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申请书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返乡创业申请书(通用10篇)

返乡创业申请书 篇1

尊敬的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高县嘉乐镇人民政府

宜宾市商业银行股有限公司高县支行

根据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高社办发【2016】52号文件精神和高县嘉乐镇人民政府的推荐,更希望得到宜宾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高县支行的支持,我厂完全具备返乡创业贷款的各项条件,本人陈兴华,男,现年47岁,大专毕业后一直在成都打工,从事建材行业管理工作,于2010年回乡嘉乐镇收购转让原加乐页岩机砖厂进行跨建生产线,更名为现在的高县华珑富建材厂,投产后由于供不应求,效益良好,又于2013年7月份重新投资500多万元再次全面技改(新建),现已建成年生产能力3500万元标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更佳,在周边砖厂行业中名列前茅,深受用户好评。为了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环保要求,准备再次投资100万元,增添一台最新科技的全自动机器人抓手和增加环保脱琉塔设备(已安装投入使用),为满足市场砖产品多样化(标砖、空心砖、配砖、多孔砖)需求,正在为所差资金而犯愁,时逢政府各级部门及银行对我厂这种小微企业返乡创业贷款政策支持,真是雪中送炭,倍增感谢,特申请能通过这次返乡创业贷款50万元投资设备改进,创更好效益来回报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县嘉乐镇人民政府、宜宾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高县支行的大力支持。

此敬

申请人:高县嘉乐镇华珑富建材厂

返乡创业申请书 篇2

山东省青岛市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 计划到2018年底, 全市将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1万人, 组织农民工等人员技能培训1万人、创业培训1万人, 培育100名左右到农村创业的领军型创业者, 创建一批市级、区 (市) 级返乡创业园。

一是降低返乡创业门槛, 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参与各类农村工程项目, 取消和下放返乡创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减少前置审批, 按规定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与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二是鼓励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返乡创业人员按规定给予政策扶持。三是鼓励各区 (市) 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 为返乡创业提供经营场所、技术指导等支持。四是组建创业导师库, 对返乡创业进行帮扶指导, 建设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农民创业培训 (实训) 基地。五是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青岛创业云平台建设, 支持电信企业加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投入, 健全市镇村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六是支持青岛龙头企业等建立新型创业平台, 鼓励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开放服务平台, 吸引返乡人员围绕其产业链或创新成果创业, 推进农业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 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建设一批“星创天地”。七是将返乡创业人员纳入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范围, 统筹考虑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八是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方向创业的支持力度, 研究以大型农机具、蔬菜大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担保方式。

返乡创业我自豪 篇3

天等县是广西的劳务输出大县,全县44万人有近三分之一外出打工,在一波又一波的外出务工浪潮中,却有一个人“逆流”返乡创业,打拼出令家乡自豪的事业。他就是南宁市永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建冲。

农家子弟勇敢创业

梁建冲,天等县东平镇南务村地地道道的壮家子弟,红土地的牵绊挡不住他眺望外面世界的目光。

1978年高中毕业后,19岁的梁建冲怀揣50元钱踏上打工之路,先在南宁一处建筑工地打工,后转到南宁机械制造厂工作,一年挣了近2000元钱,他报名参加汽车驾驶培训,拿到驾驶证后当上厂长司机,外出接触的新生事物多了,结识的成功人士也多了,“不安现状”的梁建冲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开始寻找时机。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趁此东风,梁建冲到处筹集资金与一个朋友买了两辆旧货车搞货运。很快,他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万元户”,他心中创大业的愿望由此更加高涨。1991年,梁建冲卖掉货车,再向朋友借款1万筹齐3万元,在南宁租了3间瓦房,招收6名工人,办起南宁市永宏机械制造厂。

创业之初百般艰难。但梁建冲心里有个念头:“大浪当头,勇者上。”他“摸着石头过河”,既当厂长,又当工人,总结经验,实验闯关,经过努力,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从原来的6人扩展到60人,工厂的年产值从原来的几万元,发展到1993年年产值20万元,2003年,小厂更名为南宁市永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

梁建冲在南宁站稳了脚跟,可天等那片生他养他的沃土时刻牵绊着他的心。

返乡也能创大业

外出打工的天等人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很想返乡创业——对这一令人惊喜的现象,天等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出台各种政策,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帮扶他们在家乡“发财”。天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创业政策指导与培训,人民银行制定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政策,教育部门推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优惠政策……条条红线,都是伸向在异乡发家致富天等人的橄榄枝。

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感召下,2003年7月,梁建冲返乡创业。

回到天等县,梁建冲迈出的第一步是收购原县农机厂,成立天等县永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当年,他投入资金150万元,精心经营,很快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仅投产4个月,就创下产值350万元,为国家纳税6万多元。

由于公司越做越大,2008年,梁建冲在县特色工业园区落实了一块20亩的土地,作为公司新厂房建设用地,2009年正式投入生产。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公司有职工38人,年产值达500万元。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又投入巨资成立天等县永宏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开发房地产业,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对那些即将回乡创业和有条件回乡创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梁建冲说:“把在外边学到的技术带回老家,把在外边挣下的钱拿回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家乡有的是前途。”

用我的心回馈父老乡亲

十多年来,梁建冲认为,自己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委、政府和家乡父老乡亲的关心和扶持,更是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梁建冲常常说:“没有家乡的养育,我不能成长;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不能成功。如今我取得了一点成就,应该尽全力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近几年来,梁建冲积极献出爱心。2009年,梁建冲捐款10万多元用于家乡的校舍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贫困生的资助;2010年广西拔群杯篮球赛暨中国—东盟指天椒节在天等县举行,梁建冲捐款10万余元;2011年,梁建冲又为患肾衰竭的天等人黄恩凯捐助救命钱10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平时只要有慈善捐赠活动,梁建冲都会慷慨解囊,捐资公益金额累计200万元以上。

梁建冲积极参加家乡各项公益活动的善举,受到天等县党委、政府和家乡人民的称赞。几年来,梁建冲先后被评为崇左市“优秀企业家”“劳务输出先进个人”和“回乡创业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天等县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主席。

在全区启动“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活动后,梁建冲更忙了,他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有责任支持家乡建设,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梁建冲在南务村龙七屯开辟了另一个“战场”。龙七屯拥有118户700多人,因为人均耕地少,惜地如金的村民把房屋建在半山腰上,上百间房屋随意散落,屯内道路弯曲难走、坑洼泥泞,饮水排水困难,路面上牛马粪遍地,绿头苍蝇满天飞……

“把路修好,才能改变村子面貌。”梁建冲先后投入50多万元,修建进屯路和环屯路,全面实现水泥路面硬化,并且修建暗水沟,排水不经路面,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修建屯内水泥路时,梁建冲不厌其烦地去做村民思想工作,慷慨出资近20万元,动员8户人家拆迁搬迁。

很多常年在外的向都镇人,回家路过南务村,见路面宽敞平坦,都以为是通往向都的县道,常常会走错路——因为梁建冲把这条进屯路修成了宽4米、长400多米的水泥路。

梁建冲自豪地说:“用我的心回馈父老乡亲,能带动更多的人回到天等、在天等创业致富。”

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篇4

(发布时间: 2008-3-25 14:44:06 浏览量:348)

我叫吕昌军,家住大木厂镇马进洞村三组,现年28岁,初中文化程度,全家5口人。

我的童年和其他同龄人并无两样,在无忧无虑中成长,在活泼顽皮中长大。步入初中后我渐渐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同学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带的粮食少,穿的衣服单,没有零花钱,放学、上学靠步行,看到骑车的同学除了羡慕外,更多的是嫉妒。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找到了其中的缘由,多病的母亲,贫瘠的土地和生居大山的恶劣环境导致家庭贫寒。

1995年,母亲因患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卧床不起至今,哥哥怕因家庭贫困娶不到媳妇,被迫入赘城关镇联关村当了上门女婿,家里仅靠父亲耕种6亩责任地养家糊口,艰难地维持着低标准生活,加之,沉重的税费集资和繁重的劳务投工任务,压得父亲直不起腰来,妹妹上小学还需要钱,家庭收入是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初中毕业后,我回家当了放牛娃。时间在推移,但家境仍是每况日下„„

年仅18岁的我面对贫困的现实,开始谋划着如何走出困境的举措。我反复思考,反复琢磨:做生意没有本钱,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种植是土地贫脊,收入微薄;养殖更是敢想而不敢为。于是便蒙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1997年,春节刚过,我就背起简易的行李踏上了漫长的创业路。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我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小伙子没见过世面,加上囊中羞涩,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露宿车站码头是家常便饭,这些对我来说,都算不了什么。我先后南到广东、东去上海、西上新疆、北到吉林等,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十几年的打工生涯中,肩挑背驮的活我干过,下过煤窑,进过工厂,跑过推销,但这都是除了锅巴无饭钱。直到2004年开始至2007年春自己承包隧道工程收入达110万元。我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钱应该怎么用,两老身体又不好,总不能在外飘流一辈子,再三思量后我决定改写自己的历史,在家乡区位优势的利用上做文章。于是我和家人商量,和妻子合计,毅然决定把打工挣来的钱用到特色产业的发展上,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发展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广阔的山场资源在家养山羊。未从兴兵,先防败路。一方面我广泛收集山羊养殖的信息。先后到十堰、房县新华书店买回《山羊养殖技术》、《山羊疾病防治学》、《山羊病理学》、《牧草种植技术》、《山羊喂养知识大全》等书籍,为养羊打好知识基础,同时我到郧县、竹山、郧西等地参观养殖大户,看山羊的长势,一路走来,我认准了只有圈养,才会有更大的潜力。另一方面,我深入到市场前沿看行情。纵观历史长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羊肉在市场上一直销路很好,特别是各种物价上涨以来,羊肉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十堰市屠宰场还要从外地进货,市场上更是供不应求。这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第一手资料有了,心理上的压力小了,思想上的准备足了。主意一定,说干就干。马进洞村两委得知这一信息后,村书记积极上门策划;镇党委、政府、土管、城建联手现场办公,审批了建房计划。2007年11月底,13间砖木结构的羊圈已经竣工。随后我到房县畜牧局购回良种努比羊10只,波尔羊49只,到河南、竹山等地买回本地羊150只,从武汉购回紫花苜蓿、苏丹草籽150斤,租赁邻居闲散土地20亩用于种草。几个回合人瘦了几斤,但这都没有挡住我前行的步伐。羊子感冒了,我求教于镇兽医,加上平时有空就看书、看光碟,也学到一些基本的防治方法。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羊子拉痢疾,我也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了。尽管有时让人忙的不亦乐乎,焦头烂额,但苦尽甘来,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有一次羊子大范围感冒,待我配药、打针完毕,不知不觉中已金鸡报晓了,但待喂的羊群还等待自己,劲又来了。请临工、看资料、配饲料,这些都必须亲自动手,尽管累点,但精神上很充实。由于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等待着我去面对、去处理。目前已走上正规,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按照年增300只的速度,年出栏300只的规模,发展到1000只,到那时,可实现年出栏600只的目标,可以转移剩余劳动力20人,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尽快带领邻居致富。

今后的路还长,我有信心、有决心,不断总结经验,向同行学习,依靠勤劳的双手,依靠优惠的政策,把产业做大,做活。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技术指导下这条阳光大道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宽广,将引领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山养羊人—记全省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先进典型高少军

日期:2009-5-27 15:22:56 来源:[湖南在线]

一年前,高少军从广东深圳的一个工厂辞工回到家乡——郴州北湖区南溪乡蒋家洞村,拖着一条跛腿的他,面对着熟悉而陌生的大山和荒草,感觉身上的行囊无比沉重。

一年后的今天,高少军拥有了一座放养面积达1000亩的黑山羊养殖场,在茫茫的大山和草丛中,他的400多头“宝贝”怡然自得地散步,给他带来了沉甸甸的希望。

自谋出路养山羊

命运对高少军似乎并不公平。

1983年,由于一次意外,他在娘胎里就成了残疾人。

像许多“80后”的年轻人一样,他并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刚一成年,他就随着打工的大军四处闯荡,然而,残疾的腿让他的打工之路比别人多了不知道多少艰辛。好不容易在深圳找到一个电子厂做事,谁知道一场金融风暴又摧毁了他的梦想。

蒋家洞村是个山区村,海拔700多米,当地人除了到外地打工,就是“靠山吃山”,到山上砍竹子谋生。

在外闯荡多年的高少军不愿再去砍竹子,左思右想后,父亲正在养的几头羊引起了他的兴趣。

凭着闲在家里看过的几本农技书,他认为,在蒋家洞这个高海拔地区,养殖黑山羊成活率高,肉质好,绿色环保,市场前景广阔。

高少军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村支书王四清得知后,立刻主动找上门来,帮他出谋划策。

几天之后,高少军花光所有积蓄,建起羊舍,又借钱从外地把黑山羊引种过来。一卷铺盖,几件餐具,高少军和弟弟高少勇一块,从此在羊舍里安下了家。

刚“伺候”这群“宝贝”时,高少军闹了不少笑话,也经常急得茶饭不思,有一次,几头羊因为发口疮,不肯进食,高少军拖着残疾的腿,连夜下山去找乡里农技站的兽医求助,路上摔了一跤,他也顾不了许多,爬起来就继续往山下赶,直到兽医给病羊打了针,羊儿睡着后,他才在羊儿身边美美地睡下了„„

几个月后,高少军瘦了,他的黑山羊却都壮了,高少军也从门外汉成了“专家”。

“蒋家洞有个高少军,他养的黑山羊绿色天然,口味又好,哪天去买一头来啊„„”没多久,高少军的羊场打出了名气,2008年春节前后,高少军没下山一步,坐在羊舍里就卖了200多头羊,纯收入5万元。

技术创新苦钻研

多年的打工经历让高少军认识到,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产业活力。

高少军学历不高,却很有钻研精神,一年来,他着重在黑山羊疫病防治和品牌改良两个方面想办法,动脑筋,取得了不小收获。口疮是黑山羊的常见病,高少军曾经为此苦恼不已,经过查阅大量书籍和网上搜寻,他发现,由于以前我国使用的一些治疗动物口疮特效药已被列为禁药,新的特效药又没有研制出来,治疗比较麻烦。经过向老兽医讨教,并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用普通药和中草药混合使用的“土方子”,治疗效果非常好。

针对黑山羊个头小,屠宰出肉率低的问题,高少军四处寻求改良品牌的办法,他听人说,将黑山羊与德国波尔羊杂交的品种生长速度快,个头大,屠宰出肉率高,抗病能力强,就四处寻访德国波尔羊,将其与黑山羊杂交的品种引进来。经过改良的品种,每头重量可从以前的60斤左右达到150斤左右,肉质更加鲜嫩,使得效益大增。目前,高少军的黑山羊基地已有近百头这种“新产品”。

刚出生的小羊羔非常“娇贵”,高少军不但给她们安排了“贵宾”房,还特别花高价从外地买来黑麦草种子,种植了十几亩,这种草四季常青,叶片嫩绿,非常符合小羊羔的“口味”,看着小羊羔的馋相,高少军总是发自心底地笑起来。技术创新让高少军的黑山羊基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共同致富带乡亲

高少军的羊场红火了,但原有的1000亩草场限制了羊场进一步发展,于是他雄心勃勃想要另搞一个更大规模的羊场,这时,他的父亲却担心起来,看着残疾的儿子日夜守在羊舍,父亲于心不忍,尤其担心的是,羊场面积太大,管不过来,反而亏损。

高少军却不这样认为,他给父亲历数了三大理由:其一,市场好,黑山羊行情看好,销路不愁;其二,政策好,基地上规模以后,国家和区里的农业部门不但能提供技术支持,还会有一定补贴;三是形势好,现在村里有不少从沿海返乡的年轻人,都很想创业,只要把他们带动起来,还怕没人手吗?听了儿子的三大理由,父亲半天没说话,算是默认了他的计划。

说干就干,高少军四处察看新场地,在蒋家洞村1组,高少军不但找到了他理想中的一大片草地,还遇到了一个同是残疾人的返乡青年,两人一合计,决定合伙牵头,再邀集十多个同样经历的同乡成立成立黑山羊养殖合作社,新建大型养殖基地。新基地占地100亩,放牧面积5000多亩,可放羊3000多头。他还准备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小羊羔和技术服务,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区委驻村工作队对高少军的想法非常支持,当得知新建基地资金短缺时,他们帮高少军联系上了区农业部门和残联的领导,领导明确表态,对这种勇于创业的年轻人,一定要扶持。有了领导的表态,高少军信心更足了,他说,要用几年时间把黑山羊养殖基地做成一个品牌,让村里更多人能够“就地生财”。

高少军的返乡创业事迹传开了,近日,从团省委传来喜讯,高少军被评为全省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先进典型。

一个大学生的农村创业养羊之路

发表时间2009-6-13--16:00:52

浏览数:226

------------------

一个大学生的农村创业养羊之路

山坡上开满了醉人的杜鹃花,山谷中回荡着清脆的鸟鸣,绵绵起伏的山脉看到漫山遍野的羊群,清澈的流水声,羊鸣声形成了一曲动人的山间交响乐。在山谷的一片草坪上张勇拿着一本养羊教材,向我们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2006年初,张勇大学毕业,所学的专业是企业工商管理,学校给他推荐了一所大型公司做管理,待遇还可观,每天按部就班,工作也很轻松。张勇工作积极热情公司领导同事都非常看好他,但张勇有个很大的愿望那就是自己创业,张勇出生在农村,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打他心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拼敢于去闯的小伙子,他想:“得到这份工作意味着吃穿不愁,但是没什么意义。一直想到农村去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他不顾家人朋友同事的劝阻,对于这份稳定的工作你决定放下,自己去农村创业。拿着身上几个月攒下的8000元工资背上了行李,从城市到农村,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这一年,张勇仅23岁。

张勇来到了乡下,首先他考虑到乡下有很多荒废的田地和山上的草场资源,他想到了做畜牧养殖,养殖中还不用投入太多的养殖成本,有现存的草场资源,并且现在政府也关注农业养殖,发展养殖业他们也非常支持,对于市场行情农牧产品价格都有上升的趋势,做养殖这一块也会很有前景。如是他跑到离家里几公里外的网吧,发了几天时间每天去网上查阅养殖相关的信息,最后决定养殖山羊。他从网上得知常德山羊种苗繁育基地可以提供优质品种和技术指导,养殖沧山黑山羊品种,这个品种目前发展很好,市场的需求也很大,同时也可以提供回收,想到这一点他决定了下来就做这个品种。说干就干,4月份张勇去了常德,在那里学习了相关养殖技术,引进了25只沧山黑山羊。

回到家张勇就做起了25只的羊的羊倌,自己也买来了相关养羊的书籍,在放羊的是时候一边学习养羊的技术一边熟悉养羊的实践技巧。25只羊全由他一人照顾,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张勇来说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每晚在羊栏喂食打扫,衣服汗湿了,布鞋张口了,皮肤晒黑了,背上的皮磨破了,他强忍着。

6个月过后,20只母羊纷纷的都在产羔,张勇的羊群逐渐庞大起来,由原来的25只发展到了70只。张勇为自己小小的成功感到了一丝惊喜,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反而更加专心,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他都一一写在纸片上,再到书上找答案,或向引种基地技术员求教,张勇一步步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养羊技术,起初强烈反对的父亲,看到张勇的养殖场成绩,看见70只山羊膘强体壮,油光水滑,喜不自胜。在父亲的帮助下,张勇又投资了5万元引进了100多只沧山黑山羊扩大了养殖规模,同时建起了一个两百多个平方的羊场,张勇两父子干得更起劲了,羊场及养殖规模的扩大很快就引来了买羊的客户,纷纷到他的羊场引种,20只,30只的销售,张勇得到一笔丰厚的收益,同时周边地区农民也感觉到养殖的利润也都到他的羊场购买,2007年,经过将近一年时间勤扒苦做,他深感创业获得的喜悦,决定帮助本村养殖户来做山羊的繁殖,自己成了当地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老师,山羊得到了大力的繁殖,买羊客户源源不断,村民都开始富裕起来,很快乡政府也知道了张勇的事迹,给予大力的支持,表示张勇的这一创业带动整个村庄的发展,使得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后来乡政府又给予了张勇10万元的投资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现再在当地已建成了一户繁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山羊种苗的龙头基地。

上海老板回乡创业听听企业家的“养羊经”

发布单位:岩头镇发布时间:2009-9-30 21:41:36

源:作

者:

近日,记者在岩头镇箬坑村采访时,放眼望去该村近200亩的田间满眼绿意,高高的墨西哥玉米在风中摇曳。一群群波尔山羊正在草丛里嬉戏,有的在尽情吃草。这些从外国进口的植物和进口的波尔山羊之所以会落户在这荒山野岭,是有一位名叫张江源的上海老板在这里开垦荒地,种上了植物解决了羊儿的“口粮”。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一年后,这位上海阀门厂的老板将它变废为宝,把200来亩荒田开垦,挖渠引水,变荒为田,建起了绿洲,养起了纯种的波尔山羊。波尔山羊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种。它原产于南非,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它产肉多、效益佳,被人们誉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父”。波尔山羊的皮品质极佳,属上乘皮革原料,成年的波尔山羊体重可高达170多公斤。

张老板告诉记者,山羊吃的草大多数为进口的植物,如:苜蓿、皇竹草、饲用甜玉米、象草等这些植物都是外国进口的,近期山羊吃的是墨西哥玉米。他说,虽然野生杂草,大多数农作物如秸秆,人工种植的各类牧草,都适合山羊吃,但是这些进口的植物含有更多的营养和维生素,对山羊的成长更有利,更能补充它的营养。

今年50岁的张江源,原籍我县瓯北,从事阀门生意几十年。1990年,张江源把企业办到了上海,并举家迁往上海。近年来,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当记者来到永嘉县日升农业有限公司岩头养殖场时,张江源正在田间打理杂草。当记者问他为何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这里时,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想在家乡做点事。

“每次回家乡看到楠溪江的好山好水,我总是舍不得离开。”张江源告诉记者,经过全国考察之后,他决定与另一位瓯北的阀门老板金绍华一起承包荒田种草木。“一年前,这里漫山遍野是荒田,因为这里离村庄很远,村民种田要走上好几里路,因而有些田地已经荒废十几年了。”张江源告诉记者,在河一村村委会主任金国光的帮忙下,他与金老板承包了该地块15年的经营权,由于他俩对荒田进行了复垦,县有关部门还对此进行了奖励。

目前,张江源已经在养殖场投入了180多万元,购进了304头波尔山羊,其中,有2万元以上的公羊4头,成为我县最大的波尔山羊养殖场。虽然投入了这么多钱,但是三年之内他还不想什么盈利。他说,经过市场调查我县大部分山羊肉是从外地引进,而且以一般的肉羊居多。他想通过三年时间采用人工受精,繁殖纯种的波尔山羊再投入市场,做大、打响波尔山羊的品牌。

记者在羊圈里看到,有些山羊吃饱了喝足了正在闭目养神,有的正在来回踱步。半小时后,被放出栏的山羊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看着健壮的小山羊,张江源很欣慰,他说,这些山羊在半个月前才刚刚落户这里,原本才10公斤的小羊现在已经25公斤了。他说相信楠溪江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会养出优质的好山羊。

肖文:返乡带动200多养羊户致富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2日 14:57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邵阳晚报

春分时节,湖南省洞口县月溪乡聂家村肖文忙得最多的就是在他承包的山坡上种植牧草。“圈在羊舍里的上千只山羊天天要吃草,一年下来,原来种下泛绿的青草都被山羊啃光了,不再种点草,羊就觅不到吃食了”。肖文一脸汗水如是说。

2008年3月,因企业不景气,在外打工奔波多年的肖文回到久别的家乡。究竟能在“累死了也搞不出大名堂”的石旮旯里干点什么?肖文苦思冥想了好几天。

一天晚上,他打开自家电视,看到饲养山羊也能发财的的新闻后,受到启发。凭着亲朋好友资助,养羊的资金筹到了,荒山也包到手,他请来10多位农民帮忙平整荒地,分东西南北建起了5栋羊舍,并从外地引进100多只种羊。

为向种羊要效益,肖文求教于市、县畜牧专家,很快掌握了山羊饲养的技术。经过一年多的起早贪黑,加上销路不错,肖文当年就靠养羊获利10多万元。第二年,肖文再次向亲朋好友和农村信用社贷款50万元,引进波尔山羊做为种羊,与本地山羊进行二元杂交,杂交后的山羊不仅体质好,繁育快,而且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同时,他统一规划,在5个饲养场都建起了高标准的消毒室,所有羊舍统一搭制木板楼,使山羊离开地面居住,预防了口蹄疫等疾病,确保了山羊质量。

从100多只种羊养起,到2010年冬季,肖文近几年出栏的山羊达4000多只,养羊的纯收入就达到七八十万元。在他的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民也跟着养羊。目前,当地养羊户

返乡创业人员于永贵典型材料

余永贵,男,1968年 12月出生,新县箭厂河乡石岗村人。

永贵养猪场是我乡近年来发展壮大的大型养猪场之一,2005年10月,受“回归工程”等优惠政策吸引,远在浙江务工的余永新、余永贵两兄弟毅然回到家乡,拿出十多年的打工积蓄,一次投资40多万元兴建了这座现代化大型养猪场,该养猪场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成各类圈舍62间,年存栏可达700多头。目前生猪存栏数为200多头。其中能繁母猪60多头,仅上半年出栏生猪230多头,实现利润20余万元。同时,该养猪场采用现代先进自动喂水器、自动拌料机等饲养技术,主要以“淮南猪”为主,从猪他仔筛选、种猪、品种母猪到生猪出栏,定期进行防疫消毒,确保猪肉品质。2007年4月,余氏兄弟又投资5万多元,新建一个10亩的鱼塘、二座大型沼气池,发展牧—沼—渔的立体种养模式,发挥综合养殖效益。养猪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猪业。

返乡创业口号 篇5

2、展青春风采,创阳光事业。

3、扬起梦想之帆,开拓创业之路。

4、选择自主创业,演绎自强人生。

5、信念信心信自己,创业创新创未来。

6、心中有梦想,创业正起航。

7、笑对创业艰辛,谱写辉煌人生。

8、享受创业,分享成功。

9、无声世界不孤单,艰苦创业赢掌声。

10、我事业我做主,我创业我奋斗。

1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创业在吴江。

12、睿智创新始于心,激情创业践于行。

13、梦想成为现实,现实超越梦想。

14、创业成为可能,成功不再遥远。

15、青年创未来,青春更精彩。

16、青春展风采,创业赢未来。

17、青春与创业同心,爱心与公益同行。

18、梦想在心中点燃,创业在脚下实现。

19、梦想青春,创业安徽。

20、乐·居吴江,创·享未来。

21、开拓创业之路,照亮精彩人生。

22、崛起新社会,创业我添辉。

23、精彩人生路,创业第一步。

24、家在吴江,创业无限。

25、激情在创业中燃烧,成功在实践中铸。

26、弘扬创业精神,彰显青年风采。

27、弘扬创业精神,实现创业梦想。

28、跟谐江淮,创业舞台。

29、福镇江,创业领航。

返乡创业计划书 篇6

河北工程大学学生(处)工作部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2017年11月6日

一、大赛的目的和意义

基于问卷调查表的反馈信息,我们对此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做出以下强调:

返乡创业: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由于河北工程大学大部分学生拥有农村背景(70%以上),所以引导我校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共建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

精准扶贫:为了助力我校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就需要帮助大学生在在校期间锻炼创业能力,累积创业经验,尤其是基于农村背景的创业实践经验。此次活动有效的将大学生返乡创业这一需求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在国家和社会最需要帮扶的地区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既发展了农村经济,解决国家社会问题,也为我校大学生未来返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流程表

 2017年11月8日下午2:20,我们将在创新创业园创展大厅开展培训活动,届时将邀请多年投身于扶贫建设工作的专家及相关人员来为大家进行更专业的指导培训,从而帮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贫困村现状,为策划书的撰写提供思路和想法。(注:各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和团队所有成员都需要参加)

 2017年11月8日至2017年11月15日,撰写商业计划书。计划书可以是针对一个贫困村深入展开,也可以针对几个平山贫困村的共性,联合开展。最后必须阐述如何将此项目,和针对目标贫困村的主要做法和自己返乡创业实践结合起来。

 2017年11月15日下午5:00前,各代表团队将策划书提交与各学院项目专员。

 2017年11月16—17日,专家评审阶段,并于17日5:00前将评审结果反馈给各团队。

 2017年11月21日下午2:00,举办河北工程大学精准扶贫暨大学生返乡创业大赛,评分分为三个部分:

1、项目路演

2、主题演讲

3、知识抢答环节

决赛将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并颁发荣誉证书。合格项目将获得项目启动资金奖励并入住创新创业园。

三、贫困村简介

1、西下庄村简介

西下庄村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西北部深山区,隶属平山县营里乡,距平山县城约10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30公里。西面比邻白羊关风景区,东面有鹁鸽仙境自然风景区,北面有著名的黑山大峡谷风景区。村落依南、北山之间自然形成的山谷修建,地块狭长,呈东西走向,海拔高度约670米,建村距今已有三百余年。有20名村民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其中3人被追认为烈士。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之一。全村共有人口96户294人,其中五保贫困户3户3人,低保贫困户28户44人,一般贫困户46户127人。目前常住人口70人左右,以“魏”姓和“刘”姓为主。行政区域面积约10000亩,其中耕地268亩,山场约9600亩。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花椒、柿子、核桃品质优良。有3梁5沟4面坡,植被良好,野生中草药材丰富,野生动物众多。村内有养蜂专业户2户,养猪专业户1户,养牛专业户1户。

村最高峰是黑子窟,海拔约1200米。村内的石盆沟、花猫沟、苇地沟、小南沟、丘陵沟等5条沟内常年有水。尤其是石盆沟,全长约10公里,进沟约2.5公里处,自然分成师傅庵沟和苇地沟。沿师傅庵沟向北可通向黑山大峡谷风景区,沿苇地沟向西北可通向白羊关风景区。石盆沟内山泉众多,经初步水样测定,水的含盐量为164㎎/L,硬度为140㎎/L,远低于500㎎/L的水质标准,属于优质饮用水。

西下庄村地处河北平原西部,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空气质量好,昼夜温差大,是自然风景观光、避暑洗肺的好地方。

村内资源:金,车轮矿;村内企业:电光源厂,农机修造厂,麻纺厂,床上用品厂,构件厂,地毯厂。

2、神堂关村简介

神堂关村位于平山县西北部深山区营里乡境内,距乡政府驻地约14公里,502乡道为交通干道。神堂关原名佘堂关,据传是北宋时期抗辽名将佘赛花屯兵之地,至今村内尚遗留有东、西校场,东、西城沟及古长城遗址。目前,全村有93户232人,贫困人口55户129人,低保户7户12人,五保户1户1人,村民以“梁”姓为主。行政区域面积约7740亩,耕地面积244亩,山场面积约5528亩。有9梁8沟,山上植被茂盛,沟内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土豆等,花椒、核桃品质优良。养蜂1户,养羊2户,养牛3户,农家乐2户,超市2家。

村最高峰是半天山(尖),海拔近2000米,植被茂密,有黄芩、柴胡等百余种野生中草药材,山猪、野山羊、山鸡及狍子等野生动物众多。登山道路崎岖险峻,是开发探险旅游、野外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的极佳地点。

村内的西城沟、东城沟、羊圈沟、水泉沟和森万沟等5条大沟内常年有水。尤其是西城沟,全长约10公里,进沟约1.5公里处,自然分成东、西两条平行沟,在临近半天山山脚处又合二为一,形成环路。西城沟日照丰富,植被茂盛,有退耕还林土地,面积近100亩,可以进行林果种植,采摘旅游。沟内山泉众多,溪水清澈,是神堂关村主要生活水源地之一,有数个天然山洞隐蔽于沟的侧壁,曾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村民的暂时避难处,和生产队时期养羊人的居所。西城沟夏季溪水潺潺、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冬季白雪覆盖,冰瀑悬挂,天清云淡。春、秋两季亦特色分明,风景如画。是开发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旅游的处女地。村内现有 “神堂关峡谷漂流”项目,具有“行程长、落差大、路途美”等特色。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援建的水磨坊,则既让村民吃上了久违的“老味道”:水磨面,又给村里增加了一处开发民俗旅游的好景观。2017年,新建古泉水亭、大槐树休憩园、溪边公园等精致景观也给山村带来新的美色。村邻近还有高山寨的游千沟、山顶草原,梨树坪的猪圈沟等自然风景区,与神堂关村连成一个大规模的自然风景旅游区。

村内企业:生物肥厂、家具城、农具厂;主要农产品:木瓜、红苹果、甜菜、绿苹果、菠萝蜜、大白菜、玉米、西兰花;村内资源:石灰石、珍珠岩、锗。

3、石榴沟村简介

石榴沟村隶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平山县营里乡,属省级贫困村。石榴沟村全村98户,总人口256人,常住人口146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9945亩,耕地面积173亩,灌溉面积104亩,山场面积9100亩;全村种植有玉米、土豆、白菜、胡萝卜和核桃、花椒、柿子、黑枣,养殖有鸡、羊、牛、猪、蜂。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人,贫困人口发生率占62.8%;低保户13户,共计24人;五保户1户、1人。石榴沟村位于平山县西北部,地处冀、晋两省交界,位于西柏坡革命圣地、五台山佛教名山两大旅游区中间,毗邻驼梁山、黑山大峡谷、神龙溪(猪圈沟)、拦道石景区,四面环山、沟壑众多、森林茂密、生态自然、风景秀丽、气候凉爽。村内企业:床上用品厂、服装厂、木板厂、玻璃厂、锻件厂 ;主要农产品:栗子、大葱、菠萝蜜、高粱、西兰花、红椒、茄子、火龙果、红苹果;村内资源:磁铁矿、铅、银、铜、芒硝。

4、桑林口村情况简介

桑林口村位于平山县西北部深山区营里乡境内,距乡政府驻地约4公里,距平山县城约89公里,由桑林口、桑林沟、吃水沟三个自然庄组成,全村139户418口人,常住村人口160余人,有正式党员29人,村民代表30人,“两委”干部4名。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5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1000元。2016年年初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256口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7户200口人。低保户38户54口人。五保户2户2口人。年内低保户死亡7人。现有贫困户101户,249口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7户,200口人。低保户32户,47口人。五保户2户2口人。符合河北省扶贫办脱贫出列要求贫困户97户,241口人。属于七个红杠内的保留贫困户4户,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1.91%。

全村行政区域面积13600亩,山场面积约11000亩,耕地面积283亩,其中水浇地200亩,旱地83亩。年初村内有村“两委”办公室一处,设幼儿园一所(由原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室改建),无学校,无米面加工,村内道路大多是土石结构。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桑林口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修缮了村内的石磨坊、安装6米太阳能路灯50套、硬化村内道路5600余平方米、整修田间道路3.2公里、新建村卫生室60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动中心30平方米、文体广场430平方米、对60平方米的村委会进行室内装修、对村内戏台进行了翻新重建、村民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户户通自来水)、开通了好乡亲365电商平台、新建集联通移动电信于一体的综合性信号转播塔一座。二是产业项目发展初见端倪。桑林口村成立了年年丰股份合作社,发展肉羊养殖,帮助贫困户养羊300只;种植优质核桃树苗140余亩,为村民的脱贫致富增添了后劲;光伏发电是国家扶持项目,收益稳定,利用村集体屋顶铺设光伏太阳能14KW,2016年11月初已并网发电,年收益两万余元。2017年5月,财政帮扶24万元(养牛46头)的肉牛养殖项目已完成。

主要农产品:马铃薯,菠萝,柚子,绿苹果,梨子,茄子,白花菜,卷心菜;村内资源:黑云母,铝土,辰砂,赤铁矿,铬铁矿。

5、营里村简介

营里村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平山县,毗邻山西五台县,位于平山县西北方,距平山县城约90公里山路,是营里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为2500亩,耕地面积229亩。共计108户352人,2015年底总贫困户为90户、24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8户、182人,低保户为32户、62人,年人均收入2290元。经过一年的扶贫工作截止2016年底保留贫困户2户、6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营里村农作物为玉米、土豆、谷子等旱地作物,一年一收,盛产花椒、核桃等农副产品。2016年附属医院投资15万元建设了光伏发电产业,每年为村增收3万元左右达到了持续发展。对村基础建设进行了修建,建立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推进产业发展,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平山县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食用菌大棚建设项目,土地流转160亩,目前食用菌大棚建设已开工。预计投资570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让老百姓真正实现脱贫。

四川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篇7

截至2016年上半年,四川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3.5万人,创办企业8000个,创业吸纳就业17.7万人,实现产值69.3亿元。返乡创业项目重点分布在特色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电子商务、生态康养与观光休闲农业等。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余人,家庭农场发展到2.9万家,适度规模种养大户达到13万户,龙头企业发展到88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4万个。耕地流转总面积达112.6万hm2,其中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63.3%。目前有见识、有一定资金积累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已成为四川当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办意见和农业部关于农民返乡创业创新等系列文件精神,四川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一是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实物等作价,作为创业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二是落实税费减免优惠,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返乡创业人员,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享受农业政策性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创业项目补助。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简化贷款手续,返乡农民工可申请10万元贷款支持。五是由政府完善创业园区水、电、交通、物流、通信、宽带网络、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租借或“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的方式提供创业场所。

同年7月,建立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1.76亿元的风险补助资金,用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并发放了2000万元返乡农民工创业专项资金。

另外,四川农业部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人均培训补助1000~3000元,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或青年农场主的可享受当地相关扶持与激励政策。

黎阳平返乡“再创业”致富 篇8

走上九龙嶂,正巧碰见刚刚采茶下山的九龙村村民、种茶专业户黎阳平。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到他的制茶坊喝茶。黎阳平不到40岁,在回家乡种茶之前,他一直在深圳某家著名电子厂打工,足足呆了16个年头。在回家之前,他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黎阳平告诉记者,萌生回家种茶的念头很偶然。以前的九龙村道路崎岖、山路泥泞,而且电压不稳定,虽然村里人不少都种起了茶,但由于交通不便、机械化制作水平低,效益并不高。2008年,他了解到市县镇各级关心老区发展、决心修路拉电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时,他毅然辞职回乡,加入到了种茶致富的行列当中。

“镇村每年都会请来农科所的专业人士免费给村里人培训、到茶田现场指导,传授种茶技术和炒茶工艺,现在茶叶的产量高出很多,茶叶的质量也提升了,再加上交通便利、电压稳定、通讯条件改善了,茶叶的销量好了很多,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黎阳平一边泡着自家产的茶叶,一边乐呵呵地说。现在,他开辟了30多亩的茶田,建起了一个不大的茶叶加工厂,目前,每年可产茶1000多斤,年收入达10多万元。“比以前打工好多了!村里不少农户还养了蜜蜂,听说产出的蜂蜜供不应求,明年我也准备养几十箱试试看。”黎阳平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从村委了解到,九龙村有110多户农户、总人口400多人,因为地处偏远、山地贫瘠,大部分村民都陆续外迁谋生。近年来,随着村里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村民们大部分都返乡“再创业”,充分利用九龙村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种茶叶、养蜜蜂,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九龙山嶂位于梅县梅南,那里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林茂泉清,怪石嶙峋。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是人们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山峰高处,有一垭口,是通往丰顺的要塞。整个山峰,是通往丰顺潮汕地区的屏障,为军事要地。而其距梅州市区38公里,距梅揭、梅河高速公路出入口18公里,交通便利。梅南九龙嶂曾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是一、二战时期梅州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中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具不完全统计,在九龙嶂及其周边地区战斗过的老前辈有朱德、陈毅、罗荣恒、聂荣臻、林彪五位元帅;有罗瑞卿、谭政、刘永生、王立朝等11位省部级干部,可以说九龙嶂曾经是众多有声望的革命前辈们云集战斗、浴血奋斗过的红色圣地。如今九龙嶂还存留有红军井、红军灶、练兵场、红军宿舍、关押所等红军遗址。

梅南九龙山嶂正加大力度开发中,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殊的地理等优势、还有革命留下的历史遗迹,有望成为梅县的旅游胜地。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篇9

调查时间:2011年2月15日

调查地点:吴家垱村

调查对象:返乡农民工

调查目的: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返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当下返乡农民工大军中,希望返乡自主创业的人占了不少比例。全面了解返乡创业这一农村新型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深入分析其特殊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规律,从历史和制度的演变中寻找体制机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历程,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返乡创业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的情况,就本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

根据农业部最近对15个省份,150个村进行抽样调查,在全国1.3亿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工作或没找到工作,大约2000万人。

据了解,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普遍有“三怕”心理。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干,二怕干了活领不到工资,三怕工资低挣不到钱。这道出了很多返乡农民工的心里话。据石首市劳动部门调查,全市外出农民工有30多万人,其中返乡后处于观望状态的超过5万多人。因为三怕,所以观望,如今是返乡失业农民工的主流心态。

在大批返乡失业农民工寻机再就业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借返乡之机转型,寻找自主创业商机。

在福州做建材经销的农民工李帆最近举家返乡。他说:“虽然在外打工15年了,但大城市有户口门槛,外出务工迟早要回乡创业,不如借生意不好时回家.”据调查了解,像李帆这种选择回家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的5%左右。这些农民工大多在外务工时间长,有一定积累,有一技之长。

就说本村,大多返乡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因为行情不好,返回家乡。他们看好现代农业前景,在家乡承包水塘或土地,搞规模养殖或特色种植。有的人还说:“全国在搞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我想借政策东风二次创业。”

但是,一些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农业技能,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了城市环境,返乡后很不适应。据了解,多数年轻人表示不愿回到土地上

就业。但这一群体身份仍是“农村人”,被迫回到农村后容易心态失衡,如果不及时疏导,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几个方面的特征。从创业目的看,主要有谋求生计型、理想追求型和人生价值型三种,其中以谋求生计型为主,约占返乡创业人数的50%以上。从创业方向看则主要包括了农业经营、加工制造、农村服务三类,其中又以农业相关的种养业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约占返乡创业人数的70%以上。从资本筹集来看分为土地流转、自有资金和利用贷款三类。从经营模式看主要有家庭经营模式、亲友合作模式和公司+农户模式三种。此外,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管理方面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管理为主,而且多为5~20万的结构单一的小规模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全市农村人多地少的就业矛盾非常突出,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任务繁重,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出就业难度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不但解决了他们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拉动了农村就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党群联动,共谋民生大餐。春节刚刚休假,尽管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领导在这里与全村农民工代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共商创业就业大计。在座谈会上,农民工代表踊跃发言,坦陈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苦恼和难题。领导认真地边听边记,还不时与他们进行探讨交流,会场气氛十分融洽。为给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尽快实现再就业,劳动部门针对社会急需的专业,开设计算机操作、焊工、电工、电子操作、酒店服务、电动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对黑山羊养殖、里当土鸡饲养、玉米免耕栽培、种桑养蚕、旱藕栽培、麻竹笋竹管理、剑麻栽培管理等种养技术开展培训,帮助农民工朋友发展种养,为农民工提高就业创业的技能。目前,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家出台了相关农民工返乡的优惠政策,只要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都可以申请领取《返乡农民工优惠证》。返乡农民工领 取《返乡农民工优惠证》后,可以凭证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其中包括从事第二、三产业成功创业,或从事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可以获得一次性的创业补贴。在其创办的企业中,但凡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也可以获得一次性的就业

补贴。此外,返乡农民工还没有实现就业的,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给予的创业就业培训补贴等。

返乡农民工心怀“四盼”,一盼得到真实有效的用工信息,二盼得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三盼解决解决返乡后的生计问题,四盼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大开方便之门。

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 篇10

——青年党员姚俊返乡创业典型事迹

姚俊,男,苗族,24岁,中共党员,毕业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专科学历,现任来凤县尚风寨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一、借东风初起步

2010年6月,出身农村的姚俊放弃恩施市报酬丰厚的工作,为实现复兴来凤养蜂业的创业梦想,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乡发展养蜂业之路。姚俊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翻山越岭深入革勒车乡和大河镇的村村户户去调查养蜂情况,向有经验的养蜂老师傅学习养蜂技术。通过不懈地调查走访,一份颇具含金量的“尚风寨”蜜蜂养殖最早的创业计划书在他的笔下诞生。有了创业目标就要去践行,他的创业计划也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农民,资金是创业最难逾越的一道鸿沟。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下,通过在信用社联名担保,姚俊在获得最初的启动资金10万元。初生牛犊不怕虎,姚俊在获得启动资金后就马上紧锣密鼓地开始创业。由于经验不足和管理上的疏忽,刚启动一个多月他就在创业路上摔了第一跤:在大河镇放蜂时一名农户在给萝卜喷洒农药治虫时,误将农药喷洒在了蜂箱上,造成了20余箱蜜蜂不同程度死亡,此后蜜蜂所剩无已,因该农户属特困户无力赔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姚俊的养蜂大户梦几近破灭。

二、寻求合作谋发展

蜜蜂中毒事件后,因担心亲戚朋友的指责,姚俊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关了5天,通过阅读创业书籍和观看视频教程,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求教于成功企业家、朋友、老师,深刻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发现单个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弊端,大家只有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才能闯出一番天地。于是姚俊就开始谋划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发展养蜂产业,他联合革勒车乡蜂农文继祥等人,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10年8月登记注册了来凤县第一家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尚风寨蜜蜂养殖合作社,专门从事蜜蜂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蜂终于尝到了甜头。

三、观前景思对策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凯迪在我县大力发展油桐和刺槐,使我县的养蜂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他看准了养蜂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时代眼光将这种生态环保的和谐理念视为发展契机,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总体思路对合作社的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合作社在运作初期,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合作运作模式,对于成员的帮扶,主要采取以区域综合发展基金的方式介入。经

书面申请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销售服务。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聘请的专家进行授课,学习最新养蜂技术和了解行业信息。合作社还对成员产品签订收购协议,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2-5角保护价收购,让成员吃下“定心丸”,有效地避免了单家独户生产带来的信息不畅、技术落后而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确保成员蜂蜜产销两旺,蜂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四、创品牌,强营销。

有了好的产品,就必须拓展良性的市场。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乡土风味和纯天然、原生态的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大,导致纯天然蜂蜜价格比普通蜂蜜价格还要高上许多。在合作社理事长姚俊带领下,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尚蜂寨”系列商标,办理了法人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今年还申办QS认证。合作社抢抓发展机遇,在产品宣传上下大工夫,印制了专用的品牌包装,创办了合作社宣传网站和销售网店,以狠抓产品质量为核心稳步进入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科学规划求长远。

合作社深知发展之路在于科学规划,理事会一班人在理事长姚俊的带领下,结合了我县蜜蜂养殖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的可观前景,科学地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一是继续加强现有养蜂基地建

设,争取5年内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品质。二是建设完善产品配送中心,深入开展农超对接。通过与大型超市对接,有效解决蜂产品的销售体系欠缺而导致的养蜂风险难题。未来五年,合作社拟建武汉、恩施、宜昌三地的直销网络,来凤现已创办专卖店两家。三是制定符合合作社运行的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员工福利等相关制度,使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最终,让更多蜂产品爱好者了解尚风寨蜜蜂养殖合作社,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愿景,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增强消费者和经销商对“尚风寨”蜂产品消费和经营信心。

六、为人真诚,乐于学习。

姚俊返乡养蜂,借东风致富显身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严谨认真,不急不躁,热情为广大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他对蜂友和爱好者友所提出的问题都认真解答,受到了广大成员和蜂友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他为成员蜜蜂免费义诊百余次,多次为困难成员赠送蜂具。姚俊在对尚风寨未来发展描述中这样说到:“以学规划谋发展,把尚风寨合作社做精、做强,在有充分的原始积累后,一定要创办一家尚风寨商务学堂和一间诊所。”商务学堂,旨在为尚风寨成员和更多的人提供成功的经验,促成更多人的成功;诊所,旨在帮助尚风寨成员和贫困人员解决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外,大学毕业后的他,一直保持“有余力,则学文”的良好习惯。据了解,他每年至少要花上2000余元

购买各类书籍,现在他家中堆满了各类书箱,翻开阅读过的书都有他的读书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利用网络查找答案或求教于老师。在长期实践中,他还总结出了“养蜂不要种,只要勤做桶,养蜂不愁富,只要有技术”的山区人致富经。

上一篇:有关消防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教师年度考核校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