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与学校招生计划、学科 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指导教育等密切相关。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总体形势趋紧,就业的结构 性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工作力度仍显不足,就业指导学科的研究和建设亟需加强。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全面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将就业指导服务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去,贯穿到大学生培养全过程,开展科学、有效的 就业指导和服务,形成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大学生充分合理的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对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1、大学生方面的因素

从大学生方面的因素来看,制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

从学生的成长背景看,目前,我国高校在读学生,大多属于 8 O 后或 9 0后,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备受宠爱,过惯了有求必应的生活,独立能力和 自我生存能力有限。与此 同时,互联网时代带给他们活跃的思想、个性的张扬,使之易形成叛逆的个性,这些都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也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学生的心理特性看,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在特殊的环境中,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心理特性。首先是自我意识增强,但不成熟。其次是感情丰富,但情绪不稳定。大学生普遍有着远大的志向,坚韧的品质,但在处理关键问题或重大行动时,表现出优柔寡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要针对学生的上述问题来展开。

2、社会及用人单位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社会方面的因素看,就业指导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激睛,实现学生从“ 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其次,从用人单位方面的因素看,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可能使学生在较短时期内认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强调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可见,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不是学历的高低与成绩的好坏,而是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这就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因此,社会及用人单方面的因素,是约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校方面的因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日常教育管理、宿舍管理、贷款管理、就业管理、社团活动管理、心理辅导等各个方面,工作内容范围广、任务繁重。特别是在高校扩招以后,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生源结构日趋复杂,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约束问题更加突出,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在繁重的工作面前,很难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就业指导课程成为了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效果。可见,从高校方面来讲,师资约束是影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提倡就业指导观念创新化

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就业指导工作临时性、季节性、阶段性这一传统的就业指导观,以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切人点,抓住毕业生最关心、最困惑的热点问题,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就业指导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它满足了毕业生对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在弥补以往就业指导工作不足的同时,丰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个性化

每个毕业生的个性、优势、就业偏好和心理倾向不同,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细致入微,实施个性化导,不能千人一面,空洞说教。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于 : 2 0 0 1年启动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推出了“明日之星计划” 就业指导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过程的就业辅导,帮助全体学生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实现理想的就业选择。实践证明,具

有个性化指导的“ 明日之星”活动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3、丰富就业渠道多样化

求职信息不畅、对就业政策不了解、缺乏相应的职业选择训练是毕业生在择业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因此各高校必须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就业信息的共享度和及时性,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充分利用专业教师、校友、学生家长等各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4、促进就业指导教育专业化

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教育任务繁重的局面下,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十分重要,由于就业指导教师的来源和组成十分复杂,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就迫在眉睫。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的发展、就业心理、创业指导、自荐和面试技巧等方面了如指掌,并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通过培训来增强就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使就业指导能够真正受大学生欢迎,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应经过系统的、规范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培养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的有关职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和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5、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社会化

“请进来,走出去”是就业指导的必由之路。当前,高等学校应该加强与职业界的合作和对社会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建立与职业界、人才交流市场的日常联系制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增进与职业界的联络,仅限于高校单方面的就业指导是苍白无力的、也是没有前途的。高等院校应加强与职业界的沟通与交流,在就业指导的方式和内容上多倾听职业界的建议,而不是关起门来搞指导,只了解学生的建议而忽视了用人单位的建议。让更多的企业界、政府部门、科技界、经济界的有识之士走进高校,为毕业生举办讲座,进行指导,以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和素养来指导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2

在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竞争中, 贫困毕业生是弱势人群。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 这些贫困生缺乏诸多有利条件:来自边远农村, 大多家境贫寒;来自城市低收入家庭, 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后盾, 只能靠自身奋斗;面对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 他们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 同时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 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 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贫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 高等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 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这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1 从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入手, 是做好贫困生的就业指导的基础

1.1 态度积极务实, 平衡自己的心理

1.1.1 价值观。

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系着能否顺利就业的问题。在高校的贫困生中普遍都存在这样的想法, 就是要找一个固定的、收入高的好单位, 才能不辜负自己十多年来得的艰苦努力和父母的希望, 这样才能为父母分忧, 尽早还清贷款, 早日回报父母。应该说大学生有这种想法无可厚非, 但往往是与社会现实和自我能力不相符的, 从而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就业机会, 不能及时就业。

1.1.2 求职态度积极务实。

贫困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态度积极务实, 通常很早就行动起来, 表现为关心就业形势, 主动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用人单位的各种信息, 在就业中也能调整个人期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他们的期望值虽然不会太高, 但还是希望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 缓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

1.1.3 在贫困大学生中, 有一部分学生希望能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国家提倡的, 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不过, 创业对资金、管理能力、社会关系等条件要求较高, 假如早有创业目标, 也一定要先找一家与自己未来创业目标较吻合的单位先工作一两年, 熟悉管理知识、营销意识、质量意识、信息意识、风险意识等, 这样在创业的道路上会少走弯路。

1.2 心理复杂多变

1.2.1 自卑。

自卑产生的原因多来自经济和学习两方面。由于家庭贫困, 自尊心在同学间巨大的贫富差距中受到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在原来的高中很受老师关注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显得普通, 甚至常常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比, 比较的结果使自己丧失信心, 产生自卑心理。在自卑的笼罩下, 他们的心灵倍受煎熬, 长期的自卑还使他们显得郁郁寡欢, 意志消沉。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 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

1.2.2 嫉妒。

嫉妒是一种忧虑、愤怒和怨恨他人优于自己的复合体验, 是不健康的心态。被嫉妒心所支配的人的内心总是处于极度的压抑状态, 对自己没有恰当的认识和评估, 总是被别人在某个方面的优势所吸引, 自己在这一方面恰恰处于劣势, 忽视了自己在某一方面优于对方的事实。

1.2.3 压抑。

有些贫困生虽然成绩良好, 但在公共场合极少发言, 看似不善言谈, 实际上是缺乏自信, 害怕发言失败, 被别人嘲笑。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 表达能力差, 情绪压抑, 与人交往少, 有心理自我封闭倾向, 甚至演变为心理障碍。

1.2.4 焦虑。

毕业前夕,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 尤其是单位无着落的学生, 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焦虑使他们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常双眉紧锁, 心情沉重, 意志消沉, 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 急躁、烦躁不安等等。

以上是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了大致的扫描, 除此之外, 可能还存在着别的心理疾病, 我们要更加关注他们, 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查研究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经济压力增大

贫困毕业生经济能力有限, 有些还面临着补交学费、还贷等问题, 目前毕业生求职成本高, 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除了制作求职材料的花费外, 还有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的路费、门票, 参加各种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有些单位在签约前还要求毕业生交纳“抵押金”、“按金”,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的贫困生因为交不起这笔钱而不得不放弃了岗位。贫困毕业生不愿错过任何机会, 但目前五花八门、不够规范的人才市场徒然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浪费了他们的精力, 使其感到无奈。

2 因势利导, 引导贫困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做好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合格人才上。应当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 教育和引导贫困毕业生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就业求职行为。

2.1 针对某些贫困毕业生出现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开展思想教育, 引导他们设计职业生涯

教育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志存高远, 胸怀广阔, 增强事业心和使命感, 把个人的成长和需要与国家、集体的利益相结合, 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教育他们大胆转变观念, 到国有企业、到基层去就业,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培养自主创业的胆魄和能力。

2.2 针对某些贫困毕业生弄虚作假, 缺乏责任心的情况, 教育他们诚实守信, 爱岗敬业, 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创造机会的第一步, 才能更容易摸清事业的方向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方向正确, 努力才不会白费。相反, 若不认识自己, 好比被人蒙上眼睛, 在漆黑中不能辨别方向, 到处瞎摸一通, 处处碰壁。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才能更容易发挥自己的长处, 把缺点掩藏起来, 或者把缺点变为优点。实践证明, 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工作后表现出来的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吃苦耐劳、朴实真诚的精神是用人单位非常欢迎的。

2.3 针对某些贫困毕业生只看重工资收入、金钱至上的情况, 教育他们正确看待金钱, 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

有的贫困生滋生了贫困的心态, 把经济利益看得重于一切。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通过正当的途径创造价值和财富, 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而不是用非法或违法的手段获取, 沦为金钱的奴隶。在择业过程中, 不但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考虑能否发挥自身的专长, 能否作出更大的成就和贡献。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表现出普遍的求稳心态, 不原意到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工作。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就业的主渠道, 因此要抛弃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就业观念, 树立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观。通过自我努力寻找就业机会。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充满风险, 企业破产、单位裁员、经济不景气以及新生劳动者对现有劳动者的淘汰等, 均是现阶段与未来发展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 要根据自身条件, 选择可能的职业和岗位, 或降低不切实际的要求适应市场, 或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切忌挑肥拣瘦, 失掉就业机会。

2.4 引导贫困毕业生科学地自我评价, 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 勇于面对挫折, 塑造健全人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年成长成材的重要因素。就业求职中错综复杂的情况对贫困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考验。应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贫困毕业生是特殊的群体, 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心理辅导工作, 要从个体入手, 开展“一对一”的贴身的教育和辅导, 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由于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贫困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兴趣爱好不够广泛。要帮助贫困毕业生建立自我认同, 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 树立自信, 避免走向自负和自卑两个极端;同时, 了解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选择适当的职业目标。

目前, 我国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够规范和健全,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竞争在所难免, “四级六级不如爸爸是厅级, 三好五好不如家在深圳好”。这使得贫困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弱势, 他们更容易遭受客观原因造成的打击。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贫困毕业生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 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 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途径进行心理宣泄, 保持心理健康。

3 增强服务意识, 协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

就业指导中心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 抓好全程就业指导, 提高贫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他们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1 提高其综合素质及竞争能力

贫困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强化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信誉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 使贫困毕业生有较强的实力参与竞争。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 相对多数人享有了高等教育的权利, 大学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 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 这是一个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的变化, 也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客观的大众化就业需求与毕业生主观的择业观念相冲突, 也成为当前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帮助贫困生解除心理阴影、化压力为进取的动力, 提高其综合能力是扶持贫困生的重要工作之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一些在校期间努力进取, 注重发展的贫困生因实践能力强、独立进取的精神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高校的勤工助学中心要由单纯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的机构转变为以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培养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团体。

提高贫困生群体的整体素质, 不仅需要一两个学校的关注和努力, 不仅要靠贫困生主观的进取, 还需要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和扶持, 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3.2 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训练

要帮助贫困毕业生分析职业及专业的技能要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这一方面包括求职材料制作、面试技巧, 另一方面包括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主动适应职业岗位。

目前,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强调就业的个性化“包装”:彩印简历、个人写真、上千元的西装、手机一个都不能少……。对此, 要引导贫困毕业生保持成熟冷静的心态, 懂得用人单位看重的不是毕业生外在的东西, 而是个人内在的能力。同时, 也要学会表达, 学会推销自己, 在仪表、仪态、与人交往方面更成熟和适合职业要求。

3.3 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服务

要宣传就业政策, 拓宽就业渠道, 形成立体的就业信息网, 积极为贫困毕业生牵线搭桥, 寻找就业机会。对贫困毕业生来说, 学校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就业信息来源。要使其清醒地认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 在政策上对这一群体要有所倾斜。要关心他们的求职情况, 随时接受他们的咨询, 提供热情、到位的服务。

要争取用人单位优秀的贫困毕业生采取优惠措施, 比如对于紧缺专业和优秀的贫困生就学期间所欠的贷款, 单位可以一次性无偿地偿还。此外, 要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全和完善, 保障贫困生享有最起码的平等的就业权。

参考文献

[1]温斌.关于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想法.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12) .

[2]李芳欣.如何做好高校贫困毕业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 .

[3]覃干超.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 .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3

一、要以全新的理念引领职工群众工作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工会群众工作也一样,必须要有全新科学的理念来指导,新形势下做好职工群众工作要确立以下三个理念:

一是确立“工会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的理念。工会组织是群众组织,所以,做好群众工作是天经地义的;工会有四项职能,但核心职能是维护群众的权益;工会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职工群众,落脚点是服务职工群众,让职工群众满意,这是工会的本质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工会工作就是职工群众工作。

二是确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职工群众”的理念。企业和职工群众是利益共同体,工会要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这是必须的,工会组织广大群众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根本保证,工会服务于企业就是从源头上更好的服务职工群众,所以说,工会服务于企业与服务于职工群众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三是确立“职工群众无小事”的理念。对于职工群众的呼声要格外重视,对于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要全力去争取,对于职工群众的困难要满腔热情的去关心,对于职工群众心里想什么,工会干部应该第一时间要了解,对于职工群众的要求,工会干部要成为第一责任人去反映处理,总之,对于职工群众的事,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应该竭尽全力去办好。

二、要以有效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来保证职工群众工作。

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是当前新形势对工会组织新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工作制度:

一是要进一步创新现有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代表的作用,建立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代表联系人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工代表联系人工作网络,使职工代表不仅在会议期间发挥作用,平常也要尽到代表职工群众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创新厂务公开的形式,可通过职工民主议事会,职工大讲堂等方式,让职工更多的了解厂情,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二是要建立新的职工舆情收集处理机制。现在各地都在建立职工群众工作室,企业建立群众工作室是一个新生事物,建成只是第一步,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其规范运行,充分发挥群众工作室作为及时关注职工思想动态、掌握职工需求、切实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先头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群众工作室必须建立定期定点到一线、下班组、访职工制度、建立群众工作室职责和标准、建立职工舆情处理等一系列制度。

三是要建立工会干部群众工作考评机制和职工群众监督工作机制。首先各级工会组织要把职工群众工作当成工会的第一要务,对工会干部要提出高要求,高标准,通过建立责任制,把职工群众工作从过去的软任务变成硬任务,在责任制中明确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目标、标准、内容、考核的办法等,也可尝试建立职工代表问责制,定期组织由职工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工会干部一个阶段的群众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和问责。

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热忱的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职工群众工作。

目前全国工会系统正在集中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是新形势下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创新举措,而要真正做到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工会干部的认识、感情和作风问题。

一是要高度认识到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的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发挥党联系职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和职工队伍稳定的迫切需要,是适应职工队伍变化、转变工会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内在要求,是改进工作作风、增进与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具体实践,工会干部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职工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强化责任感,从而增强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是要解决与职工群众的感情问题。与职工群众建立深厚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面对面是态度问题,实打实是作风问题,心贴心是感情问题,与职工群众没有真情,态度和作风都可能是虚的,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关键是要与职工群众建立深厚的发自内心的感情。由某杂志组织的“群众最喜欢的干部类型”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对群众有感情、讲诚信、工作有建树。其中,“对群众有感情”排在第一位,所以,强化群众观念,首先必须解决好与职工群众的感情问题。

三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事。面对面、心贴心是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前提和方法,最后都要落实到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来。实打实,一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工作重心放在为职工排忧解难上,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会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尺,实打实,要求工会干部要沉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下到班组去,要敢于在广大职工群众面前亮身份,要把职工群众的需要当成工会干部的命令,把职工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

总之,新形势下始终要把“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职工有所需、工会有所为”作为职工群众工作的基本理念,根据职工群众的新变化新期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新机制,以对职工群众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以对职工群众深厚的感情和真心实意的态度、以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化工会干部的“辛苦指数”为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做职工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切实把党政所需、职工所盼、自身所能的事情办好。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4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人们之所以需要档案,就是为了要获知过去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对今天和未来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以说,档案的凭证性决定了档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因此,做好文书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

一、什么是文书档案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行政机关的文书档案主要由法规性文件和行政性文件两部分转化而来。法规性文件是权力机关或领导机关制定和颁发的、具有法律性和强制性的文件。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各级机关、团体、组织等为了贯彻执行法律和法令,以及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都可以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如章程、条例、规则、办法、细则等。行政性文件是国家机关为贯彻执行法规、在日常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制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党政军机关、部门使用和形成的文件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二、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

在文件材料的归档及管理中,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文件材料收集关,确保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二是把好文件材料整理关,确保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三是把好文件材料管理关,防止档案的损毁和丢失,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四是把好文件保密关,保证涉密档案的内容不泄密。

(一)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我局文书档案收集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都按照收文登记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另外有一些文件丢失或散落在其他科室人员手中未经登记也未收集归档,有些科室的兼职档案人员收集的纸质文件不齐全,有的只注重纸质文件的收集,而忽略了电子文件档案资料的收集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档案的数量和质量,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利用。

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

1、收集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齐全完整,符合长期保管的质量要求。就一个机关而言,档案的齐全完整是指归档文件材料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面貌。具体说,归档文件材料在种类、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等方面都应保持齐全完整。对于文书文件材料,特别是公文,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等要完整成套。可以说,档案部门接收文件材料齐全完整的程度决定了收集工作的质量,而这也正是我局开展收集工作的难点。为此,单位领导必须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纳入有关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通过岗位责任制和其他制度的建立,保证归档文件的齐全和完整。在收集过程中,档案人员不仅要检查文件的完整情况,而且要严把文件的书写质量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文件进入档案室。

2、收集归档的文书档案应当准确,能反映我局的主要职能。我局在日常工作中会形成和使用大量文件,其中具有查考、凭证价值、需要整理归档的文件只是一部分。为了防止出现“有文必档”的现象,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对收集到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鉴定原则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审慎地进行鉴定,准确地确定文件的存毁,使反映我局重要事件、重大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都能够接收到档案部门。

3、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调查与指导。档案收集工作实际上要解决档案形成的分散性与管理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为使各部门形成的文件能够按要求移交到档案室集中保管,档案部门在收集工作中必须重视调查,掌握应归档文件在分散、流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业务部门形成的文件,档案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我局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掌握各部门的主要职能活动及其形成的文件材料情况,准确划定收集的范围和收集重点,确保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单位的档案人员忙于归档文件的整理和档案的日常提供利用工作,很少有足够的时间详细了解各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收集工作的盲目性。在收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业务部门给什么,档案部门就收什么的现象,导致有用的文件收不进来,收来的文件用处不大等问题。长期如此,不仅直接影响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而且损害了档案部门的形象,危及档案工作的地位。因此,为了提高收集工作的质量,档案部门应当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文书档案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开辟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面、高级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如:我局档案室的收集工作主要是按制度接收各文书、管理和业务部门的文件材料归档,这个制度就是归档制度。归档是指在工作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文件材料处理完毕以后,不得由承办单位或个人分散保存,必须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整理立卷,定期移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在我国,“归档”已成为党和国家明文规定的一项制度。文件立卷归档作为文书部门的主要任务,它既是文书工作的终结,也是档案工作的起点。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果不建立归档制度,或者归档制度不健全,就没有完整的档案和健全的档案工作。因为档案是由各种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而文件材料转化为档案一般又是通过“归档”来实现的。所以,建立和健全归档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确保档案室档案来源的连续性,为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条件,而且也是为国家积累档案财富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理顺管理工作程序。档案管理应按照科学的工作流程操作,因此要先理顺档案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程序。以文书归档为例:各科室需将文件按要求整理后统一交给办公室,办公室文书人员将各科室的归档文件与收发文处理的文件一起统一编排件号后移交档案室。针对这一工程流程,档案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建立相应的用户数据库,这样才能满足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

(三)做好档案保管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要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要及时修复。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仅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

(四)加强保密意识,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保守机密是档案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我局档案工作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1)部分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了档案浪费。(2)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有效地利用档案。(3)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档案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为档案工作的依法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严格遵守《档案法》,做到严格执法,依法治档。

档案工作人员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其具备了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他们对档案信息的保护负有比一般工作人员更为重大的责任,档案保密工作的好与坏,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多年的实践告诉我,热爱档案事业,把钻研业务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也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具有可传输性、可分享性等特点,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利用、存储,是每一个档案人员的职责。档案人员不仅要能按时完成档案管理中的各项任务,力争将所有存档文件进行计算机录入,还要不断探索和运用更加合理、规范的科学方法,使档案工作更加有序、有效,充分发挥它的使用效益。

三、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书档案工作也从单一化不断向正规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果不坚持学习,就会很快落伍,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就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会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大力发扬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任劳任怨地完成好各项工作。对个体档案人员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等素质。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档案工作者诸素质中最根本的素质。我国档案工作者政治素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在繁杂的政治斗争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档案工作者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才能承担起档案工作重于泰山的责任。

(二)道德素质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档案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规范,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档案工作者形象,有利于增强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档案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忠于和热爱档案事业;(2)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3)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4)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5)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6)发扬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7)树立高度的法制意识和观念。

(三)能力素质

作为现代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统观全局的综合分析能力、多思兼听的调研能力、权衡利弊的决断能力、统筹兼顾的运筹能力、挖潜创新的开发能力、平等公道的沟通协调能力、简明流畅的表述能力、敏锐深刻的洞察能力、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以及熟练驾驭现代科技设备的能力等。

(四)知识素质

(1)具有广博的共性知识。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熟知法律基本常识和有关法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至少应掌握一门外语。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档案工作人员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与技术,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研究档案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同时,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

(3)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性、复杂性、多变性、竞争性,使档案管理工作单凭个人经验和智慧已远远不够,必须实施科学的系统管理。

(五)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是档案工作者履行责任和个人成长的物质基础,是工作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壮的体魄,才能胜任繁重而艰巨的工作重担。一个人只有健壮的身体而无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经常处于最佳状态,具有稳定的注意力、坚毅的意志和可控的自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工作顺利有成效时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心理平衡,没有心理障碍。作为一个人才,只有同时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成就一番事业才有重要保证。

四、做好文书档案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爱岗敬业,争取领导的重视。领导是否重视文书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要想使单位的文书档案工作有起色,首先要争取领导重视。文书档案工作人员还要注重完善自我,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发挥主观能动性,干出业绩,干出水平,让领导满意,更好地为单位的发展服务。

(二)加强宣传,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单位领导对文书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大多都是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文书和档案工作不是主要部门,可有可无。这就需要文书档案人员经常向领导宣传文书档案工作。首先,要勤向领导汇报文书和档案工作情况,使领导受触动、受启发,其次,要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上级机关和档案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材料,为领导提供档案利用信息,使领导逐渐认识到文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员档案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对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各科室的兼职档案员)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他们进一步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档案工作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全员宣传教育,让每个员工都共同参与,形成共同重视的氛围。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区现有离休老干部106人。现在老干部年事已高,平均年龄已达到82.5岁。因此,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如何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好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结合我区老干部工作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干部工作的领导。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好重大贡献的特殊群体。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下几种观念。即老干部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的观念,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应当采取特殊政策给予照顾的观念,做好老干部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的观念,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观念,在重视老干部工作方面,我们部里领导亲自抓,老干部如果有什么

1生活难题,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与老干部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如有重大会议请老干部参加,这样就使老干部精神就有寄托,政治上的安慰就是较好的精神食粮,这些充分体现了部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建立领导干部与老同志沟通机制,使老同志深深地感到虽然不在岗了,但可组织上都没有忘记他们,还时刻关怀着他们,激发他们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的积极性,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二、切实加强老干部支部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按照党章的规定,本着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落实待遇,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设立了老干部党支部,选拔身体好的老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建立老干部工作制度及相关文件的出台,在制度上加强管理。一是定期召开老干部会制度。二是学习制度。考虑到老干部身体状况,在学习上采用了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月学习二次上上级的文件,有时把一些材料复印后,每人手中一份。这样让他们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精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同志们的关怀。作为为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读书、看报,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深入到为老干部服务上。目前,全区老干部在身体上均有不

同程度的患有疾病,年龄高,活动越来越不方便,定期走访、座谈、电话谈心方式对老干部进行慰问,作为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热爱这项工作,热心为老干部服务,真心实意地为老干部服务。

三、加强新时期老干部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的形势和任务给老干部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有一些人对老干部党建工作的认识程序不够高,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还没有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老干部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老干部党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于全区的中心工作为落脚点,按照政治坚定、思想带新、理想永存的总体要求,强化老干部思想教育,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充分发挥老干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创新机制。强化对老干部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党建工作,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二是完善制度。促进老干部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要切实坚持和不断完善“三会一保”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老干部工作制度,特别是要注意在制度的创新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根据老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不断研究和探索与老干部建立联系,谈心制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沟通情况,帮助解决要通过不断

地创新和健全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促进老干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要强化五个意识。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我们要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学习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实践领会其精髓,做到融会贯通,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到老干部工作中,落实到实际上。为老干部定期指定学习材料,参加报告会,使老干部了解大局,理解党的政策和在职干部工作情况,让他们发挥余力,为组织做好贡献。二是强化尊老意识。尊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老干部是国家的财富,要以敬父母之心、儿女之情来尊敬老干部,维护老干部的权益。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老干部服务问题上,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对待老干部服务工作,通过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心中,如,节假日走访、老干部用车、问题解答、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伤老干部心的话不说,用我们的热情服务赢得老干部的信任。四是强化民主意识。为了树立老干部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组织部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民主精神,让老干部参与决策,有计划地邀请他们参加,让他们发表意见和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五是强化政策意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事都涉及到政策和规定,如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等,这些规定都指导工作的依据,扎扎实实地为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发内心地去理解党对离退休干部的各项政策措施,去推动对老干部各项工作,就必然会使老同志感到温暖,工作有生气,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好。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时间:2010-4-23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邮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无锡邮政局党委书记 包法清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企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职工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当前,邮政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职工思想情绪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岗位变化而产生波动,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在改革转型期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看待、理解支持改革,切实把职工思想统一到企业中心工作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邮政转型发展的目标上来?本人认为应突破传统政工模式,力求实现“五个新”。

一、要认真把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时代特点和内涵,为我们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结合邮政改革发展实际,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干部职工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与谬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广大职工在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道德的约束下,最大限度融入改革发展的潮流。

二、要紧贴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近年来,邮政企业紧锣密鼓地实施了政企分开、公司化运作、专业化经营以及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财务核算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可以说,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改革浪潮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思想统一难,关系协调难,矛盾化解难,队伍稳定难”种种矛盾。改革说到底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企业改革中,职工既是改革的动力,也是改革的对象;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牺牲者。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紧贴这一最大实际,通过“三讲清”,实现“三增强”。

一是讲清邮政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增强对邮政改革的信心。

邮政独立运营后,邮储业务曾支撑了邮政的发展,成为职工的“吃饭业务”,但单一的负债业务不可能长期成为邮储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不可能支撑邮政全行业长期发展,同时也不符合中央对邮政金融改革的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邮政金融收入大起大落已证明了这一点。依靠邮储负债业务“吃利差”已行不通,改革势在必行。速递业务应该说是效益较好的专业,但邮政僵化的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快递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客观上邮政速递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在持续下降,外资跨国快递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快对中国市场的抢占,在华战略布局基本完成;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的业务已达相当规模,并加快进行网络建设。快递物流市场的争夺已经开始向三、四级城市甚至更向下发展,这些因素迫使邮政速递必须以改革应对竞争。因而,邮政改革迫在眉睫。改革是邮政唯一的出路,正如伟人邓小平所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二是讲清邮政企业内部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增强职工对改革的承受力。

邮政体制改革后,三大板块的经营架构已经建立,三大板块都要按照各自专业的特点和市场开拓的需要,搭建自身的组织架构。正如省公司顾汶总经理指出的那样,银行和速递物流公司专业化经营后均成立了各自的职能机构和组织机构,而邮政企业仍然维持原有规模的管理体系显然不现实,组织机构要与经营规模相适应,因此,机构调整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邮政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在运行机制、营销方式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许多内部机制性问题制约了邮政发展,成本、效益观念不强,导致了企业负担较重,运行效率不高。当前进行的“三项制度”、流程重组、损益核算等改革,就是为了进一步盘活企业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这些改革措施虽然会触及一些人的现实利益,但不破不立,只有改革才能使企业越办越活,才能使职工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企业有良好效益和长足发展。否则,企业的路越走越窄,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职工。

三是讲清改革后邮政面临的有利条件,增强对邮政发展的信心。

当前,从中央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加快发展邮政业高度重视、认识一致。2008年冰雪灾害中,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南宁邮区中心局时,强调了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更好地发展邮政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多次对邮政作出重要批示,为中国邮政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新《邮政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邮政专营权将以立法的形式得到保护。

从邮政企业内部看,各级领导对发展邮务类业务已形成了共识,在我省邮务类业务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发展思路、客户群体和业务规模。“三大板块”专业化经营后,集团公司又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共举大旗、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思路,使我们认识到这次改革与十年前的邮电分营也有本质的区别。改革后,邮政企业与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公司的关系,既是唯一出资人,又是合作伙伴,三大板块利益高度相关,根本利益高度一致,把“三流合一”的资源优势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优势,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中国邮政做大做强,改革的成果也将惠及到每个中国邮政职工。

三、要认清职工队伍的“新格局”

在邮政企业机构改革、竞争上岗、流程重组的过程中,职工思想总体上是在稳定中波动,在波动中趋于稳定,平静中又隐藏着不平静。不同群体的职工其价值观也不同,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各有侧重。对此,我们要根据职工队伍的结构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施“差别化”教育,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一要针对老职工开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4050”(女职工40岁、男职工50岁)老职工占到我企业生产一线职工的25%左右。长期以来,他们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不分贵贱,职务不分高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追求社会公平”。“爱岗敬业,爱企如家”的职工,是邮政企业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在企业实行“岗位论价值、薪酬凭贡献、晋升靠竞争”改革过程中,这部分职工因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竞争力偏弱,往往个人利益最容易受到冲击,思想也最容易产生波动。因此,对他们要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让他们知道改革的目的是搞活机制,不是砸饭碗;竞争上岗的过程,是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益,实现职工自我素质提高的过程。不改革企业没有出路,受损害的最终还是广大职工,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改革成果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职工。

二要针对新入局大学生职工开展爱岗敬业、忠诚企业教育。

多年来入局的大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相对来说知识层次较高,思维敏捷,可塑性强,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有所期望,普遍比较关注企业与自身的利益,迫切想知道邮政企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对这部分职工要在重视他们职业生涯的基础上,加强局情局史和企业优良传统教育,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情感,帮助其对邮政企业职业发展特点及自身个性特征有清楚的认识,避免其因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过大,并通过人才工程实施计划给他们搭平台、压担子,提高他们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大事敢想,小事肯做,乐在其中”正确的人生观。

三要针对劳务人员开展法律意识和归属感教育,营造一家人氛围。

目前,劳务人员占企业用工总数的一半左右,在邮政的很多基层岗位上劳务人员比重大,很多劳务人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部分职工多数从当地直接招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组织纪律性、文明意识、法制意识与邮政生产需要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企业在提高报酬、改善福利等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与这部分人员的心理价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比较低,总体上讲对企业也谈不上有责任心和忠诚度,使企业在长期稳定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对这部分职工,在解决生存保障问题以后,要注重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归属感教育,帮助劳务人员确立献身邮政的志向,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一分付出,企业就会有一分回报”让他们尽快融入到邮政企业大家庭中。

四、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当前,邮政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本人认为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氛围、树立形象、锤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期发展之根。邮政是一个有着上百年盛誉的老企业,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源远流长、又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们要进一步建设整合企业价值、职工价值、顾客价值等多维价值追求的新型邮政企业文化,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发挥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从而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生根,提升邮政的核心竞争力。

二要正确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概念上虽然是独立的,但也是相互融通的。企业文化可以在更大的领域内,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借助弘扬先进事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等形式,实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教育,实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构建和谐企业的目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互补。

三要正确把握党群工作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为。

首先,要抓好企业文化的整理与发扬、继承与创新。整合企业现有理念资源,融入时代要求和创新精神,构建具有时代特征、邮政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其次,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分步逐年推进。坚持“虚事实做”,把企业文化的战略目标分解成可以实施的具体目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提出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实施时间和检查评估办法。第三,要抓好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导入和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改革等各项工作中去,实现邮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佳组合。

五、着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新形象”

在邮政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的推动力和政治保障,任务光荣而艰巨。因而建设好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证。

一要把有效促进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

随着邮政企业机构改革和人事调整的基本到位,当前,基层行政与基层支部普遍实行“党政合一”、“一岗双责”。在新形势下,基层单位要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同奖惩,促进邮政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要以构建和谐企业为己任,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过硬的工作能力。一是塑造高尚的“官德”。正人先正己,与职工以诚相待,以德服人,消除与职工的思想隔阂。二要练就高超的“官能”。育人当先知,要深入到问题的最前沿,开出最科学的“药方”,从根本上打动职工,化解矛盾。三是培育亲民的“官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职工的真心朋友。

三要注重务实与务虚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的阶段性中心工作,有计划、有广度、有深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兵马未动,思想先行”。思想政治工作要紧扣“人文关怀”这一主题,切实做好企业改革的“护卫者”。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特别是对由于年龄、技能等原因落岗、降薪的职工,要更多地提供心里疏导,帮助其再上岗。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职工的事无小事”作为工作座右铭,把职工的情绪变化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信号;要把支局“五小工程”、“年夜饭”、“节日礼”等活动,作为领导与职工沟通的平台;要把职工的“生老病死”等实际生活中急需企业领导给予关怀的事情,看作是领导者的份内事。

总之,新时期邮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认真研究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方略,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提高科学性,增强说服力,才能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7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调研为基础, 调整创新专业设置

作为民办院校本身与公办院校在体制上就有不平等的待遇, 所以在办学的定位上必须要准确, 学校能否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关键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市场空缺, 而不是一味的扩大规模。作为民办高校最切实可行的定位是跟公办院校错位竞争, 填补市场的空缺。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但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已经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或是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或是人才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民办高校要以市需求为导向, 不断调整创新专业设置, 坚持市场需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从源头上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适销对路”,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 形成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办学机制。

广泛开展调研活动, 分析就业市场, 把握就业趋势。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特色为依据, 充分发挥民办院校的独特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新专业, 同时大胆调整改造传统专业, 增强其时代性,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 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最重要的一条是看学生的就业状况。《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而适应社会需要则意味着对高等教育三大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的满足——政府, 重视高校投入产出效率;用人单位, 需要能够满足岗位能力和知识要求的人才;大学生和家长, 关心就业质量和自身职业发展。由此可见, 学校不仅要对培养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 更要关注其培养结果, 重视对结果指标的跟踪和评估。

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数量困难, 二是就业质量低。就业数量困难是短期的, 会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技术升级和生源下降自然解决。但是, 大学生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必需要通过改进学校教育才能解决。造成学生就业质量低的问题, 单从学校教育体系内部来看, 有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因素。教学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的教育等。造成毕业生的月收入低、专业对口率低、离职率高、职业和行业的转换率高、职场磨合期长。二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片面的因素。学校评估体系的不足, 限于以培养过程指标 (学校的教育服务过程和管理过程) 来评价教育质量, 没有以就业质量的结果指标为导向的培养改进评价体系。培养结果不能及时地反馈给教学部门, 没有形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动态改进。

民办院校要利用自身机制的灵活性, 建立就业状况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具体而言, 学校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能力知识对工作要求的满足情况。要通过对毕业生毕业的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调查进行定量研究, 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需求, 以及对本校毕业生使用的满意度评价, 分析学校培养质量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情况, 最终将培养结果反馈到培养过程, 帮助对教学培养、课程、招生、就业等环节的进行诊断, 为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真实数据。

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业,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人才, 是高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也是学生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寻求自主发展的内在要求。

民办高校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 本身就是一部成功的创业史, 学校要充分利用办学模式、办学设施、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灵活性, 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 创建有自身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 把创业教育课程和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内容相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培养创新思维。

同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创业沙龙等实践活动。定期邀请自主创业的校友、成功企业家来校举办创业报告会, 为学生介绍创业的经历、分享成功经验。建立校内创业导师团, 组织“创业实训营”活动, 鼓励学生体验创业过程, 积累创业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 提高创业能力。

借助政府、企业及相关的社会力量, 大力开展校内创业基地的建设, 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创业资金、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民办高校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 才能有出路, 才能有发展, 才能有未来。我们一定要积极迎合市场, 服务地方经济, 努力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把就业工作视为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为毕业生创设更为规范、宽松的环境, 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 满怀热情地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秦艳丽.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9) .

[2]江滔.当前高校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5) .

[3]张楠.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 (10) .

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高校医院财务管理;政策性;服务性;管理性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098-01

随着国家对高校医院的管理不断深入,高校医院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管理好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目前关键的一步。高校医院相对老师、学生、教工和其他大医院来比,具有它的独特性。

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搞好高校医院财务管理有以下几点的重要性。

1良好政策性

高校医院担负着医疗、预防、学生入学,毕业体检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保证各项卫生工作顺利进行。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高校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挑战,根据高校医院本身的特点,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校医院生存、发展的最佳选择。

2特殊服务性

高校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教职工等人群,其业务活动关系到学生、老师以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高校医院观点,一切财务收支活动,都要从学生、老师以及教职工的需求利益着想。

3财务管理性

①合理安排使用资金。高校医院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预算资金。在高校医院财务工作中,收是为了筹集和拨款资金,是为了更好地安排和使用资金。

②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就要实行精细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预算应从财务的事后核算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保证高校医院经营合理合法。其中高校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高校医院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并监督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监督货币的合理流动,约束会计人员的重要监督手段,是高校医院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同时做好经济活动前景的预测和经济方案的决策。医院管理者可以根据对收入的管理,制定的财务政策、制度应能激励医务人员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积极为高校医院增加收入。高校医院是以老师,学生,教工服务,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和事业体制的改革,高校医院的所有制形式在不断的创新。高校医院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和财务管理水平,做到“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积极为事业服务,促进各项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③建立健全高校医院帐物制度,实现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为了充分有效地管理,是为了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高校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以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办事有计划、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制度、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使财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④做好高校医院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对资产如何确认、计量和核算,才能符合国际惯例,提高高校医院会计信息质量,这是高校医院资产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如何加强对高校医院资产的管理,对整个高校医院的经营运转起着重要作用,也直接关系医院经济效益的好坏。

⑤加强资产购置管理,做好成本核算。固定资产购置,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考察论证,严格审批,从源头上杜绝资产重置、闲置现象的发生,杜绝资产的盲目购进、流失、积压。

⑥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人才培养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做好财务工作的保障。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卫生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建设高素质的财会队伍人才培养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做好财务工作的保障。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敬业心强的财务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财务人员加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教育,勤俭节约、科学理财,在业务上通过继续教育深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医院财务人才建设日新月异,稳步提高。

上一篇:最美护士演讲稿下一篇:内部质量稽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