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孤独杂文随笔(推荐12篇)
有这么一个大脑,还在昨天支配看到了两个朋友,即使是人或者动物。能不能,左不过聊借自己的感触,有信仰叫出涌泉的眼泪。上帝许给它一个梦,它做到了——让朋友消失。大脑的神经触碰到了双手,灵验悄悄地告诉它:谢谢,成功。
有这么一个大脑,不记得何时支配嗅到了关于爱、关于恨、关于人情的等等等等。打开吹风的扇叶,或许扇叶因为有了风的出现才得到了本身存在的实现。扇叶不会吹,却会转;不会守,却会变。或许坚强到被溅起的尘土打痛而不哭,矜持到被温暖的眼神安抚也不会吵嚷。上帝朦胧打了个哈欠,承诺原意告诉它沙漏点的一刻时钟,它也听到了——让它们消失,我为你,做到了。
有这么一个大脑,被欠在上帝的最后一个承诺,支配方便的时候用干最后一滴汗水。让眼睛流下的是尿,让该尿尿出的是泪。最后的嘶吼:谢谢,成功。
作者:吕晓娟
作品类型:纪录片
作品长度:12分钟
制作设备:SONY 10P
出品: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吧主说话:
很多女性作者在拍摄影像的时候可能观众也只能面对女性,因为对于其中大量的细节只有女性观众才会被关注。
吧主:影片名字很有深意,倒也是和内容环环相扣。
吕晓娟:其实这还不是我最终要完成的,同一个题材我选择了几个角度制作成了不同的纪录片。在你看到的这部短片中,我主要表现我和这些孩子们的一种感觉和共鸣。当时我在福利院担任志愿者,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我是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时候,我会带有一种社会性的东西。这却又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也是后面要再说的。
吧主:里面你主要记录了4个孩子。
吕晓娟:是的,那些孩子都是患有孤独症。有时候你站在他们身边也会产生和他们一样的共鸣——他们是那么自我地沉浸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天地里,通常会做一些在平常人眼中毫无意义的举动,比如我记录片中的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地把杯子到处磕,一个总是来回开门,一个总是在自言自语。他们看上去和一般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脸上的表情自然生动,只是他们的世界只有一个人,就是他们自己,他们看不到周遭人而已。
当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时候,我们那么想把握住自我,但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牵绊以至于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的投入。我甚至觉得他们不是病人。
吧主:那你拍他们的时候会不会把自己陷进去?
吕晓娟:不会,因为我同时还能比较客观地从另一个角度去关注他们。在我眼里他们就是一些比较自我的小孩子。
庄宇新:这部片子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所体现的关注点。“看者”的身份和头脑。今天可能关注孤独症,明天关注“9.11”,后天又对松毛虫感兴趣,这都是可能的,经验都是这样来的。
目前要是从高标准来要求他们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部片子有很多好的看点,比如孤独症的孩子和里面的燕子,比如天空,包括旁白的配合等等。比如有一个孩子坐在桌子后面磕杯子。我们看到的不光是孤独症孩子的某些症状,而是一种关注的态度和眼神。我们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这些孩子们的感觉。这个镜头就是吕晓娟的目光。我们现场每个人拍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现在的作品中可能还没有我们所说的风格,但是风格最终一定要形成,现在可能还没找到,但不一定不是好事。通过一个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社会或者事件的态度。我们的作品现在都是以感受出发的创作,而不是概念化的。这是一个目标。
内容简介:
在北京东郊有个叫苏家屯的地方,那里有一片草场和一片住宅区,“星星雨孤独症教研所”就坐落于此。虽然环境简陋,却依然承担着全国各地数以百万孤独症患者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在每期为期十一周针对家长的教学过程中,每周五下午都会召开统一的家长会进行学习座谈,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社会的志愿者来此帮忙,这些志愿者以京城各大高校组成的志愿服务小组为主,他们的任务是照看孩子和促进孩子与外界的交流。本片即以一个志愿者的视点,饱有情感地观察这个特殊的群落。
作者阐述:
第一是我想做可是却没有做出来的。在最初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接触到这群孤独症孩子的时候,那种对于自己内在世界的沉浸,不想被打扰,渴望被尊重的强烈共鸣感,让我很想做一个东西,可以表达一下这两年在电影学院读书生活的情感历程。为此我拍摄了大量的街景,马路,以及一些熟悉空间,并且还对一些同学,朋友进行访问,我的问题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最孤独?回答各式各样:人群中,地铁,圆明园废墟,床上……可是等最后有人回答我是“电影学院”的时候,我一下觉得这个东西我不想做了,那该是一种多么无力,多么贩卖捆绑式的情感表达,会很恶心。所以这个就停在了这里。后来我想是不是这样一种东西不适合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出现,或者说我还没有想到一种适合于这种情感的形式,那么还是等时间吧。
第二就是这个已经做出来的《孤独地方》。6月份这个纪录片实践课要结课,结课了就要交作业,所以我必需剪一个20分钟以内的东西交上去。于是就把已拍摄的12盘素材看了一遍,决定剪一个简单的东西交作业,于是就有了这12分钟编织在一起的小片子。它的形式是模仿文德斯的《寻找小津》,甚至连开场字幕的句式也是从那上面学来,只不过还要偷懒一点,没有把字幕念出来。而它的主题依然是上面所说的我想表达的共鸣,内容以四个小孩为主展现他们的状态,以一种观看者的角度进行记叙联想。我希望它是诗意的。
第三是现在还在拍的,叫做《哪里有月亮》。这个名字是我第一期来做志愿者时,一个云南小孩的自问答句:“哪里有月亮?白天没有月亮。”现在他已经回到家乡,接受半天学校教育半天由母亲教育的学习模式,不久前他母亲还打来电话,依然很担忧他的学业。这个片子将会是另外一个迥异于上面两个的片子,因为这一次我走得很近,几乎就是贴着我所拍摄的这对母子,和他们一起品尝悲喜。我突然发现,当我作为一个志愿者的时候,我想孤独症孩子们的那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和不应该被侵犯;然而,当我换作是一个他的教育者甚或是一个对他负有责任的人的角度时,那么我又觉得他的那个世界是必需被打破,一定要打破,毕竟他要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当中活着。这两者之间是多么的艰难啊。这个“两难”也就是这第三个的主题了。
作者存档:吕晓娟
辗转难眠的一晚,也说不清有何缘由,只是退却了以往临睡前的慵懒,反而愈发精神,想和朋友聊聊天,发了信息也未曾给予回复,只是隔着空气,不知是不是真的睡了,也只当她是真的睡了吧。
后来,在这漫漫长夜里,也不知是如何沉睡了过去,一切浑然不知,等到早上起来时已经到了中午十一点。昏暗的白天黑夜,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好几天了,实在是堕落,每天在宿舍也无处可去,吃饭、散步、睡觉等等,仿佛真的成了你一个人的事。人,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极其糟糕的一面。也难怪,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一个人都自顾不暇,谁还会注意此刻的你在做什么,开心还是难过?
有时当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勇气往往很难被提携出来,也许我们都了解现阶段的窘迫,可浑然无力的是自身软弱的妥协,想做出一点改变,有时候一个人太难了。
我的雅頮,在2011年毕业到北京工作。害怕异地恋没有好结果,还没有毕业,我便决定了北漂伴夫。爱情于我是生命性的,我总是去努力抓住,以免上帝觉得我不够珍惜,夺走属于我的幸福。
不是有句老话嘛,毕业那年我们一起失恋。身边好多朋友也确实实践了一把。在工作和爱情之间,很多人都受不了工作的诱惑。如果家人给安排工作,而俩人本来自东西两座城,那么,多数都输给了距离。
扔掉爱情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觉得没有必要说哪种选择伟大。毕竟,都是为了生活,要爱情的承受不了孤单,要工作的承受不了迷茫。都是自己的脆弱所致,谁也笑话不着谁。
刚到北京,出车站看到雅頮等待我的样子,满心的知足。为了这个人,什么教师,机会,都是个屁。在做地铁回家的路上我特别欣喜地畅想怎么布置俩人的小房子,怎么享受二人世界。满满的那个醉啊。到了雅頮租的出租屋,我的热情被浇灭了一半。仿佛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是的,我不是在过家家,不是在拍偶像剧,我是如此真实地在现实中前走。出租屋不足10平米,出了一张床,一个布橱,一个小桌子,这个小凳子,再无其他。真的再无其他,包括空间。原来这就是开门就上床的生活。雅頮看出了我的失落,安慰我只是暂时的,刚工作,我们只能委屈一下,满租一年后就搬家。我大咧咧说:挺好的呀。屋子小,收拾起来多省事,而且我那么爱床,以后吃东西,看电影,都可以在床上啦。
雅頮看着我满满的心疼。
以后得生活需要我们一砖一瓦来自己筑巢。我跟随他,不是享受的,是要奋斗的。可以这么说,我俩当时除了爱情和拼劲,什么都没有。轻松却又沉重。
在这个竞争残酷的城市,我们生活不下去就只能卷铺盖滚蛋。
敢在北京的闯的人有三种:北京人,有房有家人,不需要太过拼;外地来京有坚强后盾的人,人家可以拼爹拼舅;攀亲的人,比如小姑娘长得漂亮,来北京可以为自己丰裕的后半生需要依靠;或找到一个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优质男人。这三种我都不属于。
只身一人奋斗在异乡最难抗拒的莫过于孤独了。元宵节那天单位统一提前下班让大家回家过节,而我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团聚的人,尽管有关系很亲密的老师同学,但这种传统的团圆节日还是不好去参与,于是自己去看了场电影3D版的《红海行动》,电影结束大家散去我继续坐在影厅,那种失落和孤独我想我再也不想感受了,最后保洁阿姨们来场内打扫卫生我才离去,去美食城点了份凉皮,我想这应该是最凄惨悲凉的元宵晚餐了吧。
观众离去留我一人悲伤
又是一个周末,一天时间去老师家里吃饭聊天,他们就像我的家人关心我的生活和成长,甚至爷爷奶奶还嘱咐他们给我做好吃的,这些善良温暖的人让我特别感动。也给了我继续留在这个城市的勇气和希望。
老师做的清蒸长寿鱼(很美味)
剩下一天完成早起瑜伽和健身计划后宅在屋里看电视剧,到下午四点才洗漱出门,坐车去了一家喜欢的面馆点了份麻辣牛肉面,坐在店里感受夕阳的温暖,阳光透过沾满污渍的玻璃洒在我的身上,影子落在地上,看着大家两两三三一起吃饭好羡慕他们,但对这种孤独我其实既恐惧又喜欢,恐惧我的心情无处诉说,但又享受一个人安静自由的时光。
窗外夕阳
陪伴我的影子
做咸了的牛肉面
吃完饭天色还早,于是走进了昔日校园里,路面冰雪很滑,我不得不低头走路,能不能遇到熟人呢,又一次期待又恐惧……
漫步校园
《消逝的童年》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把它当做一种成人世界的压榨,当做一场文化的侵略,“有什么样的成人就有什么样的儿童”,他这么哀叹;黄永玉当做一种永远的艺术勇气,一颗稚子之心,一种叛逆情结和一片精神故土;丰子恺则视为佛心和初心。
丰子恺的随笔文章《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这么记录,写有一天晚上,作者问4岁的孩子华瞻:“你最喜欢什么事?”孩子率然回答:“逃难。”再问什么是“逃难”,孩子回答:“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丰子恺马上换位回味大人与孩子对“逃难”的不同感受: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
只有小孩子果真感得这快味!
在丰子恺家中“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不仅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而且还常常让其受到“启示”,即换位成孩子的视点来对世界进行“审美观照”。徐玉华同样如此,如《清趣》,儿童在荷塘边乘凉下棋,乐趣无限;如《春放图》,儿童在草地上放飞风筝,犹如放飞着心灵的自由;而其工笔重彩的《渔乐图》,爷孙三人荷塘垂钓的情态,足以使人忘掉世间烦扰进入天地间大美境界。
儿童是什么?是一种视角,是一种灵感,是一种反思,是一种真相,是一种卸下,是一种艺术地、绝缘地观照世界的方法,还是一种自我批评。
我们的世界里“成人化”的思维大多密布着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大多理智而盲目。吃饭时忙着游戏,肮脏的泥沙里也能找到趣味,孩子们不懂常识,认为游戏第一,这是一种将一切简单化的率性。
儿童不会伪饰自己的要求,徐玉华的《百子戏春图》、《村童闹学图》等都为我们展现了这种张扬的个性,这种既可爱又可恨的性情在我们学会克服“自私”和遵守规矩的成人眼中,無疑是一种轻松。
儿童泛灵有情。孩子们分不清人与物,往往把世间的一切当成是与自己一样的“有灵”的生物。徐玉华的作品中,无论一塘荷叶,一只蜻蜓,一棵柿树,一片草地都能得到孩子们的尊重和友好。他们认真而平等的和它们交流。
童味就是人味,就是天然的本性。凡是能保持儿童那样泛灵有情天性的人,就有了一颗艺术家的心,比如黄永玉、丰子恺,还有多年执迷在儿童画世界里的徐玉华。
但是童年的梦境其实也是成年人的“伤痕”,也是现实世界的孤独。几乎每一位艺术家,都有深埋心底的精神家园,来自湘西凤凰的黄永玉将一生演绎成故乡里的“顽童”:放浪不羁,流浪天涯,学习武术,与人决斗,口出狂言,戏弄世人,动辄翻脸。
童年和故乡就是那曾经的自由和惬意,就是情结。故乡里那个顽劣的小孩子才是黄永玉唯一的想靠近的自己,是最终的精神抚摸,是勇气。而满世界流浪时的叛逆和狂放,都是他寻找梦乡的“伤痕”。
一个人总要有一座城,那座城可以小到是黄永玉的一弯龙舟,徐玉华记忆里的一棵柿子树,一片荷叶,但也可以大到成为一个王国,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全是美丽和孤独。艺术家从这里出走,又一生试图重返此处,试图回归那种纯净和清澈。
丰子恺的左额上有一条同眉毛一般长短的疤。这是他儿时游戏时在门槛上跌破了头颅而结成的。相面先生说这是破相,这是缺陷。他其名日“梦痕”。
你既是沙尘,也是星辰。你是一片落叶,也是整片森林。看啊,你的心灵之镜,映射着整个宇宙!
一旦你意识到自己的完整,你行走在万物之间,就如同行走在自己的家中。你将是四处漫游的风,将是无处不在的水,将是滋养万物的土壤,将是光明不羁的火。
你的发丝成为植物,你的肉体成为山脉,你的血液成为河流,你的骨头成为石块,你的头颅成为天空,左眼成为太阳,而右眼成为月亮。你生于天地,必将归于天地。
你的潜能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写下了这拙劣的诗篇来赞美你。
然而你在钢筋水泥之间,在人群之中,你会感到无比孤独。人们把自己紧紧地裹在大衣里,用耳机躲开对话,用手机回避凝视,用混凝土将自己与大地隔绝,制造雾霾将自己与天空隔离。于是,人们觉得自己被遗弃,独自游荡在荒原之上,他们的呼吸凝结在无尽的黑暗里…
走出这个巨大的牢笼吧!去寻找你心中的那片土地——它一直在朦胧的梦中呼唤着你。从穷极无聊的日常生活逃离,去书写自己的奥德赛吧!那条通往家园的路,一直就在你的心灵里。
不过也请小心路边那些白发苍苍的骗子,他们会把狡猾伪装成睿智,把谬误伪装成真理。
有人有地位有势力,结交的人众多,一旦失势则众人又自动散去,这本自然。就是同一家人,也因了各人的三观不同,实力不同,对许多事情依然是有办法的没想法,有想法的没办法,很难合理用力共克艰难的。比如家人生病,其它人顶多也只能安慰和照料,病情好转还得自己康复。父母年迈身弱,子女们除了孝心多也无可奈何,大致这世上的道理还是有福自己享,有罪自个受,别人替代不了。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世态本就炎凉,更多的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加之花无百日红,人生中多数还是有起有落的。今日的热闹也许明日则冷清,今日聚首也许明日便分别了。多数时候普通人从开始便很平庸,人脉人气不旺,圈子的层次低且小,又被琐事杂务拢着,自然这日子便过得平凡而艰辛了。凡事都得付出汗水和真金白银,更多的时候是无助与无奈的孤独。
现在的手机微信朋友圈,细看几乎是个痰盂,都按自个儿喜好往里吐东西扔杂物,唯缺彼此间的关怀与关注。虽在朋友圈却感孤独,没人和你认真说话,都在娱乐着。
其实在这个节日,我很想说的是,先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然后再过好两个人的余生,这个似乎你已经听腻了,认为我是在这样的一个节日安慰你,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生活,和两个人的生活,会有不同,但是,在怎样的年纪,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我早期的工作是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所以我的交际圈里不免会出现小学乃至初高中的学生,在前不久的时候,我的一个学生就发了这样的动态,“七夕谁要跟我表白,我就和他在一起,今年,我再也不做‘单身狗’了。”我在底下评论道:“你才初二,干嘛要着急谈恋爱,最重要的是学习和交际圈,而不是一个陪你待一阵子的男朋友啊!”随后她给我发来了消息:“老师,你不知道,我身边的好几个朋友都有对象了,而我还是一个人,我真的不想在七夕被他们虐狗啊!”看到这样的回答,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接触他们时间久了,我知道他们很多人都开始步入了早恋,但作为老师,我只能去劝导和游说,但这样的力量微乎其微。
坦而言之,我也曾是早恋大军中的一员,上初中开始,我就和我的初恋在一起了,可是并不在一所学校,所以就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异地恋,三年下来,我们并没有见过多少次,因此,即使是早恋,我的学业和生活并没有被影响太多,她在三年中很关心我,但是初恋,很少会有结果,三年过后,我们无疾而终。然而,三年里,因为我的生活改变不多,所以我结交了几个好友,是那种可以一起同甘共苦而无怨无悔的老友,一直陪我走了下来,也许,这就是那个年龄段该干的事,去尽力的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结交一些好友,增加自己的人脉,而不是去谈一场自己认为感天动地,其实回想起来青涩而又幼稚的恋爱。
在怎样的年纪,就去做怎样的事,如果今天,你到了谈恋爱的年纪,那么我鼓励你,去向心爱的人告白吧,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就大胆的去求爱吧,爱要大声说出来,一个打死不说,一个装聋作哑,那么很难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去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让对方知道,你喜欢Ta很久了,也许,那个人也刚好喜欢你很久了。
他为人间带来惊喜和不安
仿佛黄昏时飞过斡难河的大雁
在暗淡的灯光下喝酒
我环顾四周
多么让人慌张的宁静啊
像一枚硬币
为了保持尊严
我们举杯庆祝
桌上空一副碗筷
并没有多一个朋友,也没有少一个朋友
在巨大的空旷和无边的落寞里,会有消解不掉的不安涌上心头吗?
会在沉静的暗夜,与一朵花彼此凝视,互相温暖吗?
端起的酒杯里,是不是总会有一些故去的影子,或者某种隐秘的期盼?
“飞过斡难河的大雁”,它的羽翼因为和黄昏交叉而成为巨大的印象,带给世界的声响和映像,都是呼啸而过的`,那么蓬勃。而培养的力量,源自于生活的暗淡与平静。“一枚硬币”的慌张,显然带有对动荡的切肤体验。易于消失的,往往都是生命里的沉渣。一个人出走,在世界的边缘,而乌托邦的消失,很大程度在于与现实的对峙以及此后的转身返回。
那么我们总是渴求一个人,一片叶子,一团火焰,一只狼,也可能是一个人和他的马的出现——“骑着马”“渡河”而来,那种缓慢与从容,那么安谧与自足,都是内心的礼物。“惊喜和不安”相伴而来,就像逃离和返身先后出现,我们只能在一副碗筷里回到现实。质地坚硬的“尊严”,呼唤而来的现实的边际。
一个缓慢的人总是拥有迷人的光泽。
故事的开头如童话结局却早早收场
说不出来的才是心事
她不太爱说话,却很爱笑。在她的眼里:他很优秀,那辩论赛中的唇枪舌战,阳光下笔直的身躯,对于足球比赛的热情,还有对于社会热点的看法和关注。
她想过:将来的男朋友要么比她高,要么比她优秀,不然拿什么征服她。巧的是他让这个单选题有了新的答案,把“要么,要么”变成了“且”。
她羞涩胆小,不关心球赛也不在意社会热点,唯一注目的便是他。
他们认识,她会问他有关高数的习题,他会耐心的用语音帮她解答。
他们偶尔斗图,他自封自己“弱智”,她在另一端哈哈大笑。
他会帮她解围,愿花自己的周末时间帮她补习。
但他终究是一位“钢铁直男”,她抵不过他的坚硬。会多失落,才告别都没说出口,她沉默的原因没有说出口,他也不再问。那时朋友圈的飞花令,使她清醒,学着一个人不再说心事。
优秀的人可能想拉她一把,她却当成了救命稻草,最后沉溺。
他们:都说最长情的.是陪伴。你不知道的是他能做的也仅仅止于此了
他爱旅行,爱玩游戏,在朋友眼中他像个“戏子”可以随意切换生活模式并且游刃有余。直到她出现。
他晚自习下课总会去操场跑步,像大多偶像剧情一样遇见了一个女生,单纯的他以为上天给孤独的他送来了依靠,但后来无意的知她有男朋友。
那天晚上,他发了短信问我怎么办。我可以继续追她吗?我的回答很理性是:“不”。他沉默了好一会又问:“真的不可以吗?”我真的很喜欢她,她真的很好。作为朋友我深知他对她的喜欢有多真实,但我还是说了句否定的话“不”。作为局外人,我也能看懂剧情的走向,但我却不太理解那个女生没有早早说出自己有男朋友的事实。
上天似乎开了一个玩笑,把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时间送到了痴情的你身边,再等等吧,少年。
或许他们最般配:一个胖嘟,一个寿司。
她曾借用了一句话:“我和我的猫都想你了,可是我没有猫 ,也没有你。”
其实她并不清楚她们究竟聊了多久的天,斗了多少的图。但她信她是胖的可爱的这一个,他是瘦的高冷的那一个。
她在等,等他从分手的季节走出来到她的土情话身边,从去年的“蓝月亮,红月亮”到今年的高考已过,从他的网名不断改变直到如今的te.fuir法语的离开她,从不断的躲闪到不停靠近。
他不知道的事:在她的宿舍,室友亲切的叫他“大嫂”,在教室她即便不听课也会老老实实坐着后排看着他的背影,在食堂里戴着眼镜寻找他瘦瘦的人影。
可能他也有她不知道的事:那便是习惯了有她的日子。
可我知道的是:他们今天约起去操场散步,错不及防就是一把狗粮。
藏在城里的你的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可能只有你知道。
当时,我也觉得那些事情,一个人度过的时候,确实挺孤独的。但是,今天我又感受到了一件过犹而不及的事情,让我周身弥漫着深深的伤感。
因为自己把煮面的汤倒进了马桶,而导致马桶堵塞。真的,在下一秒我就后悔了,想着千万不要堵了。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马桶果然不负众望的堵了。
上午下班回到家,换上睡衣,带上一次性口罩,开始照着网上搜到的“疏通马桶小窍门”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是这样的:将透明胶带把马桶封住,必须保证密不透风,然后再按下冲水键,因为压强问题,反复两次就可以搞定了。
想着这么简单的办法,可以一试。然后开始小心翼翼的蹲在马桶边上缠胶带,不幸的是,在还差最后一条胶带就可以将整个马桶密封的时候,胶带用完了(这里适合加个“哭笑”的表情)。
没办法,只能将刚贴上的几段胶带撕开,东拼西凑的总算是密封完成了。手抖着按下冲水键,但依旧没有什么用。
而堵了的马桶,水也下不去,将要满溢出来。无奈,找出一个小铁碗,手上套个塑料袋,开始将马桶里的水舀出来,倒进地漏里。感觉这段描写很有画面感。
白忙活这么一通,依然无济于事,不免有些火大。于是,气冲冲的下楼,骑上共享单车去五金店买“马桶疏通神器”。
在五金店老板的大力推荐下,买了一根两米的铁丝状的神器。我几次询问老板是否容易操作,老板问:“你家里没有男人?”我答:“没有!”
然后看老板的表情,就透着一股,我自己搞不定的样子,但人家也总不好砸自己的场子,只说,很容易操作。
果然,白白浪费了我二十块大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笨,反正依然无用。
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我特别想蹲在地上大哭,感觉自己孤独的像一个影子,在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恶意的。
好了,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擦干眼泪,明天依旧是个大晴天。
下午下班后,得找个专业师傅去疏通。
嗯,文章至此完!
【一个人的孤独杂文随笔】推荐阅读:
一个人孤独的伤感签名06-13
孤独患者随笔07-18
深夜孤独随笔心情散文06-17
心情随笔:一个人的修行06-10
一个人的风景心情随笔09-20
孤独的反义词及近义词有哪些_孤独造句11-20
感受孤独的作文07-07
关于孤独的段子07-14
孤独的伤感网名09-18
孤独的滋味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