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共10篇)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跨丈化交际活动,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这一理论无疑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的“创造性叛逆”两方面.

作 者:马福华 MA Fu-hua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刊 名:衡水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10(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2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受到“文化转向”的影响, 西方女性主义发展也经历了新的“转向”, 即从最初的反抗男权转向反对一切文化霸权。1996 年雪莉·西蒙 (Sherry Simon) 出版了《翻译中的性别:文化特征和转化的政治性》一书, 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诞生。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路易斯·梵·伏洛图、雪莉·西蒙、劳伦·钱伯伦和巴巴拉·戈达尔德等。西方女性主义者把女性主义的观点与翻译研究相结合, 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西方女性主义受到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学 (Cultural studies) 等思潮的影响, 从反对男权转向反对一切文化霸权, “力图解构或颠覆, 或至少重新评价政治、宗教、文化、语言、艺术等诸多领域里的传统价值体系” (蒋骁华2004:10) 。在翻译领域中, 西方女性主义者把女性主义观点融入翻译研究中, 大胆地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

首先, 对于在语言层面上大量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歧视女性的成分, 西方女性主义者表现出强烈不满, 提出“女性必须获得语言解放, 女性的解放必须先从语言入手” (Simon 1996:8) 。女性主义者常用增补、劫持等策略来消除文本中歧视女性的言辞。她们刻意使用两性兼顾的语言, 甚至创造新词语、新的语法结构来凸显女性身份, “让女性的身影在译本的字里行间清晰可见”。例如, 对于history (his+story) 一词, 女性主义者认为该词本身就说明人类的历史是男性为主的历史, 而女性的成就是被忽视的, 因此她们创造了另一个词herstory (her+story) , 以此来突出女性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其次, 就原作与译作间的关系而言, 传统理论认为前者的地位高于后者, 而女性主义者认为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互补的。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译作必然有缺陷, 因而常被比作女性 (罗新璋1984:1) , “美丽的不忠实, 忠实的不美丽” (佘协斌、梁海军2002:24) , 为求华丽而随意增改发挥的译文被称为“不忠的美人”, 符合翻译目的的译文则被称为“忠顺的妻子” (耿强2004) 。钱柏琳 (Lori Chamberlain) 则指出“翻译和婚姻中的忠实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共谋关系, 即翻译的忠实一直被性别和性来定义” (1992)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 这些性别隐喻既歧视女性又贬低译作, 旨在把翻译女性化 (feminized) 、边缘化, 并将女性和翻译一并降至社会和文学阶梯底层。女性主义者认为翻译也是一种意义生产行为, 译作不必只是仰仗原文的鼻息 (Flotow 1997:44) , 而要“扩充和发展原文本的意旨” (Simon1996:16) 。她们对传统理论所倡导的译作必须“忠实”于原作的观念大加批驳, 反之强调“创造性叛逆”, 即从女性主义翻译观出发重新审视原作, 并进行创造性的重写。这种做法展现原文含义的多样性, “拓展了原文的生存空间, 甚至延长了原文的生命”, 并使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即从传统的“主仆”关系变成平等且互补的关系 (蒋骁华2004:12) 。

再者, 在作者与译者的地位上, 传统理论贬低译者, 称之为“下流的媒婆”“仆人”“舌人”“翻译机器”等, 而女性主义者则认为“译者不仅能赋予原作生命, 还能决定赋予他们以何种生命, 以及如何使他们进入译入语文学中” (Lefevere A. 1992:47)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 翻译与写作一样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生产行为, 正是由于译者发挥其主体性进行创造性重写, 才使原作突破自身的语言、地域和文化的限制, 得以在其他文化中传播, 从而延续了生命, 许多伟大的作品正是因为翻译才能经久流传, 因此译者应获得与作者同等的地位。

最后, 就翻译活动本身而言, 传统理论将之视为纯粹的语言操作, 而女性主义者却视之为“表达自己的政治信念”的渠道 (Simon 1996:2) 。由于历史原因, 欧洲女性在19 世纪前是没有著述权的, 翻译成为女性进入文学界的重要途径。早在19 世纪, 西方女性主义者Madame de Stael, Eleano Marx, Margaret Fuller等都曾提出过翻译是政治行为的观点 (Simon 1996:60) 。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呼吁女性话语权, 力图消除对女性的歧视, 让世界听到女性的声音。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查明建、田雨2003) 。

西方女性主义者把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 并做了大量实践。她们强调翻译主体的创造作用, 强调原作与译作间的平等关系, 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技巧问题, 还应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 (蒋骁华2003) 。

首先, 女性主义翻译者重新阐释了“忠实与叛逆”, 强调了译者, 尤其是女性译者的主体性。她们认为要求译文绝对忠实于原文, 就像要求女性绝对服从男权, 是不公平的 (蒋骁华2004) 。女性主义者提倡翻译要进行创造性叛逆, 即要彰显女性的话语权, “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 从而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人” (Simon 1996:20) 。

其次, 女性主义者否认了原文意义的单一性和绝对性 (Flotow 1997:11) , 认为原文的含义具有多样性, 这就意味着译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即主体性, 来探寻原文的“真意”。因此, 女性主义者呼吁翻译中要“以女性意识驾驭文本 (woman-handling the text) ”, 从而“尽量凸显女性的主体性” (Simon 1996:16) 。

最后, 女性主义者强调翻译是政治行为, 是表达女性政治诉求的渠道。因此, 在翻译中要使“女性的身影尽量被看到、女性的声音尽量被听到” (Simon, 1996:20) , 这样才能达到翻译目的。

女性主义翻译观中对译者主体性的强调, 一方面使译者摆脱了传统理论的束缚, 可以进行创造性重写;另一方面肯定了译者的工作, 提升了译者的地位。

三、实例分析

20 世纪20 至30 年代, 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接近尾声, 接着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之作 《飘》 (Gone with the Wind)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完成的 (初稿于1929 年完成, 出版于1936 年) , 小说虽然以战争为背景, 但对战争的描写不多, 而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后方女性虽饱受战争之苦却凛然地面对严酷的现实, 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书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 既叛逆、任性、狡黠、自私、我行我素, 又敢爱敢恨、坚强精明、勇于担当。

本文从戴侃 (男) 等人的中译本与李美华 (女) 的中译本中, 分别摘选了描写女主人公外貌、话语及心理活动的例子,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 比较两个译本的差异, 探讨不同性别译者对同一作品怎样进行重写, 而女性译者又是怎样彰显其译者主体性的。下文中戴侃 (男) 等人的中译本称为“戴译”, 李美华 (女) 的中译本称为“李译”。

(一) 外貌描写

小说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不仅能使读者直观地了解人物长相, 而且能反映出小说人物在特定的情节中的心理活动。译者对人物外貌描写的处理会影响读者对人物的理解。

例1:She raised her chin and her pale, black-fringed eyes sparkled in the moonlight. (P47)

戴译:她抬起下巴, 那双暗淡而带黑圈的眼睛在月光下闪烁着。 (P89)

李译:她扬起下巴, 长着一圈黑睫毛的淡绿色的眼睛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84)

小说的开头就提到郝思嘉长着一双绿色的眼睛、长而黑的睫毛。这个例子描写了郝思嘉在得知卫希礼即将宣布与媚兰的婚讯后, 盘算着怎样表白然后与希礼私奔时的表情。戴译把pale译为“暗淡”, 把black-fringed译为“带黑眼圈的”, 而李译则分别译为“淡绿色的”“长着一圈黑睫毛的”, 两种译文所表达出的含义相去甚远。在这里, 戴译没能突出女主人公迷人的双眼, 反而使女主人公看起来十分憔悴;而李译则结合了前文所提的内容, 较忠实地再现女主人公的风采。

例2:...holding her warm little hands in his and looking into the dancing green eyes. (P62)

戴译:他抓住她那双温暖的小手, 痴痴地望着那双滴溜溜转的绿眼睛。 (P118)

李译:他把她那温暖的小手握在自己手里, 眼睛直视着那双欢呼雀跃的绿色眸子。 (P112)

这个例子同样描写了郝思嘉的双眸。原文用dancing一词来形容思嘉在与男子调情时眉飞色舞的样子, 非常传神, 可是戴译却译为“滴溜溜转”, 显得女主人公狡猾有余而可爱不足, 李译则处理成褒义的“欢呼雀跃”, 使郝思嘉活泼欢快的神情跃然纸上。

(二) 话语

小说中的人物通过话语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采用不同的措辞会影响人物话语的含义。

例3:...I’m tired of saying“How wonderful you are!”to fool men who haven’t got one-half the sense I’ve got, and I’m tired of pretending I don’t know anything, so men can tell me things and feel important while they’re doing it... (P51)

戴译:……这真叫人腻烦透了!我再也不想说“您真了不起呀!”来愚弄那些比我还无知得多的男人;再也不想假装自己什么都不懂, 让男人们来对我讲些什么, 而且感到自命不凡…… (P95-96)

李译:……对这一切, 我都厌烦透了。还有, 对一个见识还不如我一半的男人, 却必须以他说“你真了不起!”却欺骗他, 还得假装我啥都不懂, 好让男人告诉我这, 告诉我那, 让他这么做时感觉到他自己很重要, 所有这些都使我讨厌极了…… (P91)

在这一例中, 郝思嘉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交场合中男女间虚伪的交谈模式的厌烦。思嘉称, 有些男人haven’t got one-half the sense I’ve got, 显然对这些男人很不屑。戴译译成“那些比我还无知得多的男人”, 而李译则译为“一个见识还不如我一半的男人”, 前者会使读者觉得郝思嘉承认自己也是无知的, 而那些男人更无知;李译的处理则表明思嘉认为自己是有见识的, 且自己的见识比那些男人高得多。另外, 戴译把tell me things译为“讲些什么”, 李译则译为“告诉我这、告诉我那”, 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郝思嘉对于这些男人自作聪明、絮絮叨叨而不胜其烦的情绪。

例4:“Oh,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what they say!”she whispered, as a sweet madness swept over her. (P123)

戴译:“哦, 我不在乎!我不在乎他们说些什么!”她低声喃喃着, 浑身有一股美妙的狂热劲儿。 (P233-234)

李译:“噢, 我才不在乎呢!我根本不在乎他们会说什么!”她喃喃自语着, 一阵甜蜜的狂热劲流遍了她的全身。 (P219)

这是郝思嘉在第一次丧夫守寡后, 首次有机会跳舞并且能够领舞时所说的话。两种译文相比, 李译多了“才”“呢”“根本”“会”, 这几个副词与语气助词的使用更能充分展示郝思嘉叛逆不羁的性格。

(三)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把人物想说却未说的想法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使读者仿佛走进人物的心中, 深入地了解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5:Why was Scarlett O’Hara, the belle of the County, the sheltered pride of Tara, tramping down this rough road almost barefoot? Her little feet were made to dance, not to limp, her tiny slippers to peep daringly from under bright silks, not to collect sharp pebbles and dust. (P273)

戴译:干吗她这全县闻名的美人, 思嘉·奥哈拉, 塔科农庄的宠儿, 这崎岖的山道上几乎光着脚走呢?她这双娇小的脚生来是要跳舞, 而不是瘸着走路的;她这双小巧的便鞋也是要从光亮的绸裙底下勇敢地窥视男人, 而不是用来收容小石子和尘土的。

李译:郝思嘉, 这个全县的美女, 塔拉深闺中的骄傲, 为什么得在这难走的路上跋涉呢?而且差不多就等于光着脚在走。她的一双小脚是生来跳舞的, 不是用来一瘸一拐的走路的, 那双小巧的便鞋是为从亮丽的丝绸衣物下端偷偷地、大胆地露一露脸的, 不是用来收集尖利的石块和尘土的。

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郝思嘉因饥饿所迫, 只身前往十二橡树寻找食物时的心理活动。与戴译相比, 李译把“郝思嘉”放在句首, 更能说明郝思嘉自许甚高;把almost barefoot另起一句, 更能突出郝思嘉此刻的狼狈不堪;把peep daringly译为“偷偷地、大胆地露一露脸”, 更能刻画郝思嘉少女怀春的娇态。

例6:He kissed her palm again, and again the skin on the back of her neck crawled excitingly. (P219)

戴译:他又吻了吻她的手心, 这时她的后颈上又感到痒痒地难以忍受。 (P413)

李译:他又吻了吻她的手心, 她脖子后背的皮肤又激动地起栗了。 (P382)

这句话描写了郝思嘉被白瑞德亲吻手心后的感受。对于crawled excitingly, 戴译翻译成“痒痒地难以忍受”, 李译翻译为“激动地起栗”。从上下文中可见, 郝思嘉对瑞德的亲吻是期待的, 因此, 李译的处理更符合女主人公此刻的心情。

虽然李美华并没有宣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 在翻译过程中也没采用激进的翻译策略来凸显女性意识, 但从上述的例子可见:与男性译者相比, 李美华对女主人公的外貌描写更多地采用了褒义词语, 对女主人公说话时的语气把握得更加准确, 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刻画得更加细腻, 使郝思嘉的女性形象更加丰满。李美华用温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在字里行间悄然显现。

结束语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 认为译作与原作的地位是平等的、互补的, 主张译者进行“创造性叛逆”, 肯定译者的创造性与主体性, 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虽然, 中国女性在政治上已经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但是由于受传统翻译理论的影响根深蒂固, 因此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译者。但中国女性译者以自己温和、理性的方式表达女性意识, 充分展示了女性译者的主体性。

摘要:女性主义者把女性主义的观点与翻译研究相结合, 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 强调译者主体性, 尤其是女性译者的主体性。通过对比《飘》的两个中译本, 分析不同性别的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处理方式, 进而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问题。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3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译者;主体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加大,翻译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翻译人员也受到国家的重视,对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更引起学者的关注。翻译生态学的出现,为译者的主体性探讨与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翻译生态学的新视角下,译者以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为依据,面对外界与内部的大环境,克服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制约,实现在翻译過程的主体作用发挥。

一、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意义

翻译生态学是将翻译过程与生态自然系统紧密相连,并在其相互作用下进行研究,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对翻译的探讨与分析,应对翻译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翻译对作品的完美诠释。

1.将译者的主体性放在翻译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在传统的翻译学中,译者的主体性往往被学者忽视掉,甚至被认为严重影响作品内容以及精神的诠释,被当成一种消极因素看待。然而,在翻译生态学视角中,完全颠覆了这些看法,认为译者具备的文化背景以及观点对翻译有积极的作用,提倡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并在翻译过程中将其置于首要位置。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一些理论观点都诠释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例如,茅盾指出“翻译文学之应直译,在今日已没有讨论之必要”。卡特福德提出“对等语”“级无限”与“级受限”等翻译思想。

2.以人为本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不仅注重译者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以译者为整个过程核心,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研究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意义所在,更对今后译者主体性的挖掘起到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考查主体性,必须将译者放置于一个整体的环境中进行研究。这一整体环境不仅包含外界的客观环境,还包含内在的主观因素,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整体。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正是在这些环境与因素相互转换中实现的,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并非单纯的考察,而是让译者在各种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作品精神的完美传达。

二、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

1.翻译生态学视角下发挥译者的主体性

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发挥主要体现在生态学理论的启示上。翻译生态学的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上的,译者的主体性也是基于这个背景进行实践研究的。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应将作者的思想通过这一理论表达出来,将作品的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将文化背景转化成为另一种易于接受的文化。可见,在整个翻译生态系统中,译者是最为灵活并具备创造性的重要参与者。

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霍桑的作品《红字》在出版100多年后,仍然有广泛的读者群,与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分不开的,是不同时代的译者,进行不同“选择”的结果。直至2013 年,这部长篇小说仍有新的版本问世。不同的译者根据自身的理解程度、文化特质,特别是对于现代读者的定位和接受能力的判断,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工作。由此可见,适应文本的内容并加以创造来符合本地的文化需求,是典型翻译生态学中适宜性与选择性的主要表现,更突出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创新。

2.翻译生态学视角下制约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生态环境的制约成为阻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以自身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理论知识为根本,去理解作品以及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这就产生了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翻译出来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差异性。虽然在翻译生态学的视角下,译者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但必须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实现翻译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总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作品能够在新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保持其存在价值与意义,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是译者在翻译生态学新视角下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

(指导教师:高卫红)

参考文献:

[1]李晓婕.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发挥以及制约分析[J].英语广场,2016(3):19-20.

[2]陈凯军.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1-73.

[3]许贝.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4

本文通过探讨翻译过程的复杂性和译者在每一个环节的主体性体现,论述了译者的.主体性在多元文化系统内运作所具有的文化主动性和制约性,并从译者主体性定义出发对译者的文化主体性和制约性加以详细的阐释,最后通过列举实例并结合理论分析,从主客体两方面入手讨论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主体性和制约性.

作 者:谢晓禅 李淑杰  作者单位:谢晓禅(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135)

李淑杰(辽宁工业大学,外语系,辽宁,锦州,121001)

刊 名: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1) 分类号:H159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译者文化主体性   制约性  

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篇5

近些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翻译渐渐转向了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本文选取从认知心理学入手,通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翻译过程中的图式加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文章从<红楼梦>的`两个译本中选取例子,对翻译中的同化和顺应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作 者:罗倩倩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中国,北京,1000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9) 分类号: 关键词:图式加工   同化   顺应   翻译过程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6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译者,主体性

自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翻译的主体研究就逐渐引起学者重视, 翻译者对作品的影响, 已经变成学者较为重视的命题。生态的翻译学出现, 给译者的主体性分析提供新视角, 并且生态翻译学可以充分体现出相关研究人员宏观性的转向。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译者的主体性, 相关人员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分析译者主体性的问题, 提出翻译生态学下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对策, 这样可以方便研究人员全方面了解翻译生态学的动态化与系统化特征。

1生态系统下译者主体性的内涵

就目前而言, 学术界在翻译主体上的理解有差异, 部分学者认为翻译一般指的是翻译行为的本身, 而翻译活动主体为译者;一些学者认为翻译一般指和翻译活动过程相关的因素, 主要包含读者与作者。一旦将译者确立成翻译的主体, 就需要研究译者的主体性。而在哲学的领域, 主体一般指主体本质的特性, 该本质特性可以通过一些主体对象活动充分表现出来, 主要包含创造性、目的性与主动性等, 换句话说, 本质特性也就是主观能动性。 (杨志亭, 2015)

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 翻译者的主体性有特定内涵。根据当下生态翻译学研究普遍性理解, 主要将翻译当成生态体系, 而这个生态体系可以分成若干子系统;根据自然的生态系统运作原理可以将生态系统分成稳定、平衡的系统, 同时每个物种都应该与该系统相适应才可以生存。此外, 可以将生态系统称作动态系统, 虽然在特定环境下暂时可能会失去平衡性, 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再次达到平衡。通常在翻译的生态系统之中, 译者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译者具体翻译行为会因为内外部的环境因素而受到影响,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需要不断选择与适应环境。就生态学而言, 译者的主体性也就是译者在各种反应环境制约下, 为了达到、适应某种翻译的生态平衡, 需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

2翻译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2.1 自然的生态系统

自然的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主要由坦斯利所提出, 其是生态学中基本的概念。自然生态系统包含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无机环境为生态系统中较为基础的一部分, 其包括阳光以及生物生存的物质条件;生物群落则包含消费者、生产者与分解者, 其主要作用在无机的环境中, 可见生物群落不仅能够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而且可以改变周边的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个部分都有着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果笑非、王卓、宋晓思, 2015)

2.2 翻译的生态系统

翻译属于译者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与自然生态的系统一致, 其包含翻译群落以及无机的翻译环境。其中翻译的无机环境主要指研究者、读者、作者与译者历史性制约条件与所处社会文化的环境。而翻译生物的群落主要指和翻译相关活动的主体, 其主要包含分解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和自然生态的系统相比, 翻译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于, 在翻译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双重的指向性, 不仅是译者又是作者。作者可以自己创作原文, 也是翻译的生态链发动者, 而译者依照作者原创实施翻译活动, 创造出译文, 即翻译追随者, 且译者在翻译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此外, 译文读者通常在翻译的生态体系中扮演消费者角色, 因为读者需要充分吸收与消化产品, 使其变成文化变革载体, 从而转化为产品价值。而翻译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还需要深入研究, 但是从以上研究中容易看出, 一般可以把翻译的研究者作为分解者, 通常翻译的研究者对于译作分析是特殊消费, 研究者通过观察原本的文章, 充分研究译作与译者, 并对翻译的理论进行总结, 这样不仅可以指导生产者工作, 而且又可以为今后生产活动提供参考。

3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发挥

3.1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对译者的启迪

翻译的生态学主要是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上所形成的研究方式之一, 其早期研究因为优胜劣汰法则而受到影响。通常翻译适应选择论, 主要是达尔文的适应、选择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适应身体的语气和翻译为核心, 所以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解释翻译的本体, 并将新的解释作为翻译理论的范式。通常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一名译者的翻译活动可以和适应生态中的发言者和生态学上将某种植物或动物转移到其他地方比较相似, 换句话说, 移植物种与新环境要相适应才可以生存。此外, 译作质量高低和译者的适应选择呈正相关关系, 译作质量的高低与译者适应选择的程度成正比, 译者适应的选择程度和译者主体性发挥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翻译的生态学需要坚持译者为中心的理论, 有效保证译作质量。 (王亚敏, 2014)

3.2 翻译群落以及译者的主体性发挥

群落数或者是生态学概念指在某个范围内植物、动物为了更好地生存, 需要组成一种互相制约同时又互相依存的集体活动空间。与生物群落处在较为主动的位置物种较为相似, 译者彷如翻译主体方面, 可以占据着优势地位。此外, 在实际翻译的活动中, 翻译者需按照译语与原语的文化具体特点, 同时结合译者对译语读者与原语文本先验的判断, 全方面发挥出译者主体性, 由此可见, 译者在实施翻译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以及自由度。但由于在实际翻译活动中, 译者主体性发挥时, 需要充分尊重相关翻译人员的主体性, 尤其是翻译的生态链发动者。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仅需从全方面考虑潜在读者, 而且需全方面认识原语的文化, 尽可能完成思想信息移植。而在译语和原文的文化态度上, 坚决不能出现尊重不足与过分尊重的情况。而且部分译者为满足译语读者需求, 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将原语特征和文化完全抹杀, 这种做法会导致译者主体性发挥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控制得当。

3.3 植物带翻译和分布霸权主义

在生态学上的植物带分布主要通过地球表面获取的阳关时间长短以及光照强弱来决定, 话语权的分布通常是通过语言文化强弱决定。因为地域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 各种文化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其在受众对象或者是承受载体方面的差异比较大。部分文化受众对象以及承受载体的地理分布较广, 对于世界的影响范围比较广, 逐渐发展成为新时期颇受重视的中心文化或是强势文化;一些文化因为受众对象、承受载体较少, 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小, 从而演变成边缘文化或是弱势文化。通常强势文化处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心, 并且承受载体主观态度会影响到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强势文化有绝对话语权。在目前翻译领域中逐渐形成话语霸权的现象, 翻译界的领域话语权主要在强势的文化中, 在很大程度上会形成翻译与文化霸权主义。边缘文化因为强势文化影响而显得比较软弱, 在翻译的领域中没有地位, 只可以作为霸权主义者的信奉者与追随者。 (李雁, 2015)

4翻译生态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制约

在翻译生态学中, 生物要想在特定环境中得以生存, 需要依赖各种自然界中的生态因子, 如果生态因子过量或是不足时, 均会导致生物发展与生存受到影响, 并且各种因子有着互相作用的关系, 尤其在翻译的生态体系中, 译者经常会受到生存环境制约, 具体如下:

4.1 生态环境会制约译者

译者在生态环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是生态环境下的产物, 译者主体性发挥需要把自身作为基础, 其有先天局限性。翻译生态系统一般指译者成长与赖以生存的环境, 主要包含译者所处规范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等, 该环境综合构成译者翻译经验、文化、价值的标准与兴趣爱好等,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程度。通常情况下, 成长环境不同的译者, 其翻译作品也存在差异。

4.2 生态环境会制约译者的翻译

译者的主体性制约体现在翻译生态下对于译者的翻译行为的制约, 在翻译的生态体系中, 译者虽然是一个活跃主体, 并且活跃空间比较大, 但需注意的是译者的主体性必须在特定条件下才可以发挥, 因为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就生态学视角而言, 译者应该尽可能与翻译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应接受翻译的生态环境支配, 这样才可以实现目的性的行为。此外, 在翻译的生态系统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制约因素会涉及各种层面, 一般包含译者所处文化、经济等环境, 翻译的出版商、赞助人要求, 翻译业发展的状况, 译作目标语的环境等, 都会决定译者翻译的行为, 这样才可以使翻译作品受到欢迎。 (杭建琴, 2014)

5结语

总而言之, 翻译的生态学分析是国内译学研究中的一个创新与大胆尝试, 需要从翻译的生态学视角来分析翻译主体性问题, 这样可以全方面研究译者主体性发挥情况。从翻译生态学来看, 译者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 其有责任与义务来维护生态的平衡, 对于翻译的生态环境和译者间、翻译的各主体间动态平衡有着积极作用。在目前文化逐渐多元化的时代, 翻译者需有宽广的胸怀, 包容各种异族的语言文化差异, 使译者主体性得以发挥, 推动文化与语言繁荣, 抵制翻译领域文化沙文主义与霸权主义, 有效保护翻译系统生态性平衡。

参考文献

[1]果笑非, 王卓, 宋晓思.翻译生态学与生态翻译学中译者对翻译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 (3) :92-93.

[2]杭建琴.翻译生态学视域下译者主体性功能探究——以葛浩文的英译本《生死疲劳》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 2014 (1) :90-91.

[3]李雁.生态学翻译论视域下以“十八大报告”英译为范本的政治外宣翻译[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0) :90-91.

[4]王亚敏.论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翻译教学中的“花盆效应”[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 (5) :88-90.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7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商务英语 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商务英语进行谈判。商务英语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在运用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好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以及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所以针对商务英语一定要准确了解它所具有的特征和语言习惯,争取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贸易纠纷的发生。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语言大师奈达提出来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在形式对等理论以及动态对等上发展而来的科学性的理论,它整个了两种理论中的有点。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的最低层次,也就是功能对等理论的最低要求,使所翻译的内容能够使得读者读懂原文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其中的最高层次是读者能够通过译文对原本的文章内容和意思进行几乎对等的理解。读者反映论是功能对等理论的最主要理论,读者它的遵循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译文的质量。不过虽然功能对等理论一直所追求的是翻译内容的对等,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其实很难实现完全的对等,往往只能是部分内容的对等。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要求在翻译形式上的对等,也不需要讲求翻译内容

二、功能对等理论下商务英语翻译所遵循的原则

1.商务英语在词汇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商务英语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英语,它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英语种类。商务英语本身具有很多专业性的词汇,在进行句子翻译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翻译规则,在保证句子功能性对等的原则下进行专业性的翻译。举个例子来讲,对于商务英语中的“因为”,在平时的英语中我们一般会翻译为“because of”或者是“due to”,但是在商务英语中就不会使用这两种翻译方式,而是会用“by virtue of”来对“因为”进行翻译。在商务英语中专业性的词汇非常强,它不论是在法律、经济、政治还是贸易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专业性的词汇。

2.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准确性要求。由于进行贸易的双方一般来讲不是相同国家的人,所以才会选用商务英语作为沟通的媒介,所以为了准确的传达各自的信息,商务英语就相应的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准确性,能够准确无误的表达贸易双方各自的意思。所以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在熟悉原文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然后结合功能对等性原则进行翻译工作。商务英语对准确性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于合同中的每一个词汇都需要仔细的斟酌。

三、商务英语翻译的具体应用

1.从词汇语义方面实现英语翻译的功能对等。语言都是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的,一个是字面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表面意思,另一个就是深层含义,这种意思需要我们仔细揣摩,通过了解一个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体会。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讲究的是功能对等,所以翻译人员在在保证对等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适当进行了灵活性的转变。很多时候,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语言的背景进行翻译,并且一般需要变换词性才能够对原文能有一个准确性的翻译。比如说对于“北京欢迎你”这一奥运口号,如果不是在奥运特定的背景下可能会被翻译成为“welcome to Beijing”,但是如果在奥运会背景下进行翻译的时候,会被译为“we are ready”,这种翻译更能体现我国热爱奥运,突出口号的意义。

2.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不同的国家之间,语言习惯是不相同的,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然后在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英语翻译的功能对等性原则。比如说美国人在人名的时候习惯把姓氏放在最后边,我们国家就习惯将姓氏放在最前边,比如篮球明星Kobe Bryant他其实是叫科比,而不是叫布莱恩特。

3.要实现译文同原文之间的句意对等。在功能性对等理论下,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句子意思的对等,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表达信息之间的对等的情形下将合同的信息翻译出来。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保证原文和译文之间句子意义的一致性,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肆意翻译。不过在功能性对等原则下,进行翻译的时候并不是说一定要保证译文和原文直接句子结构完全一样,而是说能够将原文意思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就行,毕竟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是不相同的。一个英语词语有的时候具有多个意思,在翻译的时候要灵活变通,比如“subject to”本来的意思是“使……服从”,如果在句子“subject to the above stipulations”就得翻译为“以……为条件”才能使句子意义能够更加准确表达原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人员只有充分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并且了解各种语言的语言习惯才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也是减少贸易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尤其是要做好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功能对等的理论,做好句意对等、表达方式的对等,保证商务英语的严谨性,促进国际商业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8

1 译者主体性

在传统翻译理论中, 大多数学者都主张以原作为权威, 译文必须贴近原文, 译者必须服从作者。译者成为了语言转换的媒介物,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与文本创作的主观能动作用被忽视, 译者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确立, 主体性自然也就无法体现。

在翻译界文化转向思潮的影响下, 在中外文学史上隐蔽了数千年的翻译主体—译者, 终于从帷幕后走到了台前, 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译者主体性这个研究课题能够引起如此多的关注, 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译者的母语水平与外语水平、翻译策略的运用、百科知识、审美观、价值观等诸如此类的因素, 还包括外在因素, 例如译者的意识形态、原作者的语言操控力、读者对作品的反应等等。所有这些因素既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又体现了客观外在因素对译者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的交织叠加, 让我们体会到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复杂性及其研究范围的广阔性。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翻译一样都处在社会和文学的底层。20世纪80年代后, 女权主义运动的核心内容逐步从反抗男权压迫发展为反对一切文化霸权。延伸至翻译理论研究, 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于女性主义的立场, 为女性代言, 在翻译中竭尽全力“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论中原文与译文的主仆关系, 瓦解了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观点。可以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在翻译中, 她们不再隐形, 而是竭力显现, 通过各种翻译策略改造甚至占有原文。简言之, 就是从女性角度“创造性叛逆”原文, 突出了译者的身份及性别, 也构建了一种新的文化。

3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 使翻译实践焕发了青春, 引起了翻译界的一场革命。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要求译文绝对忠实于原文就像过去要求女性绝对服从男性一样是不公平的, 译者的劳动也是一种创作, 不应该屈居于原作者之下, 此主张为推翻传统的原文与译文的“主仆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此, 原文和译文由服从、主仆关系变为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 译者的身份也从原来的仆人变成了与作者平起平坐。

在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中, 弗洛图提出了三种策略—增补、劫持以及加写前言和脚注。“增补”, 指对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差异进行补充, 在此过程中, 由于性别立场或信仰不同, 译者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的改写, 译者主体性得以体现;“劫持”指女性主义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对原文中异于自己世界观的部分进行改写。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加写“前言”和“脚注”对文本进行干涉, 以此说明原文的背景、意图, 或用以解释自己如何进行翻译以及翻译方法。很明显, 这三种策略处处都体现出了译者的主体性。

女性主义显示其主体性的另一个手段是重写。在翻译实践中, 译者根据自己的性别身份和世界观决定使用的材料及翻译策略, 彻底打破了传统翻译论中的“译者隐身”原则, 她们希望通过此手段来显示译者的身份地位。女权主义者还提出了署名的要求, 如果这一要求得以实现, 女性主义者就会运用一切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使女性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倡导者借此吹响了“让女性的声音在译文中能被听到, 让女性的身影在译文中能被看到”的号角。

4 结语

女性主义与翻译理论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倡导用女性主义的方式来改写原文, 极力体现译者的主体性, 大大地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尽管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还存在一定缺陷及局限性, 但在凸显译者主体性, 改善女性主义者处于历史边缘的生存状态方面, 还是做出了其不可替代的贡献。

摘要:在翻译界文化转向思潮的影响下, 译者主体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重塑译者主体性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 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实践, 探究翻译中译者主体性问题, 为翻译研究提高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译者的主体性,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Flotow, Luise Von.Translation and gender[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1997.

[2]Simon, Sherry.翻译理论中的性别[A].吴晓黎摘译.载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3]方梦之.译学辞典[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投资目标从国内市场转向国外市场。为了开拓国际市场, 宣传和销售自己的产品, 广告成为其推广商品的重要手段。由于不同地区语言和社会文化的不同, 大量的广告信息需要通过翻译进行传递。广告作为一种有明确商业目的的文体, 在翻译时必须把广告的特殊目的与翻译理论结合起来。因此, 在对广告语进行翻译时, 要重视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本文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 通过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英汉广告互译实践时刻采取适当调整的翻译策略, 使译者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发挥两种语言的文化优势, 以达到通过广告宣传和销售产品的目的。

2 广告和广告语翻译

广告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看报纸, 杂志或者电视, 都会看到不同类型的广告。广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消费。因此, 广告翻译对帮助商家宣传产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广告的定义及作用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 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 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 其最终目的为传播情报, 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之态度, 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广告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消费者, 而是整个消费群体。广告商通过对新产品的宣传来促进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并从中获得利润。

广告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拉动消费需求, 让更多的人从不知到知道, 再到了解, 然后到熟知, 最后到对其有信心。从不是其消费者变为忠实消费者。广告商可以通过广告提升产品声誉, 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2.2 广告语翻译的标准

衡量成功的广告的标准之一是看它是否符合美国E.S.L e w i s提出的4项要求, 即A I D A原则:引起注意 (Attention) 、发生兴趣 (Interest) 、产生欲望 (Desire) 、付诸行动 (Action) 。广告文体的特殊性要求广告语的翻译通俗易懂,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达到销售目的。广告产品的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的问题, 更是一个功能对等的问题。广告原文和译文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要求广告翻译在功能上对等。

3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3.1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及发展

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 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奈达的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1993年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奈达将“功能对等”定义为:目的语读者应该能够以原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来理解译文。功能对等理论从读者接受角度去思考翻译问题, 强调“读者反应”, 把译文读者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功能对等理论比其他希望达成某种特定翻译标准的翻译理论更加灵活, 允许翻译中出现各种多样性。

3.2 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可行性

广告语偏重实用性, 起着宣传和销售作用。根据功能对等理论, 广告语的翻译要达到译文与原文在语义和功能上的对等, 既要考虑目的语和原语之间的对等程度, 也要考虑外来读者与本地读者的反应。功能对等并不是逐字逐渐句对等, 而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 追求译文的效果。因此, 在广告语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文化特点, 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使广告译文符合目标语人群的消费文化, 从而做到等效的文化传递, 使消费者能够产生购买欲望。

4 广告语翻译的对等原则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译文广告有效地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使他们对广告产品产生和原文读者同样的兴趣, 从而采取购买行动。因此, 对广告语的翻译不只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 而要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这样才能够保证译文实现广告宣传和销售的目的。

4.1 语义对等

语义对等是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 也就是将原文句子表达的意思直接翻译成目标语, 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 包括原文的句式、修辞等表现手法。

例如:

ST:Melts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 (Advertisement for M&M’s)

TT:只溶在口, 不溶在手。

ST:The taste is great. (Advertisement for Nestle)

TT:味道好极了。

ST:Wake up to younger-looking skin. (Advertisement for Lancome Cosmetics)

TT:一觉醒来, 皮肤更年轻。

但是,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并不是完全对等的, 这就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语义特征了如指掌, 避免造成歧义, 使消费者误解。例如, 中国人喜欢玩的一种纸牌游戏扑克, 以前音译为puke, 但puke的英文意思是“呕吐”, 没有人愿意买一种令人作呕的东西, 所以现在将puke该译成playing card。所以, 译者对广告语进行翻译时, 要注意语义对等, 理解实际含义, 切记望文生义。

4.2 修辞对等

为了提高广告文体的审美效果和劝说力, 广告使用大量的修辞技巧。丰富多彩的修辞为广告创作提供众多的表现手法和劝说技巧, 这也要求译者能生动地传递原文的神韵。列如:

摩尔香烟的广告语:I a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 (摩尔香烟, 我更满意;再来一支, 还要摩尔) 。摩尔香烟的广告语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More一词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表示“更多, 更加”;二是大写之后, 变成了商品的名称。这样会使消费者很容易记住商品的牌子, 同时又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夏普的广告语:From Sharp minds, come sharp products (夏普产品, 来自智慧的结晶) 。广告中的sharp既指“夏普”, 又指“智慧的”, 巧妙地传达出人们购买夏普手机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为了吸引顾客, 广告商利用各种构词法模仿、杜撰新词, 以求标新立异, 增强广告的记忆价值, 从而给予产品及其广告极大的魅力。例如, 健力士黑啤的广告语:My Goodness!My Guinness!广告中“My Goodness”为口语表达中的惊叹句, 意思是“天啊”。Guinness与Goodness头韵和尾韵相同, 构成My Guinness容易上口, 便于记忆, 很容易流传开来。

4.3 社会文化对等

在广告翻译过程中, 对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惯用语, 不能照字面的意思直译, 而是找出与其原语言的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对等语的词汇, 译出真正的含义。例如, 中国联通的广告语:情系中国结, 联通四海心。如果译成China Unicom links China with Chinese Knot, knot无法给读者带来连接团结之意, 反而会令人联想到“死结”这个概念。这个翻译尽管传递了原文的信息, 但并没有实现功能对等, 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如果将其译为China Unicom binds Chinese together, 虽然没有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 但是根据原文意境和宣传目的对原文重新创造, 简洁明了, 通顺达意, 在功能上取得了和原文对等, 也实现了原文的交际目的。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禁区。在一种文化中非常有创意的作品, 到另一文化中可能会因为文化价值观不同而失去原有的创意和特色。例如, 上海产的白翎牌钢笔, 出口时译成White Feather, 因为中国人认为白色的羽毛是纯洁的象征。但在英语中有的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 意思为“临阵逃脱的”。在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中, 白色羽毛象征着胆小鬼, 白翎牌钢笔翻译成White Feather显然不利于销售。因此, 在进行广告翻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广告受众国的文化适宜性和消费心理。

5 结语

随着广告事业的发展, 广告语翻译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广告语翻译不仅要忠实原文, 还要解决在广告翻译中遇到的由于语言和文化造成的不平等, 避免文化冲突。奈达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也就是译文要在语言的功能上和原文对等, 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和原文对等。在进行广告语翻译时, 除了从语言形式上达到和原文对等, 还要处理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上的差异以及原文的词汇及修辞特点。因此, 广告语的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原则, 使译文与原文有等效的宣传效果。翻译出来的广告语必须符合目标群体的接受要求, 以达到推广和销售产品的目的。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广告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广告事业的蓬勃发展, 广告翻译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广告作为一种有明确商业目的的文体, 在翻译时必须把广告的特殊目的与翻译理论结合起来。因此, 广告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的文体, 更是一个功能对等的问题。本文引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通过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广告,广告翻译,功能对等

参考文献

[1]车丽娟, 家秀海.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

[4]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6]奈达.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篇10

如今,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和旅游者来中国投资、旅游和考察学习, 公共场合的公示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规范、准确、地道的公示语有助于城市建立和谐的国际环境, 树立良好的城市现象,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烟台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全国优秀旅游观光城市等二十多个国家级和世界级的荣誉, 还定期举办两项国际展览盛会: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和烟台国际葡萄酒节。遗憾的是, 烟台市的公示语翻译还不是很规范, 各种路牌标识、公交车站名及车上的语音报站等, 漏洞百出, 存在很多问题, 严重影响国际形象。

二、理论基础及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所谓公示语, 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的, 告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纽马克运用语言学K.Buhler的语言功能理论, 将文本功能分为三类:表达、信息和祈使功能, 并把翻译方法分为两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他指出信息型和祈使型文本应侧重于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翻译, 关键在于传递信息, 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吕和发 (2005) 将公示语应用功能分为:指示性公示语, 如:Information (问询服务) 、Travel Service (旅游服务) 、Shengli Road (胜利路) 等。提示性公示语, 如:Wet Paint (油漆未干) 、Sold Out (售完) 、Explosive (易爆物品) 等。限制性公示语, 如:Ticket Only (凭票入场) 、Staff Only (游客止步) 等。强制性公示语, 如:No Smoking (严禁吸烟) 、No Overtaking On Bridge (桥上严禁超车) 等。

近年来, 学者从语言风格、文化差异、美学、语用等各方面探讨公示语翻译。吕和方、王银泉、万正方、金龙等阐述了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 剖析了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中的失误现象, 贺学耕、唐小田等在文化差异、美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本研究以功能派的重要理论为指导, 以我国著名旅游城市烟台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探讨了旅游城市公示语翻译的错误类型和应对策略, 为旅游城市制定公示语翻译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常见错误分析

公示语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街道、景点、公共场所名称到标语、口号、企业简介, 从吃、住、行到娱乐、购物, 公示语随处可见, 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烟台, 英译公示语随处可见, 但错误英译随处可见。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类, 我们把常见的错误分为以下几种。

1. 拼写错误。

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疏忽或是责任心不强, 但一旦出现就会严重影响人们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城市的印象, 例如:鲁东大学东门译成East Enterance of Ludong University, Enterance应该为entrance。同样的错误还有:West Enterance of Jinsheng Residential Area、North Enterance of Dahua Steel Structure等。又如, 南江汽车城译成了Nan Jiang Automobile More, 应该译为Nan Jiang Automobile Mall;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译成Yantai University Wenjing Collage, “Collage”应为“college”。

2. 语法错误。

这种错误常发生在短句翻译时, 由于采用字对字的硬译或机器翻译, 在时态、人称、语序等多方面出现错误, 如, 游览由此向前译为:Go forward for tourist, tourist是可数名词, 应该用复数tourists;秦始皇铜像译为:The Bronze of the Emperor Qinshihuang, 没有省掉定冠词“the”;珍品厅译成:Treasures Hall, 错把“treasure”当做可数名词;市中级人民法院译成:Municipal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漏掉了所有格等。

3. 词汇错误。

这种错误往往是由于译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文, 或是对有些英语词汇的细微差别和使用语境不够清楚, 导致误用或错用。例如, 烟台东炮台景区导游图译成:Guide of Yantai Dong Pao Tai Touring, 错用了“touring”, 应为:Yantai Dong Pao Tai Tourist Guide;黄务收费站译成:HUANGWU TOLL STATION, 错用了“station”, 不清楚英语里有“tollgate”表达“收费站”的意思;又如, 烟台中心广场 (Yantai Central Piazza) 、天地广场 (Tiandi Piazza) 中不了解“Piazza”是指露天市场、尤指意大利城市中被建筑物所包围的市场, 而不是广义的“广场”之意, 这里选用“Plaza”较好, 等等。

4. 文化障碍。

包括多种情况:首先是语气, 有些公示语的英译语气过于严苛生硬, 这在汉语公示语中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直译成英语就有限制别人人身自由之嫌, 例如, 在蓬莱海洋世界和张裕博物馆就有这样的警示语:禁止游泳 (Prohibition of Swimming) 、游客请止步 (The tourist please halt) 、请勿喧哗 (Don’t make large noise) 等。除去其意义和语法上的问题不说, 单是语气就让人很不舒服, 难以接受。

其次是译文可读性差, 由于译文生硬、晦涩、不地道, 又有文化上的差异, 或是涉及历史背景知识, 如果在不做说明的情况下, 长篇累牍地直译原文, 就会使读者摸不着头脑, 不知所云。例如, 在烟台的养马岛上有一尊纪念秦始皇的铜像, 其铭文上有这样一段话:“皇帝临位, 作制明法;皇帝之功, 勤劳本事;皇帝明德, 经理宇内;皇帝奋威, 德并诸侯。”译文为:thesystem and law were made when emperor took the throne;his contribution was devoted to the basis;his virtue ruled the country;his might united the nation。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被这样直译, 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外国读者感到很迷惑, 不知道这段话要传达什么意思。在翻译这样的内容时, 除了要在前面加上简要的说明外, 还要对有些内容进行意译, 用概括性的话说明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Emperor Qinshihuang regulated the country, devotedhimself to states affairs, administered the country with his wisdom, and unified all the divided countries by his virtues.

四、应对策略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旅游城市的公示语翻译水平,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意译法。

比较适用于以提供信息为主的指示性公示语, 比如, 地名、街道、商店和机构名称等: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Xiangyang Community Heath Service Center;芳花园购物中心Fanghuayuan Shopping Center。

2. 拿来主义。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相通的内容, 翻译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东/西/南/北路”可以译成“east/west/south/north road”, 比如, 红旗南路 (HONGQI South Road) , 新石北路 (XINSHI North Road) ;“街”可以译成“street”, 朝阳街 (CHAOYANG Street) ;“住宅小区”可以译成“residential area”, 比如, 蓁山花园小区 (ZHENSAHN HUAYUAN Residential Area) 等;“消防通道, 严禁停车”可以直接借用英语里的说法:“No Parking or Standing, Fire Lane”。

3. 语气转换。

汉语公示语中像“严禁……”、“切勿……”之类的词汇翻译成英语后转换成合适的语气,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迷惑。有些错误常见于博物馆和阅览室, 比如:请勿入内, 请勿触摸 (Staffs only, don’t touch the exhibitions by hand) ;严禁翻越栏杆 (Strictly over the railing) 。

转换语气之后, 可译成:请勿入内, 请勿触摸 (Staffs only, No touching.) ;严禁翻越栏杆 (Please don’t climb rails.)

4. 加加减减。

在翻译涉及文化历史知识的内容时应适当增加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说明, 突出那些不容易理解的内容,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同义反复和累述, 使译文清晰易懂, 提高可读性。

五、结语

公示语的设置和翻译对于国际化旅游城市至关重要, 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公示语是一个城市开放程度的直接体现, 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同时, 公示语翻译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是推动地方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摘要:公示语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会直接损害一个城市的形象, 尤其是旅游城市。作者在功能理论视角下, 以旅游城市烟台为例, 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和实地探访, 发现问题, 找出错误, 提出对策。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常见错误,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张美芳著.王克非主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3]张美芳著.王克非主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翻译, 2007, (5) .[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翻译, 2007, (5) .

上一篇:团结的威力作文600字下一篇: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心得体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