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高效复习演讲稿(通用8篇)
——以持之以恒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
高二二班 郝珈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二班的郝珈萌。十分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这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与平台,让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各位同学们分享。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归纳总结,高效复习,以持之以恒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
同学们,当我们还没有从上一次月考的氛围中完全放松时,希冀而又忐忑的期中考试也将如约而至。诗人韩愈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告诫我们,在读书和学习中,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空子可钻,只有勤奋加刻苦,通过自身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学习,首先要讲究效率,要学会及时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是一种很具体、也很原始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基础、才能学有所悟。比如:我们提前做好充分的课堂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对老师的提问反应也会更快。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及时做到预习和复习,再加上课堂认真听讲,才能保持学习的连惯性。其次是要善于思考,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提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都有同样的体会。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的思考和求问,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思考和解析,所得到的知识就会更扎实、更牢固。再次要不耻下问,敢于向老师和同学们求疑解惑。人都说:师者,父母心。老师们正如我们的家长和亲人一样,把所学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但受我们学习经历、个人悟性、理解能力的差异,每个人在领悟知识时,可能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勤于向老师求解求问。而各位同学们,因成长环境、家庭文化的差异,知识拓展面和掌握程度也就不同,我们不仅要向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学习,而且还要向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学习。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同学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在这幸福学习之路上摸索前行,每个人都可能摔倒在一个相同的问题上,曾经遇到的困难再次面临时,怎么都想不起来如何克服。所以不扎实、记性差,就成了我们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根源。由此可见,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并懂得如何记笔记,如何抓住重点,如何归纳总结,如何找规律求方法,如何熟能生巧。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课堂上的思维紧跟老师的步伐,更有利于课后的归纳总结提高。同时,要学会整合重要知识点,列出目录形式的思维导图,这会让我们大脑思维条理清晰分明,学会融合新知识与旧知识,会有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并促进理解,加深复习。
同学们,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家庭,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新时代的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爷爷给予我们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导。我们也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同学们的互相鼓励和帮助下,借着附中温暖的阳光茁壮成长。积极勤奋永坚持,科学复习善总结。珍惜时间提效率,多思多问获提高。全面梳理突重点,薄弱知识需巩固。熟能生巧多练习,期中考试好成绩。
2018年10月27日
1. 夯实基础,突出知识梳理和学科内综合。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计算六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要针对高考重点、热点,以及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 优化设计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复习效率得以提高的关键在教师。化学复习教学要认真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在学习基础、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做到最优化设计,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1 优化目标设计
我们要研究《考试大纲大纲》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各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把握好重点,避免因偏离教学目标而浪费精力和时间;同时,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多元化,体现层次性,即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
2.2 优化内容设计
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精心组织与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不能一味追求新、奇、难;要控制好复习的深浅度,有效落实基本点,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角度,要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高三化学教与学的价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坡度,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在能力要求上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让不同的同学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发展。
2.3 优化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基础、学习内容和条件,将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保证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到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引导他们从基础知识、方法与学科思想等维度进行梳理与创新应用,帮助与指导他们开展力所能及的小专题研究,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潜能;改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尤其是化学实验,真正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提供最优服务。
3. 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应用能力,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实质在于对学科知识点的选择和应用,因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基础。不要过早地使用学科间和学科内综合的训练材料,因为这很容易误导学生忽视知识的积累。总的原则是高三第一阶段复习好学科基础知识,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知识。高考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的面很宽。因此,平时复习要把教材和复习材料中大量的案例、典型事例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知识线索,便于选择知识点和方法,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系统构建,分块串联,点点突破,是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特点。系统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织复习体系。在教学中,可将整个学科知识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分块复习。分块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统一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科能力。
4. 去繁取简,掌握解题技巧。
高三复习课中除了重视“双基”落实, 还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 是理论教学的复习和巩固。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 任务重, 我们要精选例题, 选择有普遍指导意义典型的习题进行示范讲解。在讲解习题中, 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题目, 形成解题思路, 找出简捷的解题方法。其中我觉得更要突出因“题”制宜, 抓“特”巧解的训练。许多习题有多种解法, 例如: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元素, 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 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 则乙的分子式是 () 。A.XY;B.X2Y;C.X2Y3;D.X2Y5。此题如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会显得很繁, 而将选项转换为∵Y元素在乙中百分含量大于Y元素在甲中的百分含量, 而甲分子中Y为2个, ∴乙分子式中Y原子数必大于2个, 从而就可推断出选D项。
5.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5.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
复习,即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之巩固。高考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为主要目标的。如果说学生第一遍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的话,那也只是零散性的原部件知识或半成品知识,这种松散的知识是原料,是知识资本的堆积,是有待提升的初级阶段。为此,教师应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复习知识。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记忆:常见的记忆方法如题型式记忆、比较式记忆、纲要式记忆、总结式记忆等。通过记忆把相关考点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2)练习:通过各种练习模式如题型练习、模拟练习、错题纠正练习、典型漏误点练习等,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5.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建立在已经学过一遍的基础上的再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实际,可以在复习中自主完成查漏、找缺、分析错误、提炼知识、类化知识。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可定位为“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自学能力,产生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但不宽松,紧张而有序的自主学习氛围。学生会的尽量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在点拨时,对学生已想到的知识网络不点拨,对学生没有想到的知识关联点进行由浅入深的点拨,即浅点拨不通,再进一步点拨,层层推进,而不能一语道破。充分在时间、空间、知识技术上,给学生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采取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如合作讨论、互教互学等。
5.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情感交流是复习课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师生互动交流包括语言互动交流、思维互动交流、情感互动交流和实践互动交流等几个方面,是师生间心与心的互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就能让学生获得无穷的力量,同学间的羡慕、佩服的欢呼、由衷的掌声都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敏勇.浅谈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
[2]张健宁.新课程下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1)黑:CuO、Fe3O4、MnO2、C、铁粉
(2)白----氧化物 2O5、MgO、CaO、Al2O3
单质P白磷
碱:NaOH、KOH、Ba(OH)
2、Ca(OH)2------可溶性碱
Mg(OH)
2、------不溶性碱
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AgCl、BaSO4
不溶于水,溶于酸----CaCO3、BaCO3
(3)黄:S(固体单质))、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
(4)红:Cu-----紫红 红 Fe2O3、Fe(OH)3------红褐 红磷-----暗红
(5)蓝:Cu(OH)2(固体)蓝、CuSO4·5H2O(晶体)、CuSO4(溶液)、CuCl2(溶液)、液 O2
(7)紫黑:KMnO4 紫黑: 紫黑
(8)浅绿 浅绿:FeCl2(溶液)、FeSO4(溶液)浅绿
二、燃烧反应中火焰颜色或特殊现象:
1、火焰颜色
(1)蓝色:CO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淡蓝色:H2、S、CH4 在空气中燃烧
(3)蓝紫色:S 在氧气中燃烧
(4)黄色:P 在氧气中燃烧
2、发白光:
(1)Mg 在空气中燃烧(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火星四射:Fe 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
4、冒白烟 冒白烟:磷在空气中燃烧 冒白烟
三、初中化学中具有还原性、可燃性的物质:
(1)单质:H2、C
(2)化合物:CO
四、初中化学之最: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78%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3、最轻的气体是:H2 气
4、点燃时对大气污染最少、最好的新型燃料是 H25、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6、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无中子、最简单的原子是 H7、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 分子。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CH49、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钾,最不活泼的金属是金。
10、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
五、初中化学中具有唯一性的物质:
1、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且有毒的气体是 CO2、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入澄清石灰水 后变浑浊的唯有含 CO32-的物质
3、能遇 Ba2+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SO424、能遇 Ag+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Cl
六、物质的用途
1、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是:O2,可用于炼钢的物质是 O22、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H2、C、CO3、可用于人工降雨、也可做致冷剂的是 CO24、用做探空气球的 H25、可用于切割玻璃的金刚石
6、能吸附有色气体的木炭、活性炭
7、做干电池的电极、能导电的非金属石墨 38、用于检验水的存在的物质硫酸铜 CuSO49、可用作干燥剂的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铁粉
10、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澄清石灰水
11、具有挥发性的酸浓盐酸、浓硝酸
12、用于除铁锈的物质是稀硫酸、稀盐酸
1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14、可用作装饰材料的是大理石
15、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熟石灰、硫酸铜
16、工业酒精中的有毒物质是甲醇
七、其它需记住的知识:
1、决定元素或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4、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由新物质生成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种类、原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
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原子序数
8、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决定微粒电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4-----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阴离子
9、溶液的特点: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10、有关溶液的说法:
(1)同一物质(固体)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2)同温度下,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3)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食盐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不大,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温度不变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5)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稀溶液
11、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2、分离可溶物中混有的不溶物用过滤法,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3、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法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别适用于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1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氨气
16、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17、物质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使可燃物的温 度达到或超过着火点
18、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1)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二氧化碳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9、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1)NaOH 能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2)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0、铁生锈的条件是:在潮湿的空气中
21、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22、碳酸钠俗称“纯碱”的原因是:其水溶液显碱性
八、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
化学名称 硫 固体二氧 化碳
氢氧化钙 熟石灰、Ca(OH)2 消石灰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 生石灰火碱、烧 碱、苛性 钠NaOH 乙醇 甲烷 酒精 天然气、沼气 C2H5OH CH4 乙酸 俗名 硫磺 干冰 化学式 S CO2 化学名称 氯化钠 碳酸钙 俗名 食盐 石灰石、大理石 醋酸 CH3COOH 化学式 NaCl CaCO3 6 常见的原子团(离子符号、化合价)
九、常见的原子团(离子符号、化合价)
名称离子符号化合价
铵根NH4++1
氢氧根OH1-
硝酸根NO3-1
硫酸根SO42-2
碳酸根CO32-
2十、常见的十对离子: 作用——使复分解反应具备了生成条件)
1、Ag+—Cl-→AgCl↓ 白色(不溶于水和酸)
2、Ba2+—SO42-→BaSO4↓白色(不溶于水和酸)
3、Mg2+—OH-→Mg(OH)2↓白色
4、Ca2+—CO32-→CaCO3↓白色
5、Ba2+—CO32-→BaCO3↓白色
6、Cu2+—OH-→Cu(OH)2↓蓝色
7、Fe3+—OH+→Fe(OH)3↓红褐色
8、H+—CO32-→H2O+CO2↑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盛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外形。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外形,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轻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央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二、质量:
1、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重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密度
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
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外形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假如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理想情况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实际情况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实际情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外形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外形的特性叫做塑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
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重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1、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央。
三、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四、杠杆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详细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朴机械
1、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绳子段数的判定: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轮轴和斜面
使用轮轴时,假如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假如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假如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F/S,其中: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米2(m2)。
2、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说明: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
2、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外形均无关。闻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总是相平的。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证实: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闻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浮力的公式:F浮=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外形、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六、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中的功
做功的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
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重: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的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旧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我们做题碰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3、斜面的机械效率
η=Gh/Fs
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三、功率
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P=W/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大约10-10m。
2、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③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夫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分子间的斥力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假如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说明: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A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C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D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2、物体内能的改变
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改变或物体的存在状态改变。但不能反过来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①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所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假如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③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第一章
1.银行会计学P1
2.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 2
3.政策性银行3
4.会计对象5
5.资金来源和运用6
6.银行会计的要素7和内容8-9
7.银行会计的主要任务9
8银行会计的核算原则10
9.银行会计的特点和作用12
第二章
1.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16
2.会计科目和会计科目的作用 16
3.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17
4.会计科目按性质分类19 按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分类20
5.记帐方法包括,复式记帐包括23
6.会计凭证含义,会计凭证分类;会计凭证的作用27
7.银行记账凭证按格式和使用范围可分为29(基本和特定凭证的含义)
8.银行基本凭证分为30
9.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31
10会计凭证的审核34
11.会计凭证的传递原则35
12.银行会计凭证的特点36
13.帐簿含义37
14.银行帐务组织38
15.明细核算的核算程序38(分户帐及其类型;登记簿;现金收入/付出日记簿;余额表)43
16.综合核算核算程序44(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记表的含义)
17.帐务核对的内容49
18.帐务核对的方式49
19.银行帐务组织的特点50
第三章
1.存款按对象,期限,范围,是否计息,币种分类53
2.银行存款帐户的种类54
3.单位存款业务分类56
4.通知存款分类和起点63
5.银行与存款单位进行对帐按不同对象采取的方式
6.对帐后,单位账面余额和银行分户帐余额不符时通过65
7.存款利息计息方式及那种更准确67
8.储蓄原则68
9.帐务处理方式78
10.支付结算含义81
11.支付结算作用82
12.支付结算原则83
13.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要求84
14.支付结算方式按收付款方向分类;按地区分类;按支付结算工具的特点和组织形式分类87
15.银行汇票含义88
16.商业汇票含义91
17.承兑汇票的特点92
18.商业承兑汇票93,银行承兑汇票97
19.银行本票100(及其分类;出票日起最长102)
20.支票分类104(及其起点106)
21.汇兑结算108(及其分类108)
22.委托收款结算115(及其日期117)
23.异地托收承付结算119(及其起点119;承付货款分为120)
24.逾期付款扣付赔偿金计算方法122
25.定期借记125定期贷记127
26.信用卡129和规定
第五章
1.贷款按性质和风险程度分137按流动性分138安资产质量分类138安承担经济责任分139 按承担经济责任分139
2.贷款业务的核算要求139
3.信用贷款的核算方式141(逐笔核贷贷款的含义141)
4.贷款计息的方式146(定期结息的方法147)
5.抵押贷款与逐笔贷放的区别154 ;抵押质押的区别154
6.票据贴现的含义158 ;票据贴现和贷款的区别158
7.转贴现和再贴现的区别163
第六章
1……联行往来167 ;联行电子汇划清算168
2.联行资金汇划清算的基本做法170(05年简答)汇划业务的基本规定170
3.联行电子汇划业务与资金清算的核算包括173.4.分散式;集中式178
第七章
1.金融企业往来190
2.金融企业往来的核算要求191
3.商业银行的(各级行处)在(当地中央银行)开立192<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下设192;借款设立193>
4.商业银行各行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金额起点195
5.大额汇划款项包括197
6.同业往来201
7.交换票据的办法202
8.同业拆借213
9.同业拆借的基本规定214
第八章
1.现金出纳工作的原则220
2.银行收入现金的方式221
3.营业终了现金收付的汇总处理226
4.出纳错款的处理原则229
5.库房管理的规定;办理金银收购的范围
第九章
1.外汇239
2.外汇业务核算的特点240
3.外汇业务的记帐方法241
4.外汇标价的方法243 5.外汇存款的资金来源250和存款分类250 6.外汇贷款的原则256;贷款的分类256 7.买方信贷258; 8.特种外汇贷款的分类260 9.汇兑结算及其采用的方法261 10.汇出国外汇款按汇款的性质和方式分类262 11.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的结算方式268 12.进口信用证结算的业务包括268 13.出口押汇276 第十章 1.固定资产的特点280 2.固定资产按经济用途分类,按使用情况分类281 3.固定资产计价方法282 4.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290;净残值的范围290 第十一章 1.无形资产296 2.无形资产按来源分类;按期限分类;按是否辨识;是否独立转让;是否拥有法律给与的权利 3.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区别299 第十二章 1.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307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308 3.投入资本的数字规定309 4.商业银行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类;按投入资产类别; 5.资本公积金含义及其来源314 6.留存收益的分类318 7.盈余公积安提取要求不同分类318 第十三章 1.营业收入的特点323 2.收入确认324 3.营业外收入330 4.应纳营业税337 5.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公式340 6.本年利润余额的结转方法341 第十四章 1.决算的作用346 2.做好决算工作的前提346 3.决算的步骤347 4.决算的准备工作348 第十五章 1.会计报表的作用357 2.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359 3.会计报表的种类360 4.资产负债表361.损益表364现金流量表366 5.会计分析375 6.会计分析按时间不同分类;按范围分类;按事前事后的不同376
7.会计分析的程序377
8.会计分析的方法378
涉及的单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方程
一、直接写得数:
基本算法:小数加减法—对位、小数乘法—数位、小数除法—移位
二、计算:
(一)解方程:
1、用减法解:
2、用加法解
3、用除法解:
4、用乘法解
三、竖式计算
1、乘法计算方法:(1)算:先按整数乘法列式计算。(2)看:看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3)数:从积的末尾向右数出几位(4)添:积的位数不够,添0补位。(5)点: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2、除法计算方法:(1)移:把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相同位数,把除数移成整数。移位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添0补位。(2)算:先按整数除法计算
(3)点:商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4)添:除式有余数添0继续除。
四、脱式计算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括号,先小再中。
五、简便运算: 连加式:a +b+c+d 配对
连减式:a-b-c=a-(b+c)连减2个数=减2个数的和。
连乘式:a ×b×c×d 配对 5×2=10,25×4=100,125×8=1000 乘加减式:a ×(b±c)=a ×b±a×c 正反应用
第二部分:概念
涉及的单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方程、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七单元统计
一、小数的乘除法:
1、积随因数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就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2、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数(0除外),积不变。
3、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比较大小:
a×0.1<a a×1=a a×1.1>a(a≠0)a÷0.1>a a÷1=a a÷1.1<a(a≠0)
5、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6、求近似值的方法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或精确到某分位)要多看一位。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二、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
三、对称、平移与旋转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2 / 6页
3、平移图形方法:圈关键点,沿着方向,起点不计,逐格数出,连点成图
4、旋转图形900方法:
圈围绕点,找关键边,沿着方向,水平变竖直,竖直变水平,连边成图
四、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一)、多边形的定义:
1.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3.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4.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5. 周长: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6. 面积: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二)、多边形的特征:
(三)、多边形间的联系: 1.93页的两组图。
2、第3 / 6页
3.等(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上下底之和”和高分别相等的两个梯形面积相等。
(四)、多边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五)、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转化方法:
1、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数方格
2、平行四边形: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来,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字母公式是S=ah。转化方法:割补平移
3、三角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先重合,把一个三角形旋转1800,再向上平移,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字母公式:S=ah÷2。转化方法:旋转平移
4、梯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把一个梯形旋转1800,再向上平移,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是S=(a+b)h÷2。转化方法:旋转平移
(六):多边形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名数化聚的方法:①判高低。②找进率③计算(低往高÷进率)(高往低×进率)
五、因数与倍数 第4 / 6页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4、偶数:个位上是0、2、4、6、8是数都是偶数。偶数一定是2的倍数。
5、奇数:个位上是1、3、5、7、9是数都是奇数。奇数一定不是2的倍数。6、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7、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素数)。
8、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9、1只有一个因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0、50以内的所有质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11、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求: 36 2 18 3 9 3 36=2×2×3×3
①从小到大依次除以质数②除到商是质数为止
六、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反映变化情况。
2、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描点,标数据,连点成图。第5 / 6页 第三部分:应用题
涉及的单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方程、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统计
一、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抓关键、找关系、巧列式、精计算、答完整
二、乘除法的几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分段计费问题。
三、列方程解决问题
1、找等量关系
2、写设句
3、列方程
4、解方程
5、写答语 和倍差倍问题,画线段图分析
四、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1、S长方形=ab,a=S长方形÷b,b=S长方形÷a;
2、S正方形=a2;
3、S平行四边形=ah,a=S平行四边形÷h,h=S平行四边形÷a;
4、S三角形=ah÷2,a=S三角形×2÷h,h=S三角形×2÷a;
5、S梯形=(a+b)h÷2,a+b=S梯形×2÷h,h=S梯形×2÷(a+b)。五: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求和法——加辅助线,分成若干个基本多边形,再求和
2、求差法——加辅助线,补成一个基本多边形,再减去一个基本多边形,求差
3、拼合法—把组合图形分割后,拼成一个基本多边形,直接利用公式求。
六、看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分析变化情况:上升、持平、下降(要说明时间范围)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2,a2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植树节这天,几个学校的领导都来到了植树现场
C.一个人如果在6岁之前还没有享受到幸福,那他这一辈子恐怕就无法享受到幸福了
D.在疾病的折磨下,我们很难看到这个原本十分漂亮的小女孩笑过
2地扼杀舆论监督。个别无良官员为了封杀记者之口,可以滥()。
A.无所用心
B.不择手段
C.千方百计
D.苦思冥想
3但在政治上却有着极大的风险。既难以得到工业界的支持,虽然是以碳排放名义征税,却往往会被认为是政府变相加税,或者是通过人为增加成本来
压缩市场需求,不得人心。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A.通过经济手段征税不得人心
B.以碳排放名义征税实质上是变相加税
航帆网
C.对碳排放征税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D.对碳排放征税有极大的政治风险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4.5__________,忍不住对史迭孟说:“你这次犷悍的举__________。某君在银行中,地位也很高,你不顾及他的__________,和你以性命相搏,亦不为过。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忿忿不平出人意料 铤而走险
B.怒发冲冠 出其不意 铤而走险
C.怒发冲冠 出人意料 孤注一掷
D.忿忿不平出其不意 孤注一掷
航帆网
6.1941年,美国正式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大批美国士兵来到英国。美国和英国都是使用英语的国家,美军与英国军民的接触没有语言障碍。但是随着双方接触的增加,逐渐发生了一些摩擦。英国人指责美国人没有礼貌,少教养,喜欢表现自己,待人接物太随便。美国
人则责备英国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这种情况使英美关系有些紧张。在盟军即“这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的“这”指的是()。
A.大批美国士兵来到英国
B.美国人英国人互相指责
C.英美之间关系有些紧张
D.盟军即将攻占欧洲大陆A电入藏的电力青藏线
B
C文学交流活动(^__^)考试大„在线★考试中心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8.麦秸扫帚或高粱苗扫帚,首次使用前把它放在很咸的冷水中浸泡几小时,晾干后再使用可以延长一倍的使用期。若把它们泡在250克氯化镁加1升清水的溶液中几小时,也可延长一倍的使用期。因为这些溶液能使麦秸和高粱苗变得特别
航帆网
柔软。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扫帚的使用
B.麦秸、高粱的回收利用
C.延长扫帚使用寿命
D.使用扫帚的方法
9的通用管理规则指导的科学化管理,其基础是标准化体系。每个行业或者企业都需要遵循完全相同的、均一化的法则,线上没有个性、无差异的复制品。相反,业的一个交叉新兴门类,这些特殊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差异化。
A
B
C
D
10.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
B.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C.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航帆网
1、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
2、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型会计信息系统 4.)会计信息系统组成: 硬件 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会计软件 信息资源:基础数据文件、会计文件、临时文件 会计人员 5.)账务处理系统的范围与过程: 范围:凭证的输入和处理、记账、结账、银行对账、账证查询与打印、系统服务、系统管理 过程:数据采集;数据加工与存储;报告信息 6.)账务处理系统特征、目标: 特征: 1规范性强,一致性好 2综合性强 3 集成性要求高 4 控制要求严格,正确性要求高 目标: 1 及时准确地采集和输入各种凭证保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正确性高效、正确地完成记账等数据处理过程 3 输出各种会计信息 4 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传递和数据共享留有必要的审计线索 7.)手工账务处理缺点: 数据大量重复登记 会计信息提供不够及时 准确性差 工作强度大 8.)手工账务处理与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区别:
数据处理的起点和终点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记账数据存储方式不同:纸张介质、磁性介质 4 对账方式不同 5 会计资料的查询和统计方式不同账务处理的效率、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同 9.)会计科目编码: 目的 1反映会计科目间的层次关系 2 保证会计科目的唯一性 3便于计算机分类处理 4节约存储空间 5提高处理速度 6简化会计数据的表现形式 设计方案 1 编码方式:群码编码体系设置:遵循会计制度规定,有继承性 3 编码方法:顺序编码、位数编码、分组编码编码原则:规范性、层次性、一致性、扩展性、简短性 设计: 定长定位:级次和级长固定(用友软件)优点:简单、容易判断其上级代码 缺点:编码方案设计不好时很麻烦 不定长方式 优点:不受位长的限制,可以任意增加科目 缺点:不容易判断其上级代码 立体科目:科目和辅助核算相结合,将科目中重复的科目分离出来 10.)会计科目设置: 会计科目设置的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代码、名称、科目类型、账户格式、辅助核算、数量核算、外币核算 设置权限:具有建账权限的操作人员 原则:增加会计科目从上到下,减少会计科目从下到上,不得跳级;已使用或有余额的会计科目不能增加或删除 设置会计科目代码时必须和编码原则相吻合 11.)立体科目设置: 如某科目需要按部门、单位、个人、项目进行核算,则可以进行立体科目设置。具体设置步骤 1 在设置科目时,选择相应的辅助核算设置相应的档案(部门档案、客户和供应商档案、个人档案、项目档案)输入凭证时输入相应信息 立体科目设置优点 1 简化会计科目 2 便于输入数据 3 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12.)初始数据录入: 进入初始数据输入模块:企业门户-总账-录入期初数据 原则:从最下级会计科目开始,上级科目自动汇总;辅助核算科目输入明细初始数据 输入完成要试算平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总账=下属明细科目之和 借方合计=贷方合计 13.)凭证输入: 账务系统的日常业务主要包括:凭证的输入、审核、修改、记账等 凭证处理是账务处理的最关键环节 记账凭证的类型:手工记账凭证、机制凭证 记账凭证的输入方式:人工键盘输入(前台处理、后台处理)、计算机产生 凭证输入内容:凭证日期、类别、编号、附单据数、摘要、科目、金额、辅助信息 日期输入:不能在系统日期之后;符合时间顺序 摘要输入方式:直接输入、代码输入、参照输入 会计科目输入原则(计算机自动检查)输入的会计科目必须是已经存在的会计科目 2 只能输入最末级会计科目 3 输入的会计科目和凭证类别相吻合 会计科目输入方式:代码输入、汉字输入、参照输入、助记码输入 金额输入:
要求借贷金额平衡;输入红字数据加“-”,“ ”调整金额方向,“=”取借贷平衡差额 辅助信息输入:银行账;外币核算;数量核算;供应商往来;客户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 14.)凭证修改: A 审核前 直接修改 修改无痕迹 B 审核后记账前 取消审核后修改 修改无痕迹
C 记账后
首先填制红字凭证冲销原来的错误凭证,再填制正确的凭证 修改有痕迹 15.)凭证审核: 要求 1 具有审核权限 2 凭证输入人员和审核人员不能是同一人 审核方法:静态屏幕审核法;二次输入校验法 审核模块应具有的控制功能 1 审核人和制单人不能是同一人 2 审核后的凭证不能直接修改、删除,只有取消审核才能修改、删除 3 取消审核签字只能有审核人自己进行 4 作废凭证或标错凭证不能被审核 5 所有凭证必须被审核 16.)账簿: 作用: 手工状态下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记账产生各种账簿数据,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数据来源,是对账的依据之一 计算机状态下,账簿是逻辑概念,是利用计算机检索功能临时产生的。
记账的区别: 手工状态下产生各种账簿 计算机状态下产生各种数据库文件 17.)记账: 条件: 首次记账 1 期初余额平衡 2 凭证已审核 非首次记账 1 上月已结账 2 凭证已审核 过程: 记账凭证的检验:病毒或非法操作 数据保护 选择记账凭证 开始记账 记账结束工作:删除临时凭证 18.)期末业务凭证的特点: 业务在期末进行,周期性强 没有原始凭证,会计人员自己编制凭证 数据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要求其他业务已经登记入账 处理顺序严格 凭证要经过审核 19.)机制凭证的要求: 重复性;有规律:摘要、会计科目、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基本不变 20.)汇兑损益: 原因:由于汇率变动导致外币账户账面人民币金额不等于期末人民币金额 调整方法:调整账面人民币金额,使之等于期末人民币金额 手工填制凭证需要的数据? 手工计算的公式 汇兑收益=外币数量*外币期末汇率-外币账面人民币 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 贷 财务费用 如汇兑收益为负数,凭证金额如何变化? 21.)计算利润:特点:计算机自动产生凭证;要求:日常业务的凭证全部完成,并已审核记账。22.)信息输出: 影响信息输出量的因素: 1 软件功能 2 软件初始化设置 3 数据输入量 4 查询要求 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1 软件质量 2 输入质量
信息安全(通讯、篡改等)23.)其他核算: 部门核算: 目的: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途径:将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职能部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分类核算和管理 实行过程: 1 将相应会计科目设置为部门核算 2 输入凭证时输入相关信息 3 核算、查询、分析、输出相关信息 往来业务核算: 核算方式: 1 模仿手工的处理方式:设置明细科目 2 辅助核算方式 目的:加强往来业务的核算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辅助核算过程: 1 设置相关会计科目为往来核算 2 填制凭证时输入相关往来核算信息 3 处理往来核算信息,分析、输出相关信息 银行对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核对,检查错漏项和未达账项,掌握企业实际可以使用的银行存款金额 主要步骤: 1 引入银行存款日记账 2 输入对账单 3 对账(自动对账、手工对账)4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机编制)输入对账单: 手工输入 文件引入 1 准备对账单文件 2 设置引入方案 3 引入文件 对账: 自动对账:简单业务即企业和银行双方都没有对单据进行合并处理 手工对账:适应复杂业务(企业和银行一方或双方对单据进行合并处理)正常处理:一般首先使用自动对账,进行简单业务核对,然后通过手工对账,进行复杂业务核对 24.)销售主要程序:销售报价单-销售订单-发货通知书-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应收账款管理 销售报价: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购销条款 销售定货:销售定单、销售合同 销售发货:执行销售 销售开票:是销售的重要环节,是收入、成本、税金确认的基础和收款的依据 代垫费用:由销售方代垫、对方承担的费用
销售支出:由销售方承担的销售费用
委托代销:所有权不转移,由受托方代销 销售月末结账 25.)销售与应收系统的特点: 业务频繁,数据量大 数据真实性、准确性要求高 对象广泛,实时性要求高 业务内容、核算方法复杂 信息加工要求高 同其他系统联系紧密 26.)采购与应付系统的特点和区别: 特点:数据处理量大 2 数据变化频繁 3 核算方法较复杂 4 与存货子系统和账务系统存在频繁的数据传递关系管理要求高 目标 27.)库存盘点: 库存盘点是处理与库存数据相关的日常操作和信息管理的综合功能模块。内容:备份盘点数据、打印盘点表、输入盘点数据、编制盘点报告表等 功能:它是对账存数据和实际库存数据进行核对的重要工具,是保证企业账实相符的重要手段。
1、首先进入盘点方案界面,新建一个盘点方案(即盘点工作任务),确定盘点范围,进行盘点账存数据备份。
2、打印盘点表,或者引出需盘点数据(引出在录入盘点数据界面),提供仓存人员进行盘点。
3、把盘点结果数据录入,或者把EXCLE格式的盘点结果数据引入。
4、编制盘点报告单:系统进行账存数据与实存数据差异比较,再生成盘盈单盘亏单。
28.)凭证管理: 记账凭证管理模块可将各种业务单据按凭证模板生成凭证,可根据凭证模板上选定的科目属性生成不同的凭证,如数量金额凭证、外币凭证等,单据上的核算项目(包括自定义的核算项目类型字段)信息也可传递到凭证。还可对生成的凭证进行查询和修改,并实现了单据和凭证之间的联查,物流和资金流在本模块实现同步。凭证处理包括以下功能点: Ø 新增凭证模板 Ø 维护凭证模板 Ø 特殊业务的凭证模板设置 Ø 生成凭证 Ø 典型业务生成凭证 Ø 凭证查询 29.)期末关账: 物流系统在期末结账前,往往需要对本期的出入库单据进行后续处理,如出入库核算,生成凭证,与财务系统对账等,但此时本期的核算单据录入尚未截止,可能会造成对账结果的不确定,而通过关账功能可截止本期的出入库单据的录入和其他处理,有利于为期末结账前的
核算处理创造稳定的数据环境。30.)存货系统主要业务:
入库:采购入库和其他入库
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
调拨 4 期末盘点 5 登记存货明细账 6 存货跌价准备处理 7 产生凭证 产生文件: 出库单文件、入库单文件 存货库存余额文件 盘点单文件 计提跌价准备文件 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文件 数据处理: 内容:调拨处理、盘点处理、存货记账、跌价准备处理、制单等 31.)工资系统: 特点: 1 业务处理政策性强 2 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高 3 数据量大 4 业务处理重复性强,核算方法简单 5 涉及面广 6 与其他系统有数据传输关系 目标 32.)固定资产系统: 特点: 1 数据量大,数据保存时间长 2 数据处理频率低 3 数据处理方式简单 4 管理要求高 5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目标: 1 固定资产数据管理 2 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3提供固定资产信息 业务流程说明: 1 增加:根据原始资料增加固定资产卡片,更新数据减少:增加固定资产减少记录,更新数据 3 变动:根据资料增加各种变动单,更新固定资产数据 4 折旧:根据卡片和折旧方法提取折旧,形成折旧清单,更新数据 5 根据折旧清单汇总、分配折旧,更新成本记录 6 减值准备或冲回处理,更新数据
凭证处理,传递凭证到总帐系统 数据流程说明:初始化设置形成基础信息文件和固定资产卡片文件增减变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文件和增减变动文件工作量输入形成固定资产工作量文件根据基础信息文件、卡片文件、工作量文件提取折旧形成折旧清单文件根据折旧清单文件、基础信息文件、卡片文件进行折旧费用处理,形成折旧分配文件折旧分配文件中的折旧费用传输到成本核算系统根据折旧分配文件、增减变动文件产生凭证,传输到总帐系统 33.)系统维护与网络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结构类型: 1 单机结构 2 多用户结构 3 局域网结构 4 互联网结构 IT平台 1 实时集中 2 定期集中(账集中、表集中)混合集中 34.)会计软件来源:企业自行开发 优点:满足企业特殊性要求 缺点:使用面小、时间长、费用高购买商品化软件
优点:使用面大、时间短、费用低 缺点:不满足企业特殊性要求、对会计人员要求高3 联合开发:二者的结合 35.)会计信息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的目的: 1 尽快按照已批准的系统用设计把新系统安装起来编写、测试和记录已批准系统设计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程序操作步骤保证在使用说明书编写完毕和人员培训之后,有关人员能够胜任新系统的操作与维护通过全面系统测试,确定新系统是否满足使用者需要 5 计划、控制和启用新系统,保证新旧系统的转换 系统实施的方法 1平行法 2 直接法 3 模块法 36.)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步骤: 1 完成系统设计:文件格式,输入、输出设计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购置和安装编写、测试和描绘计算机程序:作业程序、程序说明 4 挑选和培训操作人员 5 编写使用说明书 6 测试新系统
7获取高层主管批准 8 新旧系统转换 37.)计算机审计: 概论:
计算机审计的产生: 1 会计电算化以后,仍有各种错误和犯罪行为,需要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审计审计范围逐渐扩大,手工审计越来越困难,需要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 1 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2 对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的影响 3 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4 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内容: 1 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 2 手工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 1 内部控制系统审计 A一般控制系统审计(组织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硬件和软件控制)
B 应用系统控制 2 系统开发审计 3 应用程序审计 4 数据文件审计 方法 :1 绕过计算机审计 2 通过计算机审计 3 利用计算机审计 步骤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 终结阶段 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义 内部控制种类:按性质和实施的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按风险防范性能:预防性控制、差错性控制、更正性控制 3 按信息处理方式:人工处理控制、计算机处理控制 4 按内部控制环境:一般控制、应用控制 内部控制方式 1 授权控制方式 2 顺序控制方式 3 总计控制方式 4 档案系统控制方式 5 进程控制方式 6 限制接近控制方式 7平行运作控制方式 8 职责分工控制方式 一般控制: 1 组织控制:职责分离、业务授权、人事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开发计划控制、开发过程人员控制、编程控制、系统维护、文档控制计算机操作控制:操作计划、机房守则、操作规程等 4 硬件和软件资源控制 5 系统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程序与数据安全控制、环境安全控制、防病毒控制 应用控制: 1 输入控制: 2 处理控制:业务时序控制、数据流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断点技术控制
输出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管理模式 1 集中管理的信息中心 2 分散管理模式 3 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管理模式 内部管理控制: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 1 划分会计岗位 2 岗位责任制的建立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1 系统使用管理 2 操作管理 3 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1 硬件设备维护 2 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的维护 3 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
四、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 1 公司内部人员未经授权进入和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更为严重的内部黑客行为。防范:A设置用户和密码保护系统B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C检查和监督计算机硬件和会计软件故障。防范:A谨慎选择硬件和软件B对软件程序进行修改和更新必须经过严格授权,有监督和测试C备份 3 人为使用和操作不当。防范:A挑选合格员工、培训、教育B选择有输入控制界面友好的会计软件重要岗位人员离职风险。防范:A通过人性管理留住人才B培养后备人才
一、计算机病毒感染 防范:购买、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 2 设置防火墙 3 对移动存储工具进行病毒检查
二、外部黑客侵入和攻击 防范:设置防火墙
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防范: 1 选择合适的机房 2 有放火、防水、防断电设施 3 重要数据备份 审计的目标 1 审查系统的可行性 2 审查系统的合规性、合法性 3 审查系统内部控制的适当性 4 审查系统的可审性 5 审查系统测试的全面性、恰当性 6 审查系统文档资料的完整性 7 审查系统的可维护性
数据获取: 通过数据库获取数据 条件:具备数据库知识 优点:方面、灵活 通过会计软件获取数据 缺点:受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限制
通过数据库获取: 数据位置(默认位置)金蝶:C盘—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 用友: C盘—U8SOFTAdminZT 账套号年份ufdata 文件名后缀:.mdf 和.ldf SQL Server 数据库 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打开到需需要的数据库 分离数据库 选择数据库—点右键—所有任务—分离数据库—确定 复制数据库 数据库使用: 一 安装数据 数据库—右键—所有任务—附加数据库—选择数据库—确定 二 熟悉数据库表(可使用字典工具)三 利用数据库知识查询数据 四 利用excel查询数据 利用excel查询数据: 方法1:从excel 中获取外部数据 数据—导入外部数据—导入数据—连接到新数据源—Microsoft SQL Server—输入计算机名称—选择数据库—选择需要的表(gl_accvouch)—确定 方法2:将数据库表导入到excel中 a建立EXCEL文件:发表
b选择数据库表Salebillvochs-点右键-所有任务-导出数据-下一步-下一步-数据源选择EXCEL97-2000-文件名选择EXCEL中建立的文件-下一步-下一步-全选-下一步-下一步-完成 通过软件获取数据: 进入相应的软件模块,查询需要的数据 根据软件功能和需要输出数据
补充:
1、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科目由计算机自动产生 贷方科目由收款单上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方式的对应科目决定 凭证金额来自于收款单金额 收款单位名称来自于收款单 其他信息计算机产生
2、存货库存: 内容:实物管理、价值管理 实物管理:对存货的入库、出库和结存的数量进行管理和核算
价值管理:核算外购存货和自制存货的成本,并产生出、入库凭证 特点: 1 数据处理量大:品种规格多、数量金额核算、出入库 2 数据变化频繁:收发领用频繁 3 核算方法复杂: 4 与采购、销售、应收、应付、总账、成本等系统存在频繁数据传输 5 管理要求高 库存管理主要对实物进行管理,实物的数量核算和实物的形态管理 库存管理的主要业务是:出库、入库 库存管理和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紧密相连
3、存货系统主要业务:
入库:采购入库和其他入库
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
调拨 4 期末盘点 5 登记存货明细账 6 存货跌价准备处理 7 产生凭证
4、会计报表: 按报表反映的内容和性质:财务状况报表、经营成果报表、成本费用报表 按服务对象:外部报表、内部报表 按编制单位:单位报表、汇总报表、合并报表 按编制时期:定期报表、不定期报表 按计量用货币:本币报表、外币报表
按结构的复杂程度:简单报表、复合报表 报表格式:标题、表头、表体、表尾 报表数据来源: 账务处理系统的总账、明细账、以及其他系统的辅助项目账取数:通过财务函数实现;本表取数;其他报表取数;系统外部取数;其他软件取数。报表软件: 专用报表软件:报表种类、格式、编制方法通过程序固定;专用性强、运行速度快、简单;通用性差、维护困难 通用报表软件:报表种类、格式、编制方法自行定义;通用性强、灵活;对会计人员要求高
电子表软件:会计软件和EXCEL结合 会计报表系统特点: 1 手工输入数据量少;2 不设置报表数据的直接修改功能;3 输出信息规范性强;4 通用性更强、适用面更广;5 图表并用进行报表分析 报表步骤:
一、在格式状态下定义报表外观、报表公式、设置关键字定义报表外观:按要求做 2 定义报表公式: fx/函数向导/函数分类中用友账务函数/选择相应函数名/设置科目、期间、方向(根据需要)/确定/确认设置关键字: 选择设置关键字的单元/数据/关键字/设置/选择需要的关键字
二、在数据状态下显示数据 1 切换到数据状态
定义报表时间:数据/关键字/录入/输入年、月
【归纳总结高效复习演讲稿】推荐阅读:
期末复习归纳总结12-07
保山市2014年交通厅直属事业单位复习要点归纳与总结11-16
初中历史总结归纳12-29
离子共存归纳总结01-14
市场调研归纳总结07-25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01-22
小学生成语归纳总结06-08
高二文化生活归纳总结07-08
高中英语语法总结归纳07-17
初二下册政治试卷总结归纳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