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主题散文(精选9篇)
第一篇:冬天的主题散文
季节的轮子又转到了冬。
冬天坦露了。地里最后留守的居民白菜也匆匆下了地窖。远远望去,收获过的田野向苍穹敞露出了全是褐色的肌肤,无遮无掩。路边树上的叶子投进了根的怀抱,光秃秃的的树冠傲立风中。曾经点缀着一簇簇绿萍的小西湖也还原了水的清明,沉沉地睡着了。大自然褪去了光怪陆离的色彩,以圣洁的模样向人们展示着本色,正本清源,坦坦荡荡。
冬天骨子里就含蓄,不事张扬。它走过了一路的芬芳、火热与喧嚣,终于以谢幕的姿态淡定下来了。如同一位沧桑老人,流金岁月历练出来一种刚毅与深沉,坦然面对曾经的枯荣兴衰,承受着一切的喜怒哀乐,在淡定中回味童年的梦幻,反思青年的激情,盘点中年的得失。它又静若处女,把几多复杂的情感深深埋在心底,隐秘着多情与向往,按捺住所有的冲动与宣泄,在平静中期待春缘的喜乐,憧憬播种的自豪,遐思人生的美好。冬少了一些浮华,多了一份内敛;少了一些狂热,多了一份凝重,风清气正,厚积薄发。
冬天是蕴藏与孕育的季节,既是万物的终结也是精彩生命的起始。种子藏在粮囤里,种子埋在土壤里,种子种在人们的心窝里。有一位卖菜的老农端着一棵冻干瘪的葱,说:“别看它这个干巴样子,现在把它埋在土里,开春就成了重绿的“芽葱”。”我相信这话,因为我知道冬天为这棵葱积蓄了巨大的能量,保障她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蕴藏了春华秋实,孕育了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冬天不需要颂扬,也不怕打击,因为冬已经从容而慷慨地呈现出了自我。万物飘零,一派肃杀,那是本性的直面;西风飕飕,雪花飘飘,那是个性的展示,任凭说长道短,众说纷纭。有人说,冬的面孔是冷峻的,岂不知那是对世间所有作秀的不屑;还有人说,冬的神态是凄美的,因为包容太多,沉淀了无尽的甘苦。所以,我想说,冬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季节,一种独特的意境。真的用心去感受这种意境,也许会摄取到一种力量。
第二篇:冬天的主题散文
风儿悄无声息的吹拂着我的脸颊,寒冷与疲惫顿时涌上心头。我放慢着脚步,慢慢的感知周围,才发现此刻街上行人已是寥寥无几了!我,停住忙碌的脚,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感觉到了冰凉。原来冬季早已来临,只是忙碌着的我忘却了她的到来,直至她冰凉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我呼吸感到了她的寒冷的气息,才知道她早已来到我的身旁。冬季,她让我感觉到了寒冷,可我从心地里感到暖暖的……
你看,满街的灯,昏暗暗地,虽有寒风吹得刺骨,但却给人一种温馨的境况。远处街口,挨家挨户灯火通明,让这傍晚如同灿烂的午后。街边那户人家,窗户半遮半掩的,却怕是忘记关了吧!不然冬季这傍晚的寒风和她冰凉的双手怕会让这户人家里充满寒霜与冰露,寒风吹拂!可这时我发觉我错了,透过那窗缝看去,隐隐约约的,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在灯下显得温暖的饭桌边,桌上盛放着五颜六色的菜肴,不知有些什么,看着就觉得很有味道!可真正的味道是什么呢?看看这一家人,有说有笑,桌上饭菜热气腾腾,其乐融融,多么温馨,多么幸福!丝毫不被那透过窗缝进入的冬的寒风与冰凉所打扰。而这一户人好像在享受这冬季寒冷的生活般,享受这温暖的冬季。因为正是冬天的来临,一家人少了“外面”的忙碌,多了“家里”的繁忙才使得这一刻显现在我眼前。
我沉醉在了这样的氛围里……享受这片刻视觉、感官上的温暖。一个寒颤惊醒了我,原来我像是被冻僵了似的矗立在了原地。冬季她原来是在催促我赶快回家,她那冰凉的手再次的抚摸了我的脸颊,这次怎么我未感到寒冷?其实,冬季原本是温暖的,比夏天凉爽,比秋季温暖,比春天更有活力……只是,她被赋予了使命,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温暖、幸福的使命。因此,她放弃了自己的温暖的气息,自己暖和、柔美的双手。变得冷漠、冰凉、寒冷!正因如此,才有那户人家的景象让我见到,让我体会到了温馨、温暖是如何由来的。就是这样简单,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不被这严寒的冬所影响。因为这样,冬季她才不会去打扰,因为这样的结果才是她使命的完成!而我们,总是认为冬季多么寒冷,每天在外忙碌着,奔走于各个人多“暖和”的地方,留下了一个“冰凉”的家!却不知,不管你多忙碌,得来的暖和只是你身体片刻的温暖。家,才是最温暖、最幸福的地方,冬季不会来打扰的地方……
如今我们总是追求现实中的温暖,抛弃了心灵深处那炽热温暖的灵魂!
街上行人都少了,车辆都很难看到了,而我还在街上行走,不对!我在马路上,多么宽广的道路,平时没感觉,现在走一回才感觉空荡荡的。寒风呼呼而过,冬季她没有再悄无声息了!而是肆意妄为的在我身边盘旋,冷得我刺骨的疼!她也许是生气了,前方山上变得白茫茫的一片,在这夜晚显得格外入眼。回过头一看,四周也白了,我也变白了,我一瞬间成了白发老翁了!原来她是在催促我,因为她也赶着完成使命而早些“回家”,春、夏、秋还在等着她回家。也许是她们正围坐在一张冒着热气的桌子边,上面摆满了十颜六色的菜肴,桌边空着一张春、夏、秋用心微热的椅子,等待着冰凉而寒冷的冬回来,让她一进家门,不管是视觉,还是感官上的温暖,还让她的心灵深处的灵魂变得温暖、幸福!我们的春节被她们放在了冬季,因为她们这样能完成使命,让人们知道回家,让心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温暖,什么的真正的幸福……
回家吧!不怕黑夜与严寒。其实冬季是温暖的!
因为家,永远是温暖的怀抱,永远是心灵的归宿。感觉疲惫了,家可以让你精神舒畅;感觉寒冷了,家可以让你温暖幸福;感觉孤独了,家可以让你温馨浪漫!不管如何,我们都有一个家,等着我们,等着疲惫不堪、凄凉孤独时的我们,给我们温馨、幸福。
雪花漫天飞舞,多么美,多么浪漫……冬季她其实是温暖的。
第三篇:冬天的主题散文
屋外刮着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吹在脸上很刺,如果不挡住脸,泪会被风吹出来。枫叶绿了红了又落,可是失去的已回不来了。生活很静,但还是充满了苦涩。
不是没看清,不是看不清而是好像变得无所谓了,内心充满了阴霾。每当感冒或什么的不知道为什么躺在床上就会想起小时候。小时候居住在一个名为“海坝”的地方,就只有们一家人,家里有太爷,爷爷,奶奶最小的就只有我。那里很美,四面环山,还有一条河,屋前屋后有很多果树,柏树,松树还有榆树,这些都树是爷爷亲手种的。我最喜欢枫树,因为只有只有它在落雪时最美丽,在雪白的世界里它显的特别的红,雪融的时候会留些水珠在上面特别圆润,我会找个小石子放进水珠里面可是每次都会掉下来。。。
每到忙时这里就剩我一个人,陪着我的就是那些树,爷爷是个中医也可以说是兽医,所以种了许多草药,草药开花了也会蝴蝶飞来。屋子对面是山山,山下有条河。我一直都想去河边玩,可是奶奶说水里有蛇,所以一直希望家门前如果有条河该多好,现在也这么想。我最怕的就是蛇了,现在也是,记得第一次见蛇是被吓得定在原地了然后就发烧睡了好几天。醒来后三叔说那条蛇有杯口么粗。。。看吧我的生命就是这么脆弱。
我一直都觉得小时候很奇怪,就连做个噩梦都会发烧好几天,记得最严重一次是每次醒来都在掉水,打针我都感觉不到疼,头发也剃掉了。那时候走路有种飞的感觉,可是还没走就已经趴在地上了,那时候只喝水什么都吃不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给爷爷奶奶说的话只有一句“去找医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想要活下来?如今却把这生命当作一个负担。现在却空白了一切却找不到为什么。一直觉都真的很不公平,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干感冒,每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就会严重感冒。一直觉得好像活就是浪费,每天都在和自己纠结为什么的就像个呆子一样。
生命就是个圈,我站在圈里,总想走得更远,却始终走回原地。麻木地看着可笑的自己,仓皇无措草草收拾这凌乱的残局,却发现心早已碎得支离。我无法找寻正确的出路,想回到原点,却发现根本无路可退。
我的生命被我演绎成了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在心里偷偷地说着如果回到那个快要窒息的时刻我宁愿死去,如果没有我她可能会活得比我好。我对不起起死回生的生命,如果一天死了该多好。拥有的好多好多都不想要了,可是又好舍不得,我还有好多事都没有做,好有好多梦都没有完成。我喜欢散文,喜欢小说,喜欢音乐。最后一直都很喜欢下雨天,但是不喜欢狂风暴雨,我喜欢静静的听雨欣赏雨的世界,觉得雨可以洗刷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喜欢在下雨天出去走走,那是5月的天下着不大不小的她陪我在雨中走,被路过的车轮压着的污水溅满裤腿以至于脸上,看着雨中的一草一木都觉得很轻松,雨中的河流也很轻快,更喜欢雨快停时天空冲破厚厚的乌云照在脸庞的那几缕阳光。
可是一直都想成为一个会写作的作家,所以以前天天在写,最后一共写了3个本子,我都把他们丢掉了,有一部分烧掉,因为读起来好像很伤感自己读着都会哭,有一天写了一页感慨给朋友看了竟然哭了。那上面留有泪的印记,还在末尾了自己的感言,我只是写了一颗以前宿舍门前的梧桐树而已。我把那个本子藏了起来,藏在那个屋子里6月13号走的时候没有把它带走,我走的很干脆什么都没有带走,她帮我把垃圾收拾干净,屋子打扫干净希望下一个住进来的人不用那么辛苦的花一天时间来打扫屋子。有3个日记本也没有带走放在那一堆没有做完的资料里,不知道我走后怎么处理了。。。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切来不及说抱歉,想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让你活的这么不自己在不没有成功感,这么没有上进心,这么的软弱丢失自己的信念,让自己的生命如此不精彩,不努力,不奋斗只是一个人幻想。。。”想说的太多,可是说再多也没用。一直都活的很被动,起初会很努力,不是很努力是真的努力过,可是努力过后有放弃了,不想努力了。直到现在造成了没有目标的结果。
一直都很不甘心,想要努力的活,想要让这来之不易的生命能够充满精彩,所以就学会了不管遇到什么都努力的笑,虽然忍不住时会对着无辜的人发火但是都会找到办法解决。很庆幸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那么多的和自己作对的人让自己慢慢的成长起来以至于可以慢慢的看清人心,我最对不起的就是那些对我很好的那些人,无论我做什么伤害他们的事,都会不离不弃的在我身边帮助我关心我学会了什么叫耐心,和真正的对自己好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我真的用心也伤害过,可是都没有抛弃我。
一、散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中学阶段的散文, 通常以抒情散文为主。抒情散文通常作者借助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表达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利用景或物为依托, 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 或情景交融, 或托物言志, 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但对于学生来讲, 并没有丰富的阅历, 很难体会作者自身要表达的情感。
(二) 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大部分老师教学重点并未放在教学内容的准确, 恰当, 更多地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考虑教学。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内容的途径,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确定。一篇课文有多种教法, 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侧重点的变化。正所谓巴班斯基说的:“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 而不是其相反。”因此, 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选择适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散文教学中, 教师出现用小说的方式教散文的现象。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时, 有些老师将分析老王的形象作为教学内容, 这已经将文体混淆;有的老师更多注重知识化教学, 从字词句段到内容结构, 并没有引导学生体会散文所蕴含的情感。
二、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 课程目标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前提
王荣生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提到, 课程目标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 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 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是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紧扣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审视教材, 明确编者的编写意图, 使教学课堂最有效的指向教学目标。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目标不只是颂秋, 更表达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 但有些老师把五副秋景图作为重点。
(二) 学生学情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
学情, 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选择散文的教学内容,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自己能弄懂和预习后可以弄懂的知识点不必重复讲解, 学生存在疑惑, 领悟不深的地方进行引导讲解,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途径分析学情, 结合学生情况明确教学内容。
(三) 文体特征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散文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散文的概念和文体特征。散文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多为“文学性散文”, 题材广泛, 笔法散逸。散文主要分为叙事, 抒情, 写景等, 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 它虽然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但是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老师在讲授胡适《我的母亲》时,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让学生讲自己的母亲, 有的对母亲致以感谢, 有的向母亲表达愧疚, 却未真正体会到作为散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四) 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核心
“阅读散文, 不是仅仅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 而是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 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 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 触摸作者的情思, 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 重点并非是所描写的客观对象, 而是透过客观对象传达、灌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老王》的关键点不在老王的善良, 而在作者能看出善良的心肠;《安塞腰鼓》的关键点不在西北汉子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 而是作者为威武雄壮的场景所迸发的激情!
三、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上文中对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分析, 下面我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来谈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济南的冬天》作为老舍先生从英国归国后在济南执教时所写的散文名篇, 充满诗情画意的色彩。文章不惜笔墨通过对济南冬天细致明丽的描写, 抒发对济南冬天浓浓情思和赞美之情。全文以“温晴”二字为主线, 文章开头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地方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特点, 接着从阳光下的济南, 小雪后的小山以及济南的水三个方面具体描写, 最后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文章看似花大量的笔墨在写景, 写冬天济南的“温晴”, 其真正意蕴作者对济南的持有的那份特殊的爱以及极具个性化的文字表达。因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 雅俗兼具的语言之美
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其语言亲切自然, 娓娓道来, 质朴无雕琢之感。但在平易朴实之中透露出作者精湛的语言能力。在《济南的冬天》中, 老舍先生对济南山水的一往情深, 汩汩地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二) 修辞之美
老舍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济南冬天人性化, 同时也寄托了老舍对济南的情意。文章在开篇巧妙地运用对比, 突出济南的冬天优于其他地方, 自然而然的突出“温晴”的特点。接着“济南城”变成了“小婴儿”, “小山”当起了“摇篮”, 新鲜之余给人一种安全、踏实之感, 济南城变得可爱, 温暖, 与温晴相吻合。作者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时把矮松上的一髻儿白花比作日本的看护妇。“看护妇”的贴切比喻表现小雪过后矮松的秀美姿态, 赞美之情呼之欲出。作者在写冬天水色时用拟人的方法写出“水也不忍得冻上”, 把水写的含情脉脉, 给人一种不是春天甚是春天的温暖之情。
(三) 炼字之美
“小山”“小雪”“小村庄”“小水墨画”, 老舍用“小”字贯穿通篇景物, 给人一种疼爱, 亲切的感觉, 表达作者对济南包含的深情。再如“真”字, “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一个“真”字, 体现作者对济南的情感, “真的,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唯恐读者不相信济南冬天的美好, 又用“真的”强调。“水藻真绿, 把中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真”字使用的频率之高, 渗透着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满满的爱。文中大量动词的出现, 既赋予变化又准确传神。例如“卧”字,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 逼真的描绘了村庄和雪的姿态。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替换的方式, 深入体会躺、卧、睡等字的差异, 品味语言的魅力。同样, “镶”字的运用准确生动, 同样是雪, 落在树上是“顶”, 落在山尖是“镶”, 落在山坡则是“露”, 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特点, 又避免用词的重复, 一幅灵动的雪山图跃入脑海。
其实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个性化的语言还有很多, 文章句子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那水呢”“呀, 吧, 呢”等语气词的出现, 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济南的喜爱, 让人感觉亲切, 舒服。“圈儿”“小口儿”等儿话词的使用, 为文章增添了京味儿, 使文章更口语化。
(四) 蕴含温晴的意象之美
在抒情散文中通常透过文章的意象或意境, 引领学生深入分析, 追寻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运用孙绍振先生的“还原法”分析, 首先将其还原为原生态的人物和景物, 其次将它与具体意境加以比较, 从而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独特情感。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笔下是完美的, “没有风声”“响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济南像是婴儿有小山保护着, 睡在舒适的摇篮里, 感受到的是一片“温晴”。然而, 事实并非这样, 从地理常识的角度来说, 小山在北边缺这点口儿, 这个口就是冬天北风的入口。冬天的济南时常会有冷空气的入侵, 月平均气温都已经达到零度以下。这样看来, 济南的冬天并没有作者笔下的“温晴”, 文本和现实产生矛盾, 形成了反差。这就证明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他心目中的, 主观化, 理想化的, 正是这种主观的情感, 让济南的山、水也变得“温晴”。
接下来文章写雪后的小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作者通过大量笔墨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雪后小山的秀丽景色, 并在段末写道“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与开头相照应, “最妙”“就是”等关键词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是作者最爱的景象, 事实上冬天也有下大雪的可能, 但是作者专门描绘的是小雪后小山的景色, 排除了其他现实情况, 是为了表达对济南冬天喜爱的表现。
作者在写济南的水, “不但不结冰, 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也不忍得冻上”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但实际上零度以下的天气水怎么能冒着热气, 所以是作者排除了冰天雪地的另一番景象。正是这些“扭曲的事实”体现他对济南有特殊的情感, 深深地着上了老舍浓重的个人色彩。
(四) 独特真实的情感体验
散文是作者在自己独特的情境中表现的一种特殊的体验, 其最大的特点是表达创作主体自身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情感。要深入领悟作品内涵, 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走进文本,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济南的冬天》中, 体会济南冬景“温晴”背后“作者的温情”成为核心, 这就应结合老舍的生平经历体会他对济南难以割舍的情感。在老舍25 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 后来赴英国任教, 饱受辗转之苦, 在多雾的伦敦旅居七年后回国定居山东, 在齐鲁大学任教, 在此期间老舍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 起名为“舒济”, 足以看出他对济南那份特别的爱。在老舍先生一生中几乎没有写过关于英国, 美国的散文, 关于故乡北京的也少之又少, 可唯独济南, 写了许多。老舍在《济南的印象》中写过随着事物联系, 人情交往, 济南留下他快乐与痛苦的印痕, 时短情长, 济南就成了作者的第二故乡。通过对老舍先生的生平背景有所熟知之后, 再阅读文本, 济南没有北京的风沙, 少见伦敦的雾气, 新加坡的艳阳也是少之又少。对于济南的山, 作者投入很深的情感, 仿佛勾勒一幅水墨画, 如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充满了韵味。对于济南的水, 不但不结冰,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热气, 澄清的和谁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无不表现济南的柔情。老舍先生对济南那份真诚的情感都倾注在文章里, 所以在他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最特别”。
总之,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行描写, 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的情感。散文作为表达作者自身主观情感的文体, 其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作者自身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表达情感两个方面, 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语言, 蕴涵深意的意象和作者独特的情感确定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 2011 (1) .
[2]李军.抓住特点教散文[J].学语文, 2012 (1) .
[3]陈隆升.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J].中学语文教学, 2011 (1) .
[4]王希文.《济南的冬天》教学价值刍议[J].语文建设, 2012 (02) .
[5]余志明.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9) .
[6]丁之境.《济南的冬天》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 (4) .
[7]王荣生.依照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 2010 (09) .
[8]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一、利用音乐图片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景物
课堂导入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兴趣去听课时,那么老师在上课时也会更加有激情。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堂导入时,我们就得运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快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去。
《济南的冬天》重点写的是济南冬天的景物,那里的冬景美丽如画,美丽的景物往往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所以,在导入本堂课时,老师则可以利用音乐和一些与济南冬天相关的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欣赏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济南的冬天。待学生欣赏完图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描绘一下济南冬天的特点,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想法,检验学生观察图片的认真程度。
通过音乐与图片的情景导入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济南冬天的那种美,这样就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运用这种方式导入课堂,可以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更加容易了。
二、情景朗读,感受文字之美
散文在语言上具有独特的美,当我们慢慢去品味那些文字时,我们也会发现散文的文字具有很大的能量,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所以,在我们进行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学生进入到散文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大声地朗读散文,让他们学会欣赏散文独特的美丽。
《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运用情景教学法,那么学生会更加容易地感受这篇文章的美丽。所以,在我们进行这篇散文的教学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轻轻闭着自己的眼睛,静静地听一下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文章的语言美。待学生听完课文录音后,老师可以放一段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陪伴下轻轻地朗读这篇散文,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的语言美。朗读的最后阶段是让学生根据课堂导入时所放映的图片进行想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大声地朗读这篇散文。
情景朗读课文,可以将学生带到济南的冬天,让他们根据文字的美丽来感受景物的美丽,这样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才会更加有感情。所以,情景朗读课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作用。
三、情景式的文本解读,提高课堂质量
解读文本是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的重点,老师只有认真解读文本,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文章所传达出的美丽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方法,那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当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运用情景教学,首先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景当中去,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会更加灵活。
比如,当我们讲到《济南的冬天》中的山水这一部分时,那么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法。其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老师展示一幅“阳光下的山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幅图片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一幅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当学生复述完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后,老师可以提问,如:“济南阳光下的小山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在观察完图片后也会很容易地回答出问题。
第二步:老师再次展示“济南薄雪后山景图”,当学生看完图片后,老师再次让学生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接下来,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济南下雪后小山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很快地了解到济南小雪后小山的特点。
第三步:老师依次展示“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让学生先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最后再次向学生提问。
季节是有生命的。冬天仿佛进入了中年,它失去了往昔的冲动、热烈、敏感,变得从容、凝重、迟缓。
一
虽说冬天是缓缓慢慢的,但下一个小雪,也是并不遥远的。
“飞雪与凛凛清寒”一般是在寂静的夜晚抵达,夜晚抵达的雪飘着飘着就不是小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像是我们这群长不大的调皮的女孩子,一样的身高,均匀的腰身,婀娜多姿的舞步,轻盈地撒下来,雪片毛茸茸落在地上,不时就积了厚厚一层。隔着热气朦朦的窗户看,黄泥屋前,青瓦房后,顿时是另外的一番景象,而风就不是很友好了,它们在雪的召唤下,切来切去,把雪花当作玩具。
早晨是让晃得刺眼的白亮亮的雪光叫醒的,当然不会气恼,因为被白雪叫醒是一件美丽的事情。急匆匆穿上笨笨的厚棉衣棉裤与这个洁白的世界相见,深吸一口气,清冽润爽的空气一下子让鼻子不适应,爽爽地打了一个响鼻,声音连铺了厚厚一层雪毡的院墙都没有挡住。娘早已经把通往门口、柴垛、茅厕、鸡窝的路扫出了一条窄窄的小路,小路曲曲弯弯着,一直通向了巷子里我上学的路。村子里老人都勤快,每家都把门前和巷子里的雪垛到了不碍人走路的地方,贴着墙根,绕着古树,在古树下特意打一个大大的结,堆起更大的雪堆。
扫出的一条条土黄的小路似一些细细密密的根须,横横竖竖交错着出了村子,横着走走,竖着走走,彼此遇见了,打个十字结,交叉一下,亲昵一会儿,又继续延伸着爬去,横着延伸的一直到天边,竖着延伸的一头扎进一片已是白头翁模样的林地。
林间雪地里有清晰的爪印,是野兔留下的,从迅疾、灵巧的脚印看,兔子应该是饿了出来找食儿的,顺着痕迹一点点踩雪找去,轻松地便找到了兔子的栖身之所,逮到一只肥野兔,顺便再捋一把灰黄的萋萋菜回家,是冬天里最幸福的事。
二
冬天在农人的手上,随时能演绎出一篇天人合一的佳作。为了忍冬,他们在冬天里备下了棉花、花生、高粱秸秆,只等北风呼啸着,在炉火正旺的屋子里气定神闲地纺棉花、剥花生、串盖帘,盼着春天重回大地。做这些朴素的事是对大自然的那份慢慢发现,细细解读的心思,只有对日子的敬重和热爱,才会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感情。
他们不赶路,不珍惜时间,慢慢地,缓缓地度过严冬。
娘把秋收的高粱秫秸秆按粗细长短分好类,用粗针把秸秆沿着中间垂直缝起,横着一根,竖着一根,一线一针一秸秆串过,向四周平展铺开,棉纱线缝过秸秆的声音怎么形容呢?有点像钝器开刃的声音,又似棉布扯断的声音——刺啦、刺啦,依秸秆的长度缝到够大时,用锋利的菜刀沿着秸秆边缘把多余的部分切去,切下来的下角料也不丢弃,长长短短的秸秆依着它们的模样串缝起来,有时是一个不规则的小房子,有时是一只装蝈蝈的小笼子。虽然只是一个日常的用具,但是串起缝的时候却毫不随意,秸秆间结构的码放,四根粗针相对串缝的角度,颜色的深浅搭配,是要费一番心思的。这样的器物,不仅实用,还反映着乡人淳朴自然的审美,更重要的是,手与物在使用的过程中留下的印迹,隐藏于盖帘背后的故事和传统的痕迹,每一次在使用它的时候的喜悦和舒适。那是一家人围在灶间,擀皮,调馅,捏起一个一个小鸽子似的饺子,码放在盖帘上,先从外围码,一圈一圈,由外及内,盖帘和饺子间散发出由里到外真正的和谐,从中能读出草木、时间、亲情的温度。普通的秸秆变成如此实用的样子,是与平凡世界之间深深的缘分,也是心与这漫漫长冬之间长相厮守的缘分吧。
她的闺女放学回来,进屋便看到已经堆起了一摞齐整整的盖帘,而炉火上一个一个小鸽子似的大肚子饺子正飘浮在锅里咕嘟咕嘟地香气四溢,简朴园蔬素食,抵过了世间的珍馐异味。当天的日记上闺女写着:“看着那密密实实的针角,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是不知娘的手又被棉线绳勒出了几道血印。我明年的学费不用愁了。”
艰难都被娘一肩挑下,真是幸福的读书郎。
不是什么东西都是从前的好,但是对于一个执拗的人来说,质朴而有温度的家什可以妥贴着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如今会串盖帘这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一般超市里卖的都是机器加工出的薄竹篾子的,偶尔回农村老家在集市上还能看到,它们孤零零地单薄地缩在一角。大年初二,我回老家过年,去友家看望,出门时,友急着跑回屋去,让我等一下,再出来时,她手里托着四张新崭崭大如锅盖的盖帘,上面针角均匀,秸秆饱满,一看便知是她那手巧的娘的活计,这要费掉多少的秸秆多少心思多少力气和时间啊。
王羲之写信给朋友,“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还没有打霜呢,橘未够甜,只能送上三百枚了。我怀里抱着这四块厚厚实实的盖帘,幸福与神气地走在街上,心中温温袅袅而起的是友人家实诚的心意和被惦记的甜蜜。
三
冬天看似冷寂,其实变化和早春的活力已经开始悄悄发生,暖暖的阳光和着清冷的空气,总是让我们有点等不及,早早地脱了棉衣,外面疯跑耍玩一通,到了晚上往往脸通红,脑门烫手,抓起娘的手放在脑门上,大惊小怪地撒着娇嚷着难受,娘拿冰冷的毛巾敷在我脑门儿上,粗瓷碗里放入烧酒,用火柴点上火,就着热劲,蘸了在我的脖颈、前胸、后背、腿窝处热热地从上至下搓上一通,每次搓到腋窝处,都是忍不住痒,躲闪着咯咯大笑一通,娘不紧不忙仍然蘸着烧酒搓来搓去,偶尔嗔怪一声,由着我调皮撒娇。
炉火上慢火熬了米粥,加入了冰糖和夏天晒干的车前草,吸溜吸溜喝上两大碗,直到浑身汗津津,蒙被睡上一觉,梦里都是细甜细甜的粥香和腋窝痒酥酥的感觉。这病也便生得像那么一回事。
第二天,又活蹦乱跳地照样疯跑出去,在冬的清清泠泠柔软似骨的日头里摸爬耍玩。
四
过了“腊八”,村子里家家户户便开始忙年事了,娘会列出一长串年货清单,当年货一样一样置办齐了,那天总是除夕。
幽微的火药香气弥漫,大年的幕帷拉开。当我们把新衣服穿上以后,在正式的守岁时刻到来之前,就在院子里从这屋跑到那屋,从那屋跑到这屋,没有缘由,就像几尾鱼,在大年夜色的河流里穿梭,笑声具有轰炸效果。那种没有缘由的快乐,在我人生以后的这些年中再也体会不到了。如今,之所以我那样地迷恋那影像,是因为那样的快乐是纯粹的快乐,没有任何污染、任何杂质的快乐。跑累了,端起瓷碗就喝自酿的米酒,“咕咚咕咚咕咚”。
如汪洋大海的快乐,最终都聚集在除夕的年夜饭上。饺子一盖帘一盖帘地摆满了厨房。灯影下,父母亲的脸上的表情是平和的,慈眉善目地看着我们,静静地在灶前摆上香烛,星星点点的香火更增加了新年的气息。各个门上窗上贴上红彤彤的“福”字,大门洞上贴上烫金的春联,香气缭绕着每个房间,母亲会在午夜12点前十分钟煮饺子,我们便争着拿筷子坐在桌前等。
新年的第一个饺子伴着午夜的钟声,吃起来分外香,有时会被母亲悄悄包到饺子里的钢镚硌了牙,当我们当啷一声将钢镚吐到桌上时,我们就长了一岁。
作者:张艳
冬天给了我更多的晴朗,一种沉淀。一年下来了,没得到了什么,却也无所谓失去什么。生活在闹市中,也独居在安静之中。当别人在说LV包时,当别人在说文胸的B罩和E罩杯时,当别人在说小三的趣事时,就当自己是个聋哑人,右耳确实已经失聪了。脸上没有生气和大喜的表情,淡定也许是远离是非和与世无争的一种心态。晴朗不仅仅是天气,也是自己干净的心情。
冬天让我更安详。不上班的时间,我都是躺在床上休息,或者看书,也坐在被窝里结绒线,已经结了两条围巾,一件衣服。脑子不乱想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简单清晰,心也不累了,身体的病痛就好了很多。目光安详,心就安定了。
以往每每看到这些脱落的树叶和在寒风中颤栗的树枝就会心疼,会莫名的悲伤起来。现在,说白了是看淡了,说穿了是麻木了。也可以说是反省了,如果没有回归自然,哪里来新生呢?!自然是周而复始的,出生死亡是结果也是过程。
天寒地冻前,劳力们照例要在队长的带领下平田整地挣工分,起地垄,填地沟,干得热火朝天。上工前或收工后男劳力们在水井边排队摇水的时候才能听到喧杂的说话声,清早和傍晚很少有闲人行走在路上,偶尔听到一两声狗叫。
冬天是妇女们抓紧赶活儿的好时光,纺线、织布、裁衣、纳鞋底,赶着为家里人做新年的衣服。即使炉子里生着火,站在屋子里也是脚冷手冷,最暖和的地方是土炕的炕头,谁都想占据的地方。上学的娃娃们趴在炕头写作业,父亲在不停地抽着旱烟,母亲忙着针线活儿,大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场景。
学校的教室里早已盘好炉子,窗户上被塑料布钉得严实,为了省煤,不到大冷天学校是不准架火的,学生们只好脚冷跺脚,手冷搓手,下课后聚集在一起,男生们靠着墙挤过来挤过去,为的是产生点热量,女生们则不停地跺脚搓手,放学了,个个飞快地往家里跑去。
也有欢乐的时候,谁家院子里办喜事,事先搭起帆布帐篷,里边垒个长长的炉窝,焦炭烧得通红,不到吃饭时间,人们围在火炉周围闲谈,孩子们在嘻笑打闹,妇女们在窑洞里说些家长里短,短暂的一两天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宁静。
下雪了,雪花是那样密集,很快把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踩在雪地上发出格吱格吱的响声。一场大雪过后,好些天冰雪盖地,人们都闲坐在家里,劳力们再不需去上工,但却发愁水缸里没水,面缸里没面,吃饭没菜,难捱难熬的冬天。
漫长的冬天里,人们是那样的无奈,多少个冬天都是这样度过,后来渐渐长大,直到上了小学,上了初中也无多大变化。只有到了立春,大地才慢慢复苏,一切有了些许的生机。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主题整合教材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05
在人教版的系列选修教材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受到许多学校语文教师的钟爱,作为高中阶段选修教材的首选,甚至有的省份在制定相关教学指导意见时,将其作为必选教材。但和其他选修教材一样,在使用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遇到很多难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该教材收纳的古代诗文篇目众多,“诗歌之部”和“散文之部”两个部分合计收纳诗文48篇,按照教学安排,这些篇目需要在一个学段,也就是半个学期,不到10周的时间内完成,课时紧,任务重,完全落实有难度;二是教材选文主要按照文学欣赏方法归类编排,虽然每个单元都做了赏析指导,提出了一定的教学方向,但是大多表述过于抽象,主题界定和教学指向模糊,有的单元教学要求与所选篇目对应不明晰,略显粗糙,教师们很难以此为依据组织教学,更难上出选修课程的要求。因此,笔者提出对教材进行“主题整合”的设想,以期达到教材的优化,使选修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主题整合模式
这里所说的“主题整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所选篇目按照一定的主题重新调整编排,然后采用合理的操作模式组织教学,依序完成各个主题的教学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整合模式可大致分成“主题整合——教师精讲——学生自读——拓展阅读——问题探究”五个步骤。一是主题整合,教师可以从题材、体裁、作者、文学理论等不同维度确立整合主题,收纳篇目,所选篇目不必拘泥于某一单元或某本教材,可课内,可课外,可选修,可必修,可诗,可文,只要契合主题,都可以根据需要编排组合在一起;二是教师精讲,教师在主题篇目中选择1至2篇作品进行精讲;三是学生自读,由学生对同一主题下的其他篇目展开自主研读,提出问题,教师点拨明确;四是拓展阅读,教师根据需要推荐相应主题的课外文章,作为阅读积累;五是问题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主题设计下的核心问题探究,形成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在课时安排方面,可设定2到5个课时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这样,在一个学段内,我们就至少可以完成10个这样的主题教学任务,能在限定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好教材。
二、主题整合例说
下面我从三个主题角度,举例谈谈我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的整合设想和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1. 以名家巨匠为主题
文学作品,首先是人的作品,既是人写的,也是写人的。作家借助滚烫的文字,描摹自然万物,捕捉世风人情,读者经由曼妙的文字,窥见理想情怀,旨趣抱负。简单的作者生平简介,显然很难在作家与作品之间建立起真正有机的联系。学生也很难从枯燥的介绍中明了作家于作品中寄寓的丰富内涵。以李白为例,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李白作品不可谓不多,留下的印象大多粗浅。读其作,通常只有豪迈奔放,识其人,无外乎乐观豁达。然而,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旨趣,甚至是文字风格是有很大差异的。《蜀道难》《将进酒》《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三篇作品,若以奔放豪迈、浪漫奇幻之言简而蔽之,是粗浅的,也很难让学生了解一个更为鲜活立体的李白形象,学生所获得的阅读体验也是贫乏的。
以名家巨匠为主题整合教材,则要求在基本了解作家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厘清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把握其风格流变的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赏析,形成对其人其作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从而获得更加鲜活的阅读体验。
整合示例一:
主题篇目(含部分必修及课外篇目)探究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蜀道难》李白被“赐金放还”前后作品风格产生了哪些变化?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秋兴八首》(其一)《登高》杜甫晚年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情怀?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永州八记》柳宗元是如何运用艺术形象寄寓情感志向的?
纳兰性德《长相思》《木兰词》《浣溪沙》《菩萨蛮·忆旧》纳兰性德作品传承了宋词的哪些艺术特点?
2. 以文学史序为主题
文学的发展有其清晰的脉络,尤其中国古代诗文的发展,更强调传承。我们传统的文本教学,大多将单篇作品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讲究单一文章的挖深讲透。这种看起来精耕细作的讲读方式,由于忽略了作品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很难引发学生共鸣。比如秦汉文学,其所处时代的久远,必然使学生与作品间存在隔阂。如何弥补这样的隔阂,让学生透过艰涩的文字,把握作品的“古拙之美”(李泽厚语),是教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实,只要我们把这些作品放置在文学史的语境中,便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
整合示例二:
主题篇目(含部分必修及课外篇目)探究
秦汉古韵《湘夫人》《国殇》《诗经-采薇》《离骚》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晋风流《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如何理解魏晋文人的思想境界?
盛唐气度《春江花月夜》《燕歌行》《将进酒》《从军行》盛唐时期的诗歌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有宋一代《一剪梅》《扬州慢》《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作品在艺术特色上有何异同?
3. 以情感体验为主题
古人所谓“诗言志”,道出了为诗为文的根本目的,即抒发内心的情感志向。穿越了历史时空的古代诗文,因为有着充沛的情感表达,打下了作者深刻的情感烙印,而变得贴近,变得有温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其实是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古人的爱恨情仇、喜乐悲苦,透过文字,与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相遇,定会融汇成更加多姿的情感色彩,使学生获得高于生活的情感体悟和思想内化。此外,中国传统诗文重视师古与传承,许多情感表达以固定的行文套路被固定下来,呈现典型化的特点。以情感体验为线索整合诗文,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题材诗文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获得层次更为丰富的阅读感受。
拿“宦游”一类诗文来说,作品或记录羁旅所见,或抒发贬谪愁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常见,也非常重要的题材。在必修阶段,学生对这类作品比较熟悉。如果在选修阶段,教师能将此类作品集合起来,由一篇到多篇,由多篇到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把握此类作品的基本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这对学生掌握鉴赏此类作品的一般方法是大有好处的。
整合示例三:
主题篇目(含部分必修及课外篇目)探究
家国《登岳阳楼》《书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满江红》古人的“爱国”精神有哪些基本内涵?
爱情《一剪梅》《长相思》《诗经·静女》《钗头凤》古代诗词表现相思之情有哪些常用手法?
宦游《长恨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过小孤山大孤山》如何理解古代文人仕途与文学成就的“二律背反”?
悼亡《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项脊轩志》这几篇悼亡文章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以上所提及的三个主题,打破选修教材本身的单元设置,突破了选修与必修、课内与课外、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界限,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将教材重新整合。突破了文选形式在讲授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特点,使作品本身、教材本身处在一个开放互动的语境中。
选修教材“主题整合”的意义显而易见,从“三维目标”的层面来看,能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于每一个主题的设计与实施中。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依据教师的个人特点、气质禀赋、知识涵养,选择不同的主题组织教学,是彰显教师文学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更能培养教师的大课程观,开拓教师视野,真正做到教师与课程的同步发展。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在这些主题的实施和体验过程中,他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既从全局上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几个重要方向,又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的积累、方法的领会、情感的体验和素养的提高。
当然,这些主题不是固定的,各个主题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融合,甚至主题本身也是开放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整合主题,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富于个性色彩的课程规划。这将是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最大的成长和收获。
那时候冬天会经常看到结冰,小学校后面有条渠沟常常结冰,班里的总有几个同学用砖头砸开冰,然后你一块我一块拿在手上玩,或者甘脆用圆珠笔杆对着冰块吹开一个圆洞,用稻杆穿上提在手上,高叫:卖冰棒哦!一路追逐嘻闹着。每当天寒地冻时,离校不远又家境好的同学会从家里提来火炉,几个男生不知从那弄来几个小铁油漆桶子,弄了些小木炭放里头,用两根树枝,从别人那夹来火种放进桶里,然后用圆珠笔杆拚命往里吹气,让火着起来,火红了,脸也红了。要么就是提着铁桶使劲抡起来晃圈,一会炭火也会燃起来。那时的雪好大,下起来能有一尺多厚,屋檐上能吊一、二尺甚至上米长的冰凌,有些顽皮的人用竹竿把它戳下来,赶紧用手接着拿在手中当宝剑玩。
最好玩的是滚雪球,用手揉个雪团在雪里滚,越滚越大,开始是一个人推,慢慢的走;后来是几个人推,越推越大,小跑起来,后面跟着一群人,到最后大大的雪球终于崩塌掉,大家一哄而散。
一场冬雨的降临给我带来了机会,一夜之间,在狂风的呼啸下,树叶儿哗啦啦相约落尽,树林收起了绿色的面纱,大山坦荡荡露出了自己宽阔的胸堂,一眼望去,清爽爽利落,确信没有动物出没,一个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走进了惦念已久的树林,初冬的天气还不是特别的寒冷,走在清晨太阳的照射下妙不可言,踩着脚下松软的土路,眼睛扫视着林中的一切,猜测路可能是护林员出入踩出来的,忽宽忽窄,忽左忽右,林中的树多是人工种植,叶子落尽后猜不出树的种类,看树形大概是白杨国槐之类,偶尔也有几株原始树木,夹杂在整齐有序的行列里做着点缀,人工种植的树龄都不大,树干也不粗,树冠高度也就有三米左右的样子,顺着蜿蜒的小路向前,透过树木的枝干可以看出很远,不必害怕迷路,一切都在眼前呈现,边走边看,真正置身于大自然的拥抱里,仿佛进入了虚拟世界,一个人,与世无争,浪迹天涯,品尝着短暂的与世隔绝,真想放声高歌,还没有出声,不远处电线上一长串鸟儿已经发现了我,被我的到来惊吓的扑拉拉飞起,眨眼间飞的的无影无踪,打扰了它们安静的栖息,有些于心不忍,既然已经这样,只能说声“对不起”了,不管它们能不能听到,心里却清楚它们听不懂。
很快,我已穿越了大片的树林,眼前看到了进入森林公园的主道,左拐顺着柏油路一直向前,路左边便是公园的小湖,右边会有多条到达山顶平安门广场的石径,从平安门出发,便可以到达白马寺山顶了,这里是自己常来光顾的地方,路边的风景可以忽略,径直来到了最近的一条山路,快乐的踏上石阶向更高的山上奔去,时间已经是上午九点多,早起晨练的人们已陆续回家,山上几乎没有行人,如果是夏天,白马寺山是人气很盛的地方,一天二十个小时左右,每一个角落都会有行人出没,因为这边山上凉爽,离市区又近,是市民和附近的村民特别喜欢的场所,市政府在近两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缮,使得来这里的游玩人感觉如入仙境,流连忘返,实乃避暑之胜地,还有今年刚刚开业的大型游乐场,就在不远处的山对面,现代,时尚,活力,听别人说过,那将是山西省最大的游乐园,前两天我们一家三口还光顾了,刚开业的缘故,天气又冷,又是晚上,游人不是很多,受两个陌生女孩子的邀请,一起玩了碰碰车,很开心,自己在年轻人的感染下,似乎也活力四射了。
顺着石阶一步步攀登,山路两边的松柏为我放哨,静悄悄肃立,走不多远就会有供游人休憩的石凳静卧两边,宽敞处有石凳石桌,年轻人可以喝酒打牌,年长者可以下棋谈心,忙中偷闲来此一游,置身于山高林密幽静清雅的山林仙境,与神仙又有何异,平日的劳烦困顿,凡间的尔虞我诈定会抛于脑后,还有精心雕琢的木桥,适合情侣依偎谈心,抚桥拍照,浪漫温馨的环境,人人皆有好心情,转角处,一石桌旁三两只啤酒瓶在阳光的映射下绿的翡翠一般,是谁在此把酒言欢忘记收拾,恰好山上管理员也还没来得及发现,就这样幸存着,给单调的冬日增添了一抹鲜亮的绿色风景。且赏且行,顺着山路山上转着,寻了一处最佳的位置,看到了自己不远处的家,太阳快到房顶,知道已近中午,找到下山的路,快步回返,特意度到湖边,顺着湖边小路回家,湖水没有结冰,树木倒映其中,第一次发现水中的植物竟比实物颜色要漂亮,拿了相机拍下来,远没有眼睛里看到的美,有点恼恨自己不是摄影师,不能把美丽定格,伤心自己虚度时光没有学到真本事,假使自己是画家,也能把景色描下来。大自然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好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
【冬天的主题散文】推荐阅读:
冬天主题高中作文优秀07-12
小班主题冬天不怕冷教案06-30
幼儿园冬天主题活动方案10-12
小班冬天主题活动教案:开开心心吃火锅04-23
冬天的回忆散文03-16
散文阅读冬天的梦06-25
散文:不再寒冷的冬天07-13
描写冬天的散文诗12-01
北方冬天的雪的散文09-23
以冬天为话题的抒情散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