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书

2025-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书(通用5篇)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书 篇1

1﹒增进感情

孩子自从懂事以来,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双方经由书籍的阅读,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

2﹒增强语言能力

喜爱阅读的孩子的语言能力特强,在听、说、读、写方面,远较不爱阅读的孩子高,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

3﹒学习协调沟通能力

自小培养与同侪或亲长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于孩子而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学习外,透过书本的阅览,从其中获得启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4﹒增加知识

阅读可以使孩子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文学、历史、地理、科学、政治等,增广

见闻,对学习大有裨益。

5﹒提升写作能力

喜欢阅读的中小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能力,往往超越同级同学,不必背诵、强记课

文而能取得好成绩,在校外考试也能取得佳积,因为阅读提升了写作的能力。

6﹒经验传承交流

亲子间共读以彼此的生活经验做分享、交流及共同讨论,从中获得想法与心得,同时

相互解决问题与困惑。

7﹒独立思考

阅读可培养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书中复杂的论证及情节,孩子都能边读边吸收,边分

析边理解,阅读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8﹒休闲娱乐

经由阅读培育出亲子间的正常的休闲娱乐能力,因而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不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书 篇2

周国平说,孩子年幼的这一段奇妙时光,是他以及孩子的宝贵财富。孩子年幼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了。女儿长大后,把这一份年幼时光的记录交给她,她会多么欣喜啊。天下父母能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

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周国平没有特意教女儿认字,但啾啾5岁时已认识不少字了。啾啾认字大约有几个途径,一是,平时开车外出,她喜欢读路旁商店的招牌,有不认识的字就问父母。二是,她看着歌谱弹钢琴,开始时大部分字不认得,慢慢就对上了。三是,看有字幕的动画片,由听台词而认识了字。四是,看妈妈给她念过的书,连猜带蒙,认字越来越多。

由此周国平看到,幼儿的认字能力是一种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便会自然地展现和生长。也就是说,认字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根本不需要强行灌输。

周国平的家,最多的东西是书。周国平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就是看书。他们几乎不看电视。除了收发邮件,他们都基本不上网。在这样的氛围中,啾啾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看书和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周国平不给啾啾报任何课外班,也不操心她的功课,但啾啾的学习成绩很好,并不费力,

她的班主任多次问周国平:“你们是怎么教的?”周国平想,没怎么教呀,大约是得益于熏陶吧。可见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

周国平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当然,熏陶并不限于家庭的影响。事实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就开辟了熏陶的新来源,能够从好书中受到熏陶,这是良性循环,就像那些音乐家的孩子,在受到父母的熏陶后,又从音乐中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啾啾四岁时,周国平就经常和她聊天了。啾啾也喜欢和父亲聊,因为周国平比较注意倾听,顺应她,在顺应中引出和展开话题。

一天,周国平和女儿聊天。啾啾问:“我们聊什么呢?”周国平说:“随便聊吧。”周国平问她幼儿园的事,是不是也和小朋友聊天。啾啾说,他们不聊天,而是说悄悄话。周国平问:“你到过哪些地方?”她举出成都、昆明、丽江等地。周国平说:“有些地方你很小的时候去过,你不记得了。”她说:“那像做梦。我还去过哪些地方呢?”周国平答:“你才四个月时,还去过海南岛。”啾啾一听,立刻绘声绘色地说起了从妈妈那里听来的当年趣事。

啾啾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周国平常带她到陶然亭公园,边散步边聊天。在公园里,啾啾常常触景生情,发表议论。有一次他们来到陶然亭和慈悲庵。啾啾听说公园是因此命名的,得意地说:“我们到陶然亭的肚子里了。”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书 篇3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汤姆叔叔是一个善良、忠实的黑人奴隶,他以他的能干和忠诚赢得了主人和同伴们的信赖;他很爱小孩子,是小主人口中的“汤姆叔叔”。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改变他被人贩子卖来卖去的悲惨命运:随着一次次的获得自由的希望落空,汤姆只好把自由寄托在精神信仰中,希望在死后得到解脱,最后,汤姆却惨死在奴隶主的皮鞭下。

看到这里,我不禁很难过,汤姆是多么善良、忠诚的人啊,但最后却落得了如此下场。这是多么可悲的结局啊!想到这里,我不仅对美国的奴隶制产生了愤恨,就是这样一个制度,使多少人遭受了和家人的生死离别、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无辜地死去。难道同是人类,就该分为三六九等吗?奴隶主们可以在上面作威作福,而那些可怜的黑奴们却只能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时常遭受奴隶主的打骂和侮辱,被任意卖来卖去,从来没有自尊和地位所言。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852年由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创作出版的一部反奴隶制为主题的悲剧长篇小说。它的问世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了对奴隶制的广泛批判,甚至被认为是导致美国内战的诱因。它主要讲述了当时奴隶是如何从一个主人卖给另一个主人的,他们的主人如何对待他们,与亲人分离,以及奴隶对获得自由的渴望。

故事开篇于一个肯塔基农场。小说刻画了多个重要角色,但以汤姆叔叔和伊莉莎为主角。由于农场的主人欠贩卖奴隶商人的钱,被迫要卖掉汤姆叔叔及伊莉莎的儿子。农场主的儿子知道要出售奴隶这件事后,感到十分失望。伊丽莎知道这件事后,她带着她的孩子星夜逃离了农场,奔赴加拿大寻找他的丈夫以求庇护。

奴隶商发现伊丽莎和孩子逃走了,便追赶他们。途中在其他奴隶的帮助下,伊丽莎渡过了俄亥俄河。后来,找到Quaker家的暂时借住,并在这里遇到了她的丈夫。经过与奴隶主们的接二连三的斗争后,他们一家最终逃到了加拿大。

汤姆则没有反抗,汤姆被卖给了南方新奥尔良地主Clare先生。这些奴隶们因为受到较好的待遇,变得不老实和虚荣。但是汤姆叔叔并没有这样,相反始终如一的品行,获得了Clare先生的喜爱,以及他女儿的崇拜。

此时,汤姆收到他老主人的一封信,信中说,原主人将会筹集到钱,将他重新购买回来,并与其在肯塔基的家人团聚。然而,Clare先生的暴毙,使得汤姆落入了无情的Clare夫人手中。Clare夫人把汤姆卖给了臭名昭著的种植园主Legree。后来,汤姆在种植园遇到一位绝望的妇女。读后感m.simayi.net这位妇女熟知Legree怕鬼的心理弱点,施计假装逃跑后又躲在种植园的“鬼屋”里。Legree发现后,狠狠的殴打汤姆,强迫汤姆说出那位妇人的藏身之地。但是,汤姆始终守口如瓶直至被殴打至死。汤姆尸体被Legree遗弃,后由乔治埋葬。汤姆临终时,渴望进入天堂而不是继续这样苦难的人生。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书 篇4

读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要正确引领孩子去阅读,让他们发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愉快的事情。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它将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小雨今年六岁了,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不知不觉中陪他读书也有好几年了,从他不会说话不识字,我读他听他看图,到他自己看,自己读。到现在他学习了拼音,他就自己找带拼音的书自己拼着读。从一开始的大字大图的绘本《大卫不可以》系列让他知道了吃饭的时候不能玩食物,上幼儿园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能说话,不能和小朋友打闹。《小脚丫》情感习惯养成,让他学会了和小朋友分享,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路走来,这些书籍都让我们收益匪浅,并从中感到了读书的快乐和幸福!

小雨喜欢读书,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类图书。如何选择书籍成了家长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看自己喜欢的,适合他这个年龄的。比如他喜欢看漫画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干涉他,我觉得看漫画故事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教育。漫画无论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线串联着,那就是赞颂真善美,这些故事可以帮助他从另一方面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有利于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作为家长,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并顺应他的要求,满足他的需要,希望他通过喜欢的这些漫画故事,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做好引导工作,让他学会读好书,读有质量的书。比如他一本书叫《父与子》。这本书中的父子俩并不完美。肥胖的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会误解儿子,但他善良感性,乐于助人,充满正义;儿子有着所有孩子共有的天性,聪明、善良、有时会调皮、恶作剧。正是这对不完美的父子,演绎着温暖人心的平凡故事。

读书,能净化心灵,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读书,能培养亲情,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品读过程中,他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潜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恶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形成了评判的标准。和孩子一起看书,能够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增进对他的了解,在共同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每天睡觉前与孩子一起看书,一起阅读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互相交流看书后的想法,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其实,我总觉得,孩子读书不在乎记住多少知识,关键是把阅读养成为一种习惯,让他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学会感恩。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养,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应该说智商都不错。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书 篇5

相比很多家长都对于自己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堪忧吧,主页君其实也有类似的经历,就让主页君告诉你父母如何帮孩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吧。

一、家长要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读懂文字的能力。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能划分段落层次,并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

4、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自己来解决。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边勾划。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可能贻害终生。所以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指导孩子阅读课文的方法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孩子掌握了方法,好比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终身受用。因此,家长要重视在阅读中教给孩子读书方法。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往往觉得无从下手,粗略地看一遍就认为读完了,这样读书是没有效果的,不能尽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自己的评价。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培养孩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习惯

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读书习惯。文章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软件独家代理协议下一篇:党员教师三严三实忠诚干净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