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往昔,岁月如歌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难忘往昔,岁月如歌(推荐10篇)

难忘往昔,岁月如歌 篇1

岁月,有点缠绵,有点静好,有点姹紫嫣红,又有点简单素白。那一点酸,一点甜,一点苦,一点辣,一点咸,都成了岁月的味道,生活的调料。悄悄滑落的是岁月的痕迹,人们,只在蓦然回眸中,捻花,微笑,感叹岁月依然静好。

01

灯火阑珊处,有喜有忧

岁月如梭,人生苦短,匆匆穿过狭隘的隧道,粉饰而来,简单而去,交替的面孔,不变的仅是记忆。

更深了的往事,作别岁月,浮萍散去,落花余温未尽,泛黄了的初窗,久违的人,难忘的事,风来,风去,听风数雨,也只待回味。

无数次擦肩,无数次回眸,有些歌声,打马而过,有些花朵,幸福了一把。人生如戏,戏里戏外,各自演绎着精彩。

陌上行一遭,花香时,悄然无声间,也曾醉了尘埃。灯火阑珊处,打捞的仅是记忆的碎片,拼接不出完整的结局,总是有人欢喜,有人烦忧。

02

红尘一梦,情难忘

或许你有过太多美好的往昔,有过太多的留恋。曾经你有过太多的辉煌,依然会在眼前浮现。依旧会在梦里相见,恋恋不舍、纠结于心!

红尘一梦情难放,岁月如歌爱难忘,月影阑珊情难收,爱似轻歌吟朦胧。

日夜相思情多少,梦里相约似莲藕。夜已深深,隔岸相望,梦的渡口,牵念摇曳,犹如三千溺水,无存掬起。

不管距离有多远,无论岁月怎样变迁,对你的思恋从未搁浅。今生,感谢有你,陪我度过那些快乐难忘的日子,只希望在缘分的天空下,心的里程一路相伴。如昔的思念,柔情深种,今夜,你是否也把我轻轻忆起?是否也和我一样依窗无语,满怀柔情红尘难,真情所依爱难忘。

03

告别,是为了另一场戏更好的开始!

人生没有偶然的相遇,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劫难。有的人来到你身边是为了帮助你,给你温暖;有的.人是注定来伤害你,给你劫难。

但不管在人生旅途的路上你遇见谁,他们都是你该遇见的人,我们都要心存感恩,毕竟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他默默的陪你走过了那一程,静静的陪你走过了那一段。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不知有多少人曾陪伴在我们的身边,给予过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爱护和帮助;

更深往昔,作别岁月,微笑漫过一次次关闭的门楣,简单着,亦从容着,告白情深,落一笔忘记,随心而动,随意而行,在随风而逝的光阴中央,深刻一个独特的自己!

每一段留不住的岁月,都有一个忘不掉的故事。

难忘曾经,难忘我们一起的那些岁月,

难忘往昔,岁月如歌 篇2

忘不了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北京城, 刘丽君, 这个纤弱而倔强的女子背负重托, 白天四处“疯跑”找相关部门跑刊号、办手续, 疲惫不堪;深夜伏案准备材料, 彻夜不眠。

忘不了在国家某单位的办事大厅, 因“非典”而拉起的长长的隔离线外, 刘丽君孤独而执着地从早晨八点一直站到傍晚, 只为能早些拿到相关申批材料。

忘不了刘丽君拖着僵直的双腿, 伸出双手艰难地越过隔离线去取审批材料时那浮上眼角的笑意, 隔离线内的工作人员却因感动润湿了双眼。

忘不了刘丽君到处求人协调办公地址、设备, 恳请亲朋好友帮忙筹措资金, 不知多少次, 她整天滴水未进, 最后她的家人把她隔离开了……

2003年8月18日, 是《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 《中国总会计师》创刊号华丽呈现,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自此, 一石激起千层浪, 浩瀚的传媒海洋又多了一朵生性倔强、活力四射的浪花,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扬帆起航!

忆往昔“社交”岁月稠 篇3

一款名为Timehop的应用便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服务:用户订阅后,每天就会收到一份整合了去年的今天用户在Facebook、Twitter、Fousquare、Instagram 等服务上留下的痕迹,供用户回忆去年此时的自己。

或许人们认为网络社区中保存着自己留下的所有信息,只要想翻随时都能看到。但不少人每天都会发两、三条信息,而这些信息分布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之中,大多没有规律可循,这会引起思维混乱,感觉什么都回忆到了却又什么都没记起来。实际上,个体主动地去回忆过去,远比不上被展现在眼前的一个小事物触动起回忆来得更加温馨和有趣。因此将回忆固定在“去年的今天”这一特定节点上,反而能让人沉浸在回忆之中,而不是费脑子去寻找回忆。

目前这个应用存在于外国,但在社交网络突飞猛进的中国,这个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老牌的社交网站来讲,用户留下的信息量足够多,时间跨度足够大,那么通过触动用户在自己网站上的回忆,便是一条增加用户粘性的有效之道。而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将此“回忆”以更加触及心灵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单能让用户满意,更蕴涵着无限商机。

——萧遥

岁月苍老了容颜,爱一如往昔 篇4

在你的心中,有没有住着这样一群人:偷偷地把垃圾放到你的帽子里;把你的书页用钉子全部钉起来;在你必经之路,偷藏起来,然后,“哦~”吓你一跳;在你的板凳上粘满胶水。。

《老男孩》这不网络短片给了我这样一个坐在桌前怀想这样一群人的机会。筷子兄弟这样一对老男孩突然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苍老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苍老,对生活的热爱是不会随着苍老而褪去的。正如我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岁月苍老了容颜,爱一如往昔。

片头是一些恶搞的场景,也许被认为糟糕,但其实只是我们过去有过的经历的夸张而已。肖大宝唱着《小芳》,正如过去的我们唱着《小薇》片中不男不女的顾客,没品位俗气的评委。。看似糟糕,却向我们传递着过去的记忆以及现实的无奈。片尾的《老男孩》中唱道:“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过去生活在同一学校的孩子们又在哪里呢?爱好跳舞的王小帅成了理发师,与当年那个暗恋他的胖女生结为夫妻。肖大宝也不再唱歌了,成了婚庆主持强颜欢笑。他们共同喜欢的女生如今嫁给了肖大宝手下的小弟,成了富婆!片尾的人们呢?工作狂?在家忍受暴力?街头买烤串?漂泊?。。。看到这些,我像片尾的人们一样潸然泪下。

他们站在舞台上,并不是为了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而是告诉人们,也许他们老了,不再年轻,却一样有梦想,一样不甘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人!

有人说,看到这短片只有70后,和80后有同感吧!可是90后的我难道就没有吗?岁月这种东西,也许年轻的我们真的无法体会,无法像70,80后那样在画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回忆着过去的种种辛酸,但是我想说:有些事,只要经历了,就会懂得,年龄并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

年轻气盛的她跟我说我想成为一名设计师,可是不久前她辍学了,听说在亲戚的网吧里帮忙。他说:“我要好好干,真的!”可是他失踪了,听说在学厨师,学木匠?她说:“我好后悔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念不进去,工作,可是工资太低,上班好累!”当我听到这些事,这些话,看到昔日的这些人,我只能默不作声!因为物是人非,因为我们已经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但是,亲爱的你们,也许你们说话的语气变了,也许你的模样变了,也许你真的终究不是以前的你,但是我们相聚时,说说以前的故事,说说过去你我的梦想,我们是否还会形同陌路呢?不,我们会对过去的岁月陷入良久的沉思,然后破涕一笑,开怀畅饮。。。

某天,一位老同学说:“大家都变了,我也变了,只是我的人生如此平凡,你们的人生应该会很美好吧!哪像我。。。”我微笑着对她说:“是的,我们都变了,但是在你记忆中的我们是不会变的!如果累了,就想想过去的梦想,这些鲜活的记忆会让你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过,我们不要去管别人的人生如何的美好!谁又能保证十年后的你不是一个富人呢?”

我有一些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拿着自己的画板,到湖边写生,我梦想有一天在我的别墅旁有一块属于我的花园,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拿着相机,坐着火车一直向西,去寻找别样的风采,可是等待我的又是怎样的将来?

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忙碌不停地日子。岁月就这样一日一日地冲淡着我们。但请记住:“岁月苍老了容颜,爱一如往昔。”

片尾说:“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随时间而褪色,反而更加珍贵!”

难忘往昔,岁月如歌 篇5

绿树红花,虫鸣鸟叫,在这个缤纷的春天,我们的校园有着梦一般的俏丽,而我们在这俏丽中不仅感叹生活之多么美好!岁月如梭,我党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这一喜庆的日子,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鼓舞和鞭策,翻开历史这部长卷,里面所记录的点点滴滴,无疑是对我党的肯定和鞭策,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令人为之振奋,令人信心倍增!

翻开中国近代史,160多年前,西方列强撞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杀抢夺。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从农民起义到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能改变中国的现状。1921年7月,星星之火开始点燃,就在浙江嘉兴的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了巨龙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拨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巨大旗帜,带领着亿万祖国国民走向幸福的彼岸,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长久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残暴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害深重的中国国民带来了光明和愿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最终于1949年取得了全国解放。

在那个时代,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的好汉,击碎了无数无价的生命,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而如今,在这个时代,无数的现代好汉依旧继承着革命先烈的精良传统,我们看到了祖国的腾飞!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而是继续带领中华儿女建设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国民迸发出空前的建设热情,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壮大生命力,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较的。在短短20多年里,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系统和国民经济系统,为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这段过程,可以看出党为实现“为国民谋幸福”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多么刚强和充满信心。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完成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代。党以宏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奋斗为纲”的毛病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履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重大决策,吹响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博得了国民群众的广泛支撑和拥护。

尤其是1978年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国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克服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涌现的艰苦和风险。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党和国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们能够感受到党的关怀。“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一条古训,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最考验一个国家实力的时候就是灾难降临的时候,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成功地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美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历史实践再一次充分证明,党为实现“为国民谋幸福”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始终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为国民谋幸福”的共产主义信仰毫不动摇。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党的那份真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开始实行。国家的富强靠我们一代代人通过学习去扩充知识,通过知识去武装自我。对教育的重视也让我们这些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利益,正是因为党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所以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就应该更加努力,争取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的栋梁。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教育。

一叶扁舟,一支划桨,就在中华民族遭遇湍急的洪流时,就在九十年前,就在嘉兴的一艘船上,就在一个紧急转移的会议上,一头沉睡已久的雄狮苏醒了,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的荣辱,承托了四万万人的得失,带领着中国人民应对每一次的湍急,引导着中国人民跨越每一次的障碍,指引着中国人民

迈进每一步的成功。九十周年,九十周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一个长寿老人由生到死一生的时间,也是一个民族由衰到盛的时间。这九十周年,党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各种共产党执政的利益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渗透进来。九十周年,看似两个简单的数字,而书写的却是党的骄傲,中国的辉煌!

忆往昔峥嵘岁月 展今朝党员风采 篇6

——浅谈“为人民服务”

早在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行动宗旨。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不能为人民服务,就没有人民的信赖,没有人民的信赖,执政者的政权就会岌岌可危。从古至今的历史,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就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信赖、支持之上。中国共产党要长久执政,就不能离开“为人民服务”这一行动宗旨。一个政党,如果脱离了人民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无基之厦。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口号,宗旨也不能束之高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就具体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自成立以来,各代率领集体及成千上万的党员都为这一党的宗旨写下了良多可歌可泣的篇章。第一代率领集体中,毛泽东忠厚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本人生平为人民服务历尽艰险、呕心沥血,他的一家六口更是为革命献出生命;作为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周恩来总理生平鞠躬尽瘁,抚育良多烈士儿女却没留下自己的骨血,为新中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没给自己留下分文遗产;第二代率领集体中,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充分体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心愿;以江泽民为中心的第三代率领集体形成了“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把实践党的宗旨提高到新高度;新一代率领集体提出一系列惠农政策,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赞誉。此外,从革命战争时代,更有成千上万的党员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党的宗旨。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如果以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二是我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趁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得各种各样得诱惑,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任何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是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首先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 就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 毛泽东同志指出: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共产党同志在阐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和任务时指出: “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 只有两句话,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其次为人民服务必须切实加强世界观改造。我们不能放弃了世界观改造, 放松了党性修养。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不重视世界观改造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问题, 而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立起来,有些人虽然口头上讲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心理想的却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于是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滋生了。我们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服务。

最后为人民服务必须有谋事、干事、成事的能力。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不可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挑战难度明显增加,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具备解决各种复杂矛盾,推动事业发展的本领。在学好我们应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培养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长河中看清本质, 从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中把握趋势的本领,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素质, 善于抓学习。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我们党的历史, 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和自觉运用这三个规律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具有科学判断形势,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驾驭以后我们生活工作中所要要面对的复杂局面,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岁月苍老了容颜,爱一如往昔 篇7

第一天很平静地过去,第二天,又是一支,然后是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怒放的野生玫瑰每天出现在眼前,像是一封封热切而羞涩的情书。

一个月后,她倚在窗边,纯白的纱织窗帘缓缓飘动。她看到了那个送花的人。

少年是骑着单车来的,普通的卡其色工作套装,眼神直接,额角上有薄薄的水雾。是汗呢?还是清晨玫瑰盛开之地弥漫的雾气?她攥着窗帘,没来由地紧张起来。

少年下了车,将别在衣角的玫瑰摘下来插入信箱,动作干净而熟练。她默默看着整个过程,她看见少年结束了所有动作走向单车,突然想出声叫他。但是,没等她叫,少年突然回了头。

他们的目光一瞬间对上了,谁都没有移开。少年突然笑了,如她想象的那样,眼中盛满朝霞。

她在那一瞬间爱上了这个少年。

少年依旧每天带着玫瑰前来,女孩依旧每天在窗后等待。有时少年对她展颜一笑,总令她失了神。她暗暗许愿,等到少年的花送到100支,她就走下楼对他说:“我嫁给你好吗?”

她把每朵花的花瓣摘下来晒干保存。她想着等到第100支送來,她可以用这些花制成枕芯,陪伴自己和爱人一个个甜蜜的夜晚。

女孩继续着她漫长而幸福的等待。第97支、第98支、第99支——幸福戛然而止。

第100支玫瑰该到的那天,男孩没有来。

那天下雨,风很大。或者他的车坏了,又或者那天他的玫瑰园一夜枯萎——总之他没有来。

然后,一个晴朗的清晨,路口再次出现了单车的影子。

来的不是他,是一个陌生的邮差。

“那个男孩怎么没有来?”

邮差不明所以地挠着头,仍然是卡其色工作套装:“啊,他辞职了。”

最终,她还是不知道那个乘着晨光出现在窗外的少年是谁,他的姓名,他会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自己的名字……她想知道的所有事情,全部失去了追踪的痕迹。

是我不必要的矜持将一切推向了无可挽回——她这样悲痛地想。

她很后悔,决定不再理会什么第100支玫瑰。她要一直等,等少年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这次一定不会有任何犹豫——我嫁给你好吗?一定要说出来!

流光易逝。女孩终生未嫁,垂垂老矣——她仍在思念那个少年。

她死了。她的富足与曾经的美貌使她的葬礼成为这个城市轰动一时的新闻,同时,她和少年的故事也渐渐传播开来。

这一天,一家人早上起来,吵吵嚷嚷地做早餐、洗漱、吃饭。老奶奶冲老爷爷喊:“你怎么总戴错我的假牙!”

孙子们在桌子周围围坐一圈,儿子女儿忙着化妆看报纸,最年长的孙女涂着指甲油说:“喂,你们知道最近死的那个女人……”

餐桌上没几个人在听,指甲油涂出去染到手上,她看着碰到自己手臂的爷爷,皱起眉,转头对父母扬声道:“爸、妈,你们到底什么时候带爷爷去看病,他总是手脚不稳,把我的指甲油都碰歪了。”

老爷爷手脚一直在颤。

他患了帕金森综合症。连嘴也在颤,话也说不清,只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事实上,他想说:“我当年也曾给人送过玫瑰。虽然那些玫瑰是老板前一天夜市里卖剩下的。我一户一户挨着送,最后一户住着一个女孩,人长得漂亮,应该也蛮有钱——不比你们讲的那个女人差到哪儿去!”

他靠坐在椅子上,略眯起双眼,神情恍惚,像是沉浸在某个遥远的梦境里。

“我送了很多天——如果不是你们太奶奶那天拉我去相亲不得已请了一天假,结果被老板解雇了,也许早就超过100支了……”

餐桌前依旧喧闹不堪,没有人听到他在说什么。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窗丝丝缕缕地泻满客厅,微风羞怯地掀起窗帘一角,又仿佛被客厅里的喧闹惊吓到,慌乱溜走了。

他却恍然看到那个倚在窗前的女子,含羞带怯,似一朵半开半闭的玫瑰,馥郁芬芳,清晰如昨。昔日的少年突然笑了,如当年一般,眼中盛满朝霞……

有好久好久,我没看到一架飞机了。或许根本视而不见吧!大多数的日子里,我靠在藤椅上仰头看天。晴天时看透莹的碧色,阴天时看沉沉黑云急速逝去。

年纪大了,也忙了大半辈子,只有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吧。但我总感到强烈的寂寥,尤其是上午全家外出,整个屋子只剩下我和寂静清冷。

“爸,您年纪大了,应该做些有益健康的积极事儿,运动啦、种种花啦、养养鸟什么的,不要整天坐着沉思。”儿子这样劝我。

我能做什么呢?提不起劲儿了。瞪着天,找寻飞机时,却想起了妻。那仿佛,是前世的事了……

那年我们都很年轻,我和她同班,她并不是一个才华洋溢出类拔萃的女孩,而是很安静。偶然一次联谊,大伙儿一块儿出去走走。那天天气相当晴朗,蓦地,不知什么地方冒出了一声:“飞机!”稚嫩的童音,大概是远处的小孩子吧!却发现她忽然一震,抬头伸手一兜,握住了什么,伸拳向我,这个离她最近的人。

“打我一下!”她说。虽是疑惑,但基于同学的礼貌,我还是拍了一下。

然后,出乎我意料的,她把手里的东西吃了下去。“传说,只要看到飞机,抓住它,请别人打一下你握有的手再吃下去,抓满一百架,愿望就会实现!”她的眼睛映着湖蓝天色,如水般清澈明透。

刹那间我觉得她好小,像清晨一枝含露的梨花,带着混沌初始天地乍分的小孩般无邪。

我们从此相识。

婚后,她清丽纯真如昔,依然抓飞机许愿。初时,我爱读她许愿时眼中的欢愉期待,及脸上漾开的盈盈笑意,爱帮她找寻天空的翅膀,爱她在吃下去后问“几架了”。我愿把她玲珑的愿望捧在掌心。

后来,孩子出世,我不再帮她找飞机了。我认为母亲必须要有母亲的娴雅稳重。

孩子上小学时,有一回全家出游,她兴致勃勃地握拳。“打我一下!”当时我正在开车,不知怎地厌烦起来:“够了,你多大了,还玩小朋友的把戏?孩子大了,你也要学着长大一点,独立些,稳重成熟些,少女情怀总是诗的年龄早就过去了。”

她轻轻把拳着的手张开,凝望着掌心。那一次郊游,她多半沉默着。

前年,她住院了。床位靠窗,她时常凝视着窗外的蓝天。

一天,我正在看报,猛地一只拳伸到我面前,我大骇,心忽地一抽!她仰着期盼的眼神望着我。多久远的事了?自从那次郊游后,再也没看过她抓飞机,我舍不得出口,轻拍一下。

“几架了?”我柔声问道。“86。”她的声音微弱如丝,但眼神闪了一下,恢复从前晶莹清澈的光采。“帮我抓满100架,好不好?”她细声说。数不尽的愧疚亏歉在心底升起,我把多少想说的话压下,吐出一声“好”。但毕竟窗子太小,一方天空能找到多少架飞机呢?

还差8架时,她就走了……

好久以来,我痴痴望天,为什么我不许她抓飞机许愿?伤害一颗纯真如孩的心是我所乐意的吗?这是一种期待,一种盼望。生活中有了带来希望的飞机,意义也就不一样了啊!曾仰头望天,天除了美丽,更有闪亮的梦想在……

忽然,一架飞机滑行而来。轻轻地,我抓住了它,自己拍自己一下。第一架!

天空,蓝得像她的眼睛,纯真而清澈。

忆往昔峥嵘岁月 展未来任重道远 篇8

展未来任重道远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将走进火红的七月。她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她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她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 中国共产党。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了九十年来风雨飘摇的岁月。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击碎了许多无价的生命辉煌,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gèn gǔ wèi yǒu)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rén rén zhì shì)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流金的“七月”,燃情的“七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月”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感动着。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雷锋的精神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雷锋的名字与点点滴滴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连在一起,雷锋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词,雷锋成了为人民服务最闪光的符号。他圆圆的笑脸同五星红旗下的晴朗连在一起,他二十二岁的年龄同中国永恒的青春连在一起。

光辉的“七月”,绚丽的“七月”,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为铺就强国之路,几代中华儿女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在困难面前,有铁人王进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有抗洪勇士李向群;有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有顶天立地的人、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共产党宣言汇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

在我们长江海事通信,众多默默无闻的党员同志,爱岗敬业,公正廉洁,热爱本职工作,将“七月”厚望转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他们时刻牢记入党誓词,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在平凡的岗位履行着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庄重承诺。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gèngǔ-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难忘往昔,岁月如歌 篇9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传”的特点和写法。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写法。

3、积累名人事例,丰富写作素材。

【学习重点】

1、学习选材为中心服务的写作原则。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结构文章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从传主众多的人生事例中选取写作传记的典型材料。

【学习课时】

5课时

【学习步骤】

1902 年,入本村私垫读书。之后在韶山附近多处私塾读书。并从事田间劳动。他不喜欢读经书,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

1907~1908 年十四岁 ~ 十五岁

停学在家务农。白天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间替父亲记账。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常常读到深夜。这期间,从表兄文运昌处借

湖南饥民暴动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杀。毛泽东和同学们对这件事议论多日。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了一些书,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读了这些书,开阔了视野,萌发了爱国思想,激起恢复学业的愿望。

1910 年十七岁

这个时期,毛泽东读了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

离家入县城“新学”,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1911 年 18 岁

到长沙读中学,法令,是谋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让我们民众获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我们民众正担心不公布这些法令,或者公布后担心这些法令不产生效力,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政府和国民互相维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即使想要我们信任(法令),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就如商鞅与秦国民众之间(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却恰恰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运用徙木立信的办法)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

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试着翻阅一下我国四千多年的记载,寻求那些利国福民的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5)《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 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6)《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7)《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此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也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8)《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本词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9)《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我失去了深受自己宠爱的妻子杨开慧你失去了你的丈夫柳直荀,杨柳二人的英魂轻轻飘向深广的长空。试问吴刚天上有什么?吴刚捧出了月宫特有的桂花酒。

寂寞的嫦娥也喜笑颜开,舒展起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青天为烈士的忠魂翩翩起舞。忽然听到凡间传来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激动泪流,天地有感而人间大雨倾盆。

该词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原本是一首“悼亡”词,诗人却使之升华成为一曲忠魂颂。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词的最后混合着无限悲伤与欢喜的热泪!是超凡脱俗的热泪!一字一句领略雄浑苍茫的景象,感染。乐天达观、笑看风云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进入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10)《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11)《七古·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是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写的一首言志诗。毛泽东从偏僻的韶山来到地处繁华闹市的新式学校东山小学,同学中大多是富家阔少,衣着讲究,举止文雅。而毛泽东通常是身着破旧的短衣和裤子,且来自外乡,年龄也比其他同学大6岁。这个“新来的乡巴佬”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嘲笑和蔑视。但这种自卑不但没有使他沮丧,却更加激发了他宏伟的抱负和奋发向上的勇气。(12)《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该词是毛泽东1959年离开家乡32年 又回故里所做的一首七律。此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13)七古·(残句)1916年冬

难忘往昔,岁月如歌 篇1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怯懦(nuò)

笃信(dǔ)..蹩脚(pié)负债累累(lěi)..B.窥探(kuī)揶揄(yú)..怂恿(sǒnɡ)硕果累累(léi)..C.提防(tí)膳宿(shàn)..摒弃(bìnɡ)嗷嗷待哺(bǔ)..D.蕴藉(jí)裨将(pí)..裨益(bì)声名狼藉(jí)解析:A项,“蹩”应读“bié”;C项,“提”应读“dī”;D项,“蕴藉”中的“藉”应读“jiè”。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堕落

把柄

饷银

尧舜 B.薪奉

辨论

屈膝

煽动 C.记账

诏喻

招募

通辑 D.祷告

峰火

贩卖

灼烁

解析:B项,“奉”应为“俸”,“辨”应为“辩”;C项,“喻”应为“谕”,“辑”应为“缉”;D项,“峰”应为“烽”。答案:A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蜡梅,暗香,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C.钟爱 D.喜爱 纷纷扬扬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浮动 飘动 飘动

犹如 好像 犹如

解析:“喜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适用对象是人或物;“钟爱”指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对象是人。语境中说的是梅花,用“喜爱”更确切。“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或形容规模、气势盛大。语境中说的是雪花, 用“纷纷扬扬”更确切。“浮动”指漂浮移动,侧重主动;“飘动”指(随风等)摆动,侧重于被动。语境中说的是花香,用“浮动”更确切。“犹如”“好像”均为比喻词,二者大多数时候可以互换。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访美期间,善用平和的语言,能巧妙化解尴尬,多次引经据典,表现得温文尔雅,被美国民众赞为绅士。

....B.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C.现在在许多鉴宝类节目上,收藏者对专家关于藏品的历史传承莫可名状,张嘴就问值多少钱,真有些买珠还椟的意味。

....D.莫言说,“现实生活当中不断发现新的事件依然在刺激着我,也经常让我怒发冲冠,这些都是写作的动力”。

解析:“莫可名状”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描述的意思。而句意是收藏者只关心藏品的价钱,不关心藏品的历史传承,与语境不符,应改为“漠不关心”。答案:C 5.(2014·课标全国高考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利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解析:A项,搭配不当。“理论”与“得到实施”搭配不当。B项,暗换主语。整句的主语是“他”,而“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的主语是“《子夜》”。D项,语序不当。“所”应放在“带来”前。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斯诺传略

王 铎 埃德加·斯诺,生于1905年的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从小,他的父亲就要他“子承父业”,但是性格坚毅的斯诺,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

多少年后,斯诺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九岁就开始帮人把包件从斯诺印刷公司送到报馆去,报馆那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物的中心是一间宽大的生气蓬勃的记者工作室,在那里,我从远处深深地敬慕那些编辑们。”童年时代的这些见闻,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数年之后,他毅然从美国中西部的出生地远涉重洋,在中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中,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

还在童年的暑假期间,他开始对旅行发生了兴趣。斯诺回忆说:“搭乘鲍勃的新型旅行车进行一次探险,我因为把随身所带的钱花光了,只得流浪回家。不过,要不是在那年夏天我亲眼看到了太平洋,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如此坚定地下决心要航海跨越这个大洋。要不是像流浪汉那样搭乘货车游荡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岸边,穿越过费瑟河峡谷和科罗拉多大峡谷,我还不会那么早就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不会那么早就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那年秋天,他回到学校之后,在《悲惨世界》一书中发现了某些外国人物,使他想起那次夏季探险中遇到并产生好感的一些工人和失业者(体面人物心中的“流浪汉”)。斯诺说:“是雨果为我打开了一个思想意识和各种重大道德政治问题的陌生的新世界,并且把我卷进了一个遥远而又轰轰烈烈的历史时代中去。只是到了现在,我才理解,读书可以代替旅行,是仅次于实践的人生第二最佳乐趣。我的早期游荡生涯及其影响,对于我的生活方式来说,可能比我所受的全部正规教育起到的作用还要大。”

斯诺的“生活方式”是全球性的。他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懂得许多国家的人民和思想,他也认识贫富之间、权势者和卑贱者之间的一些关系。中国和中国革命,对斯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928年他到达中国之后,一留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间,他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他为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种种划时代的问题所吸引。当他认清了这场革命,并看到革命已经起来,即将成为历史上最不寻常、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震撼世界的事件之一时,作为一个人和一名记者,他听到了召唤。

1928年,斯诺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第一次来到中国。7月初他到达上海,由人陪同用半年多的时间沿铁路线旅行采访。在南京,斯诺游览了明城墙和中山陵。正是这次旅行,使斯诺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有了确切的了解,亲身体验了腐败与堕落,看到了许多地区的贫困与落后,看到了灾荒与饿殍。斯诺后来说,这次旅行是他关注中国命运的“觉醒点”。

1933至1938年间,斯诺担任了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他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直到1941年,斯诺才离开生活了13年的中国,返回美国。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持续时间均较长。在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两国互相敌视,几乎没有美国人能进入中国的那一段非常时期,斯诺能数次访华,确实是格外引人注目的礼遇,显然这是由于他与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与友谊。这与《西行漫记》向世界介绍红军,宣传陕北根据地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斯诺也遭受到很大的压力。1951年,中国政府领导人就曾邀请斯诺旧地重游,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显然无法成行。直到1959年,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于次年得以实现。

斯诺也是一位著名摄影家。1930年,斯诺在登临泰山时,就拍摄了不少风光照片。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红军根据地首次接受外国人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地以外的人能看到这些照片是很不容易的,今天看来也还是十分珍贵的。除了自己拍摄外,斯诺还获得允许,翻拍了经过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红军被迫从中国东南部的江西苏区撤退到陕西新根据地之前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西行漫记》因此集中收录了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共领导人的图片,以及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的照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虽然当时和后来陕北根据地的其他摄影师拍摄了一大批珍贵照片,但由斯诺拍摄的这些照片无疑更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斯诺一生共写了11部著作,大多是长篇纪实和新闻报道类的。内容多数是根据在中国采访而来。斯诺1972年2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郊区埃辛斯村去世,两天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斯诺病重时,中国派出医疗小组,专程飞赴日内瓦为他治疗。斯诺在临逝世前,曾收到了白宫邀请他作为“总统特使”到中国访问的信,他拒绝了。临终时,他还不忘中国。他说:“我热爱中国。”并留下遗嘱,要求把自己的一半骨灰安放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斯诺去世后,他的夫人把他的一半骨灰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个小花园中。斯诺以他的笔粉碎了“赤匪神话”,赢得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尊重。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斯诺为中国所做的一切,他说:“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中美)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个人。”毛泽东在唁电中称:“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2、3、4段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揭示了斯诺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的思想基础,对后文叙述他与中国的关系起到烘托作用。

B.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用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也有翻拍的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还有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图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

C.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其中一次是在中国政府领导人发出邀请后的第十个年头上,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D.中国和中国革命促进了斯诺的成长和发展,斯诺也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和中国革命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E.传记结尾引用毛泽东的话,高度概括了斯诺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可或缺。解析:A项,无“烘托”作用;B项,陈述不当,原文并未表明《西行漫记》中有斯诺翻拍的经过长征残存下来的资料照片;E项,“不可或缺”绝对化。答案:CD 7.从斯诺的生活经历来看,形成他的全球性的“生活方式”的基础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在2~4段。第2段主要说明童年时代的报馆的见闻,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第3段主要说明童年的暑假旅行使他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第4段主要说明《悲惨世界》对他的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①童年时报馆的见闻,使他产生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慕,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②童年暑假期间的旅行经历,使他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丰富多彩,坚定地下决心要航海跨越太平洋。③在《悲惨世界》一书中发现了某些外国人物,使他想起一些工人和失业者(体面人物心中的“流浪汉”)。打开了一个思想意识和各种重大道德政治问题的陌生的新世界,卷进了一个遥远而又轰轰烈烈的历史时代中。

8.对斯诺与中国的关系的叙述,表现出了他对中国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全面归纳。

解析:本题的答题范围在5~10段。答题时可按照总分结构作答。有的要点可直接从文中提取,而有的要点需要整合概括。第5段可提取“他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第6段主要表现他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关注中国命运;第7、8段主要表现他不惧压力,维护与中国的友谊;由第10段最后两句说明他热爱中国,还要把骨灰安放在中国,可见他对中国的感情。

参考答案:热爱中国。①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②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③关注中国命运;④支持中国革命;⑤不惧压力,维护与中国的友谊;⑥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

9.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请你就这两种精神中的一种,结合这篇传记,阐明你的观点。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意分析,国际主义侧重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互助;共产主义侧重为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参考答案:(1)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思想,它要求无产阶级坚持国际团结,相互支持,相互援助。斯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没有意识形态的偏见,怀着对中国人民苦难的同情,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事迹,体现的就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当今,每当世界其他国家遇到一些重大灾难,中国作为一个勇于担当的大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

(2)共产主义精神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献身的精神,它要求我们要像斯诺那样胸怀远大的理想,要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像杨善洲那样先人后己、大公无私,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努力奋斗。

三、语言运用 10.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现在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诗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然是诗词朗诵会的结束语,自然要有激情,要具有号召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毛泽东的诗词时要选择那些激昂、具有教育意义的句子。

参考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两种途径:①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②降低对自我的期望。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提升幸福感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③是富豪④有自己的焦虑,⑤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其他的富豪。因此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①

上一篇:作文指导_选材教师下一篇:民警家属座谈会家属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