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调查报告(精选11篇)
一、前言
(一)实践背景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而阅读的基础就是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才能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那么,保证课内识字教学效率,是保证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重要保证。
再者,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阅读写作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还多,识字量如此之大,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符合新课程理念,操作性强,课题围绕多方面进行调查,容易从不同角度下手进行调查,识字教学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此课题是解决困扰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究竟应该怎么做的瓶颈问题的有效举措,对于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识字教学理论。综合以上分析,本次实践调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实践过程
通过对XX县XX二小低年级的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关于识字兴趣、能力的现状,并能针对这种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水平。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XX县XX二小二年级随机选择50名学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XX县XX二小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率为100%。
2.访谈法: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一些问题。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对待识字的态度。
表现一:消极、厌恶的态度。问卷显示,讨厌识字的约3%。
表现二:积极、喜欢的态度。问卷显示,愿意主动识字的约81%。
表现三:无所谓的态度。问卷显示,为识字而识字的约11%。
通过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只有一少部分学生的识字的兴趣比较浓厚,也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识字。但绝大多数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识字方法单一,为了识字而识字。
综上所述,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孩子们缺乏兴趣,缺乏主动。
二、识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识字方法过于单一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识字方法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学生就没有别的识字方法了,即使教师尝试着引导学生,编谜语,讲故事,但学生的思维还是放不开,这与学生平日的阅读量少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重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但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往往采用的更多的是“集中识字”,并把正确的听写、默写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最终目标,识字教学的原则没能很好的在我们的课堂中体现,单调的重复读、记、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也降低了学生运用生字新词的能力。
三、回眸
(一)总结
本次实践调查,聚焦了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下师生教学行为,分析了解了学生识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及现状,使教师明确了以后的教学方向,清晰了教学思路,也是我们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识字教学究竟应该怎么做。
(二)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思考
1.转变教师教的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游戏活动,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用好教材,培养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现行教材中,图文结合,优美的儿歌,但如何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使枯燥的识字课变得生动有趣,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的问题。
3.将识字写字有机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认识常见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笔顺。我们如何能很好的利用课后的描红字帖,在探究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在“描红”、“仿写”和“临帖”中掌握如何写好汉字的本领,从而提高识字的兴趣,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一、参与识字, “趣”字当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因。 有兴趣就有动力和积极性, 有兴趣才有创造力。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 识字的第一要务应该落在“趣”字上, 注重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 “ 内部活力”, 还识字以轻松愉悦的本真。
1.编一编, 读一读。
读儿歌和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根据汉字特点, 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相当的歌诀和谜语, 让他们反复诵读, 对字形形成直观形象, 从而提高记忆字形、字义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先创编儿歌、谜语教学生识字, 如:用儿歌学“草”字:“没头就是早, 早上长青草, 牛羊见它乐, 禾苗见它恼。 ”谜语引路:什么圆圆像火球 (日) ? 什么弯弯像小船 (月) ? 什么清清哗哗流 (水) ? 等等。 当学生的识字兴趣猛然高涨时, 教师趁势发动学生自编儿歌或开动脑筋编谜语。 “编谜大王”“儿歌大王”闪亮登场了:一人门里蹲 (闪) ;两人土上蹲 (坐) ;三人看日出 (春) ;翻过两座山就有 (出) 路;孙悟空把手放在眼睛上向远处 (看) 。 如学了“清、请、情、晴、睛、静、蜻”, 学生自编儿歌:“有水就是清, 说话才用请, 心中想事情。 有目是眼睛, 有日天气晴, 请你快安静, 我要捉蜻蜓。 ”如此, 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
2.比一比, 做一做。
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结合紧密。 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识字教学法, 尝试平中求奇,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印象深刻, 不易出错。教学“喝”和“渴”时:老师引导学生比一比, 再用口诀帮助理解识记“喝水要用口, ‘喝’有口字旁;渴了想到水, ‘渴 ’是三点水”, 简洁又高效。 用类似方法也可学习“鸟”和“乌”这组字:“鸟儿有鸟眼睛‘、’;‘乌 ’就是 ‘黑 ’的意思 (乌鸦的羽毛是 ‘黑 ’的) 。 这样, 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两组字的音、形、义。 ”学习“头”字、“口”字、“目”字和“飞”字, 均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脑袋、嘴巴、眼睛, 做一做飞的动作。 学习“大”字, 学生观察后做出:人把双手双脚都张开就很像“大” (人、一) 字。 这样“做过的记得很牢”。
3.拆一拆, 变一变。
还有一类难学易错的字, 笔画多, 结构杂, 很难按照构字法和规律分析, 或用科学分析学习效果也不好。 这时老师可另辟蹊径, 作变通:根据孩子的认知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创造行之有效的学法。 如以部件为单位, 把它拆卸开来, 同时加上顺口溜或故事, 再分别强化识记字形[3]。 例如“攀”:双木林中两把叉, 大手抓住往上爬;“磨”: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左方, 一对孪生树, 长在石头上;“蓝”:就是一盆草, 草字头表示一棵草, 中间是草的根, 下面“皿”是一个花盆;“染”:一根木头, 沉在污水底下九天, 就被“染”了色;“弯”字看成是一个人, 有头、有肩、有手、有脚 (“弓”就像跷着二郎腿) 。 这样学习学生非常喜欢。
二、引导识字, “律”在其中
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师要把识字的重心落在汉字本身上, 将汉字的趣味性充分挖掘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并教孩子学会识字方法, 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 顺利完成对汉字分析与掌握, 不断提高识字能力。
1.笔画结构分析法。
入学儿童年龄小、动作协调差, 不能自如地控制手指, 识字、写字困难。 教学独体字“也”时, 浙江省方金竹老师结合“ 也” 字的笔画要点, 创造了 “ 让笔画也有故事” 的识字创新:他边讲故事边板书笔画“第一笔像老虎妈妈的怀抱, 第二笔是老虎弟弟, 第三笔是老虎哥哥, 老虎兄弟争强好胜……弟弟站得高赢了;哥哥不服气, 就想占领更多的地盘。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对其书写充满期待[4]。 由于很多独体字, 如“木、米、火、禾、子、舟”等作编旁时, 某些笔画要发生变化, 采用结构分析法时, 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老师可编口诀帮助学生引起注意:“捺右有字改为点 (如林、粒、灿、种) ;横右有字不出头 (如孩、船) ;月在下方撇变竖 (如背、青) 。 ”
2.联义联想识字法。
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①象形联想: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恰当地结合图识字, 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如象形字:日、月、田、鱼、山、石、水、火、禾等, 它们源于图画, 不少字仍保留了初造字的形象, 教师可画出简笔画或用多媒体展示事物,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图片认识事物特点, 找出字与图的相似点, 学生依形识字, 容易掌握。 ②指事联想: 指事联想主要用于指事字的教学。 如教学“ 本” 字, 在 “ 木” 的下部分加一画作指示符号, 表示树根的部位。 “本”的原意是树根, 引指事物的根本, 日常生活中, 常把“根”和“本”连起来叫做“根本”。 ③会意联想: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 很小的土就是“尘”, “不”和“正”组成“歪”。教学时, 把各偏旁之间的事理关系生动讲解给学生听, 辅以肢体动作, 学生容易理解其联系和字形。
3.标音标义识字法。
如教学“干—竿、杆、赶、肝”这组形声字, 学生先学会基本字“干” (gań) 和不同的偏旁部首, 再分析、比较, 同中辨异, 概括出四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判断到四个字的结构、部件、词组及形与声组合的不同形式 (“竿”是上形下声) , 老师引导学生从个别例子中归纳出一般规律, 使知识类化和系统化。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 将字的形和义联系起来理解字义, 不容易混淆。 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强化识字能力的过程。
三、巩固识字, 学以致用
识字环境的创设, 有赖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结合。
1.拓宽渠道, 强化识字。
把识字放到课外的语言环境中, 学习和巩固的效果最好。 (1) 学生可以从各种车牌、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 (2) 学生可以从各种自己喜爱的商标中识字, 如“娃哈哈”等; (3) 学生可以从学生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 如《格林童话》、《七色光》等。
2.展示作品, 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 忘得也快。 因此, 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 课前, 教师利用各种小商标制成展板, 贴满教室和走廊的墙壁, 一个大“识字超市”就建成了;课中组织学生开展识字交流会, 鼓励学生用所识的字组成词串, 或编成句子、儿歌、故事, 甚至讲笑话, 在读书和运用中多读、多练、多用。 这样学以致用, 熟能生巧, 学生增强了识字信息量, 提高了自主识字能力, 终生受用。
识字教学顺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活跃了学生思维, 培养了良好的语言习惯, 挖掘了学生潜能。 在此过程中, 形成了以自主识字为荣、以能读会背会用为荣的学习氛围, 学生顺当完成了新课标的识字任务, 为以后阅读和写作准备了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丁仁森.多管齐下教识字.小学语文老师.
一、知字理,促进字义内化
将汉字分为指事、象形、会意、形声等六大类,最早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的“六书”理论。人们普遍认为象形字最早用“形”表义,因其不能表现抽象事物,又出现其他字类。指事字大多以象形字为基础,用以指事表义;会意字则在象形字、指事字的基础上,采用意义合并的方式表义;形声字大部分由声旁和形旁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声是基本构字方式。
汉字的发展历程表明它是一种有理据的符号和科学的体系。“理据”即字理——汉字建构过程中对部件和笔画进行组合的根据和道理。字理让汉字的构型,有理可依、有据可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生的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记忆。如果识字教学能摒弃机械重复,引导学生分析汉字本身的结构、写法和意义方面的规律,既锻炼学生对字理构型解构、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又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字词音、形、义统一的心理结构,领略汉字形体中蕴含的审美因素和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1.想象法。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汉字字义所描述的画面,体会汉字从古至今字形的演变过程,了解古代文化。如“男”“田和力”很容易让学生想象古代男性在田里出力耕种劳作的情景,了解古代男女分工规则。“女”从甲骨文图案看出是“一个双手交叉,弯曲跪地的人形”。学生想象古代女性跪地的形象,从字理了解古代女性卑躬屈膝的卑微地位,引发学生的同情。
2.联想法。学生通过简单的字理,会意一字字义,由此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类字,习得了方法又提高识字效率。如“禾”和“木”学生易混淆,引导学生了解“字理”就能通过意义识记进行辨析。象形字典中,“禾”的甲骨文是在“木”(代表植物)的顶部加上一笔,表示下垂的稻穗。因此,“禾”的字“秧、稻、黍、秆、穗、秒(禾叶的芒尖,后引申为最微乎的时间)”等都跟谷类作物有关。
二、拆分解构,构建字形架构
汉字的结构有三种情况:①独体字,单由笔画组成;②由笔画加部件,组成分结构的字;③部件加部件组成分结构的字。针对不同类别的字形,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对汉字进行解构切分,将汉字分解成熟知的笔画或部件,采用不同方法记字形。
常用的方法:“笔画加减法”用于字形相关的一类字,激活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变“魔术”,给生字加上(减去)一笔或几笔变成新字;“以生带熟法”,几个生字声旁相同或形旁相似,可“换一换偏旁”“比一比字义”,先理解形旁的含义,再领会新生字的字义,辨析起来就容易多了;也可将形近字的形旁编成朗朗上口的字谜、儿歌等,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形近字的区别。
又如“部件拼接法”,因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有的可分成几个跟字义无关的部件,有的可多角度拆分。如“墓“字既可以拆分成“艹、日、大、土”,又能拆成“莫、土”。怎样拆更科学?汉字各个部件是为了表达汉字的意义而有机结合的。“墓”的第一种拆法虽然各部件简单易记,但不利于字义理解。象形字典中,“墓”的本义是古代王公贵族以大量珍宝陪葬,地表没有碑铭的地下神秘葬穴。其中,“莫”表示“天黑,看不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引申为“看不见碑铭”的意思,墓在土中,“土”也作形旁,把“莫、土”的本义合起来,第二种拆分法显然更接近汉字本义。还可以按书写顺序拆分,即书写结构。此法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析得字的笔画构成,不易造成笔画顺序颠倒混乱。总之,要视生字具体构成特点,合理选择拆字方法。
三、多方解字,领悟生字“义”
俗义识字,就是识字主体不去深究汉字的客观字源,而是根据汉字字形主观分析汉字的造字原理,并解释汉字字形和字义的关系。香港人安子介提出了“劈文切字法”,李万福先生提出“俗形义学”,就又多了一种理解汉字的方法。如:悟,指吾(我)心中明了;饿,指我需要食物等。这样识字显得合理又有趣,虽然科学性有待商榷,但只要学生乐学,教师可考虑借鉴。
阅读识字法就是学生不光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字,更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文章语境中纠正字音、记忆字形、领悟字词的意思,并在写话、作文等语言运用中巩固运用生字,真正让生字融入学生的言语思维中去。
学生识字认词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认字识字”,更是学习语文兴趣的建立、信心的树立、习惯的养成、方法的习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汉字字形美的浸染。教师要探寻全面培养学生识字意识、识字能力的策略,让学生不但“识了字”,更要“会识字”。◆(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张鑫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独立、主动的识字。在这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要培育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既关注识字本身,更关注学生识字方法的获得、识字能力的提升和主动识字意识的加强。
一、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生活的第一老师。有兴趣才能为我们指明方向,有行动才是目标的证明。自主识字,必须从兴趣开始。汉字记录和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汉字的发展反映着汉民族发展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审美标准。作为教师,要不断挖掘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调动识字情绪,产生驾驭汉字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自主识字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创新意识的形成就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教学中要做好“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容易受到启发;四是“引”的深度、广度要适宜。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办法,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加强对教材的整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识字,如听读识字、部件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小组合作识字、设置识字卡、制作识字“剪报’、摘果子、走迷宫、找朋友、朗读等游戏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有:一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提高识字效果,让学生借助拼音准确掌握字音;二是教好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培养学生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分析字形的能力,学会查字典。并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识字,扩展阅读,复现生字,增加识字量,为提前阅读创造条件,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注重学法指导,诱发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时,只要抓住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就能起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习会意字,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它的构字特点来分析,运用“拆字形”来识字。如:明、尘、鲜,可记为:日月明,小土尘,鱼羊鲜,使学生一目了然,既形象记忆了字形,也理解了字义。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我采用了换偏旁、去偏旁、加偏旁的方法比较,归类识字。如教学“清”时,引出“请、情、晴”这些字,引导学生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一样,只是偏旁不同,从而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扩展了识字量。
(2)利用游戏,趣味识字。游戏是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伴”字时,我出了一个谜面:“一个半人。”让学生猜猜看是什么字,动脑动笔写写看,写出来的同学喜笑颜开,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把字形扎根脑海,加深了印象。除猜谜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在活动中善于发现识字规律:互认同学姓名、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店铺招牌、商业广告、道路标牌、学校的标语、名人字画)、认识动画片中的明星、编顺口溜、猜字谜、讲故事、开展识字擂台赛等等多种识字方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使他们能把字的写得端正、整洁、规范,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逐步形成识字能力。既提高了学生自主识记汉字和分辨、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使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校内、家庭乐于读书、看报、看商标、招牌、广告等,见到汉字,能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办事处杨店小学
【摘要】本课题由我组语文教师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汲取知识、丰富视野的方法。初步达到:学生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读书方法,掌握从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能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人们在当今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学能力,可以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开发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读书习惯有待养成。个别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缺少读书的方法,经常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
我们在早餐之后特别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晨读30分”,专门对学生进行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二)选编小学生阅读书目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本校各年级学生知识特点,我们选编了一套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
2、童话类。中外著名童话故事。
3、浏览类。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不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新闻等,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增加阅
读量,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利用阅读指导课,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等。对于时事新闻只需要浏览和略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文字的大致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何事,老师利用报纸或电脑网络对学生进行训练。对于词藻优美的句子或是富有哲理的话语,要学会细细品读,也就是精读,边读边想像,把自身融入其中才能体会到深刻的涵义。比如教学生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因我班学生都见过大山和漳河水,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山、对水的认识来体会“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想像出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的画面。
除了教学生品读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型、介绍型、体会型等,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先记录下来再独立解决。遇到的优美的词语、句子也摘抄下来,反复体会,学以致用。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使学生勤于阅读、乐于阅读,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因此我们为学生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外阅读经历。
1、激趣导读,读给学生听。语文教师选择性的在晨读时间绘声绘色的为学生朗读经典文学,如《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等学生感兴趣、喜欢听的故事。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每次讲故事都是心甘情愿地坐端正,全神贯注地聆听故事,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好好利用孩子的这点兴趣大做文章。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能记住故事的情节,同时也刺激了他的阅读神经,建立起读书是一种乐趣的观念。
2、自由阅读经典文学。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为主,低年级也有适合的各种图画书和绘本。
3、比较读,以讨论为主。因为学生们读了故事以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讲出来,设置这个环节,完全是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
4、回家向家人讲故事。家长听完后要给孩子提提建议该如何改进。
5、睡前阅读一则小故事。形式自选,可以是家长读,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亲子阅读。通过亲子形式的阅读,增进父母也子女的感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①制作剪报本——学生用A4白纸自己装订成剪报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同时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很多学生制作得精美别致。
②坚持写摘记——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4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
③教务处组织举办了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知识抢答等有趣的活动,来营造积极阅读的良好氛围。在2013年“六一”文艺演出中,二年级同学表演的课本剧《抗日英雄王二小》以精彩的表演、真挚的感情,博得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演出后剧中的台词成了校园的流行语,同学们对课本剧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
三、课题研究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素质。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了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早晨的“晨读30分”时间,学生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我任教四年级的有些同学平时不爱看书,业余时间都是看电视玩电脑,经过半年多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现在他们都开始喜欢书了,每到星期一总会有同学拿着新买的书向同
学们“炫耀”,然后同学们投以羡慕的目光。现在班上读课外书已蔚然成风,同学们互相传阅书籍,广扩视野。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包括: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近一年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二)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阅读教学得到优化。经过课题实践,教师走出了以往的阅读教学误区: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放羊式朗读太多,指导性朗读太少。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倡导自主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得到优化。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让学生受益,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提升。以前语文课预习阶段完全由老师引导带领,现在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要领,并能在初读和精读中体会文中的含义,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只需要稍作点拨学生就能心领神会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语文阅读教学也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课题名称: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Xkt2013470
课题主持人:刘圣华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下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的内涵是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脑、动眼、动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利用数学教材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开展自主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 高职院校词汇教学与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研究
★ 广开网络教学平台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和其他消费的增加,大学生每年的开销一般在2-3万元左右。这对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和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无力承受的巨大经济负担。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由于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覆盖面小和额度有限,不仅无法惠及每位贫困大学生,而且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因此,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有些贫困大学生甚至完全不上课在校外做起了全职工作。由于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兼职上,他们的学业成绩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并获取学位证书,多数贫困大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所以,与一般大学生比较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对广大贫困大学生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认为,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1 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1.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为学习者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1]。美国著名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莫曼(Zimmerman)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2]。
1.2 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把外部学习技能转化为内在学习能力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由五个方面的能力组成,即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自主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及进度的能力,自主评估学习成果的能力。
2 贫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3]。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对自主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元认知水平不仅影响学习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而且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资源的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如果要充分发展贫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首先发展元认知知识、锻炼元认知监控能力,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2.2 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自主学习具有启动和维持作用。研究表明,不同需求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虽然贫困大学生大多对于解决自身经济压力具有较强的动机,但对提高学业成绩的动机表现较弱态势。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持久性的学习动机,将外部条件转化为内在动力,促进有效自主学习的发生。
2.3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要求达到的标准或预期效果,它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方向,规定着学习活动的任务、内容和步骤,也是衡量学习活动成效的尺度。学习目标由学习者自主选择,还是由他人指定,对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贫困大学生要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各种调控策略,对学习进行深加工,以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2.4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通常使用的自主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掌握和运用好学习策略是进行自主学习的保障,自主学习过程是正确选择和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学习者主动选择、正确地运用和适时地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2.5 学习归因
归因是学习者个体对自己的学业成功或失败所做出的因果解释。韦纳认为,学生一般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于四类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并将这四种主要因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培养和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归因信念,学习者应当学会根据归因的结果自我强化,通过各种方式的刺激对自己进行激励和鞭策,以强化学习动机、坚定学习信心。
2.6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与学习有关的自我效能感被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动机性因素,它通过目标设置、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策略运用等过程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发展贫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策略。
3 贫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3.1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不仅对贫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很大,而且对贫困大学生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同时发生作用。一是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认为,与其对个体弱点进行修补,不如对个体优势充分发挥;与其有限地“从负到零”,不如无限地“从零到正无穷”。二是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雕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皮格马利翁效应喻指执著的爱和期待会带来奇迹般的变化,使事物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一是通过进行情感交流,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二是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
3.3 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自主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有用于引导行为的参照点。如果个体不能够比较自己的当前行为状态和预想状态的话,就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适合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求贫困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正确评估自己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条件,包括基础知识、自身素质及学习条件。
3.4 引导正确的归因方式
正确的归因方式对于指导贫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社会兼职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只有对完成的事情进行正确分析,才能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作为贫困大学生,面对学业成绩,如果归因正确,则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如果归因错误,则会使他们丧失或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加强建立积极归因模式的意识,(3)让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把握正确的归因。总之,要把努力作为主要目标的认知归因训练,自觉坚持积极归因,自觉坚持努力的行为。
3.5 增强意志力控制水平
意志控制是指个人能左右事件的进程和结果,使之与期望的目的相一致的过程。意志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向的,即按照主体的期望和目的来改变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内向的,即按照主体的期望和目的来改变或塑造自身的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意志控制水平的手段有:尽量多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尽量少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之前,先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4 结语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因此,贫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通过发展自身元认知水平、锻炼自我调控能力、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增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效果进行归因等途径来努力实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和教师要起帮助、指导、辅导、顾问和合作的作用。贫困大学生除了通过兼职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之外,还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学业成绩。应该准确定位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社会角色,按照社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
摘要:高等学校不仅要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和加大资助力度,还要重点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炎根等.大学生自主学习、成就动机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33,(1):194-197.
[2]邱永忠等.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近年来,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的需求,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但是中年级的识字量和低年级相比并没有减少。也就是说,重点转移了,但识字任务并没有减轻。课堂上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读书,感悟,拓展,识字被迫挤到了课堂非常不起眼的一角,而写字基本上只能在课外进行,这样就造成学生实际识记能力与课堂训练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扎扎实实的训练,哪有学生良好的表现?加上三年级的作文起步的艰难,教学难点多,头绪复杂,实在难以兼顾。所以,如何提高中年级自主识字能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生活的第一老师。有兴趣才能为我们指明方向,有行动才是目标的证明。自主识字,必须从兴趣开始。汉字记录和保存了中华名族的灿烂文化,汉字的发展反映着汉民族发展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审美标准。作为教师,要不断挖掘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调动识字情绪,产生驾驭汉字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小学生识字任务如此之重,要想攻克这个难题,就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成为自主识字的主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出许多适合他们的有趣的识记方法,如“做游戏”、“编顺口溜”、“猜谜语”┉使得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一)形象识字法。根据字形结构,尽可能地去描绘实物形状和姿态,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如“笔”字,它的结构是上“竹”下“毛”,取一支毛笔,学生就能形象地观察到,上面“竹”,下面“毛簇”的实物就是笔。
(二)表演识字法。用动作来演示,表示汉字音、形、义的关系。如识“看”字,可以用一只手放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识“灭”字,可以用一块板在火上一压,火就“灭”了。
(三)顺口溜识字法。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如学生总是把“己、已、”混淆,学生们就编起了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已”;再如:“来”字:“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会写字的笔画了。
(四)故事识字法。根据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如識“疑”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山上遇到一只野兽,他心里想:我用匕首刺还是用箭来射,用短矛来戳还是赶快逃走?他疑虑不决,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五)拆合识字法。把一些字按部件拆分成两部份或三部份,制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合一合,拆一拆,合一合,看能组成哪些新的字,学习合体的字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六)歌诀识字法。即用显浅,朗朗上口的歌诀认识字形。如教“朋”字,用顺口溜“两个月亮在一起,做个朋友不分离”来识记;“红”丝带是红色,“江”有水才是江。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方法尤其喜爱,他们还能自编歌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猜谜识字法。学生们对猜字非常感兴趣。根据学生富有想象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教学“闪”,编成“门里面有个人”;再如:“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高)谜语猜出来了。
(八)游戏识字法。低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游戏不仅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利用以下识字游戏。利用“开火车”、“摘水果”、“给字词找家”、“给字娃娃找家”、“添减笔画游戏”等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九)字族文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创编的识字,由一个母体字派生的其它字,如:“青”字派生的“请情清”等集成字族。
(十)字理识字法。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识字。如:把有“扌”的字“打、找……”放在一起来认识。
(十一)查字典识字。利用字典来识字,教师要教会学生常用的查字方法。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注重学法指导,诱发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一)在看动画或电影中识字。告诉学生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识字,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识字,培养学生们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
(二)在购物、逛街、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比如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街道牌;购物时认包袋上的商标……这些随处可见文字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书”,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三)阅读古诗、儿歌、小故事,熟悉汉字。每天布置一定量课外阅读,“阅读”活动初期,不提识字要求。但每天读古诗、儿歌、故事让孩子反复多遍指读,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学生就对一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从不陌生到熟识,逐步熟悉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最终达到认识汉字的目的。并让学生对印象深的故事以“一页书香”的形式写出感想。
(四)在实践操作中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大脑中的痕迹最深。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识字。①让学生在活动后进行“画画”。学生举行秋游、和家长逛街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②节日期间布置学生制作生日卡片写祝福语互送,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③让学生把报头、刊头、包装袋等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成“字海拾贝”或“手抄报”。这个方法是受到平时我发现学生爱在书里夹一些画片,有时他们还悄悄翻看得到的启示:“我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收集汉字呢?”于是我们开展了每周剪贴识字报的活动。识字报成了儿童的好伙伴,也成了老师诱导他们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得力助手。
执笔人:魏巍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涵义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 目标之一 :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目标之二 :
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合情推理能力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每个环节做扎实了,才能最终实现课题的基本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
3、对比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对照的形式,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 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再如,初中教材是用温度计经过形象类比和推理引入数学数轴知识的。再如:求绝对值|-5|=? |+5|=?|-2|=? |+2|=? |-3/2|=? |+3/2|=? 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3、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4、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如,观察人行道彩色水泥地砖铺设的方式:
像图(1)(2)(3)这样铺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多少块彩色水泥砖 ?(由不完全归纳法进行合情推理)再观察铺地所用的地砖不仅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那么用正五边形的地砖能够没有缝隙又不重叠地铺地吗?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注重采用“严谨性、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合情推理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现行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保留了传统的数学课程对于演绎推理的重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把合情推理首次明确写入了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课题组在仔细研究阅读了有关合情推理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合情推理进行了界定,并简要概括了归纳、类比、联想、直觉四种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的涵义与作用。其次,通过调查老师和学生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目前初中生合情推理能力总体上比较欠缺,尤其是类比推理和直觉想象能力。(2)初中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层次性的特点。(3)教师们对课程标准中所提的合情推理在教学理念上较为认可,但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合情推理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缺乏在该方面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指导。(4)《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为我们开展合情推理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空间。最后我们对合情推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构想,结合实证研究,概括与提炼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情推理教学的若干途径与方法:(1)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探索与尝试有利于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2)从“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入手,运用数学方法论的方法,挖掘和寻找有利于合情推理能力提高的生长点。(3)从平时的“数学解题研究”入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4)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与各类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入手,做好初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2、实验班的学生与非实验班的相比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多人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在去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我校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是全区最高的。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组内同事之间的凝聚力,合作精神大大的增强了,而且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老师跟同学交上了朋友,他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4、构建了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如何在学生活动中、教学目标中、教学方法中、作业分层中、辅导中的培养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八、经验与教训反思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对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有以下优点:
一、老师角色的转变
在合情推理的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作为促进者,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探求真理;正视过失和错误。
二、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了
与实验前相比,合情推理的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并且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能主动参与,新自实践,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学生更喜欢学数学了。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利用轴对称的特征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特征时,在抛硬币实验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轻松。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越来越浓,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教育网站,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来获取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在建立了博客,除了资源共享,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题研究中困惑
一、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中弱化了几何逻辑推理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因此数学的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须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来体现,注重实验、实践、探索、猜测、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是适宜的,但淡化了逻辑推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从实验前后我校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对比方面可体现出来。
二、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效率不高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很好地处理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但在实验中,一些老师在这方面只是课本搬家,完全取代黑板和粉笔。演示过程中视图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体成了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性思考。
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为对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行培养,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合情推理能力研究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
小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
安阳桥小学音乐组
一、选题的意义:
我们进行的小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验,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目标,致力于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在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方法、有机会,有能力地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学习的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的场所。
学唱歌曲是小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歌曲学习是教师凭个人经验进行传授,以学生的模仿为主,为达到某种学习效果而做短期的强化训练,忽视了个体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过程。不注重学习能力形式的长期自我积累,造成了学生的情性、依赖性。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情绪消极。这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确定本研究课题探索自主学习歌曲的模式,淡化识谱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的能力,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的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歌曲。
二、研究目的:
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为核心,揭示自主学习歌曲的全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强调学习的主动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已的努力,积累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突破传统的“教为先,学为后的歌曲学习方式,构建新的学唱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内容: 1)研究传统的小学歌曲教学中忽视的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强调学生自主学唱歌曲的过程。
2)研究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学唱方式的学习策略。
3)研究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4)探索“学为主,教为辅”的歌曲学习新策略,突破传统的“教为先,学为后”的歌曲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学习经验。
5)构建新的歌曲学习模式:听(歌曲感受)—想(情感交流)—唱(词曲自学)—演(表现歌曲)。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利用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采取集体静阅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认真学习主体性教育和新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最新的音乐教育信息,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行动研究法:与学校组织的“互听互评”活动相结合,每周安排一名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课后大家参与讨论,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好的做法和学生表现,及时研讨。
叙事研究法:勤于动笔,把研究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成功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已的思索及时记录,形成文字材料。
四、研究步骤:
学习阶段:(2011.2)学习教育论知识,树立新理念。实施阶段:(2011.3—2011.4)课堂教学实践。成果展示:(2011.5)收集研究资料。
五、实验过程:
1、理论学习:集体学习《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等理论书籍,树立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表观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的全新教育理念。认真阅读音乐教育杂志,《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从中吸取同行们宝贵重的教学经验,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课堂教学:每周指定一位教师围绕研究课题上研讨课,6位音乐老师总共上了6节研讨齐课。分别针对不同的侧重点时行教学研讨,王紫老师上的一节二年级唱歌课《小燕子》注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音乐听觉的训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演表现歌曲,合作创新环节中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处理或改动一下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李佳佳老师上的一节二年级唱歌《请你唱个歌吧》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情境学习法、节奏学习法„„,让多数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方法,也在“演”环节中创设环境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张月老师上的一节一年级唱歌课《两只小象》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教材,学科综合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不仅学唱了歌曲,还介绍了有关大象的知识,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丰富了教学内容。
3、小组研讨:上了研讨课后,大家就集中研讨教学中反应出的问题,例如:还组学生表现的机会时,如何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了,那就是要注重平时对学生学习习惯,音乐课堂常规的培养,当提供学习方法让学习自由选择时,部分学生会显得不足无措,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怎么办?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
六、研究成果:
1、制定了自主学习歌曲的学习模式:
听(歌曲感受,激发兴趣)—想(情感交流,理解歌曲)—唱(词曲自学,鼓励帮助)—演(合作创新,表现歌曲)。
2、操作程序:
(1)听(歌曲感受,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主要是对音乐美感的初级感爱,让学生通过聆听带来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印象。
(2)想(情感交流,理解歌曲)
强导学生交流对歌词内容的看法和歌唱情绪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简单的分析音乐作品,理解歌曲内容。
(3)唱(词曲自学,鼓励帮助)
提供多种学唱方法(拍节奏、哼旋律、律动等距,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善长的方法学唱歌曲,无论学会哪一句都可以,(示意)与大家分亨,有困难找老师帮助,最后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视唱歌谱,让乐谱成为学习的工具,为唱准歌曲服务。
(4)演(合作创新,表现歌曲)
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风格(变换形式演唱,情境表演,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歌曲做创造性的变化(改编歌词,添加引子和尾声)在这些艺术创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现能力。
3、模式特征:
(1)民主性: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就必须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欣赏学生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的才能。
(2)感受性:自主学习歌曲的过程必须立足于听,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参与性:自主学习歌曲模式强调教师必须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能与到音乐活中与音乐融为一体。
(4)自主性:自主学习歌曲模式强调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选择合本人学唱歌曲的方式学习,主动地探导、领悟、体验音乐,教师只是适时的加以指导。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角而不是观从,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和评委。
(5)实践性:自主学习歌曲的教学不再是理性化和学术化的,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的掌握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4、教学策略:
(1)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歌曲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情感交流,学唱歌曲还是创作表演活动,都是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是自主学习歌曲的基础。
(2)强调面向全体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歌曲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歌曲亨受,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绪,所以,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主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
(3)鼓励音乐创新:
创造性是自主学习的最高体现,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最佳艺术表现创造性的表现歌曲,并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发表自己的评价,让学生在这些艺术创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识字能力;语文教学;低年级学生
一.前言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投入,耐心指导,培养学生独自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乐意识字,轻松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加入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把识字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识字,在识字过程中感受其乐趣[1]。然而,识字本身是相对枯燥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可以使学生乐意接受新的知识,对学习识字积极热情。学生一旦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求知、主动识字,并在识字中产生快乐的情绪。要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就要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的集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是老师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通过图画方式,进行生字的教学,例如,“山”、“水”等可以利用山水的图案向学生展示,然后告诉学生要学的生字就是“山”和“水”。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增添学生识字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足且好奇心强,在进行生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相关的生字以谜语或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例如,在学习“朋”字时,可以编成谜语“两个月字肩并肩”,这样让学生觉得新奇又容易理解,从而使他们产生识字的兴趣。
三.寻找多种识字方法
最常见的识字方法是教学生学生念新的生字,然后释义,最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就让他们抄一遍又一遍。这样的方法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导致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老师要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老师可以以儿歌的形式进行生字教学,例如:学生学习“一、人、大、天、夫、夹、来”等这几个生字,老师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头就是夫,夫字两点夹夹牢,夹子站好来来来”。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易快速的区别并掌握形似的生字。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卡通动画形式进行教学,在卡通人物身上标注要学到的生字,学生容易被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吸引,自然也会注意到卡通人物身上的生字。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激起学生对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探索欲望[2]。
四.结合周围环境识字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无处不存在语文,语文不仅存在于课本,它还存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有语文就有汉字,因此,汉字与生活是息息相关,普遍存在的,老师要转变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扩大认字范围[3]。学校的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行为守则等都是认字的素材,老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资源认字。大部分低年级学生爱看动画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字幕,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如有不懂可以向家长提问,这样,不断的听,不断的看,不认识的字就从陌生到有印象,再到认识的过程,看动画片既可以让学生得到娱乐,同时又让学生接触新的生字,巩固个已学过的生字。老师可以让学生记下垃圾箱上关于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商店外的宣传广告、街上发的传单,还有零食包装上的文字等生字,然后设计成卡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卡片上画上图画,还可以给卡片着上喜欢的颜色,把自己记下的生字写在卡片上,然后夹在课本里,学生每次翻开课本的时候,看到卡片上的字,可以加深印象。这样,认识的字也会越来越多,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换卡片,一起探讨学习。
五.举办学生识字活动
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举办一些小型的识字活动。如“我是识字能手”、“生字猜猜猜”等活动。大部分低年级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老师举办这样的活动,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踊跃参加,为了能让自己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最佳的状态,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学习生字,不断的学习新的生字,巩固练习已学过的生字,直到自己熟练掌握。老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表彰大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安慰和鼓励[4]。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识字,争取在下一次的比赛中表现更优秀,有利于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的培养。老师也可以举办“识字交流会”,让识字能力较好的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与同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生字,然后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上讲台把自己新认识的生字教给全班同学,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寻找识字的方法,对学习识字热情。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首先要把枯燥的识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予以相应的鼓励或表扬。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寻求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乐意识字,同时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扩大识字的范围,最后,老师可以通过举办多种识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勇于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励益飞.引领孩子走进“奇妙绚丽的大王国”――谈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培 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83
[2].卢小卿.引·扶·放——谈低年级学生高效识字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 文.2015,(18):52
[3].张绍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41
【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09-28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10-30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06-15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0-16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阶段总结06-20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9-2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10-13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