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践的心得体会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实践的心得体会(推荐10篇)

家庭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以前心里一直不踏实,就是我感觉自己内心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儿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觉地走到了电视机前,我就纠正他,他马上就指斥说:“你也老是天天上网,一玩就老长时间,眼睛也要看坏的。”面对孩子的质问,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告诉孩子:“你看妈妈改正了,只上一会儿网了,你也应该改正吧!”这时,孩子会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

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他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就给他提供材料,给他尽可能多的帮助。有时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虽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给我们看,神情中充满了自豪。看到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并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家庭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家庭医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家庭医生制服务以全科医生为主体, 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并依托于全科团队的责任制服务的形式, 其目标是对居民实行全面健康管理, 为家庭成员提供连续、可及、安全、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1]。石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作为区内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依照“先试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 积极建设“家庭医生进村居, 签约服务兑承诺, 健康管理到家庭”的金山特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 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签约过程

签约服务对象:在石化社区居住>6个月的居民, 以户为单位签约, 服务对象既有签约对象个体, 又包括其家庭成员。以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人群、重点人群为主要签约服务对象, 遵循自愿原则。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包括在中心就诊患者以及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 重点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残疾、妇女、儿童等在册管理对象。2011年在石化街道覆盖50%居委开展试点, 2012年覆盖到了社区所有25个居委。

签约情况: (1) 前期准备:街道政府、中心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十分重视家庭医生制签约试点工作,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制定“石化社区家庭医生制试点工作方案”, 确定签约目标, 通过中层干部、团队长及职工大会、居委干部会议层层发动, 编印了“石化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问答”宣传彩页张贴在中心、服务站、各居委画廊, 发放宣传单到每户家庭, 以提高居民知晓率和签约率。为提高医护人员的签约积极性, 及时出台了针对签约初期的奖惩激励机制。 (2) 签约方法和完成情况: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基础上, 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要求, 核定各家庭医生签约数, 通过设签约室、上门签约、授权居委会签约等多种形式进行, 截止2012年底共有签约家庭10 115户, 21 264人。原则上1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最多≤800户, 服务居民≤2 500人。

家庭医生制服务实践探索

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15名家庭医生为核心, 配备社区护士、公卫医生等卫技人员作为健康管理助理, 由64人组成7个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 并以区内三级医院下社区专家队伍作为家庭医生的技术支撑, 在辖区25个居委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家庭医生制服务网络, 为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提供签约优先服务内容:居民签约后, 在约定时间段内可享受家庭医生优先就诊;诊断明确的稳定期慢性病患者就诊治疗性药物酌情配1个月药量;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免费测血糖1次;高血压患者免费预约测量血压;免费提供24 h手机健康咨询服务;优先提供出诊、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社区护理等服务。

分工协作, 兑现家庭医生制服务承诺:建立家庭医生信息公示制度, 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有关信息。各团队以居委会为区域, 根据团队成员执业类别不同, 做到既有分工、职责明确, 又团结协助。家庭医生主要承担全科门诊、出诊、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医疗保健工作;公卫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健康助理, 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防病模式, 将公共预防条线部分工作分解到各个家庭医生小组;社区护士等健康助理负责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团队成员共同为居民积极兑现签约服务承诺。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2013年在巩固签约服务基础上, 在服务模式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在公益性的原则下,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内部资源、卫生纵向资源和社区资源的支撑[2], 每个团队选取1个条件成熟的居委会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 为家庭医生制服务寻找到了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载体, 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起长期的健康伙伴关系。在工作室家庭医生除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 还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营养咨询、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和慢性病门诊预约等服务, 工作室的性质也决定了在诊疗服务过程中与居民沟通交流的时间增多了, 得到服务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体会

取得成效: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试点服务工作3年来, 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逐步提高, 构建了契约式医患关系, 开展预约门诊、双向转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 引导居民有序就诊, 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更新得到加强, 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已趋成熟。

存在的问题: (1) 全科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家庭医生制服务明显增加了全科医生的工作量, 需要其投入的时间更多, 凸显出社区全科医生人员缺乏和数量的严重不足[3]。按照1名全科医生签约2 500名服务对象的上限来计算, 石化社区常住人口以8.7万, 需要35名全科医生, 而现在中心注册的全科医生总数仅22名, 其中4名以担任中心管理岗位为主, 另2名在公共卫生和医技岗位。中心全科医生的严重缺乏制约了家庭医生制服务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2) 服务能力受限, 不能满足居民的期望:真正的全科医师必须掌握系统的整体思维、整体观念和以维护与促进人的健康为目的、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临床服务模式, 必须把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人文关怀、健康服务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4]。中心现有全科医生2名, 均经过上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其余均是各临床科室医生经全科转岗培训而成, 服务能力与居民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 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由于家庭医生既是中心全科门诊的主力, 又要额外完成大量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工作, 处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一线, 工作量大, 社会地位不高。目前上级部门对家庭医生尚无明确的激励配套政策, 其待遇明显低于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医生队伍的稳定性, 导致家庭医生动力不足。

建议

适应居民需求, 服务内容要适宜:根据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 可先从管理和就诊流程上为居民提供方便, 如开展预约就诊, 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诊疗的依从性, 为深化家庭医生制服务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也是目前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

建议制定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与家庭医生制的衔接方案:除了完善家庭医生本身已有的绩效工资和基本工资外, 医保部门要按签约人群服务的数量给家庭医生增加激励机制, 目前部分试点区县按照签约人数每人每月10元签约服务费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动力[5]。

参考文献

[1]周美萍, 沈燕, 吴文钦.古美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医药, 2013, (18) :20-22.

[2]肖峰, 张兴元, 于爱华.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 :31-33.

[3]彭艳英.朱泾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上海医药, 2012, (22) :25-26.

[4]张玮.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9) :2136-2138.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家庭实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66-02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新课程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添加了一些课后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自行设计实验,利用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简易、便于操作的物理小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裨益。

一、兴趣使然的精心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使学生高效地学习某一学科应当首先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学生在最初接触初中物理时会比较茫然,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科显得手足无措。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实验前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几个比较具有观赏性和便于操作的物理小实验。比如“倒杯不洒”这个小实验,也就是“覆杯实验”,将一个杯子装满水然后盖上一张纸片,压严使杯口边缘与纸片间没有缝隙,将杯子倒转后水并没有洒出。大多数学生都会对此现象感到惊奇并在回家后亲自进行实验以验证其真实性,通过实验学生对大气压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到水的表面具有张力,能够将杯子内外的环境进行隔绝密封,杯内没有空气就会与外界环境产生一个气压差,这个气压差能够将杯内的水托住,若杯内存在空气的话,那么杯内外的气压是相持平的,没有了气压差,杯内的水会因重力作用而洒出。通过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验,学生能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在物理学习上会更加倾注精力和热情。

二、科学合理地实验准备

家庭物理小实验的很多实验器材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寻找到,但是需要学生在平时多加留意和留心,将能够使用到的物品收集起来,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箱子将物品都整理在一起。在最开始的时候学生无法了解哪些物品是在实验中能够应用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初期指导学生拟定一张物品清单,让学生进行物品收集,在收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比如哪些物品可以用来实验,可以进行什么实验,是否能够找到其他更好的东西替代等。与此同时,学生在对这些物品收集时,教师应当告诉学生遵循二次利用的原则,进行旧物改造再利用,比如用过的医用注射器可以用来验证空气的可压缩性,家中老人的旧的老花镜可以当作凸透镜,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家庭物理小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应当具有科学合理的特性,教师在最初设计物理小实验的计划时应当先对教材有全面的了解,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对实验进行可行性的设计,让家庭小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使知识间的衔接更加紧密,避免实验目的虚大于实的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对实验的整体内容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之后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器材、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之后从中评选出优秀方案进行推广。

三、切合生活实际的实验选题

家庭物理小实验包罗万象,教师在进行选题时要结合所学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筛选,也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其贴近现实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选题也要注重实验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避免学生在拿到题目后无从下手,不仅不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对物理产生惧怕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提炼,作为学生的家庭物理小实验;其二是新教材中增加的课后小实验,这些实验的目的就是为教材的教学内容服务;其三就是将生活中和工作中与物理相关或者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现象或内容缩编为物理小实验,在进行此种选题方式时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涉及的面较为广阔,选择题材时要考虑到题材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否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范围之内,避免出现超出课标的内容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除了这三种选题方法,教师可以直接将物理习题中所出现的可行的小实验作为家庭小实验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验证,这是以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题的解题思路。

四、引导性指导和鼓励性评价

做家庭物理小实验的根本目的就是协助教师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物理学习,教师将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因此学生完成实验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汇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描述的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指导,但是最好以引导性的指导为主,不直接将正确的实验步骤告知学生,而是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例如学生在进行“覆杯实验”时用的是废旧报纸,导致实验失败水从杯中洒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报纸密度较低且吸水性较强,当水渗过报纸后空气进入杯内使内外气压一致,水在重力作用下便倾泻而出。教师可以问学生报纸与复印纸或卡纸有什么区别,在密度、厚度上哪个更有优势,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在课后进行对照实验,最终顺利完成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成果汇报时,对于实验设计精良和结果误差小的学生要给予激励和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也不能进行批评打击,要引领学生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可以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改进实验,当场验证实验的改进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安抚学生对实验失败的失落情绪,还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结语

家庭物理小实验是近几年才被提出的理念,利用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物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关于家庭小实验,教师要设计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贴合现实生活的实验,做好实验准备,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进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家庭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4

我骑电车送唐同学去上书法班,走到画画班楼下,我让唐同学上去拿杯子,谁知唐同学却不愿意上去拿,从电车上下来拿起他的东西跑开了,边跑边坏笑着说:“妈妈,你上去帮我拿啊,拿回来之后给我送到书法班,快点啊。”

我无可奈何的望着唐同学跑开的背影,上楼去帮他拿水杯,拿到水杯去书法班给他送,来到楼下电梯刚上去,就在我等电梯的一瞬间我突然想:“我为什么要给他送?是他自己把杯子忘画画班了,自己又不愿去拿,即使是上课期间他渴了,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我为什么要替他负起这个责任?我应该让他体验他自己的选择带来的这个后果,看他刚才跑开时的那个表情,好像号准我的脉了,吃定我一定会给他送上去。如果我给他送上去那就是我在为他的这个选择负责,他就不能从这个事情中学会为自己负责任。”

记得《正面管教》里说过,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教导孩子依靠自己。当我们扮演“超级妈妈”的时候,孩子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

我不想做一位“超级妈妈”,想到这,看着已经下来的电梯,我没有上去,狠狠心掉头回家了。

书法班放学接住唐同学刚走出教室门口,唐同学就说:“妈妈,渴。”

我说:“那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没有给你送茶杯吗?”

唐同学说:“不知道。”

家庭角色体验实践报告 篇5

挥挥手告别了战火纷飞的高三,跨入陌生的大学校园,转眼已是半年。在这半年中熟悉了身边的环境,也明白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成绩优秀是一个方面,而实践活动更是必不可缺。没有家长的陪伴,生活经验要一点点自己摸索。这才明白父母的辛酸苦楚,从此懂得了感恩和回报。

寒假共计36天,除去过年走亲访友,回老家和亲人们同聚一堂一起尽享欢乐,剩下的时光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再加上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在假期中,这个寒假真正能闲下来的时光并不是太多,春节预想单位的放假也使本来计划的社会角色体验泡汤。于是,老老实实在家里体验了一把父母的角色。毕竟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和幸福才能成就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康。我们从属于家庭,以后也将成立自己的家庭,也将为人父为人母。于是抱着成为一个好男人的信念,积极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也算是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吧。抱着极大的热情,在回家后的不久我就开干了。然而过程却并不如我料想的一帆风顺,其间充满了各种有趣的、心酸的事,当然最多的还是感动。我家的家庭情况蛮特殊,因为父母单位相隔太远,所以无论家在那里,父母都要来回奔波。大学前因为上学的原因家在东城,离爸爸的单位较近,工作单位在西城的妈妈每天要乘近40分钟的公交车去上班,因此,中午也无法回家。如此妈妈奔波了12年。上大学后,我家在妈妈单位租了一套房子,换做爸爸来回奔波,因此中午爸爸只能留在东城,家里也就只剩下了我和妈妈。第一天的体验生活显然有些手忙脚乱,补觉计划被彻底打破,努力睁着惺忪额睡眼给父母做早饭。早6点半要醒来,简简单单的一碗面条搞得鸡飞蛋打,葱花很不幸的由绿色变成黑色,面条也因煮的太久变得“水肿”。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成功的将面条端上了桌。时钟指向了7点,爸爸妈妈起床吃完饭匆匆忙忙的去上班了。一顿早饭,我做的可能是一天两天可父母又做了多少年呢。高中时因为赖床想多睡会,爸爸每天6点便要起来做饭,我的一天可以从7点甚至更晚开始,而父母的一天却要开始在早晨6点。或许这跟地理位置有关系,可除去这些呢,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正是对家的责任,对这个家的浓浓爱意。工作的奔波和劳累正是为了改善这个家的环境,为了给我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当我还在梦中酣睡,他们便已悄然起身。更多的时候怕把我吵醒还轻手轻脚的关上屋门,早起晏眠却无怨无悔。困意又一阵袭来,这才明白每一顿饭都是那样的不易,那样的温暖。租来的房子远没有原来的那个家大,客厅里迎来送往的人群留下的礼品把不大的客厅塞得满满当当,让屋子显得凌乱不堪。怎么把这个小屋收拾好实在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地板是暗绿色的,加上上一个主人留下的岁月的斑驳印记,特别容易脏。每次地都要拖好几遍才能略微有些干净的感觉,玻璃桌子反反复复的擦才能保证洁净。重复这些工作单调而无味,但这些工作必须要有人去做才能保证家里的干净整洁。把客厅里堆积如山的各种东西搬上阳台,打扫干净地板擦干净桌子在别人看来确实是小事,但却让我从中读懂了那一份心酸。一天工作之后劳累的父母下班之后还要为家里的环境卫生操心,扫地擦桌子,只为让家里变得干净整洁,让环境变得更好更舒心。而作为孩子的我却经常无视这份整洁,把家里弄得凌乱不堪,现在想起来不禁汗颜。爱卫生讲卫生不只体现在家外,更应该从家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你可以说是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一个人的修养正是从这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的。从这重重复复的动作里我读懂了父母的勤劳和认真,真也正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最后走向成功。干净的桌子、清洁的地板都洒满了父母辛勤的汗水。珍惜父母的劳动,从一点一滴做起。

假期的生活比学校里轻松很多,早上可以晚起一会,有时赖床到八九点吃完饭刚上会儿网就到了11点,纵使没有过瘾也得麻溜的关电脑准备做饭,妈妈中午回家大概是12点。提前一个小时准备也经常让我手忙脚乱。煮饭,炒菜,通常刚刚忙活完妈妈就回来了,仓仓促促的端菜上桌,很多时候不是咸了就是淡了,看着妈妈佯装欣慰的吃下去,我心里说不出的心酸。准备一顿饭所需要的时间远比我所想象的要多的多,而我做的仅仅是最简单的菜肴,父母所做的远比这个多的多。或许一顿饭,15天并不是多么的困难,但是如果换做20年呢,可能其中的辛苦只有当我们做了父母时才能体会的到。这一顿饭,这15天是一个缩影,从中折射出了父母的辛苦,迈进21岁,成熟的不仅是年龄,更有身上的那一份责任和使命。作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承担的还有很多很多。

通过这次的家庭角色体验活动,我见到了生活中我不曾注意的那些细节,原本懒散的生活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不得不承认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孩子,我们总习惯在父母的照顾下成长,却不知如何面对将来独立的生活。但是,当我们就要走向自己的未来,有很多事我必须要做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个假期生活我体验了一下“简单”的生活。我觉得这次的体验不仅是想让我们做儿女的换位体验一下父母的辛劳,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感,更重要的是唤醒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感。虽然现在我们的羽翼还不足以让我们飞的很高,不过没关系,那我们就在低空努力,好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一点一滴的储存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次的家庭体验对我是成功的,在行动上,我扫地、拖地、收拾房间、晾晒衣服、买菜做饭等等,把自己的心思花在整理家上,总的来说算是及格吧。当自己的手在水的浸泡下变红,当自己的手沾满油腻,当自己的家务任务告一段落,当自己长舒一口气摊在沙发上的时候,我领悟到其中的辛苦。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反复琢磨之后,我逐渐成长逐渐变的关心这个家。知道了很多事情也许父母没说出来,但我们依然要关心他们体谅他们,谅解他们,其实支持一个家比想象中艰辛。

虽然这是一次简单的实践,但是,通过它所带来的体会却是很深。

我们平时总在说父母很累很累,但是,我们把他们的辛劳看在眼里,却很少放在心里。看过去了,却想不到用实际行动来帮一帮父母。我们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现在的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也许在父母的眼中我们还是小孩子,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年幼早已不是借口。是的,我们能力有限,但是,总是,可以帮爸妈做一些。哪怕只有一点点。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会心疼人了,懂得父母的付出辛劳了。他们不会介意我们干了多少,他们感动的是我们的那份心。

父母抚养我们成人,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带了他们的汗水。请不要把父母的所作所为当成理所当然,父母不欠孩子的。可我们是否感受到了他们的那份付出。中国的古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其实就是在教育人要懂得感恩,要学会知恩图报。古代尚且如此,现代社会的我们,还做不到吗?我们要看到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我们对父母要心存感恩。更要把感恩之心,化为行动,付诸于实践之中。可以是一句问候,可以是分担一点家务,我们可以做的其实很多。

懂得感恩,更要学会回报。虽然,父母为了我们,从不求什么回报。但是,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不是或许,而是必须。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没有理由,更没有借口去推脱这些。请记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的,而是在整个社会中的。社会给了你机会,给了你挑战。让你磨砺了自己的意志,让你张开羽翼渐丰的翅膀,去寻自己的一片蓝天。不要把成长当作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没有社会,就没有我们的成长。

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请记得,感恩!

最美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6

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创新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活动。大力开展读书思廉活动。要与各级机关“读书月”活动相结合,向党员干部推荐和发放廉洁自律方面的书籍,并在各级各类媒体开设活动专栏;要积极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常思贪腐之害,体会廉洁是福,巩固家庭反腐防线。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要以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案例剖析等为主要内容举办讲座;要组织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学习或观看警示教育片;要以各级各类道德讲坛、女性文化学堂为载体,深入开展廉政文化“五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自警自律的意识和能力。扎实做好党员干部“家访”工作。

要结合实际适时开展好党员干部“家访”工作。特别是各级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在重大节日、干部任用等关键时节适时开展“家访”工作,向党员干部及其家庭发出“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倡议书,提醒党员干部及其家庭成员注重树立良好家风,筑牢抵御腐败的家庭防线。大力开展文明家庭推选宣传活动。

上海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探索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

1 基本情况

1.1 基本概念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为每一个寻找医疗保健的人提供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必要时也安排其他卫生专业人员为其提供有关服务。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是:提供高质量、综合性、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能够为病人制订保健方案, 选择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措施;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告, 开展健康教育;代表社区倡导健康促进活动;管理健康资源, 利用卫生资料, 在卫生系统内与个体或组织一起工作, 满足病人和社区的要求。

这种能够从事多种医疗服务的医生, 被英国《柳叶刀》杂志称之为通科医生 (General Practitioner G P) 。美国与加拿大为强调其不仅对患者本人, 而且要对患者家庭负责, 随更名为“家庭医生”。在中国香港地区则被称为“全科医生”。因此, 通科医生、家庭医生和全科医生的概念是相同的。

家庭医生制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 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 为家庭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

国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虽然卫生政策环境、运行机制体制各有不同, 但在内涵上具有很多共性的特点:在服务对象方面, 普遍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由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 每名家庭医生负责的签约居民数为1000-2500人不等;在诊疗制度方面, 实行社区首诊制和先通科后专科的转诊机制, 病人要接受其他医疗服务多数须由家庭医生介绍/转诊, 既保证了病人享有适宜的医疗服务, 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在服务内容方面, 家庭医生以基本诊疗为主, 覆盖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的各方面多以团队形式联合协同服务;对家庭医生的培养和资质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实行按人头预付, 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制/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国外家庭医生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从而保障高素质人员加入家庭医生的队伍。

1.2 全科医生在我国的发展

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 全科医学的概念引入中国大陆。1993年11月,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 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1997年起“加快发展全科医学, 培养全科医生”的系列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要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 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中国老年人口的保健和医护照顾问题。六部委联合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明确“到2020年,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1.3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改革

按照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基本原则,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新城建设推进及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社区医疗体系构建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医生, 无疑是当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家庭医生制度可以试图解决医改中的几大难题:一是无序就医, 分级诊疗简单而言就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合理利用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 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只有让社区医院与大医院权责明确, 才能引导病人进行合理分流。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 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全, 将有助于引导患者在社区首诊, 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二是“看病难”, 看病排长队, 医患矛盾突出。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 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状况。在家庭医生制度设计中, 被服务的家庭成员需要和家庭医生通过签约确定服务关系。生小病找家庭医生, 生大病由家庭医生推荐专科医院和医生, 同时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把关。平时由家庭医生对签约家庭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和管理, 从而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三是“看病贵”, 医疗资源浪费, 医保费用居高不下。签约的家庭医生给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一体化服务, 重点是想办法让居民少生病。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 节约了医疗资源。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护人”的职责, 早在2003年, 上海市就在静安区、长宁区、黄浦区、闸北区、浦东新区等5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服务模式转换的试点, 明确要求“探索以‘全科团队’形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2004年扩大到19个区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10月起, 长宁、徐汇、静安、浦东、闵行、青浦、金山、宝山、闸北、杨浦10个试点区总计有占全市三分之一的7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包括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85个村卫生室参加家庭医生制试点。2013年起, 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改革。

2 浦东家庭医生的实践

2.1 主要做法

根据“先试点, 后推广”思路, 2010年10月起在塘桥、潍坊、金杨、高桥、康桥、大团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 通过以门诊签约、预约服务、双向转诊等为主要服务手段的全科医生责任制模式的开展, 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从而达到服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吸引居民首诊在社区, 构建合理有序的梯度诊疗秩序, 最终通过提高服务效益与效率, 降低医疗成本及改革成本, 节省医疗费用,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2年4月起, 扩大至全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工作特色

2.2.1 品牌化

各社区结合各自特点, 形成家庭医生的特色品牌。

预约门诊。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研发“自助预约门诊系统”, 既方便病人就医, 又有利于医生绑定签约对象, 同时使得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完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1+NX+Y”模式 (1为核心健康档案;NX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肿瘤防治等可扩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Y为门诊和病房“医生工作站”的诊疗记录等信息) , 将慢性病社区预防和临床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全科医生一人一机一号, 并设立夜间签约咨询服务中心等。

深入农村 (社区) 。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靠镇政府与村委会动员、春节期间对所有签约对象拜年、每月出工作简报。同时根据农村地区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差、近一半家庭无电话等特点, 依托村委宣传发动;全科医生每周一次深入村卫生室, 主动上门为签约对象提供体检、咨询等服务。

4周处方。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慢性病社区预防控制路径为主要切入点, 借助信息化手段, 开发“电子签约系统”“塘桥社区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路径信息系统”“处方进阶系统”, 务求费用合理、服务可及、质量提高, 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月长期医嘱。

护士介入。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对高年资护士培训力度, 弥补全科医师不足, 实现社区护士角色转换, 突出其“医生助手”新定位。为签约家庭建立《健康评估报告》, 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健康教育方案与干预措施。

专家门诊。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团队负责人增补为中层干部、专家门诊。做实做强双向转诊工作, 与周浦医院共同制订《康桥-周浦患者双向转诊管理实施方案》;主动前往人口聚集场所进行健康教育与宣传等。

主动回访。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一个月内与医院无联系的签约对象进行电话回访。采用无线上网签约、专职护士补充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结合中医“治未病”服务, 在签约慢性病人中推广“降压八段锦、导引八法、冬病夏治”等活动。

2.2.2 信息化

2013年, 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完成家庭医生无线移动应用系统的开发运行, 并实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统一运维。

该无线移动应用系统是基于3G网络、平板 (PAD) 智能终端以及家庭医生工作包 (配备便携式、带蓝牙功能的血压、血糖等检测仪) 开发的家庭医生应用软件, 包括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与更新、慢性病访视、家庭病床管理以及电子处方等模块。借助系统, 家庭医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及居民家里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卫生统计分析查询系统包含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门急诊收入、住院收入等33个动态指标, 以及床位数、职工人数、论文数、医保申报数等30个静态指标。该系统通过构建数据仓库, 实时收集全区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 实现对卫生服务状况实时监控, 为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为区域内社区卫生业务的综合查询、统计与实时业务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2.3 成效分析

2.3.1 总体成效

截至2014年3月底, 签约人数202万人, 签约家庭102万户, 签约率达39.9%,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424万份, 其中规范化档案207万份, 预约门诊62.6万人次, 健康诊断106.6万人次, 健康教育103.8万人次, 上门服务66.2万人次, 电话咨询104.4万人次。经全科医生转往上级医院27.5万人次, 上级医院经全科医生转往社区中心1.4万人次。

2.3.2 居民满意度

调查签约人群, 对家庭医生所提供各项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对已经普遍覆盖的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指导与健康干预方面, 超过80%的患者对家庭医生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 不满意的仅占1%左右 (见图1、图2)

对覆盖80%左右签约人群的预约就诊、电话 (网络) 健康问题咨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约有70%的患者表示很满意或基本满意, 不满意的仅占1%左右 (见图3-图5) 。

在接受过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 上转至上级医疗机构、下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的签约对象中, 有30%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 (见表) 。

2.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进一步提高签约服务率困难;全科医生数量不足, 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等配套措施亟需完善, 家庭医生积极性未充分调动;社区居民依从性有待提高等。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未来需要重点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卫生投入与绩效考核以及卫生资源调整分布的配套政策上做进一步的改革探索。继续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 尤其需要制订引进和培训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倾斜政策;进一步落实双向转诊通道, 指定专人、部门负责, 细化到具体接收医生;继续争取街道和村居委会的支持, 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媒体的沟通联系。

参考文献

[1]李长明.关于当前医疗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建设的三点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1) :1-2.

[2]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上海医药, 2012, 12 (33) :12-15.

提高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篇8

关键词: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9-01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更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家庭作业也是学校了解其家庭教育状况的手段,尤其是农村中学。大多数家长关注集中在家庭作业的“量”上,但对作业的“质”不能保障。所以让孩子自觉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因此,对数学家庭作业现状改革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性问题,更值得我们研究。

二、学生不愿做数学家庭作业的主要原因

1、从学生角度分析

(1)做作业枯燥乏味不愿做

数学作业中常以计算、操作等为主要形式,以逻辑思维为本质特征,要经历理解、巩固、内化和应用等过程,这必然要求学生要有一定题量训练。而在反复解题过程中,部分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枯燥,导致有的学生只完成部分作业,遇疑难繁杂处,便跳过不做,有一些学生必须在家长陪伴下才肯完成作业,更有甚者竟全部不做。

(2)做作业不够严谨胡乱做

数学具有严密逻辑性,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一系列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成立。学生在学校有教师引导、班级学习氛围熏陶,学习过程连贯而清晰。学生回家后,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产生做作业不够严谨,胡乱做的现象。

(3)做作业缺乏思考不会做

数学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量和空间形式,需要精确的数学运算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在统一布置的作业中,总有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而在家庭作业这个环境中,这种不适应被一定程度地放大了。

2、从教师角度分析

(1)作业数量偏多,质量难以保证

有些老师信奉“熟能生巧”,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就学得越好,能力也越强。因此,要求学生在学完当天课程后,不但要完成教材课后习题,而且还需完成配套辅导书中相应练习。大量训练使得一些学生不停地忙着解题,而无暇总结反思。学生对作业也只求如数完成,质量却难以保证,甚至抄袭。

(2)作业形式单一,缺少多样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几乎每次都是清一色的练习型作业,缺乏理解、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

(3)作业内容盲目照搬,缺少精心设计

目前,数学教科书中配置有大量的课后习题,教辅材料也种类繁多,编排细致.因此,不少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只是简单地把教科书和教辅材料中作业题的页码,题号抄在黑板上。这种做法方便了老师,也方便了学生,但作业作用弱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4)作业硬性统一,缺少层次性

我们知道,一个班级学生在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灵活性家庭作业才是最有效的。然而,就目前教学实践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相同的,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致使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消。

三、提高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为了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作业观,使学生作业过程成为“三维”的整体。同时,要让数学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羁绊,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怪圈,必须优化家庭作业设计,给学生提供富有开放性性、实践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

1、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家庭作业设计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另外,家庭作业要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形成。如:教学“打折问题”后安排作业:去超市找一找那些打折商品,找到标价,打几折,最后应付多少?这样的作业会充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作业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实现认识第二次飞跃。设计作业要做到“三”结合:一结合家庭生活,让家长提供实践机会,如给家长当生活“秘书”,记经济收支账等;二结合所学教材,设计作业,可以实验,可以制作,可以查阅收集等;三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题目,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写,也能学得生动活泼。

3、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活跃,使学生一看作业内容就跃跃欲试,为此要做到:作业要创新,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对话”、情境图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设计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设计一些制作或者创作,做到“寓做作业于创作中”。例如学了“圆的认识”以后,布置用若干个圆创造一幅美丽图案。

4、作业数量个性化,迭现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所以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

帮助贫困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9

有时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中午他就不吃饭,这种毅力从何而来啊?她现在一直就悬挂在辍学的边缘,可是她要上学,她自己清楚上学是她唯一出路,千万不能辍学。她很争气,在去年的期末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升入了初三。她很知道感恩,她向我们说:“我不知道学校里面居然有这种爱心活动,我太幸运了,你们太好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我们跟她说这不是幸运,这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机会。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是幸运之神眷顾她,那也有他的道理,她的身后毕竟有一个脆弱的家,她的任务要比我们这些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重的`多。她要担心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后的那个家。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只能坚定她的信心,让她安安心心读书。我们能做的太少太少了。

现在,学校的3名老师已经和耿青梅牛颖慧结成了帮扶对子。有语文王老师、英语王老师。天气冷了,王老师把自己孩子的棉袄、棉靴送来了;要买复习资料了,英语老师又送来了书店的购书卡,中午的时候看见孩子就吃一个卷饼,我就会给孩子买一盒盒饭。在每年的扶贫帮困活动中我们每位老师都会资助学生100元钱,有的老师还会给更多。有时我就想“我少买一件衣服就够牛颖慧一家两个月的生活支出了”,我就是用这种想法资助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我班的学生没有一名是因为贫困而辍学的

家庭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0

摘要:

为幼儿活动创造宽松的家庭式区域环境,让每个幼儿都主动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在平等、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参与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这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价值所在,因此幼儿区域环境创设需要切实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关键词:

区域环境

宽松

主动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

对4岁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进入幼儿园,是离开父母、离开单纯、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了一个复杂、陌生的全新社会性集体环境,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是一个重大的环境转变,这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对小班幼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环境应最大化地与家庭接轨,营造一种轻松、方便、安全、家庭式的环境,并帮助孩子尽快地喜欢、适应这个新“家”——幼儿园,因此“亲爱儿童,满足需求”,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

(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1、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4岁左右幼儿发展特点是生长发育快,直觉行动思维,但动作协调性差,有较深的依恋情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小班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是融合在一起的,而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是孩子喜欢的环境,也是激发孩子行为的主要动因。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才会有相应的行为跟进,而后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积累经验,快乐成长。因此创设家庭式的区域环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孩子喜欢的,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小班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2、运用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教学手段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在我们用《纲要》的精神审视幼儿园教育现状后,发现了原来习以为常的一些做法的弊端。

(一)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式氛围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早接触、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家庭。由于年龄小,对家人非常依赖,因而从家庭中走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会有一个害怕——焦虑——稳定——适应的过程。因此要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营造安全、温馨、动态的家庭式环境。

1、创设温馨、安全、自由的家庭式区域环境(物质环境)

在班级环境创设上,我尝试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宽松、安全、和谐、温馨,让孩子能自由随意地活动,体验“家”的快乐,感受情感的温暖。像新进小班的孩子,初次与家人分离,从家庭到幼儿园,大多数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他们大多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哭闹,来宣泄。而小班的孩子刚从一个小家庭的环境转入陌生的大环境里,对于陌生的环境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就容易“沉默寡言”,不愿意参加活动。

案例:张梓嫣刚入园时,情绪很不稳定,可是每次只要让她到区域里去玩,张梓嫣马上就不哭了,在娃娃家里坐坐、抱抱小靠垫、抱抱娃娃还对着娃娃安慰自己:“我不哭,外公会早点来接我的”慢慢地张梓嫣在区域里玩的时候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说说、玩玩了。因此,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的环境,对于小班的孩子尤为重要。

分析:班级里的区域设置是开放式的,像“家”一样有床,有靠枕,有餐厅,区域与区域之间相互打通,就像“家”一样的可以随意走动、玩耍,能让幼儿感到像家一样的熟悉,自然而然能让幼儿产生安全感。而且温馨、自由的区域也能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也就乐意与同伴相互交流了。

2.营造亲近、温柔的交流方式。(心理环境)

小班孩子刚从妈妈的保护伞下出来,尤其显得稚嫩。这就需要教师充当妈妈的角色。

首先,注意要轻声地对孩子讲话,让孩子逐渐感到一种亲切感。与孩子交流时,可以蹲下来搂着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且与孩子轻声细语地说话。

其次,注意说话要慢节奏。小班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慢慢讲话,让孩子仔细听,让孩子听得清,听得懂。

面包袋包糖果

糖盒包装饼干

2、材料层次分明:材料投放层次分明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能力程度选择活动操作材料。

案例:快乐手工区里,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剪了很多的面条、薯条,在此基础上,老师把幼儿剪的薯条、面条投放到礼品包装店,让小朋友开始包转面条、薯条。在包装店里老师根据能力的不同,投放了两种不同的包装盒,一种是按颜色一个维度包装的;另一种是按照颜色和数量两个维度来包装。

按颜色一个维度

按颜色、数量两个维度

3、材料调整及时:区域材料的调整可以及时跟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兴趣,乐意自己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进步,体验其中的成就感,进一步刺激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案例:学期初期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发展要求,我们在快乐手工区投放剪薯条(剪长短直线)、剪面条(长短曲线)的区域活动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幼儿对于剪长短直线、曲线的能力已经明显提高,有的幼儿已经剪的很好,小朋友对活动的兴趣也慢慢减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区域内容,把剪薯条调整成剪饼干(各种不同的形状),幼儿的兴趣马上又被调动起来,大家都主动要求去快乐手工去做饼干师傅。

使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

2、在家庭式区域活动中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的学习兴趣、尝试、探索的欲望得到充分激发。

3、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交往氛围和交往方式,在此基础上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4、通过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幼儿角色意识得到的发展。

二、教师层面:

1、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小班区域活动创设的形式和方法,对小班家庭式区域的内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成为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2、积累了小班区域创设的实践经验,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有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参考文献:

1.《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焦婷.[J].学前教育研究.2006(03)2.《上海市0——3岁教养方案》

沪教委基〔2003〕66号文件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4.《 学前教育学 》

阎水金

上一篇:请不要教学设计教案下一篇:公司管理岗位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