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的名人名言(精选14篇)
●好了,让我们回到你的问题上:为什么我们在明知所有事情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沉默?为什么我们不跑到广场上,大声地说出事情的真相?我们把报告订成册,我们将所有解释性的注释汇编在一起。但是,我们始终保持沉默,毫无疑义且不加任何评论地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因为我们要遵守党的纪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记得我的同事当中没有任何人拒绝前往隔离区执行任务。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开除党籍,而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坚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且美好的国家里,对我们而言,这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其他所有原则的基础。一旦这一信仰倒塌崩溃,许多人会因此而心脏病发或自杀。因为当你失去这份信仰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名参与者,而变成了一名失败者,你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沈宴如小心的将唱片取下,收好,又将留声机重新放入盒子里,才道,“我没跟你说过我为什么会想要成为一个歌手吧?”
安知晓摇头。
这个问题,她的确好奇过。以沈宴如的出、见识、学问乃至性情来说,她都不应该是会走上这条路的人。
在安知晓看来,或许她更适合成为某个研究所里埋首于实验之中,将来没准哪天就能拿到诺贝尔奖;又或者做古文字、古诗词之类的学术研究的专家。
沈宴如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因为我啊……我想唱出这样的一首歌。”
“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清静》,写出这首歌,和唱这首歌的人名叫向清。很陌生对吧?因为他一生中,只创作并演唱了这样一首歌,未及发行便英年早逝了。”
●如果……那么……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 岁儿子的一首诗: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于走火入魔;如果在成功之时能不喜形于色,而在实验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堆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如果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仍然冒险一搏,哪怕功名化为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 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如果他人的意志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信念,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应对──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 ----《哈佛家训》
●自由是孤单的。我知道这一点,所有曾经在核反应堆待过的人都知道。那种感觉就像是身处于最前线的战壕里一样。恐惧和自由同在!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你活下去的理由。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当学校和教育不再是印钞机和摇钱树时,大师就出现了,其中佼佼者如以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他们都是依靠贷金完成学业的。
●你必须明白:他已经不再是你的丈夫,也不再是一个受人关爱的人。他只是一个带有高浓度毒素的放射性物体,是一个活生生的核反应堆。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看过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恰逢今日又是事故的30周年纪念日,有二百多万人或患病或死掉或清理。这是世界一角的一次大事故,但足己让人震惊让世界震惊,事故也曾一度被掩埋,连同事故本身。遗忘了切尔诺贝利茵陈的阴影,想想这与我们有干又与我们无干,再看看大亚湾核电站,不免心生无奈、恐惧与悲哀。
●能够让诺贝尔奖金永远发下去。
●人们为什么要记住这一切呢?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判断出什么才是事实?还是为了公平?抑或是解放自我,而后忘却?还是因为记忆可以让他们的目光永远停留在过去?不管怎样,人们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记忆是脆弱的`、短暂的,它并不是确切的知识,而只是一个人对于自身所做出的一种猜测。记忆不是知识,它更像是一种情感。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人生有一点不幸的事就是回避有教养的社会,忽略与善于思考的人交流,最后失去了这种活动的能力,牺牲了自己获得和别人的尊严。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诺贝尔》
●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但在这里我和他们同样是见证人。这个事件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就活在其中。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不是所有人都是莫言,小学文化可以拿诺贝尔奖。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学习吧。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秘诀吗?
回答:没有秘诀,只有勤奋和热情!
●在事情发生后的最初几天里,人们的感受可谓是五味杂陈,相当复杂。我记得其中的两种:恐惧和侮辱。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而人们却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政府保持缄默,医生也沉默不语。各地区等待来自州府的指令,州府等待明斯克的指示,明斯克则等待莫斯科的命令。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锁链,锁链的一端连接着少数几个决策者。后来的事实表明我们毫无防备可言。这就是那几天里人们最大的感受。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少数几个人的手里,几个人决定成百上千万人民的命运。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1842年,诺贝尔和家人离开斯德哥尔摩去了俄国的圣彼德堡与其父亲团聚,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在俄国拥有大型机械工厂,主要生产水雷。诺贝尔在父亲的引导下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圣彼德堡求学,后来又去了法国和美国深造,学成后返回瑞典从事化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发明的道路。
诺贝尔返回瑞典后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1864年,生产炸药的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身亡。由于生产炸药太危险,瑞典政府下令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诺贝尔没有因从事的工作危险而放弃研究,他敢于向科学攀登高峰的脚步没有停息,又向朋友借了一只船,他在湖面的船上进行炸药研究和实验。成功源于对自己追求事业的热爱和坚持,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终于发明了安全、易运输的炸药,他用干燥的硅藻土吸附硝化甘油,进而改进了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人们知道的硝化甘油、雷管、固体炸药、胶制炸药和无烟炸药等都是他的毕生力作。诺贝尔一生拥有很多发明,其中有85项发明获得专利权,尤其在炸药的研究上最为突出。
诺贝尔的发明和各项专利的获得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积累,他创建了诺贝尔化工公司,拥有在俄国巴库开采石油的诺贝尔兄弟公司。
思考很重要
2. 约翰·瑞利:
童年的环境会影响整个人生
3. 爱因斯坦 :
进入艺术和科学的领域
4. 巴甫洛夫:
谁也不能动我的书
5. 鲍林:
在学科交叉中向更高级的方向探索
6. 丁肇中:
我的成功经验:勤、智、趣
7. 恩里科·费米:
我要每天再花6小时在实验上
8. 克鲁岑:
用科学成就为人类服务
9. 卢瑟福:
出色的科学家总是善于想象的
10. 伦琴:
研究需要温暖、友谊和帮助
11. 杨振宁:
改变中国人不如人的看法
12. 哈迈德·泽维尔:
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13. 诺曼·博洛格:
安排好时间是成大事的关键
14.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养成每天记录的好习惯
15. 泰戈尔: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
16. 温斯顿·丘吉尔:
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而不丧失热情
17.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几分付出几分收获
18. 弗朗西斯·克里克:
惊人的成就源于超人的期许
19. 弗雷德里克·班廷:
认识自己的潜能
20. 纳丁·戈迪默:
最大限度地使用时间会使成功翻倍
21.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每天读书至少10分钟
22. 维克多·格林尼亚:
正确决策避免盲目
23. 汉斯·德默尔特:
充满自信地大声讲话
24. 罗尔夫·金克纳格尔:
珍爱自己
25. 亨利·莫瓦桑:
我行我素
26. 欧文·张伯伦:
没有理想和抱负是悲剧人生
27. 加洛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积极心态是成功的驱动力
28. 德里克·沃尔科特:
成功者从不会自我设限
29. 大江健三郎:
好的对手会让你越战越勇
30. 谢默斯·希尼:
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31. 罗伯特·卢卡斯:
勇敢的人会变压力为动力
32. 查尔斯·谢林顿:
挫折与成功同行
33. 斯维德伯格:
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
34. 理查德·斯莫利:
人摆错了位置就是垃圾
35. 科菲·安南:
年少的诺贝尔立志要造福人类。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1896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离世前,诺贝尔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
人生成就的大小,总是和抱负的大小成正比。
有这样一则令人难忘的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个生长于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从小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病,六岁时双腿变成弓字型,而小腿更是严重地萎缩。然而,他幼小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没人相信的梦,就是有一天要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
他是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每当吉姆所属的克利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四九人队在旧金山比赛时,这个男孩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球场去,为心中的偶像助威、呐喊。
13岁时,有一次他在布朗斯队和四九人队比赛之后,在一家冰淇淋店里终于有机会和心中的偶像面对面地接触,那是他多年来所期望的一刻。
他大大方方地走到这位大明星的跟前,朗声说道:“布朗先生,我是你最忠实的球迷!” 吉姆·布朗和气地向他说了声谢谢。
这个小男孩接着又说道:“布朗先生,你晓得一件事吗?”
吉姆·布朗转过头来问道:“小朋友,请问是什么事呢?”
男孩以一副自豪的神态说道:“我记得你所创下的每一项记录,每一次的成绩。”
吉姆·布朗十分开心地笑了,然后说道:“真不简单。”
这时小男孩挺了挺胸膛,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自信地说道:“布朗先生,有一天我要打破你所创下的每一项记录。”听完小男孩的话,这位美式橄榄球明星微笑地对他道:“好大的口气!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得意地笑了,说:“奥伦索,先生,我的名字叫奥伦索·辛浦森。” 奥伦索·辛浦森日后的确实现了他少年时所说的话,在美式橄榄球场上打破了吉姆·布朗所创下的所有记录,同时创下了一些新的记录。
感悟:抱负能够激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抱负能够改写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拥有了远大的抱负,就能够把看不见的梦想变成看得见的现实。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总是和抱负的大小成正比。格言:抱负永远是一种欢乐,是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罗·史蒂文森)
博鳌论坛的神话
博鳌论坛现在已经成为亚洲各国政要交流观点、商讨问题的最为重要的场所,而促成论坛的“博鳌之父”则是民营企业家蒋晓松。
1989年,蒋晓松第一次去海南,又因为偶然的机会而来到了博鳌。这里江河湖海都有,还有三座山、三个岛,风景美丽。只匆匆一面,蒋晓松就再也忘不了博鳌。刚开始,他想投一笔资金把博鳌做成亚洲最好的旅游度假区;不久,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和更有价值的创意,就是把亚洲论坛搬到这里。自从有了创办博鳌亚洲论坛这个愿望之后,蒋晓松就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个充满挑战和诱惑的使命之中。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在全球飞来飞去,四处游说自己的想法。
1997年7月,蒋晓松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夫妇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夫妇请到了海南,然后一起来到博鳌。在博鳌的一个小岛上,他们一起吃着烧烤;晚上,两位前首相、前总理和他们的夫人就住在蒋晓松开发博鳌的职工宿舍里面。在这里,他们达成共识,拟定了博鳌亚洲论坛的具体设想。
1998年初,他们又将这个想法传达给了当时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那年9月,三位前首相、前总理共同在菲律宾马尼拉发表了博鳌论坛的宣言。
2000年11月,他们在博鳌召开了亚洲论坛专家会议,对博鳌亚洲论坛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参加会议的20多个国家的专家都很激动,认为亚洲领导人能够在这里汇聚一堂,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十多年前就想做这件事情,今天这件事让中国人做成了。亚洲在半个世纪以前有过一次万隆会议,但那是一个一次性的会议,而博鳌亚洲论坛是定址、定期召开的会议。
一个国际性常设会议的总部放在中国,这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蒋晓松做到了。
感悟:俗语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想做到,就能够做到。想不到的人,永远不可能做到;浅尝辄止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只有那些像得了魔症一样想到底的人,才能做到。格言: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就可以做一切事情。(阿尔贝蒂)
寻找白头叶猴
有一男一女两个中学生认识了一位生物学家。生物学家告诉他们,中国有一种叫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仅在我国广西有200只。现在人们要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结果这两个孩子就有了一个梦想。他们从2003年开始,利用寒暑假去跟踪调查白头叶猴。
调查的环境非常艰苦,茫茫的原始森林是野兽和虫子的天堂。每天睡觉之前都得先抖抖被子看里头有没有蛇,早晨起来先抖落抖落脚上的鞋看看有没有蝎子。这种猴是很难看到的,有一些老猎人一辈子都没看到过,所以他们的追踪很辛苦。有一天,他们太累了,那个叫董月的女孩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她突然觉得腿刷刷地有东西在爬,原来她坐在了蚂蚁窝上……这种事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但是他们只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研究出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一定要保护我们国家仅有的这200只白头叶猴。三年的寒暑假,他们都是在大森林里度过的。
最近,这两个孩子的论文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少年科学家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今年,男孩儿进了清华大学,女孩儿进了北京大学。
因此,梦想常常源于一句话、一个暗示,一次立志。
关于立志
要早立志。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早立志就是从小就要立志。当然小时候的志向不全在自己,还要靠父母、老师甚至社会的正确引导。美国曾有位纽约州的州长叫罗杰.罗尔斯。他家贫寒,小时候他很不听话,常打架斗殴,但是他遇到了一位好校长。有一次当他从窗台上跳下准备砸教室黑板时,当时被校长抓住,校长不但没批评他甚至对他说:我看你方方正正的脸庞,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今后有出息,定会当州长。虽是一句戏言,但校长是这么说的,罗尔斯就记住了这句话。从那时起,他就时时、事事以一个州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行为并努力学习。果然若干年后,罗杰.罗尔斯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说:信念值多少钱?不值钱,有时也许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当你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是,一个人小时候的信念很重要,我们青少年立早志、早立志。
要立大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成大事者必有大志,故有“有志者,事竟成”、“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等名言警句。周恩来总理在年少读书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正是这样的大志向,激励着他为解救贫苦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千古。毛泽东更是写下了《赠父诗》。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要立实志。理想不能盲目,不能一味地假、大、空,不能实现的理想是梦想,超越实际的理想是幻想,失去理智的理想是妄想。理想不害人,但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会害人。有人讲“小时候的理想是浪漫主义,长大时候的理想是现实主义,成熟以后的理想是批判现实主义”。树立理想要立足于实际,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要承认个体差异,承认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如果我们立志要象飞人刘翔那样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110米跨栏运动员,你没有那样的身体素质,那就是跑出血来也不可能做得到。因此,理想之树,只有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
要立长志。有的人天天说理想,心猿意马,半途而废,得过且过,理想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不去做。天天有理想,就是天天没理想。有些人小时候的理想是精忠报国、治国平天下,青年时的理想是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现在的理想是不下岗,将来的理想是养家糊口,理想一天比一天小。三十多年前,还是“文革”后期,有位父亲对膝下两个儿子说:“一个人要立长志,而不要常立志。”长子领悟了父亲的话,立下了在人文学科有所作为的宏愿;次子懵懵懂懂的,仍然象哥哥一样点了点头。那时,长子千方百计地收集借阅了不少“禁书”,分门别类地做了不少读书笔记。高一时,正是“评法批儒”高潮时期,长子携友登门拜访一位著名青年学者(今为资深人文学家)后,冒天下之大不韪,竟然在笔记本上依谐音易其名,即立志做当代的“大儒”。即使在知青下放农村劳动中,长子也不改其志,做了大量的学习卡片。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心仪已久的历史系。为了专心学术研究,他象扬雄、张舜徽等先哲那样,毅然放弃了“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诗词歌赋爱好,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一路飘红。次子紧随其后,囫囵吞枣地读了一些“禁书”,也立下了成名成家的雄心大志。然而,他只是凭借一时兴趣,二分聪明,根本无心读书(文学艺术书籍除外),一天到晚沉浸于雕虫小技之中。年逾不惑,混沌依然。其实兄弟二人仿佛是同时参加一场体育竞赛,“立长志”的哥哥不仅闯入决赛,在主项上夺得桂冠,还在二三兼项中有所斩获;而“常立志”的弟弟,报了许多参赛项目,却因基础不牢,在资格赛中就早早地淘汰出局。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结局,为人们提供了“立长志”和“常立志”的范本。
立志格言名句精选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晔)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华罗庚)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者取决于此。(卡耐基)
现在,我反省我自己,想起了以前学小提琴的事情。那时候,人人都夸我是个聪明、有天分的孩子。但是,我还有一些懒惰,没有认真去对待这件事情。结果,小提琴表现不是很突出,浪费了我的天分。从这件事上我认为,除了适当的天分和勤奋学习之外,还要有一点点执着。也就是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沉迷,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做完整。
马上读六年级了,我准备执着、勤奋地学习,不受电脑游戏的影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提高效率。我理解出的公式是:
开启生命再造时代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 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成果颠覆了人们对发育分化的传统观念, 颠覆了人们对干细胞分化为体细胞这一过程不可逆的固有观念, 为获取多能性干细胞增添了一个新的途径, 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干细胞治疗临床转化研究”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裴雪涛教授对于该获奖项目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 就是将已经分化了的成年体细胞进行诱导, 让其重新回到发育早期多能性干细胞状态, 重新获得发育成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通俗来讲, 就是在细胞层面实现了‘返老还童’。”中科院动物所赵同标研究员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 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高等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等特化细胞, 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末端分化的成体细胞绝对不会反过来逆分化变成干细胞, 但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的工作从根本上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
据介绍, 早在20世纪60年代, 约翰·格登等人便首先证明末端分化细胞的特化过程是可逆转的。在一项经典实验中, 他将蝌蚪肠道的成熟特化细胞的细胞核替换掉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 从而使卵细胞发育为性成熟的成体青蛙。尽管这一研究开展于50年前, 但这些早期的核移植和克隆实验还是引起了报刊上关于克隆人可能性的猜测。
自体细胞核移植实验建立以来, 领域内众多科学家相信在卵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含有某些能“赋予”末端分化体细胞核全能性或者多能性的因子, 并做了诸多尝试, 但一直未能成功。直到2006年, 山中伸弥等人在对24个胚胎干细胞高表达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后, 最终确定了Oct3/4、Sox2、c-Myc、Klf4四个因子起关键作用。而这个“简单处方”可以使成熟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细胞》上, 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不到6年的时间, 这一研究成果几乎包揽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沃尔夫医学奖等所有医学界大奖, 此次获得诺奖也是实至名归。”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刘德培看来, 该研究首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即对细胞实现人工主动调控和干预, 实现细胞水平的生命再造, 对研究发育本身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避免了异体移植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是人类真正进入生命再造时代的开始;其次, 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每个人身上约有千万亿个体细胞, 如血液细胞、脂肪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等, 这项技术意味着生产人自体干细胞有了无穷尽的原料细胞, 为干细胞抗衰老保健和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花”引来“万花”开
自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等人建立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以来, 干细胞多能性研究一直是国际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赵同标看来, 6年来, 全世界该领域的实验室就像在赛跑一样, 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继诞生。
2007年, 日本科学家运用相同的“简单处方”成功实现人表皮成纤维细胞的重编程。同年, 全球共有4个研究小组报道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体系的建立。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相继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培育出嵌合体小鼠, 证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多能性。此后,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前沿中的前沿, 多个实验室着眼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更新, 先后创建了腺病毒载体技术、蛋白转染技术、小RNA技术等一系列非整合重编程技术, 期望解决传统依靠病毒转染建立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安全性问题。
同样, 我国在细胞核重编程及再生医学应用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刘德培介绍, 在体细胞克隆领域, 我国相继成功获得第一头克隆牛、猪、猴等大动物, 并在国际上率先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在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两支研究团队, 于2009年分别利用iPS细胞克隆出小鼠, 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全能性。对于细胞核重新编程的机制研究, 中科院研究员裴端卿等人在《干细胞》上报道了间充质表皮细胞转换对重编程的发生是必需的。
2009年, 周琪首次利用iPS细胞, 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 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中国不论在细胞核移植领域还是iPS领域均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作为国际干细胞组织 (ISCF) 中国代表,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肯定了中国科学家在iPS细胞领域的工作。
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江云认为, 我国干细胞的研究水平在世界上相对处于较高水平。他特别提到,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支持下, 干细胞研究呈现出良好势头。
2011年, 中国在iPS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仅逊于美国和日本, 居于世界第三位;但在干细胞领域发表论文的总数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论文数量可以反映我们的进步, 但差距仍是巨大的。”周琪认为, 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开展开拓性工作的信心不够。继续重视基础研究, 强调原创性工作, 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
对于这些成绩, 裴雪涛给出了客观的评价:“导多能干细胞作为一项新兴技术, 无疑是干细胞领域的重大突破, 值得追捧。论文数量的增多证明了我国在这一领域跟进快, 与世界差距在缩小, 但从另一角度看, 我国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在原始创新性和质量上仍有欠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 把眼光从技术突破本身延伸到再生医学应用领域, 因为这是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地, 也是最终能造福人类的重要‘出口’。”
逆转细胞发育的程序
王江云认为, 获奖的研究工作破除了以往认为胚胎发育及细胞分化不可逆的概念, 完成了在体细胞中转入基因并将其转化为干细胞的重大突破, 为实现干细胞治疗及体外器官培养铺平了道路。
“细胞命运是否可以改变, 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周琪说。
早在戈登研究前很多年, 科学家就已经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938年, 德国科学家Spemann提出了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和设想;后来, 戈登分别发表于1962年和1966年的工作创造性地回答了Spemann的问题, 证明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核移植改变命运, 生命可以重新启动;而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首次成功, 则是大家熟悉的1997年发表的克隆羊“多利”的工作。
相对于细胞核移植的烦琐和复杂, 周琪认为, 2006年山中伸弥仅用4个基因就让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的工作, 显得更为神奇。
随之, 小鼠、人等不同物种iPS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的成功已经反复证明了细胞命运是可以通过基因调节转换的。
“今后, 也许能实现人体的器官像汽车零件一样可以更换。”王江云说。周琪也相信, 细胞核移植和iPS两项成果的获奖, 将会进一步推动该领域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产生。
不过, “干细胞离治疗还有距离。山中发明的方法虽有所突破, 但迄今尚未证明是否最后能用于人体治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表示。
周琪也强调, 将细胞核移植和iPS等技术应用于人类为时尚早。
“干细胞研究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很多。”王江云举例说, 如诱导生成干细胞的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干细胞的质量控制需要有更好的标准等。
“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来解决。”周琪说。
相关技术用于临床为时尚早
裴雪涛告诉记者, 之所以将细胞核重编程技术视为再生医学发展的基础, 是因为它为多能干细胞的获得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前, 实验室研究的干细胞主要来源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前者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但因伦理、技术、资源、免疫、致瘤等问题使其研究和应用受到限制而后者虽然较易获得, 但其分化效率、组织整合等并不理想。综合而言, 诱导多能干细胞则集合了两者的优点, 淡化了两者的缺点:来源为成熟细胞, 获得相对广泛、数量充足;通过细胞核重编程, 可使其获得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于患者自体, 因此免除了伦理和免疫排斥等问题的困扰。
裴雪涛坦言, 诱导多能干细胞也有其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不仅要面对与其他干细胞研究相同的挑战, 例如, 如何分离获得各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 如何保证高效的定向分化, 如何确保整个分化过程安全、有效、可控, 以及后续必须要解决的临床前研究、安全性评估、质量控制等。此外, 还要解决其在诱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包括在重编程过程中, 因基因转入而带来的安全风险;如何提高分化效率, 确保在体外大量繁殖, 以适应未来临床需要;一旦拿到重编程细胞, 如何界定其与生理性细胞发育的区别等。
在采访中, 刘德培院士则提出,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应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它可能潜在的致瘤性。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证据表明, 如今被认为大有希望用于一系列疾病治疗之中的诱导多能干细胞, 非常类似于产生癌症的细胞类型。“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必须对任何临床应用保持审慎。将诱导多能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 还需开展更多研究。”
诺贝尔一家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他的父亲就是个发明狂,一生中有过不少发明。诺贝尔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诺贝尔幼年时,家境并不好,父亲为了一家生计,只身前往波兰,但仍不能谋得好职业,后来又辗转来到俄国。由于生活极为困苦,诺贝尔营养不良,瘦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母亲没少为他担心。8岁时,他就读于镇上的一所小学,因身体虚弱不得不经常请假,但天资聪明的他,成绩不但没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学更优秀。
诺贝尔身体瘦弱,没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么活泼,而是经常独自玩耍。他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虫儿,捡捡小石头赏玩一番。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或地上昆虫的各种动态。因此老师觉得他将来可能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诺贝尔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给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乖巧地静静地听着,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所燃起的无数幻想,可能就是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
诺贝尔9岁那年,父亲从俄国来信说,他已在圣彼得堡开设了一家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俄国对他很重视。父亲叫全家到他那里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诺贝尔10岁生日那天,全家人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出发。
父亲到码头上迎接他们。诺贝尔坐在马车上左顾右盼,望着高耸的寺塔及洋葱头状的屋顶,对异国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惊奇。到达新居安顿下来后,父亲对三个孩子说;“今后你们弟兄三个要彼此勉励,努力学习,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父亲问老大罗伯特:“你将来长大打算做什么?”罗伯特说:“我一定要成为伟大的技师!”父亲又问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说:“我们家向来很穷,所以我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赚很多很多的钱。”诺贝尔不等父亲问他,就抢着说:“爸,我将来要当发明家!”母亲严肃地说:“好啦好啦,将来想做什么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读书。”
炸药之父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读书很用功,很快学会了俄语,接着又学会了英语、德语。他的学习兴趣广泛,不仅阅读有关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更喜欢文学,偶尔还作诗自我欣赏呢。
有时候,诺贝尔和哥哥们到父亲的工厂去,他总是被那些转动中的机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却又发现了更有趣更好玩的东西,那就是装入水雷的火药。当时的火药,无论是用于枪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诺贝尔会偷偷地带点火药回家,为了避免让爸爸发现而挨骂,他经常把火药粉放入纸袋中悄悄带走。
诺贝尔用带回家的火药做烟火,他把火药放在纸筒里,然后竖立在草地上,点着火后,火药会“咻——”的一声,在黑暗的夜晚中喷出美丽的火花。他又模仿父亲的发明,尝试做地雷来玩。他先用纸把火药粉包成圆团,再用较韧不易破的纸搓成长条,作导火线。他觉得这还不好玩,又把火药装入小空罐中,封紧盖子,再点燃导火线。“砰!”炸裂的罐子发出了巨响,盖子飞了起来,大家都吓了一跳,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诺贝尔的调皮很快被父亲知道,父亲严厉地禁止他再玩火药。
工厂的员工们听说此事,不再让诺贝尔接近火药。诺贝尔心想:“哼,不给?我就自己制造火药。”他翻阅化学课本,原来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难怪火药都是黑乎乎的呢。诺贝尔的试验成功了,因此他又开始玩烟火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最后难免被父亲发觉而遭到禁止。但诺贝尔从玩耍中,发现了火药包扎的松紧与爆炸强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转眼间诺贝尔长到17岁了。这时他的两个哥哥已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父亲跟母亲商量,想让诺贝尔也到工厂上班,专门搞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了让他先打好坚实的基础,父亲先派他去美国,跟那个发明螺旋桨式汽船的瑞典人学习一段时间。
于是诺贝尔第一次离开父母亲,远涉重洋到了美国。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国大发明家艾利克逊门下。艾利克逊对他深表欢迎。
诺贝尔跟艾利克逊学习了许多有关各种机械的技术,并帮助艾利克逊从事热空气引擎的研究工作。热空气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轮机,在当时还没有普遍使用。诺贝尔从这项研究中,得知物体燃烧发热使气体膨胀产生力量的原理,并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
可是单独来到遥远的国度的诺贝尔,心中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这使他对文学的兴趣胜过对机械的研究。每当他想家感到孤寂时,大诗人雪莱的诗便成了他的寄托,写诗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过去了。诺贝尔辞别艾利克逊,离开美国踏上归途。当他路过巴黎时,他想在此学习化学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赏巴黎美丽的风景以培养他作诗的灵感。
残雪,女。原名邓小华。祖籍湖南耒阳,1953年5月30日生于生于长沙。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残雪从小敏感、瘦弱、神经气质,短跑成绩和倔强执拗在学校都很有名。她小学毕业后恰逢爆发,便失学在家。1970年进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残雪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残雪的作品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获得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
残雪的作品
残雪文集 第一卷・苍老的浮云
残雪文集 第二卷・痕
残雪文集 第三卷・开凿
残雪文集 第四卷・突围表演
山上的小屋、
突围表演、
苍老的浮云、
黄泥街
阿克苏诺贝尔致力于创新与研发, 不断把产品精益求精, 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下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2008年, 阿克苏诺贝尔在研发与创新方面投入总计约为3.53亿欧元, 占全年总收入的2.3%。推进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一直是阿克苏诺贝尔的理念。早在1970年, 阿克苏诺贝尔就在荷兰和瑞典设立阿克苏诺贝尔科学大奖 (Akzo Nobel Science Award)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来, 这项殊荣只在荷兰和瑞典颁授, 以表彰不同领域的杰出科研成果。随着阿克苏诺贝尔发展成为一家驰名世界的装饰漆、工业涂料及特殊化学品企业, 公司决定把这项饶富意义的举措推向全球, 尤其是对其长期发展战略举足轻重的重点市场。随着中国市场在该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阿克苏诺贝尔与中国化学会达成合作, 在中国共同设立“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据介绍, 中国是阿克苏诺贝尔科学奖在全球延伸的首个境外市场。
阿克苏诺贝尔董事会成员德亨纳 (Leif Darner) 在上海宣布“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成立时表示:“这一奖项不仅蕴涵了阿克苏诺贝尔重视科研的优秀传统, 同时也彰显了公司的高瞻远瞩, 以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力量及科技创新为经纬, 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显示了我们锐意全球化发展的决心, 以及中国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阿克苏诺贝尔与中国化学会同心同德, 并肩努力为推动中国的先驱性科研发展做出贡献。此外, 这个奖项与阿克苏诺贝尔‘今天提交明日答案’的公司理念相得益彰, 我深信它在中国肯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亚洲化学》杂志董事会主席习复表示:“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发展战略, 本会十分高兴与阿克苏诺贝尔共同合作, 设立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奖项, 用于表彰中国的优秀化学家。中国在科研领域上人才济济, 化学研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中国的化学研究论文数量已经居世界第三位, 做出许多令人关注的成果。‘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的设立, 是中国化学会与阿克苏诺贝尔合作的结晶, 不仅体现了阿克苏诺贝尔富有远见的选择, 还将成为阿克苏诺贝尔与中国化学家交流的窗口, 并从中国的研究中得到启迪。我们希望这种合作会推动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并期待我们的合作能够与时俱进, 不断巩固和发展。”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区总裁赛如阳 (Jorn Seiero) 表示:“阿克苏诺贝尔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就一直大步前进, 在此作出可观的投入, 目前我们已在中国设立了25家生产厂, 拥有一支6, 000名员工的强大队伍。化学奖再次印证了本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远大抱负, 以及对科研、科技创新工作的一贯大力支持。在十几、二十年前, 阿克苏诺贝尔积极投入了‘中国制造’的大潮, 现在我们与‘中国开发’的大时代变化密不可分;展望未来, 我们力争参与开创‘中国创新’的波澜壮阔局面。我们期待与中国化学会通力合作, 使‘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
首届“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将于2009年12月10日至2010年1月10日接受提名。中国化学会召集的独立评审小组将负责选出得奖者。颁奖仪式定于2010年6月20日在中国化学会年会上举行。
从百年走势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特点、作用与启迪
举世闻名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开始正式颁发,迄今已正好100周年,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通过从各种视角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透视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的基本走势、显著特点、重大作用和重要启迪.
作 者:孔宪毅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太原,030013 刊 名:自然辩证法通讯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2002 24(3) 分类号:C0 关键词: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概念;
技能目标: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料;
情感目标: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2、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认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语文水平的差异,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诺贝尔奖有关网址。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可以从对具体问题的设问开始,如“老师想查找一些荣获诺贝奖的华人资料,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同学们可以给我提供帮助吗?”进而引入到搜索引擎的概念。对于搜索引擎,上过网的同学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正确使用。在简单介绍搜索引擎基本原理(了解)以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使用过搜索引擎的学生把自己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介绍给大家,再进一步介绍搜索引擎的种类(了解)。
“关键词”的概念和提取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主要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关键词的提取方法。单关键词的掌握相对比较容易,对于多关键词搜索,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网站上的有关说明、范例以及搜索技巧,把搜索引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主要是进行搜索练习。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练习。在学习搜索引擎使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资料,了解他们在科学研究和人类发展中的贡献,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随堂练习3是一个扩展练习,通过用不同搜索引擎对同一关键词的搜索,比较哪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效率更高、更快。当然,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各有特点、长处,又各有短处和不足,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取长补短,让搜索引擎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资料
Google 搜索引擎:www.google.com
百度搜索: www.baidu.com
新浪搜索:www.sina.com.cn
搜狐网: www.sohu.com
阿克苏诺贝尔上海技术中心配备了一系列全球顶尖的材料分析和涂料性能测试设备。目前该中心约有150名技术人员,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200人。新上海技术中心主要为水性漆及粉末涂料产品提供研发和技术支持,以助力实现阿克苏诺贝尔开发更多环保特优解决方案的目标。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高性能涂料业务创新及研发总监Klaas Kruithof表示:“阿克苏诺贝尔致力为人们提供各种日常必需,以创造更宜居且更具创造力的生活。创新和切合本地需要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对实现这一公司愿景至关重要。随着我们不断推进创新计划及打造更多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弹性组合,新技术中心的设立堪称公司开展有机增长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阿克苏诺贝尔的创新战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2015年该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总投资额达3.47亿欧元。阿克苏诺贝尔计划,到2020年环保特优解决方案的销售额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20%。目前,这一比例在中国已达30%。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装饰漆业务部创新及研发总监Roger Jakeman补充道:“全新的上海技术中心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它将支持公司全线的涂料和油漆产品。此举将在协同效应、工作效率,以及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方面都大有裨益。”
新启用的技术中心是阿克苏诺贝尔原上海技术中心的扩建项目。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区总裁、中国及北亚区装饰漆业务集团董事总经理林良琦博士表示:“每年阿克苏诺贝尔将全球创新研发投资额的10%~15%投放到中国。随着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具有突出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将是赢得未来市场的关键。因此新上海技术中心将在支持制造业,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未来极具潜力的业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龙婉丽对新上海技术中心的落成启用表示欢迎,她表示:“我们非常高兴阿克苏诺贝尔在松江设立如此重要的创新研发中心。新技术中心的落成也将为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阅读语段,答题。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文中打括号的句子,表面上写火星接近炸药的过程,实际上还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
2、这个语段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忘我地试验是许多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读了这个语段,你想怎样夸夸诺贝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激动。
2、亲自点燃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诺贝尔的心砰砰直跳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读完《诺贝尔》这本书,我被诺贝尔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合上书本,似乎一个个曲折的故事还在我心头围绕。尤其是“意外的惨剧”这一小节,更能让我体会出诺贝尔对科学发明的坚持不放弃。
本书中有一部分写了诺贝尔的弟弟和其他四个人在早晨上班时,炸药工厂里的液体炸药――硝化甘油突然爆炸,火势以脱疆的野马之势,立刻包围了整个工厂。灭火行动过后,工厂里的一切像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一股刺人的硝烟和五具黑糊糊的尸体。诺贝尔奔上去,看到面目全非的弟弟,痛楚的泪水顺着眼角滑下,嘴里又说出一句铿锵有力的活:“我一定在发明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让弟弟含笑九泉。”想到这,他又毅然走向了他心爱的实验室。
每回想到这,我也禁不住流下泪水,诺贝尔这样做实在太不值得了,为了研究炸药,竟然不顾得自己亲人的生命。但转念一想,诺贝尔的形象又高大了,如果当初他无法化悲痛为力量,从痛苦中走出来,怎么可能有又安全又可靠的固体炸药产生呢?做一项发明,肯定会有所得,也会有所失。他只是牺牲了一个人的生命,但造福的`却是千千万万子孙后代。他当时可能想放弃这项发明,因为它带来的伤害太多,太大了。但是诺贝尔为了人们幸福,还是没有放弃。他这样做,才能真正称得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诺贝尔的名人名言】推荐阅读:
诺贝尔的学生读后感10-01
莫言诺贝尔06-18
鲁迅诺贝尔11-01
《诺贝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10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中的三个故事11-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09-17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06-03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言10-09
贝尔梅尔语录06-08
呼伦贝尔写生感想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