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级写作框架

2025-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四级写作框架(精选9篇)

英语四级写作框架 篇1

***, 女, *年*月出生,云南省**县人。*年*月毕业于**学院外语系,同年8月被分配到**中学任教至今。从教*年,先后担任初中英语科任教师(*年)、兼任班主任(*年)、团委委员(*年)、备课组长(*年)。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同行的帮助下,本人尽职尽责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在师德建设、教育教学诸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年*月起,被聘为“中学英语二级教师”,现申报“中学英语一级教师,并就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做“身正”之范

二、刻苦钻研业务,做“学高”之师

三、个人素质提高方面

四、尽心尽责,做良师益友

感谢领导信任:给我教师岗位;并先后兼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团支部委员,等于给我搭建多平台,能以各种角色在教学的舞台上得到全方位的历练;感谢集体众多同伴,工作中协作、困境中相扶助。有情感支持,才有温暖;在教科研的路上不致孤单,激情依然。

英语四级写作框架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框架性,对策

1. 引言

听、说、读、写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四大板块, 而对于高考中英语成绩的提高也是缺一不可。听、说、读往往是教师教学当中训练比较广泛的三项任务, 写作常常是许多教师及学生容易忽略的一部分, 慢慢的英语写作的教学就不断的弱化。原因在于写作的框架性制约了学生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 高中英语写作框架性的由来

写作为什么会受到教师及学生的轻视, 甚至忽略呢?笔者通过调查和采访, 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 从主观上来说, 英语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进行一堂写作课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短期的集中训练达到一定的高度比较困难, 所以为了快速有效的提高英语成绩, 教师及学生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听、说、读等方面, 这三方面对考试中的其他题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者, 从客观上讲, 高中的英语教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 只是应对高考及各种考试而学。教师对于各种考试的把握, 及阅卷老师的阅卷规律的掌握, 所以给学生总结了一套写作的基本思路, 也就是所谓的写作框架。它拥有固定的模式, 适用于各类文章题目。不言而喻, 对于学生而言, 英语写作既花费的时间精力要多余其他方面, 花费再长的时间这方面的成绩提高也是不显著, 所以, 学生学会了投机取巧, 硬背框架公式了。

3. 高中英语写作框架性的优势

既然现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已经形成了这种框架性的模式, 必定有它的优势可在。具体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 时间性。对于紧张的高中学生来说, 多门的课程已经是压力倍感, 而英语写作的框架性可以节约学生的许多时间。只要记住当中的基本模式, 几个连词和几种方法, 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一篇英语作文, 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 简单性。英语写作与母语写作可谓是异曲同工, 只是变换一下语言而已。英语写作这种框架性, 大致分为三步:开头, 正文和结尾。教师针对这三部分会罗列几种方法和技巧, 供学生使用展开文章的篇幅。比如, 开头的方法有开门见山法, 设置疑问法, 故事引入法, 引用名人名言法等等。正文部分, 会有固定的连词或介词词组帮助学生梳理全文顺序, 使之具有逻辑性。总结部分, 更是简单易行, 几个常用词汇或词组, 让你总结得如鱼得水。

4. 高中英语写作框架性的缺陷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性质, 现行的英语写作框架性固然如此。虽然写作给了一定的基本模式和框架, 给学生及教师带来了诸多方便, 节省了大量时间, 但是仍然有它的弊端。

第一, 写作的框架性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让学生拥有固定的思维模式, 必定抹杀了某些人的开放性思维, 必定不利于学生的发挥, 也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不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第二, 虽然这样的写作框架性可以保证文章有一定的逻辑连贯性, 分数上有一定的保障, 但是也不利于提高更高的分数, 给阅卷教师的印象就是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

5.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建议

近十几年来, 英语写作一直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占比例也在逐步的增加。并且,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语言技能中, 关于“写作”的目标是: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第一, 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 总体说来, 必须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词到短语, 到句子, 再到段落, 环环相扣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首先, 就是词汇量的积累。词汇的学习可以直接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 词汇量的扩大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英语基础的不断的提高, 当然也直接提高了英语写作的水平和能力。其次, 就是句型和句法的巩固。

第二, 设定专门的写作训练。

教师应单独对于写作开设训练课。从思想上, 让学生看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同时从行动上, 让学生得到良好的训练。

首先, 教师应对于写作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给予解释与说明, 让学生清楚了解。如, 文章的体裁有哪些, 文章中使用的有哪些顺序等问题。其次, 教师应搜集一些地道的经典的美文, 给予学生欣赏和批评, 是学生从中吸取宝贵经验, 及积累词汇与美文。再次, 就是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文体的文章进行专项的训练。最后, 教师给予学生写作的修改及评价, 也可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互相批改和评价, 相互进行交流,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以求得共同的进步。这样反复的进行训练和练习, 即加强了学生的基本功的巩固, 又使得学生的词汇量及阅读量不断的扩大和提升。

6. 总结

英语四级写作框架 篇3

框架布局

考研英语大作文的篇幅要求一般是160~200个单词,因而开头的图画描述段并不需要写很长,一般写3~4句即可。作为文章的第一个段落,图画描述段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图画内容,点出文章主题。那么该如何布局这个段落呢?笔者之前介绍过观察图画与写作图画描述段的口诀:一看数字、事物、人物、地点;二看动作、神态;最后在尾句点题。这一口诀既指出了从何角度观察图画,同时也点出了图画描述段的框架布局。根据这一口诀,考生可以将图画描述段分为3~4句,每个句子的侧重点如下表所示:

句型参考

了解了图画描述段的框架布局后,考生接下来要知道每个句子具体该如何写。下面笔者就参照上文的框架布局来为图画描述段的每一句提供几个参考句型。

1. 第一句

从上文的表格可知,图画描述段的第一句话是一句套话。考生可以掌握以下几个套话句型,以便在考试时选择应用。

① By providing the picture above, the author tends to highlight a certain thought-provoking social phenomenon.

② No other drawings can better illustrate a kind of disturbing social phenomenon than this one.

③ Doesn’t the picture above reveal certain thought-provoking implication?

④ In a sense, the designer of the picture raises alarm by highlighting a certain disturbing social phenomenon.

2. 第二句

第二句为描述句,主要描述图画中的数字、事物、人物和地点,考生既可以使用there be句型来表述,也可以使用主谓结构来表述。如果使用there be句型,考生可以按照“There be +数字+名词+地点”的结构来写,这里的be也可以用exist(s)/lie(s)/sit(s)来替换。如果使用主谓结构,考生可以写成“The picture above vividly describes +数字+名词+地点”这样的结构,其中的describes可以用depicts/portrays/shows来替换。

3. 第三句

第三句仍为描述句,描述重点是动作和神态。笔者建议考生采用“代词+动词”的结构来写这句话。其中代词是指考生根据第二句中的名词单复数选择合适的代词(they/he/she/it)来指代第二句中的名词,并使之作为第三句的主语;动词则需要根据图画中具体的动作和神态来选择。

4. 第四句

第四句是图画描述段的最后一句,需要点出主题。通过分析图画和文字提示,考生可推测出其反映的中心思想,然后据此确定要使用的中心思想词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介绍,请参见2011年6月号笔者所撰写的《考研英语图画作文备考策略》一文)。接下来,考生就可利用下面的句型写描述段的第四句。

① Obviously, by drawing the picture(s) above, the author does convey his attitude towards the issue of +中心思想词汇+ in our society.

② Clearly, judging from the instructions below the picture,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author does reveal his attitude towards +中心思想词汇.

③ Beyond doubt, what the picture(s) describe(s) above does highlight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中心思想词汇.

④ Obviously, by drawing the picture(s) above, the author is calling our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中心思想词汇.

实战演练

以2011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旅途之‘余’”为例,考生可以利用上文所述的框架布局和句型来写作图画描述段。

1. 第一句

考生可以从上述第一句的四个句型中挑一句作为图画描述段的首句,如:“By providing the picture above, the author tends to highlight a certain thought-provoking social phenomenon.”

2. 第二句

图画中出现的人物是“游客”,共有两名,因而数字是“2”,地点是“船”。考生可以选择主谓结构的句型来介绍这些信息,如:“In this picture, he vividly describes two travelers on a boat in a river.”

3. 第三句

考生可以利用they作第三句的主语,指代第二句中的two travelers,然后根据图画中的动作“扔”写出第三句,如:“They are sitt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littering their food leftover and bottles into the river.”

4. 第四句

很显然,图画所反映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因而中心思想词汇为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据此,再结合上文的句型,考生可以写出描述段的最后一句,如:“Obviously, by drawing the picture(s) above, the author does convey his attitude towards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ur society.”

将这四句话组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完整的图画描述段,具体如下:

By providing the picture above, the author tends to highlight a certain thought-provoking social phenomenon. In this picture, he vividly describes two travelers on a boat in a river. They are sitt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littering their food leftover and bottles into a river. Obviously, by drawing the picture above, the author does convey his attitude towards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ur society.

申论写作框架 篇4

(一)宣传手册

宣传手册和宣传提纲本质是同一种文体,通常申论考题不要求写出全文,只要求列出提纲。提纲即是结构框架与内容要点的综合。框架有题干明确提示的,如黄河文化、安全文化的宣传手册、宣传提纲就各自分了四部分,给出了明确提示,按提示分段落和层次即可

题目没有提示框架的,按一般宣传背景、目的、理由和措施、要求的顺序来设定框架。

【基本框架】宣传背景和目的———宣传的事项———理由和意义———措施、请求或倡议。

(二)宣传材料

宣传材料、宣传稿是近年考试出镜率较高的一种题型,用途是对社会、企业、公民进行宣传,阐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宣传理念和做法,唤起宣传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公开信、讲话稿、倡议书、宣传材料、宣传提纲这些文体,名目不同,但内容是相近的,表达手法是相通的,都有一定的宣传对象,都要考虑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可接受性,所以可以列为一类文体———就是宣传性文体。【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宣传什么———为什么宣传———具体宣传内容———需要公众、企业、社会做的事;背景目的———工作举措———号召倡议; 目的———措施———倡议; 背景和由来———问题现状———已经采取的措施———准备采取的措施———需要群众给予的配合。

(三)讲话稿

申论试题中的讲话稿,通常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了特定目的、用于一定场合、面向一定对象发表讲话的文字底稿。讲话稿的写作,必须服从讲稿六要素: 讲者、目的、场合、对象、内容、语言。【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介绍———讲话目的或针对的主 要事项———表明态度、原则、观点———工作措施———期望和要求。

(四)演讲词

演讲词也叫 “演说词”、“演讲稿”,是用于演讲的文字稿本。演讲词在讲话稿的基础上,突出鼓动性、感染性,含有较多的抒情成分,可使用较为灵活丰富的语言,做到“文情并茂”。

【基本框架】背景、环境、场合———演讲目的、指向的问题———解决的必要性、重要性———对策———感言、倡议、鼓动

(五)短评

短评、新闻评论也是新闻中的一种文体,与报道性质的新闻稿相比,主要侧重于评论,对于事实经过只须一笔带过,六要素可省略大部分,只要在背景、缘起部分呈现核心的事实即可; 有时也有不针对具体事件,而针对某种现象、态度、看法和观点的评论,即思想评论。评论按写作态度———通常申论态度即为官方立场———有批评、赞扬、中立三种基调,可根据评论对象的性质来选择态度,决定评论基调。【基本框架】背景缘起———总论点———具体论点———结论; 发生了什么事———事情达成的结果或效果———产生的影响———原因、意义或危害分析———推广经验或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希望与建议; 存在哪些观点———肯定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坚持正确观点和清除错误思想认识的必要性和意义。

(六)公开信

公开信,在申论写作中是一种以党政机关、职能部门(或个人代表部门)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开性书信体裁,其内容大多为从政府角度就某一问题向公众发出倡议,提出要求。本质上是书信体议论文,突出倡议性、呼告性、鼓动性,要求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基本框架】现 状 阐 述———问 题———必 要 性、重 要 性———对 策———倡 议 号 召 ; 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七)倡议书

倡议书是公开信的一种,范围有宽有窄,既有面向全社会、无确定对象的,也有面向小范围、特定人群的,如机关内部的倡议书、向某小区居民发布的倡议。其写作目的是唤起受众重视、促成共识、引导思想和行为。

【基本框架】背景———必要性、重要性———倡议内容———结尾再次呼吁; 倡议背景———倡议事项———倡议理由———已经或应该采取的措施———倡议大家采取的配合行动。

(八)建议信

建议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文书,内容主要是对策性的,在形式上与对策有较大的通用性。两者区别在于,对策是抽象性的,并没有对策这种文书体裁; 建议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文体,要从事实与科学的角度,阐明问题的危害、原因及采取相应对策的必要性、原理、依据,内容具体,并可含有一定的科学论证内容。

【基本框架】现状及分析———必要性、重要性———对策措施

(九)编者按

编者按本质是一种新闻体裁,是概括新闻主要内容、陈述编者对新闻反映事物(包括事件、观点和做法)的看法、说明编发此条新闻的意图的一种评论文体。它是对转发的事迹材料等做出评论,提出贯彻落实或学习、发扬的意见,通常包括背景目的、内涵实质、意见要求三部分。【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背景———目的———内容———要求; 问题案例或典型经验的精神实质概括———学习或贯彻落实、吸取教训的意义———学习或落实的基本要求。

(十)答复 答复,在现行机关常用文书中,主要指以书面形式对人大代表建议、质询、政协委员提案、人民意见、建议作出的答复。

【基本框架】态度———现状———措施; 背景———目的———措施———决心或期望

(十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带着一定目的,采取社会化的调查工作方法,在调查取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有事实、有观点、有结论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反映问题现状、陈述事件经过、分析问题或事件、做法的影响、危害、作用、意义,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调查背景———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应对之策; 调查背景———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十二)新闻发布稿

新闻发布稿是行政机关用于对外发布信息的书面文稿。新闻发布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发布稿是其依据的文字底本,无论书面或口头发布,都要依据 “稿” 即文字底本。其最终接受对象是全体公众,而直接受众则是记者,“内外有别” 的程度介于会议(纯内部)和现场讲话(纯外部)之间。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政策背景———政策内容———决心、表态、期望、要求; 事件经过———处理措施———决心和态度

(十三)总结

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单项工作或某一领域全面工作的回顾与分析、评价,内容上可以侧重对情况的客观介绍,即以叙为主; 也可以侧重经验、做法、教训的总结,即以论为主。

企业党建写作框架15例 篇5

1.

夯思想之基 履党建之责 聚发展之力 2.夯基础,建塑肌体 明思想,把向领航 聚合力,奋楫扬鞭 3.决胜之年 开局亮剑 加强主业 千帆竞发 勇于创新 焕发活力 党建融合 强根铸魂 4.党建引领激发动力。

建章立制提升活力。

抗疫担当彰显魅力。

多彩活动增添助力。

正风肃纪不遗余力。

战略规划发掘潜力。

5.

坚持党建引领,配班子建队伍 坚持制度先行,强管理促绩效 坚持因岗选人,调结构储人才 坚持深学细研,把方向管大局 6.举旗定向

塑造斜沟新形象 创新引领

开创党建新格局 从严治党

培育发展新生态 文化铸魂

助力标杆矿井建成 7.政治统领 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 培根铸魂 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选贤任能 激励干部人才担当作为 固本强基 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正风肃纪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8.党的领导不动摇 政治建设摆首位 全面覆盖无死角 基层组织绽光华 作风建设强推进 反腐败多措并举 9.强化政治引领,有效凝聚攻坚力量 强化思想建设,切实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夯实党建基础,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增强

从严正风肃纪,企业政治生态持续修复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10.“活力党建+政治引领”=瞄准目标一往无前 “活力党建+融入中心”=生产经营换挡提速 “活力党建+团队建设”=狭路亮剑所向披靡 11.突出思想引领,为理想信念注入“源头活水”

实施党建领航,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

夯实党建基础,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

12.

强化队伍建设,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抓学习强素质

提高政治引领的能力 立规矩抓整改

提供快速发展的保障 抓培训严管理

雅思写作需搭建行文基本框架 篇6

Nowadays many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for part or all of their courses in foreign countries.While studying abroad brings many benefits to individual students, it also has a number of disadvantages.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Model Answ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vas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choosing to study abroad. This is partly because people are more affluent and partly due to the variety of grants and scholarships which are available for overseas students nowadays. Although foreign study is not something which every student would choose, it is an attractive option for many people.

Studying overseas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Firstly/For example, it may give students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facilities such as laboratories and libraries which are not available in their home country. Furthermore/Moreover/What is more/Secondly, by looking abroad students may find a wider range of courses than those offered in their country’s universities, and therefore one which fits more closely to their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On the other hand, studying abroad has a number of drawbacks. These may be divided into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Firstly students have to leave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for a long period. Furthermore/Moreover/What is more/Secondly studying abroad is almost always more expensive that studying in one’s local university. Finally/Furthermore/Moreover/What is more, students often have to study in a foreign language, which may limit their performance and mean they do not attain their true level.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 篇7

要想提高课堂高效,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现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总结如下:

一、两原则

这是主体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型原则。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在教学中,应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情绪。我们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要参与教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为“主动”。

2. 语言实践活动原则。外语是交际工具,要掌握这个工具,就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就是组织、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如:在讲述fruit /food单词时,我有意用“chant”来Ask and answer:What’s yourfavorite food? Rice is my favoritefood;What’syourfavoritefruit?Apples are my favorite fruit;What’syour favorite sport? Football is myfavorite sport……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联想到更多的单词,tea,color,film……而且能更好地练习favorite这个词以及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四优化

1.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在情趣教育探索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和气氛,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活动化。为了引导学生会学活用,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思维,以情激思,从机械教学向思维型、创造运用型转变,引导学生由“死学”为“活学”,进行听、说、读、写、唱等课堂教学,开展操练活动,学生以极大的兴趣,饱满的热情,以不同的角色投入到活动之中,使得课堂英语活动化。

3.课堂教学情境化。精心设计,创设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满足初中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手段等声像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情境或模拟情景中学英语,展开性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4.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这样英语教学更能体现其学科的特点,更能加大课堂容量,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认真设计,自己动手画简笔画、图片,或者做幻灯片,充分利用小黑板、实物及录音机等教学手段,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新颖、直观。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轻松、自在,乐于其中,醉于其中!

三、五型式

1.演讲会话型。课前几分钟,由学生轮流进行演讲,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把准备的话题以激动的心情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安排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每节课鼓励组织形式进行对话、表演,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使学生在会话中尝到乐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示范型。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技能,变“学会”为“会学”。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指导学生相互探讨:讨论什么?怎么练?有何目标责任,可能会出什么困难等?这样学生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还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由学会到会学。

3. 情景型。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创设一定情景或根据生活的真实情景,带领学生共同劳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当我们遇到教材里的问题、生日晚会、去商店买东西、看医生、去农场劳动等课型,就抓住机会,精心策划,认真安排组织,同学生一起担当不同角色进行操练,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4.层次型。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层次,而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能力强的和弱的各得其所,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按照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和实施课堂训练活动,如编制练习、完成对话,活动有浅入深,由易到难,因人而异,层层递进,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大胆地进行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合作竞争型。创造轻松愉快的合作竞争性氛围,满足初中生获取成功的需要,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经常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英语游戏中,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搭档;在对话、猜谜表演等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安排各种比赛性活动,表扬先进、鼓励进步,这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充分表现。

英语四级写作框架 篇8

美国教育进展评估(Natlona1Assessment of Education a]Program,以下简称NAEP)是美国目前最权威的全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体系。2011年,NAEP再次调整了其写作评价体系,这背后反映了评价者对写作能力的再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NAEP写作评价框架的介绍,为我国写作能力评价提供一种可能性参照。

一、NAEP对写作能力的认识

2011年NAEP写作框架以近年来写作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它认为,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充满目的的交流活动,是写作情境需求(目的、对象等)与作者为了完成写作任务、适应阅读需要所采取的行为之间的协调统一。清晰的表达和有效的观点陈述有赖于作者聚焦和组织信息、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2011年NAEP的写作测试主要聚焦于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测试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灵活选择、运用各种写1作方法,以实现有效交流的目的;二是评价学生运用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写作,以体现计算机对写作过程和文本形态的影响;三是评价学生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

二、NAEP2011写作评价框架介绍

NAEP的写作框架包括写作(交流)目的、读者意识、写作技巧、文本体裁和评价标准五个方面。其中,写作目的和评价标准是核心。可能的读者对象、构思和写作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文本的最终呈现形式均由写作目的所决定。最终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写作目的要根据评价标准来判断。

(一)写作目的

人的交流总是为了实现某些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因此,NAEP写作能力评价关注交流的目的。一般而言,大多数写作都可以被宽泛地分为以下三类:劝说,为了改变读者的观点或者影响读者的行为;解释,为了扩大读者的理解;传递经验,为了和他人交流个人或想象中的经验。

1.劝说型写作

劝说型写作是一个要求较高的任务,它需要作者批判性地思考、运用综合的语言,并且要具有同时考虑自身观点与其他观点的能力。在NAEP的写作评价中,劝说型写作任务会要求作者说服读者采取行动或改变观点。

例如,下面是一个四年级说服类型的写作任务:

假设你们学校要选一个新的学校吉祥物吉祥物是能够代表整个团队的一种动物或事物

人们提出了四种选择:老虎、上升的星星、海豚、火箭在这四种备选的吉祥物中选择一个,并给校长写一封信,使他支持你的选择

2.解释型写作

解释型写作要求作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向别人解释信息和观点以帮助理解一个主题。比如,四年级的任务可能是对个人知识的解释说明、对一系列图片的说明,或是对某项任务中所提供的步骤的说明。八年级可能要求学生分析一个过程,或者是写出关于两件事或两个观点的相似性、差异性的比较。十二年级则可能要求学生澄清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界定一个概念。在所有的三个年级中,都要求能通过构思和恰当的写作方法清晰地表达观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被解释的对象。

3.传递经验型写作

在传递经验型写作中,作者要设法向读者传递生活的真实经验或想象中的体验。作者要通过描写细节呈现事件或活动,和读者建立情感的共鸣。这种写作,可采用多种体裁,如故事、散文、传记等。四年级学生可能被要求写一个小故事。八年级学生可能被要求叙述最喜欢的记忆或经验,并表达它对自己的影响。十二年级学生可能要在写作中通过运用具体事例来探究、反省和评价自己的个性或成长经历。

(二)读者意识、写作技巧和体裁

与写作目的息息相关的是读者对象。写作是一个交际行为,作者常常是为了和读者交流某些观点才进行写作。因此,读者意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之一。2011年NAEP的所有写作评价题目都具体说明或清楚地暗示了写作的对象。在不同的测试年级,写作对象也有所不同。四年级,对象可能包括同龄人、教师、学校职员以及父母八和十二年级,对象可能更多的是作者不太熟悉的人,比如学校或社区的领导以及政府官员。

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作者要决定如何展开和组织他们的观点,也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常用的写作方法有分析、描写、评论、叙述、概括等。但在2011年NAEP的写作评价中,并不要求必须运用哪些方法,而是从作者基于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进行表达的有效性上进行评价。以传递经验型写作为例,它通常采用叙事的方法,但也可能会采用其他方法。例如,当一个人要向同伴传递一个生活中特别重要的事情时,他可能分析事件的原因,然后通过描述发生了什么、描写背景等内容来讲述整个故事:也可能通过分享这件事是怎么影响自己的态度和行动的思维过程来反映这件事的意义;还有可能评价这件事所带来的改变的重要性。

2011NAEP写作评价要求八和十二年级学生选择他们认为实现写作目的最有效的文本体裁进行表达。而对四年级学生,则在题目中明确规定写作的体裁。

(三)评价标准

NAEP对写作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观点的展开、观点的组织、语言的流畅和规范。在每个方面下又包含以下评价内容:

1.观点的展开

在和别人交流时,作者需要通过展开观点,超越表面、浅显的结论,甚至结合自身的思考和经验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观点的展开应该有效地服务于作者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这种有效性:深度和复杂性、构思和写作的方法、细节和例子。

2.观点的组织

观点的组织指的是句子和段落的安排合乎逻辑、观点表达连贯,读者理解起来很顺利。

可以从文本结构、连贯性、中心三个方面来衡量观点的组织是否有效服务于写作的目的和对象。

3.语言的流畅与规范

语言的运用要能够既清晰地表达意思,又有效地服务于写作的目的和对象。具体又包括四个方面:句子结构和句子多样性,词语的选择,语态和语气,语法、惯例和技巧。

三、NAEP201 1写作评价样例

在下面这个十二年级写作样例中,所有的评价成分都体现了出来:写作任务,交际目的,读者、作者可能提出的思维与写作的方法,可能的文本形式,等等。

科学家最近宣布,在本州的国家公园里有大量的石油。州立法机关正在展开一场辩论,以决定是否允许能源公司进入公园中受保护的土地钻孔勘探石油。有些人认为,允许进入受保护的土地,将会对我们的经济有益,创造成百上千的工作机会,降低物价和公共事业费。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保护自然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生活更为重要。

州议员号召本州居民就这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能否向能源公司开放受保护的土地以钻油这个问题,请明确你的态度,写成文章来劝说州议员支持你的观点

这一写作任务,从写作目的来看是劝说类型的写作。界定了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州议员。学生可能会运用多样的思维和写作的方法,也可能运用某几种方法的组合。例如:在讨论政府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职责,讨论土地是否应该受到保护时,可能会用到分析、评价的方法;在总结、评论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指出这些看法是如何影响环境或经济时,可能会用到概括、分析的方法;在评论钻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提出可供选择的答案时,可能会集中反对方的观点,以找到核心概念,这就要用到评论、综合的方法;在分析国家公园的重要性,分析重工业对州经济的重要性时,可能会用到分析、评论的方法;在描述土地被能源公司用来钻油或者不被钻油的景象时,可能会用到描写的方法;在写个人的趣闻逸事,说明他们在国家公园的经验(体验、经历)或者得到保护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时,可能会用到描写、叙事的方法。

可能运用的形式是信或散文等。

四、NAEP写作评价体系的启示

(一)写作是与人交际的工具

NAEP将写作活动界定为交流活动,是以书面语言作为媒介建立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我国对写作的认识一般是“以我手写我心”,是主体通过书面语言表情达意。

这两种对写作的定位,分别强调了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两种可能状态: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写作服务于自我表达,更多考虑的是真实还原自己的见闻、感受、想法,考虑“作者之心”:而将写作定位为人际交往的工具,则决定了作者对作品结构的安排、写作技巧的选择、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以满足交际目的为基本前提,这是考虑“读者之心”。后者体现了今日学习是为以后社会生活所做准备的教育理念。

(二)以读者为中心展开写作评价

NAEP评价框架的每个要素都是围绕读者展开的,观点的展开、组织,语言的表达,都要依从于写作目的,都要有利于向读者传递作者的观点和想法。因此,NAEP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是基于运用了多少复杂的表达技巧,而是从满足不同的写作目的、实现与不同读者的有效交流,也即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展开的。我国的写作评价更多是从文体的角度出发的,这样的评价容易造成对表达的方式方法关注过多的问题,从而形成华而不实的文风。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行文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的运用才能恰如其分,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够真正满足生活所需。

(三)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NAEP写作评价为学生创设了尽可能接近实际生活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考虑读者的需要,考虑写作目的与写作技巧、语言运用的一致性。这一点与强调写作的交际功能相一致。它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写作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写作服务于生活。

(四)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NAEP写作评价从学生的作品出发,关注学生思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方式方法选择与目的的一致性,材料的丰富性和恰切性。评价标准中没有涉及内容的真实性,反而强调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经验进行想象。

英语四级写作框架 篇9

ye

一、龙门石窟简介

龙门石窟,也称伊阙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佛塔39座,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龙门石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研究目的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人宝贵的文化财富,笔者通过查阅当地相关文献,走访市民等群体,搜集当代龙门石窟的雕刻技艺的传承、保护的具体状况。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我们此次调研,旨在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龙门石窟的具体情况,了解它在当代的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社会价值,对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总的说来,此次对龙门石窟调研的目的在于调查其当代保护与发展状况,并得出理论性的科研成果。同时,将综合分析调查研究的利害,将成功之处大力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形成中国石窟雕刻技艺传承、发展的价值样本,并将其推广,让中国其它地区的石窟发展得到借鉴,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去进行实地调查前,我首先研读了关于龙门石窟的相关书籍和相关论文,例如,龙京红、石佳的《龙门石窟的保护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黎臻、袁济喜的《从北魏龙门石窟艺术透视南北审美文化的交融》,周伟伟的《世界遗产地游客体验满意度研究——以龙门石窟为例》等等,上网查阅了洛阳市的相关资料。对洛阳市的各方面情况,龙门石窟的发展过程、保护方式、社会价值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田野调查做好充分准备。2.社会调查法

在对龙门石窟进行调查时,要综合运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是功能学派创建人马林洛夫斯基在人类学和民族学田野调查中建立的一套“严密而费力”的实地观察的作业标准。我初步计划对洛阳市民、外来游客、龙门石窟景区导游和相关专家进行观察与访谈,考察他们对于龙门石窟的看法。3.比较分析法

笔者将把洛阳市龙门石窟的保护措施和发展过程与敦煌莫高窟、大同市云冈石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根据洛阳市的实际状况,提出龙门石窟文化怎样发挥更大价值的有效意见,并提出怎样更好的传承下去的措施。

四、研究内容

1.龙门石窟的保护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造像雕刻的人工技艺、佛像的日常保护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

(1)龙门石窟的保护管理具体措施。通过访谈景区工作人员、相关专家的方式;(2)龙门石窟遭到破坏的部分及其原因。通过访谈景区工作人员的方式;

(3)龙门石窟应对一系列问题的对策,如景区包容不了过多游客、景区自然环境保护等问题。通过访谈景区工作人员、相关专家、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

2.龙门石窟的发展

(1)对当地市民、外来游客的精神启示;(2)旅游开发的方式、设施的建设;(3)造像技艺的传承。(4)未来景区的规划。

龙门石窟调查提纲

首先是对游客、市民、专家、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的收集,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籍贯、宗教信仰等。其次是提出问题,具体如下:

一、对外来游客访谈

1.您是第几次来龙门石窟?和谁一起呢?

2.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得知龙门石窟的?(网络、书本、别人介绍等)3.您对于龙门石窟旅游景点是否满意?以后是否还会来? 4.您来龙门石窟最大的收获是?

5.您觉得景区的基础设施安排是否合理?比如路标和解说牌、公共环境等方面。6.您对导游的解说是否满意?

7.您对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8.您是否购买景区纪念品?

9.您觉得龙门石窟的票价是否过高?对于龙门石窟的发展是否有利?

二、对市民的访谈

1.龙门石窟对于洛阳的重要性?

2.您觉得现在龙门石窟的保护措施存在哪些不足?

3.您对龙门石窟有什么看法吗?可以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吗?

三、对专家的访谈

1.龙门石窟具体有哪些方面值得传承的? 2.龙门石窟的资料收集通过哪些方式?

3.您觉得景区管理方面是否有不足的地方?该怎样完善? 4.对于龙门石窟文化的传承,您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5.对于龙门石窟的保护,您有什么建议吗? 6.龙门石窟现在保护、发展模式。7.龙门石窟未来保护、发展模式。

四、对景区工作人员的访谈

1.龙门石窟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龙门石窟损坏的部分多吗?为什么会被破坏?有哪些补救措施?

3.像国庆旅游高峰期时,对景区的保护是怎样的?比如是否会限制游客数量。4.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您从哪获得?

5.您在景区工作了多长时间?您喜欢这份工作吗? 6.未来景区发展的模式是怎样的?

7.景区开放的具体时间?在什么情况下会关闭?关闭多长时间? 8.旅游淡季和旅游旺季游总数?

9.您是否遇到过游客在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破坏佛像的行为?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10.您觉得龙门石窟的文化怎样传承发展下去?

11.景区内关于石窟雕刻技艺研究方面的人才多吗? 12.龙门石窟的向导是否分为专业向导和志愿者向导?他们通过怎样的培训然后上岗?对于外国游客是否也有专业向导解说?

上一篇: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下一篇:梦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