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数据采集问题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题数据采集问题(精选10篇)

专题数据采集问题 篇1

经济:

政治:3月中旬中央两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这一草案提请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懂得了: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教育:

科技:神九神十将与天宫对接,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天宫一号也已经为了航天员进入、生活、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天宫一号已经安装了航天员在太空的锻炼设备、医学测量设备以及健康维护设备。神舟九号飞船将于今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据介绍,2011年实施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经过全面总结和综合评估,工程各系统均具备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条件。

专题数据采集问题 篇2

当下热门的“大数据” (big data) 理念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幅音乐信息社会的崭新图景。通过海量的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 我们是否可能看到音乐的风格、作品、生产者、受众及其趣味等各方面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种种关联, 并在处理和加工数据后, 将其应用到音乐的创作、表演和传播中, 为社会音乐生产服务?在音乐的传播中, “大数据”能做什么, 做不到什么?除了音乐产业方面的意义, 在音乐社会学和音乐文化建设的层面, “大数据”是否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我们欢迎大家从各个角度展开实证的、构想的或思辨的研究并来稿。

大数据背景下的专题报道策划 篇3

[关键词]专题报道;策划;大数据

[作者单位]杨晓明,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

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全方位展示福建省各设区市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成就,反映近年来全省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决定组织“设区市基层党建工作巡礼”大型专题报道,以每期12码内页加封面、封二、封底的篇幅,以设区市为单位分期进行采访报道。由于主题涉及面宽(党建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时间跨度长(从十七大到十八大之间的五年时间)、版面要求多样(有长篇通讯、经验总结、人物典型、多幅图片报道、单幅图片报道),因此,工作展开后随即遭遇一般大数据背景下大型专题报道都会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下大型报道策划的困惑

2012年2月,《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专栏文章,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商业及其他领域中,大数据分析将日益成为决策依据,而不再基于经验和直觉。奥巴马政府于2012 年3 月宣布,投资2 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且将其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要求政府增强收集、分析和萃取海量数据的能力。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概念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公司发布报告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才引起人们关注。大数据现象不可忽视,其影响着各行各业,连新闻媒体也不例外。大数据的搜索、获取、储存、分析、共享,已成为包括媒体人在内的相关人士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在具体的报道策划中,首先遭遇的是信息海量、类型多样的问题。以传统阅读方法进行浏览,光是一个设区市的素材信息,就需耗费几周时间。数据量巨大、类型繁多,正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大数据的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包括数字文档、网络日志、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我们在前期策划的资料搜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虽然不像大数据的计量单位那么夸张,但对传统媒体来说,已是海量(因此本文主题界定为“大数据背景下”,而非典型“大数据”概念)。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搜集一个设区市的资料:(1)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五年来的各类工作总结、简报、汇报材料、图片资料、上报省委的典型材料等;(2)新闻媒体五年来对当地党建工作的各类报道;(3)近期相关网络的官方和网民对当地党建工作的评论;(4)五年来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数据及大事件。每个设区市都有近千份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这种状况同时也显示了大数据的另一个特征:海量数据的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大数据时代对新闻报道的影响由此可见,凸显了大型报道在主题提炼、特色疏理、素材取舍、因果关联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而新闻界尚无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模型,我们只能以“手动”方式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取舍。

二、主题提炼和特色疏理:概率的定位作用

面对海量信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取舍。《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继父去世时留下了16000张照片,这些都是其继父几十年来周游世界时的影像记录。为了确定哪些照片需要保留,维克托制定了两条规则:首先,照片上有认识或可能认识的人;其次,照片拍摄得很漂亮。最终,他只留下了53张照片。也许正是这一经历,让他开始重新思考“遗忘的美德”与互联时代的取舍之道,这最终成就了他的《删除》一书[1]。

大数据已经不只是数据大的事实,最重要的现实是:面对信息爆炸,只有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获取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本刊专题报道的要求,各设区市的报道应有不同主题,彰显各自特色。因此,我们首先将信息分成三类:一是市级党委部门总结、上报的材料,二是新闻媒体的报道,三是网民的网上评说。然后进行概率定位:利用电脑的搜索功能,输入党建关键词(如服务型党支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等),对资料进行检索,选取三类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互相印证后,以此关键词为着眼点提炼主题,并删除与此关键词关联度低的资料。经过检索萃取、提炼挖掘,并与当地党委部门沟通印证后,确定了各设区市的报道主题,如福州市的报道主题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莆田市的报道主题为“流动党员管理”,泉州市的报道主题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三明市的报道主题为“农村168工作法”等。同时,我们删除了90%的素材信息。通过运用概率定位的方法,我们在前期案头准备工作中明确了思路,掌握了关键素材,大大提高了后续展开的采访工作的效率。

三、相关性的辩证思考:重视非直接因果关系

党建工作是一项虚实相济的工作,它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如一个村党支部是涣散还是坚强,与这个村的发展致富、民风社情往往有因果关系。但在较为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是不明显的。大数据“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化”的特征,给予了我们重要启示:我们应在大量数据中挖掘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在概率定位中,未将五年来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数据及大事件信息列入关键词检索,将其完整保留以作资料,并要求记者在案头资料和采访活动中挖掘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实践证明,这种从因果性向相关性的思维转变,使党建题材的报道在相当程度上取得避虚就实的效果。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专题报道为例:在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的五年时间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大开发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平潭面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若能对其宏观发展与党建的正相关关系做出有说服力的解读,则可以成为地区报道中彰显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的范式。我们在大数据挖掘和采访着眼点上玩起了“寻宝游戏”,从以下几个方面“掘金”:(1)实验区党委的战略眼光、执行力及领导作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2)实验区“党组织在建项目上”的基层党建创举与港口、电站等大型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的相关性;(3)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广大群众支持全岛大开发的相关性;(4)英模人物的标杆作用与跨越发展的“平潭速度”的相关性。由于厘清了思路,我们在数据和采访中着重挖掘这四个方面的事例,用事实说话,生动诠释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终形成的报道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获得2012年度福建新闻奖二等奖。

四、信息共享与典型预测:着眼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共享与预测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已经广泛运用在商业领域。这一特征对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专题策划,同样具有启发性。在我们策划“基层党建工作巡礼”大型专题报道中,各地组织进行经验交流和树立典型是我们的基本理念,目的在于扩大新闻报道的功能性和影响力。

差异性需求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同质经验不具交流动力。因此我们在数据挖掘中,强调挖掘各地党建工作中的不同特色,突出党建创新、品牌培育,以实现各地党建工作的经验交流互动。一是各显特点,避免同质。在海量信息中淘选出诸如龙岩市的“红土先锋”党建品牌、南平市的基层党建“六要工作法”、宁德市的干部“四下基层”、漳州市的联系群众“一圩一日”等党建经验,其各具鲜明特色,可资不同地区的党建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二是强调党建经验的可操作性。在各地的每组报道中,安排一个“编后述评”板块,提炼当地党建工作经验要点和操作规程,达到有重点、有抓手、可实战的报道效果。

典型具有很强的示范标杆作用,它能激励人们奋发前进、积极向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在策划“基层党建工作巡礼”大型专题报道伊始,我们就把培育与树立典型当作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大量信息中预测典型的可塑性和生命力,成为前期策划的重要工作。面对海量信息,我们首先从中搜集有关个人先进事迹的信息,再将他们的姓名输入网络搜索,萃取关注热度高的人物信息,删除大量关注热度弱的人物信息,完成初步筛选。然后依据人物事迹进行分类,如分为“为民亲民干部类”“牺牲小我奉献类”“带领群众致富类”“大事小情服务类”“乐于分享能人类”等,进行可塑性和生命力预测,判断每个典型有哪些闪光点,是否契合时代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能否引起共鸣。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判断:一是时代特征。一个典型影响力的大小、生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对典型时代特征的把握。若时代性弱,典型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便会被人们淡忘。因此在预测和典型时,要对所涉及的人、事、理进行分析,不能仅仅从领导旨意和政治需求出发,要充分考虑民众特别是媒体受众自身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态度,既要符合宣传需要,又要做到能被大多数群众认可、接受。这种从大量数据和众多候选人中萃取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深受群众喜爱的典型人物,我们可以预期他们有较强的生命力。于是,在全年的系列报道中,我们筛选后推出了开创生物医学光子学新领域的福建师大陈建新教授,“小巷总理”林丹,农民工技术能手冯鸿昌,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带领群众致富的平潭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云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得到读者的认可。

二是从媒体读者定位出发,预测典型的受欢迎度。我刊的主流受众是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的基层党员和群众,因此可以预测判断来自基层的“草根英雄”是贴近本刊受众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在筛选、推出典型人物时关注与本刊读者群相关度高的类别,如山村支书廖德方、爱心法官詹红荔、产业工人张英、公安民警郑伯武、民企员工李国锋、优秀教师兰臻等。这些与读者日常生活相关度很高的“身边人”“草根英雄”,有效激发了基层读者关心、爱护、学习典型的热情,印证了前期预测的有效性。在我们率先推出厦工高级技师、“蓝领先锋”盖军衔这一典型人物一年后,中共福建省委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盖军衔学习活动。

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通过科学建立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模型带入新的数据,从而实现预测目标。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大型专题报道)面对海量信息已是事实,但是我们却没有可资应对的新闻数据分析模型,只能依靠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特征进行“手动操作”,收获一些体会,以与同行共享。

专题数据采集问题 篇4

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举办“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专

题讲座

2014-06-06

6月4日下午,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在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举办“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专题讲座,邀请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先生进行主讲。讲座由省科技厅总工程师赵怀斌主持。

赵秘书长从大数据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入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着重介绍了苏宁、京东等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企业运营模式,深刻阐述大数据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大作用及深远影响。建议我省要抓住国家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整合省内优势资源,努力抢占西部大数据产业的制高点。

教育问题专题材料 篇5

一、事实材料

1.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2008年2月25日是安徽太湖县 晋熙镇 天台联合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也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章杨宇爸妈出门打工的第十天。然而,就在这一天,章杨宇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在人迹罕至的村祠堂后面一间小屋,他自缢在一根横梁上,裤子口袋里留下一封给父母的遗书。遗书中,他留下了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

留守儿童容易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心理问题。学习状况一般,道德行为差,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按照全国三亿六千万儿童来计算,现在约有二千五百多留守儿童,即每14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2.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

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农村学生考重点大学缺乏竞争力,高校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多因“羞涩的沟通表达能力,眼界不宽知识面窄,英语(论坛)口语水平差,没有艺术特长”等缘由被拒之门外。报纸指出,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导致越来越多农村学生很难进入重点大学深造,加强农村教育师资、设施等软硬件建设是意义深远的紧迫课题。

3.中国教育教知识不教做人,不教方法。

我们的一生都在学习,但“学什么”很少人是非常清楚的,“学什么”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知识、做人、做事。“知识”不作多说大家都明白是什么东西,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本。“做人”概括的讲就是生活法则(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尊、自信、坚韧、勇敢等品质,做人的道理等)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家庭中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不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乃至文化如何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法则永远不可改变。如果改变了将会面临灭亡的命运。因为这些法则,道理并不是谁发明的,而是这个世界创造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现总结出来的。“做事”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和技能。非常必要强调的是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是要同步进行的,否则难有大成。

4.重应试轻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办学条件等。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催残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过分强调正规学习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学不到实际有用的知识,高分低能,对社会发展十分不利。应试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是根本矛盾的,但应试教育对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对其进行改革,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改革应试教育体制,首先是改变升学与考试制度。

5.“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 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二.深度评论

1.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据调查统计分析,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 2.一就是来源多途,而且难以均分。这个来源我们叫做财、税、费、产、社、基,这个来源不一样,来源决定了数量,这几块之间不是融合在一起用的,前面我们看到了,中央给经费的和地方给经费的,这个经费多少肯定不一样,差异很大。二是大灶小灶。我们的财税体制是分灶吃饭,谁来掌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分级办学,分灶吃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跟掌勺人关系好的人,就可以拿到更多的钱,即依照跟当权者的关系来分配资源。在现有的状况下,掌权的人不想分权,这个是现在最严重的问题。三就是缺乏监督,耗费过高,尤其是行政耗费过高。教育行政开支到底多大?现在没有严格统计,没有办法做清楚的统计。举一个例子就能明白了。比如,某小学要进一个教师,这个本来是校长可以决定的事,但是这个校长不行,要跟镇长汇报,镇长说这个事他定不了,要找县长、书记来定,这样一来就使得本来是一个学校正常的权利,结果要经过县,使得教育行政经费开支是没有明晰的一本账。笔者估计,现在讲百分之三点几的教育投入,大约有百分之一点几或明或暗地用在行政这块了,而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太少。四是户籍限制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3.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另外,为何我国没有诺贝尔那样的发明家型企业家,为何没有企业家设立科学研究基金会与科学奖?重钱不重人是社会风气问题所在,以人为本重的才是人,人是才之本也是财之源,一个人本身的品德修养与才学能力是知识与技能之根本,教育如果不放在品学才能的培养上,只是放在一些背书知识与技术细节上的话,怎么能造就社会尽职尽业的各类专门人才呢,其中,也包括具备道德良知与专业才能的商人或称之为商业人才。

(一)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

建立“以人为本”民族精神传统讲堂,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重视创造能力的人本身,还不只是看重人创造的财富,人是本物是末,这样才能真正将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转变跟踪国际新科学、新技术的被动为自主创新开拓的主体。

(二)学校的德才兼备教育

欧洲从儒家科举制学会了文官制度和考试制度,我们也可建立欧洲的命题型、思考型、实践型考试和研究生独立研究能力培养制度,以及知识原创型教授考核、教授自己课题成果的授课等教育模式。

(三)创业园的孵化器建设等

九年级上利润问题专题 篇6

6、某加油站五月份营销一种油品的销售利润y(万元)与销售量x(万升)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中折线所示,该加油站截止到13日调价时的销售利润为4万元,截止至15日进油时的销售利润为5.5万元.(销售利润=(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请你根据图象及加油站五月份该油品的所有销售记录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销售量x为多少时,销售利润为4万元;(2)求出线段BC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7、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当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星期可卖出300件,现需降价处理,且经市场调查: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在确保盈利的前提下,解答下列问题:

(1)若设每件降价x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为y元,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8、某水产批发市场经销一种成本为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测算,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若销售价每上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设销售单价每千克为x元,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月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经营此水产品的月销售利润为w元,写出w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该水产批发市场将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9、某公司经销一种绿茶,每千克成本为5 0元.市 场调查发现,在一段时间内,销售量w(千克)随销售单价x(元/千克)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关系式为:w=-2x+240.设这种绿茶在这段时间内的销售利润为y(元),解答下列问题:

注意:销售利润=(销售单价-每千克成本)×销售量(1)求y与x的关系式;

(2)当x取何值时,销售利润y的值是2450元?

(3)公司想要在这段时间内获得2500元的销售利润,行不行,为什么?

10、利民商店经销甲、乙两种商品.现有如下信息: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商品的进货单价各多少元?

(2)该商店平均每天卖出甲商品500件和乙商品300件.经调查发现,甲、乙两种商品零售单价分别每降0.1元,这两种商品每天可各多销售100件.为了使每天获取更大的利润,商店决定把甲、乙两种商品的零售单价都下降m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当m定为多少时,才能使商店每天销售甲、乙两种商品获取的利润最大?每天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11、某商店经销一批小家电,每个小家电的成本为40元.据市场分析,销售单价定为50元时,一个月能售出500件;若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件.针对这种小家电的销售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销售单价定为60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2)设销售单价定为x元(x>50),月销售利润为y元,求y(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现该商店要保证每月盈利875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那么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12、某种商品以8元购进,若按每件10元售出,每天可销售200件,现采用提高售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来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0.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

(1)当售价提高多少元时,每天利润为700元?

(2)设售价为x元,利润为y元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3、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1元,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设每千克水产品涨价x元,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

(1)商店月销售量减少 千克,每千克水产品盈利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在上述条件不变、销售正常情况下,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在50元的基础上提高多少元?

14、某药店购进一种药品,进价4元.试销中发现这种药品每天的销售量p(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关系:p=40-2x.(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一件药品的利润.

(2)若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商品要获得56元的利润,那么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15、某小型加工厂的某种产品按质量分为10个档次,加工第一档次(即最低档次)的产品一天生产38件,每件利润5元,每提高一个档次,利润每件增加1元.

(1)当产品质量是第4档次时,提高了几档?每件利润是多少元?(2)由于加工工序不同,此产品每提高一个档次,一天产量减少2件,若加工第x档的产品一天的总利润为y元.(其中x为正整数,且1≤x≤10).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16、某商场试销一种成本为每件60元的服装,规定试销期间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经试销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存在一次函数关系:y=-x+120.

城市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研究 篇7

作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划专题数据标准化是进行规划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之一,因其不仅有利于规划成果规范化,有利于规划信息的查询、管理和检索,而且还是规划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前提,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现行的规划行业标准(如专题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对我国的城市建设管理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宏观背景的转变,使得它与城市发展的许多趋势存在差异,造成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操作性差,逐渐失去了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目前对空间数据分层还没有一个国家标准,数据采集、入库标准与开发系统都各自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新的城乡规划法已经颁布,要求将镇、乡、村一同纳入规划,但目前对小城镇,乡村规划数据研究很少,虽然目前可以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标准的制定还主要从应用急需出发,对小城镇不能直接应用。

本文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研究是根据“基础通用标准、专用标准、相关标准”三个方面标准进行分类,共引用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应用标准逾20项。

1 城市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

1.1 专题信息数据源确定

专题信息数据主要是以文件与图件形式表现。文件形式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图件形式包括各种规划图、地块图则、工程管线等。具体来说,规划专题数据是规划行政许可项目、规划编制等规划管理业务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信息,可细分为规划审批数据、批后管理数据、规划控制数据和规划编制数据。

1.2 现有城市用地国家分类标准分析

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是依据建设部1990年制定并且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分类的,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共由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其中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10类城市用地。当前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采用一种用地性质(有相应的用地代码)对应一种用途的方法对用地进行分类控制。在居住用地中,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均属于居住用地。由此可见,公共服务设施有两种级别,一种是为居住区以下的居住用地服务,另外一种是为整个规划区服务。简而言之,我国的用地分类主要是用地性质与用地用途一一对应控制的分类,但是仍存在如下不足:

(1)城市用地分类结构不完善

在分类里并没有考虑对规划类型、控制线类型(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电力黑线、文物紫线、绿化绿线、轨道黄线)的分类,这就造成规划数据中反映基本特征的规划境界类和控制线类表达的混乱。

(2)城市用地分类的小类不足

原有的用地分类标准还不能够表达所有的规划地理实体,在小类中还可能由多个规划地理实体组成,如小类:“市属办公类”下又可划分为:镇政府用地、税务局中心点等规划地理实体。

在居住用地R类中,幼托机构、市场、居委会等,这些项目含在用地规范的R小类中,同时占有一定的用地面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将其面积标明,也没有将其面积在居住用地面积中除去,造成这些居住用地面积指标不严密。还有市政设施用地、金融邮电、商业服务等配建设施均需要增加小类代码,否则会也会导致配建设施用地的忽略或者没有考虑配建设施对地块的环境质量影响。所以,必须增加小类代码,否则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既不便于交流,也不利于规划质量的提高”,最终导致控规的配套服务设施的不足。因此,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

1.3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类

图形数据的分类与编码要依据现有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图形数据分类与编码,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细则》和《城市规划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进行分类。

本文提出的标准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一级和二级5个层次的分类体系,标准采用线型分类法。其中专题规划信息类中基础数据标准可直接引用测绘行业的数据标准。城市规划用地数据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等10个中类。

1.4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现有的城市规划分类编码标准采用层次码,用4位阿拉伯数字代表城市用地的大、中、小类。大类用前两位代码代表,中类、小类分别用第三位和第四位代码代表。中类之下如果不再分类小类,则该中类的小类代码必须用“0”表示。中类、小类中的“其他”类,必须用代码“9”表示。

城市规划专题数据应包括城市规划制图数据、城市规划统计分析数据和城市规划专题线(区)划数据、城市规划环保防灾数据4个中类,城市规划用地数据的中类、小类和一级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2.0.5条大类、中类和小类的规定执行。在具体数据生产、维护、更新环节里,无论是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是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控制等,这些成果在用途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内容组织上都会包括类似用地、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相同文件上,每类文件所涵盖的地物类别、分层形式也很相近,因此本套标准依据以上要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规划制图数据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图、总体规划图、详细规划图、专题规划图4个小类。

(2)城市规划统计分析数据包括城市规划统计数据和城市规划分析数据2个小类。

(3)城市规划专题线(区)划数据包括城市规划专题线划数据和城市规划专题区划数据2个小类。

(4)城市规划环保防灾数据宜包括城市规划环保数据和城市规划防灾数据2个小类。

(5)标准采用字母与数字混排7位代码作为要素识别码对城市规划数据进行编码:其中首位和第二位为字母,表示数据的大类、中类,第三位为数字,表示数据的小类。第四、五为数字,表示一级数据,第六、七位为数字,表示二级数据。

(6)为满足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数据建库的需要,对于相同名称的地物出现在不同成果中,以表示不同的应用,在要素识别码之后加上1位几何特征码和1位特殊识别码,组成9位要素分类代码体系:

式中a为要素识别码,7位字符;b为要素几何特征码、1位字符;c为特殊识别码,1位字符。几何特征码和特殊识别码详见表1。

为了保持编码的规范性和可扩展性,点要素编码从40开始顺序编号,即点要素没有几何特征码,且其与特殊识别码无关。特殊识别码只是在用地识别几何特征码无法处理的线、面、注记数据。

1.5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层组织标准

1.5.1 数据分层对数据的影响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层存放有利于数据管理和对数据的多种方式的快速检索与分析,目前国家没有专题空间数据分层组织标准,数据生产者和系统开发者各有一套分层标准,这势必造成标准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的局面。较粗的分层不能有效地表示相互叠加的面状要素。当两个以上的面状要素有公共区域时,难以在同一层完整地表示,如房屋与其所在需要构面的某个区域(开发区),难以有效地进行地理空间分析。过细的分层会造成数据组织繁琐:过多的公共边拷贝;对模糊要素定性混乱,如某些用地不在几个大类中,如划分过细就不确定放到哪一层;接边难度增加,GIS中的空间数据应是无缝的数据,对于地形数据的采集则是分幅进行,过细的分层将增加接边工作的难度;空间数据会产生部分图形数据重复存储,数据库产生冗余。

1.5.2 分层遵循的原则

UGIS是按图层来组织矢量数据的,获取比较满意的地图必须采取一定图形分层技术,图形数据的分层要依据下列现有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并遵循以下分层原则:(1)同一类数据放在同一层;(2)相互关系密切的数据尽可能放在同一层;(3)用户使用频率高的数据放在主层,否则放在次要层;(4)尽可能按系统对各图层的数据处理方式划分;(5)某些为显示绘图或控制地名注记、道路交叉点等辅助点、线、面放到辅助层;(6)各个专题数据应放到单独一层或较少的几个层中。

1.5.3 分层组织标准

为了增加图层的排序性和清晰、明了,图层命名由两段组成:分类要素代码+中文注释,两段间用“_”分隔。

(1)要素代码:采用2.4分类代码标准,以符合国家分类标准、行业标准和应用标准。

(2)中文注释:中文注释通常是图层的中文直观解释,如“居住”、“商业金融”等,也可以起到分类作用。如图1所示:

(3)为保持数据成果的纯净,《图层定义》规定的图层上必须保证只放置规定的数据内容,不得存放规定的数据实体以外的任何其它实体。

2 结束语

规划信息数据标准化是规划信息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文从现有城市规划数据的数据分类、数据代码、数据标准、数据报告入手,并就城市用地国家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探讨一种包括专题规划信息分类、数据编码、数据分层的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技术,以期望满足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要求。

摘要:从现有城市规划数据的数据分类、数据代码、数据标准、数据报告入手,结合城市用地国家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包括专题规划信息分类、数据编码、数据分层的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技术。

关键词:标准化,专题信息,数据,分类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试论标准化的基本原则[J].标准化理论,1999(1).

[2]孟广均,等.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王凤艳,刘雪峰.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问题[J].东北测绘,1999(1).

[4]肖建华,罗名海,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集成与综合管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6.

[5]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唐中实,贾海峰,辛宇.地理信息系统(下卷)-管理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道路问题专题复习 篇8

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表示: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救。审视现在,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

201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演讲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2013年6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理论学习时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再次强调“道路决定命运”。

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专题总结】

1.近代以来中国人走过的道路

走日本的路(戊戌变法)→走美国的路(辛亥革命)→走俄国的路(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走自己的路(包括革命和建设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人向外国学习的三个老师:日本、美国、俄国(苏联),其中对中国走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俄国(苏联)。

中俄革命道路对比:

(1)中俄两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命道路:

俄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中国: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2)中俄两国不同的道路说明了什么问题?

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国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毛泽东找到的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

邓小平找到的中国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过的道路

按先后顺序: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北京

按以郑州为中心在地图上的方向:如右图。

3.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道路

巩固→过渡→探索→转折→改革开放

4.20世纪三次巨变在民族复兴道路中的地位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新中国成立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的积极探索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左宗棠等发起洋务运动。19世纪后期,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发起了戊戌变法。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发动了辛亥革命。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发动了新文化运动。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邓小平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6.比较复兴道路重要事件几个易混点

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屡败局面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历史的是新中国成立。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它”指的是抗美援朝胜利。彻底摧毁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土地改革完成。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是香港澳门回归。

7.中国共产党面对历次危机的应对措施

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南昌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失利——遵义会议扭转了局面。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与国民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美国侵略朝鲜、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

8.今天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五六十年代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等人的精神: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专题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数学广角第1课时P112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烙饼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结合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烙3张饼所用的最少时间,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学具

教学预设:

一、直接揭题:

1、今天,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烙饼问题。(板书:烙饼)

2、课件出示情景:从这些信息里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①两面都要烙②每面烙3分钟③最多可同时烙两只

3、如果按这样的方法给我们每个同学都烙一只(**只),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给四年级几个班每人烙一只需要多少时间?

4、你能马上回答出结果吗?

5、看来数据较大时,我们无法马上得出结果,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从数据小的开始研究,找出规律,运用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研究烙法:

1、你认为烙一张饼,需要烙几次?2张怎么烙?(演示)

为什么一张饼烙的时间与2张饼烙的时间一样呢?

2、小结:看来锅里不空着,时间就节省了。那么烙3只饼需要多少时间呢?

3、如果你没有操作的材料,可以怎么办呢?

①可以画图②可以用字母或数字表示③用书本代替

学生独立操作,师巡视指导。

4、反馈交流:

①你觉得要多少时间?

②先展示12分钟的烙法,再进行9分钟的烙法。

③你们认同哪一种?它什么地方节省时间了?(展示)

④为什么一定要把一只饼拿出来才能节省时间呢?

⑤1只饼单独烙要6分钟,2只饼一起烙也要6分钟,烙3只饼只要9分钟,这就是3只饼的最快烙法。

5、应用烙法:

①如果要烙4只饼,不准操作,怎么烙?(2只2只烙)能不能分成1只和3只烙)②5只饼呢?(要分成3只+2只烙,为什么不2只+2只+1只烙呢?)③6只饼呢?(2只+2只+2只或3只+3只)你喜欢哪一种?

算一算时间怎样?

④请你安排7只饼与8只饼的最省时的烙法?交流(你为什么这样烙?)

6、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只6分钟3只9分钟(最快烙饼法)

4只(2只2只)12分钟5只(2只+3只)15分钟

6只(2+2+2)18分钟7只(2+2+3)21分钟

8只(2+2+2+2)24分钟

说说,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引导:发现饼的只数与最省时间的关系。

三、应用规律

1、通过研究数量较小的饼张数,我们得到了一些规律。下面运用这些规律你会安排烙20、40、55、101的方法、算出它们的时间?

2、研究烙饼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吗?

①让学生说一说。

②出示生活中的题,安排一下。

复印5张文字资料,正、反面都要复印。如果一次最多放两张,那么你认为最少要复印几次?你是怎么安排的?

一个电脑小游戏,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每局的时间是10分钟。现在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每人都想玩2局,你打算怎样安排?最少需几分钟?

我们有9位老师在这里实践,老师坐303车来学校,可是上车后只有3只位置,为了让每一人尽可能少站,我们可以怎样安排?

如果坐车30分钟,每人需站多少分钟?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烙饼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回忆一下,今天我们怎样来研究烙饼问题的?

中考英语话题作文专题-环保问题 篇10

2011-10-05 13:20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环境问题今天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而我们的工作,生活,生产等又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请以“ 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为题写一篇短文。提示:存在问题:1.水污染越来越严重;2.砍伐森林严重;3.大气污染严重;4.白色垃圾等。要求:如何改善/保护环境?至少:3至4个方面。

How to protect/save our environment/world?

上一篇:婚礼词范文下一篇:小表妹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