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篇1

宣 传 材

米河二中

2011年3月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材料

1、“预防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每年全国119消防宣传日活动不变的主题和要求。消防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安全。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消防工作,“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三句话高度阐明了火灾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2、有鉴于此,管委会希望通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系列活动,唤起全体员工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增强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今后我们要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要发动更多的部门和广大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做好消防工作,形成项目区共同预防火灾的新局面,排除潜在的火灾隐患,把火灾发

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火灾预防是生存的必然要求,因此预防火灾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所有企业要自觉行动起来,自查自纠本单位的火灾隐患,不漏过一个隐患,不留下一个险情,不遗落一个漏洞,对火灾保持高度警觉。每位员工要努力学习消防常识,掌握火场基本逃生技能,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积极投身消防安全保卫,携手共创平安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火灾的危险性

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可以说,没有火的使用,就没有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也就没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火和其他物质一样也具有两重性,它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幸福,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是火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火一旦失去了控制,超出有效的范围,就会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甚至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挽回和弥补的损失,正所谓“成也火,败也火”。

我国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令1000多万亩森林变为焦土,林中的许多村镇惨遭火劫,193人被烧死,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需80年才能恢复,经济损失达人民币5亿多

元。

可以这么说,火灾,不仅仅残害了人类的生命,造成精神上的伤害,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它所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尤为注意的是,它甚至为不良分子所利用,造成一些负面的政治影响。作为生产性企业要高度认识火灾的危险性,做到处处防火、事事防火、时时防火,避免火灾的侵害。

二、火灾的概念及分类

(一)、火灾的概念

凡是失去控制的燃烧叫火灾。火灾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

1、特大火灾指:烧死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火灾。

2、重大火灾指:烧死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

3、不具备以上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1、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2、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钴、锂、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三、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

1、可燃物质。凡是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氢气、钠、镁等。

2、有助燃物质。凡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氯、过氧化钠等

3、要有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叫做火源。如:明火、赤热体、火星、聚焦的日光、机械热、雷电、静电、电火花等。

只有同时具备了以上3个燃烧所必需的条件,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但是某些条件下,除要具备了燃烧的三要素外,还要有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有足够的可燃物质。若可燃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够,燃烧就不会发生。例如:用火柴在常温下去点汽油,能立即燃烧,但若用火柴在常温下去点柴油,却不能燃烧。

第二、要有足够的助燃物质。燃烧若没有足够的助燃物,火焰就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如在密闭的小空间中点蜡烛,随着氧气的逐渐耗尽火焰会最终熄灭。

第三、要让引火源达到一定的温度,并具有足够的热量。如火星落到棉花上,很容易着火,而落在木材上,则不易起火,就是因为木材燃烧需要的热量较棉花为多。白磷在夏天很容易自然着火,而煤则不然,这是由于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很低(34℃),而煤所需的燃烧温度很高(3652℃)。

四、火场上如何逃生

逃生的方法因火场上的火势大小、被围困人员所处的位置不同和使用器材不同而有所不同。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立即离开危险区

一旦发现自己处在火场的最危险地区,生命受到威胁时,要立即停止一切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脱险时,要观察、判断火势情况,明确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和方法。

(二)选择简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

选择逃生路线,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简便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措施。如楼房着火时,首先要选用安全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普通楼梯、消防楼梯等,特别是防烟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更为安全可靠,在火场逃生时应充分利用。若以上通道被烟火封锁,可考虑利用阳台、窗口、屋顶、落水管、避雷针等脱险。

(三)使用简便防护器材

火场上的烟雾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粒子,因此逃生时要注意隔开浓烟,可用湿毛巾、湿口罩捂住口鼻,若无水时,使用干毛巾、干口罩也可以,在穿过烟雾区时,要将口鼻捂严,还要尽量贴近地面行进或爬行。

如果出口被烟火封住,冲出险区有危险,可以将身上浇冷水,或者用湿床单、湿棉被等将身体裹住,有条件的可穿上阻燃服,然后快速冲出危险区。

(四)自制简易救生器材

当各个通道全被烟火封锁,难以冲出时,千万要保持冷静,并想方设法自制简易救生器材逃生。高楼层着火时,可利用各种结实的绳带,或将被褥、床单、窗帘布等撕成长条,拧成绳,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窗框、床架或室内其他牢固物件上,再沿绳缓缓滑到地面或下层的安全区域,若情况紧急,低楼层或不高的地方,地面十分柔软,可以跳下逃生,但地面硬时,要先抛掷一些棉被等铺垫,以减少伤害,但在高楼层处千万不能跳楼,否则伤亡情况严重。

(五)寻求暂时避难

在所有通道均被烟火严密封锁又无人救助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场所。利用设在电梯间、走廊末端等避难间或卫生间,躲避烟火的侵害,应关闭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若发现有烟进入室内,要赶紧把窗户关上,用手巾等织物堵住漏烟的门窗缝隙,向高温处或地面洒水,坚持到逃生机会的到来。

五、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一)、一定牢记发生火灾时要报警。

(二)、生命第一重要,千万不要因为寻找贵重财物而耽误逃生时间。

(三)、楼房起火时,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因为起火很容易断电,或者使电梯轿箱受热变形卡壳而使逃生失败。

(四)、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否则极易呛烟和中毒。

(五)、在室内发现外部起火,开启房门时,须先触摸门板,若发现发热或有烟气自门缝窜入,就不能贸然开门,而应设法寻求其他通道,若发现不热,要缓缓开启,并在一侧利用门扇作掩护,防止烟气熏倒或热浪灼烧。

(六)、逃生时,每过一扇门窗,应随手掩护,以防止烟火沿通道蔓延。

(七)、逃生者若身上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撕下,或就地翻滚把火扑灭,但要注意不要滚动过快,切记不要带火迎火跑动。若附近有水池、河、塘等,要迅速跳入水中,以灭去身上的火。

(八)、逃出火场危险区后,受害者必须留在安全地带,不要重新进入火场,以免发生危险,如有情况,应及时向救助人员反映。

(九)、服从公安消防队的指挥。几种简单办法

1、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2、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3、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4、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

六、几种具体火灾下的脱险办法

火灾无情,一旦发生火灾,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争分夺秒,快速离开。万一被火围困,更要随机应变,设法脱险。

▲平房起火如何脱险

1、睡觉时被烟呛醒,应迅速下床俯身冲出房间。不要等穿好了衣服才往外跑,此刻时间就是生命。

2、如果整个房屋起火,要匍匐爬到门口,最好找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烟火封门,千万别出去!应改走其它出口,并随手把你通过的门窗关闭,以延缓火势向其它房间蔓延。

3、如果你被烟火围困在屋内,应用水浸湿毯子或被褥,将其披在身上,尤其要包好头部,用湿毛巾蒙住口鼻,做好防护措施后再向外冲,这样受伤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4、千万不要趴在床下、桌下或钻到壁橱里躲藏。也不要为抢救家中的贵重物品而冒险返回正在燃烧的房间。

▲办公楼起火时如何脱险

现代办公楼由于桌椅等可燃物较多,当发生火灾时,逃离比较困难。一旦楼房着火,应当按以下方法逃生:

1、当发现楼内失火时,切忌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时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2、起火时,如果楼道被烟火封死,应该立即关闭房门和室内通风孔,防止进烟。随后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热烟和有毒气体,并将向上的衣服浇湿,以免引火烧身。如果楼道中只有烟没有火,可在头上套一个较大的透明塑料袋,防止烟气刺激眼睛和吸入呼吸道,并采用弯腰的低姿势,逃离烟火区。

3、千万不要从窗口往下跳。如果楼层不高,可以在消防人员的组织下,用绳子从窗口降到安全地区。

4、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因为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或被火烧坏;应沿防火安全疏散楼梯朝底楼跑;如果中途防火楼梯被堵死,应立即返回到屋顶平台,并呼救求援。也可以将楼梯间的窗户玻璃打破,向外高声呼救,让救援人员知道你的确切位置,以便营救。

▲楼梯被火封锁后怎么办

楼梯一旦被烧断,似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其实不然。

1、可以从窗户旁边安装的落水管道往下爬,但要注意察看管道是否牢固,防止人体攀附上去后断裂脱落造成伤亡。

2、将窗帘撕开连结成绳索,一头牢固地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下去。

3、楼房的平屋顶是比较安全的处所,也可以到那里暂时避难。

4、从突出的墙边、墙裙和相连接的阳台等部位转移到安全区域。

5、到未着火的房间内躲避并呼救求援。

6、跳楼往往凶多吉少,是最不可取的逃生方式。但如果你被困在二层楼上,迫不得已则可采用双手扒住窗户或阳台边缘,将两脚慢慢下放,双膝微曲往下跳的方法。

▲当楼内房间被火围困时怎么办

楼房发生火灾后,能冲出火场就要冲出火场,能转移就要设法转移。火势强烈,实在没有道路逃离时,你可以采用下述方法,等待求援:

1、坚守房门,用衣服将门窗缝堵住。同时要不断向门、窗上泼水。

2、室内一切可燃物如床、桌椅、被褥等,都需要不断向上泼水。

3、不要躲在床下、框子或壁橱里。

4、设法通知消防人员前来营救。要俯身呼救,如喊声听不见,可以用手电筒照射,或挥动鲜艳的衣衫、毛巾及往楼下扔东西等方法引起营救人员注意。

▲身上衣服着火怎么办

1、不要盲目乱跑,也不能用手扑打。应该扑倒在地来回打滚,或跳入身旁的水中。

2、如果衣服容易撕开,也可以用力撕脱衣服。

3、营救人员可往着火人身上泼水,帮助撕脱衣服等,但不可以将灭火器对着人体直接喷射,以防化学感染。

▲公共场所着火怎样脱险

1、首先要观察太平门的位置,了解紧急救生路线。这样,万一发生危险,也可望从容脱险。

2、烟火起,莫惊慌,应辨明方向,认准太平门、安全出口、避难间的位置,选好逃离现场的路线。

3、沿着疏散通道往外走,千万不要拥挤、盲从,更不要来回跑。

4、不要往舞台上跑,因为舞台可燃物多,安全疏散出口宽度小,而且还要爬梯,很危险。

5、如果烟雾太大或突然断电,应沿着墙壁摸索前进,不要往座位下、角落里乱钻。

▲山林着火如何脱险

1、辨别风向、风力以及火势的大小,选择逆风或侧风的安全逃离路线。

2、如果风大,火势猛烈,并且距人较近,可以选择崖壁、沟洼处暂时躲避,待风小、火小时再脱身。

3、如果火距人较远,则应选择逆风方向或与风向垂直的两侧撤离。例如刮北风,则应朝北或东、西两方向脱离险境。

4、不要顺风跑,因为风速、火速要比人跑得快。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几种假设条件下火灾避难的方法。实际上,各种火场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万一遇到火灾,要牢记十六字:临危不惧,清醒果断,争分夺秒,巧妙脱险。总之,争取时间,快速离开,才是上策。

几种常用灭火器简介

灭火器是火灾扑救中常用的灭火工具,在火灾初起之时,由于范围小,火势弱,是扑救火灾的最有利时机,正确及时使用灭火器,可以挽回巨大的损失。

灭火器结构简单,轻便灵活,稍经学习和训练就能掌握其操作方法。目前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以及1211、1301灭火器等。

(一)灭火器的灭火作用、灭火范围

1、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作用表现在:在燃烧物表面形成的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起到窒息灭火的作用。由于泡沫层能阻止燃烧区的热量作用于燃烧物质的表面,因此可防止可燃物本身和附近可燃物的蒸发。泡沫析出的水对燃烧物表面进行冷却,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降低燃烧物附近的氧的浓度。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范围:适用于扑救A类火灾,如木材地、棉、麻、纸张等火灾,也能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石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的火灾。

2、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的作用表现在:一是消除燃烧物产生的活性游离子,使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断;二是干粉遇到高温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放出蒸气和二氧化碳,达到冷却和稀释燃烧区空气中氧的作用。

干粉灭火器的灭火范围: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气体、电气火灾以及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ABC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带电物质火灾和A、B、C、D类物质燃烧的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作用表现在:当燃烧区二氧化碳在空气的含量达到30%-50%时,能使燃烧熄灭,主要起窒息作用,同时二氧化碳在喷射灭火过程中吸收一定的热能,也就有一定的冷却作用。

二氧化碳的灭火范围: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的火灾,以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

4、1211灭火器

1211灭火器的灭火作用表现在:主要是抑制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止燃烧。同时兼有一定的冷却和窒息作用。

1211灭火器的灭火范围: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的火灾,也能对固体物质表面火灾进行扑救(如竹、纸、织物等),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表、计算机、珍贵文物以及贵重物资仓库的火灾,也能扑救飞机、汽车、轮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

⑴机械泡沫、1211、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上述灭火器一般由一人操作,使用时将灭火器迅速提到火场,在距起火点5米处,放下灭火器,先撕掉安全铅封,拨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没有喷射软管的,左手可扶住灭火器底圈)对准燃烧处喷射。

灭火时,应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

泡沫灭油品火灾时,应将泡沫喷射大容器的器壁上,从而使得泡沫沿器壁流下,再平行地覆盖在油品表面上,从而避免泡沫直接冲击油品表面,增加灭火难度。

⑵化学泡沫灭火器

将灭火器直立提到距起火点10米处,使用者的一只手握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筒体的底圈,将灭火器颠倒过来,泡沫即可喷出,在喷射泡沫的过程中,灭火器应一直保持颠倒和垂直状态,不能横式或直立过来,否则,喷射会中断。

2、推车灭火器的使用

⑴机械泡沫、1211、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推车灭火器一般由两人操作,使用时,将灭火器迅速拉到或推到火场,在离起火点10米处停下。一人将灭火器放稳,然后撕下铅封,拨下保险销,迅速打开气体阀门或开启机构;一人迅速展开喷射软管,一手握住喷射枪枪管,另一只手勾动扳机,将喷嘴对准燃烧场,扑灭火灾。

⑵化学泡沫灭火器

使用时两人将灭火器迅速拉到或推到火场,在离起火点10米处停下,一人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使药液混合,产生化学泡沫,一人迅速展开喷射软管,双手握住喷枪,喷嘴对准燃烧场,扑灭火灾。

简单操作要点

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即可喷出。2、1211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在氨气压力作用下,1211灭火剂喷出。

3、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二氧化碳即可喷出。

注意事项

1、干粉灭火器属于窒息灭火,一般适用于固体、液体及电器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属于冷却灭火,一般适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火灾。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5 %时,会使人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含量达到 20 %时,人就会呼吸衰弱,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后应迅速撤离或带呼吸器。其次,要注意勿逆风使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距离较短,逆风使用可使灭火剂很快被吹散而影响灭火。此外,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排出气体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因此,使用中防止冻伤。

如何拨打119 1、119为火警电话。

2、遇火灾发生群众不能组织自救时,应及时拨打119。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篇2

泸县鑫怡检测点的况、收费检查组对检测标准改装行为检测表员) 相片随后销售点照、进货火安全、销商提出证农机产账;搞好售后服务生农机安自2014年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来, 美姑县农科局以“坚守红线、从严执法”为活动主题, 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农机安全知识。2014年7月12日, 美姑县农科局拖拉机培训场地人头攒动, 场面热闹非凡, 学员们围绕在农机安全宣传放的宣传资料, 不停地咨询农机法律、法规和农业机领。分管副局长吉子石铁认真讲解了农机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用当地民族语报案、救助、认定及申请赔偿调解的程序方法以及微粉机、植保机械的安全操作技术要求等知识。 (美姑县农科局杨开文张雪) 展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篇3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我国八省市(天津、山东、福建,河南、吉林,陕西、甘肃、四川)城市、县城、乡镇计55所中小学学校的部分学生(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家长以及教师。

2.调查方法

(1)结构性访谈。自行编制访谈大纲。参照城乡、年龄、性别等多个纬度对334名中小学生、245名中小学学生家长以及3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结构性访谈。访谈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别访谈或集中访谈。

(2)问卷调查法。自行编制学生、家长、教师三种调查问卷。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配对发放;考虑到性别、科目、任教年级的平衡,教师问卷随机发放。问卷由当地教育局通知各学校协助发放给学生和教师,家长问卷由学生转交给家长,然后由学校收回交给当地教育局统一寄回。共计发放问卷14800分,回收问卷11467份,回收率为77.5%,有效问卷11243份,有效率为98.1%。

3.数据处理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主要采取的方法:频数统计,非参数检验。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安全知识的获得途径

学生访谈的资料显示: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家长叮嘱、学校教育、电视节目,社区宣传,课外书籍,生活经验(亲身体验),网络等。比较而言,县城及乡镇学生更倾向电视节目,城市学生还依赖网络。

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在学校上过安全课;看电视、听广播;家长给我讲过;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见表1)。

比较而言,城市学生的家长经常给孩子讲过安全的问题,学生自己主动看相关书籍的比例较少;乡镇学生的家长讲过安全知识的比例较低,因此,更多的乡镇学生是通过自己看书和同学互相介绍的途径获取安全知识;县城学生从学校安全课和同伴互相介绍的途径获取安全知识者较少。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学生主要从品德(历史)与社会课、体育与健康课获取安全知识,其次是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科学课,其他课程的有效人数的选择在10%以下。

2.安全教育的形式

(1)学生喜欢的安全教育形式。访谈学生的资料显示,学生普遍喜欢的教育形式包括:教师举例讲解,演习,看相关电影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主要是与生活紧密结合,有详细例子,或亲身体验到的教育形式。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与生动的实例结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使学生所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学校通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形式有:班会、队会、升旗仪式上教师叮嘱,黑板报宣传,专家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图书,广播宣传,参观消防表演,学生自编安全情景剧,心理咨询的开设,相关影片展播等。其中出现最多的三种形式为:教师在班会、队会上的主题讲解或升旗仪式上的叮嘱;专家讲座(警察,火警等);各种相关资料的展示(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影片等)。

(2)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家长访谈的资料显示,家长一般采取交谈、说教的方式,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孩子离家出门前,家长一般会提醒孩子不要在路上骑快车,不要追跑打闹,不要吃路边摊的食品;孩子上网时家长一般会强调不要到不健康的网站,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信息告诉别人;家长使用电器时会教育孩子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电视节目,一起读安全知识小册子,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些安全问题。家长认为一般孩子(尤其是女孩)很喜欢案例教育和电视中的教育,这样的效果也非常好。还有些家长主要根据学校发的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或者专门为学生买一些比较适合他们的青少年作品。所有家长认为,通过看书看报的形式进行的安全教育不如学校的效果好。

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安全教育形式的选择依次为:“多进行操作练习”、“设专门课程”、“请专业人员讲解”以及其他教育形式(见表2)。

(3)教师采取安全教育的形式。教师访谈的资料显示,教师常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有:说教、讲座、播放专题录像片、图片、展板、黑板报、发放手册或规则、实践、专门课程及其他一些形式。其中,说教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老师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可以很灵活的采用说服教育的形式,既可以在专门的班会、周会时间段里,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向学生和家长发放安全教育手册也是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的一种安全教育方式。多数学校定期请交通、消防、法律专家做安全专题讲座。播放录像片也是比较常用的教育形式,可以比较系统地呈现安全教育的内容,如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抵制毒品、反邪教等。条件较好的学校会自己做一些关于安全的图片或展板,摆放出来供学生学习和参观。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去外面看安全图片展。具备条件的学校还会开展一些实践形式的安全教育,如:有些学校组织过消防演习,还有就是去消防大队参观,或者去劳教所听少年犯的现身说法等。有的学校不定期地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定期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安全方面的小知识。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城乡学校在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受条件限制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农村学校很少采用播放录像片、做展板、演习等安全教育形式,多是简单说教。学校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也体现了年级差异。如某小学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参观写感想,而对高年级学生主要采取实地演习等活动,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安全学习。

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教师通常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依次为:阅读安全规则、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阅读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等(见表3)。

比较而言,城市教师采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更为多样性,特别是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体验教育方式城市教师的选择高于县城和农村教师,而县城和农村教师经常采用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等教育形式在城市、县城以及乡镇教师中都比较常用。各学段教师的教育形式有所差异。小学教师经常采用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模拟情境训练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中学教师喜欢采用联系案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

三、 讨论

1.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

半数以上的中小学学生选择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在学校上安全课,看电视、听广播,家长讲,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1996年初,教育部、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等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之后,教育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开始将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化。同时要求,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从本次调查来看,中小学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在学校的安全课上”,排在第一位,说明了我国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是正确的,也证实了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条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途径。途径之二是“看电视、听广播”,电视与广播的优势在于内容生动,学生喜见乐闻而且印象深刻;途径之三是“家长给我讲过”。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其优势是无人能取代的。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家长的安全意识有关,城市学生的家长安全意识比较强,经常给孩子讲过安全的问题,乡镇学生的家长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给孩子讲过安全问题的家长不到半数。途径之四是“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带着问题找书看,是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比较常见的自学方式。途径之五是“同学互相介绍”,同学之间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很容易引起深入的探讨,既能相互开拓视野,同时也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他途径还有:社区宣传、生活经验(亲身体验)、网络等。

2.安全教育的形式重“说”轻“做”

家长一般采取交谈、说教的方式,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教师经常采取的教育形式依次是阅读安全规则、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阅读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进行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无论小学或初高中教师,他们都同等喜欢采用联系案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法。整体看来,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叮嘱为主,以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为辅,而实践性活动较少。教师的叮嘱、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记忆与重视。但反复讲解也存在两大缺陷:首先,反复的叮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初、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可能会对教师的反复叮嘱产生抵制心理,结果是恰恰忽视安全知识。其次,教师叮嘱缺乏一致性与系统性。它完全依赖于教师主观意愿,有极大随意性。因此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安全知识是相当零散的。相对初中和高中教师而言,小学教师安全教育形式更显得丰富。相对县城和农村教师,大中城市教师采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更为多样性。对于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参与式教学方式的使用,小学比中学多,城市比县城和农村多。这些学段和地区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与经济条件的差异有关。

四、 建议

1.处处渗透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以及习惯养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在安全课、品德课上进行的安全教育,还包括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实验课和劳动课的安全教育,外出活动时的安全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的安全教育。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

2.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紧急事故的演练,通过逃生、救护演练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自救的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主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主题活动,包括演讲、小品、游戏、角色扮演、竞赛等,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抓紧安全教育资源的开发

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作品、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举办安全展览,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教师较常用的几种教学形式。但现有的资源较少,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影视作品稀少而且内容零散。分析现有的关于安全教育的读本,虽然版本不少,但质量不高,知识较陈旧,没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也没有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特点。要组织专家抓紧对安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作为学校必备的教学材料。

4.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幼儿园安全教育知识讲座材料4 篇4

儿童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生命健康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幼儿健康的生命并非完全由父母先天给予,而与后天自身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所以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如“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着装安全”等等。本文重点探讨我园在幼儿消防安全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及介绍一些相关的实例,希望能对幼儿消防安全教育有一些启示和借鉴。

为了增强对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并了解幼儿对消防安全常识的认知水平,以及面临火灾时的自救行为表现。河北省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曾对40名5至6岁的幼儿进行了一次消防自救常识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总数30%的幼儿知道打火警电话。这个数字说明,这些孩子一旦遇到火灾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尽管有30%的幼儿知道打“119”火警电话,但是只有占总数12.5%的幼儿知道告之家庭地址,且讲不清楚,有12.5%的幼儿认为,火警电话是“110”,甚至有的认为火警电话是“114”,还有的20%的幼儿选择自己用水浇;不知所措的竟占30%。在被调查的 40名幼儿中,平均年龄只有4岁半,这些幼儿选择的自救手段,还仅限于幼儿的想象中,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火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其中,选择自我灭火的8名幼儿也均认为,接点水,即可灭火,也没有逃生的意念。不难看出,这些孩子对消防自救常识的了解是非常粗浅的,面对火灾时将束手无策。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说明,社会和教育机构及家长,在幼儿时期即给孩子们传授消防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幼儿的体力、智力特点,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以提高幼儿消防安全意识,掌握防火和逃生技巧为目的。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应因年龄而异。小班幼儿其动手认知能力较差,可以让他们认识火灾的危害,看见着火赶紧跑开,并且报告大人,拨打火警电话等简单的消防常识。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可以教他们认识消防器材,让孩子进行火场逃生等内容的学习。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要玩火,不要破坏消防设施,不要玩弄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教育幼儿不要随意拨打火警电话“119”等。具体来讲,我园着重让幼儿学会以下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1、火柴、打火机不是玩具,一旦发现,应告诉大人或老师;

2、不要摆弄家里的电器、煤气、灶具开关等;

3、燃放烟花爆竹要在大人的看护下进行,不得单独燃放;

4、发生火灾时,要立即通知大人或在场的其他成年人,并迅速离开火场不要去灭火,以免被伤害;

5、知道幼儿园和家庭火灾疏散的途径;

6、在通过烟气弥漫的火场时,要低姿行进或匍匐爬行,不要深呼吸并用湿毛巾蒙住口鼻;

7、一旦身上着火,要马上站住,就地躺下打滚不要乱跑;

8、困于火场时,要拨打“119”电话向消防队求救。

家长平时应有意识的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有意识的让幼儿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困难,使之学会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基本技能,做到遇事不慌,从容应对。

我们以每月进行亲子游戏的方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消防安全教育中来,将幼儿园的安全规则转换成亲子游戏的一部分,使幼儿在与家长的游戏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转变家长的观念,增强家长的消防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篇5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C)火灾属于C类火灾。

(A)火柴仓库(B)钾金属(C)煤气(D)汽油

2、根据国家标准GB/T4968----2008《火灾分类》将火灾分为(D)类。

(A)三(B)四(C)五(D)六

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的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E类火灾的是(B)

(A)石蜡(B)电气油开关(C)布匹(D)甲烷

4、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的方针。

(A)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专门机关

5、燃烧是可燃物与(A)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D)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燃烧应具备(A)、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分解反应

(A)10层的居住建筑(B)建筑高度为25.0m的单层公共建筑(C)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D)建筑高度为25.0m的2层公共建筑

23、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为(B)的泡沫灭火系统。(A)<20(B)21~200(C)201—1000(D)1001—2000

24、属于梯类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是(D)。

(A)逃生缓降器(B)应急逃生器(C)逃生绳(D)悬挂式逃生梯

25、下列关于身上着火的处置方法,错误的一种是(B)。(A)身上着火,着火人可就地倒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焰压灭(B)身上着火,应尽快脱掉衣帽,快速奔跑,把身上的火焰吹灭(C)身上着火,在场的其他人员可向着火人身上浇水,把火扑灭(D)身上着火,在场的其他人员可用湿麻袋、毯子等物把着火人包裹起来窒息灭火

26、我国现行的消防法于(C)开始施行。

(A)1998年9月1日(B)2002年4月29日(C)2009年5月1日(D)2005年9月1日

28、下列各项不属于建筑消防设施的是(D)。

(A)火灾报警系统(B)疏散指示标志(C)机械防排烟系统(D)普通电梯

29、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C)。A、储罐区内 B、储罐下 C、防护堤外 D、防护堤内

30、下列哪种灭火器使用前需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C)。(A)手提式清水灭火器(B)手提式机械泡沫灭火器(C)手提式干粉灭火器(D)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31、BC类干粉灭火器又称为(A)干粉灭火器。

(A)碳酸氢钠(B)磷酸钱盐(C)钾盐(D)氨基

32、ABC类干粉灭火器又称为(B)干粉灭火器。

(A)碳酸氢钠(B)磷酸铵盐(C)钾盐(D)氨基

33、室外消火栓使用完毕后,需打开(B),将消火栓内的积水排出,以免结冰将消火栓损坏。

(A)阀瓣(B)排水阀(C)阀杆(D)接口

34、防火门按其(D)可分为非隔热防火门、部分隔热防火门及隔热防火门。

(A)材质(B)结构形式(C)开启方式(D)耐火性能

35、(D)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36、(D)火灾是指带电火灾

(A)A类(B)B类(C)C类(D)E类

37、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B)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初期阶段(B)发展阶段(C)猛烈燃烧阶段(D)熄灭阶段

4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贯彻的原则是(C)

A.政府统一监管 B.部门依法参与 C.公民全面参与 D.公民积极监管

45、根据《ZGS15023动火作业管理标准(第2版)》规定,动火许可证有效时限一级动火期限为(),二级动火期限为(),三级动火期限为()。(A)

(A)1天,5天,7天

(B)1天,3天,5天

(C)2天,5天,7天

(D)2天,3天,4天

4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第二十一条:“特种作业操作证每()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年1次。”(B)(A)3,15,6(B)3,10,6(C)6,10,6

(D)6,15,6

47、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由泡沫产生装置、(A)、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液储罐、消防泵、消防水源、控制阀门等组成。

(A)泡沫比例混合器(B)报警阀(C)驱动气体瓶组(D)水流报警装置

(A)天然石材(B)建筑塑料(C)建筑金属(D)建筑木材

8、以下建筑构件属于难燃烧体的是:(CD)

(A)木柱(B)砖体墙(C)水泥刨花板(D)木质防火门

9、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ABCD)等凸出物,以免影响疏散。(A)阶梯(B)门槛(C)门垛(D)管道

10、常见的防火分隔物有(ABCD)等。(A)防火卷帘(B)排烟防火阀(C)防火窗(D)防火墙

11、防火门和防火窗按耐火极限可分为:(ABC)(A)甲级(B)乙级(C)丙级(D)丁级

12、消防水炮按安装方式可分为(ACD)三种类型。(A)固定式(B)手动式(C)车载式(D)移动式

13、灭火器有效性的检查包括:(ABC)(A)外观检查(B)密封性检查(C)强度检查(D)耐火检查

14、干粉灭火器清洁维护要求包括(ABC)等。

(A)灭火器应放置在保护物体附近干燥通风和取用方便的地方(B)灭火器一经开启必须进行再充装

(C)灭火器满五年或每次再充装前,及以后每隔二年应进行水压试验,合格的方可使用

(D)灭火器满三年或每次再充装前,及以后每隔一年应进行水压试验

1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雨淋报警阀组用于(ABCD)等。(A)雨淋系统(B)预作用系统(C)水幕系统(D)水喷雾系统

16、消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包括:(ABCD)等

(A)消防法律(B)消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消防法规(D)消防行政规章和消防技术标准

17、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别,以便根据其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ABD)。

(A)闪点<28℃的液体(B)闪点≥28℃,但<60℃的液体(C)闪点≥28℃(D)闪点≥60℃液

18、电气室发生火灾的原因有(ABCD)

(A)短路

(B)过电荷(C)电弧

(D)电火花

19、根据《ZGS15023动火作业管理标准(第2版)》规定,以下属于动火作业的是(ABC)

(A)气焊、电焊或切割(B)喷灯

(C)电钻、砂轮、风镐(仅限于易燃易爆设备、管道本体及防爆区域内)

(D)原设计在生产工艺中使用的切割、明火作业(含电加热等)

三、填空题

1、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灭火最有利阶段为(火灾初期)。

112

10、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

11、电路一般总是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和控制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12、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厂房和库房属于高层建筑。(×)

13、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五种类别。(√)

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1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

16、逃生避难器材按结构分为绳索类、滑道类、梯类、呼吸器类等(√)

17、根据不安全因素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小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的不同,火灾隐患可分为一般火灾隐患、重大火灾隐患、特大火灾隐患。(×)

18、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带电设备火灾和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

19、于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20、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又叫BC类干粉灭火器,可灭固体、液体、气体火灾,应用范围较广。(×)

21、水基型灭火器每次更换灭火剂或者出厂己满三年的,及以后每隔二年应对灭火器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水压强度合格才能继续使用。(×)

22、室外消火栓DN100、DN150mm出水口专供灭火消防车吸水之用。DN65mm出水口供连接水带后放水灭火之用。(√)

23、疏散指示标志灯,一般设在距地面不超过1m的墙上,千万不可设在顶棚吊顶上。(√)

24、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门为甲级防火门。甲级防火门主要安装于防火分区间的防火墙上。建筑物内附设一些特殊房间的门也为甲级防火门,如燃油气锅炉房、变压器室、中间储油间等。(√)

26、耐火极限不低于1.Oh的门为乙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和通向前室的门,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以及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6、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门为丙级防火门。建筑物中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的检查门和高层民用建筑中垃圾道前室的门均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27、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8、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29、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42、根据《ZGS15023动火作业管理标准(第2版)》规定,固定动火点距易燃易爆的厂房、库房、罐区、设备、装置、阴井、排水沟、水封井等不应小于30m,并应符合防火间距的有关规定。(√)

43、固定动火点的动火作业可不办理动火许可证。(√)

44、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45、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46、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7、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48、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越接近蓝白色。(×)

暑假教师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篇6

一、填空题(共35题)

1.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2.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4.每年11月9日所在周为河南省(消防宣传周)。

5.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6.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7.全省中小学校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月至少安排()课时安全教育,并将安全知识纳入日常考试内容。

8.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9.学生人数不足(5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10.学校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11.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12.小学、初级中学每学年应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消防安全家庭作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活动应不少于(4)小时。13.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数字录像设备,图像回放质量要清晰,录像保存时间不少于()天。摄像头的安装数量,应覆盖监控区域且无死角。

14.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15.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

16.《吉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所称的重大安全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及其以上的重大死亡事故或造成一定数额财产损失的事故。

17.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18.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次健康检查;在岗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工作。

19.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20.河南省17部门下发的“二十条”规定,中小学校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月至少安排()课时安全教育,并将安全知识纳入日常考试内容。

21.《河南省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标准》规定,城市和城镇中小学至少配备(2)名以上专职保安员,超过(1000)人的学校,再按学校师生人数的(2‟)递增。

22.河南省公安厅、教育厅规定,接入视频监控数量要求为:城市中学(包括中职、中专)至少(32)个点(一个校区);城镇小学:至少(16)个点;农村中小学至少()个点;幼儿园:至少()个点。

23.《新密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安全工作约谈制度》中规定,约谈工作原则上在发生问题或事故后(一)周内进行。对一年内进行(两)次以上(含)安全工作责任约谈的单位,要对单位主要领导实行问责。

24.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规范市直教职工私家车进出校园行为的通知》中规定,私家车进入校园后须减速慢行,时速不超过()km/h,不得鸣笛,不得与学生抢道。

25.《防震减灾法》规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26.《全省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考评细则》包括,学校每(周)排查安全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台帐,对检查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解决。

27.学校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28.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9.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30.采用二次供水的学校,饮用水箱或蓄水池应专用并加盖上锁,蓄水容积以不超过学校(48)小时用水量为宜;

31.储存开水的容器应每(天)清洗1次,加盖密封上锁。

32.学校的公共区域应设置方便学生洗手的水龙头,原则上每个水龙头服务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

33.《公安部八条措施》规定,每月选派民警至少()次到中小学、幼儿园担任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34.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报刊、电子显示屏、板报等,应经常播、刊、发消防安全内容,每月不少于(一)次。

35.新密市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由(1)个总预案和(7)个专项预案组成。

二、选择题(共45题)

1.校车应当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C)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2.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C)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A.100

B.120

C.150

D.200

3.学校、幼儿园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展(A)以上以学生自身防护等为主题的安全防范教育。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4.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A)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

A.国务院公安部门

B.省级公安部门

C.市级公安部门

D.县(区)级公安部门

5.学校食堂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B)℃。

A.60

B.70

C.80

D.100 6.儿童离开托幼机构(B)以上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一年

7.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B)℃或低于(B)℃的条件下存放。

A.50 10

B.60

C.80 20

D.100

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C)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

D.每年

9.学校要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C)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A.1

B.2

C.4

D.8

10.要制定完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学期至少组织(B)应急演练。学校(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必须提前制定安全预案。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1.下列范围的单位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实行严格管理(ABCD)。

A.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B.公共图书馆

C.博物馆

D.体育场(馆)

12.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BCD)

A.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B.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C.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D.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3.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是:(ACD)

A.有适应单位具体情况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措施和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

B.对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勤,兑现单位奖惩规定;

C.单位范围内的治安保卫情况有人检查,重要部位得到重点保护,治安隐患及时得到排查;

D.单位范围内的治安隐患和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时得到处置。

14.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BCD)

A.确定灭火行动、通讯联络、疏散引导、安全防护救护等人员分工;

B.火灾报警和接警处置措施;

C.扑救初起火灾和应急疏散措施;

D.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措施。

15.校车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ABCDE)

A.学生上下车时,在车下引导、指挥,维护上下车秩序;

B.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饮酒、醉酒后驾驶,或者身体严重不适以及校车超员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

C.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D.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

E.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16.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ABCDE)

A.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B.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C.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D.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E.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

17.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ABCD)

A.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B.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C.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

D.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18.《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中的食物中毒事故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ACD)

A.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B.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现3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C.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D.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及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19.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ABCD)

A.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B.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C.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D.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20.学校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CDE)

A.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学生和教职工伤亡的;

B.发生事故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C.瞒报、谎报或者缓报重大事故的;

D.妨碍事故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E.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21.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ABCDE)

A.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B.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C.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D.学生自杀、自伤的;

E.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22.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ABC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C.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D.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23.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严禁下列行为:(ABCD)

A.占用疏散通道;

B.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C.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D.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2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学校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ABCD)

A.未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不落实的;

B.学校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

C.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或存在影响食品卫生病症未调离食品工作岗位的,以及未按规定安排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的;

D.对卫生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未按要求的时限进行整改的;

25.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ABCD)

A.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26.《吉林省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标准》规定,中小学人防建设标准为(ABCDE)

A.应明确一位校领导主抓安全保卫工作,规模在500人(含)以上的,应设立专门安全机构,配备专职保卫干部。

B.规模在500人以下的可不设立安全机构,单应配备专职保卫干部。

C.可根据实际情况,选聘1名提前离岗或退休的警察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根据地方财力,可给予适当补助。

D.城市和城镇中小学至少配备2名以上专职保安员,超过1000人的学校,再按学校师生人数的2‟递增。

E.组建内部治安巡逻队和处突小组,人员可由教职员工、志愿者等组成。27.《吉林省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标准》规定幼儿园人防建设标准。(ABCDE)

A.应明确一位园领导主抓安全保卫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聘1名提前离岗或退休的警察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根据地方财力,可给予适当补助。

B.城市和城镇100人(含)一下的幼儿园至少配备1名专业保安员;

C.100人以上的幼儿园,按园内师生人数的1%配备专业保安员;

D.超过500的幼儿园,设立专门安全机构,配备专职保卫干部。

E.成立处突小组,人员可由教职员工、志愿者等组成。

28.《吉林省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标准》中物防建设标准:(ABCD)

A.校园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应设置或安装封闭式安全防护门;

B.围墙应设置防攀爬设施;

C.财务室、档案室等重点部位应安装金属防盗门,配备与消防等级想对应的消防器材;

D.为安保人员配发统一标识的保安服、橡胶保安棍、防割手套、防刺背心、反光背心、保安哨笛、自卫喷雾剂、强光手电筒等器械装备。

29.城市、城镇所有中小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技防建设标准。(ABCD)

A.应建立监控中心,配备专人值守。

B.在学校周界、出入口、教学楼(出入口。楼层走廊)、公寓(出入口、走廊)、食堂、操场以及学校认为易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的学生聚集的场所等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在学校出入口、围墙周界设置防入侵周界报警系统,并接入学校监控中心。

C.要将学校出入口、教学楼前和教学楼大厅视频图像接入“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监控平台”,实现与全省公安机关监控中心联网。

D.在学校门卫室、监控中心安装“一键式”或“脚踏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公安机关或辖区派出所报警系统联网。

30.幼儿园技防建设标准。(BCD)

A.应建立监控中心,配备专人值守。

B.应在周界、出入口、走廊、睡眠室、活动室、游乐室(场)以及幼儿园认为易出现危险或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

C.要将幼儿园出入口的视频图像接入“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监控平台”,实现与全省公安机关监控中心联网;

D.安装“一键式”或“脚踏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公安机关或辖区派出所报警系统联网。

31.校园重点部位摄像头位置要求(ABCD)

A.中学(包括中职、中专、高中、初中):大门、楼出入口、食堂、周边院墙(注:100米一个点)、操场,以及学校认为需要监控的地方。

B.城镇小学:大门、楼出入口、楼层(注:2个)、操场、校园周围(公共场所、游泳馆、图书馆),以及学校认为需要监控的地方;

C.农村中小学:大门、操场、教学楼出入口、食堂、宿舍、公共出入口,以及学校认为需要监控的地方。

D.幼儿园:大门、走廊、睡眠、学习、食堂、周围、楼门、游乐场,以及学校认为需要监控的地方。

32.接入视频监控数量要求(ABCD)

A.中学:至少32个点(一个校区);

B.城镇小学:至少16个点;

C.农村中小学:至少8个点;

D.幼儿园:至少8个点。

33.学校应当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检查包括以下内容:(ABCDE)

A.火灾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B.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C.消防设施、逃生设备、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D.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及其完好、有效情况;

E.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34.学生宿舍应每日进行消防安全巡查,由消防管理人员和宿舍管理人按下列内容进行巡查:(ABCD)

A.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的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有效;

C.疏散设施、逃生器材和安全出口标志是否在工作状态、能否保持完整好用;

D.设置各层楼梯间的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是否处在自动状态,启闭是否灵活。

35.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ABCDEF)等模块

A.社会安全; B.公共卫生; C.意外伤害; D.网络信息安全; E.自然灾害; F.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项。

36.校园警务室建设总体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做到:(ABCDE)

A.外观标识统一;B.装备配备统一;C.警务公开统一;D.规章制度统一;E.登记簿册统一。

37.关于校车通行安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

B.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

C.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

D.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

38.《吉林省消防条例》规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ABCD)

A.将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的;

B.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的;

C.在人员集中区域或者河沟、下水道内倾倒液化石油气、汽油等易燃易爆化学气体、液体的;

D.燃放孔明灯的。

39.河南省《关于深人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学校内要做到(ABCDE)A.无经营性网吧 B.无私人小卖部和摊点 C.无私人房屋出租给学生及外来人员居住 D.无学校房屋出租经营网吧、性用品商店 E.无传销现象

40.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ABCDE)

A.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C.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D.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E.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41.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需要追究学校行政责任的,应当按以下原则,分别追究学校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直接管理责任人的行政责任。(ABCD)

A.发生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少于29人的,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

B.发生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在30人及以上的,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但直接管理责任人在事故发生前已将学校未履行食品卫生职责情况书面报告学校主管领导,而学校主管领导未采取措施的,由学校主管领导承担责任。

C.发生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和学校主管领导的责任。

D.发生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学校主管领导和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

42.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ABCDEF)

A.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

B.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C.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E.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

F.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

43.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评价的重点包括(ABCD)

A.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

B.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

C.安全行为的形成;

D.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

44.校园警务室必须配备(ABC)

A.外线电话、一键式报警装置、橡胶保安棍、强光手电简、手持式金属探测仪;

B.民警日常工作所需的办公桌椅、资料柜;

C.接待师生群众用的笔、纸、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

D.电脑、打印机、伸缩警棍、防割手套、防刺背心、反光背心、保安哨笛、自卫喷雾剂、常用警械等。

45.按照《侵权责任法》规定,以下(ABC√)是正确的。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可减轻承担责任

三、判断题

(共118题)

1.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

2.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3.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可减轻承担责任。(× 不承担责任)

5.取得校车驾驶资格条件之一是: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2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3年)

6.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

7.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8.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9.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

10.校车的副驾驶座位可以安排学生乘坐。(×不得)

11.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12.学校应当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13.学校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

14.学校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15.单位内部治安保卫人员应当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考核。(√)

16.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

17.单位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导致火灾发生或者损失扩大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18.学校购买专门机动车用于接送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而租用的机动车则不必如此(× 租用同购买)

19.安全档案作为实施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20.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小学、幼儿园应当„)

21.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22.学校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23.学校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24.学校教职工应当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25.学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26.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

27.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28.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29.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

30.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31.学校应当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

32.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33.学生监护人应当与学校互相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被监护人的各项安全教育。(√)

34.学校不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鼓励和提倡)

35.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36.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37.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学校要求或者认为必要,可以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8.为绝后患,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必须通过法律诉讼方式解决。(×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39.事故调解结束或者终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口头通知当事人。(×书面)

40.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提起诉讼。(√)41.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42.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

43.寄宿制学校、幼儿园要实行住宿学生请假登记、夜间巡查等制度。(√)

44.校园监控室要确保学生在校时有人值守,并认真填写值班记录。(× 24小时有人值守)

45.学校要每月利用课间操组织一次学生疏散演练活动。(× 每周)

46.学校食堂每餐的各种凉菜应各取不少于150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24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250克)

47.学校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24小时)

48.学校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49.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

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50.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51.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但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52.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其监护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3.违反学校纪律,对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学校不得给予相应的处分。(× 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

54.所有学校上课期间都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一律不准进入校园。(×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上课期间„)

55.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监管整治,严厉打击取缔校园周边“黑网吧”,禁止在中小学校周边100米内开办网吧。(× 200米)

56.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车辆管理档案,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每年除正常定期检验外,每学期开学前都必须对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车辆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确认,严把检验准入关。(√)

57.学校教室、行政办公楼、宿舍及图书馆、实验室、餐厅、礼堂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疏散逃生标志等消防安全提示。(√)

58.开展学生自救、逃生等防火安全常识的模拟演练,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自救、逃生学生消防演练;(√)

59.学生宿舍应设置不少于二部疏散楼梯,超过5层的学生宿舍内应设封闭楼梯间。既有学生宿舍楼(幼儿园除外),层数不超过5层,人数不超过120人,现有一部楼梯,应在外墙处增设室外楼梯。(√)

60.当火灾隐患尚未消除,学校应当落实人员、技术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于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

61.为厉行节约,学校食堂尽量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2.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63.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64.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学校的责任。(× 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65.学校应当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

66.学校食堂应当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67.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68.新生入学应当提交体检证明。托幼机构与小学在入托、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69.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70.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71.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72.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

73.学校应当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

74.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应当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

75.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76.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77.发生教职工和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学校应当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

78.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79.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分管领导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

80.单位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务必做到及时报警,迅速扑救火灾,及时疏散人员。(√)

81.消防演练时,为增强效果,可不设置明显标识,并且不用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82.针对季节特点和发生灾害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采取转移疏散学生(幼儿园儿童)、停课调课等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83.学校(幼儿园)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安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84.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

85.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安全疏散设施和逃生器材,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86.学校应当将学生宿舍及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场所,列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一旦发生火灾,学校应当及时报警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扑救初起火灾,及时组织学生疏散。(√)

87.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教学规划,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

88.《新密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安全工作约谈制度》中规定,约谈对象仅限于存在问题或发生事故单位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干部。(× 包括主要领导干部)

89.防震减灾工作,实行救助为主、预防为辅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90.《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七小时,中学不超过九小时,大学不超过十一小时。(× 六、八、十)

91.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92.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93.教育行政部门鼓励中小学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提倡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94.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顿;对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95.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学校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96.托儿所幼儿园保健室可以开展常见外伤诊疗活动(× 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97.《吉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规定,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如有违反前款规定的,对该学校校长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组织者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8.乡镇街道综治办、学校和幼儿园、公安派出所三方负责人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及时通报校园及周边治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每月召开一次)

99.吉林省《关于深人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寄宿制学校应成立保卫工作机构,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

100.《关于深人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对于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学校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学校自己解决不了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限时解决。(√)

101.《关于深人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城市中小学校都要配备法制副校长,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 城乡中小学都要配备)

102.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普通高等学校食堂满足条件的可以制售)

103.学校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以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104.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105.所有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都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才是重点单位)

106.学生宿舍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107.校园内不得有污水坑。(√)

108.全省所有学校和幼儿园都要推行“一校(园)一警”或“一警多校(园)”校园安全防范制度。(× 规模以上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行)

109.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无法渗透时,可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

110.中职、中专学校及城市、城镇所有中小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应建立监控中心,配备专人值守。(× 中职、中专学校应建立多功能监控中心)

111.按照警务室建设总体要求,应在学校大门一侧设立专门的警务室,原则上不得与收发室混用。(√)

112.在全省范围内,校园警务室要做到“四统一”:即外观标识统一,装备配备统一,警务公开统一,规章制度统一。(× “五统一”,还包括“登记簿册统一”)

113.学生宿舍不允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无窗房间内,幼儿园不得与汽车库组合建造。(√)

114.学生宿舍自2层起,每个房间按人数配置救生用呼救器,人均一具,消防水盆一个;超过8人的房间每4人配置一具救生缓降器。(√)

115.幼儿园宿舍应设置在首层,设在2层或3层的,按规定只设一部楼梯时,应配置应急救生吊篮,数量可视幼儿园规模确定。(√)

116.当学生宿舍为室内敞开式楼梯时,应按房间内实有住宿人数配置防毒面具。(√)

117.学生宿舍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在门窗、阳台等部位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和广告牌匾等。(√)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篇7

内隐学习 (implicit learning) 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指的是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而这种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 但是意识层面却无法觉知这种经验, 不能外显的把这种经验说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Arthur S.Reber最早于1967年提出内隐学习一词, 揭示了人能够按照本质不同的两种学习模式来学习复杂的知识:一是能觉察到的外显学习 (explicit learning) ;二是觉察不到的内隐学习 (implicit learning) 。在外显学习时, 人们的行为受意识控制、有明确目的、需注意资源、要作出一定的努力;而在内隐学习时,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 却学会了这种规则。例如, 人们能够辨别哪些发音是合乎语法规则的, 但未必都能说出这些语法规则是什么[1]。

内隐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已有实验证明语言的发展、运动技能的培养以及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内隐学习, 甚至以内隐学习的方式为主[2,3]。安全知识技能学习也是一种技能性学习, 安全知识技能的习得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获得的, 本研究拟通过实验探究大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外显与内隐学习情况, 证明内隐学习的存在, 以期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启示和建议。

2 方法

2.1 被试

正式被试共30名, 分为外显学习组和内隐学习组, 每组15人, 其中男生7人, 女生8人。被试均为年龄在18~22周岁的大学生, 随机抽取。

2.2 实验材料

无论是内隐学习组还是外显学习组都采用图文材料, 图是相同的安全技能图, 但是指导语及与图匹配的文字材料不同。外显学习组的文字材料是与图相关的操作技能说明, 内隐学习组的文字材料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叙述。实验材料均在电脑上呈现, 实验程序由研究者用Visual Basic语言自编。

两套测试题为自编安全知识技能操作图判断对错测试题和安全知识技能操作方法问答测试题。

2.3 实验过程

实验地点为单独的一间办公室, 实验形式全部采用一对一, 被试与主试并排而坐, 被试面对电脑屏幕。先是被试与主试一起阅读实验指导语, 然后开始正式实验。

实验分为三个单元, 分别为学习阶段、判断题测试阶段、问答题测试阶段。

第一单元为学习阶段, 在电脑上显示6组图文材料, 每次显示1组。内隐组与外显组的每次显示的图片相同, 但内隐组显示的文字材料是6起重大安全事故, 要求被试记忆事故发生的状况, 外显组显示的文字材料是与图片相关的安全技能操作知识, 要求被试学习安全技能知识。

第二单元在电脑上显示6张与学习阶段相关的技能图片, 每次显示1张, 内隐组与外显组相同, 让被试作出对错判断。判断正确记1分, 错误记0分, 满分6分。

第三单元给被试一张与学习阶段相关的安全知识技能操作方法问答测试卷, 被试在测试卷上作答, 内隐组与外显组相同。总共20个得分点, 答对1个得分点记1分, 错误或漏答记0分, 满分20分。

2.4 预备实验

先另找4名被试 (大学生, 男女对半) 进行预备实验, 由此统一实验指导语、图文材料呈现情况、测试题表述及呈现方式等具体事项。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内隐学习组与外显学习组在判断对错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从表1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组间效应不显著, F (1, 28) =2.291, p=0.141>0.05, 也就是说内隐学习组与外显学习组在判断对错题的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3.2 内隐学习组与外显学习组在问答测试得分上差异显著

注:*p<0.05**p<0.01***p<0.001

由表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组间效应显著, F (1, 28) =90.668, p=0.000, 也就是说内隐学习组与外显学习组在问答测试题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3.3 大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存在着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组第一单元的实验中有大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知识学习的启动, 但没有有意识的学习;实验的第二单元通过图片再次呈现, 让被试判断是正确做法还是错误做法, 如果内隐学习有效果, 那么外显学习组与内隐学习组的成绩应该相似;实验的第三单元要求被试用文字描述安全技能, 如果内隐学习组的成绩比外显学习组差, 就实现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分离, 即在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存在着内隐学习。

通过实验结果显示, 内隐学习组在实验第二单元判断对错的测试中的成绩与外显学习组无显著差异, 而在实验第三单元问答测试中, 内隐学习组的成绩与外显学习组的成绩有显著差异, 由此得出, 大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存在着内隐学习。

4 教育启示与建议

4.1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无意识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 大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存在着内隐学习, 表明了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可在无意识中获得。大学生安全教育通常限于条理化、逻辑化、循规蹈矩的方式, 这不利于学生的无意识学习和创造力的发挥, 所以,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无意识的作用, 通过提供多种教育模式、营造安全教育氛围等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

4.2 提供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

目前,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还是以学生外显学习为主的模式, 比如, 直接教给学生使用灭火器的方法、如何紧急避险的方法等。除了这些,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内隐学习采用其他有效的教学模式, 如加大实战演练教学、在公共场合播放或演示安全技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引入安全知识等。

4.3 加强安全知识技能的教学和练习

内隐学习的抽象性特征对于技能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社会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几乎所有体育技能的教授都不是单靠书面知识的表达通过言教就可以实现的。无论是体育锻炼中的一些简单动作的习得还是竞技体育中的高难度动作, 都需要通过实际的反复操练方能悟出其中的规律技巧, 以便应对瞬变的客观情景[4]。同样, 安全知识技能也是需要反复的教授和练习才能掌握。

4.4 有机结合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有着不同的优势领域和发生条件。例如, 在情境多变、紧张应激、事物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确、个体生理条件差的学习情境中, 内隐学习优于外显学习, 但在常规的学习情境下, 外显学习仍占主导地位。可见两者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互相不能替代[5]。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 需要把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外显的行为和表面现象, 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隐学习潜能, 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rthur S.Reber.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67, 6:855-863.

[2]虞旻泓, 刘爱伦.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 2006, 29 (3) :631-634.

[3]王丰秋.内隐学习在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冰雪运动, 2009, 31 (3) :79-82.

[4]孙桂芹, 闻素霞.内隐学习的特征及对其本土教育的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9 (4) :65-68.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篇8

摘  要:本文按照产品制造流程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该体系的构建将为进一步修订课程基本要求(或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加快与工程训练课程的协同创新提供重要基础,为本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实习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工)”课程因知识面宽、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为我国工科人才的培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材料及其制造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使得原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实习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各专业人才培养和知识构成的需求,难以为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导致该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实际作用趋于弱化,基础地位下降,课堂与实践学时不断被压缩,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重新构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在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立项的教研项目支持下,课题组基于近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理念,本着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接轨、与院系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目的,联合国内六所高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新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构建,对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了汇集,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一、“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原名“金属工艺学”。历经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金工课程指组近三十年的辛勤工作,先后修订制定了“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版本教学基本要求。分析这些教学基本要求可知,虽然课程名称已从金属材料拓宽到工程材料,但其知识体系仍基本围绕金属材料及其制造展开,相关知识点在各教学基本要求中只是得到粗线条展示,缺少系统性与完整性的整理。

“十一五”以后,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制造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产品制造所涉及材料已不再仅以金属材料为主,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替代金属材料而获得广泛应用。制造技术也不再局限于金属材料的冷热加工,其中涉及各种工程材料制造的液态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连接成形技术、粉体成形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以及各种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地获得广泛应用。各专业不仅对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的需求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课程的功能和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专业认证标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些变化。比如,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明确提到,要“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第3条中提到了要“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等意识”,要“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显然,这些标准条款与本课程设定的教学性质、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吻合的。又如,目前国际工程教育有两大互认体系,一是以“华盛顿协议”为代表的工程教育互认体系,另一个是以欧洲大陆为代表的工程教育互认体系[2]。其中,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互认体系有12条专业认证标准,第3条就明确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要“了解所在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知识以及材料、部件和软件的属性、状态、制造与使用”。该要求与本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所提供的教学目标也是完全吻合的。目前,“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加强团队精神,熟悉相关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掌握工程实践中基本工艺操作等各种技术、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已经成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虽然从整体看,人才培养环境有利于本课程的发展,但是当前课程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基本要求的制定更多局限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自身的特点和教学需求,缺少基于工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的顶层设计和统一指导,对材料与制造知识对人才培养的先导性、基础性认识不足。其次,目前课程教与学中缺少对产品制造的整体认知,教学内容更多地集中于“金属材料的制造,而不是工程材料的制造”,使课程提供的知识落后于专业的发展需求。第三,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能力的养成,对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强调不够,使教学目标对能力点的达成缺乏明确要求。第四,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时不断减少的矛盾突出,缺少对核心知识的凝练与梳理。上述问题都是课程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二、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1. 思路

工程教育有自己的认知规律。首先,获取工程知识的过程始于认知实习,遵循“认知实习—理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探索性认知实践”这一规律性,具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特点。其次,获取工程知识的最佳方式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但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获取知识比理论学习获取知识更快捷、更可靠。因此,将实践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新知识体系是值得深入探究和可行的。

在知识体系构建中,本研究将理论课的知识体系与机械制造实习知识体系、实验课体系进行了交叉融合,使能力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把握上,同时也更强调通过对基本工艺和基本理论的实践过程,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1)跳出原金属工艺学课程以金属材料及其制造技术为主线的知识体系,基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对该课程知识的需求,汇集凝练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和能力点。同时,结合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按照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调整面向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含理论教学和实习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

(2)按照完整的产品生产制造流程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知识体系按照模块化设计,包括工程材料、材料改性、材料成形、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验、机械制造实习等模块,尽可能地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接轨,以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为避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互分离,按照近实践类课程特点,对课程知识和能力体系进行协同构建。

(4)知识点的征集要面向不同类型的学校与专业,使知识点具有选择性。知识体系要分类设计,有充分的代表性。知识点的最终达成要体现在能力点上。

2. 方法

一是结合我国专业认证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深入调研和研讨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知识需求,汇集凝练出人才培养所需的各部分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构筑课程知识体系;在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构筑能力体系;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基础上,汇集知识点和能力点。

二是结合非机类专业对材料与制造技术的跨学科知识需求(或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汇集各种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三是按照各种知识点、能力点的合理逻辑关系,构筑面向专业人才(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含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制定或修订原有教学基本要求。

三、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的构建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虽然已构建了较完整的理论、实践、知识、能力、素质教学体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力培养仍然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知识体系应真正从围绕金属材料及其制造向围绕工程材料及其制造过渡,调整后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应基于产品整体的制造过程(而不是单个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应进一步向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转变;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应为不同专业提供“了解所在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知识以及材料、部件和软件的属性、状态、制造与使用等基础知识”;为了培养合格的工程师,应让学生了解、实践必要的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为缓解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时不断减少的矛盾,应进一步加强对核心知识的凝练与梳理,使汇集的知识点具有可选择性。有鉴于此,课题组拟将课程知识体系作了以下调整。

1. 课程知识体系

课程知识体系按专业认证的知识需求和产品制造流程中的核心内容,基于以下逻辑关系加以构建:材料与制造简论—材料基础与选材—材料成形—机械制造工艺—材料改性—机械制造实习(含零件的组装调试)—产品。每一部分不仅涉及基本要求和知识点,同时还赋予了能力点的要求。

“材料与制造简论”部分主要介绍材料与制造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介绍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制造工艺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在开始课程学习以前从整体上了解材料与制造技术前沿,了解本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定位,以及本课程所涉及主要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基础与选材”部分主要给学生提供材料性能和材料学的基础知识,为产品选材、零件改性、材料成形和产品制造提供材料基础知识。“材料成形”部分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形状产品或毛坯的外形制造技术,使学生了解产品制造首先是对外形的制造,材料成形是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造技术,理解各种成形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材料成形的技术基础与材料和选材部分密切相关。“机械制造工艺”部分主要介绍毛坯的切削加工与精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该部分与材料成形和毛坯生产部分紧密衔接,是产品获得所需几何尺寸和精度的重要生产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同样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材料改性”部分涉及零件整体性能或表面性质的改善,与毛坯和零件在不改变形状和尺寸精度情况下改善性能的方法紧密相关,材料与选材部分是材料改性的知识基础(为教学方便,该部分也可以放在材料与材料成形部分之间实施教学)。“机械制造实习”部分涉及零件的组装调试,其前期知识基础和实习内容来自材料成形、材料改性、机械制造工艺,在机械制造实习中不仅要对前面所涉及工艺技术进行实操,而且要对分散的零件进行组装,并对组装后的产品进行调试,直至产品出厂。该过程将涉及学生的实践、创新、工程安全、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综合性训练,也是融会整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此外,课程中将同时涉及各种制造技术的工艺性问题、结构工艺性问题、工艺规程制定、工艺选择、经济性分析和环境保护、实际操作能力等重要的共性问题,从整体上体现和构成对能力点的把握。

2.课程能力要求

课程能力体系在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构建。其中,“材料与制造简论”部分要求学生能掌握、材料与制造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材料与制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把握产品制造整体工艺流程,能理解本课程知识体系及逻辑关系,清楚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特点。“材料基础与选材”部分要求学生能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意义及其用途,判断在何种条件下材料会破坏与失效,能结合材料学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工艺四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会运用这些关系解释材料性能和加工中的问题,能读懂材料的牌号及含义,能了解各种材料的主要用途,熟悉材料选材原则,会为产品或零件选材。“材料成形”部分要求学生能用材料成形基础知识分析不同材料或成形件的工艺性好坏;在了解各种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能为成形件或产品选择合理的成形工艺;在熟悉各成形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会判别工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改进构件不合理之处;具有制定简单成形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成形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质量问题的能力。“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要求学生会运用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分析典型零件表面加工工艺性能好坏,制订简单件工艺方案;能制定或选择典型零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读懂工艺图纸;会判别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改进构件设计的不合理之处;能初步分析判断机械产品制造工艺的经济合理性和环境污染问题。“材料改性”部分主要要求学生能理解材料改性的目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熟悉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和基本工艺;能读懂基本的热处理工艺,能为简单零件制定热处理工艺;了解表面工程技术用途,能区分不同表面工程技术;能结合产品性能及成本,为产品或零件提供合理的改性建议。“机械制造实习”部分要求学生较熟练操作规定的设备或基本工艺技术;能读懂工艺图纸和工艺规程;能辨别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常见缺陷;在综合工艺训练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安装调试产品的初步能力;具有必要的安全意识、团队精神和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Z]. 教高函[2013]15号,2013-11-28.

[2] 张文雪,王孙禺,李蔚.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本文是在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指组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写成的。参加课题组的专家有孙康宁、张景德、李爱菊(山东大学),傅水根(清华大学)、朱华炳(合肥工业大学)、邢忠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张远明(东南大学)、罗阳(四川大学)]

上一篇:兼职聘请协议下一篇:小学少先队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