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呆账核销办法实施中的调研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呆账核销办法实施中的调研

关于呆账核销办法实施中的调研 篇1

销政策进一步放宽,有助于金融机构做实利润,提高资产质量,但金融机构在新《办法》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五大“偏差”

核销理念的偏差。

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呆账认定与核销存在着财政部与税务总局两个政策口径。税务总局的税前列支呆账口径非常严格,但其认定的呆账可以在核销时作为税前列支项目享受税收抵扣,因此实践中,金融机构在呆账认定要件和核销资料准备上主要遵循税务口径,财政部政策的约束性相对较弱。近年来随着银行改制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上市或拟上市银行呆账“应核尽核”的要求更加强烈,这是因为“高拨备、高不良”资产结构可能扭曲银行的财务指标(如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等),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理念,也不利于资本交易中的合理估值。但对非上市银行,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区域性法人机构,由于对银行估值公允性的要求不高,更看重核销时的税收抵扣,对于新《办法》“应核尽核”要求可能增加的税收负担表现出一定抵触情绪。如在税务总局核销政策未放宽前不会就按新《办法》增加认定的不良贷款安排核销。

核销管理制度的偏差。

一方面,运用新政策核销带来难度。金融机构(股改上市银行除外)的不良贷款很多是陈年旧账,账龄甚至长达十余年。由于历史上贷后管理制度和核销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重要的追索证据丢失(例如法院强制执行裁定、工商吊注销证明、内部催收记录等),给运用新政策核销带来一定困难。此外,新《办法》为克服银行核销自主权扩大后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而对核销贷款管理程序作了更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呆账责任人不落实而予核销的,应当追究批准核销呆账的负责人的责任”,但对于一些账龄过长的不良贷款已经很难追溯呆账责任人,也增加了核销难度。

另一方面,取证难现象依然存在。新《办法》虽然允许金融机构“对因职工安置等特殊原因,法院不能出具财产清偿证明等相关文件的”,可根据内部清收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核销呆账贷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外部证据获取难的压力,但在实际执行中对“特殊原因”较难把握,有关审批部门对此理解不同,金融机构取证时依然面临涉及部门多、手续繁琐、取证费用高等问题。

此外,呆账核销条件的放宽使外部监管难度加大。新《办法》对核销政策的放宽,增强了银行核销的主动权,这对财政、银行监管等外部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防范道德风险和进行有效审核与监督的难度相应加大。

内部管理制度的偏差。

新《办法》考虑到核销成本,对“穷尽追索手段”的证据要求有所降低(主要体现在第四条第七款),金融机构在新《办法》“可以认定为呆账”和“不得作为呆账核销”两类规定之间的自由裁量空间大大拓宽。也正因为如此,呆账责任认定和追究、核销后呆账管理、呆账核销保密等制度对于金融机构资产的保全和防范道德风险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不良贷款可以在借款人和担保人仍有财产时认定为呆账,核销后回收的可能性也提高,相关的核销后管理制度、责任认定必须作适应性修正,才能使新办法“降低核销成本”和“防范道德风险”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平衡与落实。

部分条款可操作性的偏差。

新《办法》虽然对呆账的认定更加宽泛,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条款规定范围较窄。如新《办法》第二章第四条第十四款、第十五款中规定“农村信用社5万元以下对公贷款、1万元以下个人无抵押贷款等,经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核销,而事实上农信社发放此类额度以内的对公贷款、个人贷款极少,大量需核销的此类贷款的金额都在规定额度之上;第三章第十四条“债务人在不同金融企业的多笔贷款,若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只要其中一个金融企业经过诉讼并取得了法院的财产执行裁定,其余机构可据此核销”,但实际工作中其它金融企业如何得知或获得法院的执行裁定存在较大的难度;第二章第四条中“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很难把握;第三章第十二条“清收报告和法律意见书必须经相关人员签章确认”中对“相关人员”的界定也不明确。

配套措施的偏差。

新《办法》的实施需要一些外部的配套措施加以支持。

关于呆账核销办法实施中的调研 篇2

136号(5月18日)第一章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已冲销贷款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信贷资产损失,努力防范呆账贷款核销及冲销贷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和道德风险等,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已核销呆账贷款是指符合呆账贷款认定和核销的具体条件而申报核批已列入表外科目核算的贷款;已冲销贷款是指难以收回、无法呆账核销的、经总行核批后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冲销的已列入表外科目核算的贷款;其他方式冲销的贷款是指难以收回、无法呆账核销的、经总行核批后用政府扶持资金等冲销的已列入表外科目核算的贷款。

第二章

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已冲销贷款的会计核算 第三条

本行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及已冲销贷款实行“账销案存”的原则,即“内销外挂”、“形销实不销。”

第四条

支行会计主管在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已冲销贷款进行表外科目核算的同时,应增设“已核销呆账贷款”、“ 已冲销贷款”等管理卡,及时记载已核销呆账贷款、已冲销贷款的增减变化及余额情况。

第五条

信贷人员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已冲销贷款等应进行整理分类,建立“已核销呆账贷款”、“已冲销贷款”登记簿,序时登记。登记簿的内容包括:借款人名称、借款时间、用途、金额、责任人、已收息情况、核(冲)销日、核(冲)销原因、核(冲)销金额、批准核(冲)销人,核(冲)销后的清收情况。

第六条

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冲销贷款的借据,支行要设专人保管,且视同正常贷款借据一样保持账、表、卡、据相符一致。

第三章

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冲销贷款的管理

第七条

支行应对已核(冲)销贷款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已核(冲)销贷款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复印件。

二、贷款到(逾)期催收通知书。

三、担保人履行责任通知书。

四、呆账贷款认定审批表。

五、呆账贷款核销审批表。

六、破产企业的有关法律文件材料。

七、其他证明材料。

第八条

已核(冲)销呆账贷款中的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及10万元以上的大额农户贷款,要以户为单位建立档案。

第九条

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核(冲)销时间为序逐笔登记并建立档案。

第十条

收回已核(冲)销呆账贷款要严格按财务会计核算有关规定按时入账。

第十一条

切实做好核(冲)销呆账贷款的保密工作,避免因知情面扩大而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第十二条

支行对已核(冲)销呆账贷款要继续定期进行催收,有时效的要保时效,无时效的也要想方设法进行清收。第十三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对支行已核(冲)销贷款管理的检查监督。

第四章

奖惩办法

第十四条 收回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冲销贷款等按照总行不良贷款管理及清收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第十五条 因违反呆账贷款核(冲)销保密制度对外泄露应保密事项,造成债权主张不能或重大不利影响的,总行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等。

第十六条 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已冲销贷款管理、清收不力的,总行将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五章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十八条

邵西市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流程 篇3

先在信贷系统逐笔转“损失类”处理。由客户经理到信贷系统中选→贷后管理→五级分类→分类申请-网点相关审批权限(付主任→主任→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人员进行“五级分类审批” →再到总行相关部门、人员审批,走完所有流程。

对未注册贷款转“损失类”处理:由客户经理到→客户管理→未注册客户管理→五级分类申请。其余操作与已注册客户流程一致。

再在信贷系统做批量减值发送

次月做呆账核销:由信贷管理系统逐笔进行呆账核销申请、审批→到核心业务系统逐笔进行核销

附1:2012年6月30日贷款减值处理如下:

1、从信贷管理系统发起,具体流程为:贷后管理→贷款综合减值计提→贷款综合减值计提启动→启动流程→1笔未启动的流程(贷款计提比例流程)→填写减值比例信息(系统默认比例为0,不得填写其他比例,直接确认提交)(根据财务能力预算填报)→进入审批流程(审批流程具体为:信用社副主任→信用社主任→联社财务部门负责人→联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联社副主任→联社主任→理事长)

→返回启动流程操作员,该操作员进入 贷后管理→减值信息发送管理→减值信息发送→点击发送→打印减值通知书

2、在综合业务系统进行登记确认:1721菜单,输入减值通知书号,在“确认标志”下拉菜单选择“确认”后提交。

二0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附2: 减值计提操作流程

一、减值计提操作流程---打开信贷系统----贷后管理---贷款综合减值计提----贷款综合减值计提审批---按可疑类贷款的 10 %计提(其他类型的贷款暂不计提)(根据财务能力预算填报)。

二、网点信贷员(以网点负责人名义发起,则只需点击一次)发起---财务部经理点批---资产保全部经理点批----行长点批----董事长点批---发起信贷员进行确认。

三、发送—贷后管理---信息发送管理—减值信息发送---打印减值计提通知书—综合系统入帐。

四、以上操作会计必须始终在场参与计提。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下一篇: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