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共11篇)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篇1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学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阅读缺乏,写作兴趣淡化,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作文批改效率低,评价空间有限,作文讲评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课堂教学,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可极大地增强开放式作文的教学氛围,激发写作兴趣,拓宽作文题材,方便作文评价,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一、利用网络工具,优化评价方式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习作评价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习作方法、习作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够重视,习作的评价与批改,定位于教师和习作之间是一种单向的评改活动。

将网络资源引入作文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评价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可以把典型的词、句、段展现给学生,培养他们基本的修改能力;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将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供同学阅读;学生还可以在评析他人作文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毫无局促之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我们还可以利用论坛的优势,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放到论坛上,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阅读习作,既可以独自阅读,也可多人同时浏览,鼓励学生及时将自己的看法作为回帖传发到论坛上,后读的同学不仅可以看原文,还可以看别的同学撰写的点评。这样,除了评点原文,还可以就别的同学的点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互不干扰。最后,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句赞美、鼓励的话语,如“你真是个小文学家!”、“只要努力,你会更棒的!”等,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富有激励的图像。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评价别人习作,非常方便,效率极高。

二、开放网络资源,放飞学生想象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尤其是一些与自己的生活距离较远的题目时,感觉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写作的思路了。完全依赖于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所说内容。而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说,不敢在学生动笔前加以指导,一旦指导了,学生的作文就千篇一律,与老师在习作前指导课上所说没有区别,只是有的记得多,有的记得少而已。

在信息技术尤为发达的今天,习作前既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指导,又不能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那么怎样才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呢?最有效的途径,首推“上网”。在作文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优势,指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广泛收集与习作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体验,丰富自己的认知。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写作的思路不畅而有“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写出来的作文也生动形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在教学想象作文《我希望自己的房间是。。。》时,学生驰骋在网络的海洋,搜集到未来的房间高科技,巧利用,大胆创造,离奇想象,让学生的心中活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实体的和虚构的、现实的和浪漫的、传统的和现代的,让学生每做一次作文,想象力、创造力就得到一次释放,生命灵性就得到一次拓展。

三、利用网络创设情境,开放教学过程

传统的作文教学,没有真正地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而利用网络资源开放式的作文指导,提倡学生自主写作,乐于表达,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快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中的语言文字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网络资源则能帮助学生积极理解文字内容,感悟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真实地再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的优势,以声动心,以像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例如习作《一次体育活动》时,学生参加的活动虽然很多,也很有兴致,可是当真正动手写作时,却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动而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运动会上比赛的录像在课堂上进行再现。紧张、热烈的比赛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奋力冲向终点,两旁的观众挥舞着双臂大声呐喊;跳高赛场,运动员生龙活虎、喊声震天„„不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动作等精彩细节,以及观众们的热烈表现。通过展开讨论、交流,一篇篇优秀习作就这样产生了。确实,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能唤起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由地感悟,自由地倾吐,自由地抒发。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播放带抒情性的乐曲,为学生提供一个触发灵感的写作环境,从而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四、借助网络资源,拓宽阅读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表明课外阅读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杜甫诗人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

不同的阅读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动画手段恰当地运用于语文课堂,可以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寓言故事的课文,教师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增强直观和感性认识,教师再运用形象的语言媒介牵引,学生再通过语言文字就更容易理解、体悟、想象。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三峡之秋》一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通过网页连接《话说三峡》的纪录片,学生边聆听边观赏,在视觉与听觉都是美的享受,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油然而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阅读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题材。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教师要让他们从固守教材的封闭天地里走出来,为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图书网站,如中华图书网、中国电子图书网等,并推荐网上—些好书、好文章,鼓励他们自主地渎书。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写作词汇量丰富了,写作审美能力提高了,写作思路自然也会有明显的拓展。

五、开放网络课堂,丰富习作素材

作文课堂上可能很多教师都会遇到一个无可奈何的现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积累非常有限,习作内容枯燥乏味,搜肠刮肚也难以写出有价值的习作,甚至会导致“假、大、空”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网络的海量资源本身就是一本大的参考书,引导学生在课前合理地利用网络对习作素材搜集整理,既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也让学生将“网络”变为自己的学习“伙伴”,而不仅仅是娱乐伙伴。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习作让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并表达浓浓的喜爱之情。由于大多学生生活在城市,只是见过或吃过成熟的果实和现成的食品,但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和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一无所知,于是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家乡特产的有关资料,深入了解这种特产的生长及制作过程。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网上阅读与课堂上作文内容有关联的优秀范文,或学习一些写作的要求、方法等。利用网络,孩子们的习作变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网站或网页,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篇2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临床教学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开放临床教学资源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利用医院信息化网络为临床教学服务, 有以下优点:

一、覆盖范围广

医院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分为: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外部接口部分。其中临床诊疗部分包含: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输血及血库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信息系统网络覆盖了医院所有临床业务科室,

二、教师学生获取资源不受空间限制

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临床工作, 首先要了解和使用的系统就是医院的信息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了解临床工作中的各种信息, 易于获取资源。各临床示教室内均有网络环境,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WLAN覆盖范围的扩大, 更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临床教学师生通过个人的笔记本随时随地地访问网络资源。

三、医院信息系统有大量资源

目前医院实施了LIS和PACS系统、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等系统, 信息系统客观全面记录了疾病发展和治疗的全过程,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客观直接地了解基础临床治疗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及电子期刊的大量出现, 纸式图书逐渐被电子图书所取代。

四、网络高带宽且内外网互联互通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骨干网络要求千兆以上, 网络带宽能充分满足临床教学需求。并且在内外网间实施了隔离网闸, 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交换, 通过网闸向外网开放教学资源, 这样方便内网教学资源在外网的使用, 利用网闸同时也实现了部分外网资源的内网映射, 避免了“信息孤岛”。

为了实现对临床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我们在信息系统内引入了多种教学资源。

1. 搭建内网信息发布平台, 通过该平台可及时发布临床教学工作相关的通知, 学习进度安排。

带教老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共享自己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下载使用。

2. 引进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 该库收录了我国

公开出版发行的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和相关专业期刊, 整刊1400多种, 部分刊3000多种。为临床医护人员、带教老师, 实习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可以足不出科, 就能随时共享CHKD资源, 及时获取国内外医学的最新动态及前沿信息。

3. 建立了医学数字图书馆, 内容包括图书、医学视

频、医学图谱、医学课件、中文全文期刊库、外文全文期刊库等。其中实用医学图书10000余册。分为医学类、药学类、管理学类等。包涵了医学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临床治疗及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书籍。临床精粹、操作规范、管理经验等2500多个视频资料, 分为内、外、妇、儿、专科、护理、医德、医院管理等。为临床手术、临床教学提供动态、直观的指导。PPT课件、Flash动画等, 整合国内外经典医学课件。因其课件的可操作性、真观性, 在医院、医学院的继续教育与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为使临床学生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信息系统网络内实施了在线医学考试系统。

医学考试系统是一套专业的考试、培训、学习管理解决方案, 采用开放、动态的系统架构, 将传统的考试培训模式与先进的网络应用相结合, 可使用户完全根据自身应用特点快速构建考试培训平台系统, 实现对考试、培训、学习的高效管理。

5. 为了便于了解国家时政、卫生动态、教学和科研

信息, 利用CMS在内网实施了新闻平台, 利用网页采集软件, 定制网页采集规则, 每天将人民网、健康报网、卫生厅等网站相关的新闻信息采集并发布至新闻平台, 便于学生和老师浏览。

6. 在医院信息系统网络, 开通24小时医学频道。

该频道是基于卫星数字化专网、互联网、移动网、局域网“四网合一”的医学资源专业卫星频道, 以全视频方式不间断地提供全方位的医学和教育节目及国内国际最新医学资讯, 内容全部来自中国著名医科院校和医院, 以及权威医学和医疗机构。主要栏目为百科百案、院士讲坛、重点手术转播、药物应用专题、医院管理论坛、国际国内会议、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教学人员业务素质, 以快速便捷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国内外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等前沿信息。

其中百科百案栏目, 是我国首部全视频栏目的临床案例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栏目。该栏目汇集了临床, 医技, 康复等100个科室, 每科室选取100个典型案例, 采用情景构造模式进行教学。

重点手术转播利用卫星网络图像高清晰的技术优势, 进行国内外重点手术的现场直播及实况转播, 利用三同步技术平台优势, 将手术过程、主刀专家详细精到的点评及病案资料全面同步再现, 将技术与视觉完美结合。

院士讲坛邀请一批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现他们在其所从事领域中的杰出成就, 针对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阐述自己多年来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

药物应用专题通过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和药品安全监管机构, 就药物使用和安全用药给予专业指导, 组织医药企业和医院进行专题交流, 搭建良性互动平台。通过搭建临床药物应用数据库,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解药物全面知识的平台, 并指导合理用药。

通过以上方式在方便了临床学生的学习的同时, 也便于带教老师直接通过信息系统网络即可获得所需的教学信息, 可为师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临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开拓医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能力及信息素质。目前仅仅是引入了部分教学资源,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网络为临床教学服务, 但要更深层次地为临床教学服务, 如何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 对信息系统内的电子病历及临床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 直接为临床教学服务, 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涛.HIS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病案, 2009, 10 (5) :39-41.

[2]莫海泉, 李立, 赵建萍, 等.临床教学中实施基于HIS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19 (28) :63-64.

[3]孟笑梅, 王玲, 魏虹《.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在我院局域网上的使用[J].医学信息, 2004, 17 (8) :508-509.

[4]林建荣, 胡敏, 梁红.医学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6, (01) .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校本课程资源;情感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0(S)-0021-2

所谓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自主开发的课程。它是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以国家课程方案和地方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旨在满足学生需求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课程资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一个涉及自然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的、开放的系统。校本课程资源,就是根据具体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所能找寻到的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社会的文化的或自然的资源。校本课程的内容有多样性、灵活性、差异性和直接的实践性等优势,这是对国家课程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如何引用校本课程资源实施情感目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1趣味物理与科学探究意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应该科学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如校本课程资源中的有关“趣味物理”的视频和文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保持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探索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校本课程资源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例如,播放一些有趣的音像资料:“被吸进瓶内的气球”、“奇妙的肥皂泡”、“能点着火的玻璃”、“土豆电池”、“小熊震荡秋千”、“水下的音乐门铃”、“魔管”、“静电除尘”、“不怕烧的手套”、“静电电动机”、“ 玻璃也会导电”等等。这些趣味实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需求,从而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也可以让学生看一段、听一段趣味物理故事,也能起到激发科学探究意识的效果。例如:“会跳跃的声音”。前苏联的莫斯科的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在半径70km的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km到160km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见;令人奇怪的是,从半径160km一直到半径300km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这真是令人奇怪而又有趣的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地带呢?再如“往高处流的水”:在新疆的沙漠深处,最为奇怪的就是“水往高处流”这一自然奇观以及在青海西宁的“倒淌河”现象;在济南市东南外环路省经济学院以南约1.5km处的“怪坡”上,驶过下坡的汽车一旦熄火,竟又慢慢地自动爬上了坡。而汽车下坡必须加大油门。观者无不称奇。

以上自然现象,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实际上,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2名人佚事与人文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诸如,物理学科发展的历史,就是物理学家不断向传统挑战、创新的历史,物理学每一个定律、每一个结论都体现着物理学家的人文素养。爱迪生采用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和六千多种植物纤维进行试验,最终发明了白炽灯;富兰克林奋不顾身放飞风筝测定云层间的电流;奥斯特顶着前人的学术权威,突破安培、毕奥的学术禁锢研究磁电转换现象等等。这些事件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文素养”还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刻苦但不失灵活的工作学习方式。用“移动的黑板”(安培的专心致志)激励学生;用“煮手表的故事”(牛顿的废寝忘食)感染学生;用“两个不同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引导学生;爱迪生巧用“排水法”测出灯泡体积;焦耳体弱多病自学成才和李政道没有中学、大学文凭却成为物理学家等等。这些物理学家都是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以“勤”补“拙”、以“巧”代“拙”的生动事例穿插渗透,对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意志修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在学习中时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意志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将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正是在看似死板的自然科学中教出社会人文特点来。

3尖端科学技术与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其中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科学价值、人类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课堂教学中播放展示尖端科学技术的音像资料。例如:“航天发射”、“宇航员太空失重”、“戈壁滩上的风力发电站”、“激光应用技术”等等。现代科技的噪声利用:噪声除尘、噪声诊病、噪声制冷、噪声发电、噪声武器、以噪治噪、能利用噪声追击飞行中的飞机等。尖端科学技术凸现着人类价值与科学价值的无穷魅力,能够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的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立志于科学探究的远大抱负。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历史和科学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从内心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4校本课程资源中地方资源的纳入

地方资源包括:社区家庭、学校附近工厂、企事业单位、地方科普基地、地方历史文化、地方景观及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探究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河北省阜平县,一个属于国家扶贫项目的奶牛场落成后屡屡发生奇怪现象,4年之中竟遭受了8次雷击,先后有6头奶牛被击死,15头奶牛受伤,多次发生几十头奶牛被一起击倒的事件。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和奶牛相伴的奶农竟一次次奇迹般躲过了雷击,安然无恙。为什么雷电只对准奶牛,而放过了和奶牛在一起的奶农呢?阜平县气象局局长张新利解释说,雷电落地后,地面两个不同点的电压不一样,会产生“跨步电压”,牛前后四脚着地,跨步电压大,而喂牛的人或挤奶的人,他们在劳作时多是双脚基本并拢的,这样,跨步电压恰恰是最小,这样就避免了受伤。在雷电天气里,为了安全,不跨大步走路,也是这个道理。

再如:在工业发达的市区,平均气温要比农村偏高;冀北地区沙尘暴频发;矿区集中地的瓦斯爆炸和渗水造成血的教训;重庆市去年的罕见大旱和今年百年未遇的大涝等等。这都是利用地方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实例。

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情感教学目标实施的物质保障。这也恰恰体现了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够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打破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刚平. 校本课程开发[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2]余文森. 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003,(11).

[3]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J]. 课程•教材•教法.1999,(2)

[4]杨平. 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作文教学 篇4

铜山县何桥镇朱楼小学王侠光

21世纪是现代教育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正踏着时代的脚步前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能力弱,老师怵作文,学生厌作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也初见端倪。资源共享的网络将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作文教学网络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人为搭建“网络平台”——专题作文网站,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弥补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一、网络的开放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

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有了互联网,学生还用得着为写作素材的贫乏而绞尽脑汁吗?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网络的多元化,优化了课堂教学。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你可以来,我可以来,他也可以来,网络环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网络作文教学过程,能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处理习作材料的平台。在上网络作文课《游武当山》时,考虑到虽然武当山是我们这里的风景名胜,但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去游览过,我就先让学生欣赏武当风光片,边看边议论,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

资源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因此这堂生活作文课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效果甚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而网络化的作文教学的迅猛发展,更给作文教坛带来了活力与生机。人机互动、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相互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营造出“愉快学作文”的轻松氛围。

同时,过去作文写了改,改了誊,繁复的过程学生心烦,老师头疼。而现在在计算机上写作方便,快捷,还可以随时删减,添加,直至满意为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网络的交互性,方便了作文评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课堂评议,小组讨论,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学生学得兴趣高,收效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

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同时,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作品的天地,接受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可以加快评改节奏,提高评改效率与质量,而更重要的能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四、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建立作文发表园地。

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我在网上开辟 “习作发表区”,既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网上辅导,更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园地。如果学生的习作随着教师写上一两句可有可无的评语而画上一个句号,那学生的写作热情不高就不难找到原因了。受到一位教授“成功教学法”的启发,我觉得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可指导学生把修改过的图文并茂的作文通过网络发送到作文网站上与全国甚至全世

界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欣赏,或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也可以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编辑成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些积极做法都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不竭动力。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篇5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山里的学生学习条件极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学生活动局限于极狭小的圈子里,加上当今教师绩效工资要与教师的教学成绩拴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不得不围绕考试分数,名次去教自己的学生,再加上打工潮流,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学生见识少,读物少,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就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但又不得不思考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小学现有实际,又能提高广大学生作文水平的路。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一、从周围自然风光中去挖掘积累

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往往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良好题材。让学生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的瞬间心灵感受,既可以让学生从自然风光中了解到家乡的美丽多姿,又能积累写作素材。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蓝天白云、青翠山峰、落日晚霞、村落炊烟、花草野果、潺潺流水,青青小草、飘香果园……这些都能作为第一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后获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为他们描绘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自然美的基础。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如《门前的小溪》、《家乡的小河》等,指导学生观察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看水面鸭鹅嬉水,写水中鱼虾倏忽。然后让学生习作,由于学生做过细致的观察,有了真情实感,均能做到有感而发,写出的习作都比较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学生从中也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可见,农村自然风光为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

二、培养学生把农村民俗风情记录到作文中去。

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如能积极开发,将是一个巨大的习作资源库。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比如传统民俗,都有一定历史文化渊源纯真的乡情,为学生增添想象的羽翼;农村人喜欢热闹,茶业集市、夏夜纳凉,人们聚集谈天,农村生活琐事,买房造屋装修,婚俗寿礼喜庆……写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农家的节日,不仅有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正月初一吃年羹,正月十五闹元宵、舞狮子,这些场面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而城区孩子不能体验到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因地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一些有风俗气息的文章。

三、让学生把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也有部分孩子对劳动越来越陌生,缺乏真实的劳动体验。而农村各个时节,都有各种各样的农活,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如翻地、浇水、施肥、插秧、割稻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农活,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地干一番,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双休日,也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不失为一条积累素材的绝佳途径。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口头作文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有利于书面作文的通畅,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主要以讲故事和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课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如六年级上学期学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在教学中利用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讨论;“怎样保护环境”就利用课程资源《只有一个地球》入手,引出怎样保护环境这个话题。让学生自由说出看法,想法或自己保护环境的打算。联系周边的生活实际,如“进行污水处理”、“杜绝乱砍滥伐”和学校的环境状况,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切实地想一想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各位同学达成共识,定下措施,最后把它整理成文。

五、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书面作文的训练。

书面作文是传统的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结合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命题作文或实践作文情境作文。现以情景作文为例对学生怎样进行书面作文的训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情况来判断,推理,猜想和联想。如,写《20年后的情景》这个作文题就让学生想象20年后自己的变化,学校,家庭,中国和世界的变化,值得想象的就太多了,象这样的文章首先要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大胆的想象,尽情地投入到想象的世界里去,写出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作文。因为20年后是个不短的时间,会发生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要大胆想象,看谁想得新奇,有趣,与众不同,把所想象的内容放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

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开放式教学 篇6

21世纪课程教材实验工作已全面启动,我们以开放课程、开放课堂、开放管理为主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开放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原则下,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置了五类课程。

1.基础工具类课程

包括语文、数学、思品、外语四种科目。开始时,教师对每周数学3课时、语文9课时的安排心有疑虑,认为课改是重文轻理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数学课时数肯定不够,要求增加课时。实验领导小组经过研究,决定执行课程计划,并让教师相信此类课程设置与编排必有其目的和理论依据,后经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学校自主课程

自主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我们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口语交际”与“写字”为石园小学的校本课程。“口语交际”课的安排一是为和英语学科的短课时配合,为汉语、英语的学习创造实践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为2008年奥运会学生能熟练规范使用汉语、英语做好准备。

学校除去开设了“写字”和“日语交际”课程外,还要求广大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于是,喜欢美术的语文教师就把课文学习与儿童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喜欢文学的教师就经常搞一些“成语接龙”和赛诗会等活动……对于现代工具性课程、实践性课程、选择性课程,我们也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各学科课程标准上课,力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放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1.教学目标开放

我校提出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储备,随时增减、调整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分层达标。如:实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很多儿歌,教材安排上虽然没有背诵的要求,可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下来。于是,我们把目标调整为熟读成诵;还有常识课中《认识东西》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眼、鼻、舌、手几种感觉器官的作用,我校常识教师在目标上增加了“如何保护它们”的要求。这是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学定标的最好例证。

2.教学内容开放

21世纪的教材不是以范本形式出现的,教师有自主权、选择权,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和方式也可以选择。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创造

[1] [2] [3] [4]

★ 未来的学生范文

★ 以数学故事奠基学生智慧的人生教学反思

★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 未来学校学生作文

★ 大一学生未来规划范文

如何有效利用开放获取学术资源 篇7

一、免费网络学术资源简介

1. 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DOAJ (www.doaj.org) 。

DOAJ的目标是覆盖所有学科的有质量控制系统的高质量科学和学术期刊, 以提高学术期刊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对用户来说是一站式开放获取期刊。被列入的期刊必须经过同行审查或编辑质量控制。研究期刊内容是报告研究的主要结果或学术团体研究结果的概述。资源类型包括科学和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或评论文章全文。可接受来源于学术界, 政府, 商业, 非营利的私人都可以接受的。期刊的目标群体主要是研究人员。期刊的实质性部分包括研究论文并且所有内容应提供全文。收录所有语言的期刊。免费提供所有内容, 可接受免费注册用户在线注册, 开放获取 (如没有禁运期间) 毫不拖延。截至2011年8月, 共有3204种开放获取期刊, 627, 734篇开放获取文章。其中收录中国大陆31种, 香港、台湾各15种。

2.Bio Med Central (BMC, www.biomedcentral.com) 。Bio Med Central是一个STM (科学, 技术和医学) 的独立出版社, 致力于提供经过同行评审的生物和医学研究的开放获取文章, 率先开创了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是重要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之一。Bio Med Central将发表的研究文章全部及时存入PubMed Central和多个其他国际档案库存储器上。Bio Med Central还允许作者立即将已发表文章的最终正式版存入任何适当的数字知识库。数家研究所和研究基金会已经制定了正式的政策, 恳请或要求其作者将发表的文章存入一个中央档案库存储器。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383个会员馆和支持者会员国。目前出版221种生物医学期刊, 内容涵盖生物学和医学的所有主要领域, 大多数文章都经过同行评审以保证有效的质量控制。在BMC上发表的所有原始研究型文献出版后可以立即免费并且永久在线访问。为使研究结果迅速、有效地交流, 对研究人员的开放获取是必不可少的。开放获取期刊有三种类型, 一是完全免费, 二是免费试用, 三是付费阅读。另外, 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已成为Bio Med Central会员馆, 中科院研究人员在Bio Med Central期刊上发表文章可享受会员补贴。

3.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预印本是指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 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的网址为 (http://prep.istic.ac.cn) 。并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网络服务系统之中。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 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 (SINDAP) 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子系统收藏的是国内科研人员提交的预印本文章, 收录的内容主要是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 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国外预印本门户 (SINDAP) 子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 该系统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目前, 该系统含有预印本二次文献记录约80万条。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对作者上传的文章只是粗略的审核, 所以传播速度快、可靠性高, 利于学术争鸣。

二、开放获取资源的组织

1. 组织原则。

(1) 针对性。针对本馆的馆藏不足或新建学科的性质搜集整理网络免费学术资源, 补充本馆馆藏资源种类和数量, 特别是外文文献资源。 (2) 高质量性。于OA期刊或仓储有些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信息发布具有随意性, 造成开放获取学术资源的繁杂混乱, 良莠不齐。因此, 对开放获取学术资源的内容进行审核是非常必要的, 可从网站的可信性、内容、意图、链接方面做出相应的审核以确保学术资源的高质量性和可靠性。 (3) 持续性。在研究人员, 学者, 图书馆员, 大学管理人员, 资助机构, 商业出版商, 以及社会出版商的积极支持下, 不断有新的OA资源产生, 又不时有已有资源消逝, 因此, OA资源库建立完成后, 要定期维护更新。

2. 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图书馆利用开放获取资源的形式主要有: (1) 把搜集的开放获取资源站点直接挂在图书馆的页面上, 注明“推荐学术站点”、“友情链接”、“免费资源”等并予以链接, 主要作为“电子资源”或“数据库”的子目录; (2) 把免费资源隐藏在各种学科导航之中, 学科导航对网上免费的电子期刊分全文、文摘、索引进行整理, 将开放获取资源与馆内其他电子资源进行初步整合, 以分类导航或统一检索的形式出现; (3) 将收集到的免费资源按类别或字母顺序组织起来, 分为OA期刊、预印本服务、主题网关、学术搜索引擎、重要学术网站等类别; (4) 有些图书馆对免费学术资源经深加工后, 形成专门的免费资源库, 或与本馆资源整合, 实现跨库检索, 即实现开放获取数据库和馆内其他资源库的整体揭示。由于每一个检索系统都有着不同的检索界面、不同的检索方式、不同的身份认证, 用户无法一次获取各种数据库的信息, 这需要图书馆对开放获取资源及图书馆内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整合方式有两种: (1) 独立开发。有些图书馆独立开发网络学术资源, 将不同OA期刊网站上的期刊整合在一个平台上。 (2) 利用数据库服务商提供的“跨库统一检索平台”来实现, 如清华同方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平台, 超星读秀检索等。利用这些统一检索平台, 将搜集到的OA资源与本馆资源整合, 实现多数据库的同时检索、分数据库显示检索结果。

三、OA的益处及利用状况

1. 益处。

在大多数情况下, 研究文章的直接用户是其他研究人员。开放式的访问有助于作为读者的研究人员通过开放获取得到他们图书馆没有订阅的文章。开放获取的巨大受益者之一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用户, 目前一些高校很难支付订阅最新杂志的费用。所有的研究人员受益于OA因为图书馆不可能订阅所有的科学杂志, 最多也只能承担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是“连续出版物危机”。开放获取扩大了最直接的学术界的研究范围。任何人都可以读取OA文章。开放获取出版对我国的研究人员更有益处, 可以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美国和欧洲的知名度、更容易被西方的期刊编辑和基金会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增加在权威英文刊物出版的机会、随时接收所从事领域的最新咨询、文章及会议精神。

2. 利用状况。

在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 2008年发表的同行评审的论文总量的20%左右可以在开放获取中找到。8.5%的期刊文献可以在免费的出版商的网站 (“金色OA”) 发现, 其中62%是完全OA期刊, 14%的订阅杂志延迟一段时间后电子版免费, 24%是个别开放的文章 (付款交单) , 其他为订阅期刊。另外11.9%的免费全文复本在其他地方 (“绿色OA”) 发现, 要么是学科仓储库 (43%) 、机构库 (24%) 、要么是在作者的主页或自己的部门 (33%) 。这些副本被进一步划分成发表文章 (38%) 的精确副本, 接受出版 (46%) 的手稿或提交的手稿 (15%) 。

四、开放获取主要组织机构

开放获取运动正在兴起, 目前, 有越来越多的资助机构要求被资助者必须将研究文章在开放获取仓储内存档。主要的开放获取出版商有Bio Med Central, Hindawi出版公司, 公共科学图书馆Sci ELO。开放获取组织有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 (SPARC) 、欧洲的SPARC、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商协会。SPARC是一个学术和研究图书馆国际联盟, 在1998年由研究图书馆协会建立, 旨在促进对学术成就的开放获取。目前, 他们在北美, 欧洲, 日本, 中国和澳大利亚有超过800个机构。欧洲的SPARC成立于2001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经开始实行强制性执行开放获取政策, 该研究院要求本院研究人员把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在出版的同时在PubMed Central进行存档。有开放获取政策的资助机构有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 加拿大健康研究研究院, 丹麦国家研究理事会, 欧洲研究理事会,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法国维勒瑞夫,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医学研究理事会 (英国) , 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 , 威康信托基金会 (英国) 等。

这些开放获取支持机构为图书馆及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管理带来了机遇和发展契机,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支持开放获取运动, 充分发挥其在学术性信息资源分类、组织与整理方面的专长, 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特别是免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 利用建立主题网关、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和网络信息馆藏化等多种模式, 加强互联网免费资源建设, 补充馆藏电子资源不足, 最大限度地丰富馆藏资源, 真正成为连接用户与网络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 满足读者日益高涨的信息需求, 促进学术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递。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公众访问万维网成为普遍。低成本的分销技术为OA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并促使非OA期刊文章的绿色OA自存档和金色OA期刊的创立。介绍了常用的OA资源。

关键词:开放获取,OA期刊,OA仓储

参考文献

[1]钱国富.开放期刊及其影响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05 (1) .

[2]Socolar主页http://www.socolar.com.2011-10-2

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施技巧 篇8

一、写作方式的开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尝试性地提出了合作日记的设想,把学生组合,一起完成这本日记。当我把合作日记的想法在班中提议后,学生们兴致勃勃。

我趁热打铁,提出相应的要求:1.可以自行组合或者老师推荐组合建立合作小组;2.书写日记要工整清楚,叙述要详细;3.后一位学生要给前一篇日记圈圈点点并写评价语;4.每二轮评比一次最佳组合和最佳个人。

在合作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重在贴近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课外生活相当丰富。在合作日记中无形中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生活进行整理描绘。摘录片段“我将勺子一伸进锅里,搅了搅,舀了一勺,想倒进锅里,由于不熟练,手抖了起来,勺里的粥不听话似的泼洒了出来,我踮起脚,耸起肩膀,好不容易将勺子里的粥倒进碗里。碗还没满,我又将勺子伸进锅里,不过这次没那么困难了。”“我和妈妈一起玩降落伞。我站在楼下,只见楼上的妈妈一手拿降落伞,一手拿住降落伞尾部的飘带,顶着风,用力往高空一扔,降落伞慢慢下降,大概下落了一米。突然像喝饱了汤的肚子,打开来,又上升了大约40厘米后,才慢悠悠地落下来,两根飘带随风飘扬,妈妈喊道,‘真像水母呀!我一看,真的犹如海洋中的一只前行的水母 !”贴近生活的文章就会灵动、活泼。长此训练,相信学生会写出更生动、细致的文章。

2.重在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现在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进行合作日记也有积极的因素。全班分成6大组,每大组选择作文能力强的当组长,起主心骨的作用。他要协调好本组各个成员。在合作日记的整个过程中,让他们起带头作用,先写以作示范,作文能力弱一点的,可以把前面文章当范文,或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和本组队员讨论要写的主题,该怎么写,下笔时就要独立完成。这样,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地完成每一篇、每一轮的习作,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风气。

二、写作氛围的开放

在教学描写类文章的写法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带到教室里,和同学们分享并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它。班上有个男生喜欢吃西红柿,竟然带来了两个西红柿到教室里,一边讲述一边用水果刀解剖,他说:“我小心翼翼地剥下西红柿的皮,发现这皮不但薄还很透明,像一片透明胶。剥下皮就露出红嫩过的果肉,我用刀子轻轻将它切开,发现果肉里有很多芝麻一样的淡黄色的米子,鲜红的汁水也顺着我的手指滴下来。我尝了尝,感觉味道特别鲜美,甜津津的,一直甜到我的心里。”在这样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作文评改的开放

我尝试着以六人小组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评改交流。

①把作文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学生能关心评改结果。

②每组学生都分工,组长为组织和记录者,成员分工汇报。发言要有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组间交流时,每次发言的代表不能重复。

如作文《第一次 》写完后,我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分“题目组”“选材组”“语言组”“结构组”“主题组”,对全班同学的作文进行分类调查。一天后,各组调查结果出炉,在全班交流汇报。通过小组的评改交流,学生在不经意间不但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也获得了来自其他同学的合作交流。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自然也对写作有了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一个阶段下来,我翻开一本本小练笔,仿佛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花园,那里百花齐放,芳香扑鼻,那一个个端正的字迹以及上面红色的圈圈画画点点,那一句句妙语如珠,那一段段绘声绘色,犹如孩子们走过的一串串脚印……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智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方的路还很长,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层出不穷。我坚定地相信:最适合学生的,最贴近生活的,就是最好的,开放式作文教学给作文一片自由的天空!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篇9

---------为什么要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 大纲:

一、什么是作文的教学资源

二、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作用

三、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意义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更怕教作文。这可以从热闹非凡的各类公开课中看出。但凡开课,绝大多数都是阅读教学,作文公开教学寥寥无几。原因是什么呢?说到底,教师怕上作文公开课,只不过是因为教师手中可供参考学习的作文教学资料不多,教师怕自己平淡的指导引不起课堂的精彩。

目前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套袭、虚假、僵化等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教作文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种问题归结到一个根本点,就是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应付的应试训练,一遇到作文教学,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教师无话可讲。作文教学也就成为所有老师最头痛的大难题。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众多的先行者早已累积了大量的经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关于写作,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更多的同行投身其中开始探讨这一问题,对它进行思考。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资源呢?

一、什么是作文教学资源

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今有“大语文教育观”之说,说的都是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语文与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事物。关于写作,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命题,倡导“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不要膜拜在语文课本之下,将课本与生活隔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隔离。要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要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源远流长,同样可以适用于作文教学上。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十分重视抓住周围世界中的一切机遇进行习作训练,例如班里转来新同学,他就让孩子们写《欢迎新同学》,班里转走同学,他就组织大家写《送别》,通过一次“认识苹果”的主题活动,可以进行四、五次说写的训练„„可以看出,于永正老师已经具备了比较自觉的开发作文教学资源的意识。另外,国内的各种作文教学流派,例如素描作文、活动作文、探究作文、童话体作文、情境作文„„,都为作文资源的创意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网络„„自然风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不仅提出“语文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还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外延: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语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教师要在课程资源上有新的视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要重视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而且要重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作用

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很少有人提及,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

写作文要解决的无非是两个问题:有东西写,能写出来,两者缺一不可,而有东西写是能写出来的前提。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材中每学期的作文练习总是紧扣课本,一方面教材中一学期不到十次的习作训练远远不够,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孩子们的题材缺乏新意、情趣和亲切感,小学三至六年级的作文一直围绕着看图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等几大模块来写的,所以“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记一个你熟悉的人”、“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成了常见的作文题目,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题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往往无话可说,只能用假话、空话、套话来完成任务,而真话、实话、心里话却很少落笔。再加上教师们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孩子们又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个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写起作文来自然笔头生涩,也就难怪产生惧怕心理了。

显然,把教科书当作圣经一样来解读、是陈旧的、过时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孩子们写放胆文,要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减少束缚,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很有道理的。问题在于,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能写什么。即使身边发生了一些值得写、值得表达的东西,他们也常常视若无睹,因为他们缺乏的是留心生活的习惯,缺乏的是捕捉素材的能力。

所以,我一直认为作文教学是贴近学生、关注现实的,作文素材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整、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得来的,更重要的是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只有这样形成个性化而有创意的作文。而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们一起或者是引导孩子们去有效地有创意的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周围世界的一切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语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作文资源。

要让孩子们写放胆文,要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减少束缚,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有一次写关于春天的文章,孩子们们平常没有对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只知道春天就是绿色的柳树垂下枝条、燕子归来、百花盛开、小草发芽这些课本中提到的老掉牙的东西,而且是千篇一律、了无新意,无话可说,在作文教学时,我将孩子们带到学校的操场上,那里有两个大花园,虽然那天天气还有一丝寒意,花园里的花也不是特别的繁茂,甚至还有一些冬天过后的枯枝残叶。可是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他们在操场上尽情的玩,尽情的观察,尽情的嬉笑谈天,有围坐一起讨论的,有躲在花园里抓虫子玩的,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二十分钟后,他们个个满载的回到教室,思如泉涌,把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色、感受到的快乐描写得淋漓尽致。虽然有的才只有寥寥的几句话,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真实的境界,这样真实而又独特的体验,不仅让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写的还都是真话,实话,不仅使学生欣赏到了美,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了对生命的热爱。由此可见,只有大胆地开放教材,才能使我们开放的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才能使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因这些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活色生香,离学生的生活无限接近,因此特别容易使孩子们产生真实感,不至于一写作文就只是“我在马路上见到了钱包”“我扶了老奶奶过马路”,从而能够使留心生活、捕捉素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乐趣。

三、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意义

提出了“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研究课题,这是一种继承与创新,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性化的语文资源体系。

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实施新课改后,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了,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新的情况,一些教师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驾御课堂。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没有把学生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1、善于利用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让学生调查、收集、积累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学通讯2003-7-8》教学例谈栏目有一篇《开采积累——作文教学的不尽源泉》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写作教学,通过“引——仿——散——探——变——创”七种方法,引导学生开采已有的积累,进行作文教学,是很值得效仿的作法。

2、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等。学生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千差万别。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和独特体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这些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这里有一个事例:有一次我以“月亮”为主题讲作文时,正在播放杨利伟的太空生活时,一位同学突然问道说:“老师,为什么这些人在太空不走路呢?”还有人问说:“为什么不把衣服脱掉呢?”当时我正回答说是因为太空中没有地心引力,脱了人就不能正常呼吸时,忽然话题一转,就让孩子们自己想想看假如说将来人来要移居太空,住到月球的话,会怎么样生活?孩子们一下兴奋起来,有的说到时候所有的人生活在月球上就象鱼儿在水中游一样,有的说要把月球拿个玻璃罩子罩起来,整个气氛活跃起来,每个人都畅想了自己梦想中未来的生活,其实这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既维护了众多参与作品“创作”的学生的情感,又能减轻自身“喋喋不休”的负担,和乐而不为。

——新课程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善待生命、理解生命基础上的。教师此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一“资源”,和学生一道努力构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体验和生活境遇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就富有生命力了。

四、教学琐事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 实践中那些烦琐的、磨人的事情因难登“大雅之堂”而被忽略不计。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琐事构成了教师一天活动的不小的比例,所耗时间与精力决不亚于正规课堂进行。因此,我认为如果能把握好这些琐事,掌握好度,它不仅不会磨掉我们的精力,而且会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契机。

语文教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琐事值得我们去开掘。例如:班内一名女生,不管上哪一门课上都参与不够积极,即使在小组活动中也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有同学反映她朗读课文非常好,于是在下课后与她靠近乎:“你平时都看些什么课外书啊?如果你能课后多看书,经常大声练习朗读,你也会像那些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一样出色的!”就是这两句极为简单的交流,便起了不小的效果。在一次讲作文时,要求同学自己上讲台来讲一个故事时,她上来讲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大家热烈鼓掌。她在接下来做这次作文时,将这个故事写了进去,写的非常出色。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篇10

1)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根据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项目化,然后编写项目任务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制定项目计划,完成相应操作,当学生完成相应操作后,项目评价则采用小组同学之间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法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项目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特点,体现教学的开

放性。例如:学习常用主令电器的基本知识,具体教学实施步骤如下:

①任务要求:熟悉主令电器的用途、会正确选用主令电器。

②任务内容:主令电器的结构及用途、主令电器的符号和型号、主令电器的选用。

③知识解读:按钮的结构及用途、按钮的符号和型号、行程开关的结构及用途、行程开关的符号和型号。

④任务实施:主令电器的选用、主令电器的安装、主令电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⑤任务评价:对常用主令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是否会选用、安装常用主令电器。

2)实训教学采用“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经。为体现实训教学的开放性,在实训教学中可采用“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即先给出实训任务,让学生先自行摸索,当学生完成任务,或因学生缺少理论知识无法完成任务时,教师再讲解理论,这样让完成任务的学生能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能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这种“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职学校在广泛推广的教学模式。例如: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具体教学实施步骤如下:

①让学生尝试自行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装接控制电路和主电路。

②让学生使用万用表检测线路,确认检测无误后,进行空载和带载试车。

③教师解读知识点,分析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

④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进一步检测控制线路,完成空载和带载试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线路安装能力。当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再讲解理论,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再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起帮助、指导作用。

3)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学习。传统的“秧苗式”座位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之间缺乏互相合作的机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有阻碍作用。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愿组合,以2~3人为一个小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意识,表现自己,并学会尊重别人意见,欣赏别人,增强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减压起动控制线路时,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安装元器件、有的装接控制电路、有的装接主电路,一起调试、检测,形成互补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意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与教师的点拨,在和谐、自由的讨论中得到问题的结论。这一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感受集体力量,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提高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增进团体合作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高既合作又竞争的现代企业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因此,《电气控制》课程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培养体系,突破教学课堂的限制,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地把个性展现出来,这对中职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论教学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6).

[2] 潘美意.论教师在课程行动研究中的角色转换[J].中国远程教育,2003(13).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篇11

【摘 要】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开放的意义在于教育资源你的共享与突破限制。而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守恒。因此,为了科学而全面贯彻开放教育模式,从现代教育视野下找到这种全新教育体制对现代人塑造的最佳途径,就要深刻理解开放教育的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关键词】开放教育 资源 守恒一、开放教育内涵概述开放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就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无偿的开放出来,供人民学习、参考。通行的理论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开放教育运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不受限制地享有使用、定制、改进、重新配发教育资源的自由。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持有这一相同观念的其他同仁,正聚集成为这种世界性努力的组成部分,即努力使获得教育更加容易,也更加有效。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开放教育追求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二、开放教育所存在的资源分配问题(一)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协调众所周知,开放教育在其教育资源方面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必然带来其所属人才队伍结构的不成比例,从而使得当地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学校的教育资源的调整,往往是未来市场需求的晴雨表,市场所需的人才正是学校培养的最高动因。教育资源一旦开放,必然强化对其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配置的合理性问题要求。而配置上的不合理,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协调分配,必然导致人才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二)办学资源分布不均匀,资源构成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按地区不平衡的现象尤为明显,东部、中部、西部逐区递减,而教育资源是伴随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会制约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在教育资源获得开放的大好机遇之际,由其区域发展带来的不平衡所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平衡悄然而至,昭然若揭,成为困扰我国教育公平、教育投资公平的严重问题。(三)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由于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诸多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管在大专院校还是在高职学院内部,都存在“小而全”现象,办学资源得不到共享,办学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有些学校为了某一专业斥巨资购买昂贵的设备,聘请知名授课教师,建设好完美的实习基地后却只对本校、本专业服务,由于学生人数有限,整个基地内部设备和师资使用率很低。这样的情况在很多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提高开放教育的资源有效利用程度的途径(一)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要加大开放式教育的资源投入力度,挖掘各层次学校教育资源的使用范围,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绝对增长”与“同比增长”。所谓节流,就是要充分挖掘远程开放式试点学校的办学潜力,实施学历教育与就业前培训、转岗和在职培训、各类生活技能培训并举;各类院校的办学形式也应当多样化,既有全日制班,也有业余或函授等,以实现开放式学校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这种多元化是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对教育资源需求急迫的国情的。(二)顺应多媒体教育形势开放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对象、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从而带来了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决定了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多媒体一体化教材总体设计掌控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已有许多学校面向教师举办了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班,很多教师在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全国一批多媒体课件建成获奖并推广使用,为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证。伴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展,今后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以及基于网络信息化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师资培训活动已成为必然。(三)加强特色课程管理1.保证教考分离。特色课程是我院在该专业中,与其他院校相比具有一定优势的课程,因此它的师资力量也必然较强,有足够的条件做到教考分离,一名教师负责授课,命题时从题库抽题或由另外一名教师负责,保证助学者不命题、命题者不辅导。2.命题过程严格保密。特色课程的命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守机密,考办命题部门、学院管理人员、命题教师单线联系,减少中间过程,避免意外发生。3.特色课合班上课,各种教育形式直接交流。对于一些各种教育形式相同专业中都开设的特色课,让不同形式的学生合班上课,使同学们在课上、课下思想发生碰撞,多角度地去理解同一个问题,增强教学的效果。4.特色课程及时更新内容。为追赶专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信息,特色课程就不能几年一贯制,没有变化和发展。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库,给学生以前沿的信息,这一点和传统自考课程只能围绕考纲讲课有很大区别。该院对特色课程的有效把握和制度化处理体现了对新兴教育资源的灵活掌控和高效利用,成就了改学校开放式教育的特色道路的内涵升级,从而填补了其作为独立学院的单一化固有缺憾,而像综合性、研究性高校迈进。(四)优化评价机制定位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优质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开放教育视野下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性机制保证。而这种评价机制是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合理捆绑,在有效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追踪教师教学储备状况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描述整个开放教育对固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力度。参考文献:[1]陈更海,论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2,(10)[2]杨卫疆,关于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和开放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继续教育,2005(12)[3]李伟 单丛凯,论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个别化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2)[4]赖宇庭 张桂香,开放教育形成性成绩及基本考核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2,(4)

上一篇:宠物ppt演讲稿范文下一篇:项目部消防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