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学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精选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 篇1

由于我一直都比较热忱心理学这一名词,所以从初中以来都希望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但由于初高中生们都还不够开放和成熟,所以想要具体了解好多这方面的知识是很困难的,也不敢在他们面前流露太多这方面的疑问,否则迟早会会看成是一个怪胎。就是因为之前的种种以至于让现在的我不得不发自内心的称赞大学里的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公共选修课了。

记得从这堂课开课以来,老师所讲的课程都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再加上刘老师本人讲课也挺风趣的,所以挺喜欢这门课的。在上过的所有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自我认识和大学生的爱情观。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去哪里?”当老师问我们这句话时,不难想象我们的回答——我是某某、我来自哪里哪里、我要去哪里哪里。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定我们的答案,而是给我们看了一则武林外传里的视频,看完视频的我们才深深的意识到这一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深刻意义我们都无法揣测。同时通过视频我们才真真的意识到名字仅仅是我们身份的代名词而已,它根本不代表我具体是谁。通过学习这一课程让我明白了:在这个浑浊的社会里,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要认清自己是谁,不要盲目的去追寻那些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浑浊社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以致于淹没导致死亡。

大学生谈恋爱可以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甚至可以说是值得提倡的事,但它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原则可寻的。大学生谈恋爱始终要坚持爱情三要素:激情、亲密、承诺。了解只有激情、承诺没有亲密的是闪婚,只有亲密、承诺没有激情的是伴侣,只有激情的爱情是迷恋,只有亲密的爱情是喜欢,没有承诺的爱情是空爱。在恋爱期间约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爱人面前的语言和穿着要得体——双方都不能过多的、无理的要求对方为自己做一些过分的事,同时也不能过分的干涉对方的人际关系,要妥善的处理与对方朋友们的关系,彼此不能去攀比,要多多的去发现自己爱人的优点。女生在约会中应该穿得比较保守一点,这样才不会给男方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是一种自爱的表现。在大学里恋爱不能保证每对都能成功的,所以分手是他们面对的巨大困难。老师曾给我们说过我们学校有个大四的师兄因为女朋友要和他分手,他不能接受这样的打击,后果就是他在寝室的厕所里上吊自杀了。类似的种种已经是数不胜数了,什么自残、跳河、上吊、吃安眠药……在此我想奉劝那些同胞们这样做没必要啊,不值得,生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给的不是爱人给的,生活是靠我们自己活的,不是说没有了谁我就活不了的。当我们在谈恋爱前就应该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分手是为了更多的选择。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 篇2

嬉学心理, 是一种游戏般地对待学习和学校生活的心理过程, 它表现为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缺乏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 缺乏理智和自制力, 以个人好恶、 兴趣以至情绪的好坏来决定是否学习和学习的深度。 有嬉学心理的学生其行为常常表现为幼稚性、 随意性和无序性的特点。

嬉学心理的产生, 与学习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嬉学行为大量的出现在部分初一学生的身上突出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中小学因其课程的设置、 师资条件、 教学设施等要素的不同, 也因各自的教育对象和管理方式上的差异, 造成管理上的错位是产生学生嬉学心理的主要因素。

初一学生面对的是中学教师集体, 专业性较强的中学教师不可能有小学教师那么多的接触每个学生的时间, 甚至班主任工作也远不如小学那样的细腻; 每位中学任课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习惯, 与小学时长期的在一两个老师指导下学习的情景有了很大的区别; 初一学生独立自觉的学习意识不强, 加上中学教师对学生的监控督促作用也比小学减弱了许多等等, 这些差异和错位会在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形成 “解放感”。 产生中学 “疏于管理” 的错误印象, 把积存已久的被束缚住的玩耍的天性一股脑儿的随意挥洒出来, 这就是嬉学。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骤然间增多的学习科目使得刚刚告别小学生活的学生目不暇接, 感到严重的不适应。他们学习困难, 力不从心, 又缺乏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压力过大反而使他们放弃, 于是过剩的精力便被不适当的转移到非学习的活动中去, 形成嬉学。 嬉学是面对学习困难无力克服而产生的退化行为。 许多有嬉学心理的学生的行为常表现出幼稚型的特点, 原因就在于此。

上述两种情况是互相影响渗透并交织在一起的。 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具有更强烈的 “解放感”, “解放感” 越强的学生也就越容易成为学习困难生。 两种情况反映出一个事实: 即嬉学心理实际上产生于对学习环境转换的不适应。 对于处于少年期的初中学生来讲, 只要存在着学习环境的转换, 也就有产生嬉学心理的可能。 这也就是有嬉学心理的学生不惟在初一, 而且在其他年级也偶有发现的原因所在。

嬉学心理的产生, 又与比较宽裕的家庭条件和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关。 据我们了解, 有嬉学心理的学生家庭生活一般都比较富裕, 而且几乎都是独生子。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中, 成为家庭的中心。习惯了 “小皇帝” 的生活方式, 习惯了 “以我为中心” 去思考问题, 习惯了随心所欲的处世行事, 家庭教育和管理上的不当又使他们不能正视困难, 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嬉学心理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的特点以及对待困难的退缩态度正是这种习惯和性格的反应。

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 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些学生过多过早的接触了社会上的阴暗面, 受到了来自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不健康风气的浸染。 他们错读人生, 把不良风气的影响作为初识世界的感受, 表现出一种又似天真又与他们身份不相符的无拘无束、无所顾忌。 缺乏严肃和认真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嬉学心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滋生出来的, 是学生错误幼稚的生活和学习态度的表现。

上面列举了三条产生嬉学心理的土壤, 除了家庭条件有些差异外, 学习环境的转换、 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所有初中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 但这种问题并没有使每一个人都产生嬉学心理, 比如说, 市区学校就比郊区学校好得多; 重点学校也许就没有这种问题。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将这几类学校的生源构成、 所在社区的背景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水平作一个大致的比较。

郊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仍为农业户, 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为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学生有升学之路并无就业之忧, 因而家长对孩子的升学要求、 孩子自身的升学愿望并不十分强烈,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上, 以为教育是选拔教育、精英教育。 这种认识当然会引导出一些学生的刻苦勤奋、 努力拼搏, 但也会使一些升学无望或不愿意升学的学生在那种进退自如的生存状态下采取一种不思进取、 无所追求的学习态度, 并逐渐发展成为嬉学心理。 这样看来, 嬉学心理的产生又是与应试教育的误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市区学生的生存状态要紧张得多。沉重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使得他们的家长、 老师以及亲属从不同的角度努力的强化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升学意识。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可能有过嬉学心理, 但那行为表现远不如郊区学生显得那么从容。 他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宣泄自己的情感, 他们或者吃力地跟上学习的队伍, 或者迅速地走向厌学的深渊。 重点学校不存在嬉学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学习态度、 心理素质比普通校学生好得多。

嬉学心理是初中学生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突出体现了处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过渡性和动荡性的心理特征, 集中反映了学生幼稚与成熟、 冲动与理智的矛盾。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 它们的自主意识、自我意识强烈, 他们渴望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 “成熟”, 却常因夸张的表现而暴露自己的幼稚, 他们有了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愿望和努力, 却常因拒绝别人的指导和帮助走向不知如何生活的境地, 他们渴望与别人平等交往, 却常因角色错扮而显露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初中学生精力旺盛、 热情奔放, 情绪极易波动。 但因其理智较差, 自控能力不强, 所以行为表现常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 因而也呈现出不稳定和动荡的特点。 嬉学行为的种种心理表现就是这种特点的展示和表露。

嬉学不是厌学, 它并没有丧失对学习特别是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它是在骤然增多的课程中作浮光掠影的浏览, 根据自己的兴趣、 理解和感受作粗浅短暂的停留。 它对学校生活依然有着一种天真、 鲜活的向往和感受。只不过这种感受过于肤浅, 这种向往不能持久。 嬉学不是厌学, 它没有厌学所表现出来的那么沉重、 深刻的心理体验。 它是一种情绪波澜, 无牵无挂、 无羁无绊, 天真地看待学习和活动, 寻求一种随心所欲的欢畅和乐趣。嬉学不是厌学, 它不像厌学那么孤独沉闷。 它常互相感染, 三五成群制造一片快乐的空间。 因此, 厌学常是个体的, 而嬉学则是群体的。

但是, 嬉学却会引起厌学。 实际上, 对于许多学生来讲, 嬉学是厌学的前奏, 厌学是嬉学的归宿。 当学校的纪律显示出威力, 从而使无拘无束的身心受到约束压抑时, 当陌生新鲜的中学生活开始变得熟悉而感到厌倦时, 当由于嬉学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增多, 进入学生角色又感到力不从心时……便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初中学生的嬉学心理及其支配下的嬉学行为。笔者以为, 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工作可做:

第一, 要加强教育。 包括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 纪律教育等, 也包括挫折教育、 磨难教育等。 正面教育要选择教育方式与时机;挫折教育、 磨难教育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 把握好 “度”。

第二, 要注意研究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衔接问题。 探讨由小学管理向中学管理的平稳过渡的途径与方法, 减少管理错位, 避免出现某些管理环节的空当。 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将管理建立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第三, 积极推动素质教育, 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质, 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吸引消化学生过剩的精力。

第四, 加强和改善家长学校的工作, 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的典型, 改善学校办学环境, 建立能与学校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家庭教育机制。 构建学校、 家庭、 社会 “三结合”教育网络。

突破中学生学数学的心理障碍 篇3

依赖心理

中学生学数学。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和创造的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部分学习意志薄弱的学生还会产生“离教现象”。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内不专心昕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想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个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一方面,它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的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到同学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对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学数学的偏重结论心理。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那么如何克服中学生学数学的心理障碍,从而进行有效学习呢?

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首先,是对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其次,是对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最后,是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组织好有效的周练。我校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是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为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特长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有效的学习方法

突出一个“勤”字。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手勤”(动手多实践,多做题,做到“题不离手”),从而达到“听懂-会做-做对-快速做对”的要求。

做到“三个一遍”。上课认真听一遍,下课动手做一遍,考试前把难题和易错题浏览一遍。

重视“四个一本”。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考试的主要依据;记好一本笔记——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面拓宽:记好一本学习病历即错题集。

坚持预习、复习与总结。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感悟得到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复习是为了巩固,是为了和遗忘做斗争;总结是为了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较难的知识与题目,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及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坚持做题认真、仔细。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学生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是形成了马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

毅力是学习成功的法宝

学习毅力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数学学习总是伴随着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学难度的加深,尤其是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综合性都大幅度提高,因而难免对有些数学概念不能当堂消化,做题时碰到不会的题目也是再平常不过。这时一定要反复请教老师或同学,直到完全明白为止。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零”,但事实上,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其实很多题目开始时都觉得是难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题的不断攻克,后来回头看会发现,曾经的难题都变成了容易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 篇4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水平,根据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的安排。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现将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2016学学年参加体质测试人数614人,合格率为85.44%。依据评分标准,我校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略落后与满城区平均水平,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尤其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方面表现的较差。此外,从测试中来看,学生的运动能力普遍比较差,表现在平常训练不够系统、运动姿势的准确性、肢体的协调能力和运动的意志力等方面。

测试项目: 《标准》测试项目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等3个方面6项指标。

结果分析:

1、运动能力下降 据测试的数据显示,我校学生运动能力较差,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使学生们对运动产生了畏惧心理,减少了活动量,也导致了身体素质的下降。

2、劳动减少,体能下降 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占了不容忽视的地位。人类的劳动活动大大减少,造成体能下降。再则,生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

“小皇帝”时代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仗着祖父辈及父母的宠爱,连家务的边都摸不到,缺乏了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期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娇气的性格,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意识使其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如上种种,使之学生体质下降。

3、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 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

总体来说,依据评分标准,测试结果的显示为今后的教学重点指明了方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薄弱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

针对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我想体育教学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予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广播体操、跳绳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课间充满了新鲜感,避免了拖沓、疲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保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各项保障措施。各项体育活动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要有完善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体育重在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抓好广播体操,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好体育运动会。制定健康目标,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5、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力量训练,提高学生力量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 篇5

优质教学

广州大学2018年心理学考研学硕参考书目

广州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有哪呢?同学们在复习时又该掌握哪些重点呢?下面让博仁考研老师为同学们详解广州大学2018年心理学考研学硕参考书目,为同学们的复习添砖加瓦。

一、广州大学心理学简介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于2001年7月正式组建,由广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电教中心,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教育技术学系,原广州大学电教中心,华南建设学院(西院)电教中心等单位合并成立。

学院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办学单位,办学历史悠久、科研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

学院下设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教育学(特殊教育)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1238人。现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2人;教育硕士、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在职硕士研究生255人。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有两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科拥有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1个、广州市协同创新平台1个、与台湾屏东大学联合建设教育政策研究中心1个。心理学科拥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学院还拥有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心理学、教育学),广州市精品课程1门(现代教育技术);校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摄影技术)。

二、广州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参考书目

广州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的参考书目如下:

1、《心理学史》,叶浩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

4、《心理测量》,金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心理与教育统计》,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注:2018年招生信息一般在2017年9月左右发布,所以对于备考2018年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们来说,现阶段的复习可以参考2017年学校发布的招生信息。

以上就是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广州大学2018年心理学考研参考书,大家记得收藏哦!同学们,2018年心理学考研大幕已经拉开,你还在等什么呢?大家有任何关于心理学考研的问题可以咨询 第 1 页

被学员誉为“最信得过、最值得上”的辅导班

博仁考研官方网站。

大田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篇6

(2014下——2015上)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师生心理需要,提供优质科学服务”为宗旨,通过联班制,实行“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工作方针,面向全校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具体目标

七年级: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学;培养学校、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初步学会休闲;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八年级: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学会正确对待学习成功与失败,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自弃,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学会休闲,学会交往,克服青春期的心理困扰,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九年级: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毕业升学考试过程中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三、主要工作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兼职人员。

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心语室”,包括心理接待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测量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档案室和心理活动室等。其功能为:

心理接待室:负责接待前来咨询的个体,并预约咨询时间。心理咨询有个规定,必须先行约定再进行咨询。

心理阅览室:摆放一些心理学书籍供师生们阅读。

心理档案室:用以存放各年级、各班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试资料和个案分析资料。

心理咨询室:个体咨询的地方。

心理活动室:提供团体辅导和为教师们进行音乐放松。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从新生入学开始,做好学生心理调查,并在入学后的每个学期做跟踪测试,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

教师在注意保密的前提下,可调阅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级鉴定后,由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学生进行咨询、引导

和帮助。

3.加快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1)利用学校宣传栏,介绍心理咨询的概念、对象、意义、内容和工作形式等内容,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

(2)发动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宣传心理咨询的必要性,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积极寻求心理咨询。

(3)与有关部门协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校园广播站和板报形式,或专门开辟心理咨询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四、辅导途径

1.团体辅导

目标: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最大的困扰,使他们在温暖的团体中得到关注与支持。

措施: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找出学生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每个年级针对突出问题成立专门的团体小组,进行团体辅导。每个小组每个星期一次团体活动,由心理教师组织。活动采用自愿原则,即班主任根据问卷找到具有某个心理问题的学生,私下问其参加愿意。不愿意的个体可转为个体辅导。地点设在心理活动室。

2.个体辅导

目标:解开心结,让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措施:心语室在正常上课时间向学生和老师开放,由心理咨询老师坐班,耐心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老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做好来访者记录,为来访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并跟踪调查,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如重度抑郁的学生,做好咨询的转介工作。

3.音乐放松

目标:让教师疲惫的心身好好放松一下。

措施:在心理活动室播放对各种不良情绪有安抚作用的音乐,如忧郁时播放《忧郁圆舞》,急躁可播放《鞑靼人的舞蹈》。

4.结合年级实际,协助班主任教师开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目标:提供符合我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课案,供各班主任选用。

措施:针对每个主年级学生所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主题,提供课案在学校网络资源中共享。同时,各位老师有需要可以与心理教师联系,获取相关心理课件以配合教育。

5.成立学生心理社团。

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每个同学身上,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在金实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措施:每班选拔一个擅长心理沟通的学生,做学生心理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协助老师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

学生心理辅导员实行月汇报制度,定期讨论,定期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 篇7

本研究对526名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采取班级发放形式如期收回问卷526份, 问卷回收率为100%。经统计分析后, 其中有效问卷共518份, 问卷有效率为98.5%。此外, 还与其中5人, 分别进行了座谈。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已由传统封闭转向公开, 恋爱意愿由微弱转向强烈。大学新生对爱与被爱的需求加强, 学校和老师对此必须足够重视, 对这种逐渐增强的需要应加强教育和引导。

一、大学新生的恋爱特点

主要显现在两个层面:现象特点和心理特点。

1. 现象特点表现为大学新生恋爱的普遍化

最近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武汉三角路中学, 对该校450名高一、高二的学生做了一项关于恋爱的调查, 结果显示, 40%的学生正在恋爱或者曾经恋爱过。高中生如今再也不是谈“爱”色变了, 老师家长在孩子不影响学习为前提的条件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 态度也由坚决反对转向了逐步默认。由此促成大学新生恋爱现象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普遍化, 这也正和此次调研结果相契合。此外在普遍化的现象特点之下还有两种典型情况: (1) 进入大学后, 延续高中恋情, 异地恋占极大的比重。 (2) 进入大学前, 就有强烈意愿要在进入大学后开展恋情。入学后, 盲目、急速地开展恋爱, 通常易出现恋爱关系脆弱化趋势。

2. 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

(1) 依赖心理。由于现当代大学新生独生子女多, 习惯被呵护与关爱, 而潜在的孤独感却是与生俱来的, 这样使得多数新生的恋爱动机更多是种背井离乡在外求学之后的情感寄托, 恋爱双方往往都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

(2) 寂寞心理。在大学伊始, 需要有那么一个人来倾诉自己寂寞孤独的情绪。

(3) 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身体发育正常需求的欲望, 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甚至发生校外同居、婚前性行为等情况, 完全持不负责任的态度。

(4) 从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 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以上心理特点, 导致学生的感情一开始就盲目, 随之带上了畸形的烙印。

二、大学新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特别是新生, 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本身所隐含着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性, 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已成熟, 实质上处事方式、处理问题上还是稚嫩, 现实与想象的落差使大学新生这个群体爱情观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针对上文中阐述的大学新生恋爱特点, 结合此次问卷调查、个别学生访谈, 笔者发现大学新生恋爱中问题诸多, 包括:现实传统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

现实传统问题具体表现在“速食”恋爱, 只是单纯地排解空虚寂寞, 或跟风, 因为一时兴起想恋爱而恋爱, 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思维方式问题则表现在两种倾向上, 即完美主义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完美主义倾向表现在凡事都想争个第一, 不能容忍自己或他人做事情出现差错。在爱情上, 有此倾向的个体一直坚信自己的爱情是完美无缺的, 不能接受任何造成爱情有裂痕、瑕疵的行为, 对待爱情易出现内心痛苦矛盾的情形。自我中心倾向表现为, 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通常出现矛盾时看重别人过错而忽略自身问题。原谅自己, 不原谅他人。思维方式中的这两个问题, 易使人看问题走极端。对待爱情, 大学新生应该学会欣赏残缺的美, 明白正是因为事物存在不完美, 才能给我们带来追求完美的机会。

三、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途径

真正的爱情是可以催人上进的, 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恋爱中的大学新生, 让他们端正恋爱动机, 健全恋爱心态, 强化恋爱心理, 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让爱情有一个更高更远更厚实的起点。以往学校教师对待大学生的爱情常常采取的是忽视前提教育而事后制裁的策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针对大学新生这一群体特点做出的具体研究表明, 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 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 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融入他们的氛围环境, 真正帮助大学生在面临爱情时, 正确面对和处理, 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体可从以下四种途径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探索:

1. 引导参与式教育

当代大学新生的自主意识与日俱增, 他们已不满足于呆板地接受知识, 而更多的时候希望通过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因此, 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学生其身心发展的规律, 选择贴近生活, 满足其学习、生活与思想实际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爱情教育。在爱情教育中, 将引导与参与的优势发挥至最大。照本宣科、居高临下、嘲讽训导等缺乏尊重理解与平等交流的教育, 谈不上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育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

2. 自我完善式教育

自我完善教育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还可以和同学、朋友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情感问题, 进行商议、讨论。通过同学的真实经历等, 利用朋友间的影响, 使学生能够健全强化恋爱心态:正确对待初恋、理智把握网恋、适时放弃单恋、冷静处理多角恋、客观疏导失恋等。通过自我救助, 群体互助来传播积极影响, 抵御消极影响。

3. 心理咨询式教育

爱情问题往往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涉及个人隐私, 心理咨询式教育具有专业性、民主性、宽松性、隐秘性等特点, 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 这种“柔性”方式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认为难以启齿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主动干预措施, 通过心理咨询室专家、老师, 对于已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大学新生或有错误恋爱观的大学新生进行帮助, 改变他们对待爱情的认知, 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消除心理困惑, 恢复心理健康。

4.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式教育

对于学校, 在完善心理咨询辅导教育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与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利用新媒体如QQ、人人网和微博等宣传与传播优势, 使之成为开展正确爱情观教育的一种长效载体。对于家庭, 要充分发挥好内部教育的作用, 而不是因传统保守观念制约与影响, 缺乏与孩子进行爱情相关话题的讨论、交流, 应与学校建立起“家长学校”联系制度, 发挥家庭优势引导新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爱情的关系。对于社会, 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保障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使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辨别道德界限, 使他们具有正确的爱情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激情和浪漫的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 只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 维持感情的重要性才会与日俱增。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新生努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让爱情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为爱情, 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关青.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与矫正[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3) .

[2]刘楠.大学生正确爱情观问卷调查分析[J].高教前沿, 2010 (9) .

试论如何开展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环境;注重实践;共同参与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给人们的各个方面的压力,尤其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至此心理健康在近几年来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未出校门的孩子们,心理健康状况很可能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让其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教师们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如何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呢?就以下几方面,谈谈笔者的初浅认识。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上有或这或那的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许是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们相处有些小气等等;那么班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这些人,甚至会歧视他们,那么,老师们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那么,这些孩子们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渐渐地,也许会有令人惊奇的表现:成绩好的不再骄傲,成绩差点的有了进步等等。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

四、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全书》

3、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

《变态心理》学个人感想 篇9

有幸能在这学期修读蔺老师的《变态心理学》课程,让我对变态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变态心理学是与实际生活关系很密切的一门学科,他能够让我学会辨别出一些异常心理障碍,以便及时的采取自助或助人的举措。作为一名师范生,今后即将走向教师岗位,首先个人需要学会自我觉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需要积极关注每位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适当的辅导。而通过学习《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具备了一定关于这方面的专业技能,我想,在今后的生活里,我将终身受用。

对于《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一些心理障碍极容易混淆,且有的内容较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老师用一些简单的语言,以及生动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让我们不仅记忆的快,而且更容易理解。上课过程中时不时放一些关于课程知识的录像,通过生动的影像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在通过课前发放案例的方式,让我们在学习某一障碍之前就对其有了初步的理解,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很喜欢老师每章节给我们推荐的关于某一知识点的电影,虽然有些影片已经看过,但是那时看的状态与学习《变态心理学》后再去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现在的我能够以一些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影片中某一现象的原因,同时从一些影片中学到关于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突然发现,原来观看电影有时也能学到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与应用。

关于这门课程的最后一次大作业,我们选择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主题,虽然上课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述,我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通过小组的方式查阅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我们对这一障碍有了更详细以及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课堂上也有很多小组选择了这一障碍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与分享,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又学到更多更深入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学情分析 篇10

现时的中学生,他们在心理特征方面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在争辩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他们随着生活常识与文化知识的积累,已具有一定的独特的分析、思考能力。中学二年级的学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平衡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

我校八年级有4个班,各有四十多人,是男女混合进行课堂教学,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我校长期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学生有极大的体育学习热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又具有其独立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学生心理因素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与欣赏的目光,鼓励的语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生性活泼好动,猎奇心理强,个性突出,体育活动热情高,爱表现自己,但他们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能力有限,而且自控能力差、集体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也大,同时、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容易受外界影响等。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地展示空间,还有、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他们爱上体育课,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后进生在各班级中都有存在,还有些是由于体质较弱、胆子较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这些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在体育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2)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3)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4)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上一篇:视察荆州讲话下一篇: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