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精选8篇)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篇1

一、概况

如汕头市某一住宅小区共建住宅楼14幢,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8~18层,多层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9.5m,高层为框-剪结构,建筑高度为63.5m,该建筑基础为锤击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楼面结构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mm,本工程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室内正常环境0.3mm,露天环境及地下室0.2mm。该工程于经实地踏看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14幢房屋均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宽度在0.2mm-0.4mm之间,裂缝位置绝大多数处在板四周阳角处,少数沿板跨间及板负筋边缘的裂缝。于是,根据业主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首先对房屋沉降量和倾斜度进行复查,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为确认混凝土强度,现场取24个部位作了回弹实验,并用超声波和钻芯取样进行强度校正,实验结果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而从施工单位提供的各项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复验报告、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和现场原材料抽样分析的结果来看,可以排除各种原材料不合格的因素。再查看施工图纸也符合有关规范要求。鉴于上述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确认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

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2d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

3、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收缩裂缝由温度影响产生的另一种裂缝,是混凝土外约束引起的,大多发生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和冷却收缩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外约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降温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多在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裂缝较深,有时是贯通性的。

(二)现浇板上过早施工而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2 N/ 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有时由于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三)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楼面工程施工中各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会使钢筋弯曲、变形,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现浇板结构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

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应力影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大量的应力集中点,使局部出现塑性变形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标号设计强度不宜太高。

3.应在楼板上每隔20m左右处设置一后浇带,并在楼板中间墙体支座处设一条伸缩缝,使其释放内应力。

4.楼板因四周嵌固于墙体内,应在四角部位按要求配置双向钢筋,伸出长度应小于1/3L(L 为短向边长),且不小于1.2m为宜。

5.在抗震非设防地区,也应适当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提高房屋整体抗震强度。

(二)施工方面

1.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及水灰比,并根据现场砂含水量变化及原砂中含粒径5cm以上的砾石筛选调整施工配合比,保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一致,防止因水及水泥用量过多而增加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及空气,从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导致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占体积的70%左右,必须注意粗骨料的质量,宜用粒径15~20mm的石子进行合理级配,含泥量 <1%;砂子应用中、粗砂,含泥量 <3%,砂率控制为40%左右,坍落度控制为14~20mm;水泥应选用非早强度型、水化热低和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Φ10~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为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模板中线管铺设密集处的上部及下部铺放一层18号钢丝网,宽度每边应大于管区100mm为宜。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经过以上的分析,本楼层的结构是安全的,梁板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根据结构设计说明及参照《混凝土工程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规程》4.2.3条款之规定,小于0.3mm的裂缝无须修补。但考虑到本工程的重要性和业主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防止钢筋锈蚀而影响耐久性,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决定按照需要修补的规定进行修补。具体修补处理如下。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下转119页)(上接118页)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个别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结束语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篇2

1 楼板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是非均质性复合材料的人造石材,主要组成的材料为水泥、砂、石子、掺合料、外加剂和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但抗裂性较差,易脆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条件下,水泥凝固硬化收缩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收缩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产生初始应力,造成骨料与水泥黏结面水泥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我们一般称为微裂缝。这种微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互不连贯的,但在荷载作用下或在温度进一步变化或养护不当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连通,从而形成较大的肉眼可见裂缝。

楼板裂缝常见于楼板跨中、边角,有些成45°角斜向发展。

这种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美观,还会造成楼板渗漏,影响建筑使用功能,而且将会对建筑结构的承载力、防火性、抗渗性、抗腐蚀性和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危害。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受弯构件一般是带裂缝工作的,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要求,考虑到包括设计、施工、材料和温度变化等在内的综合原因,裂缝宽度应不大于0.3mm。

2.1 设计原因

(1)在基础和主体结构上,选择不合适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如基础沉降不均,靠东、西两面山墙楼板和屋面楼板因温度变化大,都会引起楼板的裂缝。

(2)楼板受力钢筋和上部构造钢筋设计配筋不合理或考虑不全面,在截面突变、转角处、墙转折处和楼板底,都会引起楼板的裂缝。建议楼板受力钢筋和上部构造钢筋设计配筋直径≥φ8,间距≤@150。

(3)楼板厚度设计不合理或考虑不全面。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楼板强度,同时要考虑楼板挠度,更要考虑楼板裂缝。楼板薄则刚度小,刚度小挠度就大,挠度大,则会引起楼板的裂缝。建议楼板厚度设计时,当短跨度≥4.0m时,楼板厚度≥120mm,其他楼板厚度≥100mm。

2.2 施工原因

2.2.1 楼板上部构造钢筋

楼板上部构造钢筋的保护,是施工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

(1)一般的楼板上部构造钢筋较细较软,施工人员踩踏后很容易弯曲、变形、下坠。

(2)楼板上部构造钢筋距离楼板模板有一定高度,失去了模板的依托保护。

(3)工人的思想意识较差,往往会随意踩踏钢筋,造成楼板上部构造钢筋变形下坠。

上述几点原因,很容易引起楼板上部构造钢筋的弯曲、变形、下坠,造成钢筋混凝土中的楼板上部构造钢筋保护层(楼板钢筋保护层通常为15mm)严重偏移,楼板上部构造钢筋没有起到抵抗负弯矩抗裂作用,由此很容易引起楼面混凝土出现裂缝。

2.2.2 模板工程

由模板工程施工不规范导致混凝土开裂表现为:(1)支模方案未认真按施工方案施工,造成模板整体强度与刚度不足,支撑杆件支撑在软弱土层上,支撑在下层楼板处未设垫块,造成混凝土在未达到规定拆模强度之前就因模板承载力不足致使楼板中间挠曲过大,从而引起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2)工期任务紧张,模板周转率过快,致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而过早拆模;或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没有浇水湿透,造成过多的水分吸收,两者均可造成混凝土楼板出现早期裂缝。这样施工不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的要求。

2.2.3 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由于自身性能产生的裂缝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混凝土在自然硬化时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在自然硬化过程中,其体积会渐渐收缩,但楼板四周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缩变形,当收缩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会引发现浇楼板的开裂,而且裂缝部位多发生在应力集中处。

(2)温差引发的裂缝:由于水泥在常温下具有凝结硬化迅速、水化热大的特点,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释放大量的热量,在高温作用下,如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就会因失去水分产生干裂。此类裂缝多发生在遭受太阳直接曝晒的部位,如楼板边角等。

2.2.4 外荷载产生的裂缝

目前,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平均为5d~7d左右完成一层,甚至不足5d完成一层,在混凝土浇筑完毕24h内,立即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装、材料堆放等工作,此时混凝土处于终凝阶段,在其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荷载作用,更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而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很难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就破坏了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良好黏结力,这类裂缝拆除模板后多见于跨中贯通楼板,这类情况在主体工程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以上施工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要求。

2.3 材料原因

在现代建筑工程文明施工中,商品混凝土已经全面推广,但因其引起的质量纠纷也不少,究其原因在于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没有把好技术质量关。如某栋7层楼房,从1层到7层楼板全部在跨中开裂,最后查出是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水泥和外加剂有问题。因此,建议应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技术质量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1)全部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根据混凝土强度,控制水泥标号和用量。水泥用量越大,造成混凝土收缩越大,混凝土楼板裂缝也越大。

(2)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可约束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越少,造成混凝土收缩越大,混凝土楼板裂缝也越大。

(3)外加剂的使用会显著增加混凝土收缩。

(4)为了增加流动性,目前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都比较大,坍落度也大,这也是造成混凝土楼板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

由于现浇楼板裂缝原因主要是设计、材料、施工和温度变化等综合因素,因此控制现浇楼板裂缝,必须掌握材料性能和把好施工技术质量关,牢固树立“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的理念。

材料是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队伍素质是施工质量的关键,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尤其是关键部位的监控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选择一个较为典型的工程实例,对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提出初步探讨。

某小区是笔者所在单位开发施工的一个项目,在小区附近有一已竣工的商住楼,住户在装修时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于是联名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索赔。经实地调查后发现,楼板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大多出现在楼板周边或四角和跨中,裂缝宽度在0.2mm~0.5mm之间,于是组织相关单位对房屋沉降量和倾斜角进行了认真复查,发现房屋沉降量及倾斜角均在允许范围内。尽管情况还不算太严重,但是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为此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费用,而且还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避免此类投诉纠纷在笔者所在单位开发的施工项目上出现,在整个工程建设周期,始终围绕着工程技术质量目标,并综合近年来业主投诉热点问题,采取了各种控制措施来预防质量通病。

3.1 把好设计关

参建各方(主要指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认真会审施工图纸,对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要求设计院认真综合考虑,首先从设计上把关。

(1)靠东西两面山墙楼板因温度变化大,容易出现裂缝,因此楼板上部构造钢筋间距@200变更为@150,提高楼板上部抵抗负弯矩的强度,避免因温度变化大而引起楼板上部裂缝。楼板凹凸处增设过梁,楼板转角处增设放射钢筋。屋顶因温度变化大,容易出现裂缝,引起屋顶渗漏,楼板上部构造通长钢筋间距@180变更为@150。

(2)短跨度≥4.0m的楼板,楼板厚度≥120mm,其他楼板厚度≥100mm,以提高楼板刚度,减少楼板挠度,减少楼板裂缝。

3.2 加强施工过程监控

(1)对所购入的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等的力学性能和强度、体积安定性等指标认真进行核实,对于原材料外观上有偏差或质量有怀疑的,要重新试验鉴定。

(2)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尤其是重点部位的监控,防止偷工减料、敷衍了事,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3.3 加强楼板的保护

(1)要重点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和管理,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意识到楼板上部构造钢筋的重要性,不要任意踩踏楼板钢筋,尤其是楼板上部构造钢筋。

(2)严格控制楼板上部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楼板上部构造钢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楼板上部构造钢筋保护层厚度,强制执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悬挂法,从而控制钢筋保护层施工工艺,使楼板上部构造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楼板上部构造钢筋不下沉,以及楼板上部构造钢筋位置的正确,从而有效地控制楼板上部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保楼板上部构造钢筋起到抵抗负弯矩的作用,避免楼板上部构造钢筋保护层严重偏移而引起楼板产生裂缝。

(3)对于裂缝易产生的部位和楼板上部构造钢筋最大的区域,在浇筑混凝土时要铺设临时性接触面,如铺设脚手板,以分散压力,尽量避免架空部位的楼板上部构造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3.4 保证模板及其支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要求选用质量合格的模板,保证模板及其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立杆支撑在回填土时,回填土应夯实,且支撑下应加设一定厚度的垫块,设在混凝土楼面上的支撑要设垫木。严格按已经审批的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3.5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1)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砂石含泥量过多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同时还会增加混凝土的体积收缩,致使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的含泥量,有利于避免裂缝的产生;选用级配良好的颗粒,避免使用粉砂,可尽可能减少孔隙率和砂率,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适当降低水灰比,尽量减少水的用量,经常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可以减小现浇混凝土楼板因水分蒸发收缩而引起的裂缝出现。

(3)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尽量避开28℃以上的高温天气。如确实无法避免,要采取降温措施,如采用遮阳棚,避免砂石直接在太阳下曝晒;采用冷却水浇筑混凝土等,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从而减少因水化热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混凝土进行第二次抹面,把混凝土初凝时表面产生的裂缝进行抹压。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预防裂缝产生的重要环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内即进行浇水养护,并进行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6 加强混凝土成品的保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24h内,要求严禁进行材料吊装、材料堆放等工作,必须进行全面养护。只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装、材料堆放等工作;不允许集中堆放材料,不允许对楼板形成冲击力。

4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

现浇结构对于裂缝有着严格的规定(见表1),主要受力部位不允许出现裂缝,其他部位的裂缝也有严格的限制。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精心管理,规范施工,严格防范裂缝的出现和裂缝对混凝土本身产生的危害,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在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后,仅有极少量楼板出现裂缝,根据多年技术工作经验,对楼板裂缝进行以下处理:

(1)对于非关键部位、对承载力无影响、板面裂缝宽度在0.1mm之内,且没有贯通的裂缝,不需要采取处理措施。

(2)对于宽度为0.1mm~0.3mm的混凝土楼板裂缝,用水清洗混凝土板缝干净后,用环氧胶泥、1︰2或1︰1水泥砂浆,将表面封闭处理。

按上述方法处理楼板裂缝后,业主基本上都表示满意,避免了投诉、纠纷、索赔等负面情况出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本书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篇3

关键词:楼板裂缝;预防措施;结构加固

最近,住宅楼浇楼板裂缝问题成为社会住宅质量投拆热点。在处理投诉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虽然,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泵送条件,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二)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四)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五)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三)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四)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五)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

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一)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二)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三)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篇4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裂缝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之一,如不及早处治,将影响公路使用性能,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分析其成因,提出防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常见沥青路面裂缝类型

裂缝是沥青路面主要的病害之一,其裂缝的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块裂几种。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常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或雪水的侵入,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使处于裂缝状态下的路面病害日趋严重,特别是裂缝附近土基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沉陷、翻浆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裂缝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开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影响裂缝轻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基层材料的性质,气候条件、交通量和车辆类型及施工因素等。但就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而论,可以分为:

一、非荷载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沥青面层上的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也有因施工不当、材料选取不当等引起的裂缝。非荷载裂缝主要形式是横向裂缝,也有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其产生原因有:

1、冬季气温大幅度下降,沥青路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力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应变,沥青面层就会开裂,这种裂缝一般是横向的、贯通的、平均间距在5m-6m。

2、沥青品种和等级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选用高粘度、低稠度的沥青,其温度敏感性较低,可延迟温度裂缝的产生。

3、路基填土含水量偏大,在冻胀作用下使路面形成裂缝。

4、路基碾压不均匀,出现填土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度不够,使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

5、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衔接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路基压实度不够,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或滑坡,形成裂缝。

6、路基半填半挖地段,桥台与填土路基接头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要求施工,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作用易形成裂缝。

7、基层施工过程中,上下层间横向接缝重叠或搭接尺寸太小而出现面层裂缝。

8、在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由于原水泥路面接缝的反射作用,导致的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二、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篇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物场地类别Ⅲ类。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独立承台桩基础,承台间设拉梁及抗水板,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 1#楼和3#楼基础型式为筏板桩基础,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计算抗震等级二级,构造抗震等级为一级;2#楼基础型式为独立承台桩基础,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计算抗震等级三级,构造抗震等级为二级; 12#、13#、14#、15#楼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构造抗震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主体主要为剪力墙结构,现浇剪力墙及楼板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依据《河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41-070-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及本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墙、板裂缝等质量通病,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二、钢筋砼构件裂缝的主要特征: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剪力墙及楼板的裂缝主要有以下特征:

1.钢筋砼墙体裂缝的主要特征:

(1)绝大多数是竖向裂缝,多数裂缝长度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2)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不大,超过0.3mm的很少,大多数裂缝不大于0.2mm;(3)裂缝出现时间多在拆模后不久,有的还与气温骤降有关;(4)随着时间裂缝继续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增大不多;

(5)地下室墙沿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中部及附近较多。地下室回填后常见裂缝处渗漏水,但水量一般不大。

2.钢筋砼楼板裂缝的主要特征:

(1)裂缝一般较短,不超过1米长,大多数在300—600mm间;(2)裂缝数量较多,宽度大约在0.5-3mm左右;

(3)裂缝分布一般在次梁所围成的方框内,有些沿板筋分布。有些裂纹呈不均匀分

结构复杂得多。其抗收缩变形能力较差,设计通常仅按强度要求进行设计,为了经济指标要求,板厚取下限值,而对其变形及抗裂未予重视。

②伸缩缝、施工缝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房屋结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作了明确规定,但同时也说明以上规定不能同时防止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但设计上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伸缩缝间距一般取得最大值甚至超过最大值。有些设计以采用后浇带的形式来替代伸缩缝的设置,后浇带主要是解决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后浇带的间歇时间只有二个月左右,甚至更短而在后浇带完成后继续存在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今后长期存在的周期性循环温度变形就无法解决,再加上商品混凝土收缩性大等其它不得因素,在后浇带处产生长贯穿性裂缝是必然的。同理按施工规范允许留设在板跨中三分之一区间内的施工缝出现收缩裂缝也就可以理解了(尤其是单块面积较大套的楼板)。

③钢筋设置

目前设计上楼板的配筋均是按正负弯矩,以分离式的形式来布置的,此种配筋方式对调节楼板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目前使用商品混凝土单块面积较大,抗收缩能力最差的平板式住宅楼板。由于钢筋设计强度较高,使得楼板混凝土含钢量不足,钢筋间距放大,同样使得其调节板内应力的能力降低,成为楼板裂缝的又一个不利因素,同理有些板块较长分布筋间距很稀,又是I级钢(I级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最差)出现与分布筋相垂直的裂缝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④予埋的线管均为PVC管,有些通长管是通过跨中单层配筋处,由于PVC管与混凝土粘结性差,无法共同工作,使以上处的混凝土截面有效面积的降低,不但混凝土收宿变形极易在以上处产生通长裂缝还将降低混凝土楼板承载力。

5、施工方面原因

①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过大,停置时间过长。

②混凝土浇捣时材料过高,粗细骨料分离,振捣不均匀,抹平压实不到位,有些部位粗骨料全部下沉,面层砂浆集中,造成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不一性。

③施工时混凝土接搓处延续时间过长而凝固,使得混凝土接搓处收缩不同而产生裂缝(俗称冷缝)。

④板厚尺寸控制不严,造成板厚不均匀。

⑤钢筋和线管固定位置不准、不牢,导致施工时钢筋和线管变形移位。

⑥模板和支撑构造不当,漏水、漏浆、刚度不足,过早拆摸,施工荷载不当,造成

作,板厚不小于150mm时,马镫钢筋采用Φ14(且不小于板水平筋直径)的三级钢筋制作。间距按800mm×800mm设置。板边第一排马镫筋距离板边300mm设置,且扣筋下保证不少于两排马镫。

在浇筑过程中要有专职钢筋工值班,及时修复变形移位的钢筋。

②模板构造要合理,防止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改变砼构件截面尺寸,甚至裂缝,拆摸时间不能过早。

③在浇筑提前标出楼板厚度的标志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拉线控制楼板混凝土标高,以确保楼板厚度。

④混凝土下料不宜过高,振捣要均匀,恰到好处,在初凝后终凝前再进行二次收面,并边收面边用薄膜进行覆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初期的收缩裂缝。

⑤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要延长养护时间,楼面养护采用薄膜覆盖,冬季施工时,薄膜外增加毛毯。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定期浇水。一般混凝土养护天数不宜少于7天,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或商品混凝土的养护天数不宜少于14天。

⑥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兆帕前不得上人和堆积材料。材料在楼板上堆放时,应分散放置,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临时堆放时,必须在材料下垫不少于两根方木,且不能堆放过多。避免集中荷载过大,引起楼板裂缝。

⑦墙体侧模板拆除时间不能太早,必须保证混凝土完全硬化后才能松动侧模,时间一般控制在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模板拆除后,及时在墙面上喷洒养护剂。

五、裂缝处理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2.灌浆、嵌逢封堵法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篇6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工作实践,主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控制裂缝的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分析裂缝;控制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ork practi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ss concrete crack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rack, only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concrete;Analysis of crack;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4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就是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美国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社会的具体定义:任何在现浇混凝土,其规模达到水化热,必须与解决问题的体积变形引起的,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是已知的影响。这就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2.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裂缝,是由非变形引起的,主要是由热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二类是结构裂缝,是由于外部载荷,包括总体结构中的主应力,以及其他的应力裂纹的应力引起的结构。

建筑结构物的裂缝原因,属于由变形变化(温度、湿度、地基变形)引起的约占80%以上,属于荷载引起的约占20%左右。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包括混凝土收缩)是其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混凝土裂缝成因类型和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裂纹受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大气温度低于零石,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水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此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的自由,而在混凝土凝固过冷水(冰的温度在-78以下的橡胶洞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造成渗透压力,使得在扩张增加动力,降低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并导致裂缝出现。

(2)收缩造成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混凝土收缩造成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的收缩型,塑料收缩,收缩收缩(收缩)是混凝土的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时,除了自收缩和炭化收缩。

(3)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垂直或水平位移的不均匀沉降,产生额外的压力在结构超出了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4)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碎石,搅拌水和添加剂组成。

2.1水泥。

不合格的水泥的安定性,过度氧化钙水泥内容的自由。水泥工厂,水泥阻尼或过期,可能会混凝土强度不足,力量不足导致混凝土开裂。当水泥含碱量高的(例如,超过0.6%),同时还含有骨料碱活性,可能会导致碱骨料反应。

2.2砂,石骨料。

碎石颗粒大小,分级和杂质含量。碎石颗粒尺寸过小,营养不良层次,空洞,会造成水和水泥搅拌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增加,收缩率增加的影响,如果超出了特细砂,用于提供更严重的后果。

2.3水和外加剂。

水或添加剂含量高氯等杂质有一个钢筋腐蚀时产生更大的影响。利用海水或碱泉水搅拌混凝土,或混合使用碱可能对碱骨料反应的影响。

(5)施工过程质量裂缝造成的。

浇注混凝土结构,构件生产,运输,堆放,在装配和安装过程中,如果不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差,易产生垂直,水平,对角线,垂直,水平,浅,深进入和通过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典型常见的有:

2.3.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承担了钢筋保护层增厚负弯矩,导致组件的跌幅,形式和纵向裂缝,钢筋受力有效高度。

2.3.2混凝土振动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坑洞,空,导致腐蚀或其他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2.3.3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硬化由于缺乏具体的设置,设置后硬化过大,容易倒了几个小时后,裂纹,塑性收缩裂缝都。

2.3.4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过多的水分蒸发,通过低混凝土倒塌造成的不规则对混凝土收缩裂缝出现的体积。

2.3.5混凝土养护急剧干燥时,在初期,正与对混凝土收缩裂缝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大气接触。

2.3.6泵送混凝土施工,确保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或因其他原因数额增加了水灰比,当设置的增加和硬化混凝土的收缩,造成打击,使不规则的出现体积混凝土。

2.3.7分层或部分混凝土浇筑时,联合处理不当,与新老混凝土施工缝和裂缝。

2.3.8在早期冻结混凝土,使部件表面上出现裂缝,或局部剥落,或释放后出现空鼓现象。

2.3.9刚性不足的建筑模板,在浇注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使模板变形,开裂变形与模板相一致。

2.3.10建筑拆除过早死亡,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自我或建筑构件的受力裂缝。

2.3.11之前的支架刚度不足或支架施工压实,浇混凝土后部支架不均匀沉降,造成混凝土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及质量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领域: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和拉裂下沉。在施工中,您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

3.1保证混凝土质量。

确保混凝土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3.1.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用量和配比。

(1)水泥:进场水泥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厂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所用的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测定,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测定,要求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7d的水化热不大于250tO/kg。

(2)砂子:采用大沙河天然河砂,中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7~3.0,含泥量不大于3%,(砂率35~40%)。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含水率及筛分,调整试验配合比。

(3)石子: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含泥量。泵送用混凝土石子粒径5~25 mm,选用甘井子碎石。要求含泥量小于1%,吸水率不大于1.5%。压碎指标小于10%,针片状含量小于15%,碱活性及软弱颗粒,有机物质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4)粉煤灰:为了改善混凝土泵送性能,降低水泥用量,增强混凝土的自密性,降低水化热并且使水化热均匀缓慢释放,减少早期收缩;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同时由于粉煤灰的二次水化效应,使混凝土后期强度有一定增长。混凝土中掺用I级粉煤灰,掺量25-30%,掺量系数取1.2,满足配合比的要求。

(5)外加剂:外加剂中含有引气、防水、减水(缓凝)、泵送功能,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延缓、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以抵消或部分抵消混凝土后期由于干缩和降温引起的混凝土收缩,避免或减轻混凝土开裂开展的可能性。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提高硬化后的混凝土抗渗性能。该外加剂不含有氯、氯盐、氨等成分,对钢筋无锈蚀作用。每50t为一检验批。

(6)水:要求达到饮用水标准。

3.1.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混凝土拌制

1)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和拌制,后台专人计量,电子称称量准确。材料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水泥、粉煤灰±2%、砂石±3%、水、外加剂±2%。

2)混凝土拌和水胶比W/C C30P12 ≤0.45,C55P12≤0.35。

3)在一个工作班内至少检查坍落度和和易性三次,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凝聚性和饱水性,不泌水、不离析。当一个工作班内混凝土受外界影响(气温、雨水等)有变动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4)抗渗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应少于90秒。

5)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现场混凝土的浇捣情况,适时调整生产速度,以避免混凝土积压时间过长。

6)混凝土出厂时应在搅拌车前方显眼位置张贴本车混凝土的标号及浇筑部位。

(2)混凝土运输

1)从搅拌机中卸出的混凝土,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进行浇筑,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人工拌合,均匀后方可入模。混凝土运输中,搅拌车的配套必须满足泵送的需要。

2)混凝土运输的安排和调度要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和混凝土质量要求。

3)运输中保持搅拌罐筒慢速转动,以防止混凝土沉淀离析。

4)运输罐车卸料前,搅拌罐筒快转30-60S,以便混凝土搅拌均匀。

5)卸料时,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造成施工困难时,可补加高效减水剂进行二次流化以调整混凝土的和易性,但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在二次流化时,混凝土搅拌罐应快转60S以上,直至使减水剂拌和均匀。

6)混凝土进场时还应备齐有效的技术资料,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 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 浇筑梁板混凝土

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

(4)混凝土养护

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廊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湿度和抗风条件,使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护。本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采用塑料布、草帘进行覆盖,并浇水湿润。必要时应采用碘钨灯表面加热或蓄水养护等措施。塑料布及保温材料的拆除时间以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以及表面和大气的温差均小于25℃为准。保温材料的拆除以10d以上为妥,以充分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篇7

1 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引起建筑物楼板裂缝的原因很多,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荷载引起的裂缝;二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裂缝, 如设计不够合理、施工、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1.1 设计方面的原因

在板角上面双向配置长度为L/4的负弯矩钢筋 (L为单向板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 , 它与下面正弯矩钢筋伸入外角框架柱或构造柱, 有时该板通过圈梁与角柱钢筋混凝土浇筑成一个整体, 目前现浇板的结构设计一般大多都是这样做的。这种增强节点构造措施的做法, 与砖外墙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角柱约束机构, 其刚度极大, 使现浇板板边和板角均受到很强的嵌固、约束作用, 所以板角斜裂缝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在角柱牵制下板角绝无自由伸缩的余地。而在砖砌体中, 板边界为强度等级很低的砂浆层, 其抗剪能力较差, 因此板边的伸缩比较自由。从板角配筋加强区到一般配筋区的中间有一个斜向的过渡带, 这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在此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由于混凝土干缩加冷缩造成的双向合成裂缝, 该裂缝的宽度可达单向收缩量的倍左右。正是由于在外角部位存在的一个强大的约束牵制机构和双向收缩的条件, 此类现浇板板若不在四角处配置上部抗裂钢筋有可能在角上出现斜角裂缝, 这是现浇板出现斜角裂缝的原因之一。

1.2 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

1.2.1 水泥方面的影响

水泥的收缩值一般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即C3A含量大, 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 具有较大的收缩, 而SO3的含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显著。

1.2.2 骨料方面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 同时, 又随骨料中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另外, 在预拌混凝土中, 其骨料的级配不十分合理也是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1.2.3 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影响

包括单位用水量, 单位水泥用量, 水灰比, 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方面的影响。

1.3 施工方面的因素

1.3.1 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

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中, 为了节省施工的材料成本和节省人工费,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没能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 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震捣不密实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1.3.2 施工时模板的处理

模板施工因素对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产生的: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 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 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如果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 在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 这样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拆模过早, 在混凝土没有完全硬化的时候就进行拆模板, 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 很容易产生裂缝。

1.3.3 钢筋保护层偏大

施工浇注混凝土时未铺设架板, 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 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 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 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 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1.3.4 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导致楼板裂缝

现在楼板在周围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也会产生裂缝的。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 混凝土收缩越大。空气温度升高, 混凝土的收缩随之增大。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2 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

混凝土是多组分复合材料, 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 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 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 造成骨料与水泥粘结面或水泥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 我们一般称微裂。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 互不连贯, 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度变化, 养护不到位失水干缩的情况下, 裂缝开始扩展, 并逐渐互相连通, 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裂缝, 成为宏观裂缝, 严重的形成楼板上下贯通缝, 这就成为有害裂缝。这样的裂缝将对结构的承载力, 防火性、抗渗性、抗钢筋锈蚀性、抗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能产生严重的危害。

2.1 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

对于受弯构件的楼板, 尽管受弯区允许有宽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裂缝存在, 但是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是一些使用者在装修时又给地面增加了很多设计者没有考虑的荷载时。

2.2 影响结构的防水性

楼板产生裂缝, 除了影响结构安全性外, 对使用者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渗漏水的危害, 尤其是在没有做防水的房间表现突出。

2.3 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一般从结构拆模到装修完成, 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 有的大型工程还要跨年施工。这时空气中的CO2、SO2气体及雨水等就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 促成钢筋锈蚀的加快;碱集料反应及碳化速度的加快进行;从而引起耐久性的下降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对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3.1 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设计者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C20级能满足要求, 就不要使用C30级。

建筑设计方面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度, 减少伸缩缝的间距, 增强外墙保温措施。

结构设计方面在设计时要考虑预防楼板裂缝的构造配筋。

3.2 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3.2.1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严格控制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尽量不用细砂配制高标号混凝土。

3.2.2 提高模板制作、安装质量, 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立杆支撑及龙骨适当加密, 使之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避免由于模板的弯曲变形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3.2.3 楼面板内不应预埋水管。当预埋其它管线时, 应布置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中和轴附近, 并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在混凝土浇注施工过程中, 振捣棒应“快插慢拔”, 不超过50cm间距一个振点, 均匀振捣避免漏振或过振。

3.2.4 加强对现浇板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 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 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 因此楼面混凝土往往缺乏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

结语

全面保证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质量, 关键在于混凝土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的控制, 从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 入模振捣、施工缝及后浇带的处理、养护等, 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 施工单位要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控制好施工工序, 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摘要:现浇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防渗漏性能好等特点, 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设计、施工及材料本身等方面引起的现浇板开裂问题时有发生, 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良好的设计与施工则可以减少裂缝的发生。其中斜角裂缝在住宅工程裂缝问题中占了较大比重, 因此在施工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分析了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探讨了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性, 并提出对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预防措施, 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永祥, 屠晓明, 魏其军.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7) .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篇8

【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预防措施

当前,不论是框架结构还是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任是严重困扰着施工质量的首要问题。

1 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

1.1.1 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缺陷和裂缝。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湿度不匀引起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引起裂缝。

1.1.2 水泥品种。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问题的关键。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标号等级要求也就相应提高,水泥用量也就会增加,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

1.1.3 外加剂应用不当也会引起的裂缝。如掺减水剂用于改变混凝土和易性。高效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或早期水化物上,它或是被水化物包围,或是与水化物反应而被消耗掉,变得不能发挥分散能力,水泥颗粒间斥力减小,造成水泥颗粒凝聚,造成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损失过大或短期内完全丧失流动性,引起混凝土施工困难,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收缩裂缝。

1.1.4 混凝土配合比。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在用水量一定内条件下,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反之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收缩率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水灰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原因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

1.2 施工方面的因素

1.2.1 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施工中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水分蒸发,易形成收缩裂缝。

1.2.2 施工时模板的处理。模板施工因素对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产生的:(1)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2)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在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3)拆模过早,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很容易产生裂缝。

1.2.3 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1.2.4 保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楼板收缩开裂。(1)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2)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3)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也会使其产生裂缝。

1.3 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导致楼板裂缝

现在楼板在周围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也会产生裂缝的。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混凝土收缩越大;空气温度升高,混凝土的收缩随之增大。

2 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

混凝土是多组分复合材料,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因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骨料与水泥粘结面或水泥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互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度变化,养护不到位失水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连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裂缝,严重的形成楼板上下贯通缝,这就成为有害裂缝。对结构的承载力,抗渗性、抗钢筋锈蚀性、抗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能产生严重的危害。

2.1 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

对于受弯构件的楼板,尽管受弯区允许有宽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裂缝存在,但是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些使用者在装修时又给地面增加了很多设计者没有考虑的荷载时。

2.2 影响结构的防水性

楼板产生裂缝,除了影响结构安全性外,对使用者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渗漏水的危害。

2.3 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化学侵蚀、冻融循环、碳化、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体产生破坏作用。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空气中的CO2、SO2气体及雨水等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促成钢筋锈蚀的加快;碱集料反应及碳化速度的加快进行;从而引起耐久性的下降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对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3.1 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3.1.1 设计者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C20级能满足要求,就不要使用C30级。

3.1.2 由于承受荷载使构件产生过宽裂缝,合理地进行设计,可以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的过宽裂缝的构件要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3.1.3 由于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产生过宽裂缝,合理地在设计时进行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沉降验算可以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结构,要采用地基基础的防治措施对地基基础妥善处理后,再采用建筑结构的加固措施来解决。

3.2 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3.2.1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3.2.2 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规程》执行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振捣施工缝设置和旧混凝土连接。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根据构件的类别和受力特征,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甚至粘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补救措施。

3.2.3 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但不得有明水存在。

3.2.4 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要保证搅拌时间,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在混凝土初凝期注意抹压的时间和方法,抹面应在表面泌水完全排除掉时进行,抹面时应用力抹压,以闭合已产生的微裂纹和泌水孔;设计好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的路线,避免干扰已初凝的混凝土。

3.2.5 模板要进行强度计算,支撑牢固,按规定时间拆模。

3.2.6 提倡使用平板振捣器,因为振捣棒振捣想不碰钢筋是不可能的。

3.2.7 加强养护工作,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或喷涂混凝土养护剂,防止水分蒸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上去踩踏或进行施工。实践证明,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4 结语

微裂縫在混凝土构件中是不可避免的,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控制好工序的质量,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上一篇:大学生外贸实践报告下一篇:水泥厂环保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