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共15篇)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医院要建立危急试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关注来自急诊室、重病监护室、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标本。

3.建立起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有关人员都应按此程序办理。

4.临床医生接到危急界限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5.在实验室操作手册中应包括危急界值试验的操作规程,并对所有和危急界值试验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6.医院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龙泉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登记的资料, 包括外科8个, 内科7个, 急诊科、产科、重症监护室、儿科各1个。

1.2 方法

对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内容进行质量调查, 包括登记内容的完整程度、登记人资质、登记时间和科室类别。完整程度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人电话、记录人、被报告的临床医生签名等。登记人资质:参加工作时间在5年及以上为高年资护士, 满3年不足5年为普通年资护士, 3年以下为低年资护士。报告时间分为正常班内 (8:00—12:00, 1 4:30—1 7:3 0) 和正常班外 (正常班内以外的时间) 。科室类别分为内科、外科和其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 SS 12.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不完整率为20.1%, 其中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科室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登记不完整内容项目合计275次, 其中报告人138次 (50.2%) , 医生姓名75次 (27.3%) , 报告人电话38次 (13.8%) , 住院号18次 (6.5%) , 报告时间5次 (1.8%) , 检验结果1次 (0.4%) 。

3 讨论

临床检验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范围的偏离较大, 如不采取干预措施可能出现严重后果[2],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其对于发现异常和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 包括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多个环节。其中登记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规范填写对于后续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登记不完整份数占登记总数的2 0.1% (12 7/63 2) , 提示登记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护士年资越高, 登记不完整率越低。我们分析, 一方面是高年资护士有更丰富的学识和经验, 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登记更为完善[4];另一方面, 高年资护士对危急值的潜在风险有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意识更强, 所以登记质量相对要好。而正常班外比正常班内登记质量相对要差, 主要考虑与人力资源配置有关。一般来说, 正常班外时间的值班护士配置人数相对较少, 但还要完成较大量的护理工作, 为了节约时间, 护士习惯于记录主要信息[5], 所以出现登记内容不完整的情况。

调查结果还显示, 登记不完整内容次数中报告人、医生姓名和报告人电话分列前三位。这些不完整的项目对于危急值的规范管理有一定影响, 但对医生进行干预一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6]。这主要是由于护士填写有选择性, 对于危急值的关键信息较注意, 基本不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评估[7]。需要注意的是, 出现危急值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严重, 其治疗结果并不能保证一定是乐观的。如果预后不理想, 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 而护士由于登记填写不完整而增加了自己的责任风险[8]。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低年资护士对这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少。

我们认为, 登记内容不完整的主观原因主要是部分护士的责任意识薄弱, 客观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缺乏, 所以应从这两方面加以改进。责任意识的强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但是登记检验危急值的护士要求责任意识较高。因此, 一方面要加强对护士的责任教育, 另一方面可改善管理制度, 如不定期抽查、双人核对等。人力资源的缺乏是一个长期问题, 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可考虑加强信息化建设, 如采取一单制, 从采集环节起就逐步完善信息, 这样护士接到危急值时只需填写部分内容, 内容完善后再打印。因同一份危急值表单由不同环节的人员分步填写, 他们工作量的增加程度并不明显, 却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此外, 采取一单制有利于事后查询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总之, 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非关键信息的登记质量有待于提高, 可从加强责任教育、改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登记质量,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 收集龙泉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登记的资料, 对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内容进行质量调查, 包括登记内容的完整程度、登记人资质、登记时间、科室类别。结果 本次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不完整率为20.1%, 其中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科室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登记不完整内容次数中报告人、医生姓名和报告人电话分列前三位。结论 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非关键信息的登记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可从加强责任教育、改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改进。

关键词: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质量,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何秀珍, 林丰.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质量分析及改进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3) :1582.

[2]杨冬梅.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 2008, 6 (7) :425.

[3]何有琴, 刘岩, 程艳敏.“危急值”报告制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2) :143.

[4]王妹, 巩丽颖, 吴洁.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控[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3) :19.

[5]艾秀华.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5) :590.

[6]张娟, 胡俊灵, 龚云, 等.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推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研究:上旬刊, 2010, 24 (10) :2612.

[7]费磊, 金其林, 奚从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 2009, 13 (7) :32.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3

【中国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67-01

生命危急值是一種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此时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就有可能得以挽救,否则就有可能因失去最佳救治时间而危及生命。

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是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数据,而危急值的管理在临床上尤其在急诊、ICU患者治疗抢救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是十分突出。建立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于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的建立

参阅相关文献,征求相关科室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我院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见下表)

歙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危急值项目表

2.危急值报告处理程序

2.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时,向专业组主管报告,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查,其结果与第一次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同时从电话了解病情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也可电话通知病区护士,可由其派人在危急值专用登记本上签字后领取检验报告,并交由值班或床位医生,检验科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历号(门诊号或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值,临床联系人,电话时间(月/日/时/分),报告人,备注等记录内容,记录保存二年以上。

2.2临床医生在获知危急值报告信息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和处理,对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者,应行重新取样送检。

2.3检验科、护理部及医务科分别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危急值处理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及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规程中必须严格规定不同的来源(门诊、急诊、住院等)的通知对象的次序(如住院的通知顺序为主治医生、住院医生、责任护士)。医院可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固定,定期以检验科危急值登记本内容对临床处理结果进行核对。

3.讨论

3.1危急值报告制度最早由Lundberg提出,现已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各级医院应依据自己的规模、专业特色、样本量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危急值应该是当超过此限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时将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的后果的一类项目,如K、Na、Glu、WBC、Hb、PLT等指标多是疾病的直接原因,可设立危急值。而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转肽酶、转氨酶等基本是疾病的结果,则一般没有必要设危急值。设立危急值项目及其范围时应当做到切合医院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忌把正常参考值上下限当作危急值界限,既要避免因项目设置过少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又要防止因范围过宽、项目过多降低了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重视和警惕性。此外,有些试验测试结果虽不表达危及生命,但对环境或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伤害,如甲类传染病和若干乙类传染病,体检中高ALT、高AFP也应可以"危急值"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3.2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时还应注意到医院患者群体来源、部门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限制。不可以偏概全,尤其应注意成人与新生儿危急值范围的设置,做到客观、务实,必要时可考虑设立可能危急值,以更好地为临床与患者服务。

3.3加强危急值制度的规范性建设并不断完善,制定相应的标本采集、运输和接收、处理程序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并确保落实和实施。适当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努力做好检验质量的全面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整个分析过程中某一质量控制环节的不合格所引起的误差。

3.4因检验工作者临床知识相对欠缺,在项目设置时应充分征求临床意见,项目设置后在执行过程中应经常向临床了解项目可行性,了解报告后病人处理情况。定期回访临床科室,每年至少一次依据所设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的可行性,对其进行修正。在满足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危急值, 逐步提高检验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对危急值的发现、确认和处理水平以及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通过实验室与临床的充分沟通,努力降低危急值发生率及临床不符率,以保证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高效性。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涉及到检验科、护理部和临床医生,除制定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与制度外,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在坚持中不断改进,才能在实施中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使其在提高医疗效率、确保医疗安全方面充分发挥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俊,顾国浩,王雪明等.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12-413

[2]任妹,彭可君,孟芳.浅谈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与完善[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03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4

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向临床科室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在我院制定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内镜室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技科室和各临床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报告情况。记录内容如下:

医技科室:检验(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收样时间、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电话报告时间(具体到分)、接电话人姓名、报告者签名、复检者签名、备注等。

临床科室:日期、接电话时间(具体到分)、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医技科室报告人姓名、接电话者签名、汇报医生时间、处理时间、处理医生签名、处理结果等。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五、具体操作程序:

(一)“危急值”发现、确认、复检、报告。

(1)检验科、超声科、病理科、心功能室、放射科、CT及核磁共振室、内镜室等工作人员应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认真核查,及时发现“危急值”。

(2)发现检验检查结果符合危急值报告范围时,检验检查人员应立即确认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检验检查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操作是否正确,质控是否在控;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住院/门诊号、诊断、标本、检测检查项目等)是否有误,仪器传输是否有误;检测的原始标本采集是否合格且储存条件、储存时间是否正确。

(3)在确认检验检查过程中各环节无异常,检测检查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后,对检验标本若室内质控在控情况下,应对检验标本进行复检,必要时须重新采集标本。

(4)对检验标本复检结果无误后或非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报告,实行双人双签字确认,立刻通过电话报告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人员。若化验检查结果出具时间非门诊上班时间,应通知对应病区值班医生,单独门诊科室应及时通知急诊科(电话:7165120、7168111)。

并将“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报告单上标注“已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信息报告系统报告“危急值”。检验科、病理科应妥善保留标本以便备查。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指定本医疗机构门诊、急诊、住院、体检患者检验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流程。

(1)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

a、门、急诊在接到“危急值”报告时,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发现危急值(5分钟内)通知该患者的接诊医师。

c、接诊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在5分钟内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报告(值班期间应向医院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或医院总值班应帮助寻找该患者,并负责跟踪落实。

d、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合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立即与检验或检查科室沟通,决定是否重新采集标本送检或进行复查,对于需要复检的项目,尽快安排复检;如检查结果与病情相符或对复查结果无异议,接诊医师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e、接诊医师应将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记录到门诊病历中。“危急值”报告接收人员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登记。

(2)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

a、临床科室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主管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5分钟内通知该患者的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主管医生上班时间通知主管医生,非上班时间通知值班医生)。

c、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合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立即与检验或检查科室沟通后,决定是否重新留取标本送检或进行复查,若需要复检应尽快安排复检;如检查结果与病情相符或对复查结果无异议,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10分钟内查看患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d、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处置结束6小时内将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记录到病程记录中(危急值接收时间、名称、结果、处理内容等)。“危急值”报告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登记。

(3)体检中心危急值处理流程

a、体检科在接到“危急值”报告时,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主管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5分钟内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并帮助体检者联系合适的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体检科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c、非正常上班时间,如报告方发现体检中心体检者的危急值,应及时通知急诊科(电话:7165120、7168111)。按门诊患者危急值处理流程妥善安排。
(4)转科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后,如果向原科室报告确认病人已经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医技科室要及时追踪病人并将危急值报告给转入的科室,转入科室详细记录病人的危急值信息,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要与原科室主管医生(或科主任)会诊制订治疗方案。

六、“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七、“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八、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九、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修订或新增

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修订或新增的制度和程序。

(1)临床科室拟修订“危急值”项目和范围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按照规定程序向医务部门提出申请。

(2)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和检验、检查科室研究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3)拟修订或新增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要在全院范围内公开。

十、危急值的项目及报告范围(见附件)

一、本次修改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项目:

原项目:一侧肺不张

修改为:小儿一侧肺不张

二、本次新增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项目:

较严重的食管、支气管瘘

自发性食管破裂

附件2:

放射科危急值

1、小儿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食道异物;

6、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7、外伤性膈疝;

8、严重骨关节创伤:①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②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③严重骨盆骨折。

9、较严重的食管、支气管瘘;

10、自发性食管破裂;

附件3:

Ⅰ.危急值报告流程

发现检验、检查结果符合“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查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相关信息等是否有误

对检验标本进行复检

确认无误双人双签字确认

报告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人员(通常是电话)并专册登记

“危急值”检验、检查报告发放(标注已通知并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Ⅱ.病房、门急诊危急值处理流程

病区、门急诊医生、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复读、确认,及时将结果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

确认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病情相符合

与临床相符时

与临床不符合时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10分钟内查看患者,必要时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复 检

主管医师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或门诊

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5

(一)“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及制订“危急值”界限值,并每年对“危急值”项目进行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项目,以逐步建立起适合于我院病人群体和临床工作的“危急值”项目表。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应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同意后检验检查科室修改,检验检查科室将申请保留。应重点关注来自急诊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等危重病人较集中科室的标本与检查。

(三)“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危急值”登记本,对“危急值”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四)各医技科室人员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进行复核确认,按“危急值”报告流程,10分钟内实行双形式报告(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同时在LIS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姓名(工号)、联系电话、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等。

(五)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必须在《“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接收电话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检验检查报告人等。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临床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识别,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5分钟内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若与临床症状不符,应关注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有需要,应立即重新采集标本或通知病人来院进行复查。若与临床症状相符,应在10分钟内采取处理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危急值报告时间、危急值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分);同时在“危急值登记本”备注栏注明处理情况;若为住院医师应记录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处理意见等。门急诊患者由接诊医生立即电话通知患者,并记录电话通知时间;体检人员由检查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及时通知患者,并记录电话通知时间。

(七)各临床医技科室应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报告程序以及处理措施。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八)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 “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每年修订我院危急值指标,必要时随时修订。

(九)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参考相关临床科室的意见,修订我院的危急值常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动态变化)指标如下: 1.检验科结果(成人):(1)血糖GLU:<2.5mmol/L或>22mmol/L,(2)WBC:<1.5*109 /L或>30.0*109 /L,(3)PLT<30*109 /L,(4)HB:<50g/L或>200g/L,(5)PT>30s,APTT>70s,D-二聚体:>20ug/ml;(6)血钾:<2.5mmol/L或>6.5mmol/L,(7)血钠:<120mmol/L或>160mmol/L,(8)血氯:<80mmol/L或>120mmol/L,(9)TCO2<10mmol/L或>40mmol/L,(10)尿素:>30mmol/L,(11)肌酐>600 umol/L,(12)钙<1.5或>4.0 mmol/L,(13)血淀粉酶>420u/L、尿淀粉酶>1800u/L,(14)血、尿培养阳性、大便霍乱培养阳性、多重耐药菌,(15)肌钙蛋白I(CTnI)>2.0ng/ml。(16)血气分析:PH<7.2或>7.6,PCO2:<2.66或>7.98KPa,PO2:<5.98KPa 2.检验科结果(儿童、新生儿)

(1)生化项目:①血糖:<2.8mmol/L或>30mmol/L;②K:<2.5mmol/L或>6.5mmol/L(中度以上溶血标本,K>6.5mmol/L不作危急值);③Na:<120mmol/L或>160mmol/L;④Bun:>20mmol/L;⑤Mg:>4.0mmol/L;⑥Cr:>500umol/L。

(2)血气项目:①PH:<7.2或>7.6;②PCO2:<2.66或>7.98Kpa;③PO2:<5.98Kpa。

(3)血液血凝项目:①血红蛋白(Hb):<60g/L或>250g/L; ②白细胞(WBC):>50.0*109/L;③血小板(PLT):<30 *109/L或>1000*109/L;④PT:>30秒 ;⑤APTT:>70秒 ;⑥PT:>180秒 ;⑦APTT:>240秒。(4)微生物组项目:①血液等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报警,涂片找到细菌;②轮状病毒:阳性(+)。③培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④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3.心电图室结果:(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率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4.普通X线检查结果:(1)一侧肺不张,(2)气管、支气管异物,(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压缩70%以上,(4)急性肺水肿,(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食道异物;(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9)外伤性膈疝;(10)严重骨关节创伤:⑴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⑵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⑶骨盆环骨折。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总结 篇6

我院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已五年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不断实践中被临床医务人员广泛知晓和自觉执行,现就2012年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极大地降低了临床风险、保障了我院医疗安全。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我院未发生因未报告危急值而产生的医疗不良事件。检验科在工作中能检测到危急值并处理得当,既避免了一些凶险现象的发生,又避免了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二、修改了危急值项目和数量,完善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密切联系临床,从实际出发服务于临床。2012年检验科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情况,通过与临床各科室医生进行多次座谈和沟通,并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兄弟单位危急值的设置项目和范围,经过多次修改,编制完善了本院的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和项目范围,对个别项目及报告流程进行了修改。具体修改了血凝PT危急数值,增加了D-二聚体、PT活动度、CK-MB及微生物的危急值项目和数值,使危急报告制度更加实用和有效,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

三、加强临床与检验科的沟通与协作。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顺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检验科与临床在危急值的报告方面的沟通非常顺畅,检验科的工作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肯定和积极配合,下一步检验科的工作重点是与临床科室定期沟通、协商,多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在危急值报告项目、数值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期满足临床的要求。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7

1 危急值相关知识的培训

1.1 什么是检验报告危急值危急值是指急诊检验结果或普通检验达到规定的异常范围时的检验结果。

1.2 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有哪些

中国医师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 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报告制度”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 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培养阳性及危及生命的检验指标等。

1.3 危急值检验报告的临床意义

危急值的及时报告与应用, 是保证医疗安全十分重要的环节。危急值一旦出现, 必须立即报告, 检验科出具报告后, 多数是护理人员最先看到结果, 如能在此时迅速报告医生, 给予有针对性的监护, 患者就能及时得到抢救、治疗。因此, 护理人员在熟知检验指标的危急值的同时, 还要掌握其临床意义, 可以根据患者病情, 有目的、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 在确保护理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 危急值报告的培训方法

有关危急值报告制度知晓率的调查表明, 护士的知晓率低于检验师和临床医师, 且护士的学历、职称对知晓率的影响很大[3]。医院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培训之前, 应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 对掌握较好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对危急值检验报告不重视、掌握不好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讲解和培训, 并将检验危急值内容打印出来, 粘贴到各科醒目位置。护理部在进行危重患者查房时, 将患者病情与各种检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讲解, 使各科护理人员对危急值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强化和提升, 最终达到人人掌握并认真落实的目的。

2 危急值标本的护理管理

在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过程中, 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送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危急值的准确性。因此, 必须加强标本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2.1 不规范标本有哪些

2.1.1 采集

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包括注射器使用过程中抽、拉、推等动作不规范;穿刺不顺利;抽血不畅;抗凝血用力振荡, 抗凝剂比例不合标准;真空采血管内负压过大等。

2.1.2 储存

标本的存放、储存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储存不当也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与实际有偏差。

2.1.3 送检

标本运送渠道不畅也可引起检验结果不准确:检验标本运送不及时;运送过程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用力不当等。

2.2 不规范标本导致的危急值结果

在采集、储存及送检等各个环节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可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如果护士对检验质量控制程序缺乏认识而不按规程操作, 检验报告很可能引起误导[4]。

3 危急值的登记与传递

临床医护人员在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结果后, 应在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做好登记, 并立即通知主管医生, 为临床诊断提供预警提示。危急值报告记录本应存放于固定位置, 由白班护士保存, 在接到电话通知时, 按要求填写记录本, 记录完毕立即通知医师。

4 检验报告危急值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危急值的及时报告与应用, 是保证医疗安全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临床工作中, 如果出现危急值, 说明患者的病情十分危险, 如果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危急值报告的重要意义, 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主管医师, 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救治措施, 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否则, 患者将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导致疾病出现不良的转归甚至死亡。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 认真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 熟练掌握危急值内容及临床意义, 保证护理安全,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伟锋, 蔡锡雅, 张健, 等.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8) :743-744.

[2]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 [S].2009-08.

[3]范红玲, 郭晓红.采血不规范造成的“危急值”报告[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8) :3326.

如何应对检验危急值的出现 篇8

【关键词】危急值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06-01

检验危急值,在检验结果中,会经常出现;作为检验工作者,如何应对检验危急值的出现,是每一位检验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事实。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做出如下的体会和总结。

1方法

1.1 做好质量体系[1]建设和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要从医生开单做起(急诊除外),医生开单时就告述患者,留取标本前应注意的事项,包括饮食、药物、运动、体位等的影响;留取标本后,标本应及时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更不能久置于室温;标本到科后应立即进行离心、接种、理化处理或冷藏;

1.2 科室建立危急值操作规程[2],建立危急值数据,建立危急值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危急值考核制度,建立危急值登记记录。经常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让人人知晓制度和规章,掌握熟悉操作流程。

1.3 检验工作者,应经常学习危急值操作规程,学习相关资料,主动和临床沟通,掌握临床病情,熟知危急值数据,掌握操作规程和制度,熟知操作流程。

1.4 建立完整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必须与实验室的LIS系统连接,才能方便医生读取危急值报告。

2结果

从2006年完成制度管理和记录到现在,已经执行了7年,在这7年,科室没有发生过大的差错,为临床科室解决了无数的诊断难度,挽救了很多生命;记录有大量资料。

科室在2010年建立了LIS系统,并在2011年与医院的网络系统连接,使医生接电话后,马上就能看到危急值报告。

統计今年1~3月份,生化危急值占检测(包括血气、肌钙蛋白检测)例2.62%(25073/659),临检危急值占检测例数的1.108%(29240/324),微生物危急值占检测例数的2.055%(15808/31),急诊(指夜班急诊18::0~7:30)危急值检验占检测例数的6.5%(4927/345)。

3 讨论

熟知检验危急值:每个实验室都建立有危急值,你首先应记住“值”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总结工作经验,吸取以前的教训;在工作时,出现危急值数据,你一眼就能加以识别,不会让你手忙足乱,而且工作会得心应手。

科室发生过一些小的差错,如登记不完整,电话不到位,识别不清楚等,经过培训后得到解决。

临床科室对危急值报告,认识不清,2006年刚开始给临床报告危急值时,临床科室认为是检验科的事,与临床科室何干?发生了一些抵制情绪,有的科室甚至只听电话,不记录,不传讯,造成危急值报告不到位,差错就必然出现;后经检验科申报院部,由医务科对危急值报告进行统一管理,不作为的科室,将得到惩罚;同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重要性的培训,要求放射科、B超、心电都要进行危急值报告;经过培训和制度的健全,危急值报告得到了大的改观。

医院网络没有建立之前,实验室实行电话告知,经常出现医生接听电话后,对数据有疑问,或者是对报告不清楚,造成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矛盾,后来LIS系统[3]和医院的网络系统连接,暨方便了医生读取检验结果,也方便了检验科的报告发放,减少了科室与临床之间矛盾和问题,使危急值报告能顺利成章。

建立危急值报告评价制度,本制度能够对检验人员的报告质量进行监督,也能对临床在危急值报告接收后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双监督制度,对于减少差错和医疗事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危急值报告得到了最适宜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小平,夏偕田,主编.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指南.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8.

[2] 叶应妩,王敏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J].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4-115.

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篇9

通过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我们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强化学习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大家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科碰到的最常见情况是一些电解质紊乱、低血糖、高血糖,心脏停搏、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6)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等,能占到危急情况的90%左右,但我们有时也不能过于相信检验科反馈给我们的检验值,他仅仅是辅助检查,仅供我们参考,一定要结合临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报告流程,提高危急值制度的落实率,全部门、全过程、全员参与,从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xxxx年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通过建立危急值制度,我们临床医生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尽最大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强化学习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大家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科碰到的最常见情况是一些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及低血糖、高血糖、严重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等,能占到危急情况的90%左右,但我们有时也不能过于相信检验科反馈给我们的检验值,他仅仅是辅助检查,仅供我们参考,一定要结合临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再就是有些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有漏报现象,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以后要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科室危急值制度培训计划总结 篇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遵照执行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我科进行培训,并总结记录如下:

首先,科室领导高度重视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各级医师及护士为组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其次,在我科开展了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工作的培训,医师、护士得到相关的培训学习。通过1年的实施,切实感到危急值的重要性:

1.“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再次,通过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我科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尤其对高危病人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因此,医生能尽快得到危急值的报告是很重要的,不管送检的是常规或急诊试验标本,一旦出现危急值时,要了解从标本被采取后到医生接到通知前所需用的时间。如有延误,应了解是在那一个环节中发生了问题,并加以改进。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1

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已成为当前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课题, 然而传统的危急值报告手段落后且监管滞后, 不能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本研究是探索信息化监管平台对3家综合性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实行从发布、处理、记录以及追踪复查的全过程实时监管的模式对危急值监管效果的影响, 旨在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1 资料和方法

闵行区卫生局利用区域信息平台构建了医院、卫生局二级危急值信息化监管平台。3家综合性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自动筛选符合规则定义的危急值, 检验人员复核确认无误的同时, 网络将危急值信息以警示提醒的方式同步发送到医师及护士工作站 (有条件的同步发送到医师工作手机) , 医师及护士点击提醒信息来确认收到并处理。另外, 每隔10min系统会将超时未处理的信息, 自动逐级上报到相应科主任工作手机、医务科及业务院长的危急值监管平台, 直到危急值已处理, 警示提醒才会消失。同时, 要求医师在6h内将危急值处置过程记录在案, 并且事后有追踪复查记录。信息系统自动记录危急值发布、处理、记录、复查的全过程, 卫生局信息监管中心可通过监管平台实现科室、医院及行政部门三级监管,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评价干预效果。

1.1 研究方法

抽取闵行区3家综合性医院2011年3-5月发生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全部住院病例, 对危急值从发布、处理、记录以及复查各环节的管理缺陷进行干预前调查。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危急值报告实施全程实时监管, 分析管理缺陷发生、分布情况,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再抽取2012年3-5月发生检验危急值的全部住院病例进行干预后调查, 评价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危急值监管效果的影响。

1.2 危急值项目 (检验)

临床危急值项目见表1。

1.3 危急值管理中各种缺陷的判断标准

危急值管理中各种缺陷的判断标准见表2。

1.4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根据危急值管理各环节缺陷的调查情况, 干预前后数据采用Excel录入,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条件的资料采用一般卡方进行检验, 如果不符合一般卡方条件的数据, 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抽取2011年3-5月及2012年同期闵行区3家综合性医院发生了检验危急值的全部住院病例, A医院干预前323例次、干预后306例次;B医院干预前354例次、干预后364例次;C医院干预前113例次、干预后139例次。科室包括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 非手术科室有急诊科、呼吸科、血液科、心内科、综合ICU、消化科、内分泌科、老年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中医内科、传染科、儿科等;手术科室有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表3) 。

2.2 干预前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管理各环节缺陷率比较

2.2.1 干预前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管理总体缺陷率比较。

危急值管理总体缺陷率干预后3家综合性医院均有明显下降,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表4) 。

2.2.2 干预前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发布缺陷率比较。

干预前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均未发现有危急值未发布情况;干预后发布不及时的缺陷率均有明显下降 (表5) 。

2.2.3 干预前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处理总体缺陷率及处理缺陷中各类情况比较。

干预后3家综合性医院非手术及手术科室危急值处理总体缺陷率 (包含了无处理、处理不及时及处理措施不力情况) 均有明显下降,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表6) 。

注:采用的是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无处理缺陷率:干预后3家综合性医院均明显下降, 合计从5.7%降到0.37%, χ2=38.928 8, P<0.000 1, 有显著性差异。

处理不及时缺陷率:干预后C院手术科室虽有下降, 但P=0.489 9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 不具统计学意义;但3家医院合计从5.7%降到0.99%, χ2=27.636 8, P<0.000 1, 有显著性差异。

处理措施不力缺陷率:A、B两家综合性医院及C院手术科室发生率均较低, 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C院非手术科室处理措施不力缺陷率干预后虽有降低, 但P=0.178 8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 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3家医院处理措施不力缺陷合计从1.52%降到0.49%, χ2=4.235 3, P=0.039 6, 有统计学意义。

2.2.4 干预前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记录总体缺陷率及各类情况比较。

干预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记录总体缺陷率 (包含了无记录、记录不及时及记录内容不全情况) 合计有下降,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非手术科室下降尤为明显,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手术科室虽有降低趋势, 但B院、C院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表7) 。

注:采用的是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无记录缺陷率:干预后3家综合性医院合计从12.91%降到6.8%, χ2=16.867 5, P<0.000 1, 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非手术科室下降较为明显, P<0.05, 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科室虽有降低趋势, 但P均>0.05, 无统计学意义。

记录不及时缺陷率:干预后3家医院合计从20.13%降到13.84%, χ2=11.207 2, P=0.000 8, 有显著性差异。B院和C院非手术科室有明显下降, P<0.05, 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医院及科室虽有下降, 但P均>0.05, 无统计学意义。

记录内容不全缺陷率:干预后3家医院合计从11.90%降到6.55%, χ2=13.690 9, P=0.000 2, 有显著性差异。A院和B院非手术科室下降较明显, P<0.05, 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医院及科室虽有下降, 但P均>0.05, 无统计学意义。

2.2.5 干预前后3家综合性医院危急值无复查缺陷率及其他缺陷率比较。

无复查缺陷率:干预后3家综合性医院合计从2.53%降到0.25%, χ2=15.371 8, P=0.000 1, 有显著性差异。A医院无复查缺陷发生率较低, 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

其他缺陷率:干预后3家综合性医院合计从2.03%降到0.49%, χ2=7.583 9, P=0.005 9, 有显著性差异。A、B两家综合性医院及C院手术科室危急值其他缺陷发生率均较低, 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C院非手术科室其他缺陷从10.11%降到2.56%, χ2=5.249 9, P=0.021 9,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的现状不容乐观, 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缺陷, 实施全过程监管十分必要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临床实验室就已有“危急值”报告制度, 我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在2002年以后才开始逐步建立。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目标四”明确提出要“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协会建议并不具有政策规范作用和执行约束效力[1]。有文献报道, 2009年上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与分析发现知晓率不高[2]。而且, 目前的管理大多为事后监管, 管理滞后, 管理内容上只关注危急值是否及时发出, 临床危急值登记本是否记录完整, 而处置过程却无人监管, 不能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曾经发生的两个案例就是明证。

案例1:某医院一患儿血钠仅为115mmol/L, 从病例记录上看, 检验科按“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了医师, 然而病程记录或医嘱中未见主管医师当时采取应对措施的任何记录。血钠值报告后2h, 患儿出现脑疝的临床表现, 病历中才见抢救记录。

案例2:某医院一患者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其血钾高达6.95mmol/L, 表明主管医师知晓该信息, 然而却未见患者的心率、心律等描述以及医师采取相应对策的记录, 只有患者因发生心脏停跳后的心肺复苏抢救记录[3]。

另外, 2009年一篇回顾性分析中山市某医院检验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报告的危急值情况。结果全年共报告2 811例危急值, 未追踪至正常的例数为1 509例, 占57.9%[4]。

由此可见, 实施危急值的全过程实时监管的重要性。危急值不但要及时向临床发布, 更重要的是临床医师要对“危急值报告”及时做出处置, 护士及时照医嘱执行, 医生做好相应的记录及事后追踪, 才能使“危急值”报告制度真正发挥医疗安全的保障作用。

3.2 传统的危急值报告手段落后及监管滞后, 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 转变危急值管理模式已成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采用传统危急值报告方式, 即电话报告、手工记录的方式发布危急值。综合性医院日常工作繁忙, 危急值信息量大, 单靠人工筛查、报告危急值难免会存在个别迟报、漏报、内容传达欠准确的现象;传统的报告手段落后,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直接影响到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的医疗安全。

2008年国内一些医院开始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S) 和医院信息系统 (Hl S) 为基础, 研发检验危急值报告系统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该系统使得检验危急值的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向临床传递, 实现了安全问题警示提醒功能[5,6], 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布危急值已是大势所趋。

另外, 临床接报危急值后, 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无处理、处理不及时、无记录、记录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完整、未追踪复查等现象。而目前危急值的监管又大都停留在监管危急值信息发布是否及时的层面上, 过程监管几乎空白。如何转变危急值的管理模式, 迅速地将危急值准确无误地报告给临床, 缩短处置周期、提高处置效果势在必行, 尤其是对危重病人而言意义非凡。

3.3 闵行区卫生局利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扩大了监管范围, 提高了监管效率和能力

2011年, 闵行区卫生局联合杭州创业软件公司共同研发了危急值信息化监管平台, 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了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 减轻了人力、物力成本。通过信息化手段还可以使监管范围全覆盖到危急值管理的各个环节, 扩大了监管范围, 实现了从传统的“结果监管”到“过程监管”与“结果监管”相结合的转变。

临床各科室每月查找危急值处置过程中问题所在, 及时干预, 将医疗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各医院监管部门加强危急值处置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危急值处置能力;定期分析查找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向临床反馈, 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并将其落到实处;对执行不力的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卫生局卫生信息监管中心定期分析评价对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通报、医疗质量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医院反馈, 必要时以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等方式进行干预。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指标纳入医师个人绩效、科主任管理考核及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也是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拨款的重要考核依据之一。

通过信息化监管3家综合性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总体缺陷率显著下降, 各环节总体缺陷率明显降低, 尤其是显著降低了危急值发布缺陷和各种处理缺陷, 记录类缺陷非手术科室改善较为明显, 手术科室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之, 利用危急值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降低了医疗风险, 保障了患者安全。

摘要:目的 :研究信息化监管平台对临床检验危急值监管效果的影响, 旨在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抽取闵行区3家综合性医院在2011年3-5月及2012年同期发生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全部住院病例, 对危急值的发布、处理、记录、复查等环节的管理缺陷进行干预前、干预后的调查, 评价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对危急值监管效果的影响。结果 :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干预后危急值管理各环节总体缺陷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结论 :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危急值的监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危急值,信息化监管平台,患者安全,闵行区

参考文献

[1]何有琴, 刘岩, 程艳敏.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2) :143-145.

[2]费磊, 金其林, 奚从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 2009 (7) :32-34.

[3]郑君德, 陈涛, 刘汉欣, 等.推行信息化危急值快速回报, 保障患者安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9, 7 (2) :15-16.

[4]袁春雷, 王冬娥, 任伟, 等.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危急值报告、追踪制度[J].现代医院, 2009, 9 (6) :3-5.

[5]高启健, 肖洪广, 廖伟娇, 等.用医院局域网系统与移动短信平台发布检验危急值[J].临床检验杂志, 2008, 26 (6) :414.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2

2012年上半年无痛内镜部危急值制度有效性评估总结

危急值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冶疗,患者将处于生命危险状态.我院危急值制度2009年使用.目前已应用2年余,主要涉及备临床科室和检验科.总体来说目前使用危急值制度运行良好,备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临床与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与处理紧密配合,减少因危急值;引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挽救病人生命,减少纠纷形成.但随着我院规模扩大,就诊病人增多,目前使用的危急值制度及流程某些不足之处凸显

出来.

为不断完善危急值制度及流程,我们对医院现行危急值制度及流程进行评估。

一,检验科:

因检验科是危急值高发科室,首先对检验科进行评估。

季度危急值总结 篇13

2014年第三季度危急值管理检查和评估

为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本季度医务科对各相关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现总结、整改如下:

一、改进有成效。

经过院科两级的继续努力,本季度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前有明显改进,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继续努力,提高了工作责任心、规范了诊疗行为、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

1、此次检查医技科室未发现危急值报告延迟、漏报等情况。临床科室未发现“危急值”记录过于简单等情况,能做到登记规范、临床科室管床医生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低年资住院医、护士等接受到危急值均能及时向上级医师等汇报。

2、院里为临床、医技等科室均补充了人力资源,并对这些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科室工作压力。

3、医技科室、临床科室工作效率均有较大提高。护理人员等也能及时执行医嘱,保障危急值执行流程等各环节到位。

二、发现不足、持续改进。

经过前段时间的改进,我院在危急值管理、执行方面有较大提高,但仍发现个别科室医护人员,尤其是新上岗人员,对危急值制度及流程能够熟知,但没有规范落实到工作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尤其新上岗医师的培训、管理,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危急值”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强调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对低年资住院医及新上岗人员。

2、加强职能科室监管力度,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与奖金挂钩。

3、继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强调科主任的管理力度。

四、有效性评估 较前有明显提高

2014年11月20日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4

关键词:病危患者,预后评估,危急值,应用探讨

危急值报告数据之所以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检验信息, 是因为其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否及程度的直接证据, 以危急值报告来评估病危患者的预后, 类似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规则内容的综合体现[1]。查阅文献资料可见危急值项目评估分析[2], 也有以死亡患者的角度来评价危急值报告的价值[3], 但都局限于检验危急值项目的临床运用, 以危急值报告来评估病危患者预后方面的文献还未见报道。本文从危急值报告的角度入手, 回顾性总结分析病危患者的病历资料, 以期能发现其间的某种联系, 从而更好地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调取, 于2013年1月1日00:00—2014年1月1日00:00前下病危通知后的住院患者共计524例的病历资料, 将其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从本院HIS系统调阅患者病历信息, 一方面记录该患者在病危期间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有无出现检验危急值, 如出现危急值则记录出现的项目和次数, 把出现危急值作为诊断试验的定性测量指标;另一方面, 记录该患者在历次病危期间病情的转归和预后, 真实的病历记录借以当作“金标准”使用。

1.2.2患者下病危后的转归大致有治愈、好转而出院或转院等预后相对良好的情况;也有因病情恶化无法逆转而死亡, 或其家属签字要求主动放弃、自动出院等预后相对不良的情况, 据此将患者的预后相应地分为不良、良好两大类, 也是“金标准”的阳性和阴性两种情况。

1.2.3从患者病危期间进行临床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发现:危急值的出现与否, 病危患者均会出现两类相对不同的预后, 出现危急值记为 (+) , 没有出现危急值记为 (-) 。

1.2.4借鉴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病历记载资料按预后不良和良好分为两类不同预后, 与危急值出现与否作对照, 建立模拟诊断试验调查结果见表1。

1.2.5计算危急值出现后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 并分析相对应的患者群体疾病谱特征和患者科室分布特点, 以便有针对性地评估和管理病危患者。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男346例, 女178例;年龄分布从出生1 d~93岁;全院24个科室下过病危通知单, 占所有28个临床科室的85.71%;出现危急值报告的科室23个, 占下过病危通知单科室的95.83%;524例患者共下病危592例次, 在历次病危期间出现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包括了涉及我院所有的11个危急值项目, 共计887项次。

2.2灵敏度, 即真阳性率=a/ (a+c) ×100%=61.44%, 表示出现危急值报告可估计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是61.44%。此类患者各科均有出现, 共计94例次, 比较集中出现在前4位的科室共计52例次, 占比为55.32% (52/94) , 包括重症医学科 (15/94) 、消化内科 (14/94) 、神经外科 (13/94) 、呼吸内科 (10/94) , 涉及疾病多为创伤致多发脏器损伤, 脑出血后脑疝形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晚期, 高龄患者重症肺炎等。此类患者病情凶险, 虽经积极治疗也难有较好的预后, 临床应注意向患者家属履行充分告知义务, 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3误诊率=b/ (b+d) ×100%=24.83%, 表示出现危急值报告可错误估计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是24.83%。此类情况也是各科均有出现, 共计109例次, 前4位科室共有65例次, 占比为59.63% (65/109) , 包括心血管内科 (35/109) 、重症医学科 (15/109) 、呼吸内科 (8/109) 和消化内科 (7/109) , 涉及的疾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肿瘤术后感染、重症胰腺炎和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肺心病等。此类患者病情危重, 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好转, 体现了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价值所在。

2.4漏诊率=c/ (a+c) ×100%=38.56%, 表示未出现危急值报告而约有38.56%预后不良的患者不能被估计出来, 涉及15个科室59例次, 前4位科室共有41例次, 占比69.49% (41/59) , 集中在神经外科 (20/59) 、心血管内科 (9/59) 、心胸外科和重症医学科 (6/59) , 涉及疾病多为脑创伤、脑出血、脑疝、脑功能衰竭、猝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及其多发转移等。实际上, 此类患者病情来势汹汹, 发病多突然, 发病前多处于正常工作和生活, 来院时即处于危急状态, 只是在检验结果中未体现。这些是危急值报告的盲区, 主要靠临床根据患者其他生命体征来进行诊疗, 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局限性不可避免。

2.5特异度=d/ (b+d) ×100%=75.17%, 表示未出现危急值报告可正确估计预后相对良好的比例是75.17%。此类情况各科均有出现, 共计330例次, 前4位科室占比78.18% (258/330) , 包括心血管内科 (161/330) 、神经外科 (49/330) 、神经内科 (34/330) 、烧伤科 (14/330) , 涉及的疾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创伤、脑出血、创伤性硬膜外出血、浅表性脑内出血、创伤性休克、热烧伤及火焰烧伤等。此类患者多属慢性疾病, 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情况, 病情不稳定, 临床更应特别注意;引入其他功能检查方面的危急值报告体系或可弥补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不足。

3 讨论

3.1从检验数据是否出现危急值来评估患者预后的文献资料还不多见, 套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进行患者不同预后同患者检验过程中是否出现危急值的相关性研究, 其方法的可行性值得探讨。本文所得出的类似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数据等仅供参考, 临床患者是否出现危急值, 其病情的评估都应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本人的病情特点, 随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才能确保患者利益得到保障。

3.2危急值项目设置的多少, 以及各项目报告范围宽窄的把握都会影响到这几个指标的变化。尤其是灵敏度, 项目设置得越多, 出现危急值报告的机会越多, 项目报告范围设置的越宽, 成为危急值的数据越多。灵敏度越高越有利于提示临床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而这样的代价就是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有时是难以完成的;选择一个合适的临界点非常重要。

3.3研究数据提示, 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是各种数据较集中的科室;其次是消化内科和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和烧伤科也具一定的特征。这些科室的临床医生应特别重视检验危急值的报告, 通过多种途径评估患者的病情,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检验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这些科室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要求。

总之, 危急值报告虽有局限性, 但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医技与临床沟通桥梁。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不仅能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 提高检验科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临床的诊疗水平, 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4]。作为医技部门应积极完善危急值报告项目的设置, 广泛参与临床诊疗, 才能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 提升自身工作的成就感, 更能为患者的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超, 阴赪宏, 文艳, 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病情严重度评分及预后评估系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2, 1 (2) :84-90.

[2]李军, 杨爱慈.某医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评估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6 (6) :412-414.

[3]路卯, 张晋会, 王晋霞, 等.死亡病例危急值和部分检验数据的观察[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 24 (14) :2099-2101

危急值每月总结及改进意见 篇15

一、成立科室危急值管理小组,制定专人负责科室危急值登记管理工作,管理小组在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管理下进行工作。

专项负责人:

职责:督促、检查科室危急值登记并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二、每月对科室危急值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如发现已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及时上报医务部,以便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上一篇:着眼发展科学保教下一篇:我最珍惜的一张照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