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7篇)
**县是**西北部边境**县,草原文化古迹大县,也是**等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草原神石城、木斯岛冰川、红山湖、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位于**地区**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的柏油路与著名景区喀纳斯湖相通,西联哈国斋桑县,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他们的民族餐饮、服饰、民族歌舞、婚娶节庆文化等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丰韵和文化参考价值,这里有较多的文化古迹,开发文化旅游潜力巨大,这些种种的资源和**文化古迹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大对人文文化和文化古迹的开发力度,做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县的文化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取得了瞩目可喜的成绩。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县的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主要侧重于五个方面:突出一个重点;建设两个基地;打造三个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文化旅游景点。
一、突出一个重点。
重点就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东西。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心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它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10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以唤起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7位专家共同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现代文明冲击和被世人遗忘的严峻形势。宣言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起步晚,但动作大,影响大,投资力度大。我县也不例外,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较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伊犁**自治州的“**族阿依特斯”被录入。我县在现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为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取得的成绩上而应更加加倍努力,积极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4月26日)和《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18号)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全面管理。政府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旅游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要加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切实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解决突出问题。在保护的基础上,正确利用和开发,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县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两个基地。
(一)以五乡两镇为中心建立**族民俗风情文化基地。
**县的五乡两镇有**族独有的民俗活动。41个行政村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礼仪、节庆、节令并且正在形成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域文化。除已经由自治区级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外,还有许许多多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如历经九代、传承千年的**族民间舞蹈“哈熊舞”,“黑走马”等,这些民间民俗活动至今仍留存于乡村,并代代传承。此外,包括民间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应有尽有,在外人看来,**族人民
天天跳舞,月月过节,年年喜庆,一波接一波。而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已经逐渐引起全国文人墨客的重视和参与。所以,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民俗文化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从以上内容来看,这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民俗活动基地,有着建立****族民俗风情文化基地足够成熟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千万不能错失良机。
(二)以**为
中心建立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基地。
****地处中国**县与**斯坦国交界处,距**县城18公里,号称“**西北对哈第一大门”。**的柏油路与著名景区喀纳斯湖相通,西联哈国斋桑县,交通十分便利。国门景区地势平坦,草木茂盛,界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白杨、絮柳等,景色宜人,国门构成**景区独有的风景。游人来到此处观光,可清新感受到异国风光;通过**还可以清楚的看到邻近哈国斋桑县风景,斋桑县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斋桑湖,湖边沙滩与有名的库尔勒“黄金海岸”相比毫不逊色。游客既能欣赏诱人心醉的异国风光,又能领略哈国独特的亚欧交融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在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西辽曾在此设西部招讨司。公元1204年,蒙古铁木真征服乃蛮,乃蛮西迁,斡亦刺惕部崛起,本地为窝阔台封地,设尚书省、行省,公元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本地属将军治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县佐,1930年,**县佐升格为县,属阿山道管辖,1954年**隶属**地区。无论是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古道文化,还是大众教育文化以及以文学和传统书画艺术为主体的高雅文化,各种形态的民间文化,已形成多元文化基因和恒久的生命力,当属文化之乡的行列。总之,这里的交通、饮食、通讯等等已具备建立文化基地的条件。
三、打造三个文化品牌。
(一)打造“**历史古迹”文化品牌。
**县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众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森塔斯石人像以及托海阔拉斯岩画,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族人民及其先民们在草原上创造了灿烂的牧业文明,他们留在岩石上的岩画,留在荒蔓草地上的遗址及遗物记载了人类的繁衍,叙述着他们的历经沧桑,不断战胜自然、创造古代文明的过程。已发现的岩画可分为敲凿、磨刻、彩绘数种,其中敲凿画最多,盛行于青铜及铁器时代。**喀尔交牧场的克孜尔库拉地方的岩画面积较大。岩画处于悬崖陡壁之上,采用阴刻手法,题材广泛,刻有黄羊、狐狸、大头羊、骆驼、马、牛、犬、射弓箭的人物等。是人类生殖、狩猎、劳动、征战、娱乐及其他各种活动的真实纪录。加克别依特古墓:位于**县城南部,距托普铁热克乡12千米,地处拉斯特河滩,是古墓遗址,周围树木成荫,夏季风景秀丽。占地面积24平方米,高3.5米,用铁皮做成半球型墓顶,有月牙标志。加克,清官吏,死于1914年。此墓当年6月开始兴建,10月竣工,十年**中被破坏,现仅存遗址。经恩斯汗别依特古墓:位于托斯特乡政府东南9千米的一山谷内,地势平坦,四周有围墙,形如毡房(蒙古包),经恩斯汗是清末地方官吏,艾林郡王之父,王公衔,1910年去世。经恩斯汗墓建于1913年,12柱土块结构,内葬经恩斯汗公爵和其长女帕孜依。1969年秋,在**县拉斯特(什汗塔勒)挖掘渠道时发现文物,据初步考证,属1883左右蒙古亲王(**称“萨尔王”)的坟墓中的殉葬品,共22件。1986年,地区档案处拿走了一部分文物。据推测,这些由黄泥、酥油拌和,通过模范刻制出来的模块,主要内容是佛像、经幢、钱币等类物品。因为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或喇嘛教,这些物品可能是有祭祀意义的殉葬品。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遗物真正打造出了“**历史古迹”在**的文化品牌。确认历史遗留古迹,打造“**历史古迹”文化品牌,不但对丰富我县的文化内涵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全世界展示边境游牧民族文化有积极意义;不但对推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打造“**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文化品牌。
“**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尤毕是**族独有的民俗活动,其中的傩文化现象引起多方的关注。他们用舞蹈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生活特点,其中有模拟动物动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舞蹈(又称似兽舞蹈),比如熊舞(阿尤毕)刻画着狗熊的动态,黑走马(卡拉角勒哈)表现草原上骏马的矫健,还有天鹅舞、山羊舞、鹰舞等。这都是能歌善舞的**人结合牧区生活和劳动生产创造的舞蹈。“阿尤毕”当年实际上就是**在托依(聚会)时“逗乐子”的一个活动。为了制造喜庆的氛围,人们模仿熊的步态、捕食、睡觉等动作而创造了这种舞蹈,因为表演者特殊的化妆和诙谐的的动作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作为一种民间舞蹈,“阿尤毕”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是模仿动物的舞蹈,尤其是模仿哈熊。追溯**传统,狩猎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猎人过去常年游走在哈熊等猎物出没的地方,经常观察熊的各种习性特征,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为了欢庆捕猎的胜利,猎手们模仿着熊的各种动作,把狩猎的情景编成了“阿尤毕”(即哈熊舞),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阿尤毕”在形势规模上既有延续性,又有群众参与的广泛性。表演有一定的节奏和顺序,参与群众十分虔诚和踊跃,与乡村文化、生活时序紧密结合,有明显的动物模仿功能。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民族地方特色,其艺术内涵、音乐、表情、颂词、服饰、礼仪等特色鲜明。即表现了**族的文化个性,又体现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相互影响、交融的民族和谐现象。通过打造“**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品牌,可以带动当地民间传统舞蹈,**族饮食,民居等文化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可以推动**族阿依特斯文化的开发和建设。
(三)打造“自然风光度假旅游”文化品牌。
**地形地貌复杂,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乌拉斯特河谷避暑疗养度假村、草原神石城、木斯岛冰川、红山湖、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等;这些自然景点可以作为象征**县旅游文化的形象品牌,由县委、政府扩大**草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影响力、宣传力和透明度,在现有的初级规模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与周围的文化景区、文化中心点、农家园(乐)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上下连动,共同开发,点面结合,齐抓共管,真正打造出自治区较有影响的而且辐射面较广的“自然风光度假旅游”文化品牌。
四、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因素是干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没有强有力的文化旅游干部队伍那就是竹笼子里打水——一场空,根本上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目前,我县文化旅游队伍人员现状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队伍年龄过大,专业人员缺乏,现有工作人员对现代化信息知识了解度欠缺,而且专业水平不高,文字功底较底,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加上业务经费少,办公条件较差,没有室内活动场所、参观展厅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使文化工作遇到很多棘手的难于开展工作的局面和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和考虑此问题。改变调入不能调出、有编制不能进、长期有病不能退的现象,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真正把会管理、懂专业、善思考、有魄力的适用在合适的岗位上。说实话,我们的文化队伍也处于濒危状态,工作分工,任务明确,但不能按期完成。所以,我们干好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该增的增,该减的减,该上的上,该下的下,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转变,转变用人理念。
五、开发旅游景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势头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业自1986年正式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已20多年;1998年12月国家已将旅游业列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或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旅游景点(区)作为旅游吸引物,是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动机所在。旅游景点(区)所依托资源的价值大小、景点接待服务质量的高低等,直接影响着游客外出旅游过程中的整体感受。旅游景点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资源、文物、森林园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三大领域。我县可以开发的而且条件较成熟的旅游景点有**族民俗风情(熊舞阿尤毕)、边境自然景区、历史文化古迹、边陲国门观光、****跨国旅游等。根据以上景点,我县以建设五个**为主线,可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文章,要总体设计,尽快规划全县旅游线路。线路就是产品。
新时期中华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 也是一个政党战无不胜的力量所在。只有弘扬廉洁精神, 培养廉洁品质, 才能反应当代先进的文化价值观, 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中华廉洁文化建设, 重在体现它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大众特色。
一、中华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化核心, 体现了民族特色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我们可以发现, 中华廉洁文化是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脉而萌芽、逐步形成、发展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化核心的。
在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首领皋陶的“九德”中就有“简而廉”的最早记载, 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初始就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春秋时期, 经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和社会选择, 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体, 随之而来的中华廉洁文化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廉洁思想也成为儒家宣扬的重要的道德思想内容之一。儒家认为“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而“国之四维”, 即礼、义、廉、耻, 这四维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伦理和精神支柱, 并强调“廉者, 政之本也”。可见, 廉洁思想已成为儒家宣扬的重要的道德思想和为政资本。
在儒家学说发展、倡导和影响之下, 中华廉洁文化逐步成为社会公共道德的规范和准则, 并成为儒家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伦理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所在。《易》曰:“君子厚德载物。”封建士大夫追求的“三不朽”, 即“立德、立功、立言”, 其中, “立德”是第一位的。不仅如此, 道德修养还被视为治国安邦, 实现儒家理想社会的基础。儒家经典《大学》指出:“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明确地把个人道德修养与国家社会的治理结合起来, 体现了儒家治国以道德为本的主旨。在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的影响下, 中华廉洁文化的价值思想被不断丰富, 随之而来的中华廉洁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千百年来, 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 诸如不畏强暴、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等, 都反映了这种情怀。无数人物都从传统道德精神中汲取力量, 努力奋斗, 建功立业, 光照千秋。因此, 我们说, 中华廉洁文化源远流长, 迄今为止仍然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带有浓厚的民族特性, 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有力彰显。今天, 在社会转型时期, 我们民族新的价值体系就要在此基础上构建, 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度被培育和弘扬。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演化并与时俱进。
二、中国共产党人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构建, 体现了时代特色
时移势异,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型时期, 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 科技体系的变化最为迅速、强大, 而文化体系变化则较为缓慢。这就会出现一个“文化滞后”的问题。目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创造的现代文化还不够成熟、丰富、稳定, 还没有为全民族所广泛接受, 因而在市场经济和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冲击影响下, 就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信仰失序和道德失序。而社会上较严重的腐败现象与此大有关系, 因为缺乏精神信仰的人就容易变成只为利欲所驱动的虚无主义者, 就会胡作非为甚至无所作为。大量的非道德现象的滋生, 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和道德危机如影随形, 如何把仁义廉耻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建立一个令人信仰的价值体系、鼓励人人向上的社会理想和人人遵守的道德规范, 就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能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共同理想、道德原则和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价值体系, 树立正确的廉正观, 这是一个传统而崭新的命题, 是一个治国安民的恒久信条。
在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宣传部、文化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推动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 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构成时代的主题。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构建, 体现了时代特色。
三、中华廉洁文化建设是全民族道德行为的遵从文化, 体现了大众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 肩负起了中华廉洁文化建设的使命。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道德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价值为核心, 以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我们党今后仍将一如既往肩负建设中华廉洁文化的领导责任。事实亦是如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赋予了廉洁文化崭新的内涵。这些文化资源, 是新形势下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石。
廉洁文化是面向全社会、全体人民进行的全面的、全方位的廉洁教育。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 还是一种价值尺度。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确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廉洁文化观, 目的是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以中华廉洁文化为主导的道德体系能够在规范社会秩序、世风民俗乃至维护国家政治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形成了有利于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氛围。新时期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同样需要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文化的形式教育群众、启发和引导群众, 让他们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之中来, 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 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 让廉洁思想成为社会公众道德的主流, 让廉洁文化成为全民族道德行为的遵从文化和大众文化, 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
总之, 中华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在全民族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中华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化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民族道德行为的遵从文化, 因而它体现民族特色值观, 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廉洁文化,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大众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刘景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
[3]本书编写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关键词】 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大理民族医药;现状;设想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01-04
Abstract:Objective To arrang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medicinal value of research in Dali area by consulting the literature;To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thnic and folk drug industry of Dali.Method By both on-the-spot visit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on.Results Some medicinal plants in Dali area have been used in distinctive ways;With the yearly decrease of the wild medicinal pla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of Dali Autonomous Prefecture.Conclusion Our resear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ethnic drugs practicability,variety,availability and the prospect fo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think out some envisages of the ethnic drugs development,contributing an effective reference to the preserve and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medicinal resource.
Keywords:on-the-spot research;literature study;ethnic medicine;current situation of folk drugs;envisage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是一个以白族为主,多个民族集居的地方,各个民族的祖先为了生存,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卫生知识。现已整理出版了《大理中药资源志》、《云南白族医药》等专著。大理作为云南中药资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民族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实地的走访调查,较为深入的调研了几种大理州民间草医常用的民族药,以期进一步了解大理少数民族民间用药的动态和资源现状,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药,解决各种疑难杂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调查的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1.1 资料的收集 收集,整理,查阅前人所做的基础资料,包括《云南植物志》、《云南民族药志》、《云南中草药》、《大理中药资源志》、《中国民族药志》等文献,及相关县的自然地理状况、植被分布状况、植物名录、交通图、地形图等基础材料。
1.2 民间用药的调查 走访昆明中药材市场、大理金贝商贸城询问药材收购的产地来源、收购价格、市售价格、销售量等、了解药材的产地信息及资源储备量。走访云南药检所和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民族药的研究及发展的进程,药用价值信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资料基础在大理市、宾川、洱源、巍山、祥云等地设立的固定样方,经过走访当地草药农、草药材收购商、民间的草医及实地上山等途径,收集民间的偏方验方,采集药用植物标本,结合具体情况对重点药材进行筛选,了解当地民族药的资源。
1.3 文献研究 整理整合已有的植物调查和地方植物志的中药材资料,对民间常见药用资源作本草考证,概述此次走访所记载到的民族药物的研究现状,为我国民族药的挖掘,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调查结果
2.1 大理州特色药用植物
2.1.1 跌打损伤 ①大麻药 来源:大麻药(《云南中草药》),别名大豆荚,大九荚(《文山中草药》),部分地区也叫山豆根。为豆科植物丽江镰扁豆(Dolichos appendiculatus Hand.-Mazz)的干燥根,味辛、麻、性温,有毒,具有祛风活血、止血止痛,抗肿瘤等功效[1]。
化学成分研究:其根中含大麻药皂苷A,十六碳酸,二十五碳酸,尿囊素,stigmast-7,22-dien-3β-ol,stigmast-7,24-dien-3β-ol-3-o-β-D-glucoside等化合物。
此次调研发现,在大理民间主要用于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研磨撒或调敷,或浸酒。
②黑骨藤 来源:黑骨藤,大理地区又俗称黑骨头,为萝藦科植物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的干燥根或全株,味苦,辛,性凉,有毒。
化学成分研究:黑骨藤根茎中含有杠柳苷、杠柳苷元[2]、8-羟基杠柳苷元和滇红柳苷,还含有胡萝卜苷﹑熊果酸﹑北五加皮苷E等化学成分。经过药理实验表明,鲜茎皮中提取到的总苷有类似毒毛花苷G的强心作用,杠柳苷具有抗肿瘤细胞的作用。具有通经,活血,清热解毒,祛风的功效[3]。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胃痛,消化不良。
调研发现,大理民间主要用黑骨藤来治疗痨伤,内服或浸酒,外用捣碎外敷。
③见血飞 来源:见血飞(Caesalpinia cucullata)别名又叫散血飞、青椒皮、飞龙掌血,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trifolium Wright var.spinifolium(Rehd.et Wils.)Huang))的根和果实。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喜生长于低山区林中或旷地。气特异,味微苦,麻舌;性辛,温。
化学成分研究:见血飞中含有虎耳草素(Pimpinellin),飞龙掌血内酯(toddalocactone),异虎耳草素(isopimplnellin),茵芋碱(skimmianine),3-乙酰基-a-香树脂醇(3-acetyl-a-amyr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化学成分。经过对小鼠的药理实验表明,见血飞有止血作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的功效[4]。用来治疗风湿麻木,小儿风寒咳嗽,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此次调研发现,大理民间主要用来治疗骨折痨伤,外伤出血。内服:皮果研粉开水冲服;外用:捣碎敷于患处。
④追风箭 来源:追风箭(Patrinia heterophylla)别名又叫墓头回、虎牙草、摆子草、脚汗草,为败酱科败酱属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或异叶败酱的根。多年生草本,味苦,微酸,性涩,凉。
化学成分研究:追风箭中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成分,环烯醚萜苷,倍半萜烯类,倍半萜醇类,有机酸和醛,酮,醇等含氧化合物及单萜烯类成分。经过对小鼠的药理实验表明,追风箭具有抗肿瘤、抗菌、镇静和调节免疫力的作用[5]。具有清热燥湿,止血的功效。
此次调研发现民间多用追风箭作为通经活血,脚痛,四肢骨节痛的药。
⑤钻山虎 来源:钻山虎(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别名又叫单面针,山枇杷,九百锤,山椒根,单面虎。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的根。木质藤本,多生长于山地林中或地旁。气特异,味极苦;性辛,涩,温,归肝经,有小毒。
化学成分研究:钻山虎中含有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去甲基白屈菜红碱,a-别隐品碱,鹅掌楸宁,氯化光花椒碱,茵宇碱等,根中含有熊果酸,β-谷甾醇,5,8-二甲氧基-3,4-环氧呋喃香豆素,羽扇豆醇,异茴芹素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钻山虎中的茵宇碱具有镇痛解痉作用,可解除肌肉痉挛,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达到镇痛的作用[6]。有活血散瘀,续筋接骨的功效。
此次调研发现,大理民间主要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扭伤。内服:9~15g或浸酒服。
⑥紫金龙 来源:紫金龙别名又叫豌豆七,串枝莲,黑牛膝,川三七,豌豆铁打。罂粟科指叶紫堇属植物攀援指叶紫堇(Dactylicapnosscandens Hook.f.et Thoms.Hutch)的根。多年生草质藤本,生于阴湿的水沟边,低洼草地,沟谷,竹林及杂木林下。性味辛,微苦,凉;归肝,胃,肾经,有毒。
化学成分研究:紫金龙的根含右旋紫堇定(corydine),右旋海罂粟碱(glaucine),d-木兰碱,d-异紫堇丁-β-N-氧化物,d-紫堇丁-a-N-氧化物,d-紫堇丁-β-N-氧化物等化学成分[7]。藥理学实验证明紫金龙总生物碱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异紫堇丁作用于平滑肌能调节心律[8]。有消炎,镇痛,止血,降压的功效。
调研发现,大理民间用于各种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内服:或炖肉或泡酒,外用适量,根研粉撒患处。
2.1.2 抗肿瘤
①桑灵芝 来源:桑灵芝别名又叫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为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Quel.[Fomes igniarius L. ex Fr.],以子实体入药。
化学成分研究:桑灵芝中含有含落叶松蕈酸约4%(菌丝体不含落叶松蕈酸),脂肪酸、氨基酸(主要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草酸、三萜酸、芳香酸、麦角甾醇,以及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9]。味甘、苦,性寒、辛,无毒;具有活血止血,化饮,止泻的功效。
此次民间调查发现,桑灵芝被用于治疗胃癌,子宫癌等肿瘤。
②绿升麻 来源及应用:绿升麻(Cimicifuga foetida)别名又叫绿豆升麻,野黄连,绿豆三七。为毛茛科类叶升麻属植物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Hara)的全草。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山地林下,草地或沟边阴处。性味辛,微苦,平,归肺经。
化学成分研究:绿升麻中主要含有环阿屯烷型三萜类(cycloartane triterpenoids)以及色原酮类(chromones),桂皮酸类衍生物(cinnamic acid dervatives)等化合物。药理实验表明绿升麻具有抗疟原虫,抗炎,降压,镇静,解痉,抗惊厥,抗氧化,抗骨质疏松,抗变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实体小鼠实验证明,从绿升麻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具有散风热,祛风湿,透疹,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疗风湿头痛,咽喉肿痛,风湿疼痛,荨麻疹,麻疹不透,百日咳等病。内服:3~9g或适量捣碎外敷。
调研发现云南民间用绿升麻治疗胃癌,肝癌等癌症。
③鸡枞蛋 来源:鸡枞蛋[Xylarianigriper(Kl.)Sacc.]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乌灵参,地炭棍、鸡茯苓。菌丝体白色,外表褐色或黑色,为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Xylarianigripes(Kl.)Sacc.在白蚁菌圃腔中的菌核。生于温暖山坡土层较深处或河堤土坡上土栖白蚁遗弃的菌圃腔内。性味甘,平,无毒;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化学成分研究:含多糖、蛋白质及铁、锰、锡等微量元素,药理实验证明鸡枞蛋具有调节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11]。具有补气固肾,健脾除湿,安神,止血,降血压的功效。用于治疗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
调研发现云南民间用鸡枞蛋治疗胃癌,肝癌等癌症。
2.1.3 治疗风湿
白花油麻藤 来源:白花油麻藤别名又叫鲤鱼藤,血藤,火血藤,血风,在云南民间广泛叫做鸡血藤。为豆科油麻藤属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的藤茎。常绿高大藤本,生长于山地向阳处,路边,溪边。性味微苦,涩,平。
化学成分研究:白花油麻藤中含有酚性和三萜苷化合物。2,6-二甲氧基苯酚,丁香酸,香草酸,N-(E-阿魏酰基)酪胺等化合物[12]。具有通经络,强筋骨,补血等功效。用于治疗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月经不调,腰腿痛。
此次调研发现,大理民间用白花油麻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2.1.4 利尿
泽泻(猪猪草) 来源:泽泻别名又叫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多年生沼泽植物。生于沼泽边缘。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性味甘,寒,归肾、膀胱经。
化学成分研究:块茎中分出五种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酯、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一种植物甾醇、一种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还含树脂、蛋白质和多量淀粉(23%)。药理研究表明泽泻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利尿,降血压,抗脂肪肝等作用[13]。具有利尿,清湿热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等病症。
此次调研发现,泽泻是大理民间用于治疗肾炎的一味特色植物药。
2.2 大理地区民族、民间医药现状及设想
2.2.1 大理民间医药的历史和现状 文献和实地调查表明大理民间用药有其独特的渊源和用药方式。为了繁衍生息,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艰难环境抗争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医药经验,尤其是通过社会实践、宗教信仰积淀及文化相互交融等方式,逐渐认识了许多药用植物,并且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了很多重要的用药经验,对当地的各种疑难杂症具有良好的疗效。白族是聚居在大理的一支主要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医药,有自己的医药理论,在用药经验上结合了白族医药、藏医药、汉族医药、纳西族医药的特点。大理“三月街”大型民族集市自唐贞观年间就已形成,迄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向各方商贾、云游宾客展示白族医药的交易盛会。所以“理药”在南诏时期就已经驰名中外,近年出版的《大理中药资源志》为大理的特色药用植物作了系统的研究和概述,为民族医药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14]。
在大理州的很多城镇的农贸市场上都有不同规模的中草药行在经营,而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前的中药材市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①规模较小:洱源县三营镇中药材市场是洱源县乃至周边县市的中药材行业集散中心,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持续经营,只是在每年的三月份才开展贸易,并且近年来因为中药价格波动加大,很多药材经销商及当地药农已经放弃了从事中草药的经营和种植。②野生中草药资源破坏严重:重楼是云南白药气雾剂中的一味重要中药,随着该药的畅销,重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药农滥采滥挖,在野外早已难寻重楼的踪迹,这对重楼优质品种的培育将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同时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影响了一些特色中草药的生长和繁殖。③存在民族药混淆的情况:民族药独定子是云南白药配方的重要成分,因为独定子价格比较高,有些商家用麻刺根来冒充独定子;民间有些地方也混淆了大麻药和山豆根,大麻药有毒,而山豆根无毒,而这些药材流入药厂的后果令人堪忧。
2.2.2 大理州民族医药行业发展的设想
民族民间医药是各族同胞在长期的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为了维持生存,不断的与疾病恶魔做斗争所总结和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它是我国民族医药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研究价值[15]。随着人类的医药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种疾病的不断变异,民族药有不少的药物和验方对常见病、多发病有防治和特效,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更具有显著效果。研究民族医药,开发民族医药,从民族药物中发现新药,寻找新药,从民族民间医药中寻找治疗疑难杂症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藥物。大理是个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是我国主要的民族药资源产地之一,为更好地发展大理地区的民族药,提出以下设想[16]:
①重视民族医在边远民族地区对于基层民众医疗的积极作用,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当地居民积极投身于民族民间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保护好重要植物资源,收集民族民间重要的口授验方,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医药研究者进行鼓励,邀请经验丰富的民间草医开展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当地的民族医进行必要的现代医药知识培训,规范其从医行为,从而有利于改善民族地区基层医疗现状并有利于民族医德的良性发展。②在民族地区高校或民族大学建立相关专业,鼓励民族学生重视本民族药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参与各项科研课题,深入本民族地区挖掘和整理民族医药知识,推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各种疑难杂症的研究提供指导。③通过整合民族医组建民族医院的方式将民族医纳入新农合,加大对民族特色药材的科研投入,努力发掘和整理民族民间医药经验,从而为民族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土壤。④加大对民族特色药材的科研投入,对民族药物进行临床药理、药化的研究,逐步明确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尽快制定相关质量标准体系,如从民族药中筛选出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同时要加快民族特色中草药的培育和种植,实现民族中草药的现代化规范种植,既有利于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也有利于实现药农增收,促进民族药材行业的发展。
3 总结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民族民间医药由于其独特的用药特点及传承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药用植物在民间有独特的用法,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很好的疗效,此次调研的部分成果可以为民族医药进一步的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由于民族药的药源主要来自于当地的药用植物,近年来民族药的研究在不断地发展,民间的药用植物资源也出现了一些过度挖采、掺假等现象,因此,政府和地区应该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对一些优势的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以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琼,王真.大麻药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05):583-585.
[2]张宏,袁德彬,赵爱萍.HPLC测定不同产地黑骨藤中杠柳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2,(02):241-244.
[3]徐冉,张援虎,赵延涛.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1):823-835.
[4]况成裕,姜立会,丁双婷,等.见血飞的化学成分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3,(02):110.
[5]陈雪园,杨波,陈晶,等.墓头回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168-2170.
[6]刘韶,章伟,何桂霞,等.单面针茎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05):571-573.
[7]《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7.
[8]丁福荣,陈宇琼,黄火强,等.紫金龙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及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0):29-31.
[9]胡启明.桑黄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1]王嘉麟,郭蓉娟,王玉来.乌灵参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0,(02):150-152.
[12]李莹.中药鸡血藤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9.
[13]肖飞艳,冯育林,杨世林,等.泽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05):491-495.
[14]段宝忠,胡建勇.大理“三月街”药市的历史考察[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08):718-720.
[15]郭世民,汤晓云,马克坚,等.怒族民间医药现状调查[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05):37-39.
[16]焦达操,雷永恕.关于鄂西自治州民族民間医药研究的设想和展望[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S1):45-46.
可 行 性 报 告
编制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 编制日期: 贰零壹肆 年 柒 月 壹拾伍 日
北京房山区民族特色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房山区民族特色养老院 投资公司: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开发公司: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
经营公司: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
建设地点: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 建筑面积:34000m2左右
设计床位:600张(其中介护200张,介助400张)
建设期限:2015年4月—2017年10月
1.2 编制依据及主要资料
1.2.1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与窦店村建设用地出租转让协议书》。
1.2.2房山区民族特色养老院规划设计方案。
1.3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背景
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2月7日,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户籍人口1297.5万人,其中: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6.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0.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1%,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
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42.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万人。
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北京低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同时,80岁以上高龄人口稳步增加。
北京的百岁老人增加快速,长寿城市的特征明显。100岁及以上老人544人,其中男性117人,女性371人。
2013年,北京老龄事业持续发展:
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基本养老金的人数共计210.7万人;领取城乡养老金及其他补助养老的人数共计52.2万人。
养老服务全面推进:全市共计养老机构400家,床位数共计8.7万张。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共计533个,比上年增加41个,受益人数比上年增加11.1%。
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占全世界人口的2.84%,占全国总人口的14.7%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北京化程度为20.3%走在全国老龄化的前列。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北京”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将为房山区的部分老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长寿。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房山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在尤其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习惯,解决少数民族的养老问题,新建《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养老的问题。
(3)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需要
《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后,将为房山区窦店镇周边的老年人有一个良好的养身之处,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我们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作为一家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将在会在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1.4 建设规模及内容
《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是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经营管理,由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全程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一所集居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民族老年人养老院。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老年学校、老年自娱自乐中心、病后康复中心、日常体检中心、假日寄托部、介助公共浴室、洗衣房、民族食堂、会员制独立公寓、会员制家族式独立养老大院等。设计集中介护床位200张,会员制独立床位约400张,总建筑面积为27500m2。
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是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的病后康复、老年人常规病的检查与防止。《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是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在北京的第一个特大型养老项目,同时养老院的主要功能也是作为公司的总部服务人员培训与实习基地,为公司今后在北京乃至全国建设老年疗养院做人力资源的储备。
一家老年养老院最终的是否成功不完全在于硬件,因为养老院是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中人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特别是服务于老年人,在服务技巧、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护理知识等都是养老院最终成功的关键。所以《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全部由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全程技术支持,前期所有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全部来自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运营的理念及管理制度全部来自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在前期运营的过程中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同时派多名专业培训高级教员负责全程手把手地教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的学员,公司学员的招聘是来自医学院及卫生院校联系的优秀学生,学员本身已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和人体学及心理学,从而保障服务总体质量的高标准。
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全面洗澡带来的健康,我们从日本引进各类体障人所适合的洗浴设施,采购2套适合无自坐能力人员的洗浴设施,采购2套无站立能力且能坐人员的洗浴设施,根据日本最先进的老年洗浴理念建设一个运动形浴池。建设一个最先进的洗浴设施是保证每一个老年人都能享受洗浴带来的健康。每一个卫生间的设备均为智能设备,保证每一位老人无需操作的情况下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民族特色养老院为每一位服务人员提供专属的老年人营养餐,每一位老人都有自己的固定餐具,食堂根据护理中心提供的每一位老人不同的身体特征配置不同的菜单,每一份菜在分菜过程中都安放在特别定制的保温箱内,保证菜的卫生及口感。在每一餐吃饭时,由服务人员将菜送到每一位老人所坐的位置上,方便老人用餐。
每日体检中心是民族特色养老院的特色,所有设备从日本进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由护理人员给每一位老人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做好档案记录,所有老人的健康档案老人家属可以在网上根据指定帐户和密码进行查看,一方面是能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做好每天活动量及活动方式和饮食量及食谱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远在世界各地的老人子女能够及时地了解父母的身体健康情况。
康复护理所是针对老年人一般不愿意活动及病愈后不正确活动后身体机能下降的问题,护理所有各类运动机械,根据体检中心检查后医生的要求,有一对一的康复护理人员针对所需要康复护理的老年人进行指导及监护,保证每一位老人的身体机能健康平稳。
老年大学和老年娱乐中心是为老年人丰富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中心所有硬件设施的智能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同步,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同步,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与服务质量与发达国家同步,确保《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养老模式的典范。
规划设计局部场景
集中介护中心
集中养老区外走廊
集中养老活动区
居家养老楼层服务台
老年大学图书柜
一、城市特色文化保护及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的范围
(一)城市特色文化保护
狭义的文化仅限于意识形态,广义的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包括思想、技巧,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人类的伟大文化由城市而生,人是能够创造城市的智慧动物。城市文化除了蕴含了大文化所包含的特性,也包含了自身独特的历史与传统。城市文化不仅是城市之间的区别标识,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标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正逐步消失,世界各地的城市文化也变得趋同。经济发展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但是以牺牲城市特色文化作为代价的建设,极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大踏步前进,中国各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片一片的旧城区被改造,一幢一幢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现代化商业住宅代替了原来的平房四合院,高架高速代替了原来的泥泞小路。然而,绝大多数城市的过快发展使得原本属于城市的特色文化以及历史渐渐消逝。各大城市格局千篇 一律,设施、风格、创意趋于同一化。有一位国外人士曾经就北京市的旧城区改造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将来会有我们现在有的,但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你们现在有的。”这说明了对城市特色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过去,在对城市特色文化的保护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于对一些名胜古迹及特别建筑的保护。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必须重新进行整体布局,改变思路,由点及面,对能够反映和代表特殊历史文化区域以及能够彰显一种生活环境的范围进行保护。有些建筑尽管不是很特殊,但是它们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的群体,包含了一个不容复制、不容再生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保护的。经济必须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也必须得到保护,为了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以及群众都必须积极参与,各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的范围
在中国地理概念中,西南地区主要涵盖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南部及云贵高原,而在行政区划概念中,广义的西南地区则包括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六省区。本文中西南民族地区主要包括居住了大量少数民族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
二、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形成的特殊背景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疆土辽阔,横跨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有着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西南民族地区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其中壮族、苗族、侗族、彝族、傣族、布依族等分布在各个地区。西南民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各国毗邻,地处中国青藏高原东部,气候多样,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过慢、劳动者素质不高、地形难以进入、制度因素以及传统观念等不利因素的束缚。
(一)西南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民族地区独具魅力的城市自然景观,与东部、中部的平原城市相比,西南民族地区的高原、盆地、丘陵等特色地形地貌及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民族生活习惯与风俗使城市更有魅力。西南民族地区因其复杂的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类型造就了丰富的农业与生物资源,其中广西就拥有6000多种植物资源,云南、贵州等地的动物资源也位列全国前列;西南民族地区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桂林山水、九寨沟、香格里拉等世界级旅游资源。
(二)西南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厚重
丰富的民族民俗资源让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千百年来,西南民族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包括古老的神话、传说、诗歌、舞蹈、音乐、图腾、建筑等。西南民族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如壮族、苗族、侗族、彝族、傣族、布依族等,都保存着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漫长的岁月里,各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随之产生的新文化,成为了城市的特色文化,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延续下来。
(三)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落后
虽然西南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资源的总类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物产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上述任何一种资源的缺乏都将使得城镇化无法有效地推行。西南民族地区有些资源相当丰富,但有些资源却十分匮乏,这直接导致城镇化推进的滞后;山地多、海拔高、平原少,地形难以进入,制约着城镇化规模的发展;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短缺;资本资源不足,政府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民间投资相对东部地区均处于劣势;城市服务功能低,城市基础弱;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生态污染等都不利于城镇化的长期发展。
(四)西南民族地区政策优势独特
首先,西南民族地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步调前进为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该地区人民抓住机遇正在逐渐缩小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其次,西南民族地区聚集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而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项利好的政策,这也使得该地区发展更加有优势。再次,西南民族地区毗邻东南亚各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可以享受国家多项政策扶持。最后,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的“大后方”,其中广西的海岸线占全国的1/12,总长度为1539公里,拥有3个深水港,这为中国与东南亚的自由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大力推动的城镇化进程,虽然有效提升了各个城市、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但由于步伐过快及影响广泛,各个城市文化的趋同现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明显。“城市特色文化危机”已经开始在各个城市中蔓延,城市原本特有的作为自我标识的城市精神以及城市历史文化正逐步消失。虽然短期内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相比,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说,这种影响更深入、更广泛,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具体来说,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特色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城市整体规划中对城市特色定位不明确,规划和文化保护更多地以单个的方式进行,缺失对整体的关注。单体建筑之间的公共空间已被破坏,城市规划缺乏大局观,因此城市风貌未能形成整体,现代建筑缺乏本民族特色,许多特色建筑雷同。
(二)民族文化商品化
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旅游者来到西南民族城市是想通过视觉观察,开阔眼界,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参与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风俗与节庆。但是,民族文化却往往被以现代艺术的包装形式来展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丧失了其精髓与内涵,日益商品化。
(三)民族文化被同化
原始的西南民族文化在内部作用与外部影响下逐渐消失,被异地或者是异族的文化所取代。西南民族地区部分村落远离城市,与外部民族交往甚少,生活环境较为封闭,民族生活习惯与风俗得以较为完整的保留。然而,与异族和北部交往甚多的城市地区,因受现代文化冲击,许多民族风俗与习惯存在传承的危机,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的建筑与街区,饮食与服饰,节庆与生活方式等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四)民族价值观退化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核心价值观是古朴诚实、热情好客、吃苦耐劳。然而受到商品经济的刺激影响和不良商人的诱导,许多民族文化价值观出现了明显的退化。部分年轻人对中国的优良传统完全摒弃,个人价值观偏离正确的轨道。其中西南民族价值观的退化尤其明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大多以稻作文化闻名,由于深受稻作文化的影响,当地居民大多吃苦耐劳,勤奋朴实,热情好客,然而由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大踏步迈进,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为了牟取利润而背离优良的品德,导致西南民族地区的民族价值观明显退化。
(五)城市特色文化处于弱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也与之齐头并进。信息的全球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并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处于霸主地位的西方文化对市场产生了不可估量地冲击,所以城市特色文化目前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西南民族地区的城市特色文化,正日渐衰退。就以前而言,西南民族地区各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城市的特色,例如:四季如春的昆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然而随着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西方文化正改变着各个民族城市的精神、历史、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城市文化价值观,从而使这些城市不自然地就放弃了原有的特色文化以及价值体系,城市特色文化便处于弱势地位了。
(六)城市特色文化肤浅平庸
由于当下西南民族地区大部分城市对自己城市的特色文化认识不足,所以在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发展中就没有能够深入地挖掘该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因而没有因地制宜地确立城市特色文化。对自身的城市特色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刻、缺乏自信,所以转而投向简单易学的“现代文化”、“西洋文化”,并千篇 一律地加以学习。很多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将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经验以及城市结构布局生搬硬套过来,盲目地追求主流文化,盲目地追求GDP,把当下流行的风格元素当成是发展的指标,完全不挖掘自我的历史文化沉淀,导致了大多数城市特色文化变得肤浅平庸,这样的快节奏不但没有给城市带来好的形象,反而使得人民对城市的文化品位丧失信心。
四、对策建议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成为了地区社会文明的标识。如何保护与挖掘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发扬民族风情浓郁的城市特色,打造民族城市的鲜明形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城市特色定位
根据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与阶段、城市文化的特色与根基来对城市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认知与解读。在展现城市特色时,因地制宜,明确自身定位,从城市整体规划大局上追求风格的大致统一,城市的各个局部避免重复与单调,可分区域、分层次、分系列地在重点地段展示城市民族特色与文化成果,营造特色鲜明的环境或是民族特色风情的建筑等。在向游客展示一个多元的民族风情浓郁的城市文化的同时,又不失现代化色彩,体现传承与创新的对立与统一。
(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
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的保护首先要从文化的挖掘入手。西南民族地区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因受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许多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消失或者逐渐消失。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最珍贵的瑰宝,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关键所在。应挖掘与强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元素,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民族语言与文字、民族宗教信仰、民族风土习俗、民族建筑风格、民族舞蹈与声乐、民族绘画与图腾等。只有将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当中去,使之成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区别于其他城市文化的民族特色,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与延续城市特色文化。
(三)平衡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
当今社会,西方的文化大量入侵中国,对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很大地冲击。文化的入侵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文化的丧失。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立城市特色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外来文化来自于世界各国,是各国对于生存、发展和文明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外来的文化不能一味地抵制,也不能一味地接受,必须持有批判的态度。中华民族素来有厚德载物和奋斗自强的精神,对于外来的文化,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有选择性地进行接受和吸纳。对于符合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要求的部分积极接受和补充,而对于与本土文化差异过大且认识不同的文化则要尽快的摒除。融合两种不同文化中相同的特点,这不仅是对于建设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的需求,也是对于城市乃至国家适应全球发展潮流的需要。
(四)保护现有的物质文化遗产
因长期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西南民族地区拥有大量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几千年文明,辛勤的少数民族建造了大量的具有少数民族地域风情的特色建筑。当今,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的特色建筑往往以古城、古镇的形式向游客展示,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广西桂林的靖江王城、广西贺州的临贺故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古镇等。许多古城、老城的文化遗迹已被城市化的推土机铲平,遗留下的古城、古镇也多多少少地被现代化文明所侵蚀。因此,对于城市中遗留下的古城、老城应予以关注与保护。在城市规划时,尽量避免对城市的古城、老城进行破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把占地面积较大的项目安排在对原始建筑破坏较小的地方。
(五)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
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不符合现代审美与现代生活需要的城市文化将会逐渐被历史淘汰,应该在继承原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并不是擦掉原有文化的印迹,照搬照抄其他地域文化,而必须在延续本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城市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性质的,有选择性地继承,创新地继承,而不是过度地追求传统或是过度地追求创新。
(六)融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首先,西南民族地区的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民俗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古建筑资源、节庆文化资源等,将这些丰富的民族精神文明资源与物质文明资源充分地有机融合,让其成为民族风情浓郁,城市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通过充分发挥西南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民族元素提炼到城市的产品成果中来,将民族节庆与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品、民族特色食品等产品成果更好地包装与宣传,以形成更好的推广效果。其次,深入挖掘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原始的、古朴的民族风俗,让其以更好的方式展示在游客面前,让游客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土习俗,更好地感受当地民族的民族风俗与生活习俗,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七)博采众议与接受监督
一、用长远眼光抓好民族地区村镇规划工作
从江县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 做到科学规划, 统筹部署, 协调发展。在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 做好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工作。民族地区小城镇的规划要突出超前性、科学性, 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规划编制力求做到眼光要远、定位要准, 勇于创新, 使所编制的规划跟得上时代潮流, 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在小城镇规划中, 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 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既要坚持建设标准, 又要防止贪大求洋和乱铺摊子。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尊重科学, 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一经批准, 任何人不得随意变动,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同时, 要努力在塑造特色上下功夫, 因地制宜地确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发展方向。建筑设计也要突出特色, 充分体现城镇的风格和品位, 形成不同风格, 切忌千篇一律。
二、坚持城乡建筑具有民族特色
特色是城镇的魅力所在。在我国, 特别是南方一些城镇, 往往因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而名扬天下, 从而推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 从江县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生态立县、城镇带县等新观念的指导下, 充分认识到在民族地区搞城镇建设, 必须坚持民族特色, 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把好关, 使民族地区城乡建筑造型体现了民族特色。在遵循小城镇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确立村镇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城镇风格。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认识超前, 善于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城市建设经验和建筑风格, 同时又不盲目模仿和照搬, 在城镇建设中坚持民族特色造型设计, 实现建筑造型民族化。
许多地方在发展中还不能充分认识环境的重要性。在小城镇建设中, 因单方面谋求发展, 忽视了环境建设投入, 甚至将大中城市淘汰的污染企业引入到城镇和农村, 给小城镇建设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 小城镇建设初期, 应从规划、建设入手, 从源头抓起,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既要搞好规划, 统筹兼顾, 又要严格控制污染源, 减少污染物, 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增强污染治理能力。近年来, 从江县结合生态县创建工作, 在全县各乡镇积极组织文明小城镇创建活动, 做到每月一次例会, 定期组织检查评比。
三、多举措推动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经济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从江县境内既有浓郁的侗、苗、壮、瑶民族风情, 独特的民族文化, 又有秀丽的都柳江、原始神秘的太阳山、月亮山等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 还有举世闻名的“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 国宝增冲鼓楼为代表的鼓楼、花桥文化村, “侗歌之乡”小黄为代表的侗族大歌文化村, “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银潭民族风情服饰表演文化村, 贯洞龙图侗戏文化村、“中国计生第一村”的占里、潘里瑶寨“药浴”文化村、孔明月亮山苗族斗牛文化村、巨洞江上侗族大歌文化村等, 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从江集生态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
(一) 统筹规划, 以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规划是城镇建设的蓝图, 科学的规划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江在编制规划时还注重借鉴吸收先进理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强调产业依托生态环境建设, 与基础设施配套, 与文化内涵营造等方面有机结合。
一是依据区位特点和周边环境依托产业支撑, 调整结构, 优化布局, 培育壮大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根据小城镇的特点,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为依托, 积极探索实业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富镇的发展路子, 形成小城镇经济支撑体系。当前, 发展小城镇要坚持四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小城镇建设要依据本区域市场、资源特点, 选准主导产业, 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提升和完善经济服务功能, 积极拓展城镇在聚集人口、产业、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引导当地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 尤其是要健全和完善产前、产后全程配套服务体系, 把小城镇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中心, 农业产业化的信息、金融、技术服务中心;与乡镇企业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产业、资金、人才的优势和基础设施共享的便利条件, 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使乡镇企业利用小城镇相对优越的经营环境, 调整结构, 完善机制, 创新技术, 增强活力, 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非公有制经济资金来源广泛, 投入成本低, 吸纳劳动力多, 是小城镇经济中潜力巨大的增长点。民族地区小城镇要敞开城门, 降低门槛, 放宽政策, 积极鼓励和吸引广大农村和社会各界进镇投资兴业。
二是强调以人为本, 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 突出生态环境建设, 以提供安全的生产、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主要目标。
三是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建设, 完善城镇化功能。
四是重视建筑风貌, 挖掘地方文化内涵, 体现地方特色。规划是龙头, 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 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从长远利益出发, 不急功近利, 力求10年之内好操作, 20年之内不落后。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一经批准, 任何人不得随意变动,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不因一届政府的更换而擅自改变规划方案, 更不能为图政绩, 在“纸上改改、纸下动动”, 以致今后建设无法与之衔接。
(二) 正确理解民族建筑的内涵
黔东南苗族民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 独具特色, 建筑文化则是特色中之特色, 城镇的独特风貌是其发展的生命之源。失去个性就失去了生命力, 如果在建筑造型上不坚持特色, 将失去民族之本、特色之源。为此, 在房屋等造型上,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屋顶盖顶。盖顶一般采用盖瓦 (有青瓦、有红瓦, 有单层、有错层) 。第二是屋檐, 即房屋外露与伸出部分做民族建筑装饰, 体现花草林木、飞禽走兽等精湛的民族工艺。第三是门窗、阳台、走廊, 参照民间各种建筑造型。第四是附属配套建筑及外墙涂料。这部分建筑多为亭阁、牌坊等造型装饰。从江县建设局审批的一批现代化建筑, 屋顶为错层盖瓦造型, 门窗采用民族形式, 外墙为青色涂料, 就这么几点勾画, 便使这些建筑呈现出雅观、气派的形象, 丝毫不影响其现代化建筑格局, 反而表现地更加完美。
(三) 集约建设, 改造城区基础设施
根据区位特点和民族特色, 科学定位, 拟定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思路, 着力打造小巧玲珑的山水旅游服务县城, 以县城建设为龙头, 有计划地全面改造城区基础设施。对建成区域进行功能改造和升级, 推动居住区、市政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的集约建设, 把县城做大、做强、做优、做美, 建设成为“设施齐全, 功能配套, 环境优美, 商贸繁荣, 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新兴城镇。城镇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城镇的主体, 城镇规划和建设必须考虑人的需要以及人与小城镇发展空间的需要, 要在节约资源、方便生活、保持城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效统一上下功夫。彻底扭转小城镇和乡镇驻地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行政区、文化教育区等交叉建设的局面。
(四) 注重依法建设, 强化小城镇管理
一个城镇的建设水平如何, 除有高标准的规划做基础外, 关键是看依法建设意识强不强, 城镇管理水平高不高。规划得好, 不依法建设也不行;城镇建设搞得好, 管理工作跟不上, 处处脏、乱、差, 也将严重影响整个城镇的整体形象。从江县高度重视依法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 明确隶属关系和职能划分, 稳定规划管理人员队伍, 保障经费开支, 同时严肃处理无证建设, 违章建设和乱搭乱建现象。
(五) 培养建筑科技人才
大力培养懂得民族文化, 具有民族建筑特色意识的建筑专业人才, 培养从设计造型到施工装饰的民族专业建筑队伍。
(六) 必要的行政行为
关键词:腰鼓;特色;自主;校本结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的,而是要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能够代代相传的。”如何打造学校特色、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对提升学校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就我校特色的打造做一简要介绍。
一、结合地域特色,确立腰鼓品牌
腰鼓是一种精彩的民间舞蹈,是一朵璀璨的艺术奇葩,是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文化样式。北碚区蔡家岗镇三溪村在1990年就成立了“夕阳红”社会团体,他们的主要特色就是腰鼓,并多次代表村、镇、区级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深受广大村民的喜欢。受此影响,北碚区凤林小学的许多孩子都熟悉腰鼓,并对腰鼓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北碚区凤林小学在创建“一校一品”活动中,结合学校地域特色,确立了“腰鼓”为学校的品牌项目。学校希望通过此项活动能让孩子们在鼓声中传承民族精神文化,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在鼓声中不断鼓舞、激励师生形成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凤小”精神,铸就凤林小学的文化特色品牌。
二、教师自主学习,解决师资难题
项目确定后,我们立足学校实际,一方面请三溪村夕阳红成员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在网上寻找资源,学习腰鼓技法。开始训练时,教师的动作、姿态不标准,有时手的动作学会了,但脚的步伐又不协调,但是大家没有气馁,主动向会的教师请教。“虚心学习,勤学苦练”是老师们学习腰鼓的真实写照。一个月后,老师们不但把基础的鼓点都学会了,还学会了各种击鼓花样。
三、与校本课程建设相整合,自主编写教材
2010年4月,凤林小学由赵敏老师自主研究,杨兴梅老师、周安惠老师共同协助执笔编写的校本教材《鼓鸣凤舞》成为凤林小学的一门课程,真正实现了腰鼓特色课程化、校本化。这套教材,共有六册120课时。通过本校学生动作要领示范图片,直观形象地引导孩子们了解腰鼓文化、外形、作用及演奏特点;学会系鼓上身、执槌方法、腰鼓花样。校本教材的开发使教师有教材可教,学生有书可读。
四、结合校本教材,开展分层培训
凤林小学的腰鼓培训实行分层训练,分步加以实施。从教学上,学校利用每天大课间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基本鼓点和花样练习,这项练习由校长负责示范、副组长刘春娅、大队辅导员吴伦燕负责讲解,各班正、副班主任负责各班学生纪律、动作规范的指导。另外,回到班级,在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再在每个班按学校的计划,从腰鼓的佩戴、基本鼓点、花样练习,分层一步一步教学,并实现人人过关。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指导、纠正、练习。最后,学校再进行集中合练。就这样,两个月后,一支初具规模、气势不凡的腰鼓队诞生了。腰鼓特色建设成功普及后,学校领导又定期举办了“腰鼓表演赛”“腰鼓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此激发师生共同努力,把腰鼓特色建设推向成功。
五、特色打造,结出硕果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一校一品”活动开出特色之花。2011年10月,学校腰鼓被北碚区教委评为第一批“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目前,学校已达到“人人有腰鼓,人人会腰鼓”的目标,为学校建设健康校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学校的腰鼓特色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赞誉,今年新校搬迁的开学典礼上,学生们展示的腰鼓風采为学校的盛典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12年元旦,在重庆市教委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中,凤林小学的腰鼓作为北碚区仅有的几个节目进行汇报演出……凤林小学的腰鼓已冲出了蔡家,冲进了北碚。
植根腰鼓特色教育,打造腰鼓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凤林小学所有师生的共识。我们以鼓强身,以鼓益智,以学习腰鼓来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欢乐腰鼓,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师生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凤林小学)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民族风情文化节的活动策划方案06-02
民族风情园07-12
甘肃民族风情导游词12-12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11-26
少数民族风情展策划书07-22
少数民族风情园规划09-25
侗族文化风情06-04
在七夕风情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讲话07-20
风情06-03
中华民族文化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