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健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卫生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学前教育的国家性指导文件。在百度搜索上《指南》一出来在一周内的查询量就达到了4010万次,到现在已经到不能用数据统计了,但是大家也可以百度一下,像我们一个个领域来学习来讨论的真的不多,接到任务时我也试图百度健康领域的心得,但是结果几乎为零!只能靠自己钻进去学习,然后领域组同仁提出建议、反复修改、现在我就来谈谈学习《指南》中健康领域的一些体会,说是体会不如用更贴切的语言:共同学习、探讨,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更多的意见与建议。

打开《指南》看到正文,第一个领域就是健康,健康领域放在各领域的首要位置,就能看得出健康的重要性,《指南》中写道:“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健康领域着重强调了三点: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这从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还要注意提醒幼儿养成正确的体态,每年为幼儿进行体检。

这些参考数据是人民物质生活大发展之后幼儿成长的一个新标准。在这个标准的衡量下,现代幼儿的身高与体重就有了一个参考值,教师们可以根据这个标准适时对幼儿进行成长发育判断,从而使孩子成长的数据变得更客观、真实。

再如:在动作发展中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学习与发展目标”对幼儿“动作发展”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又如:《指南》为幼儿设定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比如要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要多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挑食。对孩子们最喜欢看的电视,提出3-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

建议孩子看电视要离电视3米远,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指南》中的这些数据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操作性。它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指南》中这些清晰的数据有助于帮助我们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二、对当下大家关注的心理健康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在身心状况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中各年龄段都有很多涉及幼儿的情绪管理,如:4-5岁幼儿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比如在我们工作中常常发现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若没有找到倾诉的对象,他们可能会一直隐藏在心中,当时控制掩饰自己的情感,等见到亲人以后才会表达他们的情绪,通过这种情绪的表达方式他们以期得到对方的回应与分享,并进而得到他们的安慰。说到这里,我们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朋友,成为他们信任的人,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将自己的情绪抒发出来,教师才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心理的发展,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干预和指导。

在《<指南>解读》中特别介绍了以沙盘游戏区角的设置为例来说明一下教师如何设立适合幼儿身心状况发展的区角活动。沙盘游戏被广泛应用于幼儿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

沙盘游戏不仅是幼儿心理问题的一种检测工具,同时更是一种治疗手段,对幼儿评价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注重幼儿地方发展性。

三、对民间游戏、球类游戏的推崇

在动作发展目标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对各年龄都对球类游戏有目标,如:3-4岁能双手向上抛球,4-5岁能自抛自接球,5-6岁能连续拍球,在精细动作训练的游戏介绍中也特别提及了球类游戏。

卫生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妥善处理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改善收入质量的关系, 建设稳固财政。过去的十多年, 陕西省地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 主要得益于石油、煤炭交替量增价升以及建筑和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随着经济转型加速, 能源产业面临节能减排和市场需求放缓的双重约束, 高增长受阻;建筑和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时期也已成为历史。去年以来, 陕西省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趋势十分明显, 进入了中速增长的新阶段。对此, 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 积极应对。一是千方百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这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但我省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 陕北经济转型升级, 关中各市特别是西安以及陕南发展势头强劲, 加上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文化旅游等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是有财源支撑的。二是注重提高收入质量。要从过去片面重视收入规模, 向既重收入规模又重质量转变, 要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同时, 要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整合和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 “拨改投”等方式, 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不折不扣落实好已出台的各类税费优惠政策, 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促进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基地, 努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加快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抓住新兴技术、新兴业态、新的需求, 积极培育和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夯实财源基础。此外, 要抢抓中央存量债务置换、新发债券的政策机遇, 加快建设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妥善处理“简政放权”与“下移财力”的关系, 建设民生财政。一是科学界定财政作用边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财政该管的一定管住管好, 不该管的坚决放手给市场和社会, 避免大包大揽。要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二是加大对民生的支持力度。要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不动摇, 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 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 让三秦父老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三是改善民生要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四是逐步加大省对县区转移支付力度。要加大对贫困县、乡镇、社区、农村的倾斜力度, 建立财力向下倾斜的常态机制, 做实乡镇财政。同时, 市县也要建立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制度, 不折不扣将中省转移支付落实到财力最薄弱的乡镇、社区、农村, 努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三、妥善处理盘活财政支出存量和用好增量的关系, 建设效率财政。一是盘活存量资金。理财重点要从重视增量向重视盘活存量转变。要按照“清理沉淀、整合专项、压缩一般、保证重点”原则, 对中省出台的民生政策和个人必保支出, 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予以保障;对其他一般性专项资金, 打破基数, 有保有压、有增有减。改变“基数加增长”的资金分配模式, 推行“零基预算”。二是加强项目库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 并实行年度滚动管理, 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公开制度。三是创新投入方式。对涉及农民、居民等民生个人补贴类资金, 要继续完善和推行“一卡通”发放, 确保及时兑现;对项目类资金, 要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 实行资本金注入支持国有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拨改股”支持中小企业等竞争性行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实行绩效考评。对农业、扶贫、社保、水利等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卫生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篇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为幼儿教育指出了具体的、可行的方向。它体现着国家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指南》和《纲要》相结合,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随后还有“教育建议”。“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幼儿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为一线幼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幼儿教师实践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最主要的感悟是;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努力顺应天真好奇的天性,让幼儿发现快乐

1、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走路时喜欢踢一个小瓶子,幼儿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满足幼儿的这种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快乐成长。

2、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这时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批评,而要积极加以引导。引导幼儿怎样看、怎样模、怎样想,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受快乐

《指南》提出“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个陌生地方,能否较好地跨出这一步,我们幼儿老师是关键。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有爱心,要把幼儿看作自己的孩子,让幼儿感到老师就是亲人;我们幼儿老师要有耐心,对幼儿无意犯的小错误,不要过多批评,要向他们讲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幼儿生活或学习中的小进步,要有具体的表扬,不能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老师真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满足。

(三)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幼儿体会快乐

《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小塑造幼儿宽容的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

1.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幼儿教师要多对幼儿表扬。例如:有一次教幼儿画苹果,我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他们画画。一开始,多数幼儿画得有点像西瓜,我没有批评他们,说:“你们画得很好,真棒!你们再仔细看一看,再画一遍。会画得更好!”这样,我越表扬,幼儿画得越认真。我认为表扬幼儿“画得好”最重要,因为表扬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引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

2、要培养幼儿的宽容心。

要从小就培养幼儿的宽容心理。我在教学中,教育幼儿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如:自己想玩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时,那么就应该等一下,或者有礼貌地去和人家商量,而不能强夺强要;教育幼儿多帮助其他人,让幼儿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来,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和田的农村,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例如,有的家长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我在幼儿教学中的做法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 QQ、微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与我们幼儿老师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要求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要求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教师的待遇现在是提高了不少,可教师的地方依然没有提高多少。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局部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防止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多用心去看看周围的事物,尝试着去做做不同的事情。当我们个体困扰,可以观观群体,比较能让人产生落差,比较更能让人寻回平衡。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看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自己的身心沉浸下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我们自己的生活…。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

三,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

学习体会

方才林

xx老师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调适教师心理压力》的讲座中讲述到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还是一个空缺,有关的实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亟需关注。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

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

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专家处理;

社会支持系统;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调和教师自身的调适。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

通过本次学习,我知道了一些我们教师自身存在很多不知道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社会变迁和教育革新使部分教师不适应、社会期望与现实差距使教师心理困惑、多重角色冲突使教师无所适从。

教育的原因:教师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超负荷工作量和琐碎事务工作的束缚、学校组织结构与评价体系的制约、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报

个体原因 :主要是生物学因素、人格因素、心理防御机制。

二、教师心理调节与维护

(一)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育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师观念体系的核心是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个性的人: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系统的人:用系

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看待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今天的培训内容是团体心理辅导,从没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我感到漠然,不知团体心理辅导是啥东西?然而通过今天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使我豁然开朗,收益菲浅,学到了不少知识。

本次培训,我在培训的课程与对象、课程学习四种观念、团队辅导的动力要求与教学原则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培训中,我们通过找另一半、小组展示、内外圈交流等活动及游戏,去积极的参与并认真体验感知,并在规则中互相认真的倾听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鸣,感受对方的心声,了解其情况,认真完成培训的目标任务,去提升相关的能力。

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时间,体验的活动也不多,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些体验中收获颇丰。尤其是像我们一样战斗在第一线的班主任来说,面对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任务艰巨。此次培训,我认为在班主任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两点:

一、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有策略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才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

2、老师虽然学过一些教育心理学,但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却是处理乏力。只有不断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教师还应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要积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二、时刻关注并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

2、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3、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通过班队会课,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当然,短暂的学习时间,肤浅的认识,还不足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有幸听到x省煤矿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芳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和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卫生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篇7

1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意义

约翰逊兄弟曾说过,“教师只需要创设学习条件,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现有的认知结构来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从中建构出意义, 然后保存到长时记忆中,而长时记忆里的内容对进一步的加工和可能的再次建构,是保持开放的”。说明了自主学习方法对学生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体育教学论中,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中,自主学习则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更加应该了解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所发挥的好处。总的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主动确立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学习状态,反思和调整学习进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方式[2]。

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最突出的有四大特点:第一,自主性特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听教师传授学习内容,而是自主动手和动脑去探索,学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第二,独立性特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体能和技能情况去制定自己的个人目标,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第三,创造性特点:学生在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能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并有创造性地解决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能动性特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进行体育活动学习,这些自主学习所具有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得了教师们的肯定。

教师运用“自主学习”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时,要有效地把握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心理动因,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与参与体育学习,热衷于表现自己,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运用“自主学习”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育教师运用“自主学习”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时,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主要内容,学生的练习为体育活动的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最终的目标。教师在具体运用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 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情况,创设不同问题情境,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学练的要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取得结果,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当中要灵活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每一位学生自己创设的想法都能得到实现。

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使用的, 它一般是在每个单元学习阶段的后半部分2~3次课,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后才使用的。“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但它也绝不是“放羊式”的教学,它强调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统一。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通过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自由创造选择活动的内容环境,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是锻炼学生品质的好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合作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意义

约翰逊兄弟曾说过,“所有的教育都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离开了人际互动,就没有教育。”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早在《学记》中就有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到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中,更加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合理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合作学习”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学习方式[2]。

合作学习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归纳起来一共有5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即每个成员都要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负责,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第二,明确个人责任:在每个小组成员中,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学习的整体情况。 第三,掌握社交技能:在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第四, 开展小组自评:为了保持小组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及时的学习评价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混合编组:在组建合作学习时,一般用异质分组的形式,以保证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帮助和相互讨论,从而达到人人都能进步的教学宗旨。

体育教师运用合作学习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要注意教学评价方法的使用,使小组成员做到,在组内成员之间要“比学赶帮”,组间之间还要形成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使成员组内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学,共同探讨运动技术问题,技术好的学生主动充当“小教师”角色,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习,使基础差的学习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力争赶上技术好的同学,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技能发展。

合作学习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体育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法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注意成员组之间的相互探究和相互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学会”转变成“会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师要合理运用合作学习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同时还应注意提升处理学生组内出现的分歧等问题,使合作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使体育与健康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3探究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意义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与学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学习,是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从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和情境出发,以近似研究的方式来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并相应地提高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学习方式[3]。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说明体育教师合理运用探究学习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启发性。

探究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归纳起来一共有4个特点: 第一,问题性特点:探究学习一般是从创设各种运动技术问题开始,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活动。第二,实践性特点: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实践活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体育,重视探究经验的获得。第三,开放性特点:在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学习是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它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和所掌握的经验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追求结论的统一性。第四、创造性特点:探究学习的过程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不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对新的情况做出价值判断、改造和经验组合。

探究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投入程度,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比起常规学习,更易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它能调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我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难题。

4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体育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形,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传授的间接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学习目标不够清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引发的体育教学的改革,使体育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体操科”到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到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题。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时,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学生学习的指导,若体育教师只研究体育的教学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提高。

健康、快乐、学习 篇8

关键词:心理;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方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认识和态度。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爱学习的人生态度是现代小学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目前,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过程中、家庭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困扰着现代的小学生,例如:社会上出现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思想,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等等,一些偏激的思想充斥在小学生的周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如果长时期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但是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解决,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融入相关的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心理干预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结合点

心理干预主要是针对小学生思想、观点上存在的疑惑进行有效解答,从而纠正小学生错误的思想和观点。目前,小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上很多的课外兴趣班,在暑假、寒假还有各种各样的预科班,造成一些小学生存在很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了一些孩子具有多动症等问题,这也显现心理干预在小学阶段的必要性。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正确的道德品质,在这点上,思想品德与心理干预正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两个方面,思想品德是正面引导为主,出现思想问题的小学生需要有心理干预作为辅导,有效纠正其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两者之间只是在方法上有一些区别,但是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健康的道德观、快乐的人生态度、热爱学习的思想情操。

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一些不健康的道德观点和思想让小学生接触到,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现代的小学生心理问题融合着思想道德问题,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二、心理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程的措施

心理干预与思想品德有效融合不仅需要有结合点,更需要有融合剂,这种融合剂是使小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育形式的措施,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

1.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

我们开展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是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同样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程之中,也是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种气氛融洽的环境中,才能使小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心中的不解讲出来,才能有效梳理他们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找到问题根源,解开他们心中的疑惑。教师的和蔼可亲,同学之间的包容豁达是一个融洽的氛围,有助于心理教育的有效介入。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心理教育有效融合的手段

小学品德教育有较多的创新手段,例如:导学法,可以用一些中国好人的实例说一说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任务案例法,提出一些观点和社会现象,让学生分析、探讨,甚至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将学生的观点一一展现出来,实现对学生内心思想的表达,有效促进学生对内心疑惑的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积极性,是开展有效心理教育的一种手段。

3.交流沟通是心理干预的主要方式

小学生出现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直接影响小学生在社会交融中的问题。一些家庭的突然变故、学习压力的增大等都会引起小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直接造成他们出现心理疾病,利用小学品德课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作为教师,要主动接触小学生,把传统的品德说教变成师生之间的游戏,面对面地交流,使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感受到集体温暖、友爱,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也要倡导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这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尽快融入集体之中。

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成人复杂的思想和道德标准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接收到这些信息之后,他们变得不快乐,不知道学习的意义。这种不快乐的原因很复杂,是心理对成人思想道德标准的不解,是心理对成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困惑。心理问题交融着品德问题,将心理干预融入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之中,不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快乐的人生态度、热爱学习的思想情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销售人员谈判技巧分析下一篇:说课稿 四年级美术《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