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课件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课件(共8篇)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课件 篇1

制作多媒体课件考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键是要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一节课全部由老师操作,讲解,不给学生去动动手,那么我们又有可能回到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部分,让

另外,在组织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板书的作用,有的老师在整堂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点板书,实际上也是不可取的,在整堂课中,学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接受知识(而且学生智力有好有坏),学生要有一些必要的课堂笔记,如果教师没有板书,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又不能完全记住,以后复习、巩固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组织多媒体教学中,应该作些必要提纲挈领的的板书,让学生有选择地记笔记。

综上所述,一个课件制作的是否能真正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仅要看这个课件的选材是否适当;课件的用户界面、交互性和实用,更重要的是看教学内容,是否能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课件 篇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

所谓多媒体课件,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转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由于它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实现人机频繁地多种交互控制,方便辅助教学,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设计出实用性、适应性和艺术性强、交互方便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三个阶段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趋势,多媒体课件成为课件制作者的追求,它以丰富多彩的静态或动态图像、悦耳的音乐、动听的解说辅助教学,极大地改善教学的信息交流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者必修的内容之一;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发展,而且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用传统的思想制作出来的课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人员必须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编辑是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采集素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质量。如何进行素材采集与编辑同样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2、选择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应用软件

目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多种多样,设计思路各不相同,按照对多媒体素材的安排与组织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基于页面、基于图标和基于时间的工具三种类型。基于页面的工具从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大众化的方正奥思到基于网页的Frongtpage和Dreamweaver等多种创作工具;基于时间的工具最典型的当属Flash动画创作工具;基于图标的创作软件的典型例子是Authorware,它是将各种素材编辑整理并集成为交互式软件。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爱好的教师有不同的认识与偏爱。哪种软件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能达到生动形象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就选用哪种。

3、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后期处理

课件的制作过程包含了很多方面,不仅要在初期进行课件结构设计、脚本编写、编程,还需要对课件的外观进行统一设计,对课件的运行调试和优化,以得到高质量的课件产品。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后,需要对所制作的课件进行后期处理。多媒体课件后期处理的主要任务是美化和优化课件,美化课件的核心内容是定位课件的风格。决定课件风格的主要因素有课件的界面布局、颜色的搭配、课件的特色标志、导航与目录的添加、声音特效等。任何课件都需要根据演示内容决定其风格与形式,因为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和演示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对用户的输入也进行了较多的处理,这些无疑会影响课件的运行速度。因此,需要对课件的性能进行优化。课件性能的优化包括课件的运行速度优化、课件在网络上运行时的优化、增强与用户的交互、课件表现艺术的优化等。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实用性问题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的课件一般设计得比较漂亮,内容也比较丰富,然而大部分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学实用性差,教师课上使用时总是感觉不尽如人意。从设计的角度看,课件的实用性由选题决定,即确定哪些内容需用课件表现,哪些不必用课件表现。因为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通过传统媒体和其它教育媒体也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内容,就没必要费时、费力地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选题必须精心、准确、体现实用性。选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选题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2、选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3、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真实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例如:在复杂的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内存在多种原子,这一知识比较抽象,眼见不到,手摸不着,学生理解十分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设计一个单原子结构的组合体,用闪烁的形式使学生认清原子的内部构成,然后用动画的形式将各原子叠加成晶体结构,使之旋转,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晶体整体结构形状,接下来依次将各部分分离,再将其合并,这样直观、形象、清晰地表明了晶体的叠加过程,以最佳的效果展现整个晶胞的结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及适应性问题

如何处理既适合界面美观性又适应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的媒体信息是课件设计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调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如果对它们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的话,极易使人们的感官互相冲突,影响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富有吸引力,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同一教学环境下,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

1、文字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使观众厌烦,所以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对那些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可用热字、热区的交互形式呈现,阅读完后可自行消失。文字的属性要与界面的整体风格,文字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和谐统一,如标题和结论性文字的字号要大些;庄重的标题用粗黑体,与历史有关的内容用魏碑体,一般的内容用宋体;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要明显,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2、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远远超过文字,是课件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3、视频动画

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动画都要有目的性,不能单纯为装饰画面而动。动画以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运动、变化画面,通过示意、模拟、虚构等表现形式将抽象的深奥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直观感,使学生理解容易,避免了将抽象语言转换为自己的知识的复杂过程。

4、声音

课件单凭视觉元素传递信息,会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辅助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解说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音乐是用来深化主题,烘托气氛,转换时空的。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选择舒缓、节奏慢的音乐,过渡性的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音乐不能过熟,太熟的音乐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在感情上形成共鸣,引起学习者在音乐方面的过度注意,而单纯去欣赏音乐,影响学习信息的获取;背景音乐要随解说的有无,控制音量的强弱。音响是听觉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声音之一,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电影理论家利文斯说:“音响效果能够表达相当多的含义,有时甚至能产生巨大的情绪感染力。”它与具体的画面配合传递信息,不仅能增强画面形象感与真实感,扩大与加深画面表现力,还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创造好的教学情景。

四、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所谓交互性,是指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也可以接收学习者的输入命令,并根据命令进行相应处理。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利于学生的自学。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设计时要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超链接的使用能有效组织课件信息,是体现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强有力手段,是课件优于书本的突出特点。

1、演示型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演示型课件中的交互是教师手中的控制器,可有效控制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课堂教学是活动教学,有时会出现教师预想不到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超链接便大有用武之地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实时控制,对掌握快的知识点选择链接,进入对本知识点深一步的研究,巩固扩充相关知识;对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选择链接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基础知识部分,结合基础知识反复讲解直至学生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判断是否进入扩充部分的链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师可利用交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实现教学内容间的任意跳转。如在生理课上用挂图形式讲解人体构成,当教师讲解头部构造时学生可能注意的是身体的其它部位,应用按钮交互能避免这一情况,单击“头”按钮首先呈现头部构造,教师讲解完头部构造后再依次单击“颈”、“上身”、“胳膊”、“腿”、“脚”等按钮,则身体各部位将依次出现。这种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身体各部位间的联系,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自学型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和课时的限制,许多知识需学生在课下自学,自学型课件更应注意交互的设计。当前,课件中使用的交互一般局限于以多项选择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测练习并自动阅卷,实际上这是一种虚假的交互,教科书也可以提供标准答案供学生自查。真正的交互是将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隐藏在信息的背后,需要学习者主动感知、积极思维才能得以显现。屏幕上呈现的教学信息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疑难问题,提示帮助,而不是概念原理、问题答案的直接表达。对大部分知识而言,主动感知、积极思维使学习者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能够获得很好的认知效果,但对一些科学发现、实验过程、现象、事物间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做中学”、“活动教学”,让学习者亲自操作,亲身体验,会理解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刻。

五、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远不只这些,随着课件在教学中的大量开发和应用,新的问题在不断产生。解决新问题要从设计和应用着手,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设计出使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以及演练的机会的优秀课件,是课件设计者和一线教师重要的责任。

参考文献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篇3

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 制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86-011 基本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从起初单纯的军事领域发展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育理念的融合,在教学领域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教育这一全新的学科。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则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信息革命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的出现使得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来实现。在介绍如何制作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之前,先阐述几个相关概念。

(1)多媒体(Multimedia)。所谓媒体,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也可以理解为信息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黑板、课本、声音(老师讲课、录音机)等就是媒体,形式简单,表现力不足。而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媒体则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音乐、特殊音效、各种旁白等)、动画和影片等。(2)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

y)。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

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进行有机组合,构建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信息技术。(3)多媒体课件(Multimed-

ia Courseware)。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是制作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创意,在对信息进行分类之后,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集成,使之成为交互的有机整体,从而制作出的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当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教学策略的不同而分成演示型、自学型、测试型、练习型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总结如下(以演示型多媒体课件为例)。

2.1 明确教学目的

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明确教学目的。例如,制作課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传统教学手段不好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只有明确了教学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作出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2.2 创作脚本

“脚本”一词通常用于影视剧的拍摄制作过程中,我们将“脚本”一词引入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可以理解为是教师准备的教案和文字稿本。想要制作出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教案和文字稿本,而且是能够充分将多媒体的优势体现出来的教案和文字稿本这样才能保证课件类型的合理性,才能够引入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教学连贯性的多媒体课件。

脚本的创作过程,就是讲教学进程具体化的过程。创作脚本首先要对课件在整体上进行构思,对于主界面和分界面的设计心中有数,选取相应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进行交互设计,同时还要明确切入课件的时机。

2.3 构建素材库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然需要大量的素材作为基础,素材是否合理与丰富直接决定了课件的好坏。教师应该在平时就重视起素材的收集工作来,在制作课件时直接从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从而保证了素材的多样性、规范性与个性化。素材的获取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己制作。教师可以在平时空余时间里,根据平时教学的需求与习惯,自己制作一些原始的、常用的素材。自己制作的素材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习惯性要求,而且能将个性化体现出来。(2)利用网络。网络上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平时空闲时间在网上浏览,下载收集一些可能使用得上的高质量素材;另一方面也要对于一些专门提供素材的网站加以注意,在制作课件需要某些素材时进行有目的的搜索、下载、使用。(3)取自他人。在教师参与课件评比或者听取他人授课等活动时,也应该对其他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加以注意,对于其中可能会为自己所用的成品和半成品素材进行收集。相互交流也是素材收集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2.4 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

根据所选用素材的类型与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PowerPoint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软件,是以页为单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将制作好的页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使用PowerPoint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幻灯片类型的课件,是最常见的课件制作软件之一。

Authorware作为使用人数众多的另一种软件,具有交互功能强的特点,能把文字、符号、动画、声音、视频等素材整合在一起,将多媒体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此外,Authorware是以图标为基本单位,基于流程图的可视化多媒体设计方式,一般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编程,因此,操作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

除此之外,常用于制作多媒体的软件还包括Director、方正奥思、凯迪多媒体创作系统、ToolBook等。

2.5 课件的制作与修改、调试

在编写好脚本,选取了合适的素材与制作软件之后,就到了课件制作这一最重要的环节。制作课件是对编写好的脚本进行加工完善并最终形成产品的过程。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文字规范、图像清晰、构图与色彩使用合理,从而保证运行时稳定流畅,便于操作与观察分析。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使用单一的软件进行制作,但是为了使课件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件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应该搭配使用多种软件。

最后,还需要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对制作完成的课件进行演示与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加以调试和完善,直到达到最佳的教学辅助效果为止。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创新,提高了学习效率,就实现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初衷。

参考文献

多媒体课件制作 篇4

——摘自《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P95

卢灿勇2009年1月摘编

一般说来,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环境分析;

2、教学设计;

3、脚本设计;

4、课件制作;

5、评价与修改。

一、环境分析

多媒体课件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制作成本预算等任务。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件开发与制作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师个性的部分,也是教学思想最直接和具体的表现。

三、脚本设计

脚本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所作出的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过程方案设计的详细报告,是下一步进行课件制作的蓝本。

四、课件制作

该阶段的任务是将教学设计阶段所确定的教学策略,以及脚本设计所得出的制作脚本用电脑或多媒体工具加以实现的过程。

五、评价与修改

该项工作实际上存在于课件开发和制作的全过程之中。

课件制作样本(参考资料·通用样本)

一、教学设计(样本)

教学设计

材: 课

题: 课

型: 授 课 人: 设计时间:

教学设计思路

(写明此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教法、过程安排等内容)

1、学习任务分析 ⑴教学重点 ⑵教学难点

2、学习者分析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⑵过程与方法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实物等。

5、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作语言表述)

【新课教学】

1、显示课文,整体感知。

2、合作讨论,探究认知。

3、知识巩固,拓展练习。

【小结】

6、资源及媒体的应用(学生搜集的资源、教师制作的课件是怎样结合使用的)

7、教学设计后记

二、脚本设计(样本)㈠文字脚本

1、教学目标分析

2、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的确定

3、学习者特征分析

4、学习模式的选择

5、教学策略制定

6、媒体技术选择

(如PPT、图像、声音、视频、影片等)

㈡制作脚本设计(样本)A、素材采集

1、文字

2、声音

3、图形图像

4、动画

5、视频

6、其他 B、制作步骤 NO1 NO2 NO3 NO4 NO5 ……………… C、评价与修改

D、使用安排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篇5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曹金鑫 李小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呈现出空前的热情,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教师都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人们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只要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那么,事实如何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和课件开发者,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削弱、消解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误区之一: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人脑就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雨霖铃》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枫叶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赏析内容跳荡出现,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

误区之二: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制作者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这种“思考椃⑾帧惫痰目占洌前凑兆约旱睦斫猓杓?/P>

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在他们的诱导下,“一千个读者”,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误区之三: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路径复杂、缺乏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论者众多,已为人熟知。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取得的“最优”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管见如下。

对策之一:学习一些理论,课件制作应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课件制作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

对策之二:确定一个原则,课件制作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对策之三:掌握一个趋向,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现在课件制作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几何画板”、“CSC电子备课系统”就是初具雏形的积件,它们虽然还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欢迎,这也是课件制作向积件制作发展的趋势的有力证明。

浅谈幼儿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篇6

山东莱州张云茂

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的21世纪、计算机也从它那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走进学校、走进幼儿园,走进我们平常百姓家。用它来制作辅助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多媒体课件,更加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在活动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实践证明,要创作出令人满意的课件,课件制作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完美的结合却并非易事,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一、必要性

课件应作为一种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确能为教学活动注入生机,但并非意味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因此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运用多媒体,要以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它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需要而定。由此可见一个思路新颖、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设计是课件制作中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将教学活动与课件巧妙组合,相溶一体,使老师和孩子全身心的进入自己的角色,让孩子在欣赏中,自然接受;在玩和游戏中,轻松掌握。不让老师累着,更不能让孩子累着,达到了导向、刺激、提示、启发、激发兴趣加深印象的目的。如果无视课件的必要性,盲目运用,反而会起到分散孩子的思维注意力,分散活动主体目标,给人一种牵强附会和画蛇添足之感。

二、趣味性

所谓的趣味性就是指课件要儿童化、游戏化富有一定的童趣,我想幼儿课件应以幼儿喜爱的动画、游戏的形式为主。把活动内容故事化,游戏化。使活动内容有规律地渗透于课件之中,让孩子与课件充分交互和渗入,成为课件当中得一个角色,成为活动当中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课件才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水平。要达到这一点,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创意,创意无限更应体现于课件的制作当中。对活动设计进行创意和课件当中的每个角色、每个场景进行创意。在一个课件的运行当中,围绕活动目标,至少设置一个或两个使孩子非常感兴趣的片断和场景,作为活动中的亮点或闪光点,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加深孩子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制作课件中,不只是为了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易董而制作课件,而首先是考虑如何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所以如何制作一个孩子喜欢、接受和容易投入的课件,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容入形象、生动、活泼的课件当中,让老师在活动中轻松启发,让孩子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是我们制作课件的最终目的。

二、形象化

孩子的知识经验少,思维形象具体,但想象力非常丰富,学习时需要某种事物的牵引或适当的点击,课件正是起到把知识形象化的作用,架起了孩子思维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的桥梁。比如在欣赏诗《风和云彩》中是这样设计的:对于“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有本事”,画面上对应出现:蓝天草地的背景中,蓝蓝的天空上徐徐漂着几朵白云,人物化的风和云儿,在追来追去的嬉闹玩耍,很有情趣。针对儿歌中:“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白船呀漂呀漂,漂到远处看不见”:画面上出现了风吹云彩,然后风儿慢慢后退,云彩变成了一只小白船,一朵云彩变成了桅杆竖在小白船上,一朵变成了风帆,挂在了桅杆上,然后漂荡着的小白船,渐渐消失在天空中,使孩子完全融入其中。那云彩的有趣、风儿的本事和吹呀吹、漂呀漂等一系列的抽象动作,伴随老师那带有感情的讲解,合着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使幼儿陶醉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

三、交互性

一个好的课件,必须有极强的交互性。

孩子的兴趣来的快消失也快,要抓住孩子兴趣的最高点,不失时机的把孩子最感兴趣的:“要看、要听、要想知道”的东西,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孩子的面前,使孩子的兴趣和思维得以联贯、加深、延续。场景和片段的转换,最好都在三秒以内,不能让孩子有任何的等待,有的地方一秒都不能差,不能像下拉菜单一样,一级一级的拉下去,一级一级的返回来,那样孩子的兴趣将消失,孩子的思维将被打断。直接影响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主题的集中,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交互灵活性,也就是课件的可操作性,和操作随意性。一个好的课件,必须能够根据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实际变化需要,把这个情节的场景或片段及时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而且能够根据情节变化,孩子的适应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反复调用,反复操作,而没有中间环节。比如我在欣赏诗《云彩和风儿》课件制作当中就分成:片头、风和云彩、云变小船、云变狮子、云变胖娃娃、老师朗诵、欣赏、结尾,等几个场景。各个场景的按钮从片头到结尾,一直贯穿,这样老师就能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课程进展随意转换,把孩子们不懂的地方、理解不深的场景片段,反复操作、反复播放。同时也让孩子自己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和片断进行朗诵和表演。

交互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按钮和热区的响应,有点太死板,也要有所创意。如我在课件《花果山》中,当孙悟空在画面上趾高气扬的向小朋友挑战的时候,老师对着画面上的孙悟空喊一声:“孙悟空!”孙悟空马上回应“哎!”,老师:“你听好了!”孙悟空马上换上一付毕恭毕敬的样子“嗷!”老师:“我们小朋友说了,不怕你,有什么本领你就使吧!”孙悟空“好!请看好,变!”以上让孩子看了好像孙悟空能听见听董老师的话,和老师对讲起来。好奇心顿时大增、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老师在活动中,对孩子启而又启,孩子就是不发或发不出老师想得到的,这时不妨让课件中的那一个脚色和孩子一起高举双手:“老师!我说。”

四、衔接性

一个课件要有很好的衔接性,这更能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它不仅是指课件片段、场景、内容本身有很好的直接衔接,同时也包括与老师配合的衔接,也就是在课件的制作当中,要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需要留有与老师的衔接接口,以便老师能够借题发挥,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孩子把注意力自然而然的从课件当中转移到老师身上。使孩子的兴趣得以发挥和延续。还是以计算课为例:在一座房子里的桌子上有五个宝盒,太空人指出:“有一个秘密就藏在从右向左第三个宝盒里,请小朋友找一找吧?”这个秘密要老师亲自从宝盒中拿出来,以便活动继续延续,也就是说桌子上的这个宝盒要转到老师手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当孩子都找到这个宝盒后,老师讲:“咱让太空人看看是不是这个盒子”,这时太空人走上前去把宝合抱在怀中,在孩子的眼皮低下,转过身打开门扬长而去,桌子上留下这个宝盒的空空位置。老师明知故问:“小朋友宝盒那去了?”孩子七言八语:“让太空人抱走了!”这时老师从背后的桌子上拿起一个同样宝盒:“小朋友看,太空人把宝盒送给老师了。”宝盒就这样从课件上顺顺利利地到了老师手上。

五、简洁性

教学课件不是演示片,也不单纯是故事动画片,我想除了美术课、动画故事等以外,背景画面还是以简洁为好,过于绚丽的背景,热闹的场面都能在课堂上起到分散孩子注意力削弱活动主题和目标的负面作用。所以在片段场景中对主题无关的事物还是隐去为好,这样更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突出主题。就是有关的事物人物在完成任务后也应该让它们走的走、隐的隐。如在计算课中的太空人,在完成他的任务后,有的时候坐飞船走了,有的时候干脆隐去,用的时候马上现身。如若不然当老师在让孩子识数活动时,肯定有孩子的注意力被太空人所吸引,对其品头论足。在语言方面也不能多用,课件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工具,绝对不能代替老师的教和孩子的学。如在《云彩和风儿》中,除了背景音乐、老师朗诵配音音乐、和欣赏诗朗诵以外,整个课件只有一声狮子吼,把声音全部留给了老师和孩子。

六、真实性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课件教学又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课件当中的事物、景象、动物和人物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在课件制作当中要认真负责,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要给孩子以真实。取材方面,力争接近自然,接近真实,不要给孩子以误导,这样孩子也容易投入,目标容易达到。若是把惊天动地的一声狮子吼变成一声狼嚎,效果可想而知。

七、完整性

课件制作要完整主要是指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素材要完全包括。完全没有必要在电脑旁边、再放一个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什么的。有视频转换器用电视机显示的,连电脑的音箱都可以去掉,把电脑的声音直接用电视机播放出来,大屏幕电视机音响效果要比电脑音箱好的多。至少声音要大,也容易控制。有的单位已经有了投影仪,多数有投影仪的地方,都有音响功放,效果更是不错,完全以利用。课件和活动设计也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件是为正活动服务,不是为活动中的那一个环节服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丰富想象力,创意无限,研究教案设计课件,让课件贴近老师、贴近孩子、实实在在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沽名钓誉,摆摆形式。因此,在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只有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和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启发点,切实注意上述几点,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真正发挥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最大效益。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有不同看法和意见的幼教工作者和老师能和我一起探索和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篇7

一、多媒体课件概述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设计, 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特点是多媒体型、集成性、交互性和超连接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制作软件有国外的Power Point、Authorware、Flash以及Director等, 国产的有方正奥思、赛思课件大师和金山演示等, 其中用Flash或Director能做出各种复杂、交互、精确的动画。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主要是为了如下目标:1)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 突破重点难点, 将一些复杂抽象的过程形象化, 提高教学质量;4) 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 因此, 我们在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 应始终坚持围绕以上几个目标, 在注重课件多种表现手法及艺术性的同时, 更应注重课件的教学价值和整体性, 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运用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联系, 是客观规律的真实再现。在课件的设计制作时, 不可意味追求动画、美感。而忽视科学事实, 只有尊重科学, 遵循客观规律而设计的课件, 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好的作用。2) 教学性原则。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 利于学习者理解知识, 有利于跳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内容完整, 有针对性, 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性。3) 交互性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要搞好教学, 就要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更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应充分考虑到课件的交互性, 让学生设置不同的条件再现各种现象。4) 艺术性原则。具有较高艺术性的课件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美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好地表现内容。例如, 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 色彩柔和, 搭配合理, 有审美性;对象的连续运动流畅, 无拖沓、跳跃的感觉。这样的课件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使人赏心悦目。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步骤

1) 环境分析。多媒体课件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课件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

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该学科领域以及教学内容的范围。而且应对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 学习新概念, 巩固以及学过的只是, 训练求解某种问题的能力, 要求掌握的程度及检查方法等。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等几个部分, 其中贯穿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就犹如一部电影小说, 要想拍出一部好电影就必须有一部内容精彩的小说;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制作的第一个环节, 是课件设计的重要内容, 也是决定一个课件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

3) 脚本设计。脚本设计是指将教学设计编写成思路清晰、流程精炼的“剧本”, 就如同在拍摄电影前必须先将电影小说改编成指导拍摄的电影剧本。在进行脚本设计时要描述清楚在电脑屏幕上如何组织整个教学活动, 包括教学信息以何种媒体、何时呈现、其间的交互功能如何安排等,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个好的脚本设计其实就是一个优秀教学课件成功的一半。

4)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是利用制作工具或程序设计语言对各种素材进行编辑, 按照前面的教学设计所确定的课件结构和稿本设计的具体内容将各种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编辑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5) 调试与修改。课件制作完毕后需要进行细致的调试:交互功能是否实现、多媒体效果如何、程序控制如何、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等诸多方面。每一个教学课件, 必须经过不断调试修改、不断补充新内容、不断完善, 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辅助效果。课件辅助教学不能只讲形式, 要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要遵循科学性、启发性原则, 紧扣教材, 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还要在教学中不断检验, 不断修改、审度, 不断完善, 最后才能定稿。

五、课件制作注意事项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1) 内容拼凑, 无条理性。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 用材得当, 切忌胡乱拼凑。一般来说, 多媒体课件中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素材、练习三大部分。另外,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 也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 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 这样不仅从外观上看脉络清晰, 同时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2) 界面过于花哨, 内容华而不实。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 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 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例如显示文字材料时, 如果没有特殊需要, 最好不要填加闪烁、运动等特效, 也不要添加动画、图片等影响学生视觉注意力的素材。否则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文字材料以外的地方,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3) 呆板单调、索然无味。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 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 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总之, 要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必须充分认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 明确使用多媒体的目的,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 使多媒体所传授的知识, 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 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 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只有不断积累经验, 努力探索制作技巧, 才能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弱点明显凸现出来, 许多教师开始尝试计算机辅助教学,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 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协助教师从事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研制开发教学课件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琳.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注意问题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也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软件(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1]。课堂应用较多的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感染力强,注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员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般应按照选择教学课题、编写课件脚本、搜集需要的教学素材、综合运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制作、课件修改、调试运行等步骤来完成。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大纲决定的,教学课题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宜运用多媒体来解决。一般来讲,当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教员用语言描述学员难以理解时,就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定选题后,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

2.设计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设计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是制作CAI课件的基础和前提,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1)创作文字稿本

教员在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2)编写课件脚本

课件脚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课件脚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

3.搜集素材

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用数字照相机采集画面、)用摄像机来采集视频、 用扫描仪采集图像和文字、 捕獲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从网上下载素材、 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4.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编辑好的课件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课件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2]。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搭配合理,运行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员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员操作使用。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件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可以同时运用多个软件配合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方正奥思、课件王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员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软件进行创作。

5.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课件做好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不断完善。

二、课件制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信息超量,出现阻塞现象

人脑在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往往会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阻塞。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有人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受课时限制,在使用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员,令人头昏目眩,直接影响到学员对所学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2.留空白不足,限制学员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员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员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员按照预选设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3.喧宾夺主,违反认知规律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现在的课件可以制作得形式多样,也越来越漂亮。然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主要是辅助教学,如果有太多不当的媒体展示,则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比如太强的背景,太多的按键,不合适的背景音乐等,会分散学员的注意力。制作课件时,如果为了所谓的漂亮,一些不合适的媒体信息安插的太多,则会而事倍功半、喧宾夺主,违背学员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学员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学的体会》2009年《计算机教育报》第2期6版

上一篇:新广告法禁用词完美下一篇:卫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情况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