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建设规划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联网建设规划(精选8篇)

物联网建设规划 篇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亟须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物联网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十二五”时期,国家将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生产和经营运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精细化管理,推动落实节能减排,强化安全保障能力;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在重大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维护方面的应用模式创新,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监测管理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

同时,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社会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但《规划》同时指出,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因此,整个“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物联网建设规划 篇2

1 物联网概念的简单概述

虽然据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已经十多年了, 但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联网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但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一般广为接受的几个概念主要有:1999年, NIIT Auto ID Center给出较早的“物联网”定义为: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 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 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 (TTU) 发布的《互联网报告》中正式给出了“物联网”概念并对其涵义进行了扩展, 指出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延伸, “RF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是实现物联网的四大核心技术。自2009年提出“智慧地球”后, 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再掀热潮, 发展物联网技术被迅速纳入多个国家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延伸, 它是全新的独立体系,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依托于现存的互联网技术。

2 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状态

很多的专家认为, 物联网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代表了未来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谁先掌握它, 谁就能在世界上获得了信息网络和资源的主动权, 这就相当于当年的美国成功的实现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信息领域的领导者。

2.1 物联网在国外的发展状态

在国外, 在物联网概念与研发方面, 走在先列的是美国, 美国十分的看重物联网技术的研究, 现在的美国政府非常希望, 能够借助物联网的研发来实现当年信息高速公路时的辉煌。美国的很多企业和部门都纷纷地加入了物联网的研发, 希望能够保持本国在物联网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欧洲, 欧盟对物联网也十分的关注, 而且制定了全球第一个物联网发展的计划, 这就说明, 欧盟不仅从国家角度加大对物联网的研发, 还从技术角度加大对物联网的研究。还有很多的国家都对物联网的研究非常的感兴趣, 都在加大研发力度, 比如日本、新加坡、德国等。这给我国也敲响了警钟, 如果不将物联网提上日程, 在未来的信息领域, 就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2.2 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状态

我国开始对物联网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在2009年, 这一年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 在这里提到了物联网, 在这之后, 各方随即加大了对物联网的研发, 使其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在这方面, 政府积极为物联网的研发创造优良的环境, 积极的扶持相关的项目, 与此同时, 我国的联通、移动、电信等运营商, 都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对物联网的研发十分的重视, 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在市场上进行实践, 比如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等。国内很多的科研机构也纷纷地加入了研发物流网的行列, 很多的大学联合起来成立了物联网的研究中心, 这就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还有很多的国内大型企业也纷纷加入了到了这一行列, 这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的阵地。

3 我国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里统一的标准是指管理和技术标准。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际与国内都没有严格的统一管理和技术标准, 再加之, 我国的物联网研究主要运用在国内的市场, 运用的种类很多, 不集中, 又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 所以这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 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的很多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都纷纷加入到了对物联网的研究行列, 但是由于我国缺少核心技术, 很多的方案即使做出来了, 还要购买国外的核心技术产权。再加之, 我国的技术运用领域管理并不集中, 这就导致研究出来的方案很多, 但是实用性却很少, 所以很少能够出现在市场上, 也不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3.3 公众的普及问题。

虽然目前物联网在概念上成为讨论的热点, 但是公众缺乏对物联网本质上的认识。由于对物联网的认识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在很多因素的推动下, 公众容易盲从, 需要加强多层次的物联网知识普及, 以便公众更理性更清晰地认识物联网这个新生事物。

3.4 国际间合作 (协调) 。

未来物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 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 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 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 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但由于“物联网”涉及到下一代信息网络和资源的掌控和利用, 各国都希望能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 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因此物联网既为国际间合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和竞争。

3.5 国家层面。

我国物联网刚刚起步, 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战略部署和规划, 以便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等。如欧盟近期出台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其中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十四点行动内容, 其中物联网管理体制的制定、安全性保障和标准化制定是该行动计划的重点。

3.6 企业层面。

物联网产业链很长, 包括芯片商、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移动运营商等, 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 产业繁荣还有很长时间。现阶段, 无论是安全、政策和技术标准都还没有到位。物联网成功的关键在于应用, 如果没有实际的应用支撑, 物联网很可能会被其他的概念取代而成为泡影。因此企业界对物联网的认识应该回归理性, 冷静应对, 通过对技术、应用、市场、商业模式以及政策等多维度的把握, 从基础和实际出发, 以应用为导向来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的发展。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概念被提出,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对其的研发, 否则在未来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虽然就目前来说, 我国研发物联网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因为国内的整体环境是好的, 所以我国对物联网的开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本文就是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也希望能够为物联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物联网理念一经提出立即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 各个国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措施, 将物联网提升到较高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地位。但就目前来说, 物联网在全球的发展还没有付诸实践, 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物联网概念的阐释, 来分析全球物联网的发展, 进而阐述中国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给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封松林, 叶甜春.物联网/传感网发展之路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1) .

物联网建设成今后工作重点 篇3

据了解,此次发改委意在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水平提高,旨在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所涉及的典型应用程序包括环保监测、远程监控产品,手机扫码,无限数据采集,居民一卡通产品,农村安防产品等。从环保到生活,从服务到安全,从城市到农村,显然,物联网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撰文称,物联网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管理、缓解资源能源约束提供了可能,拓宽了道路。加快发展物联网不仅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此外,加快发展物联网还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

物联网建设规划 篇4

http:// 2011年01月09日19:2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观点辩论》报道,在“十二五”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其中物联网中的传感信息处理和安全隐私将是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技术,物联网将给社会和百姓生活带来怎样变化?观点辩论特别节目今晚6点到7点邀请权威人士一起全面解读,欢迎参与和收听。

今日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杰;中国工程院研究员于晓辉

刘韵杰:主持人好。

于晓辉: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

刘韵杰:从网络的观念来看,物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通讯网络的资源,把它延伸,延伸到物理世界,通过传感器等这样一些感知的设备,对物理空间的一些信息进行感知、采集,然后再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中心进行智能的处理和控制,实现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通讯,这就是物联网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它是由三方面组成的:一个是感知层面,另外一个网络参数层面,另外就是智能处理层面,跟互联网、移动网的区别,就是那个只是延伸到计算机,延伸到手机,通过人,这个物联网已经不够了,通过这样延伸,延伸到物理空间。

刘韵杰:比方说对农业而言,就把这样一个信息延伸到田地里,延伸到工业自动化里,或者延伸到智能交通里,延伸到电网里,延伸到这样一些物理空间。

于晓辉:我很同意刘院士这样的观点,我想如果简单的说,其实我理解物联网的本质的话是人对物理世界的,或者对物质世界的一个时实感知、精确管理和智能控制,从而能使我们的生产也好、生活也好,能实现一种比较智慧的、智能的决策。所以如果说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这种互联网还有我们用电脑相比的话,那么有时候我们人用互联网和电脑是人更有智慧,物联网的目标是物体更有智慧,从而让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从而创造我们更美好的生活。

刘韵杰:这个观点,感知的技术和安全的技术都是关键技术,这个是对的,但这里面还有一些技术,比方说智能处理,智能挖掘,信息的智能挖掘智能处理这些技术也是物联网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技术。另外在网络方面,自组织网络、网络的安全等等这些方面,这些方面都有涉及了很多关键技术,光两个技术可能还不完全充分,它有更多的技术。

刘韵杰:应该在感知层面的技术,我觉得在一些高端的产品方面、技术方面我们跟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现在在感知层面的传感器的技术一般在中低档,这个我们还是都可以的,在高端的一些核心芯片包括一些核心软件这个方面跟国外有差距。在安全方面的领域,我个人看法,这个国外尽管也研究的比我们整体水平更好一些,但这些技术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你说跟国外差别有多大也不一定。我认为最大的还是在感知层面,包括后台的智能处理、智能挖掘、智能分析,这些技术我们跟国外有差距。

刘韵杰:这个领域很广了,我举个例子,比方说现在老年人,老年社会都是空巢化,子女都去上班,老年人一个人在家里,突然得病、或者突然昏过去了,没人敢治,有人说按个按纽也是可以,但是有时候按按纽都来不及。现在国外我看到一个报道,你自己停止呼吸,或者心脏停止跳动它就能自动感知到,报到急救中心马上去车,把你在什么地方产生这个事故就帮你抢救。这是一个什么技术呢?这个就是感知的技术,在你的房间安装以后,你突然停止跳动以后,它这个环境的电磁场发生了变化,这么微小的变化有感知设备就能感知到,因为你家里的地址知道,把这个信号发到急救中心,急救中心就知道家里出了事故。但是这个必须是一个人的情况下,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突然这个情况它能够知道。类似这种技术,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开发研究方面做的还是跟国外有差距,这个领域很多。

于晓辉:其实我还是同意刘院士讲的,他其实讲了,技术如果按前面讲的层面,三个层面,就是感知、网络通讯和智能处理,另外一块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实际上感知技术,的确在这个阶段里面物联网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除了这个以外,网络通讯还有商品的智能处理这个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隐私了。只是说在地位上来说,我们国家可能在感知这部分,感知信息这块稍微差距大一些,像我们在网络通讯技术是比较强的,智能处理方面也相对弱一些,这样一个状态。刚才安全隐私也讲了,实际上我们这里面全世界都没做的太好,我也这样想,面临物联网的挑战在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保护方面仍然面临很多的大的挑战,这个技术的发展其实仍然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也就意味着实际上我们跟国家的差距其实不是太大,我们有蛮多空间的。

刘韵杰:应该说我们主要的差距,我觉得就是我们国家在创新体制方面,整个创新这方面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比方说我们有很多国家的项目,我就不讲什么863、973、重大专项,都有很多项目,国家非常重视这些领域的投入,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是这些投入的结果,投入产出的结果,评估一下,我个人看法还有值得进行总结的地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么大的投入跟我们以前的50年代的时候,那么少的投入产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我发现在物联网这个领域,在国外不长的时间就有一个新的技术。

刘韵杰:冒出的新的材料、新的原理,新的东西很多,但这些东西没有产生在中国,我举一个例子,国外在利用传感器的技术来探测地震,我不敢说探测地震能不能成功,它就发现地震岩石层原来是绝缘的不导电的,但是经过研究以后,经过一定的压力以后,它有很大的电流,它能引向外界的电磁场,就是在地震以前涌胀的喷薄欲出的压力下,整个空间的电磁场、电离层都会影响到,所以国外美国就在台湾在南美、美国都在试验这个东西,尽管不一定能成功,但它研究的东西很有创意。

比如还有通过一个多层的硅片,很薄的硅片感测到毒气、甲烷、煤气这些东西,有毒的气体把它植在手机上,手机就能测量有没有毒气,有没有瓦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我个人看法,这个也不是有个什么良方就能解决,因为国外有比较好的信用体系。它把钱给了科学家,给了技术人员,这个科学家因为信用体系很完善,就要认真的去做这些科研。而我们国家信用体系没建立,所以给了你钱以后就是不断的要去跟踪你,你每年半年就要汇报一次,一年就要汇报一次,科研成果不可能这么短出成果,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是东凑西凑,最后更严重的就是弄虚作假,所以这样一个结果我觉得我们国家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是落后了,什么原因落后?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让我回答我也回答不出来,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国家的技术人员和全国人民都来反思这个问题。

刘韵杰:我觉得我们国家一是国家领导人很重视这个问题,另外发改委、科技部也都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发展问题,而且发改委已经委托工程院在做物联网的发展规划。我们总理2009年的时候也专门听了专家的汇报,怎么来发展我们国家的物联网,所以我认为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些基础,有这么高的领导,有这么多政府部门重视这个规划,我觉得只要是我们有一个国家的规划,能够以应用来引领,利用我们国家的优势,做一些统筹的比方说我要在哪些领域首先来应用?然后在哪些领域有一些技术的差距要攻关,在哪些方面做示范工程,各个方面配合起来,我想我们国家在物联网这个领域不管是传感器技术也好后台智能处理也好,或者网络技术也好,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于晓辉:我觉得,如果我们去看物联网对一个地方发展的作用和关系的话,其实它回答了物联网的本质,也就是物联网在发展的时候,它和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理解,我们各个省都在推的物联网的产业规划也好或者推进它的应用也好,如果我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的话我觉得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我们的战略新兴产业或者说我们把物联网作为一个国家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一个战略新兴产业,作为这样一个科技经济发展的必争之地,这个会是一个很大的作用,这个其实国外也有相同的看法。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跟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非常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处于工业化没有完成的阶段,我们希望走一条跟西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我们希望更绿色、更环保,我们消耗的能源资源更少。所以我们中央中共十七大的时候提出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所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也就是要把信息通讯技术用于我们工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而我们目前判断在当前这个阶段,物联网有非常好的天然的优势,如果我们把它用起来的话,比如能够打造我们的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服务业,我们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有别于过去西方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这样一个不同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原因相辅相成的,是对于我们中国当前所提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这是我理解的,为什么说各个地方有很强的动因去做这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于晓辉:对,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科学的判断物联网现在的一个阶段,从目前全球和中国发展的时间来看,应该说物联网的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从物联网应用的推广,从它产业的支持、技术的突破,这几个层次方面去看都是处于一个初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恐怕我们需要冷静的是我们不可能在一天或者是一年之内把物联网完全发展起来,这里面要做好几个事。我理解有几个事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我们可能把先导应用,所谓的示范性应用放在第一位,我们现在不宜大规模的全国推开,这种方式。这个里面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都还不完全成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点的城市、重点的领域来推进物联网的一些先导应用,这是一个,做一个全国的部署。

于晓辉:比如说无锡的产业基地,比如说我们在工业领域或者某些城市服务业信息领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区域,一些城市一些领域做一些示范,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我们要考虑,如果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时候,究竟能不能把我们自己的产业、技术带起来有所突破,不能完全说我们应用做起来了,但是我们用的都是国外的技术和产业,这样也不符合我们发展的根本的目的。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要考虑好在先导应用的同时我们的核心技术突破,我们选择方向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选择正确的方向进行技术突破?另外一个就是跟技术相关的,我们整个的跟物联网相关的产业,因为它产业链很长,产业体系上面怎么去建设它,产业链怎么完善,怎么能够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长远的需求和推进物联网应用的需求,把这个做好,如果把这几个事安排好的话我们可能就会考虑到,在这里面可能需要一个有序的、科学的、冷静的态度去发展我们物联网的应用,发展我们物联网的产业,突破我们的技术。

刘韵杰:我刚才觉得于先生谈的非常好,因为我们国家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制度的优势,要集中精力做大事把这个事做好这是我们制度的优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跟发改委的一个建议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建议国家要统筹规划,比方我们国家要在哪些领域,首先在这个领域当中有所突破,比方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或者环保,或者是绿色经济等等方面,这些领域去做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做示范工程。一些部门的还有地区的,地区的比方说我们在哪些做一些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现在我们国家都有积极性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这样一个局面,大家都觉得好像是一个好的机会,不重视就会落后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你要用物联网,要解决经济发展当中,和老百姓生活当中哪些问题?而不是说为物联网而物联网,而且就炒作这个概念,生怕这个机会,你不大呼大叫的就落后了,这个领导就没有水平了。首先要分析在发展国民经济当中,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去改善,好多的领域物联网有很多的机会,如果抓住这样一些机会,我觉得这个产业就逐步会形成,为物联网而物联网,很容易造成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比如都说智能交通,但是省和省的标准不一样,城市和城市的标准不一样就没法形成一个产业也形不成一个规模,这个就必须要国家发挥我们国家制度的优势、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其他的东西让市场去做,国家主导做的事情一定是大的事情,大的方向,大的机会,这样我觉得我们的物联网就会健康的发展。

刘韵杰:是。

刘韵杰: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价值是很大的,但是这个东西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去做这个事情,比方说在人们心里的保健方面,在医疗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将来的领域。

刘韵杰:比方说大家去检查身体要做胃镜,大家都觉得很不舒服,或者有交叉感染,现在我们有家民营企业就发现了一个智能胶囊代替胃镜的检查,而且这个东西不仅能够检查胃镜还能检查肠道,有胃镜照不到的地方,又便宜又实惠,这是解决人们医疗当中的一个问题。还有人们生活当中对养殖的水产品,对农产品、蔬菜都觉得不安全,如果我们把物联网的技术加进去,包括电子标签这些东西,FID的技术加进去,这些东西老百姓都可追溯的,这是什么地方产的,什么过程,用的什么肥料,是有机的、无机的都能看到,但是这些技术要普及起来还有一点困难,主要像标签的成本还比较高,如果能降到几分钱,那到处都可以用这个技术,所以喝酒也好、干什么也好,都可以看到是真的是假的。防伪各个方面,所以对人们的生活方面,提高生活质量那影响很大,所以它跟人们的生活是持续相关的。

刘韵杰:我觉得商机,首先我谈谈这么几个行业,一个行业就在智能电网,在电力方面,电力方面的机会是非常之大的,因为智能电网已经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我们国家这方面也在有大的动作、大的规划。智能电网为什么引起这么多重视呢?就是因为现在电网的不安全,自身的故障造成的损失很大,像美国每年都有一千亿美元的损失,因为传统电网的故障。另外一个电网内部的消耗很大,这个基本上国外的统计大概50%左右都是在电网内部损耗掉了,当然也包括发电,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在这里面用上物联网的技术那就会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电网实际上是物联网典型的一个物联网的应用,智能电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传统的电网跟信息网络有机的融合,这个融合点就是信息网跟传统电网的融合点就是通过传感的设备、感知的设备对它测量、感知,对每一个设备,每一个模块或者每一个过程都能感知到它时时的状态,然后进行智能的处理、分析,然后再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可以减少故障,提高它的利用率,这个带来的效益那是很大的,像美国智能电网就预计要减低20%的能耗,20%很大了,所以这个领域我认为在智能电网这方面可能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应用的领域,据有的专家预测在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大概在物联网这个领域大概有2千亿规模,这是很大的一个规模,当然这里面具体是多大还有待于实践。

刘韵杰:它是一个不分地域、不分场合,完全适合,这里面还要补充一点,新能源将来也要通过物联网的技术跟电网的系统能融为一体,你比如说每个家都可以发电,既是一个用电的用户,你可能给电网也是一个供电的用户,将来这些方面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另外一个就是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城市化这个交通越来越严重,刚才于先生也讲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现在从红绿灯来解决,实际上将来要把精力放在汽车上,在汽车上去做文章,就是现在的汽车我们将来每一辆汽车都有几十个传感器,甚至上百个,一百多个传感器,事实上一个汽车就是一个传感器的网络,而且这个网络实际上是就跟通过移动网,通过互联网每一个汽车实际上就是一个可控制的物联网的一个终端,把这样一些信息综合进行分析,那这个交通就会比现在会改善很多,这个交通必须要有轨道交通,光这样控制还是不行,必须车和路要匹配起来,但是它能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国外现在用物联网的技术改进交通,不管是伦敦还是新加坡还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它跟限制卖车什么完全不同的做法,就完全用经济的杠杆的力量把交通解决了。

刘韵杰:非常好,非常方便,这需要有一定投入,比方说我们在北京的二环之内,你要进北京的二环就要交费用,你这个就是合理,既然你有这个需要开车去,就要考虑你的经济实力,你要多交税,你对空气污染了,你对拥塞造成损失了,你多交费用,这个老百姓也是高兴得。这样就比很多人完全可以坐公交车的人就不要自己开车了。像这样一些手段我认为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非常成功的一些案例,另外就是在物流方面,物流方面我们国家对物流产业影响说发展也很快,但我们国家的物流跟国外的物流有一些专家总结叫三高一低,这个高是什么呢?就是总费用高,物流的成本高,这个费用国家百分之十八点几,国外就百分之十,高八个百分点,另外库存的成本高,大家大概库存20%,国外就3%,另外就是管理成本高,管理成本我们也是三点几,国外就是零点几,什么低呢?技术水平低、管理设备低,这么大的物流产业,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通过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技术,这个产业要想改变经营方式,提高水平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先进的物联网的技术,RFID的技术就能大大改变三高一低这样一些问题。

刘韵杰:是啊,包括安全,比方说我寄一个东西给国外的一个朋友,我随时就可以通过我手机看到今天我这个东西是在香港啊,还是在新加坡还是到什么地方了,每天都能看到他的东西在什么位置,他就很开心,很方便,这些东西都需要物联网的技术都很容易实现。就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些领域的应用都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另外一个大的领域,我觉得就是农业,农业在我们国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但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土地的资源比较有限,另外我们的土地的质量60%多都是属于质量不是很好的水平。但这个情况如果搞不好的话,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我们现在的老百姓原来是不相信肥料能增加产量,现在又把产量过多的依靠于施肥,化肥使的过量以后不仅提高不了产品的质量,而且对土壤的土质破坏很大,而且还造成污染。另外就是水资源,农村的水的利用率很低,我们国家水的资源70%多用在农业上,但是农业上每立方米产的粮食不到一公斤,国外是两公斤以上,这些方面如果用传感器的技术,都可以大量节约水的资源。当然这些东西也要有一个技术的突破,比方说你农田、大棚、监测他的土壤的肥料,监督水分,监督病虫害,必须这个传感器的成本非常低,如果你使用的成本很高,你增加的产量还不如你投入的产量就不可能去推广,所以制作出便宜的,小型化的,质量好的、寿命长的传感器技术,这个东西对整个的农业都会带来很大的提升。

于晓辉:我想刘院士从应用领域的角度来讲了物联网的商机,我想从另外一个侧面看物联网的商机,就是服务于物联网应用的这些产业究竟有那些可能会带来商机,所以我把它叫做是物联网相关的产业,物联网相关的产业,初步的认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七个类别,两大类就是一个是物联网相关的制造业,一个是物联网相关的服务业。物联网相关的制造业里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产业,一个是物联网相关的感知制造产业,这里面包括传感器、RFID、智能仪表比方说智能电表,这是我们其中的一块。第二个产业是跟制造相关的,是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终端,比如说我们物联网的网关、物联网末端的智能设备、服务器这是一块。第三块是跟物联网制造相关的是它的一些基础的支撑产业,比如说像芯片,一些元器件,一些材料,这个也是构成我们物联网制造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制造业方面大概是三个领域。物联网相关的服务业大概是我理解有四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业,网络服务业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做的最好的,发展最快的我们业界叫M2M也就是机器对机器的通行服务,这个目前已经大概是几百万的终端了,我们预计可能到“十二五”期末可能超过一个亿的终端。

于晓辉:它可以任何一个机器,比方说你的电表,可以是工厂的一个机器,或者一个水表,或者是一个路墩或者是一个什么你任何看到的,如果进行控制的话,这个目前在很多领域有很大的应用,还有包括电梯、出租车都可以,这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比较有现实前景的,而且现在发展非常快,基本上增长速度在30%以上的这样一个产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服务业的第二个我们叫做物联网的应用技术设施服务业,怎么理解呢?就是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的,像云计算中心,实际上我们会发现,物联网如果要做智能处理,做智能决策,做智能计算的时候,它需要一个像云计算这样的中心的这么一个设施来帮它进行计算,这可能是成本最低,最优的方式,这个产业的话,我们认为在物联网发展也会发展起来。第三块是我们叫物联网的软件和应用集成,软件和应用集成在目前的信息化里面用的很多了,这个产业也比较大,在物联网里面可能带来一个新的机遇,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把大量的感知信息进行传输以后和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可是我的商业活动,管理活动结合,这里面做一个集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我们城市的管理,比如我们把城市的怎么和物联网应用集成起来,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其实不需要关心技术细节是什么,我需要关心你最终体现出来的特征和给我带来的方便性,而这种方便性必须要靠集成体现的,所以集成服务的话,我认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服务业里面第四个就是刚才刘院士讲的电网、交通、农业各个方面里面,还有第三方的企业来做这些事,这些人会提供大量的就业的机会,也会培育成一种新兴的业态和新兴的企业出来。

刘韵杰:信息安全的市场因为物联网这个技术的出现以后,它比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更突出,更严重,因为传感器的技术它追求的比较简单、便宜,所以它就是在安全措施方面就要求不要那么复杂能解决安全问题。另外它体积小,分布又很广,它很容易别人就拿掉几个或者扔掉几个假的给你,怎么去甄别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的挑战比互联网面临更大的挑战,另外就是这样一些信息很多都是需要实时控制的,监测的一些东西,所以它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包括个人的隐私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所以在这方面,很多专家都在关注这个领域。第一个就是怎么来防范这种切除、破坏这样一些手段。另外就是怎么能够在立法上,在标准上,国家从方方面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安全问题是需要多方面去做的一个事情。

于晓辉:其实我们从当前的互联网和通讯网看到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外的话,它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整个安全问题从网络信息领域向工业系统、基础设施延伸了,如果我们把我们工业的生产,农业的生产还有我们重要的基础设施架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上的时候,它一定会带来很多跟这个相关的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安全问题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可能来的更为复杂。我觉得这个挑战不是说针对中国的,是面向全球的,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要用物联网改变他的经济和生活模式的时候,一定会面临这样一个挑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挑战按中国人的观点,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如果我们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也意味着我们有需要大量的市场的活动应对这样一个挑战,除了我们说从法制、整个政府的管理各个方面来做的话,从市场的层面上也有很多的,比如说信息安全相关的检测、评估、解决方案的提供等等,其实这样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好安全问题可能是个系统工程,从法律包括整个的市场技术方案能够做好的话,我们可能最终才能够比较游刃有余的使用物联网这样一个先进的技术手段。

刘韵杰:智能城市我觉得,确实这个提法非常好,也是每个城市一个奋斗的目标,智能城市将来有人去设想,将来智能城市的目标,当然有一点科幻的味道。就是说,我上班可以不到单位,我上学可以不到学校,我看病可以不到医院,这些方面的方便,这些理想。尽管这是比较遥远的或者有一点夸大的意思,但是这个逐步是可以逼近这样一个东西。我认为智能城市首先我刚才也讲了,智能交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智能交通要在汽车上做文章,将来如果把汽车管理好,这个交通的管理就会更顺畅一些。另外一个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卫生这些方面都属于智能城市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这里面我想强调一下,在做智能城市之前首先要把数字城市的工作做好,我觉得我们国家在数字城市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首先要把数字城市做好,这个我们的缺课还是比较多,我们也花了很多投入,比如说电子政务,每个企业的信息化这些方面,但是应用的都有待于提高。我认为最重要的,我们国家要解决的智能城市的问题或者是智慧城市的问题就是各个行业的信息资源怎么能够共享,怎么能够统一的分析,深度的挖掘为老百姓服务,安全的服务,生活便利的服务,这样才真正的做到智能城市,我们智能城市不缺乏每个部门都得做,最重要我们这些信息资源都是一些孤岛,没有被大家共享,所以发挥不了智能城市的作用。

于晓辉:智慧城市的发展或者说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和我们这个城市发展所最紧迫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大概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在扩大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智能化的,智慧的经济发展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这就意味着比如说我们传统产业的生产不能按过去的那种方式来做,还有我们能不能加强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新兴业态能不能比如说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我们推出更多的新兴业态,智慧的经济的一个方式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我们的社会服务,社会的服务里面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更智慧、智能的方式来推进我们社会服务的发展。中央的文件里面有一句话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比如说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医疗资源极度的不均衡,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服务像社保、医保各个方面的事情我们能不能通过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实现推进我们服务惠及全民,对每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个服务,通过技术把这种优质的服务能够延伸,能够扩展它的覆盖范围,能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方式,所以我觉得第二部分就是智能化的服务。

第三个就是智能化的城市的管理,智能城市管理的话,刚才刘院士介绍首先是安全,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平安城市,平安城市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相结合能够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比较安居的城市,能够解决这种有各种各样的治安的问题,实际上这个安全是第一个。第二个来说,在管理里面我们的基础设施,刚才刘院士也说了,交通、电网、水网能不能有更智能化的运作方式,能够更以人为中心的方式来管理,这个不光是个技术的问题,它还面临理念的改变,就是把所有的管理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这是很重要的。在智能管理里面还有一个是我们政府,政府自己的治理,它也面临向更科学、更智能化的方式来决策的过程。所以这是第三个智能的管理。

第四个是智能生活,我们每个人,当我们把信息通讯的工具、网络应用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娱乐中的时候,我们可能过上更好的更便捷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城市生活的一个部分。

物联网建设规划 篇5

系 部: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本人所呈交的物联网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是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相关著作下独立进行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高校在校园网、无线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引入RFID、ZigBee等物联网新兴技术建设;智慧校园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这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总体计方案。探讨了物联网在身粉识别和考勤管理智能实验设备 管理、智慧图书馆、辆定位追踪智能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校园建设,网络,智慧,应用

目录

引言................................................................4

一、物联网的关键技术................................................4

(一)、RFID.....................................................4

(二)、ZigBee...................................................5

二、智慧校园的总体设计..............................................5

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6

(一)、身份识别和考勤管理.......................................6

(二)、智能实验设备管理.........................................6

(三)、智慧图书馆...............................................6

(四)、车辆定位追踪.............................................7

(五)、智能后勤管理.............................................7

四、结束语..........................................................7 五.主要参考文献....................................................8

引言

“智慧校园”这一概念源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目前各高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基本建成了以光纤为主干网的校园网,部分高校已经完成了对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无线全覆盖,智慧校园就是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校园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引进RFID、ZigBee、传感器等物联网、云计算、并行控制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为师生提供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服务,打造数字化校园、平安校园,并为管理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管理手段。

智慧校园的主要特征:一是通过物联网整合教育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效信息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二是整合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提供开放互联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后勤管理实现按需服务、绿色节能;四是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使师生全面地感知教学资源,获得良好的学习、教学和后勤服务体验,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一)、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RFID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自动化、门禁、公路收费、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民用领域。

典型的RFID系统构成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 /Write Device)及管理信息系统等组成,具有智能读写及加密通信的功能。当被识别物体进入读写器的识别范围时,读写器发出射频脉冲,电子标签接收射频脉冲,整流并给电容充电作为工作电压;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受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它操作。RFID标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动RFID标签靠电池供电,自动传输信号;第二类是被动RFID标签,不带电池,需要外部源来激发信号传输;第三类是电池辅助的被动RFID标签,需要外部源来唤醒电池,但具有更高的传输能力。如果按照所使用的无线电频率,RFID标签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几种类型。

(二)、ZigBee

ZigBee网络采用高级通信协议,由IEEE802.15.4标准描述,ZigBee设备体积较小,是低能耗和基于无线电的传感器节点,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数据传输率、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的技术特点。它与蓝牙、WiFi技术相比更为易用且价格低廉,因此ZigBee在车联网、智能家居、小区监控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ZigBee协调器能够存储网络的信息,而且可作为信任中心存储安全密钥,每个网络中仅有一个协调器。ZigBee路由器的中间路由器,可在终端设备之间传递数据;ZigBee终端设备包含和父节点(协调器或者路由器)通信的功能,不能中继其他设备的数据,节点可以休眠很长时间,从而可保证电池的寿命。

二、智慧校园的总体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是联系师生、各类教育资源(物理世界)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世界)的纽带,通过RFID标签、GPS终端设备、摄像头……各种传感器对师生、教学设备资源、实验设备、图书等提供智能感知和控制能力。

(2)网络层的作用是连接感知层与应用层,正确、快速、安全地传输智慧校园各类感知数据与控制指令,所有信息都要通过WiFi、4G/3G无线网络接入校园网,一般采用异构网络互联的结构。

(3)应用层由多样化的应用系统构成,如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等。通过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实现资源合理调度、按需服务、绿色节能等需求,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一)、身份识别和考勤管理

运用RFID技术整合校园一卡通,可实现学校进出人员管理、宿舍管理、学生上课考勤和会议考勤等。师生在进出学校校门、宿舍楼宇时实现RFID卡无接触式自动身份识别,通过屏幕显示通过人员信息、照片,自动放行,校外人员进行来访登记。学生处和宿管人员可即时统计学生在校情况,并对未按时返校、归宿学生发送提醒。

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上课的考勤管理都通过任课教师或学生考勤员完成,点名费时费力,一些教师还发明了通过拍照刷脸、微信等点名的办法。利用教学楼安装RFID感应器,进入教室的学生均被识别系统感应,可以完成对缺勤学生、迟到早退学生的统计,并将数据信息反馈到教务管理系统,任课教师、辅导员可以查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RFID技术整合一卡通,还可以实现教师签到、会议考勤等功能。在会议室入口设置RFID识别装置,当参会人员进入会场时,系统会自动进行身份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示座位引导、欢迎词等。

(二)、智能实验设备管理

高校的实验设备、精密仪器,动辄数百万元,为了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尤其是在建设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门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安全防盗功能。

(1)门禁管理:结合门禁系统、师生校园一卡通、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员授权用户在规定时间才能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实验室,授权用户允许使用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并且记录使用人员、使用和归还时间等信息。

(2)安全防盗:通过在实验设备及贵重物品上嵌入ZigBee传感器,这些节点能够以自组织方式组成网络,当设备移动时,传感器节点内置定位引擎通过与预设节点比较,超出预设范围时,第一时间通知实验室管理员,管理员可通过管理系统查看设备所在位置,及时做出处置。

(3)实验教学管理:首先,设备上的RFID标签可以帮助学生方便地获取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信息。其次,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干预实验过程,操作不当时能自动警告并中断实验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人员伤害。此外,实验数据可以实时监控并及时提供给实验者,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三)、智慧图书馆

RFID 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可以实现自助借还图

书,图书自动分拣、精确定位、自动整序排架、自助盘点、智能图书车和防盗报警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功能。

RFID在图书馆自助服务应用的工作原理:RFID 芯片式自助服务系统是在图书中入RFID 芯片,用来代替条码+磁条。借还书时,RFID系统先读取读者证的信息,再通过读取图书RFID芯片中的数据完成图书借还,RFID技术是非接触式工作,可一次进行多本图书借出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借还工作效率。当读者携带该书通过门禁检测系统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图书是否已经办理借书手续。

(四)、车辆定位追踪

车联网系统将计算机技术、ZigBee、RFID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提供自动控制、自动存储数据、数据查询等多种功能。车联网可以实现校园区域内车辆的进出管理、车辆防盗、停车诱导等,促进校园的交通秩序管理、平安校园建设。

校园入口部分主要由ZigBee协调器、感应器、摄像头、挡车器、电动栏杆、显示屏组成。车辆到达校园入口,校内车辆通过感应器识别后电动栏杆和挡车器变为通行状态,无需人工干预,外来车辆发临时卡,摄像头拍摄车牌信息并记录在车联网系统中。车辆进入校区后,车联网管理系统还可提供车位信息引导车辆停放。

(五)、智能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主要包括学校的照明、广播、餐饮、卫浴等。在教室、实验室、校园广播设备、路灯上安装传感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使校园内的灯、播音设备能够无线自主组网,使每一盏灯、播音设备都能遥测和遥控,自动调节照明强度、播音音量。例如教室、图书馆光照较强时,灯自动关,如果发现教室里没人,可以远程控制关灯;发现附近没人,校园内播音设备会自动停止播放或降低播音音量。在浴室装上读卡器,刷卡后喷头出水并进行流量计算,从而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根据学生食堂安装的ZigBee系统,监测就餐实时人流量,分析后有助于改进餐饮服务,提高餐饮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物联网在校内的大力推广,可成功建成身份识别和考勤管理系统、智能实验设备管理系统、智慧图书馆及车辆定位追踪等系统,大大减少了校内工作人员的任务量,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Kai Hwang, Geoffrey C.Fox, Jack J.Dongarra, et al.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纺

物联网建设规划 篇6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楼宇; 设施建设;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 T) ], 顾名思义, 这是一种物与互联网联姻的.技术。物联网以几项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 为核心, 实现物品与网络的互联,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的运行管理, 达到物物互联、信息融合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物联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

1. 物联网在楼宇中的运用

(1) 楼宇空调系统

空调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 通过智能优化算法根据环境等因素做出分析, 空调系统在算法分析结果下做出相应的调整, 优化其运行。比如当楼宇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适宜数据指标时, 空调可根据数据指示暂时处于休止状态, 使空调系统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提高利用效率。

(2) 楼宇消防、安防系统

通过铺设各项消防烟雾传感器并对其进行网络连接, 使配有物联网系统的楼宇, 接收到报警信息时能迅速联动指挥控制中心, 物管也可据此巡查、询问、出警, 以避免重大灾害发生。对于非法入侵, 物联网安防系统通过红外感应器、门磁、玻璃破碎等各种设施进行非法入侵检测, 当检测到不法入侵信号或者设施被损坏时, 立即触发报警, 为尽快解除安全隐患提供最快的信息并极大地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目前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 就运用了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一个防入侵安防系统。上海浦东机场飞行区围界全长约27公里, 全围界布置各类探测器、传感器达7000多个, 实时地采集前端特征信号, 由指挥控制中心接收采集信号后, 在多节点协同融合识别、气象自适应等智能算法的分析, 对前端是否发生入侵进行判断并报警, 同时对入侵目标做出识别。

2. 物联网应用下的楼宇建设追求的目标

(1) 舒适性。在物联网技术与AI时代的当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当两者充分结合, “物”与“物”, “物”与“人”将通过网络和人工智能相互连接与融合, 使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生活和工作,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

(2) 可靠性。在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尝试应用、不断改进和更新下, 技术愈加成熟, 楼宇的各个物联网系统也将更加可靠, 同时在发生故障时也将更加易于维护。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算法方面, 也将更加智能, 更加稳定, 保证其最佳的可靠性。

(3) 节能性。物联网下的楼宇智能化系统正是为了确保机电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 系统要考虑设计最优的控制模式来满足楼宇功能需求, 既降低了设备运营成本及物业管理成本, 还能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还将出现其他的新应用技术。如果技术标准不及时统一, 各行业就将各自为营, 移植性与互换性无法得到保证, 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 也不利于产业链的整合。

2. 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在国内, 由于物联网技术兴起较晚, 没有及时跟上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因此在相关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例如其中的射频识别技术 (RFID) , 我国虽然生产厂家较多, 但缺乏关键核心技术, 尤其是超高频REID方面, 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一定的差距。

3. 安全隐患问题

物联网经由各类信息传感装备, 及时收集物体或进程等各类必要的信息, 与互联网连系构成的一个庞大网络, 故它存在着与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如数据采集频繁, 其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问题、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问题等, 这些安全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决定了物联网系统是否稳定与安全。

四、总结

在物联网技术下的楼宇智能化建设使建筑与生活走向信息化与数字化, 不仅是空调系统与安防系统, 楼宇的其他系统结构也将在物联网技术的渗透下, 建立起一个更加舒适、和谐、现代化的环境。物联网技术与楼宇智能化在我国都是方兴未艾的新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不断成熟, 它必将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云汉.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0 (06) :77-81.

[2]刘轶彤.物联网技术引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 13 (11) :93-95.

[3]刘泽南.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楼宇智能化系统[A].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工厂建设委员会.2014全国冶金建设管理文集[C].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工厂建设委员会, 2014:3.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与规划 篇7

目前,我国正处在于济飞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工业化之路面临着新的选择。要成为经济强国,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的产业,物联网被列为新兴战略性重点发展产业。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将物联网产业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胡锦涛、温家宝等多次强调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方兴未艾。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我国物联网研究起始于1999年,基本上和国际同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多项标准提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在传感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010年9月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中国物联网大会在无锡发布的《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中国的物联网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示范工程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中国物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的发展新阶段。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预计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2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规划

2.1 世界各国对物联网发展规划的基本考虑

世界各国都在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美国在2009年9月提出《美国创新战略》,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2009年6月制定物联网行动方案,推出物联网标准战略,确保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和安全性。韩国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提出了“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到2012年打造信息通信融合的超一流物联网强国”的目标,并制定了4大战略和12个重点项目。

目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标准和协议虽未统一,但各国已在一些领域加快应用,如商业零售、物流、环境监测、生物医药、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组织(EPo 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中预测,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之前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

第二阶段,2010~2015年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

第三阶段,2015~2020年进入半智能化。

第四阶段,2020年之后实现全智能化。

2.2 我国部分省市物联网的发展规划

我国部分省市已制订了物联网发展规划,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2.2.1 上海

2010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外公布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各方面推进物联网发展。上海物联网产业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抓住历史机遇,坚持高端发展、差别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和提升现有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突破传感器、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组网和协同处理、数学建模、系统集成、数据管理和挖掘、协同控制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推进环境监测、物流管理等10个应用示范工程,创新商业模式;推进物联网传感设备、通信设备产业化与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促进物联网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形成;推进嘉定、浦东等物联网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上海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引领地位,抢占物联网产业链的高端。

上海市确定物联网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先进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组网和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技术,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

为了将上海打造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行动计划确定了10个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精准控制农业,世博园区,以及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

2.2.2 江苏

江苏省政府2010年4月公布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规划提出按照“一个产业核心区、两个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的思路,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以抢占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为目标,突出无锡核心区建设,打造辐射全国的传感信息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引领产业方向的核心技术;突出创新园区建设,构筑集聚发展的产业基地;突出示范工程建设,确立应用牵引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抢抓战略机遇,使物联网产业尽快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重点技术研究内容确定为:RFID与传感器结点技术,物联网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共性支撑技术。重点产业分为:物联网核心产业、物联网支撑产业、物联网带动产业,希望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实现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智能工业、智能环保、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灾害防控、智能农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护、智能物流、智能电网与智能家居等10个领域。

2.2.3 北京

2010年6月,北京市发布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今后三年,本市将重点推动“首都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建成以图像智能分析及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全市应急管理物联网平台。

北京市还制定“感知北京”的示范工程建设方案,计划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流通供应链、社区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等领域开展一大批示范工程,同时,北京还将会同有关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合作,建设物联网产业综合利用的示范基地。

北京市为打造国内物联网发展中心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成立产学研用联盟。2009年11月,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应用机构在内的40余家单位联合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创新与联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制定物联网产业规划,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与示范应用,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三是与智囊机构战略合作。与中科院高技术局、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外脑”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优势,为物联网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四是联合技术攻关。2010年7月成立北京物联网关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链合作创新机制,在物联网的关键应用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2.2.4 福建

福建省《福建省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提出物联网发展目标: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龙头企业,在传感器、核心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进物联网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等产业链条的完善,参与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等技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福建推出十项举措确保规划实现,包括:支持编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和“三网融合”、物联网发展规划,开展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支持、帮助实验区承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支持建立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优先为实验区引进台资重大项目牵线搭桥,帮助优质信息技术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鼓励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支持设立物联网专区,根据实验区发展实际,适时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建设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采取措施吸引国内外尤其是台湾物联网先进技术企业落户福建。

3 结论

物联网被列为我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2009年以来,物联网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示范工程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上海、江苏、北京、福建都已经制定了适合自身的物联网发展规划。

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物联网被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时机日趋成熟,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介绍了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的物联网发展规划。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产业,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一,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J].价值工程,2010(,3).

[2]Manuel Castells.Communication Powe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3]国外物联网发展综述[EB/OL].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 id=6398.

[4]王坤.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EB/OL].http://www.51emb.com/2009/1201/3876.html.

[5]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校园建设 篇8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1 智能校园概念

智能校园是指把感应器装备到食堂、教室、图书馆、供水系统、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物物相连,形成“物联网”,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门禁、考勤、就餐、消费、会议签到、借书、用水、用电、公共设施使用等功能,方便学校对师生的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短信、WAP等方式实现排课、会议、图书借阅、消费情况、账户信息等各种信息的互动查询,对各种信息的指定下发,具有通知、提醒的功能,实现校园”一卡通”。

智能校园管理系统包含:(1)RFID电子标签卡(校园卡):每人拥有这样的一张卡,卡里面包含了用户全部信息。(2)RFID阅读器:在每个窗口安装一个RFID阅读器,将读到的信息传至后台数据库查询,读取卡上信息,并发出相应指令。(3)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方便管理员(持卡人)对相关业务的查询。

2 物联网在智能校园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校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管理、教学管理和安防管理三方面。

2.1 校园生活管理

包括食堂管理、水控管理、考勤管理、智能照明测控等。

2.1.1 食堂管理

食堂管理是智能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基于RFID技术的食堂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

含RFID电子标签卡(校园卡):卡里面包含了用户信息。

RFID阅读器:在每个售饭窗口安置一个RFID阅读器,将读到的信息传至后台数据库查询,读取卡上金额,并扣除消费金额。

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食堂管理员(持卡人)对食堂消费业务的查询。

2.1.2 水控管理

基于RFID技术的水控管理,可以实现用水自动化管理,主要功能如以:

信息数据实时显示:当RFID卡位于阅读器感应区时,阅读器就显示卡上余额,可立即进入用水计费状态。

消费模式:消费模式采用实时计费模式,即读卡就出水,再次读卡就断水,并根据用水量实时进行扣费;

计费方式:按使用的流量计费,外接脉冲流量表,可根据计算产生的流量进行计费。

2.1.3 考勤管理

基于RFID技术的考勤管理工作流程:学生到校后,用含RFID电子标签卡(校园卡)刷卡,门禁打开进入教学楼,离开教学楼时再次刷卡,门禁打开离开教学楼。教学楼内的设备在接收到读卡器发送来的学生刷卡记录数据后,将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教师可通过浏览器登录到考勤查询网站,可以实时地远程查询学生的出勤情况,并且可将单位时间里的出勤情况统计出来。

2.1.4 智能照明测控

智能照明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使校园内的灯能够无线自主组网,使每一盏灯都能远程测控,教室和道路的灯接受控制中心的命令。例如发现教室里没人,可以远程控制灯的开关。

2.2 教学管理

包括日常教学、智能图书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

2.2.1 日常教学

利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建立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利用RFID技术的支持,有利于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物联网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提供支撑环境。例如,观察植物生长系统,就是让学生通过物联网“感知”植物生长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处理和发布观测数据,交流种植经验,展示研究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2.2.2 智能图书管理

图书馆工作人员将RFID标签贴在图书上,通过标签中的芯片和天线,再利用物联网构建出RFID的无线射频系统,这样就能让图书拥有了GPS的定位功能。图书经过馆室中的各个检查点,就被跟踪并记录下来,并在服务器中储存相关信息。当师生们在电脑上输入书名,就能实时地掌握图书当前的具体位置,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

依靠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设计出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师生们在借还图书时,来到自助借还设备前,让阅读器读取RFID电子标签(校园卡),记录并显示持卡人借出与归还情况,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图书管理。

2.2.3 实验室管理

物联网应用到实验室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等。

设备管理:RFID电子标签存储实验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利用阅读器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可以远程进行预借。

实验过程管理: RFID电子标签(校园卡)可以帮助学生方便地获取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信息。在实验过程中,当使用不当时能自动警告并中断实验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实验数据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传输给实验管理员,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2.2.4安防管理

在物联网安防管理平台中,通过RFID射频识别、图像识别、GPS、无线传感网络、遥感等技术,并结合日常的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感知校园的环境、人和物的变化,而计算机系统将这些感知信息进行汇总、处理,适时地进行提示或报警。通过这种技术,就可以大大地提升校园的安防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从而更好地进行安防管理。

3 结束语

上一篇:走进文言文第5单元下一篇:实习生职责规定