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精选10篇)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1

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话语中。现在更多的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学会做人的过程,个人认为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变得更爱学习,学习内容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地学习,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向教师提问,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民主管理是重要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相对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与认同,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

二、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对教学实践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很多人都把考试称为“指挥棒”。改革语文考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积极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语文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从测试材料的选择上,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热点、地方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内容、学校校园生活都成为创设测试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情境因素,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成为考察的内容。更加关注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运用语言;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联系个人经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问题,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都成为考试内容的重点。从测试题型上看,零碎繁琐、死记硬背的题目越来越少,题目的综合性、开放性明显增加。刻板的命题作文越来越少,通过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的则越来越多。简单唯一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少,依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水平、采用分级赋分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多。

三、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2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合作课堂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方法为引入新课创设情景, 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文课堂。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一开始时就提出问题:“请说出借月抒怀的诗句, 看谁想得最多。”这个问题急需学生去探索与解决, 但利用目前的知识又很难解决, 于是, 形成了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接下来的共同学习探究埋下伏笔。

二、根据导学案进行阅读, 用质疑的精神理解教材

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目标内容有重点、有选择、有针对地独立阅读学习, 初步认识和了解新课的内容。上课时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 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中心句、各段大意、中心内容等一定要边阅读边思考, 带着怀疑的探索精神去阅读, 努力把课本知识的条理弄清、内涵搞懂;对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学生间小声议论, 互相启发。教师巡视, 了解阅读效果。

三、合作交流, 讨论探究,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以及文本中的重点、难点、疑点,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 而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针对疑惑给予启发, 让学生调整认识思路, 展开讨论或辩论,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互相影响、启发和补充。在讨论过程中对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口头表扬, 对有独到见解的更要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 当然对于见解有偏颇的也要纠正, 不过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寓教于学, 寓学于乐, 才显得生机勃勃。如在讲授《药》时, 分析描写华大妈掏钱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的动作——“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 掏出一包洋钱, 交给老栓, 老栓接了, 抖抖的装入衣袋, 又在外面按了两下……”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华老栓夫妇怎样的心态?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互相表演, 重复了华大妈的一系列动作, 细细揣摩当时人物的心理变化, 最后感受出是因为华老栓夫妇生活的窘迫和内心的恐惧。

四、课堂展示, 让语文课堂成就学生

小组讨论结束后, 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 由一名组员进行展示。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 如进行组内小展示, 或者认真倾听、准备点评;当已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时, 可以关注展示内容或演练展示内容, 准备点评。

小组展示要求内容全面、完整, 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 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展示后由学生负责点评。点评的学生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 然后讲解其展示的思路, 在点评的过程中同步做出总结和补充, 总结规律和方法, 补充不完善的环节或是其他解法, 然后征询其他小组或任课教师的意见, 完成点评过程。

五、点拨得失, 反馈矫正, 科学评价

学生在展示点评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 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点拨要语言简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具体说来包括四点: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肯定好的, 指出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问题, 给出搭桥性的帮助或做出明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 归纳方法和规律;四是针对展示情况科学地评价各个小组的学习收获, 激励到位。

六、适当练习, 学以致用

适当的练习是把学生的讨论从“思”和“议”中带到“做”的关键一环, 就是抓落实, 让学生能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碰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使练习的内容既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 又具有典型性, 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共同讨论, 然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展示的形式来完成, 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学习, 直到学生全部达标。

七、归纳整理, 总结提升

练习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和心得, 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回顾该新课的知识点及介绍合作研究的过程和收获。教师再给予画龙点睛的评价。随后, 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 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八、当堂测试, 巩固升华

设计一两套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测试题, 当堂测试, 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升华。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3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一自求形式,缺乏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这样情况: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效果甚微。例如,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一堂练习课,教师出示大屏幕投影,让学生提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并以小组为单住开展讨论。讨论后,学生上来说:“第一只缸有一只金鱼,第二,缸有3只金鱼,1+3=4,一共有4只金鱼。”“还可以是3+1=4。”……教师说:“嗯,真不错。同桌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不难发现,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缺乏实质性的东西。如果此时教师能适当地加以引导,如:“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数学信息了呢?”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的优势是可以显示出来的。

2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放任自流,缺少指导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差生则成了听众,经常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成为一名旁观者,没有参与其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和调控。长期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一些学生也会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该情况,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参与合作,多做指导与调控。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人云亦云,缺少自主性

小组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自主探索。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之前,没有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出示问题后,马上就叫学生开始小组合作。有的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样说,只好人云亦云,达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次数过多。缺乏计划性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看似很热闹,可是有的学生刚投入合作,教师就喊“停”。致使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动不动就进行小组合作,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过多、过频,合作研究的问题思考价值不大。

5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随心所欲。缺乏客观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视角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叫好声成了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在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公开课上,一位教师问学生:“黑板上的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教师热情表扬道:“棒极了!大家表扬他。”伴随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掌声,教师又拿出了一支铅笔奖给了他。“一个图形有几个角”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无可厚非,但是像那位教师的表扬阵势是不是有些过了?难道教师对学生的微笑示意、点头首肯不是表扬激励吗?当然,课堂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但是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不良品格。

二、解决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校本培训,更新教师观念

实施新课改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提升,课改才能焕发青春的魅力。教师要加强对有关合作学习理论、方法和新課标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更新教育观念,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2建立一套有序的小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操作:(1)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进择合适的合作内容,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合适或需要合作的内容,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帮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4合理评价。激励学生

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可以是口头汇报,也可是书面考查。同时,小组合作评价还要考虑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

5处理好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另外,凡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独立学习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了。

6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关系

接受性学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避免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篇4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摸索,总结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经过试用,总觉得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某一个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教材三年的教学实践,整理了几个自认为较有心得的合作学习的案例片段,以求同行们的批评与指正。[案例1]

《走进中秋》是七年级的语文综合活动课,以综合学习为主,结合写作和口语交际。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了解中秋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步骤一:把学生分为三组,“中秋节来历”学习小组、“中秋节习俗”学习小组和“中秋节诗词歌赋”学习小组。

步骤二: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个小组展示成果(制作成课件,并有专人解说)。

步骤三:重新分四人小组,选取小组成员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手抄报,一人任版面设计,一人负责绘画,一人选材料,一人抄写。

步骤四:举办《中秋知识擂台赛》,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还体会了分工、合作的乐趣。[案例2]

《父母的心》是八年级(上)的课文,属略读课文,通过本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挚爱亲情。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本单元中的三篇表现亲情的文章,已初步掌握分析文章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色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课时内完成。

教学前,教师先布置学生查找文章的背景资料,独立阅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章的结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设计自认为最重要的五个题目,并做好解答。

第一步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题目与答案: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明确;答案是否正确;去掉重复的问题并做整理。教师巡视、指点后表扬问题设计较好的小组。这是本节课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第二步骤:让问题设计较好的几小组向其他组发起挑战(向他们提问自己小组讨论整理的问题),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内任何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应战同学如遇到难题,可先向组内成员求助,如不成功,可再向其他组求助。教师在旁适时点拨、点评。这是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小组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最后,评选最佳挑战组、最佳应战组和最佳援助者。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既培养了提问意识和能力,又弥补了个人考虑问题不全面、不透彻的不足,使困难、中、优三类学生各有所获,且兴趣盎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懂得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所以在课堂上特别是有“花架子之嫌”的“千锤百炼”的公开课上,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动不动就互动式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一两分钟后,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有时还是安排的),外加“声、光、电”,真是一堂“上上下下”都满意的课。不敢苟同,我只能在私下里自己认为,这种“合作学习”实在没什么成效。似乎是最近才明白,其实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检查者、记录者、协调者、报告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从而无法达到通过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我们还应要求小组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还应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才能促使学生去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响他人。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5

学会学习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高效率地处理信息以创造新的资源”的方法。这就要求受教育者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技能,追求更有效率的学习过程,达到更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有效学习”的人才才是时代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我们工作在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改实施工作远未达到城市学校那样的水平。许多教师虽然由过去只关注“教”开始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由过去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开始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这些变化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表面,“教会学生学习”还未得到落实。真正使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心灵的体贴,主体的尊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指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善于“点拨”,重在“引导”,引发“参与”,鼓励“对话”。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在教会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学会如何教,促进教师教学形为的变化,教师应做到“四个学会” :①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②学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③学会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④学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学得有动力、有成效。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思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开发,素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个性有人格魅力的人。学生达到“四个具有”:①具有主动的学习精神;②具有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③具有

探究学习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学习的习惯。

轰轰烈烈的课改实践中,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初次的尝试中,我们将班级同学划分成小组,让孩子们从座位的摆放以及知识的学习上都尽量让孩子们先自主探索,再在小组内交流。是的,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甚至都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唱独角戏,后进生只是听众,没有积极思考和参与。这都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通过实践,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思考:首先,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师在课前则要充分的备好课及备好学生,精心准备好学生讨论的问题,要让学生能开口说。除此之外,我经常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其次,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则根据具体题目而定),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在小组合作时,小组的每位学生逐个说出自己的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最后,要形成“互帮互助”、“一个都不能少”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时,由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情况决定是对学还是群学。对学即为搭档之间两两讨论。我通常让搭档中较弱的学生先开口说,把他认为会的问题或者好的想法讲给搭档听,然后再由较好的学生补充。这样做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有话说、敢开口,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不限制他们讨论的地点,他们可以在座位上讨论,也可以由组长带领到黑板前讨论,甚至有时各小组之间在一块讨论。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小组合作

学习是高效教学模式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组织好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6

中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浅议

作者/朱军营

摘 要: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顺应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立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试图从“小组合作”学习中思考中职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与作用,探索当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中职生;中职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一、中职生特点适应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合理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底子薄、基础差。放眼长远,21世纪的人才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中职生由于经历中考所谓的“失败”,很多人在学习上不自信。“老师,其实我也想学习,但就是学习不进去。”一句话道出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最普通的情感需求,与“好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所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融洽师生关系,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形成以集体讲授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提倡小组合作,并非所有的语文课都需要小组合作,而要精选内容,合理制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如,中职生普遍纪律差点,教学纪律是保障课堂正常进行的前提。教师要在纪律方面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做忠实的听众,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要尊重别人意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担负起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产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然而,小组合作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广大中职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总结,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7

新课标提出以来, 将课堂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其中,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课堂模式更是得到了很多学校模仿的对象. 而作为数学这门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也成为我们中学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 怎么样将实际问题更加直观地引入给学生, 怎么样将数学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探究, 怎么样体现小组合作的成效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反思. 下面我就本人自己的实践及前人的经验谈谈自己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学习的一些思考.

二、明确目标, 关注每块内容的不同目的

数学课堂往往包括复习回顾、情境引入、探索活动、新课讲授以及典型例题的讲解等主要内容, 而这些内容并不是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 有些也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这里就探索活动这块内容的小组合作进行详细的描述.

新课的探索活动往往是对新知识的探索, 发现它们的由来, 理解推理的过程, 因此, 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设置一连串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 并通过讨论得到相关的结论, 更加深刻地理解新知识的概念, 并能加强对新知识的应用.例如:八年级上册课本中“6.1函数”第一课时,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函数这个抽象的定义, 在探索活动中连续设置了四个生活中的情景, 其中教师以第一个情景 (加油表) 为例, 理解两个变量“金额”和“油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而后将后面三个情景作为讨论内容让学生交流模仿, 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并自己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而举例的过程可以让小组内的每一名同学各抒己见, 最终选择最为合适的进行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部实质上也进行了对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的理解, 接着在链接到函数的定义的时候, 学生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函数的定义了.

由于数学课堂的特色性以及数学课堂的目标性, 往往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 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要独立进行应用练习, 从而典型例题的小组合作, 应该是在每名同学独立自主的思考基础上实施, 因此, 对于具体题目的合作, 应该在讨论之前给予适当的时间, 让每一名学生先独立自主完成, 并标记下模糊的地方以便下阶段的讨论, 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加有效. 比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堂中, 练习解题应该是整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那么我们可以在每一名同学都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 核对答案, 发现错误的原因, 这样不仅能确保一定的计算量的练习, 也能注意到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从而及时纠正. 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独立的能力, 比如:在解决一组练习后, 直接可以在小组内选择一名成员核对答案并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

三、适当调控, 确保科学高效的合作过程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的重点之一就是小组的设置以及每位成员的分工. 为了让小组合作模式科学高效地展开, 每个讨论小组应该既有学习比较突出的同学, 也有学习暂时比较落后的同学, 这样不同层次的同学就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互相补充.

其次, 每个小组以6~7人为佳, 人多讨论过于散不利于课堂的学习, 人少了讨论不够充分. 而这6~7人也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一般由小组长承担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 调节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 由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由记录员承担小组各成员发表意见时做好记录的任务, 由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发言, 阐明本组最新颖、最突出的见解.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堂每次可以安排不同的同学发表见解, 确保每周都能让每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一次阐述.

建议每个组每个人的分工每节课有所调整, 可以让每一名同学都有不同的展示机会. 比如:每组有7名同学, 分别有1, 2, 3, 4, 5, 6, 7的序号, 今天1号为组长, 2号为记录员, 3号为讲解员, 那么第二天, 分别再以4, 5, 6号分别为组长、记录员、讲解员.

四、注重评比, 加强有效细致的反馈

每次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 对各小组的长处要及时给予表扬, 并评出最佳的合作小组, 以激发组员继续合作的热情. 同时可以通过评价体制督促课堂讨论的纪律, 促进每一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每次课堂的评价应该覆盖整个课堂, 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其中不光是本节课的知识点, 只要说出正确合理的知识点都应当给予肯定, 这样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 数学课堂根据它自身的特点, 在练习结束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纠正错误, 不仅知道了错误的原因, 也能提醒自己, 更是能力提升的一种方法.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才刚刚起步, 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 实践永远是理论的先驱者, 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 不怕问题的产生, 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将课堂真正地归还给学生.

摘要: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 主要从内容安排、课堂调控、评比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 总结初步得到的一些成果及不足, 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一、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流于形式,有始无终。很多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把几个学生简简单单组合在一起就行了,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这种随意组合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合作,是流于形式的合作,是没有效果的合作。这样看来,其实在很多老师的思想中,还没有真正熟练小组合作的运用,没有真正把握小组合作的精髓。一些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小组已经讨论过了,就是开展了自主学习了,就是进行了小组合作了。其实,这仅仅是走了一个过场,根本没有实际效果,太流于形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还是被动的。

2.引导不力,放任自流。很多任课老师把小组建设都推给班主任,认为小组合作建设是班主任的事情,班主任把小组建好了,自己就是拿过来用就可以了,小组建好了,语文老师就解放了。一開始上课,老师就用多媒体抛出一系列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完成。然后这些教师就无所事事,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问难题,或者出现的好答案,都不管不问。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下面乱哄哄地所谓“讨论”着,看上去热火朝天,实际上他们交流的都是跟学习无关的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根本就不是在认真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而是趁着大家发言的时候在聊天,这样讨论的氛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老师不应该不管不问,而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小组,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对小组中优秀的讨论观点及时鼓励引导,并善于发现在小组的讨论中明显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小组以帮助和指导。在后面听组员展示讨论成果时,老师的引导就有针对性了,对学生在问题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上虽然学生是主体,但老师的及时纠正是不可缺少的,并不是说推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老师就无所事事了,一切不管不问了。

3.参与不均,学生 边缘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发现,优秀生思维敏捷、善于表达,他们在课堂上参与的机会更多,渐渐变成了发言交流的权威。在小组里什么事都是优等生说了算,最后的展示,成了优势学生表演的舞台,有的时候,优秀学生等不及学困生的交流结果就匆匆地把结果说出来,匆匆地结束了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困生基本成了优秀生的听众,即使讨论,也可能是优生在给差生讲解。甚至有的小组长,只顾自己学习,不组织,不作为,缺少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可能。4.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纵观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学校的小组合作建设,大都不成熟,没有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在课改的背景之下,学校发出号召开展课堂改革,把相关思路一布置,其他工作全部都放给班主任,班主任能力有多大,水平有多高,学校就不再过问。组建、管理、评价都交给班主任一手抓,学科特点不明显。实际,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门学科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调整小组合作的形式。这一切都需要一支高素质、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共同来打造,共同探索一套适合自己学科的小组管理评价体系。现在的学校,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高,真正自身素质高、参与积极性高的老师屈指可数,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行,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强化认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新课改培养一批素质高、意识强、理论丰富的教师队伍。小组合作建。设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都为小组建设想方法,乐于探讨研究,积极实践改革。

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高效有效预习。教师组织有力是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关键。小组合作之前,教师需要下大力气备好课,指导学生做好课堂讨论、做好课后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保证小组合作顺利有效进行。课前布置预习任务,需结合本堂课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还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给学生分配适合自己学情的预习任务,对于预习的知识要指点到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笔者的学校实行导学案教学,导学案围绕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展开,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依据。导学案的预习交流环节,将本节课的基础和重点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导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的依据和提纲,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提高了预习效率,便于学生提前熟悉教材,为正式上课做准备。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明确组员分工培养学生合作意 识。在同一个小组内,小组成员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是一个合作的共同体,成员间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在小组建设中,老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合作,并且要有效合作,这是保证小组合作成功的前提。对于小组中不虚心接受他人意见、轻视他人成果的成员,教师要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到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他们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在合作中学会取长补短,教育他们不能只顾自己而要关注全组的利益,要激发他们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认识到帮助别人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巩固自己提高自己,这种分享精神,会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在小组合作进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让他们都有为小组做贡献的机会,每个成员在小组内担任的角色不同,职责不同。小组内的成员发现了问题,在小组内部共同解决,这样潜移默化培养和形成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小组活动进行一定时间之后,教师就会发现学生之间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融洽了,孩子们都逐渐地开始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了。

3.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小组管理评价机制。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行的初期,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出现问题之后,我们的老师如何利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对问题加以调控解决,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相关教师的业务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小组合作的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的成功运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共同提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要坚持自评、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原则,以往由教师一言定全部的现象必须要改变。这样做能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而且小组成员之间在一种开诚布公的状态下互相说出真心话,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相处的心理环境,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中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基础上,教师综合平时收集的日常各种信息做出总评。

三、结语

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只要一线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实践,不断地反思、改进,一定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它最大的实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淑贞,盛群力. 合作学习与发现教学策略整合的操作程序[J].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3) .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9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字】小组合作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52-01

中国有句古话叫“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千人同一条心,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万人有不同的思法,就连一个人的力量都发挥不出来。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合作,是时代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以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目的。

下面就以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课:《望海潮》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

首先,根据班级特质进行课堂分工定位

由于我授课的班级是美术班,所以我结合美术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语文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口语表达、美术专业水平、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善于组织活动,性格开朗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和美术专业较强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或者操作者。定期轮换主发言人和实操者,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望海潮》这课,六个小组在诗歌朗读、诗句理解、专业绘画、书写、设计等方面的分工每组综合实力较均衡。

其次,师生合作共同确定课堂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练习,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望海潮》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单元说明和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出了以下的课堂目标:①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展示宋代杭州哪些“文字图画”,了解体会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②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杭州的画面。③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在定第三项的目标时,学生最初制定为“学习合并几层词句意思并翻译”这是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说明,修改课堂目标。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诗词鉴赏知识点的重要方法。

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这个过程,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自己或者本组的优势,发挥创新精神,做好必要的展示自己的心理准备。

第四,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习《望海潮》第一课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课时学生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组长分工合作。教师先提出要求:①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可以写出思考的要点)。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师徒结对式等。③小组展示要结合专业特点多样化展示。④从“肯定欣赏赞美“的角度看到同学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充分展示自己。

第五,赏过程,赞结果

在所有的语言中,赞美之词是语言的砖石,赞美和鼓励是推动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望海潮》一文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阶段,我抓住契机,及时为学生点赞。成果展示的过程,精彩连连。新课导入阶段,第一组唐潮同学从课前三分钟演讲入手,从语言大师刘宝瑞先生自然过渡到柳永的《望海潮》,从选材发音情感的把握方面给以肯定。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读课文,走进文本,六个小组合作展示形式分成四类:一类是自主学习时候自己画的“十里荷花”的荷花图;第二类是当堂??“烟柳画桥”的画面;第三是组员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简笔画;第四用话剧的形式通过柳永的眼睛所见展示杭州城的繁华,其中“羌管弄晴,莲歌泛夜”学生还配上二胡演奏和朗读。期间小组成员对画作进行解说,并在词中找出原句,课堂效果堪称完美。

探究环节,主要从诗词的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这样的引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课堂小组讨论中,每个组员都得到展示,组长集中他们的理解,最后选出发言的同学,收到比教师讲,学生听,好几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展示了自己,提升了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增添了语文课堂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以往语文课堂中学生等待式学习到体验式学习的转化。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加强了同学的合作,也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力宣扬和强调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今天,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必须从语文课堂入手,而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很好的展示语文课堂魅力,发挥了它实现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文明礼仪常规》

[2]《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汇编》(互联网文档资源)

[3]《生本教育问答》周正文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陈贤文(导师:刘占泉)

[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1.20

[6]《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绍丽珍

[7]《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构探究》曹应平、金萍《新课程导学》2013.1.8

语文小组合作课堂反思 篇10

正坝小学 陈谋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那么在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对此,我有如下看法: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师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小组,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比较容易实现。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老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史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的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四、合作小组内部要有必要的分工。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相互合作、互补互助、共同发展。合作小组的划分应该体现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目的。没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常常是各行其是,自说自道,形成不了交流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汇报是代表本组,而不是只代表个人,报告员发言后,组内其他组员可以再进行补充。

五、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要明确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这么做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学生们变得爱学,乐学,群体学习的氛围更好了。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我都会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

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要求老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一的“输——赢”关系,极大的消除了对竞争失败的恐惧,学生处在一种安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他们避开了“做错将受到老师批评”的心理压力,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也增加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记得以前我读小学时,一节课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同学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没有那种活跃的气氛,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自然这部分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现在的课堂不一样了,当教师布置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每一个同学在小组里都要发言,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能自由展示自我,也能相互学习并按自己的节奏完成学习活动,可以说不光是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自然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

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如:学习《长征》一课,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收集越多越好,因为本课只要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本课内容就迎刃而解。其次,可以是规范合作,也可以是简约合作。这里的规范合作就是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用在讨论的问题难度大、争论的焦点突出等方面。简约合作就是不规范合作,合作的人数根据合作完成的内容确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来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这里的长、短期合作是就一项合作而言的。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如进行一次语文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如讨论一个小问题。

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必须有与此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我认为在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注意:一是目标的确定性和适当性。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进行,所以合作学习的目标要适当,最好是让师生共同制定。二是内容的适量和适当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合作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把内容确定得恰如其分,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先让学生预习自学,写出自学材料,让教师心中有数,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七、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所以,教师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八、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例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去体会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句子进行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收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踊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说出对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要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使弱势群体彰显团队精神。

九、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已要求各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的积极性。

我认为,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不能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前,学生要先进行独立学习,自学质疑,搜集信息„„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如个人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强弱,藏书量的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各方面都拥有优势的学生毕竟不多,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有部分同学就会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给每个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必要时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在讨论和回报成果时,我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十、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商业银行成功催收案例下一篇:五年级音乐科目教学计划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