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天气和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出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侯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很透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脑,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侯”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
2、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
2、学会看电视天气预报。难点:读懂卫星云图;掌握预报天气技能。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
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天气预报》的人这样多呢?
学生先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收视率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而又新奇。
怎样描述天气:
多媒体展示图片,看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述?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展示图片)
学生分析描述,教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雾扬尘等。
设计说明:让学生感到地理课并不神秘,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天气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展示)
1、天气反映的时间长度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从某一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尺度,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通过对天气特点的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
2、有人这样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是描述了天气的什么特点? 设计说明:多媒体展示散文,找同学朗读,感受天气的变化。
3、“东边日出西边雨”反映了天气的什么重要特点。选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散文
设计说明:通过对散文,诗句的分析,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 如何描述气侯
气侯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主要注意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一个地方的气侯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展示不同温度带的景观照片,看几位小朋友对当地气侯是怎样描述的,归纳气侯所关注的时间、要素:学生概括深州气侯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自记事以来,这种气侯特点有没有改变过。
设计说明: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气候及其特点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区分天气和气侯。
知识竞答
多媒体展示竞答题,辨别天气和气侯。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采用必答和抢答的形式比赛。设计说明:加深对天气和气侯概念的理解,也体现了地理和语文的学科整合。大家谈:
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受着天气的影响,也就是说“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学生分组完成活动题1、2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补充其它资料
设计说明:向学生渗透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体会学好天气的重要性。巩固练习
同学们,老师有件事想请大家帮忙,明天我要去北京学习,谁能告诉我明天北京的天气?(学生回答:不知道如果。)老师一定要知道明天北京的天气情况怎么办?(学生回答:看电视天气预报)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看谁答得多
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电视、电话、手机、广播、报纸、上网,看云识天气……… 学生们各抒己见
设计说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设计说明: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合作探究
收看央视天气预报:(多媒体展示)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并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含义?
2、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3、城市旁边相邻两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4、注意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5、天气预报主要描述大气的哪些状态? 学生讨论后让1名同学指图讲述。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天气符号,让学生以竞赛形式认识天气符号。通过对比、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寓教于乐。
当堂训练
过把瘾: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情况 选四名同学,做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老师点一个城市,学生播报一个,先播报市名,再说天气状况选出最佳天气预报员。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大屏幕展出知识要点
设计说明:用提问的形式有助于启发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馈,不但巩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作业(课外活动)
1、大周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浏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
2、留意周六晚7:30中央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将预报的内容与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对照。
设计说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反思: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球之肾”;二是湿地资源问题;三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湿地存在的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顺序逐一编写,充分展示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2-7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通过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四、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有关湿地的素材。
六、 教学过程(表1)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查字典地理网提供了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第 1 页第 1 页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
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
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湘潭市一中地理组 邓春梅
2003年11月26—28日,我上的《天气与气候》一课在湖南省初中地理优质现场课比赛16节赛课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特等奖。2004年6月14日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中学举办的全国湘教版教材地理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我代表湖南省为来自各省市的地理教研员、骨干教师又上了《天气与气候》观摩课。在地理优质课展示活动中,这节课还被选中成为唯一的一节能成功反映新课标理念的展示课刻成地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光盘在全国发行。
一、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思路紧扣地理新课标六大理念:
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六大理念。在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习中师生一起,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现实社会生活、生产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气候现象实例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关注天气状况——归纳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阅读、使用天气预报图——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认真分析教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对我们生产、生活影响显著。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本节讲述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区别,为以后气候知识学习和表述打下基础。教材本身图片较多,我又大量引入生活中的事例、网上资料进行补充。
(三)明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②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2.能力目标:①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天气情况。
②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3.德育目标: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探索精神;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并树立应用知识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突出,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重点:1.天气、气候的概念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天气、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一是以提问导读,以图片导思(图示法),以活动导学(活动法),列表比较(比较法),使学生学会从课本知识到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通过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学生动手画天气符号、担任天气预报员并评选“最佳天气预报员”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表现欲,并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是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愿意研究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愿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六)课前恰当与学生交流,课上学生反映热烈:
因为是赛课,课前对所上课班的学生们不熟悉,他们对我也很陌生。所以,当他们进教室时,我亲切地注视着他们,并趁发给每人一张白纸时简单地交流一下。让他们感到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为以后课堂上双边活动顺利进行铺平道路。
课堂教学时我及时肯定学生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的自信表现。学生动手画天气符号、担任天气预报员并评选“最佳天气预报员”时,个个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评委们认为是调动学生最好的一节课,并一致认为是所有参赛课中体现地理新课标、新理念最好的。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当地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
[展示4张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对交通、农业、日常生活、战争、旅游等)
[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天气?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怎样描述呢? 答:天气是只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问]你发现天气现象有什么特点?(多变。)
[问]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你是否可以描述一下我市今天的天气状况?(生答)
[讲述]天气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比如:空调、冷饮、水果蔬菜等行业的商品价格与天气密切相关。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服务和必要保障,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气象部门提供了准确的预报。
[问]:同学们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天气信息呢?
(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和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节目、121查询、上网查询,如:tq121.com.cn)
二、学会看天气预报
〈插入1:〉卫星云图(简介:如何看简单的卫星云图)
〈插入2:〉动态卫星云图,要求预测台风边缘风系是否会影响湖南省? 〈插入3:〉主要的天气符号(指导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①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用彩色笔画天气符号,然后说出你要表示的天气状况,并由全班评选出最佳天气预报员。(生生互评、师生互动)
②读《我省各地天气图〉》,请“最佳天气预报员”预报我省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显示《我省各地天气图》)
[活动]讨论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过渡]:但有时,我们听到这样说法:“今年气候有点反常。”什么是气候? [小组交流]说出咱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或你曾去过的某地的气候特点。你发现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答: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较稳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区域差异性)[活动]:下列说法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②昆明四季如春。(气候)③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④暴风骤雨(天气)
⑤撒哈拉沙漠全年炎热干燥(气候)
⑥我市今天晴天到多云,傍晚前后局部有阵雨。(天气)[小结]:天气和气候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二)天气和气候的关系(电脑图表展示,略)
[知识拓展]:你发现现在的天气预报不仅仅预报气温、降水还为人们提供哪些预报?(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讲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关心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反映人们日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天气预报应为人们生活服务。
[知识拓展]指导学生读“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关注家乡的大气环境。
[讨论]:你认为我市大气环境怎么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我市环保局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改善我市的大气环境?(学生们交流后,老师小结)
[师]你能否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谈谈体会好吗?
[生总结]天气现象是复杂多变的,我们要多看天气预报,学会读简易的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关心我们周边大气环境。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寻找规律,为生活及以后的生产劳动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二、不足:
1.仍有“一问一答”模式的痕迹,学生探究问题不够,缺乏深度。
2.时间控制有偏差:在衡阳上课时有时间多,在长沙上课时却拖堂。
3.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
口头禅较多。如:是不是、对吧。
教材分析 这是围绕核心概念“地球以及围绕地球形成的独特圈层构造,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设置的下位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探究地表变化的外因和内因以及地质变化现象,知道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开采方法,进一步对煤的形成的下位知识的探究学习。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五年级以体验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技能和方法,概括推理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煤的形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继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
3、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3、了解煤的形成及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
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课前学生收集有关介绍煤的形成及开采的图片或资料。教师准备相关音像资料和图片。制作好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常见的几种矿产或矿物图片,请他们说出这几种矿产或矿物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2.学生回答。
3.提问:听到这些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4.过渡:在我们的周围,如玻璃、小刀、铅笔盒、铅笔、钢笔、圆珠笔、衣服、电线、塑料、工具、车船……它们都与矿产资源有关,矿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矿产,你们还了解多少呢?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
二.活动
(一)了解矿物
1.学生观察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等。
3.教师谈话: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教师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6.提供盒盖上的矿物及其提炼物的说明,学生对照进行再次辨识。
7.过程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过程和记录结果进行适时评价
三.活动
(二)推测煤的形成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评价)
2.观看录像——煤的形成。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能说明什么?煤层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有的煤甚至还具有完整的树干形状,又可以帮助我们推断什么?这些植物生长在2亿~3亿年前,说明什么?能推断煤的形成吗?让学生尝试着总结出煤的形成过程。
3.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煤的形成,或者提供介绍煤的形成过程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依据看到的资料验证自己的推断。
4.了解煤的开采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像资料。
5.阅读: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学生读后让他们总结一下,发现我国对矿产开采和利用朝着什么方向再发展,师生共同总结出我国的采矿技术,开采种类,勘探技术的都在不断提升,激起学生的自豪之情。
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学生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
4.学生总结: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5.教师适时评价
五.课后拓展
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必修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要求中提出:“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课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运用资料,在梳理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地表形态如何影响聚落的规模、分布、形态及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内容是地形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较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科学的地理学习观,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为主要目的之教学活动。本部分知识结构见图1。
■
三、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时已经对地形及聚落的分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通过播放视频“醉美人间”,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可自然地过渡本节内容。
思维现状:高中生抽象思维不断发展,但仍不够成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结合乡土地理——以江津为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概念,并能说出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举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的影响;理解影响聚落发展的综合因素。
过程与方法:运用Google Earth实时搜索“家乡—中国—世界”的聚落形态,使学生从熟悉的地理景观入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新教学工具的同时,穿插传统的校图、校画,使学生融入情境、参与课堂、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提高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通过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深切情感,树立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地形对聚落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
难点:结合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分析聚落的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
方法:采用“图文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应用等能力。
六、教学过程(见表1)
专家点评:地理课的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从学生的家乡入手,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利用Google Earth平台为载体,展开“初识聚落、寻找聚落、探究聚落、畅想聚落”这一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线索清晰,建构合理,重难点突出。课堂中亦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活动,从贴图到画图,从是什么到怎么办,从个人分析到集体探究,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的结尾源于课堂,却不拘泥于课堂,留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收获成功的快乐,进而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重庆市大渡口区地理教研员 刘 锋)▲
一、课标分析
必修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要求中提出:“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课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运用资料,在梳理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地表形态如何影响聚落的规模、分布、形态及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内容是地形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较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科学的地理学习观,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为主要目的之教学活动。本部分知识结构见图1。
■
三、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时已经对地形及聚落的分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通过播放视频“醉美人间”,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可自然地过渡本节内容。
思维现状:高中生抽象思维不断发展,但仍不够成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结合乡土地理——以江津为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概念,并能说出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举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的影响;理解影响聚落发展的综合因素。
过程与方法:运用Google Earth实时搜索“家乡—中国—世界”的聚落形态,使学生从熟悉的地理景观入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新教学工具的同时,穿插传统的校图、校画,使学生融入情境、参与课堂、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提高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通过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深切情感,树立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地形对聚落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
难点:结合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分析聚落的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
方法:采用“图文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应用等能力。
六、教学过程(见表1)
专家点评:地理课的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从学生的家乡入手,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利用Google Earth平台为载体,展开“初识聚落、寻找聚落、探究聚落、畅想聚落”这一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线索清晰,建构合理,重难点突出。课堂中亦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活动,从贴图到画图,从是什么到怎么办,从个人分析到集体探究,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的结尾源于课堂,却不拘泥于课堂,留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收获成功的快乐,进而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重庆市大渡口区地理教研员 刘 锋)▲
一、课标分析
必修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要求中提出:“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课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运用资料,在梳理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地表形态如何影响聚落的规模、分布、形态及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内容是地形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较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科学的地理学习观,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为主要目的之教学活动。本部分知识结构见图1。
■
三、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时已经对地形及聚落的分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通过播放视频“醉美人间”,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可自然地过渡本节内容。
思维现状:高中生抽象思维不断发展,但仍不够成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结合乡土地理——以江津为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概念,并能说出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举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的影响;理解影响聚落发展的综合因素。
过程与方法:运用Google Earth实时搜索“家乡—中国—世界”的聚落形态,使学生从熟悉的地理景观入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新教学工具的同时,穿插传统的校图、校画,使学生融入情境、参与课堂、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提高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通过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深切情感,树立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地形对聚落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
难点:结合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分析聚落的分布、发展、形态和规模。
方法:采用“图文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应用等能力。
六、教学过程(见表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会描述天气,并感受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
2.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教学难点:
读懂卫星云图;掌握预报天气技能。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夏天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生答略)那今天为什么不穿了?是因为天气和气候都发生了变化。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和气候。
翻开课本到67页,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2.新课讲授
【板书】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通过播放一则天气消息引入天气。【想一想】
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学生阅读),说明天气的主要特点: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问: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师:短时间 多变 【板书】
一、天气
阅读P67:找出天气定义以及如何描述天气,总结出天气特点。用同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总结气候的定义及特点.【动动脑】
我们天气可以用晴、雨、风力大来描述天气,你还能说出哪些词语是描述天气状况的呢?快快动起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板书】二、气候 【感悟生活】 从呱呱落地到今天的初一生活,我们已经经历了数个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给我们留下了不一样的感觉。每年冬季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每年夏季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阅读P67:找出气候定义并总结出气候特点。【即学即练】
下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1.赤道地区终年炎热 2.昆明四季如春 3.东边日出西边雨 4.张掖夏季多雨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过度: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燕子低飞阴雨到等。谚语虽能反映天气变化,但不能准确的描述天气变化。怎样准确的反映天气状况,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电视、电话、手机、广播、报纸、上网,看云识天气„„学生们各抒己见。【板书】
三、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
1.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并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含义?
②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注意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④天气预报主要描述大气的哪些状态? 2.解说卫星云图及天气符号等内容
随堂活动:①读图4-2,在彩色的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呈白色、有的地方呈绿色,而另外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 色都有什么含义呢?②给一分钟时间速记天气符号,并用课件展示强化记忆[抢答]。③请判断出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并强调风的符号,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风符是如何表示风向风力的。
过度: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预报员吗?
活动: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预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学生板演]。小结: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是否增减衣物等,因此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板书】
四、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七嘴八舌】
通过对天气的了解,可以发现天气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就各行各业而言,天气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说说假如我是„„要留意哪些天气现象?
第一组:我是农民 第二组:我是司机 第三组:我是飞行员 第四组:我是渔民
总结:天气不但影响到人们的出行,还影响到各个行业,所以,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过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因此出现了空气质量。
【板书】
五、关注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就用 空气污染指数 来表示。
郜凤霞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教学重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多变的天气。
提问: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解释:区别在于持续时间和长短和变化快慢。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与之相反。
据图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和空气质量等级。
强调:重点掌握风和灾害性天气的符号,这些是考察的重点。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提问:气温的测量和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最高14时,最低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最高7月,最低1月。气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补充:要会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等温线分布图,能够在图上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出气温年较差。在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低温区和高温区,分析影响气温的原因。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雨、雪、冰雹等。工具是雨量器。
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降水的分布:赤道多,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补充:掌握降水的几种形式,知道世界各地的降水季节分布特点,能够分析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会简单总结影响降水的原因,为下面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打下基础。
4、世界的气候。
据图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强调:判断气候类型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出气候类型的名称,据此分析其特点和典型的分布地区,这是考察的重点,要熟练掌握。总结:本章主要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识,从常用的天气符号,到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最后是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内容多,难度大,要多练习,勤总结,力争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天气和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分 2.常用天气符号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最高14时,最低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最高7月,最低1月。2.气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雨、雪、冰雹等。工具是雨量器。
2.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3.降水的分布:赤道多,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四、世界的气候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 ⑴以温定位
教学目标 :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中学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教学难点 :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教学过程 :
一、导课。
老师出示几幅图片,大家思考,这与我们国家曾经发生的几件大事有关。
学生回答,导入本课。
二、深入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三、综合分析。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课件)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标志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标志的类别繁多,使用广泛。例如:用于国家标志的国徽、国旗。用于团体标志的共青团团徽,团旗,少先队的星星火炬。用于商品上标志称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轿车标志;用于各行业、机关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标志,如公路局的标志、中国铁路的标志、公安机关的标志、红十字的卫生标志等;用于会议上标志,如奥运会标志,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用于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称交通标志;指示人们注意安全的安全标志;标明街道的路标等。此外,标志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多样化,如体育运动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等。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永久牌自行车标志、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韩日世界杯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吉林电视台标志等等。
(四)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以设计“中国—甘肃保安族艺术节节徽设计实例”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四、作业 要求:
1.为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设计标志。2.为第五届体育文化节设计标志。
五、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 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体验情景教学之乐。来达到以“趣”入题、引路,以“美”入情、入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为深挖教材中的想象因素作出了铺垫;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催化和向导。唤醒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参与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交流、创作中得到较大的发挥。
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又是活动评价的主体。正如“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在为自己的小组或班级设计标志时,学生设计的就很大胆,有特色,并且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松了绑,任想象驰骋、任情感激荡。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开放、多元的评价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即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创造、学会了感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心灵交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得以体现。
本课通过寻找标志,欣赏作品美的意境,设计美的作品,创造设计美的成果,编织生活美的联想。使学生主动地在课堂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拓展。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而且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都得到了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第1课 《美化教室一角》教学反思
教室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学习空间,而少先队队角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所以《队角布置》这个主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了解队角,活动二探究设计方法,活动三分工设计,活动四展示评述。为了完成所有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分析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首先,我引导学生了解队角,分析归纳队角的教育和宣传内容以及其他项目内容。并让学生说说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制作队角。接着,我让学生合作探究队角的设计方法,并让学生谈谈布置方案、画出设计草图,并在组内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设计队角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最后,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评出最佳队角设计。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也很好。我认为这堂课最让我满意的是学生在谈队角的布置方案时都很有新意。但小组分工存在一定问题,手巧的学生要完成的步骤很多,而那些不爱动手实践的同学则在一边闲着。如果再上这堂课,我会多关注那些实践能力不强的同学,启发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来,体会一起学习的快乐。
第2课《生日快乐》美术教学反思
“生日快乐”是小学三年级美术的教本材料,本课的表现是以人物为主的画面。这是一种情绪热烈的表现主题的学习内容,生日是儿童年年经历着得,自己、家人和朋友过生日时的自豪、幸福、快乐等诸多感受,成为学生最为甜蜜的回忆。生日是人们期盼的开心的日子,孩子们一般都乐意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日的美好和甜蜜。在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着重于从情境创设入手到活动的各个部分中,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激趣,从而使主题和表现变得更为鲜明热烈。在民主导学的第一个大环节当中,我着重引导回忆“过生日”时的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去表达,在此基础上,看看别人过生日时候的情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为学生创作打好基础。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我运用范画和学生作业,引导学生从构图、想象、人物的表现和色彩的运用几方面进行学习,初步学习人物画的表现。
我感觉上完这节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学习乐于学习本课,师生都能够投入到“生日快乐”学习的氛围之中。能利用三步导学模式,通过听一听,想一想,回忆,以及看一看,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主体表现的方法、颜色的运用和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不同人物来。在教学过程中,总结语言、鼓励语言比较到位,能及时鼓励学生的创作想法。在评价环节出示创新星、构图星、想象星、观察星、美观星让学生自评、互评,学习作业评价的方法。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生能够初步地表现出人物特征,但还不够生动,尤其是人物表情方面还做得不够。
2、教学时间上再紧凑些,给学生多留出一些创作的时间。
3、过生日的方式还有很多,同样会体现生日快乐,在激趣环节用了“猜礼物”,在学生画的过程中要联系上。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改进不足之处,相信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会更有活力,更有乐趣。
第3课 我们来下棋 反思
在三年级美术《我们来下棋》一课时,由于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充分,学生的作品也不是很好,学生们对于怎样设计棋子的造型和棋盘的设计兴趣不是很大,随便弄一下就开始
诚实
勇敢
健体
创新
益阳市赫山区第一完全小学
下棋了,只有个别同学的作品达到了要求。下完课后,我认识到,我的准备工作不够,学生工具带的不够齐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我没有引导好学生创作的思维,对于创作设计漂亮新颖的棋子方面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是在怎样去下棋上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所以为了很快的能开始和伙伴下棋,对于棋子的制作也就不重视了。经过这一节课的教训,我及时的改进,还特意自己制作了几个特别漂亮的棋子给学生做例子,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后面几个班中总算好起来了。
第5课 可爱的汽车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的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体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由兴趣出发到回忆生活中的事物,再到概括事物的特征,最后运用这些特征表现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用观察——分析——学习探究——直观演示——欣赏评述。这几个环节贯穿始终的。比如,开始利用汽车玩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参观汽车模型过程中,对各种汽车的立体有个全方位的印象,加上老师以解说员身份简单的讲解,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观看各种汽车图片,开拓学生的视野很思维。并问:这些汽车种类一样吗?形状有什么不同,都是什么颜色?设置这样的问题,是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探究,给以后学生如何画汽车做好铺垫。由于前一课时已经学过汽车的基本车法,本节课没有对汽车的表现方法进行过多的讲解面是注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汽车的设计。通过欣赏各种汽车的优秀作品,扩展学生画汽车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学生创作作品来看,学生独特创意的作品比较多,但表述能力比较弱,应给予更多的耐心,以便于他们的审美创作力的培养。
第7课 《玩偶大本营》教学反思
有人说:“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就是美、无拘无束就是美、个性飞扬就是美。”拿玩偶做游戏,曾是多少孩子生活中欢乐的一幕,拿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偶做游戏,更让他们感到自豪与愉悦。
手工课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课,我首先是激趣导入,我用买的玩偶礼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课题。接下来让学生折三角形的指套,接下来是传授玩偶设计、剪、贴的方法。这一课,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认真而细致的手工操作、快活自由的游戏表演等,完全把他们那种童真、童趣流露出来了。孩子们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指偶玩具,在班级里开心快乐地游戏,那样一种气氛让我也沉浸在天真无邪的幸福里。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己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想要上好一堂成功的手工课还真不容易,也是教师最难把握的一堂课,特别是对于小年纪的学生更是如此。除了精心准备各种材料、教具外,在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教学氛围上也要不断的推敲,不同的课堂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课堂不同的班级也有不同的方法。这还得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
诚实
勇敢
健体
创新
益阳市赫山区第一完全小学
第8课《彩墨游戏》教学反思
《彩墨游戏》是人美版三年级第五册中的一节中国画教学,本课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与生宣纸的特性,体验墨及色彩在生宣纸上随意渗化,产生一种特殊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带领学生根据现象去发现,随着问题的出现去深入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彩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的工具,进行简单的彩墨画笔法的基本练习。
本科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通过名家名画的欣赏,感受彩墨画的艺术美感,因为这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中国画的学习,所以教学大纲并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我在本次教学中没有刻意强调孩子对于中国画技法的学习,而重点在激发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中感受彩墨游戏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从而达到激发和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目的。
由于本课是孩子们初次接触这类的课程,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强调孩子对于繁杂的工具的摆放和整理,以及对各种工具认识和使用的介绍。
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我以游戏(经过特殊处理的宣纸暗藏课题)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孩子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强烈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于彩墨画的学习热情并了解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文房四宝。通过课本范画吴冠中《吴家作坊》的欣赏和对画面分析,使孩子们了解了绘画四元素点、线、面及色彩;通过模仿范画中部分构成的练习,初步体验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和简单的用笔方法。通过名家名画的欣赏及学生作业的欣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彩墨画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学习讨论激起孩子们对于彩墨游戏的体验和表现欲望。最终以特殊的形式完成彩墨游戏的体验和彩墨画的简单创作,并拓展应用我们绘制精美的彩墨画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孩子们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最终作业效果喜人,但在课程学生相互讨论环节设计不足,时间太短,没有起到交流探讨的作用;在作业的布置上小组的合作性启发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对于彩墨画的体验不足。在课后总结经验交流的时间设计和交流范围设计不够合理。
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也暴漏出了我的不足之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我将一如既往不断努力,虚心学习,在教学中积极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与成长。
第9课《恐龙世界》教学反思
《恐龙世界》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一节非常有趣的绘画创作课。“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首先以《侏罗纪公园》的影片片段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外型,上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恐龙玩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能摆出有意思的情节,在学生摆放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恐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小变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课堂中特别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恐龙,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恐龙的外形
诚实
勇敢
健体
创新
益阳市赫山区第一完全小学
特点,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也都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以充分体现和展示他们的个性。另外,我还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同学们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恐龙世界》的作品。这样既提高了作业质量,也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我展示了几幅优秀的恐龙题材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在明确作业要求前提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一幅幅优秀的恐龙世界的作品,在评价活动中,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力。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拼泥板教学反思
第10课 拼泥板 教学反思
陶泥造型教学已成为近几年美术教育的一个亮点,它融美术教育和现代教育于一体,关注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使陶泥教学走进了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了美术创作的形式。
本课以说陶——赏陶——做陶——品陶——研陶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欣赏古今陶文化作品,上网、查阅资料搜集陶文化的相关资料、开展有主题探究。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品陶三步曲:第一:我选择了一幅较独特的作品来引导学生评价,为学生提供一个较自由开放的空间。第二步:由个别学生来评价自己选出的作品。第三步:自由欣赏,让所有的学生有序地欣赏更多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示自已的同时,也增进了同学这之间的友谊。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自如的表现要表现的东西,还得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陶艺制作的方法:最能表达初学者的构思、手法和情感,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一种陶艺方法。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
第12课 《端午节》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在端午佳节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做香包。于是我自己先学折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折了下,她们都说比较难,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图,刻度必须精确。(2)在折叠时,由平面形成立体的基本型。(3)在装饰时找准装饰的面,从而进行有创意的装饰。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也缺乏细心的概念,我将画示意图的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对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处。
在课堂中,我以开门见山的提问导入,并请学生介绍了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在学生说到屈原时,我呈现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泽畔行吟图》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以及屈原的人和事,这一环节让深刻的体验到平时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有多么重要,学生已经认识中国画,而且还知道什么是中国画。让我无比欣慰。
诚实
勇敢
健体
创新
益阳市赫山区第一完全小学
在讲述香包制作的过程时,我先带领学生视频欣赏《庆阳香包节》并跟随视频的播放介绍香包的种类,直观性很强,提高了学生的眼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包,请学生观察,提问:香包有几个面?学生回答:六个面。它有什么装饰?生:小挂件和图案。我请一位学生上台拆,其他学生观察,拆开后仔细观察示意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然后请一位已经会折的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讲解香包的折法,并及时对上台拆香包和演示折香包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有了学生的讲解和演示,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但最难的部分部分同学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我又介入再次讲解重点部分,长方形的纸条如何有平面变成立体的,为了使学生看的更清楚,我在示意图的前六个三角形中标注数字1、2、3、4、5、6这几个数字,进行找朋友的游戏,1找4形成一个立体锥形,然后找到5,6也想和他们做朋友,于是它也来了,这样既直观又简单明了的把折香包的关键点突破了。学生掌握后,开始自己动手折香包,老师巡回指导。对折的认真的特别是棱角分明的同学及时做出表扬,对学困生给予帮助和指导。在学生折好香包后,请同学们欣赏手工艺大师的作品,他们的香包上装饰了那些图案。师生交流小结,有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自己发挥想象的图案。在装饰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法都很丰富,涂出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本来我要自己教学生挂吊坠,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自己挂吊坠,于是我再次请小老师来教学生,大家学的很认真。做好的香包上,有的图案特别有创意,有的配以文字,有的同学在一个挂坠上挂了两个、三个香包。一件件香包作品挂在黑板上,大家欣赏着,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着自己喜欢的香包,也有提出建议的,此时的我也沉浸在幸福中,孩子们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目标却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美术课程不再单单是技巧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享受过程,并且从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学习的方式,明确学习的态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这一课中,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教学中还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更丰富些,老师的语言再精炼些。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
第13课《农家乐》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的亮点在于视频导入,一下子就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农家乐热闹和快乐的场景,还有让学生表演劳作时的动作,也加强了学生的认知,给下面绘画起了铺垫作用。但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下:
1.定位不“准”:学生在绘画时不应该播放同龄人的作品,这样让学生会想去模仿,但又是自动播放,学生临摹不了,应该直接播放劳动的照片,让学生自己画。
2.展评不“严”:评价的语言不够严谨,也没有引导学生主要从哪方面去评价,应该首先从作品构图去评价,因为作品描绘的东西不同,每个学生画的效果也不同,这样的话就可以起到对农民画特点的巩固作用。
3.调控不“佳”:整堂课听的学生只有前面一部分,也没有及时用其他方法把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觉得就是老师一人的“表演”,课堂的调控能力稍差,应加强。
诚实
勇敢
健体
创新
益阳市赫山区第一完全小学
第14课《彩色的梦》课后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副梦境的画作。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色的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量不在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但也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引导学生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异求新,才能设计好的作品。不仅课堂上这样做,再生活中更应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课执教中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在创作中对于梦境效果的体现不准确或不明显。教师最好课前创作些表现梦境的范画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另外还可以借助范画解决构图问题,也可找来表现梦境的招贴、漫画给学生欣赏分析,用于解决这一难点。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学反思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遗憾,归纳如下:
一、在游戏导入环节拼成房子引出课题有点快,可以多让学生去讲。
二、在色彩游戏拼贴环节让学生贴两片小叶子感觉有点少,叶子过小,看不出效果,感觉要贴5片大叶子左右,这样会对比更加强烈。
三、在剪与撕有什么不同效果这个环节,学生觉得撕出来的作品太丑,然后老师就过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再问一下其他学生,或者自己可以说下撕纸速度更快,还可以出现不现的肌理效果,不能跟着否定。
四、教师示范这个环节,示范操作过快,布置作业时学生都不知如何下手。在示范剪纸这个步骤时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剪刀一定要注意安全。
五、展评学生作业时,可以多元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发挥好,没有调动学生的评,课堂就不生动了,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环节入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的评价画,才懂的如何欣赏画、如何创作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评价学生自己的画。
总之,这堂美术课,为我们如何上好手工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诚实
勇敢
健体
第一课
计划明天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未来的我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
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
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尺子
教学过程:
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学生畅想理想目标。
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
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
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8、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实用作品
9、教师评价与鼓励。
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第二课
走迷宫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第一课时:设计迷宫图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
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
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
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唯一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
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
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
9、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
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
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
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6、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
第三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水彩颜料、毛笔、调色板、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
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
(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
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第四课 真情对印
教学目标:
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 其特点。
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6.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反馈指导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
8.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
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时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剪刀、胶水、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
2.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
(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
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
(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
第五课 记忆大比拼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
2.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
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书上的物体画完整。
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火锅由哪几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象添画。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画完整。
四、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第六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七课 草丛中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教学难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讲草丛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第八课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三、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四、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
二、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1—2张全开大纸。
第九课
绿色呼唤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 色彩美。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2、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
教学难点: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色卡纸、课本、彩笔、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本图片
二、了解画法
1、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2、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三、尝试制作
构思设计外形、写上美术字,涂色完成。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制作一张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小结
作业展评,比比谁的设计独特,造型可爱、美观。教育学生爱护树木。
第十课
编纸条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2、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
(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展示图片或实物。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五、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十一课
花团锦簇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三、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四、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12课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用具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二、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三、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五、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十三课
大力神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2、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习惯,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动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引入
1.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2.出示课题:大力神。
三、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
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欣赏各种吊车的图片:汽车吊、履带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
5、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四、尝试表现
1.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六、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制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活动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
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二、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三、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结构合理——设计奖;吊物能力——大力神杯;合作意识——合作奖。
四、总结提高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教学设计 教案10-11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09-15
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05-3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07-17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学方案10-14
大雾天气作文06-01
恶劣天气预案06-19
天气暴雨日记06-20
天气安全通知07-04
小满节气的天气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