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活动的目的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徒结对活动的目的(精选12篇)

师徒结对活动的目的 篇1

通过学校举行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有幸拜胡文修老师为师父,跟胡老师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每周胡老师都向我展示一节生动的示范课,我听了师父胡文修的四节课受益匪浅。

第一节胡老师讲的是五年级图形的面积的练习课。在本课的教学中,胡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很会启发和引导学生,一种方法引导不出来再换另外一种问法,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理顺解题思路。再处理课堂小问题时,及时纠正个别表现不好的学生,不是直接批评而是间接夸奖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能激励其他孩子,另一方面使搞小动作的孩子能够感到愧疚。胡老师体现了一个老教师的教育机制和职业素养。

十月十三号我听了师傅的第二节课,本节课胡老师执教的是《分数的再认识》,听后又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首先,胡老师上课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进行一分钟的口算训练,这样做既会培养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其次,胡老师在本节课体现出了一个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在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环节设计的都很合理紧凑,提问时采用多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我从师父身上学到的做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专业语言。胡老师在各个环节中语言之间的衔接与穿插非常自然,引导语言很到位,语言简明扼要,从不拖泥带水,学生能清晰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意思。十月十七号,我听了师父执教的《粉饼》,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新知,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所有知识都是学生自己起发现,自己去整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能够将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学生在本课中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中去,思考后将答案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再引起矛盾冲突。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激起来了,个个热情都很高,大家在想办法解决这一矛盾,最后老师再进行整合。最后一次听课是在十月二十六号,师父向我展示了约分这一课的内容,胡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体现了数学用于的严谨性和合理性。约分的重点是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难点是如何找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在胡老师的引导下变得简单易懂,学生积极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探索思考,接着同位之间交流,最后全班汇报。胡老师的教学思路简单明了,语言简洁到位,很有优秀教师的范。

很荣幸拜胡文修老师为师父,从胡老师身上学到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我曾拜读过师父的文章,发现胡老师还是一个工作狂。我要好好跟着胡老师学习,争取缩短和师父之间的差距,争取成为一名和师父一样优秀的教师。

师徒结对活动的目的 篇2

“师徒结对”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师徒结对, 顾名思义, 就是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 师傅对徒弟实施“传, 帮, 带”, 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这是一种目标性、实践性、实效性很强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养模式, 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 给予其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提供有序、有力、有效地指导和引领。尤其在实际地教育教学情境中, 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通过观察、学习、实践, 逐步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 进一步丰富实践性知识, 增强教学技能, 尽快胜任教学工作, 为可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同时指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对旧有的经验进行加工提炼, 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精细的设计, 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教育智慧。因此, “师徒结对”能促进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 实现师徒双赢。

如何有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使活动落到实处, 达到实效呢?应该激发结对师徒双方的内驱力, 使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展结对活动, 从而达到师徒结对工作真正的宗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一、针对性与双向性相结合进行师徒结对

本着“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宗旨, 师徒结对的方式遵从针对性与双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 遴选师徒结对的对象

首先要遴选师徒结对的对象。为确保结对效果, 指导教师的选择极为重要, 应该是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如我区就正式聘请省、市、区级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 徒弟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 大部分师徒不在同一所学校, 师徒结对的时限为3年。

(二) 把握师徒结对的原则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进行结对, 同时尊重个人意愿, 由结对双方实行双向选择, 项目组为他们分别提供指导教师、青年教师的相关信息, 在结对双方各自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分别确定各自希望结对的师傅或徒弟。对于按照“尊重个人意愿”进行而无法确定结对帮扶关系的师傅和徒弟, 则统筹协调, 帮助结对双方确定各自的师傅或徒弟。

(三) 明确师徒结对的职责

师徒结对前, 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师徒结对协议书》 (下称《协议书》) , 结对双方通过签订《协议书》, 形成结对帮扶的师徒关系, 并按照《协议书》的要求, 制定《师徒结对工作计划》, 明确双方工作职责, 以达成预期目标。

二、以不同的形式和措施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我区目前共有58名指导教师和101名青年教师结对, 涉及人数多, 学校、学科的覆盖面广, 为了有效地落实和有力地推进师徒结对工作, 采取了多种形式推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使其落到实处。

(一) 在师徒帮扶观摩活动中推广, 进行示范、引领

1. 师徒帮扶观摩活动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师徒结对项目, 让结对师徒真正互动、交流起来, 项目组分中小学、分学科开展师徒帮扶观摩活动。即由某学科的一对师徒承担活动, 由师傅指导徒弟上一节观摩课, 项目组组织其他同学科结对师徒参加观摩活动, 进行听课、议课、评课, 并且课后分享这节课打磨、完成的过程、感受, 同时邀请不同学科结对师徒代表参加, 分别交流指导徒弟的经验、向师傅学习的经历。

2. 承担观摩课师徒的选定

选定承担观摩课的师徒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直接指定, 即根据平时师徒各自活动开展情况, 选定积极、有代表性的优秀师徒来承担观摩课, 并且进行经验交流, 这样能起到一个示范、引领作用, 激励其他师徒学习他们的经验。二是自我推荐, 即激励青年教师自我推荐, 在师徒双方自主、自愿的原则上承担观摩课, 充分发挥师徒的自主能动性, 激发内驱力, 效果更理想。

(二) 在学科团队工作坊活动中推进, 确保全员参与

在师徒帮扶观摩活动的基础上, 为了确保全员参与, 让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展示、交流、学习、发展的机会, 针对师徒结对人数多、涉及学科多的情况, 项目组将结对师徒分学科成立“学科团队工作坊”, 采取“学科团队”的形式开展活动, 以学科团队为抓手, 通过学科团队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1. 学科团队工作坊的成立

小学结对师徒按学科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 (包括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 四个团队, 各团队选出组长、副组长。

初中结对师徒按学科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 (物理、化学) 、综合 (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思品、历史、心健) 五个团队, 各团队选出组长、副组长。

2. 学科团队工作坊的工作方式

在师徒结对项目的总体计划下, 本着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原则, 确保每对师徒都能参与的前提下, 学科团队工作坊由组长、副组长负责每学期制定团队师徒结对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 团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徒结对活动, 借助活动搭建青年教师学习、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得到培养。

3. 学科团队工作坊的具体任务

(1) 各学科团队工作坊要有三年的整体培养架构, 在整体培养架构下制定每学期《师徒结对学科团队工作计划》, 并且每学期计划要根据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围绕一个指导主题制定并组织活动。

(2) 学科团队每学期开展2-3次活动, 如组织团队中青年教师在其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同课研修, 组织听课、评课、学习交流等, 保证团队中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能在学科团队活动中执教一节研讨课。

通过以上的活动形式, 逐步推进师徒结对活动, 给青年教师锻炼、展示的机遇、平台, 有助于指导教师专业上的自我提升, 同时让师徒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促进, 以便更有效的开展各自的师徒活动, 实现师徒双赢。

(三) 在网络平台中交流, 创设多种渠道

项目组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建立青年教师QQ群、指导教师QQ群, 创办各种网络栏目, 如优秀教学文章栏目、师徒结对经验交流栏目、师徒结对活动新闻栏目、师徒结对活动信息早知道栏目等, 每个栏目的内容由项目组提供, 也可以从教师们原创的文章或推荐的文章中筛选, 真正激发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网络这一广阔的平台相互进行充分地交流、学习。项目组还定期对每次活动办简报, 简报中有老师们的结对感受、活动经验等, 使教师们有多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渠道。

三、健全师徒结对活动的管理机制

(一) 落实管理原则

1.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管理, 为帮扶教师和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软件、硬件服务, 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 为师徒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2.坚持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和教师个人三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师徒结对的整个过程实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结对师徒所在学校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辅助性管理。结对师徒按照《师徒结对协议书》要求, 组织和实施自我管理。

3.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管理结合的原则。既注重阶段性的管理和监督, 又注重长期性的宏观管理、指导和评价, 逐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保证师徒结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 加强过程管理

根据师徒共同制定的《师徒结对工作计划》要求, 以集中检查, 指导、督促等方式, 定期对结对双方的课堂教学引导、课堂教学观摩、教研等环节进行检查。定期下校, 通过访谈相关的学校领导、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 查看相关材料, 进入课堂听课等方式, 及时了解师徒结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效果。同时, 根据下校得到的反馈信息, 及时解决师徒结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为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 畅通沟通渠道

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 努力搭建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和教师三方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合作交流的平台, 为师徒间的结对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四) 完善档案管理

结对的师徒每学年根据《师徒结对工作计划》的要求, 认真、完整地填写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青年教师培训手册》, 连同结对的过程资料及所获成果的综合材料报送至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归档管理, 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的审核和认定提供依据。

自师徒结对活动实施以来, 项目组已进行下校、走访三十多次, 分中小学、分学科开展了相关集体活动8次, 通过活动的一次次开展, 教师们由观望、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 每次的交流都让师徒们受益匪浅, 在教材解析、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的掌控等教学能力上有明显提升, 师徒交流的方法上也有所创新, 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地。同时还可以从中挖掘有潜力、有意愿发展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和打造, 使之成为我区教育战线的骨干。

师徒结对活动总结 篇3

教师:李灿

本学期我担任师傅的任务,觉得身上担子重大。主要是自己各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足。既然学校安排了,我也只有接受这一任务,并尽力把它做好。文老师非常好学,在教学中肯钻研,肯动脑,上进心很强,一个问题非把它“吃透”为止,这种钻研精神都令我感到佩服,所以在帮助她的同时,我也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提升。接下来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师徒结对的体会。

一、平等

首先我觉得徒弟和师傅是平等的,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应该是摆在同一起跑线的,相互促进的。徒弟对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大胆的提出来,哪怕是觉得师傅哪个环节处理的不好,都要敢于表达,作为师傅也要能虚心接受,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师傅平时看徒弟和备课,听课也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和谐

师徒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更多时候可以体现为朋友关系,教学方面无话不说。我们经常会看到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有很多教师明明有话要说,但鉴于别人都不说,于是自己也坐在那里沉默,这样的氛围相信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因此,空余时间可以相互交流,对于教学上的问题共同探讨,形成一股学习、上进的氛围,我相信在这样的氛围里,师徒结对的形式不应当是单一的,就是上课,听课,看教案,更

应该是不分场合畅所欲言,大胆表露想法的。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交流。

三、共进

师傅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师傅就不用学习了,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源源不断水,那作为师傅应该要有多少水呢?在结对的过程中,徒弟在学习,师傅更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比徒弟学得更多。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两者都要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理念和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师徒共进,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短短的一学期已经结束,相信在下学期里,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师徒结对活动总结 篇4

首先,来自xx国际实验中学的朱老师,执教了一堂水平四8年级《排球——垫球》课。朱老师“立足学生”并按照《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一书的要求和精神,结合一节课的基本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年轻的朱老师体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职业素养。通过对墙垫球、移动垫球、垫球比准等一系列的组合和游戏,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巩固提高垫球技术的同时,发展了相应的判断、移动、合作等能力与素质,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打破了原有排球课堂只教“原地自垫球”(我区体育中考自选项目之一)应试局面。

接下来,全体学员来到会议室。朱老师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进行简单阐述后,大家便开始进行深入的研讨。老师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谈了自身的看法。来自东北师大的于志明老师觉得课堂的组织队形——扇形,有些不妥,并给出了调整建议;xx中学的王老师对练习步骤的先后顺序提出质疑,抛出问题供大家研讨-------xx区学科带头人,第一小组组长赵明老师,结合省指导纲要里对一节课的基本要求,对朱老师的课提出了几点建议:1、队列与准备操内容的选择有不妥之处,建议准备活动要为基本部分做铺垫,体现课是一个整体。2、游戏的实效性,本节课游戏环节的设置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最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曹老师从“课程”和“育人”的理念下对这节课进行了分析。曹老师首先肯定了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针对这节课提出了几点建议:1、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体育老师不能默守陈规,要敢于创新,只要我们的课堂是立足学生,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就是成功的课。2、课程意识,不能为技术论,要善于利用技术的载体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能力。3、单元意识,对一个技术的学习一定要有整体的思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让学生学习掌握。接下来,曹老师对前面几个老师提出的一些困惑做了一一解答,例如对准备活动是否在本节课一定要出现?对墙垫球应该出现在单元的第几次课?出现这节课的利与弊都做了深入的分析与解答。

最后,来自xx中学分校的xx区骨干教师华君老师,结合自己最近几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的给所有教师做了一个“学习心得”交流报告。华老师分别从教师的语言上、学生的体能发展、组合练习形式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例如,谈到组合华老师认为:

1、组合练习必须是安全的,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2、技能体能组合中,体能练习部分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等等。

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方案 篇5

海南白驹学校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方案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供青年教师自我发展和展示的舞台,充分发挥我校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增进教师间的专业交流和学习,使更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校级、市级或省级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我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结对目标: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一年合格,两年胜任,三年成为校骨干。

二、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的基本内容:

“师徒结对”活动的主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包括备课、常规课、研究课、辅导、命题、阅卷和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工作。

三、结对原则:

自愿与统筹相结合。

四、结对对象:

师傅:学科骨干、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学校领导。

徒弟:教龄在3年以下的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较薄弱的教师,及所有有拜师意向的在职教师。

五、结对程序:

学校统筹—→征求意见—→开展活动。

1、学校统筹

学校统筹相,确定师徒结对人选。

2、举行拜师仪式,建立师徒关系

学校组织举行师徒结对仪式,颁发聘书,建立师徒关系。

3、明确任务,制订目标。

学校制订具体的结对目标要求,明确职责,正式开展结对活动。

六、结对期限:一年。

七、师徒职责:

1、师傅:

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带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徒弟:

做到“三学”:学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本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学为人──诚实,正直,为善,求真。

八、具体要求:

1、师傅:

(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徒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阅教案,给予悉心指导并签注指导意见。每学期重点审阅10节备课教案。

(4)每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4节并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评课,评议优缺

点,写出指导意见,学期末上交备查。

(5)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或试卷情况是否认真,是否达到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重点审查批改情况至少5次。

(6)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指导徒弟命制学科试题 1—2套或学生活动。

(7)每学期指导徒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指导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

(8)鼓励、指导、帮助徒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徒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9)每学期末对徒弟作出一次书面综合评价或总结。

2、徒弟:

(1)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剖析,确立提高的方向与成长的目标。

(2)每学期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师徒结对工作、学习计划,并在开学第8周把电子稿发教务处。

(3)认真备课,主动听师傅的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并写出体会。学期结束听课记录上交备查。

(4)每学期向同组老师公开课或汇报课不少于 1 次,虚心听取意见并写好教学反思。

(5)在师傅指导下,规范命制学科试题1—2套。

(6)经常找师傅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7)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完成一个课件,请师傅指正。(8)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学期末上交师徒结对工作总结一篇。

九、管理与考核

1、建立师徒结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彭涛

副组长:李安平、陈长孝、冯东云

成员:郑海樱、温联金及各教研组长。主要职责:

*负责师傅及徒弟人选的推荐选评工作; *负责“师带徒”培养方向的确定;

*负责对师傅和徒弟定期或不定期面对面的沟通工作; *负责对 “师带徒”工作的考核与督察工作。

2、建立评估考核与激励机制:

师徒结对工作由中小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由教务处实施常规管理。教务处建立“师徒结对”档案,安排专人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晋职、评优的参考依据。

根据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滚动管理,对不称职的师傅予以调换,对不认真履职的徒弟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3、总结表彰

为了保证我校“师带徒”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务处、师徒结对工作领导组将组织人员对帮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时间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具体形式为:

1、检查师傅和徒弟的平时的听课、指导情况;

2、检查师傅对徒弟的备课指导;

3、每学期末,徒弟要进行一次公开汇报教学。对表现突出的徒弟和师傅分别授予优秀汇报课奖和优秀辅导奖等,奖励办法由校行政会议决定。

师徒结对合作三赢 篇6

一、简单热烈的拜师会

每年的新学期初, 由校体育主管领导组织召开拜师会, 会上首先由校领导公布上一学年度中各对师徒的量化成绩, 对优秀师徒予以表彰、奖励;其次, 进一步明确在新学期工作中师傅应恪守的职责和徒弟应完成的任务 (见下表) ;第三, 举行拜师仪式:徒弟们分别向各自的师傅鞠躬行礼, 表达对师傅的敬意, 师傅们则笑容满面地向徒弟重复着:“免礼, 免礼!”通过拜师会, 有效地拉近了师徒之间的情感距离, 为师徒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型的网状师徒关系

笔者所在体育教研组共有10名教师, 首先, 要按一师一徒制建立5对师徒关系, 这样结成的师徒关系在组内被称为“亲”师徒关系, 此时的师傅是徒弟的主管师傅;其次, 依据师傅们的专长, 徒弟可以再拜一人或多人为师, 这样结成的师徒关系在组内被称为“亲叔伯”师徒关系, 此时的师傅为徒弟的兼管师傅。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建立, 使组内形成了网状的师徒关系, 为组内和谐、高效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师徒结对目标

第一, 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第二, 促进中、老年教师永葆“学”的追求, 促使青年教师一年入轨、二年达标、三年挑大梁;第三, 保持整个体育教研组的合力, 持续稳定地提高教研组整体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

四、对师徒的考核与评价

依据《师徒结对方案》中相关的评价标准, 由校体育主管领导、教研组长及校教研处干事共同负责对师徒工作的情况进行过程性量化, 依据量化成绩对师徒一年的工作进行捆绑式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年终奖励与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之一。

五、实现合作三赢

1.赢在中、老年教师实现自我超越

师徒结对后, 师傅们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以笔者为例, 初为徒弟时, 是在一个个师傅的引领下锻炼成长, 而今已为人师, 角色上的互换, 时刻督促着自己要学习、要进步:对以前掌握的一些较含糊的内容, 需要进一步论证, 更需要求根溯源;而多年来一些被自己视为宝贵经验的东西,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 都已变得肤浅、陈旧, 甚至是“不堪一击”, 因此, 加强学习, 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不仅是对徒弟的负责, 更是对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负责。事实上, 也正是因为当了师傅, 才使自己主动“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 才使自己能够不断地完成超越并在2004年成为县高中体育学科带头人, 并于2006年被评为市级体育骨干教师, 也才使自己能够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

2.赢在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蜕变

在师傅们的“传”、“帮”、“带”的作用下, 徒弟们不断汲取各种成功经验, 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上, 缩短成才周期。以体育教研组的3名教龄刚满3年的青年教师为例, 在工作3年后, 他们的业训能力、专业素质等迅速提高, 所带高考体育生升学率居全县第一, 相继被评为校青年教学能手、校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赢在教研组实现了业务能力上的整体优势互补

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新型网状师徒关系, 使组内教师可以更方便地直接向其他教师 (师傅) 学习, 并吸取他人之长更好地弥补自己在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从而形成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 促进教研组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按照分工, 每年都有6位教师要轮流担任高二、高三年级高考体育生的业训工作, 这6位教师是三对师徒, 师傅为主教练, 负责制订业训计划, 徒弟为副教练, 协助师傅完成每次的训练任务, 并以向师傅学习为主。两个年级每月都进行一次四项素质对抗赛, 全组教师共同参与, 赛后召开分析总结会, 在会上, 大家总是各抒己见, 有时甚至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在这种浓厚的教研氛围中, 观点的正确与否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集思广义后达成的认识与结论上的高度一致会使大家都受益。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教研组长首先组织全体教师通过观看网络课堂视频、听专家讲座、看名师名家有关课程改革的专题文章、组内讨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认识、领悟现行课程标准, 为了使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常态课都能达到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研组重新制订了教研计划, 即每个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两次展示课, 全组10位教师每一个人既是台上“演员”, 又是台下的评委, 每当一位教师上完课时, 评委们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进行“品头论足”, 最后教师们还要认认真真地比一比看谁的观点最能切中要害, 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全组教师不仅对现行课程标准有了全面、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 每位教师的授课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和台阶。

六、师徒结对结硕果

师徒结对活动计划 篇7

1、每月听、看师傅的视频、讲课至少4节,做好记录。

2、每月20日前上交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至少2篇,(所读书籍围绕本学科教学及所选名师的著作、文章)上传学校网站“教学随感”栏目,并将文章发至个人博客。

3、每月至少听同组教师3节课。

4、每学期必须上一节汇报课。

5、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6、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

学习期间有如下的自我期望:

1、通过师徒结对,拜师学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

2、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切实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质、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力争期间写一篇论文或案例,并积极投稿;

4、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力争获奖;

师徒结对子活动方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使青年教师在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长足进步。

2、通过结对子活动,促进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逐步向名师、专家型教师发展。

3、鞭策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和勤奋工作。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实施步骤

1、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现有骨干教师情况及在各学科的分布情况,考虑其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确定师傅名单;然后把各个教研组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列出名单,让师傅从中选择一名作为自己的徒弟,进行为期两年的集中培养。

2、学校择时举行仪式,使师徒结成对子,告知所有教师。

3、师傅与徒弟交流沟通,制定出师徒认为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和学习计划。

4、认真履行师徒职责,填写好师徒结对子工作手册。

三、活动具体要求

1、师傅根据徒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实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一年培养目标。包括学习内容、培训进度、培训措施、培训情况等。

2、师徒共同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必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高尚的品德、豁达的胸襟在社会、在学校为人师表。

3、有计划地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知识,开阔视野,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提高教育理论素质。徒弟每年要认真研读一——二本教学理论书,每周至少要记一次学习笔记,每学期应该有不少于一万字的学习笔记。每学期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一篇以上的教学论文。(最好能在县、州、省级刊物上发表)

4、躬身教育教学实践,投身教育改革。必须全身心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学实际中,锐意改革,探索规律,积极参与“实效课堂”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师傅要经常指导徒弟备课、听课、评课和参加教学研讨,师徒相互听课每周不少于4次,要有听、评记录和反思。每学期,师傅要指导徒弟上一节有质量的汇报课。

6、师傅每周要检查徒弟教案的设计情况,指导徒弟如何改进不足,写好教案。

7、每次考试后,师傅要帮助徒弟认真分析成绩,分析成功的原因,查找失利的原因,搞好阶段总结。每学期徒弟要进行二次总结。

8、徒弟应善于总结经验,潜心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必须认真积累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反思,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9、师徒要做好工作手册的记录和保管工作。

四、活动考核

普通高中“师徒结对制”失衡之痛 篇9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育的希望。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使他们尽快成为教育中坚力量, 是各所学校都重视的问题。一直以来, 师徒结对制被视为教育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手段而被大力推广。在很多普通高中尤其如此。不可否认, 这一做法有其实用性有效性, 但在推行过程中, 依然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般来说, 我们把工作未满五年的, 或没有经历过一个教学循环的教师称为青年教师。学校选取同学科中师德高尚、行为规范、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师傅”。对“师徒”的具体要求是:青年教师上新课之前, 必须先听师傅的课, 然后再备课、上课。师傅也要定期听徒弟的课, 并对课进行细致评议、指导, 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些学校还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一定量的高考模拟题的编写, 教学论文、教学反思的撰写, 上公开课等。每学期期末学校相关部门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 并根据评价等级, 给予一定奖惩。

应该说, 这样一对一的、手把手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承受巨大升学压力的普通高中, 青年教师的培养关乎高考成绩、高考达线率。师徒结对使青年教师更快地适应高中教育教学的要求, 这对于提高团体的整体教学水准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所以, 师徒结对制更受青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失衡问题。

二、失衡表现

1.重视业务能力的提升, 忽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我们也常说,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应该有教师的精神、形象。作为教师, 应为人师表, 形象端庄, 人格高尚, 行为得体。有些青年教师随着潮流走, 穿着渔网袜、吊带衫、迷你裙进课堂, 还顶着一头金黄的头发, 佩戴着一大串叮叮当当的饰物……实在叫人不敢苟同。作为教师, 应该热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有的青年教师遇到工作拈轻怕重, 深怕吃亏;有的青年教师嫌贫爱富, 对城里学生、农村学生区别对待……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在师徒结对帮扶过程中, 师傅多侧重教学技术经验的分享交流, 而忽视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指导。而教师的工作琐碎而辛苦、复杂而灵活,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能够吃苦、懂得合作、甘于奉献才能找到工作的乐趣。所以, 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容忽视。

2.重视课堂教学的指导, 忽视教学理论的研讨

一般来说, 师徒交流得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 这本无可非议, 因为听评课是对结对师徒的直接要求。师徒之间更多的是局限于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教学实践层面的交流, 而忽视对上阶段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忽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探讨。青年教师本身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觉性, 很少去思考为什么制定这样的学习目标, 为什么安排这样的课堂内容, 制定这样的教学方案步骤的好处, 怎样指导学生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等。

所以, 很多青年教师就自然认为教学反思、教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要;也有青年教师会认为做师范生那会儿学的理论只是空谈, 难以甚至不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堂教学的指导, 忽视教学理论的研讨, 容易导致认识片面肤浅, 教学盲目无序。就像只顾“埋头拉车”可能跑错方向、多跑冤枉路一样, 只有“看好路”“看对路”才能“拉好车”。“抬头看路”比“埋头拉车”更为重要。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 忽视教学理论的研讨, 使得师傅的指导单一随机, 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如缺乏教材整体的分析、学情分析、作业布置、提优补差、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指导。

3.重视青年教师的考核, 忽视对师傅的评价

不少学校明确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要听满师傅多少节课, 而对师傅听“学徒”课的数量不作明确要求和规定。期末总结时, 检查的是做徒弟的听课笔记、教学反思等, 检查的是指导教师有没有签字。而对指导教师的听课记录等不作检查。种种量化考核评价仅指向青年教师, 忽视对师傅的考核激励, 不能显示公平公正:指导老师干多干少一个样, 容易挫伤其积极性, 有的指导教师索性采取“放养”做法, 对其徒弟鲜少过问。

对青年教师进行检查的同时, 大部分学校还会为其搭建展示平台激励其成长, 如组织各种教学竞赛, 如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等。这些比赛往往是选拔性质的, 受到鼓励激励的仅是青年教师中的极少部分。而且有些时候就变成了指导老师之间的竞争。谁的指导老师资历更老, 脾气更硬, 谁的“徒弟”更容易获得荣誉。这样良性竞争演变为恶性竞争, 挫伤了更多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很少听说有学校组织师傅技艺大比拼的, 而且指导教师业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很多时候, 青年教师未必就能在工作后的三五年内完成一个教学循环, 未必能与指导老师一直同处一个年级。于是学校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更换“师傅”, 对师傅的评价可能有始无终。

4.重视专业发展的要求, 忽视生活的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应届生择业时不再受地区空间的限制, 更加自由灵活。笔者曾先后在两所省级四星级高中任职, 两所学校都有大量外地籍贯的教师。而且, 每年仍不断从外地引进名校毕业生扩展教师队伍。对于这些从外地引进的青年教师, 学校更多的是像布置任务一样向他们提出种种工作要求, 而对他们的饮食起居、吃穿住行等不闻不问。

不仅仅学校相关部门关注不够, 平时接触多的师傅也未能给予做徒弟的一定的关怀。比如, 许多新教师工作第一年出现了不适。不适源于多方面因素, 主要是艰苦的工作环境与优越的成长环境、与美好的心理预期之间的落差。这时候, 如有老教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倾注人文关怀, 相信青年教师会感受到心灵的温暖。

5.时间紧张易模仿照搬, 妨害青年教师的成长

众所周知, 普通高中教学任务重, 工作时间长。青年教师初到学校, 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 还会接手很多工作, 如检查宿舍就寝纪律、中午静校纪律, 组织安排活动, 筹建社团等等。如果担任班主任, 那么工作量更大。这就挤占了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 加上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 开会、培训, 青年教师用来自主思考、学习钻研的时间就很少了。每次上新课之前都要听师傅的课, 不仅课时量翻倍, 而且这很可能干扰青年教师的独立思考。加上时间紧张, 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就容易成为其师傅设计思路、授课内容的模仿套用。

可以说, 初登讲台的前几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黄金期, 师傅的指导非常必要, 借鉴与模仿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路途上不可或缺的, 但是如果把学习变成了模仿照搬, 把指导变成了同化, 青年教师会滋生出依赖心理、盲从心理, 很容易被师傅同化, 成为其师傅的翻版。同时还极有可能使得自身分析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逐渐退化, 逐渐变得怯懦保守、丧失自信、毫无主见。就更别提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了。

三、解决之道

1.合理制定目标计划, 促进自主发展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 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所以, 制定青年教师个人自主发展计划, 建立青年教师培养细则、成长档案, 不能搞一刀切。一方面, 结合各学科的特点, 参考各学科组长的意见;另一方面, 结合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 参考青年教师自身的预期目标。

比如文理科教师成长周期不同, 语文教师成长周期相对长, 在制定计划时, 就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有些青年教师擅长课堂教学, 有些青年教师喜欢写作论文, 那么在制定成长计划时, 可以有所侧重, 突出个性特长。成长档案可以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记录, 记录青年教师各阶段的成长过程。总之, 帮助各位青年教师制定阶段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 帮助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这样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明确奋斗方向, 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 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思想, 使得他们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方面更加迅速地成长起来, 为成长为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 即使中途更换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也会很快熟悉自己的徒弟。

2.系统规划课程设置, 提高综合素质

在科技高度发展, 知识激增的今天, 教师更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所以, 师徒结对制度中课程设置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针对青年教师, 另一方面针对指导教师。

高校师范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得青年教师对学科课型教学认识了解比较模糊, 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弱, 对教育改革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知之较少, 对班级管理缺乏系统的研究;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大部分青年教师重视物质追求, 对教师职业缺乏热爱, 或者难以从教师岗位获得幸福感。所以, 在规划青年教师的成长课程时, 除侧重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外, 还必须兼顾到其他职业素养的培养。须知, 教师职业的特点是奉献, 工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教师的主要工作目标应该是育人, 不能用物质利益进行刺激。可以制定计划陆续用身边的先进模范故事激励年轻的教师, 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境界和教书育人水平。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参加会议, 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对指导老师来讲, 学校也应该安排专项培训, 组织他们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复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3.搭建多样展示平台, 丰富评价手段

除了制定目标、组织学习外, 还必须搭建丰富多样的平台, 为青年教师、指导教师提供展示才华与激情的机会, 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青年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自由选择展示方式———上观摩课还是组织讲座还是汇报心得等。学校应少一些选拔性的竞赛, 多一些展示性的平台, 例如:用“展演”的方式让青年教师集体亮相, 让指导教师作“示范巡演”;让青年教师作集体备课时的主要发言人;让青年教师给指导教师开讲座;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岗位的工作, 如部门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岗位。总之, 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认同被欣赏的, 让青年教师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

当然, 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设立专项基金, 结合青年教师、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 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奖励, 进一步激发师徒的主动性、积极性。

4.开展校园文娱活动, 倾注人文关怀

学校的制度不妨更灵活更有弹性。建议学校安排青年教师只教一个班,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建议学校不要安排工作未满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 因为初上岗位的教师一般没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的经验、艺术, 对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教材系统也不熟悉。如果做班主任势必在班级管理上消耗更多时间, 牵扯更多的精力, 可能最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都不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幼儿园师徒结对点评活动 篇10

弟“向日葵的笑容”在师徒结对汇报课上执教了小班数学活动《小瓶子戴帽帽》,在这个平台里,师傅和徒弟通过选材——试教——执教——说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中共同进步。

和“向日葵的笑容”一起选材时我问了她:“你最喜欢上什么课?”,她说我还是上数学课,看着她很有志向的样子,我们着手准备,最后确定了《小瓶子戴帽帽》的教材。觉得题材有趣,有情节性,又能为孩子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具——瓶子娃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即每人都有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操作材料。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环节的连贯性和有趣性。通过和小瓶子互动,给小瓶子喂豆子,给小瓶子戴帽子,给小瓶子穿衣服,和小瓶子跳个舞蹈等一系列环节让孩子和小瓶子充分互动起来。徒弟很好学,在环节处理时,一直考虑到生动吗?有趣吗?能顾及到每个孩子吗?

执教这个活动后,我们进行了评课说课活动。整个活动呈现如下记个亮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亮点一: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在这个活动上,大家都看到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比如每一个孩子有一个可爱的瓶子娃娃,徒弟精心设计,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是那个每个瓶子,她为瓶子设计了各种不一样的神态,鼻子、眼睛,嘴制作到位。据说为做裙子还发动了家人。这让我很感动。觉得一个青年老师有这份态度已经很不错了。

亮点二:与孩子的互动良好。发现徒弟是个亲和、热情、活泼的老师,在课堂上,她能注意每一位孩子的表现,跟她们抱一抱,亲一亲,笑一笑,这样的教态很容易让孩子心情愉悦,让孩子们与老师亲近起来。喜爱是相互的。

亮点三:活动后及时反思。在活动后,徒弟针对老师给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反思,也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并与师傅进行交流,但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她还是有肯定的。的确能将一个活动完整地上下来,并能进行反思,本身就是这个活动的价值所在。

在活动上针对几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如下建议:

1、在环节与环节设计上注意比重,注意与所学知识的关联性。比如在穿裙子环节上,可以让孩子县进行裙子与裙子之间的比较,让幼儿在比较中获得新知

“师徒结对”活动计划和总结 篇11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与李秀英老师于2009年9月正式结为师徒,到现在已过了一个学期,为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本学期制定师徒结对活动师傅计划(如下):

二、实施目的:

1.带着教学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与徒弟进行交流、指导。

2.制定学习计划,理论学习心得交流,汇报课教案,听课指导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师傅既可以锻炼自己,把经验传授给徒弟,又可以让徒弟从中汲取许多对教学有用的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和阅历,增强师德修养、理论修养、教学和基本素养。在这过程中,让徒弟有所收获,交流心得,相互切磋。

三、实施措施:

1.在师德、教风、业务水平和学科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 2.指导徒弟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研究方法;

3.听徒弟两节课以上,并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客观评价徒弟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4.努力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5.本着教学相长、互动共进的原则,师徒分别学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教师人文读本、成功教育等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并做读书笔记或撰写读书心得,然后师徒相互交流;

6.为徒弟上示范课,并撰写具有引领性的课后反思;撰写1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指导徒弟撰写1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通过以上活动,积极探寻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师徒共同发展的目的。

莫转弟

二〇一〇年三月六日

“师徒结对”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与李秀英老师师徒结对已近一年了。通过这一年的师徒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师徒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从师傅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结合教师的原有水平,制订师徒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杜老师的优缺点,对于他好的地方,提出来一起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帮助其改正,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了本学期的师徒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二、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我是师傅,但我还是需要虚心学习,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在这个学期里,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给徒弟。

在指导徒弟时,我经常让他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她备课时会特别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我一旦发现她教学设计有问题就会帮助她及时改正,从而使她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指导她上汇报课时,我尽力帮她分析透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并指导她多次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通过听课、评课帮助她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我给她评课时,会反馈很多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她的普通话说的比较好,课堂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她的缺点如课堂上缺少激情,评价语言较少。我都直言不讳地给他指出来。每次她都能乐意接受,并虚心改正。

通过一年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感到李老师比较有潜力,她不但向我学习,还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她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真为她感到高兴。

师徒结对活动的目的 篇12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上出现了一个“瓶颈”:大量的学生对理论课堂教育呈现极度反感的情绪,导致了学生普遍在课堂上不听讲;旷课、睡觉的人数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在土木建筑类的专业上表现更是明显,尤其在工程造价这个分支专业上,学生厌恶上课的比例更是年年攀升,形成了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的状态。这种形态极度不利于学校培养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就使得高职院校课程教育的课堂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要打破常规的理论知识课堂灌输的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项目中,能够亲手去做,而后从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趋势,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将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知识体系跨学科和专门化的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工程与管理的统一的“四统一”人才是课程体系必须面对的课题。所以基于岗位能力需求[2]、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未来改革的必须经之路。如何构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适应学生自我发展和职业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的前提,如何选择载体(学生学习知识所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来实现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改革的难点;如何能让学生融入载体(实际工程项目)就是难点中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师徒结对”的教学模式,尝试把该模式引入课堂载体(实际工程项目)训练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1 创建“师徒结对”的教学模式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土建类的技术人才,建筑企业需求更多的高级专业技工,但是在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市场上却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对企业来说,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更多的是看重应聘人员的能力。一般大学毕业生都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要上岗往往需要经过几个月左右的业务培训,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普遍不愿意花时间培训自[3]己的员工,而喜欢招马上能用的员工。所以,相对来说,那些拥有技术资格证书的人才、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更会得到企业的青睐。这就使得学校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首位。

目前,在高职院校较为广泛应用的是工学结合模式,以工作项目贯穿于课堂教育,模拟工作情境,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很难融入到项目中,尤其对于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施难度更大,这也不利于工学结合的项目法的广泛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以师徒结对为核心的工学结合模式,这实际也就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转化,该模式曾经很成功的运用于德国的职业教育[4]。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节省了招聘的麻烦。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从事实践,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是教育和企业需求提早的、更专业的、更基础的结合,值得借鉴。

关于师徒结对的教学模式是指徒弟跟随师傅按照一定的合同结对的方式,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学得专业技能和情景智慧的培训模式。师徒制的众多种类都是以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专业技术为目的,由师傅和徒弟构成一种情感化的人际关系。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提出“师徒结对”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利于解决学生很难融入载体的问题,确实解决了项目贯穿课堂教育的难点。专业的课程的课堂教育中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5],它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师徒结对”形式的帮带小组,能更有效地发挥“任务驱动”的优势,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既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该种模式的实施中,可以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一定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2 持续建设“师徒结对”的教学模式

运用该种模式进行改革的课程建设中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心态问题,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模拟的企业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使学生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发展。通过对一届造价专业的学生使用“师徒结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训练,我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同时又带来一些其它的问题,例如,师徒结对中每名教师对应的学生数量必须控制,酬劳分配的问题,学生两极分化很严重,好的学生进步很大,但是较差的学生基本就毫无收获,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去建设。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觉性、自控力较差;而企业更多关心经济利益,常常忽视教学要求。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协调、控制。从实施效果看,一名教师固定指导5-6名学生,效果就比较好,若是过多,效果明显下降;而这些又不利于教学成本的控制,这还需要进一步去建设。

教师的认真指导是该种模式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保障。由于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刚开始实习时必然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譬如纪律观念、质量观念、职业素质观念、安全观念等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的指导老师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像学校的老师那样毫无保留地指导学生,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冲突(由于报酬等原因造成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也会刺激学生。这就要求校内的课程专职教师必须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甚至可以替代企业的指导教师来对学生进行辅导;因此具有较多企业现场经验的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深化下去。

报酬是工学结合,师徒结对的模式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纽带。学生在参加工学结合时关心的就是报酬和能不能真正学到东西,因此,在学习指导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实习报酬十分在乎;没有合理的报酬,学生就不可能有持续的激情;报酬的合理分配是需要教师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因为企业支付了报酬,所以企业十分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学生的两级分化,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可以完成其学习任务,又可以获取一定的报酬;还有程度不好的学生基本上就无法取得报酬,更学不到太多知识,甚至会降低学习积极性,这又是需要大家进一步探讨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工学结合,师徒结对模式持续性发展所需解决的。

3 结束语

工学结合,师徒结对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知识是其根本:一是要求学生“做中学”,学会做事;二是在做事中学会做人;三是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能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这些阶段都需要教师的一步步引导,而且通过师徒结对的模式来对外承接造价咨询项目,可以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教能力;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行工学结合,参与企业项目实践,积累职业经验提供了有效途径。解决本专业供需矛盾,为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的深化探索提供了一些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

[3]邓成林.浅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职业教育[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段作幸.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4,(6):67-71.

上一篇: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范例下一篇:厚积薄发是褒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