的担子自然就比其他的老师多少重了一些。学期初和学期末,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课题研究总结。每个月,课题组都会有那么几项常规任务要完成:学生个案分析、教育教学随笔、推荐资料,有时候,的确也会感到辛苦,感到累。怨天尤人不是明智的做法,只有咬牙挺过。经过四年的习惯培养,我收获了不少。首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此外,所教班级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较好。曾多次参加校级

和区级展示课,学生们所表现出的良好习惯,获得了老师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这,让我甚感欣慰,让我尝到了习惯培养的甜头。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成功结题,我又加入了新的课题组。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仍将踏踏实实地潜心钻研,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3 ?

20xx 年我参加了关于《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研究,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它不仅拓宽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

通过本次研究学习,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在学习以前曾经一直认为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名教师,我的任务就是教好我的课,教育好我的学生,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自从参加了小课题研究以后使我转变了看法,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照样可

以写出研究性的东西。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总之,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4 ?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在新世纪,全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进行的,为使音乐教育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音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音乐课改的教学实验,在这次课改中我不断地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探索课改的新路子,更新教育观念,积累教学经验,为的是在教学中能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接受新教材。经过了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有很多的感想,现总结如下:

?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往的教材,往往对教师的“教”考虑较多,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发展。在教学上,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如学生学敲碰玲和响板时,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先做示范,让学生模仿,最后告诉学生这叫什么乐器。而我是以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乐器,然后问学生:“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让它们发出美妙的声音呢?”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很想亲自敲一敲,于是他们发挥想像能力,自己动了起来,学生使用碰铃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拿起绳子抖动碰铃;有的用铅笔敲击碰铃;有的把碰铃的绳子绕在自己的手指上,然后摇动手指让两个碰铃在一起。最后我让学生给这些乐器起个名字,同学们起的名字五花八门,把碰铃叫做“叮档铃”、“铁腕铃”、“碰碰响”等,把响板叫做“鸭子嘴”、“开口板”、“合响板”等。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自己动手让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音乐教学上,必须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实践和创造是发挥学生动手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一年级学生在听辨声音的长短时,我先让学生看图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喵—喵—,小鸭小鸭,嘎嘎嘎嘎,小羊小羊,咩—咩—。在念儿歌时,还要求学生根据儿童节奏用乐器和动作来表现。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乐器声音进一步辨声音的不同长短,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己体验到的长短声音,让他们创造记号来画出儿歌中的节奏。接着就学生们创造的“乐谱”,让大家进行评论。哪一种节奏乐谱最容易看得懂,然后用这些符号选作节奏乐器进行即兴演奏。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体会,教育思想的转变是音乐教改的关键,然而还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认真探索实践,使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达到育人的目的,又通过音乐教学的过程更好地学习音乐。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5 ?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走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中间,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共同创造。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需要把握哪些关键环节,针对本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再认识。

?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作为教师,不言而喻要参加活动的全过程,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该怎样定位?惯常的观点是指导者、引领者、帮助者。这无可厚非,但在实践中,或许是出于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我总感觉到是指导有余,引领不足,帮助基本无从谈起。,这实际上就是要真正把握“指导”意义的问题。我着重说明的是:指导决不能演化成替换,帮助不能蜕变为“亲躬”,要知道,以前我们的教学,过多地去关注教师怎样教,很少去关注学生怎样学,结果造成两者割裂,实际结果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新生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以为,正好是联结两者的桥梁,它既注重教师的教(指导),更注重学生如何去学(实践体验),如果过份偏向哪一极,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我想表达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决不能趋厨代庖。打个比方来说,小孩要玩沙,教师只能把他引领到沙滩上,至于在沙滩上怎样玩,那完全是小孩个人的事情,最多,当他堆的沙人不好看时,在旁边提出一些建议,但决不是叫你去帮他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的享受 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真知,有人说:只有亲身经历的才难以忘怀。在本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我是怀着这样的认识来定位我的身份的。

二、研究性学习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放光彩。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综合性,表现在知识面广、层次多、跨学科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点就要求研究性学习应为其基本的实施形式。我们可否这样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就是研究性的学习,因为任何一项活动,都少不了这样一些环节:确定课题、制定方案、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这是与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本案例中设计的六个小组活动,哪一个小组不需要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能得以完成?正因为需要研究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活动就比较充分,很多观点、观念、习惯在研究的过程中得以纠正、补充、更新,知识不再是静态地呈现,被动地接受,而变成动态地展现,主动地吸纳。有感于美国的一道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导师说,你去调查一下,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人文景观,有哪些旅游资源,然后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三个月后交来,如果合格,你就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了。这本身就是一个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大家都知道,研究性学习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个人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上。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学生对参与这种综合性活动的兴趣高、热情浓,积极性强,学生在这种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锻炼的能力,增强的素质,这是一般的学习形式远远不能比拟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迅速提高教师对资源整合的能力。

就以本次案例活动为例,涉及化学、历史、政治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知识的储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收集大量相关的知识,并对之进行梳理、分析、筛选、研究,就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深深感到,提高教师对资源整合的能力,将是多么必要。于是我郑重地提出这个论题。以前我听到过这样一种论调: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太综合,这种特点要求任教这门课程的教师的素质也必须要全面、综合(即是要精通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而这样的教师实在太少,因此这门课程迟早要夭折。在指导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到个人胸中的墨水太少,特长太单一,真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我们要承认,具有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才确实是太少,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不可能等到这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都齐备的时候才开设啊,那我们眼下又怎样才能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挑战呢?我觉得,提高教师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是一大捷径(因为资源好找,但对资源进行整合只能在实践中培养提高)。这是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论相通的。

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收集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知识、材料一大堆,究竟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和材料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他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我认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教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实在是迫在眉睫。

四、制定规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让学生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经验重组的活动,一般经历的时间都比较长,少则几个周,多则上月,而且头绪多、涉及面广。要让学生在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演示、操作、表演、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中进行学习探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其调查研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严格的规则、规定等规章制度作纪律保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针对本案例中各活动的开展要求,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比如:活动三,我就制定了以下的纪律要求:

①务必注意安全,一切工作以安全为前提; ?

②尽可能收集第一手资料; ?

③取样分析一定要准确,合乎规范;

?

④注意不要与相关单位及其人员发生冲突; ?

⑤要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我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我认为人们在做任何一项活动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况且在这种长时间的复杂活动中人也是会有惰性的,如果没有细致、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闹剧,学生在互相影响的混乱中任意放纵自己的个性,使活动无法按既定方案进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将无从谈起,教师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变得苍白无力,教学实效便会是零,甚至对学生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实践证明:由于课前对活动要求设计得周到具体,才使研究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致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与合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活动规则的制定,是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五、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必要因素。

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一定要及时,有针对性,对个别小组的评价有助于其他小组活动质量的提高,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进行实践。因此在这节课上,我的评价过于笼统,没能更具体化。例如 80 年代小组的同学在整个展示过程里

做的最好,使用了先进的方式,而且总结的具体,突出了时代的特点。应该具体评价一下。所以在今后的综合实践课上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与评价,更多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更好的体现教师评价的作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综合”而对教师、学生要求甚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探索,在研究性学习中必定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益,为课改春天的早日到来做好奠基性的工作。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6 ?

xx 年 5 月 25 日,XX 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年会,在廊坊十五小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场既是比赛又是辅导的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 16 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的说课比赛,领教了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别具匠心的活动设计,自然亲切的教学风格,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聆听了 XX 市教育局张占国主任和上届河北省综合实践课一等奖获得者----老师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受启迪和教诲。

本次综合实践课活动是以《课外阅读》为主题,聆听16 位教师的精彩说课后,我正确区分了语文与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懂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题的生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基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和子课题,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展示阶段。

还可以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开发系列活动主题,既有新鲜感,又有连贯性。

在本次说课活动中,十六节课异彩纷呈,专家和老师的讲解更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耳目一新。《故事长廊》、《诵经典美文润美德少年》、《走进昆虫世界》、《战火中的童年》、《神奇的课外阅读》 《畅游书海爱上阅读》、《我读书 我快乐》、《走进童话王国》、《我爱读书》、、《扬帆书海墨香童年》、《让孩子爱上读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让教育走出了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学生的亲身经历,自主体验、感受,实现了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使儿童的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有兴趣和能力去完成探究活动。

?

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们将深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拓宽课程内容面,拓展资源领域,整合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是关键角色,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的指导艺术才能有效推动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成果的推广,逐步使活动走向课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具备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资质。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7 ?

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如下心得与大家共分享。”翻转课堂”——这种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如何”翻转”,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晚上在家依据教师制作的 10 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

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或者叫反转。既改变了学习的顺序,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实现学习的可复制性。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教练。

二、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

通过聆听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得做好以下几点:

1、绘制知识地图。对即将进行翻转课堂制作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2、列出知识清单。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3、制定设计方案。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分配视频时间等等。个人认为微课中应只讲重点、不讲难点,将难点留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探讨,更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确定录制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5、组织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

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

翻转课堂以”学习情况研究、学习资源前置、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辅导以及总结性提升”作为课堂推进的模式,为我们重构了教学的基本流程,他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既让我们疑惑顿生,也让我们眼界大开。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

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有针对的进行问题或学困生辅导。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学习后,对自己的几点反思 ?

一是把导学案落实到位,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培养整体班级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可以让部分学生通过不断的自学,一直往前赶超,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不断自我完善。三是带动后进生。每周抓一两个学科的最差生,通过课堂一些基础题的不断点名,并给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传统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当然,要把他很快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8 ?

xxxx 第一学期是新课程在 xxxx 实施的第一个学期,到今年的新课程第一届高考,我与我的学生一起经历着,在这将近三年的日子里,看着新课程的实施,看着一些新的措施一项项的落实,经历着新课程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我的心中颇有一些感慨和体会。

一、自身方面 ?

经过新课程的高考,经过几次技能评比和竞赛,觉得教师的不断学习至关重要,而学习方面是我做的不够的,这三年除了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研究高考试题,做一个数学案例教学看的几本书之外,就没有看其他书籍了,因此总会感觉自己缺少了些什么,感觉自己比起其他优秀的老师还差很多。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看教学论,心理学等等的书籍,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的写一些东西,写体会,写新想法,写案例,而这些是我做的远远不够的。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各级部门不断

组织各类培训,各种开放性教研活动,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对于这些机会,我能牢牢把握,认真的学习,认真的反思,比如 xx 年参加了省级新课程骨干培训,xx 年参加了 xxxx 市 INTEL 未来教育培训,xxxx 师范大学组织的奥数培训等等,这些都让我增长了本领,因此作为新课程的一线实践者必须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积极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新课程也给了教师很好的实践平台,对于每一个教师都是公平的,教师投入了时间,他就会有收获。各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活动,让教师充分的把平时实践中培养的素质发挥出来,让教师不断的发展提高,作为新课程实践者,教师更该花更多的精力实践自己的想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付诸行动,认真实践,收获和不断提高。特别是高三的教学活动,让我更有一番收获,让我体会了研究高考试题的重要性,让我体会了研究 xxxx 样卷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了揣测高考出卷者的意图的重要性。

二、备课组建设方面 ?

1.必须经常性地学习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把握考试要求,明确考试方向。在高中阶段,有时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而教师只有通过对高考的了解,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备课组活动时安排学习考试说明,共同探讨高考试题等就显

得至关重要,不仅是高三,在高一、高二每个阶段应适当的探讨某章节中高考的命题动向,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在本章节中的要求。

2.必须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部门、科室举办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理念,体验课堂实况。备课组活动如果仅仅局限在办公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组织参加各类比赛,让每个成员成长起来,让每位成员竞争起来,而学校,教育局教科室组织的各种比赛是很好的机会,备课组应该利用好这些机会不断鼓励成员上进和提高。

3.处理好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加强备课组的凝聚力建设。备课组活动必须很好的分工,否则单单依靠组长之力不能很好的提高整体实力,但是有些徒劳的,为了偷懒的分工却是要不得的,备课组长可以把活动的框架限定好,分每个教师分次准备,其实每次分工是为了提高效率,而更重要的是合作,备课组成员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可以提高认识,明确考试要求等等。

4.高三各阶段复习要明确要求和计划,认真讨论方案,严格实施计划。

5.备课组对 18 选 6 的课程应做统一处理,特别是与其他科目协调要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微调。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9 ?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

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 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

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戒骄戒躁,态度端正,虚心认真„。要永远的记住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10 ?

经过潘老师讲授软件工程实践后,感觉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深一层的认识。软件工程是一门重视实际操作的科学。对于软件产品,无非是产品定义、设计代码、调试维护几个步骤,看似简单,可是实际操作却复杂困难,它不比其它行业产品可预见可触及,所以学好软件工程能为以后从事软件开发行业打好基础。

?

在软件实践这门课中,讲到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软件编程的方法。提到软件开发也可以像练习书法一样,采用临贴的方式,借鉴他人的优秀代码资源。临摹优秀软件是学习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正如一首诗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软件开发也是一个道理。为了真正地掌握软件开发的技巧,“临贴”是个不错的起步方法。

以前总是觉得,既然编写一个程序,就应该完全靠自己,那样写出来才有成就感,才算是自己的程序,可是这门课程教会我原来适当地借鉴别人的东西,也不算抄,相反,还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可真是与以往的观点不一样了。具体如下:

“软件编程,拿来主义的作用很大:

1、源代码交换方便。

2、可行的例程序用处大。

3、借鉴现成少走弯路。” ?

不过借鉴别人的东西可是有说法的,可不是盲目地抄袭,下面是一些提到的途径:

1、既有系统:借鸡下蛋,买来就用; ?

2、书本例子:简单修改、直接使用; ?

3、联机或联网帮助:帮助文档、官方支持; ?

4、开放软件源代码:linux apache eclipse „

?

5、互联网资源:论坛、搜索引擎、新闻组 ?

借鉴过来后,还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说代码的具体作用,完整性,还要考虑每个借鉴过来的东西的好坏。这些都要多方面考虑,可不能因为前面说软件编程可以借鉴别人的,就盲目地抄袭。到时候代码弄一堆凑在一块儿,谁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好好工作。弄不好乱了程序计划是小,公司的损失可不是哪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课程还提到,应该用一个小项目先从头到尾地练完,这样,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以增加不少开发经验。看来,不学习此门课程,还不能深入地解读软件工程的奥义。这门课程为我们深入地了解软件工程这个庞大的前沿学科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以上是我就此门课中提到的众多方法的一小段做的一些浅谈,更多的知识还在于我们自己去学习体会。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报告 ?2.工程实践课程心得体会 ?3.我的课程设计实践心得体会 ?4.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5.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心得体会 ?6.c++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7.课程社会实践心得的范文 ?8.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篇2

一纺织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1、是培养专业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高级人才的需要

《纺纱原理》课程是纺织专业院校纺织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平台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纺纱基本原理、主要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工艺参数的一般确定原则及其优化,使学生对纺纱工艺和设备,特别是对纺纱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综合性的全面的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纺织企业、纺织贸易公司及需求纺织专门人才的海关、商检等部门。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这些企业对学生的外语表达及读写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开设纺纱学双语教学,在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成为各纺织院校的当务之急。

2、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把纯粹的学英语转化为用英语,把英语变成有用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科目。

要准确理解《纺纱原理》中的原理知识,就必须要有大学英语中语法知识,这一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双语教学的开展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为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不仅要能阅读外语原版教材与外语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外语表达交流的能力。这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开阔视野、增强专业素养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纺织专业外文资料,一方面由于外文资料中有些理论分析的角度与中文教材不同,因此对部分理论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接触了国外更前沿更先进的纺织机械及加工理论的信息,这对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很大。

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处理好英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关系

双语教学不是“用外语上课”,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因此怎样在确保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双语教学实验的难点之一。既不能牺牲学科知识把双语课上成语言课,又不能把英语当成学科教学的点缀。双语教学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目的都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学科方面的语言信息。不仅仅是教学生几个专业性的外语单词,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用英语的思维建构起一种学科性的知识体系和用外语进行思维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所以我把部分章节的理论知识设计成专题,师生共同用外语进行讨论分析,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2、边实践边总结,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在刚刚开始双语教学时,发现学生最初能热情积极地听课,后来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原因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致,水平低的学生无法快速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在纺纱理论的讲解中,涉及一些教学难点,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因直观性不强,如果对专业外语词汇不熟练的话,理解起来难度就更大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1)建议系里根据学生外语水平采用分班小班教学,外语程度好的可以加快讲解速度及外语容量,对外语程度稍差的学生先进行过渡,同时要求学生补充外语基础知识,待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增加课程内外语容量。(2)对复杂的难理解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方法用动画来演示设备工作原理,增加直观认识,同时对专业词汇用两种语言来表达,并在大屏幕上提供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

三结语

纺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开展是纺织院校专业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学科教学与英语应用的关系,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介绍了纺纱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体会,分析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体会,意义,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蓉,杨晓.纺织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纺织教育.2007,(1):55~56.

实践美术课程标准理念的几点体会 篇3

《美术课程标准》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及自己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学生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贯彻实践好课程新标准,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上,让学生逐渐尝试学习作品的创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儿童画的创作过程无疑也是这样。儿童的生活、活动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比如在《给自己画像》一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讲解面部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只是让孩子们在镜子中观察自己,注意找出自己最大的特点,可以通过与其他的同学或教师比较,把观察到的自己最有特点的地方画出来。结果每张画都各不一样。

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步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强,终于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这就是著名的“试误说”。尽管这种理论有它的局限性,但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与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进行尝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几个印章中,如:“废画三千”,“七十二准”,“千难一易”。也可以看出大师在摸索创作中的艰苦历程。儿童的尝试摸索,限于对情境领悟能力不强,难免会有一些盲目,然而在现实中却无法避免,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适当提供宽松的气氛,给学生恰当的“尝试”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深入研究。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说实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初,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也很茫然,不知如何运作,既没有可供学习的资料,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通过学习这次的远程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校本培训的学习,使我不仅从理念上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借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一些可贵的经验。

1、课程内容的开发。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依据以下几条原则:

(1)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条逻辑线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要以学生实践经验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

A、亲近与探索自然。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开展有关垃圾等环保方面的主题,也可开展有关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主题活动。可以开展 “每人认养一棵树,小树和我共成长”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于3月份启动,引领学生走入社区,搜集有关植树、护树、养树的有关知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参与实践,打算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环保意识,力争通过一个学生的行动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B、体验与融入社会。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去参观、访问、了解老人的情况及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开展慰问演出活动,这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是一种社区性服务活动。

C、认识与完善自我。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2)努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课程资源。

A、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C、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D、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如地处沙那水库附近的学校,可开发以沙那水库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地处农村的要考虑农村的实际,地处城镇的要考虑城市的实际。

(3)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六个特点

第一、强调综合性,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由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这里的综合性包括目标的综合、内容的综合和方法的 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第二、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得到增强,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其发展。

第三、展示生成性,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

第四、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尽管规定了四大指定领域,但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由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 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均可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第五、强调自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第六、注重地方性,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学校活动课程开发在使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地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上致力于加强学校与社会或社区发展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财力资源,确立有利于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区、关注社会,为促进社会发展尽心尽责的活动主题

(4)从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中选择主题,这也是一条很有效的渠道。

新课改以来,各学科都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科目都安排有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些均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出现。另外各科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观察的内容,我们要有发现课题的慧眼,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比如,科学课本中有植物的一生、饲养小动物、品德教材中“父母恩情深似海”等都可以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很多,比如选题指导型、方案设计型、专题研讨型、设计制作型、家庭体验型、社区实践型、成果交流型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就实施而言,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但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还是要按以下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的活动场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 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结交流的内容有: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结论、收获、经验等。成果的表 达方式有:口头材料、实物、图片、音像制品、简单的书面材料。交流的方式应多样化:如辩论、研讨、展览、墙报、刊物、网页、小报等。

第四阶段:拓展提升阶段。提出一些课后进一步思索探索或需要延伸训练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发展。

毛概实践课程心得 篇5

今年的毛该课程考核和以往不同。学校采取社会实践的方式。意在锻炼我们实际操作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加深我们对社会现状的了解。

通过有关调查资料的收集准备,我们制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全面的对雨城区周边乡镇的新农合情况进行了调查。

实践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困难。

虽然在一开始,我们对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方式向调查对象进行了讲解,但难免有个别对象表示不理解或直接拒绝。而由于调查对象是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农民朋友,需要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对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朋友进行调查内容的讲解,对生活阅历较少或还未参加过新农合的年轻朋友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这些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缺少社会阅历的我们来讲是不小的挑战。而我们并没有逃避,相反的是在发现问题后加强了对有关知识的了解,便于向调查对象讲述。更加耐心的同农民朋友进行交谈。尽管天气总是不尽人意,我们终于顺利的完成了调查。

这次调查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时间对象地点相对有限,可能我们的调查结果并不全面,也许论文并不完善,但我相信通过这次实践,大家学到的不仅是有关医保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人交流。

总之,从这次实践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希望学校能进行更多创造性的改革。

毛概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姓名

如影随形的“理论”与“实践”

每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理论知识,我们似懂非懂。什么“格林公式”,什么“智能方程”,什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等等。我们的大脑由知识灌输,但是我想问一句:“我们真的明白这些是什么吗?这些是怎么来的?这些知识有没有漏洞?没有,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只知道用它能通过考试,它能让我们免受补考之苦。这样恶性循环,老师在辛苦的传授道义,而我们却将其本质含义扭曲成如此的地步。我们对不起知识,更对不起我们自己。

如今的社会在进步,那些固执己见,思念落后的人士已经满足不了社会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要求学生不但有宽广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新的教育质量观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知识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通过实践,知识要内化为素质也必须通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更离不开实践。

在这个特殊的要求下,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做为学生的我,有幸参加到毛概实践课程中来,并且深刻体验到了其深远的意义!

我真正的体会到“实践”这个词是我做大学生问卷调查的阶段。首先,我接到了课题,这时我就要先自己去学习它,去领悟自己课题的真正含义,否则你如何去问别人呢?在此期间,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质疑,寻找,解疑等环节,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我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更深刻。接着,我开始进入课外环节——做调查。其实我感觉做调查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从准备到“讲出来”,那种成就感是课堂上课听不到的,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才会有所感触。最后,则是老师的答辩。在老师面前,我们就像做求职一样一个个的做了演讲。这不仅是一次胆量的考验,更是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遇疑的应变等能力的检验。为什么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理想,我想有很大一方面是他们心里对这种形式有抵触,不敢去尝试,不敢面对它的规则。对于一个老板来说,一个大学生和一个研究生摆在他面前,大学生夸夸奇谈,研究生腼腆不语,你说他会选择谁?结果显而易见!而这些素质如何培养的过程就在实践中。如果你多参加课外实践,锻炼自己的胆量,应变能力,综合素质等,你还会担心你的工作找不到吗?

其实这次毛概免试的过程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东西,细细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意义深远的东西。在回想之余,我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思考: 一.什么是课外实践

对于大学生来说:课外实践就是大学生利用相对集中地课余时间,以各种团队、小组或个人等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同学们了解社会、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加深认识、端正思想、并逐渐在实践活动中采用的有意识、有目的、自觉主动、步骤清晰的实践方法应用到了学习实践中。对于学校来说:实践环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实验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是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实验室实习基地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深入了解实践教学情况,找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此我校还了制定了实践环节质量评估体系。由此可见各大高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课上教学,还要捍卫学生课外实践的地位。这时有人会问:课外实践的形式是什么。其实,每天要做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电工实验等都是它的形式。最近还出来了很多新的形式,例如:某某杯建模竞赛,四杯竞赛,面料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意大赛等,都是课外实践的表现。二.为什么学校里要让实践和理论教学并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多是以经验化的“驯服工具论”来教育“驯服”新的经济形态下受教育者,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希望普通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育者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上能“用”,在考试中能“考”,在他们眼中,人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只是一种活的“工具”。然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只是培养一些没有自主意识,不敢探索、不敢创新,不能提出问题的人才,就不可能进步;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随着国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出现,一个人只有具备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潜在能力和天然禀赋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立足社会,丰富完善自我,享受现代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与政治课教学相结合,最大突破在于打破了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专制意识”,归还学生多样化发展、独立发展的机会,激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新鲜“血液”注入到社会中去,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富强!

三.大学生如何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1、丰富学习体验,增加“创造”积累

创造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实践,需要十分丰富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其中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加以运用,从而内化为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正是不同活动课题不同角度,以及同一课题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思考,给学生带来了真实、多样的体验,为开发潜能、彰显个性、弘扬主体、培育创新精神提供了可能

2、培育综合运用资源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调动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的过程,是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独立自主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有效、充分利用中各种资源的有效过程。就拿我们这次课外实践课题来说,我们有的是以团队名义参加的,他们分工明确,办事效率快,效果好,可见协作的功效很大。

3、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的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选题上,从“扬起向善的风帆——道德建设的思考与追问”;到“‘顶天立地’强国梦”,以及“教育公平:筑牢社会公平的基石”和“创意无限——文化产业魅力无穷”。一方面,这些课题超越了教材、课堂等等窄小空间的束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对其中奥秘的探索、解析,取决于学生亲身参与调查研究的程度,积极主动投身实践的程度,这对充分发展学生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篇7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的内在动力

大多数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中医之初, 对中医学颇感陌生, 不仅知之甚少, 甚或一无所知, 而且还受到一些偏见的影响, 认为中医不过是问病开方子让病人喝汤药, 不化验、不用仪器检查, 是落后的、不科学的。当接触到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之后, 又觉得抽象难懂, 有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 使学生认识学科特点, 消除偏见, 树立学习信心。在教材绪论中, 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 强调指出要接受中医学必须改变原有的狭隘理念。有些学生怀疑中医学的科学性, 是因为他们错误地把西方科学的某些观念与方法 (偏重于分析还原, 着重形质实体) 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 而且以此标准简单判定是否科学, 显然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 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 研究人类生命活动过程及疾病防治的知识体系。经验积累加直觉领悟是其基本的认识方式。它偏重于综合整体、取象比类的方法, 讲究系统观, 着重系统功能的研究。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这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同时还要强调指出, 讨论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必须首先承认中医能治病这一基本事实。即使是对艾滋病、SARS等传染病, 中医药的治疗功效也获得了世界医学界的认可, 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其次,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畏难情绪, 笔者有意识地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中医理论的内容。比如, 讲阴阳五行学说, 在讲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时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 可用取象比类的方法, 阴阳犹如夫妻, 夫为阳, 在外工作, 维持家庭的一切;妻为阴, 在内安排家庭的一切。这样一比喻, 阴阳的关系就非常清楚了。讲五行学说中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时, 可指出五行思想不仅表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 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的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 也被其他事物所克。任何事物本身都“生”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 所以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 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克”如果过了头, 就会引发反“克”, 直接的反克, 如用斧劈柴, 劈久了斧也会磨损。又如一味地恃强凌弱, 仗势欺人, 必然为众所不容。再如食物疗法中, 五行与五脏、五味相配, 百合色白, 入肺可以润肺祛肺燥, 熟地色黑, 入肾可以滋补肾阴祛浮火, 如此等等。这样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从实际出发, 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我院使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的, 供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药品营销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与本科教材相比, 虽然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所精简, 但是主干内容仍然基本保留。就是说,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全部掌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运筹时间, 教给学生最重要、最实用的东西。如藏象学说是人们赖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与病理现象的重要理论, 实用性很强, 可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藏象学说虽然也是以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的, 但主要立足于“有诸内必形诸于外” (即以象测脏, 由表及里) 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 研究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这种观察分析结果必然超越人体解剖学的脏器范围, 形成独特的脏腑生理病理体系。藏象学说中的某脏某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个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二是五行相克、五脏相关的五行学说主要落实于藏象学说, 脏腑 (心肝脾肺肾) 配五行 (木火土金水) 这一抽象概念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后提炼出来的。

中医五行的实质是五脏相关。五行生克理论只有在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容。例如, 以对慢性肝炎 (木郁土虚型) 的治疗来说, 病位肝脾两脏尤以脾为主;病机脾气亏虚, 或脾气本虚, 或邪郁久伤脾气, 或肝郁日久横逆乘脾, 或患急性肝炎寒凉太过伤及中阳;症状:倦怠乏力, 食欲不振, 身肢困重, 恶心呕吐, 腹胀便溏, 胁痛不适或有头目眩晕;证属:脾虚肝郁, 治宜健脾补气, 扶土抑木, 可选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味煎服。至于《中医学基础》的法则部分则应以辨证为重点, 主要以“八纲”为主, 将脏腑辨证的主要相关内容掺合其中。其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学。

启发思路, 重视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

方法是手段, 效果是目的。要提高教学效果, 保证教学质量, 必须讲究教学方法。笔者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提问启发。就是在讲清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设计一些能活跃学生思维、增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点深入理解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 为什么治疗风寒表虚证用调和营卫的方药?为什么补益肾虚要肾阴肾阳兼顾?等等。还有一些原则的问题, 如中医学讲的“阴阳对立”与一般哲学中讲的“对立”或“矛盾”有何差别?在如今的医院中普遍使用各种仪器、试剂检查疾病的情况下, 中医传统的“四诊”还有无价值?等等。对这些问题, 教师应采取有启有发或启而不发的方法, 或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回答, 或教师自问自答, 还可以在提出问题后先不要求即刻回答, 待学生在课下酝酿讨论之后给出答案。

二是运用图表形象地说明问题。例如, 讲虚热与实热的区别, 实热是感受阳热之邪 (如风邪、热邪、火邪等) 或本身机能使病理性亢奋所致的症状。阳的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绝对亢盛, 则表现出“阳胜则热, 阳盛则阴病”的证候, 出现发热 (高热) 不恶寒、烦躁、口渴喜热饮、面红耳赤、痰黄稠、腹痛拒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等一系列实热证的表现。虚热则由于体质较弱 (先天或后天不足) 或久病伤正, 导致阴液受损, 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而阴的缺少不足于有效地制约阳, 导致阳增多, 出现相对亢盛, 也稍有高于正常水平。因阴不足而生内热, 出现低热伴颧红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一系列虚热证候。上述情况可结合图1说明:

三是强调记背。学习《中医学基础》课, 有些知识是必须要求学生熟记背诵的。如主要的五行配属、五行生克关系、五脏的主要功能, 等等。记背这些知识便于以后在实践中应用并可逐步加深理解。此外, 记熟《中医学基础》的章节目录标题, 也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中医学的整体轮廓, 有利于抓住纲领, 统率全部内容, 承前启后。

摘要:高职高专中药、药学、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中医学基础》课的学科特点, 消除偏见, 增强信心;教师要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职,中医学基础,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彭勃, 梁华龙.关于中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0 (5) .

[2]潘卫英.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J].医药产业资讯, 2006, 7 (3) .

[3]黄伟贞.中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S1) .

[4]张庆祥.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优化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 2004, 6 (22) .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化学 实践 实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程相比,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也将面临新课程对旧理念、旧教学方式的冲击。新课程怎么教?新教材如何用?已成为教师所关注的也是急切需要思索的重大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九年级化学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区别:新教材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学习,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其作为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新教材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提倡学生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原来那样在缺乏实验器材、药品的条件下画实验、讲实验,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同时,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器材、药品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废弃用品来完成实验。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在启蒙课中突出实验的重要性

以往初三化学的绪言课一般只需要一节课就可以结束了,而人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安排了三个小节,内容不是很多,一个课时也可以结束,这样简单的化学启蒙课是不会激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和热情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化学学习兴趣对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为此,我安排了两次课(4个课时)来完成化学的启蒙课。在第一次课上安排了“化学研究什么?”、“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和“怎样学好化学?”三个主题。让大家踊跃作答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有人说化学是“有趣的科学”,这时可展示“无字天书”、“绿色烟火”等小实验,虽然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学,但是色彩光辉的明显现象足以让学生们趣味盎然。有的同学认为化学是“可怕有毒的”,我首先肯定了化学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危害、污染,然后顺着其他学生提出的“化学是实用的科学”的说法,讲述化学在化工生产、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让他们不再畏惧.还有的学生说是“化学需要计算”、“化学要做实验”……第一次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让学生各抒己见。第二次课的两个课时全部用来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训练。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绪言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每个化学教师都明白这点,可是为了应试又往往将它忽略。其实,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实验这种形式,喜欢五彩缤纷的现象,更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喜欢创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不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1、化险为夷

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氢气的可燃易爆知识。对于氢气的爆炸实验普遍感到畏惧,不敢动手,甚至不敢看。这时师生共同想办法,用底部被拉裂的塑料瓶做反应器,在瓶口扎一小孔,小孔中插一细玻璃管。将氯气发生器的导气管从塑料瓶裂口处插入,收集一瓶氢气。然后打开玻璃管口,点燃氢气。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立时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可转念一想,如此“声色并茂”的实验原来这么安全,起先还畏缩的同学很快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几个踊跃的学生自己上台来亲手做这个实验,让他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瞬间的乐趣。

2、简化实验

为了化学实验的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可对一些实验进行简化。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就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一会儿,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此实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而明显,证明性质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

生分组实验,更加实用。

3、改进创新

(1)对实验器具选择及使用进行改进可以使实验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简单,效果更明显,说服力更强。

(2)对于受条件或季节影响的实验材料,可以通过改进原料的方法进行实验。

(3)对于一些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理解的实验,可改进操作程序及步骤,使过程更加简捷,步骤更加合理。

(4)有的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可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三、开展微型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微型实验是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它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让学生找一些实验用品的替代品、自制实验仪器,这样就可以在缺乏仪器时开展许多原来不能做的实验了。例如探究分子不断运动性质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用大饮料瓶钟罩、以青霉素药瓶为小烧杯来做探究实验;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用自制的滴管和感冒通片的药板进行探究实验。微型实验可以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精神。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深刻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有的条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上一篇:电教论文改下一篇:贺卡的制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